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用前五首古诗
师用前五首古诗 篇1
撷秀八下古诗赏析练习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这首诗运用哪些技巧来写松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对比、反衬,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出青松的坚韧不拔;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2、标题《赠从弟》与诗的内容“松”是否有联系,为什么?
答:有。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
3、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
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刚正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作者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 初唐四杰 ”。
有诗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本诗中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借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一种豪放的情怀。
2、为什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颈联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心意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3、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答:赠别诗大多是根据各自得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描写人物“黯然销魂”的心理状态,情调很感伤。但王勃的这首诗一反其道,另辟蹊径,不作悲酸语,全无世俗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点出了送别的地点;“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象,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前加“风烟”二字,更显上任路途的艰险,微露伤感之意。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同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C.颈联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道出了古今上下人们的共同心声。
D.尾联诗人劝慰杜少府,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不要在临别之时像我们的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请别在分手的岔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中俯仰古今,暗示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中感怀大志之人的大悲怆、大寂寞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
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的思想感情。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赏析颔联的表达的意境和诗人的心境?
“兴来每独往”,写出了作者每当有闲情逸致时便独自游玩,而“胜事空自知”让我们读出了作者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的心态。这种闲情逸致令人好不羡慕。
2、请描写出诗句颈联表达的意境和诗人的心境?
答: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索性坐下来欣赏这水之曼妙,云之飘荡。
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随意而行,自由自在。心情悠闲到极点。
3、尾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中“偶然”如何理解?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人出游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遇见林叟出于偶然,林叟算得上诗人的知音,这相逢却是“无心的遇合” 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心境。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被时间所抛弃、心绪被时间所扰乱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诗中能够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诗中借他人自比,表达诗人对李云和谢公的推崇和高度评价的诗句:蓬来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谢朓既小谢,李白特别推崇他,这里以小谢自比。
2、赏析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答:比喻奇特而富有独创性,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明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带来的烦忧苦闷。
3.有人认为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虽不是他的本意,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 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虽是渺茫的幻想,但却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对现实不满的激奋之情。
4、诗中诗人心理变化的历程是什么?
答: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愁更愁”的苦闷深渊。又到结句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散发弄扁舟”。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挥洒出世的幽愤之情。
5、这首诗通过高楼饯别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对岁月如流年华虚度的烦恼,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的愤怒,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对理想一定会实现的执着。
【师用前五首古诗】推荐阅读:
古诗五首教案07-26
中华古诗文36首古诗08-16
优美古诗词 古诗词之最07-24
秋分古诗赏析 描写秋分的古诗有哪些?08-12
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文 古诗06-03
古诗《中秋》08-28
古诗词曲10-11
禅意古诗06-02
古诗大全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