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液晶电视

2024-10-02

超薄液晶电视(精选8篇)

超薄液晶电视 篇1

NEC最近推出全新MultiSync EX系列液晶产品线,首款产品是23寸的MultiSync EX231W。此系列定位在高性能、高品质、环保且兼顾未来视角基础上。

MultiSync EX231W有黑、白两种颜色,外观简约,超轻薄式设计,有倾斜和旋转功能,机身背面配有DVI接口和DisplayPort接口,一个USB端口,使用方便。搭载全高清超薄白色LED背光源液晶面板,内置传感器,可根据周围光调节显示屏亮度,远离屏幕时它可以自动关闭,这样可以省电节能。

这款显示器采用了TN面板,LED背光,拥有1920×?1080的分辨率,5mS的响应时间,1000:1的原生对比度,16:9的超窄边框比例,点距为0.265mm,亮度250流明,标注显色1677万色,170度/160度的水平/垂直可视视角。支持竖屏和壁挂。保质期为三年。

超薄液晶电视 篇2

LED电视用超薄液晶面板

联想P707树立导航手机新标杆

本报讯 近日,联想推出了X1的升级版产品——P707,该机延续了X1的唯美设计,并升级了联想TouchDream全触控操作界面华丽特性和易用性。尤其是,P707在导航功能上的精益求精可谓是树立了导航手机领域新标杆。

CA看重虚拟化 推出全新增强版解决方案

本报讯 CA公司近日发布了12款全新升级版企业IT管理产品,旨在帮助企业和服务提供商从虚拟化环境中获得更大的业务价值。据调查公司预计,到2010年,操作系统的虚拟化比例将上升到54%。

普元发布适用中小企业的“锐捷工作流”

本报讯 日前,SOA中间件厂商普元软件发布了面向中小企业用户与开发商的最新产品—锐捷工作流(BPS Express)。该产品适用于企业的“非超大业务量流程应用”或“轻流程应用”的工作流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快速地实现和响应流程变化。

华旗推出MP6网络音乐播放器

本报讯 日前,华旗资讯推出全球首款MP6网络音乐播放器。该产品在连接宽带的情况下,只需用配套的无线点读笔轻点配备了数字水印技术音乐杂志上的曲名,就会自动播放曲目。同时,该产品还支持WiFi技术。

超薄液晶电视 篇3

智能手机均具备超大液晶显示屏、上网浏览、视频和音乐欣赏、高清拍照等功能,在追求小型、轻薄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液晶显示的超大化和拍照功能的高清化。为了避免追求高性能而导致手机体积庞大,通过使用超薄多层陶瓷电容器为首的超薄表面实装元器件,可将液晶显示模块和摄像模块做得小型且轻薄,以实现手机的小型、轻薄以及高性能化。

近日,太阳诱电宣布1 0 0 5型、厚度0.22mm的多层陶瓷电容器AMK105BJ474MC (1.00×0.50×0.2 2 m m,厚度是最大值) 投入生产,该产品适用于手机等小型、轻薄便携设备IC的电源电路,可实现静电容量0.47µF。目前,太阳诱电展开了3种型号、12种大容量超薄多层陶瓷电容器产品的批量生产,它们是:1005型厚度为0.22mm的AMK105BJ474MC,厚度为0.33mm的AMK105BJ225MP (1.0×0.5×0.3 3 m m,厚度是最大值,电容2.2µF) 以及1608型厚度为0.5mm的AMK107BJ106MK (1.6×0.8×0.5mm,厚度是最大值,电容10µF) 。

超薄平板阵列音箱的应用 篇4

此款音箱,单元面积功率大,声压级高,指向性强,便于安装,广泛应用于小型流动演出、乐器演奏主扩和返听、线性阵列的中高频传输、主题公园的定向广播或栈道声音分布、高铁站和地铁站台的扩声、会议厅的声音控制定位及定向补声等,能够有效控制声音,避免反馈或回声等,音箱振膜为开放式安装,其良好的散热性和耐热性,提高了此款音箱的寿命和稳定度,使用户更放心使用。

小型流动演出时,可多只组合使用,分别投射到不同的角度,声音直达穿透力强,可与线阵音箱媲美,重量轻,吊装方便,犹如反射镜一样,将声音准确投放到远方。因厚度太小及振膜振幅距离问题,低频方面在200Hz左右就需要衰减,音乐重放时,应该增加超低频音箱进行辅助扩声,声音才更完美。声压级在1m范围测试,可达130dB以上,且根据距离衰减的情况远比普通音箱小,每边4~6只,再配上低音炮,可在室外100m外清晰听到。

国外客户将此音箱用在景区和主题公园,得到了惊人的效果。双面发声,节省了大量资源;穿透力强,减少了分布数量;全天候设计,降低了安装和维护成本,曾用于新建迪士尼乐园里面,作为街道长廊的音乐扩声和流动花车的演出扩音,并根据不同的街道设计,可增加不同角度的扩声。在旅游景区里面,也发挥出了它的独特优势。挂在灯杆上面,可以双面辐射山区道路、公园走廊,定向广播,辐射角度窄,穿透力强,在此类应用里面,把这些所谓的缺点运用得恰到好处。

此款音箱频响为200Hz~17kHz,完全能够满足语言扩声的要求,表现为人声更清晰,特别适合于会议厅或礼堂剧院的补声等。合理地调节角度,可有效避免声音的反射和回响,使厅堂语言扩声更清晰,让声音听从设计者的指挥。

如用在多话筒的座谈会议室,更能表现出它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比如圆桌会议,需要多只话筒同时打开,房间小,声学处理措施差,使用普通音箱,很容易造成声音反馈啸叫,发言者离话筒的距离达不到使用要求。声音调节得大,音箱的声音就会反射到话筒里面,话筒拾取后又放大出来,一直循环下去,造成啸叫;声音调节得小,起不到扩声作用。用此款音箱,可合理调节角度,避开话筒拾音方向,避免啸叫的产生。尤其是与数字处理器配合使用,进行多分区声音管理,可大幅度提高效果,声音清晰自然,分布均匀,不啸叫。使用时,可使用8路话筒输入或1 6路话筒输入,8路音频放大输出,8只平板音箱吊顶安装在不同听音区域,使每只话筒分配到每只平板音箱上面去的声音可调,比如1号话筒发言时,通过处理器发送到8个分区去的音量不同,靠近这只发言话筒的平板音箱声音可以调小,其他分区音箱的声音,因为超强的指向性,不会串到这个区域,所以调节的增益很高,可以根据话筒的距离实现渐变式的音量控制,离话筒最远的那只平板音箱,放大增益最大,使声音完全按设计员的思路和方向传输,完全避免反馈啸叫的产生,不用经过其他移频或DSP压缩等变质的处理,保证原汁原味。超窄的角度在此表现得格外有用。

在教育行业,老师的讲话,需要远距离的话筒拾音,但同时也需要音箱有很好的方向可控性,才能够避免现场既不啸叫,学生又能听清,录音设备又能完美记录和传输,从而使老师解放双手,自由走动,无需配带话筒发射器,只要配以强指向性拾音话筒,就可以将声音放大到合适效果。

另外一款,外观和室外LED显示屏模组一样,可以像显示屏一样装到LED大屏幕旁边,实现对广场或大厅的远距离声音传送,显示屏不亮时,整体外观一致。声音传输投射远,衰减小,和大屏幕匹配,更能显出它的优势。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平板音箱的缺点(角度窄、双面发声、声压级高),在一定的场合,反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它不像普通音箱,具有广角音频传输;它的角度窄,更增加了其穿透力,就像一股股激流,喷射得更远,像一道强光,精准投射到远方;因为振膜的震动是平面的,它可以双面发声(当然也可以装到箱体里面,更能增强低音,使声音单向传输),就像舞者手握的双光束激光棒,使声音双向延伸传送;平板音箱的角度窄,在正面听会感到特别刺耳,但这正是它的强大声压的表现,会使声音传输得更远更响亮;在部分场合,可采用多只分布式角度安排,来实现更大区域的覆盖,用阵列技术的平板音箱来做阵列式的分布扩声,可谓强强联合,将作用发挥到极致。

超薄LED背光模组设计 篇5

电视从CRT时代走入液晶时代, 也带来了背光模组技术。因液晶玻璃无法自发光, 背光模组便成为了液晶电视必不可少的零件之一。背光模组大体结构是由前框、中框、光学膜片、导光板 (扩散板) 、光源、后框组成, 根据光源的位置不同分为直下式 (图1) 和侧光式 (图2) 。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源位于出光面的下方, 线 (点) 光源通过反射片的反射和扩散板及光学膜片的扩散, 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 光源与扩散板间存在一定的混光距离。与之不同, 侧光式背光模的光源则位于发光面的侧边, 线 (点) 光源通过导光板的网点和光学膜片的扩散, 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 侧光式背光模组在薄型化上比直下式更有优势。

随着液晶电视的发展, 人们对液晶电视的外观追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OLED惊艳问世, 给液晶行业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面对OLED的超薄挑战, 液晶电视的超薄化设计是当务之急, 而这也是背光模组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超薄LED背光模组结构设计

液晶电视的超薄设计实际上是背光模组的超薄化设计, 优化背其结构设计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鉴于直下式背光模组需要一定厚度的混光距离来解决视效问题, 该研究者主要从侧光式背光模组结构上来阐述超薄化背光模组的设计。

在传统侧光式背光模组中, 液晶模组通常当作液晶电视的一个独立的零件, 整机结构还需要面壳、后壳、主板支架等, 即使是目前流行的一体化设计, 多是将整机面壳和背光模组的前框合二为一, 依旧存在着整机后壳和背光模组的背板。目前主流液晶模组厚度都在1.4cm左右, 加上后壳整机厚度最薄处也有1.7cm, 那么如何设计将整厚度降到1.0cm以下呢?可否将整机后壳和背光模组的背板合二为一呢?背光的结构如何突破才使整机更薄, 提升与OLED电视的竞争力呢?

为了解决整机后壳和背光模组背板合二为一的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背光模组背板的作用。在背光模组中, 背板作为结构主体存在, 关系着整体背光模组的强度、平面度, 同时背板连接着中框、前框, 固定光学膜片、灯条、导光板等, 作用其及重要。

惊艳问世的OLED是极薄的, 整机效果如同平板 经过曲面 化则成 。那么, 在超薄LED背光模组设计中, 我们可以借鉴其效果, 将背光模组的背板做成光滑的平面, 同时作为整机的后壳, 达到合二为一的效果。平板背板我们可以采用铝板、钢化玻璃, 或者其他刚性强重量轻的材料, 在该方案中选用2.0厚的铝板。材料的选择可以解决传统背板的强度平面度方面的需求, 但对于光学膜片、导光板和灯条的固定如何实现呢?以下该研究者通过单长入光背光模组设计提出设计解决方案。

背板平面化后, 光学材料的固定需要通过其它材料来实现。参考传统背板四周折边来实现光学材料的固定, 该研究者提出采用型材中框的解决方案。型材中框通过拼接做成U型, 为了保证U形型材中框的角度和强度, 在型材中框的角落设计了角架, 用螺丝将其固定在型材中框角落处。U形型材中框与平板背板的固定, 采用传统的背锁螺丝固定, 这样既保证了型材中框与平面背板的结合强度, 也满足电视的美观需求。

型材中框与平面背板锁附于一体后便等同了传统的背板, 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型材中框上设计光学材料的固定结构。

导光板的固定我们采用与传统背光模组的固定方式, 通过非入光侧的角落RUBBER限位, 保证了导光板的固定, 同时满足导光板在高温吸湿的膨胀需求。为了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该方案导光板选用3.0厚度的材料。对于膜片的固定则在型材中框上设计凸台挂钩, 用来吊挂光学膜片, 视尺寸大小需求设计不同数量的挂钩。

此外, 背光模组中光学材料还有灯条的固定方案待解决。传统灯条固定是将灯条通过导热胶贴在散热铝条上, 散热铝条通过螺丝固定在背板上。为了解决LED的散热问题, 保证其可靠性, 我们仍然保留散热条, 因背板设计为平面结构, 我们将其锁在背板的后面, 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其固定的问题。因型材中框的设计为U形, 在入光侧还需增加一支撑条来承载液晶玻璃, 支撑条折边与散热条锁附。

为了液晶模组更加薄型化, 该研究者借鉴了LGD的无框电视, 取消了液晶模组的前框 (面壳) , 让产品更薄更时尚。而没有了前框 (面壳) , 液晶玻璃如何固定呢?

LGD的无框液晶模组采用的是液晶玻璃粘贴卡扣, 采用侧固定条插入卡扣中, 然后将侧固定条侧锁固定于背板。但此种固定方式不美观, 无法直接应用于超薄无框模组的构想中。而以往的液晶电视中, 我们采用过大受欢迎的封屏技术, 鉴于此技术的成功, 我们将其移植至无框液晶模组中, 采用胶粘技术实现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的固定。在液晶玻璃粘贴双面胶选用泡棉胶, 以解决背 光模组不 平面时带 来的漏光 问题。

至此, 超薄背光模组设计基本完成, 以下给出其剖视图, 从前文所述的材料选择来计算 , 新方案的 背光模组 厚度仅为0 .88cm, 同时这也就是整机的厚度, 0.88cm的厚度远小于现有液晶电视的厚度, 几乎可以同0.43cm的OLED电视媲美了。

超薄背光模组新方案的装配同样采取正装方式, 中框与背板 (后壳) 通过螺丝锁附固定, 再将散热条 (灯条) 锁固于背板, 再依次组装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传统工艺相比, 差异在于液晶玻璃的组装, 该方案采用胶粘方式解决液晶玻璃的固定, 是方案实现的难点之一, 需要我们在后继的工作中重点研究解决, 此外背板的材料选择也是我们深入研究的方向。

3 结语

该文针对侧光式背光模组提出侧光式超薄背光模组的设计方案, 方案采用平面化背板和U形型材中框的设计, 简化模组背板的生产工艺, 实现整机平面化、超薄化的新颖造型, 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面对OLED的挑战, 背光模组原有设计的将无法满足消费者对液晶电视超薄化的需求, 而超薄背光模组则液晶电视提供了与OLED相媲美的艳丽造型, 更好应对OLED对液晶电视产业的冲击, 超薄背光模组在未来的液晶电视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但超薄设计如何保证产品可靠性和可制造性是设计师需要投入更大的努力, 对设计师来说是一大挑战, 更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摘要:该文主要介绍超薄LED背光模组设计的方案及实现。通过分析传统液晶电视结构设计, 着眼未来电视造型薄型化趋势, 针对侧光式背光模组结构, 提出了可实现的新颖的结构设计解决方案, 文章详述通过一体化的结构设计, 实现LED背光模组的厚度仅为0.88cm, 同时液晶电视整机的厚度也为0.88cm, 解决当前超薄液晶电视中LED背光模组的结构设计难点, 为设计师在超薄液晶电视中LED背光模组结构设计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以更好应对市场对超薄液晶电视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液晶电视,LED背光模组,侧光式,直下式,一体化,超薄,光学材料,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高鸿锦, 董友梅.液晶与平板显示器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7.

[2]堀浩雄, 铃木幸治, 小林骏介, 等.彩色液晶显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超薄玻璃的研究和发展 篇6

超薄玻璃不仅具有玻璃的基本特性如高透明性、电绝缘性、耐热性、化学稳定性和抗气性等, 还具有薄型质量轻、耐高温、耐冲击、柔性等独有的特点。因此在显示器面板、ITO (氧化铟锡) 导电膜玻璃基板、柔性显示基板、智能表面、OLED照明和柔性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将为下一代电子产品的外观和形式带来变革[1]。

1 超薄玻璃原片的制备方法

超薄玻璃原片的制备方法主要浮法、溢流下拉法、垂直引上法和铂金炉下拉法等。浮法、溢流法和垂直引上法是目前生产超薄玻璃的主要方法, 可以制备0.3~2mm厚度的超薄玻璃。

1.1 浮法

浮法生产超薄玻璃工艺的原理与普通的浮法生产工艺原理基本一致, 但是超薄浮法对工艺控制和装备要求高, 生产难度大。要获得超薄玻璃, 需要根据玻璃液的表面张力、黏度和重力等参数, 增加拉边机数量、设置牵引机, 通过精确控制拉边机、牵引机的工艺参数, 借助于拉边机和牵引机对玻璃液施加的作用力, 来克服玻璃液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 制备超薄浮法玻璃[2,3]。2014年, 中国洛玻集团研制出厚度为0.33mm的超薄玻璃, 中国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研制出厚度为0.3mm的超薄玻璃, 解决了制约0.3mm超薄玻璃产品的微观波纹度、板面翘曲等关键技术难题, 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

1.2 溢流下拉法

溢流下拉法是美国康宁公司发明的生产超薄玻璃的方法。此方法一般可拉制出0.5~1.0mm的超薄玻璃。该工艺最大的优点是适用于多种玻璃组分, 而且玻璃具有良好表面质量[4]。但是产量小、板宽窄, 受溢流槽的尺寸所限, 板宽通常不足浮法玻璃板宽的一半。

1.3 垂直引上法

在原料优选、工艺制度稳定及配有专用拉薄引上机的前提下, 可采用垂直引上法拉制出厚度在2.0mm以下的薄玻璃, 广泛用于高档制镜、医用、仪表及电子工业的显示器基板等, 德国霍恩 (HORN) 公司用此方法成功拉制出0.5~2.0mm的薄玻璃。垂直引上法生产的薄玻璃品种多, 占地面积小, 易控制, 但是生产出的玻璃平整度比较差, 波筋、线道等缺陷很难避免, 因此垂直引上法的优质成品率比较低。

2 超薄玻璃原片的钢化

超薄玻璃因其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光学性能、耐热稳定性等特性, 广泛使用在电子产品领域。但是也存在着机械强度低、易碎等缺陷,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应用与发展[5]。超薄玻璃之所以机械强度低, 原因在于超薄玻璃表面和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 在外力与环境介质的作用下极易发生裂纹扩展, 从而使玻璃遭到破坏。为了克服这个弱点, 可对玻璃进行钢化提高强度。钢化玻璃亦称预应力玻璃, 就是利用在玻璃的表面形成压应力层, 内部产生张应力, 即玻璃产生了一种均匀而规律分布的内应力, 从而提高玻璃的抗冲击强度和稳定性。目前, 超薄玻璃的钢化方法主要有物理钢化、化学钢化和层压法[6]。

2.1 物理钢化 (Physical Strengthening)

物理钢化的原理是通过加热介质对玻璃进行加热, 加热到玻璃的转变温度与玻璃的软化温度之间的某个温度后 (对于普通的钠钙玻璃来说, 约为650~700℃) , 在冷却介质中迅速冷却, 由于玻璃表面比玻璃内部冷却的快, 玻璃表面粘度增加, 急剧收缩而产生压应力, 玻璃内层形成张应力, 使玻璃获得较高的强度。一般来说冷却强度越高, 则玻璃强度越大。

根据冷却介质的不同, 物理钢化法分为气体钢化法、液体钢化法、微粒钢化法。气体钢化法, 一般用空气作为气体介质, 用于钢化较厚的玻璃, 难以实现2mm以下玻璃的钢化。液体钢化法是用液体作为冷却介质对玻璃进行淬火的方法。冷却介质一般为熔盐、矿物油等, 适合钢化面积不大的厚度为2.5~3.0mm薄玻璃制品。微粒钢化法是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后, 一般采用粒度小于200μm的氧化铝微粒对玻璃进行冷却的方法。微粒钢化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大, 适合钢化超薄玻璃, 但产品的均匀性难以控制。

平板玻璃经物理钢化后不能切割、钻孔以及研磨抛光, 钢化前要将平板玻璃按照形状及尺寸的要求进行机械加工。物理钢化法是通过降温阶段玻璃内外层温度差产生的应力提高强度, 不太适合生产较薄的玻璃, 而且可能会有自爆问题, 会伤及人体。

2.2 化学钢化 (Chemical Strengthening)

化学钢化法是根据离子扩散的机理来改变玻璃表面的化学组成, 即在一定温度下, 把含有小半径碱金属离子的玻璃沉浸在含有大半径碱金属离子的熔盐中, 在化学位梯度的推动下, 玻璃中的小半径碱金属离子与熔盐中的大半径碱金属离子互相交换, 产生互扩散过程, 扩散到玻璃表面的大离子占据了玻璃亚表面层中小离子的位置, 使得玻璃表面体积膨胀产生“挤塞”现象, 导致玻璃表面上产生了很大应力的压应力层, 有效消除微裂纹或抑制微裂纹的扩展, 显著提高玻璃的强度。

离子交换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玻璃的弯曲强度、耐热冲击性能、表面压力值、压应力层的厚度和抗冲击性能等。而影响离子交换效果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离子交换的温度和时间、添加剂、玻璃表面损伤等。

2.2.1 离子交换的温度和时间

温度是影响离子交换的一个重要因素, 温度升高给予离子更多的活化能, 玻璃内部发生应力弛豫而且有利于扩散的进行, 增加玻璃的强度。但是温度过高会导致结构松弛, “挤塞”效应降低, 玻璃强度降低。

玻璃离子交换获得表面压应力的过程, 是以一定的离子交换速率产生表面压应力和玻璃网络结构的调整产生热松弛损失应力的矛盾过程。交换时间对表面应力的影响分三个阶段:交换初期, 应力值随交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交换时间延长, 因交换而产生的应力增加与应力松弛造成的应力降低达到平衡, 变化趋于稳定;接下来应力随时间的再延长而降低。在一定温度下, 在应力-时间曲线上总是出现应力极大值, 所对应的时间为最佳交换时间。

2.2.2 添加剂

在熔盐中加入添加剂可起到加速离子交换和改善玻璃表面质量的作用。对于硝酸钾熔盐来说, 通常用KOH、K2CO3、KF等作为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以使离子交换的时间由十几小时缩短到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 其中KOH的效果最好。研究表明, 在交换熔盐中加入少量的KOH, 对缩短交换时间和提高玻璃的强度都有明显的效果, 但是KOH的含量达到1%时就会使玻璃表面受到严重侵蚀, 甚至产生裂纹, 造成强度显著下降。

2.2.3 玻璃表面损伤

对于化学钢化玻璃, 表面损伤对强度的影响更为突出, 通常化学钢化玻璃的压应力厚度只有几十微米, 哪怕是任何轻微的损伤, 强度衰减都非常严重。当玻璃表面损伤超过压应力层厚度时, 实际上增强的效果已不复存在。

总之, 化学钢化后的玻璃表面压应力大且均匀, 因而强度更高、热稳定性好, 玻璃表面平整光滑并且玻璃不易发生光学畸变及物理变形, 对玻璃的形状尺寸没有任何要求, 经离子交换后的玻璃可以切割、钻孔等冷加工处理且无自爆现象, 成品率高。与物理钢化法相比, 化学钢化法更适合于钢化特薄 (厚度小于1mm) 、厚薄不均、要求精度高的玻璃。

2.3 层压法 (Laminating)

层压法是在相对高的温度下在玻璃表面覆盖另一层玻璃。所层压的玻璃应具有比内层玻璃低的热膨胀系数。层压法的原理与上面一样:当快速冷却的时候, 内层玻璃处于拉应力状态, 所层压的玻璃处于压应力状态。层压法还可用具有较低杨氏模量的保护膜覆盖在玻璃表面, 例如聚合物薄膜。这种方法的机理就是减小表面裂纹。当表面保护膜受到外加作用力时, 低杨氏模量的薄膜吸收作用力并阻止玻璃里面新裂纹的产生, 从而达到增加玻璃强度的目的[6]。

3 最新发展现状-柔性玻璃

柔性基板若用于显示器基板, 有助于开发出具有真实感的曲面显示器, 用于封装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等元器件, 可保护元器件不受水分和氧的侵蚀, 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柔性基板按化学组成分为聚合物柔性基板和玻璃柔性基板。聚合物柔性基板具有成本低、柔性好、不易碎等优点, 但存在可见光透过率低、不耐高温、热稳定性差、易于老化等一系列缺点, 限制了其应用, 特别是不能应用于显示器基板;玻璃耐高温, 同时具有可见光透过率高、热稳定好、表面光滑、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 缺点是柔性差易碎, 如果玻璃具有柔性, 那么玻璃就是理想的柔性基板了[7]。目前, 显示器产业正处于转折点, 从以往的大尺寸向薄型轻量化以及能实现柔性等的转变, 柔性玻璃显示器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柔性玻璃是指厚度小于0.1mm的超薄平板并且可以弯曲的玻璃。康宁公司采用了熔融溢流下拉和高温滚压技术制备出厚度仅仅为0.1mm的柔性玻璃-Willow glass, 通过化学钢化处理, 获得很高的强度和很强的可弯曲性, 还兼具轻便、成本低、可承受高达500℃高温等特性[8]。日本旭硝子电子公司采用浮法玻璃生产工艺, 成功生产出厚度仅为0.1mm的无碱超薄柔性玻璃。还通过溢流法成功制备出厚度为0.05mm、宽度为800mm、长度超过100m的卷状超薄柔性玻璃, 非常适合用于AMOLED显示屏。

目前国内也有一些研究者在从事柔性玻璃的研究。智广林[9]等人采用二次熔融拉薄法拉制出平整度较好的厚度仅为0.03~0.2mm、宽度为20~2000mm、长度大于5m的具有良好挠性的柔性玻璃。万青[10]等人采用两种方法制备柔性玻璃, 一种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低熔点的锡液上制备一层Si3N4薄膜和一层SiO2薄膜, 抽取Si3N4/SiO2层进行抛光, 然后除去Si3N4层即可得到柔性超薄玻璃;另一种是采用碎玻璃粉熔凝技术, 即将粒径为50nm~20μm的碎玻璃粉均匀加入熔融的锡液中, 碎玻璃粉在锡液熔化铺展后, 再进行冷却、抛光即可得到柔性超薄玻璃。这两种方法制备出的玻璃厚度为1~50μm, 柔性高、可见光透过率高。

4 结语

随着超薄玻璃在各大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超薄玻璃的制备方法、钢化工艺和后续处理手段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柔性显示器、曲面手机等一系列新产品的推出, 微米级厚度的柔性超薄玻璃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 我国许多研究学者已经重视柔性超薄玻璃的发展并投入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还不能进行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 这仍然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摘要:超薄玻璃会为下一代消费电子产品的外观和形式带来变革。超薄玻璃原片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浮法、溢流下拉法和垂直引上法等, 分别介绍了各制备方法的工艺过程、特点和发展现状。钢化是提高玻璃强度的唯一途径, 分别介绍了物理钢化法、化学钢化法在钢化超薄玻璃时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应用。最后详细阐述了最新超薄玻璃-柔性玻璃的研究、应用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超薄玻璃,玻璃钢化,柔性玻璃

参考文献

[1]石瑾.超薄玻璃[J].中国玻璃, 2011 (5) :47-48.

[2]Sensi J E.Patterned float glass method:U.S.Patent 4, 746, 347[P].1988-05-24.

[3]Nascimento M L F.Brief history of the Flat Glass Patent-sixty Years of the Float Process[J].World Patent Information, 2014 (38) :50-56.

[4]Pitbladdo R B.Overflow Downdraw Glass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U.S.Patent 6, 748, 765[P].2004-06-15.

[5]Lida Y, Shiratori M.Glass for Chemical Strengthening and Glass Housing:U.S.Patent Application 14/176, 451[P].2014-02-10.

[6]DeMartino S E, Elmer T H, Usenko A.Methods for Glass Strengthening:U.S.Patent Application 14/091, 607[P].2013-11-27.

[7]Crawford G.Flexible flat panel displays[M].John Wiley&Sons, 2005.

[8]Junghhnel, M, Garner, S.Glass Meets Flexibility[J].Vakuum in Forschung und Praxis, 2014, 26 (5) :35-39.

[9]智广林, 袁坚, 程金树, 等.一种用于二次熔融法拉制柔性玻璃的加热炉:中国, CN104310766A[P]:2015-01-28.

原子级超薄晶体管问世 篇7

对于物理学家和制造商 们来说 , 其前景相 当令人期 待。但要让这种材料能够一致性地工作, 仍然极度困难。好消息是, 今天已经给出了迄今为止最佳的解决方案。

首席作者之一的Saien Xie表示: “我们的工作, 已经将TMDs推动到了与技术相关的规模 , 并且基本上扫清了商业化的障碍”。

现代芯片制造已经在硅 材料性能 和密度上 遇到了瓶 颈 ,以至于很多人担心摩尔定律会就此被终结。如果电子电路要做到更小更快, 那就必须找到超薄的替代材料。

说到这种超薄的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 (TMDs), 不少人肯定会联想到另一种经常见诸报端的材料———没错, 它就是石墨烯 (Graphene)。

尽管目前讨论TMDs和石墨烯谁更适用还为时尚早, 但这至少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

TMDs的制备用到了两种商业化的前体化合物———即乙硫醚 (diethylsulfide) 和一种六 羰基金属 化合物 (metal hexacarbonyl compound) ———混合硅晶片后 , 在氢气中用550℃的温度烘烤26个小时。

这样, 我们就制作出了拥有良好的电子迁移率的200个超薄晶体管, 但其中只有2个是不合格的。换言之, 这项研究的制备成功率竟然达到了99%!

超薄液晶电视 篇8

据介绍, 大屏手机的很大部分电力都消耗在了显示屏幕之上。华为Ascend P1 s在屏幕上选择了Super AMOLED材质, 除了性能上具有反应速度快、对比度高以及视角广阔的优点之外, 自发光技术还能很大程度地节约电能。华为通过研究还发现, 造成绝大部分智能手机理论待机时间和实际待机时间不符的主要原因是, 在一些诸如手机始终保持同一个功率运行等原本完全不必要的电力消耗以及效率上浪费了电力, 使得一部手机里大概有40%的电量被白白“漏”掉。

针对业界手机设计中的短板, 华为通过重新配置更低功耗的硬件和一系列关键技术优化, 对Ascend型手机进行了独有的硬件低功耗设计, 实现6%的电力节省。随之采用的动态功率控制技术, 有效节电12%, 相当于延长了手机1/10的使用时间。而在手机耗电的重头搜索信号方面, 采用了华为领先全球通信设备商的前端通信技术, 对信号盲区搜网算法的优化和手机自动跟踪基站性能的技术, 实现了15%以上的电力节省。此外, 加上Ascend优化的电池管理算法, 多核调度算法, 错峰技术, 根据网络环境、亮度环境、显示内容使用的动态功率控制技术, 综合节能接近30%。综合这些独特的节能技术, 华为Ascend p1 s能够将待机时间至少延长20%。

上一篇:民生新闻价值分析下一篇:激励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