让阅读塑造心灵(精选12篇)
让阅读塑造心灵 篇1
让阅读愉悦心灵
宁国中学初中部 穆长虹
2012年10月11日,我国作家莫言因其“用虚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巨大成就让举国欢庆,使世界瞩目。那么,莫言的文学之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其实莫言从小就酷爱读书,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小学三年级时就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小学五年级时开始读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文革”爆发后辍学在家,无书可读的时候他甚至读《新华字典》。同学们想一想,任何的成功都不是偶然,而对于莫言来说,正是小时候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为他打开了一扇成功之门。阅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可是一提到读书,很多学生心里就想:我不是天天在学校里读书吗?但在这里我想谈的是课外阅读。因为不仅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还是从现代教学的角度而言,都认为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先来看一下,语文课程标准对同学们课外阅读量的说明,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有一个标准就是在400万字以上。这个数量就相当于10万个字一本的书,你至少要读40本。第一学段(1-2年级)是这样来界定的“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第二学段(3-4年级)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第三个学段(5-6年级)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 背诵优秀诗文60篇”。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文学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也就是说在小学中学的这四个学段都对同学们的基本课外阅读量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我记得张志公先
生曾经说过,“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我们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更好,他说“让孩子学好语文的方法不是去参加补习班,也不是做练习题,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想这些前辈的观点,就代表了我们同学在语文学习当中一定要树立的这样一个意识,就是只靠一本语文书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我们一定要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课外阅读天然就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可惜,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一次考场作文中,我了解到了现在的学生为什么很少读书的原因。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玩游戏,突然停电了,哎,我玩不成游戏了,也看不成电视了,百般无聊的我随手拿起了一本书来读,这才发现书里的世界也很精彩。”但是,书里的世界再精彩,也只是白的纸,黑的字,哪里能和宛如身临其境的游戏世界、声色并茂的电影电视相提并论呢?在这个大部分人只追求感官刺激的浮躁社会,以及受一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我们的很多同学不慎迷失了方向,远离了淡淡书香,放弃了和道德高尚的名家大师交流的机会。初中的学生就已经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热衷游戏以及虚拟世界;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电视,专注追星和娱乐八卦;还有一部分同学把读书当成了获得某种利益的敲门砖——如此种种,他们看起来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但有着一个共同特征——精神世界一片荒芜。而精神贫瘠的人,对世界的认知、品格的养成、价值观的确立,往往容易走入一个误区。而这些人,即使学习成绩再好,也难以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呢?同学们就必须净化自己的心灵,塑造高尚的品格,而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方法则首推读书。首先,读书可以让同学们明白事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经常听到有许多家长和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听劝,不好教!家庭教育不好,学校教育不好,为什么?归根到底是孩子不明事理。我从教将近二十年,形形色色的学生见得很多。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好读书的和不好读书的。好读书的同学能从根本上明白读书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了这一点,他们在学习上表现为主动积极,从来不需要家长、老师监督,而且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而与之相反的一部分同学,总认为学习、读书是老师、家长强加给他们的负担,因此总是不愿意主动学习。老师、家长哄、骗、打、骂齐上阵,但这些同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油盐不进、软硬不吃。时间长了,这些同学成绩越来越差,胆子越来越大,在这个知识就是财富的社会里,他们最终的结果会怎么样?同学们可以想象。一般轻度不明事理的孩子表现为在学习上不求上进、生活中懒懒散散,对父母、老师的劝告置若罔闻;重者美丑不分、是非不明,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读书太少是罪魁祸首。由此可见,不读书则不明事理,不明事理的人一辈子都是糊涂虫。
当然,读书不仅让同学们明白事理,对同学们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也有着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同学们或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读《居里夫人传》时,你的内心世界会因为居里夫人不计名利、献身科学的精神而感动;当你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你会因为杜甫心忧天下的无私情怀而动容;读世界经典名著《巴黎圣母院》,你会看到外表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却能够拥有善良美丽的心灵、淳朴真诚的品质、平静从容的气质和不卑不亢的风度,他的内心在时间的见证下折射出耀眼的光彩,这样的作品能让同学们在寻觅美的同时去追求心灵的高尚与纯洁。读秦文君老师的校园故事、读沈石溪老师的动物小说、读曹文轩老师的纯美文学、读古人流传于世的名言警句,这些都能使同学们拥有诚实舍弃虚伪,拥有充实舍弃空虚,拥有踏实舍弃浮躁,平静而坦然地度过每一个晨曦和黄昏。几乎每一位热爱阅读的同学,心目中都会有一个英雄人物或学习的榜样,他们可以是科学家、领导者、某个领域的精英人才、甚至仅仅是作家虚构出来的真善美的化身——这些令
我们崇拜并且乐于仿效的楷模,就是同学们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所认识并了解的。在阅读时,我们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净化了你的思想、高尚了你的人格、升华了你的精神、纯粹了你的灵魂。在这些书籍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你变得纯洁、高尚、真诚、无私。你将会成为一个大写的“人”。除了品格的养成以外,知心姐姐卢勤告诉我们阅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开拓同学们的眼界。眼界决定境界,眼光决定未来。现在的一些家长心太急,巴不得有那么一本“天书”,孩子一读,马上就能考北大、上清华。结果弄得孩子们的眼睛也就只能小心翼翼地盯着那一点儿分数,目光像井底之蛙一样短浅。知心姐姐经常和孩子们提两个字,一个是“仙”,一个是“俗”,站在山顶上的是仙人,站在谷底的是俗人。如果同学们从小站得高、看得远,就会心胸开阔、梦想远大,这个人一生就会很开阔,做的事就会更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一个人如果从来都不通过阅读来开阔自己的视野,他就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那一点儿事,看不到远处,在人生路上遇到一点沟沟坎坎就觉得过不去,觉得世界就要毁灭了。这种人往往表现为意志脆弱、怨天尤人或者怀才不遇。所以阅读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孩子打开眼界,他站在古人肩上、站在伟人肩上看到的世界,和站在山谷里,只看到那一点点东西的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小孩将来能够走向世界的话,首先要有世界的眼光,首先要把世界的文化好好的阅读一下,这样的孩子将来发展就会有更大的前景。读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同学们可能要问:“那我们应该怎么读书呢?”
关于读书的方法同学们的老师已经强调了很多。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总而言之,内容浅显的书可以略读,一目十行地读,越快越好,但每一个字都要读到;一些经典名著则要精读,读得越细越好,还可以配合圈点勾画法来加深文中好词好句的印象,读好后还可以把自己的独特感
受动笔写下来。注意,千万不要上网去“借东风”。因为你自己的思想永远不可能被别人替代,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在我们学校四月份组织的读书活动中,18位参加演讲比赛的同学,大部分的演讲稿全部从网络抄袭而来,让评委老师们大失所望,同时也失去了阅读的真正意义。今天在这里,我特别强调读书要注重心态。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会写作文,怎么办?”有超过50%的家长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给孩子买来一大堆的作文书,要不就干脆出钱,给孩子报一个作文辅导班。作为学生,你整天手不释卷,如果只是为了写作文得高分,就会走向另一极端,忘记了读书本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读书可以有多快乐呢?有这样一个小学生,他回家兴冲冲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一下午把这本书看完了。”妈妈说:“你下午不是有课吗?哪来的时间看书?”小学生说:“我们今天有一节美术课,老师让我们玩。我就把书看完了。”妈妈很惊奇:“那人家都在玩,你为什么不玩?”小学生吃惊地睁大了眼睛:“我看课外书不就是在玩吗?”这天真的话语就像天籁之音,在语文老师苦苦寻觅读书真谛而不得时,突然峰回路转,给了我一个最正确的答案。是啊,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课外阅读当成玩耍一样快乐,那么,还会有不爱读书的学生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阅读也同样如此。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就不需要老师、家长的监督,就会积极主动地抓住一切机会读书。那么学生不爱阅读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真诚地希望,每个学生在拿到一本好书时,都会发自内心的感慨:读书不是老师家长布置的任务,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阅读的乐趣。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请相信来自于书本的乐趣,那一页页写满了文字的书,就像一片
浩瀚无边的海洋,让充满了求知欲望的你感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我真诚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把课外阅读视为自己的乐趣,你会发现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因为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所以对书的选择也不一样。温家宝总理最喜欢读马克.奥勒留的《沉思录》,据说已经读了上千遍;毛泽东看的书很多也很杂,经常开个单子或写个书名让人帮他去找书,但是,少年时他最爱读《幼学琼林》,成年后读《资治通鉴》,床边其他书都可以换,唯独始终不缺《资治通鉴》;邓小平读的书不多,但是喜欢读鬼的故事,外出访问的时候,总要带几页《聊斋志异》。原文中有这样一段: “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狸者,猫也。翻译成白话就是:“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的!”邓小平爷爷由此得出著名的“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与《聊斋志异》中的说法何其相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书贵精不贵多,我们读书要有精选意识。那么,我们中小学生应该读些什么书呢?
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漫画:《爱心树》、《三毛流浪记》、《父与子》等;
寓言神话:《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民间故事》、《成语故事365》、《伊索寓言》、《希腊神话》、《天方夜谭》等;
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柳林风声》、《 绿野仙踪》、《安徒生童话选集》
成长探险:《爱的教育》、《汤姆·索亚历险记》、《草房子》 等;
科普科幻:《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昆虫记》、《科学王国里的故事》等;文化教育:《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初中学生可以阅读青少版的四大名著,当然,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也有极好的,我个人认为《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这两本书很值得一读;如果同学们喜欢外国文学,《笑面人》、《简爱》、《漂亮朋友》都很适合同学们。对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如果觉得《史记》、《资治通鉴》原著过于深奥,可以看文白对照版本的,少儿借阅室里有一套《吴姐姐讲历史》非常浅显易懂,故事性极强,同学们不妨借来一读。我在这儿还要强调一点:高年级同学尽量不要看漫画,我们老师之间有一句笑谈:漫画看多了会让你脑残。但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痴迷漫画,有的学生不惜牺牲宝贵的学习时间,躲进卫生间里看漫画,不惜省下早饭钱买漫画。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实际上同学们如果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可以经常到图书馆看书、借书。既节约了金钱,又合理利用资源,还能读到很多好书,堪称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有的同学宁愿挤出大部分时间用来做题,也不愿意拿起一本好书来读一读。读书的过程,虽然平凡,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做好了,我们同学的品格提高了,智慧增长了,眼界拓宽了,知识丰富了,自然我们离成功也越来越近了。如果我们的同学,能把读书当成每天必做的事情,一两个小时也好,一二十分钟也罢,只要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坚持,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上,已经在无形中累积了一种叫做“气质”的东西,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气场,让你变得很强大。美国有一个真实的笑话,一个男孩喜欢上了他的同座位,回家以后,他非常苦恼的对妈妈说:“妈妈,您能想个办法洗掉我脸上的雀斑
吗?女生会因为我长得不好看而不喜欢我的!”这时,妈妈会怎们回答她的孩子呢?同学们说了很多答案,对,这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同学们提高自身魅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它会让你在任何场合都充满自信,成为一个倍受欢迎的人。同学们,你们愿意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吗?那就投入到书籍的海洋中去吧,那里有很多自然与社会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贝,在那里,你还能找到快乐、自信、智慧,而这些,足以让你一生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同学们,请热爱阅读!今天关于课外阅读的讲座就到这儿,谢谢各位同学!
让阅读塑造心灵 篇2
近年来, 我以建设班级阅读文化为抓手, 创造性地推进班级文化特色建设,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作中有一些心得, 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一、搭建图书漂流站, 丰富学生知识视界
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后, 我发现他们的精神需求———阅读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是这样阐述阅读的功能的:“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 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 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 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阅读, 能丰富学生知识背景,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情感, 更是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
于是, 我认真组织班级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班级里读的书不多, 怎么办?为了丰富阅读源头, 我和学生商量, 把大家看过的书带到班级, 来建设好自己班级的图书箱———“漂流书架”, 做到资源共享。于是, 班级定期开展“捐2本, 读多本”的活动。学生们在捐的那本书的扉页上写上了姓名、读书名言, 有的还写上了读书感言和推荐理由。
为了激发学生对班级阅读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 也为了让书有序流动, 经过班干部提议, 每周由一名班干部和一名志愿者负责图书的借阅和整理。班里还经常开展评比活动, 评评哪本书最受大家的欢迎。慢慢的, 我发现, 课间、午间学生们有话可讲、有事可做了, 奔跑打闹的少了, 读书、交流的多了。在自主管理、交换书籍等过程中, 班级学生间建立了纯真的友谊, 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共享阅读之快乐, 拉近师生交融距离
阅读是一场心灵对话。师生同读一本书, 和学生一起多方位地分享阅读, 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教育生活的方式。
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写的小说《爱的教育》是一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 它所蕴含、散发出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 我把这本小说推荐给了班级学生。在共读的日子里, 我以伙伴的身份伴在学生的身边, 了解学生的喜好, 品味他们的兴奋, 解除他们的迷惑。一个月后的一节班队课上, 我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思维碰撞, 检验了我们每一个人读书时思考问题的深度与思辨的广度, 找到了与同伴的距离, 同时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诠释了爱的含义, 理解了爱的意义, 使自己得到了更大的进步。师生同读, 真诚交流, 拉近了师生距离, 让师生拥有了更多更广的共同语言。我也欣喜地看到, 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正在慢慢形成。
对犯错的学生, 作为班主任的我不是简单地处罚, 而是把握机遇, 引导学生读一本书, 以美好向往引导着学生的价值取向。然后, 我和学生个别或一起来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 促使其从思想上认识错误, 从而痛下决心改正, 并引导全班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评价标准。
三、共建网上阅读室, 分享各自读书心得
班级定期开展“好书推荐”“读书博览会”“朗诵会”等读书活动, 并进行优秀读书笔记、“阅读之星”等评比。信息时代, 我还发挥网络的功能, 为班级在网上搭建分享读书心得的平台。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的权威网站———“凤凰语文网”的书迷密室里, 我开设了班级读书帖, 学生经常上网积极发帖, 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 作为班主任和凤凰语文网版主的我, 也积极参与交流, 表扬、鼓励、引导学生。
就这样, 我引领班级学生进入我们班级的精神家园, 并不断进行对话的情感教育尝试。所以我的学生每天都有着期盼:老师最近在网上发了什么帖子, 我也将我自己想说的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参与就会获得鼓励。许多家长也经常登上班级博客, 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班里活动等情况, 他们也在网上发上自己的感受。
现在我们班的发帖数、人气指数稳居凤凰语文网第一名, 受到了网友、版主和班级学生家长的表扬。网上读书交流, 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想这是班级阅读文化赋予了班级生活以丰富的内涵、生机与活力, 而阅读过程也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过程。
四、漂流图书寄深情, 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在创造性地推进班级文化特色建设中, 我深深地认识到:阅读活动不仅发生在课内, 更要善于关注课外。班级阅读活动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主要手段, 而课外活动, 如图书漂流等形式更是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不可缺少的路径, 也是提高班级阅读质量的一种好方法。
去年, 我在我加的凤凰语文QQ群里看到广西、安徽等地的老师反映他们支教和任教的农村小学学习条件很差, 他们的学生没有多的课外书读, 学习成绩不理想。我把这个情况跟学生讲了, 学生心灵受到震颤。后来在班干部的带领下, 我们选出班中“漂流书架”上100多本比较新的书寄到了广西、安徽的2所小学。
不久, 我们班收到了广西民富完小的来信, 信中这样说:我们心里由衷地感谢你们, 是你们的爱心、诚心成全了山里孩子的阅读梦, 让他们插上了知识的翅膀。在此, 我校全体师生想用最质朴的语言, 衷心地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谢谢你们班全体同学!”
读着来信, 我又引导学生在班级博客里发帖谈感受, 有的学生谈到了“给”永远比“拿”愉快。有的学生写道, 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这么好, 更要学会珍惜, 努力学习。这真是一个牵动学生心灵成长的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塑造健康心灵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健康人格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深知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除了承担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 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以下是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见解。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的模式而不思改革。课标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念和理解。’对于这些表述,我想可把它归结到一个核心概念上来,那就是‘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对传统的‘被动阅读’、‘为别人(老师和家长)阅读的一种否定,是对阅读功利性的一种颠覆。它强调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是生活学习的需要,是成长和发展的必需,是生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人要吃饭、睡觉一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二、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陶冶情操
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离不开审美对象,教师要善于去传情达意,善于利用作品中的形象美引起学生感官的愉快,引起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细致观察,用优美而带有韵味的语言,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从而表达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达到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在教学描写漓江水一节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收集到的有关漓江的图片及插图,这些图片有远景,有近景,甚至有对水的特写镜头,在欣赏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描绘出自己对漓江水的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漓江水的美。接着,让学生看着挂图,教师用恰当的语气范读课文,重点突出水的“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并让学生概括出来,让学生初步感受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接着,我又用引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出漓江水静得怎样,清得怎样,绿得怎样,并找出三个句子的句型规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感受,变换句式、造句等,理解漓江水的美。由于学生接受了作者那设身处地的感受,巧妙的比喻,漓江那独特的形态美、质感美以及色彩美,大大激发学生的美感。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漓江水的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对作品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教师进一步启发:作者是怎样展示漓江水的美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泛舟漓江,轻抚漓江水,感受它的美吧。顺利地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意境中。
三、在阅读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健康心灵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读书,而且要教会学生从阅读中了解自己,分析自己,从而提升自己。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课文,感知的同时熏陶自己,其精神熏陶和人格,心灵培养自然而染的受到正面的真 善 美的感化,让学生在阅读中情感得到一种舒展。
让阅读塑造心灵 篇4
【原文】
让心灵站立
罗伯特·科赫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被召去为国王看病。“你为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那样!”国王说。“请原谅,陛下,”科赫非常平静地说,“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
在某些人眼里,罗伯特·科赫真是一个傻子,就算你平时真的对病人很好,心里认为国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此刻国王站在你面前,你也要说点假话哄他高兴才是,比如,你可以说:“那当然,陛下这么尊贵,我怎能像对待一般人一样对待您呢?”国王高兴还会少了你的好处吗?然而,科赫没有这样做,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在权势面前坚持自己让心灵站立的原则。
我们需要让心灵站立,在权势面前如此,在金钱、荣誉面前也同样如此。金钱可能使我们屈服于物欲;一次性使用的荣誉可能让我们忘记生命的最终目标。你要想坚守自己,就必须牺牲这些被世俗看重的东西,并且在这种牺牲中高扬自己的人生信念。
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胸怀。一个胸襟狭隘,只知道为自己计算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见风使舵,时刻准备让自己心灵下跪的`人。因为他追求的是利益,追求利益必须懂得识别天时地利人和,懂得利用谁、团结谁、孤立谁、打击谁。只有那种心怀大众,把自己的生命自觉地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宠辱不惊,把坚持自己的灵魂作为生命的最高目标。他们追求的是真理,真理从不察言观色,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他都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存在着。
让心灵站立也需要底气。悬崖上的松树不惧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只是以本质的执著,坚守在别人无法坚守的地方,它令人敬佩。然而,不是每一棵树都可以跻身于悬崖。悬崖上少土,需要一棵树拥有刺穿岩石的力量;岩石上少水,需要一棵树用心灵浇灌自己。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要本事没本事,要品质没品质,他不投机,不选择一种风险最少的途径,又怎能讨到自己的饭票呢?当一个人拥有了在世上立足的一切,要显露自己才华的时候,他是才华最出众的;要显示品质的时候,他是品质最优异的。他要做到让心灵站立,也就顺理成章了。
让自己的心灵站立,以真诚和坚守去面对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基本的人生目标,达不到这一点,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
【问题】
16、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17、文章开头使用了罗伯特·科赫的例子,目的是什么?(2分)
18、在文中“让心灵站立”所需要的“胸怀”和“底气”各指什么?(2分)
19、请根据文意回答,作一个合格的人怎样“让心灵站立”。(3分)
20、在生活中你见过“让心灵站立”的人吗?举例,讲讲他的故事,写下他的名言。(3分)
21、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对本文进行赏析评价。(3分)
【参考答案】
16、在权势面前需要让心灵站立。
17、(1)要心怀大众,追求真理。
(2)要有本事(才华),要有优秀品质。
18、在权势、金钱、荣誉面前不受诱惑,以真诚和坚执去面对生活,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精神。
19、开放试题,符合要求即可。
20、略
别让心灵的天空笼上霾阅读题答案 篇5
19. (5分)(1)(2分)示例:哎,我还是不明白父亲这番话的用意。(“不解”1分)难道是我心胸狭窄,自己的心态不好?(“反思自省”1分)(想象合理,语句通顺,意对即可。)
(2)(3分)传神刻画出儿子当时懂得深刻人生感悟的兴奋喜悦的心情,从而写出我对儿子的赞赏与欣慰。
20. (2分)结构上:总结全文,收束全文。(1分)内容上:深化主旨,写出父子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我的教育让儿子领悟到了为人处世之道内心的欣慰之情,并告诉读者“只要活出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的人生感悟。(1分)(意对即可)
21. (2分)新颖独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分)运用一语双关(比喻),形象告诉人们“只要活出自己的人生,不要羡慕嫉妒别人的好”这一人生感悟。(1分)
22.(3分)示例:
选材不同:本文选择的是“儿子在生活中自我感悟去克服心理障碍”的材料;而《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择的是“我勇敢地面对困难在父亲指引下走下悬崖”的材料(1分)
写法不同:叙述角度不同:本文是从父亲角度叙述事情,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从儿子角度叙述事情。(1分)
塑造美好心灵.(经典诵读总结) 篇6
——“特色立校,文化立人”特色办学工作总结
漫步校园,打量那些三三两两读书的人群。翻开文集,欣赏那些记录学生点点滴滴感受的文章。我们的心暖暖的,因为此刻心中荡漾的是收获的喜悦。
两年之前,为了响应上级部门“创建特色学校”的号召,我们反复考量了学校多年办学的实力,最终确定了“特色立校,文化立人”的办学目标。
是的,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无数国学经典被人们传承咏唱,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论文》等,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孝悌、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
以 “特色立校,文化立人”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成为了我校实现办学特色的有效载体,拉开了我校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帮助学生积淀丰厚文化底蕴的序幕。
两年来,我校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经典名著诵读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和谐校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领导重视,上下同心,合力营造良好诵读氛围
打造浓郁的文化环境。
为增强小学生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2010年12月我校全体师生在操场上隆重集会,举行了“特色立校,文化立人”活动启动仪式,号召全体师生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地诵读国学经典,传承祖国优良文化,记录读书感受。为进一步营造良好诵读氛围,学校精心布置了校园文化环境,在走廊和楼梯的墙壁上悬挂上了许多国学经典的片段和名句,图文结合,精美优雅,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方便同学们随时随地记诵和理解。
二、多措并举,保障“特色立校,文化立人”活动的开展
1、成立“特色立校,文化立人”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中层领导分工负责的责任体制,讲实效,重落实。召开辅导教师专项会议传达精神,形成共识。向学生广泛宣传,让“与经典同行,同名著为伴”的理念深入人心。
2、投入资金,保障活动的开展。开放图书室,建立班级“图书角”、“读书吧”,让图书走进学生生活。
3、学校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的诵读活动情况予以督促、评估,并列入班主任月考核和年终考核中。
4、在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比赛后及时表彰和奖励表现突出的班级或学生个人,颁发证书和奖品,在一定程度也激发了全校师生参与诵读活动的热情。
三、积极开展多项活动 创建“书香校园”、“和谐校园”。
1、开展“文化早餐”活动,要求各班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每日晨会前十分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购买国学经典诵读书籍,做到人手一册,保障活动开展。
2、每节课开课前,利用课前三分钟准备时间诵读经典名篇片段,不失时机的将国学经典植根到学生的心中。
3、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让国学经典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或诵读,或吟唱,或表演,或舞蹈,让国学魅力四射!
4、引导学生参与“好书互换”活动,解决书源不足的问题。
5、利用班级的“图书角”、“读书吧”中的图书,组织学生阅读,结合评选“阅读之星”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6、组织学生积极撰写阅读感受,开展“读后感”写作比赛。
7、开展硬笔书法比赛,弘扬民族文化。
8、读书节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节日。
四、特色办学活动结硕果。
是的,我们付出了辛劳,但我们收获了喜悦。你看,躺在图书室里的图书在各班流动起来了。孩子们收藏在家里的图书也进入校园了。操场上,树荫下,几乎每一个角落,你都可以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一些正沉浸在书中的身影。就像朱自清先生说的那样“欣欣然,一切朗润起来了。”
随手打开学生的作业,翻开那些书法作品,你也会感受到变化。书写更工整了,字体更娟秀了。
翻开《在路上》、《征途》这两本学生自己的文集,阅读着这些还显得有些稚嫩的文字,仿佛自己也被带进了阳光中,星空下,田野里,仿佛又一次目睹古人的风采,再次感受名著的魅力,感动、感怀、感想信笔拈来,诗情、亲情、友情随心写就。这些习作虽然稚嫩,确如晨风清新。尚显单薄,也似朝露莹澈。
在读书的路上,出现了一些“新星”。方宇文的《这一刻,我长大了》,朱耀坤的《悯农 节约》,储银萍的《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等三篇作品获得了马鞍山市二等奖。徐文才老师的《真水无香》获得马鞍山市优秀奖。孙恒斌、陆金娟两位老师获得马鞍山市优秀教师辅导奖。李雅惠的《〈三毛流浪记〉读后感》,卜婷婷的《读悯农,悟节约》,李庆的《诵读经典,感悟践行》,朱超的《经典伴我成长》,熊梦如的《〈弟子规〉伴我成长》,张雪的《我快乐,因为有了你》等九篇读后感在含山县教育局组织的相关比赛中活动较高的奖项。二零一零年,熊友为老师辅导的《木兰从军》国学经典吟诵节目获得含山县二等奖。二零一二年,陈学曼老师辅导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节目获得含山县一等奖,排名全县第一。相关活动图片及文字报道也常常见诸网络、报纸上。多篇学生作品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在这些“新星”的激励之下,学校中,班级里,掀起了读书的热潮。
让学生在阅读中放飞心灵 篇7
一、在感受美的过程中, 咀嚼品味, 解读文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读着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 教师要有意将字里行间以及内蕴和影射的一切美好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显现于学生的视野, 撒入学生的心田, 让学生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对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产生深深的眷恋, 对汉民族的灿烂文化滋长无限的兴趣, 体会文本内蕴的情感, 受到感染和激励, 提高自身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安塞腰鼓》时, 我们在教学第六自然段时, 可以使用替换式品读, 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咀嚼品味, 解读文本, 了解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我在教学时, 先让学生自己读, 然后教师指导。读的节奏如下:“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以这样的节奏反复让学生去读、去品、去悟。
二、把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和争论有序引导, 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开启心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
有一天, 我刚进班级, 看到学生争得面红耳赤, 不可开交, 上课的铃声响了, 也全然不顾。原来他们为一个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不断地争论着。故事讲了一位旅行者, 在荒漠中见到一座房子, 里面放着一壶水, 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如果把这壶水倒入吸水器中, 会流出清泉来!
正方:看图上, 应该注入吸水器, 如果自己喝了, 一点不剩, 后来人怎么办?
反方:应当喝水, 如果有人捉弄人, 现在假的东西很多, 如果吸水器是假的, 那可怎么办?
正方:假如是骗人的, 这是性命攸关的事, 前人何必在这荒漠之中盛满一壶水来骗后来人呢?毕竟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反方:哼, 如果全部倒入吸水器中, 又吸不上来水, 那真叫白白儿浪费了。
教师在教学中对文本思辨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找准思辨的触发点。即学生要有话要说, 有思要辨, 确确实实碰到了冲突, 遇到了矛盾。 (2) 发扬教学民主。这儿有两层含义, 一是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见解, 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见解, 充分肯定其合理合情的一面;二是学生能够理解教师, 能够允许教师发表见解, 并理性地接纳教师的观点。 (3) 给学生以积极的价值取向引导。通过有序的引导, 不但明辨了是非, 而且开启了心智, 还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学会不断地思考与探讨。
三、把文本阅读与生活实际感受相互交织体悟, 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教学中, 开发学生的智力, 在生活中感悟, 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生动再现了杜甫听到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 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得以平息, 当时诗人正携妻儿流落在四川, 听到这一喜讯, 不禁大喜若狂, 在极度的兴奋中作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名作。文中学生在理解尾联时, 觉得不可思议, 怎么就那么快, 巴峡到巫峡那么远, 襄阳到洛阳那么远, 何以“即从”到“穿”?“便下”就“向”了呢?在课堂上师生展开了一段对话:
生:老师, 巴峡到巫峡那么远, 襄阳到洛阳那么远, 何以“即从”到“穿”?“便下”就“向”了呢?
生:是啊, 怎么那么快?我看地图上, 有好远的!
师:是啊, 那你们想这样一个事情, 你爸爸说, 玩电脑只给你1个小时!你就立即投入到快乐而又兴奋的游戏之中去了!你还没觉得过瘾, 老爸就说时间到了!你一定觉得哪有这么快!而事实上, 时间确实到了, 甚至还过了那么一点点!你就会说:“唉!时间真快啊!还没玩过瘾呢!”
生:嗯!真是这样的!
生:咦?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觉!
生:哦!原来是这样啊!心情快乐, 感觉兴奋, 时间就眨眼间到了!
总而言之, 我觉得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与引导是语文教师教学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 阅读, 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 活跃学生的思维, 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这就要求教师强化指导学生读好书的意识, 多想善思, 联系生活, 从阅读中走进, 从生活中走出, 让阅读陪伴人的终生。
摘要:阅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课内外阅读能力, 提高审美水平, 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真正达到放飞学生的心灵。在感受美的过程中, 咀嚼品味, 解读文本。把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和争论有序引导, 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开启心智。把文本阅读与生活实际感受相互交织体悟, 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个性阅读,让孩子放飞心灵 篇8
一、鼓励思维多样,让学生充满个性
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在教学实验教材第五册《灰雀》一文时,笔者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走入文本去体验和感悟角色。当笔者请学生来评一评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爱时,因为孩子们有切身的感受,他们踊跃发言,赞同列宁对灰雀的爱。可就在这时,有个孩子却说:“我更喜欢小男孩,因为他把灰雀捉回家保护,不让它被猎人打死。”这个孩子根据社会上人类伤害鸟的现象来思考问题,真是难能可贵。我没有呵斥他,而是循循善诱让他理解:小鸟的家在大自然,只有在大自然中小鸟才是自由的、幸福的。所以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是不对的。在教学《孔子拜师》一文时,当孔子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总算见到老子时,他上前行礼,恭敬地问:“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我请学生来扮演孔子和老子。一个扮演孔子的学生彬彬有礼地走上来,用谦逊的语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一代大师的风度,博得其他孩子的一阵掌声。可是有一个学生却在此时高高举起了右手,他告诉我他也想扮演孔子。他的朗读是那么地有气无力,我纳闷了,问他为何要这么读?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因为孔子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赶来的,他此时渴极了、饿极了,快要倒下了,但他打起精神跟老子问好,可由于体力不足,声音不大。”是呀!我们受了习惯思维束缚,而孩子们却敢于想,思维更为活跃。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二、引导注入情感,让学生充满人性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享受文章的审美乐趣。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时,笔者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实践。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为庆龄为了好朋友而放弃去伯伯家所感动。学生纷纷把自己平时和朋友相处做得不好的地方说出来,决心要改正。孩子们都深深地进入了庆龄这个角色,为庆龄不能看到鸽子而觉得惋惜。这时,有个孩子却大声地说:“我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等小珍来了把小珍带到伯伯家去,这样既没有对小珍失信,又可以看到鸽子。”我一听,心想:以孩子的生活经验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未尝不可呀!于是我顺势请孩子们展开谈这个问题。有的说,还可以请庆龄的爸爸、妈妈帮她带回来;还有的说,教小珍叠完花篮再去……
三、注重课堂交流,让学生充满灵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的学习伙伴,这是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笔者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并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教师。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动脑,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个小故事。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有的还大胆邀请老师加入。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他们把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有一小组还邀请老师演铁罐,并指导老师用怎样的神态、语气、动作演,真正形成了师生互动。正在这时,有一个孩子却问:“老师,陶罐很容易摔破,坚固的宫殿都倒塌了,为什么陶罐还没有破呢?”我惊讶这孩子心思的缜密,是啊!这个问题我可没有纳入我的教学中。我就势把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学生。孩子们一听,兴趣盎然,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是陶罐运气好,正好摔在厚厚的地毯上。有的说:宫殿倒塌时,陶罐被人抱出来了。有的说:不可能,在混战中大家都逃命去了,谁还去管陶罐呢……孩子们争得不可开交。最后我告诉他们说,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我们也可以创作童话故事的。接着,我请孩子们以“爱美的陶罐瞧不起丑陋的铁罐去奚落铁罐,结果自己摔得粉身碎骨”为故事框架,请孩子们自由创作。正是在这样既乐于接纳对方,又乐于倾吐自我的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
其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专注地阅读。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其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积蓄正能量塑造美心灵”的征文 篇9
正能量是人身居困境不灭的理想。郭沫若评价蒲松龄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连年科举不中的蒲松龄选择边在私塾教书边摆茶棚收集故事,他在路边自己搭建草棚,以一碗茶水与路人交换神鬼奇事,晚上便回家整理并以其简洁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笔书写下来,他的一生都十分清贫,家徒四壁却不能阻挡他完成《聊斋志异》的决心,一席凉棚,一缸清茶,一介书生,搜抉奇幻,千古奇书便由此而生。蒲松龄的正能量是集腋成裘、不被困境所局限、坚持一生信念与理想的精神,人需要这种正能量去浇灌自己的理想,才能使生命有其价值。
正能量是人面对命运昂起的头颅。12月31日,一位文坛巨匠长眠不醒,史铁生,一名与命运抗争一辈子的勇士。歌德曾在《浮士德》中写道:人生就是和魔鬼较量的战场,唯有坚韧不拔的前行者才能获救。史铁生与病痛斗争了大半辈子,当命运以绝望的姿态向他袭来,他却昂起头颅从绝境中奋力寻找绝美的景致,他以坚韧的信念支撑着他的笔杆,从不屈从命运,誓要以文字书写生命的奇迹。余秋雨曾言: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祖母因皱纹而安和慈祥,病痛缠身却怀有坚韧意志绝不屈服的正能量的史铁生不正具有这种残缺美吗?人需要这种正能量去昂起我们的头颅,才能与命运抗争。
正能量是人寻找人生意义的基石。柳永年轻时本一心求仕,第一次科举未中后酒醉写下“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宋仁宗听闻心生不悦,第二次科举便说:“且去浅酌低唱,何要浮名?”将柳永之名生生划去。自此,柳永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换了心态醉心于词,沉浸于百姓与歌女的生活,将满腔文采尽付词中,以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开辟了人生的巨陆,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柳永凭借不息的热情与及时转换心态以寻找真正属于自己那片天空的正能量成为了婉约词的代表人物,人需要这种正能量去擦亮心灵之眼,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让阅读塑造心灵 篇10
早春三月,春暖花开,我们迎来纪念雷锋的日子,雷锋,这个影响了几代的人名字,早已超越了名字本身的意义,成为我们永远的榜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雷锋精神也将不断地弘扬与延伸。
对于国家,雷锋是国家的平民英雄,他永远属于中国,雷锋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对于大家,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同时也有很多人向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雷锋精神体现在一个个具体行为当中,扶老携幼、扶微救困、帮助别人。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实践雷锋精神,塑造美丽心灵”,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贡献。
对于我们学校,三月以来,我们学校也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在这个月的活动中,同学们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创新性地开展了学雷锋活动,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形式不断创新。
我们院学生会也开始了以“实践雷锋精神,塑造美丽心灵”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帮助附近中小学的贫困生以及为他们支教是我们院学生会实践雷锋精神的一个活动,这个实践活动不仅体现出我们学习雷锋的积极态度,也锻炼了我们自己,升华了我们心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雷锋精神。
对于自己,作为院学生会干部的我更应该带头去实践雷锋精神,做出榜样,积极参与到以“实践雷锋精神,塑造美丽心灵”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当然义不容辞,并且要把活动做好,做出效果。同时,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我会伸出援助之手;地上的果皮纸屑,我会悄悄地捡起;同学感到不舒服,我会跑过去嘘寒问暖„„
雷锋精神永存我们心中,工作会成为一种责任;
雷锋精神永存我们心中,责任会成为动力;
雷锋精神永存我们心中,心胸就会海阔天空。
让我们与雷锋同行,让我们这个集体与雷锋同行,让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永远记住雷锋,记住雷锋精神。我相信,雷锋精神是一面永远的旗帜。雷锋精神永远传递在我们中间,雷锋属于昨天,属于今天,更属于明天!
让阅读滋养心灵让日记伴我成长 篇11
让我们喜欢阅读吧!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贾平凹说:“书可以使我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读书将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当我们遭遇不幸时,书中有故事激励我们,“不幸对弱者是万丈深渊,对强者则是宝贵的财富”;当我们被别人误解而郁闷时,书中有大师劝诫我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我们无所事事虚度时光的时候,书中有故事教育我们“时间就是生命,时光如梭,时不我待”……书是最美的精神食粮,书更是你最忠实的朋友。你可以带在身边,放在床头。劳动累了可以读,学习烦了可以读;家里可以读,旅途也可以读;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随时和书交流,它不会“死机”,更不会“黑屏”。一册书在手,你讀过了,亲朋好友还能读;你现在读过了,以后还可以读。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一个常读书的人,不知不觉中,谈吐文雅了;不知不觉中,心态平和了;不知不觉中,心胸开阔了。父母爱读书可以熏陶孩子,孩子爱读书也能影响父母,一个终身阅读的人一定是个充实幸福的人,一个书香满屋的家也一定是幸福的家。
让日记做我们的朋友吧!“花儿虽艳总有凋谢的时候,燕语声声总有南飞的一天,唯有日记,可以让花儿永艳,让燕子常在。”日记能储存美好的往事,能积累丰富的素材,能释放压抑的郁闷,能锻炼自己的思维。坚持写日记,你收获的不只是语文能力的提高,你的意志得到了磨练,你的修养得到了提升,你更为幸福生活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山西临汾吉县一中
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篇12
关键词:阅读,语文,教学,朗读
新课标指出必须要增加学生阅读的数量, 提升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对于语文来说, 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为阅读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如果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 那么学生的视野便会得到扩宽, 也会积累更多的信息资源, 拥有非常多的词汇储备。因此, 阅读对于学生们来说非常重要。
一、以读代讲, 让学生受到感情熏陶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工作必须要同朗读相互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最直观的感受, 最好是能够有所感悟, 受到情感的熏陶。利用朗读来进行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朗读。
1. 确定明确的朗读目标。
在阅读一篇新的文章时, 可以制定出朗读的目标, 避免出现朗读走神的现象。具体而言可以确定以下四个层次:其一, 朗读课文, 将里面的文字读正确, 生字生词都要认识;其二, 在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尽可能的将课文读流利, 并且要掌握其中的主要内容;其三, 将课文当中的重难点以及经典的段落, 勾画出来进一步细读;其四, 融入自己的情感进行朗读, 使整篇课文的感情都能够得到升华。
2. 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阅读。
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 为了能够让学生一直抱有兴趣, 切莫一直用单一的方式进行朗读, 应该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在现实课堂中, 最常用的形式可以为大家一起整齐的阅读, 亦或是自由阅读、点名由某位学生阅读、小组pk阅读、男女搭配阅读以及扮演角色进行朗读。具体采用的方式则需要根据课文的基本内容进行确定。例如, 在讲到《爱什么颜色》时, 由于整篇文章适合单人进行朗诵, 教师便可以随机抽取某位同学进行朗诵, 尤其是每段开始的第一句, “我爱碧绿的颜色”、“我爱火红的颜色”、“我爱蔚蓝的颜色”, 教师可以从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更为浓一点。
3. 感情充沛的朗读。
带着感情进行朗读是感受文章语言的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真正意义上的朗读是需要带入情感的, 在这样的过程中, 读者和作者的心灵是相互碰撞的。但是由于每一个学生知识水平或者理解学习能力存在着不同, 所以学生带有感情进行朗读所展现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由学生带入感情进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当中能够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教师也不用担心学生是否会进行感情朗读了。例如, 在讲到《祖国在我心间》的时候, 教师首先可以讲述一些爱国的小故事, 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后, 便可以让学生带着对祖国的爱进行朗读, 读出来的文章便会富有激情, 同时也会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因为祖国时时在我心间”的含义了。
4. 进行阅读评价。
学生在进行阅读后, 给予其积极性的评价可以产生激励的作用, 不仅能够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 还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阅读的行列中。当然, 进行阅读的评价不一定非要局限在教师的层面, 也可以是同学间相互进行评价。例如, 在讲到《风》这篇文章时, 前一位同学读了之后, 教师可以请出一位同学进行评价, 如果同学指出这篇文章应该用更加舒缓的语气阅读, 那么教师便可以请后面的这位同学用他的方式进行再次朗读。这样, 每一位学生在听或者想的时候都能够得到进步。
二、明确教学目标, 精讲、精读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如果学生对于一篇文章可以大概的看明白, 但是对于某些文字中的含义不能全部理解时, 教师便应当选择合适的时机, 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为学生讲解, 让学生明白, 切记不可讲的过多, 三言两语的程度即可。如果这样的做法成为教师的习惯, 那么长期下来, 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定会有所提高。这个教学理念也体现了我国古代所倡导的“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过, 很多时候教师在进行讲课阅读的过程中会很难全面顾及到所有的内容, 这时候的讲读便需要集中于重点内容进行阅读和讲解。具体而言, 要先明确好教学的目标, 理清教学的重点。例如, 在讲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 主要的内容便是壮士们最后英勇牺牲的瞬间, 所以可以要求学生们阅读相关的语句, 尤其是“战士们昂首挺胸, 相继从悬崖山往下跳”一句,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思考当时壮士们在往下跳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 尽量做到精读和精讲。
三、挖掘教材内容, 调动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要能够发现教材本身外在的含义, 还要能够挖掘更深层次的价值。教科书是语文课程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所以一定要能够引导学生们对于教材的阅读和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的钻研教材, 发现教材的魅力, 理解教材的内涵;在面对教材的时候, 不能够粗心大意, 抱着满不在乎的心态;要要求学生认真读、用心读, 真心的去感悟和体会, 尤其是在面对古诗词的时候, 展现在眼前的古诗尽管只有寥寥的几句话, 但是背后却有非常深远的含义或者是价值, 很多对于今天的生活学习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所以在面对古诗的时候不能够只是从字面上的意思进行理解, 最重要的是要追求一定的意境和深度。要从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实际状况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才能够产生最为直观且正确、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所以教师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不断挖掘教材内容更加深层次的含义, 抓住教材或者文章当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 从而提升语文的学习能力。
四、质疑问难, 发挥学生的潜能
质疑对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具有很好的帮助, 能够让学生集中精神进行阅读、思考。例如, 在讲授课文《挑山工》的时候, 就要引导学生对挑山工的尊敬, 也要让学生明白生活都是付出了努力, 坚持不懈才能够收获这一道理。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带动学生思考问题, 在阅读时反复进行思考。课文刚开始便讲到挑山工们挑着沉甸甸的物品, 并且他们走的路程比一般的游客要多, 可是为什么却能够走到游客的前面去, 提出这一问题后便可继续往下阅读。而这个问题将会在第二段获得准确的答案, 原来挑山工走的是折尺形的路线。学生在阅读中还可以思考各种问题, 发散思维, 教师要在一旁起到引导作用, 例如, 挑山工为什么挑了很重的东西, 走折尺形的路线还能够超过游客, 课文当中“意味深长”的哲理又是什么, 课文当中的“我”是如何看待挑山工说的道理的, 而“我”又是为什么会对挑山工感到心悦诚服, 游客和挑山工鲜明的对比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这些问题必定能够增强阅读的有效性。当学生感知到了挑山工背后的涵义是做人应当脚踏实地且坚持不懈之后, 再引导学生通读一遍挑山工的文章, 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感受文章蕴含的道理。
五、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除了在情感上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阅读, 在技巧上也应当有所体现, 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其一, 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阅读的方法非常多, 有精读、浏览、泛读以及速读等, 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选择适当的阅读方式来最大限度地获取文章里的知识是人们所共同追求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阅读方法不能并存, 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结合, 例如在泛读了文章之后发现有价值的段落便需要进行深入理解, 这时候精读便可以派上用场。教师要教会学生在面对故事一类的文章时可采取浏览的方式, 在面对描写优美景色类的文章时则需要精读。其二, 教会学生读书笔记的书写。读书笔记能够让学生加强对所读文章的记忆, 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积累知识。一般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很多种,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来进行选择。例如, 摘抄式, 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时, 觉得精彩的段落或者是有道理的名人名言摘抄下来;内容提要式, 即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读到的文章的重点内容、思想自己归纳出来;篇目索引式, 即用专门的笔记本将自己所阅读过的所有的文章的名称、作者以及写作的年代、类型都记录下来, 方便以后自己进行查阅;思考感想式, 即号召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将自己所产生的想法或者是问题记录下来, 读完之后再进行分析或者是和他人进行交流体会, 不仅帮助了自己记忆, 也能够对他人的阅读起到分享的作用。
结束语:小学阶段正是吸收精神内涵最为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所阅读的文章对小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故而在这样宝贵的时间段内,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如何读书, 并把人们思想的结晶, 即把最优秀的文章都推荐给孩子们阅读, 教会学生怎样去阅读。当一个孩子在小时候便吸收的是优秀的文化, 那将来长大后必定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高尚品格的人。因此, 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培养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在课余时间喜爱阅读, 不能将时间花在现代游戏上。当然在语文的阅读课程当中, 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作用, 进行有效的指导, 让孩子的心灵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飞得更高。
参考文献
[1]徐鸿宇.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3, (06) :124-126.
[2]陆丹.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二卷) [C].2012:1.
[3]张慧娟.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J].快乐阅读, 2013, (14) :50.
[4]李新辉.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J].快乐阅读, 2013, (26) :50.
[5]吴美娟.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教育, 2014, (06) :83-84.
[6]潘巧燕.让心灵在个性化阅读中轻舞飞扬[J].考试周刊, 2014, (30) :37.
【让阅读塑造心灵】推荐阅读:
《用阅读塑造我们的生命》阅读答案07-07
塑造“美丽心灵”01-02
用爱心塑造学生心灵07-20
用爱心塑造学生的心灵10-15
用爱塑造学生的心灵09-16
塑造美好心灵.(经典诵读总结)08-10
语文教学中的心灵塑造06-23
让外来务工子女在课外阅读中放飞心灵——班级阅读活动小结06-15
用心灵阅读12-07
阅读心灵作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