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安全的守护者(精选6篇)
城市供水安全的守护者 篇1
1 城市二次供水中的节水节能问题
据资料显示,当前,在城市二次供水成本中,我国大部分二次供水的泵站运行能耗占到了30%~40%,却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城市建筑节能的法规文件中极少涉及城市二次供水能耗的问题,导致很多设计人员对城市二次供水节水节能问题的忽视。如,在二次供水设计中未能认真选用供水设备,不能合理设计泵站的节能措施,导致大马拉小车现象的出现。并且,也没有做到准确掌握自来水管网的实际供水压力,不能合理设计给水系统的分区和节能,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利用自来水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出现严重的高耗能、低效率情况,造成城市二次供水运行的能耗增大。
2 二次供水改造中节水节能对策
根据城市供水管网的供水压力、流量和建筑高度,城市二次供水的给水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1 单设高位水箱供水
单设高位水箱的供水方式作为一种上行下给的管网布置方式,是将市政管网的供水引至高位水箱处,利用高位水箱与用水设备的高低差异,实现重力方式供水,从而克服城市二次供水中水压水量的不稳定状况。并且,单设高位水箱供水的方式的系统简单,可以有效节省投资,既可以直接利用高位水箱进行二次用水供给,也可以只针对上层用户实现高位水箱供水,从而实现合理供水和节能,避免高耗能和低效率情况的出现。多用于城市建筑中允许设置高位水箱的6层~8层住宅楼。
2.2 水泵气压罐供水
相对于单设高位水箱供水,水泵气压罐供水不需要进行高位摆设,直接利用水泵从外网吸水加压,将供水吸至水罐,利用水罐中存留的空气进行压缩从而产生压力,再利用气压罐来调节二次供水的流量,并实现对水泵运行的控制。水泵气压罐供水方式相对于单设高位水箱的造价较高,但这种供水方式受电力影响较小,水罐密封性能也相对较好,从而减少供水过程中水量的浪费,保证供水的可靠安全。但是此种供水方式一般不太适用于供水规模较大的系统,因其给水压力波动比较大,极易造成城市住宅楼中底层用户用水设备的损坏,使得二次供水过程中能耗增大。
2.3 市政管网-地下水池-工频水泵-高位水箱-用户的供水方式
市政管网-地下水池-工频水泵-高位水箱-用户的供水方式也属于上行下给的管网布置方式,通过引用市政管网供水到地下水池中,使地下水池储备一定量的水源,再利用工频水泵实现供水向高位水箱的提升,保证高位水箱中也存有一部分的水量,再经过高位水箱实现住宅楼用户的供水用水。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停水停电对供水造成的影响,也可以节约电能,使城市二次供水变得可靠稳定。
2.4 地下水池-恒压变频泵-管网系统-用户的供水方式
地下水池-恒压变频泵-管网系统-用户的供水方式是下行上给的管网布置方式,通过恒压变频水泵实现对地下水池的抽供水。并且可以根据用水高低峰来自动切换主副泵进行供水,在水泵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跳过故障水泵而继续运行。同时,还通过设置气压水罐来实现对高低峰用水时水压波动的调节。这种供水方式可以稳定出水压力,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无需进行高位水箱设置,只需根据供水量来调节变频供水,节约水能和电能。
2.5 叠压(无负压)供水
叠压(无负压)供水方式是一种比较新型的供水方式,也属于下行上给的管网布置方式。当前不少无吸程变频恒压二次供水设备都是通过微机实现有效控制的。叠压(无负压)供水方式在能耗等方面有着其特殊的优势,其运行费用低,能够有效减少耗能,提高利用率,并且易于管理,自动化水平高,安装维护都很方便。
由于城市建筑具有其各自的特点,需要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的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确定,在符合相关法规准则的前提下,选用合理的二次供水方案,才能保证城市二次供水改造的经济安全,实现节水节能的目的。
3 城市二次供水改造对安全供水的效果分析
城市二次供水相对于市政管网的直接供水,还需经过二次供水设备环节。因为这些二次供水设备通常与外界进行接触,其内层表面涂层在使用较长时间后通常会渗出有害物质、城市二次供水系统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因素,若不能及时对这些二次供水设备进行定期地清洗和消毒,极易造成二次供水的水质污染。而二次供水造成的水质污染会直接影响用户的健康,扰乱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在城市二次供水改造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供水安全效果的:
1)从二次供水设计源头进行改造
在进行二次供水设计时,要符合国家建筑给排水的相关设计规范和卫生规范,,将设计好的工程改造设计文件呈交市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经其审批后方可进行二次供水工程的建设和改造,从而杜绝不合理供水设计的投入运行,进行有效的事前预防。
2)严把二次供水改造工程质量关
在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竣工后,相关卫生监管部门应该进行验收工作,对改造工程的涉水材料、防腐涂料、供水管线、储水设备、和水处理设备等进行主要验收,确保供水改造工程的卫生安全性。
3)监督二次供水设施的使用状况
在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投入使用以后,要有专门的领导小组根据《物权法》等相关规定,对其进行不间断的考评监督,落实责任负责制,确保二次供水设施的防污措施安全有效,并采取一户一档的方式,完善资料信息的收集工作,跟踪和落实治理工作,使其具有连续性和可操作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城市二次供水改造时,一定要合理选择供水方案,保证低能耗、高效率,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另外,还要根据实际勘察情况和实际需求,建立健全二次供水改造的供水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水质的安全可靠。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楼层也日益增高,城市供水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二次供水系统向高层用户供水。二次供水即是在高密度人口的城市集中供水单位或者楼层,为解决供水压力的不足而建设高低位的蓄水设施,并连接配水管网,通过水泵进行加压,在水处理设备处理供水以后再将这种集中式供水供应到高层建筑中,实现对高层用户或配水管网末端用户的供水。论文就针对城市二次供水改造中节水节能和安全供水的效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二次供水,节水节能,安全供水
参考文献
[1]夏伟光.二次供水节能与防止水质污染的对策[J].技能与环保,2010(1):73-75.
[2]郑庆煌.浅议二次供水系统水质污染的防治[C],广州市老工程师协会论文集(第四辑).广州:广州市表工程师协会,2008.
城市供水安全的守护者 篇2
城市供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研究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城市供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国内外供水应急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对适应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城市供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
作 者:王郑 王祝来 张勇 杨明明 WANG Zheng WANG Zhu-lai ZHANG Yong YANG Ming-ming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210037刊 名:灾害学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年,卷(期):21(2)分类号:X928.03关键词:城市 供水安全 应急保障体系 研究
浅谈城市供水安全 篇3
1.1 水资源短缺, 污染严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奇缺的国家, 人均淡水资源仅为2300立方米,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据统计, 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 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至400亿立方米。到20世纪末, 全国600多座城市中, 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严重缺水还将加剧一些地区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截止目前, 全国浅层地下水大约有50%的地区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 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根据2003年的一次统计, 我国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680亿吨, 约有1/3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中。造成我江河湖泊水污染的罪魁祸首, 主要是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大量的工业和城市污水只进行简单的处理甚至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 致使一些河流丧失了使用功能。
1.2 供水企业净水设备和水处理工艺相对落后
供水企业的制水生产对保证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起着决定作用。地面水净水工艺过程一般包括投药、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部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各城市供水厂起步有先后, 除部分发达城市的新建供水厂外, 绝大部分的供水厂采用的是传统的消毒工艺和净化设施, 于日益恶化的源水水质相比, 现有的制水工艺就有点力不从心。
1.2.1 饮用水的净化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 饮用水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水中有害物质逐年增多。水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达不到《地面水环境标准》, 有些河流的水源氨氮 (NH3-N) 浓度增加, 有机物综合指标BOD、COD、TOC升高, 水中溶解氧 (DO) 降低, 嗅和味明显。这种源水, 用传统的水处理工艺流程难以处理到饮用水水质标准。
1.2.2 水的消毒
经澄清、过滤处理的水, 外观清澈透明, 但仍有大量的致病细菌。若要作为生活饮用供水, 消毒是生活应用水处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水厂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 为了保证出厂水的生物学卫生指标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 需在净水生产流程过程中投加消毒剂, 当今通常用的是氯消毒法, 氯消毒具有经济、有效、使用方便等有点, 应用历史最久, 但自从20世纪70年代发现受污染水源经氯化消毒会产生三氯甲烷等小分之的卤代烃类和卤代酸类致癌物质以后, 对氯消毒的副作用便引起了广泛重视, 可对其危害程度也存在争议。
1.2.3 水中藻类对饮用水处理的不利影响
水中藻类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藻类致臭:许多富营养化的水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臭味, 在藻类大量繁殖的水体中, 藻类是主要的致臭微生物;b.藻类产生毒素: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下会产生毒素, 这些毒素对健康有害, 常规处理工艺对藻类毒素去除率较低;c.药耗增加:生产中为杀灭水中藻类, 往往要加大消毒剂的投加量, 不仅使制水成本提高, 更增加了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含量, 降低饮用水的安全性;d.藻类堵塞滤层:原水在混凝沉淀的过程, 水中大量的微小藻类因其密度小而未被去除, 进入滤池后, 在滤层中加速繁殖, 造成滤层较早堵塞, 从而使滤池工作周期大大缩短, 严重时可能引起被迫停产。
1.3 输配水系统安全性差, 二次供水污染严重
城市供水系统中输配水管网安全性能的好坏, 是影响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因素。当然, 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管材低劣、管网老化、施工技术落后及非正常工况运行等问题, 其中以大中城市的老城区有为突出。
目前, 多数城市普遍存在的输配水管网系统安全性能差的问题, 导致了较为突出的供水压力不足、管网漏失率高、爆管事故频发, 我国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在20%左右, 每年因此损失的自来水近100亿立方米、管网余氯消耗速率加快、二次污染严重等供水安全问题。
1.4 水质监测环节薄弱
近年来, 由于水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 尤其是部分供水水源地水质污染状况严重并继续恶化, 微污染水源水比例逐年增加, 严重影响供水水质。特别是针对目前突发现水污染事件频发状况, 对水质的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1 水质监测点的选择有待规范
饮用水水质主要取决于水厂水处理工艺、输配水系统以及原水水质情况。目前, 内地部分供水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且经济相对落后, 对饮用水的监测只是停留在出厂水水质的监测控制;即使象上海、广州、北京等经济发达的城市, 虽然供水企业已经采用了在线水质监测, 但也比较注重制水过程和管网末梢水质监测, 对水源地和小区的水质监测相对薄弱, 没有明确的职责部门。
对原水水质的监测点的选择有待科学合理化。需要加大对水源地的原水水质监测力度, 特别对突发性水体污染事故的发现要及时、准确。突发性水体污染事故指在瞬间或短时间内大量排放污染物质, 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与破坏, 与普通环境污染不同, 其往往发生突然、扩散迅速且污染物不明等这类事故给许多国家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及危害公众健康。
1.4.2 水质监测设备的制约
目前, 由于传统的水质监测存在滞后性等方面的缺点, 我国大部分城市已采用水质在线监测, 但传统水质监测手段仍然存在于内地城市或郊区的小规模水厂。同时, 我国现有的监测设备主要监测常规的水质指标, 对恐怖活动性投毒或突发水体污染事件, 没有在线的监测设备, 突发水质安全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
1.5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频发
2005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2006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2007太湖水污染事件;2007江苏沭阳水污染。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 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 在发展中国家, 各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 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2 供水安全的保障措施
2.1 建立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为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必须建立保障体系, 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是一项涉及多层次、多尺度的系统工程, 需要不同的部门、多方面的共同协调来完成。针对目前我国城市供水安全存在及面临的诸多问题, 提出从行政、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的综合手段, 通过三者的协同作用, 解决现在城市供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实现安全供水的目标。
2.2 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在全社会形成节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风气, 把它作为全民的行动, 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要坚持不懈。建立水环境水资源综合管理机构, 在充分调研和分析水环境、水资源现状和承载力的基础上, 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注重研究城市产业经济发展及其布局对水资源条件的依赖和对城市供水安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 合理确定城市产业结构类型与布局;以绿色工业产业政策为准则,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在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同时, 控制工业用水量增加, 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 促进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2.3 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开源与节流并重
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开源与节流并重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确保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有效举措。通过节约用水, 尤其是对工业企业等集中用水大户采取节水措施, 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一方面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同时减轻了城市供水厂和供水管网系统的运行负荷, 减少了城市污水排放量, 减少了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 这对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 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 让全社会都意识到我们目前面临的水危机, 意识到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发动大家进入全民节水的行动中来。a.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做好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和宣传;b.组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活动, 将节水理念深入人心;c.不断开发和提供节水器具, 介绍节水技术、方法及经验, 将节约用水落实到实处。
推行节水措施, 提高工业水循环利用率。在工业重复生产方面, 必须压缩耗水量大、产出低的行业, 重点发展耗水少的高新技术节水产业和服务业, 同时, 抓好现有企业的节水工作, 提高企业的节水意识, 引导企业走节水型发展之路。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 大力推行节水新技术、新器具、新工艺、新设备, 推广应用循环用水、一水多用、二次用水, 以科技促节水, 使单位产值耗水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研究开发污水资源化技术, 大幅度提高中水回用率,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污水管道没有形成完整、封闭的体系, 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 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甚至还会污染地下水源。因此, 要加快污水处理及其配套设施和污水回用设施建设。在较大幅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基础上, 高度重视污水再利用, 实现废水资源化。将污水回用设施建设摆到重要位置, 增加投资, 优先安排污水回用设施建设, 铺设再生水利用的管网系统。加强对工业污染的防治力度, 实现从末端治理为主, 向以源头治理为主的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 以达到减污增效的双重作用,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4 加强水源保护, 建设多渠道水源供水
水源环境保护是防止原水水质受到污染, 保证供水水质的一项常抓不懈的预防性措施, 是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所在, 要做到:贯彻“环境保护法”、“应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止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组织制定水源环境保护计划, 分析影响水源环境质量的诸方面因素, 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提高水源环境的绿化覆盖率, 杜绝供水水源环境污染源的出现, 针对已存在的污染源, 组织制订治理措施计划, 密切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水源原水水质可能造成影响的活动予以监督, 是水源环境处于受控状态。
加强城市供水水源安全防护和备用水源工程建设, 加强调研、充分论证, 科学选址, 选择周边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高、水量充沛, 污染源较少、水质上乘的地点, 作为居民第二饮用水源。通过建立相互独立的多水源供水系统或建设一定能力的备用水源, 并按常规水源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和监管, 以备随时应急启用。对于水源严重污染, 并不再适宜作为供水水源的, 应将城市水源保护、备用水源工程和城市节水等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2.5 加强制水工艺技术改造, 提升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能力
净水处理是城市供水系统的核心, 是实现源水有天然属性转变为可饮用性质的关键环节, 制水过程中净水处理的运行状况, 决定了出厂水的水质优劣。进一步加强净水工艺建设与技术改造, 采用国外先进的吸附深度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等净水工艺, 应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 提高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 解决原水水质有机物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 逐步采用活性炭和臭氧和紫外线等消毒工艺, 取代氯消毒, 有效提高水处理净化效果和供水水质。以满足建设部发布实施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T206-2005) , 克服现有的常规净水处理工艺的不足。广泛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 建立和完善供水系统水量、水质与运行安全管理和监控体系, 实现城市供水系统管理技术现代化, 优化净水效果。
2.6 实行从源头到龙头的一体化管理, 避免饮用水二次污染
城市供水管网的完善与更新改造也是提高城市供水安全性能的重要措施。城市供水安全系统建设应坚持“厂网并进, 管网先行”的指导思想, 提高管网材质,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实施管网优化调度。当前, 需特别加大对严重老化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力度, 减少供水漏失率和爆管是故发生, 降低管网二次污染危害。
政府主管部门牵头, 供水企业和房管部门联手, 逐步推行对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的技术更新改造。对水箱、水泵、水池和水管重新设计布局, 并更换“食品级”耐腐蚀材料, 逐步实现供水企业管水到户。既可以改善入户自来水的水质, 有可防止自来水的白白流失, 可谓一举两得。
2.7 加快城乡供水企业的集约化进程
内地或郊区水厂原水水质差、水厂规模小、制水成本高等问题, 促使了郊区水厂的集约化。集约化是居民的心声, 是企业的出路,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集约化供水是对水资源进行高效配置, 实施原水统筹、水厂归并、一网调度、规模经营、优质服务的自来水供应方式。推进郊区集约化供水有利于提高全行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利于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有利于全面提高供水水质和提供优质服务;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8 完善水质监测机制, 提高水质检测水平
城市供水行业投资主体或经营主体多元化, 加快了城市供水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发展步伐, 同时也对城市供水水质督察带来了新的难题。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城市供水水质的督察能力, 建立健全水质督察体系, 形成系统、完备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控制与管理体系, 确保供水水质达标。
供水企业应加大投入更新改善水质监测设备, 提高水质监测水平, 确保水质监测指标准确、快捷, 并按规定对供水水质定期进行全面自检。政府相关部门需定期对城市供水水源、水厂、管网和用户水质进行监测, 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同时进一步加大水质监测工作的透明度, 定期公布水质监测结果, 真正让人民喝上放心水。
建立生物毒性在线监测, 通过水生生物不同水平上的生物学指标变化, 预警水质的变化, 实现对水体的在线监测, 实时对水环境污染与否、污染的严重性作出评价, 水质毒性在线监测主要包括:鱼类、大型蚤、水藻及在线荧光监测等。
2.9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确保突发水污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水环境安全监测监控和预警应急工作, 针对当前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 建立与完善城市供水应急预案与快速反应处理系统, 对水源水质进行连续监测, 优化水环境监测监控网络, 在提高常规监测监控能力的同时, 逐步采用自动监测、遥感监测等技术, 当水质出现异常变化时, 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建立与完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系统, 既达到水质污染快速监控的目的, 又实现事故应急供水预案的快速启动, 确保在城市水环境污染事件突发时, 对城市供水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保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结束语
城市供水的安全运行, 涉及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方方面面, 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确保城市供水安全运行, 关键在于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管理。我们要从传统的工程水利向现代化的资源水利转变, 深入研究城市供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事关大局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不断讨论、研究、交流, 保证城市供水安全, 维护稳定的社会环境,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城市供水安全问题事关重大, 直接涉及公众的生命安全, 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 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目前, 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仍呈上升趋势, 传统的制水工艺, 正逐渐不能满足对日益恶化的微污染原水水质的净化处理。同时, 随着各类突发性污染, 给安全供水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城市供水安全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为此, 本文通过对水源、制水、供水等方面展开, 就目前的城市供水安全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从而确保供水安全,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处理工艺,水质监测,应急处置,供水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兴旺, 张思梅.水处理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3.[1]李兴旺, 张思梅.水处理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3.
[2]支红英, 丁小妮.水资源状况[EB/OL].上海水利网, 2007, 12, 14.[2]支红英, 丁小妮.水资源状况[EB/OL].上海水利网, 2007, 12, 14.
城市供水安全的守护者 篇4
面对疫情 爆发,他们奋勇前行。普劳图斯曾说:“人人都是自私的。”可他们却在于家人、朋友阖家团圆的日子里选择义无反顾地奔往战疫最前方,与家逆行。已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劝慰他人勿出门的时候,却在第一时间赶往武 汉;朱海秀怕父母阻拦,独身偷偷前往疫区;甘如意因疫情封路用单车骑行4天3夜,翻越300公里,只为能回到“前线”;他们带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无畏的前进,带着“小家”成就“大家”的胸怀毅然的选择,只为能来到武 汉——发一份光,出一份力!
面对国家号召,他们义不容辞。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国家的高声号召下,各地的医疗队纷纷驰援武 汉。南方医疗队立下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誓言,来自甘肃医疗队的女性医护人员甚至集体剃了光头,舍弃柔顺乌黑的长发,只为穿防护服方便,能更尽心尽力地照顾病患。对于战疫的积极回应无不彰显了他们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对于国家积极的感召,无不体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与职责;对于国家有难,奋力驰援更是表达了他们深切的家国情怀。他们勇敢无畏的向前,更是向我们证明了,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面对人民恐慌,他们尽心竭力。对于在医院里面的人民不敢有半分松懈,对于医院外面的人民尽力隔绝,坚实防控战疫前线。对此,医护人员每天都要穿着臃肿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着勒紧的口罩。因为医护人员的紧缺,他们每天还要承受超负荷的工作量,为了省用时间,有的医护人员甚至穿纸尿裤工作。已73岁的李兰娟不仅要照看重症患者,还要带领团队研制疫苗,长时间的工作,使她脸上被口罩勒的印痕清晰可见。可是为了缓解人民的恐慌,他们毅然站立于战场的前线,带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决心,为防疫控情提供保障,为万户团圆守护愿望,用着他们的坚守为人们打下了一记“强心剂”!使我们坚信:我们终将胜利!
谈临沂市城市供水安全 篇5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 总面积17 184 km2, 人口1 022.7万人。临沂市兰山城区现有人口70余万。现有城市供水设施, 一是即东北园水厂, 位于城区东北角, 水厂目前在常规处理工艺提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基础上, 增加了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和粉末活性炭预处理工艺。水厂设计处理能力15万t/d, 受源水水量制约, 实际处理水量8.5万t d。二是悦沂水厂配水厂, 设计供水能力5万t/d。三是应急取水设施一处, 包括两座集水井, 取水能力2万t/d。目前, 城市供水管网中直径100 mm及以上的输配水管道408 km;30万吨水厂的DN1600主管道已和兰山城区供水管网分别在双岭路、解放路、银雀山路和金雀山路对接, 但只启用了双岭路和金雀山路两处。
临沂市城市供水的水源地是岸堤水库, 总库容7.83亿m3, 蓄水量一般在2亿~3亿m3。水库水经过62.5 km河道和45.8km引水管道到达东北园水厂。岸堤水库引水是临沂城市公共供水的唯一水源地。除以上公共供水, 城区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拥有自备井约329眼, 供水能力约5万t/d, 其中有部分自备井地下水水质污染明显。
2 供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从供水安全方面看, 临沂城市供水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2.1 单一水源, 供水水量存在风险
临沂城市供水水源地虽然是山东省第二大水库———岸堤水库, 但仍存在单一水源问题。水库水的水质、水量直接影响供水安全, 水库调洪、灌溉、发电调度不好就要影响到供水水量。从水库到净水厂的引水距离较长 (108.3 km) , 其中62.5 km河道段水质不稳定。夏季汛期洪水暴发, 原水浊度最高达1 640 NTU, 同时农田施肥灌溉、沿河一些企业污废水很容易排入。另外, 45.8 km的引水管道建设时, 采用的是普通水泥管道, 单管运行, 从投入使用至今已经10余年, 运行中无法检修维护。2012年7月7日, 临沂城遭遇了50年来最大降雨及20年来最大洪水, 7月10日, 在兰山区李官镇北蒙河河内的DN1200水泥引水主管道出现悬空, 面临断裂危险, 经紧张抢修得以恢复。
此外, 在沂南县黄埠闸明渠与引水管道交界处, 引水管道进水口设置的是简易拦污栅而不是电动格栅, 拦截的污物不便清理。污物一旦进入管道造成淤塞, 后果严重。这些因素使供水水源在水质上及水量保证上都存在风险, 一旦发生污染事件, 城市供水将受到严重影响。
2.2 水源保护不够, 引水水质存在风险
水库周围虽划定保护区但缺乏保护措施。流域内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随意排入, 有的沿水面周围放牧饲养或在水体内养殖造成水源污染。地下水虽不暴露, 但有时因地质状况和施工原因造成劣质河水或地表水直接灌入地下使其污染。
2.3 供水设施抗风险能力较差
净水厂水质监测项目和频率不够, 毒理学指标不能在线检测, 当水源水质突变时, 不能及时检测。近几年来, 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和滨河大道的修建, 原远在郊区的东北园水厂也成了市中心。水厂南面鲁商凤凰城34层高的楼房离水厂南院墙仅约30 m, 西面在建的东北园社区的24层楼房离水厂西院墙也仅约30 m, 对水厂滤池及平流沉淀池产生潜在的风险。水厂水处理构筑物中平流沉淀池为敞开露天式, 藻类滋生明显, 水面易受污染。
2.4 部分管网老旧, 运行不够稳定
供水管网局部材质差、老化严重, 抗路面荷载和适应温度变化能力差, 耐压不够, 冬季爆管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 2012年抢修DN300以上供水管线34处, DN100~DN200供水管线108处, DN100以下供水管线149处。其中, 铸铁主管道和老旧小区内的镀锌管道是管道抢修重点。
3 多措并举, 保障供水安全
从各级相关部门及供水企业都要进一步提高对供水安全的重视程度, 增强做好供水安全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新形势下一些深层次矛盾的出现及多方利益之间的冲突, 都对供水安全带来了新的压力, 必须提高认识应对新情况, 最大限度地保证供水安全[1]。
3.1 做好供水水源规划
改变现在的单一水源现状, 规划好第二水源地。岸堤水库作为第一主水源地, 从水量和可靠性上都不足, 应规划和建立新的水源地作为供水的补充和备用水源。开发利用好地下水资源, 保护好现有和已关停的自备井, 以预防特大雨情和洪水情况下, 引水管线被冲断不能生产的突发事件。提高从沂河取水的能力, 在应急情况下向东北园水厂提供水源尽量达到15万t/d。将30万t/d水厂经过兰山区管道的四处连接处全部开通, 设立减压装置, 起到保证水量和平衡西部城区压力的作用。
3.2 加强水源保护
岸堤水库流域内和引水河道两侧汇水范围内企业要保证污水达标排放。水库养殖数量必须严格控制, 逐步落实库区补助政策后减少网箱养殖数量。划定水源保护区, 在人员容易进入的区域设置围栏, 重要位置安排专人巡视并设置监视设备。
3.3 改进净水工艺, 完善引水和供水设施
对进水口进行改造, 加大进口尺寸, 安装电动格栅, 保证异物进不了管道;检修全线管道, 改造阀门。对东北园水厂净水工艺进行提升改造。实践证明, 活性炭可降低总有机碳TOC、总有机卤化物TOX和总三卤甲烷TTHM等指标[2]。东北园水厂虽增加了粉末活性炭和高锰酸钾投加设备, 达到了应急情况下能进行深度处理的要求, 但要保证随时可靠运行, 活性炭工艺中还要解决粉末活性炭在投加管道中沉积的问题及冬季运行投加设备和管道的保温问题等。
增加生物活体监测。在提升泵房、加药中心、二级泵房内设透明鱼缸养鱼监测, 快速应对投毒事件发生。随着国家对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 将石英砂滤池改造成活性炭滤池, 采用臭氧活性炭工艺进行深度处理, 对现有的水处理构筑物平流沉淀池增加池盖, 封闭后不仅安全卫生、防止藻类滋生而且对延长设备寿命十分有利。
3.4 保证管网安全运行
近年来,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DN100以上供水管道敷设已超过400 km。对管网的日常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应建立新的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实现多功能化管理。重视阀门的作用。阀门作为一种“待命千日, 用于一时”的管网控制设备, 主要是用来调节管网中的流量和压力, 并可在紧急抢修中迅速隔离事故管段[3]。施工中应使用铜杆阀门且阀门井与之匹配, 施工后应健全资料, 运行中避免被埋、被压。为防止二次供水污染, 具备条件的应使用无负压供水设备, 使用水池的要按照卫生管理制度, 定时进行清洗。
4 编制供水应急预案, 应对突发公共供水事件
供水应急预案应力求全面、详尽, 可操作性强。要明确供水安全的责任主体, 政府总负责, 环保、安全、建设、水利、卫生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供水企业不但要做好自身工作, 还要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 要按供水应急预案进行认真演练, 通过演练完善预案并熟练掌握。
参考文献
[1]孙天华, 李贵宝, 傅桦, 等.水环境标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水资源保护, 2006, 22 (1) :53-56.
[2]严煦世, 范瑾初.给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关于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管理研究 篇6
我国于1985年8月首次发布的GB 5749—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7年7月开始实施新修订的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新修订的标准借鉴了美国、俄罗斯、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共同体等国家和组织的水质标准,针对我国现实环境和人民健康要求进行了重大调整,这对我国城市供水行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制水要求。目前影响城市供水安全和卫生的因素有水源、输水、水处理、供水、需求侧管理等环节,如管理不慎随时都有可能对水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需要针对具体涉水系统环节研究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的管理措施,多层次、系统地建立水质安全保障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增强应对水质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日常供水安全。
1 建立健全水质安全制度,实现制度约束
城市供水安全涉及供水企业内部(水源、水厂、输配水等)和外部(供应商、用水户、社会、环境等),其水源选择和防护、净化、消毒、输送及储存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饮用水受到污染,一旦水源及供水过程中受到各种化学物质及致病微生物污染,即可引起大范围的急性和慢性中毒及传染病的流行[5]。因此,建立供水内部和外部约束机制,从制度上规范水生产程序才能保证供水安全(图1)。
1.1 外部制度约束
a. 政府制度约束。政府制度包括对供水企业实行授权特许经营制、市长授权经理负责制、企业社会承诺制、行政监督检查制、水质状况定期公报制等,监督执行地下水、地表水、生活饮用水等水质标准,实现水质管理制度约束。
b. 供水安全技术约束体系。通过构建饮用水安全评价体系、水质安全预警体系,强化源水、制水、输配、供水、净水工艺体系和管网水质保障体系来实现供水安全技术约束体系[5]。
c. 卫生管理与监督。依法对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进行监管,加强对城市供水单位、二次加压设施产权单位、二次供水清洗和维修单位监督管理,把二次污染的防治纳入法制化的科学管理体系,保障终端居民饮用水安全。
1.2 供水部门内部质量监测控制制度约束
a. 建立供水多级质量控制制度,实现内部制度约束。将生活饮用水污染防治和不断提高水质纳入制度化、标准化、有序化的管理轨道,为生产合格、优质、清洁水提供基础性保障。建立由公司法人、水厂厂长、车间主任及班组长组成的水质安全管理组织,实行各个质量环节“水质负责制”,减低水质风险,从内部管理制度上保障水质合格。
b. 建立多级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网络,严格按照地表水、地下水、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水质监测制度进行检测。城市水质监测中心要加强监督检查城市供水安全,杜绝任何危害供水水质的行为发生。
1.3 加强水质安全教育,实现社会环境约束
加强供水企业全员水质安全教育,树立水质安全质量观,建立分区分片监管供水环节和终端用户水质安全,防止污染发生的检查保障体系。对已经发生的污染,立即启动城市供水应急预案,阻止污染进一步扩大,及时处理污染事故。加强市民水质安全教育,提高社会水质安全监督意识和应对突发水质污染事故协调处理能力。
2 建立供需一体化的水源水预警互动制度
针对商品水的天然性和社会性,构建水源供需沟通机制,建立与源水供应商信息互动平台,协调运作。按水源水质检测制度,对购买的地表、地下源水定期检测,发现异常及时通报水源管理部门,防止水质渐变累积和突发污染,保证源水水质达标。水源水预警系统要和城市供水预警系统联动,一旦发现源水严重污染或投毒等重大事件发生,立即启动供水应急预案,关闭所有源水入口,关闭有污染的出厂水阀门,防止污染城市供水管网,待源水检测合格后,或水厂有能力处理污染的源水时,再开通阀门正常供水并跟踪监测。
3 水厂质量控制与内部污染监控
3.1 水源接触者管理
直接从事制水工作的员工要定期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调离制水岗位。同时要加强水厂周边环境的监控,严格控制厂外人员与水源接触。
3.2 制水原材料及供应商管理
建立供应商管理档案和产品比较制度,严格检测水厂制水材料和药品,保证所有批次的制水材料和药品合格,防止原材料污染制水。
3.3 制水质量保证体系
监控制水工艺环节、建立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实现闭环控制,实行岗位水质考核奖惩制,如加药、加氯运行安全控制量考核;沉淀池排污、滤池冲洗参数控制考核。按不同水源、水厂工艺特点,科学设置质量监控点,对关键控制点实现制水过程跟踪制,如余氯能杀死水中再度繁殖的微生物,起到消毒作用,但产生消毒副产物氯仿、四氯化碳等,这些副产物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加氯量要严格全程控制在规定限度内[6,7],保证出厂水常规和非常规指标检测合格。
3.4 水厂安全保卫监控管理
水厂遭遇破坏污染时,启动供水应急预案,关闭水厂来水和进入城市供水管网的入口,启动泄水阀泄水,待水厂处理完污染水后,开通阀门冲洗、泄水,再正常供水。
4 城市管网改造与管网污染监控管理
4.1 执行定期冲刷清洗制度
严格执行定期冲刷清洗制度:①定期放水冲洗管网内死水区和管线终端等部位;②新管线投产和旧管线改造及更换管材后要进行冲洗、消毒;③定期对管网进行清管、刮管、除垢、涂衬等维护工作;④加强日常管网污染监控管理。
4.2 供水企业管网管理
监控供水管网安全,禁止在城市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地面和地下的安全范围内挖坑取土、修建建筑物及其他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行为,防止管道腐蚀和污染入渗,保证管线不受污染。
4.3 推广优质新型管材
镀锌管易锈蚀、结垢严重,国家已禁止使用。目前推广使用新型管材,如PE管、UPVC管等塑料管材;不锈钢管、铜管等耐腐蚀金属管;衬里钢管、铝塑复合管等管材。塑料管耐腐蚀不结垢,有较好的卫生性能、输水性能,但强度较低;金属管耐腐蚀强度较高,但价格高且对水的稳定程度不如塑料管,易出现锈水等现象;复合管既有塑料管和金属管耐腐蚀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缺点。建议结合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工作的全面开展,将各小区内的供水主管道更换成复合管,并建议用水户将建筑物内管道更换成塑料管或复合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使用新型管材监管机制,防止管材二次污染水。
4.4 用水户准入制度管理
对生产、使用或生产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用水单位实行间接取水方式,禁止将内部用水管道直接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连接,以保证主管网水不受用户污染。稽查任何单位或个人擅自开关公共供水阀门及擅自在公共供水管道上接管取水行为。
4.5 管网科学调度
加强管网运行科学调度,防止供水管网阀门重大调整时,水源发生变化而引发管道内水的流速、水压突然变大和改变方向依不同质、不同温的地表水地下水突然混合,造成水质恶化,出现“泥水”、“红水”、“黑水”等水质事故。
5 建立供水安全管理体系
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建立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图2)。
城市供水生产、设计部门针对需求预测具体用水情况,提供科学用水方案,定期宣传教育市民爱护供水设施、保护水环境;引导市民科学饮水,形成健康的饮用水文化,构筑全民参与的生活饮用水良好安全环境。
6 结 语
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的管理体系建设涉及制水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原材料供应商和用水户;涉及原水供应、自来水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为保障水质安全,防止各种性质的水质污染发生,需要针对各管理对象,系统分析影响水质的各种因素,运用多种管理方法,构建并不断完善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保障的综合管理体系,探索符合当地城市供水实际的有效管理方法,切实保障城市供水水质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长兴,赵彬彬,常爱敏.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全面提高城市供水水质[J].水利发展研究,2004,4(6):42-44.
[2]卢兆曾,于峰.把城市供水安全提高到更高水平:对松花江水污染影响哈尔滨市供水的思考[J].水利经济,2006,24(6):30,39.
[3]王郑,王祝来,张勇,等.城市供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研究[J].灾害学,2006,21(2):106-108.
[4]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5]梁好,盛选军,刘传胜.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0-39.
[6]仇雁翎,陈玲,赵建夫.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51-153.
【城市供水安全的守护者】推荐阅读:
城市供水模式05-11
城市消防供水05-31
城市供水价格06-02
城市供水管理09-26
城市供水需求12-31
城市供水行业01-01
工业及城市供水10-01
城市供水管网信息系统08-05
论城市供水与渔业生产的矛盾及对策01-01
城市集中式供水论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