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幼儿心灵的影响

2024-11-05

阅读对幼儿心灵的影响(精选10篇)

阅读对幼儿心灵的影响 篇1

不同于传统的幼儿教育理论, 学前教育只是单纯关注幼儿的阶段性成长。当前环境下幼儿教育的核心在于把握幼儿的整体发展, 注重终生学习理论的早期灌输, 力求抓住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特点来实施学前教育。此外, 对于新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当代幼儿的发展特点上, 因此, 开设幼儿教育阶段的阅读课程就显得至关重要。科学有效的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幼儿实现阅读的目的, 为幼儿的终生教育奠定稳固的基础, 因此, 早期阅读模式的选择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分享阅读, 又被称为大书阅读, 是当代全新的幼儿阅读模式, 它能够帮助幼儿在阅读的初级阶段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提升阅读兴趣, 从而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 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由此可见, 学前教育阶段中分享阅读模式的运用是具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

一、分享阅读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的必要性

1.分享阅读的概念及其背景。在已有的学前教育的阅读研究基础上, 新西兰教育学家Don Holdaway对已有的经验进行了分析整合, 重新思考了幼儿教育阶段的阅读课程实施方式, 并认真思索了影响幼儿阅读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 在幼儿口语习得的基础上对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归纳, 得出了语义的理解对于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有重要影响的结论。只要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一些重点词汇和短句, 就能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文章大意,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于是, 便有了分享阅读这一概念的提出, 它是一种全新概念的阅读方式, 着重强调在快乐中阅读的理念, 摒弃了以往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念读, 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快乐有趣的阅读方式, 提升阅读兴趣的同时又开阔了幼儿的阅读视野, 理解文章的同时又培养了高尚的品德情操。同时, 一系列亲子活动的开展也大大增加了幼儿同父母和老师的情感沟通,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分享阅读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落实和实施。分享阅读的模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加深了对生活的感悟, 同时也实现了学前教育阶段阅读的目的。以往阅读课的开设一般都在幼儿正式进入小学之后, 相关人士认为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根本不具备阅读的能力, 也没有阅读的必要, 实则不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中必须包含阅读内容, 主张利用图书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技能。而分享阅读正是这一纲要的具体实施, 它将复杂的阅读过程逐步简单化和清晰化, 让幼儿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发现阅读的乐趣, 从而丰富幼儿的校园生活。

二、浅析分享阅读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影响

分享阅读强调的是幼儿对于阅读过程的内心感受, 是幼儿主动参与阅读的一种方式。同时, 分享阅读也能够提高幼儿阅读的效率, 让幼儿学会阅读并体会阅读的乐趣。此外, 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对于幼儿的情感、思维、社会交际以及今后学习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1.分享阅读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幼儿阅读的同时也是语言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这一能力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情境下才能得到有效地运用, 而分享阅读的过程正是制造了这样一种契机, 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分享阅读, 注重的不是幼儿认识了多少汉字, 理解了多少词汇, 而是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语言交流, 着重体现的是“分享”二字。这一毫无约束的语言环境也给了幼儿足够的发言自由, 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促进了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分享阅读提高了幼儿的文字理解和识别能力。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尚缺乏足够的文字理解与识别的能力, 这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是极为不利的。分享阅读强调的是交互式的阅读方法, 这就使幼儿之间加强了文字和情感的交流, 提高了阅读的理解能力。同时, 大量的阅读材料也增加了幼儿对于阅读文字的敏感度, 在阅读时语感增强, 对于篇章的理解也是大有裨益的。此外, 阅读中会碰到一些特殊符号, 这会引起幼儿强大的好奇心, 在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之后, 幼儿会对它们印象深刻, 这对今后的学习也是有着积极影响的。

3.分享阅读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幼儿的书面表达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是紧密相关的, 在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 幼儿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势必有所进步。众所周知, 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必须有一定的阅读量作为基础, 在日常的交流与沟通中逐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从这个角度, 分享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幼儿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

4.分享阅读促进了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园阶段阅读的意义在于兴趣的培养, 在拓宽幼儿眼界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世界的了解与感知。对于幼儿来说, 书中描绘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这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是有积极影响的。同时, 分享阅读又强调阅读的方式不仅仅是视觉效果, 甚至可以是听觉或是触觉, 任何跟阅读有关的东西, 都构成了阅读的途径。总之, 分享阅读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结语

教育学者指出, 学前教育的关键并不在于对幼儿灌输了多少知识多少理论, 而在于是否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的多姿多彩。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 分享阅读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 着重强调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在游戏中让幼儿体会阅读的乐趣, 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这种全新的教育思维不仅促进了幼儿园工作的有序开展, 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张月红.关注中国孩子的阅读能力[J].学前教育, 2004, (3) .

阅读对幼儿心灵的影响 篇2

【摘 要】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逐渐被社会以及家长重视起来,幼儿早期教育可以使用很多方法。例如,常识教育、游戏、歌曲、阅读、早教玩具等一系列方式和方法。而使用图画故事书阅读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无疑是提升幼儿心智成长最好的选择。文章对幼儿家庭教育实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图画故事书阅读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关键词】图画故事书;阅读;幼儿;心智成长;实际影响

图画故事书就是配有极少的文字,使用大量图画对故事进行叙述的幼儿读物,并且图画故事书在内容上十分贴近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在思维和情感上容易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以及思想共鸣。图画故事书主要是通过图画作为实际表现形式,再结合故事的讲述作为实际本质特征,二者有效地结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需求。图画故事书阅读对婴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心理构建过程,图画是幼儿获取故事内容、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图画故事书是幼儿早教期间最好的选择。

一、对幼儿心智成长作用效果

(一)有效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对图画故事书进行阅读是建立幼儿与图书之间有效沟通及良好交流的过程,同时能够使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故事进行解读,然后在吸取有用的信息逐渐丰富自身体验的过程。图画故事书阅读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通过《小雪花》图画故事书阅读,不仅认识了雪花,也认识了小鸭子、小鸟、小熊等小动物,还可以与家长进行游戏互动。

(二)推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喜欢阅读的幼儿比不喜欢阅读的幼儿,在语言能力表达过程上,对话语的实际理解、使用的词汇量、表达的完整性、流畅水平、创造能力等多方面表现要好很多,可能在表达能力上超出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平均水平。例如,幼儿在一周岁左右就会自己讲故事,虽然故事的完整性和清晰程度还不够好,不符合逻辑性和真实情况,但是幼儿可以语言进行组织进而简单的叙述,有效地推动了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提升幼儿审美能力水平

图画故事书阅读是一种美的、视觉上的艺术享受,并且还具有一定艺术特点以及较高的审美价值。站在美术的角度上来看,图画故事书中的插图具有色彩鲜明、线条简洁、画风协调统一等优点,结构之间的反差比较大;站在文学的角度来看,图画故事书中使用的文字语言相对简单,没有复杂的逻辑性、具有较强的韵律感、提升幼儿空间想象力,使其充满了童趣。通常情况下幼儿会被图画故事书中所具备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因为幼儿的心灵是美好的,他们习惯扮演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本能抵制故事中的反面形象;幼儿在理解美、感受美的过程中,能够对外在美和心灵美进行有效的区分,然后幼儿会使用自身的形式对美进行创造。

(四)有效帮助幼儿情感性格发展

图画故事书带给幼儿情感体验是积极的、快乐的,并且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有一定帮助。在进行图画故事书阅读时,会很喜欢故事中的主人公,然后沉浸在故事书中,而这些好的体验都会给幼儿情感性格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家长陪孩子进行亲子活动时,就可以使用图画故事阅读的方式来完成。家长可以对故事中的文字进行阅读,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意义。

(五)推动幼儿思维能力发展

根据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幼儿在图画故事书进行阅读时,首先会从图画形象来进行理解,然后对事件发展进行深刻认识,最后进入到故事角色中去。而对图像的理解则是认识事件以及进入角色的基础前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实际理解水平也会逐渐提升,思维能力水平也在不断加强。

(六)提升幼儿空间想象力

站在幼儿角度来看,只有具有良好空间想象力才能更好的对图画故事书进行理解。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是体现在对故事场景的构建,刻画故事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以及在美的方面获得良好体验等。因此,幼儿只有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记忆力、细致的观察能力,才能把故事书中的图画组建成完整故事,引导幼儿进入到童话故事中去。

二、幼儿在进行图画故事书阅读的注意事项

在幼儿进早期教育期间,图画故事书阅读是众多早教方法中最为合适的一种,同时也是亲子阅读活动的重要环节。但是幼儿在进行图画故事书阅读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下几方面问题。首先,在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期间,要增强对故事书的认识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并且要对这些计划进行逐步完成;其次,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幼儿这一阶段的实际特点,例如,心理特征、实际年龄、性格、喜好等。然后对图画故事书的种类、难易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图画书的种类通常分为三种,一种是全图型,另外两种是半图少文和半图半文型;再次,对于图画故事书的选择一定要具有较高的品质,书籍要较为经典和优秀,这些书籍一定要是广为传阅的和出自教育名家之手,内容丰富且图画精美。例如,《西顿动物记》、《大象的礼物》、《小雪花》等;第四,要提升亲子阅读中图画故事书阅读所占的比重,正确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简单叙述,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观察力;第五,在亲子活动进行期间,在合适的时机引入书中的角色进行互动,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第六,鼓励孩子以故事书作为基础,对其进行创作或者是绘画,着重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对事物的创造力。最后,在实际生活中,加入故事书中的道理以及知识,正确引导幼儿的人格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结论

阅读对幼儿心灵的影响 篇3

早期阅读往往是幼儿园的课程活动上有所作为,忽视了社区在推动早期阅读活动上的潜在能力。社区是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社区中的人们联系紧密,为以家庭为单位向学龄前儿童进行的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颇为有利的条件。

一、当前在社区中推广早期阅读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家长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无法给予幼儿示范

在上万名参与调查的网友中,“有阅读习惯”的受访者中,51.6%的人每周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不到两个小时”。家长不良的阅读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对阅读的感知,进一步内化为儿童对阅读的态度,最终外显为儿童的阅读行为。

(二)家长缺乏阅读指导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们购买大量的书,仅仅是给予只是给孩子们提供了阅读对象。经常听到家长的抱怨孩子:不会好好看书,翻书太快了;看一本书都两周了,还不换新书看。缺乏指导阅读的经验,间接给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养成带来负面影响。

二、社区早期阅读推广的初尝试

一部分有着阅读意识的家长,率先组织起以社区为单位的早期阅读推广活动。早在2010年晋安区的象园社区的兴元花园里,伟伟妈妈召集了社区里与儿子年龄相仿的孩子开展了《彩虹色的花》故事会。江南水都社区、树兜社区和庆城社区随之开展起来。各社区组织的形式多样化:亲子故事会,排演绘本剧,共读同一本书等等。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早期阅读有了从课堂走进社区的趋势。通过社区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体验阅读的乐趣,促使家长和孩子在阅读中享受成长的乐趣,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

(一)整合社区资源,社区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以激发阅读兴趣

1、社区成立了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点,将阅读活动设立在社区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点,完善其服务功能。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点配备桌椅、电脑及投影设备。为早期阅读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

2、每个家庭都是社区的基本单位,有着良好环境的家庭也可以成为阅读活动的地点。在圣诞节的主题阅读活动,小微妈妈主动建议把活动到家里来做。壁炉、圣诞树,有着浓郁的圣诞节的气氛,激发活动的兴趣。

3、公园的草地,小区的中心花园,能给孩子带来大自然的气息。结合公园和花园的四季景致,把书的画面都立体了起来,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二)有效组织社区早期阅读推广活动,提升幼儿阅读能力

1、积极动员社区成员参与阅读活动,加大推广力度。在社区阅读推广中,社区成员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也可以是活动的引导者。每个家庭中的成年人或是大龄儿童都可以参与其中。很多的故事妈妈都是这样而来的。故事妈妈们共同参与活动的每个环节,让孩子在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故事妈妈的带领下,还走出了很多的,故事爸爸、故事爷爷、故事奶奶。

2、充分挖掘绘本资源,循序渐进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在开展读书会前,组织者精读绘本,了解绘本的主要内容,梳理出一两个问题与孩子们讨论。在讨论中,故事妈妈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引导孩子围绕问题讨论,避免离题。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对话”。

多种的“对话”形式,让孩子感受绘本内容。在节日主题的读书会上,故事妈妈把自己打扮成绘本中的角色,运用传统的拍手童谣边唱边演为引题,让孩子从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在爱的主题的读书会上,故事妈妈和故事爸爸利用手偶表演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与手偶对话,说出“爱”。充分挖掘绘本资源,运用“说”、“唱”、“演”、“画”等形式,让孩子感受绘本的主要内容,加深对绘本故事的理解,积累阅读经验,进而有效地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提高家长阅读指导能力。在《小黑鱼》亲子读书会结束后,故事妈妈给家长布置小任务。提出具体的续编故事的要求,让家长和幼儿在家续编故事。这样让家长知道,除了读书给孩子听,还可以续编故事,给故事人物写信等等,这样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关于亲子阅读方面的指导,提高了家长亲子阅读指导能力,促进了家长与幼儿的亲密关系。

4、戏剧为早期活动锦上添花,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孩子们生活在被书籍环绕的氛围中,绘本书里的主人常常被他们表现的活灵活现,而绘本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也在悄然地感染着他们。绘本剧表演是绘本阅读活动的延伸,把绘本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绘本中的内容、情节或主题。

三、成效和反思

通过在社区开展阅读活动,在社区成员之间引起广泛的好评,相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了各个家庭,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进步。

(一)以点带面,辐射全社区

在社区里推广早期阅读,总有一些先“富”起来的家庭。这些家庭里的故事家长们,承担起组织故事会,散播早期阅读的科学指导经验。让社区里其他家长,也能够一步一步地做起来。在这样的互相影响下,使得全社区的孩子受益。

(二)散播书香,点亮孩子阅读梦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孩子们由衷地喜欢和书交朋友。打开了他们的视野,赋予他们更多发展空间。可以和邻居小伙伴交流阅读小发现,诱发了孩子们阅读的主动性,让孩子们从心里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三)带动家长阅读,成就书香家庭

在社区里,家长给孩子读书已经蔚然成风。孩子的阅读带动了家长阅读。看书,读书,玩书,不再是孩子的事情,家庭的书香氛围渐渐浓郁起来,书香家庭越来越多。

在今后的活动中,还有很多想法可以让阅读之花在社区里更加灿烂地开放。打破社区的围墙,让邻近社区的阅读资源可以共享;把专业的阅读专家请进社区,给社区里故事妈妈和故事家庭做培训;把社区的绘本剧的舞台做大,让更多人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试析影响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因素》林菁.

阅读对幼儿心灵的影响 篇4

3-6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也是孩子接收大量知识, 充分认识世界的时候。我们幼儿园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幼儿早期阅读, 同时也通过各种平台向家长宣传亲子阅读的相关知识,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让他们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重视开展亲子阅读, 提高家长开展亲子阅读的能力。我们也通过向家长推荐优秀阅读作品, 多与家长沟通, 了解家长在阅读指导中的一些经验与困惑, 在活动的开展中, 我们也在不断的思考与总结, 旨在通过亲子阅读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个案观察

观察对象:浩浩 (中班, 5岁)

观察记录一

背景:本月我们向家长推荐的阅读内容是《鼠小弟和大象哥哥》。

《鼠小弟和大象哥哥》读书反馈

宝贝趣语:1.鼠小弟个子小, 力气小, 胆子小, 本领小, 我很羡慕大象。2.我要做一个鼠小弟一样的人, 他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

家长感言:《鼠小弟和大象哥哥》这本书很有教育意义, 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点, 不能盲目的悲观, 只要怀着一颗善良、乐观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就会收获很多的快乐!同时也教育我们看问题不能看表象, 心灵美的人值得尊敬!

观察记录二

背景:本月我们向家长推荐了《狮子脚上有根刺》这两本书。

《狮子脚上有根刺》阅读反馈

宝贝趣语:1.大象的眼睛像绿豆, 它的耳朵象扇子, 它的脚象柱子, 它的鼻子象浴缸里的龙头。2.我最喜欢小不点老鼠, 因为它帮助人。

家长感言:故事很写实,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这样, 当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 大家都是推诿, 看笑话, 真正能帮助你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小人物, 或是你平时都瞧不起的人。

观察记录三

背景:本月我们向家长推荐的是和小动物有关的, 一本《农场的动物在叫什么》, 家长在家和孩子一起阅读又有了新的收获。

《农场的动物都在叫什么》阅读反馈

宝贝趣语:1.小猪的黑尾巴很脏, 它喜欢睡觉。2.我最喜欢干净的小猪, 这只睡觉的小猪好可爱啊, 它在梦的花园吗?3.这只小花狗怎么把爸爸的臭皮鞋弄过来了, 好臭啊, 哈哈!

家长感言:小孩终于开始跟着家长说一些书上的英文单词, 并且英文也有一个延伸, 这本书幼儿读了3遍, 觉得喜欢, 有很多小动物, 还可以学英文。

三、个案分析

浩浩的父母在外地工作, 平时也是居住在外地, 而浩浩平时都是和爷爷奶奶居住, 只有周末会回来陪浩浩, 一周只有两天和父母在一起, 由他们陪伴他阅读、游玩, 其余时间都是由爷爷奶奶陪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比较关心重视的, 能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各项工作, 对于幼儿园推荐的阅读书籍, 家长在家能和浩浩一起进行阅读, 也能积极和老师反馈阅读效果。这些基本都是孩子在和爸爸妈妈呆在一起的过程中完成, 而平时老人和孩子阅读时, 在方法上还是以大人讲故事或是让孩子自己阅读为主。

1. 从观察一中我们可以看出:

家长在指导孩子在阅读过程中, 对鼠小弟这本书可能偏重于的教育意义, 但是对于幼儿来说, 这样的教育只是表面的, 幼儿可能并没有理解, 家长只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在幼儿身上, 而在童言趣语中的第二句也感觉是家长自己的语言。在亲子阅读中, 家长的观念很重要, 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硬塞给幼儿, 可以让幼儿反复阅读图书, 先让幼儿喜欢上书喜欢上故事, 然后再引导幼儿, 懂得里面的道理。

2. 从观察二中我们可以看出:

家长在和孩子阅读的过程中能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大象的特征, 并说说大象的眼睛、耳朵、脚、鼻子象什么, 发挥了幼儿想象力。幼儿喜欢小老鼠是因为小老鼠帮助人, 这应该是家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给孩子品德的教育, 从家长的感言中我们可以看出, 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的爱的教育, 让孩子懂得朋友间要互相帮助。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 家长的引导是很重要的, 幼儿对于一本书的喜爱, 可能会因为家长的引导方法出现截然的不同, 所以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引导方法。

3. 从观察三中我们可以看出:

孩子在家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 语言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次阅读的时候正好妈妈在家, 所以本次阅读孩子是在妈妈的指导下进行的, 跟祖辈的观念不同, 爸爸妈妈比较重视孩子具体学到了什么, 对书上出现的英语也让幼儿进行了学习, 在指导时花费了比祖辈更多一点的时间。从孩子的宝贝趣语来看, 孩子平时的卫生习惯较好, 而且很喜欢小动物, 在阅读的时候愿意来讲述自己的发现了, 语言也逐渐地完整。

四、对观察结果的思考与建议

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 我们发现, 浩浩在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时, 情绪比较愉快, 而爸爸妈妈在和浩浩阅读时, 不仅仅是给孩子照本宣读, 还会根据阅读的内容, 找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东西来引起孩子的兴趣, 让孩子有直观的体验, 对书里的知识就有更深的记忆, 同时也能增加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与之相比较, 在爷爷奶奶陪读时, 浩浩就相对比较安静, 不能展现自己活泼的一面来, 依赖性比较重, 会让奶奶讲故事给她听, 但不会表现出很积极而且很愉悦的样子。

结论

通过跟踪观察, 可见, 家长在亲子阅读上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一个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渐形成, 是需要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去影响的。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在阅读方面也需要为孩子做好榜样, 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孩子受到熏陶而热爱读书。家长不能生硬的要求孩子开展阅读, 在孩子阅读过程中不要在乎他们学到多少知识, 而是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向家长大力宣传一些新的早期阅读、亲子阅读的理论, 让家长获取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同时也让在此方面有感触的家长进行现身说法, 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通过这些努力使家长对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 并反思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

摘要:亲子阅读, 是以阅读为纽带, 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本文通过个案跟踪的方式, 初步研究亲子阅读指导方法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影响。

阅读对幼儿心灵的影响 篇5

关键词:分享阅读;自主阅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影响

1 引言

阅读能力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人未来成功从事各项工作的必备能力。相关研究表明:3―8岁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但如果在幼儿期没有及时启蒙孩子的阅读意识、养成阅读习惯,那么在以后阅读能力形成上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幼儿的阅读,主要包括分享阅读与自主阅读两大类,其中分享阅读是由新西兰教育学家Holdaway等人提出的,主要是说阅读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活动,以此帮助幼儿逐渐学会独立阅读的过程。而自主阅读则是由幼儿自主完成的对于一些文字信息、图片信息等素材的收集。分享阅读与自主阅读是幼儿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提高对语言的反应能力、思维组织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对外面世界了解的重要渠道[1,2]。在这个过程中,分享阅读与幼儿自主阅读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对分享阅读与自主阅读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究分享阅读与自主阅读在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过程中的相同及不同之处,旨在完善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

2 关于分享阅读与自主阅读的理解

分享阅读,关键词有一个“享”,即“享受”。所以,分享阅读强调的是“享受”,以享受快乐的阅读过程和结果做为活动的核心,而阅读只不过是两代人之间情感沟通、学习知识、分享快乐的一种载体,绝不是一种教育或者教学的过程。在实际的分享阅读过程中,大人不必给幼儿明确的学习目的性,而单纯的就是共同享受一个有趣的寓言或者故事,以此来培养两代人之间的感情,缩短两代人之间的距离,使双方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没有学习的目标,所以可以避免幼儿达不到学习目标而受到大人过多的干预,充分的保证幼儿阅读的积极性,让幼儿可以在一个他们认为安全、愉快的氛围下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而幼儿的自主阅读则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阅读行为,是幼儿自己作出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阅读过程[1,2]。一般来讲,分享阅读是幼儿前期阅读的主要模式,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家长在慢慢的通过一些符号、图片、文字等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一步步的通过坐姿、耐力、阅读内容等方面培养,最终帮助幼儿形成较好的资助阅读能力。

3 分享阅读与自主阅读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3.1 分享阅读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有资料显示,孩子们大约从 3 岁开始,就具备了基本的言语表达能力,并且拥有了一定的口语经验和相当程度的口语理解能力,还可以在头脑中建立了大量语音与语义的联系,这时,他们自主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形和音之间的联结,所以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可以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一般来讲,分享阅读都是成人与幼儿共同看一本书,由成人一边指着文字,一边对应着文字标注的相应图形,让幼儿看着字形,看着图形,耳朵听着读音,立体式的感受着这些概念。慢慢的幼儿就会对这些图形与字形符号有了概念,明白每一个图形都有一个含义,每个文字都有一个读音。如此经过多次重复以后,儿童可以逐渐达到对“字形-字音-字义”的三项掌握。再过一段概念,成人就可以跟孩子一起分享故事,帮助幼儿在大脑中确立文字的连接可以成为句子,句子可以表达想法,并逐步的引导幼儿产生阅读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3,4]。再之后幼儿就会有了自己主动学习的欲望,并逐步的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分享阅读时,成人要注意:首先是态度上,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心浮气躁;其次是分享阅读的读物选择上,一定要图文并茂,以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引起幼儿的兴趣为宗旨;另外,可以为幼儿设置一些简单的符合年龄的问题,逐步的导入阅读中来。

3.2自主阅读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生存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孩子,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多元的观念,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书籍和周围的事物不断对话,逐渐学习独立思考。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幼儿的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培养,而且只有在幼儿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有其特有的形成规律。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成人正确的引导与悉心的陪伴。因此,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出生开始,这不仅是家长和教师的工作,而且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需要方方面面的合力來协同推动进行[2]。培养儿童早期阅读能力,是我们可以给孩子最好的人生发展的精神食粮。

4 结语

早期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强口语表达能力、陶冶情操,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还能让他们在这阅读活动中去发展自己,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不管是分享阅读还是自主阅读,都是为了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2]。但分享阅读与自主阅读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作用各有不同。其中分享阅读起到的作用在幼儿成长的前期,效果要更为明显,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正是因为分享阅读发生在成人与幼儿之间,所以成人在其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所以,要想使分享阅读对于幼儿自学能力的影响是正面并且达到最大化,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分享阅读。

参考文献

[1] 党宝振. 分享阅读对幼儿成长的影响[J] 商品与质量,2011(5).

[2] 家长学校(中班):儿 童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EB]

[3] 以分享阅读为载体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EB]

浅谈亲子阅读对幼儿的影响及策略 篇6

关键词:亲子阅读,幼儿影响,策略

人的一生最佳的学习阅读时期便是儿童时期, 这个时候孩子的大脑已经发育成熟, 具备了阅读学习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 拥有好的阅读习惯, 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养成。孩子从出生到开始学习的阶段中, 最主要的接受教育的场所便是来自家庭。可以说,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 家长引领孩子展开亲子阅读有利于提升孩子学习的兴趣, 还有利于满足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情结, 从而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亲子阅读, 又称“亲子共读”, 就是以书为媒介, 以阅读为纽带, 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 在孩子的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亲子阅读的必要性分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能爱书、喜欢阅读, 但却总是怀疑:孩子需要从一出生就培养阅读习惯吗?孩子所见的世界, 原本就是一个充满各种图画的世界, 爸爸妈妈的脸、摇篮里的小玩具、墙上的图画, 都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媒介, 因此阅读图画书中的图画, 自然也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绝佳途径。当然, 孩子是不可能自己拿起书本就读起来的, 父母一定要跟孩子一起阅读, 也就是亲子共读———由父母说出书中的情节或书里的事物名称, 幼儿只负责看书中的图画, 就可以带领孩子踏上阅读的道路了。

在一般大人的常识里, 孩子性格是天真可爱, 给他们看的图画书也就应该是可爱型的。其实,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对大人而言, 孩子的确是可爱的化身, 但是孩子内心向往坚强与勇气、聪明与智能为一体, 带有幽默感、富正义感的图画书。如果能满足孩子强烈的好奇心, 更能赢得他们的喜爱。许多表面上看起来可爱万分的图画, 事实上只是内藏向孩子谄媚、讨好的虚伪。如果孩子经常接触这类图书, 最后将无法区分真实与虚伪。换言之, 这类过于可爱的图画, 低估了孩子的智能和理解力。图画书中的图画, 不能只是讲究造型可爱、色彩鲜明, 重要的是, 必须能与故事相配合, 不只是用来说明文字, 更要把许多在言外的情意传递给孩子, 让孩子能充分享受读图的趣味, 接触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说, 展开亲子阅读的必要的, 更是能正确引导孩子走上光明大陆上的重要途径。

二、开展亲子阅读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 创设温馨的亲子阅读环境

我们提倡亲子阅读, 但是这需要温馨的亲子阅读环境为基础。比如有的家庭展开亲子阅读时, 父母通常不陪在一边, 而是做自己的事, 导致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 没有人引导与解说, 给孩子造成了一种很孤单的阅读环境。除此之外, 有些父母对待孩子阅读的书籍也不上心, 随意搁置, 使得孩子在想看的时候找不到。这样的阅读环境就不适合孩子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 温馨的亲子阅读环境对孩子来说, 是十分必要的。

(二) 选择合适的亲子阅读材料

父母注重对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的一种实现方式, 但是若是对孩子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当, 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孩子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 相反容易消减孩子对于阅读乃至整个学习的兴趣, 这样就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了。因此, 选择合适的亲子材料, 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提升孩子阅读的兴趣, 还有利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健全地发展。

(三) 运用多元的亲子阅读方法

亲子阅读能够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 但是单一的亲子阅读方法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家长运用多元的亲子阅读方法, 丰富亲子阅读的方式, 给孩子以新鲜感, 从而保障孩子对阅读的积极性。比如, 家长可采取父母同读的方式、“重复”阅读的方式以及长期阅读的方式等等, 来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父母在与孩子一同阅读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有效地督促孩子, 同时也是与孩子增进感情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而“重复”阅读则可以加深孩子对阅读内容的记忆, 同时孩子在每一遍的阅读与学习中, 所获得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在重复的阅读中孩子能收获新的知识体验。长期阅读则可以保证孩子的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 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开展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改变策略

(一) 顺应幼儿心理特点, 选择难度适当的书籍

当前, 父母都很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 表现在阅读上也是一样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希望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但是许多家长忽略了自己孩子的实际年龄, 没有意识到有些过于严苛的阅读任务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所承受不了的负担与压力。选择的阅读材料难度偏大, 孩子在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听不明白, 这样也没办法取得实际的效果。此外, 家长过于看重孩子阅读的数量, 而忽略了质的问题, 通常, 很少对孩子进行重复阅读。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 正是阅读学习的最佳阶段, 重复阅读能够便于孩子加深对阅读内容的记忆, 从每一遍阅读中体会不一样的知识。

(二) 不应强迫幼儿阅读, 以培养阅读兴趣为重

在进行亲子阅读的过程中,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再多学点东西, 所以总是会在孩子不愿意继续阅读的时候, 强迫孩子阅读。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孩子学习的被动性, 时间长了孩子便会对阅读产生厌恶的情绪, 再也没有一开始的兴趣与积极性了。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也不利于孩子更有效地收获知识。针对这样的问题, 就需要家长在亲子阅读的时候, 顺应孩子阅读的兴趣, 不要强迫孩子去阅读与学习, 只要对孩子进行长时间的亲子阅读的坚持, 一定会看到孩子在阅读上的提高, 而不用急在每天的一时半刻。孩子不想再阅读的时候, 如果家长强迫其阅读, 这样阅读的效率也不会高, 孩子的阅读兴趣反而会在这种不情愿的心态下慢慢丧失。因此, 亲子阅读的过程中, 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不应强迫孩子阅读, 否则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 正确引导幼儿对书籍的选择

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 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不大, 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阅读的书籍不是他们自己挑选的。他们对书没有选择的自由, 通常都是家长或是教师将阅读的书籍交给孩子, 孩子被动地去接受。而他们选取的书籍经常是孩子不感兴趣的, 因而就没办法吸引孩子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家长在平时的亲子教育过程中, 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 并以一种正确的态度与方法去引导孩子兴趣爱好进一步发展。家长在书籍的选择上, 引导孩子正确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书, 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阅读的效率, 实现能力上的提高。家长要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与阅读, 不强迫他们去学习阅读他们没有兴趣的书。另外, 挑选书籍时, 可以选取那些有图画的书籍, 从而给予孩子更大的吸引力与阅读兴趣, 实现阅读的目的。

总而言之, 亲子阅读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促进幼儿学习的教育方式。本文通过分析亲子阅读对幼儿的影响, 并针对当前亲子阅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来相应的解决对策。相信在以后的亲子阅读中, 家长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实际与心智发育的具体程度, 尊重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 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书籍让孩子阅读, 为他们营造一种温馨的阅读环境, 从而保障亲子阅读效率的提高与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 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静静.浅谈亲子阅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益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 (9) :58-59.

[2]朱从梅, 周兢.亲子阅读类型及其对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6 (Z1) .

阅读对幼儿心灵的影响 篇7

案例一:两岁的小苗最近迷上了《猫抓老鼠》的动画片, 吃饭时间看, 睡觉前也要看, 晚上家长不给看她就大哭大闹, 家长最后只能妥协。

案例二:妞妞三岁了, 迷上了i Pad中的“切水果”游戏, 一有时间就拿起爸爸的i Pad玩。妈妈喜欢看电视, 妞妞玩游戏就不缠着妈妈了, 妈妈索性就任由妞妞长时间玩游戏。

婴幼儿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是好还是坏呢?其实电子产品对婴幼儿是有很多负面影响的。

1. 电子产品对婴幼儿的影响

(1) 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发展。医学研究显示, 十八岁以下的孩子, 眼球发育尚未成熟。幼儿如果长时间拿着电子产品近距离玩游戏, 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 此时睫状肌和内直肌都将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放松容易造成痉挛, 成为假性近视, 家长此时还没有及时发现并干预, 就很容易使孩子变成不可逆的真性近视。

(2) 影响婴幼儿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幼儿三四岁时期是训练记数、思维能力的最佳期, 也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同时, 幼儿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与伙伴的交往是获得这一技能的重要途径, 但过早接触电子产品, 容易使幼儿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 他们不愿意融入周围的环境, 以致于缺乏人与人的直接接触, 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甚至会出现退缩性人格的倾向。

(3) 影响婴幼儿的阅读能力的发展。电子产品中的游戏画面和电视画面移动异常迅速, 这样能不断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长此以往他们习惯了高频率快节奏的画面, 以后幼儿面对书籍这样的静态画面时往往就会丧失兴趣, 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以后甚至出现阅读障碍, 一旦出现阅读障碍, 纠正起来是很困难的。

2. 解决的策略

(1) 父母以身作则, 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婴幼儿迷恋电子产品, 大多数是由于孩子孤独, 感到无事可做, 加之现在的家长工作压力大, 回到家就开始玩手机、上网或看电视以缓解压力, 这样孩子就会有意地模仿。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的时间可以选择在孩子入睡前半小时, 阅读的对象可以选择画面温馨, 文字优美的故事绘本, 家长要声情并茂地给孩子做阅读的示范, 让孩子爱上阅读文本性的读物。

(2) 制定规则, 远离电子产品。对于两岁以下的幼儿不能让他们接触电子产品, 有些家长喜欢看电视, 就抱着孩子一起看, 幼儿对于丰富的画面很感兴趣, 抱着也会安静许多, 这样家长在无形中就给孩子养成了看电视的习惯。对于大一点的幼儿, 如果他们已经习惯了看电视, 要改变这个习惯必须狠下决心并且充满耐心, 给幼儿制定一些观看规则, 这样会减少电子产品对幼儿的伤害, 刚开始的几周非常关键, 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前功尽弃, 父母要花点心思帮孩子找代替的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3) 尽早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早期阅读对幼儿日后的成长益处甚多, 有的家长不赞成孩子过早阅读, 认为幼儿太早接触书本会让孩子厌恶学习, 这样不利于他们日后的发展, 应该等他们大点了再去阅读。其实早期阅读不是识字教育, 早期阅读是让孩子在图文结合中爱上阅读, 一本优秀的读本加上适当的引导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喜欢阅读的孩子和喜欢看电视的孩子所形成的智力差距是非常大的。

摘要:现今的电子产品更新迅速, 智能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但它给婴幼儿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 本文针对电子产品对婴幼儿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电子产品,阅读能力,婴幼儿阅读

参考文献

[1]王章峰, 安桂玲.透视青少年“电视成瘾”现象[J].电影评介, 2007 (19) .

浅析《心灵捕手》对青少年的影响 篇8

一、《心灵捕手》影片的内涵

美国影片《心灵捕手》中的主人公威尔具有较高的学习天赋, 除了在数学的学习方面外, 在历史、法律以及化学方面也具有很高的造诣。并且威尔的生活背景是处于一个时刻受到别人攻击的孤儿。种种因素导致了威尔的内心中充满了对世界的恐惧, 他不愿接受残酷的事实。并且威尔不再相信世间还有真爱。特别是在威尔在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孩面前, 没有勇气去拿出真心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因为他认为女朋友会在短时间内对自己失去兴趣进而抛弃她。因此经过长时间的影响后使得威尔形成了一种在别人遗弃他之前先拒绝别人的习惯。

通过《心灵捕手》中的内容可以清楚的分析到威尔无论作为不良少年还是学习的天才, 都认为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对此意义治疗大师弗莱克表示, 现阶段努力探索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是我们人类最大的特点。同时, 健康的人总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追寻和发现新的问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阶段所面对的挫折都是由于觉得没有意义或者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 这也是和主人公一样看不到生命意义的原因所在。总之, 《心灵捕手》中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其经历的情况对于当前青少年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自主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心灵捕手》中主人公威尔的内心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主要存在着叛逆与放荡, 这样背景下就会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威尔出生时期是在一个平民区, 并且其街区处于长期的混乱与肮脏的状态下, 那么威尔在幼儿阶段就目睹了成人阶段穷困潦倒的日子, 特别是在不安与混乱的环境中度过了威尔的同年使得他对于未来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在《心灵捕手》的最后的场景是肖恩与威尔进行最后的交谈中, 威尔对自己的童年进行了回忆, 他叙述在自己童年阶段继父经常喝酒并在酒后经常殴打自己。由于继父的长期殴打导致威尔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独自离开家里流浪在外, 在外生活没有了继父的虐待, 同时威尔所拥有的是一群虽然穷但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他们在一起抽烟喝酒。但是当威尔在无聊的时候总是在艰苦的环境下通过学习的方式来消磨时间, 这样不但增强了威尔的自主学习能力, 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思维的扩散。

到这里, 威尔的自身遭遇以及后期自主学习的现象可以对现阶段的青少年起到一定的正面影响作用, 充分让青少年认识到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多么优越, 并且艰苦的学习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内心也有一定的冲击。在肖恩看来, 威尔只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 因此在威尔成长的过程中对他各方面进行引导, 最终使得威尔脱离了童年的阴影。

三、人格行为的影响

可以说一个人在社会中如何成长其个性处于重要的位置, 而《心灵捕手》就向我们展现除了个性是如何形成的。从理论上来分析, 所谓的个性的形成是在外界环境以及内部遗传两方面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其中在外界环境中, 其夫妻的关系会给孩子的个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其教养的方式也是可以改变的, 而内部遗传的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本文的主人公威尔之所以会形成如此的人格行为, 主要是在童年阶段受到继父以及周边环境所影响的。也就是说这一切对于威尔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但是后期威尔受到了肖恩的开导后逐渐走向了正轨。这种情形对于青少年来说, 可以认为给予他们内心很大的鼓舞, 促进了青少年在青春期具有发奋图强、完善自我的目标, 进而对自己的一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爱情观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 特别是对于爱情的理解都是肤浅的。《心灵捕手》中威尔和史凯兰是在哈佛大学附近的酒吧认识的, 电影中的情境表示威尔当时和三个死党去酒吧, 当时他们去酒吧的目的是玩威尔最擅长的游戏, 于此同时还可以借机泡妞。然后这两个计划威尔都达到了目标。同时威尔的死党查克冒充自己是历史系的一名学生和美女史凯兰搭讪后被识破, 然后在死党受到侮辱的情况下威尔反过来给对方羞辱了, 威尔在此时间不但羞辱了哈佛学校的大学生, 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与机智的反映速度赢得了史凯兰的好感。

紧接着, 威尔开始并不敢面对史凯兰, 但是经过了肖恩的一系列开导后终于鼓起勇气去见史凯兰, 并且从此威尔与史凯兰的关系一直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在爱情的过程中其存在着感情危机。在《心灵捕手》中的爱情达到最后的高潮阶段仅仅维持了一段时间后就迅速达到了低潮。具体情况是史凯兰从哈佛大学毕业之后需要进入斯坦福大学进行继续培训, 所以希望威尔跟随她一起到加利福尼亚州生活。但是威尔果断的拒绝了史凯兰的想法, 他认为史凯兰在发现其缺点后就会离开她。青少年在对《心灵捕手》中威尔与史凯兰的爱情进行分析后, 可以认为威尔是一个反面教材, 由于威尔的不自信导致错过了爱情, 进而该电影给予青少年对于爱情观更好的理解。

五、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心灵捕手》的最后是阐述了威尔的健康心理状态, 并且对主人公的健康心态进行了主要的烘托, 特别是在威尔处于病态心理的时候对于社会的思想只有嘲笑和讽刺, 并且威尔仅限于对当前生活的享受而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过多的思考。久而久之这种生活保守、个性自卑的特点导致了威尔基本葬送了他的美好人生。但是到电影的后期, 在心理专家尚恩的开导威尔从原先的心理疾病中逐渐好转, 并且他的未来是具有激情、动力与希望的。从心理疾病中逃脱出来的威尔对于社会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 他的心中对于生活的渴望一定比其他人们还要剧烈, 同时他对自己所能够拥有的一切感到震惊。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 在人生的成长阶段每个人都是从肤浅走向深刻, 毕竟人生的路有很长, 有很多机会去对生活的含义进行理解。通过对影片的分析可以感受到影片以精到的描写手法, 给观众最大的触动就是:“跟随你心的方向”、“人要为自己活着, 跟着自己想要的东西走, 听从心灵的安排”以及“捕捉你心灵最真实的声音, 告诉你自己, 你是主宰你自己的神灵”等几个方面, 可以说这几个思想会影响着青少年对于生活与未来的认识, 给他们在未来拼搏中增加了一些动力, 有利于青少年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六、结束语

总之, 《心灵捕手》这部电影无疑是对于青少年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通过主人公威尔的一生经历, 从童年、成年到老年对于社会、爱情的理解, 对于青少年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爱红, 杨振伟, 张耀, 董湘玉.浅谈移情在心理分析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从电影《心灵捕手》的心灵治疗谈起[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7 (01) .

[2]张昕.释放心灵之旅——解读电影《心灵捕手》中的心理咨询技巧[J].电影评介, 2010 (12) .

[3]李慧卿, 张良.心理咨询技巧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24) .

阅读对幼儿心灵的影响 篇9

1. 否定与训斥抑制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性

当前的学校教育大多是“批评式”教育, 学生从小接受的是“哪些不应该做”, 学生要服从、听话, 否则轻者受到否定和打压, 重者受到训斥和惩戒。对教师而言, 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和提问, 教师的心里总是高兴的, 因为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活跃的双边交流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即时的心理和存在的问题, 而且活跃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教师内在的教学潜能。在课堂上, 学生的表现会有诸多局限性, 如个体的站姿、口齿、言辞和习惯等,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有正确的态度, 不能嘲笑、否定、指责甚至挖苦提问或者回答问题的学生。

肯定与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则。一个人的自信度与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成功率、教师与同伴的评价是分不开的, 自我感觉“笨”的学生大多是在教师否定、挖苦和训斥的体验中, 经过反复地自我潜意识的默化中固定下来的一种自我暗示。对学生而言, 每一次举手发言的机会都是一次成功的体验, 求新、求奇的求知欲会在某种心理冲动的驱使下产生求异的应急行为, 而这又往往会因为教师的标准和权威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与潜能, 更谈不上合作, 学生的创造性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2. 简单与粗暴容易增强学生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体现。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 其自主意识和活动能力逐步增强, 但无论是社会阅历还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都还不成熟, 喜欢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和盲目猜测片面地处理自身遇到的一些事情, 遇到挫折又会破罐破摔。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严格要求、训导或告诫看成是对自身的伤害, 甚至认为教师是有意刁难自己。

在应试教育下, 多数教师比较偏爱学习成绩好、比较听话的学生, 即使他们犯了错, 也很容易原谅他们, 或是对他们施以比较柔和的批评。相反, 对于成绩不好、经常调皮捣蛋的“差生”犯了错误时, 或许他们并没有明显的过错, 但老师就会疾言厉色、大声训斥, 慢慢地学生就很难接受这个教师, 逆反心理由此而生。传统的师生沟通很难消除教师权威的角色, 教师单纯地以上对下的说教与强制要求, 往往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因此,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与学生沟通, 必须平等对待学生, 还要有爱心, 要宽容。

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与教师的观念、心理、言语和行为息息相关。青少年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 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对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的问题, 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引导, 不能采取过激的措施, 以免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对抗。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 言行要一致, 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如果教师在有影响力的学生的心目中失去自身的影响力时, 就会引起师生对立现象, 有的学生还会故意捣乱, 进而出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波纹效应。

3. 讥讽与挖苦助长学生的冷漠心理

冷漠心理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原因。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现象, 就是在小学初级阶段里, 同伴之间吵嘴、打架, 哪怕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再厉害, 过一段时间以后也会和好如初。但在青少年阶段, 同学之间稍有“纠纷”或磨擦, 就会觉得对方在为难自己, 难以宽容别人, 轻者不理睬, 与对方断绝同学关系, 重者纠集黑社会参与打架斗殴。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上还不成熟, 他们在家庭中需要父母亲的照顾, 在学校生活中要依赖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包容, 如果他们常常受到教师和同伴的讥讽和挖苦, 感觉不到周围人的爱与关心, 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偏差, 会形成心理上的焦虑和情绪上的敌对, 慢慢就产生自卑感, 逐渐疏远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助长冷漠心理的产生。

阅读对幼儿心灵的影响 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3月-2011年1月对我院60例老年癌症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调查,入组的60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60.3±72.5)岁,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1±7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社会支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选择年龄≥60岁的癌症患者,其神智清楚、无智力障碍、无精神病史,能用汉语进行交流并愿意参与调查。入院24h内护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疾病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另外予以心灵关怀方面的护理干预,其具体措施为:(1)对入组患者发放包括肿瘤病因、治疗、效果、心理康复指导等内容的手册,并由护士进行讲解,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心理调节,消除患者焦虑的诱发因素。(2)优质护理服务:老年患者感情较脆弱,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被尊重。护士应该对其用尊称,交谈时不怕麻烦,回答询问时语速要慢,声音要稍大一些,同时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眼花,护士要有爱心、细心、耐心、勤快、不怕麻烦,提供优质护理服务。(3)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灵关怀时耐心地听取患者的倾诉,启发患者充分地认识到情绪的变化和病情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在取得患者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负面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同时,与患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与愿望,帮助患者充分宣泄负面情绪及指导调节方式。(4)加强与患者家庭成员的沟通:老年人最怕被冷漠、被遗弃,家属的精神鼓励与经济支持可满足患者爱与归属感的需要,护士定期与其家属联系,鼓励其家庭成员分时段来探访患者,消除患者因感觉被遗弃、被冷落而导致的焦虑情绪。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3周后,再次进行焦虑自评量表评定。

1.2.2 评定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该表20个项目,用于评出患者的主观感受,标准分<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3]。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见表1、2。

注:χ2=7.5,P<0.05。

注:t=-5.061,v=58,P<0.05 有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显效率83.3%,对照组50.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心灵关怀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减分更加明显(P<0.01),说明心灵关怀可以有效地缓解老年癌症患者的焦虑状态。

3讨论

3.1 正确的评估患者焦虑的程度是按照护理程序、实施针对性心灵关怀的第一步 焦虑是人们预料要发生某种不良后果时的一种紧张不安。适当的焦虑可以唤起人们的警觉,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过强、过久的焦虑就会妨碍心理健康,导致焦虑障碍[4]。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焦虑[5]。护士应尽早根据调查的结果,找出引起患者焦虑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心灵关怀措施。

3.2 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心灵关怀的基础。护士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对于老年癌症患者,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医学的发展、设备的更新、治疗手段的先进、临床经验的积累、癌症治愈的范例。并解答患者的疑问,及时告知病情好转的信息,减轻患者因不了解或误解自身疾病而产生的焦虑。

3.3 做好基础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如:睡眠、食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体重等异常变化都能引起患者的焦虑情绪。这就要求护士经常关心、巡视患者,协助患者进食、面部清洁、梳头、口腔护理、翻身拍背等生活护理,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使其产生归属感。

综上所述,心灵关怀对老年癌症患者焦虑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临床护士要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契机,走进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灵,提供精细化专科护理服务,这对提高老年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君菊,陈爱初,胡安瑜,等.住院患者对护士关怀照护的需求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34-36.

[2]刘爱琴,陈小红,吴美华,等.住院化疗的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24-226.

[3]黄明生,刘协和.精神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0-101.

[4]杨眉.与焦虑同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29-32.

上一篇:图像与视频处理下一篇: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