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类中药(共7篇)
植物类中药 篇1
江苏健佳药业有限公司座落于江苏东台市新曹镇, 该公司集科研开发、原料种植、生产经营于一体, 并己通过国家GMP认证, 专业生产中药 (植物) 提取物, 即甜菊糖。公司生产过程中所排废水主要是浸泡废水, 其次有酸碱性废水等, 这些废水中主要含有有机物、悬浮物、酸、碱等。废水监测数据显示, 该类废水CODcr浓度较高, 且pH值变化范围较大, 导致通过采用传统的工艺处理该废水不能稳定达标。为使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需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本文采用了曝气生物滤池加沉淀池的废水处理工艺, 对该废水进行有效处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中药 (植物) 提取废水产生及水质状况
江苏健佳药业有限公司在甜菊糖制取过程中主要采用离子交换、吸附、萃取、层析、钝化、酶解、结晶、干燥等工艺, 具体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含有有机物、悬浮物、酸、碱等污水, 水量以浸泡废水为主, 各种废水水质浓度见表1。按照当地环保部门的规定, 该公司污水经处理后, 出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中一级标准。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物质主要有乙醇、烧碱、盐酸、生石灰、三氯化铁、生石灰等。
2 生产废水拟采用的处理工艺
由于该公司甜菊糖提取工艺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3+, 因此生化处理后出水显黄色, 色度较高, 而且由于铁离子的絮凝作用, 使出水带有很多细小的悬浮物质, 较难沉降。经传统生化处理工艺, 即UASB→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后, CODcr的浓度不能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为此, 需要进行如下改善:出水先用NaOH调节pH值, 接着到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 并加入混凝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 这时水中三价铁离子就能形成沉淀, 废水中的悬浮物浓度显著下降, CODcr的浓度也降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限值, 即100mg/L的要求。最后, 再加入适量的H2SO4调节pH值, 使出水酸碱度可以达标, 具体处理工艺流程见图2。
3 废水处理工艺调试运行情况
根据甜菊糖生产废水水质的特点及以往的废水处理经验, 对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继续进行深度处理, 去除Fe3+, 可减少其对出水色度和悬浮物质浓度的影响, 效果较为显著, 具体工艺处理调试情况见表2。
可见, 在生化处理阶段通过曝气、污泥回流及排泥等, 可以有效降低废水中的CODcr浓度。但由于三价铁离子的作用, 水质色度较高, 出现浅黄色, 同时废水中产生大量细小的悬颗粒物难以沉降, 不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室室内试验研究, 对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 首先加入NaOH调节pH值, 然后加入适量的混凝剂, 即PAC (5%) 、PAM (2‰) , 可以显著提高泥水分离的速度。其中当pH值在10~11时, 加入4~5mLPAC (5%) 、1~2mLPAM (2‰) 时, 废水中产生的颗粒较大, 沉降速度较快, 且絮体结实, 调试工艺处理效果最明显, 是宜选择的最佳配比。由此可见, 提高出水深度处理效果的关键是调节好pH值, 控制好PAC、PAM的使用量。
4 结语
中药 (植物) 提取过程中会产生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废水, 这类废水浓度较高, 且水质波动较大, 需结合传统工艺, 采取深度处理工艺, 从而确保废水的达标排放。本文在传统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设沉淀池, 通过调节pH值, 加入适量的混凝剂PAC、PAM, 从而使废水中的CODcr和悬浮物浓度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S].
[2]郑怀礼, 龙腾锐, 袁宗宣, 絮凝法处理中药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 2002, 28 (6) :339-342.
[3]杨磊, 肖长文, 祖元刚, 植物提取物生产过程中废水的治理[J].森林工程, 2008, (04) :44-47.
[4]任南琪, 李建政, 刘士锐, 等, 中药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0, 33 (4) :36-38.
植物类中药 篇2
1. 多孔动物门
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形多数不对称,或辐射对称,体表多孔,故名多孔动物,体壁有钙质或硅质的骨针或类蛋白质的海绵丝所支持,无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具特有的水沟系。全为水生固着生活。如脆针海绵。
2. 腔肠动物门
为低等后生动物。体形辐射对称,具内外两胚层,有原始的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行细胞外及细胞内消化。有组织分化 ,具原始的肌肉结构和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有刺细胞。有骨骼时,为钙质或角质。全为水生,营固着或漂浮生活。如海蜇、珊瑚等。
3. 环节动物门
体圆柱形或扁平形,由相似的环节(体节)组成。具三胚层。除蛭纲外有真体腔及闭管式循环系统,多数具运动器官刚毛或疣足,消化道发达,有口和肛门,具有排泄器官后肾管,有链状神经系统。多为自由生活。如蚯蚓、水蛭等。
4. 软体动物门
体形除腹足纲外为左右对称,体不分节而具次生体腔。身体柔软,由头、足及内脏团三部组成,且被体壁延伸而成的外套膜覆盖,并由它分泌出一个或两个保护柔软体部的贝壳。消化道完全,有心脏及血管,除头足纲外为开放式循环,有栉状鳃或类似肺的构造,为专职呼吸的器官。多为水生,少数陆生。如石决明、牡蛎、乌贼等。
5. 节肢动物门
身体多有头部、胸部、腹部的区分,附肢常分节,体外被几丁质外骨骼,生长发育过程需蜕皮,肌肉为横纹肌,常成束,消化系统完整,口器适于咀嚼或吸吮,形式多样。体腔为混合腔,循环系统为开放式,用鳃、气管或书肺司呼吸。水生或陆生。节肢动物门为动物界中最大的一门,种类繁多,约占已知动物种类的85%,可分为三个亚门、七个纲。昆虫纲种类最多,有近一百万种,药用种类也最多。
6. 棘皮动物门
成体为辐射对称,幼体则两侧对称。体表有许多棘状突起。体腔发达,体腔的一部分形成独有的水管系统,另一部分形成围血系统。在发育过程中有原口(肛门)及后口(口),故属无脊索动物中后口动物类群。如海参、海胆等。
7. 脊索动物门
有脊索,为位于背部的一条支持身体纵轴的棒状结构。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存在,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间有脊索,成长时即由分节的脊柱取代。中枢神经系统呈管状,位于脊索的背面,在高等种类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两部分。牙齿为异型齿。胎生,哺乳。如熊、梅花鹿、牛等。
本纲动物为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可分为三个亚纲:原兽亚纲(prototheria)、后兽亚纲(metatheria)和真兽亚纲(eutheria)。其中与药用关系密切的是真兽亚纲。
真兽亚纲是高等哺乳动物类群,具有真正的胎盘,胎儿发育完善后再产出,体湿一般恒定在37℃左右。本亚纲的现存种类可分为17个目,其中13个目在我国有分布。
植物类中药 篇3
摘 要: 在高职中药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学情,教学设计时应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表明:此模式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理实一体教学 任务驱动法教学
药用植物学是高职中药专业的一门实践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较强的观察力和原植物鉴别能力,为后续课程特别是中药鉴定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虽不深奥,但内容繁杂且枯燥乏味,特别是形态学部分和解剖学部分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概念和形态描述往往是一听就懂、课后就忘,几次课以后学生就这门课程的兴趣就消失殆尽。再有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但不能集中精力、有学习热情但不能坚持。这种学情与药用植物这门课程的要求相差甚远,多数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课程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尤其是植物形态学和解剖学部分的内容概念繁多不易掌握,而植物分类学部分的学习是以植物形态学为基础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好又造成分类学部分学习的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本课程教学设计时采用理实一体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同步进行,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将获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最终理论知识变为实践技能。
一、将植物形态学部分与植物分类学内容进行融合
植物形态学部分,教材虽有示图,但是黑白墨线图只能显示大体特征,学生还是不能和实物对应起来;植物分类学部分,全面地对植物的特征进行系统地描述,但是学生在未熟练掌握形态学部分内容的情况下,根本不能理解。笔者在讲授形态学部分内容时,对植物各种典型形态特征,引入学生常见的植物进行讲解,应用大量的实物、标本及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器官构造。比如形态学部分中叶的形态,仅11种基本形状看似简单,但对照实物的时候学生仍然很容易出错,再加上叶端形状、叶基性状、叶缘、叶脉及叶片的分裂、单叶和复叶及异形叶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极容易出错,只有多实践、多看到真实的各种类型叶片才能掌握。
二、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
将学生带到药用植物园及校园绿化区进行实践训练,从而熟练掌握形态学上的概念及各种特征的鉴别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将理论知识直接转化为感性认识,而且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管理植物,进一步全面地了解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入药部位,更重要的是学生观察到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及特征。比如在讲授忍冬时,利用校园绿化带里的金银花进行实践教学,既能让学生观察金银花植物的形态特征又能让学生观察到金银花的花色由白变黄的过程及花成对生于叶腋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入药名称“金银花”及别名“双花”有密切关系,加深学生对金银花的掌握。
三、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已被广泛采用,在中药学专业的理论课、实验课中已有应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1]。
在植物分类学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分类学部分的内容仅高等植物部分就涉及需掌握30多个重点科和200余种重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在这些重点科中,有很多是校内所没有的,当地也没有。此时,可以将学生分组,给每组同学分配一个科的几个代表植物,让学生通过标本馆中植物标本、网络资源,如中国自然标本馆(http://www.cfh.ac.cn/default.html)、中国植物图像库(http://www.plantphoto.cn/)、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http://www.cvh.org.cn/)及全国各大植物园的官网,进行整理并且按照老师上课的模式进行课堂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要求其他组学生对讲解的小组进行点评和提问,此时设定的目标任务就会引导学主动获取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药用植物学学习的重点在于药用植物的鉴别,考核重点应该是药用植物的鉴别技能,但是传统考试模式主要是期末理论考试、实验成绩加平时考核,而且这三项中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这种考试模式使学生只能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容易误导学生只注重对课本的死记硬背,不重视课程实践环节,造成考试与社会需要相脱离、考试与学习相脱节、考试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相脱节[2]。笔者依据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制定相应的考试模式,具体如下:课程考核总评包括实践考核、卷面成绩、学习过程考核三部分。其中实践考核占40%,主要考核植物、标本的辨认及实验操作技能;卷面成绩占30%,主要考基础理论知识;平时成绩即学习过程考核占30%,主要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及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提到的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
五、结语
在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药用植物学是实践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课讲授时,理论知识够用即可,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药、认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理论与实践融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全面培养,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玉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药学专业《药房药品管理实务》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0,23(6):939-940.
[2]梁佩芳.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4(12):25-26.
项目基金:
中药专业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探析 篇4
1 传统实验考核的弊端
1.1 考核指标单一, 缺乏客观性
传统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只是单纯依赖平时实验成绩 (包括实验预习情况、课堂纪律、实验报告等) , 得出每次实验课成绩。
1.2 对学生缺乏约束性
由于只依赖平时实验成绩, 学生达到平时目标即可, 有些构造只是看着别人做的切片绘图, 而不是亲自做每一张切片。采取实验操作考核后, 学生思想上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课, 注重实验操作和观察每一种构造。
1.3 评价缺乏客观性
传统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由于学生人数较多, 10~12人一组, 而实验带教教师也很多, 其对于实验报告等的评分标准和实验要求也有所偏差。
自2006年起我院中药专业开始招生, 2007年进行了实验考核的引入, 即将实验内容引入理论考试中。经课程组讨论, 从2009年起药用植物学实验在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 (1~2班) 、2011级 (1~2班) 中药专业连续5年采取了科学化的实验考核方式, 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
2 新的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
2.1 平时实验成绩
平时实验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操作能力、课堂纪律、打扫卫生等, 占实验总成绩的20%。每次实验课都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和与实验有关的知识点, 了解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进行课前预习考查;教师通过课间巡回指导, 解答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绘图能力, 给出实验操作考核成绩;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 观察学生的实验态度和课堂纪律情况等, 并给出平时实验成绩。
2.2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内容掌握情况的客观真实反映, 实验报告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30%。实验报告中的绘图和文字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所观察的实验结果, 不得任意篡改。同时笔者在学生上交前仔细检查每一位学生的实验报告, 严格要求, 及时指出实验报告中疏忽和需要修改的地方, 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 认真批改, 并加注评语, 杜绝学生杜撰实验结果、抄袭实验数据的现象,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3 期末实验操作考试
实验操作考试可操作性强, 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技能和技巧的掌握, 是改革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量化指标了解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科学态度。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植物形态构造, 在期末安排实验操作考试, 考试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50%。
首先, 教师制定实验方案, 让学生明确考核的目的、范围及方法。其次, 确定考核内容。根据实验室设施条件结合理论课重点, 设计不同题目, 考试内容涵盖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及药园栽培植物等平时实验课涉及和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例如, 摆放不同果实, 让学生写出每种果实的类型, 或者在光学显微镜下调好某一部位让学生写出箭头所指的晶体类型或组织构造等, 鉴定教师提供的植物的科属, 并写出主要的鉴定依据。考试通常在两学时内完成, 学生7~8人一组进入考场, 分为两个实验室, 每人发一份空白答题纸, 题目依据抽签结果决定, 每组15~20 min内完成实验考试。其他学生封闭等待, 不许接听手机, 第一组学生考完离开实验室后, 下一组学生进入。这种标准化的考试方式在药用植物学期末实验操作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能较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 也为教师了解实验教学效果、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
3 结论
实验成绩是实验考核的量化形式, 是学生学习效果和实验综合能力的体现[3]。为真实反映学生药用植物学实验能力, 我们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突出创新为指导思想, 对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进行探索与实践, 建立了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试的综合连续的考评体系, 以客观地了解实验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药用植物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方法有助于改善学风, 促进教师提高教学积极性, 增强教学责任感。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摸索, 解决考核中出现的问题, 增加药用植物学考核题目, 完善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4]。
参考文献
[1]朱芸, 王翔飞, 王琪, 等.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10) :117-118.
[2]苏秀红, 纪宝玉, 董诚明.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之刍探[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12) :167-168.
[3]闵维方.高等院校与终身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2) :66-67.
中药化学辅导:植物色素类 篇5
植物色素(phytochromes)在植物中广泛分布,有脂溶性色素与水溶性色素两类。脂溶性色素多为四萜类衍生物,这类色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易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等溶剂。常见的脂溶性植物色素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番红花素和辣椒红素等。其中胡萝卜素不溶于乙醇。有些色素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叶绿素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水溶性色素主要为花色甙类,又称花青素,普遍存在于花中。可溶于水与乙醇,不溶于乙醚与氯仿等有机溶剂,其色泽随ph的不同而改变。
植物色素类常作为杂质除去,如在制备生物制剂或提取有效成分时加水稀释而使叶绿素析出,水溶性色素可用醋酸铅试剂沉淀或活性炭吸附除去。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已发现不少色素具药用价值,如紫草的萘醌类色素能抑菌,红花中的红花红素与红花黄素能活血化瘀与抗氧化,姜黄中的姜黄素(curcumin)能降血脂和抑菌,栀子中的栀子黄色素(gardenin)能抑菌。
植物类中药 篇6
1 药用植物腊叶标本采集制作整理方面的经验
河南省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成立了44个县级普查大队, 确定了重点需要野外重点调查的植物药187味, 涉及基源植物232种。实际标本采集中, 除重点调查的植物需采集标本外, 还要求对见到的常见药用植物进行标本采集。为了保证药用植作者物标本采集制作的科学性统一性, 我们采取了以下工作流程。
1.1 对县级普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在普查标本采集工作开始前, 先后3次专门组织会议, 聘请专家对县级普查队员进行技术培训, 使每个县级普查队明确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法中药用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的要求。
1.2 派出专家实地指导。
在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 根据各县普查大队的要求, 指派药用植物方面的专家赴各县, 实地参加普查工作, 解决各县级普查大队在药用植物识别, 植物标本采集、压制、干燥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
1.3 统一进行药用植物标本的后期制作。
药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包括标本采集、编号、填写采集号码牌、填写标本采集记录表、标本压制、干燥、装订、鉴定、消毒、存放等诸多方面[3,4], 考虑到各县级普查大队在标本的装订、鉴定、消毒方面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河南省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办公室要求各县级普查大队按照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法中药用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的要求完成标本采集、编号、填写采集号码牌、填写标本采集记录表、标本压制、干燥, 并对所采药用植物进行初步鉴定, 将干燥带有采集号码牌和标本采集记录表的初步鉴定标本交到省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办公室。由省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办公室组织人员统一完成标本的装订、鉴定、消毒、并集中存放, 保证了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科学性统一性。
2 药用植物标本后期整理中的问题
2.1 药用植物标本不完整规范。
县普查大队交来的药用植物标本有相当一部分只具有茎、叶, 不具有花、果等繁殖器官, 有的只是幼苗, 有的只有一片叶或一小段茎。这给后期的鉴定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因为花、果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 最能反映植物的固有特性, 是识别和鉴别植物的重要依据, 而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常因生长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药用植物标本在修剪时没有保留花、果、叶梗, 茎没有斜剪以显示其断面特征, 压制过程中没有注意保留叶子反面的特征。这些采集压制上的缺陷使所交药用植物标本的科学性完整性大大降低。
2.2 标本采集记录表填写不全。
第四次全国中药普查统一印制了标本采集记录表, 县普查大队应在采集过程中完成标本采集记录表, 但是有的县交来标本中所附的标本采集记录表信息不全, 缺少的如采集地、生境、经纬度、海拨、植物描述、采集人、采集号和采集日期等必要信息。
2.3 初步鉴定的命名存在问题。
县普查大队野外采集的时应对所采药用植物标本进行初步鉴定, 这些初步鉴定的命名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命名鉴定错误, 把外形相像的植物弄混淆, 比如把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ep.和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混淆, 把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和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ge.相混淆等。二是植物鉴定正确, 但在填写名称时不能分清植物名和药材名的区别, 在标本签上和标本采集记录表应该写植物名的位置写的是药材的名称, 例如应该写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 写成白茅根;应写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 写成女贞子;应写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in Mag., 写成合欢花;应写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 写成侧柏叶等。
3 建议
3.1 把握采集时期保证标本完整规范。
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地方植物志等工具书, 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熟悉当地药用植物的生活习性, 掌握药用植物的花期、果期, 充分安排好采集时间 (如早春、初夏、盛夏、秋天、初冬) , 每种药用植物标本采集5份以上, 尽可能括茎、叶、花、果等各种器官和各发育阶段以及完整药用部位。在修剪和压制标本时, 要考虑怎样使整个植株的形态、大小和其他特征在标本台纸尺寸内得到最真实的反映, 要注意保存和呈现尽量全面的特征, 做到剪叶留柄, 去花留梗, 至少要有一片反面叶子, 茎要有斜剪的断面等。
3.2 完善野外标本采集记录表。
采集标本的首要目的是进行种类鉴定, 但标本在干燥后有些特征易消失、损毁或不易观察, 或采集的标本缺少部分鉴别特征, 最终导致无法对标本进行鉴定。因此, 在采集过程中要尽量全面地填写野外标本采集记录表。对于一些特殊类群的植物, 在采集标本时要对某些部位进行专门的采集或特殊保存, 对一些特殊性状要仔细记录。
3.3 标本的初步鉴定和正确命名。
野外新鲜植物材料在进行植物检索鉴定时, 比干燥标本鉴定具有的很大优势, 因此尽量在野外采集的同时, 完成药用植物标本的初步鉴定。县普查队的外业人员中应有熟悉当地植物的植物分类学者, 充分利用地方植物志,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和其他各种条件对药用植物标本做出的初步鉴定。在记录药用植物的名称时, 不要把植物名和药材名混为一谈, 植物名应以《中国植物志》和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录入系统的为准。标本装订前, 省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办公室应对已初步鉴定的标本进行确认, 并对未鉴定标本进行鉴定。最后, 应请植物分类专家对有疑问和未能鉴定的标本进行鉴定。
参考文献
[1]黄璐琦, 陆建伟, 郭兰萍, 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与实施[J].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 (5) :625-628.
[2]王星星, 程铭恩, 王德群, 等.中药资源普查中药用植物标本的选择与采集[J].中国现代中药, 2013, 15 (10) :865-869.
[3]肖本见.浅谈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J].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 (2) :302.
植物类中药 篇7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研究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 与中药的品质鉴定、药材的品质评价、临床效用以及中药的资源开发密切相关, 是学习生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及中药学等课程的基础, 在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1,2]。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从事相关科研的能力, 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4]。在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 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是其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学要求既涵盖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的一般原则, 又要突出药用植物学的学科特点, 其实验技术是后续生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的重要基础。通过系统的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 可以巩固和深化学生理论知识, 丰富认知范围, 培养实践技能, 激发专业兴趣, 锻炼整体思维能力, 提高其综合素质[5,6]。
因此, 如何通过实践教学, 突出专业培养目标, 强化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使课程具有职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7,8]。然而, 笔者在前期教学中发现, 传统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学生很难掌握知识点并且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9,10]。因此, 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的经验, 结合本学科特点和本校现有实验条件, 对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以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构建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新体系,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1 现有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自2007年开设中药学专业以来, 已完成5轮药用植物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在这5年的教学工作中, 虽然教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但仍存在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实验内容基本为验证性实验
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基本为验证理论知识, 主要通过对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等实验训练学生操作技术, 如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 显微临时装片的制作、永久制片观察及生物绘图等, 未能很好地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1.2 实验教学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一般为先由教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 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实验材料, 按照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的描述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虽然通过教师讲解, 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方法已有了较详细的了解, 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操作也有详尽而规范的要求和指导, 但由于学生缺少能动性, 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敷衍了事, 不认真分析实验机理、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使实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1.3 野外实习采用“教师领—学生走—学生问—教师答”教学模式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一般停留在基础分类学水平, 教师带领学生到达实习基地, 沿固定路线采集、识别标本, 回驻地后整理、识别标本及完成后续工作, 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领—学生走—学生问—教师答”, 标本识别考核模式固定。学生在短短的3天左右时间, 要记住几十种植物的性状特征, 确实很难, 野外实习后, 往往很快就遗忘了。其过程就是把学生带到野外, 学生把采集的植物拿给教师看, 或者教师指着路边的植物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学生只管做记录, 回去压好标本即可。学生一般很少主动思考, 完全依赖教师。在野外, 看到青山绿水, 鸟语花香, 很多学生把精力放在游山玩水上, 早已将实习抛到脑后, 待实习结束时, 匆匆制作几个标本应付了事。
这样的野外实习教学成了单纯的认识物种竞赛。只要学生从植物学角度出发, 识别几十种常见植物, 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其主要特点是让学生认识实习地的物种, 注重记忆学习方式在实习中的应用。这种传统的野外实习方式, 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学到的知识会逐渐淡忘;加之由于植物种类繁多, 分布具有区域性, 学生一旦离开实习地, 对没有到过的地方的植物不认识。这种注重记忆的实习方法, 不能培养出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人, 不能适应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
2 改革措施
2.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改进课堂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条件, 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开展4个 (基础性实验技术、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 并根据不同层次内容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1.1 基础性实验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生物绘图技术、显微化学方法以及实验室常用药品、试剂、染液等的配制,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等。这些基础性实验技术, 要求学生都能熟练掌握, 并在期末的实验考核中有所反映。实验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师先讲授、学生再进行验证的教学方法。
2.1.2 验证性实验———由验证性向设计性转变
(1) 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与结构观察 (2学时) ; (2) 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及结构观察 (2学时) ; (3) 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结构观察 (6学时) 。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 但其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课显得枯燥无趣。一方面, 我们尝试把验证性实验转变为设计性实验, 如在教学方法上, 让学生课前预习实验, 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简要提示, 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自己观察, 然后通过相互讨论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另一方面, 对有些实验材料, 除完全由教师准备外, 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 如细胞、植物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观察, 分类学实验都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 可穿插徒手切片法、染色法、生物绘图法等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以更好地巩固基础性实验技术。
2.1.3 综合性实验
主要为植物分类学部分实验, 以基础性实验技术和验证性实验的技能为基础, 变实验室单一观察为实验室与野外观察相结合, 把传统分类学实验设计转变为比较解剖和野外资源调查的综合实验。比如, 先通过学习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不同类群的植物, 总结各类植物的特征, 然后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对比和扩展实验, 巩固理论知识。如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常见重要类群的特征和分布特点;校园常见物种的鉴定, 检索表的编制;某一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等均可设计为综合性实验。
2.1.4 设计性实验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验室具体情况确定几个研究方向, 如: (1) 药用植物形态特征鉴定; (2) 植物标本制作; (3) 宁夏道地药材甘草的来源鉴定等。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经教师审核修改后, 利用野外实习和课外时间完成实验题目。
2.2 重视野外实习, 培养学生从事野外科学研究工作的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
由以往的“教师领—学生走—学生问—教师答”模式转变为“实习前培训—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采集标本—制作标本—标本展评—综合评价”模式。具体为: (1) 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及描述。首先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生态环境, 指出各类生态环境的特点, 尤其指出重点考察的药用植物其主要生态环境。 (2) 注重从分类学特征上观察单株植物。对单株植物在观察其形态后, 要注意从植物分类学特征上进行观察。对于一些当地特产的药用植物要重点观察药用部分器官的形态特征, 在采集后整理标本时进行一些更细部的观察。 (3) 培养学生采集标本的能力。 (1) 采集标本的选择:特别注意标本的典型性和完整性。如遇到雌雄异株的植物, 应分别采集雌、雄株。草本植物的茎生叶和基生叶不同时要注意采集基生叶, 如荠菜等。寄生植物采集时要把寄主全部或部分采下, 并注明关系。 (2) 采集注意事项:采集标本要注重质量, 对于植物的产地、生态环境、性状、花的颜色、采集日期等都要做详细记录。 (4) 培养学生制作标本的能力。 (1) 保证压制标本的质量:采集完成后, 要及时指导学生做好标本, 最初压制时必须保证标本舒展, 且叶片应有正面和反面两种等。 (2) 开展标本展评:野外实习结束后, 进行以小组为单位标本的讲评及标本展评活动, 调动学生积极性。 (3) 保存优良标本:把学生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部分, 选择学生制作的精良标本, 充实学校标本室和教学科研素材。
2.3 合理进行实践教学效果评估
在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整个结束后, 结合标本展评活动, 开展设计性实验结果总结评比, 并进行实验技能考核和学生问卷调查, 最后综合评价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钱珍珠, 杨云滨, 施建明.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医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3) :71-73.
[2]包华音.探究性学习策略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9) :51-52.
[3]韩方珍, 俞守华.浅谈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 25 (3) :78-80.
[4]李桂芳, 杨晓献, 孙辉.面向21世纪生命科学类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33) :10882-10883.
[5]唐洁.医科院校中非医学专业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7, 22 (2) :177-179.
[6]王红霞, 谢小龙, 郑岩.中医药院校《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14 (2) :25-26.
[7]尹海波, 王冰, 韩荣春.药用植物学实习教学体系改革[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12 (3) :218-219.
[8]赵宜红, 李寅超.谈药用植物学的实践教学改革[J].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 (12) :3148-3149.
[9]晁志, 梁镇标, 张宏伟, 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 2012, 14 (10) :778-779.
【植物类中药】推荐阅读:
植物与植物生理09-03
植物及植物生理10-02
植物类带来的感动作文10-05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06-30
欧盟有机农业植物及植物源产品的监控11-21
植物纹饰07-14
植物07-15
植物芳香07-18
植物施工07-21
吉祥植物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