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素质教育论文

2024-09-10

网络信息素质教育论文(精选12篇)

网络信息素质教育论文 篇1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数据, 截至2010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57亿;其中学生群体在网民中的占比仍远远高于其他群体, 接近30.6%的网民为学生。大学生作为特定的知识群体, 对互联网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

互联网的无所不在正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影响甚至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因此, 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状况, 分析网络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网络道德, 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策略应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高职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调研

走访了河北省唐山市的两所高等职业院校, 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35份。

调查问卷显示:高职大学生的网龄多在两年左右, 都较早地开始接触网络。被调查的学生100%都有上网经历, 但上网次数并非过于频繁。

高职学生上网的目的和内容主要是娱乐, 玩游戏、QQ聊天、听音乐、看电影是主要的娱乐方式。近年来高职生上网所从事的活动也出现了多元化倾向, 比如网上购物、装扮博客、搜集学习资料等, 从三年级开始更加关注对就业信息的了解。

有8成以上的学生能够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选择在课外活动时间上网, 部分学生在教学时间段内上网, 不排除部分学生逃课上网的可能性;极少数学生选择通宵上网, 这部分学生大都对网络游戏达到酷爱或痴迷的地步, 整天沉溺于网络。

2 高职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质调研结果

2.1 网络信息意识

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对信息在当今社会所发挥的作用持充分肯定的态度, 他们认识到信息是影响人们决策的重要因素, 离开信息寸步难行。

2.2 网络信息知识与能力

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多数学生对其有所了解但掌握程度还不能令人满意。对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网上信息资源多数学生了解程度还不够, 有31%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所学专业的网上信息资源, 剩下的人只是知道一些或者认为自己不了解。

在信息技能方面, 随着搜索引擎的日益完善和普及, 多数受访者能够借助百度、Google等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缺少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但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2.3 网络信息道德与法律意识

大部分学生网民有较高的上网素质, 注意网络用语, 能够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风气。也有不少高校学生并不真正会利用网络, 他们上网仅仅是为了好玩和满足好奇心, 更有甚者, 有些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淡漠, 上网就是希望能访问一些黄色网站或者搞一点恶作剧, 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 还有的学生对在网上传送病毒制造混乱的黑客敬佩不已, 并效仿与学习。

3 提高高职院校网络信息素质教育的建议

3.1 加快高职院校网络环境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网络化建设的重视, 统筹兼顾、合理规划, 多渠道筹措资金, 加快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建设, 确保自动化、网络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逐步具备校园网络所需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同时, 并加大网络信息源的建设, 不断充实和更新网上资源, 使学生能充分利用校园网, 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3.2 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质教育

3.2.1 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设立网络信息素质教育平台, 提供在线信息素质学习课件供师生下载和学习。要让大学生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 掌握网络技术, 使其懂得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 懂得利用网络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如通过专家讲座、师生讨论, 或举办主页设计、计算机知识技能培训和比赛等活动, 来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

3.2.2 完成信息技术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

如果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把信息检索工具、信息资源位置及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 那么大学生信息素养会得到逐渐的提升。在具体操作中, 可以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 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3.2.3 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培训

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有这样一个制度:新生入学后必须接受一次计算机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为此校方专门制定了一本计算机网络使用守则, 供学生学习参考, 经过短期培训后, 学生还必须参加一次以守则为内容的网上考试, 成绩合格者才有资格使用校园网。我国清华大学也实行了类似的制度。利用这一方法, 来逐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值得推广。

3.3 与地方企业、行业产学研相结合建设校园网

高职院校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为地方经济和为行业服务的, 所以高职院校校园网要与地方行业、企业紧密结合, 提供产学研信息资源、服务和在线学习课件, 要本着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 提供开放式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校园网的服务内容除满足师生学习、实践和专业信息资源的需求之外, 也允许外来访客进入访问, 供企业用户学习和获取专业信息资源;还可为与高职院校建立联系的企业或行业提供相应的有特色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 达到企业与学院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

首先, 围绕特色网站建设开展相关的专题教育活动, 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例如举办网络文化建设月、网络知识竞赛、校园网页设计大赛、校园博客设计大赛、手机摄影网络评选等各种活动。其次, 针对大学生在网络道德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开展“文明上网”活动, 净化网络环境, 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再次,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 组织专家、学者参与讨论, 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 培育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形成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合力, 如合肥工业大学依托“工大学子”门户社区的特色网站建设, 建设专题网页, 进行针对性教育, 努力传播先进文化, 弘扬社会正气。

参考文献

[1]岳卫华, 何华.高职生网络生活调查的分析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6) :38-39.

[2]郭强, 孙秀成.信息网络视阈下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6) :19-24.

[3]严园, 葛敏.网络对在校大学生素质影响的调查与研究——以江苏省26所高校的调查为例[J].中国建设教育, 2011 (1) :63-66.

[4]宋丽丽.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项目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08.

[5]罗小春.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 2010.

网络信息素质教育论文 篇2

现在的上网环境可谓是“布满荆棘”,正如老师上课时举的例子所说,一项实验,不开杀毒软件的电脑“裸奔”上网,2小时之内就会陷入崩溃,足见上网环境的恶劣,这中间可能是因为访问某个网站时给自己电脑中上了木马、修改了注册表、沾染了病毒,还可能是因为从某个网站上下载的应用软件中自带了木马、病毒,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使电脑陷入了危险,这些病毒有一部分会占用你的资源,破坏你的系统,属于完全是没事找抽型的破坏性病毒,但是另外一些病毒和大部分木马却是居心不良,有些可以监视你键盘的动作,也就是说你在键盘上的输入会及时的别人所监视,同时也有的会强迫打开你的摄像头(前提是你有摄像头并且安装了驱动)来偷窥你所有的动作,我们经常会在一些视频网站或者新闻上看到这样的报道,一对夫妻在房内被另一个城市的无耻网友通过安装木马自动打开摄像头偷拍并被敲诈勒索的事件,这就是这类木马做的坏事。还有的木马会通过你的电脑再次传播,比如老师上课所讲的植入木马成为僵尸电脑,进而被控制攻击其它电脑,还有就是我们最常见的qq“尾巴”,首先在qq的对话框中给你说什么我在上看到了一段视频(这类视频前面一般加一些吸引人的定语,如我跳舞的视频,美女视频等等)然后建议你也去看一下,我敢说凡是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的qq使用者80%都会去点开这个网站,于是不点不要紧,点了之后你也会中木马并肆意传播,我就是受害者之一,所以对它更是深恶痛绝(不是抵不住诱惑,每个人心里都有好奇心,所以就点开了)。

就算不上网也有信息被盗取的可能性。首先,是最常见的U盘盗取,有的时候电脑不上网但是需要用U盘或者移动硬盘拷贝一些资料或者其他什么信息,这时候如果有人事先在电脑中给你植入了一类荫蔽的木马,类似我们见到的autorun.exe之类的,直接感染到电脑硬盘,然后偷偷地从你电脑中copy信息,等到下次在此插入U盘时带走,或者有些是你上网时就通过互联网悄悄的传输出去。其次,现在很多磁存储设备删除信息过程中可能留下痕迹,然后被某些居心不良的人用一些特殊技术就可以还原过来,比如数码相机中的照片,硬盘中的文档等等,这样在已经确认删除的情况下一般会放松警惕进而被钻空子,信息被窃取。最后,问题可能处在我们自己身上,换言之,我们自己的保密意识不强也会导致信息被窃取,很多时候我们的电脑并不设臵访问密码,任何人只要在我们不在的时候都可以访问,这样岂不是给某些不良分子行了方便。还有就是我们对某些重要的文档信息进行加密时过于疏忽,我就曾经遇到过这类事情,我对某个文件夹用超级兔子的文件伪装功能进行了加密,只要输入密码不正确怎么都不会打得开,后来过了段时间我自己把密码给忘了,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里在百度中搜了一下“超级兔子文件解密”,结果发现很多绕过密码打开文件的方法,其中一种竟然可以利用winrar直接暴力修改文件后缀,达到完全去除密码设臵的功能,还好是我自己发现,不然隐私岂不是有可能被人窃取?!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有些人相册或者qq空间设臵了访问限制,不输入密码或者不是主人好友禁止访问,这时候上网搜一下“相册密码”“qq空间”又会发现N多的方法,当然我没有那么无聊去偷看别人的什么东西,但是网上时常报料出一些新闻还是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前段时间曝光的“伊莱克斯经理X照”就是别人了相册空间把照片窃取出来的,我们姑且不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照片上的人做什么评论,单单就这个事情已经让我们毛骨悚然了,不知道以后还有谁敢发一些比较私密的照片到互联网上去。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最近时常出现于报端的“网络暴民”,这些人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通缉令”之类的方法,对他人展开人身攻击,我知道的最出名的就是mop的“人肉搜索”,也就是根据“暴民”提供的一些个人信息,搜到被通缉人的各类私人信息诸如住址、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真实姓名、家属姓名、工作单位等等,最著名的例子就是mop上的“虐猫事件”直接找到了视频中女性的工作单位,还有“铜须”也是公布了当事人的照片和所在学校,给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些隐藏在互联网后面的“网络暴民”企图想绕过法律给他人造成巨大伤害,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保护自己信息安全、自己在互联网上隐私的方法,也许下一个被通缉的人就是我们之中的谁。

为了很好的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自己电脑上安装能够实时更新的杀毒软件。最好是性能比较高的杀毒软件,诸如卡巴斯基、诺顿、瑞星之类的,虽然这类软件会收取一定的使用费用,但考虑到我们电脑可能受到的潜在威胁,这些钱花的也是值得的。有了杀毒软件之后一定要定期进行杀毒,而且上网时一定要保证杀毒软件的开启状态,有些人在玩游戏或者使用大型软件的时候为了避免占用内存而把杀毒软件关闭,如果不能及时开启我们电脑还是可能受到威胁的。如果时间允许我认为还可以在安全模式下进行查杀处理,这样有效杀出病毒的几率会大大提高。有了杀毒软件也不能肆无忌惮的上网,最好能够上一些有一定声誉、安全性高的网站。

第二、在安装从网上下载的软件时一定要一步步来,看清楚各个选项。现在很多软件为了自身盈利的需要而夹杂了流氓软件,流氓软件又是极不容易卸载的,这些流氓软件可能会修改你的注册表,修改你的主页,定期打开某一网页,在IE中增加令人感到恶心的工具条等等,造成了我们使用电脑时的极大不便,这些软件还会记录下我们上网的偏好,随时给我们发过来垃圾广告。所以安装软件一定要慎重。

第三、慎用U盘、移动硬盘之类的存储设备。姑且就某些破坏性的病毒可能导致移动存储设备损坏不说。单说安全性上我们通过上文的论述也可以看出,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带来的信息被窃取的威胁有多大,有些公司为了防止商业机密被窃取甚至直接要求员工把电脑中的USB接口封死,利用光盘刻录的方法进行相互之间资料信息的传播,可谓是用心良苦。我们在使用U盘之类的存储设备时也要小心谨慎,打开U盘时尽量不要双击打开,这样很可能会激活存在于里面的木马,使用打开前最好能够先杀一遍毒,甚至我们可以专门去网上搜取U盘木马专杀来预防电脑再次被感染。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育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育

目前,许多地方的信息技术课都已经正常开展起来了,但还只是有机无网,或有网却不通。如果离开了网络,如今的信息技术课能否继续开展下去?有人认为。网络不是信息技术课的全部内容,信息技术课也不是必须靠网络来支撑的。网络只是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强教学的效果。如果没有Internet网,可以建一个局域网,搭建自己的服务器和网站,也可实现基本的网络应用。如果局域网也得不到,可设法找些软件,在单机中模拟一个。至于资源,可以找一些素材复制到学生机中,师生用起来都很方便。可是离开网络的课还是不是信息技术课呢?对于那些最肤浅的开关机、打字、画画之类的都只能算是认识计算机。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认识计算机而去学习的,而是利用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来解决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碰到的疑难杂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在中学,作为目前的基础阶段的基础学科,去谈“如何在没有网络资源的前提下去开展信息技术课”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归纳一下,那么具体如何改变当前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中的这些尴尬现状呢?目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应该在需要上网时才开网络,一般情况下不开网络;有资格上网才开网络,否则不开网络 比如在讲到网页制作的时候,教师限定时间让学生上网收集自己所需要的一些素材。这时教师打开网络,超过一定时间,或者说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找好素材时就暂时隔绝网络。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学生利用上网时间做其他与教学无关的事实时,在警告无效或超过一定次数的情况下,即可视为该生自动放弃上网资格,由教师通过技术手段让学生暂时下网。

2 禁止随意上网的方法虽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滥用网络资源 但是对于课程教学而言,却不能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这从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作品的质量可以清楚地看出。所以,我们可以实行有条件的禁止,有限制的上网,即用技术的手段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上网的范围。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相关的代理软件来实现。即:使每个机房都成一个局域网,在教师机上安装代理服务器软件控制学生机上网,让学生机通过教师机才能连接校园服务器进入Internet。

3 就是使用好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教学中来 教学实践表明,如果一个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备课阶段下足了功夫,将一节课的任务设计得虽紧凑但不急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全考虑到学生的正常接受能力。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自身作品的创作中,一般而言。学生会无暇顾及什么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抓紧有限的课堂时间上网寻找有用的信息。

4 上面提到的几个方法似乎都有回避之嫌,都没有直接面对学生利用课堂上的上网时间去做一些无聊之事的事实 相关教学研究显示,职中网络德育已经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谋题。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一名串学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努力掌握现代化技术手段。把网络教育工作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在制度上要求学生不玩游戏,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不定期对学生进行上网健康安全德育知识渗透,教会学生在上网过程中碰到不良信息的时候要冷静思考及时报告。如:碰到不健康的网页怎么办,在QQ上聊天随便公布个人信息的害处,等等,模拟网络情景让学生真正面对事情时能镇静自如、合理处理。教师是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知识分子,应该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地实施教学,一味的禁止上网绝不是办法,采取各种有效方式的结合,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上好网、用好网。

网络信息素质教育论文 篇4

1. 网络信息时代视听优势产生的影响力

传统视听体验的获得方式繁琐。我们无法打破时间限制收听一场音乐会。但网络时代, 收听歌曲只需通过网络链接, 即可获得所需的音乐盛宴。可以说, 科技改变了传统的视听方式, 对大学生的音乐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一, 海量的音乐资源供学生无限制下载、视听, 其便捷性显而易见。其二, 音乐资源种类繁多, 各种通俗、美声、古琴、经典钢琴曲等等, 只需通过百度、千千静音等引擎或应用软件即可下载完成。其三, 网络音乐资源更新迅速。基于网络快捷传播的性能和强大的影响力, 通常最新的国内外音乐作品能在短时间内欣赏到。其四, 网络音乐软件设计性能优异, 其视听效果不亚于音乐会的效果。

但同样基于网络自身的局限性, 其存在的劣势也导致音乐视听存在不足之处。其一,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 海量的音乐资源涌现, 各种翻唱比比皆是, 使学生甄选优秀音乐作品的难度增大。其二, 部分音乐创作作品基调不沉稳, 如同快餐式音乐。如前段时间流行的神曲忐忑, 曾火爆大江南北, 但如今已销声匿迹。其三, 有部分不良音乐作品充斥于网络, 部分禁播音乐透过网络渠道进行散布, 借用音乐带给视听者厌世的情绪影响, 影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2. 网络信息时代更新音乐素质教育理念研究

在上文中分析可见, 网络信息时代视听对大学生视听的影响有利有弊。因此, 我们在潜移默化提升大学生审美, 深化推进音乐素质教育理念的更新中, 需要避实就虚、取长补短, 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所带来的视听优势, 避弊就利。

2.1 构建视听新环境

传统音乐教学以“听”为主, 而缺少“视”的部分。我认为, 借助视频媒体优势和海量的媒体资源, 提升大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构建与网络信息时代相结合的视听新环境, 能够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前行的步伐, 取得更为优异的教学效果。当代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利用电脑、MV等视频画面, 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知音乐的魅力,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素养能力。教师也可利用网络教学的方式开展音乐授课。如今, 网络教学已不是新鲜事物, 但多是其他课程的参与, 大学音乐参与性较低。把音乐教学融入到大学校园中, 除课堂授课之外, 课余时间学生也能与教师实现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同时, 教师也应注重除除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外, 多渠道的利用网络拓展音乐知识。如:利用网络教学工具上传大量的外国大学生艺术节的实时情况。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 国外多数大学生能视谱长处多声部的合唱, 但国内大学生有为数不少的不识五线谱。在舞台表现力方面, 国外也优于国内。因此, 借助视频媒体优势, 让学生不走出国门, 就可以知国外大学生在音乐方面综合素质的表现, 从而实现激励大学生提高审美情趣、提升音乐素质的目的。

2.2 提高素质教学效果

有学者提出:审美和反思性实践是引领价值的两种音乐教育精髓。我认为, 大学音乐教师应以网络信息时代为契机, 借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而教师则通过反思实践, 不断提高素质教学效果。如今, 网络信息时代所营造的视听效果能够更为直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感官能力, 从而解决传统音乐教学中只用耳朵识音乐的问题。同时, 也能够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重新了解音乐作品。显然, 这种多角度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认可, 从而获得更佳的音乐体验。再者, 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下载经典音乐曲目供学生欣赏。我们在上文中提到, 由于网络音乐资源信息量大, 学生在甄选优秀作品时存在太大的难度。教师用自身所学丰富学校音乐资源, 帮学生选出富有品位的音乐作品, 则能更好的养成素质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教育中我们提倡终身学习, 此理念亦可用于大学音乐教育中。借助网络, 教师除了能快速有效的实施教学目标之外, 还能够突破音乐课程以学期为限的教学时间限制。通过网络远程系统和各种网络教学工具, 对于已修完课程却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利用网络即时联络工具保持与音乐教师的联络, 已获取更深入的音乐知识, 继续自身的音乐素质教育。

3. 网络信息时代音乐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爱因斯坦说:“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则包含着情感、气质等非智力因素。我认为, 音乐是帮助开启因素的重要渠道之一, 也是塑造伟大性格的能量之一。这种艺术形式是其他形式所不可替代的。我们正处于网络时代的巅峰时刻, 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也更易导致人心浮躁, 部分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 面对价值观的冲击、人生观的再读。音乐, 就像一剂良药, 高音乐素质的学生在面对思想冲击时, 能以伟大的性格平复问题, 这种力量是音乐所赋予的。正如美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作家、演说家艾伦.科普兰 (Aaron Copland) 在他一篇文章中写道:你此刻可能正坐在屋里看这本书, 设想钢琴上奏出了一个音, 这个音足可以立即改变房间的气氛, 这证明音乐的音响成分是一种强大的和神秘的力量。而优秀的音乐作品则能够证明这种力量的存在。对于大学生而言, 一首有意义的好歌, 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和信念, 提升了审美情趣。总之, 在网络信息时代, 音乐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 网络信息时代海量的资讯和观点势必会对大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认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网络视听则显示出自有的价值和影响力, 借助网络优势, 更新音乐素质教育理念, 构建视听新环境、提高素质教学效果, 积极的开展大学音乐素质教育, 应引起音乐界及大学音乐教师的普遍重视, 而网络信息时代大学音乐素质教育是当下需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先亮, 赵晓宇.浅谈中外“大学音乐”素质教育[J].华章, 2010 (21) .

[2]王秀萍.两种音乐教育价值交叠下的一种经验的音乐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 2011 (5) .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篇5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D)阶段。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2、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不包括(D)。

A.代码设计 B.输入输出设计

C.程序设计 D.系统分析

3、以下哪一项的内聚性最弱(A)。

A.偶然内聚 B.逻辑内聚 C.时间内聚 D.功能内聚

4、在企业系统规划法中,U/C矩阵的主要功能是(D)。

A.确定系统边界 B.确定系统功能 C.确定数据流向 D.划分子系统

5、信息技术是指(C)。

A.计算机硬件技术 B.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C.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及通信技术的总称 D.人工智能技术

6、数据字典的建立是在(A)。

A.系统分析阶段 B.系统设计阶段

C.系统实施阶段 D.系统规划阶段

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把程序设计的焦点集中在(B)。

A.对象和类的设计与实现 B.类和类层次结构的设计、实现和重用

C.方法、消息和继承性的设计与实现 D.数据和方法的封装

8、在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中高层管理者应属于(A)。

A.战略管理

C.作业管理 B.战术管理 D.A、B、C三者都是

9、Windows NT是一个以(D)模式工作的多功能操作系统。

A.集中式服务器 B.分布式服务器

C.B/S D.C/S

10、C/S模式中,网络中的计算机被分为两大类(A)。

A.服务器/客户机 B.客户机/浏览器

C.工作站/服务器 D.个人电脑/HPC

11、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C)。

A.系统规划的依据 B.系统实施的依据

C.系统设计的依据 D.系统评价的依据

12、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 B.正确的数据可表达信息

C.数据是用于承载信息的物理符号 D.数据等于信息

13、知识是指信息之间的结构化关联关系。知识可以分为(A)。

A.事实 规则 规律 B.事实 规则 方法

C.事实 模型 方法 D.数据 信息 规律

14、对称加密技术的特点有(B)。

A.加密解密效率高 B.破译困难

C.密钥管理容易 D.解决了身份认证问题

15、按照数据的动态特性划分,具有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应放在(A)中。

A.处理文件 B.主文件

C.周转文件 D.后备文件

16、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应该经历(C)阶段。

A.系统调查、系统规划、系统切换、系统评审和系统运行

B.系统安装、系统设置、系统调试、系统准备和系统启动 C.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与评价

D.系统收集、系统传递、系统加工、系统存贮和系统输出

17、以下不是ERP的定义层次的是(D)。

A.管理思想 B.软件产品 C.管理系统 D.管理哲学

18、战略信息又称为决策信息,其主要作用是(C)。

A.制订生产管理计划 B.对运行过程的控制和调整

C.制订公司发展规划 D.为企业掌握生产进度提供依据

19、可以建立模型来求解,但无法确定最优解的决策问题属于(B)问题。

A.结构化决策 B.半结构化决策

C.非结构化决策 D.模糊化决策

20、以下哪一项不是系统的判别特征(D)。

A.系统由若干要素组成 B.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C.系统具有功能和目的 D.系统要有不随环境变化的稳定性

21、用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很多。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规划方法属于(D)。

A.U/C矩阵法 B.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C.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D.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22、(B)可以防止对数据的人为攻击。

A.使用校验码技术 B.数据加密和完整性校验

C.使用数据备份 D.使用严格的口令

23、在信息安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

A.主机 B.网络 C.人 D.信息

24、SCM管理系统市场的第一名是(A)。

A.SAP B.Oracle C.Mysql D.JDA

25、数据字典的内容不包括(C)。A.数据流 B.处理逻辑

C.数据管理机构 D.数据存储

二、填空题

26、当前常见的三种数据库数据模型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27、程序调试的内容包括程序的(语法)调试和(逻辑)检查。

28、开发DSS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原型法)。

29、(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撑技术。

30、数据的4个特征分别是①时效性;②分散性;③概率性;④再创性。

31、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撑系统是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系统等组成的。

32、MIS的开发方法有结构化系统开发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和CASE法等。

三、名词解释

33、E-R模型

答:E-R模型:信息模型最常用表示方法是实体-联系方法,即由P.P.Chen于1976年提出的E-R方法(Entity-Relation),其主要思想是用E-R图来描述组织的信息模型。E-R模型反映的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及其相互联系,是对现实世界 的一种抽象,它抽取了客观事物中人们所关心的信息,而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精确的描述。

34、MRP II 答:MRP II是关于制造企业生产全过程管理的一种处理逻辑、一种方法和一种哲学思想,是以物料需求计划为核心,以计划排产为主要内容的闭环生产管理系统。

制造资源计划MRP II是一种生产管理的计划与控制模式,因其效益显著而被当成标准管理工具在当今世界制造业普遍采用。MRP 2 实现了物流与资金流的信息集成,是CIM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主体,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提高企业运作水平的有效工具。

35、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36、业务流程图

答: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流理向。

37、管理信息系统 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38、第三范式:指表中的所有数据元素不但要能够惟一地被主关键字所标识,而且它们之间还必须相互独立,不存在其他的函数关系。

四、简答题

39、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答:结构化开发方法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在开发策略上强调“从上而下”,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结构化开发方法适合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它的不足是开发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40、简述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答: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系统的特征:具体包括:集合性

(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41、原型法的应用条件:

答:原型法的开发必须满足四个条件,即:1)原型的开发周期必须短,成本低;

2)要求用户参与评价原型;3)原型必须是可运行的;4)根据原型的运行结果,要评价原型,再根据评价结果,要很容易修改原型。

42、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内容?

答:帮助管理层建立以组织战略为导向、以外界环境为依据、以业务与IT整合为重心的观念,从而正确定位IT部门在整个组织的作用,保证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能够和组织发展目标相协调。为了保障规划目标能够在企业内推行,需要有信息化领导小组保证总体战略目标能够从上而下贯彻执行,使决策层的意图能够贯彻到企业的执行层,并通过执行层提供决策和评估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下层应用要和企业总体目标采用相同的原则,提供评估业绩的衡量方法,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策略与流程的目标是通过最大限度的控制达到公司设定的目标。在进行外部审计和内部管理时,必须考虑管理策略与流程。管理者支配组织如何划分成若干控制组。为准确评估信息系统审计范围,信息系统审计师要了解现有的策略与流程手册。策略与流程应该是完备的文档,描述职能的范围、活动,以及和其他职能的联系等。所有策略和流程都应该被组织成标准化手册,此手册与组织目标紧密相连。

43、系统开发时,为什么要把系统划分为子系统? 答:把系统划分为子系统,可以简化分析和设计工作,因为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明确以后,每一子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可以基本上互不干扰地独立进行,将来修改或扩充系统时也不至于改动局部而牵动全局。

信息时代军队应注重网络道德教育 篇6

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提出,源于人们对于现存的网络道德状况的广泛关注。现代科技用精密的电子元件和严密的电脑程序构建了网络强大的“经济基础”,但网络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却不是科技手段能够建造的。可以说,网络社会从一开始就具有心理、精神层面的先天不足的缺憾。网络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道德意识方面存在失序现象

庸俗化和灰色化信息泛滥。庸俗化和灰色化信息是指那些无用的、过时的、粗糙的、虚假的,或者带有调侃、反动、迷信、色情、暴力等倾向,能引起社会关注的文件资料。由于网络特有的共享性,这些“灰色资料”一旦出现,便会向鼠疫一样在网络中传播。加上目前互联网还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措施,不可避免导致这种庸俗化的“灰色内容”迅速被转贴并直接被广大“网民”(包括上网的军人)接收,而使他们的思想游离于党、团组织、伦理道德、纪律之外,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网络欺诈横行。在繁杂的信息网络中,一些供应商利用网络来坑害消费者,一些不法之徒也利用网络来蒙骗供应商,本以为是公平高效的交易网络成为令人生畏的欺诈之地。

网络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阵地。互联网在给官兵带来大量最新信息使他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的同时,也为西方敌对势力传播反动腐朽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打开了方便之门。目前在互联网上未经授权进入他人计算机的黑客行为十分突出。在军事领域,互联网加快了军事泄密的速度,扩大了泄密的范围;黑客攻击对军事信息安全危害极大;信息战是军事信息安全斗争的新的表现形式。

(二)道德法规方面存在失范现象

在当前的网络社会中,道德法规失范现象十分突出。这是传统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日益陷入困境,而新的网络道德规范又尚待构建的结果。在网络社会里,人与人的交往具有匿名性的特点,网络空间缺乏社会舆论等监督机制,这样在现实社会中通用的道德监控机制就失灵了,由于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虚拟化的网络社会里相对减弱甚至消失。而同时由于人们更多地关注网络带来的经济利益,更多地关注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网络道德问题无暇有更多的关注。因此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网络法规的发展明显滞后。

综上所述,网络社会产生了种种道德问题,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军营这篇“净土”也难逃其害,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减少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摆在我们每个思想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坚持把筑牢思想防线作为固本之举,提高官兵的免疫力

要普遍深入开展以法纪、保密、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教育,使大家清醒地认识到,网上有许多甜蜜的陷阱、温柔的欺骗和精神的垃圾,在浏览获取有效信息的同时,也可能造成自我身心的伤害。要结合案例教育,帮助官兵进一步强化纪律保密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对网上信息的辨别力和免疫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具体地说,重点要增强三个方面的免疫力:增强对反动政治言论的免疫力,不被一些鼓吹“西化”、“分化”的言论所迷惑,不被攻击党、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观点所动摇,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对黄色文化的免疫力,自觉抵制腐朽的黄色文化浊流的冲击;增强对封建迷信的免疫力,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树立起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坚持把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作为突破口,提高官兵信息安全保密素质

要把网络人才的培养,纳入部队人才培养体系,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好、有一定网络操作经验的官兵参与信息网络管理,利用进校学习和短期集训等形式进行培养,让他们早日成为精通网络业务的专家型人才。

一要把好“入口关”,努力提高保密队伍的政治素质。要把政治思想素质好、网络应用、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等专业的技术人才优先选拔到重要涉密岗位,提高保密队伍政治质量与信息安全保密专业技术水平。二要抓好培训关,不断提高保密队伍的业务素质。以政策法规、网络安全常识,防范网络黑客和病毒攻击的技术手段等为主要内容 。三要强化网络监管关。军内信息网要设置用户访问权限和口令,安排专职网络安全员,全时监控网络运行情况,切实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要与地方运营商签订保密合同,对申请上网的军人加强监管。

(三)坚持把优化“网络环境”作为根本,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强势网站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军的性质和履行职能任务的特殊要求决定了我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回避互联网,而是要认真研究网络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措施,应对网络的挑战,坚持科学的态度,疏堵并举,主动出击,兴除利弊,增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使网络牢牢地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要按照总部机关的规定,严格实行两网制。即将因特网和军内网分开,以堵塞不良信息向军营传输的通道。各级部队网管中心要建设信息量大、特色鲜明、形式活泼、极具吸引力的特色军内网,随时派专人查找对军事人才思想品德和部队建设有用的信息,随时更新补充相关网页的内容,为部队官兵提供最新资讯。同时还要负责编排本部队思想文化工作方面的网页,一方面满足官兵对思想文化信息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经审查批准后,通过因特网向外展现我军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之师形象。

网络信息素质教育论文 篇7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理念,教师素养,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推进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手段, 创建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水平, 实现教育创新, 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为了达到此目的,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过程中, 各高等院校在校园网络软硬件建设、多媒体教学基础设施等方面已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据资料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教师观念落后、信息技术水平偏低、对新教学方法的掌握率和使用低、数字化资源建设质量偏下、资源共享意识淡薄、资源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效果带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要使得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和良效推进, 必须重视并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教育部开展高校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其能够带动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 进而带动整个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信息化。2005年“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的主题是“网络推动教育变革”, 主要探讨现代远程教育如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这也表明教育界已经认识到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网络教育对教育变革的巨大推动作用。

一、网络教育在高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优势

网络教育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它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 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起到了推进作用。自1998年教育部批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以来, 各试点高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开拓与创新,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进而也带动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笔者从近几年的网络教育研究和实践中, 认识到网络教育的开展对高等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教学手段、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具体表现为:

1.网络教学实践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现代教学设计能力、网络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从观念、思想到模式、手段和方法等的根本性变革, 这场变革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育革新的成败,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信息化将很难实现。

高等教育信息化需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要求教育从观念、目的、内容、形式、方法、管理和组织等方面发生彻底的变革, 要求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观, 用现代教育理念及时转变教学理念, 转换教师角色, 补充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所需要的新能力、新素质。

网络教学采用的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存在差异, 单独的理论培训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教师在为制作网络课程资源之前, 需要经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使其了解现代教学设计理念、网络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学工作。这些培训和随后制作网络课程的实践为教师学习信息技术, 理解最新网络教学理论, 掌握网络教学技能, 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环境, 使得教师能够更快更好的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信息素养、掌握新的网络教学手段和方法。以郑州大学为例, 据统计, 担任本校的网络教学工作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技术课堂演示竞赛中, 获奖人数占总人数的45%, 在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 获得三等奖, 在第八、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 获得优秀奖和三等奖, 还多次获得河南省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这无疑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2.加速了高校的教育资源建设, 促进了校内教育资源的共享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教学能否真正信息化的标志, 它是实现现代教育管理的基础与前提, 如果没有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建设, 购买再多的硬件设备都于事无补。不断完善的硬件设施和环境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的同时, 教育资源建设则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非常关键的“软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产生作用、产生效果就是教学资源, 通过校园网实现校内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目前, 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完成了校园网建设, 可是我们在信息资源和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做得很不够, 或者说我们的应用水平仍然很落后。

在开展网络教育的过程中, 教育资源建设是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创办网络教育, 校内教育资源建设逐渐积累并完成 (目前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已完成300余门网络课程建设工作) , 教育资源建设的成果如网络课件、媒体素材、试题、案例、文献等资源都共享给校内的师生。同时, 校内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育的课件给校内的学生上课, 网络教育模式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传统大学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扩展了传统的课堂教学, 使课堂教学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外延进一步拓展、方式进一步多样。

3.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为高校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方向

高校j教育信息化必须以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为推动力, 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的。教师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可以大大加快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 提高教学质量。郑州大学在开办网络教育初期, 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非常薄弱,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使教师很快掌握了网络教学的技术与方法, 适应了网络教学过程。据调研, 担任过网络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都实现了转变, 这为教学实践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 网络教育弹性化的学习模式对于高校的传统教育在理念和发展方向上有可借鉴之处。网络教育不受时空限制, 学习时间地点相对自由、学习形式比较个性化, 课程的弹性化、可选择性等都是传统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发挥网络教育作用优势所存在的障碍

虽然网络教育在很多理念与实践上都体现出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 在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能够在提高教师素质, 促进教学资源数字化、网络化, 教学手段多媒体化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但从目前我国网络教育的现状看, 由于种种原因, 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优势存在诸多障碍。

1.作为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教育, 绝大多数试点院校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 多数网络教育实践者都来自传统高等教育, 教育理念落后, 不懂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只能照搬传统教育模式, 这种现状阻碍了学校对网络教育的正确认识。

2.部分学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教育对促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网络教育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处于边缘地位。

3.承担网络教学的教师多来自高校其他院系, 在网络教育学院与院系的协调问题上沟通不畅, 院系只重视网络教学管理而忽视了教师管理。

4.多数高校缺乏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全日制教学与网络教育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不统一, 网络教育开发的资源无法在全日制学生中顺利得到共享。

5.值得注意的是, 当前, 大家提教育信息化建设时, 常常只提环境建设和资源建设, 忽视了教育信息化的组织建设, 由于思想上的忽视, 往往容易产生一系列的模糊认识和思想障碍, 并给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带来诸多问题和阻力。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教育带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或者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需要转变认识, 重新定位网络教育在高校中的角色, 从而系统决策与规划, 需要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1.做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工作

做好规划工作是搞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前提。规划做得好, 就能使高等教育信息化沿着正确方向良性运行。政府部门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以及全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规划, 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 研究制定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实施规划。高校则要根据“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要求, 成立组织机构, 明确发展目标, 确定建设内容, 落实建设经费, 做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同时要努力争取创造条件纳入国家、地区的大规划中去, 尽快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跨跃发展。

2.利用网络教育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多、难度大的复杂系统工程, 与高校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既涉及到教育教学的诸方面, 需要发挥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又有许多基础性的设施需要统筹规划、建设和加强管理。要全面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 必须有一个选择突破、逐步发展的过程。而利用网络教育来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就是一条有效途径。目前,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已开办本专科专业28个, 涉及教学院系12个。通过合作开展网络教育, 这些院系和专业教师的办学理念、信息素养、教学手段、教学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学校应继续扩大开展网络教育的专业范围, 在工作和实践中加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3.加快培养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人才队伍

网络信息素质教育论文 篇8

互联网就是由全世界多个计算机通过不同的协议连起来。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以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 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在我国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计算机相互之间不论远近都可以自由的通信,信息传递速度比以往所有媒体都快得多。同时,每个计算机又是信息的提供者,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就很大。作为高职学生如果能掌握利用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技能知识,就能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能力。

处于信息时代,高职学生就应该对信息技术及其对人类各方面的影响有本质的认识,应该具有在信息社会学习知识、取得有效知识与信息的基本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能够利用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息,也就是具有一种信息素质,即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信息时代的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所以高职学生必须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

信息素质由美国信息工业协会的会长Paul Zurkowsk在1974年首次提出的。当时他对信息素质下的定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高职学生也要具备相应的信息素质,如果不具备相应的信息素质,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能跟随时代的要求,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一、信息素质的重要性

信息素质是一种基本能力,是对现代信息社会的适应性能力。同时,信息素质又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许多方面,包括搜索信息,辨别有效信息和利用信息等综合能力。信息素质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信息素质是终身教育人才的基本素质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是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的。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对终身教育十分重视,我国政府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也注意到了“终身教育”的重要性。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了“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发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分析,在农业经济时代,一般读6-7年书就足以应付往后40年工作生涯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的时间延伸到14-15年;到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信息文明时代,人类必须把9-12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学习,否则,就谈不上很好的发展,甚至连生存也会成问题。而在信息时代学习不是教师的教授,而是自己独立的探究式学习,即具备基本的信息素质。对于每一个高职学生来讲,学习是为自己未来而积累,是为自己的发展而学习。因此,信息素质是终身教育人才的基本素质。

(二)信息素质是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基本素质

高职学生进入学校,了解各种知识,不能全靠教师的指导,而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相应的知识。高职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时间很多,和教师沟通的时间却有限,所以应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实现顺利就业。

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信息素质就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业务。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因此,培养自主学习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信息素质。

同时,国内人力资源服务商“智联招聘”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招聘日益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首选渠道。根据艾瑞咨询网民网络行为连续性研究系统i User Tracker数据显示,2012年6月网络招聘类用户规模达到2.96亿人,同比增长15.5%,创造历史新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提高了网络招聘的雇主和雇员的认可程度。而网络招聘的低成本和方便等特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网络进行招聘。

网上招聘为毕业生提供了众多的职位,扩大了毕业生的选择范围,但是网上也存在着诸多陷阱,比如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等,这些都令涉世未深的高职学生难以识别。如何通过网络搜索到自己理想的职位,并辨别真假,如何填写合适的简历,以及如何进行面试、笔试等成为高职院校关心的话题。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素质,才能更好更快地就业。

二、信息素质的培养方式

信息素质就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高效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进行检索,分辨和利用所需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高职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有效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习惯就成为重点,因此,教师的教学中心要由“教知识”转变为“学方法”;学生要学会信息检索并提高信息利用的能力,正确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检索,培养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等。

(一)教学的中心由“教知识”转变为“教方法”

高职学生教学的重点是方法而非知识。因为在学校的学习中,学的就是在企业各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在实际的工作中,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的日益进步,很多问题通过书本的知识无法找到答案。这时,如果高职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那么就可以自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教知识”为主转变为“教方法”为主。在教学观念上倡导因材施教,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师怎么“教”转到学生怎么“学”上,要求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过去高职教育的重点在教师如何把该专业的最新技能、最新动态传递给学生,而对于现今的高职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自主学习,如何去解决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学习信息检索提高运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指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的过程和技术。网络信息检索,即网络信息搜索,是指互联网用户在网络终端,通过特定的网络搜索工具或是通过浏览的方式,查找并获取信息的行为。由于现今网络普及迅速,高职学生应该学习信息检索课程。

首先,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学生应有明确的目标,清楚自己去网络上要检索哪些知识,才能防止在众多的信息选择中迷失方向。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清楚自己要寻找的关键词是什么。而这些关键词一定是描述目标或问题的词语,选择适当的关键词是人们在搜索时的第一步,然后对关键词进行处理,尽量选择常用的同义词代替,这样才能使搜索速度加快。

然后,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并将处理后的信息显示给用户,是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搜索引擎提供一个包含搜索框的页面,在搜索框输入词语,通过浏览器提交给搜索引擎后,搜索引擎就会提供给用户相关的信息列表。一般选择百度、谷歌、搜搜等专业搜索引擎。

最后,合理处理搜索结果。在搜索处理的信息列表中,要学会分辨有用和无用的信息,需要大脑快速的判断。通过整合互联网信息,可以保证我们得到的确实是所“需”的信息,而不只是所“要”的信息。

(三)正确运用移动互联网快速查找信息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和互联网结合起来。移动就是其最大的优点,用户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候,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查找、选择自己所需信息。随着我国3G业务的推广,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成为一种趋势。消费者从传统的台式电脑扩展到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手机屏幕变得越来越大,移动互联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从原来的几十K达到了现在的3.6M。移动互联网其最大优势就是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地获取所需的信息、APP应用、服务和娱乐等。

(四)培养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有判断信息有效性的能力。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等,提供的信息经过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核,把一些不恰当的信息过滤去除。而互联网上的信息泛滥,精髓难于寻找,而且还有很多有害的信息。从《中国教育报》获悉的数据:互联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有几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网上60%的青少年无意识地接触黄色信息,而接触过网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动机或行为。因此,高职学生一定要学会判断信息的完整性和有用性。

其次,要有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学生掌握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后,一定要注意正确运用信息。当我们在互联网上有效搜索了一些资料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整理。学会快速、有效地整理信息就成了高职学生要重点培养的能力。

总之,随着3G网络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降低了互联网的进入门槛,我国的互联网规模迅速扩长。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在获取有效信息的同时进行鉴别和整理,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摘要:21世纪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泛滥,而作为高职学生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其中信息素质的培养成为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一种基本能力,对促进学生学习和就业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从转变教学方法入手,指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信息,提高高职学生的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信息素质,搜索引擎

参考文献

[1]杨宇涵.美国信息素质教育思潮的评价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1).

[2]丛敬军.从文献检索课教学到信息素质教育[J].情报资料工作,2002(6).

[3]陈莉.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9).

[4]夏佩福.略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馆学研究,2000(6).

浅谈教育网络信息的现状与应用 篇9

关键词:教育,网络,信息

教育是人们不能够终止的事业, 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出现,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出现了不同的教学辅助手段。当今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 出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育理念, 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改革,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育中引入了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 帮助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教育网络信息的现状

在1985年的教育改革开始, 教育者才逐渐开始意识到必须加深对教育信息工作的认识才能够更好的发展教育事业。在1988年, 随着网络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也开始了学校网络信息的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 不管是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还是成人教育, 还是九年义务教育, 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学校网站, 借此方便人们能够在网络中找到其相关的信息或者最新动态。

虽然大部分学校有了学校官网, 可是目前的教育网络信息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教育网络信息不够普及, 在一些通讯不发达的城市中, 学生乃至学校都无法有效且快速地获得其他学校的相关信息。其次, 目前学校的网络信息管理不够完善。大部分的学校网络信息管理仅限于学生或者家长对其学校相关信息的查找, 而没有发挥其重要的教学作用, 例如建立一个学习平台, 学生可在平台中进行相关学习。

二、教育网络信息与传统媒体

(一)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

由于课改要求, 许多学校拥有自己的多媒体教室, 但是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仍然喜欢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随着学校新的年轻教师的入职, 这些年轻教师具有一定的多媒体应用技术, 并受到新课改的影响, 在其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多媒体技术, 增强其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声音、图形、文字等方面给学生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同步感受,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同与传统媒体单一的文字, 这样更生动。但是这就对老教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技能有了一定的考验。

(二) 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教学资源

目前网络信息传输的速度变得了越来越快, 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大量的信息, 这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强有力的帮助。当教师借助教育信息网络时, 在课堂上, 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就有了一个海量的教学资料源和视频库,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用户的终端进入网络, 从中搜寻出大量与本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视频与文字等, 在教学的过程中, 恰当的给学生浏览或者观看。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 在教育网络中有许多各科优秀教师关于某个知识点讲解的视频, 当学生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进入学校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时, 或者是由于学生没听懂该课的知识, 都可以在网络中查找相关名师网络授课的视频, 从而进行学习。此外, 有些国家或者地方还实现远程教学, 即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网络视频, 面对面的进行授课, 或者是辅导。

三、教育网络信息与教学方式

(一) 传统教学应用网络

传统教学中应用网络, 不仅学生受益很多, 教师也能够从中受到很大的提升。首先, 教师组织教学内容。一个课堂是否能够完美的展开并进行到最后, 与教师的课前准备, 即备课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应用了网络, 教师可以在任何一个可以联网的地方链接网络接口, 进入到海量的资料库中, 进行相关信息的搜索及整理。并不用再像以前一样用手和本子进行教案的编写, 而是直接运用电脑上的相关软件进行教学策略、教案的编写及板书设计等方面的制定。教案制定完成之后, 教师可以用U盘等储存设备进行储存, 也可以直接存储到学校的教学专用的服务器上, 当进行授课时再从服务器上打开。例如教师在准备《丑小鸭》一课的教案时, 虽然成人对于《丑小鸭》一文理解很容易, 但这是一篇小学二年级学生所学的课文。因此在备课时,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考虑如何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可以引用一小段生活中小鸭子的视频, 让学生观看, 结束之后让学生描述所看小鸭子的外貌。然后在放一张《丑小鸭》中“丑小鸭”形象的图片进行对比等, 由此引入课文学习。当然如果教师有不懂之处, 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交流, 从而完善自己的教案。其次, 课堂教学中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进行实战, 所以教师在上课前提前几分钟到教室, 链接网络及相关设备, 确保所找寻的资料能够授课时演示出来。课堂中学生只有集中了注意力才能更好的学习到知识, 因此课堂中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及生动性十分重要。例如《浙江潮》一课的学习, 课文前段是一首南宋文学家周密的诗, 其中就有大量的词汇对浙江潮进行了描述, 如“吞天沃日”、“际天而来”等文言词汇, 这增大了学生对文章理解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讲解时, 适当的配合声音及图片的播放更能让学生形象的理解其中的意思。最后是接受学生的反馈速度加快, 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每天布置作业, 学生回家练习, 第二天早上交作业, 这个学习反馈过程十分缓慢。而信息网络的应用提高了师生之间交流的速度, 例如目前教师一般都给自己的班级, 在这个班级群中只有学生, 另一个群全是学生家长, 教师在与学生及家长的交流中能够十分迅速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 网络信息下虚拟教学环境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地广泛应用, 从中衍生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

例如, 远程教学与广播教学, 一般学生都是规规矩矩的到学校进行统一的知识学习, 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在国内外已经出现了远程教学, 即学生及教师通过网络在一个虚拟的教室中进行教学, 而这个教室在真实环境中是不存在的, 只是网络空间中的一个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及相关的视频及图像从而进行课程的讲授, 而学生也可以在授课的同时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 并获得教师的回答。

此外还有一种是广播教学, 即教师为网络一端, 多名学生为教学另一端, 教师同步向多名学生进行授课, 发送学习相关资料等形式。这样的授课方式十分灵活, 只要教师和学生都有时间就能够进行, 此外, 教师还能够即使的得到学生的反馈。当然如果有个别学生想单独与教师交流也是可以的。

第二种是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其形式为以一个教师作为主讲教师, 在其中还有其他教师作为辅助讲师进行授课的方式, 在这个讨论组中, 主讲教师可以先抛出某个问题, 而其他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问题及主讲教师的教授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讨论组中的学生向组中的教师提问, 而回答者可以是主讲教师, 也可以是其他教师。比如初中数学中一次函数的讲解, 当主讲教师在对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进行讲解时, 如果有学生不明白其概念的具体含义, 主讲教师就可以停下讲课对其进行在讲解, 或者是其他辅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对一次函数概念问题进行补充说明, 使得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几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都具有灵活性, 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之中, 不断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动力。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中, 教师还能够充分及时的掌握学生所反馈回来的信息, 针对这些信息临时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此外, 充分利用教育网络信息平台, 在平台中可以给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及考试辅导等功能都应该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

结束语:

教育网络信息化对教育十分有帮助, 在教学模式中, 不仅有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 同时在教学方式上。随着人们思想的改变, 要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辅助教学, 让学生自主的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找寻对学习有利的资源进行学习或者共享,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提升, 合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霍智勇.教育信息网络的现状及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1999

网络信息素质教育论文 篇10

一、信息素质的内涵

人们往往把信息素质理解为一种能力, 如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一般操作性能力、信息的获取能力等。其实信息素质的内涵是十分广泛的。综合对信息素质定义的理解, 信息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

(一)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反应, 具体讲就是人作为信息的主体对信息交流活动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它既是信息主体对信息的认识过程, 也是其对外界信息环境变化的一种功能反应。信息意识是信息素质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敏锐的信息意识, 才能产生具体的信息行为。信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吸收信息并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实际上, 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信息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强化信息意识;而信息意识的增强又可以更有效的促进信息能力的发展。信息能力包括几个层次:基本的信息能力主要指信息系统 (计算机系统) 的操作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等;较高层次的信息能力是指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信息交流、创新能力。

(三) 信息伦理道德。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 信息道德在信息素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伦理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 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 不良信息的泛滥及信息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因此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道德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包括不制作、传播、利用不良信息, 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隐私权, 不非法进入未经允许的信息系统, 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犯罪等。

二、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由已故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杜定友先生等提出的“要素说”曾在我国图书馆学史上独领风骚达数年。笔者认为,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和“要素说”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刘国钧先生在《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中再一次发展了他的要素说, 提出了“五要素说”。他说:“图书馆事业有五项组成要素: (1) 图书; (2) 读者; (3) 建筑; (4) 设备; (5) 工作方法”。显然, 五者之中缺少任何一项, 就不会有图书馆的存在[2]。笔者认为图书馆书籍 (图书馆文献信息) 这一要素是核心, 有着其他要素无法比拟的重要性, 直接与之发生关系的是设备, 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说图书馆书籍是图书馆存在或成立的根本因素, 则设备是其必备条件。至于图书馆人则是既与书又与设备发生联系的要素, 当然首先是与书籍发生联系的。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也是和图书馆的构成要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并不专在学校, 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 第一是图书馆[3]。”蔡老先生的评价将图书馆在教育中的作用提到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教育方面的作用无可置疑。因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 图书馆可以说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1.信息资源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中, 图书馆是评估内容之一, 申报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 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数据也是重要考核指标之一[4]。图书馆以其不可替代的文献资源保障功能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积累, 各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 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搜集信息, 大都形成了各自的馆藏特色, 在特定领域中, 拥有完整系统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除丰富的印刷型信息资源外, 各高校积极引进和发展电子载体文献、数据库、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及计算机网络资源。一些图书馆采用“镜像”技术将国内外其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放在本地图书馆中, 供教师学生使用。在数据库方面, 除了收藏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以外, 高校图书馆还加强建设本馆的书目数据库, 积极参与联合建库。目前, Internet在全球实现共享及局域网的开通, 特别是CERNET (中国教育科研网) 和CALIS (“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开辟了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整体化发展道路, 优化了各高校图书馆的文献结构, 使图书馆的馆藏规模更大, 馆藏结构更趋向合理。

2.资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和其它公共图书馆相比, 有着资金上的绝对优势,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校图书馆普遍加强了自动化管理、网络化服务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高校图书馆既是校园网的主要成员, 又是教育科研网的骨干节点, 国家每年要给图书馆提供大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数据库资源。在高校教育科研的推动下, 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在高校图书馆得到普遍应用, 高校图书馆不仅在采购、编目、流通、典藏等业务上实现了自动化流程, 而且积极开通网络服务功能, 不仅拥有本馆的局域网, 还与校园网、国际互联网连接, 创建自己的网站。从1995年开始, 我国图书馆界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实施。其中美国IBM公司与清华大学进行的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其他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3.信息教育环境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一贯重视并积极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特别是以文献信息检索课为代表的信息素质教育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育部高教司二十年来一直支持文献信息课的教学, 曾在1984年和1986年两次以文件形式强调和指导文检课教学。1996年成立了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指导小组, 促进了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的发展。随着网络环境的形成, 文献信息检索课也与时俱进地加以改革,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改进, 呈现出数字化网络课件日益丰富, 学习方式网络化、自助化、个性化等趋势。高教司已经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中设立了一个“网络条件下的文献信息、用户教育研究”项目, 委托清华大学碳素钢主持研究。这表明高校图书馆有着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 扎实的信息教育基础开展信息素质教育[5]。

4.信息教育人员优势。

高校图书馆具有良好的用户教育传统, 有一支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信息资源整理检索的工作人员队伍。他们是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近年来, 高校图书馆引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他们大都有计算机、外语、自动化和图书馆学的专业背景。在良好的大环境下,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因此, 在信息素质教育中, 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还可以参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 把信息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中去。

5.信息用户优势。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科学技术多方面综合人才的场所,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有丰富的知识, 接受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都是其他机构不能比拟的, 尤其是大学生, 接受意识能力强、速度快, 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

由于高校图书馆具有以上优势, 因此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场所。

参考文献

[1].严丽.信息素质析义[J].情报资料工作, 2003, 2:11~14

[2].周文骏, 吴慰慈.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文选.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2

[3].王雯, 史雯.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 2004, 9:93

[4].章显翠.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5

[5].李培, 魏闻潇.中外数字图书馆之比较研究.津图学刊, 2006年3月21日浏览

[6].向海华.中美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比较研究 (硕士论文) .四川大学, 2005.4 (33)

[7].http://www.lib.tsinghua.edu.cn/service/instruction.html, 2006年4月6日浏览

[8].王刚.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2:81~82

[9].孙坦.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1, 2

注重培育网络时代的党员信息素质 篇11

党员信息素质的内涵

党员信息素质是指党员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它包含了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从技术层面来讲,信息素质反映的是党员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人文层面来讲,它反映了党员面对信息时的道德和修养。党员的信息素质包括: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党员的信息素质是党建信息化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加强开展党员信息素质提升工程,以提高党员应对信息化建设挑战的能力。

开展党员信息素质提升工程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广大党员在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和问题时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开展党员信息素质提升工程势在必行。从广大党员信息素质的现状来看:第一,目前大多数党员学历普遍是本科。特别是党校及高校研究生学历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体现了近年来党员对学历有足够的重视,高学历呈上升趋势。第二,目前,大多数党员对现代网络有了足够重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还有少数党员没有引起充分重视,信息化程度相对薄弱。第三,在实际工作中,对计算机和网络只是简单操作,如浏览网页,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意识不强。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广大党员在职期间经常到党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参加一些培训和学习,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工作提出的要求。综上所述,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全面开展党员信息素质提升工程”,迅速提高广大党员信息素质,使党员在信息时代发挥模范先锋作用。

党员信息素质提升路径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抢占网络信息制高点,加强党的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保持党组织先进性,着力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切实从思想上、组织上高度重视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各种形式让各级党组织进一步认识到,党的信息化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环境下的党的管理方式的有效创新。用信息技术手段武装党建工作是对党建工作方式、手段的一种创新,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加以保证。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普遍推行了电子政务,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处理业务工作已经成为常态。开展网上党建工作的软硬件环境条件已经具备。因此,加快党的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要从思想上、组织上高度重视。

加强党建信息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党建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技术要求高。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既熟悉党建工作、又懂得网络传播技术、热爱党建工作的专业人才。因此,一是吸收一批政治素质好、党性强、业务精,并有志于从事党建工作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到党政部门来,挑起网上党建工作的担子。二是选派一批既有较高的党建理论水平,又具备信息技术管理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领导干部充实到此项工作中去。三是加强对党建部门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培训,使之熟悉网络,熟练使用网络。四是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使之有足够的吸引力,让越来越多的现代网络人才热心于党建工作。

加大对党建信息网的信息更新和信息反馈的力度。网站能否吸引网民浏览,关建在于信息实时更新和信息的权威性。作为党建网站,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互联互动性,把各级党组织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和信息梳理、汇集起来,拓展服务内容,提升党引领、服务、培育、管理组织的能力,方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浏览、查询有关内容,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党内事务,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发表意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实现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积极监督。

强化党建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根据党的信息化面向对象的层次性、多样性、安全性等特点,要求选取传输频带宽、信号接收强、保密性好的传输介质,通过交换机设备建立虚拟链路,从而加快数据信息的传递。党建网络建设中应尽量使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服务器和网络安全产品,并应大力带头推广使用国产应用软件、提高党建网络的安全性,从而使党建网络中的终端工作站都能建立起安全有效的“防火墙”。同时,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党建工作的性质、原则、范围、保密程序等方面的要求或需要,进一步完善党建网络的规章制度,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分类,保证党组织上网的安全性。

网络信息素质教育论文 篇12

一、网络信息化教育技术是素质教育的技术核心, 计算机网络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平台

(一) 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其综合素质

1. 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为基础的素质教育具有优化教学过程的特征, 它集中体现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创造性。实践证明, 把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融入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信息实践能力。

2. 生态理论学科认为, 智力不是在人个体的脑子里, 而是与人脑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 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 是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环境。

首先, 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学校考试的外力作用, 需要依靠教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反复强调来进行督促, 然而在计算机网络教育的环境中, 学生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获得知识, 通过独立摸索或者和同伴协同作战, 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能动作用, 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这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 不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育的对象”。这种变化, 实质是由传统“教”向“学”的转变, 是由外在的控制向内在主动的控制进行转变, 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更轻松、更安全、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其次, 同传统的教育形式相比, 计算机所能提供的丰富的网络资源信息结构与人的信息结构很相似, 特别是能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信息结构。

第三, 网络信息化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都是学生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的。学生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 包括一些新的概念的提出, 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消化以及知识的巩固, 都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才能完成。这种方式适应了学生喜欢探索和主动体验的心理特征, 它是学生拥有学习动力的源泉, 它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综上所述, 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环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方式和实际操作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 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更适合开展“互通”式的教学模式

依据何克抗、李克东等专家的专项研究, “互通”式的教学模式介于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两种教学模式之间, 它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又要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认知作用。因此既要把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 又要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这就是在基本保留“填鸭传授式”教学活动进程的条件下, 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的基础环境, 在理论指导下通过“互通”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学习。

二、在建构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系统的过程中还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系统的建设上, 我们提出把校园网络建立成为一个为教学研究服务、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具有网络资源双向传输的功能, 满足在网络上进行备课的需求, 让教师能够可使用任意一个终端调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中的数据, 可利用公用的备课平台制作多媒体电子课件, 实现教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的共享。逐步建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网络, 学生和家长都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进入学校的多媒体虚拟课堂或者学校的主页, 了解学校相关历史和现状。

我们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系统开通时, 要求教师能懂得运用网络资源, 及时进行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系统应用培训, 还要会使用国际互连网及在网络上搜索、查询并且整合相关信息进行教学。在教学资料数据库建成以后, 要求所有教师会进行网络教学课件点播, 通过网上备课进行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系统建成后, 要求每位教师创建自己的网页或班级的主页, 逐步开展网络交流和远程协助。随着教师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地不断提高, 一方面保障了硬件投入的效益, 也较好地发挥网络的综合应用水平。

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 动员所有的教师参与教学资源数据库开发, 是为教学资源数据库的质和量以及实用价值提供了保障。在这方面, 一、可采用继续教育培训方式, 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二、可组织所有教师参与素材库的积累, 学会将教学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 掌握各种格式音频和视频文件的采集、压缩和转换的方法, 建立起素材丰富的教学资源应用环境。

上一篇:主成分聚类分析下一篇:课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