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

2024-08-08

众创空间(精选12篇)

众创空间 篇1

2016年7月,省城太原几位年轻小伙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机,创办了山西二次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二次元文化传媒公司的创业成功,是龙诚众创空间创新发展理念、创优帮扶能力、服务创业创新的一个缩影。龙诚众创空间,是太原市一家以科技类、“互联网+企业”为主的专业化众创空间,不仅为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优质的办公环境和专业的商务秘书服务,更以通航项目为起点,成立山西龙诚通航科技有限公司,集合通航科技项目创业者,为通航科技项目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汇集有共同梦想的创业者,大力推动山西省内稀缺的通用航空科技项目。“龙诚众创空间是为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趋势,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是集孵化、路演、展示、培训、研发、投融资、生活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型创业载体。”太原龙诚众创空间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发展过程中,针对现下诸多众创空间同质化现象严重,龙诚众创空间致力于打造专业化众创空间,重视大数据产业,链接大数据,推动山西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大力推动省内稀缺的通用航空科技项目,并提出“子空间”概念,在众创空间运营上突破常规,创新管理模式,为创业者提供八大服务平台。截至目前,龙诚众创空间孵化项目近40个,注册公司30余家,与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多家高校达成了战略合作,并签约授牌。在省城高校中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浪潮。

来源于:太原日报

众创空间 篇2

协议编号:--甲方:

乙方: 浙江省易得融信软件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本着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为园区以及宁波市内外的企业提供优惠便捷的创业服务的原则,就双方共同开拓嗨搏众创空间(以下简称空间),推动宁波市创企的繁荣和发展,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关系:

乙方负责搭建运营嗨搏众创空间,为宁波以及其他省市的的创业人群、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平台,且享受甲方提供的政策扶持等补助。甲方是在企业入驻孵化方面拥有卓越经验的创业园区,且甲方授权乙方管理运营空间。

二、合作方式

甲方为乙方提供空间办公场地,地址即: 合作期限为 年,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期满后甲方有优先续约权。乙方在签约期内有权使用 众创空间名称进行合法经营活动。甲方提供的办公场地由乙方负责提供资金进行装修,甲方补助 费用用于乙方装修补贴以及后续的运营支持。

三、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负责制定空间物业管理规定并按照规定对空间的物业情况进行管理。

2.甲方有义务为乙方提供优惠的物业管理合同,内容包括水费、电费、暖气费、宽带费、物业费等减半或减免的优惠。

3.甲方有权对乙方的业务运营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园区空间的合理合规化运营。

4.在众创空间运营期间,在乙方需要甲方出面协助提供一定资源的情况下,甲方需提供一定的协助共推园区空间发展。

5.甲方需对乙方开展的创业培训、市场运营、企业入驻引导、活动资本对接等服务支持给予每年补贴 元/年。

6.甲方有义务向乙方提供政策性咨询服务,协助乙方引导入驻企业成长发展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负责制定空间创业团队、企业引进计划、企业孵化计划、企业服务优惠扶持政策,并按照甲乙双方共同制定的计划完成任务。

2.乙方负责监管空间运营期间的各项工作进度和业务 情况。

3.乙方有义务为优秀的创业团队以及公司提供政府优惠政策上的扶持。

4.乙方在经营管理空间期间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自觉接受社会以及甲方监督。

5.乙方应遵守甲方的各项管理规定定期提交运营报告。6.乙方在空间运营期间应提供如下基本服务:

(1)宣传服务

通过互联网媒介平台和开展讲座的形式吸引青年创业群体和小微企业参与进来,逐步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

(2)推广服务

以线上互联网经营和线下结合的模式对园区入驻的企业进行推广。

(3)培训服务

对园区以及空间的创业人群、小微企业、规模达标企业进行交流培训等服务。

(4)营销服务

建立线上项目推荐机制,使创业人群和企业更加便捷的利用互联网渠道实现线上和线下的配套营销服务。

(5)创业融资服务

为具备一定实力的创业团队或公司提供融资渠道。

四、资源分配

(一)资金方面,乙方负责空间的全部管理运营费用。乙方独立运营,自负盈亏。

(二)资源方面,甲方负责提供园区空间办公场地以及园区其他优惠政府扶持。

(三)物业方面,协议期内乙方负责承担空间的所有物业费用,甲方提供一定的优惠减免。

五、其他

(一)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二)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 年。

(三)本协议一式两份,由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众创空间在江苏 篇3

摘要:伴随着创新2.0时代的新趋势,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环境。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创客发展情况,立足于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介绍了江苏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并基于国内众创空间的模式对其进行划分归类。

关键词:创客;众创空间模式;江苏;孵化器

一.定义

随着我国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催生着创新组织形式的不断演变,“众创空间”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创客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Maker”一词最早出现在加拿大科幻作家科利·多克托罗(Cory Doctorow)的小说中。多克托罗把有创意的聪明人称为创客。克里斯·安德森(2012)认为,创客是指不以盈利为目标,出于兴趣和爱好,把具备相当的技术挑战的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是一群充满造物精神、努力将各种灵感变成现实、并乐于分享与交流的自造者。

在十多年前,Hackspace、TechShop、Fab Lab、Makerspace等各种类似形式的众创空间逐步形成,对创新创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00年,北美的黑客引入黑客空间的概念NYC Resistor(2007),HacDC(2007),Noisebridge(2008)等一批创客空间在该时期出现;Farr(2009)将创客空间的起源追溯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黑客空间(Hackerspace);Troxler等(2010)使用了美国学者

Benkler(2006)提出的大众生产(common basedpeer production)的概念将创客运动定义为一种基于大众生产的创新模式;Dougherty(2011)提出了Maker与Makerspace的概念取代原有的Hackerspace,同时强调了动手的特征;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2012)关注到,创客运动是让数字世界真正颠覆实体世界的助推器,正在掀起一场新工业革命。本质上,创客运动代表了公众参与创新的新趋向。Bauwens(2012)也从经济分享的角度解释了创客运动的行为模式。自Maker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后,国内也产生了类似Makerplace的空间,如北京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深圳柴火空间、杭州洋葱胶囊等,背景和规模各不相同。我国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的速度不断加快。创新创业日益成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社会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出现了以大学生等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越来越多草根群体投身创业。

二.众创现阶段模式

从目前国内众创空间的功用和特征来看众创空间可分为活动聚合型、培训辅导型媒体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地产服务型、产业链服务型综合创业生态体系型等七种模式

三.众创空间在江苏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江苏省已将发展创新型经济列为第三次转型的核心目标。

数据显示,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2015年上半年,江苏省全省新登记企业16.9万户,扶持劳动者成功创业8.3万人,带动就业33.4万人,新增450多家众创空间等各类创业载体,创投机构达589家。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53家,孵化面积288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万家,居全国首位。截至2015年9月,仅南京一市就有各种众创空间140家,面积520万平方米,已经孵化各类企业7426家。另有包括“U谷创客”、“启迪之星”在内的40家众创空间纳入了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体系。

四.结语

众创空间通过打造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刺激并服务于全民创业,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创业的新舞台。而各类创业者的大规模集中爆发,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政策的耦合发力,以及创新创业与“互联网 +”的历史性交汇,必将加速传统与新兴产业的跨界融合,催生大量新兴业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新引擎。江苏各企业必须利用好众创空间这一重要载体,顺应时代走向,把握经济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的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投中研究院报告.众创空间在中国:模式与案例[J].国际融资,2015,6.

[2]张继红.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新创业[N].科技日报,2015-4-16(008).

[3]刘春晓.创新2.0时代:众创空间的现状、类型和模式[J].互联网经济,2015,8:38-43.

[4]付群英,刘志迎.大众创新:内涵与运行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37(2):3-10.

基金项目:级别: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号:201510299150W

众创空间 篇4

智能电气众创空间是智能电气领域的产业投资服务型资源平台,为智能电气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光伏、高端智能配电、自动化控制等)的创客和创业团队提供创业培训、行业分析、融资对接、资源共享、财务服务、法律顾问、活动沙龙、产品开发、产品统一采购和营销等一系列、多元化、全要素的创业扶持。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二号桥电传所路7号

电话:022-84375526 022-24051001

众创空间发展与建设 篇5

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指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众创空间”这一名词,并从国家层面确定了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在此后的2年多时间里,李克强总理先后在多次会议、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在制度顶层设计方面,国务院及有关国家部委、各省市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的一系列文件,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2015年5月天津市政府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在中央至地方各级政府、各项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众创空间应运而生,日益发展壮大。

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众创空间的诞生体现了市场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坚持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创业带动就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区政协整体安排,今年5月份以来,河东区政协共青团、青联界别活动组围绕“关于河东区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这一课题开展了调查研究,结合河东区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区众创空间发展与运营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开展调研的基本情况

按照区政协2017年工作要点和区政协常委会议2017年议题计划总体安排,将《关于我区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的调研》确定为共青团、青联界别活动组本协商议题。区政协领导对本次调研工作高度重视,袁昆副主席先后2次召集专题会议,就调研目的、调研方向、调研重点、撰写思路等提出了指导意见,为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按照区政协对本次调研工作的具体要求,我们认真拟定了调研计划,组建了课题调研组,明确职责分工,认真查阅资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自5月上旬至8月上旬,调研组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个别访谈等形式,深入到区内各众创空间及兄弟区县部分众创空间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期间,袁昆副主席,周志芬主任多次听取进展情况汇报,对于做好课题撰写工作提出富有指导性、参考性的意见与建议,对于调研报告各板块和具体内容的修改、补充、完善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指导和帮助。此外,调研组还分别与区科委、区人力社保局等部门积极沟通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切实

增强调研课题对策建议部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我区众创空间建设的基本现状

自2015年以来,河东区坚持“先公益、后效益,先栽梧桐树、再引金凤凰”的工作原则,按照“政府倡导、政策支持、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工作思路,立足“金贸河东”功能定位,积极做好众创空间的发展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众创空间6家,分别是M3创空间,天津电气院智能电气众创空间、天津手牵手众创空间、宜棠熙悦众创空间、纳什空间以及勤坊众创空间。6家众创空间总面积为16300平方米,共提供工位466个。

(一)发挥特色优势,众创空间落地生根 在众创空间建设中,河东区坚持“不干第一,只干唯一”的工作思路,注重精准选址,注重高标准选择运营商,注重区别不同发展定位,着力打造具有河东特色的众创空间。其中,宜棠熙悦众创空间、纳什空间是全市首个坐落在大型商业综合体里的众创空间,手牵手众创空间是全市首个坐落在5A写字楼里的众创空间,天津电气院智能电气众创空间是全市首个以智能电气为特色的专业型众创空间,M3创空间是在原有老旧厂房基础上打造众创空间的典型代表之一,勤坊众创空间是全市各高校众创空间中音乐文化艺术特色最显著的众创空间之一。同时,M3创空间与天津电气院智能电气众创空间还通过了科技部第二批众创空间备案,被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我区共认定市级众创空间5家,认定数在中心城区居于前列。

(二)加大扶持力度,众创空间栽树引凤 3

在众创空间发展中,河东区坚持“先栽梧桐树、再引金凤凰”的工作原则,对经市科委认定的众创空间,按照市、区财政7:3的比例给予匹配,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目前,M3创空间、宜棠熙悦众创空间获得300万元财政补贴,电气院智能电气众创空间、手牵手众创空间获得200万元财政补贴。同时,M3创空间、电气院智能电气众创空间、宜棠熙悦众创空间、勤坊众创空间均设立了300万元的种子基金,纳什空间设立了200万元的种子基金,用于对初创项目给予一定额度与期限的借款。6家众创空间对于入驻的创客、创业团队均提供3至6个月的免费工位、宽带网络及水电设施等硬件保障,同时为创业团队提供培训辅导、政策申请、金融等一系列软件服务。截至目前,各众创空间建立了共计60余人的创业导师队伍,开展各类创业辅导培训82次、举办创新创业活动百余场。政府与众创空间推行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创客与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扶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截至2017年8月,6家众创空间共入驻创客280余人、创业团队163个,吸纳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230余人,累计获得投融资2100余万元。

(三)孵化孕育成长,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作为创业的先行者,各众创空间内的创客与创业团队顺应“互联网+”趋势,依托各众创空间的产业定位与优势把创意转化为项目,进而把项目转化为生产力。截至2017年8月,6家众创空间共有83家企业孵化成功,实现注册。其中,M3创空间及天津电气院智能电气院智能空间中的注册企业呈现出明显的产业聚集特征,前者孵化企业多集中于互联网及文化创意产业,后者孵化企业则主要与智能电气领域各生产环节相关联。孵化4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与拓宽资本渠道并重。在提高竞争力方面,企业共申请专利42件,专利授权28件,研发技术成果48个,转化技术成果16个。随着孵化注册的企业越来越多,拉动投资、带动就业效果逐步显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我区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众创空间的竞相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服务不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从本次调研来看,当前河东区众创空间发展与运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盈利能力较弱,创客数量偏低

由于我区众创空间的发展建设存在“起步晚、基础差、赶时间”等问题,目前大多数众创空间的运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向创业者提供办公工位的房租以及为创业团队提供增值服务,还没有形成长期良性循环的盈利模式。同时,由于创客来源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是通过创客的相互介绍而入驻,尚未与高校、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客观上导致了众创空间入驻率偏低,办公位冷清等问题,也阻碍了众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才项目短缺,服务跟进缺失 一是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不健全。目前,各众创空间距离打造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仍有差距,一方面创业者得不到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服务商和投资人也难以寻找到合适的项目,导致项目在成长过程中易碰壁,阻碍了从项目研发到技术成果转化之间的一系列过程。二是创5

业孵化作用不明显。当前各众创空间提供培训辅导、活动沙龙、咨询服务相对较多,对于项目对接、媒体宣传、融资渠道等方面的配套服务相对欠缺,个别重创空间甚至成为办公工位的租赁,失去了众创空间的服务初衷。三是运营管理人员不足。调研中发现,我区部分众创空间运营管理团队工作经验不足,专业运营人才匮乏,人才吸附能力不足,客观上导致众创空间的运营发展受到直接影响。

(三)特色优势不明显,资源利用不充分

调研中发现,我区众创空间存在“特色不特、专业不专”的实际问题,各众创空间的独特优势作用发挥不明显,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尚未凸显。如宜棠熙悦众创空间、纳什空间作为全市首家坐落在商业综合体里的众创空间,运营发展仍过多停留在传统模式,对于如何借助商业资源,尚未探索形成融合发展、互动双赢的创业新模式。天津电气院智能电气众创空间虽入驻了一批以智能电气为特色的创客与创业团队,但仍尚未充分调动其依托运营机构天津智能电气研究院所拥有的检验检测平台、实验设备租赁、行业协会平台等专业资源,对创客、创业团队的专业辅导与扶持能力有待加强。

(四)融资渠道欠缺,创投力量不足

由于天津市天使基金、风投机构的总体数量和规模与北京、上海等地仍有较大差距,可供众创空间培育项目选择的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调研中发现,众创空间内的诸多初创项目,资金缺口较大,企业虽多方寻求投资但效果不明显,项目持续运营较为艰难,由于资金的缺乏直接导致众创空间内项目的孵化成功率相对较低,造成企业发展成6

长缓慢。

四、加强我区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

1.严格落实考核工作,提高现有众创空间运营质量。落实好天津市众创空间绩效考核工作,由区科委、区人力社保等部门牵头,合理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众创空间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强化日常考核,实行动态管理,注重提升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和孵化企业存活率。对于一定时限内评价考核不达标、不合格的众创空间,应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用力方向,对其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时限,对于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目标的,应取消其众创空间认定资格,逐步建立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引导众创空间健康有序发展。2.依托我区特色资源,引导众创空间科学化发展。在众创空间建设中要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立足河东实际,坚持错位发展,突出比较优势,将其做特做专、做大做强,引导各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一是依托我区智能电气的传统产业优势及驻区科研院所等资源,借助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的实验设备与先进技术等平台,推动天津电气院智能电气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创新要素实现精准孵化,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化众创空间。二是借助河东直沽文化历史优势和天津音乐学院等高校毕业生资源,将文化创意、音乐艺术等作为切入点,将M3创空间打造成为全市具有代表性的以文化创意为特色的众创空间,将“勤坊”众创空间打造成为天津各高校中最具音乐艺术元素集成的特色众创空

间。三是积极探索在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建设众创空间的新思路,借助商业商圈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引导爱琴海文创街区内橙郡众创、纳什空间健康持续发展,着力打造“商业+创业”、消费体验式众创空间的新模式。

3.聚集多种要素,打造“2.0版”新型众创空间。在以往众创空间注重提供场地、基础设施、创业培训等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融合项目孵化、市场营销、中介服务等多种要素的新型众创空间,打造众创空间2.0升级版。注重选择具有“三力”:即有实力经营、有能力管理、有眼力培育的众创空间运营机构和运营人员,打造机融资与融智、线上与线下、培育与孵化相结合的众创空间,真正通过众创空间这种新型平台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构建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体系。引进、培育以神州易桥为代表的集众创空间、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多种功能的高版本众创空间。

(二)强化政策扶持,打造服务平台,加强外部资源整合与利用

1.全面落实现有扶持政策,研究出台符合众创空间发展的新政策。对众创空间、创客及创业团队,全面落实现阶段已有的资金扶持、注册登记简便化、大学毕业生创业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并根据众创空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加快创业导师队伍建设,邀请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等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为创客提供专业性较强的创业培训辅导,进一步提升创业成功率。加快推出面向众创空间内创业团队的科技项目以加速创业项目的成长。如果把众创空间入驻企业 的孵化成长比喻成小鸡成长的话,就是要由政府先撒“一把米”喂养小鸡,经过精心培育使其加速成长为能下蛋的母鸡,最好还是下双黄蛋的“战斗鸡”。要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学习借鉴兄弟区县的经验,探索打造区级众创空间,分别给予30至50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2.结合创业者现实需求,打造全方位公共服务平台。针对创业者在资金、技术、中介服务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完善众创空间发展的生态系统,政府运用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打造包含研发设计、科技中介、金融服务、中试孵化、成果交易、认证检测等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搭建政府、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的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创业者与服务商、投资人之间的精准对接,实现创新创业项目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集成。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逐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众创空间的发展关键在人才,要以落实“翔东人才计划”为契机,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归国留学人员、专技人才等来我区创新创业、投资发展,严格落实人才引进各项优惠政策,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着力打造“人才创业—企业孵化—加速成长—走向资本市场”的全周期服务链。同时,加强各众创空间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支持引导众创空间与上述单位建立起良好的互动联动、协作协同机制,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孵化平台,联系高校、科研院所开放实验室资源,鼓励区内重点企业开放研发设备,充分调动、利用驻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与人才资源。9

(三)加强舆论宣传,打造品牌项目,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上海众创空间已经过剩? 篇6

上海众创空间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5年5月,包括上海众创空间联盟首批36家成员单位在内,上海各类众创空间总数已达到60余家,总量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根据这些众创空间的功能大致可划分为创客型、孵化型和服务型三大类。

创客型众创空间主要由投资主体统一承租物业,精装修后为创业者提供办公空间和交流空间。孵化型众创空间一般由天使投资人或投资机构设立,依托其资金优势,过程中为初创团队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支撑服务。服务型众创空间其本身不一定提供固定的办公场所,而是为创业者提供信息共享、思想交流、宣传推广等综合性创业服务。

区位和产业因素是当前众创空间选址的重要因素。首批36家众创空间联盟成员中内环线以内有7家,内中环间有26家,这些区域拥有良好的轨道交通条件和综合配套能力,便于集聚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另外,36家众创空间中张江核心区有5家,漕河泾开发区有4家,这些区域其独特的创业基因(人才众多、文化氛围浓厚等)及优良的创业环境(产业集聚度高、创业资本密集)是吸引创业人群的关键因素。

上海众创空间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潜在风险

分析发现,上海众创空间的快速推进已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的市场风险,不良商务模式初现端倪。

一是短期内蜂拥而至引发载体过剩。一方面各区县为响应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制定各类规划鼓励众创空间建设(见表2),一定时期内集中上市形成市场井喷,最终很有可能因无法“招创引智”沦为普通办公场所。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和传统孵化器开始涉足众创空间,个别传统孵化器为搏人眼球,促进招商,改头换面,造成了传统孵化器与众创空间之间关系紊乱。此外,一些房地产商也加入“众创空间”的建设中。如SOHO中国打造SOHO3Q,瑞安集团打造Innospace等。如果企业真心培育创新创业还好,但肯定会有一些企业和个人借众创空间之名,抢占中心城区优质物业资产,将引发不良商务模式。

二是缺乏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上海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高昂的租金成本和运营成本一直被创业者所诟病,即使政府财政补贴,也只是杯水车薪。现有众创空间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核心地段,能否通过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抵消高昂的商务成本需要市场进一步检验。咖啡沙龙等众创空间,很多只能靠餐饮、会员费等收入勉强维持经营,不少孵化型众创空间因缺乏好的投资项目或者投资失败面临亏损的困境。

三是服务能力跟不上。上海众创空间的硬件条件和服务能力差异性很大。不少众创空间由于是老厂房改造而来,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网速慢、设备老化,装修时考虑不周全,公共空间和交流空间比例较小,难以满足创业者的需求。有些众创空间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在注册登记、法律咨询、知识产权服务、培训教育等方面无法为创业者提供及时的支撑,直接影响了创业效率。

四是缺乏品牌影响力。深圳有柴火创客空间、北京有车库咖啡等国内知名的众创品牌,尽管新车间、飞马旅等在全国分支机构和办公规模快速扩张,但上海有影响力的众创空间仍不足。在向具有影响力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过程中,上海更需要诸如Metalab、TechShop、Fab Lab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众创空间,吸引国际创业人才来沪创新创业,全面提升上海创新创业环境。

五是众创空间创业门槛高。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众创空间并不是广开门庭、广纳人才,而是人为设定了很多创业门槛。创业者要入驻,先问户籍情况,如果是“非沪籍”,要综合考虑学历、居住证、社保等信息,满足条件才能入驻,令许多外来创业者望而退步;有的众创空间申请时被要求“先发一份商业计划书,看看再说”,所谓的“拎包入住”仅仅是嘘头,离真正的众创还差的远。

六是众创空间生态圈不健全。对于创业者而言,由于创业过程中面临不可预知的市场风险,创业者需要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流动、反馈形成协同合作的网络。因此,众创空间往往不是单一存在,需要整合创业者、资本、媒体网络、公共资源等多种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生态系统。目前北京有中关村创业大街,初步形成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创业生态街区,深圳湾创业广场是以天使投资人、企业家、企业和创业服务机构等为主体,集办公、投融资、媒体、培训等于一体的创业生态体系。而目前上海的众创空间仍以“点状”分布,各自发展为主,难以形成合力,众创空间的生态系统尚未建立健全(见图2)。

七是舆论误导和道具化倾向。国外并没有“众创空间”这个词汇,而是“创客空间”,其本质是创业者注重个体创造能力的探索与发挥,并非以市场利益为主要诉求。而在国内每天充斥着各种动辄上亿的创业融资新闻下,一定程度上使创业者以快速获得投融资为目从事创业活动,忽略了“创客”的真正意义。另一方面,有些众创空间经常要接待大量领导、企业大咖的参观视察,严重影响了创业者的正常办公。

上海众创空间发展的相关建议

针对上海众创空间的问题和潜在风险,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对不同众创空间形式的分类引导

上海众创空间发展,一方面要主动对接市场资源,发挥社会力量的优势培育创新创业;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统筹引导作用,加强众创空间的分类指导。对创客型众创空间,应该在降低办公成本,完善办公配套设施及服务,营造舒适的办公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孵化型众创空间,大力借鉴以色列风投产业模式,鼓励投资主体进行全产业链投资,解决初创企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对服务型众创空间,要发挥政府性公共平台的优势,协助其做好培训辅导、技术支撑和媒体宣传工作,积极推动众创空间企业信息的公开透明,更好地为创业者及投资者建立彼此沟通的桥梁,提高创业成功率。

nlc202309031043

第二,推进区县众创空间的差异化和专业化

根据不同区县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交通及城市更新建设等特点,适度引导各个区县众创空间的发展方向,鼓励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中心城区要以城市更新推动众创空间载体的建设,避免新盖楼宇,利用存量商务楼宇和工业厂房、旧式公寓,提供基于“互联网+”综合性众创空间。郊区结合自身产业特色,以新城、产业区、大学校区等为核心,构建特色化、细分领域的众创空间,如在线试听、工业设计、在线教育等,培育“四新经济”,催生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第三,营造众创空间集聚区和众创特区

上海“科创22条”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科技创新集聚区目标。就众创空间而言,更需要营造创业基础环境好,共享资源充足,沟通交流便利,文化内涵丰富、人才集聚的集聚场所。建议在大世界、静安寺等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开展众创空间集聚(街)区试点,激活中心城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建议在张江、漕河泾、五角场、闵行紫竹等设立“众创特区”,发挥产业和平台优势,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辐射周边,共同带动上海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

第四,正确处理传统孵化器与众创空间的关系

众创空间作为一种创新型孵化器,对传统孵化器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传统孵化器成熟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是众创空间暂无法比拟的。因而,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传统孵化器要基于互联网思维,优化创新环境和服务内容,打造成线上线下的专业化、垂直化的孵化器,众创空间要尽快形成独特的运营模式和服务体系,使全社会形成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功能多样的科技创新载体体系,加快推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第五,重视互联网众创空间平台的搭建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创业平台”(Start-upAmsterdam),绘制了技术城地图(Tech City Map),清晰地呈现这一地区内初创企业之间的联系,英国“硅盘”地区也构建了(Silicon Roundabout meetup)等相关网站,便于相关创造者及投资人及时沟通对接。这体现了众创空间的未来发展在于“连接+分享”。上海应加快构建“上海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平台”,基于互联网GIS技术实现对上海所有众创空间的覆盖,可以实时查询各众创空间内的企业入驻、孵化、投资等情况,并对众创空间的建设和管理进行实时监测,防止载体过剩,及时洞察潜在的不良商务模式。另一方面,通过众创空间的互联网平台建设和资源渠道,可以把创业者、投资者和服务机构联系起来,在创意、人脉、资源等方面互联互通,为创业者及投资者快速、准确地提供各种创新创业服务。

(作者单位为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中心)

众创空间 篇7

一、众创空间的源起

1、“创客”及“创客空间”的产生与发展

创客源于英文“Makers”,代表着一批爱好创新的制造者。“创客空间”“,Maker Space”,也称为“Hacker Space”,发端于世纪之交的欧洲,早期被译为“制造空间”。“创客空间”内,具有共同兴趣的创客们通过社交聚会进行协作,在开放的实验室分享资源和知识,以制造创新事务。“创客空间”为“创客”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共享、实践、展示空间,创客们可以在其中交流创意、启发创新、实现创新制造。近几年,国内逐渐发展起像北京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深圳柴火空间、杭州洋葱胶囊等中国“创客空间”。

2、“众创空间”概念的提出

2015 年1 月28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要在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的表述让人眼前一亮。至此,“众创空间”的概念进入全民的视野。

2015 年3 月11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力军作用,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3、“创客空间”与“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是“创客空间”的中国化和功能升级版。通过“众创空间”,孵化出更多的是小微企业而不是工业产品。与此同时,“众创空间”作为新型创业孵化器不仅兼具“苗圃”及“孵化器”的创业服务功能,而且更加关注于前端创新创业“种子”的产生。“众创空间”到“孵化器”再到“科技园”,为创业想法形成到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全程性的服务。

二、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定位

高等学校的四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务院办公厅2015 年第36 号文件中要求,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高校中建设众创空间的工作应该坚持以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为原则;坚持学业第一,创新创业与学业结合融合。高校众创空间生态建设中的重点要以吸引和培育创客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第一要务,发挥高校多学科专业化的优势实现跨学科创新合作,集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高校创新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创客人数多,但跨学科交流不充分

根据教育部2015 年12 月4 日发布的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下文中简称《报告》)显示:2014 年,在校生规模达到3559 万人,居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为2824 所,居世界第二;教职工总数达233.6 万人,专任教师总数达153.5 万人,教师队伍数量成为世界第一;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超过50%,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超过70%。高校师生群体创新能力强,群体中含有大量的创客,并且能通过各类活动快速培育和发展创客。虽然高校师生专业化和理论性强,但创新项目的产生和产业化的过程往往需要多专业和跨学科的合作方能完成。跨学科的交流不充分,多学科人才无法聚集,创业团队行程困难都阻碍了创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高校众创空间的构建,就是要吸引和培育创客,实现跨学科交流,快速聚集多专业人才,解决创新创业组队难的问题。

2、高校创新成果多,但成果转化率低

《报告》中还显示高等学校承载科研能力大幅提升。2010-2014 年,高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583 项,获技术发明奖1328 项,获科技进步奖3577 项。高校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占比为70%左右。2005-2013 年,高校科技论文占全国比例一直占据70%以上。高等学校专利授权数从8843 件增加到84930 件,增加了8.6 倍。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2013 年底,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中国经济年会”上透露,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大量科技成果并没有对经济发展发挥实际作用,而是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

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不但要将大量的创造产生新的成果,更应将“沉睡”的专利、发明“唤醒”,快速实现产业化,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3、高校创新资源丰富,但设备使用率不高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2009-2010 学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共有实验室28156 个,实验室面积2785.67 万平方米。2012-2013 学年这三项数据分别为29964 个、3102.26万平方米。实验室数量增长了6.4%,实验室面积增长了11.4%。实验室器材购置耗资巨大,但多数高校只对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开放。创客创新制造需要大量的场地和专业化的设备,但基于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并未对校内外创客开放使用,政府需要推动社会其他企业机构重新构建实验室,造成了大量资金场地资源的浪费。

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应该推动整合校内可利用的活动场所,开放共享实验室,为创客活动提供硬件保证。

4、高校社会资源多,但聚焦和协同不充分

我国高校是先进科学技术的拥有者,大量的企业与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同时,高校拥有大量创业经验的校友和校友企业家。他们熟悉产业,了解市场规律,有能力承担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的创新创业辅导服务。

高校在众创空间的建设中应该形成社会聚焦,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校友共同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良好生态环境。

四、高校“互联网+”众创空间构建策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解决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蓬勃众创空间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绿盟”众创空间建设为例,阐释高校如何利用“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的六大特征,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

1、建设思路

“绿盟”众创空间坐落于湖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内,共享大学生创业园的所有场地、硬件资源及创业支持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以园区内创业主题咖啡馆、“互联网+”专区、3D打印工作坊为主要创客活动和工作平台;以“艺术品集市”、“展示分享区”为大学生原创作品展示、推广与交易平台;以“创客汇”校园创客社交APP为线上推手的“互联网+”众创空间。

2、创业文化环境建设

作为以高校为主导的众创空间,“绿盟”众创空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和“引凤”的双重功效。在学校“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下,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在园区内建设“企业家精神”主题文化墙及“咖啡文化”主题手绘墙,进一步推动创业文化和咖啡文化的形成和融合。如今的“绿盟”众创空间已成为产业覆盖面广,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文化创意设计制作、创客活动的集聚地。

3、组织运营机制

(1)工作空间。以创业咖啡为创客团队和初创企业的办公场所;以3D打印工作坊(敏捷制造)为主要创作空间,提供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领域的DIY个性定制服务;打造“互联网+”专区,倡导开源硬件的发展,推动基于互联网的人工智能产业,同时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作用于传统产业,如装备制造、电气工程和土木建筑行业等。以艺术品集市为文创类创客的经营空间,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专业优势,打造学生原创作品的交易平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意市场化的比例。此外,以大学生创业园内“创业导师室”、“会议室”、“交流展示区”作为“绿盟”众创空间入孵企业的日常管理和交流分享的工作区域。

(2)网络空间。“绿盟”众创空间实现了高带宽局域网全覆盖和WIFI全覆盖,入孵项目大多都采用线上线下交易相结合的模式。通用软件方面,通过“Maker校园创客社交”的手机APP,从形成点子、组建团队、遴选项目、借用场地到投资融资,提供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指导咨询服务,培育高校大学生创客,提升创客的创新创业意识。依托“艺术+”网站平台,采用“平面、有声、网络”的3D推广模式,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加速器,打造在校大学生原创作品的线上展示交易平台。此外,依据创客空间发展规律筹建的“互联网+”专区,以智能硬件为核心,呈现出跨界融合、架构重建、以人为本、开放生态等突出特色。

(3)社交空间。社交空间的关键要素在于“人”,社交网络空间通过“创客汇”校园创客社交手机APP将校园创客们聚焦到众创空间内。社交物理空间以创业咖啡、艺术品集市为主体,与会议室、交流分享区等联合构建,提供办公与项目路演等各项公共服务场地,大大降低了创业者尤其是园区入孵团队的社交成本。此外,学校“绿盟”众创空间在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托创业指导教研室,建立健全的创业导师制度,培育“1+1+1”模式的专业师资队伍,聘请拥有丰富经验和创业资源的企业家、校友、经管类专任教师和辅导员担任创业导师或组成辅导团队,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企业管理咨询服务;2015 年全年举办创业培训辅导和交流132 次,受益大学生创客达3000 余人次。

(4)资源共享空间。众创空间共享学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五大平台”。一是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即集合“凌云计划”、“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计划活动、短学期实习实践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等。二是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即畅通开放学校各级各类创新实验室和各类实训创新平台,打造的一系列学科全、技术新、专业强的实践训练平台,有力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三是创业实务与咨询平台,即建设含有ERP沙盘的800 平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可以对创办企业进行全环境的模拟训练,丰富相关的商务知识;其中实务咨询平台,在与律师服务团开展合作的同时,引进了财务管理公司,为创业团队提供专业和系统的法务和财务咨询服务,规避市场风险,保护学生的知识产权。四是投融资平台,即引进天使投资机构,甄选项目并注资,解决创业启动资金困难的问题;同时,基于财政经费拨款、学校配套投入和企业、校友资助,设立了大学生创业种子基金。五是孵化与加速平台,“绿盟”众创空间内的创客如成长为创业团队,可优先申报大学生创业园入驻、共享企业孵化所有支持配套服务以及经推荐进入合作“孵化器”和“科技园”的加速孵化服务。

4、“互联网+”工作思路

以人为本,针对学生用户群体需求,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主打建设“创客汇”校园创客社交APP线上平台,将其定位为“一个创意集聚的地方”。以广大校园创客或潜在创客为其用户群体,以兴趣为导向,聚焦形成点子、推动同领域和跨领域的交流合作,组建团队、遴选项目、借用场地、投资融资的创新创业全过程。平台引入创业导师永华,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咨询与服务,同时开发众筹和专利池功能区,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充分显示出“绿盟”众创空间的宗旨———“众创空间并非是让人人来这里创业,而是到这里来创造、来社交,时机到了就自然而然去创新创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为本文第三大点提出的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五、结语

各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存在差异,但在众创空间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发挥各自的优势,分析实际工作的问题和困难,充分开展协同与合作,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因此,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可以发挥“引擎”的作用,推动并促进教学改革的进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当今,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高校的职能出发,分析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以湖北工业大学“绿盟”众创空间为例,浅谈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发挥高校优势,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的运营机制模式。

关键词:众创空间,创业教育,互联网+

参考文献

[1]曲藴: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探索[J].新世纪图书馆,2014,(10).

[2]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R].2015.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Z].2015-03-11.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05-04.

[5]教育部: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摘要)[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5n/xwfb_151204/151204_sfcl/201512/t20151204_222891.html,2015-12-04.

国内众创空间发展研究 篇8

(一) 众创空间的定义及其创时代性。

2015年国务院李克强在召开主持的会议上提出了对众创空间发展的支持政策, 并且登门造访了3W咖啡等多个创业社区。一时间这个名叫做“众创空间”的平台在国内发展得风生水起, 成为创业者聚集的港湾。那么, 什么是众创空间?所谓众创空间, 就是在顺应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的需求下, 以市场化为主导, 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并通过专业化服务和多样化途径搭建通往各个领域的桥梁, 给创业者提供的创业交流、项目孵化的创业文化共享社区, 是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型服务平台的统称。当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促进全民创新创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最迫切需求。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中国企业面对的竞争严峻, 守旧的企业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 而众创空间就是企业转型的助推力;另一方面数以万计的求职者在寻找合适工作的时候不断碰壁, 踏上艰难的创业之路。众创空间给创业带来了福音, 它为创业人士披荆斩棘, 提供了梦寐的创业条件。

(二) 众创空间运作模式的特色。

众创空间对于城市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只有更好地去熟悉它, 才能真正享有它的魅力多姿。它的运作特征为:

1、盘活闲置资源。

众创空间将闲置资源集中起来, 同时充分利用物业, 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办公环境。在这些包括3D打印机等的高科技设备中, 其中还有不少是由创客会员资助的。在这里, 大家共享资源, 按照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可用资源, 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多元参与式。

众创空间的主体是大众, 因而其结构往往是松散的、基于兴趣或协作的弱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 创新的范围被扩大, 创新组织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大型企业通过众创空间寻找有利资源, 也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创业人才;小微企业利用众创空间降低创业成本, 提升企业活力;高校通过众创空间走向广阔的市场, 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此外, 还有一些中介服务机构也在创业产业链中得到了发展。

3、互联网“创新2.

0”。互联网创新型变革毫无疑问给大众创业带来了开放式的环境, 使创新资料能够平等便利地被所有创客使用。只要点击鼠标, 人人都能享有互联网带来的惠利。创客们利用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也搜索别人的创新成果, 互联网成了他们交流学习的载体, 给创新带来了零距离、高效率的飞跃。

4、一整套服务体系。

众创空间不是咖啡吧, 也不是简单的孵化器。它通过线上线下全面的专业化服务, 从小的创意、点子萌发和汇集, 提供了包括创业培训、市场信息共享、咨询和规划建议、交流会、项目工程孵化、客户中介、发展渠道提供、推广宣传等一系列服务。除了整个过程的一条龙服务, 众创空间还将交通因素、产业链因素等考虑在内, 是一整套服务体系, 为创客提供贴心尽善尽美的创业环境。

5、创新高效率。

众创空间带有半公益性质, 孵化半成品项目是它的使命。因此, 它常常设有天使基金等投资项目, 给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也是一种鼓励, 期望创客们能在竞争中高效率地创业。在这种情况下, 创业者也不再是孤独地奋斗, 而是和志同道合地人一起优势互补、讨论进步, 当然有利于他们更有效率的创业。

6、盈利模式。

从盈利角度, 众创空间若是仅依靠赚取办公租用的差价是难以生存的。尽管一些众创空间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 但是想立足一方领土还需要有自己的盈利方案, 如对一些项目进行投资、占股以及收取招聘宣传费用、提供融资服务等等。

(三) 众创空间运作模式的类型。

众创空间给创业者带来了实质性的支持, 是他们温暖的家园。而这些家园, 是地理位置, 是文化底蕴, 或是发展结构, 使它们具有不同的运营模式, 主要有天使孵化型、垂直产业型、天使孵化型、地产思维型、活动聚合型、媒体驱动型、企业平台型、产业链服务型这几种。

1、开放空间型。

开放空间型主要特点是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和全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它与各个创投机构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以提高融资效率;同时, 积极营造创业生态圈, 以打造特色孵化器品牌。在这里创业者整合创业资源, 开拓思路, 进行互助交流, 并最终提高孵化效率。

2、垂直产业型。垂直产业型主要是专门为某一产业提供服务, 通过帮助创业者实现技术落地, 促进该产业的进步, 其是对于某一领域的专业化服务平台。这种类型的众创空间主要是实现定向孵化, 为特定产业带来进步和升级。因此它一般由政府主导, 旨在发展某一产业。

3、天使孵化型。

天使孵化型主要是辅导培训的模式, 它为创客会员们引进成功创业者或投资者, 请他们传授经验、共享资源, 成为创业导师, 帮助创客真切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提高创业成功率。通常他们还会对看好的企业进行投资, 如“天使基金”, 为创客提供支持和动力, 这同时也是一种双赢。

二、众创空间现存问题

众创空间发展迅速, 但由于其在国内还处于初创期, 尚存在弊端和不足。经分析总结,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众创模板落实困难。

国内众创空间城市和城市之间以及地区和地区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 对于一些兴起的众创空间模式的形成, 涉及到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形成的借鉴作用相对较少。另外, 一些空间仍设有包含户籍和文凭的门槛, 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低门槛、零门槛, 不少外地户籍、农村户籍、低学历者止步在外。

(二) 盈利能力较弱。

部分企业盈利能力较弱, 一些企业虽然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有一定量的顾客量, 但事实上不以盈利为其主要目的, 所以就导致这些众创空间的生存受影响, 有些甚至是依靠外来或政府的资助和补贴来维持。这与形成和发展众创空间的初衷相悖, 需要加以改进。

(三) 新生物面临难题。

众创空间是一个新生的产物, 比较脆弱, 发展中会碰到很多困难。首先在初期, 企业的熟悉度不够, 需要大力宣传, 同时还会受到其他发展较好较成熟的企业竞争带来的压力和影响。之后发展中对公共环境、设施、制度等方面的依赖性较大, 对政府政策的依靠性太强, 独立性和原来企业相比较弱, 面临一定的挑战。

(四) 经营对能力要求较高。

众创空间是一个时代科技发展产物, 对知识和技术、人才等方面要求也相对更高。在过程中, 需要对人才不断进行培养, 一定程度上会加大企业发展的成本。同时, 管理和运营模式上要有所创新, 对创新能力提升较为严苛。创新工场成立时, 李开复曾表示, 即使是创新工场, 也无法轻易孵化出世界级的公司。这无疑会对众创空间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难度。

(五) 预期成果的压力。

李克强在提出“众创空间”这一概念后, 大家都对这一产物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包括兴起或准备发展的企业。一时间众创空间各地丛生, 在过程中会遇到从未设想过的难题, 会因前期的压力而导致决策的失误, 更可能导致众创空间过剩却没有实现其实质性的效果, 造成发展停滞。

三、嘉兴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及建议

(一) 嘉兴众创空间发展现状。

在嘉兴, 众创空间逐渐引起了一股热潮。嘉兴政府对创新创业活动支持力度大, 创业人士的热情高涨。现已有二十几家众创空间, 如北斗创客家、零一智慧谷、智富城“贝壳咖啡”等已经被认定为市级众创空间, 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 嘉兴高校中也已经成立多个创客中心为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服务, 比如嘉兴学院内设有创客吧和书吧。去年12月, 嘉兴政府出台了《意见》, 对众创空间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策略, 希望通过招引国内知名众创空间来嘉兴开办“分空间”, 快速培育并形成示范推进型众创空间。在政府的引导下, 大量的创业者加入这个行列, 众创空间正在走向越来越好的方向。

(二) 嘉兴众创空间发展建议。

嘉兴作为一个二线城市, 在激烈的竞争前, 必须牢牢响应时代的要求, 借鉴周边重点城市成功的众创空间实例, 大胆迎接挑战, 把握机遇。对此,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市场主导、政府为辅。

政府在众创空间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必须接受它只是一部分的事实。在市场主导下, 政府不过是一个配角, 应当做的是参观和面对面交流, 而不是过度地去干涉其发展。让市场保留自己的竞争力、优化能力和选择能力, 才能保证众创空间源源不断的活力。

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落实政策。

嘉兴政府应当重视对众创空间的资助, 对其办公房、水电等基础设施予以补贴;对已有“众创”平台加强组织引导, 帮它们做推广宣传, 以吸引更多创业人才的加入;大力引进各类天使基金, 对优秀创业者予以投资和奖励, 以此调动创业人士和企业的创业积极性, 等等。

3、加强产业集群化, 优化资源配置。

嘉兴处于上海和杭州之间的一个优越地理位置, 应当抓住机遇, 引进先进设备和创业人才, 并在他们优先的发展下得到辐射, 努力抓住机遇。另外, 还应当打通各产业间的桥梁, 加强集群化, 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同时, 做到合理、高效地使用网络信息, 降低信息的收集成本, 使得供求对接更便捷。

4、坚持科技的领导性, 培养创业人才。

嘉兴发展众创空间必须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重点, 扩大“双创”的源头供给, 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 使科技人员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我们既要向重点城市引进人才, 又要重点培养自己的人才。政府大可以从高校出发, 利用当代大学生这股新生力量, 建设创业的后备军。如此“就地取材”, 不仅获取信息、网罗人才便捷,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下社会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5、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坚持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众创空间离不开“互联网+”, 同样也离不开实体经济, 在信息、资源变得易得的情况下, 新兴技术和产业就成为了另一把利剑, 促进龙头骨干企业的研发、生产等, 更易带动和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四、结语

综上, 众创空间是一个服务于创业人士的综合平台。它独具的特色, 给孵化项目、带动城市创新创业带来助推力。国内重点城市众创空间发展出色, 但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嘉兴在借鉴重点城市经验发展众创空间的同时, 应当认真分析, 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政策。同时, 政府须努力落实政策, 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产业集群化, 优化资源配置, 坚持科技的领导性, 培养“两创”人才, 以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宇宏.众创空间[J].宏观经济管理, 2015.4.

[2]刘志赢, 徐青祥, 徐毅.众创空间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2.

[3]清科研究中心.众创时代下的创新型孵化器[J].国际金融, 2015.7.

众创空间的专业化服务 篇9

众创空间汇集众多高校学子、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使其发展成巨大动能, 在众创空间这片热土上实现自己的创新创业之梦。目前, 我国的创新创业服务载体较少, 科技服务业还很不发达, 众创空间作为一个开放创新平台, 既需要国家的重视, 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市场配置资源整合, 为创新创业提供专业服务。

创新创业需要专业服务化解决创业中的难题

许多新一代的创业者有专业知识、有技术、有能力, 但很多年轻人并没有创业经验, 对有关创业的政策等信息了解不多, 缺乏对产业和相关市场信息的了解, 容易造成盲目开发。许多新一代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规模较小, 不了解企业管理的专业知识, 没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法律等经验, 容易造成管理失误。创业者在创业中需要创业开发资金, 需要产品研发转化资金, 更需要产品投入市场的营销推广资金和批量生产资金。许多创业者融资困难, 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

1.加强对众创空间主体的服务

众创空间需要以“创客”为本位, 众多小微企业更是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这就要求众创空间应加大对原始创新的发现力度, 定制式培养、服务小微企业。政府要在地方政策层面上, 给与资金政策扶持, 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 创新经营管理身份认同, 降低创业初期经营成本。

(1) 放开经营场所登记限制, 鼓励盘活和利用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房等资源, 改造和建设各类众创空间。

(2) 众创空间内的多家企业都可使用同一个地址注册, 为创客的出现和壮大营造生态圈。

(3) 给予场地租金补贴、一定的资金引导、税收优惠支持, 帮助建立创客产品交易平台, 如鼓励创客空间与电商合作建立创客产品专区, 上线创客产品, 帮助创客空间实现自身“造血”机制。

(4) 重大创客项目可通过政府专项资金投入, 以带动社会资本投资。

(5) 鼓励和规范众创空间股权众筹。

2.引入市场机制为创新创业服务

(1) 众创空间应整合科技服务业资源, 为创业者提供从创业咨询、创业资金支持、市场营销、专利保护、成果转化的“一条龙”创新创业服务。

(2) 通过市场化发展, 为众创服务的科技服务业应覆盖所有的创业中心和创业园区, 政府提供一定的支持, 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

(3) 建立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以社会实践为舞台的共同创新、开放创新的应用创新平台。

(4) 提高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协同创新效率, 重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打通三者之间的行政壁垒, 促成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共享和开放, 避免科技资源在某一单一体系内封闭流动。

众创空间是在各类新型孵化器的基础上, 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它不但是创业者理想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还是一个能够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融合、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财务、媒体资讯等全方位创业服务的生态体系。

设立众创空间的众创专项服务平台

通过搭建服务众创空间的服务平台, 实现承载服务资源集成聚合, 打造众创产业生态环境圈, 促进创新创业要素资源扩散叠加和高效溢出。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资源对接和提速发展, 持续扩张空间体量和规模, 形成聚效应和规模优势, 降低成本。促进平台服务资源向空间内创客释放、溢出, 帮助创客创业创新提升发展, 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创客群体、创客与空间、不同空间之间的创新协同发展。

1.众创空间服务平台的设计原则与重点任务

(1) 设计原则。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引导服务相结合原则, 服务创新创业和全覆盖精准化服务相结合原则, 特色差异化服务和专业集成便利化服务相结合原则。

(2) 重点任务。重点围绕众创空间发展、创业主体培育、创新型企业孵化、金融要素助推、创业服务提升、创业文化打造等六大方面任务。具体实现的功能在于加快构建众创空间、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全民创业、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丰富创新创业活动和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2.众创空间服务平台总体设计思路

(1) 两大平台。 (1) 众创空间规划咨询平台:一是围绕主线新建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生命周期, 从项目前期的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 到中期的方案实施, 再到后期的运营, 制定创新创业项目的一揽子解决实施规划方案。二是围绕副线既有项目的孵化和增量化发展, 为创客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的深度改造方案。主副两线协同发展、相互促进, 同时做好创新创业项目的效果评价。具体服务内容规划为:咨询服务、规划设计服务、运营管理服务、绩效评价服务。 (2) 众创空间集成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是为了推动“众创空间”长期发展与壮大, 必须做好对入驻创客主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具体做法是:首先, 为入驻创客主体提供运营所需要的基本场所和基础措施保障;然后, 为企业提供投融资、财务管理等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和输送服务;最后, 注重创客主体的孵化, 不断帮助创客主体发展壮大。具体服务内容为:基本运营设施服务业务、金融服务业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业务、信息服务业务、政策法律服务业务。该平台主要是为了推动“众创空间”长期发展壮大, 做好对入驻创客主体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具体做法是:首先, 为入驻创客主体提供运营所需要的基本场所和基础措施保障;然后, 为企业提供投融资、财务管理等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和输送服务;最后, 注重创客主体的孵化, 不断帮助创客主体发展壮大。具体服务内容是:基本运营设施服务业务、金融服务业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业务、信息服务业务、政策法律服务业务、注册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和辅导业务、宣传推广服务、成果转化、鉴定测评业务。

(2) 九个系统。主要由规划咨询服务设计功能平台系统、信息功能平台系统、实践案例展示体验功能平台、绩效评估功能平台系统、项目推广对接交易服务功能平台系统、金融投资集聚集成服务功能平台系统、人才集聚、培训和开发功能平台系统、项目孵化功能平台系统和风险管控服务功能平台系统, 九个业务功能平台系统组成。

(3) 项目孵化一体化价值链。按照“众创空间”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上游、中游、下游的体系结构和内容, 形成有机整合的关联关系链, 并结合创新创业项目全过程业务关联确定调研、设计咨询、提供渠道与客户、注册服务、管理培训与技术支持、宣传推介、项目对接、金融扶持、创业测评、科技成果转化等有关的服务业务内容。体现出全程一体化、综合服务化、主体协同化、价值最大化的项目运作特点。

整合服务资源, 支持创新创业发展

1.加强创业辅导, 保护大学生创业热情

(1) 由于大学生参与创业大赛等产生的好创意, 距离创业成功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应以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加强创业辅导,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 激发大学生创业者的勇气和信心。

(2) 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生力军的作用, 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保护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

2.突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 使之成为众创的前沿

(1) 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智力、人才、项目、设备的巨大优势, 在众创中要牢牢抓住, 使之成为众创的前沿。

(2) 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 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法律制度, 使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

(3) 允许和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 按适当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 市、区科技计划要对该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先立项。

3.强化培训服务, 提升创新创业者的能力

(1) 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 通过整合培训资源, 定期举办创业经验交流会、开展创业大比拼等活动。

(2) 加强大学生创业辅导, 培养他们创新创业精神和技能, 帮助他们克服不敢创业、不愿创业、怕冒风险、怕失败的心理, 激发他们的勇气和信心。

(3) 完善培训机制, 让创业者学会如何把握商机、发挥团队的人力资源优势组建创业团队、掌握创办企业相关手续、筹措资金和规避市场风险等知识, 不断强化人才素质、激发人才活力、提升人才效能。

(4) 创业培训应与项目推荐、技术支持、人才服务、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创业指导等相结合, 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 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4.拓宽融资渠道, 支持众创发展

(1) 扩大各类财政性投资基金规模, 将众创纳入支持范围, 解决创业初期的启动资金和风险投资的需求。探索建立创业引导基金和众创互助基金, 引导创业者少走弯路。

(2) 发展投融资服务机构, 政府向其购买服务。目前, 已有一些投融资服务机构, 并且有了成功案例, 应大力推广和发展。可由现有的众创空间、政府性投融资机构创立, 并鼓励民间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创立。投融资服务应是专注某一产业行业的专业化经济实体, 能够为创业者量身打造顺畅的融资通道, 并给予全程式、管家式服务。

(3) 政府应整合各项补贴或扶持资金, 不再直接发给创业者, 而是向投融资服务机构购买指定的服务。

(4) 充分发挥众创空间的作用, 建立创业者信用评价体系, 并以此作为融资增信的重要依据。指导各类担保机构参与众创, 在银行与创业者之间搭建可靠、有效的桥梁。

(5) 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应扩大适用对象, 使之惠及创业者。

(6) 推动融资租赁、信托投资、典当机构与创业者合作, 拓宽创业初期固定资产投入渠道, 满足创业者不同成长期差异化融资需求。

5.立足众创空间不同发展模式, 寻求差异特色化发展路径

(1) 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可概括为:传统意义上的基于物理空间的传统科技园和孵化器, 基于“互联网+”的众创空间, 基于一些机构 (高校、大型国有企业) 的众创空间, 基于资本的众创空间, 基于社会管理机构 (工商、税务、党政工团) 等一系列组织众创空间。每一种模式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资源和运作规律, 应深入研究不同模式内在的发展运作模式和机制, 结合不同模式的特点, 与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区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寻求差异特色化发展路径。

(2) 加强公益型创客空间和商业性创客空间创客业态引导, 对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公益性创客空间, 政府可设立引导基金, 吸引企业的捐赠和社会投入。

摘要: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开放创新发展平台。创业者在创业中有许多困难, 需要众创空间提供专业服务, 需要政府的支持, 更需要引入市场机制为创新创业服务。众创空间设立众创专项服务平台, 有利于实现项目孵化一体化价值链、整合服务资源, 支持创新创业发展。

关键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专项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段浩, 陈颖.中国创客空间地图与发展模式[J].中国工业评论, 201 5 (7) :58-65.

[2]李双寿, 杨建新, 王德宇, 付志勇, 顾学雍.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实践——以清华大学i.Cent er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 201 5 (5) :5-1 1.

[3]吕力, 李倩, 方竹青, 乔辉.众创、众创空间与创业过程[J].科技创业月刊, 2015 (10) :1 4-1 5.

[4]张臻.解密众创空间众创空间能否坚守“小而美”[J].华东科技, 2015 (5) :38-51.

[5]吕力, 方竹青, 乔辉.“众创”与企业管理实践及理论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 2015 (7) :22-23, 26.

众创空间 篇10

关键词:高校众创空间,群体创新空间,构建策略

0 引言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大众创新创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部署,开启了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序幕[1]。高校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兴的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兼具教育属性与产业属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产业升级,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群体创新空间(Group Innovation Space,简称GIS)理论是在开放互联、自由协作的网络环境下提出的创新教育与创新实践理论[2],对基于群体创新空间理论和高校实际基础构建高校众创空间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1 群体创新空间理论内涵与应用

1.1 群体创新空间理论的基本内涵

群体创新空间理论是2014年由清华大学教授高云峰和信息通讯技术(ICT)教育专家高震合作提出教育模型,是一个以松散群体参与创新活动为特征,提供想法到实现所需的材料、设备及设施,并具备社交功能的物理空间,在联通主义的基础上,较为完整的概括了创客空间、创新工厂、创客教育等方面的情况[2]。

群体是非组织化的个体组合,在创新活动中,群体自由地为目标汇聚在一起,共享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可持续发展的群体创新空间,包括合理的空间布局、给初入者引导与支持、鼓励创新氛围、多样化的项目、足够的资源、项目运作导师、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创新者、专业的管理者和设备设施等要素。群体创新空间理论正逐渐从企业行为的应用,走入高校创新实践应用。

群体创创新空间理论,试图从群体的视角去看待和研究创新活动,提出群体创新的内在需求,给出群体创新空间模型的设计原则与群体创新生态的发展路径。

1.2 群体创新空间的内在需求

分析群体创新空间的内涵与模型,可得出群体创新的内在需求:

(1)群体创新的专有空间需求与自由社交需求。通过专有空间汇聚创新要素,通过自由与便利的社交,实现人力、知识、资源、资本的碰撞与重组。

(2)群体创新系统的持续发展需求。可持续发展性是群体创新空间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一个健康发展的群体创新空间的创新活动的活跃程度会维持持续的热度,从而粘合更丰富的资源,为空间中的各个角色共生提供养分,进而促进创新活动的持续活跃,形成自我推进的创新生态系统。

(3)个体和团队价值升级与成长通道需求。个体与创新项目团队都有其价值升级需求,个体从融入群体创新空间,到学习、实践,成长需要有能体现

价值增值的标识,比如等级、积分,团队的努力也应有其价值体现,比如经济收益和经验认同等;群体创新空间在给予其上升通道的同时,也需要有对其价值的衡量手段,可借助市场力量。

(4)可视可触高效配置的资源需求。群体创新的基础是资源,丰富便利的资源是吸引群体的最重要的条件,高效的群体创新活动,建立在直接而高效的资源配置的基础上。

1.3 GIS理论在高校众创空间的应用视角

高校众创空间是高校群体创新活动的集中载体,从群体创新空间理论内在需求,可得出其在构建高校众创空间生态系统中的应用视角:

(1)提供专门的物理、网络开放协作空间。

(2)多层次多渠道的群体社交支持;

(3)集成并提供视觉化、触摸化的资源服务。

(4)设计参与主体具有持续升值升级的成长通道。

(5)将个体在融入、提升、反哺的过程中纳入群体协作共生。

(6)通过创新氛围、合理平衡的运营,打造自我推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2 高校众创空间的构建基础

群体创新空间理论对高校众创空间的指导,必须立足与高校众创空间的具体基础实际。合理把握发展定位和资源要素是构建高校众创空间的关键基础。

2.1 高校众创空间的定位基础

高校众创空间作为校园内的众创空间,应具有明确的定位,需要与企业众创空间、社会众创空间错位发展。

(1)定位为校园内的众创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为师生服务。高校众创空间,将服务对象锁定为高校师生此类优质创新主体群,为高校师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2)定位为创新教育平台,促进创新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众创空间的重要功能之一,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本身即是创新教育课程,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用在高校众创空间的实践效果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检验与评价,深化创新教育改革。

(3)定位为产业服务平台,促进校园创业发展。

创新创业的目的是把科技知识转化为创新型产业能力,围绕创新型产业能力目标,需要高校众创空间具备较强的产业化服务能力和专业的孵化能力,因此高校众创空间必须是产业服务平台。

(4)定位为产学研市场化运作平台,促进校园科技向产业转化。高校众创空间是高校师生广泛深度参与的产学研平台,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的各类创业服务,将各层级的科技知识与市场和生产要素结合,转换为生产力。

2.2 高校众创空间的资源基础

高校众创空间相对社会众创空间有其独特的资源基础。

(1)丰富的科技知识资源。高校是科技知识的主要产出者,必然可提供丰沛的科技知识资源在高校众创空间就近转化,这是高校众创空间的天然优势。

(2)专业的设备设施资源。相对于社会众创空间,高校有各类专业的实验室,工业加工实训中心,电子设计培训中心等大量专业化设备设施,只要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做合理配置即可组建一个具有专业化设备的众创空间。

(3)充沛的人力资源。高校是各类专业人才聚集的组织,培养各类软件、硬件、法务等高中低各层次人才,为高校众创空间的运作,提供了齐全充沛的人力资源。

(4)风险可控的服务资源。高校众创空间的校园属性,必然有更严格的风险控制要求,从校园主导管理,到严格审查外引资本、外引企业的资质等各方面控制服务资源的风险。

(5)优越的政策环境。高校众创空间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推进就业质量的重要支点,当前各地政府已专门对高校出台政策和资金资助,支持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如天津等地,高校众创空间已在政府的扶持下,多数高校已建立高校众创空间[3]。

3 高校众创空间的构建策略

3.1 建立开放、扁平、社交化的创新空间

群体创新空间理论对创新空间的要求是开放性、去中心化,具备社交功能与所需设备材料资源的物理空间。

高校众创空间开放性是建立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的开放,是主要对全校师生和经认证的合作企业的开放。其一,是物理空间的开放,开放时间不同于培训中心或实验室,是全天候开放机构;其二,是对参与主体的开放,对师生不设专业或技能门槛,只要有创意,有兴趣,即可到高校众创空间实现;其二,是对过程与结果评判方式的开放。高校众创空间应采用市场化方式检验,项目的成败体现在市场表现。

高校众创空间宜采用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的结构,参与者和服务提供者来自于高校师生或经认证的合作企业。在组织结构上相对松散扁平,不设统一的资源协调机构,项目、服务参与者是平等的,在高校众创空间基本的管理规定框架内自由组合。

高校众创空间应具备线上和线下的社交属性,线上设有集中的资源获取与分享发布平台,并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合作,促进信息流通与碰撞,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线下通过组织项目路演,技术分享会,产品发布会,创客休闲娱乐会等活动,为参与者提供线下社交的机会与场地。

3.2 集成可视可触透明的便捷资源服务

群体创新空间理论要求创新空间提供可视化可触摸的资源服务,实质上表达了对资源和服务提供的直接性、便利性、透明化、形象化要求。

其一,直接性与便利性。高校众创空间应直接提供各类创新活动必须的设备设施,不用或少用通过代理服务,并要求资源和服务存在于众创空间内部,且申请流程简便快捷,众创空间内的参与者直接可视可触,提高资源服务的获取效率。

其二,透明化与形象化。高校众创空间的资源服务,应采用形象化的表达透明地传递给参与者,比如采用资源获取地图、视频图像宣传等手段。这要求除了实体设备,法律法务、政策服务、投资融资、市场推广、产品营销、社群管理等软服务提供者,也需要将信息透明化,用形象化语言吸引参与者。提升需求与资源服务的结合效率。

3.3 建立个体与团队的升值成长通道

群体创新空间理论要求创新空间关注个体的成长,提供“新生----消费者----制造者----创新者----导师”的成长路径。

高校众创空间应设计有明确的升级制度,给参与主体具有持续升值升级的成长通道。可采用市场化与成长值双通道管理。其一,市场化方式:是众创空间天然具备的,即项目成果市场推广的经济回报,通过经济收益体现。其二,成长值通道,对项目的关键成长变量进行统计积分,给予成长值,可用于替代实践学分,市场化不成功的参与者也有可能获取较高成长值。其三,建立健全“融入—成长—反哺”机制,纳入众创空间的群体协作共生系统。借力众创空间的项目和参与者,在融入、学习、成长后获取一定成长级别后,需要对后入这要输出技术支持、经验支持、经济支持,反哺空间生态系统。

3.4 打造自我推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群体创新空间理论关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需求,对高校众创空间提出了建立自我推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要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需要从生产系统构成要素,气候环境支持、能量循环机制入手。

其一,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要素。构建高校众创空间首先要提供齐备的基础设施、及融资、法律、政策、后勤等服务,各角色的参与主体不缺失,是高校众创空间构建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其二,建立适宜的气候环境支持。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活力,是高校众创空间的气候环境。高校众创空间构建,要通过政府与高校的政策支持和线上线下各类活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营造积极热忱的气氛,增进创新创业活力。

其三,建立良性的能量循环机制。高校众创空间的能量循环,包括经济效益能量循环、创新创业能力循环。经济效益循环是指,科技知识向产业转化,产业化后的经济收益,通过平台的收益分享机制,回馈给高校众创空间,用于增加资源和服务投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资源要素;创新创业能力循环,是通过个体和团队的成长通道和反哺机制,将创新创业技能和经验传递固化在平台上,给后继者以实践指引,增强创新创业的气候环境。

高校众创空间应在齐备的空间、设施、服务、人力的等全要素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创新创业气氛,建立经济收益与创新能力的双能量循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

4 结语

群体创新空间理论给予了高校众创空间的构建思路上的指引,本文从群体创新空间的基本内涵、内在需求与视角出发,结合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和资源基础,得出高校众创空间的构建策略:建立扁平、开放、社交化的创新空间,集成可触可视透明便捷的资源服务,建立个体与团队的成长通道,打造自我推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王迷迷,郝立,姜昌金.众创空间发展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的影响探讨[J].济南: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4):125-127.

[2]中国教育网.清华大学教师推动建立“群体创新空间”模型[EB/OL].http://www.edu.cn/edu/zhuan_ti_lan_mu/GIS/201501/t20150129_1226151.shtml

如何深化众创空间服务 篇11

全球进入创业大爆炸时期,十年以前硅谷不停地涌现出众创空间(硅谷称为加速器),这些众创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批量生产创业者,在全球有很大的影响力,使得硅谷成为全球创业者的圣地,很多创业者都要去硅谷打磨商业模式。有三个典型案例,YC、TechStars和500 Startups。

第一个案例是YC。对于从事孵化器行业的人来说都很熟悉YC,但是YC现在仍然很重要,因为它是驱动美国这一轮新经济的发动机。现在美国很多众创空间都在学YC的模式,中国的众创空间也在学YC。YC最大的经验在于“面试—训练—演示”三阶段的孵化模式。这种模式使得YC每一届的项目基本上都能拿到天使投资,或者将来企业发展壮大。

第二个案例是TechStars。这个众创空间和YC有明显的区别。YC是以黑客为主创业团队,TechStars是创业导师为主驱动模式。TechStars最大的成功特点就是它的创业导师数量很多,水平也很高。

第三个案例是500 Startups。500不接受创业者的报名,而是通过其战略合作机构推荐创业项目。500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吸引全球的创业者,并能够组织他们在硅谷进行培训与打磨。

从上述三个众创空间案例可以看出,美国众创空间成功的经验如下:一是大部分众创空间都是由有极高洞见能力的自然人发起的,不是政府发起的;二是有很高的活动频率,比如美国有一个创业周末,在世界上很有名;三是聚焦细分行业领域,把服务做广、做深;四是创业服务做得很深,美国众创空间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即“面试—训练—演示”。面试是为了挑选高质量的创业项目,训练是和各种各样的人脉发生联系,演示是演示给投资人看,拿到融资。

美国众创空间作为其新经济的发动机,最大的贡献在于将伟大的想法培育成为伟大的公司。创造伟大公司的创业者需要四个特质:第一是要拥有改变世界的梦想;第二是要有洞见能力;能看到产业变革、产业跨界,能看到十年以后产业的发展方向;第三是要有企业家精神,勇于承担风险、引领创业变革;第四是要有无与伦比的创新速度,创新速度要求创业者能够建立一个创新生态圈,与很多不同的人合作。

二、我国众创空间发展经验与问题

现在,中国的双创有三条经验十分先进。第一,首创“众创空间”的概念,开启大众创业。现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开创业大会,比如美国全球创业峰会,泰国创业年等,但是中国最活跃,最大的原因在于中国有强大的动员创业的能力。第二,中国众创空间数量全球最多。第三,众创空间扎堆发展,成为世界首创。中国众创空间聚集发展趋势明显,如中关村创业大街、深圳创业广场等。扎堆发展让创业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容易接触到更多资源。

但是,中国众创空间也有很多弱点,主要体现在浅、乱、杂、虚。众创空间虽然数量较多,但创业服务发展层次浅、水平低。事业单位性质孵化器将发展众创空间作为一项工作任务,简单照搬已有模式,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各地对众创空间的认识和理解不一致,简单等同于孵化器,造成名不副实。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不力,支持高端科技创业的众创空间略显不足。

三、如何深化众创空间服务

首先要明确众创空间是什么。众创空间最初的形态都是咖啡、是36氪,为什么?因为众创空间是对创业商业模式进行打磨的场所。我认为众创空间下一步应该把打磨作为核心。对此,我提出五点建议:第一,众创空间一定要在创业高地去打造;第二,众创空间一定要重视创业导师和创业教育;第三,众创空间一定要开展活动,要加强活动频率;第四,众创空间一定要链接全球资源;第五,众创空间要走专业化服务,只有专业化服务才能体现更高水平。

江财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业的启示 篇12

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成立于2007年9月7日,占地面积4 000m2(包括麦庐特色创客小街),以培育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牢牢把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验创业的平台、成功企业家的摇篮”的定位,为学校创业教育、在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提供实践平台。

2015年6月,我校成立创业教育学院,蛟桥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与麦庐特色创客小街、豆芽巷校友创业基地一起正式纳入江财众创空间管理体系,是江财众创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江财众创空间目前已建设完成服务全校师生的“创新创业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创业咖啡”、“创新创业工作坊”。

江财众创空间内含实体企业47家,近2年来企业孵化成功率平均达70%以上,创业带动就业率达到1:3以上。开展的业务有传统零售服务、广告艺术设计、教育培训、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软件开发及互联网产品研发等6大类。至2017年,江财众创空间入孵企业实现的销售总收入超过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

2 江财众创空间十周年文化建设

江财众创空间十周年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组织架构、空间定位、管理体系、平台建设、创业风采以及《弄潮———江财众创空间十周年纪》纪念册六个部分。

2.1 组织架构

江财众创空间实行高校主导型管理模式,完全由江西财经大学组织管理,成立了由校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与2015年6月成立创业教育学院。创业教育学院下设六科室,分别为培训中心、平台建设科、综合科、教学研究课、督导考评科、竞赛服务科。并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委员会(综合管理部、组织实践部、市场拓展部、创新竞赛部、宣传部、媒体运营部、金融服务部、公共关系部、信息管理部以及教研培训部),对江财众创空间进行管理。

2.2 空间定位

“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验创业的平台、成功企业家的摇篮”。

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财众创空间定期举行的创业沙龙、创新训练营等系列实践活动,为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机会。

蛟桥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与麦庐特色创客小街、豆芽巷校友创业基地是大学生的创业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至2016年,共吸引10 000余名在校大学生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商业实践,孵化出一批又一批出色的创业人才,促进大学生积极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

2.3 管理机制

2.3.1 八大管理机制。

服务受理机制。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对创业团队及个人入驻申请进行审核,并向咨询学生提供助创业基金、工商、税务、人社、金融、法律咨询等服务。同时为入驻的创业团队提供相应的办公基础设施,并帮助其与外部资源进行对接。

分类处理机制。分为入驻团队和入驻个人两种。入驻团队必须有一名主要负责人,对团队负责、接受江财众创空间的监督管理。入驻个人,入驻后需通过江财众创空间的评审方可组建团队及动用江财众创空间的人力资源。

督办落实机制。对各创业团体、个人及时进行督办,落实办公设备、助创基金的使用情况并监督,若发现助创基金滥用或出现违反法律、道德的行为方式将对创业团队及个人进行严格处理并根据情况递交至有关政府部门处理。同时监督学生管委会,杜绝腐败、不干实事、不履行职责的情况。为江财众创空间的平稳运行做好防护措施。

建议反馈机制。江财众创空间应不断学习丰富自身,及时收集入孵企业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并根据情况进行改进。

考核评价机制。每学期根据创业团队及个人的项目开发、助创基金使用、基础设施使用、行为方式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以考核分数作为创业团队、个人评级评分的重要依据,评分不合格者将退出江财众创空间。

交流合作体制。与其他高校及企业建立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时收集有关行业及政策信息,不断引入可用资源,丰富大江财众创空间的服务与资源平台,完善内部体制。

实践人才培养机制。高度重视江财众创空间的学生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工作,以赛事体系激发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意识,以江财众创空间组织促进创意交流分享,以培训体系培养创新创业技能,以实践基地增长创新实践经验,促进了我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工作,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和社会效应。

联动助推体制。构建了由“孵化器—转化器—加速器”构成的创业实践平台,联动、助推。

2.3.2 四大管理制度。

项目评估机制。十年来,江财众创空间开展了20次入孵答辩会,吸引了逾500个创业项目参加,空间邀请孵化器负责人、投资人担任评委对项目进行评估,从申报项目的原创性、实用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把关,并通过创业教育学院平台建设科审核后有150家企业先后入驻空间。

工商注册机制。目前,在工商管理部门承诺免收各类管理费用的情况下,空间已形成成熟的辅助企业进行工商注册流程。

入孵企业管理机制。入孵企业要与空间签订《江西财经大学创业孵化中心协议书》、《安全责任协议》等文件,认真编写《江西财经大学创业孵化中心年度经营计划》,填写《江西财经大学创业孵化中心进驻企业季度(年度)经营报告》,编写和提交月度财务报表;管委会根据管理条例第五章,期对入孵企业进行考评。

入孵企业退出机制。两种退出路径,一是学生毕业后跟随创立人离开;二是自动放弃,注销企业,并发放《孵化证明书》。

2.4 平台建设

孵化基地下设有三库三平台,分别为导师库、项目库、人才库,宣传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管理服务平台。

2.4.1 三大资源库。

导师库:江财众创采用双导师制,邀请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60余人担任创新创业导师。

项目库:为提高入孵企业成活率,吸纳更多学生体验创业,江财众创空间一直践行“创业梦工厂”制度,从答辩项目中遴选出专家论证意见相左的项目,由大学生进行试创业,待项目运作成熟后再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正式入驻。

人才库:江财众创将具备创业意识和掌握一定创业技能的人纳入到学校和企业人才库中,并把他们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让他们成为当地青年的创业样板,形成一种示范作用。

2.4.2 三大平台。

宣传服务平台:坚持每年筹办新生参观众创空间、在孵企业推介会,并搭建江财众创空间官方微信企业推介版块。

金融服务平台:学校已设立创业种子基金300万,与多家创业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管理服务平台:江财众创空间为入孵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场所、办公桌椅等设备,并配备创业导师,定期举办企业家讲坛、创业沙龙等咨询服务。

2.5 创业风采

目前,江财众创空间共有实体企业48家,其中蛟桥校区实体企业24家,麦庐校区实体企业24家,均为初次创业大学生团队,近2年来企业孵化成功率平均达70%以上,创业带动就业率达到1:3以上。开展的业务分别有:传统零售服务、广告艺术设计、教育培训、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软件开发及互联网产品研发6大类。至2017年,江财众创空间入孵企业实现的销售总收入超过亿元,利税2 000多万元。

2.6《弄潮———江财众创空间十周年纪》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江西财经大学从1923年建校起,历经时代变迁,饱经风霜雨雪,形成江财人的核心价值观,铸就江财人的优良品质,一代代江财人成为创业浪潮中的弄潮儿。

《弄潮———江财众创空间十周年纪》旨在总结10年江财众创空间建设经验、宣传10年江西财经大学创业突出的创业成果,汇编成册,献礼江财众创空间十周年与江西财经大学日益浓厚的创业氛围,传承江财创业文化以及激励广大师生创新与发展,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

在校领导、创业教育学院以及企业家等各方的帮助下,不断坚持努力,克服种种困难,进入画册设计环节。经过创业教育学院老师、学生干部与设计师的反复校对后,数据详实、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的《弄潮———江财众创空间十周年纪》呈现在大家眼前。

画册分为四大篇章:一、筚路蓝缕聚沙成塔;二、善谋创新逐步崛起;三、资源整合勇担责任;四、砥砺前行共赢未来。画册如一条明确清晰的画卷,以时间轴的形式展开江财众创空间走过的十年。画册的开端,是江西财经大学校长王乔的代序“让创新创业成为人生的主旋律”,紧接而来的是校领导对空间孜孜不倦的关怀。而后,是创业教育学院院长刘彪文、校党委副书记王金华、副校长邓辉以及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王金海对于“携手,创孵十年”的体会。于是,四大篇章开启,详细又简单凝练的为大家讲述江财众创空间的发展概述、组织架构、空间定位、项目孵化管理体系、创业风采、平台建设、扶持政策以及战略目标。

结束语

江财众创空间十周年展示了江西财经大学创业教育的空间定位、平台建设、管理制度、以及创业成果等四个方面的重大进展,体现了创业政策的的执行成果。学校领导江财众创空间抓住创新创业的好时机,大力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取得瞩目成效。江财众创空间会继续努力,大力弘扬信敏廉毅、创新创业的精神,谱写辉煌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赵志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刊庆活动纪要[J].周年刊庆,2006.06.001.

[2]周艳.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探微[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10.31.

上一篇:铁路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下一篇:用电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