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北非局势分析

2024-07-09

西亚北非局势分析(精选7篇)

西亚北非局势分析 篇1

近两年来,西亚北非动荡不断,首先是突尼斯、埃及的民众暴动,然后是利比亚战乱,现在又有叙利亚的内部纠纷。这一系列不安定的事件在西亚北非轮番上演,真的令人好奇,发人深思。

西亚北非地区主要是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各种分支教派之间就有纷争,因此很多国家内部就不是很团结。在以色列建国、犹太人迁入以后,中东争端更为剧烈了,美国的插手也让问题悬而不决。

西亚北非地区资源丰富,最重要的石油资源引发全球的博弈。该地区国家经济结构单一,有石油的国家很富有,但基础建设薄弱,收入分配不均,大笔财富不是掌握在全民手中,而是集聚在很少部分有权势的人手中。所以,贫富差距悬殊造成了社会矛盾,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全盘涌出来,特别是失业率、贪污腐败等增加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这些都成了导致了整个地区出现了动荡局面的重要原因。社会的阶级形态注定导致其受外界影响后会处于不稳。没石油的国家有些很贫困,有些严重依赖外在力量,它们受到波及也是情理之中。

再说说政治上的因素,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乘机介入和干涉使得西亚北非的局势更加复杂。同时出现了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在整个地区的恶性发展。比如3月份,西方英法美等国以落实安理会的决议为由开始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

一只北非的蝴蝶扇动了几下翅膀,掀起一场全球的风暴。来自OPEC第八大石油生产国——利比亚的“蝴蝶效应”正在迅速扩散。它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也波及到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因此,西亚北非虽然离中国路途遥远,但与中国的利益也休戚相关,此次动荡对整个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也不能避免。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对中国短期影响不大,但从长远来看,对我国成套设备出口、劳务输出等方面构成了较大隐患,这就需要我们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改善能源供应。整个西亚北非地区是中国目前劳务输出重要的海外市场,是中国进口石油、天然气的最重要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成套设备的进口国。因此,我们中国对于该地区的动荡局面持高度重视的态度对待,说难听点就是一旦美国等西方国家控制了北非乃至伊朗,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产生巨大的钳制作用。

一些国家依旧是君主制,一些国家领袖长期执政、独断专行,还有一些国家有政教纷争,比如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斗争。当世界现代化到如此程度时,西亚北非的政治体制明显过时,即使有其合理性,也一定是腐朽的。阶级的对立,贫富的悬殊,社会地位的严重不平等,也滋生着官员的腐败,进而导致民众的不满。这也是西亚北非国家陆续发生暴动,甚至逼迫总统下台的重要原因。

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作用也很大,阿拉伯人往往是一夫多妻,生的孩子众多,但经济状况不允许其持续地发展,有大量的无业青年存在,他们脾气暴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当有外界思想的轰炸时,他们很有可能受到影响而破坏安定。

以上是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简要原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金融危机,这里不作讨论。我想说,西亚北非的事件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否则我们也会有遭殃的一天。

当我们在隔岸观火时,想到的不仅仅是纷乱,还有世界大局的变化。世界各国的争斗愈来愈显现出来,大国的博弈是重点。当西方势力长驱直入的时候,我们没有太多的招架之力。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实力,发展好经济,壮大国防力量,摆正在世界舞台上的姿态。

只有自身强大了,才有可能维护起世界的和平;只有素质提高了,才有想法支撑住中国的脊梁。纷纭复杂的国际形势给我们启示颇多,但付诸实践的道路是艰难的。首先,国家经济能否平稳转型升级就决定了长久的动力;其次,社会建设的情况影响着国家的安定;然后,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需要重视;最后,信息的传播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当微博已然流行,当网络信息铺天盖地,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各种变化。很多舆论的热点就是因网络的广泛传播而引发,所以必然要有信息的管控、舆论的疏导。否则,中国处处是人心惶惶,又受到现实的打击,很可能使一些人产生对社会的激烈不满,甚至仇视。中国是个大国,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但要想保持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团结,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多发出一些积极的信息,多给他人一点积极的暗示。

我们的每一个微笑都是社会和谐的一份子,社会和谐了,经济就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综合实力就可以有长久的提高。我国能够屹立于世界,世界的很多角落就不会只被西方积极力量所玩弄,而是向着和平、交流发展。

这些是西亚北非动荡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我国必须要安定,各方面必须要革新、要进步。只有不断向前,才不会一直被阴霾所笼罩。

西亚北非正面临着一系列剧烈的变革,现状可能有些残酷,但无人能够阻止。中国也处于大变革之中,而我们的变革是为全民族的复兴而努力的,大家在原则问题上应统一思想,确保和平中持续的改革开放。以史为鉴,以他为鉴,中国走向繁荣的历程需要和平作保障,也需要时刻保持着危机感。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西亚北非局势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篇2

一丶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原因

1、经济结构畸形失业率高引起青年不满

(1).北非西亚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但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经济发展势必受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波动,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这些国家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2)很多国家国内失业率非常高,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

2.民生凋敝百姓贫穷 贫富差距不可想象

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还有贫富分化悬殊。所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上物价飞涨,原本就业不足的状况就更为严重,民众生存处境更为困难,致使不满情绪高涨,求变心理骤升。

3、体制僵化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北非西亚地区各国都面临政治僵化的问题,这些国家大多是强人把持政权,普遍缺乏民主,采用家族统治,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治者独裁专制,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1)强人执政,长期把持政权,如像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统治23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统治30多年,卡扎菲更是统治利比亚40多年;(2)世袭制,典型代表是沙特阿拉伯。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4、新兴网络媒体推波助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来自外界的民主、民权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国民的民主需求日益强烈,而当地各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体制僵化、改革严重滞后局面,加之政府严重腐败,家族和朋党垄断利益,贪污严重,民怨沸腾,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5、地界历史原因

(1)西亚北非地区历来地处欧亚非交界地带,联通地中海与印度洋,各种古代文明都会在此交汇碰撞

(2)西亚北非地区的国家大多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或地域之间的宗教信仰冲突或分歧会直接导致或上升为国家之间的战争或区域性的战争

(3)在古代、近现代,西亚北非地区,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眼中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不仅是在军事上的考虑,更是资源和经济上的考虑,二战、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都给此区域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威胁

(4)长期不稳定的局势造成该区域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人口不稳定。

6、经济原因

(1)西亚北非大多数国家属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西亚北非大多数国家依赖于出口石油、发展旅游和外资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抵抗外界影响的能力差。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给出于国际分工边缘位置的西亚北非以重创,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递减,西亚北非的经济安全得不到保障。“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安全受到了威胁,使得西亚北非的政治相对不稳定。

(2)西亚北非大多数国家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福利性保障措施不够完善。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多数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容易激发人们仇富心理和对政府的怨恨。金融危机给西亚北非大多数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物价上涨,就业率降低,只有30%左右的青年就业,更加剧了人们对国家的不满。

7、宗教原因

西亚北非大多数国家采取政教合一的国家治理方式,西亚北非这些国家中主体民族是阿拉伯人,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中又分逊尼派和什叶派,除了伊拉克和巴林什叶派人数较多,其中伊拉克和叙利亚是什叶派统治国家,其他大多数国家都是逊尼派人数较多。不同宗教有不同的起源和文化,相同的宗教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宗教教义和信仰,宗教和信仰之间的冲突和分歧会引起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战争。

在近期的西亚北非大**之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就是伊斯兰势力在**中迅速崛起扩张。近几个月来,各色伊斯兰势力在埃及、突尼斯、摩洛哥议会选举中获胜,很有登台政治的可能。

二、西亚北非政治**对世界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对国际形势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西亚北非局势的动荡直接冲击了国际石油市场。西亚北非动荡局势也使的各种势力的渗入,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1、这次大**的爆发并不是偶然的,对西亚北非的具有长远的影响,从西亚北非的大**至今,发生大**的国家主要是实行共和制的国家,被推翻的都是一些阿拉伯世界当年不可一世的共和制最高领导人。他们一个个的倒台,预示了阿拉伯世界共和制政权的强人统治时代正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外表君主共和的专制制度禁不住历史和人民群众的考验,民主、民权和民生在西亚北非进一步传播,有利于西亚北非的国家和人民反思这次**带来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建立一个民主的新型社会而奋斗。

2、战略地位重要的西亚北非发生**,给一些大国、强国有了可趁之机,让美国有机会加紧控制西亚北非各国。去年初,突尼斯和埃及政治出现了动荡,反叛者所提出的口号竟然与美国2003年提出的“大中东改造计划”不谋而合。美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对此次的**采取推波助澜的方式,将“革命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被他们成为“邪恶轴心国家”利比亚、叙利亚等,企图利用此次的**清除西亚北非的反西方势力。

3、西亚北非的政治动荡直接冲击了世界石油市场,叙利亚、利比亚等国政府的垮台,**使得石油的出口减少,抬升了国际石油价格,国际石油价格的抬升对各国的股市行情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西亚北非的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西亚北非的大**和美国等各方势力的渗入,使得世界和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西亚北非人民武力反对政府,不仅是**的国家不和平、不稳定,连周围的国家和人民都陷入了恐慌和不安,世界和平在西亚北非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苏联解体后,两极世界结束,美国成为了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美国出兵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火上浇油,使得这一地区的动荡加剧。美国联合英国、法国等国,积极参与到西亚北非**之中,企图加紧控制西亚北非这一地区,这一霸权主义行为严重的影响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5、西亚北非的大**给世界各国的政府敲响了警钟,一定程度反映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警示了各国政府要公正公平,腐败和专制的政府迟早是要被人民群众推翻的。

三、结语

西亚北非的大动荡还在持续,这是君主共和制所存在的弊病和政府与人民的矛盾长期的积累了下来,恐怕还没有全部爆发出来。美国虽然从伊拉克撤兵,但是美国想控制西亚北非各国的野心仍盘踞在中东地区。通过对西亚北非这次的大**原因的分析,深刻的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西亚北非各国领导人如果能重视民主、民权和民生,不实行以武力治国的管理国家方式,也许一些大国就没有可趁之机,世界能继续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在中国,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新华新闻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12/21/c_122458060.htm [3] 腾讯财经http://finance.qq.com/a/20111229/001741.htm

中东北非诸国动荡局势解析 篇3

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之死的消息一经传播,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他的死不仅宣告了利比亚“卡扎菲时代”的终结,也从侧面标示,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中东北非地区的局势动荡由来已久而且涉及广泛。从政治领域来说,第一,中东北非各国政治体制落后,民众极少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国家极容易处于混乱阶段。第二,中东北非地区在各大西方国家的政治干预下,各个党派大搞街头政治,进行不利于本国发展的势力角逐或专制独裁。由于各个政党和各方势力为各自的利益而煽动游行,甚至引发战争,久而久之,中东北非诸国的国内战争会被不断激化,政府职能逐渐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保障。第三,中东北非自古就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咽喉要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得中东北非者得亚欧大陆。于是,从上个世纪开始,美国就试图一步步地把中东北非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进而慢慢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中东北非诸国的既拉又打,不仅有利于其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政治民主的形象,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亚洲,抑制中国的崛起和俄罗斯的壮大,从而独自坐大。因此说,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自上世纪对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及军事干预搅乱了中东北非格局,加剧了中东北非诸国的局势动荡。

从经济上来说,一则,中东北非诸国的市场发育不完整、经济结构单一,因为其他资源相对困乏,只能够依靠有限的石油发展经济。除此之外,中东北非地区的投资主要靠吸引外资,科技和设备严重依赖国外。也因为伊斯兰国家对妇女劳动的限制,所以这些地区往往缺少劳动力,只能靠进口国外廉价劳动力来补充国内所需。可以说,正是因为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才导致其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二则,中东北非地区的经济出现了双重特征,一方面显示出大工业、小农经济及游牧经济和小企业并存的传统特征,建立的是以资源密集和农产品、原材料为基础的原始贸易模式;另一方面又将科技视为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呈现出现代经济体制的特点,如此矛盾的经济思想不仅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也进一步导致了诸国国内因经济落后引起的社会动荡。

从文化及宗教领域来讲,中东及北非诸国文化多元、宗教不同。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从古至今,这三大宗教就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不仅如此,各个宗教内部尤其是伊斯兰教各教派之间也是暗流涌动。伊斯兰教与犹太教之间的矛盾在二战前后表现为巴以冲突,而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冲突则上升为伊拉克和伊朗战争。宗教是文化的缩影,可以说,中东北非地区的文化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们的宗教,正是因为这种宗教上的冲突导致了文化上的冲突,所以才会出现诸国为宗教纠纷不断,为领土及资源战乱不休的局面。

从国际格局及发展趋势方面来说,当今的国际形势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国际形势的多极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东北非动荡。一方面,鉴于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对能源(石油)的需求,他是不会放弃通过鼓吹和平民主的观念来煽动中东北非**的机会的。如此,中东北非地区便被美国通过政治恐吓、经济援助和军事制裁的手段变得争端不断。其他的西方国家大多是北约的成员国,从十九世纪以来,他们就习惯了瓜分世界,而且渐渐不满于美国的领导,希望在新的国际秩序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他们往往采取了和美国相似的做法来满足自己的政治野心。另一方面,俄罗斯和中国等其他国家呼吁和平解决中东北非问题,并对其积极提供不同程度的援救。在上个世纪两极世界体制结束后,俄罗斯和中国都在飞速发展来对抗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从这一方面来说,中东及北非地诸国成为几个大国暗地较劲的战场,各个大国支持或是干涉的中东北非诸国之间的冲突不过是国际各大势力相互角逐的缩影。

关于对未来中东及北非地区动荡局势的发展趋势预测。鉴于对中东北非地区政治体制落后、经济长期退后、文化多元复杂,宗教之间冲突不断以及大国干涉等多种现实情况的考虑,我个人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该地区仍会处于战火弥漫、硝烟四起的形势中。当然,中东北非局势瞬息万变,但是如果中东北非地区如果不进行全方位改革的话,就算有短暂地和平,也是无济于事的。若中东北非诸国仍处于这种状态下,那么它们极有可能会因石油枯竭、水资源奇缺而在新的国际秩序中沦为大国的势力范围。

西亚北非局势分析 篇4

结 业 论 文

选修方向:战后国际关系史 姓名: 张生明 学号: 0908030239 专业班级:测绘工程 2 班

2011 年 4 月 6 日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背景下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思考

2010 年 12 月突尼斯国内发生骚乱,本·阿里政权下台。更加出人意料的是,突尼斯**,一石激起千层浪,震动了阿拉伯世界,引起了连锁反应,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辞职,阿尔及利亚、也门、巴林和利比亚等多国也出现一系列**。中东进入了敏感的政治动荡期。目前北非中东动荡已经持续数月,不仅对阿拉伯世界造成直接和广泛的影响,对国际形势也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阿拉伯世界由 22 个国家组成,总面积约 1426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3.4 亿。阿拉伯世界覆盖北非、中东,盛产石油,扼守地中海重要运输线。北非和中东政局不稳加剧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通胀是 2011 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直接取决于通胀形势的发展。中国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09 年中国原油消费量约为 3.8 亿吨,进口量约为 2 亿吨,约占总消费量的 542010 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 53,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 81。国际油价的飙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影响较大,这种成本推动型通胀给我国的通胀形势带来很大的压力,将直接加大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抗通胀博弈成本会进一步上升。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抗通胀难度升级。根据当前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背景,阐述我对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思考。

一、审视中国石油安全态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石油产量和供应量依然十分有限,除了玉门油田有少量的石油生产外,基本上是一个贫油国。1963 年前石油消费的绝大部分需要从前苏联进口,但是由于需求量不大以及西方对中国的敌视与封锁,当时并不存在所谓的石油供应安全问题。随着 1963 年大庆油田等一批油田的相继开发,中国开始改写“贫油”历史。与此同时也迎来了我国石油生产的一段辉煌时期。此后,中国石油工人凭着“铁人”精神使中国石油的产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石油供应逐步由依赖国外石油市场转向国内供应。不过,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开始起步并高速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逐渐加大,国内石油生产受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困扰,石油产量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1993 年是中国石油工业的重大转折点,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中国成为世界 GDP 总量第二,而且石油需求也是继美国,排在第二位。也就是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依赖于石油供应,而中国的石油供应则依赖于世界石油市场。世界石油供应与中国未来的命运紧密相连。目前,我国沟内从硬件到软件都不能达到国际石油市场的要求,缺乏应对政策和措施,而只能单纯被动地跟踪国际市场油价,这一状况对我国的外汇收支平衡造成压力。一旦国际油价提升过快,会促进国内的通货膨胀,给国家的宏观调控带来压力。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已经影响到国际油价。因市场担忧埃及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或将封闭,进而导致该地区输往欧洲的原油供应被切断,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直持续高位运行。油价上涨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是拉动物价上涨。在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逐步接轨的情况下,国际油价上涨将直接拉动国内油价的上涨,进而导致整个物价水平变化。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展观中国石油前景,中国目前的石油资源贫乏是由于勘探工作 30 多年的不足造成。相对于世界一些石油大国,中国的石油探明储量远不及。主要是我国的勘探和开采技术还不成熟。当前国内的三大石油公司,通过并购国外石油公司和购买石油开采权,已逐步提升勘探与开采技术。毫无疑问,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勘探和开采范围的扩大,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也必然会增加。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石油储量的提高能否有个质的变化。国内的石油开采方向立足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含油气盆地质勘探工作程度更低,资源潜力更大。同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勘探还只能算是处于开发初期。须得进一步提高勘探开采的技术水平。除此之外,在国内应提高对石油资源的储备能力。建立更多的石油储备基地,以应对油荒和国际能源市场的突变。

二、拓展中东地区的石油市场,建立新的立足点 此前,中国石油进口一半是来自于中东地区。中东素有“世界油库”之称,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要依靠中东的石油。但是,中东、北非属于阿拉伯世界,其既自成一体,又与外部世界密切相接。这一地区历来十分复杂,各种内外部因素相互渗透,矛盾交织,宗教组织庞杂,传统的种族宗教冲突始终难以平息,加上近年来恐怖势力以此为基地,可谓是热点密布,一触即发。其次美国借反恐名义,实质是为石油。从中暗箱操作,蓄意挑起事端,破坏中东地区的平衡。因此,从我国从石油安全战略考虑,应该在中东地区建立新的立足点。中国作为油气市场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伊朗,石油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美国已经把中国作为他的假想的竞争对手,而伊朗,在中东地区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美国人攻破的堡垒。中国和伊朗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携手合作,被业内人士誉为将对未来国际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双赢之举。2004 年 11 月初,中国同伊朗签署了价值近1000亿美元的长期能源合作协议。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表示,希望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伊朗最大的石油及天然气出口国”,伊朗愿意优先输出能源到中国。2004 年11 月 6 日的《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伊签署的备忘录“再次凸现全球能源需求对美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构成的挑战”。一些媒体甚至渲染说,中国此举实际上是向布什发出挑战,意在缔结反美联盟。而伊朗学者则称,中国的举动“动摇了地缘政治之舟”,是对布什政府对伊朗,特别是对其实施制裁伊朗能源政策的“有力打击”。无论美国多么不安,中国进入中东和里海能源市场的格局已既成事实。伊朗的探明石油储量为 113 亿吨,居世界第五位。伊朗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除其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伊朗的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的 8.7,石油产量占世界的 5.3,出口量占海湾国家出口总量的 15)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其对世界石油运输安全具有潜在的、强大的控制力。这主要体现在它可以随时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近88的海湾出口石油,约 2/5 的世界贸易石油要运经霍尔木兹海峡,世界石油供应倘若海峡被关闭的时间较长,那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石油进口大国带来沉重的打击。伊朗对世界石油安全的重要影响还体现在伊朗作为连接波斯湾和里海的唯一国家,对里海油气的外运拥有一定的控制权。因此,伊朗对中国石油安全的意义在于:它对我国石油的供应安全和运输安全都有重大的影响。当前中国与伊朗的石油合作已有一定的规模,然而,中、伊石油合作的水平还不能令人满意,除表现在原油贸易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提高外,中国的石油公司迄今在伊朗只是参与风险小、投资少、回报低的项目,尚未涉足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勘探开发活动。今后,在处理对伊朗的关系时,中国除应在经贸尤其是能源方面努力与伊朗扩大合作的规模、提高合作的档次外,还应加强与其政治领域的合作,保持与伊朗的军事合作,但要把握好尺度,避免扩大或档次提升到让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过的紧张的程度。同时,注意对伊朗核问题的立场,不应帮助伊朗发展核技术,也不赞成俄罗斯与伊朗的核合作。另外,中国在与伊朗的合作当中,注意规避风险,避免卷入伊朗与美国的军事政治对抗中去,保持一定距离,在合作中坚持保证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此外,中国要与中东、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加强对话、合作。进一步提升与阿拉伯世界的国家的友好关系。提高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我国在中东、北非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市场,为中国建立更多的石油进口依靠和保证。

三、来源多元化石油安全战略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目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在一段时期内仍然依赖于石油能源。其次,中东、北非地区属于宗教敏感地区,历年来种族宗教冲突不断,外加恐怖势力分布在这些地方。是这里局势很不稳定。严重影响到对中国的石油供应。为此我国应实施来源多元化石油安全战略,以保证我国的石油供应。

(一)俄罗斯,中国石油供应的“超级替补”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其境内蕴藏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3。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互补性很强,加之两国又是关系密切的邻国,因而在发展石油合作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和诸多优势。从 2004 年开始,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数量开始迅速增长。根据两国达成的协议,2005 年俄应向中国出口 1000 万吨石油,2006 年对华石油出口量应增至1500 万吨。此外,中俄还将建立远东输油管线,以降低铁路运输原油的高成本。俄罗斯凭借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展开能源外交。想通过石油供应牵制中国,把之间的合作仅限制在经济范畴内。但是,在国际能源市场的游戏规则中,政治和经济关系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不要忘记我们是在俄罗斯的“后花园”搞外交。但是对于这个“石油新贵”,我们要利用其石油,但不能受制于俄罗斯的石油。在石油市场上,我们要拥有行动的自由。

(二)建立丝绸之路上能源驿站——里海 里海位于中亚地区中心区,身处欧亚大陆中心的战略要地,对中国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里海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第二个中东”。里海是个蕴藏丰厚能源的“聚宝盆”据美国能源部估算:里海地区的石油储量在 900 亿桶到 2000 亿桶之间,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 8;天然气储量保守估计也有 14 亿立方米左右,占世界总量的 4.3。因此,该地区被公认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三大油气田之一。里海地区对中国的多元化石油安全战略有很重要的地位,里海地处与我国接壤的邻国境内。与我国距离相对较近。是我国未来发展很好的能源依托。其次,中亚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地位突出,被认为是“世界心脏地带”的一部分,而且中国与中亚国家有 3200 公里的共同边界。因此,保持中亚的稳定和发展,与中亚国家保持友好关系,避免让对中国抱有敌意的大国控制中亚,这些都符合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对保证中国长期拥有一个相对安定的周边地缘环境意义重大。随着俄罗斯在国力上大不如前,日益发达的中国必将成为这一地区的经济车头,甚至是整个地区的楷模。中国扩大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必须致力于桶中亚国家构建新的安全关系,以适应中国与中亚国家越来越密切的经济联系的需要。

(三)来自撒哈拉的希望 非洲是一个处于欧佩克之外的盛产石油的地区,更是一块有待开发,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非洲是中国长期以来发展第三世界友好关系的重点地区。近些年来,中国国家多位高层领导人访问非洲。以加强中非间的贸易关系,促进双边贸易。目前非洲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近800 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 7由于新勘探技术的运用和新的油田发现,非洲的石油探明储量孩子啊不断增加,而且非洲石油的含硫低,适合加工成汽车燃油。此外,非洲地区储量石油储量大、品质好等优点外,还具有运输方便、安全的优势。到中国虽然远了一点,但是由于该航线不经过中东地区的苏伊士运河和索马里半岛海域,安全系数反而更高。非洲的石油资源无疑对中国能源来源多元化的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通非洲新兴的产油国进行合作,将成为未来中石油战略的重要一环。中石油产业向海外扩张,即使企业的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需要。中国长期以来对非洲国家的独立和经济建设提供政治支持和物质援助。为企业进入非洲市场打下非常好的基础。此外,非洲产油国同中国一样,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很多问题上具有共同语言,这也是中国都非洲的进行石油投资的得到了部分成功。因此,我们应把握这些投资优势,在世界各国纷纷进军非洲市场之际,中国应抢得先机,利用与非洲国家之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谋求非洲国家对中国提供有保证的石油安全供应,这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

文明来自西亚和北非 篇5

古希腊的科学文化源远流长,其灿烂的文化成就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近代欧洲科学文化起源的基础。然而,起步就生机蓬勃的古希腊科学文化却不是奥林匹克山上诸神创造出来赐予欧洲人的。现代美国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曾这样说过:“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与其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1]因此,讨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必须首先从西亚和北非的文明中去寻找答案。

一、时空渊源

从空间看,古希腊文化的发育离不开爱琴海的哺育。“爱琴海区域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它恰处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两个伟大文化的交汇处。这里海陆交错,山峦重叠,它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2]因此,在爱琴海区域中孕育出的古希腊科学文化正是在吸纳和借鉴了东方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特点基础上的伟大产物。

从时间上看,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克里特文明与埃及文明的接触。希腊文明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那里翻开了它的第一页。克里特岛和埃及的来往始于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0。在此后的一千年里,克里特岛凭借其地处埃及和希腊半岛之间的有利地理位置,成为埃及和希腊的贸易通道,使克里特文化吸取了许多古埃及文化的成分,“克里特岛的刻印、壁画、石器,更主要的是它的在文字中都可以感受到古埃及人对其的影响。”[3]与此同时,克里特文化还与其东边的古巴比伦、特洛伊、塞浦路斯、北叙利亚文化有密切的来往。

从范围看,相当多的系统性科学知识远在古希腊科学文化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西亚、北非等地区存在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名著不可能是古希腊文明的最初成果。“像所有辉煌的开端一样,这不仅是一次进化的序幕,而且是另一次进化的终结和顶点。”[4]即无论是古希腊人的数学、天文学或医学都是在从北非的埃及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借用了大量观察和原始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东方文化为古希腊科学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利条件,才使起步较晚的古希腊科学文化迅速产生与发展起来。

古希腊科学文化是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其他东方文化与希腊科学文化相交汇、融合的产物。它不仅首次沟通了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还揭开了欧亚非大陆的人类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古希腊科学文化又将借来的东西重新整合,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复合体,进而奠定了欧洲文化的根基。

二、形式渊源

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三个阶段,无论是古风时期的希腊文字与艺术,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还是希腊化时期高度发展的自然科学,无一不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这可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具体形式上找到其渊源所在。

(一)文字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腓尼基人对古代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所创造的文字字母。在古埃及象形文字逐渐简化成24个单辅音符号的基础上,腓尼基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字母,共22个,为线性符号,只有辅音而无元音。“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希腊人原本没有字母,是腓尼基人把字母传给了他们。”[5]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元音,便形成希腊字母,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二)艺术

每一种古老文明都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埃及艺术也不例外。

古风时代的希腊,改变了早期建筑材料——木头和泥石,而学习埃及人采用大理石作为其建筑的主要材料。公元前7世纪中期,希腊人就开始采用大理石雕刻巨大的人像,他们制作这种直立人像的灵感直接来自古埃及,同时还从古埃及人那里学到了雕刻技术。对比一下古埃及与古希腊雕刻作品,便知用石头雕出同真人一般大小的雕像并非易事,任何无系统的策划都将导致失败。因此,古希腊人不仅采用了古埃及的雕刻艺术,还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埃及的比例系统。

同时,伴随着古风时代希腊人的航海和海上贸易,古希腊人不断带回西亚的金属制品、珠宝、象牙等。对古希腊工匠的制作风格影响最深的是彩陶制作工艺,从东方传来的动物图案也出现在古希腊的彩陶上,如用在古希腊自然环境中未曾有过的狮子来作装饰就是最好的证据。此外,象牙雕刻则完全是西亚的工艺,它使古希腊工匠们从几何图案的风格中解脱出来。

(三)宗教

在宗教方面,古希腊是开放的多神教宗教体系,在古希腊人所崇拜的神中,只有少数属印欧语系。古希腊众神中的阿波罗和阿佛洛忒可能都是舶来品,最早起源于西亚和小亚细亚,只不过它们传到古希腊的时间要大大早于古风时代。“在东西方宗教的联系中,对阿多尼斯神的崇拜又从西亚传入了希腊,腓尼基神话中的浦昂神(锤子神)也被希腊人接受,改称‘皮格梅’,即‘拳头大的神’”。[6]可以说,虽然在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独特宗教体系,但其中也折射出一部分西亚宗教的影子。

(四)文学

古希腊文学也受到美索不达米亚的诸多影响,如美索不达米亚的洪水故事和希腊神话中的笛卡利翁的传说相似,如伊阿宋和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上帝为惩罚人类而施的瘟疫是古希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中相似的题材,希腊史诗的形式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史诗中也可以找到原型。《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在苏美尔也有原型,同时,在赫西奥德的《神谱》中首次创造了神权更替的神话,其结构和细节都同西亚的一些神权更替的故事相近,而所有的这些都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交流与借鉴的结果。

(五)哲学

“希腊哲学的根源在埃及,那种认为哲学起源于希腊的流行说法是明显有误的。早在希腊人之前,埃及人就对宇宙本质,人类社会伦理问题提出了他们的哲学思考。”[7]同时,希腊人又在美索不达米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学知识,带回了天文学和发达的数学原理,希腊人的思想和眼界也因此而大大拓宽。在此基础上,加之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与实践相结合,便产生了古希腊哲学,并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萌芽。

(六)自然科学

严密的自然科学始于希腊化时代。这一时期是希腊自然科学发展到顶峰的时期,也是东西方科学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在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汇合尚未开始之时,亚历山大对亚非广大地区的征服以及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建立已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亚历山大远征的过程也就是吸收系统的东方文化的过程,他死后,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托勒密、塞琉古、马其顿三大希腊化王国,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促使各国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兴办文化事业,在客观上进一步扩大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因此,古希腊的自然科学也就深深地打上了东方文化的烙印,主要表现在:

1.医学。自古希腊人将古埃及的许多药物和治疗方法引入欧洲后,至今还被欧洲一些闭塞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的村民采用。前3世纪初,在埃及亚历山大城作研究的希腊解剖学家希罗菲卢斯证明,脑是思维器官,人的一切感觉都是通过脑神经传递的。此外,他还提出血液循环理论

,认为脉搏的轻重缓急可以说明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毫无疑问,他的医学成就实际上是建立在古埃及人的医学之上的。希腊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中所举行的孵育仪式也可能源于埃及人的模式。埃及著名神庙中都收藏有大量临床观察的病例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丰富了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医案,也说明了希腊医学继承并延续了埃及人的医学成果。

2.地理学。亚历山大军队的远征可谓是一次异国探秘,远征军中有一批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专门人才,他们随军收集资料,绘制地图,在地理学上取得辉煌成就,大大丰富了古希腊人的地理知识。前3世纪中叶,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担任馆长的希腊学者埃拉托斯提尼利用古埃及地理测绘资料及希腊各地航海信息完成了地理学专著《地理概论》。

3.天文学。古希腊的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巴比伦,同时也受到古埃及人的影响。古希腊天文学奠基人泰勒斯精心研究古埃及人、巴比伦人的数学和天文学后,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预测出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此外,希腊学者亚里斯托库斯根据巴比伦人的天文观测资料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前1世纪中期,希腊学者尤利乌斯·凯撒引进埃及的太阳历,稍加改变后,成为用凯撒名字命名的“儒略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太阳历,也可以说是承袭了6000多年前埃及人的遗产。

4.数学。古希腊的泰勒斯还是一位数学家,他研究埃及的土地测量法后,制定出测量公式。毕达哥拉斯曾游历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吸取了许多先进的东方科学文化思想。相传他和他的弟子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发现许多数学定理,如“勾股定律”等。其实在他之前,两河流域等地的数学家早已懂得勾股定律,毕达哥拉斯可能只是作了验证和普及一类的`工作。前3世纪初,长期执教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根据公理、定义制定了一系列计算公式,创立了欧氏几何,成就卓越。

由此可见,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各种形式都以东方文明精华为渊源,而并非其首创。

三、途径渊源

1.商贸。随着希腊历史进入古风时代,希腊人同古老的东方文明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加深。“早在公元前9世纪,优卑亚和爱琴海上的希腊商人同冒险家就已经航海到西亚的西部沿海。他们在叙利亚北部的奥隆提斯河口建立起一个贸易点,开始同两河流域进行直接的商贸活动,不久,这里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转站。”[8]与此同时,由于这时西亚社会动荡,不仅许多物产出口到希腊,也有相当数量的工匠为寻找生路,到克里特岛建立自己的手工作坊,从事珠宝饰品的加工和青铜器制作。

古希腊人还在埃及尼罗河的支流卡络色斯河岸建立了诺克拉底斯城。埃及法老萨美提克一世为争霸的需要,建立了强大的陆军和海上舰队,其士兵大多是希腊雇佣兵。他还邀请了许多希腊商人在埃及定居,诺克拉底斯城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法老拉美西斯还答应希腊人把这里建成一个纯粹的希腊城,按自己的意愿经营市场。此后,诺克拉底斯就成了埃及和希腊以及其他地中海国家的商业中心。

此外,雅典的皮里优斯港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商港。在频繁的陆路和海上贸易中,古希腊人不仅带回了必需的消费品,还带回了精神产品,即东方的科学与文化。

2.殖民运动。对早期希腊科学文化有影响的还有殖民运动。早在迈锡尼文化时期就曾在爱琴海区域建立起了许多殖民地。随后,崛起于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北非、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建立殖民地。迈锡尼和腓尼基都是以西亚、北非繁荣的文化为基础,以商业、殖民活动为手段传播文明,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对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科学文化的兴起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后,由于古希腊本土人口日渐饱和,耕地不足,出现经济、政治混乱时期。有航海传统的古希腊人迅速熟悉了气候、土壤与本土相似、而人口稀少的其他地区,他们沿爱琴海岸建立殖民地,甚至远达意大利和西西里,并在埃及地中海沿岸和东方的巴比伦建立起贸易中心。最终,希腊的扩张和殖民地使它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吸收和融合了东方文明精髓。

3.战争。古代东西方之间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战争,影响深远的有前5世纪的希腊与波斯的战争、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向西传播了东方文明,使东方文明影响到多瑙河流域和希腊半岛。波斯、巴比伦、埃及和印度的古代文化沿着著名的波斯大道不断传向西方,直达希腊的各个城邦。亚历山大东征时,因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对印度哲学极感兴趣,便把一些印度人带回希腊,使希腊人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学。此外,亚历山大还在各地搜集科学标本,送回希腊研究,其军队曾用过印度医生。而印度僧人也曾去过雅典传教布道。亚历山大死后,东方文明向西的传播有增无减,范围也更广阔,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东方文明向西方输出的最大港口。同时,战争又需要越来越复杂的攻守器械,这便增添了对新科学和新技术的需求,促进了文化的流动。这些无疑都说明战争也是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

4.旅行。古代西亚、北非的东方文明对欧洲人极具吸引力,促使他们到东方猎奇、探险和学习。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们每到一处都迫不及待地寻求与同行接触。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游遍波斯、埃及、腓尼基、小亚细亚等地,他的力作《历史》中描写了他在东方旅行时的见闻,把东方古国的风俗习惯、文化成果、科学技术等详细介绍到西方,对东方文明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5.宗教传播。宗教是传播文明的特殊载体。犹太人在自己漫长的历史中创立了犹太教,其经典有《摩西五经》与《旧约》。公元前后,基督教在东方犹太教的基础上兴起,并首先进入欧洲希腊语地区。随着基督教的西进,希伯来人的《旧约》被译成希腊文。《旧约》连同东方的宗教思想一起传入西方,使希伯来的文化得以在欧洲传播,成为欧洲文化的又一源头。

综上所述,可知古希腊科学文化固然是古希腊人的杰作,然而它也是西亚、北非等东方科学文化基础上的产物,离开了西亚、北非的古老文明与东地中海特别是爱琴海区域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古希腊科学文化的起源便无法得到完整的解释,这不仅说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有其高度发展的时空、形式、途径渊源,也有力地说明了“文明来自东方”[9]。

【参考文献】

[1][5][6]商昭印:《世界文化史》,华东师大出版社,第91、94页。

[2]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4页。

[3]兹拉特科夫斯卡雅:《欧洲文化的起源》,三联书店,第100页。

[4][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华夏出版社,第61页。

[7][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第23页。

[8]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48页。

西亚北非局势分析 篇6

2011-2012学年 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__ 形势与政策__ 专业班级:_ 物流管理2班 姓 名:_ _ 姜浪 __ 学 号: 11321310226

2011 年12月30日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及启示

姓名:姜浪 学号11321310226 【摘要】

2010年,突尼斯某街头小贩遭到执法人员的粗暴对待随即自焚抗议。突尼斯一夜之间便易了主。发端于突尼斯的动荡席卷了整个北非西亚地区。相继埃及政府垮台,利比亚动荡引来了英法美等国的军事打击,也门、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北非西亚地区陷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动荡的局势?对我们又有哪些启示?本文将为你一一详细介绍。

一、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

1、经济问题

(1)北非西亚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但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经济发展势必受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波动,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这些国家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2)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还有贫富分化悬殊。所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上物价飞涨,原本就业不足的状况就更为严重,民众生存处境更为困难,致使不满情绪高涨,求变心理骤升。

(3)很多国家国内失业率非常高,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

2、政治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各国都面临政治僵化的问题,这些国家大多是强人把持政权,普遍缺乏民主,采用家族统治,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治者独裁专制,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1)一个是强人执政,长期把持政权,如像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统治23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统治30多年,卡扎菲更是统治利比亚40多年;第二个方面是世袭制,典型代表是沙特阿拉伯。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来自外界的民主、民权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国民的民主需求日益强烈,而当地各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体制僵化、改革严重滞后局面,加之政府严重腐败,家族和朋党垄断利益,贪污严重,民怨沸腾,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3、文化问题

北非西亚地区国家大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加上受殖民文化(或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所以思想文化“营养不良”,畸形发 展。

(1)北非西亚很多国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人口出生率奇高。

(2)有的国家大国心态很浓厚,或者出于部落的保守观念,不愿意采取合理的方式“敞开胸怀”。(3)受长期的世界形势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在北非西亚地区发生了激烈碰撞,导致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混乱。

4、宗教问题

从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上看,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中东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有其深刻历史根源,错综复杂,主要存在的三大教派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又分化出诸多教派,可谓教派林立,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妥协,谈不上形成统一的理想信念,更为严重的是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乃至欺压,这就是中东动荡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二、对我国的启示

1、经济方面

(1)改善我国的经济类型避免经济结构单一化。结合国家实际情况发展有计划的有条理的吸收外资,避免外向型经济的出现,使国家的经济命脉被人掌控。(2)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在发展中逐步缩小人民群众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避免经济的两极分化,减少贫富差距。完善财税制度,普及社会保障。

(3)鼓励自主创业,大力推行下岗职工创业的优惠政策,减少下岗人员,降低下岗率。对农民工加大关注力度,切实解决农民工外出打工时工资拖欠等问题。

2、政治方面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加大反腐力度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消除腐败土壤,建立健全预防腐败机制,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完善决策机制,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确保国家机关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文化方面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有选择的吸收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受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坚决抵制低俗文化,减少其对青少年的危害。

4、宗教、民族方面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西亚北非局势分析 篇7

【教学重点】

1.西亚和北非石油资源的分布以及主要的运输路线

2.西亚和北非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3、西亚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教学难点】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居民和经济”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西亚和北非一直是世界上一个不稳定的地区,近代以来大大小小发生了多次局部战争,比如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等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爆发战争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两个原因最为主要:一个是上一节课介绍的西亚和北非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另一个原因在于本地区蕴藏的一种矿产极其丰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矿产在当今的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同学们能够猜一猜这是什么矿产吗?

(讲授研讨新课)

(设问)石油在大部分国家都有分布,为什么西亚和北非地区的石油资源地位如此特殊呢?

(课件展示)世界石油分布图、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储量扇形统计图、世界十大储油国统计表

引导学生分析本地区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石油产区图

世界石油的分布是极为不均的,本区石油储量丰富,但也不是平均分布的。

(提问)

1、西亚北非的石油最为集中是哪个地区?(波斯湾)

2、主要都有哪些产油国?(西亚: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

(北非: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

引导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填图练习

(讲解)西亚的石油主要是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一条巨大的石油带,从储量上看,约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而且目前世界其他许多产油地资源已呈现枯竭状态,而西亚的石油可采储量年限要比世界各地平均水平多44年。因此有人将西亚比喻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设问)西亚北非的石油除了储量巨大外,还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点,在波斯湾开采一桶石油成本仅需1个多美元,比美国和英国的北海要低90%以上。为什么成本会如此低廉呢?

(讲解)西亚北非的石油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中间加工的环节少,成本自然低廉。

(提问)西亚北非的产油国人口少,工业还不发达,本国的石油消耗并不大,为什么还要生产那么多的石油?

(出口创汇——“石油美元”——人口少,收入高,是世界上人均收入很高的国家)

(90%出口)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石油出口统计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对比表

(承转)既然是把石油销往国外,应该利用什么工具把如此多的石油运送出去?

(管道和油轮)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的石油输出图

(提问)

1、西亚北非的石油管道最后都集中在哪两个海?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不用石油管道直接输送到用油国?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石油的海上输出路线

(提问)

1、西亚北非的海上路线主要有几条?(2条)

2、目的地主要是哪些地区和国家?(北美、日本、西欧)

3、各条路线都经过哪些重要的海洋、海峡、运河?

4、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油轮都选择最短的航线?如直接通过苏伊士运河比绕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近8000~10000千米?(苏伊士运河不能通过25万吨以上的油轮)

(承转)在上学期的课程中我们曾讲过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西亚北非的石油储藏虽然丰富,但是也总会有开采完的时侯,到那时,会对产油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有人把产油国以石油出口为主的经济称为“泡沫经济”,认为不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出路何在?如何使得国家继续发展呢?

(引导学生讨论)

(总结)

1、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2、大力发展农牧业

3、其他矿产的开采:北非的磷矿——化肥(摩洛哥世界第一)

那么,西亚北非如何来发展自己的农业呢?

(课件展示)发展农业的条件:

1、干旱、半干旱气候,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分布有地中海式气候;

2、高原为主的地形,平原:两河流域,尼罗河三角洲

(学生活动)——西亚北非如何发展农业?

(总结):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的农作物以及在畜牧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地毯加工。

指导学生了解该地区新兴的旅游业。

(承转)西亚北非的居民情况如何呢?

(课件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语言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图

(讲解)西亚北非的居民和宗教非常复杂,大部分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在宗教方面,以伊斯兰教为主,因此有人将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通称为“伊斯兰世界”,本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注意提醒学生这里的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

(课件展示)本区的居民和宗教

引导学生在地图中找出重要的宗教城市和国家:麦加、耶鲁撒冷、以色列、巴勒斯坦

(教师简要介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居民和经济

一、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

1、储量、产量、出口世界第一

2、分布:西亚波斯湾沿岸

北非撒哈拉沙漠

3、输出:

线路:

输往:日本、北美、西欧

二、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三、以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教案点评

上一篇:成功的邮件营销edm下一篇:违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