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升降脚手架

2024-08-13

附着升降脚手架(精选10篇)

附着升降脚手架 篇1

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建筑工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一座座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从而对建筑脚手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工程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近十年来,满高外脚手架、吊篮、挂脚手架等因其耗时、耗工、耗材和安全保障差等多方面原因而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挑脚手架和附着升降脚手架。挑脚手架存在反复搭拆的缺点,附着升降脚手架则较好地克服了这一缺陷。

1 附着式脚手架定性分析

1.1 优势

1)节省材料。2)节省人工。3)独立性强。依靠自身升降设备进行升降,不需占用塔吊等别的垂直运输设备[1]。4)保证工期。

附着自升式脚手架架体附着于建筑结构主体上,自行升降,具有多片同步提升能力和超负荷报警功能,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故障诊断自动化功能,同时又有方便、经济显著等特点,在使用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已成为目前高层建筑脚手架主要选型对象。

1.2 升降脚手架的安全隐患[2,3]

1)脚手架平面布置中提升机位布点不合理。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平面形状千差万别,为了保证每个葫芦和拉杆均匀受力,脚手架平面设计、提升机布点、间距选择要合理,慎重选购电动环链葫芦,安全系数要满足设计规范要求。2)脚手架架体自身的连接刚度。升降脚手架在升降过程中由于各机位引起的次应力、提升时脚手架的摇晃与碰撞、施工中各种材料工具的撞击等对脚手架架体的自身连接刚度产生较大影响,如不及时补强,可能会发生事故。3)脚手架架体的整体性。升降脚手架无论在上升还是下降阶段,都要受大型垂直运输机械如塔吊、施工电梯的影响。为使脚手架在升降时不受限,上升阶段脚手架可以在其下部开一个宽约3 m~5 m,高3.5 m~6.5 m的门洞,门洞上方仍由水平杆连接,这样整体刚度就有了保障,但由于塔吊和升降机通常在装修结束后很久才拆除,故下降时塔吊和升降机的附着杆会成为脚手架的障碍,特别是施工升降机,通常其附着杆间距6 m~9 m,每次下降过程中脚手架可能同时碰到2根~3根附着杆。4)构件方面的问题。作为主要承力体的穿墙螺栓、螺杆可能受力变形;螺纹受砂浆污染会使螺母旋不紧,紧固体如螺杆、垫片等缺少,又未能及时补充和更新,拉杆、花篮螺丝等细长勾构体容易被撞变形使强度变弱;电气控制系统开关触点接触不良,通断电不灵敏或电缆断线,可能造成电动葫芦停机。5)现场人员管理存在问题。升降脚手架的升降作业均应由专业化的分包单位具体施工,升降脚手架的升降作业均应由专业化的作业人员操作。但在实际应用中,专业化的升降作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不强,对升降脚手架的承载力及关键部位受力性能了解不够。有些升降脚手架分包队伍,考虑到经济效益,往往雇佣技术水平较低的人员来操作,碰到工程问题,往往不加分析而以蛮干处理问题,易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对于上述在架体结构附着支撑、升降方式和使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隐患,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 监理应重点监控的几方面工作

1)升降脚手架布置与安全性论证。升降脚手架在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之前,首先都要编制其施工方案,其中要特别重视的是升降脚手架的布置。高层建筑标准层的平面形式、结构特点千差万别,相应的升降脚手架的提升点及平面布置也要适应这种变化。这就要求分包脚手架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所使用脚手架的性能、承载力等有足够了解,这样才能合理进行平面布置。提升点的布置主要应考虑提升能力。电动整体提升脚手架其提升点的间距主要由电动环链葫芦的额定起降重量决定。

2)必须经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架体组装好后,在分包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监理按照规范及施工方案对架体进行检查,并经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

3)定期维护施工机具。建立设备定期维护制度,并派专人落实。及时清理外露零部件上的砂浆与污物,检查葫芦是否运行顺畅,有无卡链,异常声响,制动是否可靠,电气系统各开关是否灵敏可靠,指示灯应能正常工作,电缆线应扎束高挂,有损伤应立即修复。

4)正确使用防倾覆导轨、机位载荷预警系统及防坠装置。

5)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脚手架在施工中的以下各项规定:

a.升降脚手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与有关规定进行搭设、使用和拆除,禁止乱搭、乱改和破坏。遇到问题,应及时报告主管或技术人员,请示解决办法。b.脚手架投入使用前应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配备相应的质量监察人员和安全员。c.专业操作班组人员必须有高层建筑架子施工经验及上岗操作证书,工作中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安全带和墙体应有可靠的拉结,不得违章操作。d.脚手架、工具挑梁附墙时,墙体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0 MPa以上。e.升降开始前,应对脚手架安全系统全面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升降。严格保证爬架质量,遇有不合格或损耗的构件要及时更换,废品不可与合格品混用。f.升降操作时,脚手架应空载。先用手拉葫芦吊挂需要升降的架子,链条受力后才可卸去被升降部分与墙体连接的穿墙螺栓,拆下的螺栓、拉结钢筋等零件要妥善放置。g.升降操作中,需有专人以吹哨子等方式指挥协调,力求脚手架平稳升降。升降中,同一爬架单元内爬架片的高差不得大于100 mm,否则应及时调整。h.穿墙螺栓预留孔位要准确,支座处墙面应平整,如不平处要加垫铁板。必须保证两个螺栓同时受力,每升降一次,要对螺栓数量和紧固情况全面检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做好记录,建立资料档案以备复查。i.一个爬升单元升降操作的全部工作内容,要在一个工作班内完成,不得将未完工作交给下一班,升降前临时拆除的构件待升降操作完毕后须按原样安装上去。j.脚手架外侧的密目安全网应与周边杆件、安全栏杆等妥善结扎,上下步架不相通。爬架底部脚手钢管与外墙间隙用脚手板封严。k.施工中严禁超载。大模板不得成片堆放在脚手架上或斜放在脚手架上,严禁钢筋搁在脚手架上,严禁钢筋超出脚手架以外。不可将脚手架作为经常堆放材料的场所。l.转角处的脚手架应有斜拉钢筋拉结等措施,脚手悬挑部分长度要依据设计而定。m.六级以上大风及大雨期间停止作业,大风后要认真检查及时加固,平时做好防火工作。冬天下雪后须清除积雪并经检查后方可使用。n.禁止下列违章作业:利用脚手架吊运重物,在脚手架上拉结吊装缆绳,任意拆除脚手架部件、穿墙螺栓,起吊构件时碰撞或扯动脚手架。

3 结语

附着升降脚手架作为一项具有特色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以其一次搭设、多次反复使用、节省材料、不占施工场地、整齐、美观等特有的优势,并能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管理,提高安全度,必将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而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阐述了附着式脚手架的优点,归纳了升降脚手架的安全隐患,探讨了脚手架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监理应重点监控的几个方面,以期进一步提高脚手架体系的技术水平,强化安全管理,为我国建筑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隐患,监理

参考文献

[1]隋伟,李建忠.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高层工程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4,30(10):50-51.

[2]林御荣.谈谈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施工安全[J].建筑安全,2008(2):46.

[3]袁军辉.浅谈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层施工安全防护技术[J].建筑安全,2006(5):16-17.

附着升降脚手架 篇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监理控制要点

针对建筑施工现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存在较多重大安全隐患,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现状,依照住建部和西安市的有关规定,结合现场管理实际,归纳具体的监理安全管理要点。

附着升降脚手架是仅需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施工逐层爬升,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并能实现下降作业的外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把落地式脚手架(总高度一般是五个结构层加上1.2米高的作业防护高度)整体提升到空中,架体自重及施工荷载全部由架体底部水平梁架承担,水平梁架以竖向主框架为支座,并通过附着支撑将荷载传递给建筑物,脚手架沿竖向主框架上的导轨升降。对于高层建筑施工,它比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有明显经济性。但是,由于它是一种新型的脚手架,设计、制造及使用不当均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会发生安全事故。

一、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适用的规范、标准和文件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3.《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部建字(2000)230号)4.《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5.《关于进一步加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管理的通知》(市建质发[2014] 8号)

二、附着升降脚手架控制要点、安全检查重点

(一)安全控制点

1、附着升降脚手架工程的施工单位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分包单位合同;

2、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生产和使用证许可证等认证文件;

3、附着升降脚手架使用前,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文件;

4、附着升降脚手架安装、拆除人员和升降操作的上岗证;

5、附着升降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6、附着升降脚手架安装;

7、附着升降脚手架验收;

8、升降、使用。

(二)、控制要点

1、准备阶段

(1)资格认证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使用具有比较大的危险性,它不仅是一种单项施工技术,而且是形成定型化反复使用的工具或载人设备,所以应该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必须对使用和生产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厂家和施工企业实行资格认证制度。

①建设部建字(2000)230号文《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中第五十五条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附着升降脚手架工程的施工单位实行资质管理,未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不得施工;对附着升降脚手架实行认证制度,即所使用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必须经过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或者委托具有资格的单位进行认证”。第五十六条规定:“附着升降脚手架工程主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资质管理有关规定到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应审查手续”。并规定:“对已获得附着脚手架资质证书的施工单位实行年检管理制度”。

②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各结构构件在各地组装后,在有建设部发放的生产和使用许可证的基础上,经当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实并具体检验后,发放准用证,方可使用。

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处于研制阶段和在工程上使用前,应提出该阶段的各项安全措施,经使用单位的上级部门批准,并到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④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由专业队伍施工,对承包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任务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资格认证,合格者发给证书,不合格者不准承接工程任务。

⑤各工种操作工人及有关人员均应持证上岗。(2)专项方案的审查

①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前应由专业施工单位根据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内部审查后报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后,报监理部审批。

② 专项施工方案在完成审批手续前,总包单位应按市安全监督站规定,组织专家论证,由方案编制人员按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补充或完善,经专家评审,并由专家签署“方案符合要求”的认可文件,并到市安全监督站进行方案备案后方可实施。

③方案内容应包括:附着脚手架的设计(应含平面布置图、立面图、剖面图及构造与连接详图)、施工及检查验收、维护、管理等全部内容。

④附着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应包括的项目和设计计算方法、荷载取值等应符合建设部《附着升降式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的要求。规定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实施;水平梁架计算简图中的计算跨度应与平面图一致,可取平面图中最大跨度。竖向主框架计算简图支承点间距应与楼层高度一致。

⑤监理部审查专项施工方案时应着重对脚手架的构造设计、必须进行设计计算的项目、必备的详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附着装置详图、提升装置详图、防倾覆装置详图、防坠落装置详图、水平梁架及竖向主框架的杆件连接和水平梁架与竖向主框架间的连接详图、架体与水平及竖向框架连接详图、各装置与架体或结构间连接详图)等进行审查和验算,明确提出审查意见,不符合要求的,应要求编制单位进行补充或修改。

(3)、对于使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工程,参建单位要将其确定工程重大危险源,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确保施工安全。

(4)监理单位应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管理列入监理计划和安全监理实施细则,架体升降作业时应实行旁站监理。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督促整改、及时排除,整改后的脚手架应重新验收。对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要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安装阶段

(1)附着升降式脚手架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项培训,并持有架子工上岗证,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每日检查一次,未经专项培训和无上岗人员不得同意施工或操作,并作好记录。

(2)脚手架竖向主框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平面布置图的要求。

(3)附着升降式脚手架构配件、设备、材料进场时,监理人员应对其出厂合格证及材料、设备的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审查,并会同总分包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对照专项施工方案对构配件、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进行验收,符合要求时同意进场,不符合要求应作退场处理。

(4)当在高空安装脚手架时,监理人员应按专项方案的要求对附着升降式脚手架底部的托架进行检查,确保托架能可靠承担上部脚手架的荷载。

(5)附着升降式脚手架安装与构造应符合专项方案中的构造规定,安装时监理人员每天应进行巡视检查,并作好巡视记录;发现与方案不符合时,应书面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6)附着升降式脚手架安装高度不得超出专项方案中立面图及剖面图设计高度。监理人员巡视时应及时检查控制。

(7)附着升降式脚手架安装时,监理人员应检查架体与结构的连接和架体的悬臂高度是否符合专项方案的规定,以保证架体稳定,不发生倾覆。

(8)附着升降式脚手架安装前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安全交底工作,3、升降、使用阶段

附着升降式脚手架安装结束后,监理人员会同总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对脚手架进行验收,合格时确认验收文件。验收不合格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同意施

工单位拆除底部托架。

(1)、首次提升前,总包单位应委托有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对附着升降式脚手架检测,监理人员对总包报审的检测报告进行审查,合格时方可同意施工单位进行提升操作。

(2)、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升降操作前,监理人员督促并检查施工单位做好下列工作: a.严格执行升降作业的程序规定和技术要求; b.严格控制并确保架体上的荷载符合设计规定; c.所有妨碍架体升降的障碍物必须拆除; d.所有升降作业要求解除的约束必须拆开;

e.严禁操作人员停留在架体上,特殊情况确实需要上人的,必须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

f.应设置安全警戒线,正在升降的脚手架下部严禁有人进入,并设专人负责监护; g.严格按设计规定控制各提升点的同步性,相邻提升点间的高差不得大于30mm,整体架最大升降差不得大于80mm;

h.升降过程中应实行统一指挥、规范指令。升、降指令只能由总指挥一人下达,但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任何人均可立即发出停止指令;

j.附着升降脚手架升降到位后,必须及时按使用状况要求进行附着固定。在没有完成架体固定工作前,施工人员不得擅自离岗或下班。未办交付使用手续的,不得投入使用。

k.附着升降脚手架升降到位架体固定后,监理人员应检查:附着支承和架体已按使用状况下的设计要求固定完毕;所有螺栓连接处已拧紧;各承力件预紧程度应一致; 各扣件接头无松动;所有安全防护已齐备;并作好检查记录。

(3)、附着升降脚手架的使用时,监理人员应巡视架体上的施工荷载是否符合设计规定,严禁超载,严禁放置影响局部杆件安全的集中荷载,并应及时要求使用单位清理架体、设备及其它构配件上的建筑垃圾和杂物。

(4)、附着升降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使用单位进行下列作业时,应及时书面制止: a.利用架体吊运物料;

b.在架体上拉结吊装缆绳(索); c.在架体上推车;

d.任意拆除结构件或松动连结件; e.拆除或移动架体上的安全防护设施; f.起吊物料碰撞或扯动架体;

g.利用架体支顶模板;

h.使用中的物料平台与架体仍连接在一起;

(5)、附着升降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监理人员应督促并会同使用单位每月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不合格部位应书面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改正。

(6)、螺栓连接件、升降动力设备、防倾装置、防坠落装置、电控设备等监理人员督促施工单位对其应至少每月维护保养一次。

(7)、遇五级(含五级)以上大风和大雨、大雪、浓雾和雷雨等恶劣天气时,监理人员应书面禁止进行升降和拆卸作业。并应预先对架体采取加固措施。夜间禁止进行升降作业。

(8)、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拆卸时,监理人员应按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巡视检查,并作好记录。严禁抛扔物料。

三、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设备安全检查重点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分为架体、水平梁架、竖向主框架、附着支撑、升降装置、安全装置等,各构件的检查重点如下。

1、架体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架体安装应符合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技术规范的规定,除此之外,还应按有关规定文件对以下部位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与附着支撑结构的连接处;架体的升降机构设置处;架体上防倾、防坠装置设置处;架体吊拉点设置处;架体平面的转角处;架体与塔吊、施工电梯、物料平台等设施相遇需要断开或开洞处等。

2、水平梁架

水平梁架位于架体的底部,它与竖向主框架共同构成刚性结构,水平梁架承受架体的垂直荷载和自身荷载及风荷载,并将其传给竖向主框架。水平梁架上部的各节点处就是架体的立杆位置,架体荷载通过立杆处节点直接传给水平梁架,所以水平梁架的构造要求是:采用型钢或钢管制作成定型桁架,节点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禁止用扣件连接),水平梁架节点的各杆件轴线应汇交于一点;里外两片水平梁架应有横杆、斜杆,以形成空间格构的受力效果;当水平梁架采用定型桁架构件不能连续设置时,两片水平梁架之间可用脚手架钢管、扣件进行连接,但其长度不得大于2米。

3、竖向主框架

竖向主框架位于水平梁架两端支承点处,沿架体全高竖向设置,可做成片式框架或格构式框架,其平面与外墙面相垂直。主框架一侧同水平梁架及架体连接,承接水平梁架传来的荷载,另一侧与附着支撑连接,把水平梁架的荷载和脚手架坠落时的冲击荷载,通过附着支

撑把荷载传给工程结构。由于主框架采用了刚性框架且直接附着在工程结构上,从而使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得到保证。又因导轨直接设置在主框架上,所以脚手架沿导轨升降也是稳定可靠的。

4、附着支撑

附着支撑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主要承载传力装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升降过程中,是依靠附着支撑附着于工程结构上来实现其稳定的。附着支撑的设计及构造形式,应适应建筑物凸出或凹进结构处的连接要求,特殊部位应单独设计构造形式。附着支撑结构当采用普通穿墙螺栓与工程结构连接时,应采用双螺母固定,螺杆露出螺母不少于3丝,垫板尺寸应按设计计算要求,且不得小于80mm*80mm* 8mm。采用穿墙螺栓锚固时,宜采用二根螺栓,当附着点采用单根螺栓时,应有防止扭转的措施。在升降工况下,必须确保每一主框架一侧至少有两处以上与工程结构连接的附着支撑。

5、升降装置

升降装置包括动力设备和同步装置,同步装置依靠动力设备而发挥作用。目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动力设备主要有四种:手拉葫芦、电动葫芦、液压千斤顶及卷扬机。

同步装置的作用是脚手架在升降过程中,保证各机位保持同步升降,当其中一台机位超过规定的数值时,即切断脚手架升降动力源停止工作,避免发生超载事故。同步装置应以同时实现保证架体同步升降和荷载监控的双控方法来保证架体升降的同步性,且应具备超载报警停机、欠载报警等功能。升降差监控时,相邻吊点同步差不大于30mm,整体同步差不大于80mm。荷载监控时,当各吊点最大荷载达到设备额定荷载80%时报警,自动切断动力源,避免发生事故。

6、安全装置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装置包括防倾、防坠装置。

(1)设置防倾覆装置的目的是控制脚手架在升降过程中的倾斜度和晃动的程度,架体在前后、左右两个方向的倾斜均可不超过30mm。防倾装置应有足够的刚度,在架体升降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约束,确保升降状态的稳定性。防倾装置必须与竖向主框架、附着支撑或工程结构应用螺栓连接;防倾装置的导向间隙应小于5mm;在升降和使用工况下,位于在同一竖向平面的防倾装置均不得少于二处,并且其最上和最下一个防倾覆支承点之间间距不得小于2.8米或架体全高的1/4。

(2)设置防坠装置的目的是为防止脚手架在升降工况下发生附着支撑、吊杆(绳)等意外故障造成的脚手架坠落事故,当脚手架意外坠落时,能及时牢靠地将架体卡住,以确保安

全。《暂行规定》要求:

防坠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部位,且每一竖向主框架提升设备处必须设置一个;防坠装置必须灵敏,其制动距离:对于整体式升降脚手架不大于80mm,对于单片式升降脚手架不大于150mm;防坠装置与提升设备必须分别设置在两套附着支撑结构上,若有一套失效,另一套必须能独立承担全部坠落荷载。对防坠装置可靠性必须提供专业技术部门的检测报告,以验证其可靠及抗疲劳性能。

7、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架体外立面必须用密目安全网、钢板网两道围护;水平支承桁架最底层满铺脚手板,与建筑物墙面之间设置可翻转的脚手板,进行全封闭,在脚手板的下面应采用安全网兜底;作业层架体外侧设置1.2m防护栏杆和180mm挡脚板;

8、物料平台不得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各部位和各结构构件相连,其荷载应直接传递给建筑工程结构

陕西中航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附着升降脚手架 篇3

关键词:附着升降脚手架;基本构造;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4-0092-02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雏形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它是一种综合了挑、吊、挂等多种类型脚手架的优点,具有升降功能,特别适合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脚手架体系。这类脚手架依靠自身提升设备,根据施工进度而升降,可随时满足施工操作和维护要求,故具有优越的功能适应性和经济性。

一、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基本构造

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基本构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架体尺寸、架体结构、架体安全装置和架体升降动力与控制。

(一)架体尺寸

架体高度不大于5倍楼层高。架体宽度不大于1.2米,直线布置的架体支承跨度不大于8米,折线或曲线布置的架体支承跨度不大于54米。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悬挑长度不大于1/2水平支承跨度和3米,单片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的悬挑长度不大于1/4水平支承跨度。升降和使用工况下,架体悬臂高度均不大于6米和2/5架体高度;架体全高与支承跨度的乘积不大于110平方米等。

(二)架体结构

架体在附着支承部位沿全高设置定型加强的竖向主框架,竖向主框架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片式框架或格构式结构,并能与水平梁架和架体构架整体作用,且不能使用钢管扣件或碗扣架等脚手架杆件组装。竖向主框架与附着支承结构之间的导向构造不采用钢管扣件、碗扣或其他普通脚手架连接方式;架体水平梁架满足承载和与其余架体整体作用的要求,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定型析架式结构。当用定型析架构件不能连续设置时,局部可采用脚手架杆件进行连接,但其长度不大于2米,且须采取加强措施,保证其连接同刚度和强度不低于析架梁式结构。主框架、水平梁架的各节点中,各杆件的轴线汇交于一点;架体外立面沿全高设置剪刀撑,剪刀撑跨度不大于6.0米,其水平夹角为45°~60°,并将竖向主框架、架体水平梁架和构架连成一体;悬挑端以竖向主框架为中心成对设置对称斜拉杆,其水平夹角不小于45°。

(三)架体安全装置

架体安全装置主要包括附着支承结构、防倾覆装置、防坠落装置、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1.附着支承结构的设置和构造。作用在于保证架体能安全可靠地附着于工程结构上。基本技术要求有:采用普通穿墙螺栓与工程结构连接时,用双螺母固定,螺杆露出螺母不少于3扣,垫板尺寸经设计确定,不小T80mm×80mm×8mm;附着点采用单根穿墙螺栓锚固时,设置防止扭转措施;附着支承结构具有对施工误差的调整功能,避免安装时出现过大的安装应力和变形;附着支承结构与工程结构连接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由计算确定,一般不小于C10;在升降和使用情况下,每一架体竖向主框架能够单独承受该跨全部设计荷载和倾覆作用的附着支承构造不少于两套。

2.防倾装置的构造。作用在于架体提升、降落和使用时,保证架体不向外或内倾斜。主要技术要求有:防倾装置与竖向主框架、附着支承结构或工程结构可靠连接,防倾装置用螺栓同竖向主框架或附着支承结构连接,不允许采用钢管扣件或碗扣方式;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位于同一竖向平面的防倾装置均不少于两处,并且最上和最下一个防倾覆支承点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小于架体全高的1/3;防倾装置的导向间隙小于5mm。

3.防坠装置的构造。作用在于架体提升、降落和使用时,提升设备失效或附着装置与架体间的拉杆断裂时,能保证架体不坠落。主要技术要求有:设置在竖向主框架的提升设备处,防坠制动距离,整体式不大于80mm、单片式不大于150mm,防坠装置与提升设备分别设置在两套附着支承结构上,若一套失效,另一套能单独承担全部坠落荷载。

4.安全防护措施。作用在于保证架体上操作人员的安全并防止架体上的物料坠落伤人,主要技术要求有:架体外侧用密目安全网围挡;架体底屋的脚手板应铺设严密,且用平网及密目安全网兜底;每一作业层架体外侧设置上、下两道栏杆(上杆高度1.2m,下杆高度0.6m)和挡脚板(高度180mm)。

(四)架体升降动力与控制

作用在于提供架体升降动力并保证升降过程中,各提升点均匀升降,控制过载和欠载。主要技术要求有:升降动力设备应能满足附着升降脚手架使用工作性能的要求,升降吊点超过两点时,不宜使用手拉葫芦:应配备同步及荷载控制系统,控制各提升设备间的升降差和荷载差,以保证各提升点的同步性,并具备超载报警停机、欠载报警等功能。

二、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的改进

附着升降脚手架以其投资小、周转材料少、劳动消耗低、现场整洁、文明雅观等优点,得到业界的认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势在必行。发展和改进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脚手架体系更加完善、运行更加安全是业界同仁的共同愿望。本人依据多年的管理与工程实践经验,经深入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一)减轻架体的实际荷载

由于附着升降脚手架设计必须考虑荷载变化系数、冲击系数和安全系数。如在设计附着支承构造、架体结构、防倾防附落装置时,强度设计在考虑各项荷载系数的基础上,还应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使荷载计算系数最大须达到3.36;升降机构中的吊具和索具的安全系数要达到6.0以上等。架体荷载大,附着支承构造、防倾防坠落装置、升降机构中的吊具和索具的安全性较难达到,因此减轻实际荷载是提高架体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减少荷载主要方法有:

1.减少架体在升降状态下的设施荷载,如提升设备和防坠装置不要设在架体上,架体在升降时撤去架上人员和施工材料设备。

2.改进架体结构,减少架体用材量。如作业层上下栏杆可考虑用扁铁,而非常用的钢管。

3.采用低合金管材或其他轻质高强材料制作水平梁架、竖向主框架和上部架体。

4.减少或使用塑钢材料作架体结构铺板层;在保证防护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防护材料和自重。

(二)改进架体构造设置要求

1.为水平梁架和竖向主框架制定细致的设计和制作标准。如规定水平梁架和竖向主框架应按片式结构制作,再用联系杆件和螺栓连接的方式形成框架或析架,以便工厂化生产、质量检测和运输、储存;在水平梁架与竖向主框架的设计上,增加可升降或延长的调节装置,以增加其施工适应性能;规定水平梁架和竖向主框架的设计模数及水平梁架提升部位的设计要求,以增加其通用性;在水平梁架的底部设置可向内延伸的杆件,以便于在架体、墙体或建筑结构间铺设防护底板。

2.架体外侧围挡的密目安全网由800目提升至2000目,以增强围挡的安全性。

3.参考建筑设置沉降缝的做法,可考虑将提升架体设置成多段,以减小整体提升难度,减少因提升不同步而引发的事故。

(三)适当减小水平梁架的刚度

附着升降脚手架 篇4

一、组成

主要由爬升机构、动力系统、防坠装置、架体系统、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桁架等组成, 主要构件及作用如下。

1. 附墙座:

通过穿墙螺栓或者固定预埋件安装到建筑结构上。在附墙座前端安装导向头, 提升状态时导向头沿导轨内壁滑动, 对架体起导向和防倾覆作用, 使用状态下, 通过卸荷锁可以将架体直接卸荷至附墙坐。

2. 底座:

架体提升机位处主要受力构件, 安装在每个提升机位处架体最底端, 主要由提升框架、提升滑轮和防坠装置组成。

3. 提升横梁:

安装在竖向主框架立杆上, 用于安装电动葫芦, 是提升过程中电动葫芦一端在架体上的作用点。架体提升过程中用于平衡提升过程中提升力, 是提升过程中的关键受力构件。

4. 水平承力桁架:

由定型杆件通过螺栓连接桁架, 包括:横杆、斜杆、中间框架、四通、三通、二通立杆等构件。用于构造爬架架体, 主要承受架体竖向荷载, 并将竖向载荷传递至竖向主框架和附着支承结构的水平结构。

5. 竖向主框架:

由横梁Ⅰ、横梁Ⅱ、导轨和钢管扣件共同组成的格构式框架, 用于构造爬架架体, 垂直于建筑物外立面, 并与附着支承结构相连, 主要承受和传递竖向和水平荷载。

6. 支承跨度:

两相邻竖向主框架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7. 脚手架高度:

架体最底层杆件轴线至架体最上层横杆 (防护栏杆) 轴线间的距离。

8. 防坠装置:

架体在升降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坠落的制动装置, 提升钢丝绳绕过滑轮, 穿过防坠箱处的信号轴, 当钢丝绳失效时防坠装置内部凸轮自动抱死在防坠吊杆上, 防止架体坠落。

9. 卸荷座:

架体在使用状态时主要承力构件。将架体荷载通过附墙导向座直接传递至结构。

1 0. 防倾覆装置:

防止架体在升降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倾覆的装置, 由附墙装置、导向头及定性焊接导轨组成。

1 1. 拉杆:

将竖向附墙导向座连接在一起, 通过调整可以时附墙座同时受力。

爬架总图如下:

二、提升原理

在结构四周分布爬升机构, 附着导向装置安装于结构剪力墙或能承受荷载的梁上, 架体通过附墙导向座固定安装于建筑结构上, 电动葫芦安装在架体提升横梁处, 提升钢丝绳穿过底座上的滑轮, 一端挂在电动葫芦下钩, 一端挂在附墙导向座上, 通过电动葫芦提供动力实现架体沿附墙导向装置的上下相对运动。

三、技术参数

四、与同类产品比较主要特点

1. 电动葫芦无需周转, 避免在搬运过程中损坏电动葫芦, 缩短电动葫芦使用寿命, 同时也可以减少操作人员工作量和降低劳动强度。

2. 架体升降时电动葫芦和架体保持相对静止, 减少因看护不到位造成电动葫芦与架体干涉, 从而避免升降过程中因干涉导致的电动葫芦损坏及架体变形。

3. 无需周转导轨, 导轨和架体组装成整体, 随架体一起升降。这样减少工人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4. 架体底面平整, 防护更容易, 架体更美观。

5. 附墙装置通过可调拉杆连接成整体, 共同受力, 即使个别附墙点出现问题, 也不可以保证架体整体安全, 安全系数更高。

6. 通过滑轮调整提升钢丝绳位置, 提升机位处架体内排大横杆无需断开, 架体整体性更好, 搭设更方便。

7. 防坠装置体积小, 通过提升钢丝绳取信号, 准确、灵敏、可靠。

8. 架体构架小巧, 运输组装方便快捷。

9. 架体构造简单, 通过简单培训和技术交底可以独立完成组装和操作。

1 0. 独特的弹簧开口销, “易装难拆”设计使得销轴不易脱落, 通过销轴安装构件更加安全。

五、工程应用实例

附着升降脚手架 篇5

1.根据工程特点与使用要求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对特殊尺寸的架体应进行专门设计,架体在使用过程中因工程结构的变化而需要局部变动时,应制定专门的处理方案。

2.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落实现场施工人员及组织机构。

3.核对脚手架搭设材料与设备的数量、规格,查验产品质量合格证(出厂合格证)、材质检验报告等文件资料,必要时应进行抽样检验。主要搭设材料应满足以下规定:

1)脚手管外观表面质量平直光滑,没有裂纹、分层、压痕、硬弯等缺陷,并应进行防锈处理;立杆最大弯曲变形应小于L/500,横杆最大弯曲变形应小于L/150;端面平整,切斜偏差应小于1.70mm;实际壁厚不得小于标准公称壁厚的90%;

2)焊接件焊缝应饱满,焊缝高度符合设计要求,没有咬肉、夹渣、气孔、未焊透、裂纹等缺陷;

3)螺纹连接件应无滑丝、严重变形、严重锈蚀等现象;

4)扣件应符合现行《钢管脚手架扣件》(JGJ22)的规定;

5)安全围护材料及其他辅助材料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4.准备必要的电工工具、机械工具和机电设备并检查其是否合格,限载控制系统的传感器等在每一个单体工程使用前均应进行标定。

5.附着升降脚手架安装与拆除需要施工塔吊配合时,应核验塔吊的施工技术参数是否满足需要。

6.附着升降脚手架升降采用电动设备时,应核验施工现场的供电容量。

7.附着升降脚手架安装搭设前,应核验工程结构施工时设置的预留螺栓孔或预埋件的平面位置、标高和预留螺栓孔的孔径、垂直度等,还应核实预留螺栓孔或预埋件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预留螺栓孔或预埋件的中心位置偏差应小于15mm,预留螺栓孔孔径最大值与螺栓直径的差值应小于5mm,预留孔应垂直于结构外表面。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合理可行的补救措施。

8.附着升降脚手架安装搭设前,应设置可靠的安装平台来承受安装时的竖向荷载。安装平台上应设有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平台的水平精度应满足架体安装精度要求,任意两点间的高差最大值不应大于20mm。

9.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安装搭设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程序进行。

10.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平支承结构与竖向主框架的安装偏差,水平支承结构相邻两机位处的高差应小于20mm;相邻两榀竖向主框架的水平高差应小于20mm;竖向主框架的垂直偏差应小于3;若有竖向导轨,则导轨垂直偏差应小于2。

11.安装过程中架体与工程结构间应采取可靠的临时水平拉撑措施,确保架体稳定。

12.扣件式或碗扣式脚手杆件搭设的架体,搭设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13.扣件螺栓螺母的预紧力矩应控制在40~50N?m范围内。

14.作业层与安全围护设施的搭设应满足设计与使用要求。

15.架体搭设的整体垂直偏差应小于4,底部任意两点间的水平高差不大于50mm。

附着升降脚手架 篇6

附着升降脚手架(以下简称“升降脚手架”)以其占用资源少、成本低、工效高、劳动强度低、使用安全、安装方便等诸多优点,在高层建筑工程中被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所采用。但升降脚手架在研制应用初期,由于安全保护装置的不完善,往往因某些关键技术的缺陷而造成了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如1996年,北京发生了升降脚手架在下降过程中坠落,造成死亡8人、伤11人的重大伤亡事故。为此,原建设部发布了《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其中第十九条规定:“附着升降脚手架应有足够强度和适当刚度的架体,具有安全可靠的能够适应工程结构特点的附着支承结构,应具有安全可靠的防倾覆装置、防坠落装置。”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防坠装置必须灵敏、可靠,其制动距离对于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不得大于80mm,对于单片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不得大于150mm。”

笔者所在公司研制的PJ-1型附着升降脚手架使用的FZ25型爬架防坠器(以下简称“防坠器”)是自行开发并经多次试验和检验的产品。该产品曾获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其原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下:按原设计要求,防坠器是安装在升降脚手架的起重悬臂梁上(见图1),当升降脚手架上任何一个起重机位的电动葫芦断链后,会产生剧烈的架体振动,在振动波的作用下,该机位防坠器内的钩板脱开,压紧弹簧在无约束外力的情况下向下挤压夹块,与自调节头的反作用力相互作用,瞬间将吊杆夹住,从而制止架体下移,避免架体坍塌。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发现,电动葫芦断链后,产生的架体振动,通过吊杆传递振波,触发防坠器的时间较长,甚至振波不能引发触发装置,其可靠性差,且防坠器设置于起重挑梁上,开口向上,在建筑施工现场恶劣施工环境下,易被砂浆等污染,造成零部件损坏而失效,引发安全事故。

2 防坠器保护装置的改进

针对上述问题,经研究采用了如下方法解决:将防坠器安装到主桁架底座上,加以机械触发装置,当电动葫芦断链后,瞬间强行促使防坠器起作用;另将吊杆上端固定在另增的一套挑梁上,使得防坠效果大大提高,并减轻了工人的操作强度(见图2)。

该技术具体改进过程为:

2.1 防坠挑梁的安装

(1)根据升降脚手架的施工要求,用穿墙螺栓将挑梁固定在建筑主体结构上。

(2)每套挑梁须安装斜拉钢丝绳。斜拉钢丝绳一端与挑梁的吊环拉结,另一端与建筑主体拉结。每一条钢丝绳配置一套花篮螺栓(M27型),通过调节花篮螺栓来调节附着支承吊臂的水平度。

(3)用卸扣把防坠吊杆的上端固定在防坠挑梁上,下端穿过防坠器。在正常升、降工况下,防坠吊杆下端应不受防坠器的影响,可相对防坠器自由滑动,但禁止在防坠吊杆上涂油质类物质,防止防坠器失效。

2.2 防坠器触发装置的安装(见图3)

(1)在主桁架底座上增加电动葫芦挂板,该挂板的垂直方向开长孔,保证有10mm~20mm的活动距离。

(2)在电动葫芦挂板下方10mm处安装防坠器触发杆,该触发杆与电动葫芦挂板不连接,触发杆的下端有圆孔。

(3)连接杆中间为铰链点,该点固定于主桁架底座,左右两端各设一圆孔,其中左端与防坠器触发杆铰接,右端与调节杆铰接。

(4)将原本安装于起重挑梁上的防坠器倒挂安装在主桁架底座上,其结构不做任何改变。

(5)当电动葫芦断链后,在反弹力和重力的作用下,电动葫芦挂板向下运动,下压防坠器触发杆,迫使连接杆右端下行的同时,左端上行,拉起调节杆,从而将防坠器钩板强制拉起,使防坠器内部机构自动夹住防坠吊杆。

2.3 实验

为检验经过技术改造后防坠器的安全性能,公司于2005年10月委托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改进后的该技术进行检验。检验在公司生产基地进行,根据升降脚手架的工作状态,在实验场安装了三机位二跨的升降脚手架,实验架高5.4m,架体上堆放重物(模拟工况荷载)(见图4)。

在每个机位的电动葫芦吊钩上各挂一个脱钩器,可灵活进行防坠试验,并在各机位底部放置缓冲物。

实验过程如下:

(1)额定载荷作用下防坠器模拟架体坠落试验。

(1)在架体加载使其达到设计载荷值。

(2)先将架体上升至约800mm的高度,在各机位上做好记号,记录其原始高度。

(3)两端机位不动,令中间机位脱钩,该处防坠器夹住防坠吊杆,中间机位下坠12mm。但此状态可能是由于两端机位共同托起中间机位所致,故需三个机位同时进行防坠试验。

(4)三个机位同时瞬间脱钩,三处防坠器均能夹住防坠吊杆。结果三个机位从左到右下坠的距离分别为25mm、22mm、23mm,未超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定的80mm。

(5)以上方法共进行四次试验,试验数据均未超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定的80mm。

(2)125%额定载荷作用下防坠器模拟架体坠落试验。

(1)在架体加载使其达到125%设计载荷值。

(2)先将架体上升至约800mm的高度,在各机位上做好记号,记录其原始高度。

(3)三个机位同时瞬间脱钩,三处防坠器均能夹住防坠吊杆。结果三个机位从左到右下坠的距离分别为78mm、78mm、69mm,未超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定的80mm。

试验证明,经改造后的防坠器,防坠装置制动有效,安全可靠,达到设计标准。

鉴于实验的成功,我们立即推广该技术,先后在广西一建衡阳路高层住宅、广西区党委组织部综合楼、柳州阳光100城市广场8号、9号楼等工程项目上使用,均收到良好的效果,未出现安全事故。

该技术经过多个项目和多种环境的检验,证明比原技术更为完善,不仅安装方便、维护简单,在恶劣环境下的自我保护良好,大大延长了各零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因防坠器保护装置与底座直接固定,其运输亦十分便利。此外,该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架体的防坠能力,无论防坠器的其他零件(如自调节头、复位弹簧、拉伸弹簧等)是否已损坏,均对防坠效果毫无影响,能有效避免升降脚手架坠落。

3 结语

经过技术改造后的防坠器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容易操作,且不改变原有结构和性能。震动触发与机械触发同时起作用,安全有效,满足附着升降脚手架使用要求。作为附着升降脚手架防坠落的最后一道防线,它为附着升降脚手架推广应用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储晓阳,严汉平.QTJ160/50铁路救援起重机起升系统的改造[J].起重运输机械,200(04):36-37.

附着升降脚手架 篇7

关键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受力分析,有限元分析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由于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装卸方便、承受载荷较大、架体的刚度和强度高等优点, 目前已成为建筑施工领域应用最多的一种脚手架。遗憾的是也许出于对专利技术的保护, 在国内外权威出版机构和报刊上很少见到对脚手架设计的资料书籍, 这就给工程人员的研究设计造成了不便。文章就当前工程现场所用脚手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的探讨, 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1脚手架结构组成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 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1) 架体主结构:由导轨主框架、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角钢, 承重底板、侧面立杆等构成。架体主结构一般为一个整体刚性结构, 现场施工时安装完成后直接使用。

(2) 升降系统:由上、下吊点, 提升设备, 连接部件 (螺栓等) 构成。

(3) 防坠系统:每个附墙点处均设有独立的摆针式防坠装置, 每个主框架至少有3个独立附墙点, 即有至少三套防坠装置, 采用防坠落理念。

(4) 电气控制系统:由总控箱、分控箱、遥控系统构成。

本升降脚手架的升降采用电动葫芦升降, 并配设专用电气控制线路。该控制系统设有漏电保护、错断相保护、失载保护、正、反转、 单独升降、整体升降和接地保护等装置, 且有指示灯指示。线路绕建筑物一周布设在架体内。

(5) 架体防护:随架体搭设同步完成的安全防护措施, 包括有底部密封板、翻板、立网、水平兜网、护身栏杆等构成。

架体安全装置主要包括附着支承结构、防倾覆装置、防坠落装置、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其中附着支承结构是直接与工程结构连接, 承受并传递脚手架荷载的支承结构, 包括导向座、承重立杆等结构, 是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关键结构。

2脚手架载荷计算

脚手架所受载荷主要分为永久性载荷与可变载荷, 可变载荷与脚手架的使用状态有关, 架体在投入使用后主要分为正常使用状态、升降状态与坠落状态三种状态, 下面就这几种状态对其所受载荷进行计算。

2.1永久荷载的计算

永久荷载包括架体部分、工作过程中所用到的设备、装置等的自重。按《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02-2010及其他国家标准规定。

经计算脚手架自重标准值为7.068k N。

2.2可变载荷的计算

按照《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 使用状态下, 按每层受载为3.0k N/m2计算载荷;升降或坠落状态下, 按每层受载为0.5k N/m2计算载荷。

2.2.1在使用状态下施工活荷载的计算

脚手架的计算面积:0.6779×4=2.7m2

总施工活荷载为:3.0×2×2.71=13.26k N

2.2.2在升降和坠落状态下施工活荷载的计算

活荷载为:0.5×2×2.71=2.71k N

即在正常施工状态下的活荷载为13.26k N, 脚手架自重为7.068k N

2.3总荷载S的计算

S=γ× (γG×GK+γQ×QK)

式中:γ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取为1.2;GK-脚手架自重;γQ-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取为1.4;QK-可变荷载组合系数, 取为0.85;γ-荷载变化系数, 使用状况下荷载变化系数取为 γ1=1.3;升降工况下取 γ2=2.0。

正常施工状态下总荷载为:

F=1.3× (1.2×7.068+0.85×1.4×13.26) =35.2k N

正常升降状况总荷载为

F=2.0× (1.2×7.068+0.85×1.4×2.71) =24.6k N

显然,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总荷载更大。

3重要部位受力分析与校核

根据上述推算可知,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总荷载更大。因此, 分别就正常工作状态或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发生突然性的坠落情况下, 对脚手架主要受力部位进行计算校核, 若计算得到的结构强度满足要求, 则在正常升降过程中结构各部分的强度亦可满足要求。

3.1正常工作状况

材料为Q235A, 规格是准48×3.5mm的脚手架钢管截面力学特性如下:

(1) 截面积Ao=4.89cm2; (2) 惯性矩Io=12.19cm4; (3) 抵抗矩Wo= 5.08cm3; (4) 惯性半径i=1.58cm; (5) 抗拉、抗弯、抗压强度设计值[f1]= 200N/mm2; (6) 抗剪强度设计值[f2]=115N/mm2。

本脚手架结构共有六步, 每步高度为1.75米, 由其工作状态可知, 最下层的两步所受力最大, 此处对最下层的两步进行受力分析。 最下层承重杆及其固定螺栓的校核如下。承重杆与导轨杆之间相互挤压, 所受力为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 承重杆与固定螺栓间受力关系如图3。挤压载荷以求出为17841N, 有效挤压面积3.14×12×12=452mm2, 挤压应力P4为17841N/452mm2=39.5N/mm2<[f1] =200N/mm2, 故承重杆也满足强度条件承重杆处固定螺栓所受载荷为17841N/2=8920.5N, 有效挤压面积为7×16=112mm2, 则螺栓与承重杆底杆的挤压应力P5和P6相等, 其方向位置示意如图3, 均为8920.5N/112mm2=79.6N/mm2<[f1]=200N/mm2, 故螺栓可以满足挤压。 同时固定螺栓还受到剪切力, 有效剪切面积为3.14×16×16=804mm2, 每处所受剪切力为17841N/2=8920.5N, 则剪切应力为8920.5N/ 804mm2=11.1N/mm2<[f2]=115N/mm2。

3.2坠落状况

3.2.1基本载荷的计算校核

由于工程实际中工作状况复杂, 可能出现活载荷突然增大、螺栓部位连接松动、连接件脱落、构件锈蚀强度降低以至于架体承重失效, 出现坠落等情况, 为保证施工人员和财产安全有必要对整个结构进行坠落状况的校核分析, 本脚手架的预定最大坠落高度为150mm, 坠落时间由S=1/2at2, 解得坠落时间t=0.17s, 制动前瞬间架体的整体速度v为:v=g×t=9.8N/m2×0.17s=1.67m/s, 坠落状况下, 防坠器与导轨横梁之间相互挤压, 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从而对结构的强度要求较大, 通常是结构强度能否满足工作要求的极端条件, 防坠器在短时间进行制动, 可认为制动时间为0.05s, 由动量定理可得制动力Fz满足F×△t=m×△v, 带入已知数值可求的制动力Fz= 59840N。

3.2.2导轨杆的校核

导向座连接墙体与脚手架架体, 为主要承力部件, 如图4。当发生突然坠落情况时, 防坠器与导轨杆相互挤压产生巨大的抗力进行制动。

(1) 导轨杆的剪切强度计算。导轨杆横截面积为1/4×3.14× (38× 38 -31 ×31) =380mm2, 59841N/2 =29920.5N, 则所受剪切力为29920.5N/380mm2=78.7N/mm2<[f2]=115N/mm2, 满足剪切效应下的强度条件。

(2) 导轨杆的挤压强度计算。防坠器与导轨杆相互挤压, 制动时间较短, 制动力较大且为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制动载荷为59840N, 有效挤压面积78×4=312mm2, 则挤压应力为59840N/ 234mm2=189/mm2<[f1]=200N/mm2, 故承重杆也满足强度条件。

脚手架整体各部位在坠落情况下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 及各个零部件的速度和加速度在任何时候均相等, 故各部位所受的制动力相比正常工作状况下的载荷扩大相同的比例, 我们已经对承压最大的部位进行了计算校核并满足强度条件, 则其余承压较小的部位自然也满足强度条件, 不再重复计算。

4 ANSYS分析结果和结论

将三维模型导入ANSYS, 材料属性全部按照实际生产选用材料设定。另外, 为了避免在分析过程中出现意外中断, 销轴的外径与铰接孔径相同, 均为面接触。

4.1承重杆及其固定螺栓的校核验算

从图5的结果可以看出, 承重杆及其固定螺栓所受到的应力均较小, 最大应力均不超过58.566MP, 而承重杆和固定螺栓材料的许用压应力值为200N/mm2, 需用剪切应力为115N/mm2, 故可知承重杆及其固定螺栓均满足强度条件, 同时证明上述理论计算结论正确。

从图6可以看出, 承重杆在载荷作用下会有一些微变形, 其中最接近导轨横杆的顶杆部位形变较大, 但仍然满足工程的使用条件。

4.2脚手架架体的受力校核计算

导轨处的竖杆所受载荷最大, 故对其进行Ansys的分析校核。

图7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竖杆在Ansys软件中的应力图, 由图可知竖杆由低端到顶端的应力呈现下降的趋势, 低端所受的最大应力整体不超过材料的许用拉、压和抗弯应力200MP, 及满足挤压和抗弯强度条件, 与理论计算结论相符。图8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竖杆在Ansys软件中分析得到的整体变形图, 由图8所示情况, 可明显看出, 在竖杆的底端所受载荷大, 因而变形最大但整体不影响脚手架的正常使用。

5结束语

(1) 通过计算得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正常升降工况时所受载荷最大。 (2) 通过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重要受力部位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均满足强度条件。 (3)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脚手架系统进行模拟分析, 其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极为吻合, 说明了计算过程和方法的正确性。经过分析, 承重杆在最接近导轨横杆的顶杆部位形变较大, 竖杆由低端到顶端的应力呈现下降的趋势, 为今后附着式脚手架结构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JGJ202-2010.建筑施工工具室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

[2]JGJ 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S].

[3]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J].2008, 1 (4) :43.

[4]导座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技术[J].

[5]附着升降脚手架设计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S].2000.

附着升降脚手架 篇8

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基本原理为:有效利用已经施工的建筑物混凝土结构所提供的承载力, 附着建筑物构建上专门设计制造的升降结构, 并将升降结构与脚手架连接在一起。脚手架协助建筑物共同传递与承受载荷, 有效使建筑作业的成本降低, 将脚手架上附着建筑物与支撑结构之间的约束去除, 利用其它动力设备通过升降结构实现自身的升降, 达到指定位置后, 便将升降结构与脚手架之间的约束立刻解除, 再一次将附着脚手架固定在建筑物体上, 而升降结构位于下次升降所需位置, 以便下次升降。在其自身传递荷载的各个环节均配备保护装置, 使得作业期间有异常现象出现时, 立刻停止升降, 有效排除故障, 施工人员佩戴有安全锁防止坠落, 以此增加了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的使用安全性。

2 施工技术优势

2.1 安全性

建筑物高, 施工过程难度相应增加, 危险系数也随之增高, 而附着脚手架安全性能较高。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手架在设计制造时, 预警及保护装置较为完备, 控制原理采用的是自动同步与遥控控制。

2.2 经济性

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不需要满搭, 只需搭设到满足施工高度及安全要求下即可, 而且其不需坚固的地基支持, 占用施工场地较小。

2.3 实用性

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可随着建筑需求得到相应改变, 装修时可逐层下降, 结构施工时可逐层上升, 适用于多样化及各种机构的建筑中。

2.4 机械化程度高

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较为完美的低搭建高使用。可以一次性地在底部搭建, 不需其余地基的建造, 附着在任何高度的建筑物主体之上。

3 架施工技术

3.1 安装

在对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安装之前, 详细了解脚手架的平面设计图确定脚手架升降装置、主框架的位置和数量, 准备齐全装备材料, 在对竖向的主框架进行安装时, 用斜拉杆在其外侧与上层的边梁固定, 内侧结构用扣件装置连接。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安装过程:首先将落地支撑架建造搭建起来, 搭设好后, 安装斜拉杆、主框架还有竖向主框架, 接着搭设水平梁架、上部位的操作架, 绑扎防护板和安全网, 然后将跳梁杆和斜拉杆安装上, 再安装防坠设置、导向件及提升设置, 并进行检查及验收工作。

3.2 提升

在提升此装置时, 首先拆除上隔离和全部硬拉结, 预紧提升机位, 将下隔离、下拉条挂脚和下拉条隔离, 然后翻起操作翻板, 将翻板固定于底板上, 拆除对提升和下降有障碍的物体, 待其提升到施工的工作位置后, 将安全网安装, 然后安装下拉条挂脚及下拉条, 将整个机体下降到固定点处, 连接防坠避免硬拉结, 然后拆除上部倾斜装置, 并翻到上一层继续安装。

3.3 拆除

在对其进行拆除工作前, 向工人做好详细交底工作, 然后安装安全挡板于附着脚手架的下方, 将脚手架上的杂物清除掉, 清理时设置栏杆于周围设置, 将导轨上悬的部分三脚架体拆除掉, 接着拆除第六部架体, 逐渐向下将架体拆除掉。将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由上而下进行拆除, 待相扣接的钢管及扣件与地面接触后再拆卸, 防止从高空坠落物件。

4 结语

使用脚手架要根据层数[4]的加高在建设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高度, 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在逐渐增多。为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性、施工时间的有效利用和确保施工质量, 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施工技术也不断地得到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徐丽萍, 程琪琪, 王丽花, 等.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发展及结构体系的思路探究[J].四川建筑学, 2014, 34 (90) :1222-1223.

[2]谢永超, 董华宇, 谢丽萍, 等.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发展现状及安全管理学[J].施工技术研究学, 2013, 45 (78) :2333-2334.

[3]王玉华, 李建军, 茅君霞, 等.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施工技术研究[J].北京建筑科学杂志, 2014, 41 (32) :1244-1245.

附着升降脚手架 篇9

1 液压互爬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应用设计

本工程采用YHJ100/50型液压互爬式附着脚手架作为核心筒结构的主要施工设备系统, 为结构施工提供良好平台, 并保证结构施工中的安全作业。该脚手架装置主要是由附着装置、H形导轨、主承力架及架体系统、电控液压升降系统和防倾、防坠装置以及安全防护系统等部分组成。此爬模架为分片式爬模架, 爬模架可带墙体外侧大模板一起爬升, 爬模架主平台宽2.25 m, 爬模架有完整的支模体系, 模板可直接在架体上进行清理, 模板最大退出距离为离墙600mm。结构施工完毕, 拆除爬模架。

2 本工程中爬模架的施工难点

在搭设和应用爬模架的过程中, 受工程结构较为特殊的影响, 以及受现场施工条件的限制, 发爬模架的搭设和施工存在一定的难度,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由于结构的21层为加强层, 与其他标准层的高度存在较大差异。

而爬模架的固定层高是按照标准层的高度进行设置的, 因而在非标准层的施工中就会出现高低差, 使得其施工较为困难, 且难以保证施工安全, 因为爬模架已经失去了围护作用。

2.2

在核心筒结构的施工设计方案中, 其对外立面开孔位置的设计要求与爬模架本身安装预埋时所需要使用的螺栓孔没有保持一致, 即位置出现了冲突现象, 使得爬模架在施工中的位置存在一定的偏差, 从而改变了爬模架的受力情况, 不利于爬模架的安全滑动。

2.3

本工程的设计方案中, 加强层预埋牛腿的外伸长度过大, 甚至超出了爬模架的外围, 这样一来, 当爬模架上升到21层时就无法再继续正常爬升, 不利于升降脚手架的灵活运用。

2.4

基于本工程的剪力墙厚度是对着建筑层高的增加而不断变薄, 使得爬升架预埋螺栓的位置很难合理确定,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爬模架的安全设计与顺利施工。

2.5

由于爬模架采用的是分片式, 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安装、提升和拆卸作业, 而这些作业又都需要在高空环境下进行, 因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何保证爬模架的安全运行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是本工程的重点, 也是一个施工难点。

2.6

除了上述施工难点以外, 本工程中所使用的塔式起重机在运输材料或设备的过程中, 还需要穿越爬模架, 这也会给爬模架的正常升降带来影响, 且不利于其结构保持稳定, 会使施工更加困难, 操作更加繁琐。再者, 如何合理协调主体结构施工进度和爬模架的施工进度也是一个施工难点, 直接影响着结构的整体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3 液压互爬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施工技术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施工难点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施工技术人员对升降脚手架的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设计, 充分考虑到所有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因素, 以保证爬模架的顺利安装与灵活运行。其中主要的施工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非标准层爬模架的爬升。

本工程爬模架爬升时使用的导轨长度为6 800mm, 以保证架体在标准层一次爬升到位, 由于标准层与非标准层有2 300mm的差距, 在非标准层爬升时, 需在该层墙体相应位置2700、3000mm处垂直预埋2根套管,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退模后, 在该层墙体预埋位置分别安装2套附着装置, 架体每次爬升3 000mm, 分2次爬升到位, 具体操作层3、4层。21层爬升时, 每次爬升2 700mm, 分2次爬升到位。

3.2 结构外立面开孔与预埋螺栓孔位置冲突。

设计爬模架前综合考虑整套结构施工图纸, 所有能影响到的开孔位置。架体机位避开开孔位置, 尽量选择稳固的着力点。施工爬升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建筑物层高与架体关系, 在水平标高而上控制其螺栓孔位置。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 可选择多次爬升, 参照非标准层爬升做法。

3.3 加强层牛腿外伸问题。

在设计爬模架时, 避免主机位 (即24个爬升轨道位置) 和牛腿位置处在同一垂直而上 (轨道处在牛腿位置时爬模架无法爬升) 。若设计时考虑不当, 则只能拆除此位置的机位, 可考虑使用部分悬挑与爬架结合的形式过渡此标高位置的楼层爬模架施工;但会影响工程进度, 产生经济损失。

3.4 爬模架与外立面墙厚变化及墙体内缩问题。

可以从架体自身构造上解决, 当变截面变化<50mm时, 通过调节导轨的防倾装置 (调节支腿) , 导轨及架体均能顺利爬升至上一层, 当变截面变化>50mm) 处爬升架体时, 要采用变截面附着座垫板, 先使导轨斜向爬升导入附着装置中, 再借助导轨的导向使架体爬升入位, 然后进行上一层爬升作业后, 架体就恢复为正常爬升状态。

3.5 预埋孔位置与劲性钢梁位置冲突。

当核心筒结构施工到21、22层时, 根据结构设计图纸在核心筒墙体内每层楼面处设有劲性钢梁, 21层劲性钢梁高980mm, 22层劲性钢梁高1 680mm, 由于钢梁上不可以穿透, 故此两层液压爬模架的预埋套管不能在楼板下600mm位置预埋, 具体预埋套管垂直预埋定位尺寸为:标高78.850m位置向上2 500mm位置、标高82.550m位置向上2 700mm位置、标高87.950m位置向上300mm位置进行预埋套管的安装, 其他水平定位尺寸不变。

3.6 爬模架稳定性保障。

由于本工程非标准层高度为6 000mm, 为了满足现场结构施工的需要, 爬模架悬臂端高度相应会比标准架体高两步架体, 为了保证架体在使用过程中的人员与设备安全, 每次架体爬升到位后, 高出楼面以上两层架体施工人员上架操作前, 楼层面外架设48mm的脚手管临时拉接, 与核心筒外墙模板支撑外楞钢管连接, 拉接钢管的水平间距应<3m, 确保上层架体的稳定性。

3.7 塔式起重机附墙与架体冲突。

在塔式起重机附墙时断开13-14, 20-21机位的辅助钢管, 待架体爬升后, 与塔式起重机附墙没有相互干扰时恢复其防护状体, 但在断开时需要将两处挂架部分通道封闭, 悬挂警示标志, 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3.8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由于在本工程中的高空作业项目较多, 且施工较为繁琐, 施工量大, 因此保证施工的安全是现场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项目负责人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 每天对爬模架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和管理, 并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从各个方面全程监督爬模架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安全性大小, 保证脚手架施工的安全。

4 结论

总之, 在本工程的结构施工中,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精心施工, 再加上良好的现场施工管理, 使得液压互爬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技术在进行核心筒结构施工中取得了很好的施工效果, 值得同类结构的高层建筑工程借鉴参考。

摘要:在现代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 升降脚手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施工设备系统。为了满足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的高层建筑施工需求, 升降脚手架也在不断的改进变化。现本文主要以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为例, 介绍了液压互爬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应用与特点, 分析了具体的施工技术方法, 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液压式,互爬式,升降脚手架,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韩艳.XHR-01型导轨式爬架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0 (05) .

附着升降脚手架 篇10

本文主要研究施工升降机附着架和导轨架结构系统的力学状态,包括导轨架和附着架的刚度,附着架刚度变化对整个结构系统的影响及相关强度问题等,为施工升降机附着系统的合理选择奠定了基础。

1 建模与计算

1.1 结构模型的建立

本文所研究的施工升降机样机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每个吊笼最大起重量为3t,标准节结构采用800mm×800mm截面,每4个标准节设置1个附着架,每个标准节的长度1.508m,在最后一个附着架的上部有6个标准节的高度。在大多数设计中导轨架的刚度是事先选定的,而附着架的刚度却随着施工现场的条件发生变化,影响附着架刚度的主要因素有附着距离、附着架结构形式和附着架构造材料的变化。对于垂直工作的同一台施工升降机在同一施工现场作业时,其附着架的刚度和附着架之间的距离基本是相同的。本文针对不同刚度的附着架(见表1)在附着架间距离相同的状态下,分析结构系统的变形状态和最大应力值。

在用Ansys进行有限元建模时将导轨架和附着架的杆件都简化成三维梁单元Beam188。杆件与杆件之间的焊接点和导轨架与附着架的连接点都被确定为节点。

1.2 计算工况选择

作用在施工升降机导轨架上的载荷有自重载荷,包括导轨架的自重载荷、导轨架支撑的附属结构的自重载荷、风载荷、吊笼及其所吊运的客货载荷。考虑吊笼在上升起动及下降制动过程中的动载荷,这一动载荷以动载系数考虑。

表2中给出了各种工况中的载荷。坐标轴原点建立在导轨架的轴线上,Y轴向上为正,与导轨架轴线重合,参见图1。

注:Mx和Mz分别表示吊笼A与吊笼B产生的绕X和Z两个轴的弯矩。

施工升降机的两个吊笼在工作过程中是可以沿导轨架全程随机就位的,可能发生任何相对位置关系。在考核了导轨架高度对横向刚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下述两种计算工况。一个是吊笼处于导轨架的最大悬臂端,另一个吊笼沿导轨取若干点停顿。第二个是一个吊笼处于导轨架中部的一个选定位置,另一个吊笼沿导轨取若干点停顿,研究结构系统的变形状态。计算时吊笼都处于下降制动状态,并有风载荷沿Z轴负向作用。本研究对象的高度为75m。参见图1,附着架自下而上排列编号,本算例最多有11道附着架,2+表示第2道与第3道附着架的中间位置。

2 计算结果与分析

2.1 导轨架高度对横向刚度影响的分析

为了考核导轨架高度对横向刚度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具有5道、8道和11道附着架的导轨架系统。将Z轴负向一侧的吊笼称为吊笼A,Z轴正向一侧的吊笼称为吊笼B,计算状态是将吊笼A置于导轨架最大自由端的位置上,吊笼B分别作用于导轨架的4个不同位置上,得到图2、图3和图4三组整体位移变形图线。3种不同高度情况下产生的横向位移值分布在-3 3 m m~1 3 m m之间,而且图线的变化趋势也接近相同,说明导轨架在达到一定高度后,随着高度的增加,对系统横向刚度影响不大。

2.2 单吊笼处于导轨架的最大悬臂端

在吊笼A处于最大自由端的情况下,吊笼B分别处于附着架的位置点号分别为3、5、7、9、11以及最大自由端。经过建模计算得到如下3组整体变形线图,如图5、图6和图7所示。

以上3组图线反映了在导轨架刚度不变,分别采用3种不同刚度的附着架时,整个系统的位移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随着附着架刚度的增加,整体系统的变形减少,第11道附着架处产生的最大位移值分别为41.45mm、30.3mm和25.3mm,但整体系统变形形态没有变化,与此同时自由端分别产生了176.54mm、156.2mm、146.4mm的位移。吊笼B并非是简单的对吊笼A产生的变形具有平衡作用,而是取决于作用的位置,它与吊笼A产生的曲线形态有关。吊笼B在第7和第9道附着架位置时,在Z轴正负两侧产生的变形都非常明显,这是由于两吊笼相对位置在结构系统变形上具有正反馈的作用。

图8给出的是在本工况中选用第二种附着架,将吊笼B落下,吊笼A位置不变,在无风与有风状态下系统所产生变形。从无风载作用变形曲线可以看出,吊笼A引起系统的变形仅在上部有一处突起,在第6道附着架以下基本不受影响,而图5、图6和图7中的波动图线是由于反向作用吊笼A的力偶矩在系统上形成变形曲线进行叠加的结果。吊笼B作用在第3道附着架时,对吊笼A引起的最大负向位移影响最小。吊笼B作用于位置7时,无论哪种刚度的附着架,都在Z轴正向产生最大位移值。其值分别为12.8mm、11mm和9.8mm。风力的作用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在吊笼A处产生了1 1.7 m m的变形。

2.3 单吊笼处于导轨架的一个固定位置

下面将吊笼A作用在附着架6的位置,吊笼B分别作用在附着架3、5、7、9、11以及最大自由端6个位置处,然后通过Ansys建模求解,得到如下3组整体变形图线,见图9、图10、图11。

上述三组变形图线反映了吊笼B处于附着架7和9位置时,在附着架7附近产生的最大负向位移分别为20.9mm、15.8mm、14mm。在最大自由端处产生的正向位移分别为72.9mm、68.6mm、66.2mm。三种状态下系统的变形趋势基本相同,但发生极值的位置略有偏移。吊笼B在A的下方时增加了吊笼A下部附近的正向变形值,当吊笼B升高到A的上方时候,加剧了吊笼A上部附近位置的负向变形值,当吊笼B作用在附着架7和9时,在附着架7附近产生最大负值。

图12给出了在本工况中选用第二种附着架,将吊笼B落下,吊笼A位置不变,在无风与有风状态下系统所产生变形。从无风载作用变形曲线可以看出,吊笼A引起系统地变形在其作用位置处有较明显的变化,在第2道附着架以下基本不受影响,而图9、图10和图11中的波动图线是由于反向作用吊笼B的力偶矩在系统上形成变形曲线进行叠加的结果。

吊笼B作用在第11道附着架位置时,无论哪种刚度的附着架,都在Z轴正向产生最大位移值。其值分别为12.1mm、10.4mm和9.3mm。风力的作用效果不是很明显的,在吊笼A处产生了3.1 m m的变形。

2.4 附着系统应力分析

经过对模型的受力分析,结合整个附着系统的结构形式,导轨架的最不利受力位置是在导轨架根部,而附着架的受力极限位置是在与建筑物的连接处。经过对模型受力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在两种工况下,附着架的压应力与拉应力的极值-93.5~62.3MPa和-43.3~30MPa之间。另一方面导轨架的根部应力极值分别达到了-146MPa与-144MPa,根据选用的材料为Q235B,许用应力为177MPa,所以从应力的角度分析整个附着系统是合格的。综合以上两种工况下的位移与应力的分析,可以得出整个附着系统的最不利位置在工况一中产生。

2.5 附着系统的改进

从上述两种工况下的整体变形图可以看出,第一种工况下在第11道附着架和悬臂端处产生的水平位移都明显大于其他位置,也明显大于第二种工况产生位移,虽然这种位移并不影响结构的强度和安全可靠性,但它会使乘员感到有明显的水平移动,特别是附着架刚度小的情况下。这是由于悬臂端支撑弱,刚度差,吊笼A在臂端形成的偏心弯矩大的结果。为了减小顶部附着架处产生的横向位移量,对第11道附着架(顶部附着架)进行加强,加强的方式是采用两个相同的附着架共同工作,再考查上述两个位置在第一种工况下的最大变形。表3给出了顶部附着架和悬臂端在附着架加强前后的位移值。

从表3可以看出顶部附着架处导轨架中心的水平位移比加强前减少了40%左右,且这一位移值与导轨架上其他位置的最大位移之相差不多。悬臂端的位移减少了15%左右。在使用过程中顶部采用双附着架即可以减少最大位移值,又能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全面提高附着架刚度的方式比,可以节省成本。

3 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附着架的刚度对结构系统的横向位移有直接影响;

2)施工升降机在工作过程中整体位移变形最大的情况发生在单笼满载处于最大自由端的情况下;

3)产生最大变形值的位置与附着架的刚度有关,附着架的刚度越大,其最大位移值产生的位置离吊笼A的作用点越远,这是由于结构系统整体刚度增加,变形周期也随之增加的结果;

4)在顶部采用双附着架共同工作对提高顶部的刚度具有明显的效果,这有利于从整体上降低附着架的成本;

5)对于高速施工升降机就应该采用刚度较大附着架,否则施工升降机在高速运行时会产生强烈振动。低速施工升降机可以使用较小刚度的附着架,它不会引起太强烈的横向振动,对乘员影响也不大。对于吊笼运行与结构系统刚度之间的合理关系将另行讨论。

摘要:通过建立施工升降机结构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研究施工升降机附着架的刚度与导轨架位移之间的关系,描绘了典型工况下导轨架的变形曲线,分析了主结构变形曲线的特征,给出了导轨架和附着架的最大应力值,提出了改善结构系统刚度的措施,对附着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施工升降机,附着架,力学特性,有限元

参考文献

[1]刘鸿文.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龚曙光,谢桂兰.ANSYS操作命令与参数化编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王焕定,章梓茂,景瑞.结构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莫维尼.有限元分析—ANSYS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变通思维下一篇:汽车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