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施工一体化

2024-08-26

设计施工一体化(共12篇)

设计施工一体化 篇1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总承包自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试行, 总体起步较晚。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成绩证明, 我国设计、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 是可行的, 也是必然的。建设部于2003年2月, 为了进一步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的改革, 又出台了相关文件, 要求各地鼓励具有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通过改革和重组, 建立与工程总承包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体系, 打破行业界限, 允许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按规定申领取得其他相应资质等九条措施来培育和发展项目总承包管理, 为以“设计一施工”一体化为主体的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注入了新的动力。

1“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的适宜项目

实行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 把人、财、物最佳地组合到工程建设项目上来。以减少管理资源浪费, 真正实现风险与效益、责任与权力、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我们这里所说的“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 是以设计为龙头的设计施工一体化, 不同于以往设计附属于施工企业下的设计施工一体, 它以优秀的设计构思为主题, 创造超值的视觉效果, 满足业主对建筑物特殊的需求, 施工则始终为达到这一目的而为其服务。但“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也不是“万金油”, 大大小小工程皆可适用, 它主要适宜以下三类项目, 最能体现其优势:

1.1 复杂程度较高的改造项目

技术难度较高的改造项目, 需要根据原设计对改造部分加以结构、节能、消防等专项的计算, 因此就需要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紧密结合。

1.2 外资工业性项目

“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的建设理念在国外建筑市场运用较多, 因此境外公司投资国内生产基地, 往往希望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的形式来建设。这不仅能避免其对中国国内建筑市场不熟悉、不了解可能对其带来的风险, 也可以节省项目前期的人力成本。在承接这类项目的过程中, 设计师会根据境外业主的概念性设计, 结合国内设计规范, 完成扩初设计, 施工方再根据扩初设计图纸进行报价。在此基础上境外公司与总包商签订“设计—施工”总包合同, 从而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1.3 功能性较强的项目

功能性较强的项目指:医院、学校以及研发中心等。此类项目业主非常强调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 因此设计首先要满足其对功能的需求, 然后才是建筑外观、节能等的要求。例如研发中心的实验室和医院的手术室通常对暖通都有特殊要求, 即有洁净度的需求, 也有恒温恒湿的要求。有些时候建筑又有层高的限制, 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设置管道的走向。如果采用传统的组织形式, 必然会造成设计与施工各自为政, 互不通气、脱节, 更有甚者可能影响建筑的功能要求。

2“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在项目整体运作中的优势及其发展前景

2.1 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施工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

任何项目的开展都有其制约因素, 例如业主对项目建设周期的要求、对建筑成本的控制等。“设计一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因能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的服务, 比传统模式具有更多优势, 既合理利用了社会资源又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 一方面强化了投资风险约束机制, 分散了项目法人的风险, 减轻了项目法人的工作量, 克服了设计采购、施工等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 使这些环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整体统筹安排, 既节省了投资又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对于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设目标的实现起到保障和保证作用。

2.2 有利于业主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

传统的建设项目实施从广义上来说主要分为策划和实施二个阶段, 但往往由于前期策划的内容形成的设计任务书与完成的设计成果 (施工图) 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而施工招标又是根据设计施工图来完成的, 这导致了最终的项目完成内容与前期策划总是存在差异。

“设计一施工”一体化总承包使得业主可以更明确地对总承包单位提出其具体的要求, 比如其建筑的功能性、项目进度、成本控制等, 由于总承包单位一揽子承担了设计、施工、安装、采购等一系列的工作, 因此避免了以上工作阶段可能导致的偏差。例如, 某高端工业研发中心总承包项目, 业主在方案设计之前向总包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文件中要求室外地坪采用白色地面, 但总包单位在设计过程中按国内工业建筑常规做法把室外地坪设计成为沥青 (黑色) 地面, 施工费用也按照黑色地面报价, 但在重新核对业主提供的设计要求时, 发现了该差错。如果按照传统设计与施工分开实施的生产组织模式, 设计单位肯定会坚持其设计的可行性, 而施工单位也会坚持其报价的依据, 往往导致相互扯皮, 责任不清, 其结果对业主来说或由其自身来承担该偏差造成的损失, 或默许其偏差的存在。而采取“设计一施工”一体化总承包管理模式, 责任就很明确, 总承包单位应根据业主的要求重新设计施工图纸, 施工报价的差额也由总包单位自行承担, 适时地纠正了建设过程中的偏差, 确保了业主项目目标实施的一贯性。

2.3 有利于强化建设项目风险控制及转移

在传统工程建设中, 业主比较注重和强调的是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其开始的节点往往是在施工图完成之后, 即设计单位完成施工图设计之后。但“设计一施工”一体化总承包推进的节点一般从扩初设计开始直到工程项目竣工交钥匙, 必然带来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控制和理念的转变。因此, 工程总承包不能理解为只是承包商受益, 而关键是为社会整合资源, 为业主节约投资。所以说, 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已超出了设计单位机械的按业主要求设计和施工企业单纯的按图施工和设备安装的意义, “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带给承包商优化设计方案和加强施工技术创新的动力, 也为业主和承包商降低成本、增收节支提供了利润空间, 逐步成为业主和承包商相融合的综合载体。

2.4 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运作效率

实践证明, 传统的建设生产模式日益显示出其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各主要环节之间互相分割与脱节, 建没周期长, 效率低, 投资效益差等缺点, 既缺乏项目管理的程序和方法, 又缺乏专门人才、经验和组织机构, 因此无法积累经验或吸取教训, 造成了建设项目的巨大浪费甚至无效投资。在“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的工程项目实施中, 由于工程总承包单位涵盖了建设工程中设计、采购、施工、安装等环节, 就如同一台高效整合的机器, 减小了建设工程各环节运行中出现的机械磨损, 在降低能源损耗的同时, 可以更高效高速完成既定的任务。综上所述, 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建筑模式是未来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内建筑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内功的锤炼, 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上获得主动, 争取更大的发展。

摘要:本文阐述了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优势, 它的最大特点是实行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 把资源最佳地组合到工程建设项目上来, 减少管理链与管理环节, 集中优秀的专业管理人员, 采用先进的管理科学方法, 真正体现风险与效益、责任与权力、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关键词: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设计施工一体化 篇2

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有关指标说明

一、综合指标

1、注册资本金:指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并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标明的注册资本金,以营业执照上标明的实收资本为考核指标。

2、净资产:指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余额,按企业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填报。申请多项资质的,企业的净资产等应达到各项资质最高考核指标。

3、工程结算收入:指企业承包工程实现的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和向分包单位收取的按规定列作营业收入的各种款项,以及承担设计任务收取的设计费收入。具有施工和设计业务的企业可将两项收入合并计算。按企业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中的工程结算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填报。智能化专业以主营业务收入额为准。

4、财务报表:指企业经审计的最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5、技术装备:指满足企业从事设计、施工生产经营用的主要技术设备。按实际拥有情况在资质申请表中填写。

二、人员指标

1、企业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的工程业绩:指由这些人主持完成的专项工程的设计、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的任务,提供由其完成任务的所在单位或业主出具的证明(可参照市规划委网站下载中心的《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2、专业技术人员:指与企业依法签定劳动合同的工程技术人员,包括注册执业人员和非注册执业人员。劳动合同只需提供有合同双方名称、合同年限及双方签字盖章的页面。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有专业要求的,可按职称证上专业或毕业证上专业认定。

3、注册执业人员

(1)对注册执业人员只考核其注册执业证书,不考核其职称证明。资质审查时,考核其执业资格证书或注册证书,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及与现聘用单位签定的劳动合同。申请变更注册的人员,应提供原注册企业和变更后企业以及原省级注册管理部门出具的同意变更的变更注册审核表。

(2)对国家尚未实施注册执业制度的注册执业人员,按照具有相应职称、学历,在本专业从业十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考核。如注册电气工程师,可由具有电气或相近专业(发电、输变电、供配电、建筑电气、电气传动、电力系统、工企自动化、自控、机电一体化、机电安装、计算机应用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工程师,十年以上本专业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替代。

(3)持有两种及以上执业资格的注册执业人员,在多家企业注册不予认可,其证书上的单位必须与申报单位名称一致。

(4)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又具备注册执业资格的,可同时在专业技术人员和注册人员中考核。新设立企业申请资质的,其资质证书有效期暂定为三个月,企业应在取得资质证书三个月内办理完注册执业人员的变更手续,持注册执业人员的注册证书及有效执业印章,到资质证书发证机关复核后,领取有效期为三年的资质证书。

4、智能化资质标准中要求的自动化、通信信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可由相近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其中,自动化相近专业为:电子、仪表、机械、电气、计算机应用等;通信信息相近专业为: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微波、广播电视、计算机应用、公用设备等;计算机相近专业为:计算机系统、网络、软件设计等。

5、建筑幕墙资质标准中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包括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总和。

三、业绩指标

1、建设工程合同资料:指提供企业承包工程所签订的能反映合同双方名称、工程概况、合同价格、承包方式、施工工期、质量约定、双方签章等内容的条款部分。

2、标准中要求的“近5年”,是指自申报起逆推5年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如:申报为2005年,“近5年”的业绩年限从2000年1月1日算起。

3、业绩标准中涉及的“单位”、“单项”工程,均指单体建筑或连体建筑(连体建筑应提供该建筑物为同一基础的证明)。

设计施工一体化 篇3

【关键词】电力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

前言

基于BT模型的电力设计施工一体化作为新时期电力建设的关键,可以明显改善施工体系效益,提升电力系统设计及施工应用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时期电力设计施工一体化可以从资源内容着手,对BT项目管理体系进行强化,从而全面改善电力设计施工效益,提升电力工程项目质量,对当前电力工程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BT模型电力设计施工一体化的重要性

基于BT模型的电力设计施工一体化可以从设计、施工两方面内容出发对电力工程体系进行串联,从而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电力工程结构,对电力工程效益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作用表现在:

(一)设计施工一体化可以优化设计价值。基于BT模型的电力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可以从设计、施工两方面出发对设计图进行分析,能够确保工程与用户的需求更加贴切,对原电力系统图和建筑工程图的完善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该设计过程中人员可以及时结合施工内容实施设计调整,保证设计与施工一致,从本质上提升了电力工程设计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设计施工一体化可以降低施工随意性。传统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对设计内容不了解,与设计环节脱节,缺乏必要沟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力工程施工效益,导致施工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大打折扣。而设计施工一体化将设计与施工结合在一起,双管齐下,形成了规范的施工体系,降低了工程随意性。

(三)设计施工一体化可以缩短施工周期。设计施工一体化对设计环节和施工环节进行全面把握,有效降低了设计与施工不匹配造成的施工延后状况。该体系达到了施工进度的全面提升,为电力工程效益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基于BT模型的电力设计施工一体化分析

基于BT模型的电力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先对人员建设进行明确,选取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及专业工程师,保证其有能力承担电力工程建设,从而提升新时期电力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效益。与此同时,还要对设计施工准备前工作进行完善,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全面把握建筑内容、电力内容等,实施对应调整,从而为系统设计提供完善的资料信息及数据。

(一)设计阶段分析

设计中要把握好电力设计原则,在美观性、实用性指标上明确设置及布线内容,严厉禁止设计中的错、漏、碰、缺问题。

水、电、风预留图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墙体标高、尺寸及位置的明确和管线结构的调整,防止出现尺寸冲突或位置沖突;综合管线平面图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通过不同颜色对管线进行绘制,实施管线深化并对其设备参数、设备性质进行校验,从而保证设计内容与施工内容紧密结合,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管线系统图设计中要结合施工状况实施对应调整,保证便捷、简单、易于操作,符合实际环境。

上海某桥电力工程设计过程中施工单位就对基于BT模型的电力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进行强化,在原设计图纸基础上进行设计走向调整,结合电力施工内容对电缆架线进行改善,形成了600*150规格的电缆桥,从本质上改善了工程效益。

(二) 施工阶段分析

电力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施工建设过程中企业要对设计进行把握,在设计校验基础上对施工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提升施工与设计之间的关联,降低施工过程中由设计引出的工程问题发生率,其具体包括:

要对施工技术材料进行编写和准备,依照设计图及设计资料对实际工程进行明确,在该基础上细化设计方案,结合工程环境形成系统化、全面化设计施工内容;(2)要对电力工程材料进行明确,结合设计图需求及实际施工需求选取对应设备、材料。该过程中需严格检验设备、材料质量,实现全面控制;(3)要对施工内容进行控制,结合设计图纸对施工环节、施工操作进行明确,确保设计内容能够全面落实到施工过程中,从而全面改善设计施工一体化效益;(4)要实现电力项目的安全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全面协调,从电力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内容出发寻找上述控制平衡点,从而实现电力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效益的最大化。

三、总结

基于BT模型的电力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可以全面改善电力设计与电力施工的关系,提升电力工程效益,对电力工程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新时期电建过程中人员要对设计施工一体化进行合理运用,依照环境、资源及需求等确定设计及施工内容,将设计与施工联系在一起,从施工确定设计,从设计明确施工,从而真正解决电力工程安全问题、质量问题及效益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学梁. 天津天鼎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管理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 许满吉. 地铁BT模式下标段施工单位项目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3] 徐来发,李秉君,易凤鸣. 基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电力设计企业发展对策研究——以HY电力设计企业为例[J]. 市场论坛,2008,11:48-49.

浅谈建筑装饰企业设计施工一体化 篇4

1 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定义

设计施工一体化是建筑装饰企业根据装饰设计与装饰施工存在的必然、内在的练习, 通过整合的办法将建筑装饰工程各环节做到紧密结合, 建立起设计和施工的体系, 以一体化的方式完成建筑装饰工程的各项目标。设计施工一体化是当前建筑领域的趋势, 由于建筑装饰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装饰工程内容越来越复杂, 传统的设计与施工相分离的方式已经不适于飞速发展的实际, 建筑装饰企业应该着眼于设计与施工的统筹, 提升工程质量、工程效果, 在出色完成建筑装饰工程任务的同时, 提升建筑装饰企业的竞争力, 进而做到对建筑装饰产业的有效调整, 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开拓更具有发展潜力和生命力的空间与环境。

2 设计施工一体化对建筑装饰产业的价值

2.1 设计施工一体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在物质文化水平逐步提高的大背景下, 社会对建筑装饰工程的要求正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 建筑装饰产业想要实现发展, 就必须对建筑装饰工程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而有效地覆盖, 使建筑装饰工程的各环节纳入到有序、体系的层次和环节。特别应该展开对设计与施工的统一和调整, 使建筑装饰工程得到更为科学、更为完整的行业支持, 在提升建筑装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同时, 以设计施工一体化推进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2.2 设计施工一体化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设计施工一体化不但可以有效避免工程业主因专业水平、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足而出现的建筑装饰工程的常见问题, 而且也能为建筑装饰企业提供设计与施工相关工作的整合与处理空间, 能够对装饰工程设计和施工进行有效地协调和专业地处理。在提升建筑装饰企业服务质量的同时, 提升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潜力, 使建筑装饰企业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背景下通过自我完善和调整适应建筑装饰市场的发展, 做到对建筑装饰企业不断进步的保证。

2.3 设计施工一体化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

当前建筑装饰市场的同质竞争愈发激烈, 如何提升建筑装饰企业竞争力, 建立建筑装饰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和行业急需解决的任务与目标。进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是当前较为有效的途径, 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可以实现对设计市场和施工市场的有效整合, 确立建筑装饰企业在同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同时设计施工一体化设计还可以形成建筑装饰企业的特点与优势, 帮助建筑装饰企业建立起独特的市场形象, 增强建筑装饰企业的竞争力。

3 建筑装饰企业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措施与方法

3.1 做好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分工工作

建筑装饰企业专业分工有助于形成的专业化的设计与施工体系, 有助于设计施工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只有紧紧依靠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一体化, 才能借设计施工一体化功能的发挥进行设计施工的综合协调和管理, 建立起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的新型平台, 更好地发挥出建筑装饰企业在设计与施工中的独特优势。

3.2 提高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内涵

设计施工一体化过程中应该提高综合协调能力, 使建筑装饰工程在装饰设计的主导下, 兼顾施工过程和技术, 使整个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更加完美。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大胆引进专业设计人才, 提高专业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等级, 在满足市场和客户需要的基础上, 提升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内涵。

3.3 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中的作用

应该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提升施工企业内在素质的功能, 掌握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的动向, 形成对建筑装饰工程发展趋势的把控, 建立建筑装饰企业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应该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保证监督作用, 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体系形成严格遵照执行、科学控制装饰施工、严格质量管理的体系, 在提升对装饰施工工程监督水平的同时, 提高装饰施工企业施工质量。应该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管理功能, 形成对建筑装饰工程系统性和结构性的科学管理体系, 做到对建筑装饰工程质量、安全、效益等各项目标的保证。

4 结语

建筑装饰行业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是当前主要的方向, 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建设可以发挥建筑装饰行业在技术、组织、管理方面的优势, 在取得设计和施工两个重要过程有效统和的基础上, 做到对建筑装饰行业、建筑装饰企业潜在价值和能力的挖掘, 从设计施工一体的方式、途径和策略上推进建筑装饰行业与企业向更全面、更系统的方向发展, 在创建符合新时期建筑装饰行业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策略的前提下, 做到对建筑装饰产业发展的有力促进。

摘要:建筑装饰行业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是当前产业的基本趋势, 该研究以建筑装饰行业的时代发展为切入点, 对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定义展开了研讨, 分析了建筑装饰产业中开展设计施工一体化工作的价值, 提供了建筑装饰企业做好分工互补、提高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内涵和能力、体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功能等措施, 为建筑装饰行业更好地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进程, 挖掘设计施工一体化对企业与行业的推进作用, 加速建筑装饰企业和行业的提升与进步。

关键词:设计施工一体化,建筑装饰企业,行业,分工互补,功能

参考文献

[1]王俊才, 洪红, 廖奇云.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包方式——设计-施工一体化承包模式的应用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3 (6) :108-114.

[2]分项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体验——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装饰装修、建筑幕墙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实录[J].施工技术, 2010 (9) :14-15.

[3]刘志峰.推进住宅全装修发展成品住房建立科学的住宅建设模式[J].住宅产业, 2009 (7) :10-12.

[4]劳智权.对于“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思考[J].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7 (2) :92.

设计施工一体化 篇5

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可直接申请二级,如果办理装饰装修专业承包资质,只能从三级开始办理,相对来讲,即便是同样都办理装饰装修三级资质,一体化的也比专业承包好很多,1、人员数量要求比较少,只需要一名工程师和一名二级建造师就可以了

2、承包范围大,一体化三级资质可承包300万以内的设计与施工工程,而专业承包只能承接60万以内的专业承包工程。

具体标准如下:

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三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信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5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60万元。

2、技术条件

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不少于三年从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经历,具有二级及以上注册建造师(建筑师、项目经理)执业资格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具有完善的技术、安全、合同、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专业承包企业三级资质标准:

1、企业近3年承担过3项以上单位工程造价20万元以上的装修装饰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2、企业经理具有3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装修装饰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初级以上会计职称。

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1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且建筑学或环境艺术、暖通、给排水、电气等专业人员齐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2人。企业具有的三级资质以上项目经理不少于2人。

3、企业注册资本金5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60万元以上。

4、企业近3年最高年工程结算收入100万元以上。

要了解更多详情,欢迎来电咨询:028-8554478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资

质申请标准

一、总

(一)为了加强对从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的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结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特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工程范围系指各类建设工程中的建筑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建筑幕墙工程除外);

(三)本标准是核定从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与施工活动的企业资质等级的依据;

(四)本标准设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级别;

(五)本标准中工程业绩和专业技术人员业绩指标是指已竣工并验收质量合格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二、标

(一)一级

1、企业资信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10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1200万元;

(3)近五年独立承担过单项合同额不少于1500万元的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或单项合同额不少于750万元的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4项;

(4)近三年每年工程结算收入不少于4000万元。

2、技术条件

(1)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不少于8年从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经历,具备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结构工程师、一级建筑师、一级项目经理)执业资格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2)企业具备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结构工程师、一级项目经理)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6人。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具备技术、安全、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二)二级

1、企业资信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2)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5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600万元;

(3)近五年独立承担过单项合同额不少于500万元的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或单项合同额不少于250万元的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4项;

(4)近三年最低年工程结算收入不少于1000万元。

2、技术条件

(1)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不少于6年从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经历,具有二级及以上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项目经理)执业资格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企业具有二级及以上注册建造师(结构工程师、项目经理)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具备技术、安全、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三)三级

1、企业资信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5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60万元。

2、技术条件

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不少于三年从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经历,具有二级及以上注册建造师(建筑师、项目经理)执业资格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具有完善的技术、安全、合同、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三、承包业务范围

(一)取得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的企业,可从事各类建设工程中的建筑装饰装修项目的咨询、设计、施工和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工程,还可承担相应工程的总承包、项目管理等业务(建筑幕墙工程除外);

(二)取得一级资质的企业可承担各类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规模不受限制(建筑幕墙工程除外);

(二)取得二级资质的企业可承担单项合同额不高于1200万元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建筑幕墙工程除外);

(三)取得三级资质的企业可承担单项合同额不高于300万元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建筑幕墙工程除外)。

四、附

(一)企业申请三级资质晋升二级资质及二级资质晋升一级资质,应在近两年内无违法违规行为,无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二)取得《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证书》的单位,其原《建筑装饰装修专项工程设计资格证书》、《建筑装饰装修专项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证书》收回注销;

(三)新设立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二级资质或三级资质,申请二级资质除对“企业资信”(2)中净资产以及(3)、(4)不作要求外,其他条件均应符合二级资质标准要求。申请三级资质除对“企业资信”(2)中净资产不作要求外,其他条件均应符合三级资质标准要求;

(四)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篇6

在柏林,围绕“有着极少表皮的超高层建筑”的DRX主题,由全球知名的海茵建筑事务所组成了一个20-30人的多元化团队,成员均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国际顶尖机构,人员结构一半由数学家、环境学家、生物学家、神经学家组成,专家们与建筑系学生在一起,进行为期八周的工作,合作完成一件关于“有着极少表皮的超高层建筑”的作品。活动抛出的命题,是建一座500米高的塔楼,排除其他干扰,怎样在合理的结构条件下,做到最小的表皮面积。因为建筑外立面是一座塔楼除结构之外最昂贵的部分,能将表皮面积做到最小,无疑是节省资源的有效手段。

2013年9月13日,由德国海茵建筑北京公司发起的海茵中国学院(HENN CHINA ACADEMY), 以工作营的形式拉开序幕,并登陆北京国际设计周。这一伴随着以“超高层建筑参数化设计”为主题的工作营式的研究、创作,以及论坛和展示于一体的学术活动,正是起源于海茵建筑在德国发起的DRX项目,以推进新想法及为学术研究创造空间为目标,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年轻建筑师与建筑系学生聚集起来,就共同感兴趣的与建筑有关的课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其中,飞利浦照明客座“海茵中国学院”,带来关于超高层建筑绿色照明的先进理念与探索实践。作为此次活动的技术顾问,飞利浦照明对于“海茵中国学院”中提到的关于超高层建筑节能问题,聚焦于超高层建筑低碳照明的发展,分享以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并带来有意义照明解决方案为己任的愿景与实际行动。他们通过深入洞察人们对公共环境和私人空间的需求,创造以最终用户为导向的高效节能照明解决方案和应用产品,并且努力推动整个社会向高效节能的转换。对于超高层建筑的外立面照明,飞利浦表示,玻璃幕墙作为现代建筑立面的主要特征,对照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表现出建筑本身的性格与特色,同时还要避免眩光等光污染,避免碳排放量的增高,以及对周围环境、建筑、行人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不仅是对灯具设计的要求,也是对照明技术的更高要求。智能控制系统在现代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节能环保方面,在以绿色照明为倡导的今天,尤显突出。以应用于迈阿密大厦中的飞利浦绿色LED照明解决方案为例,在采用照明控制系统后,不仅使建筑外观更具美感,而且每年节省70万千瓦电量,实现92%的节能。

透过飞利浦照明与海茵建筑在海口塔项目上的交流,让我们意识到,LED技术早已从一盏灯的照明发展成节能环保、且应用途径多元的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多种主题变化的要求,还能够传递信息和情感。对于海口塔的云端会所设计,飞利浦照明根据海茵建筑设计得无限旋转、无限延伸的莫比斯环传送带,在传送带拉起来的模结构上进行光影畅想,并且特别提出:今天,建筑本身正在被信息化,除了它自带信息外,还能传达信息,表达意义。此时,LED照明则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只有经过透彻研究、充分设计和融入艺术的LED照明,才会真正与城市信息发生互动,与人们的情感产生关联,把人的精神和某种共识记录下来。这就使建筑不光只有在白天才能体现价值,到了夜晚,它依然可以充满思想与内涵。

海茵建筑与飞利浦照明的交流也让我们意识到,超高层建筑的绿色照明并不仅仅意味着光源、灯具的高效,还意味着控制系统的智能化以及对自然光的合理利用。建筑师与照明专家的共识在于,如何把自然光引入室内,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更好地结合自然光和人工光是照明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拓性的发展方向。在比利时公司PRONAILS总部的照明改造中,飞利浦与照明设计师一同,在每一个空间区域的LED吊灯处结合了名为ACTILUME的照明控制系统,使得自然光和人工光相结合,在保证适度照明的前提下,亦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能源。除此之外,他们还积极研发一种控制系统,通过感应室外自然光的变化,实现灯光与窗帘的联动,在不同时段为室内空间提供不同照度和色温的光环境。

设计施工一体化 篇7

1 项目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应用的现状

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可以这样理解:首先,在企业方面而言,就是设计与施工企业对项目进行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充分体现;其次,在工程总承包商方面而言,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就是对设计施工企业进行总承包的重要方法。工程承包市场可以将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充分体现,但现阶段,建筑领域的相关企业对自身的纵向一体化十分重视,因为我国长时间的设计与施工受到不同专业划分的影响,导致设计与施工一体的建设面临较大的困难。

(1)在总承包基础上的相关制约因素。在相关研究中显示: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发展的多种因素中个,其主要制约因素为传统机制。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分包情况的不足越来越严重,要想促使工程建设组织方式改革步伐的加快,就必须将设计与施工两者间分离的情况充分避免。

(2)设计计划中可施工性的影响。在传统模式下,设计计划中具有的可施工性是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导致设计计划可施工性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就是设计和施工的分离。设计和施工的有效结合,才可以促使设计施工一体化在根本上将项目的可施工性问题充分解决。例如,上海悦达信一时代广场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对施工的可行性进行有效分析,对天气、地址条件等充分考虑,采取了一系列的设计方案,对施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保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在设计与施工总承包模式下,设计所具有的基础性与决定性特点,占有主导地位,必须利用设计与施工的科学搭接,把丰富的施工经验应用建设项目中的早期,才可使将设计的可施工性充分实现。

(3)与信息化之间存在的问题。建设生产的实质就是物质与信息的写作,项目后期的开展与顺利运行质量主要决定于建设项目前期信息的实用性与可靠性。伴随我国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专业间的信息量明显增加,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也越来与频繁,信息网络的有效建立,能够对联合体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就是设计与施工未能充分融合,集成优势不显著,整体效益很难表现出来。为了促使设计和施工更好的融合,必须建立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将传统总承包模式下的影响充分解决,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支持和共享。

2 BIM技术在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建设中的运用措施

BIM技术采用3D数字技术,把建筑模型呈现立体化的特点,建筑师的理念能够更直观、更形象的表现出来,对设计方案的讨论具有促进作用,达到优化结构的目的,作出最理想的决策。BIM技术是一种较强的可视化技术,除了可以对建筑和结构是不是一致情况有效检查以外,还可以对水、电等不同专业在设计时产生的使用能力异常情况进行有效检查,具有明显的协调效果。传统设计中的图纸在施工时不能实施情况很难避免,BIM技术能够利用模拟优化,使潜在的问题充分解决,使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减少[1,2]。仍以“上海悦达信一时代广场”项目为例,对于管线综合方面开说,此项目采用BIM对三维设备管线综合模型进行构建,对全部的水、电、暖管线之间、管线和结构之间的冲突给予有效检查。同时,优化管线综合图,促使管线施工中的时间和物料成本有效降低,为业主带来较大的收益。此外,BIM技术在节能设计中,也具有较强的优化作用,传统的设计模式,在此方面对设计师具有较高的要求,一定情况下,对某个参数的改变,都会花费较长的时间,BIM技术利用子很较强的云计算功能,对建筑耗能计划实施优化设计,促使原本可行的方案变成最佳的方案。

BIM技术利用自身的可视化功能,采用通讯的方法,可以把设计图带到工地,利用动态可视化有事,将对施工进程进行展示与指导,对施工问题充分检查,对产生的问题能够利用移动设备传到云端服务器中,进而将问题有效、快速的解决。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设计的深化,利用深化可以对施工工艺、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成本等多种方面实施模拟,对施工过程中重难点问题全方面考虑,进而对施工过程充分控制[3]。此外,BIM技术能够利用碰撞检测,使现场的碰撞充分明显减少,还可以对成本由于变更导致的变化实施有效评估。例如,上海悦达时代广场这个项目中,对于工程量的统计方面来说,在三维参数化BIM建筑信息模型建构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统计工程量,对总包工程量清单给予有效验证,促使业主可以对施工预算和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针对预制化加工而言,BIM技术能够利用构件设计的具体要求给予设计,模拟加工工序,加工预制加工图纸信息直接提交。BIM技术在不同专业合作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的平台,不同的参与者均能够把自身的建筑信息模型,利用加入中心文件的方式实现共享。

虽然BIM技术在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中具有较多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不同参与者之间具有较密切的关系,权责问题不够明确;BIM标准与有关合同法律不够健全等。对于上述问题的出现,政府、企业以及个人三者之间必须充分联合,政府应该尽可能快速地建立健全有关标准以及合同法律,企业应该把BIM技术的推广与运用提升到战略方面,加强实施力度,个人应该使自身的思维方式充分转变,不断地对BIM技术的运用与有关软件的研发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3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对BIM技术的运用于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绝大部分的大型企业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具体需求,不断地运用BIM技术,较多高难度与结构复杂的建筑建立起来,为人们带来了较壮观的场面。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专业整个的设计通过政府与建设部门的不断支持,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钱程.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精益成本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设计施工一体化 篇8

关键词:设计施工一体化,建筑业,建筑信息模型,应用障碍

设计施工一体化 (design-build, DB) 是指项目的设计、施工由单一的承包商负责, 对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各参与方的分工与合作进行互动与平衡, 以期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目前就我国而言, 在建筑智能化、装饰装修、消防设施等局部工程方面已出现设计施工一体化, 并逐渐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设计、施工两大领域联系趋于紧密, 尤其是受国外的影响, 一些奇特设计理念的出现, 对设计施工一体化提出了新的挑战。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即建筑信息模型, 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信息化工具, 可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提供可视化管理和技术支持, 是目前国际和行业建设领域关注和研究应用的热点。然而BIM在设计施工一体化中需要时间和过程、制度和环境以及人才和技术等各方面逐步推进, 才能在工程建设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1 设计施工一体化应用

1.1 设计施工一体化定位

按照我国传统机制, 施工企业按图施工, 即结构部分的设计与施工完全分离。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 设计与施工没有充分的沟通, 难免出现脱节现象, 比如施工现场不具备工程图中的施工条件等。因此设计施工一体化至关重要, 目前, 借鉴国外的模式, 设计施工一体化即一个法人代表需同时拥有设计和施工两个资质。

1.2 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势

作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优势颇为明显, 从项目施工角度有以下几点: (1) 对总体设计方案的精准把握。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 设计者在选择方案时能够充分把握施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如工期、质量、安全等,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 有利于项目顺利进行; (2) 关键技术问题的及时解决。设计过程中会存在诸多关键技术问题影响着工程施工, 如对于地下室的抗浮问题, 大部分的设计对施工阶段的抗浮没有考虑进去, 致使施工过程中出现上浮现象, 工程质量和工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及时解决至关重要; (3) 各专业工作的充分协调。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 在对很多分项工程深化设计的基础上, 能够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工作沟通到位, 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4) 施工组织安排顺利进行。设计施工一体化能够促使现场组织施工不会因材料、设备问题而拖延工程, 可在前期做好准备工作, 加快工程进度。

1.3 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实施

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全面推行除了设计施工人员主观努力, 还亟需国家政策引导, 以期在建筑业大环境中有所成效。首先, 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倡导, 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明确各参与方的地位和责任是必不可少的。其次,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明确设计方在施工阶段工作方向, 实施建筑师负责制, 将关注重点转向建筑设计, 争取更多高端设计, 加大对施工现场的介入。再次, 充分发挥施工方在设计中的作用,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对工程进行深化设计, 避免出现责任互相推诿现象。最后, 各参与方的充分沟通, 圆满协调, 积极探索, 将设计理念完整的传递给各工作人员, 确保在规定的工期内达到设计要求。

2 BIM在我国发展现状

BIM, 建筑信息模型, 通过对所设计的建筑物实体建立三维几何模型, 在虚拟的平台上, 所有建设的参与方都能在可视化的环境下对工程进行数字化管理, 以期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BIM这项建筑行业信息技术的彻底变革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从引进BIM技术以来, 政府和企业在加快应用方面一直积极努力着, 不断推出基于BIM的相关软件及举办各种BIM为主题研讨会。作为全新的理念和技术, 在我国建筑行业中也初见成效, 特别是对复杂项目, 如“鸟巢”、世博文化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

然而, 通过2014年发布的调研结果[1]发现, 在我国, BIM还处于宣传了解和项目试点阶段, 使用者主要以设计单位为主, 在施工企业还未全面展开, 处于试探性阶段, 总体投入力度小, 在对BIM的价值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大多数持观望态度。

3 BIM在设计施工一体化中的应用

BIM技术可实现建筑物从设计到后期维护的全套数字化管理, 是未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主要模式。

BIM利用3D数字技术, 将建筑模型立体化, 建筑师的理念可直观的展示出来, 有助于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 实现结构优化, 做出最佳决策。BIM强大的可视化技术, 不仅能检查建筑与结构是否一致, 而且可对各专业, 如水、暖、电等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使用功能上的障碍进行检查, 起到积极的协调作用。传统的设计难以避免出现设计中的图纸在施工过程无法进行, BIM技术可通过模拟优化, 让潜在的问题得以消除, 减少施工中的不确定性。另外BIM技术在节能设计方面也展示了强大的优化功能[2], 传统的设计模式在这方面对设计师提出很大的挑战, 有时改变一个参数而花费很长时间, BIM技术依靠其强大的云计算服务, 对建筑耗能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让原来可行变为最佳方案。

BIM技术凭借其可视化优势, 利用通讯手段可将设计图带往工地, 通过动态可视化展示指导施工进程和问题检查, 对出现的问题可通过移动设备传回云端服务器, 从而高效准确的解决。设计深化是BIM在施工中的一大重要作用[3], 通过深化能够对对施工工艺、材料、设备、成本、进度等进行模拟, 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充分考虑, 更好的控制施工过程。另外BIM可通过碰撞检测减少现场碰撞冲突以及对成本因变更所引起的变化进行评估。在预制化加工这方面, BIM技术可根据构件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对加工工序进行模拟, 直接提交预制加工图纸信息。BIM技术在各专业协同合作中提供平台, 各参与方都可将自己的建筑信息模型通过加入中心文件进行共享。

尽管BIM技术在设计施工一体化中有诸多好处, 但是在发展进程中仍存在很多障碍, 如各参与方之间关系密切, 权责不明;缺乏BIM标准和相关的合同法律;BIM软件不成熟, 国产软件缺乏, 使用成本高;BIM实践经验少, 人才缺乏以及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高层的支持力度不够, 投资收益不明等。针对以上问题, 政府、企业、个人应积极联手, 政府要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标准和合同法律, 企业要将BIM的推广和应用上升到战略层面, 加大实施力度, 个人要转变思维方式, 积极学习研究探讨BIM的使用及相关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4 结论

我国非常重视BIM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很多大型企业为顺应时代的发展, 都在积极尝试BIM技术, 一大批高难度, 结构复杂的建筑拔地而起, 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壮观场面。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专业整合的设计院加上政府与建设部门大力支持, 设计施工一体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 中国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将会有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 (2014) :BIM应用与发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4.

[2]郑明华.BIM的应用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中国勘察设计, 2014 (9) :74-75.

设计施工一体化 篇9

1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概述

当前国内关于岩土勘察的相关机制都对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要求。如要求岩土勘察工程师能够准确的勘察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 并且通过对岩土勘察对岩土情况的了解以及结合自身经验对岩土工程的设计提出相关专业性意见。这样将有助于帮助设计师选定地基的基础形式、处理方式基坑围护形式等。这只是对一般水平的要求, 如果是更高层次的勘察单位应该对自己的要求逐步提高, 向一体化的模式前进。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一项严密成熟的模式, 而是一种还处于发展之中的模式。就目前来说它具有极强的经验性和实践性, 同时岩土的材料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以及认识程度的不一都造成工程师不能合理的落实复杂多变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探讨出科学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

2 一体化建设模式的必要性及优势

2.1 必要性。[1]岩土工程的快速发展对建设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带来了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岩土勘察是岩土工程的基础环境, 同时也是最终要的环节。目前一些比较专业化的勘察企业, 在对岩土进行勘察, 提供勘察资料的同时还会对设计、施工提出自己的专业化的意见, 这无疑促进岩土工程建设一体化的发展。 (2) 岩土工程现状决定了应适用一体化模式。虽然经过长时期的发展, 当前我国岩土工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当前我国的岩土工程仍有很多不足。如果还是依靠传统的模式, 各个环节的脱节将不利于岩土工程的健康发展。

2.2 优势。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使勘察、设计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与之前先勘察再设计的模式不同, 勘察、设计的紧密联系对工程承包方一同承包更为方便, 同时有效的保障了信息数据的有效沟通, 这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工期进程, 缩短了工期;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模式中勘察者和设计者容易在进行自身专业分析时考虑到其他环节, 由此就会促进技术的创新和工程质量的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模式便于企业进行造价控制, 节约成本。因此, 从一体化模式的优势上来说, 一体化模式的发展不是偶然的, 而是必然的。

3 一体化建设模式实施

3.1 承包企业应确保组织结构适应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健全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是一体化模式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因而承包企业应完善自身的内部组织结构, 确保组织结构适应一体化模式, 以确保岩土工程一体化的建设模式能够顺利开展。具体说来承包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特点, 构建完善健全的组织管理模式。如高度整合内部资源支持一体化模式的发展, 设置专门的部门如项目部来负责一体化模式的开展并在其之上设置决策领导层, 从而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高效进行。当然在此过程中, 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都应该对项目部给予大力支持, 以确保一体化模式的顺利进行。

3.2 弥补法律法规空缺, 促进法律法规制定。当前对于岩土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并没有通过法律法规的方式确定下来, 这就造成了没有规范的指引, 并且由此引发的纠纷处理也将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因而各相关部门应该总结分析实践经验, 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自己的宝贵意见。尤其是有关岩土工程的招标施工、设计等相关立法以及一体化模式的细则等相关规定的制定和完善。只有通过在立法上确定并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才能真正规范, 并在合理有效的前提下, 推动岩土工程一体化的发展, 以及岩土工程的进步。

3.3 提高思想认同度。要想实现一体化模式, 必须从思想上高度认同一体化模式。认识到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性、优势、必要性以及当前实施一体化模式的紧迫性。要达到思想上的认同度, 首先, 我们个人应提高自己的认识, 主动去深入研究一体化模式。其次, 有关部门应该进行引导, 对一体化模式进行宣传, 尽量转变从业人员相关落后观念。让一体化模式的实施从部门到个人都成为一种主动化的行为, 而不是被动的遵从。

4 案例分析

北京市的Z15地块相关项目, 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南边。一旦构建完成将成为集酒店、办公楼等于一体的北京的地志性建筑。总的来说, 此建筑地上共120层, 面积30万m2, 基深为30m;地下面积共五层大约为5万m2, 基深为30m。某公司利用其独特的资源和专业优势, 对岩土勘察以及设计的质量提供了支持和保障。该公司在中标后对该项目进行了基础的设计, 并利用一体化模式高效率完成了勘察、设计、施工任务。该公司运用其专业素养和经验进行勘察, 形成勘察资料, 并对设计提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建议。该公司一方面进行地基和基础设计, 另方面进行桩基协同分析。这样的好处就在于对超高层负荷大, 纯地下室建筑负荷引起的建筑下沉等问题提供了支持。同时该公司优化建筑的基坑支付并对地下水的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从而有效的保证稳定边坡以及周边环境。这对于合理控制地下水等相关工作有重要的意义。这样一体化的岩土工程模式, 不仅仅一方面保证了建筑的安全性, 还缩短了工期, 节省了开支。

结语

当前随着岩土工程的发展以及当前建筑的要求的提高,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将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 这是由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决定的。因而当前我们应顺应这个潮流, 积极推进一体化模式的运行。

参考文献

施工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方案设计 篇10

一、基于异构数据库的财务信息共享机制建立

建立过程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1)借助将不同信息系统的后台程序编码一致化,再对照过去的原始编码与新的一致化编码,就能准确读取每个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并实现对信息的解析,从而为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做好铺垫。(2)如果各信息系统的后台数据库是基于不同框架的,就需要建立起各后台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具体操作包括:设计适合各个数据库的数据传输接口程序;插入后台数据传输协议;连接各后台数据库。(3)理顺业务流程,制定严格的系统使用守则,根据流程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应的模块功能,并进行数据上载与储存。按照不同业务流程的运作情况,将生成的各种财务数据和财务信息系统中的凭证一一对应,从而现实数据与凭证的同步化;之后,再根据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设计相应的数据保存文件。(4)实施数据互换,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原始数据群,借助有效对接各个数据库,按照事前设定的取数模式,将之前业务环节中的数据传递到后续环节的管理信息系统之中,从而形成原始财务数据日志。为了避免出现数据随意篡改的现象,应进行加密设置,提升数据的安全性。

二、理顺公司业务流程

公司的业务流程中明确规定了每名员工、各职能部门的所有业务活动,并将其有机融合为统一的连续行为,从而逐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梳理业务流程则是对其的优化与重组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各项业务的运作规范性,让员工可以根据明确的指引开展工作。借助控制业务中的核心节点,能够将员工的个体行为有效汇总为公司的总体行为。

调研发现,WF公司应采取以下步骤进行业务流程梳理:组建流程管理机构(掌控理顺流程的全局)→理顺公司当前的各业务流程(记录流程实际运行情况)→研究当前流程中的不足之处→(若是流程中有不必要的环节) 优化业务流程→(若是有必要实施新流程) 重组业务流程→流程管理机构审议→落实优化或者重组措施→没有审议通过的,继续提交新的改进方案。

理顺业务流程时,WF公司应该充分结合PDCA循环模式(Plan-do-check-adjustment),拆解当前业务流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相应的优化表单,从而让不同数据信息能够通过优化过的流程实现高效共享,同时可以根据流程核心控制点查询数据的原始出处。若是流程中有不必要的环节,则应该优化流程,将不必须要的环节剔除、简化流程;若是有必要实施新流程,则要对流程进行重组,并建立与之相应的管理规范,从而保证新流程的有效性。通过上文的理顺过程,WF公司对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与重组,不但加强了与上游企业的联系,也提升了与下游企业的流程运作效率,从而有效改善了和他们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现状,让公司的整个运作过程变得更加科学、更加高效。

不难看出,理顺业务流程其实是一个贯穿企业管理活动始终,而且涉及企业所有业务环节的系统过程。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理顺业务流程是进行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实现更高效管理的内在需求,能帮助企业更好的开展风险控制工作。借助理顺业务流程,WF公司能够让各个责任岗位的员工明白其在业务操作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提升风险控制工作的效率,从而实现公司管理机制的改善。

三、实现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对接

想要提升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程度,进行财务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的对接势在必行。对接过程应该基于运作协同操作平台,并遵循建设数据采集与互换接口的原则,实现企业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完美对接。具体对接步骤为:第一步,采集并整合公司的各类业务数据;第二步,按照系统设定的运算逻辑构建财务数据记录凭证模版;第三步,通过模块的自动生成功能,将模板中的业务数据生成财务数据记录凭证。通常来讲,要是财务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和业务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之间没有实时连通网络的话,就需要借助文件拷贝或者传输的方式实现系统对接;但要是财务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和业务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之间有实时连通网络的话,就可以借助联机、转存数据库等实现系统对接。转存数据库其实就是暂时存储数据,并及时将数据传输出去的中转站,这样的数据对接模式安全性相对好一些,因为数据互换的双方都无法直接对另一方的后台数据库进行任何操作,从而避免出现恶意的数据篡改以及删除现象。为了保证对接的安全性,WF公司使用的是后一种传输模式。具体的系统对接过程见图1:

第一步,对接各业务信息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的交易企业信息,对接的信息具体包括:公司客户信息、供应商企业等,并构建信息对比表格;同时,由公司总部以及项目分管公司将各交易明细发送过来,这些信息只能内部使用,绝不可以传播到企业之外。

第二步,对接组织结构与财务对象之间的会计信息,把业务信息系统里面的数据先发送至转存数据库;再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整合,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实现组织结构与财务对象之间的会计信息对接。

第三步,对接个人往来数据信息,把财务信息系统中的个人往来信息,依据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生成数据表;然后公司总部以及项目分管公司提取有用的个人往来数据。

第四步,根据不同的财务凭证模板设定凭证接口功能,具体设置过程为:(1)确定模板架构。也就是确定所需的凭证模版,通常我们都会将一项业务流程的所有单据划分为同类,若是涉及到的单据过多,那么就需要对其进行分解与细化。(2)确定凭证模版。确定了模板架构之后,就需要根据模板架构确定所需财务凭证的具体数据集成模版。(3)确定系统运算参数。系统用户需要按照自己的具体运营情况,确定不同运算过程的参数,这样大大提升了系统的个性化程度,让系统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设定参数,从而提升财务凭证的生成效率。(4)生成业务凭证。进行了上面的处理之后,企业就可以将不同的财务凭证进行整合,汇总为业务凭证。这里的凭证生成操作是可擦写的,也就是如果生成的凭证存在不当之处,操作人员可以将其取消再重新进行生成操作。

通过以上步骤,财务信息系统借助采集到的各项业务数据,利用系统模板生成有关凭证。WF公司借助将财务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对接,有效改善了当前系统的应用性,并提升了信息处理能力。

四、统一信息标准

因为财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存在自己的后台数据库中,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也存在自己的后台数据库中,可这两个数据库无论在数据结构还是存储格式上都完全不同,所以导致了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有效的传输与共享,就算是明知道业务信息系统中有财务信息系统需要的数据,也没有渠道能够快速获得,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对于WF公司来说,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一个数据格式切换中转站,从而实现两套系统之间的信息互换。首先把业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发送至格式切换中转站,然后借助数据传输机制把中转站里面的数据发送到财务信息系统里面。为了提升系统的运作效率,建议每天进行一次数据交换,在系统中设定执行时间,由系统自动完成。虽然已经做好数据接口,但是为了确保数据能够正常传输,还是要对接口进行测试,测试功能正常后,就可以进行常规的数据互换操作。具体运作流程见图2:

(1)组织机构数据共享。当前WF公司的行政组织与具体核算中的会计对象并没有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导致这两套信息系统建立的树形数据记录结构不同。进行数据同步时,要先把业务信息系统里面存储的组织信息发送到数据格式切换中转站;之后数据协同操作平台会对数据格式切换中转站里面的组织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再把它们发送到财务信息系统中。这样不但实现了组织机构更新数据的同步,也能确保之前的数据接口维持原样。

(2)员工文档数据共享。进行员工文档数据同步时,要先把业务信息系统里面的员工文档数据发送到数据格式切换中转站;之后数据协同操作平台会对数据格式切换中转站里面的员工文档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再把它们发送到财务信息系统中。

(3)往来企业数据共享。进行往来企业数据同步的时候,要先把业务信息系统里面的往来企业数据整合之后发送到数据格式切换中转站;之后数据协同操作平台会对数据格式切换中转站里面的往来企业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再把它们发送到财务信息系统中。

(4)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关联数据共享。基于WF公司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使用ERP系统是其最好的选择。因为ERP系统能快速实现不同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并通过自身的运算功能将各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与处理,之后高效率输出。进行数据搜索时,只要变动任何一个搜索选项,系统都会马上启动新的搜索机制,针对关键字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相应的查找,并列出与之相关的财务记录。必要时,还可以生成报表,以便用户全面浏览各项信息数据。实现这两类数据的共享,能够帮助公司管理层更加清楚的掌握公司当前的运营状况,从而制定更加适合公司发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经营决策,进而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最大化公司的价值。

五、实现资金管理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共享

为了更好地满足发展需要,WF公司非常注意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前,公司进行的财务管理工作基本上就是会计核算以及编制各类报表而已;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与业务范围的拓展,公司希望能够实现资金管理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共享,从而有效管理公司的业务与资金运作情况,避免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经营或者财务风险,而令公司蒙受经济损失或者陷入财务危机。

借助财务业务一体化能够有效整合公司的各个价值创造链条,从而找出关键的价值创造环节,并寻求如何更加高效衔接各个业务环节的方法,进而提升公司整体的运作效率。其实,不同业务环节之间不但彼此促进,也会相互制约,如果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就可以密切关注各个流程环节的运作有效性,从而提升流程运作的顺畅程度。WF公司基本上实现了业务数据自动生成凭证的功能,所以确保了不同系统中数据的统一性,使得数据之间具有很高的可比性,令决策者进行数据参考的时候更加一目了然。

(1) 预算信息数据。借助表1实现了预算信息数据共享,从而有效提升了WF公司的预算管理效率。

(2)成本信息数据。图3的方式实现了成本信息数据的共享,让WF公司成本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3)资金信息数据。表2实现了资金信息数据的共享。

苯酚性质复习一体化实验设计 篇11

关键词 苯酚;复习;一体化;实验

苯酚是高中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有机物,教学中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苯酚性质的演示实验,直接形象地引导学生了解苯酚的性质,但是鉴于苯酚有毒性、强烈的腐蚀性,极大的伤害学生和环境不能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所以本实验小组进一步改良完善了苯酚的实验过程,并将多个性质实验整合,实现了苯酚性质探索的绿色一体化。

实验过程:

一、苯酚物理性质实验

(1)向1号Y型管一端中加入少量苯酚,再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到苯酚溶液为乳白色悬浊液。

(2)将装有苯酚溶液的一端加热,溶液逐渐变澄清,再将澄清的苯酚溶液少量缓缓倒入Y型管的另一端,观察到苯酚溶液迅速变回乳白色悬浊液。说明苯酚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取少量苯酚在2号Y型管中分为2份,一边加入无水乙醇,很快形成无色溶液,表明苯酚易溶于酒精。另外一边加入少量CCl4,也变为无色溶液,表明苯酚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苯酚化学性质实验

(1)将所得苯酚悬浊液分两份置于1号Y型管两端,顺着管壁向一端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苯酚溶液变澄清。再向另外一端中加入紫色石蕊试剂,无变化。说明苯酚的酸性不能使指示剂变色,但可以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2)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打开止水夹1,并且向长颈漏斗中滴加稀盐酸,使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将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导入1号Y型管一端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观察现象,溶液变为白色悬浊液,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说明苯酚的酸性小于碳酸而强于碳酸氢根。

取下1号Y型管,用胶头滴管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溶液过滤),滴加氯化钡,观察,没有白色沉淀,所以证明溶液中只含有碳酸氢根。再取少量反应后溶液(溶液过滤)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铁,观察,溶液变为紫色(苯酚的显色反应)。

实验装置:

(3)再将2号Y型管连接到实验装置中,打开止水夹2、3,试管中的浓溴水被压入Y型管一侧中,产生白色沉淀,为三溴苯酚。

(4)将2号Y型管另一侧中溶于CCl4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钠,看到有气泡产生,收集少量气体验纯,有尖锐的爆鸣声,表明钠与苯酚反应产生氢气。

本研究最大的特点是苯酚用量最小化,每步实验可以前后承接,后续性质的研究用到前面的药品和溶液,较好体现了一体化思想理念,而整个过程的微毒性和环境零排放也是很大的以一个亮点,渗透和贯彻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设计施工一体化 篇1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

岩土工程在国内已经有着近30年的发展历程, 其对应的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技术发展飞速, 为我国的建设领域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也合理有效的推动了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岩土工程一直实行的是先勘察、再设计、最后施工的建设程序。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的建设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以往传统的岩土施工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于建设市场的各类要求, 所以展开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一体化构建是极为重要的。

一、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概论

以国内现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机制来讲, 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师应该合理的针对各个现场岩土工程自身的条件, 并有效的结合上部结构设计条件提出相关的意见, 以便于合理的帮助设计来选定地基的基础形式、处理方式、基坑围护方式、边坡支护选型等, 对应的技术服务水平高的勘察单位应该逐渐的向勘察设计方面推进, 注册岩土工程师更能够促使勘察设计一体化的进程。因为相关的建设工程专业的分工极其详细, 上部的建筑和结构、土建、水、电、暖等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单独的设计, 但是岩土工程设计通常均是相应的结构工程师完成的, 这对于岩土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方面来讲, 就会存在更多的不足之处。

岩土工程本就是一项并不严密、健全、成熟的科学性技术, 还处于发展中的科学技术, 其有着很强的经验性以及实践性, 很多的设计也还是利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式展开。岩土工程所研究的材料性质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异性及不确定性, 这也决定着和上部的工程结构设计相比而言, 岩土工程设计对象以及各类理论、特性均是不尽相同, 理论以及方式的差异性极大, 结构工程师通常不能合理的落实复杂多变的岩土工程设计。

二、一体化建设模式优势

1一体化施工模式速度快、工期短

一体化构建模式过程中的工程勘察、设计与各个施工环节不是之前的毫无关联, 而是经过对应的协调组织合理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工程构建承包商能够同时承担勘察设计以及其相关施工工作。该建设模式把对应的勘察设计以及施工合理的结合, 并经由一家相关的企业独立承担, 这样能够保障在施工中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交流顺畅, 能够及时的协调各个环节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有效的提升工程的建设速度, 有效的缩短工程建设时间。

2促进技术的创新及运用

勘察、设计以及施工一体化模式能够促使勘察设计施工人员在进行相关的工作时全方位考虑其余环节, 进而主动的运用新型技术, 以便于提升工程的建设效率。比如:设计人员考虑到相关的施工程序, 就会主动的对其设计技术实行一定的创新, 以便于提升设计方案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降低设计的变更。

3促进工程造价管理, 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

因为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均是由同一个工程建设承包商来负责, 所以对于相关工程投资方在进行投资时只需要与承包商进行协商, 进而合理的降低沟通上的错误, 保障资金的正确运用。一个承包商可以同时负责对应工程的勘察设计以及施工, 能够把各类资源合理的结合为一体, 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并且相关承包商在工程构建中可以及时的对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行优化, 进而降低工程设计的频繁变更, 这样合理的节约了工程成本, 有效的提升了工程的经济效益。

4承包商与业主双方的责任容易确定

有效的确定承包商以及业主双方的各项责任, 合理的降低纠纷。一体化岩土工程建设模式可以简化招标的相关过程, 因为总体建设中就只有承包商和业主双方负责人, 所以一体化的建设模式中合同双方的责任就很容易确定, 出现合同纠纷的情况较少。

三、一体化建设模式必要性及难点

1一体化建设模式的重要性

1.1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发展不断的推进岩土工程构建一体化发展, 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的关键环节, 并为相关的工程设计施工提供非常丰富的参考资料。现阶段, 很多的岩土工程勘察部门提供勘察资料的同时也还对岩土工程的相关设计施工给出相应的建议, 这就有效的促进了岩土工程建设一体化进展。

1.2一体化模式是由岩土工程发展需求来决定的, 尽管国内的岩土工程是经过了长时期的进步, 也已经形成了较健全的流程模式以及技术, 不过岩土工程还是处在发展时期, 很多的勘察设计施工方式也均是半理论半实践的状态。若是勘察设计施工分别是经由不相同的企业单位来负责, 这就极易导致各个环节之间的脱节, 也对岩土工程的发展极为不利。

1.3一体化模式是由其对应的各类优点所决定的, 和以往传统的岩土工程模式来比, 一体化的建设模式能够合理的缩短工程的工期, 提升建设资源的运用效率, 有效的降低相关建设成本, 以保障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呈现勘察、设计、施工的统一化, 所以, 岩土工程进行一体化建设模式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一体化建设模式施行难点

2.1一体化建设模式质量保障不强

和以往传统的岩土工程建设模式相比较, 一体化的建设模式质量保障不足, 这是由于以往传统的建设模式中不相同的承包企业单位分别负责相关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各个环节, 所以不同的企业为了要避免由于自身企业所负责的环节出现失误进而导致质量问题, 就会高度注重工作质量控制, 同时不同承包企业单位的负责人也会起到互相监督制约的作用, 这也就进一步确保了工程的质量。但是, 把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等各项工作承包于同一个企业, 会致使企业所负责的相关工作增多, 企业有时会考虑到其经济效益, 不得不在成本以及质量间进行一定的权衡, 也就只是保障工程的最低质量。所以, 致使一体化建设模式质量的保障性不高。

2.2与其相匹配的制度和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现阶段, 岩土工程所实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关键是针对以往传统的岩土工程施工而编制的, 没有专门的一体化建设模式法律法规。其法律法规的不足, 致使岩土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机制不完善, 用以往传统的建设模式管理方式来进行一体化建设模式管理会出现很多不可预知的问题, 进而影响岩土工程的日常施工, 制约了岩土工程建设市场发展。

2.3思想观念的转变

以往传统的岩土工程建设模式在国内已经实行了近30年, 相关的从业人员也均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因为相关从业人员突破这传统的思维模式很难, 所以也就影响了岩土工程的一体化模式进展。并且, 进行岩土工程一体化建设模式必定会导致具有勘察以及设计、施工能力的相关承包商企业单位的崛起, 进而淘汰了单一化勘察与设计或者是施工的企业单位。所以, 该一体化建设模式会触动不具备综合性能力企业一定的利益, 这些企业也均会制约岩土工程一体化建设模式的进展。

2.4现阶段有着实行一体化建设模式能力的企业太少

岩土工程一体化建设需求以及要求是相关的工程承包商能够独立的完成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等多项技术工作, 并对相关的承包商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等具有更高的要求。因为一体化模式出现的时间不算长, 所以相关的建设领域中可以同时展开勘察、以及和施工作业的企业单位较少, 这也制约了一体化建设模式的进步。

四、一体化建设模式实施

1承包企业应健全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

相关的承包企业应该不断的健全企业自身内部组织结构机制, 以便于保障岩土工程一体化的建设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承包企业单位应该构建一整套高效组织管理模式, 并把相关企业的内部资源均集中在岩土工程一体化中, 并且在相关的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项目部来负责总体工程的勘察、设计以及施工。对应的项目部应该有公司的决策层领导, 以确保相关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效率, 并且公司的人力以及财力等各种资源都要倾斜于项目部, 并落实项目部资源优化配置。

2促进法律法规的制定

应该有效的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并构建健全的一体化建设模式管理机制。有关部门应该努力的健全岩土工程的招标、施工以及设计等法律法规, 经过相关的立法对勘察、设计以及施工一体化承包实施合理的管理, 并且制定一体化承包具体的细则和标准体制, 合理有效的规范国内的岩土工程建设市场, 推动一体化的建设模式普及。

3积极引导转变传统观念

明确一体化模式在市场的相关定位, 有关部门应不断的积极引导, 强化岩土工程行业内部的一体化模式宣传, 尽量的转变从业人员的落后观念, 进而有效的推进行业内的各个企业单位主动的运用一体化建设模式。

4模式案例分析

北京市CBD的核心位置Z15地块相关项目, 其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的CBD光华路南边, 构建完成之后是北京新地标性建筑物, 可以说是比北京的第一高楼国贸三期高了大约200m。其对应的模拟项目是一栋高端商业以及酒店、甲等办公楼集于一体的综合建筑, 其地上的构筑面积大约为30万m2, 地下的建筑面积可达5万m2。在地上的120层以及地下5层的建筑高度大约为550m。对应的基础深埋是30m, 相关超高层的主塔周围是纯地下室, 地下5层的基础性深埋是30m。某公司在中标该项目的基础设计之后, 并经由此公司一体化的完成了该项目大多数岩土工程对应工作。此公司具备独特技术以及丰富经验的优势, 对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以及技术支持和服务均是提供了非常高端的合理化支持。其运用丰富的经验, 展开详细勘察, 并提出技术先进以及安全稳定的有效地基方案, 在展开地基及基础设计的咨询时, 进行上部相关结构的桩基协同分析, 以便于对超高层建筑荷载较大以及纯地下室的建筑荷载的差距所引起的建筑总体下沉、差异性下沉以及倾斜等相关问题均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并对其基坑支护以及其地下水的控制展开了设计优化, 安全可靠的处理了边坡以及周边的对应环境稳定性质、合理控制地下水等相关工作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仅是充分的保障了复杂岩土工程的安全性质, 还合理的节省了工期以及对应投资, 最终还展开了全方位的技术创新及优化。

结语

现阶段, 利用勘察、设计以及施工一体化建设模式已经是最关键的研究趋势, 该种状况的出现,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体化构建模式和以往传统的施工模式来比, 其在对应工期管理以及技术运用、造价管控等具备非常显著的优点。

参考文献

[1]谢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探讨[J].低碳世界, 2014 (12) .

[2]王东利.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探讨研究[J].城市地质, 2013 (15) .

[3]李辉良, 齐云龙.浅析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实现途径[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4 (10) .

上一篇:中国人保车险下一篇:品种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