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阅读教学

2024-08-09

幼儿阅读教学(共12篇)

幼儿阅读教学 篇1

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教育逐渐成为学前教育的热点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纳入了语言教育目标体系[1]。近年来, 绘本阅读以其独特的多元价值被幼儿园广泛吸纳,绘本阅读的主体是幼儿, 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 “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 的原则,引导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自主阅读的能力。那么, 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呢?

1. 精选优秀绘本,开启阅读之门

绘本的选择对于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尤为关键。因此教师在挑选绘本时, 应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因素,选择易于幼儿理解、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为幼儿打开阅读之门。 具体而言,绘本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绘本的趣味性。有趣的绘本能吸引幼儿阅读,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如绘本《我爸爸》中爸爸变成大马大口大口吃东西的样子,常常会逗得幼儿开心大笑。

(2)注重绘本选择多样化。多样化的绘本题材有利于拓宽幼儿的阅读视野,帮助幼儿获得多元的知识与情感体验。因此在绘本选择中,教师应坚持丰富性和多样化的原则,尽可能涵盖幼儿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选择富有知识性、情感性、哲理性、科学性的不同系列的绘本。

(3)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绘本。绘本的选择应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内容贴近幼儿世界,以引发幼儿的共鸣。如在讲到“我的亲人”小主题时,可选择《我爸爸》《我妈妈》 等描述亲人主题的绘本。

2. 引导学生在翻阅、观察、表达、 讨论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优化集体教学活动,首先,应让幼儿产生翻阅绘本的愿望。教师可利用封面导入、游戏导入、猜想导入等方法巧设导入。如绘本《我的幸运一天》 封面和封底画面感十足,教师提问:“有一天一只小猪碰到了一只狐狸,你觉得这是谁的幸运一天呢?”以此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测故事情节,由此让幼儿产生翻阅绘本的愿望。其次,应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从封面到封底逐页仔细地翻阅绘本,确保他们在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中解读书中的奥秘。再次, 在幼儿翻阅绘本后,应给幼儿提供自主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画面,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在自主表达的同时,要组织幼儿积极地讨论,可针对同一画面内容,提出不同的看法,自由辩论分析,最终达成共识。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对画面内容的理解和思辨能力将大大得到提升。

3. 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延伸阅读空间

班级是幼儿主要的活动场所,我们可以利用班级的区角、墙面等空间, 选择一些优秀的绘本分阶段地放到里面,或者提供一个幼儿交换图书的“流动图书馆”,供幼儿自己选择阅读。另外,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阅读延伸。比如组织幼儿将绘本故事以绘本剧的形式进行演绎展示,让幼儿在布置角色表演场景的过程中,加强对绘本故事的认识;或者阅读新绘本后, 鼓励幼儿创编故事情节,以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理解的故事画出来;有的绘本中文字内容富有韵律,我们可以配上优美的旋律,通过歌唱绘本的形式引导幼儿富有韵味的说唱……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感知绘本阅读的无限乐趣,从而提高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4. 加强阅读技能训练,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阅读中的技能训练对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阅读活动中,首先,我们应提高幼儿对画面理解的能力。指导幼儿在自主阅读时从整体到局部,从人物的动作到神态、 表情进行细致观察,并联系前后页将画面串联起来,使幼儿意识到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的页面组成,同时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认真思考,以积累幼儿的阅读经验,逐渐提高幼儿的读图能力。 其次,教师应注重发展幼儿反思与质疑、预期与假设的能力。幼儿逐渐形成提问质疑的意识后,带着问题去探究, 幼儿的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性,从而自主阅读的效果会更佳。最后,应提高幼儿对情景的分析和记忆能力。引导幼儿辨别绘本画面中的的细微差别, 对画面情节进行合理的猜测、想象和分析,加强情感体验,幼儿在这一过程中, 将阅读内容内化为自己的阅读经验。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方式,它有利于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是幼儿个性正常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2]。而自主阅读能力是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绘本这一载体,合理组织教学过程,以提升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摘要:绘本阅读教学作为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手段,已成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一个亮点。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幼儿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笔者根据多年幼儿教学经验,探讨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提升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自主阅读能力,策略

幼儿阅读教学 篇2

一、解读《指南》

(一)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指南》分解目标:1.专注地阅读图书。2.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3.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专注、喜欢、感兴趣。

解读: “专注”是幼儿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是幼儿未来学习应具备的素质。“专注”包含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细致入微。只有“专注”才能有好的阅读效果.培养幼儿“专注”的学习品质是教师组织阅读活动的任务之一。

“喜欢”是指幼儿在阅读时要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优秀的图书、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而且要通过陪伴幼儿阅读、请幼儿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出来、提供话题让幼儿讨论等手段来唤起幼儿的阅读热情.让幼儿感受参与阅读的快乐。

“感兴趣”,平时幼儿会对什么感兴趣?模仿生活是幼儿的兴趣所在。日常生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也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觉爱上学习的。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二)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指南》分解目标:1.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2.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3.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4.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关键词:说、猜想、看法、感受美

解读: “说”是幼儿阅读的基本能力.只有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不解的说出来才能与人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在阅读中,教师要把说的机会留给幼儿,要耐心倾听幼儿说,还要指导幼儿说得有质量。

“猜想”是幼儿常用的阅读方法,幼儿自主阅读大多是自己看图猜想图书的意思。“猜想”有两层含义:一是人本身有探索事物的欲望.让幼儿猜想即是顺应幼儿的天性,发挥幼儿的能力,引导其主动学习。二是在阅读中要培养幼儿有根据地猜想,教师不仅要给予幼儿猜想的机会,而且要启发幼儿观察图画与图画之间的联系,有根据地猜想,发展思维能力。

“看法”,幼儿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对待事情的看法就会不同,教师不仅要给予幼儿发表意见的机会,而且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允许多种看法的存在。

“感受美”,引导幼儿感受图书中的语言美、童趣美、情感美是组织图书阅读的重要任务。

总结:自主学习是贯穿《指南》全文的核心理念。《指南》在对幼儿阅读图书的教育建议中提出“保证幼儿自主阅读”“鼓励幼儿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就是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在阅读时幼儿主动用眼、用嘴、用心、用脑积极参与,并用自己的经验解释图书中的信息,用自己的速度阅读。目标中的关键词专注、喜欢、感兴趣、猜想、看法等均指向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园应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素养、阅读品质,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阅读教学要放眼于幼儿的未来,为幼儿将来的生活、学习做准备。

二、问题研讨

在实践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典型的、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幼儿自主阅读的效果,值得研讨。我们让教师对照《指南》寻找解答问题的依据,在研讨中增加对《指南》的理解,在运用《指南》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问题研讨整理如下: 问题一:自主阅读主要在课堂进行吗? 自主阅读以幼儿日常生活中自发的、自由的阅读为主。《指南》教育建议中提到: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避免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从提供环境、经常阅读等要求中可以判断自主阅读以日常阅读为主,几节课(哪怕每一节课都是精品)是不能替代幼儿日常阅读的。集体教学活动的统一目标和规定步伐容易使教师等不及幼儿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发现一切,个体阅读受集体制约.不是真正的自主阅读。

问题二:自主阅读教师不要指导吗? 自主阅读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是指导的第一步。“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等内容是教师指导的着力点。

问题三:自主阅读中教师如何指导? 1.图书是幼儿阅读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要善于组织各方面的资源.如幼儿园现有图书、家庭购买图书、已经毕业的校友捐书等。数量多、富有情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是幼儿自主阅读的条件。2.经常与幼儿一起看图书、一起讨论或回忆故事情节,引导幼儿有条理讲述、与人讨论自己的发现。3.推测、想象、改编、自编、配图,在阅读中发展创造力。4.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模仿语言节奏和韵律,用动作、表情、声音表达情绪。5.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和幼儿一起查阅资料,感受图书作用、体会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问题四:自主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自主阅读以日常阅读为主,课堂阅读为辅。教师要相信幼儿的能力,相信优秀图书的魅力。只要幼儿有能力看得懂,教师就给予时间等待幼儿慢慢完成。教师在陪伴幼儿阅读时观察幼儿阅读中出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在集体活动时共同解决。幼儿阅读在先,课堂指导在后。如在幼儿自主阅读后通过集体活动引导幼儿思考多幅画面之间的联系、体验情感、欣赏图画美等。

问题五:大班幼儿喜欢读中班的图书是水平不高吗? 所谓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图书、适合中班幼儿阅读的图书都是人为的划分。幼儿自主阅读不应该有人为的限制,优秀图书更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中、大班幼儿阅读同一本书得到的养分会有所不同,采用的阅读方式也可以不同。如中班幼儿阅读时教师“教”的份量会多些,大班幼儿阅读时“自学”的份量可以更大.大班幼儿还可以模仿书中的方式写故事。如果是中班的教材,大班幼儿没有读过就更适合幼儿自主阅读。只要幼儿喜欢就是好材料。

问题六:为什么ppt不能替代图书

ppt往往只截取书中的部分画面,课堂上教师不断提问和统一要求会打断幼儿自然的阅读行程。幼儿阅读从翻阅图书开始,是自主行为,而使用ppt是教师操作材料,幼儿失去的是阅读的感觉、与图书的亲密接触的机会。幼儿自主阅读时可以多次自由翻页,感知纸质、感知故事节奏、感知图画美。图书的价值是多元的,ppt的价值是单一的。

三、实践案例:大班自主阅读《逃家小兔》

活动说明: 幼儿小麦在图书区阅读《逃家小兔》,看到泽泽来,小麦邀请他一起看,小蕊也凑过来。下午,小蕊第一个拿到书,和龙龙一起看。第二天,龙龙第一个抢到书,还有好几个小朋友也想看。老师询问全班幼儿,多数幼儿表示喜欢看这本书,于是教师从园里借了多本《逃家小兔》放在阅读区,供幼儿阅读,并提供支持。

活动目标: 1.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积极探寻图画信息,大胆猜测小兔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2.会主动与他人一起读书、交谈、游戏,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品味故事展示的生活情趣。

准备: 幼儿两人一本《逃家小兔》,阅读2~3天。

活动过程: 一读,探寻故事大概情节。

1.集体预告:这是一本新书,封面漂亮吗?封面就像一扇大门,我们看看大门上有谁?还没有开门我们就知道这里面是小兔和妈妈的故事。大门上有四个字,认识的小朋友读一读。2.提出任务:谁要逃跑呢?有一天.小兔对妈妈说:我要逃走了。妈妈说:如果你要逃走,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小兔想办法逃跑,妈妈想办法追他,逃逃逃,追追追,小兔想了哪些办法逃跑,妈妈又想了哪些办法去追,小朋友一定很想知道吧!老师把这些书放在图书区,欢迎小朋友来看书。

3.幼儿自主阅读:晨间活动、过渡环节、自由活动、区域活动、离园前幼儿都可以自己看书。

教师观察幼儿阅读,以读者的身份与幼儿个别交谈:小兔在哪里?妈妈在哪里?你怎么知道这条鱼是小兔变的?妈妈想到什么好办法追他?小兔又变成什么?妈妈又想到什么好办法追他? 二读,认同、欣赏故事内容。

1.集体交流:许多小朋友都看了逃家小兔,现在你知道了什么事?你是怎么知道这条鱼就是小兔变的?妈妈在哪里?变成了什么?花园里哪朵花是小兔变的?有什么不同吗?妈妈又在哪里?变成了什么? 小结:不管小兔怎样变,聪明的妈妈总是能找到他,追到他。

师:小兔变成一朵花时妈妈能变成钓鱼人吗?为什么不能?当小兔变成鳟鱼的时候,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来钓他?当小兔变成小鸟时,妈妈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小结:不管小兔怎么变,妈妈都能找到他的长耳朵。

2.学习故事里的语言:猜一猜小兔想变成鳟鱼时会怎么说,妈妈想变成钓鱼人时又会怎么说? 看,这儿小兔是这么说的:“如果你”。

小兔要变成小鸟、帆船、空中飞人时会怎么说,妈妈又会怎么说呢? 小朋友看书的时候可以猜一猜他们说了什么,一边看一边讲,你就会成为故事大王的。

3.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我(老师)能看到小兔这一面就想到妈妈那一面变成什么,而且很快,你能吗?我们来玩看谁猜得快。

帆船和谁在一起?帆船和风在一起!小鸟和谁在一起?小鸟和大树在一起!石头和谁在一起?石头和爬山人在一起!幼儿与幼儿之间游戏。

4.教幼儿玩看谁接得快的游戏,练习故事对话。

5.幼儿做动作老师猜小兔变成什么.老师做动作幼儿猜妈妈变成什么。

三读,品味故事中的生活情趣。

1.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喜欢看这本书,你最爱看哪几页,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看了这个故事书你觉得怎样?(有趣、好笑、好玩、幸福)哪里有趣?好玩?(师讲一小段,用动作、语调表现有趣)老师这样讲有趣吗?讲故事时要能把自己最喜欢的感觉表演出来才棒呢!谁来试试? 幼儿轮流讲一段,鼓励幼儿声音、节奏、语调、动作有所不同。2.领悟小兔爱妈妈。妈妈爱小兔。师:小兔喜欢逃跑,他真的不要妈妈了?最后他怎么又回来了? 妈妈真辛苦,爬那么高的山,走在钢索上多危险,妈妈干嘛要追小兔呀? 小结:这是小兔和妈妈在玩游戏呢。小兔离不开妈妈,妈妈最爱小兔。3.迁移。

看到小兔和妈妈开心地玩游戏,幸福地在一起,你觉得就像谁和谁在一起?如果是你和妈妈在玩这个游戏,你会变成什么?妈妈又会变成什么?你可以画下来,讲自己和妈妈的游戏故事。

幼儿自己画故事,教师欣赏幼儿的创作。

幼儿阅读教学须关注“三种力” 篇3

一、用色彩鲜艳的图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图书的叙事功能由图画和文字共同完成,图画的功能要更强一些。国外的绘本发展到今天,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刚刚接触时,都觉得费解,怎么图画书还这么大费周章呀?后来,和孩子共读了很多优秀的图画书,慢慢发现了图画书的好处,也总结出以下的几个环节:

环节一:引导倾听,激发阅读兴趣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才能理解语言。作为阅读活动第一步——倾听,我们着眼于激发兴趣,即采用各种方法让孩子倾听,进而对故事产生兴趣。

1.先玩后听:故事《小熊请客》中有许多角色:小猫、小熊、小鸡、小狗。活动前,先找来这些小动物玩具,让孩子们把玩,当孩子对这些玩具熟悉以后,教师再告诉孩子们有一个有关这些小动物的好听的故事,吸引孩子们注意倾听。

2.先看后听:在阅读《打招呼》这则故事时,教师先出示图画书中一幅画面,来吸引孩子注意倾听,还根据故事的内容设计情景,如用头饰表演吸引孩子听故事。丰富的方法激发了孩子阅读故事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倾听习惯。

环节二:听看结合,了解故事情节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我们将小图书放大做成教具,让幼儿边听教师讲故事,边看图书。我们还将原画扫描进电脑并配音,让幼儿像看小电影一样阅读图画书。

环节三:看看讲讲,引发幼儿表达

在听和看中了解故事情节以后,让他们在自主阅读中,自由地看看、讲讲。教师可以边巡视边有针对性地与幼儿交流,围绕图画书的内容提些问题,如“故事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小鸟的朋友是谁?”这样既可了解孩子听故事的效果,也利于教师发现幼儿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环节四:图文对应,加深幼儿理解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求幼儿能够在画面和故事情节之间找到对应,如在阅读图书《拉小车》时,当教师念到“拉小车,小姑娘拉来什么?拉来小鱼,给猫吃”时,要求孩子寻找到相应的画面。将故事情节与画面相对应,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二、用丰富规范的语言引导幼儿的表达力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思维武器。我们每个人都是依靠语言接受教育得以成长,借助语言交流思想、互相了解;人类文化通过语言得到传递和积累,从而使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幼儿的语言运用是指幼儿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现象。而规范性语言指的是运用恰当的、社会可接受的言语表达方式去适应不同的情境,以达到一定目的的语言交际能力。

1.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

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优美的语言环境里,就会丰富他的词汇。由此可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因为孩子们在模仿中学习到,孩子会在无形之中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有些词儿一定要规范使用。不能张冠李戴,例如电子琴和钢琴,虽然都是琴,但本质就是不一样,不能把电子琴说成钢琴,这会让孩子对物品有模糊的理解。再者,利用图书区,引导幼儿进行阅读活动,自由交流。每周,我都会请小朋友们从家里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来园,有《月亮下的妖怪塔》《城里乡下鼠》《小红帽》……小朋友们不仅乐于和同伴交换图书看,而且会根据图画自己编出另外的故事,彼此交流。我们的语言区准备了足够数量的图书、有趣的玩偶、手偶,让孩子们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愉快地阅读、讲述。

2.教师巧用亲切温和的评价语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此可见,我们教师的语言习惯对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性。因此,在一日生活中,我都会用形象生动、充满情境并富有幽默感的语言来指导幼儿的活动。如早上来园,我会说:“早上好,今天你的裙子真漂亮!”。做早操时,我会说:“太阳咪咪笑,我们做早操,向前看看齐,做得真正好。”午餐时,我会说:“今天的饭菜真正香,我呀洗手来吃饭,鸡蛋、肉末红萝卜,样样吃完不浪费。”放学回家时,我会引导孩子互相道再见:“我要回家了,大家把手招,老师、小朋友再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沒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沒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

有些家长们经常反映,孩子有什么缺点我们屡说无效,教师一说效果当然立竿见影。因为家长们在纠正缺点时候运用的语言是直接的,带有批判、责怪的,区别在于教师在纠正孩子缺点时运用的语言是婉转的。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会跟孩子们说:“你真有礼貌,我很喜欢你!你真会动脑筋,太好了!不过,下次想清楚了再举手,好吗?你很想告诉老师你知道的是吗?不过,等老师先说完好吗?”我们要做到“言者诚心,听者舒心”,这样才能使幼儿乐于接受,乐于倾听。

3.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孩子词汇。

孩子的接收能力很强,他们可能在某些地方或电视上或大人口中学习到某些词汇,可是他们不懂具体的意思,有可能会把某些词语用错了地方。教师要及时纠正,告诉他们这些词语的正确意思,在什么情景下才可以使用。有一次,我带小朋友到外面散步,有个小朋友见到两根柱子间有个圆形的舞台,她就跳上去在那里跳舞,跟着其他小朋友也跟着站上去,我情急之下,说:“你们不要在上面捣乱!”小朋友们听到,更加开心了,嘴里也跟着说:“我们在这里捣乱!”这时我意识到孩子们还不清楚“捣乱”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我请小朋友们先安静下来,告诉他们“捣乱”的具体意思,这个词语在什么情景下才可以使用。

幼儿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接收能力也很强,但是教师一定要教孩子正确地运用词汇,才能规范他们的语言。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故事欣赏儿歌、诗歌等文学作品丰富孩子词汇。故事中的语言是孩子们乐于模仿和学习的语言对象。通过故事中人物的对话、行为的倾听,可以潜移默化的为孩子积累丰富的语汇。琅琅上口的儿歌、诗歌等语言形式,也是孩子们值得学习的对象。

三、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开拓幼儿的理解力

我尝试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语言游戏。比如:“说相反”的词语游戏: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游戏时,拿出图卡,请小朋友通过图片准确说出上面物品的正确名称,如进行“大灰狼来了”活动时,每对一个词,大灰狼就会退一步,如果是说错了,大灰狼就会向前走一步靠近小朋友,直到字卡读完。通过此类语言游戏,不仅让幼儿充分感受语言游戏带来的乐趣,也在玩中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此外,多创造机会请孩子们背背已经学会的儿歌,编短小故事,充分发挥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虽然有些孩子会因为害羞会不敢站出来说,老师就要给他多一点时间多一点鼓励,让他大胆地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们再也不害羞,都很积极地举手要求为大家表演。

幼儿阅读教学 篇4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是幼儿初步认识世界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通过正确的引导来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很有必要,而绘本阅读就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时期通过绘本阅读让孩子尝试独立思考,学习解决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可以为孩子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

一、幼儿自主阅读的基本特征

1.兴趣性和主动性。幼儿的自主阅读主要是指自然阅读,是指幼儿在自身兴趣引领下采取的主动、独立的行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自主阅读中,兴趣主要是由幼儿的好奇心引起的,表现在精神和行为两方面。幼儿的好奇心是处于孩童阶段的主要天赋,包括对生活中不同的事物和书本中展现的世界,尤其是对于绘本的兴趣是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孩子根据自身兴趣和好奇心的指引,对阅读所产生的兴趣,是帮助孩子初步建立阅读习惯和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支持孩子自身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个性化的认同,而不应该将老师的阅读分析直接代替孩子的阅读实践。因此,正确地引导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部分。

2.创新性与个性化。当前的创意阅读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具有创新性的阅读材料,另一方面则是指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方式。在绘本阅读中,创意性主要表现在阅读材料具有创新性,能够通过材料的故事性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另外,在绘本阅读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阅读方式和习惯,打破常规模式,采取开放式阅读,鼓励幼儿在阅读中发挥自我想象力,进行二次创作。因此,在阅读中的创意与个性化,核心在于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性,为以后的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二、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1.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创设多样情境。根据幼儿的心智发展特征,这一阶段幼儿通常是以无意注意为主,通过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认识世界。因此,在绘本教学中幼儿教师要通过对真实世界的描述帮助幼儿建立对世界的认识,然后引入绘本教学,通过绘本教学实现幼儿与世界的对话。根据绘本内容进行真实情境创设,让幼儿能够通过情境进行更好的绘本阅读。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设情境:

第一,在幼儿园的教室和大厅,分别创设不同的情境,可以是读书吧、可以是游乐场还可以是简易的小森林。在创设的情境中放置一些优秀的绘本读物,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进行绘本阅读,然后引导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自主阅读和想象,在幼儿阅读完之后进行有意识的提问,并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绘本进行二次创作。还可以在班级中创设不一样的情境,通过不同于大厅的情境来吸引幼儿进行不同绘本的阅读。然后设置一个大的画板,让孩子在阅读之后绘画,将看到的画下来,增加记忆力。在整个幼儿园创设出有利于绘本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的自主力。

第二,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阅读。首先,利用背景音乐进行阅读导入。优秀的绘本能够表现出幽默、耐读性、意味深长的特点,幼儿教师在根据不同绘本材料的特点后进行不同的背景音乐选择,以此来进行阅读导入,增加绘本阅读的感情性。其次,通过教学道具进行阅读导入。通过绘本材料不同的故事和情境进行道具选择,增加幼儿对于绘本材料阅读的真实感,然后利用道具让幼儿进行绘本中的情境模仿和故事片段表演,增加趣味性。再次,通过游戏进行阅读导入。幼儿对于游戏具有天生的兴趣,因此,增加阅读的游戏性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到绘本阅读中。教师通过绘本材料的故事进行游戏创设,然后将游戏中的各个环节分配到不同的幼儿身上,增加幼儿的参与感和乐趣,最终是幼儿喜欢上绘本阅读,从而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绘本阅读。第一,绘本阅读形式的多元化。在绘本阅读中,幼儿园可以通过不同形式进行阅读,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自主阅读,幼儿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等不同的阅读形式。幼儿自主阅读主要是在情境创设下进行阅读,主要依赖于教师和家长对于情境的创设,利用幼儿园和家庭不同的区域进行情境创设,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加幼儿阅读的兴趣。幼儿和教师共同阅读是教师选择一本绘本进行阅读,通过班级集体活动进行阅读,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策略进行阅读教学,综合运用听、说、演的方式进行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阅读进行引导,能够让幼儿真实的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从情感中感受阅读材料,培养阅读能力,达到教学目的。亲子阅读则是要求家长同幼儿一起在家进行绘本阅读,通过阅读作为纽带,既可以增加孩子绘本阅读的兴趣还可以增加孩子与父母间的感情,增加孩子与家长的互动,让幼儿爱上阅读。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可以增加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思维,从不同的形式着手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绘本教学形式的多元化。绘本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在教学中增加主体式绘本阅读教学、拓展式绘本阅读以及系列式阅读等不同方式阅读。在主题式绘本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围绕绘本阅读材料内容选择一个主体进行课程设计,让幼儿置身于这一主题中,增加阅读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在拓展式绘本教学中,教师以绘本材料内容为核心进行拓展,通过不同领域和内容展开绘本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自主性。

第三,家长绘本活动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幼儿园可以突破固有模式进行绘本传阅,一方面可以进行绘本材料的交换阅读,让孩子能够阅读不同种类的绘本,既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增加孩子间对于绘本材料的沟通意识,间接促进了孩子的自主阅读频率和能力。

第四,绘本阅读方法的多元化。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幼儿的表现进行方法的选择。在教学中,可以在教学开始前选择一本有趣的绘本进行朗读,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并进行少许的讲解,主要是讲解阅读方法和阅读程序,教会孩子怎样进行自主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绘本材料进行精读,有目的的进行阅读思维和习惯的培养。可以让孩子在阅读后通过上台复述、讲解和表演的形式将所阅读的绘本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和鼓励,激励孩子进行自主阅读。

三、结语

总之,幼儿绘本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对世界有初步的认识,还能够在阅读中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在绘本阅读中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从小培养幼儿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长大后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如何提高幼儿绘本阅读的自主性[J].幼教天地,2016,6:58.

《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篇5

黄浦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肖燕萍威海路幼儿园 课题组

研究背景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入学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在迎接新世纪到来之际,全面提高现代人的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发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较多地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而近年来,随着对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幼儿语言教育出现了一种新趋向--重视幼儿完整语言的培养。(所谓完整语言即在幼儿语言发展中既强调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强调书面语言的准备,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培养应紧密结合,同时进行。)主张把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来培养,提出要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提出幼儿园应加强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否则将延误儿童书面语言的学习。

“教育改革,观念先行”。观念的更新之后还有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和实际操作方法的改变。目前,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早期阅读教学存在着模糊、随意、错位等情况。自1992年来,我与威海路幼儿园共同进行了《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活动可行性的实验研究》、《运用识字教学提高大班儿童阅读兴趣的研究》等研究,根据对当代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的学习与思考,深感加强幼儿完整语言的培养中,构建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时代意义。为此,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理论基础、目标

理论基础:

一、大脑皮层言语中枢机能的成熟理论告诉我们:

人脑的信息在80%是通过视觉而获得的;视觉刺激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大脑神经网络的发展。早期阅读是积极自主的视觉刺激,图文并茂的图书材料给儿童以积极的刺激,加快大脑的发育与成熟,提高认识水平。因此早期阅读教育可以开发幼儿语言潜能,可以促使儿童提前阅读,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建立能更有效地展现早期阅读教育的价值。

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及幼儿阅读行为能力发展的规律表明: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图书是幼儿理解图画符号到文字符号,从学习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过渡的有效工具。以图画读物为载体的早期阅读教学活动则为我们帮助幼儿从非言语交际向口语交际转换,从口头语言交际向书面语言学习转换架起了一座桥梁。

因此我们应遵循幼儿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理解、迁移经验,想象表达”的心理过程,让幼儿在理解图、成人言语以及文字的过程中,丰富扩展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丰富相应的词汇,获得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获得早期阅读的经验,获得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有关教学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幼儿语言教育中十分强调尊重幼儿语言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也同样如此。而幼儿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幼儿早期阅读不同于已初具文字阅读能力的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教师有的放矢的言语指导是幼儿理解读物内容的关键。因此早期阅读教学模式,应着眼于在注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突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讲是:注重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信息和阅读氛围,引导幼儿与图书中展示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理解、探索发现、思考迁移。从而真正地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力、思维力。

研究目标: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结合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的特点,在早期阅读教学中,幼儿的阅读情感、阅读技能和能力、阅读认知均应得到有益的发展。这是我们开展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我们开展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为了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发展幼儿完整语言,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深化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推进幼儿园的语言素质教育。

模式设计

结构:

所谓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是依据现代儿童语言教育思想,儿童阅读能力发展规律,结合长期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经验,为了更好地完成早期阅读教学目标、内容设计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一种教学活动结构及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我们根据早期教学的目标,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以及幼儿园中、大班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建构了二类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感知--体验”模式和“感知--探索”模式。为了便于更好地说明教育内容、教师指导活动和幼儿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个阅读活动的展开过程,我们以下图说明二类模式的操作程序:

“感知--体验”模式

导读引入 指导观察 分析点拨 整理示范

整体感知 验证指认 理解想象 学习表述

“感知--探索”模式

定向设疑 引导观察 讨论质疑 归纳总结

激活感知 自阅查寻 内化迁移 完整讲述

这二类模式中,“感知--体验”模式较多地偏重于传递--接受,是幼儿在聆听教师讲解图画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观察画面,指认对应内容,理解书面语言,从而产生阅读兴趣,积累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适宜于教材难度较大或中班年龄幼儿。“感知--探索”模式则偏重于导入--发现,是幼儿在教师提供有关阅读内容主要线索的基础上,查寻、指认、讨论、理解内容,从而发展幼儿阅读中的思维、想象、观察、表达力,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适宜于教材难度适中或大班年龄幼儿。

原则:

为了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目标,实现“以幼儿阅读为主”,“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我们根据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及幼儿阅读行为能力发展的特点,提出以下实施早期阅读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互动性原则

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交往等的相互作用。在阅读中,除了进行师生共读、师生交流外,同伴交流、合作阅读也能补充、完善发展幼儿的阅读技能,令幼儿产生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

二、全面性原则

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观察、分析、综合评价幼儿不同的阅读水平、阅读能力,灵活运用两种模式,采用同种求异,因材施教的分层指导方法,使每个孩子阅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三、发展性原则

在早期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幼儿在获得阅读经验,掌握阅读技能的过程中,使其阅读能力的智力因素和情感、态度、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均能得到发展与提高。因此,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把幼儿阅读能力发展、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来组织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活动。

四、操作性原则

“动作是智慧的源泉”。实现动作的方式就是操作。在早期阅读中,操作包括:动手操作(感知)、动脑操作(思考)、语言操作(交流)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让幼儿在动作体验中、积极思维中、多向交流中动手、动脑、动口,以更好地感知理解画面,模仿运用语词,想象迁移经验,创造表达表现。

五、激励性原则

激励是一种手段,它能使幼儿阅读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语言激励(“你真聪明”)、动作激励(伸出大姆子)、物质激励(一朵小红花)等方法,充分激发幼儿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阅读中体验成功,产生自信,从“要我读”--“我要读”。

指导方法:

一、听听看看法:指以教师讲述或朗读图画故事为先,使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然后,让幼儿观察并听讲图画故事内容,感知语言符号与美术符号内容表达上的一一对应。

二、说说听听法:指以幼儿自己看、想(猜)、说为先。然后,听教师按画面内容、故事情节进行讲述,帮助幼儿准确地观察、理解画面内容,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恰如其分地描述、编讲图画故事。

三、听听讲讲法:指在听教师讲述故事、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尝试着把感知、理解的词句、词汇与画面内容相对应,模仿学习成人语言。既模仿又创造性地编讲故事。

四、看看说说法:指根据教师有关故事名称、角色、情节的启发式提问,幼儿边观察图画内容,边思考讨论故事情节。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看清、看懂画面内容,学习编讲比较清楚、完整、合理的故事内容。

以上四种指导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应及时地把阅读教学中传递的看、听信息转化为幼儿所能理解、掌握的新的认知结构,并使幼儿愉快、轻松、主动地通过“讲”、“做”表现出来。

策略

创设阅读情趣,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唤起并组织幼儿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教师通过“导读引入”或“定向设疑”创设认识冲突,使幼儿在问题情景中产生兴趣、求知欲,以此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图书,发现问题。问题--兴趣--问题,如此相互激发,可使整个教学活动趣味横生。例如:《划圈圈的小鸭》(大班采用“感知--探索”教学模式。从“什么叫划圈圈的小鸭?”--“小鸭游泳时怎么会划圈圈?”--“划圈圈的小鸭有没有本领?”层层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讨论、解疑。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安排教学内容,引发幼儿阅读兴趣

为了引发幼儿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巧妙地安排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把儿歌式的图书阅读材料和故事式的图书阅读材料轮流出现,使幼儿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不同的语言经验并感受阅读活动的有趣性。

追求教学艺术,吸引幼儿阅读兴趣

经验表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追求教师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例如:《剪窗花》(中班)采用的是“感知--体验”教学模式,教师与幼儿在观察图中共同扮演图片中的角色(小妹妹、老鼠、小猫),边看边说边做。从而使幼儿在模仿体验中快乐地开展阅读学习,使幼儿阅读中动静交替,从“不愿读”到“愿意读”,“被动学”到“主动学”,开启了主动阅读的大门。

强调“理论至先”,注重阅读活动的过程

早期阅读中一条重要的目标是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画面,理解文字与口语对应的关系,获得早期识字的经验。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不在于阅读的数量,而在于阅读的质量。幼儿认知发展特点表明:幼儿的感知、理解、体验是外显的,即通过感知形象的动作、模仿形象的语言,从而完成图画中的形象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在阅读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于教师示范、指认图片、动作模仿等来帮助幼儿把具体形象的图画与抽象概括的语词连接起来,进而使幼儿在获得图画、口语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书面语言的信息(包括阅读中识字),增强理解、想象、创造与思维能力。

此外,在早期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给予幼儿充裕的阅读时间,在师生交流中、生生交流中理解内容,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并有时间去自我纠正、完善,以恰到好处地帮助幼儿克服阅读中“自怯”心理,提高阅读的自信心。

思维训练贯彻始终,促使幼儿阅读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认真仔细地进行画面观察具有很大的意义。通过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那些不易掌握的书面语言知识,而在观察中,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大量的感性材料、具体的图像等化为幼儿内在的认知结构,形成幼儿阅读的知识、能力。根据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当把感知观察与思维二者统一起来,即在感知观察中加强思维,在思维中利用感知观察。做到阅读教学中的“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使幼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听中有思”、“阅前有思”、“说前必思”,逐步地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方法,有效地提高幼儿阅读认知能力,如:阅读预测能力。在《乌鸦和狐狸》(大班)的阅读活动中,首先让幼儿“阅前有思”进行读物内容的预测:乌鸦和狐狸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随后在查阅图书中加以证实。继而让幼儿“说前必思”进行内在迁移,展开丰富的想象,预测:乌鸦看见狐狸叼起了肉,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幼儿求异创新思维能力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问题与讨论

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使我们对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幼儿的主体地位关系有了更新、更高层次的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要通过环境创设、提问暗示、讲述示范和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意图转化为幼儿的意愿。教师可以采用“欲擒故纵”、“逆向思维”等方法,使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焕发出来,表现出:主动翻阅、检索查阅、快速查寻、大胆质疑、积极讨论等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主动阅读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立幼儿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实现其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素质生动活泼地发展。

对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再完善

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它是基本和相对稳定的,而非僵化、一成不变的。在阅读中,幼儿离不开听,离不开把感受到的音、图转化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而整个阅读教学中,看、听、说、认既是阅读教学活动目标的内涵,又是具体操作化的指导方法。我们在模式运用中,应以强调“理解至先”为基础,灵活交叉地使用多种指导方法,以适当调整活动过程来优化阅读教学活动结构,使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日趋完善。

对早期阅读教学评价的再实践

评价可以使我们了解幼儿语言阅读能力的发展状况,了解幼儿阅读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教师调整、完善教学模式、指导策略,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中,我们根据早期阅读教学的目标,初步形成了《幼儿阅读能力-个性发展》评价框架,包括兴趣与习惯、认知与能力、个性等十九个方面(详见附表)。如何利用评价,完善评价指标,以更好地促进“幼儿阅读与个性”发展,如何把幼儿阅读能力发展中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等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实践、去研究。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幼儿语言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明红编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赵寄石、楼必生主编

《婴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华师大出版社 编著

《学前教育心理学》 华师大出版社 邵瑞珍主编

《教学模式》 教育科学出版社 查有梁

《学习的策略》 红旗出版社 学习的策略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

贺红 杜燕萍 蒋蕙 徐榕 李晨 刘鹏

浅谈中班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威海路幼儿园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在教室的墙面上,贴着两大幅画,色彩鲜艳、形象可爱且蕴含着故事内容,并可根据季节或故事情节来变换画面。墙边还有一块绿色的“蘑菇地”,一朵朵形态各异的蘑菇逗人喜爱,蘑菇背面的小图片吸引着孩子们来看看、玩玩、讲讲。过一段时间,孩子们还会发现,这些小图片就变得不一样了,不断更新的图片始终让幼儿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具有故事情节,图文并茂的图书最能吸引幼儿,但新中班的孩子看书时往往出现这种现象:一下子翻到中间,又一下子翻回前面,看了些什么却不知道。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挑选了几个短小、有情趣、画面色彩鲜艳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失时机的介绍图书,有意识的让他们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画页构成的,画面非常好看,需要一张一张仔细翻看。同时,通过儿歌《阅读歌》帮助他们掌握阅读基本技能。现在,幼儿普遍对图书产生了浓厚、稳定的兴趣。我又在阅读角中放置了许多适合他们翻阅的图书,孩子们可在区域活动或自由活动时饶有兴致的挑选、翻看。创设了一定的物质环境后,良好的心理环境也应注重。如:当孩子看书时不强制他看这本或那本,也不规定长时间的阅读。有的孩子能力较差,就耐心的引导他从简单的或已讲述过内容的书看起,还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幼儿与他同看一本书,启发他们互相交流,从而使每位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每周我们有两次到语言活动室活动的机会,活动室所提供的内容更丰富,不仅有图书,还有电视录像、耳机听赏等。极富有童趣的动画故事让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他们在这里自由的选择、观看、听赏、讨论,活动室成了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有时,外出散步活动,风和日丽的天气,有树有花的景物,神态各异的人们,川流不息的车辆等都是让幼儿观察的对象。这时,孩子们的心情较室内更为自由和放松,他们会仔细地观察,随心所欲地讨论,潜移默化地获得一些词汇和语言。

二、变幼儿被动学为主动学,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作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

过去往往是以教师讲为主,习惯于对幼儿提统一的要求,这样,孩子就只能被动的听,使大部分幼儿处于消极状态。在学习了《规程》和有关教育理论,并观摩了教育学院肖老师的课后,我认识到师生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能促进儿童更好的活动,逐渐确立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新观念,摒弃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运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方式。如:在阅读前,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的去阅读图书。故事《树叶》就是这样,我请幼儿先猜一猜:小动物们捡了树叶会怎么玩?在幼儿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后,请孩子们看看书上到底是怎么说的。还有的故事,则可在故事中间设置悬念,由老师先讲故事,到紧要关头突然刹车,接下来的结果呢?请小朋友看书吧!这时,孩子们往往急不可待地打开书本仔细翻看观察。由此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独立地学习,提问方式也较以前有所不同,注重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启发引导。如:“你觉得小山羊和小老虎能做朋友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孩子们的想象奇特,发言踊跃,恰到好处地引发了主动性、探索性和兴趣性。

三、开展多侧面的游戏活动,巩固幼儿阅读兴趣。

在阅读活动中“和字宝宝做游戏”很受幼儿欢迎,游戏方法多种多样,有看图猜字,字图配对,点字圈字等等,这些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获得前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培养他们喜欢认读的情感。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好模仿,因此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时,我就鼓励孩子们学学样子,孩子们对此乐而不疲。活动后,我又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了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小班幼儿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

威海路幼儿园

刘鹏

亲子阅读活动即组织家长配合参与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活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亲子阅读教育,从而使家园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尽快提高。

对幼儿来说,家长参与能激发孩子的情感和兴趣,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对家长而言,通过亲自参与,能了解自己孩子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及个性特点等,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语言阅读教育情况,并学到如何观察与指导孩子阅读的实际知识和方法。

根据小班幼儿家长家庭教育─亲子阅读活动的现状,指导的具体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

一、重点宣传小班幼儿亲子阅读活动的意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a一个孩子一个样,每个孩子不一样

让家长了解同一年龄的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观察、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人格,依据自己孩子自身的发展水平来加以悉心培养,树立适宜的教育目标。

b孩子喜欢模仿,父母要作好榜样。

要求家长的语言、阅读习惯等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并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增强家长示范教育的意识。

c孩子具有潜力,父母要加以开发、引导。

让家长了解每个孩子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要求家长在阅读指导的方法、方式上,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促进孩子的语言、思维及个性的全面发展上,强化以启发、引导为主的指导方式。

二、传授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亲子阅读活动的基本知识,主要宣传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语言发展特点,介绍选择图书的方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活动的指导方法,以及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发展的方法,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指导技能。

三、悉心指导家长解决有关困惑与难点问题的操作技能。如对孩子的不善于表达、看书独立性的培养等家长感到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介绍有效经验,提高家长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指导家长过程中,我们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a集体指导的形式与方法

专题讲座:请专家宣传现代的阅读教育理念和传授现代阅读指导的方法和技巧,并以授课形式,进行普及活动的一种指导形式。

组织亲子活动指导: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或需要,设计并介绍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亲子游戏,要求家长参与并应用;(附后:

一、二)请指导老师示范阅读活动,家长共同参与,并由专家点评,帮助家长掌握阅读指导,提问的方法。(附后:三)

现场观察咨询:亲子活动后,由专家对家长与幼儿进行现场观察咨询,指导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和难点。

选送亲子阅读活动的资料:内容(附后:

四、五)

座谈交流:组织家长交流各自亲子阅读指导的体会、经验,并请专家加以评析,帮助家长进一步提高、掌握阅读指导的方法。

b个别指导的形式与方法

列出需指导的内容

落实指导人员:对个案家长做到一对一落实专人指导,加强个案指导过程中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篇6

一、重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

幼儿的语言教学是一门集工具性、知识性、思想性和情感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对提高幼儿语言能力、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认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开阔幼儿的视野,加深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画面优美的图书也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对幼儿语言使用和欣赏的训练,而且还要帮助幼儿不断地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幼儿的意志情感,使他们自觉地进入那如诗如梦的情境中,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发挥阅读教学的情感性

幼儿的阅读活动既是学习语言文字和语句的过程,又是初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幼儿虽然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但是培养他们以审美的眼光来进行阅读,可以增强幼儿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幼儿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把阅读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语言的情感因素和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这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关键。

三、提高阅读教学的视觉性

幼儿的阅读活动通常是通过视觉进行的,尤其对汉语来说,视觉感知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①提高幼儿对汉字特征的敏感性。在阅读中,幼儿会逐渐把汉字与其他符号区分开来,这是幼儿视觉感知书面语言的基本能力;②提高幼儿对汉字构成规律的敏感性。此外,教师应该引导幼儿从视觉上来关注这些规律,敏锐地抓住汉语文字的符号特征,并且通过规律去推导符号与文字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建立阅读教学的策略性

要想使幼儿成为一个流畅的阅读者,教师就需要培养幼儿反思、预期、质疑和假设的技能,即幼儿在听故事、看图书的过程中,能思考和质疑故事里所发生的事情,这将对幼儿未来的阅读和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五、开展阅读教学的多元性

早期阅读教学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历程,幼儿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合适的途径,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才能建立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

1.创建幼儿自主阅读的物质环境

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丰富的书面语言环境作为支撑。丰富的早期阅读环境主要包括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图书、创设有实际意义的文字世界、提供必要的书写材料、创设阅读角,或者鼓励幼儿写下自己的心里话和知道的事情,图文并茂地写便条、写信、写故事等。

2.建立幼儿的阅读档案

要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还需要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早期阅读行为,使他们养成经常阅读的好习惯。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建立阅读档案是评价幼儿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主要包括记录幼儿讲的故事、经常说的话;将幼儿说的这些话写出来,布置成墙饰或讲给其他幼儿听;张贴幼儿写给他人的信件;鼓励幼儿设立自己的信箱,将自己写的信和画的画放进去,定期与其他幼儿分享。

幼儿的语言发展包括对多样化语言的适应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幼儿的早期阅读和语言教育都是幼儿增长知识、拓宽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它们相辅相成,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绘本教学——为幼儿打开阅读之门 篇7

而绘本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绘本作为教材,为提升幼儿阅读能力服务的教与学的全过程,是师生共同进步的活动。

一、绘本教学的意义

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在绘本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绘本教学的实施策略

(1)选择有阅读魅力的绘本。都说选好材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选择绘本首先要考虑绘本的内容是否适合幼儿阅读。幼儿的年龄特点是选择绘本的依据,幼儿的年龄、经验与画面里的内容相吻合,就会使之产生共鸣。在阅读共鸣中的欣喜或烦恼都会深深地影响幼儿的阅读情绪,而这些情绪则是他们能否自主阅读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教师应把选择绘本权利还给幼儿,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绘本。

例如绘本教学活动《我爸爸》和《我妈妈》,这两个绘本故事的作者是安东尼·布朗,他以神来之笔为我们精心描绘出一幅父慈母爱子乖、其乐融融、令人向往的和睦、和谐、快乐、美好的幸福家庭景象。“我爸爸”和“我妈妈”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理想的爸爸妈妈形象,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永远的最爱,成为“完美爸爸”和“完美妈妈”。这样的绘本内容十分贴近幼儿园孩子的生活。所以,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会十分投入,并且积极表达,始终怀着一颗拥有如此棒的爸爸妈妈的自豪的心。这是两个成功的绘本教学典范。

然而,也有许多儿童绘本内容太过虚幻,对孩子来说不能具体化,不能很好地吸引孩子,从而影响了活动的质量。如绘本《风到哪里去了》,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白天结束时,问“风停了以后,它到哪里去了呢?”,他妈妈向他解释风没有停,只是吹到别的地方去了,让那里的树跳舞。然后,她循序渐进地告诉了孩子世上物质不灭的道理,只是在另一个地方,或者以另一种形式开始。像这样的绘本虽然意义深刻,但是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万物循环不灭的道理难以理解,因此,这样的内容放到实际的教学实施中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选择一本有魅力的,能吸引人的绘本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十分的关键与重要。

(2)挖掘有魅力价值的提问。“提问”是绘本教学活动中的精髓之一。如何让幼儿在绘本教学中“想说,敢说,喜欢说”,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绘本教学中的重点。优秀的绘本一般都配有色彩绚丽、构图精美的图画,这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第一要素。而图画表现的故事则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第二要素。教师可以借助这两个要素,让幼儿推测故事情节发展的趋向、人物的结局等,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运用已有的经验寻求最佳答案。合适的问题能促使幼儿开动脑筋,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处理好集中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幼儿园一堂课的时间都很短,教师要在这短短的时间中实施一个绘本故事的教学, 其实是十分紧迫的。我们只能引导孩子对绘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好奇。事实上,让孩子们能发挥自己才能充分阅读绘本的过程是要放在课后的。

如学习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和《为什么我不能》,由于时间紧张和绘本数量有限,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采取了引导幼儿总体感受绘本内容、初步激发幼儿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然而, 课后孩子对该绘本很感兴趣,跃跃欲试想再边翻书、边阅读。于是,教师让大家传阅绘本:“今天第一组的可以在休息时间阅读, 明天就传给第二组阅读。”这样,不仅保证了孩子们对绘本阅读的兴趣,还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更多正确、独立的阅读绘本方法。

幼儿园早期有效阅读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幼儿园,早期阅读,幼儿读物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环境对人的熏陶绝不亚于教师的谆谆教导,尤其是对3~6岁的幼儿,环境的熏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而怎样的阅读环境才是最好的呢?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外在阅读环境,即教师可在教室的墙壁上、走廊上等布置一些有关阅读的规则、知识等,或给幼儿提供一个“阅读区角”,给予幼儿阅读的空间,抑或是规定阅读的时间,那么久而久之,幼儿便会养成在固定时间、固定空间中阅读的习惯。其次,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内在阅读环境,这便是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园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有所影响,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自己的榜样作用,有意地提供给幼儿正确的阅读示范,如,轻轻地翻阅读本,不在读本上乱涂乱画,阅读时旁边放一个小本子等,在榜样的无形影响下,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必然会有所提升。最后,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提倡构建书香家庭活动,家长在家抽出时间陪幼儿阅读对幼儿的阅读习惯养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为了督促家长的阅读情况,每周都邀请家长来园给幼儿讲故事,每学期都评选讲故事精彩的家长。幼儿园老师利用班级微信群布置幼儿家庭阅读作业,并要求家长把幼儿阅读情况上传视频。以上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幼儿园和教师在为幼儿选购读物时,一定要切记选择适合幼儿的,而怎样的读物才是适合幼儿的?第一,读物要与幼儿的年龄阶段相适应,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颜色鲜艳的、图画多文字少的、寓意在幼儿理解范围之内的读物,比如,绘本作为幼儿的启蒙读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达道理,其画面精美、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不仅与儿童心理和年龄结构相符合,更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的要求相吻合;第二,读物内容要迎合幼儿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为幼儿选择读物时,不妨将读物的选择权交给幼儿,这样幼儿会因是自己选择的而对该读物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早期阅读的关键所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不仅能激发幼儿对读物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使幼儿对读物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这无疑是大大促进了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发展。然而大多数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时,总是一味地以自我讲述为主,幼儿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不仅大大限制了幼儿的创新性思维,而且这种单一枯燥的阅读方式也极易使幼儿丧失对早期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时,要切记采用形式多样的阅读方法。

例如,对《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绘本故事,在第一遍阅读时,教师可先让幼儿自己大致翻看一下绘本的所有内容,使其对绘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懂的部分,自己喜欢的部分;在第二遍阅读时,教师在逐页讲述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绘本的封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内容,对开始识字的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认识这本绘本的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五个字,然后逐页阅读;在第三遍阅读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回想父母对自己的爱,鼓励幼儿跟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有关爱的故事;第四遍……第五遍……教师可循序渐进地改变阅读形式,使该绘本变得更加丰富。

四、关注幼儿读物的延伸功能

前面提到,很多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时往往青睐绘本教学,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绘本的最大价值,教师要注意绘本的延伸功能,比如,绘本故事就像是寓言故事一样,其中必定蕴含着一定的道理,但它又与寓言故事有所不同,寓言故事主要以揭示道理为主,而绘本故事主要在引导幼儿欣赏绘本中的精美画面,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画面固然重要,但绘本故事中蕴藏的知识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也要适时地通过提问、角色表演等方式激发幼儿对绘本故事的思考。

总之,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表现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尽己所能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挑选适合幼儿的读物、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读物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秀凤.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4(4).

对幼儿园小班识字阅读教学的探索 篇9

有实验表明, 早期识字阅读可以使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 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3—6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 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小班幼儿年龄在3—4岁之间, 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个时机培养小班幼儿的识字阅读能力,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小班幼儿进行识字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开展各种形式新颖的活动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选取他们最喜欢的描述各种小动物的儿歌, 作为小班识字阅读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组织幼儿识字阅读过程中, 综合利用音乐、游戏、美术、表演等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兴趣, 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1. 手偶表演。

幼儿最喜欢听故事, 教师就将儿歌以故事的形式运用手偶表演出来, 在表演的过程中, 教师引出儿歌内容, 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自然地掌握了儿歌内容, 为下面的阅读奠定了基础。

2. 实物观察。

活动中实物的出现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视觉、触觉, 在发展幼儿观察能力的同时, 幼儿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字词的含义。如《小小蛋儿把门开》中, “黄绒绒, 胖乎乎”这两个词, 就是幼儿通过对小鸡的观察、触摸感受后自己总结出来的。

3. 动手操作。

通过整个的活动创造操作的条件, 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口, 在手口并用的同时, 发展脑力。瑞吉欧“百种语言”的教育理念就指出:把文字、动作、图像、绘画、建筑、构造、雕像、皮影、戏剧、音乐……等都作为儿童语言。因此, 每一次集体阅读后, 我们都提供时间和材料, 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内容, 让幼儿将阅读中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己绘制头饰寻找合作伙伴一起扮演角色, 戴上自制的手指木偶或布偶在桌面上或木偶台上表演。

4. 音乐游戏。

在识字阅读活动中, 教师将音乐游戏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穿插在活动中, 发挥游戏在活动中的“润滑”功能, 起一个调节情绪、活跃气氛、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如在新授课《小乌龟》中, 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后, 为了加深幼儿对所学汉字 (乌龟、山坡、面包、糖果) 的印象, 将这些汉字大量复制后, 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 请幼儿带上头饰扮演小乌龟, 从起点爬过障碍物 (山坡) , 到黑板上认拿教师要求取回的汉字。幼儿在游戏中不仅体能得到了发展, 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加深了对所学汉字的理解。

二、积极创造有文字的环境

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 是他们通过阅读之路的最重要的一步。教师应非常重视创设有文字的环境, 让幼儿感受到文字无所不在地环绕在周围世界。教师在活动室提供幼儿随手可取的图文并茂的书籍和绘画材料;在幼儿的口杯架、毛巾架、作业栏、床上用品等贴上幼儿的名字;在区角、盥洗室、卧室、玩具柜等幼儿周围的重要物品上贴一些文字标签。使幼儿在与环境的对话中, 在教师的指导下, 初步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 以及认识最常见的字等等。

1. 利用墙面。

幼儿认知活动的特点, 是以无意性为主, 而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强, 利用墙面环境, 可以引导幼儿走进图书世界。传统观念的阅读是, 首先要打开书本, 才能看书, 阅读的人是主动的, 书是被动的, 看书人必须翻页阅读。小班幼儿一般还没养成看书习惯, 不会主动去看书。教师将所学儿歌配以生动有趣的形象, 制成图画挂图张表在墙面上, 让幼儿抬头就能看见图画和文字, 不用去翻书本, 这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 设置图书角。

为了培养幼儿阅读习惯, 教师在幼儿活动室内开设了图书角, 方便幼儿随时阅读。在幼儿园原有书籍的基础上, 发动幼儿将家里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到幼儿园, 与同伴共同分享。利用晨间活动、午饭后或两点后积极鼓励幼儿自己翻阅图书。

3. 制作图书。

带领幼儿制作图书, 是培养幼儿爱书、爱看书的一种好方法。制作图书的活动, 是动手操作的活动, 幼儿很感兴趣。教师将幼儿园各班, 还有幼儿家中的废旧书刊制成各种连环画、故事书、照片故事、背景粘贴等, 这样既丰富知识, 又培养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三、家园合作, 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幼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 从幼儿一出生, 家长就不停地用语言与幼儿交流, 拿图画书讲故事给幼儿听, 幼儿就会受到家长的熏陶, 所以说家长是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学期初, 本班教师召开家长会, 明确培养幼儿早期识字阅读的重要性, 要求家长与幼儿园密切配合, 步调一致。通过家长园地的宣传、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向家长发放资料;请家长来园观摩识字阅读活动等方式, 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指导幼儿识字阅读的经验。要求家长每天抽出一定时间, 尤其是晚饭后将幼儿在园学习的儿歌内容帮助幼儿复习, 然后指导幼儿在废旧报纸和书籍上查找儿歌中的汉字, 边认读, 边剪贴成一首完整的儿歌。另外, 利用节假日外出散步、游玩, 去激发幼儿认读汉字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幼儿的识字阅读能力。

总之, 通过对小班幼儿识字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发现, 本研究促进了幼儿的语言、思维、个性的发展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通过研究,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能成功地进行图画符号的转换, 能在不同的场景运用恰当的语言与人交往。

2. 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实施识字阅读后, 幼儿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幼儿对图书中给予的信息能主动的接受, 并依靠思维合理加工, 较好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逻辑性。

3. 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识字阅读中, 受作品的影响, 幼儿总结了一些生活经验, 幼儿在调动阅读经验, 迁移阅读经验的过程中, 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和成功, 萌发了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及竞争意识, 培养了幼儿大胆、活泼、开朗的性格。

4.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 篇10

一、充分认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方面: 有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与协调;有助于其智力发展;还可以预防阅读障碍。美国的格林都曼 (Green Mann) 博士经过二十几年的深入研究之后, 得出了一些惊人结论。

1.幼 儿从2岁 开始就有了阅读能力 , 而且越接近零岁 , 学 习语言能力越强。

2.幼儿具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和学习欲望。如果父母不加以限制, 到7岁入学前, 他们便可能具备极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的总量有时往往超过以后一生所学知识。

3.只有幼儿才具备魔术般的吸收能力 , 因此从出生到8岁的这段期间乃是一生成长中最重要的时期, 8岁之后就会有所差异, 而对于他的阅读智能的开发期是1~8岁, 不可错过的最佳开发期。8岁以前学习的知识经验印象最为深刻, 可以终生难忘。学习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凡是优秀天才, 大都是在幼年时便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 因此从小就应该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 将来才能成为杰出人才。

二、积极预防早期阅读的误区

1.很多家长都 认为幼儿 阅读的主 要目的是识字 , 他们认为幼儿能渐渐识得汉字, 早期阅读就有效果。很多家长都夸识字的孩子聪明。其实, 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也是错误的。孩子阅读的关键是学会观察、理解、关注细节, 并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在观察、理解、想象、表述的过程中感知故事, 体验故事的思想情感, 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和社会性。而有效阅读需要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和宽松的阅读心情, 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当然, 教师也要多对幼儿进行适当引导, 使幼儿能更好地理解读物。

2.大多数父母觉得婴儿不会看书, 只会搞破坏。孩子看见书后又撕又咬, 不一会儿就全毁坏了, 有几本坏几本。这时家长们都会想:“孩子太小, 根本不会看书, 买书也是浪费。”其实不然, 孩子们玩书、撕书等行为也是一种阅读。孩子们天生喜爱书本, 书对婴幼儿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玩具, 他们在咬、翻、甩、搬、撕、扯等各种对书的探索行动中, 开始了阅读之旅。随着幼儿的成长, 他们的阅读方式有着阶段性变化, 只要家长适当地引导, 幼儿会慢慢学会正确的阅读方式。在此之前, 为了防止幼儿撕毁书本, 家长们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撕不坏的图画书。

3. 家长们会在幼儿读书之后, 向幼儿提出诸多问题 , 如“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说这里面谁的行为是不对的? ”等等。孩子们刚读完一本书, 还未消化完全, 家长们的问题就铺天盖地袭来。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 家长们就开始质疑孩子没有好好看书, 甚至说出类似“那你都在干吗”。这样否定孩子阅读活动的话, 久而久之, 幼儿会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 不再喜欢阅读。带着功利心的家长们, 恨不得孩子立刻掌握书中所有内容, 这其实剥夺了孩子们的阅读快乐。

三、积极探究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1. 培养幼儿 对阅读的 兴趣。正所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早期阅读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对阅读的兴趣, 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开心、开口、开窍”。那怎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呢? 这就需要家园合作来完成。在家里, 家长们要营造积极的读书氛围, 陪孩子一起读书, 念书给孩子听, 闲暇时带孩子逛逛图书馆、书店, 翻翻孩子感兴趣的书, 并感受那里的阅读氛围。在幼儿园里, 老师更有责任营造宽松愉悦的读书氛围, 创造舒适的环境, 让幼儿喜欢阅读。我们班就有一个图书角, 里面的书本都是小朋友们从家里带来的, 都是他们最喜欢的图书。阅读时, 有的孩子向自己的好朋友讲述故事;有的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交换阅读;有的孩子和小伙伴一起阅读, 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每天的阅读活动都能使孩子们掌握新知识, 并获得快乐, 所以他们都喜欢阅读。

2.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常规并持之以恒。

(1) 学习一页一页有序地看书。对于不认识数字的小班幼儿来说, 教师要教会幼儿一页一页地翻书, 强调看完一页翻一页, 这样慢慢地, 就能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 并养成习惯。

(2) 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向下的顺序看书。阅读时幼儿能感受到图书是由一幅幅图画组成的, 而且图片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的。只有按照图片的排列顺序看书, 才能很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 教师要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的事物,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细节, 从而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 并提高幼儿的理解力。

(4) 帮助幼儿把相关知识经验与故事结合起来。幼儿的知识经验会影响他们的理解。所以教师要时刻有意识地利用幼 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促进幼儿的阅读与理解。

(5) 为幼儿选购合适的书籍。一本好书能使孩子受益匪浅。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 因此书本中的画面色彩是否鲜艳, 内容是否简单具体、生动有趣, 所配文字是否优美简练、朗朗上口, 都成了衡量图书好坏的标准, 我们在为幼儿选购图书时必须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同时还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选择不同内容的图书。

(6) 游戏法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 在教学中 , 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情境虚拟等多种活动, 使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理解阅读内容。这样孩子的表现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将得到极大的发展。

幼儿阅读教学 篇11

关键词:幼儿童话教学;亲子阅读;幼儿园;童话故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57-01

幼儿阶段的教学、教育不仅是幼儿园教师日常的重要工作,也是广大家长十分重视而且广泛参与的活动。开展亲子阅读一方面可以拉近孩子们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幼儿阅读、读书、思考与写作的习惯和意识,对于促进幼儿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幼儿童话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更好的促进亲子阅读也是大有裨益的。尤其在新时期,幼儿童话教学的改革与亲子阅读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二者的关系更加耐人寻味。

一、幼儿童话教学与亲子阅读之间的联系

所谓的幼儿童话教学,其实指的就是以童话故事为主体、在幼儿园内部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其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促进幼儿们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在幼儿童话教学的实践工作中,广大幼儿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之间影响教学的质量。首先,幼儿童话教学的推进是开展亲子阅读的基础,也是更好的促进亲子阅读行为的“催化剂”,所以广大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童话教学的相关内容。此外,童话教学能够帮助孩子们形成对童话故事、书本、课外读物基本的意识与感觉,对于开展亲子阅读也是很有帮助的。

从亲子阅读方面来看,家长开展亲子阅读的目的是引导自己的孩子更好的读书与学习,同时增加孩子与自己的 沟通和交流,增强孩子与父母、长辈之间的感情。亲子阅读可以从幼儿童话教学中汲取经验和知识,以便促进亲子阅读的有效开展,保障阅读行为的质量。在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大背景下,运用童话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推进亲子阅读的开展,不仅仅是广大家长的基本诉求,也是提升幼儿学习能力、思维发育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需求。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更好的帮助家长开展亲子阅读也利于教学的推进,可谓是“一举多得”。因此,幼儿童话教学与亲子阅读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二者是相辅相成、须臾不可分离的状态。

二、幼儿童话教学对亲子阅读的促进作用

前面的论述梳理了新时期幼儿童话教学与亲子阅读之间的紧密、复杂的联系,也基本厘清了亲子阅读对童话教学的需求,而具体的实践操作需要多方更加的用心和努力。从大的方面看,童话教学对亲子阅读的促进作用可以作如下理解。

首先,幼儿童话教学丰富了亲子阅读的内容和内涵,可以帮助幼儿们更好更快的成长。亲子阅读的开展主要的参与者是家长和幼儿,阅读的场所通常是在幼儿的家中。那么,在幼儿园开展的童话教学能够对亲子阅读产生多大的正面影响呢?个人认为,其正面的促进和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其中,童话教学能够极大丰富亲子阅读的内容和内涵,为家长与幼儿之间的阅读互动提供多元化的题材与形式的选择。这样一来,家长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的选择自己的孩子喜爱的童话故事,与孩子共同阅读、一起进步。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爱的阅读题材之一,而亲子阅读则可以很好的借助童话教学形成的范式和经验,从而大大提升亲子阅读的质量,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读书,更健康的发育和成长。

其次,童话教学提升了幼儿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为亲子阅读的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点其实是幼儿童话教学之余亲子阅读最大的作用和意义,也是家长最为看重的。一方面,幼儿童话教学的开展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很好的提升孩子们的认知、理解与阅读;另一方面,孩子们能力的提升为家长开展亲子阅读奠定了基础,从而加快孩子们进步、学习与成长的步伐。

例如,故事《蓝胡子的故事》中“蓝胡子”这个男性的面部特征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蓝胡子”代指文中长着蓝胡子的富人。小朋友们从自己的爸爸爷爷那里了解到普通男性的胡子是黑色、灰色或白色的,但没有见过蓝色的胡子,这便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童话故事中的语言色彩感较强,色彩是认知对象重要的外部特征,具有较强的突显性,儿童借助于色彩可以对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直观感受,这种感知特征为进一步理解这个事物提供心理通道。类似的蓝胡子的故事是幼儿童话教学的常见题材,也是家长开展亲子阅读的重要选择题材,二者的有效结合其实可以引导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这类童话故事的内涵与意义,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与进步。

由此可见,幼儿童话教学的开展与亲子阅读的推进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关联密切的。孩子们一面从教学中得到对童话、故事与阅读的认知,另一面从家长那里得到对阅读、读书更深层次的理解。多益并举,幼儿们的读书兴趣和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会不断进步。所以,幼儿童话教学对亲子阅读的促进作用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加以利用的。

参考文献:

[1] 陈世明.论亲子阅读中家长的角色特征[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

[2] 申健强,王开芳亲子阅读的现状与指导策略[J]. 文学教育(下).2011(02)

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提问与反馈策略 篇12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个双向的对话互动环节,而并非教师单纯的提问,这是一种信息的传递,亦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教师的提问策略

(1)巧妙的提问。提问贯穿于师幼对话的始终,对于绘本而言,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多以图画为主,丰富图画的内容。同时, 教师还可以根据图画中的角色、留白等设置问题,让幼儿能够充分地感受绘本带给他们的联想。此外,在进行提问时,还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如“你认为故事中的事情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吗?”“如果这个主人公是你,你会怎么办呢?”等,引领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

(2)开放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有一部分教师在提问的缓解中喜欢用“是不是”“对不对”等词语进行简单的、封闭式的提问。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不仅禁锢了幼儿的思维,而且大大阻碍了幼儿的开放性。教师可以尝试使用“为什么”“接下来会怎样”等具有一定探索性的问题取代,因为这些探索性的问题可以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促进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另外,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的提问模式,尝试运用一些新颖的方式及有助于逆向思维的提问。如小朋友之间或者教师与小朋友之间进行互动式的提问抑或分散的提问等。

(3)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在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幼儿往往是被动接受者,因此教师应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尝试着让幼儿先走一步。幼儿的发现总是在成人容易忽视的细节方面,有些幼儿的问题是教师想象不到的。而且孩子的问题具有跳跃式、散点式的特征,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预设, 将散点式的问题整合,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探讨问题,深入交流,促进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4)提供轻松阅读环境。教师在讲读的过程中,应该努力营造与幼儿对话的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幼儿创造更多探讨、疑问和表达的机会。对于那些踊跃发言、积极讨论的幼儿,教师要采取相应的鼓励策略。教师还应该认真倾听每个幼儿的想法,尝试以求知者的身份与幼儿进行针对于文本的对话,从而为幼儿营造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敢于质疑、敢于表达。

二、教师的反馈策略

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要善于鼓励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实践表明:教师反馈作为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影响与偶尔的情感,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1)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拓展和深入。教师要对幼儿要回答的问题进行拓展,引导幼儿依据问题进行想象。如将孩子所用的形容词以一种更为形象化的方式进行描述,让幼儿加深理解;对动词性的词语则可以进行体态语的说明或者让幼儿模仿动作,从而给幼儿更为直观的感受。例如《大猩猩》中,教师可以先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慢慢地将“聪明”的动物形态引出来,如“小朋友们喜欢大猩猩什么特征呢?”“为什么呢?”通过小朋友的回答可以知道, 大猩猩可以像人类一样吃香蕉,还会很多人性化的表情等,甚至还有的小朋友学起大猩猩走路的样子、吃香蕉的表情等……幼儿们不但将大猩猩的本领描述出来,同时还能形象地进行表演,这种提问方式拉近了幼儿与教师的距离,同时也能很好地将问题的反馈呈现出来。

(2)作出合适的评价,多用鼓励和肯定。教师在对幼儿的回答作出总结评价时,应该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即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例如在绘本阅读《獾的美餐》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猜测, “在獾出门找美餐的时候它的洞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它洞里的吃的都被偷走了!”“也有别的小动物出来找美餐了!”教师回应:“你的想法真好,那你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呀?”教师在幼儿作出了这些回答后,在肯定幼儿的想法的同时,也要勾起幼儿往下探索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才能更有意义。

摘要:绘本阅读对于幼儿情感、灵敏度以及想象力可以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也是幼儿快乐学习知识的源泉。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个双向的对话互动环节,亦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上一篇:运输管理中的安全管理下一篇:异戊二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