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加西亚有感

2024-06-03

读加西亚有感(共12篇)

读加西亚有感 篇1

敬于业,精于业,争做华伟“罗文”

——《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它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故事:美西战争中,罗文中尉为完成上司交给的任务,在根本无法预知环境恶劣程度的情况下,义无返顾地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使命,把一封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这本书揭示了人性中光辉的一面:敬业、信用、勤奋的精神。这些精神能使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摆脱尴尬的社会处境。同时,对于个人来说,这些精神使我们意识到以前的惯性认知是一种错误。敬业不再是老板剥削员工的手段,忠诚不再是管理者愚弄下属的工具,这些精神是通向高山之巅的阶石,缺少了这样的阶石,就会走弯路、摔跟斗,甚至半途而废,只有树立这样的精神信念,去实践,去发扬,我们才能取得真实绩效,真正的从公司受益。

墨子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上级命令的结果是下级的坚决服从,背后却是上级的对你的绝对信任,他们的信任来自于对他品质的肯定也是对他能力的间接认可,是他平素的品行为他“赢”得了这次机会。孔子也曾叹道: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的,那就不知道他还能做些什么了。的确,不守诚信很难为他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生活中诚信能为我们赢得友谊甚至爱情,工作中诚信给我们带来合作甚至事业上的发展机遇,诚信守用是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也是人际交往的根本。在现代商业社会里,经济关系复杂,合作竞争无时无刻不在,信用就是一种资源,一笔无形的财富,就能为企业空手套来一大笔定单,轻松实现资金高效化、利益最大化,也能赢得老百姓的购物认同感,他们花钱买的不光是商品,买的是信誉是放心,有时候还是承诺,终身免费服务等。正如韩非子所言:“小信诚则大信立。”这都是所谓的“品牌效应”,“靠质量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成为很多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的另一大主题,信用是一个人、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

书中曾提到:“一盎司的忠诚等于一磅的智慧”,对于一个企业尤为如此。员工的忠诚度责任心可以促进技改措施的实施,节约重复投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避免技术流失断层、甚至培养竞争对手等,还有利于团结一致,在商业竞争立于不败之地。但我们培养、要求员工的忠诚度,敬业爱岗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口头宣传上,也不能只是强化“奉献高于一切”的精神催眠上,更不能强调一切听从组织,是命令就要服从上,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是提高效率,而效率就是企业人的物化。市场经济下奉献要与索取并举,我们也要给予其相当的待遇,多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鼓励其积极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坚固的堡垒总是最先从内部瓦解的,适当得引入竞争机制,使整个企业的每个细胞活跃起来,整个企业才有生机,以人为本,这也正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

容。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能够给加西亚送信的人。

自古圣贤之人有训:“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在具备优秀的爱岗精神,敬于业的同时,我们更要用勤奋学习来精于业。记得刚从学校毕业时,自己踌躇满志,以为自己掌握了很多,等到真正到工作中,才发现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很大差距。从那以后,意识到自身只有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在工作中将自己充实起来,积极上进与不懈的努力才会认识到工作不仅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手段,更是个人社会存在感的一种强烈体现。越了解,越热爱,只有热爱它,才能为它奉献,也正是在敬业奉献的过程中,自己会有很大的收获。

读过一本好书,精神得到了一次升华,希望每个华伟人将《把信送给加西亚》所体现的信念落实到自身的本职工作中,谨记“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付出才有回报”,从今天开始,争取做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读加西亚有感 篇2

“只有投入才有回报;只有忠诚才有信任;只有主动才能有创新;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这本书以一种足以让所有人信服的方式传达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我深刻感悟到“罗文”的重要性, 认识到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工作的质量。

一、明确职责

人人都想在工作中成就一番事业, 那有没有想过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信使呢?在教育战线上“把信送给加西亚”, 这是教师的职责,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 其职责不仅仅是培育人才, 更是要培育能够直接服务于社会的人才。

我们都清楚当前高职院校的状况, 比如招生, 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就学?重中之重就是办学有特色, 能体现真才实学、方便就业的特色。不管是领导还是教师, 都有一封信要“送给加西亚”, 以此来丰富这个特色, 比如我们要进一步拓展我们的交际圈, 结交实业界的朋友, 通过多种合作形式改变当前闭门造车式的高职教育状况。看看那些为高职教育做出贡献的人, 他们经过了许多挫折才取得成效, 他们就是现代教育战线上的罗文。

二、勤勉敬业

高职教育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方式, 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有些同志不思进取, 安于现状, 就是缺乏一种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进取心和敬业心。试想, 如果罗文一味抱怨领导交给的工作难度大, 对领导的决定阳奉阴违, 没有敬业精神, 他就不会积极主动去把信送给加西亚。

“把信送给加西亚”, 就需要勤勉敬业。对于教育教学, 要以学生为主导, 采取与企业相接轨的教学方式;对于上级的托付, 立即采取行动, 全心全意地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有了敬业精神, 就会在繁忙的工作中充满自信, 也会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敬业与责任并不是虚无缥渺的, 它孕育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尽管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但无数个有限结合起来, 便是无限, 便会有无坚不摧, 无所不达的强大力量。

所以, 不要埋怨任何人, 不要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 端正态度, 树立敬业、进取的精神, 让我们一切以教学、改革为重, 以罗文为榜样, 立刻行动起来, 全心全意地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只有这样, 才能使大家成为“三尺讲台上的巨人”。

三、坚持不懈

要么不做, 要么就全心全意的做。忠诚, 抵得上一大堆的智慧, 尽管会有缺点, 只要用心追求目标, 发挥聪明才智, 不惧磨难。就像书上写道:“磨难是一种财富。”忍受磨难给你带来的苦和累, 甚至一些更加难以接受和忍受的东西, 你就能得到益处。你对它给予同情和忠诚, 就会得到报偿。不刻意去计较奖赏和回报, 主动地尽全力做着自己份内的事情, 以正直、认真负责、勇于奉献的精神, 坚持不懈, 成功与否, 选择在于自己。

我们怎样“把信送给加西亚”?在这曲折的条路上, 不免会有各种挫折和磨难, 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 说起来简单, 做起来难, 尤其在我们这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 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把信送出去, 能不能送到就看每个人是否具有像罗文一样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相信自己

要想“把信送给加西亚”, 要树立自信心, 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机会才不会擦肩而过, 才能培养高尚情操, 才能超越自己。反省自我, 正视自己的心灵, 改掉一些抱怨、嘲弄想法, 相信自己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业绩。

不要小看自己的工作, 即使是普通的工作, 也要全力以赴, 尽职尽责, 做出不普通的成果。像罗文一样, 得到一份工作, 就应接受它, 热爱它, 全力以赴做好它。与此同时, 我再也不会去叹息什么、埋怨什么, 因为与其抱怨自己的工作, 不如主动改变它, 让自己愉快顺利地完成工作而无需大伤脑筋。

从心理上战胜自己, 自身素质提高了, 使自己从盲目中走出来, 梳理好工作, 制定优质工作计划, 并能按照计划逐步实施, 并能在工作中不断总结, 改正有一定缺陷的工作方法, 在改进的基础上, 探索新的工作机制, 使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五、主动工作

凡是一个事业成功的人, 他在工作上都会具备一种品质, 那就是主动性。主动性是什么?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 你就能出色的完成工作。然而互相推诿, 不但不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成功, 反而还会使我们变得更加没主动性和懒惰, 使我们离事业成功之路越来越远。

要想“把信送给加西亚”, 一定要争取主动, 不要总想做这件事会给自己有什么好处, 会得到多少花环、荣光。如果罗文总想完成送信后自己会成为英雄的话, 可能就完不成任务了。

六、方法制胜

一件事情, 要想出色地完成, 除了具有主动性、忠诚度外, 责任感更重要。优秀的教师都明白, 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 自己应该象罗文一样, 树立了正确的目标、前进的方向, 并且要清楚地认识它, 锁定目标, 紧紧地盯住它, 认识这就是命令, 用心的追求它。

“奖赏仅仅给那些有用的人”, 永远记住这句话。要想“把信送给加西亚”, 要心系学生, 认真教学;心系领导, 完成任务;心系学院, 完成使命。扎扎实实工作, 勤勤恳恳做事, 行动雷厉风行, 工作尽心尽力, 赢得师生领导的欢迎, 做教育战线上的罗文。

总之, 要想“把信送给加西亚”, 成为一个积极主动, 有责任心, 有敬业精神, 对事业忠诚的优秀教师, 必须做到如下:

对于我们的工作——我们要主动开拓, 而不是被动、等待。今后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不断勤奋学习, 积极进取, 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对于我们的团队——我相信团结协作的力量, 因为任何岗位上的工作不是一个人就能干好的。“那些不需要他人帮助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出差错的;那些不需要他人合作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很难如愿以偿”。

对于我们的领导——忠诚永远比你的智慧重要。干工作要全力以赴, 尽职尽责。

读加西亚有感 篇3

2003年11月30日,来自全国的41名中国学生(其中北京学生有17名)从北京出发,前往马来西亚沙巴大学留学。据介绍,这是马来西亚公立大学首次招收中国留学生。沙巴大学是目前马来西亚惟一的一所对华同时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公立大学。

明年日本将更重视留学生质量

2004年日本将对海外学生的质量严格把关。中国驻日本使馆前教育参赞邵宗富介绍,日本曾经在1983年提出接收外国10万留学生的目标,现在已经基本达到,从2002年开始日本实行了留学考试,海外也有10个城市同步实施,中国内地开设考场的事宜也正在商谈中。

法国"N+I"工程师学院网资助中国学生赴法

中国26所著名高校、法国“N+I”工程师学院网和在华法资企业日前在京签署合作协议。

“N+I”工程师学院网于2000年成立,汇集了53所不同领域的高等工程院校及工程师培训机构。该网是由法国教育协作署管理,法国教育部及外交部支持的一项国家级项目。该项目将在中国选拔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赴法留学,为他们提供两年的专业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电信、农业、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等,并授予工程师专业硕士学位。法方将为所选拔的中国学生提供总金额超过100万欧元的奖学金。

据悉,2003年,有66名中国学生走进工程师学院网的相关院校学习。

爱尔兰公布正规语言学校名单

据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统计,目前在爱尔兰的中国留学生已达3万人,其中只有600多人是真正在高等院校正规专业里就读,其余大多在语言学校学习。

针对爱尔兰的语言学校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与爱尔兰有关政府部门合作,公布了100多所语言学校的名单,并明确指出这些学校都是经过爱尔兰语言教育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正规学校,名单之外的学校爱方一般都不给予申请的学生签发入境签证。

Real UK中学生竞赛开始

2003年11月中旬,由英国文化协会主办的“RealUK”竞赛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地正式启动。“RealUK”是英国文化协会在世界范围内发起的一项活动,旨在促进各国、特别是各国青少年的交流与了解。此次竞赛历时2个月,将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甄选4名最优秀的参赛者参与为期14天的免费精彩英国之旅。

年龄在16-18周岁,现就读于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或深圳的在读高中生都可以参加“RealUK”竞赛。竞赛最终将从四个不同地区评选出4名获胜者前往英国,体验英国的学生生活,感受英伦的文化与创新。

争取中国留学生 新西兰斥令列出优良学校清单

新西兰教育机构和专家最近警告说,如果有关方面不采取措施尽快出炉“表现良好”的语言学校清单的话,新西兰将可能痛失能为新西兰每年带来最大外汇收入的中国留学生!

据初步统计,国际教育去年给新西兰带来了17亿美元的收入,是新西兰最大的外汇创收渠道之一。

在日留学生 2/3来自中国大陆

日本文部科学省官员日前证实,目前共有近11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日本留学,这一数字约是20年前的11倍,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留学生来自中国大陆。

文部科学省的调查表明,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约有7万人,占在日留学生总数的64.7%,来自韩国的约为1.6万人,来自中国台湾的约有4千人。亚洲地区赴日留学生约占留学生总数的93.2%,而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留学生只占3.9%。

北京托福考试人数锐减

托福考试在京遭遇降温,全年报考人数锐减。据京城各大考点估算,2003年北京托福考生数量比往年下降了一多半,加上1月份的考生数,全年4次托福考试的总人数在万名左右,而往年的总人数接近3万人。据了解,托福最风光的时候,一年的考生总数超过10万人。

由于“9·11”之后,签证难以及美国高校提供的奖学金人数的减少,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托福人数。

20万赴英奖学金首次向个人开放

用于资助优秀青年在英国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志奋领奖学金”开始接受个人申请。

这项原本主要由国家部委等机构推荐申请者的奖学金此次首次向个人开放。申请者可直接向英使馆文化处提交申请,申请成功后每人可获大约20万元的赴英攻读硕士学位的奖学金。提出申请的基本条件是:政府部门与国有机构25岁至45岁之间的年轻人;IELTS成绩总分在6.5分以上(单科成绩在6.0分以上),符合该项目规定的其他选拔条件。

赴中国境外专家年逾44万人次

据国家外国专家局最新统计,近三年来到中国工作的外国专家和港澳台专家每年超过44万人次,派出培训人员突破4万人次。

2004年赴澳将面临更高签证费

据悉,从2004年起,到澳大利亚就读的海外留学生和各大学将受联邦政府新的收费打击,寻求在澳大利亚读书的外国学生,将面临更高的签证费。这些预算方案上的措施已于上年9月10日在联邦参议院获得通过,预计将在今年生效。

据了解,澳大利亚移民局正对留学新法案征求意见,拟将原定18岁以下学生免考雅思的年限下调到16岁,也就是说,16周岁以上的学生留澳有可能被要求达到“雅思5分”的水平。据推测,此项政策可能将于今年年初公布。

巴黎举办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展

我国首次在西方发达国家举办的大规模、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展——“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展”,在巴黎凡尔赛门会展中心举行。4万余观众参观了本次展览,13所中方院校与法方院校签署了18项合作协议。

展览期间举办的中法高校校长论坛上,140余位法国高校校长与来自中国的近百位高校校长,就教育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教育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交流。

加拿大中国新移民觅职难

加拿大中国高等院校校友联合会会长钟新生日前表示,言语不通往往是中国新移民在寻找工作时所面对的最大障碍,而他们在海外的专业资格及学历是否获承认,则位于其次。

他称,加国政府并不存在不承认新移民海外专业资格及学历,政府只是需要新移民的海外学历得到验证而已,实际情况反而是雇主不认同海外学历或经验,多于各级政府的政策问题。

据悉,现在在大多伦多地区约有20万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中国新移民,以及约5万名讲普通话的中国留学生,钟新生认为加拿大政府应多拨款,并与加国企业建立联网,多设实习工作机会,协助以讲普通话为主的新移民找寻工作。

全美中文学校专家交流教学经验

在去年11月的美国外语教学协会(ACTFL)第37届年介会上,全美中文学校联合总会在会场绍这个遍布全美47州、学生超过10万的组织,同时透过年会与来自全美各地的中文教育专家交换教学经验。

该会行政副总会长张渊源表示,全美中文学校联合总会属下的各地中文学校绝大多数以繁体字教学,也会利用这次会议与主导美国中文教育的领导人见面,让他们更深入了解中文学校的教学状况,让学生们在SAT中文考试及入大学后,能更顺利地继续学习中文。

广发出国留学卡—国内存款国外花

日前,北京国际邮电局和广东发展银行北京分行联合向出国留学人员推出广发出国留学卡——国内存款国外花业务。

据介绍,广发出国留学卡可通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200多个国家,划转学费快捷省钱,而且子女在国外的消费瞬间可通过手机短信告知家长,方便家长理财。

加州中国大陆新移民近10年人数升至第四

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6%的居民是移民,且8%是抵美不足10年的新移民。而新移民仍以墨西哥裔为最多,近10年抵加州的新移民中近一半来自墨西哥,但原排第六位的中国大陆移民则因数目增加而升至第四位。根据加州公共政策学会(PPIC)2003年11月23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过去10年抵加州的新移民共有281.6万多人,较1980年至1990年10年间的新移民数328多万减少。

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 篇4

罗文是“忠诚”的楷模,“敬业”的模范,“勤奋”的榜样,“自信”的标杆。这种优良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管理者强加的,而要靠自己去自觉地磨练和养成。罗文中慰在接到命令后,他没有问“加西亚将军在哪里?”而是无条件地服从命令。他认为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在当今社会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有多少人常常善于投机取巧为荣誉,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在领导不注意的情况下,工作中就会出现懒散、消极,常常以怀疑、抱怨的心态工作,与罗文相比,我们身体上所缺乏的是坚定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因此,我相信,只有那些不需要别人在旁监督、行事坚毅而诚实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才,最终走向成功。罗文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在于他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他有着优秀的品质:忠诚、勇敢、坚毅,正是他的这种优秀的品质,使他出类拨萃,创造出战争史上的奇迹,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看过这部书会发现,在许多时候,许多情况下,简单与复杂、局部与全部、平凡与崇高,竟是如此的接近。我们不访做个思考,在当今经济社会,我们应该做哪种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事业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做我们应该做的事,让我们也成为企业中的“送信人”,做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世界上很少有报酬丰富却不需要承但任何责任的便宜事。当责任从前门进来,你却自后门溜走,你失去的可是伴随责任而来的机会!对大部分的职位而言,报酬和所承担的责任有直接的关系。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或自动承但责任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别让“没有空”的想法使我们无法完成有助于我们获得成功的事。

“敬业”这个经济社会永恒的词语中,既包含了个人对事业的执着,又有对事业的忠诚。敬业是全心全意地对待工作,是一种人生态度,是珍惜生命、珍视未来的表现。一个人做事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工作精神和态度。如果做事时,感受到的只是束缚和辛苦,不思自省,却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缺乏责任心,只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浮浅。常常抱怨工作的人,终其一生,决不会真正成功。成功的人是把别人抱怨的时间都花在了努力工作上,将工作当成人生的乐趣,不只为薪水而工作,常怀感恩的心做好每一件事。

只有投入才有回报,只有忠诚才有信任,只有主动才能有创新。我们每个人都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适应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困难,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去工作,不要成为心理上的奴隶,而以坚定的自信对待自己,对待生活与工作,创新是企业生存之基,创新是企业发展之源,将创新精神溶于企业文化,视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公司员工树立强烈的责任感,要有一种不满足现状的进取精神,敢于创新,在创新中得到升华,实现人生超越。

勤奋不是三分钟热情,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勤奋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锻炼和努力得来的,有付出总有回报,但是“奖赏仅仅是给那些有用的”绝不停留在原地等着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切成功都是努力的结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你真的付出了,可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那是因为收获的季节还没有到来,只有我们以一种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态度工作,最终我们会等到挂满枝头的累累硕果的秋天。

这是一本唯一让我看到的震憾人心的书,一切成功都是努力的结果,让我们停止无谓的抱怨,收拾好心情,从头开始,从现在开始,忠诚于我们要做的每一件事,不断完美自己,做一个现代的罗文,当今社会,象罗文这样能把信送到加西亚手中的人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所需要的,我们需要树立敬业、进取精神,让我们的员工结合本行业特点,向罗文学习,以罗文为榜样,行动起来,全心全意完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更辉煌,才能在如此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永不言败。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篇5

我庆幸自己有这样的一次机会读到这本书。曾经的我也是对未来彷徨和失措,往远看自己是那么的迷茫,往近想自己又显得那么的自卑,我也努力在探索自己该怎么走下去,怎么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幸福而有意义,但心里始终缺乏一种坚定的信念和一种走上成功的方法。《把信送给加西亚》——把自己送给“成功”,我从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也坚定了这份信仰!

书中开宗明义的提出——主动性就是一种成功的品质,在不用别人告诉你的情况下,就能出色的完成工作。相比自己,我工作中、生活中所出现的懒散、依赖心理,不正是这种缺乏主动性的表现吗。认真地想象,“主动性”这种东西,其实并不是客观的事物,而是内在固有的一种意识,每个人都有,它并不需要我们去如何如何争取,只要从自己的心态做起——主动出击,完成身边的任务。在销售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地跟客户交流,通过站在客户的立场耐心询问进行引导,在工作之余我们也可以主动地跟客户联系,拉近彼此的关系,这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啊!我为什么就做的不够好呢?

主动性还表现在自我独立,勇于探索尝试,故事中的罗文临危受命,只身一人果断地接受并完成任务,这一点我尤为佩服,工作中的我不也应该干脆地跟“依赖”说ByeBye吗?

书虽然简短,但这些就像一颗一颗的针戳着我的痛处。在分析那些失败的典型,感觉这何尝没有我的影子在里头,难道我就真的会这样被它们打败吗?参加工作已经1年多的时间了,成长了一些经验,有过对自己工作事业的理解和揣测,暗地里也在思考自己的出路和该如何做的问题。其实回首一下,公司有着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张扬个性、自我实现,这真是我们的一种优势,我应该坚决地抛却那种消极的心态,去努力拼搏。书中概括了成功的七大要素:

一、要专注于目标,紧紧地盯住它;

二、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达到目标的充分知识;

三、要加强身体锻炼、保养,以充足的精力面对挑战;

四、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执着的追求卓越;

五、要有一颗热情的心态去迎接生活和工作;

六、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头脑,独立的思考;

七、要有对成功的坚定信念。

对比而言或许我现在不算优秀,但是我相信我能做好,对于这些成功的要素,它们大部分都是事在人为的,我可以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点滴之水可以穿石,没有什么不可能!

看完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其实已不重要了,脚踏实地地去实践才是关键,请领导和身边的同事给我信心,我相信我一定行!

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 篇6

记起了我负责职工考勤时的一件事。那是冬天的一个早晨,天气很冷,职工们都在等待考勤,当时考勤室里有组暖气片因漏水而流了很多水,我们怕地板发滑就在旁边放了支拖把,“当”的一声,不知是谁把拖把碰倒了,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这里,而随着拖把的落地又默然地抬起了头,每个人的脸上都呈现着事不关己的表情,重新投入到他们的闲聊中去,为此我感到气愤,难道真的没有人主动地弯下腰吗?当考勤的人都走光了,而那支拖把还静静的横躺在那里,当我走过去弯腰扶起它时,不禁感到悲哀!那么多人都从此经过,他们做的只是稍稍抬高了一下脚而跨了过去,被之差点拌倒的也大有人在,却没有一个人弯下腰把它扶起来。是的,这是一件小事,可从这件小事中反映出来的是什么?不言而喻,拿罗文精神来与我们的行为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别。

现在我是四分厂的一名折叠工,说句实话,一提起四分厂,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说一句“工作环境太差”!是啊!一个班下来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批戴上一层厚厚的尘霜,我们几个折叠工曾经互相嬉戏对方为“白毛女”,每当这时我们自己会苦笑不得,羡慕其他工作的同时,我们也会抱怨,也会牢骚满腹,甚至思想也会开小差,产生一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而现在我为自己的这些想法感到后悔与羞愧,思想的转变得意于公司组织的这次学习,得意于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使我懂得了许多,我想像着罗文在送信途中的艰难,孤身一人,危机四伏,时刻都会遇到生命危险,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他全然不顾,一心为了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置个人生死与不顾,他为了什么?为了尽快赢得战争的胜利,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最终他得到了最高的荣誉。再看看我们公司评选的岗位标兵们,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公司给予了他们“岗位标兵”的称号,当他们接过荣誉证书时,他们笑了,那是坦然的笑,欣慰的笑,美丽而又自豪的笑!在他们面前,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发牢骚谈抱怨呢?这本书更让我知道,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应该活得有价值,要想活的有价值,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抱着健康向上的心态积极创造价值,为了社会,更为了自己!

鹿总曾经说过“工作创造劳动价值,劳动价值决定报酬”,只有工作才能创造价值,那么拥有了一份工作就应该懂得去珍惜,无论你在哪个单位,哪个车间或者哪个岗位,心中要记着一句话就是“工作选择人,而不是人来选择工作”。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对自己充满信心,困难都会克服的;无论在怎样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只要抱着乐观的工作态度,心中向着越是恶劣的地方越能考验自己。那么你就回从容不迫地工作,放松心情,知难而进,就会使你成为成功者,使你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成就感,那么你就会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不至于被公司淘汰,被社会淘汰。文秘站版权所有

“建设百年陶纤企业,争创世界知名品牌”,这是公司的号召,也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心声,但是口号不是光凭喊就能实现的,而是要凭我们的实际行动。鲁阳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罗文式人物,因此,我愿做罗文,无论在以后的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会时刻铭记这句话,用这个信念来督促自己,鞭策自己。

读《昆虫记》有感 篇7

一、法布尔与《昆虫记》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Jean-HenriCasimirFabre, 1823-1915) 出生在法国南部圣莱昂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 法布尔四岁时被父母寄养在邻近的祖父母家中。乡间的牛羊、禽类, 以及花鸟虫草成为了法布尔童年时期最好的玩伴, 使他对大自然的一切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渴望探索自然界所蕴含的真理。

七岁时, 法布尔重新回到父母身边, 开始接受教育。通过自己的努力, 他考上了沃克吕兹师范学校的公费生, 毕业后, 在一所小学里当教员。任教之余, 他潜心研究昆虫, 根据自己的直接观察, 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由于教师的薪资待遇很低, 法布尔一生都未摆脱经济拮据的困境, 直到五十多岁时, 他才依靠辛苦攒下的稿费, 在普罗旺斯买下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旧宅。法布尔将这片荒地命名为“阿尔玛斯” (“阿尔玛斯”是音译, 中文又译作“荒石园”, 取其荒芜与一毛不拔之意) , 至此他终于实现了“拥有一片自己的小天地观察昆虫”的愿望。法布尔把“阿尔玛斯”当成自己的家和昆虫实验场, 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思考、观察、实验和写作。1910年, 当《昆虫记》的第十卷问世时, 他已经是一位耄耋老人。

《昆虫记》的法文题目是《Souvenirsentomologiques》, 直译的话, 可以译为《昆虫学回忆录》。周作人最早把这本书译作《昆虫记》, 而后一直被译界沿用至今。法布尔之前的昆虫学家只做昆虫的搜集与分类工作, 他们手持放大镜, 解剖昆虫尸体, 仔细地查看昆虫的触角、大颚、翅膀和足, 却不思考这些器官在昆虫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他们对昆虫的判断力、本能和生活习性甚少研究。专家们根据昆虫的外形给其命名, 把身体构造相同的昆虫归入同一种类。法布尔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 发现这种做法并不合理, 因此, 他给《昆虫记》取了一个副标题《Etude surl’instinctetlesmoeurs des insectes》 (《对昆虫本能及习性的研究》) , 并提出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活生生的昆虫, “研究它们在活着时的活动, 它们的本能和习性, 它们的才能和感情”, 根据昆虫“工人”所从事的职业来给其命名。法布尔的研究以直接观察为依据, 就像他自己说的:“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 我要观察、触摸, 而且不是一次, 是两三次, 甚至没完没了, 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他本着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来观察昆虫的劳作, 以富有情感的笔调来描写昆虫的生活, 使得《昆虫记》自问世以来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二、《昆虫记》中的趣事儿

虽然法布尔开始动笔写作《昆虫记》时, 已经年过百半, 但他仍像一个好奇心满溢的孩童一样, 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 根据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我习惯在每个答案后跟着提一个新问题, 直到碰到不可知之墙为止”。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正是凭着对昆虫所怀有的浓厚兴趣, 法布尔才把大半辈子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研究昆虫上, 就像他自己所说:“在昆虫学大量的领域内需要天真。没有大量这种资质———在讲求实际者眼中的奇思怪想, 谁还会去关心小小的虫子呢?”。他数十年如一日地手持放大镜, 观察昆虫的出生、蜕变、筑巢、觅食、求偶、繁殖, 以孩童般的视角, 真实而质朴的笔调记录下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展现给读者一幅幅栩栩如生, 生趣盎然的画面。在他的笔下, 小小的昆虫们无一不是身怀技艺的行家里手:长腹蜂是挥舞瓦刀的“泥瓦工”, 黑蛛蜂是技艺高超的“制陶工”, 土蜂是下针精确无误的“麻醉师”, 切叶蜂是名副其实的“裁剪工”, 黄斑蜂是技艺惊人的“鞣毡大师”, 而蜾蠃则是“挖掘工”、“采脂工”和“粉刷工”。下面请看“演唱者”蟋蟀放声高歌的场景:

“园子里夜间歌唱的蟋蟀非常多。每一簇开着红花的岩蔷薇都有自己的合唱队员;每一束薰衣草上都有自己的演唱者。那些枝繁叶茂的野草莓树, 那些笃蓐香都变成了一个个合唱团。所有这些小生物在灌木丛间用它们清脆动人的声音互问互答;或者不如说, 每个歌手不管别人唱什么坎蒂列那 (译者注:中世纪时的一种叙事抒情歌曲) , 独自在庆祝自己的欢乐。

在天上, 就在我头顶上, 天鹅星座在银河中划上它那大大的十字架;在下面, 就在我的四周, 蟋蟀的交响乐在抑扬起伏。这歌唱自己欢乐的小不点儿令我忘记了群星璀璨的场面。这些天上的眼睛平静而冷漠地瞧着我们, 我们对于这些星星是一无所知的。”

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 《昆虫记》除了是一部严谨的昆虫学作品, 还是一部优美的散文巨著, 它实现了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理性思考和感性表述的合二为一。它不像其他科学类作品那般内容晦涩难懂, 用词枯燥无味, 读来反而给人一种妙趣横生, 仿佛与虫儿面对面交流的感觉。纵观洋洋洒洒的十卷本《昆虫记》, 其语言朴素而纯真, 文风流畅优美, 隽永风趣, 深入浅出, 使得这部著作不愧有“昆虫的史诗”之称。

除了将昆虫纤毫毕现的形态特征展现在读者面前, 法布尔对虫儿心理、情感的揣摩与刻画也可谓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他本人也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譬如, 毛刺泥蜂在攻击毛虫得手之后, 用跗节跺脚, 梳理翅膀, 不时地把大颚和前额贴在地面上, 用后足将身体撑得高高地, 仿佛要翻筋斗似的。法布尔认为这些动作是毛刺泥蜂表达心中喜悦的一种方式, 就好比当人类沉浸在成功所带来的欢乐中时, 会做出搓手的动作一样。有时候, 法布尔也会从人类的伦理道德视角来解读昆虫的行为, 正是虫儿身上所带有的这种人性化特征才使得该书与众不同, 引人入胜。下面, 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天牛成虫与幼虫的描写。

“成虫和幼虫的职责完全悖离了常规:幼虫正值身强体壮, 拥有强健的挖掘工具, 承担起繁重的工作;而成虫却享受幸福的时光, 不懂技艺, 不工作, 只是游手好闲。孩子本应躺在他的保护人———母亲怀抱中过天堂般的生活;而这儿的孩子———幼虫, 却成了母亲的保护人。

被法布尔喻为“爬行的小肠”的天牛幼虫只有味觉和触觉这两种非常迟钝的感觉, 但它竟然可以清楚地预知未来。它为成虫挖出一条通往树皮层的通道, 后者只要钻透薄薄的木质层或树皮层就可以获得自由。法布尔用略带人性的笔触来描绘昆虫世界的日常生活, 使得整套丛书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人情味, 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读来令人深受感动。

在《昆虫记》中, 法布尔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昆虫的捕食过程, 在他看来, “捕猎性昆虫传记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介绍昆虫的捕猎方法”。为了弄清楚某种昆虫的捕猎技巧, 他有时会跑到野外环境中去观察, 有时会想尽一切办法捉住需要的昆虫, 再把昆虫放到人为布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他不但亲自出马捕捉昆虫, 而且还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抽出一部分来召集孩子们帮忙, 有时甚至要向家人求助。当我们读到书中有关捕食性昆虫与猎物搏斗的场景描写时, 就会觉得法布尔的所有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昆虫仿佛被置于聚光灯下, 交战双方的动作之传神, 场面之生动, 交锋之激烈, 一切都展现得那么淋漓尽致, 且看:

“当敌人靠近时, 它便立起身体, 模仿舞蛛的样子做出防御姿势。滑稽蛛蜂对它的威吓不屑一顾, 在滑稽的外表的掩护下, 它猛地冲向彩带圆网蛛, 动作非常敏捷。它们闪电般交战了一回合, 彩带圆网蛛被打翻仰躺在地。蛛蜂在上, 它与圆网蛛腹贴着腹、头顶着头;它用足控制住彩带圆网蛛的足;用上颚咬住对方的头胸部;它用力蜷起腹部, 向下方伸过去;它拔出螫针;接下来便……”

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 当我们读到此处, 不禁要为法布尔传神的描写而大声喝彩, 透过文字仿佛能看到捕食性昆虫与猎物正在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战。然而, 这种战斗场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凶残与血腥, 相反, 更多地显示出生命力的蓬勃。

如果不是法布尔对渺小生命所怀有的尊重与热爱, 不是他的悉心观察和详细描述, 也许虫儿的这些故事还不为人所知呢。法布尔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 让我们领略到昆虫那妙不可言的灵性。在阅读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捧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每一种昆虫, 他就像是一个为儿孙讲述故事的老人, 把昆虫世界的趣事儿向读者娓娓道来, 令人回味无穷。

摘要:《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撰写的一部关于昆虫本能与习性的著作, 全书充满了各种妙趣横生的昆虫故事。作者以其敏锐的目光来观察昆虫, 以朴实而略带人性的笔触来描写昆虫, 把读者们带进了一个趣味无穷, 五彩缤纷的昆虫世界。

关键词:《昆虫记》,法布尔,昆虫,故事

参考文献

[1]石蔷.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法布尔[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8:43.

[2]法布尔.昆虫记 (卷七) [M].姜洁等译.花城出版社, 2001:165.

[3]法布尔.昆虫记 (卷四) [M].姜洁等译.花城出版社, 2001.

读《小学科学》有感 篇8

刚翻开这本杂志,我就被它所吸引。这里面有许多有趣的新闻和故事,如《日本沉没》,《斯芬克斯的谜题》,《漂移死亡谷》和《地球降温有奇招》等等。像《日本沉没》这篇文章讲的是日本发生了9级大地震,让人们由此联想到《日本沉没》这部电影,电影中因地震而引起的火山爆发、海啸等恐怖灾难性的场面,让人在感叹大自然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的同时,也应深刻反思人类在有意或无意中对大自然的破坏。而地震的深刻影响,以前我并不了解,但从《小学科学》中,我慢慢地理解了大自然的力量,知道了地震会使地球每天的自转时间减少,就如这次日本大地震使地球的自转时间减少了1.6微秒(1微秒=1/1000000秒)。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危害。大家想想,大自然这么多的灾害与我们人类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小学科学》告诉了我们,大自然赋予我们有限的资源,不是给我们浪费和破坏的,不善加利用,就会受到惩罚。所以节约资源,热爱环保,从我做起,让我们一起去保护地球妈妈吧!

《小学科学》中有许多道理还需要我去慢慢理解,但我已从中知道了要多多去观察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多思考,多接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大自然中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一起去解开呢!

《失去才知珍贵,六处即将消失的美景》

曾经有六处绝色美景放在我们面前,我们却没有好好珍惜。人往往就是这样,越难得到的越想得到,而越容易得到的,却越不知道珍惜。

“水上都市”威尼斯,从地图上看,仿佛就是一颗镶嵌在美妙长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亚得里亚海的波涛中熠熠生辉。

素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蕴藏着世界上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

还有南极和北极!这里曾经是人类无法征服的禁区,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类!

还有世界上最长的珊瑚礁群大堡礁,岛国马尔代夫等等。由于人类的破坏,气候的变化,以上美景都在逐渐消失。

曾几何时,我们为这个美丽星球的如画诗篇所陶醉:碧绿,是那翻滚的草原;青葱,是那浓郁的森林;绿波,是那荡漾的湖水;高耸,是那险峻的山峰……

可由于过度放牧,碧绿的草原变成了不毛之地;乱砍滥伐,让葱郁的森林只剩下了令人战栗的树墩;污水的过度排放,使本来明澈的小溪令人作呕;过度排放的温室气体,亦使高山雪景不复存在……

不!我们不能这样!让我们种草,阻挡漫袭的风沙;栽树,扼制住酷热夺人的沙漠;净湖,让小溪重焕勃勃生机;减排,让高山雪莲永远盛开。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篇9

而现在这个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完完全全做到忠臣。或许我们大家都心存疑虑,那说谎算是不忠吗?那添油加醋算不忠吗?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看到这句话,我心里也是一丝的不屑,不过当你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书上的道理没那么难理解,只是读的人钻进了牛角尖。当你真的对这本书有了深刻的认识后,你会发现,他不仅是在指导你,也会让你对这个世界的定义看的更开,不是非要钻到死胡同。

善意的谎言也有很多种,不是说谎就是不忠诚,我们的心始终都是忠诚的,从我们说出那个谎言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已经是忠诚了,为了亲人、朋友、同事、心底出发点都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正确态度;还有做销售的,确实有的销售确实比较损人不利己,卖的产品质量不合格,还各种吹捧,但那只是很少一部分,作为一名合格的销售,他站在顾客的角度上来说,或许会有点夸夸其谈,不过站在消费者角度想问题,才能更好卖出产品,当然,这种情况也是针对产品确实有效,合格,而且能够解决顾客问题,这才是真正的互利共赢。

所以,不要背叛你的良心和灵魂,做一个投机取巧的人。蛇可以一层层地蜕皮,人却难以洗刷曾经的污点,书上说,忠诚并不是没有回报的,如果你忠于一个企业,亲眼看到他发展壮大,知道当中有自己的付出和汗水,会感到多这么自豪!读后感・这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也确实是这样,谁不想在一个单位长期呆下去,跳槽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薪资低,要么干的不开心,如果这样来说的话,单方面的忠诚也是远远不够的,企业也应当忠诚,也应该给与每个人相对公平待遇,这样的话,员工与企业才算是相互忠诚,互利共赢。

愿我们都能成为忠诚的守护者,在前进的道路上能够相互扶持,而不是因为升职加薪相互使绊子,这样也不利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衰落,也会间接影响自己的利益,我们都是被捆在一起的,所以才要齐心协力。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篇10

一:不拒绝。我们应该向罗文中尉学习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罗文接到任务后,没有犹豫不定,没有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明知道前方道路困难重重,仍勇往直前。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在面对任务时,我们应该像罗文一样,积极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并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对于领导交代的各项工作,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完成,不拒绝不拖延,竭尽全力地完成任务。

二:不放弃。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不轻易放弃,如果放弃了,你将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出现挫折时,要反复告诉自己,要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坚持就是胜利!我们要面对的苦难和挫折不会因为我们遭遇够多而减少,上天不会因为你的悲惨而悯怜你,它只会安排一道又一道难关来磨炼你的意志。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想要取得真经,就不要有返途的念想,你除了继续死磕到底,根本没有其他退路。

三:不找借口。罗文中尉接到送信的任务时,没有问为什么,执行力就是最好的证明。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空谈。一个人的执行力高低,很大程度的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在企业中,执行的基石和第一要素是服从,老板和上司赏识的也正是具备这种意识的员工,把任务交给这样的员工,既放心,又省心。

四:不抱怨。爱因斯坦说过,真正的笑,就是对生活乐观,对工作快乐,对事业兴奋。在工作中,热情主动可以把我们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不仅可以给游客带来欢乐,而且可以感染同事。读后感・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乐观向上的人可以一路斩棘披荆,穿越丛林到达彼岸,这就是在送信的过程中罗文中尉每次都能化险为夷的秘诀。

读《斐多》有感 篇11

读者本书之前,我也充满疑惑,生命被剥夺,苏格拉底以不悲反笑?老师说不要将先入为主的观点带入书本,要尊重作者的情感。于是,阅读到后面,我就发现苏格拉底是将自己视为真正的哲学家,并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勇敢、节制、公正、智慧是哲学家共有的品质,灵魂是得到彻底洗礼和净化的。

一、哲学家面对死亡

苏格拉底说,一个真正把一生贡献给哲学的人在临死前感到快乐是正常的。以正确的方式真正献身于哲学的人实际上就是在自愿为死亡做准备。死亡是将灵魂从肉体中释放出来,从而使灵魂拜托一切烦扰,进行最好的思考而获得纯粹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是哲学家终身企盼的,真正的哲学家为了他的信念而死。苏格拉底将自己比作预见死亡后欢乐歌唱的天鹅,因为相信死后能够进入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

苏格拉底对死亡的态度和想法贯穿着整本《斐多》。从等待死亡知道他泰然赴死的那一刻,苏格拉底都没有恐惧和悲伤,仿佛他即将奔赴一场盛宴一般。献身哲学的人毕生都在追求一中脱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强调精神的富足和充裕的只会。他们相信人是有除肉体以外长存世间的灵魂的。人们通过灵魂来述说情感,产生思考和意识。思考的越深,就越发觉得灵魂被身体禁锢了,无法得到完全的施展。

我一直认为,哲学家就像一个挖掘者,他们遵循透过现象看本质,承认曲折的道路,并相信和探寻光明的前途。他们总能行走在众人的前面,开拓新的思想。可是我也觉得他们如此敏锐,睿智,挖掘得越深,就越容易感到力不从心。因为哲学家也是“人”,人固有一死,生命的尽头,也是肉体的消逝之日,他们丰富的内心和伟大的灵魂是有限的生命无法承载的。于是,他们要冲破对死亡的恐惧。就像虔诚的基督徒一样,相信死亡是进入天堂见到上帝。而哲学家也认为他们要跳出对死亡恐惧的牢笼,相信自己的灵魂在死亡后能寻求到负荷得了它的载体。苏格拉底是人,也是哲学家,他逃脱不了终有一死的自然规律,但是他也有着泰然自若面对死亡的哲学家气质和勇气。

二、灵魂永不枯竭

《斐多》一书中,我们随处可见苏格拉底提到的灵魂是不朽的。是的。他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他用各种方法,借用各种比方,反复论证这一观点,巧妙地化解了门徒们对死亡和灵魂之间关系的疑惑。

首先,他認为灵魂是先于肉体存在的。他用了几对相反的事物来证明它们经历着变化,相反又变为相生。他说,一切事物,凡是有着相反的一面,它一定就是从相反的一面产生的,而且只是由相反的一面产生。如此生死相成,转世轮回存在。接着他又说,假如生生死死的一代又一代只是直线地从一头走向另一头,没有来来回回的圆转循环,那么,你看吧,到头来所有的东西都成了同一个形式,没有别的变化了,也不再代代相承了。这也是为了证明生死循环因承,转世回生存在。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人生而有感觉,具体事物的感知和比较被置于绝对概念中,所以绝对概念存在于感觉之前,灵魂先于肉体存在。他做的一切辩论,都是为了让大家信服生死轮回,从而得出灵魂是先于肉体存在的。

第二,他认为灵魂在肉体死亡后继续存在。这一点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苏格拉底无论怎么辩论,都脱离不了这个中心。他说,灵魂在我们出生以前已经存在了。一切生命是从死亡里出生的,因此灵魂在肉体死亡后继续存在。接着,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理由来论证,他问,什么东西生来是容易吹散的?什么东西的散失是我们当然要担忧的?又有什么东西是不怕吹散的?然后我们是不是可以进一步问问:灵魂属于哪一类。我们对自己灵魂的希望和忧虑,不就可以根据以上种种问题的答案来判断吗? 这样步步逼近,环环相扣的论证,正是门徒们后来为之信服的依据。他后来有回答到,与肉体比较灵魂具有“神圣的、不朽的、智慧的、一致的、不可分解的、而且永不改变的”品质,因此不会在彻底脱离肉体后被风吹散。哲学(智慧)保障灵魂不会在脱离肉体后被风吹散。他一边承认生命和肉体的脆弱和渺小,一边强调灵魂和哲学的强大。这样的理念让他更加不畏生死。

第三,他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灵魂的伟大和不朽。他说,你们注意啊,人死之后,看得见的那部分是肉体,肉体还留在看得见的世界上,我们叫做尸体。尸体自然会分解,不过也并不是马上就消失。而灵魂是看不见的。它离开肉体到了另一个地方,那地方和灵魂同样是高贵、纯洁而看不见的。灵魂其实是到了另有天神管辖的世界上去了。那边的天神是善良聪明的。假如灵魂是处于这个状态,这纯洁的、看不见的灵魂离开了人世,就到了那看不见的、神圣的、不朽的、有智慧的世界上去了。灵魂到了那里,就在幸福中生存,脱离了人间的谬误、愚昧、怕惧、疯狂的热情,以及人间的一切罪恶,像得道者说的那样,永远和天神们住在一起了。

上面的话摘自《斐多》,是我最喜欢这本书中的一段话,其实是三段话组成的。我把他编到一段,是想再次体会苏格拉底这样连贯的思维和富有哲理的抒情。仿佛窥见作者的灵魂不朽,生命不朽。

苏格拉底用“记忆论”、“生死轮回论”、“形式与存在论”来证明灵魂不朽的观点,可谓精彩至极!虽然有些观点并不被世人所接受,但大家都惊叹于他作为哲学家的思维和辩才。

苏格拉底在辩论完以后,不忘交代如何善待灵魂。他认为,如果灵魂是不朽的,那么它就要求我们要在所有的时间照料它。“照料灵魂”成为了最重要的人类的利益。不朽的希望就这样被作为一种道德目标来利用灵魂在去到另一个世界的时候,能带去的,只有它受到的教养和训练。对于这种不朽的灵魂,在无形中对于我们形成了一种教养和约束。我们会发自内心的用美德,善和爱来照料它,使之保持纯洁,不被肉体所掌控。我们不妨把人生看做一个照料灵魂的旅途。让自己的心灵接触到美,接触到善,得到超脱于物质富足的精神供养,让它能够纯洁的离开前往另一个世界。当灵魂选择在我们的身体里停留,我们就承担了照料它的责任和义务,而在照料它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得到教育,成为高尚的人。这个照料的过程是纯粹而充满意义的。

三、以喝下毒酒谢幕

书中写道,克里就对站在旁边的一个男孩子点点头。那孩子跑出来呆了好一会儿,然后带着那个掌管毒药的人进来。那人拿着一杯配制好的毒药。苏格拉底见了他说,唉,我的朋友,你是内行,教我怎么喝。那人说,很简单,把毒药喝下去,你就满地走,直走到你腿里觉得重了,你就躺下,毒性自己会发作。那人说着就把杯子交给苏格拉底。他接过杯子,非常安详,手也不抖,脸色也不变。

这时候,他已经冷到肚子和大腿交接的地方,他把已经蒙上的脸有露出来说,克里,咱们该向医药神祭献一只公鸡。去买一只,别疏忽了。

如果说精彩的辩论的全书的高潮,那上面的两段话无疑也是整个事件的另一个高潮。当喝毒药的动作完成和话语的结束,就说明这个故事以这样的方式落下帷幕。

对于苏格拉底的最后一句遗言,有人认为是服毒后的一句呓语,但杨绛先生采用的是世界认为最普遍合理的解释,即苏格拉底不愿疏忽当时希腊人的传统信仰,同时又表示他从此解脱了一切人间疾苦。我认同这样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视死如归,对哲学无比信仰的形象相呼应。

漫长的对话篇结束了,苏格拉底用理论和自己的实践,践行了灵魂永存不朽的观点。有人说,要想哲学入门,必须看着本书。然而这本深奥而难懂的书本,我看第一遍的时候确实一头雾水。后来掌握了一定的看书技巧,并做好笔记,慢慢地,找到阅读和学习哲学的感觉。学习哲学让我思考得更多,更深刻。心里也逐渐产生了一种对于了解事物本质的渴望与追求。这是一个经历成熟的过程,然后仅仅拥有哲学知识而不加以实践的话,这些先人挖掘出来的道理最终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毫无意义。所以,我想在悟出一些哲学道理后,好好地、纯粹地照料灵魂。让内心也充满喜悦、和平和爱。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2

这本书讲述了三国时期蜀、魏、吴之间的战争, 故事很精彩, 英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

走进三国, 在这几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 我最喜欢的是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身上散发出的儒雅的文学气度令我十分敬佩。他通天文、晓地理, 用兵如神, 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七擒七纵”孟获的壮举令我震撼。足智多谋、才华横溢的他让我懂得:智慧是知识的升华, 知识是勤奋的沉淀。作为学生的我们, 应该努力学习, 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渐渐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放眼茫茫江东, 唯一能与孔明相提并论的也只有周瑜了。周瑜文采超群, 聪慧过人, 深受孙权赏识。可他妒嫉心重, 以致孔明小小的“三气”便使其发出“既生瑜, 何生亮”的感慨。这也让我体会到:妒嫉是人一生中最大的敌人。我们要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朋友之间需要的是真心的交往、真正的友谊。

……

上一篇:秋季幼儿园小班班务方案下一篇:工务防护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