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素质

2024-10-05

网络信息素质(共12篇)

网络信息素质 篇1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Internet的普及以及我国3G技术的大力推广,信息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信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获取信息方面渠道更广,信息量众多,在如何有效利用方面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信息素质培养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互联网就是由全世界多个计算机通过不同的协议连起来。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以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 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在我国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计算机相互之间不论远近都可以自由的通信,信息传递速度比以往所有媒体都快得多。同时,每个计算机又是信息的提供者,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就很大。作为高职学生如果能掌握利用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技能知识,就能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能力。

处于信息时代,高职学生就应该对信息技术及其对人类各方面的影响有本质的认识,应该具有在信息社会学习知识、取得有效知识与信息的基本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能够利用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息,也就是具有一种信息素质,即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信息时代的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所以高职学生必须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

信息素质由美国信息工业协会的会长Paul Zurkowsk在1974年首次提出的。当时他对信息素质下的定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高职学生也要具备相应的信息素质,如果不具备相应的信息素质,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能跟随时代的要求,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一、信息素质的重要性

信息素质是一种基本能力,是对现代信息社会的适应性能力。同时,信息素质又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许多方面,包括搜索信息,辨别有效信息和利用信息等综合能力。信息素质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信息素质是终身教育人才的基本素质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是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的。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对终身教育十分重视,我国政府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也注意到了“终身教育”的重要性。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了“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发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分析,在农业经济时代,一般读6-7年书就足以应付往后40年工作生涯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的时间延伸到14-15年;到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信息文明时代,人类必须把9-12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学习,否则,就谈不上很好的发展,甚至连生存也会成问题。而在信息时代学习不是教师的教授,而是自己独立的探究式学习,即具备基本的信息素质。对于每一个高职学生来讲,学习是为自己未来而积累,是为自己的发展而学习。因此,信息素质是终身教育人才的基本素质。

(二)信息素质是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基本素质

高职学生进入学校,了解各种知识,不能全靠教师的指导,而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相应的知识。高职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时间很多,和教师沟通的时间却有限,所以应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实现顺利就业。

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信息素质就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业务。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因此,培养自主学习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信息素质。

同时,国内人力资源服务商“智联招聘”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招聘日益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首选渠道。根据艾瑞咨询网民网络行为连续性研究系统i User Tracker数据显示,2012年6月网络招聘类用户规模达到2.96亿人,同比增长15.5%,创造历史新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提高了网络招聘的雇主和雇员的认可程度。而网络招聘的低成本和方便等特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网络进行招聘。

网上招聘为毕业生提供了众多的职位,扩大了毕业生的选择范围,但是网上也存在着诸多陷阱,比如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等,这些都令涉世未深的高职学生难以识别。如何通过网络搜索到自己理想的职位,并辨别真假,如何填写合适的简历,以及如何进行面试、笔试等成为高职院校关心的话题。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素质,才能更好更快地就业。

二、信息素质的培养方式

信息素质就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高效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进行检索,分辨和利用所需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高职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有效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习惯就成为重点,因此,教师的教学中心要由“教知识”转变为“学方法”;学生要学会信息检索并提高信息利用的能力,正确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检索,培养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等。

(一)教学的中心由“教知识”转变为“教方法”

高职学生教学的重点是方法而非知识。因为在学校的学习中,学的就是在企业各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在实际的工作中,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的日益进步,很多问题通过书本的知识无法找到答案。这时,如果高职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那么就可以自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教知识”为主转变为“教方法”为主。在教学观念上倡导因材施教,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师怎么“教”转到学生怎么“学”上,要求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过去高职教育的重点在教师如何把该专业的最新技能、最新动态传递给学生,而对于现今的高职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自主学习,如何去解决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学习信息检索提高运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指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的过程和技术。网络信息检索,即网络信息搜索,是指互联网用户在网络终端,通过特定的网络搜索工具或是通过浏览的方式,查找并获取信息的行为。由于现今网络普及迅速,高职学生应该学习信息检索课程。

首先,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学生应有明确的目标,清楚自己去网络上要检索哪些知识,才能防止在众多的信息选择中迷失方向。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清楚自己要寻找的关键词是什么。而这些关键词一定是描述目标或问题的词语,选择适当的关键词是人们在搜索时的第一步,然后对关键词进行处理,尽量选择常用的同义词代替,这样才能使搜索速度加快。

然后,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并将处理后的信息显示给用户,是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搜索引擎提供一个包含搜索框的页面,在搜索框输入词语,通过浏览器提交给搜索引擎后,搜索引擎就会提供给用户相关的信息列表。一般选择百度、谷歌、搜搜等专业搜索引擎。

最后,合理处理搜索结果。在搜索处理的信息列表中,要学会分辨有用和无用的信息,需要大脑快速的判断。通过整合互联网信息,可以保证我们得到的确实是所“需”的信息,而不只是所“要”的信息。

(三)正确运用移动互联网快速查找信息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和互联网结合起来。移动就是其最大的优点,用户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候,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查找、选择自己所需信息。随着我国3G业务的推广,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成为一种趋势。消费者从传统的台式电脑扩展到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手机屏幕变得越来越大,移动互联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从原来的几十K达到了现在的3.6M。移动互联网其最大优势就是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地获取所需的信息、APP应用、服务和娱乐等。

(四)培养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有判断信息有效性的能力。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等,提供的信息经过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核,把一些不恰当的信息过滤去除。而互联网上的信息泛滥,精髓难于寻找,而且还有很多有害的信息。从《中国教育报》获悉的数据:互联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有几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网上60%的青少年无意识地接触黄色信息,而接触过网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动机或行为。因此,高职学生一定要学会判断信息的完整性和有用性。

其次,要有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学生掌握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后,一定要注意正确运用信息。当我们在互联网上有效搜索了一些资料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整理。学会快速、有效地整理信息就成了高职学生要重点培养的能力。

总之,随着3G网络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降低了互联网的进入门槛,我国的互联网规模迅速扩长。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在获取有效信息的同时进行鉴别和整理,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摘要:21世纪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泛滥,而作为高职学生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其中信息素质的培养成为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一种基本能力,对促进学生学习和就业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从转变教学方法入手,指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信息,提高高职学生的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信息素质,搜索引擎

参考文献

[1]杨宇涵.美国信息素质教育思潮的评价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1).

[2]丛敬军.从文献检索课教学到信息素质教育[J].情报资料工作,2002(6).

[3]陈莉.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9).

[4]夏佩福.略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图书馆学研究,2000(6).

[5]吴晓波.略论信息素质培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2(1).

网络信息素质 篇2

论网络环境下社科研究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

信息素质是个综合概念,它不仅蕴涵着个体具备的发掘和利用社会信息源的基本技能,还包括了个体最基本的认识和判断信息的基本品质.社科研究人员的.信息素质是指社科研究人员在信息化社会中必须具备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与呈现信息的能力,以及在科研中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第一,有较强的信息意识;第二,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和版权意识;第三,有较强的信息能力;第四,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力;第五,充分利用现代图书馆的能力;第六,利用网络等多媒体的能力.

作 者:石玉华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8(5) 分类号:H250.7 关键词:网络环境   网络信息组织   数字图书馆   个人数字图书馆   信息素质   网络教育   自主型学习 

网络信息素质 篇3

关键词:网络信息;图书管理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189-02

一、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当前网络在图书馆中得以广泛应用,文献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给传统的呆板滞后图书馆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图书馆的数字化、集成化、速度化、有效化的优势使之成为21世纪图书馆发展方向的主流。网络既是图书馆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又起了促进和催化作用,是图书馆得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随着图书馆实现自动数字化,建立图书馆局域网,并能与互联网互联进行信息共享,成为互联网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公众对信息资源的大量需求,使图书馆网络信息量趋于庞大,也变得复杂多样,如何有效地建设、维护好网络,并保持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是图书馆需要解决的一项长期系统工程,相应地要求图书管理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使得与网络信息化同步。这就对图书管理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其在网络化的图书馆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

二、网络信息化下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素质

网络信息化下的图书馆,数据和信息是生命,准确而完整的数据库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正常开展的保证。旧有的图书管理员的管理技能和知识结构已然无法适应这种图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图书管理员的信息化专业知识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当今科学发展使得各类学科高度细化、大量集成和交叉渗透,这就给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具有以下素质,才能适应适应网络信息化下图书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1.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图书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为读者服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包含社会各个阶层,工作任务繁重多变,因此要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从业道德教育和服务宗旨教育。图书管理中网络的运用与管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效应,网络的虚拟性往往会带来一系列道德与伦理方面的问题,进而会影响人的道德水准,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对于图书管理员要求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细腻的工作作风,真诚的服务态度,积极的隐私保护意识,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敏锐的知识产权观念。

2.深厚的业务素质

图书管理员应具备与时代相适应的业务素质,具体体现在:首先要系统性的掌握图书信息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其次是了解图书管理业务程序,熟悉自己所管理的图书信息的内伸外延;再次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最后应注意提高外语水平,能够识读相关外文图书信息,提高外文资料的利用率。

3.较强的信息意识素质

现代的图书馆信息量翻倍式增加,图书管理人员要敏捷地捕捉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及时地收集及更新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以充当各层次读者的助手;同时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信息技术处理知识,能够对各类信息进行独立筛选、甄别与整合,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使读者能够很快地检索到需要的知识信息,提升了信息利用率,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

4.超前的思维素质

网络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管理维护好网络,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全局的观念来考虑问题,并要有预见性;其次,图书管理网络信息化是一个不断革新的领域,需要管理者勇于创新;再次,图书馆信息化、集成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需要我们去积极研究。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随时随地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会使得我们变得迷茫和困惑,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及超前的思维能力。

5.必要的管理素质

目前的图书馆界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管理人员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尤其是缺乏管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图书管理工作不仅是对知识信息的管理,也是对人的管理,包括服务对象及管理者本身。网络的运用颠覆了传统的知识信息传递手段,具有虚拟特殊性。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排除硬件设备外最终取决于使用者的运作状况。或者说网络是否能保持正常运行,主要的问题不是技术方面,而是取决于使用者的社交关系和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因此人的管理是网络管理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图书馆管理员的业务素质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工作得到全方位的进度和变化,图书管理人员的身份也在改变。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图书管理人员应及时调整并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主动进行能力培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网络信息化下图书馆工作的需要。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

应根据社会的时代要求和网络信息环境下对图书管理人员的道德要求,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倡导图书管理人员自我教育的同时,通过社会实践锻炼、政治理论学习、举办岗前培训等多样活动,以及对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进行宣传和教育等方式,加强服务读者、服务教学、服务科研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要大力宣传图书管理工作的作用及意义,培养图书管理人员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图书馆不仅成为读者的知识殿堂,而且还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对图书管理人员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计划,适时地组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和轮岗实践教育活动,使他们能及时更新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2.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现代社会知识信息的存储和传播通常通过网络进行。图书管理的信息化给读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传统的图书管理形式人工操作多、劳动量大、效率低,已经远不能适应电子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管理程序向利用计算机网络转变,就要求图书管理员掌握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存储的技术。图书管理人员还要掌握外语知识,拓宽服务的范围和领域,这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走向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信息交流的需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知识信息资源共享及全球信息网络的联通,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分析、辨别和收集有用信息。互联网上的语言部分是英语,管理员只有具备扎实的外语知识,尤其是英语,才能有效地处理、加工网络信息。因此,只有具备外语知识才能直接地了解国际动态,便于直接的收集信息资源,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传递工作。

3.培养图书信息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

现代社会的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开发、储存及传播的重要阵地,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当今已经进入知识信息爆炸时代,图书管理人员作为知识的引领者,其知识框架的核心内容就应该是如何进行获取知识信息。对于现代图书管理人员来说,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是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必备条件。

图书管理人员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管理,因此图书管理人员还应该要有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当代的知识信息社会中,每一个公民或者组织都应在知识信息的接触过程中遵守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规章。只有洞悉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才能在知识信息的传播和利用中处于主动地位,从而避免产生纠纷或者抵触法律的行为。图书管理人员的另一工作性质就是服务,为了增加服务效率,图书管理人员还应学习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读者心理的需求,这样才能使信息服务工作准确到位,才能有效地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品质。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本身而言,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工作心态也是非常必要的。

4.培养信息技术运用和处理能力

图书管理人员要具有能熟练的运用和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首先要对信息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能从冗杂繁多的信息中分析出具有可用价值的部分。能将各类信息加以甄别、筛选,从中整理出有用的内容并进行分类、整合、归纳,并能从中发掘出潜在的利用价值。要能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譬如能利用计算机平台建立各种图书数据库,处理各类图书信息,能从网络中猎取到各种读者需要的信息,能指导读者利用网络检索图书文刊,并能在网上解答读者的问题。

5.建立健全科研奖惩制度

图书馆必须制定科研工作规划,使图书馆科研工作有预期的目标。首先要建立科研工作考核奖励制度,对图书馆的科研工作要制定相应的指标,进行定期考核,实施奖励与表彰,提高科研的积极性,促使人人参与科研。同时,利用本馆的优势,对管理员的科研活动实行一定的开放政策,如在检索资料方面、打印复制方面等等。

6.选择合适的再教育途径

合适的再教育途径多种多样,可以进行函授网络学习、去高校进修学习,可以把教培人员请进来授课,可以进行内部轮岗相互学习。还可以与网络信息技术发达数字化程度高的信息科研院所、图书馆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请他们代为培养图书管理员的网络信息知识和管理能力,这样,更容易使图书管理员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场所。

四、结语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图书馆事业是人类赖以发展的伟大基石,人类的发展时刻需要它的辅助。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的当今社会,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适应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提高业务素质,及时调整并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梁乃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8,(3).

[2]唐家玉.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管理[J].人大复印资料,2001,(6).

[3]韩喜运.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及问题初探[J].图书馆学刊,2001,(5).

谈网络时代教师如何提高信息素质 篇4

一、信息化、网络化给教育事业带来的变化

1.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 高校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再独领风骚, 而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主体”的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关注, 这种模式强调个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导演或指导者的身份去面对学生的学习, 组织、启发、评估整个教学过程, 而学生则可以利用校园网或互联网进行个别化学习, 参与小组活动, 通过网络媒介来合作完成学习课题的研究或讨论。另外, 传统的师生间坐在教室里面对面单一的教条式授课模式将改变, 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方式多种多样, 同时网络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随时通过多媒体手段传递图像、声音等信息, 进行个别化的教育,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网络化的社会, 知识更新速度更快, 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看来, 网络时代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2.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

随着联入因特网的学校和图书馆的增多, 用户使用的信息资源会以几何级数增加, 教师和学生能从因特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将极大地丰富, 通过万维网,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多如牛毛的网站中查找到有关的各种知识, 或用于课堂教学, 或完成作业。这种资源的获取远比传统的上图书馆查找要方便、快捷得多。虽然由于“信息爆炸”难免会迷失方向, 但一些优秀的搜索引擎可以为教师和学生领航, 尽可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3.网络化的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的发展, 学习环境呈现多元化趋势。借助于高校校园网及多媒体网络教室实现了网络化课堂教学, 发挥了群体教学模式的优点, 改变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课堂教学环境, 让图、文、声并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且完善的教学监控系统可以科学地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整个教学活动。随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实时交互式远程授课已成为现实, 它可以实现网上教学, 为不同地域的教师和学生营造无围墙的“大课堂” (如网络学院和现代远程教学) , 让他们自由地共享网络这一环境, 学生和学生之间就可以就某一课题展开讨论和学习, 相互交换信息。也可利用浏览器进行个别化主题学习, 教师只提供学习主题, 如做成一个网页, 从而提供了一个图文声并茂、虚拟现实的、又兼具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的学习环境, 这在网络时代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互式教学方式。

二、网络向教育领域提出了挑战, 教师地位发生了变化

1.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信息时代的教育环境中, 由于更强调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学习者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转变, 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不只是作为信息的传播者, 而是被认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网络合作学习的环境下, 教师更多的是以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 引导学生选择研究主题、小组讨论、查找资源并完成课程的学习和研究, 从中引导和促进学生批判性的和创造性的思想。

2.教师作为信息的咨询者或提供者

因特网上的丰富资源和众多服务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多种便利, 如通过万维网和搜索引擎, 教师可以查找所需的教学资源, 用于课堂内外的教学。

3.教师是网络教学的辅导者

网络教学中, 虽然作为教学主体的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 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不容忽略。这主要是因为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涉世不深的学生往往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此外, 网络信息极为丰富, 为了避免学生迷失方向, 减少他们自由探索网络所需要的时间, 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信息辨识能力与获取能力, 以辅导者、帮助者和领航员的身份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 确保网络教学的正常进行。

4.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

随着终身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以网络为媒介的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的任务落到了教师的身上。教师应对网络教学进行深入的设计、研究与开发, 学会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有效地设计和组织教学, 传递教学内容, 充分地认识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缺陷与不足, 灵活多样地在教学中使用他们, 发挥出每种教学手段的应有效能。

5.教师作为学术顾问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智能教学系统可以作为电脑教师来部分替代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 因而教师能够有精力、有时间参与学生个人的或小组的学习活动, 以学术顾问的角色来诊断学生学习和求职的学术需要, 帮助学生选择一种计划来满足那种需要, 并指示学生学术计划的发展方向。

6.教师作为团队合作者

在信息时代的巨大挑战下, 原先互相隔离的个人教学工作越来越不适应纷繁复杂的教学实际, 教师更需要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提供广泛的互相合作的支持。他们通过加入网上的在线讨论组或离线讨论组来进行合作, 讨论创新的教学方法、交换观点、共享教学经验、讨论解决难题的方法, 由此来提高操作计算机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7.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

网络的出现, 在缩短人们之间时空距离的同时, 也拉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灵距离, 孤独、忧郁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流行病。高校学生虽然通过键盘能与网上其他伙伴进行快速的交流与联系, 却往往不善于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结果是心理问题在高校中呈上升趋势。作为教师, 在充分发挥其传统教育职能的基础上, 还应担当起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治疗师等职责, 帮助学生在心智方面健康发展。

三、为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对教育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如下的信息素质

1.信息技术常识

它要求教师关心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 能主动从各种媒体中了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并关注信息科学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发展状况。

2.信息意识

它要求教师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及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有了这种信息意识, 教师就能积极、主动、大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问题, 并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3.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它要求教师了解信息安全、防范计算机病毒和抵制计算机犯罪的常识, 并遵循应用信息的伦理道德规范。

4.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归纳为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信息结果的分析与报告的能力等等, 它包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技能。具体地讲, 这些信息能力体现在教师通过使用常用的教学工具软件和使用网络等多种信息服务并用于各项创造性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四、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需要高校师资培训部门和管理部门、高校领导等的共同扶持以及教师本人的努力。一方面, 现在教师的信息素质不被重视, 是一个薄弱环节;另一方面, 教师也是终身学习者, 所以高校师资培训部门及管理部门应为这项长期的培训工程制定目标和规划, 开发一系列能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课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绝不要只围绕信息技术的层面, 而要把侧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如何与高等教育的特点相结合的层面, 这样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才是活生生的可操作的东西, 教师也才能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当做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工具。

五、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高教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使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成为21世纪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正面临着深层次的改革: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育技术,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这就要求教师尽快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融合到教学实践中去, 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作为教育部门来说, 应为教师新能力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以保证教师的这种新能力的实现及信息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任友群.创建信息素养学习环境是21世纪教育者的首要责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1, (1) .

[2]张古, 王晓东.浅析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新定位[J].中国远程教育, 2003, (11) .

[3]张倩.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2) .

[4]吴岚.知识经济时代与教师的信息素质[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1) .

提高网民网络素质班会总结 篇5

网络的普及,不可否认地带给我们许多影响,它的兴起有益于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但同时又存在着一些弊端。那么,身为网民,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使用网络呢?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近日发生了一齐“洁洁良”事件:一名厦门大学的读研大学生在以“洁洁良”为网名的微博账号上发表了错误言论,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透过这次事件,我们从中进行反思并开展了相关主题系列班会,以此警戒同学们正确行使自己在网络上的权利和义务,做一名合格的网民,并在现实中遵纪守法,做一名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合格大学生与合格公民。

班会开始以“洁洁良”视频导入,我们得知,此事件该大学生所在校园的回应是:校园将引以为戒,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以及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管理。

稍后主持人以“礼貌上网,共建和谐社会”为中心提出了以下几点推荐:

一是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二是加强对网络载体的监管,三是加强礼貌上网宣传力度,四是推荐使用网络实名制。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纯净的网络环境。

在班会的后期阶段,我们进入了激烈的问答环节。同学们用心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提问主要包括:“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入党的目的以及自己就应怎样做;党员全面审视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思想上入党;自己怎样做才算贴合一名...员的标准;党支部发展过程中对发展对象的了解,是否真正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党支部在日常工作中是否重视网络平台的应用,是否培育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良好氛围”等等。

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探究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中,我们每一个公民就应怎样做,而每一名党员的职责与使命是什么?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党员,就更就应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网络会计与会计人员素质 篇6

在网络环境下,任何距离都变成了鼠标的点击距离,企业集团利用网络可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很方便地掌握库存等经营情况。网络会计消除了财务、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及时生成各种财务信息,加快了财务管理的时效。电算化会计资料存储方式主要是磁盘而网络财务下的会计信息变成了网页数据,电子货币的动用提高了结算效率,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信息使用者可通过上网访问企业主页,随时掌握企业最新的财务信息,使企业管理者随时获取本企业及相关企业的有关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及时做出正确预测及决策。

新经济的诞生大大刺激我国对提高管理水平的渴望,我们应该加快靠近网络会计,一些网络会计的雏形在一些有实力的高新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产生。但从全社会角度看,传统会计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一些小单位仍沿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不少中小型单位则停留在单机会计模式,相对较好的单位只在财务部门内部建立小型网络,与网络会计的要求相差甚远,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有相当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 经济规模小。我国大多数企业正处于资本积累阶段,经营规模与国外大公司、跨国企业相比差距巨大,在规模有限、资金缺乏的现状下,投入大笔资金购置高科技设备提高管理水平的现实性不大。

第二, 高科技核心技术掌握不够,不能推出优质廉价的网络会计产品。在IT业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系统集成、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只能靠不断买别人的东西来开发自己的产品,不仅造成生产成本过高,价格壁垒影响推广应用,又使自己受制于人。

第三, 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的必要性。网络会计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完善的内部网络环境还远远不够,它牵扯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法律约束,实现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第四, 会计教学体系和教学手段的落后。目前会计教学体系没有体现新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巨大冲击,没有涉及新技术、新经济的产生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同时培养会计人员不采用适用新经济的会计理论和世界先进的教学手段所造成的后果是他们将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传统的会计人员如何适应网络会计的发展,把自己变成网络会计,提高综合素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适应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出现及其广泛运用,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速、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导向。在信息化时代进程中,财务工作也需要新理论、新观念以及新技术的支持。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财务信息化的进程。如果财务人员不坚持学习、不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及内容,就会被时代淘汰。面对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级财务部门要勇于改革现有的教育培训模式,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及时充实、调整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会计人员也应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积极进行知识更新和观念更新,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达到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理财工具,提高理财工作水平。

当然,网络会计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相反,在信息四通八达的网络环境里,网络会计信息更是众矢之的。因此,网络会计也存在诸多弊端。

第一、 网络会计是一个开放系统,其开放性不仅体现在会计的业务范围,会计的信息披露上,还体现在企业的决策数据上。网络会计系统的开放性与企业会计运作所要求的某些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产生了较大的冲突。网络会计主要依靠自动的数据处理功能,即使发生微小的干扰或差错,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商业机密有可能在无形中向外开放,落人未被授权的人员手中,若被竞争对手获取则无疑是致命的。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传递的一些私人信息有可能被未授权的人员所截获并非法使用、改动。黑客可能恶意攻击网络会计系统,通过非法截取、恶意修改,或通过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致使系统瘫痪,从而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尤其是跨地区、跨国传送的数据,安全问题更是难以保证。

第二、 传统会计下,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和经济责任的明确是通过白纸黑字的会计记录、相关会计记录中的签字盖章、审计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来确保的。而在网络会计中,在网络传输和保存中对电子数据的修改、非法拦截、窃取、篡改、转移、伪造、删除、隐匿等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再存在。网络计算机集成化处理促使传统手工会计中内部控制制度的效力逐步削弱,传统的组织控制功能弱化。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加大了审计取证难度,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第三、 网络会计下的会计从业人员应当熟悉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信息技术,掌握网络会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及相应的维护措施,了解有关电子商务知识和国际电子交易的法律法规,具备商务经营管理和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精通会计知识。目前,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还非常缺乏。大多数会计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英文底子较薄、视野较窄、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限制了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的前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的普及和有效利用。

要保持网络会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实施监管的力度。我们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制定网络会计环境下的会计准则,规范网上交易、支付、核算等行为。比如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起网络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责任制,如系统的维护人员和系统管理员不得上机处理日常会计业务,会计业务处理人员不能进行系统维护,会计软件保管人员不能由上述人员兼任等等;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制定硬件操作规程、软件操作规程、系统监察检验规程,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或人工控制记录等措施,对各用户操作系统的所有活动予以记录,定期地由系统主管进行监察和检验,及时追踪非法用户和越权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同时完善网络会计法律环境与监督机制,保证参与者的公平竞争,保证各项财务信息真实、口径统一、安全有效,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网络监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管理与监督职能,为网络会计发展提供公正、高效的监督机制。

总之,我们正处于新经济发展之初,传统产业转型之际,虽然同发达国家相差较大,但只要我们打好基础,不断进行资本积累和技术积累,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厚积而薄发,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彻底抛弃传统的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向网络化会计发展。

网络信息素质 篇7

1 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内涵

与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有关的能力称之为“信息能力”,通过信息教育,使学生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即为“信息素质”。信息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1 信息意识的培养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具体信息的认识过程及对信息的判断、捕捉能力。信息意识首先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即能敏锐地捕捉信息,善于从他人看来毫无价值和意义的信息中发现其价值所在;其次,是对信息持久的观察力,对信息的关注成为一种习惯性倾向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时时处处习惯用探索的眼光,从情报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再次,是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信息意识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的发展变化和培养既受社会因素的制约,也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高职学生应该在充分了解信息意识含义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注意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完善,把对信息的认识水平、价值发现、开发利用变成自觉的行动,久而久之,在潜意识里就会逐渐地树立起信息意识。

1.2 信息能力的提高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搜集、整理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高职学生来说,主要是对所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情报的吸收和利用。信息能力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信息的获取能力,即自查文献信息资料和利用计算机、电子技术实现对信息的存贮、检索、提取和交流的能力;信息的加工能力,面对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必须做到能剔除冗余,去伪存真和正确识别;信息的利用能力,通过对信息的摄取、鉴别、筛选后,以自身的信息和选定的信息相结合,经过分析、综合、加工而转换成新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升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即把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以及通过信息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我们在进行信息素质培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信息时代所特有的道德问题。例如,如何看待电脑黑客,如何遵守网络交流规则和行为规范,如何对待使用盗版软件,等等。对这些问题,不能回避,只能积极引导,加强有关网络社会的道德行为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符合网络社会特征的新型道德观。

2 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具体方法

2.1 确定信息素质培养的目标

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需认真分析并确定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目标。根据现代社会信息环境对新世纪公民的要求,培养目标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

1)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具有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信息,搜集整理必要的信息,包括采访、参观、实验、问卷调查,各种现代媒体的应用,如图书馆、网络的利用等等。

2)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掌握从图书资料的检索到计算机信息处理软件和网络浏览器、网络通讯工具软件的灵活使用。

3)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

包括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出信息的能力,能够从丰富的信息中选择和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够明白易懂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传递给他人;并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4)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遵循信息应用的伦理道德规范,不搞非法活动,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5)信息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众多信息的归纳、综合、抽象、直觉、评价等思维活动,找出倾向性、法则性、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等规律,得出创新的结论。

6)具有新型的协作意识和现代观念

能够通过校园网和Internet大大扩展协作的范围,面向世界,在更高的境界上树立人生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2 信息素质培养的途径

1)学校培养

首先,进行信息知识教育。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利用课堂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和第二课堂的作用。高等学校图书馆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检索工具和具有丰富信息检索经验的人员,因此,图书馆在学生信息能力培养方面应起重要的作用。目前,图书馆信息用户教育的主要措施是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举办“网络信息检索”培训班或“电子信息资源检索”专题讲座,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学习与研究中利用新的检索手段来占有各种信息。

其次,要营造信息环境,加强高职院校的信息氛围建设。校园内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对象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且除了教学时数之外,学校应千方百计为广大学生创造上机和上网的机会,让学生在网络上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成为校园网络文化的主角。可以结合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有组织地开展计算机和网络培训,指导学生在网络上制作班级网页和个人网页,把班级和个人的资料放在网页上;在校园网上办电子刊物,办黑板报,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电子刊物上发表自己的文章;利用电子邮件、公告板、讨论区等进行师生交流;甚至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利用网络建立联系,共同开展手拉手活动,让学生接受网络文化的熏陶。另外,要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上机和上网提供良好条件。

2)高职学生自我信息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要多动手实践,养成捕捉信息的习惯,在实践中积累、丰富自己的检索知识,培养竞争意识和及时占有信息的能力。在信息获取过程中,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提高信息交流能力,拓宽获取与利用信息的途径。重视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能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精华,培养发现信息的敏感性。另外,注重创造性的培养,从一个表面上与本专业相去甚远的需求中发现与本专业技术的联系,并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3 网络环境下,培养高职学生信息素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互联网面前,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因此教师对互连网上本学科的知识要有全面的了解和独特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导师。教师也应该充分在Internet上搜寻相关资料充实到备课之中,并有机地把阅读材料介绍给学生。教师的信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效果,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建立一套有利于信息素质培养的教学评价、评估体系

学校应系统地开设信息学科课程,并且建立一套相应的较完备的督导机制,有意识、有目的地把信息意识的思想和信息技术贯穿并融会到各学科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去处理各种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用过程评价方法有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3)警惕Internet带来的负面效应

互联网提供给学习者大量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带来许多有害信息,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思想上彻底清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装载“东方卫士”之类的防御软件,尽可能提供学生具有搜索引擎的网站,防止过滥信息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网络环境下, 训练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 并将这些能力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 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生信息素质,INTERNET,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织兰, 蒋晓云.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高教论坛, 2007 (4) .

[2]陈勇兵, 王基.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 .

网络信息素质 篇8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自20世纪90年代信息素质的概念被提出以来, 信息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内外热点研究的问题。随着我国的信息化建设, 社会要求大学生具体较强的信息素质能力,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网络素质教育, 使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具备良好的网络素养, 提高网络社会的生存能力。

1 信息素质与信息素质的培养

1.1 信息素质的起源与发展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 (Paul Zurkowski) 最早提出了信息素质这个术语, 并对信息素质做了如下定义:信息素质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对它最广泛性的解释是, 作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 必须具有一种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并有能力有效的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能力。

1.2 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传统素养在信息时代的延伸, 包含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项内容。

1.2.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个体对信息的态度, 包含如何正确看待信息对社会产生的价值和负面影响, 对信息的观察力如何, 自觉获得信息的意识能力怎样, 它反映了人们对信息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信息活动的效果。

1.2.2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有关信息的本质、特性、信息运动的规律、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原则、信息技术、信息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即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信息知识是信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信息素质的基础。

1.2.3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利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能力。

1.2.4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 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使用者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信息道德是信息素质的灵魂, 信息道德水平关系信息素质的整体状况, 信息道德决定着信息素质的发展方向。

信息素质的培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是孤立地对信息能力、信息技能的培养, 而是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全方位系统培养的一项工程, 是在四个方面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基础上的健全人格的塑造。

2 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素质培养的内容

培养大学生网络素质的必要性己为全社会所公认, 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强调的是大学生在信息社会中获取、处理、交流、评价、利用信息等方面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使大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及信息道德等方面达到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标准。

信息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 它是一个由信息技术、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智能力有机结合的能力系统。因此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内容非常丰富, 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2.1 网络信息素质培养

网络信息素质培养的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有效利用信息工具、信息资源, 培养获取识别信息、处理与分析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 更要培养他们以一种思辨的态度和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 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增强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中包括:

2.1.1 信息获取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信息查询检索、远程登录、信息浏览、下载、整合使用等方面, 具备较好的信息获取能力是合理使用网络的基石。

2.1.2 信息处理能力

包括辨别、选择、分析、综合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在获得的众多信息中, 学生首先要能够辨别真伪, 做出判断, 二面性的分析搜索到的信息, 对有用的信息, 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2.1.3 信息传递创造能力及责任意识

它要求学生将整理好的有效信息在网上传递, 利用远程通信或即时通讯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专家进行交流、讨论、研究等,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侵害, 养成一种对信息的思辨反应模式, 以自觉的道德和责任意识, 创造和维护健康的网络文化。

2.2 网络道德素质培养

网络社会是无中心、无等级的自由开放的空间, 在网络社会中, 网络道德只有靠个体的道德自律来保障。

网络道德是一种自律性的道德, 没有现实社会道德的约束力, 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的目标, 就是引导学生认清网络行为中的是非善恶。网络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 在网上, 每个网络道德行为主体平等地享有网络社会的一切权利, 同时也承担对网络社会及其他社会成员的义务和责任。网络道德素质培养的内容要求学生在使用网络的同时, 思考自己应承担的道德责任, 为网络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遵守网络的各种规范, 不侵犯他人的隐私, 不破坏或盗取他人的成果, 通过网络帮助他人, 推动网络社会的稳定有序地运行, 使其具备网络道德观念、网络责任意识, 自觉形成文明的网络行为习惯。

2.3 网络法制安全素质教育

网络法制安全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使他们能够自我保护, 并依法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网络系统的虚拟性是网络犯罪猖撅的原因, 因此需要每个网民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 履行维护网络安全的义务。我国的网络法律体系正在逐步的完善中, 大学生通过对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 增强法律安全意识, 自我保护意识, 做到知法、守法、护法, 共同维护网络的安全。

2.4 社会化教育

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社会的文化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 就是逐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性格得到形成与完善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社会化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朋友而强调的人格和网络心理素养教育。大学生要增强自制力, 理性地使用网络, 具备良好的网络心理素养, 培养完善的自我观念, 形成健全的人格。做到在网络和现实社会中都具备生存能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完美的自我观念, 形成符合现实社会价值标准的个性;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具备个性调适或人格调适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和自制能力;具备网络交往能力, 也要具备现实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社会关系和谐等。

3 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途径

由于网络的发展, 以及网络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因素, 对人们网络素养的要求也会不断的提高或变化,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 要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着手, 其中每个方面都贯穿着对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培养, 然而这三个方面不是完全割裂的, 而是相对独立, 它们有机配合才能达到最优效果。

3.1 创建良好的信息素质培养的社会环境

作为国家未来的主要建设者, 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水平在根本上是由社会信息化水平决定的, 要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水平, 必须加快我国的信息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意味着更多的资源为社会共享, 大学生因此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信息化进程中还必不可少地需要加大基础信息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 这些都将对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3.2 深化符合学习型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改革

3.2.1 转变教育观念, 调整教学模式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的发展, 高校想要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 提高综合素质, 就需要实现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改变传统的教育, 创建一套符合信息、科技时代人才培养标准的教育理念。如今,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 是这个世纪提升高校素质教育水平的内在要求。教育者要以综合性、开放性和独创造性思维, 把信息素质的培育过程看作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要从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的角度出发, 将教育信息化不断纳入高校教育发展的目标体系中, 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同时有利于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

3.2.2 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实践能力

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理论知识, 而信息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形成,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课外信息交流活动、科技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信息的收集利用能力, 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拓展信息素质培养的空间。

3.2.3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信息社会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终身教育, 过去学校教育主要是为提供基础的理论性知识学习, 而在当今社会, 这种教育理念已无法适应知识和技能更新的要求, 因此, 对人的教育必须包括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教育,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以实现学习的连续性和永续性。

3.3 加强大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质的灵魂, 其影响因素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信息素质的其他方面。信息道德是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的德育工作当然也深刻影响大学生信息道德水平。

首先, 要改革“两课”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 增强其趣味性和直观性, 为高校德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 要关注大学生的人格培养, 加强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增强彼此信任。由于某些大学生做出违背信息道德的行为源于心理问题和不正确的性观念, 要切实做好心理健康和性健康的教育工作。第三, 要利用网络进行正面的宣传, 加强校园的网络安全工作, 使网络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第四,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倡导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将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3.4 发挥大学生在自身信息素质培养中的能动作用

从社会和高校角度所提出的对策的落实最终都要有大学生自己去完成, 因此, 他们在提高自身信息素质水平过程中所发挥的能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大学生要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的信息道德失范行为很大程度源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的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则可以指导大学生在信息社会中自觉抵触不良信息的侵害, 指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行为。就信息素质方面而言, 激励大学生自觉建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储备足够的信息知识、积极提高较强的信息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观, 这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综合素质, 为日后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ISBN978-7-80748-609-1.

网络信息素质 篇9

互联网的无所不在正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影响甚至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因此, 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状况, 分析网络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网络道德, 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策略应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高职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调研

走访了河北省唐山市的两所高等职业院校, 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35份。

调查问卷显示:高职大学生的网龄多在两年左右, 都较早地开始接触网络。被调查的学生100%都有上网经历, 但上网次数并非过于频繁。

高职学生上网的目的和内容主要是娱乐, 玩游戏、QQ聊天、听音乐、看电影是主要的娱乐方式。近年来高职生上网所从事的活动也出现了多元化倾向, 比如网上购物、装扮博客、搜集学习资料等, 从三年级开始更加关注对就业信息的了解。

有8成以上的学生能够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选择在课外活动时间上网, 部分学生在教学时间段内上网, 不排除部分学生逃课上网的可能性;极少数学生选择通宵上网, 这部分学生大都对网络游戏达到酷爱或痴迷的地步, 整天沉溺于网络。

2 高职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质调研结果

2.1 网络信息意识

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对信息在当今社会所发挥的作用持充分肯定的态度, 他们认识到信息是影响人们决策的重要因素, 离开信息寸步难行。

2.2 网络信息知识与能力

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多数学生对其有所了解但掌握程度还不能令人满意。对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网上信息资源多数学生了解程度还不够, 有31%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所学专业的网上信息资源, 剩下的人只是知道一些或者认为自己不了解。

在信息技能方面, 随着搜索引擎的日益完善和普及, 多数受访者能够借助百度、Google等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缺少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但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2.3 网络信息道德与法律意识

大部分学生网民有较高的上网素质, 注意网络用语, 能够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风气。也有不少高校学生并不真正会利用网络, 他们上网仅仅是为了好玩和满足好奇心, 更有甚者, 有些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淡漠, 上网就是希望能访问一些黄色网站或者搞一点恶作剧, 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 还有的学生对在网上传送病毒制造混乱的黑客敬佩不已, 并效仿与学习。

3 提高高职院校网络信息素质教育的建议

3.1 加快高职院校网络环境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网络化建设的重视, 统筹兼顾、合理规划, 多渠道筹措资金, 加快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建设, 确保自动化、网络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逐步具备校园网络所需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同时, 并加大网络信息源的建设, 不断充实和更新网上资源, 使学生能充分利用校园网, 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3.2 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质教育

3.2.1 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设立网络信息素质教育平台, 提供在线信息素质学习课件供师生下载和学习。要让大学生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 掌握网络技术, 使其懂得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 懂得利用网络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如通过专家讲座、师生讨论, 或举办主页设计、计算机知识技能培训和比赛等活动, 来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

3.2.2 完成信息技术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

如果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把信息检索工具、信息资源位置及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 那么大学生信息素养会得到逐渐的提升。在具体操作中, 可以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 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3.2.3 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培训

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有这样一个制度:新生入学后必须接受一次计算机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为此校方专门制定了一本计算机网络使用守则, 供学生学习参考, 经过短期培训后, 学生还必须参加一次以守则为内容的网上考试, 成绩合格者才有资格使用校园网。我国清华大学也实行了类似的制度。利用这一方法, 来逐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值得推广。

3.3 与地方企业、行业产学研相结合建设校园网

高职院校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为地方经济和为行业服务的, 所以高职院校校园网要与地方行业、企业紧密结合, 提供产学研信息资源、服务和在线学习课件, 要本着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 提供开放式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校园网的服务内容除满足师生学习、实践和专业信息资源的需求之外, 也允许外来访客进入访问, 供企业用户学习和获取专业信息资源;还可为与高职院校建立联系的企业或行业提供相应的有特色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 达到企业与学院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

首先, 围绕特色网站建设开展相关的专题教育活动, 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例如举办网络文化建设月、网络知识竞赛、校园网页设计大赛、校园博客设计大赛、手机摄影网络评选等各种活动。其次, 针对大学生在网络道德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开展“文明上网”活动, 净化网络环境, 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再次,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 组织专家、学者参与讨论, 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 培育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形成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合力, 如合肥工业大学依托“工大学子”门户社区的特色网站建设, 建设专题网页, 进行针对性教育, 努力传播先进文化, 弘扬社会正气。

参考文献

[1]岳卫华, 何华.高职生网络生活调查的分析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6) :38-39.

[2]郭强, 孙秀成.信息网络视阈下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6) :19-24.

[3]严园, 葛敏.网络对在校大学生素质影响的调查与研究——以江苏省26所高校的调查为例[J].中国建设教育, 2011 (1) :63-66.

[4]宋丽丽.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项目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08.

网络信息素质 篇10

一、信息素质的内涵

人们往往把信息素质理解为一种能力, 如对计算机和网络的一般操作性能力、信息的获取能力等。其实信息素质的内涵是十分广泛的。综合对信息素质定义的理解, 信息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

(一)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反应, 具体讲就是人作为信息的主体对信息交流活动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它既是信息主体对信息的认识过程, 也是其对外界信息环境变化的一种功能反应。信息意识是信息素质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敏锐的信息意识, 才能产生具体的信息行为。信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吸收信息并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实际上, 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信息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强化信息意识;而信息意识的增强又可以更有效的促进信息能力的发展。信息能力包括几个层次:基本的信息能力主要指信息系统 (计算机系统) 的操作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等;较高层次的信息能力是指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信息交流、创新能力。

(三) 信息伦理道德。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 信息道德在信息素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伦理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 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 不良信息的泛滥及信息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因此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道德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包括不制作、传播、利用不良信息, 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隐私权, 不非法进入未经允许的信息系统, 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犯罪等。

二、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由已故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杜定友先生等提出的“要素说”曾在我国图书馆学史上独领风骚达数年。笔者认为,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和“要素说”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刘国钧先生在《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中再一次发展了他的要素说, 提出了“五要素说”。他说:“图书馆事业有五项组成要素: (1) 图书; (2) 读者; (3) 建筑; (4) 设备; (5) 工作方法”。显然, 五者之中缺少任何一项, 就不会有图书馆的存在[2]。笔者认为图书馆书籍 (图书馆文献信息) 这一要素是核心, 有着其他要素无法比拟的重要性, 直接与之发生关系的是设备, 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说图书馆书籍是图书馆存在或成立的根本因素, 则设备是其必备条件。至于图书馆人则是既与书又与设备发生联系的要素, 当然首先是与书籍发生联系的。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也是和图书馆的构成要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并不专在学校, 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 第一是图书馆[3]。”蔡老先生的评价将图书馆在教育中的作用提到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教育方面的作用无可置疑。因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 图书馆可以说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1.信息资源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中, 图书馆是评估内容之一, 申报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 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数据也是重要考核指标之一[4]。图书馆以其不可替代的文献资源保障功能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积累, 各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 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搜集信息, 大都形成了各自的馆藏特色, 在特定领域中, 拥有完整系统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除丰富的印刷型信息资源外, 各高校积极引进和发展电子载体文献、数据库、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及计算机网络资源。一些图书馆采用“镜像”技术将国内外其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放在本地图书馆中, 供教师学生使用。在数据库方面, 除了收藏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以外, 高校图书馆还加强建设本馆的书目数据库, 积极参与联合建库。目前, Internet在全球实现共享及局域网的开通, 特别是CERNET (中国教育科研网) 和CALIS (“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开辟了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整体化发展道路, 优化了各高校图书馆的文献结构, 使图书馆的馆藏规模更大, 馆藏结构更趋向合理。

2.资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和其它公共图书馆相比, 有着资金上的绝对优势,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校图书馆普遍加强了自动化管理、网络化服务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高校图书馆既是校园网的主要成员, 又是教育科研网的骨干节点, 国家每年要给图书馆提供大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数据库资源。在高校教育科研的推动下, 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在高校图书馆得到普遍应用, 高校图书馆不仅在采购、编目、流通、典藏等业务上实现了自动化流程, 而且积极开通网络服务功能, 不仅拥有本馆的局域网, 还与校园网、国际互联网连接, 创建自己的网站。从1995年开始, 我国图书馆界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实施。其中美国IBM公司与清华大学进行的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其他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3.信息教育环境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一贯重视并积极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特别是以文献信息检索课为代表的信息素质教育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育部高教司二十年来一直支持文献信息课的教学, 曾在1984年和1986年两次以文件形式强调和指导文检课教学。1996年成立了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指导小组, 促进了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的发展。随着网络环境的形成, 文献信息检索课也与时俱进地加以改革,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改进, 呈现出数字化网络课件日益丰富, 学习方式网络化、自助化、个性化等趋势。高教司已经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中设立了一个“网络条件下的文献信息、用户教育研究”项目, 委托清华大学碳素钢主持研究。这表明高校图书馆有着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 扎实的信息教育基础开展信息素质教育[5]。

4.信息教育人员优势。

高校图书馆具有良好的用户教育传统, 有一支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信息资源整理检索的工作人员队伍。他们是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近年来, 高校图书馆引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他们大都有计算机、外语、自动化和图书馆学的专业背景。在良好的大环境下,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因此, 在信息素质教育中, 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还可以参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 把信息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中去。

5.信息用户优势。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科学技术多方面综合人才的场所,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有丰富的知识, 接受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都是其他机构不能比拟的, 尤其是大学生, 接受意识能力强、速度快, 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

由于高校图书馆具有以上优势, 因此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场所。

参考文献

[1].严丽.信息素质析义[J].情报资料工作, 2003, 2:11~14

[2].周文骏, 吴慰慈.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文选.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2

[3].王雯, 史雯.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 2004, 9:93

[4].章显翠.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5

[5].李培, 魏闻潇.中外数字图书馆之比较研究.津图学刊, 2006年3月21日浏览

[6].向海华.中美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比较研究 (硕士论文) .四川大学, 2005.4 (33)

[7].http://www.lib.tsinghua.edu.cn/service/instruction.html, 2006年4月6日浏览

[8].王刚.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2:81~82

[9].孙坦.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1,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素质培养 篇11

关键词:网络;馆员;素质

一、网络环境下必须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图书馆工作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工作,图书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理论上讲,知识越宽越利于工作;从实践出发,不可能学尽所有的知识。因此,在构筑知识结构时,要注重知识的专一。

(二)只有提高素质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面临

的挑战。图书管理工作看似简单,面对的只是一些文献的归纳和整理,但是其背后却要求管理者具备复杂的管理整理能力。尤其是现代社会,更要求管理者具备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科学管理素质,系统了解本单位文献现今以及原始管理的历史发展阶段。整理历史档案时,还要对有关历史有详细的了解,包括对世界历史的掌握,否则将很难胜任本职工作。

(三)只有提高素质才能适应互联网下数字图书馆的要求。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图书管理工作也是一样,要想使图书管理工作跟上时代发展形势,其从业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综合实力,也就是说“人才”成为具有竞争实力的根本所在。没有较高的素质、较强的能力,保住自己工作岗位是相当困难的。

二、网络数字条件下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一)拥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随着高新信息的飞速发

展,时代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忠诚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读者至上的工作热情,有崇尚科学发展的远大志向。

(二)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图书馆管理工作者在从事文献信息的整理、传播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行为准则。图书馆管理人员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为发展和丰富文明而服务的劳动者。所以,图书馆员不仅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还要具有服务群众甘为人梯的职业操守。所以,我们必须兢兢业业把本职工作做好:在服务态度上,要文明礼貌,主动热情;在服务方式上,要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在服务质量上,要以自己熟练的工作技能和广博的文化知识为读者提供准确高效的服务。

(三)拥有较高的文化科技素质。文化素质就是指图书管理人员所受教育的程度,一般来说,文化素质越高工作就能力就越强。目前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既有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内容,又有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内容,还要懂得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技术等。所有这些工作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有了新的要求。图书管理员不仅要熟知哲学、文学、心理学的知识支撑具体工作,还需要在语言、仪表、风度、表情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修养,在外语、计算机技术能力方面也需有过硬的功底。

(四)拥有较强的现代意识素质。馆员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不断探索为读者服务的新路子,改革阻碍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创造具有时代感的服务项目;馆员的时效意识,使其具有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抢时间、争效益,掌握为读者服务的主动权,使读者服务工作跟上时代列车的前进。

图书馆员的现代意识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科技意识和管理意识。科技意识要求在从业活动中有较高的科学管理意识和精神,以科学的精神对待图书管理工作,不受传统及社会封建思想干扰。管理意识要在求图书管理工作中充分尊重文献的价值利用,对其所包涵的信息能够细致研究,挖掘其内在价值。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就是快速捕捉信息,对信息进行采集,并根据其基本特征归纳整理,从堆积如山的资料中筛选出合适的信息,及时提供给读者,以满足读者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德育.《新图书馆网络方案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6)

网络信息素质 篇12

1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网络营销人才

传统的网络营销是以网络和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借助通信和数字媒体技术实现营销目标的商务活动。网络营销人才是需要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网络营销知识、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管理的专门人才。当今信息化和互联网尖端技术突飞猛进,传统的网络营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新兴事物的渴望,因此对网络营销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

1.1 网络营销中的VR(虚拟现实)技术

如今人们逐渐发现了网上购物的弊端,即只能看到商品的预览图片、声音或视频,而无法亲自触摸到商品的质感,也无法随心所欲地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商品,这是网上购物与实体购物相比最大的弊端。通过当今逐渐成熟的VR技术完全可以打破这种弊端。今后的网络营销完全可以通过VR眼镜以及数据手套来模拟商品的外观、大小、硬度、手感甚至是味道。那么就对网络营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如何将网络营销与VR技术合二为一,使用户的购物体验达到最佳。

1.2 网络营销中基于云计算的人工智能

2014年5月29日下午,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的出世,大家认识了什么是基于云计算的人工智能。初级阶段的人工智能,无非就是与用户进行文字交流与情感分析,不过在未来的网络营销当中可以通过云计算的人工智能,大大降低了网络营销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也可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量身定制所需商品,使得网络营销更加人性化。

1.3 网络营销中的物联网

当今社会发展为物联网的初期阶段,也就是用户通过PC和手机等移动终端作为媒介来进行物与物的交流,未来的物联网将会通过商品的物联网信息传感设备,主动通知用户该商品的使用寿命、配套商品以及更新换代产品,使网络营销更加简单、快捷、有说服力。并且通过物联网的信息更新,被动报废过期产品,主动屏蔽盗版产品,自动推广并试用最新产品。将会对用户进行全方位人性化的推广服务。这对于网络营销人才来说,虽然提供了便利,但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2 能力素质结构模型构建

对于网络营销来说,信息化的大环境为其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同时也对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为各行业输送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问题备受关注,因此要进行网络营销人才能力素质结构模型的研究。

2.1 岗位群

网络营销专业是兼备科学性和艺术性,涉及计算机科学、经济科学、行为学、现代管理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应用型学科,主修课程有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概论、网站建设及管理、Photoshop、Flash制作、商务外语、礼貌礼仪等方面,是给企业提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平台、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使产品的价格可以实现价格的最小化、使企业获得最大利益的新兴学科。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迅速取代了传统营销模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课题组对其进行社会岗位的调查与分析,为规划网络营销专业能力教育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课题组在为期两个学期的时间里,通过对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等8个东北地区城市的企业调查访谈,结合黑龙江省人才网、智联招聘和58同城等网站的招聘信息,归纳网络营销专业岗位群包括:网络营销、网络推广、营销策划、网络贸易、客户开发、网站建设、网站运营与维护等。

2.2 岗位信息

课题组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各行业通过网络渠道开辟的销售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日趋成熟的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工作内容相比有着很大不同,催发了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大量需求。但是热招岗位的背后,却发现各企业对网络营销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和薪资差距极大,具体表现为缺乏熟悉网络技术和营销技巧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上大有可为。高职院校网络营销专业的人才能力模型构建,应根据企业的人才需要,系统分析高职毕业生所适应的岗位能力需求。比如网络推广岗位群包含的部分岗位信息,如表1所示。

2.3 能力素质词典

信息化建设的网络营销人才的能力素质主要包含管理能力、专业素质、思维能力、个人特质和态度品质五种。根据调查分析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群设置,归纳出高职院校网络营销专业人才能力素质词典,如表2所示。

2.4 能力素质模型

针对各大中小企业急需人才的用人标准,结合网络推广岗位群所需的能力素质,根据网络营销人才能力素质词典,分析信息化建设的网络营销人才能力素质并构建能力素质模型。该模型中如果某种岗位需要某一种能力比较强的人才,那么这种能力在能力素质模型中的分值就会相对较高,而这种能力则是需要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给学生。根据网络推广岗位群当中的网络推广总监、网络推广主管和网络推广专员能力素质构建的能力素质模型如图1所示。

能力素质模型中,横坐标为能力素质词典的素质代码,纵坐标为经过调研而拟定的能力分值。由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推广总监的A3、D2、E3和E6的分数均为10分,比其他能力素质高,说明网络推广总监需要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全局观和组织承诺等能力较强的人才,但这些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也就说明网络推广总监需要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那么我们在培养这类人才的时候就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素质和全局观念。图1中网络推广主管的B2和D2的分值为9分,说明网络推广主管不光要业务强、专业精,更要在团队的沟通能力上异于常人。除了A4和B1之外,网络推广主管的所有能力素质均在6分以上,说明网络推广主管才是当前信息化建设下,企业真正紧缺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除了业务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组织协调力、创新力和全局观等。图1中网络推广专员的A2、C4和E4均为9分,是能力素质模型中最高的分值,甚至高过了业务能力,说明网络推广专员的执行力、信息收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被企业所看重的,我们在专业分方向的时候就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2.5 能力素质模型验证

目前在验证素质模型时通常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2],这种方法在国内一般企业很难运行,原因是企业的考核体系不完善,很难区分优秀群体和普通群体以及被访谈者的数量过少。而课题组对本校网络营销专业大一和大二超过三百人的两届学生群体进行访谈,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查技术,分别找出网络推广主管方向和网络推广专员方向的优秀群体和普通群体。通过实施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得到的结果为大一的学生由于能力素质和知识体系不完善,所以优秀群体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素质与模型吻合度不高,大二学生中优秀群体的能力素质则与模型相吻合,从而推断出企业的网络营销人才中优秀群体的能力素质与模型一定高度吻合,证明该能力素质模型有效。

3 能力素质教育体系

3.1 能力素质培养的目标

针对企业岗位需求以及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能力素质模型,将网络营销专业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满足各大企业急需的信息化网络营销专业且具备较强的业务、沟通、学习、创新、实践、团队合作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会在大中小型企业担任网络营销主管或专员、网络推广主管或专员、营销策划专员、网络贸易员、客户经理、网站建设程序员和维护员等职务。

3.2 能力素质培养的任务

传统的网络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为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根据能力素质模型不难看出,基于信息化建设的网络营销人才除了要具备传统的基本能力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好的沟通能力、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好的抗挫折能力、较强的再学习能力、较强的理解并使用信息化最新技术的能力等。

3.3 能力素质的培养形式

根据网络营销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型,可以通过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定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当中可在大一开设通识必修课和基础课,并在大一下学期将学生带往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进行实践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并给学生一个职业定位,提高学生职业认知。大二开设专业骨干课和实训课,将最新的信息化理念与技术带到课堂,并且再次将学生带往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进行实训。大三学生通过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就业实习。在六个学期的实践教学中,使用行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从被动灌输到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实习实训强度,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获得本专业从理性到感性的深入认知;针对当今网络营销信息化手段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现代网络营销的新知识、新渠道和新技术,分析、整理并撰写相关案例的报告,提高学生从事信息化专业领域的竞争力;校方联系现有企业,让学生带着企业项目去学习和实践,以此强化学生的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商务网站运营、网上创业和电子商务网店等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4 结语

在信息化日趋成熟,电子商务已深入人们生活的今天,网络营销人才作为当今应用复合型人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型企业所认可。根据信息化建设的网络营销人才能力素质结构模型,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人才培养机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条件,使用能力素质结构模型进行人才培养,才能体现基于信息化建设的能力素质培养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刘胜达,王知强,陈本士.基于区域信息化建设的信息主体能力素质模型研究[J].现代情报,2011(4).

上一篇:降维模型下一篇:黑龙江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