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共享中心建设

2024-09-19

企业共享中心建设(精选8篇)

企业共享中心建设 篇1

大型房地产企业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初探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地产行业,房地产企业

房地产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起伏,市场形势严峻。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急需调整,企业如何能渡过这场经济危机的寒冬,目前都摆在这些房地产老板们的面前,无论政府如何救市,外围环境只是表象,最终是否能够渡过这次考验,还要看企业本身:提高管理水平,练就一身御寒的本领才是硬道理。

各大房地产公司纷纷从外部策略和内部管理上做出调整、变革,可以说既有管理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也有产品创新。“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成为地产企业管理模式的一个发展方向,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本文主要针对大型房地产企业“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思路、建设内容进行了探讨。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服务于现代大型企业集团,具有如下优势。

1、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实施了全球化扩张战略,并迅速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分(子)公司。同时,伴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扩张,在全球建立分(子)公司的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组织,使得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形成了一种分散式的财务核算及管理模式。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不仅使得财务管理效率低下,而且使成本大幅增加,制约了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将分散在不同分(子)公司的共同业务提取出来,放在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完成,使得几百人在不同的分(子)公司完成的工作(登记总账等),只需由一个共享服务完成,从而提高了财务核算的效率。

2、强化财务管控

随着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大,分散在全球不同国家的分(子)公司财务组织是相对独立的。由于不同分(子)公司财务核算和财务处理的不一致性,各分(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须通过报表层层汇总到集团总部,使得集团管理者很难监控基层业务单位及分(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导致整个集团运作效率低下,资源配置协同难度较高。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服务中心通过制定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和核算流程,实时生成各分(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并通过网络为各分(子)公司和集团总部的管理者监控提供支持。

3、降低财务管理成本

Deloitte咨询和国际数据公司通过对50家《财富》500强企业的调查表明,财务共享服务项目的投资回报率(ROI)平均为27%,员工人数可以减少26%。

“共享服务中心”已经在金融企业中普遍存在,金融企业前台业务处理效率高、信息化程度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目前,房地产企业为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也开始把目光投向“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共享服务中心是指与集团直接经营活动(前台)相对分离,并为前台业务提供服务和支撑的业务部门,也可以称之为“后台”。

针对房地产企业“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思路、建设内容、运作模式我们进行以下探讨。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组织、业务管理现状及分析

1、房地产企业财务组织、业务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大型房地产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为三个层级:集团公司、地区(城市)公司、项目公司。相应地,财务组织也分为: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地区(城市)公司财务部门和项目公司财务部门。就业态而言,房地产企业往往会涉足的多个领域,如:住宅、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高尔夫球场、餐饮等。不同的业态的核算对象、科目会有不同,但是财务流程是可以通过标准化实现集中操作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收、退款业务。收款项包括收业主的房款、认筹金、诚意金、租金等;退款项包括退业主的面积差、税费、认筹金、诚意金等。第二,支付业务。支付业务范围包含:行政费用报销、合同或非合同支付、营销费用付款等。第三,资金划拨业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资金调度。第四,不涉及资金收支、需前台提供账务处理依据的业务。主要包含:非常规会计期间计提的税费,如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利润分配;期末需计提的减值准备;根据预算在年末计提待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2、分析

上述财务工作可以归结为:收付款、资金管理以及背后的核算管理。目前房地产企业每个层级的财务组织都有这些职能。在现有管理模式下,每个层级都须设置一定数量的财务人员,沟通成本、管理成本都比较大,由此造成的标准不统一、数据错漏、操作失误等问题也比较多。

不少大型房地产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已经在积极探索解决之道。通过考察这些业务操作过程,可以看出,除了收款和一些小额支付款外,其它财务业务的标准化程度较高,是可以集中于后台操作的。目前,已有个别房地产企业着手实施了“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工作,并已经取得成效。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会步入“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道路。

三、房地产企业“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思路及内容

房地产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思路为:将主要从事账务处理的财务会计工作与为企业进行投、融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的财务管理职能分离;将那些可标准化、大批量、专业要求高、大量重复特点的业务纳入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范围。对需要直接面对客户、外部单位和部门的收款、融资、税务事项、付款审核、预算控制、财务年检、稽查、审计等地域要求比较高的业务处理保持不变。

房地产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核心工作:集中核算、集中资金管理。“集中”既指业务操作的集中,也指办公地点的集中、人员的集中。因此,需要对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办公地点等做出重新安排。

1、财务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升级

按照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集约化的标准来调整财务内部组织架构,将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会计核算人员从成员单位中分离出来,并归属到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各地区(城市)公司、项目公司原则上不再设置会计核算人员,只应设立相关对接岗位(如:财务票据管理员等),负责原始票据的合法性、合规性审核,并扫描上传辖内有关财务数据到后台,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全部集中到后台,后台按专业岗位进行分工作业,一个会计人员可以处理几个单位或地区相同岗位的业务,实现由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中处理各地所有项目的基础性核算服务,有效控制成本与风险。

2、财务系统升级

在组织架构调整之后,为了适应“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一般须对公司财务系统进行流程、功能、性能方面的升级改造。对于现代企业 中,财务系统平台的稳定性及功能能够满足业务运行要求是建设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必要条件之一,如系统功能、流程、性能满足不了业务运行要求,财务共享服务将无法有效运营。

3、影像扫描系统建设

组织架构和系统流程调整完成后,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临的另外一个矛盾就是集中办公的要求与原始凭证分散产生的矛盾,为此,影像扫描系统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影像扫描系统建成后,各地区、各项目产生的原始凭证可以扫描形成电子化文件,并传送至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解决了实物文件传递的安全性、准时性以及文件审阅的方便性问题。通过此系统的应用,审批人可以在财务系统中直接点击影像链接查看相关凭证影像附件。同时,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快递费及纸张的费用。影像扫描系统的建设对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处理规模效益形成了有力支撑,使房地产企业能在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风险下,扩充了业务处理能力,提高了运营效率。

4、业务信息系统接口

房地产企业中,以住宅业态为例,所用到的业务信息系统包括:售楼管理系统、租赁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房地产项目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中的收支业务都需要

与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系统做好对接工作,以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

四、房地产企业“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风险

1、人才流失风险

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求财务集中管理,打破了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建设初期要将财务管理职能独立出来,这会引发组织架构及各级财务职能重新定位和划分,往往需要从各地区(城市)公司、项目公司调动财务人员到后台做基础会计核算服务工作;对于老员工来说,会产生工作地点不便、工作性质较单一的感受,甚至因职务级别下降等问题,导致员工离职率提高。

2、业务流程变更风险

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要求根据组织职能的变化进行业务流程变更并加强业务—财务一体化建设,提高业务—财务协同性。流程设计不合理将导致共享中心的服务效率低,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企业前后台财务要共同参与业务规划和流程设置,以提高流程变更的合理性。

3、IT系统建设成本提高风险

友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常都是借助IT系统(财务系统、影像系统等)来实现,系统实施建设、系统升级优化、系统一体化接口建设及系统维护等要求专业财务信息化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并保证系统硬件及网络设备满足系统稳定运行要求,相对应的IT系统建设成本会比原先提高不少。

五、结论

前、后台业务分离是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企业的一种管理创新,是管理模式的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和经营理念的创新。这种全新的营运模式有利于房地产企业构建新型的业务组织体系,把自身的优势资源和管理能力集中在核心业务领域,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想了解世界500强企业的财务共享案例吗推荐中化集团-江苏圣奥案例更多财务共享中心案列和方案可以联系友为软件索取,加微信公众号:ecaiwu 可以免费体验财务共享中心。

企业共享中心建设 篇2

1 财务共享服务的定义及特点

Robert W.Gunn (1993) 等人最早提出共享服务的概念, 认为共享服务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及组织结构, 核心在于提供服务时共享人力、技术等资源。

共享服务是将分散在企业不同业务单位的业务、资源整合到一起, 采用相同的运作模式、规则和流程, 这就要求此类业务必须是可以进行标准化的业务, 也是适用共享服务模式的一个必要条件 (林倪滨, 2009) 。

财务共享服务将在企业各个内部单位共有、重复的会计职能整合到一个独立的机构, 标准化、规范化常规会计业务, 提升业务处理效率、会计数据质量、内部客户满意度, 通过节约成本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同时, 将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与核算职能分离, 使内部单位的财务部门专注于资源配置、核心业务价值创造能力提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 凭借其在处理效率、成本控制、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迅速赢得企业界的青睐, 世界500强中有超过85%的企业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我国许多大型企业, 如中兴、平安、中国电信等也纷纷建立了类似机构。

财务共享服务几乎覆盖了所有可能合并精简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业务, 主要包括四类:一是会计账务处理, 包括往来账、固定资产、存货等;二是现金管理, 包括资金管理、现金存量和流量管理等;三是财务报告, 包括公司内部管理报表、对外财务报表、报表合并等;四是其他会计业务, 包括发票管理、差旅费管理、税务筹划等 (何瑛, 2010) 。

2 电网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

2.1 业务标准化程度高, 具备财务共享服务基础

经过厂网分开、主辅分离后, 电网企业的业务集中于输配电业务, 各内部成员单位业务同质化程度高, 会计核算涉及内容基本相同, 具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基础。

2.2 适应电力体制改革, 符合监管变化要求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要求对输配电价分电压等级单独核定, 而电网企业原有的独立财务管理模式使得相关信息分散于各下属单位。建立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利于会计信息的集约共享,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传递效率, 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及监管变化的要求。

2.3 财务共享服务基本要素已经具备

电网企业已经具备财务共享服务的两项基本要素, 管理制度与流程的标准化、先进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经过近年来的管理精益化提升, 两大电网公司陆续完成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与流程统一, 并构建了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财务信息远程传输、处理与存储, 具备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基本要素。

3 电网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

3.1 总体设计

目标定位。电网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之初, 应明确建设的整体目标、工作职责、工作内容, 这也将作为后期绩效评价与改进的重要对比依据。

方案制定。确定目标及范围后, 制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明确各阶段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编制应急事件处理方法, 确保实施过程平稳可控。

3.2 实施前准备

方案宣传与解释。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 不仅仅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升级, 更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 涉及到每一个员工的利益。因此,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方案必须在企业内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讲与解释, 打消基层单位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员工的疑惑与担忧, 为实施打下基础。

人员培训与分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应主要从各单位原财务人员中选聘, 但由于工作模式从“一人兼多岗”的多面手转变为专注于某一环节的业务专家, 必须进行针对财务共享模式的专业化培训。而财务共享中心的集中办公模式需改变工作地点, 因年龄、家庭等原因不便于集中至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 要做好单位内部的分流, 确保员工队伍稳定。

3.3 组织构建

电网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财务部门业务职能的整合, 建立初期可由财务部门组建筹备办公室开展前期准备、部门间协调、人员招聘等工作, 待实施完成后根据需要独立运行或半独立运行。

3.4 分步实施

电网企业一般分为网省地县四级组织结构, 每一层级配备相应的财务管理机构。共享中心建设应该根据内部各单位经营管理的成熟度, 遵循先建立地市级共享中心, 再整合省级共享中心, 最终实现集团内部完全共享的建设思路。

在每一级共享服务中心建立过程中, 也可进一步分为若干步骤, 如建立地市级共享中心时, 可将下级单位的业务分为收入、日常费用、工程与资产、薪酬、税务等不同模块, 分步上移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3.5 评价与调整

组织绩效评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非盈利性内部机构, 其组织绩效评价标准主要着眼于业务处理时效性、会计信息差错率、财务数据质量等。同时, 共享中心建立之后, 人员适应新岗位工作、流程变更所产生的新业务融合等均需要一定时间, 因此在建立初期对共享中心绩效评价应设立对应的过渡时期评价方式。

制度与流程评价。前期制定的财务标准化制度与流程, 应根据共享中心实施后的情况, 重新评价制度、流程的合理性、规范性, 适时调整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实施过程调整。根据上述评价结果, 对原定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方案进行调整, 确保实施过程最优化。

电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骨干企业, 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 通过探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 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电网企业作为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也将为我国其他同类型企业提供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1]Robert W.Gunn, David P.Carberry, Robert Frigo, Stephen Behrens, Shared Services:Major Companies are Reengineering Their Accounting Functions[J], Management Accounting, 1993 (75) , 22-28.

[2]林倪滨.我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 厦门大学, 2009.

企业共享中心建设 篇3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学习者;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1-0032-03

引言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体内容、以服务高校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网络共享课程。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对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二是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建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拓展完善更新课程内容,建设一批资源共享课。[1]

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领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推动高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教育部关于国家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本要求,以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为基本服务对象,最终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普及共享。[3]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主要内容及特征分析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建设的开放课程组成部分,也是“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继承和发展。对于精品资源共享课来说,“优质+共享”是其建设的灵魂和核心要素。那什么样的课程资源和课程形式对学习者来说是优质和具有吸引力的呢?首先,资源必须能够体现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科学技术、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如果不能反映最新、最先进的东西,那无疑会失去吸引力与生命力,教学内容与资源建设要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步。其次,提供的资源必须是丰富的,能够覆盖课程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与技能点。第三,资源的展现体现层次性,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具有弹性与张力。

课程资源只有充分实现共享,才能提高资源的可利用性,才有建设的意义。“共享”作为最基本的特征和要素,首先资源必须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教师、不同学习者教与学的需求。告诉教师怎么教、教些什么,了解到国内一流高校的教学情况。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必要的资源包括教学内容、组织方式、进度安排,教学课件等,同时还包括教学案例、作业习题、重难点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各种辅助教学环境等,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对资源进行详细的分类与组织,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教师和学习者获取最适合自己的各类资源。还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组织和管理,让使用者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

本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包括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两部分。基本资源是教学活动的必要资源与核心资源,直接体现和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拓展资源是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多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各环节,贯穿和支持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资源要求见表1。[4]

二、以应用为导向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想在国家精品的项目中分一杯羹实属不易,因为只有少数课程可建成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应立足于应用与实践。我校于2006年7月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由27位教授领衔建设27门课程,其建设目标应是申报需要的应急之策。这些课程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课程资源,基本形成精品课程建设架构。但存在的不足也显而易见,例如课程资源量不足、缺少互动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等。

2008年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定位开始转变,建设目标变成“为教学服务”。当年12月立项建设了21门校级精品课程,立项的通知中要求“每门课程建设互动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经过1年多的建设,课程的网络资源初具规模,很多课程利用精品课程软件的师生互动功能在公告、答疑、讨论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2010年4月对此次立项的校级精品课程进行了验收,“互动教学”作为重要验收指标。根据南京易学软件公司精品课程互动教学平台中的公告、答疑、作业等方面的数据统计情况(见表2),有10门课程通过本次验收,其中《遗传学》、《学前教育课程论》由于师生互动次数多,效果好,获得了优秀等次,而对于师生互动次数少,或缺乏互动教学平台的课程验收不予通过。

建设目标的转向,也为我校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的遴选中,我校的《植物生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生物学教学论》等3门课程成功入选省级精品课程,持续不断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尽管我校在精品课程资源的丰富化与立体化、互动教学等方面存在不足,但这种目标转向无疑是正确的,只有将精品课程建设立足于教学服务功能的发挥,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2011年,我校全面推行完全学分制,制定了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任选课程是该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以“精品课程的应用导向为目标”建设通识教育任选课程,先后立项建设三批共49门通识课程。这49门课程在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提交作业,公告、答疑、师生互动教学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日益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前公共选修课学生混学分的现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定位与目标不谋而合。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endprint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必须践行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倡导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以学习者为本,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服务。建设过程中要教会学习者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使他们真正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受益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

1.建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体系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服务对象发生了转变,从服务教师到服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服务对象的转变,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和教师权威理念的革新,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体现,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对大学精神的宣扬,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有学者提出精品课程的评价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教师是否能够真正关注学习者,并有效地在讨论区组织讨论;其次是学生登录精品课程讨论区并真正参与到讨论的次数和频率(广度),教师是否能够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价(深度);最后是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满意度和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效果要以学习者评价为主体,要得到大多数学习者的认同与肯定,并让他们觉得颇有收获。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最终用户是学习者,一门课程是不是精品,最主要的是看学习者的满意度和参与度。每门精品资源共享课都要力争建设成为一门深受学习者欢迎的课程。[5]坚持以学习者受益为原则,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及评价的应有之义,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优劣”应主要看学习者是否最终受益。

2.构建“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授模式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其参与度与主动性直接决定教育影响的作用与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不是简单的传授与灌输,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的自我建构,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习者应该处于中心地位。

大学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寻找信息、组织材料,怎样进一步延伸阅读,如何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找出答案。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要利用网络实施教学,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教师从原来的教学信息、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咨询者和专家等多种角色。教师教学的地理空间发生了改变,由教室转移到网络上;教学形式、内容、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堂讲授转变为线上讲解、答疑辅导、作业批改、讨论交流、考试管理等一系列的网上教学活动。视频教学录像要引导教师改变目前采用的40~50分钟的讲授性教学,尝试使用10~20分钟为片段组成的短小精悍的微课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和知识传授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将教学重点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倡导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学习、模拟实践、集体辩论、小组讨论、个人演讲与答辩、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有机融合,发挥整体协同效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精品资源共享课要给教师提供理念、资源、方法上的借鉴和学习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优秀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学习者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探寻答案;通过讨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学习、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合作学习,可与教师、其他学者进行交流、探讨,最终培养学习者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澳大利亚学者泰勒教授通过长期对网上课程教学的跟踪研究表明:学生在网络上参与课程活动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其学业成绩,经常访问课程讨论区并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的成绩优于访问次数少的学生。[6]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帮助与服务,而作为此项工作的最大受益者——大学生来说,更应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课程资源。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名师名课,高效地利用优秀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精品课程中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与理念,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角度都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本”。正如杜威所言:“教育科学的最终现实性,不在书本上,不在实验室,也不在讲授教育科学的教室中,而是在那些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的心目中。”[7]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只有存在于每位学习者的心中,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为教学服务,为社会服务,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逐渐完善其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11]6号.

[2]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z].教高厅[2012]2号.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

[4]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82.

[5]马俊.以学生受益为中心开展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89.

[6]James Taylor,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The Workers,The Lurkers and Shirkers,China Distance Education,2000(19):37.

[7]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译.教育科学的资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81.

共享服务中心漫谈 篇4

共享服务是近年来传入中国的新概念。共享服务的定义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Business function)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式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共享服务模式的本质是对公司人力、资本、时间以及其他资源的优化。该业务单元就叫共享服务中心,又可称为服务共享中心,英文书写有两种形式,一是Shared Services Center,缩写为SSC;二是Centre for Shared Services,缩写为CSS。它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把许多可以共享的业务都归纳为服务,建立一个提供服务的中心,让尽量多的业务部门分享这些服务,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它又是一种新的组织架构,把一个组织的非核心业务从原来的组织体系中分离出来,转交给一个服务部门统一运作,即将分散的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驱动并逐步扩大的专业化事业部,而原来的组织本身只专注于核心业务或最有竞争力、附加值高的业务。进而使组织扁平化(Downsizing)或瘦身;它又是一种管理变革,因为不是简单的集中、集成和集约,而是企业发展战略、业务战略、组织战略、人才战略、技术战略、经营战略综合变革的产物;它又是一种信息技术(IT)应用的具体模式。信息系统的运维是这样,业务系统的运作也是这样。共享中心建设依托IT来支撑,提供业务共享服务也依托IT来支撑。因此,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已经是当前业务变革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热点和发展潮流。SSC的概念如图1所示。

对于不同的服务对应不同的服务中心,例如信息技术服务共享中心(IT Shared Service Center,ITSSC)、会计服务共享中心(Shared Accounting Service Center)、数据服务共享中心(shared services data center)等。

共享服务中心通常先被跨国公司或巨型地域公司所采用,它把公司内各业务群或业务部门中共有的一些功能分离出来,由共享服务中心集中处理。比较典型的应用案例包括财务与会计、人力资源、文档、法律事务等共享服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同于服务集中化,也不完全等同于常说的“外包”。多数情况下,可以被认为是“内包”。所谓“内包(insourcing)”,就是指共享服务中心仍作为公司的一个业务部门,但是单独核算。当为公司其它业务部门提供服务时,就如同两个独立公司进行关联交易。1.共享服务中心的形成

共享服务中心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开始推广,21世纪初加快了推广步伐。福特公司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设立SSC的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它在欧洲第一个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到目前为止,世界《财富》500强中的86%和欧洲的一半企业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SSC。国际上关于共享服务中心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也很活跃。有Bryan Bergeron的《共享服务精要》一类专著出版,有各种国际会议召开。在亚洲,尽管起步较晚,但是其思想正在快速被接收和逐步实现。20世纪末,共享服务中心由国外咨询或业务外包公司传入中国,并有一些应用尝试,但还未达广为人知和广泛应用的程度。近几年,“共享服务”国际峰会连续在上海成功举办,推动了SSC思想和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从管理角度看,服务共享中心的基础或孪生姐妹是业务外包。业务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BPO)也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经济型的经营管理策略、理念和方式。它将一些传统的由公司内部人员负责的非核心业务较长时间地委托转包给外部的、专业的、高效的、固定的服务提供商,而公司自己则专注于核心业务、开发核心技术、生产核心产品,形成核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有所为而必有所不为,有所不为而更有所为。近十几年,业务外包在国际上蔚然成风,在国内也很快被接受。公司内部无法胜任的业务自然采取外包。另外,凡是可以削减成本、改善服务、提高响应速度、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尽管自己可以做、但是做不好,或者可以做但无增值的,都可以外包。就信息技术领域而言,也开始流行外包模式。这一外部组织也可视为一个外部的共享服务中心。

业务流程外包是将内部流程,通常还包括相关人员和固定资产移交给第三方供应商。第三方供应商可提供最佳实践和基础设施,以提高效率,有时还可减少流动资金需求。共享服务中心(SSCs)将部分内部职能合并到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而该中心必须与那些外部提供商展开竞争,根据市场价格和服务水平为本公司的各个事业部提供服务。

通用电气在内的一些公司通过出售其全球共享服务事业部的股权,将其转化为独立的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提供商,内部和外部的界限因此变得更加模糊。这两种模式的主要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需要就业务展开竞争,并作为利润中心运营。

就技术角度看,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业务服务共享奠定了基础。共享服务中心首先要与原来分散的业务操作相连接,与原来的业务数据相集成,把共同的业务流程、信息、规则处理实现集约化管理、运作和共享。

归纳起来,建设服务共享中心的目的是:

· 从理念上将业务处理变成服务,把服务变成商品,以服务为中心。为公司内部服务,最终为客户服务。

· 在财务、人事、采购、后勤等定型且非核心业务领域提供服务。

· 减低业务处理成本和人工成本。

· 提高业务处理质量和信息报告质量,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 提高业务处理流程标准化程度。

· 提高信息集成度和共享度。

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流程标准化、重组和整合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2.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

共享服务中心应用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SSC业务网络结构

虽然中国当前在共享服务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包括亚洲的印度,但是一些外国公司,尤其在银行业和制造业领域,已开始在中国建立区域性或全球化海外共享服务中心。在正在考虑外包流程的公司看来,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一流的服务提供商。譬如凯捷(Cap Gemini)、GE金融国际服务集团(GECIS ,GE的前印度共享服务中心,现为全球业务流程外包提供商(BPO))、IBM、电子资讯系统公司(EDS)、ACS公司以及埃森哲等,正逐步发展壮大、积累经验,不仅为国内子公司服务,而且为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的客户服务。目前国内应用还是以国外跨国公司为主。例如2003年,埃森哲亚太共享服务中心(APSSC)在上海成立。它是埃森哲全球五大内部共享服务中心之一。是一个多功能中心,为在10个亚太国家19个工作地点的14,000多名埃森哲员工提供支持服务。此外,作为全球服务中心之一,也为亚太区外的埃森哲公司服务。这些部门包括: 商务运营、客户服务管理、设施与服务、财务、人力资源、知识管理、市场营销、综合业务、调研、技术支持服务、翻译等。

1999年摩托罗拉公司在天津成立“亚洲财务结算中心”,先后成功接管了美国、加拿大和英、德、法等欧洲国家的应付账款业务和摩托罗拉全球60%的公司间业务,不久前正式更名为摩托罗拉全球会计服务中心。目前,摩托罗拉全球会计服务中心已经承担起公司90%的全球应付账款业务,80%以上公司间往来业务,80%以上旅行和费用报销业务,70%以上固定资产业务。到2007年底,该中心将接管摩托罗拉在美国的固定资产业务,在欧洲30多个国家的应付账款业务,在欧洲15个国家的旅行报销业务和在欧洲21个国家的公司间往来业务。员工队伍也将发展到270多名。

在建立共享服务中心过程中,各跨国公司采用不同模式。部分公司的全球企业服务集团进入中国。作为一个大型的德国化学制品、制药集团,拜耳集团建立了一个信息技术共享服务事业部——拜耳商业服务公司,在全球范围、尤其是在印度进行运营,并推动共享服务中心在上海的建立和扩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工集团巴斯夫选择了建立全新的共享服务中心。巴斯夫目前仅在欧洲就拥有100多个运营部门,大多数都拥有自己的人力资源、会计和其他支持性职能部门。2005年3月,巴斯夫宣布将欧洲的人力资源、财务和会计职能集中到柏林的共享服务中心。巴斯夫将在其他地区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其中有一个为中国提供服务。世界上最大、业务最具多样性的产业集团之一西门子也意识到有必要提高其截然不同的各个子公司的共同流程的效率,该集团已建立起一个单独的事业部——西门子商业服务公司(Siemens Business services, SBS)。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公司,包括HP、GE、福特等,已经从这种运作模式中获得了显著效益,例如成本就降低了40%。国外SSC和业务外包主要应用领域分类如图3所示。

图3 国外SSC和业务外包业务应用领域分类

除了公司内部自行建设SSC外,还催生了一批共享服务供应商(Shared Service Provider,SSP),帮助客户制定共享服务战略,进行共享服务设计,建设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业务共享服务。例如CDP(C - Customer 客户,D-Diligence 勤勉,P-Professionalism 专业)是专业提供整体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公司,包括为客户提供人力资源业务共享服务(Shared Services)、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服务以及技术支持服务(Technology Service)。CDP专注于为跨国企业和本土绩优企业提供例如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一流的整体人力资源解决方案。CDP使用世界一流的人力资源系统平台如 SAP HR、Oracle HRMS以及 PeopleSoft HR 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最优组合”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方面节省30%到50%。

国内一些大的集团公司,还很少有直接冠以SSC的举措,但是中国石化,海尔等在实施ERP的推动下,其财务模式变革可以说是准共享财务服务中心。总结国外SSC实施成功的经验包括:

· 以BPR 为前提。· 实现集团公司所有通用业务处理流程的标准化。

· 集团业务管理的集约化。

· 建设支持业务系统集约化管理的系统架构和基础设施。

· 明确SSC的目标和功能。

· 集团领导亲自参与。实施效果统计如图4所示。

说明:A—成本降低,B—改善服务,C—减少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D—提高效率,E—减少职员人数,F—实现规模经济,G—控制能力,H—内部专业技能不能利用,I—文化冲突,J—依赖性,K—初始启动成本大,L—风险。理想值为5。

日本的SSC应用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据2003年数据反映,日本1500个被调查企业中有15%正在实施或准备实施SSC。据2005年ABean Research调查的销售额在2000亿日元以上(47%在8000亿以上)、员工数在3000人以上(50%在12000人以上)、60%包含50个以上子公司,共600个上市企业的数据反映,SSC在日本有了长足发展。其相关结果如图5、6、7、8、9、10、11、12所示。

图5 SSC准备和已经实施情况

图6 被调查企业分类

图8 被调查企业实施SSC的目的

图10被调查企业实施SSC的业务领域

图11 被调查企业实施SSC的效果

图12 被调查企业SSC的人员消减统计

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法论有多种,现举几例。有的推荐为7步流程。如图13所示。

图13—1 实施SSC的阶段划分

图13--2实施SSC的阶段划分

为了获得成功,特别要注意四点。现状分析——了解组织流程,为转型设计愿景;组织重构——打破现有结构,打造专注于核心能力的新结构;标杆管理——为流程再造和规范提供最佳实践范本;商业案例——分析共享服务的优势和劣势。3.服务共享中心的发展趋势

企业共享中心建设 篇5

宜宾县科技局 蒋勤久 蒋吉洪

近年来,宜宾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和科教兴县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推动了县域经济加速转型升级,县域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创业、创新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更离不开企业的支撑。面对当前我县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不足的现实,结合县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完善的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以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使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协调、持续发展。

一、我县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的现状

我县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提出了实施“企业自主创新工程”支撑工业强县战略的思路。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根本得不到各级科技项目资金的支持。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不重视技术创新,没有技术研发机构,长期难以与各级科技项目做好对接工作。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企业普遍存在发展速度缓慢,产品竞争力差。一些企业虽然也享受到了宜宾县20世纪90年代全国有名气的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释放出的能量,但由于不注重技术革新和产品的上档升级,企业发展始终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状态。与重视技术创新、找到了突破口的同类企业相比,差距不断拉大。

目前,全县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8家。其中,技术研发机构及其开展活动情况大体可分为4个层次:

第一类是企业建立有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这些企业配备有专业技术队伍和必要的研发设备,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比如惊雷科技、威力化工、天工机械、伊力集团4户企业的技术研发机构中,现有技术人员349人,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有210人。企业至研发机构成立以来,共实施科技研发项目47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登记25项,申请专利37项。同时,这4户企业先后被确定为四川省创新型企业,惊雷科技、天工机械和威力化工3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这4户企业表现出的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的需求十分旺盛,经常组织技术研发人员学习、培训、参观,开展相互交流,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给予技术人才各方面的鼓励和支持,不断规范技术研发机构的运行机制。2008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3亿元,为全县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但这4户企业的技术研发机构运行机制仍然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学研合作机制差;二是知识产权工作思路不清;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四是科技项目管理还不规范;五是未建立起项目调研机制;六是未建立起研发经费核算和效益评估机制。

第二类是企业内部建立有技术科或技安科等技术部门。技术部门既承担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职责,也部分承担技术研发的职责。包括重啤宜宾分公司、红楼梦酒业、汇宝食品、晶鹏玻璃、吉鑫酒业、川兴酒业、凤凰印刷、五粮液包装材料公司等16家企业。这类企业的主营业务多数属于传统产业领域,其生产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多数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强,企业技术部门定位不清,研发职能不够明确。技术部门在加强企业生产技术常规管理的同时,为提高产品质量,也实施了一些技改项目以及科技成果的引进和应用,但由于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开展技术研发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设备。这类企业表现出的需求是帮助搞好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的规划和指导。

第三类是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技术部门。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意识强,比较重视技术研发工作,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围绕企业主导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开展技术研发活动。比如天源树脂、志源电器、呈祥金属、中森木业、施利旺、元亨实业、科联塑料等10户企业。这类企业主要是近几年新创办发展起来的企业,其主导产品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较高。由于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技术人才匮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但是,这类企业中发展势头好的科技型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需求仍然十分旺盛。

第四类是企业很少开展技术研发活动。这些企业的技术部门主要承担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职责。由于这类企业主要是属于水、电、气的生产、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传统建筑建材制造业等领域的企业。其生产技术较成熟,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创新意识不强,较少开展技术研发活动。这类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需求相对不足。

二、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

如何引领企业加强科技攻关,走低成本、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国家科技部搞了一个“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方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搞了一个“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方案”。自上而下,相关部门关注的是大、中型企业中的优秀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设和行业、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自身研发能力最需要提升的数量较多的县域中小企业,长期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关注不够。职能的错位和手段的缺失甚至使部分企业沦为关注的盲区。因此,必须加强全县中小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通过科技经费的引导,推动企业培育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一)技术研发中心的职能。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制定企业研发规划,组织实施企业技术研发、技术引进和转化。同时,负责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和承办产学研合作的具体业务,对职工开展新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

(二)技术研发中心的人员编制。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要有技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和一支由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人才优势。根据企业大小和中心研发任务的轻重,可给技术研发中心配备主任1名(小企业也可以由分管技术的副经理兼任),副主任1至2名,专、兼职技术人员若干名。

(三)技术研发中心的运行机制。为了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高效运行,要建立相关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比如:行业技术前沿状况的调研制度;市场产品需求调研会商制度;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企业技术研发战略规划制度;技术研发项目立项、监管、验收、成果鉴定、转化制度;知识产权获取、运用、保护、管理制度;工作计划、总结制度;研发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奖励制度;中心技术人员定期培训制度;企业技术工人、新聘工人定期培训制度;研发经费管理制度;研发投入产出效益评估制度以及研发成果、引进技术、知识产权保密制度等。

(四)技术研发中心的层次分类。目标是建立与企业发展规模、能力状况和创新需求相适应的层次分类。技术研发中心可分为三类:示范型、合格型、培育型。对所有中小企业,不论大小和条件好坏,只要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强,想建设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有建设规划,积极选聘技术人员,建设研发阵地,添置研发设备,落实研发经费,并积极申报,都可以作为县级培育型技术研发中心。对培育型技术研发中心中研发人员技术力量较强,研发阵地设施、设备较完善,研发经费达到企业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且有一定数量的研发成果和知识产权者,经自愿申报,可作为县级合格型技术研发中心。对合格型研发中心中研发人员技术力量雄厚,产学研合作机制完善,研发阵地设备、设施齐全,研发经费较充足,研发成果丰硕,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较好,产品在省内同行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且有较强的超前研发意识者,经自愿申报,可作为县级示范型技术研发中心。

三、加强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我县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建设研发中心,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从总体上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技术研发机构建设方面仍然是个薄弱环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弱,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四类问题应引起关注:一是企业有技术研发机构,但运行机制不完善;二是企业的技术研发机构不健全,科技意识不强,机构职能不清,运行较差;三是企业无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但从产业发展需求看,又有建设专门技术研发机构的必要;四是企业的科研意识强,落实了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研发活动,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前景也好,但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偏小,无专门技术研发机构,缺人员、缺经费、缺设备。针对企业在技术研发机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应予以分类指导解决,促进中小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引导——解决认识问题。针对企业科技意识不强,对技术研发机构建设重视不够的问题,可通过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典型案例分析会、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专家讲座等方式提升企业的认识,使企业自觉走到依靠技术创新,加速企业发展的轨道上来,(二)指导——完善运行机制。针对企业有机构,但运行机制不完善,有机构但机构不健全,且职能不清、运行差的问题,可组织相关专家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调研指导,也可组织专家开展专题研究,包括与外地优秀企业开展比较研究,形成改进方案或建设规划,逐步达到完善技术研发机构运行机制的目的。

(三)激励——提升建设动力。针对较多的企业没有技术研发机构、有机构不健全、有机构运行差的问题,为了使企业实现技术研发中心从无到有,从培育型发展到合格型,再发展到示范型,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形成激励机制。比如:建成合格技术研发中心后实行项目资金补助机制;向上申报科技项目和专利实施转化项目,同等情况下高一级技术研发中心申报的项目优先的机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实行非合格以上技术中心的企业一票否决机制,等等。通过这些激励措施,从而提升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的动力。

(四)帮助——提供人力和财力支持。针对小企业重科研,产业前景好,但无技术研发机构的问题,可通过提供人力、财力的支持,帮助企业尽快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人力支持可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帮助寻找企业需要的高技术人才;也可通过宜宾县籍在外科技人才信息库,寻找愿意为家乡企业发展献计出力的人才。财力支持,可由政府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将过去对企业的技改补贴向前延伸,助推技术研发中心的形成。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院县、校县、所县合作机制,以科技项目为依托,给科技型小企业建立“虚拟技术研发中心”。

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参观学习总结 篇6

20xx年12月9日,在xx财经职员苗老师的带队组织我们去xx集团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参观学习。此次一行虽一日时间,节奏安排的非常紧凑,但受益颇深。

我们到达xx集团后,对xx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进行了参观,主要针对xx集团财务共享部门的班组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学习。此次参观自己教育工作上的.不足,解放了思想,提升了境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企业集中管理模式,它也是财务管理中的最新应用,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种有效的运作模式来解决大型公司财务职能建设中的重复投入何效率低下的弊端。财务共享中心提高了集团总部的管控能力和集团上市报告的效率,共享中心将所有财务职能归集在同一个职能部门并由一个专业管理团队进行管理,所有流程由风险管控部门实时监控,流程改善部门可以按照实际情况作出合理有效调整,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数据更加真实完整。

xx集团财务部门也充分发挥出了财务共享的效能,通过减少人员以及减少管理层次达到了降低成本的效果,对所有子公司采用相同的标准业务流程,废除了冗余的步骤和流程,更容易跨地域、跨部门的整合,企业将各种财务流程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平台包括财务的应付、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会计科目实行统一集中处理,在提高效率、加强内控、信息共享以及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企业共享中心建设 篇7

一、财务集中共享重大意义

持续推动以合作为精髓的共享思维, 建立并发挥财务共享中心作用, 实现财务、业务的融合, 协同发展。集中共享不但解决了重复投入、效率低下的弊端, 还完成了流程梳理、架构重塑和制度完善, 解放了生产力, 实现了规模效应, 还促进了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受控运行, 是共享中心的价值所在。

集中共享是企业发展与管理的要求。企业经营形势异常严峻, 面临着前所未的压力, “新常态”要求企业眼睛向内, 提质增效, 创新管理, 转型升级。互联网对财务共享中心发展是巨大的推进, 加快了财务共享中心的升级、落实和应用, 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合规管理, 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集中共享是促进业务规范运营的重要途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有利于业务更趋规范、统一、标准, 朝着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跨越, 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优化配置, 能够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通过共享服务必将带来企业组织架构的深度变革, 促进企业优化业务流程, 强化风险防控。

集中共享是实现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的有力手段。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有利于实现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一体化的管理目标, 促进财务管理从传统核算型财务会计向决策支持型管理会计转变, 强化对业务支撑与支持, 不但可以提高价值管理能力, 为领导决策提供更专业的支持, 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是降本增效的重要举措。

二、财务集中共享风险分析

一是企业广大员工特别是企业管理层, 如果对集中共享的认识不够、理解不深、领悟不透、执行不力, 可能导致管理转型升级的失效、失败和失利。

二是财务集中共享, 需要找到适合企业的运营模式, 将服务扩展到业务支持、战略规划与决策支持领域, 需要企业管理层、业务部门反复有效沟通, 使决策、执行透明化。

三是财务集中, 可能形成离职陷阱。一方面依托信息技术应用, 必然解放人工。另一方面, 集中实现业务批处理, 技术含量降低, 个人成就感下降。

四是集中共享后会使下属单位对税务风险的敏感性降低, 一部分员工对业务处理的准则把握程度降低, 还会由此导致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申请的困难程度加大。

三、导入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因素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 就是要打造与企业共成长的契合点, 导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成功因素。目的是首要, 人员是关键, 机制是基础, 系统是保障, 应用是目标。

(一) 目的

财务共享是对反复、经常性、重复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业务, 集中起来流水式批量作业。不只是物理上的集中, 更是观念的统一、思想的统一、形式的统一、规则的统一。把资源解脱并优化配置起来, 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实现岗位全对应、业务全覆盖、过程全监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 首要是应明确建设的目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应用, 促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 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倒逼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其目的就是服务、服从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突出管理会计的作用, 最大限度提质增效, 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建设目的一经确定, 就要研究和判断集中管理的架构。一是可以按照业务单元设计, 条式;二是可以按照区域来设定, 块式;三是按区域加业务设定, 条块结合式。各有利弊, 目前, 世界各大跨国公司采用区域块式较多, 有的还将收付业务、采购业务、核算业务集中在某个区块, 运行效果良好。

(二) 人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也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以“思想能力”为出发点, 选拔有作为有抱负的员工加入团队, 要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想干愿干能干会干。以“营造氛围”为着力点, 形成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激励导向”为突破点, 引导员工传递正能量, 传播好声音, 创造轻松的工作环境。以“推进工作”为落脚点, 克服经验不足的苦恼和恐慌, 清理发展的阻碍, 畅通有效沟通的渠道, 全身心的投入建设。

借助网络技术, 逐步忽略集中办公或逐步松绑办公时间和地点, 广而实施移动办公, 提高效率和质量。通过资源整合, 避免在原来传统分散模式下资源闲置或浪费的现象, 有利于专业型人才培养与综合性人才培养, 有利于发挥个人优势, 有利于员工的成长。

(三) 机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必须要与企业管理模式相匹配、协调统一, 必须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适合, 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而持续进行完善和优化。

紧盯目标任务, 完善组织架构。借助集中共享, 完成对管理架构、管理职能的重塑和再造, 建立起财务、业务一体化运行机制, 职责要明确、清晰, 流程要顺畅、简化。以全面预算、财务信息化为桥梁和纽带, 实现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职能的衔接和统一。

锁定关键业务, 规范统一标准。要抓主抓重抓实抓紧, 关注新业务, 关注风险较大的业务, 关注特殊的业务, 关注系统前端的业务。做到规范、合规, 做到业务与财务数据同源, 一站式、集中式的点对点、平台对平台、系统对系统自动数据流动, 批量流水作业。

瞄准重点环节, 解决问题困难。研究、处理、追踪和管理好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异常事项, 实现经营管理上的纠偏、改进和提升管理好异常事项。问题导向, 以问题整改实现突破, 要把成功的经验, 充分用来更新观念、健全体制、优化机制、完善制度。

(四) 系统

一是技术运用促进了财务与业务的融合, 也为财务的集中共享创造了条件。最大限度提高系统功能的融合, 业务数据转换财务数据, 均封闭运行, 自动归集。二是在对于暂时还需要手工操作的业务, 多设计并使用模板, 在平台上建立财务模板, 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质量和效率。三是系统要建立容错机制, 保证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同源性。设置系统自动提醒、提示功能和风险预警, 把制度嵌入系统, 减少偏差和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降低各种隐含的风险。四是因地制宜的引入网络系统, 确保数据传输稳定、迅速。

(五) 应用

会计核算是基础, 是财务的生命;财务管理是价值, 是财务的灵魂。强化管理会计的思维、方法和工具, 让数据说话, 促进价值的创造, 为管理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支撑。财务集中共享, 一方面要提高财务数据形成的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加大财务数据的应用。管理会计与财务集中共享相伴相辅、互为支撑, 密不可分。基于财务集中共享平台, 管理会计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这也是集中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在。

四、需要关注的几点

把正确对待集中共享建设的态度认识作为基本前提。改革, 首先改变的就是理念、思想和态度, 思想变, 天地宽, 思路通, 路路通。不顺应形势环境的要求, 就会落后;不适应发展管理的需求, 就会被淘汰。坚决要破除一些传统思维模式与旧习惯, 实施集中共享, 意义深远, 作用重大, 所以认识上要有高度, 执行上要有力度。把坚持集中共享建设的平稳推进作为根本要求。注重过程, 也要关注结果。实施过程需要周密筹划、勤于沟通、积极推进, 并要加大考核力度, 公正评价。要做好顶层设计, 充分考虑各构成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困难, 因地制宜, 分步实施。

把提供集中共享建设的各项保障作为核心内容。包括基础、规范、流程, 也包括人员、人心的稳定, 还包括工作的协同、协作、协调, 更包括技术支持。财务创新, 就是要管理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流程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工具创新。

把优化集中共享建设的体制机制调整作为关键所在。组织和领导的认识、决心、重视程度很重要, 只有在此基层上, 我们才能设计并实施集中共享建设工程。基于共享服务的管理决策思想, 再造财务流程, 促进企业流程重塑、优化, 从分散式管理模式向集中管理模式的转变, 实现会计核算和管理会计的分离, 为企业创造价值。

实现财务管理的变革。一是维持性变革, 即提高现有产品性能和服务品质的创新, 二是突破性变革, 从思想、思维、思路到流程、制度和规范,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可能进行颠覆式变动。企业实施财务集中共享的定位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 不只是物理集中阶段, 而是要打破传统模式, 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 实现管理的转型升级。实施共享服务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有效的管理创新、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自身的变革。

摘要:经济“新常态”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驱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基于此, 再次引起了企业对财务共享中心和管理会计建设的新势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动了财务管理升级, 带动了企业流程重塑, 促进了企业价值创造。笔者着重从导入与企业相契合的关键因素来阐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

企业共享中心建设 篇8

【关键词】农民工文化;公共电子阅览室;文企合作;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44-02

根据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总量日益增多,已成为现阶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获取的力量。发挥文化在提升农民工素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肇庆市图书馆通过实施文企合作共建工厂企业园区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在肇庆市风华锂电池有限公司展开一系列工作,丰富了基层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受到了广大农民工的欢迎。本文对农民工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必要性、电子阅览室的特点、服务的开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探讨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该项目的发展,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让公共电子阅览室能够真正走进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中。

1、企业园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必要性

1.1 企业园区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背景

公共电子阅览室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发展到新阶段而推出的一种更高级别的终端服务模式,在充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丰富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范围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能够更好地向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安全和便利的网络文化服务。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是国家三大数字文化工程之一,如今工厂企业园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与资源共享成为一个重点项目工程,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而主要的年轻人都集中在工业园区,而新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落脚在这里,无疑是一个正确的举措。

目前,工厂企业园区经济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了,工业园区的文化建设是功不可没的。但是我国的工业园区在文化建设上,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是不理想的。因此,抓好抓实园区文化建设已成紧迫的任务,而目前国内农民工文化素质、技能的情况,迫使工厂企业园区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1.2 国内农民工概况

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高达2.5亿,新生代农民工占1亿,大多数属于90后,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故土,外出谋生,希望通过丰富的文化娱乐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生活。他们电脑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十分薄弱,更需要不断地培训来丰富自己。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将更多地受到网络的影响。

目前企业的基本情况是:员工普遍年轻化,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生产一线员工多,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流动性大。员工业余时间较少,进入电子阅览室的机会也就相对少,他们上网主要是聊天、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等。令人担忧的就是上网时间没节制、上不良网站,浪费学习知识的好时机。而且企业建设电子阅览室的比率并不高,一些中小企业认为,员工只要聆听上级的任务,认真完成工作就够了,不关注员工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再者,认为建设电子阅览室一次性硬件投资较大;员工使用和应用率较低,不值得投资建设,这大大降低了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质量。

2、企业园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特点

企业园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在资源建设主要由肇庆书图书馆负责,并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拥有海量数字资源的肇庆书图书馆,在平台建设、资源分类整合、网络管理以及图书馆服务等都具有出色的能力。

2.1 肇庆市图书馆数字资源概况

肇庆市图书馆配备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和网络管理系统,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肇庆市级分中心,履行搜集、加工、存储、研究、利用和传播知识信息的职责;拥有丰厚的数字资源,超星电子图书18万种、名师讲坛视频4000部、尔雅学习视频1000部、共享工程视频6800部等数字资源共4TB;肇庆市图书馆作为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成员馆之一,可共享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电子图书120万种,期刊论文3000万篇,博硕士论文100万篇,学术会议论文70万篇,以及各种事实型、文献型数据库30多个,多媒体影视节目数百部的海量的数字资源。

总投资1.2亿元的肇庆市图书馆新馆,是一座集图书信息、网络阅览、特色文化、参观会展、学术报告、知识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将于2012年年底投入使用,服务读者。

2.2 文企公共电子阅览室特色

肇庆市图书馆、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为肇庆市风华锂电池有限公司企业园区提供了一个非常优越的场所。公共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咨询专家和技能培训,为工厂企业园区社会公共电子阅览室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及文献服务,为员工们提供一个获取知识文化的平台。

2.2.1 平台分区布局

在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基础上,对电子阅览室的电脑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包括共享工程专栏,文字、图像处理,娱乐,教学等,不同的分区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员工,利用不同的主题,提供不同特点的特色资源建设,具有吸引力。

2.2.2 资源分类整合

肇庆市图书馆拥有庞大的电子资源、数据库,包括以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有效地解决了公共电子阅览室搜索资源不便的难题,也为广大农民工业余生活提供了更优越的数字资源。

2.2.3 一卡通用,便民服务。

为了便于农民工使用和管理,更好地结合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公共电子阅览室采用一卡通服务,农民工不仅可以享受电子资源,还可以享受图书馆图书“随时、随地、随享”的服务。

2.2.4 立体管理,打造绿色网络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打造绿色和谐的服务网络,我馆建立立体管理模式,包括远程维护、利用安全技术和监控技术对不良信息的屏蔽、大大地改善了上网的氛围,强化企业园区电子阅览室管理员的知识技能,限制农民工的上网时间。

3、企业园区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开展服务的方式

3.1 前期相关研究及开展工作

肇庆市图书馆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肇庆市风华锂电池有限公司三方合力在肇庆市风华锂电池有限公司职工之家共建“公共电子阅览室英特尔体验中心”。并开展工业园区外来务工人员电子阅读情况调查,派发调查问卷。在调查过后,积极举办肇庆工业园区企业电子阅览室建设与服务研讨会,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为下一步做充分的准备。

3.2 研究的方法及实施措施

3.2.1 文企合作共建工厂企业园区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

2011年12月21日,由肇庆市图书馆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合力共建全国第一个“公共电子阅览室英特尔体验中心”,也是文企合作共建工厂企业园区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的首站。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还免费提供8台电脑给广大职工使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文企合作的广大空间,促进农民工文化生活长远发展。定期在此开展一系列的电脑培训班,让员工们充实自身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技能。

3.2.2 图书馆职能

通过实地咨询调查和问卷调研,广泛收集外来工对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图书室的服务功能意见,并将其深入探讨和分析,作出相应的对策。也在馆内积极培训适应工厂企业园区文化服务的专业队伍,提高肇庆图书情报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结合图书馆的职能,还向工厂企业园区务工人员免费发放“一卡通”读者证,为读者提供图书借阅、多媒体阅读、文献咨询及传递、技能培训服务到桌面的“一站式”服务。

4、企业园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在建设企业园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同时,在功能实现、电子设备、应用平台、文化成果以及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资源共享等方面也有不足的地方。

4.1 功能实现

在工厂企业园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服务项目应该具备:网上读书活动、休闲阅读、各种讲座、职业培训、各种读者活动。在开展活动的筹备和运行中,对培训员工技能方面应着重进行。

4.1.1 设备

在开展各式功能的前提下,我们需要的最基本的是电脑,没有电脑,任何功能活动都无法实现。现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对员工的文化生活不给予重视,不会为企业选购一批适用的电脑,而我们可以考虑限购一部分的电脑,在每次文化讲座、职业技能培训的时候,可以用车带上,提供给部分员工使用,但是这并非长远之计,仅仅只是靠图书馆或者其他(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电脑已经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强企业高层管理者对提高员工文化活动、文化素质、文化技能的认识,才是实现这一举措的有效途径。

4.1.2 平台

由于很多企业园区的员工,业余时间都较随性,不一定能够参与培训活动,因此,给那些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文化水平,文化质量的员工提供一个平台,把一些电脑方面的教程等,上传到网上,让他们随时可以到电子阅览室观看学习。

4.1.3 成果

很多外来工工作繁琐,身心疲惫不堪,没有过多精力去学习,而看电影,听音乐等成为他们主要的休闲项目,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动力。举办一些创作性的设计比赛,吸引员工们参加,奖品不一定要很多,但是可以很丰富。企业自身拥有很多产品,而产品的海报设计,包装等,往往需要广告公司来设计,如今完全可以打破这种常规,让企业自身的员工们设计,包装,选出最好的采用,并颁发奖金,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员工们的文化生活,也能够活跃工作氛围。

4.2 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上,要实现图书馆与企业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合作共建模式比企业独立建制的电子阅览室模式更为优越。特别是在制度管理、环境管理、读者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技术上进行创新试尝。

还要加强对外来工的引导,增强外来工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对良莠识别的能力。有针对性地通过举办培训活动让使用者掌握上网技巧或更全面的技能。管理员要加强巡查,切实地负起辅导和监督的责任。帮助用户选择好的网站,引导浏览健康的信息。根据用户的需求改进服务工作,实行特色服务。加强与企业、企业员工的沟通,开展宣传推广活动。

4.3 资源共享模式实现

由图书馆牵头建立跨系统资源共享的合作体系,整合各种资源和咨询专家,为工厂企业园区社会公共电子阅览室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及文献服务。

5、结语

上一篇:终晚宴致辞下一篇:初一抒情散文:成长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