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活动

2024-08-03

革命活动(共12篇)

革命活动 篇1

彭湃, 广东海丰县人 (今广东汕尾人) , 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农运主要领导者之一, 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在海丰地区开展农民运动。1923年至1925年期间, 先后举办过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培养了大批农运干部。大革命时期, 两次参加东征。1925年后, 先后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 中共海陆丰地委书记兼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1927年5月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同年十月, 领导海陆丰地区武装起义, 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1929年8月, 因叛徒出卖, 在上海被捕, 不幸牺牲。

一、组织青年开展体育活动

彭湃自幼酷爱体育, 擅长游泳, 有着强烈的爱国心, 每当听到有人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 就会感到十分愤慨。他经常说:“中国人不要让人看衰。”彭湃好打不平, 因此和劣绅陈月波之间结下了仇怨, 双方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搏斗, 结果青年学生吃了大亏。经过这一事件, 彭湃深刻认识到, 青年学生不能光读书, 死读书, 否则的话, 再遇到这样的事情, 结果只能是吃亏。因此, 彭湃建议开展青年体育活动, 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经过商议后, 彭湃与陈复、陈魁亚等人, 组织了海陆丰地区第一个青年文体会, 活动地点设在海城陈氏祖祠“锦德堂”。“锦德堂”开展的活动有:书报阅览、排球、踢毽子、拉二胡等, 吸引了大量青年学生参与[1]78。

在“锦德堂”的带动下, 海城附近先后成立了“星聚堂”、“彭氏宗祠”、“竞进会”、“光远会”等进步青年文体会。这些祖祠, 成为青少年学生接触新事物, 传播新思想, 经常聚集谈论时事和社会问题、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彭湃得知这些情况后十分高兴, 建议与其他进步青年文体会建立联系。通过组织青年球赛的方式, 以球会友, 交流思想。在彭湃的倡导下, “锦德堂”成为了当地的体育比赛中心, 先后组织了数十场青年排球友谊赛, 对于促进青年体育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尽管, 当时的彭湃对于体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强身健体, 体育爱国的阶段, 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能够有这样的认识和作为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了。1917年, 彭湃东渡日本求学。“锦德堂”的一些骨干成员, 例如陈复、陈汉彝等人也将前往法国留学。青运工作便由郑志云负责。临行前, 彭湃一再嘱托, 一定要将青运工作继续下去。不负重托的郑云志, 不仅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且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例如陈舜仪、陈允怡、陈无畏、戴文服、陈淮、谢伯康等。在大革命期间, 这些热血青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二、发展海陆丰地区的体育教育

在日本留学期间, 彭湃深刻认识到帝国主义的腐朽和黑暗。在日本著名马列主义者河上肇教授的影响下, 彭湃开始接触马列思想, 走上了马列主义救国之路。此外, 爱好武术的彭湃, 对当时日本盛行的柔道颇感兴趣, 并且有过潜心研究。1919年, 国内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在得到消息后, 彭湃等人领导在日三千留学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日示威游行, 痛打了驻日公使章宗祥, 结果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为了保护同学, 彭湃被日本军警击伤。万分悲愤的彭湃, 啮指蘸血, 写下了“毋忘国耻”四个字, 寄回家乡, 一时全县震动。彭湃此时深刻地体会到:强国必需强民, 民强是国强之本。他决心回到祖国后, 既宣传社会革命, 又要运用体育活动组织、团结人民群众[2]65。

1921年10月1日, 回国后的彭湃就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当时的彭湃, 幻想着从教育入手实现社会革命。因此, 他先在海丰县组织了一个“社会主义研究社”, 地点在“锦德堂”。“研究社”的骨干成员有:李谷珍、林苏、陈魁亚、郑志云、林道文、杨望等人, 从而开始了海丰县有组织的社会主义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同时还邀请了一批思想先进的朋友如杨嗣震、李春涛、林苏、陈魁亚等人, 分任县立中学、工读学校、第一高等小学和教育局的教职员工, 以便扩大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的活动, 去实现健身强国的理想。

由于生性耿直, 彭湃无法忍受官场的乌烟瘴气, 也逐渐意识到教育不能救中国。因此, 不久后便辞职。不过, 在他任职的七个月内, 不遗余力地发展体育活动, 并且组织了三次大型的陆上运动大会。在海丰县内推广了球类、田径类体育活动。对海丰的体育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发现了不少具有才干的青年, 其中不少人成为了革命活动的骨干分子。例如谢伯康、刘胜信、林蔚深、余汉存、陈绍民、曾席珍等都曾是排球、田径运动方面的好友。他们中不少人是陆安师范、海丰中学的学生, 毕业后多被派往各区乡任教员, 从而成为开展农村体育的积极分子, 对于带动社会青年、农民参加体育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42。

三、体育与农运相结合

海陆丰地区有着悠久的习武传统, 当地称之为“拳头馆”的民间武馆数量十分众多, 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在担任教育局局长期间, 彭湃积极开展农民运动, 组织农会, 发动农民搞革命。为了尽快扩大农会的影响, 彭湃决定与拳头馆合作。在和海丰县几个知名的拳头馆师傅杨其珊、万维新、林苏等人商议后, 彭湃一行先后前往公平区最穷的青湖村、旧墟村、平岗村, 到梅陇区的南山村、雷峰寮村、岭下村、蝉蜍埔村等地, 以拜拳师的方法, 与各地拳头馆联系, 交朋友、谈拳经、访贫问苦、宣传参加农会的好处。拳师们都是来自贫苦人家, 且十分仰慕彭湃、杨其珊、万维新等人大名。在见到彭湃后, 更是佩服万分。彭湃虽然是留日学生, 而且还是教育局局长, 但是一点官架子都没有, 他一身农民打扮, 赢得了穷苦农民的信任[4]74。不久, 拳师黄作忠、黄燕、钟陈凤、张品、张木秀、黄凤珍、叶木等人, 最先成为农会长。此外, 拳馆历来师徒礼节严格。拳师带头, 徒弟也跟着加入, 拳师当农会长, 徒弟便成为农会的得力骨干。因此, 农会很快得以壮大, 在当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彭湃从拳馆入手, 开展农民运动, 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并且培养了一大批坚强、忠诚的农运干部。例如黄华、黄万牛、黄娘汉等都成为大革命时期的红军连长。他们都是从拳馆参加农会的。在彭湃的领导下, 农会与当地土豪劣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其中, 拳馆所传授的武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23年农历七月五日, 爆发了史上著名的“七五农潮”。农运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彭湃也因此被通缉。经过农潮事件, 彭湃清楚地意识到:农民没有武装, 就不可能确保自身的利益。因此, 彭湃决定开展农民军事体育训练, 增强农民的军事素养, 培养独立的武装力量。首先, 彭湃在农会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宣传武装革命的重要性。其次, 在原有拳馆的基础上, 发展军事训练。在彭湃的领导下, 拳馆很快发展成为农团军。彭湃对拳头馆的巩固和扩大, 看成是组织农民自卫军的第一步。他认为要与现代装备的敌人战斗, 如果仍停留在原始武器的阶段, 革命群众的觉悟再高, 再勇敢, 也是难以取胜的。所以在提高农会对武装斗争重要性认识的同时, 必须刻不容缓地进行现代的军事训练, 提高军事技能、军事素养, 培养军事人才, 充实现代武器, 以适应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

1924年10月, 在彭湃的领导下, 成立广宁农民协会, 并且组建了第一支农民武装力量———广宁农民自卫军。孙中山曾亲自出席农会活动, 并且发表了讲话。之后, 指挥农民自卫军与孙中山的铁甲车队一同对抗地主武装, 并且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减租减息运动。为了培养农军干部, 彭湃派遣李劳工前往黄埔军校就读, 又派林道文、陈文、林蔚深、陈醒光等四人参加阮啸仙主持的第三期农民运动讲习所, 其目的都是为了造就武装斗争的领导人才。此后, 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广东农民自卫军, 彭湃被推举为团长。不久之后, 他又被派往广宁开展革命活动, 并且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 与反动军阀蔡鹤朋、谭吕松、江淮英等人开展过激烈的军事斗争[5]52。

1925年3月, 革命形势进入高潮, 彭湃积极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同年10月, 周恩来来到海丰与彭湃深入探讨革命问题, 并且赠送了一百多支缴获的枪支, 增强当地农民军事力量。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 农民自卫军急需要开展正规的军事训练, 以提高自身的战斗力。为此, 彭湃邀请了黄埔军校的学校教官, 担任农民自卫军的指挥, 以及多位江西讲武学堂的毕业生担任教官。因此, 海陆丰地区农民的军事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战斗力很强, 在和反动派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 彭湃的体育活动和他的革命活动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首先, 体育起到了发动群众的作用。彭湃青年时开展青运工作, 发动青年人参与体育, 锻炼了青年人的身体和意志, 为海丰地区的大革命培养了大量人才。其次, 体育起到了组织群众的作用。彭湃依靠民间武馆, 以农会的形式组织群众, 参与革命活动。最后, 体育具有培养群众的作用。彭湃在农民中开展军事体育, 提高农民军事素养, 增强了战斗力, 在针对反革命的武装斗争中获得了优势。由此可见, 体育不仅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而是革命的重要手段。因此, 在新时期, 应当加强体育教育, 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增强群众的思想觉悟, 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东.彭湃:马克思主义在乡村社会大众化的先驱[J].党的文献.2010 (3) .

[2]赵虎, 辛鑫.论彭湃的农民宣传艺术及其启示[J].传承.2010 (15) .

[3]高茹.论马克思主义在广东传播中彭湃的历史功绩[J].企业导报.2010 (1) .

[4]成涛.试论彭湃的农民教育思想[J].中国农业教育.2009 (1) .

[5]祝彦.彭湃对农民问题的认识与贡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 (6) .

革命活动 篇2

五(2)班主题队会

一、活动主题:

传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

二、活动目标:

通过在班级里组织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全班学生了解革命精神的丰富内容,紧密围绕“宏扬和培育伟大的革命精神”为主线,扎实开展革命精神的德育体验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了解“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坚韧不拔、团结勇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到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革命精神的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活动形式:

以班会为载体,围绕“追忆红色经典,传承革命传统”的主题,结合我们班的特色,通过演讲故事、诗歌朗诵、演讲、自由发言,歌曲等形式,理解革命精神的内涵。

四、活动人数:

五(2)全班同学及班主任

持人:(甲)、(乙)

五、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

甲: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又是一年清明节,今天,我们全体师生,带着浓浓的敬意在这里,缅怀新中国的英烈!乙: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无限哀思无限情,清明时节祭英雄。

甲: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以先进的科学和灿烂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巅。乙:而近百年黑暗与屈辱的历史,又将她推向深渊。

甲:今天,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为那些烈士们哀悼!乙:各位同学,“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 合:现在开始!

(二)、国旗的启迪 甲:同学们,每当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五星红旗为什么这样鲜红,旗帜上的五颗星星为什么这样闪亮?国旗在你心中是什么含义?(学生谈看法……………….)

乙:国旗鲜红,因为染上了先烈的热血;五星闪亮,因为凝结着英雄的精神!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这是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我们在追思我们的先人的同时,也别忘了为我们的祖国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三)、诗朗诵

甲:革命先烈的勇于献身的精神时时感召着我们,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为革命而献身,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他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下面请听诗朗诵《三月,我们缅怀烈士》(四)革命事迹

乙: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呢?(学生自由发言…………………)

(五)电影《飞夺泸定桥》 甲:同学们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下面请欣赏影片《飞夺泸定桥》片断

(六)、讨论烈士精神

乙:先烈们不朽的英灵,让我们深受启迪,也更意识到身上肩负的重担,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讲讲你知道的革命先烈以及你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精神。(同学们自己的看法……….)

甲:现在我们能做的,是学好各门文化知识,掌握好各种科学技术,完善自己的思想,美化自己的心灵。

乙:先烈们的精神要靠我们来传承与发扬光大。国家的明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七)、诗抄大比拼

甲: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烈士诗句,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小组烈士诗抄大比拼看看哪一小组的同学对革命烈士的精神最为了解。(同学自由发言。。。)

(八)、小品

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烈士们的鲜血点亮了中国的天,我们套永远记得这种精神,下面请欣赏小品《祖国,在我们心中》

(九)、集体诗朗诵:《缅怀先烈,迈向新的历程》 甲: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烈士无限的憧憬

乙: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英灵已逝,精神永存 甲:我们胸怀祖国,壮志凌云,学习英雄无私无畏的志气, 甲: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告慰烈士忠魂!共同朗诵:《缅怀先烈,迈向新的历程》

(十)、《感恩的心》

甲:革命先烈让我们有了安定和平的环境,妈妈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乙: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甘露。党和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甲:其实,我们应该感激的人太多太多,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乙:让我们一起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十一)、班主任发言

因为无数革命先烈们的流血牺牲,使我们拥有了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感谢伟大的祖国给了我们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使我们免遭流离失所的痛苦。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我们拥有富足的生活,接触着最新的信息资源,网络和游戏成了我们的热门话题,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恩生活?!也许这个时代给予我们太多的享乐和自在的生活,我们不屑于谈革命、论精神,我们甚至忘记了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先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责任,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请记住:学习是你的责任,不是兴趣。要在责任中寻找兴趣,而不是以兴趣替代责任;要先做你该做的事,再做你感兴趣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革命先烈们,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无愧于我们的父母和老师。

附节目内容:

(一)《三月,我们缅怀烈士》 三月,我们缅怀烈士

三月,万物复苏,盎然春意。三月,最令人向往的日子。

人们总是不会忘记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看烈士事迹,学烈士精神,踏上红色之旅。看到了吗,聆听了吗,感受到了吗?

革命烈士的英勇和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在烈士陵园前,我站着留了影,此时此刻,我心潮涌起,我们能否踏着先烈足迹?!我们能否把红旗扛起? 一种激昂,一个振奋,一种思索,一个问题。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从父母、老师嘴里知道罗世文、车耀先事迹,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深深根扎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上小学的时候我认识了“小萝卜头”,他与我们一样大的年龄,做的事迹是那样壮烈。

我还从书本上读到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明天,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可歌可泣。现在,我们是学生 我们也应该用生命,像烈士那样撰写精彩的人生,祖国的强大还得靠我们自己!

(二)、烈士诗抄大比拼 例句: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三)、《缅怀先烈,迈向新的历程》 英雄的赞歌永世传唱,烈士的英名万古流芳。

不会忘记,枪林弹雨中你们冲锋陷阵,严刑拷打下你们赤胆忠诚,不会忘记,巧入魔窟中你们沉着机警,饥寒交迫下你们笑对人生,为了迎接新中国的黎明,你们高举红旗奋勇前进,奉献了欢乐、奉献了光阴,奉献了幸福、奉献了生命,你们是我们心中的丰碑,你们是共和国永远不倒的长城!

(四)、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

黄继光: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的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董存瑞: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所在连队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形碉堡,右手猛地一下拉开了导火索。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上,看见他用双手在地上抠出的深深的土坑……

刘胡兰:10岁参加儿童团,曾任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1947年1月12日,年仅15岁的她,被国民党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15岁。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雷锋:和平时期的英雄模范,他有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他有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他有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他有从不懈怠的学习精神。

(三)、《缅怀先烈,迈向新的历程》 英雄的赞歌永世传唱,烈士的英名万古流芳。

不会忘记,枪林弹雨中你们冲锋陷阵,严刑拷打下你们赤胆忠诚,不会忘记,巧入魔窟中你们沉着机警,饥寒交迫下你们笑对人生,为了迎接新中国的黎明,你们高举红旗奋勇前进,奉献了欢乐、奉献了光阴,奉献了幸福、奉献了生命,你们是我们心中的丰碑,你们是共和国永远不倒的长城!(四)、《祖国在我心中》(甲乙二人刚站好。)甲:啊!

乙(吓了一跳):怎么着这位? 甲:世界的东方,乙:什么啊这是?

甲:有一块辽阔富饶的土地,乙:哪儿啊?

甲:一条几字型河流横贯东西…… 乙:河流?怎么又扯到这儿了?

甲:在历史的长河里,它谱写了一段又一段壮丽的诗篇;在岁月的变迁中,它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诞生。现在的它,正张开博大的胸怀笑迎八方来客。乙:这说谁呢这是?

甲:太阳升起的地方,生活着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腾云驾雾的神龙,是他们顶礼膜拜的神圣图腾。他们是世界民族之林中一颗最璀璨的明星;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人类最辉煌的华夏文明。曾经的他们,一次次抵御了强大外族的入侵。乙:哦,我听出来了,这好像是在诗朗诵……

甲:这样广袤的土地,这样伟大的民族,它有一个令世界闻之起敬的名字,它是我们13亿人民共同依恋的母亲————中国。

乙:原来是在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啊……对了,春节刚过,爱国主义高潮还没过去呢。甲:什么叫还没过去啊?就爱国这件事来说,永远都得提倡,永远都不会过时!乙:那是那是。可像你这样就在这儿吵吵就叫爱国啦?

甲:怎么着?有什么不对么?(摆开架势)我要赞美您,祖国!我因能降生在您的怀抱里而自豪,因能聆听您的谆谆教诲而光荣,我因骨子里深深烙下了中国印而庆幸,我因血液里涌动着中国魂而终身自豪。请允许我走近您,聆听您的心声,感受您的呼吸,了解您五千多年的生命中,那些为人称颂的曾经。

乙:又来了!行了行了,有些人哪,就这样,嘴上说的比蜜还甜,其实心口不一…… 甲:什么叫心口不一啊?你什么意思这是?

乙:就说上回吧,学校号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你捐了么?

甲:……我……我不是……(作扭捏状)人家不是得省点钱买溜溜球呢吗!再说了,捐款怎么着?不捐款怎么着?这和爱国两码事儿!

乙:两码事?!我们支援贫困山区建设,让贫困山区的孩子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富强,这怎么能是两码事儿呢? 甲:(不理会乙)祖国啊!我怎能不歌颂您,怎能不赞美您呢?62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你用自己的臂膀撑起整个民族的脊梁。看今朝,神州大地,盛世欢歌,一派繁荣景象,到处流光溢彩,到处姹紫嫣红。从北国到南疆,从塞上到江南,无处不传颂着赞美您的诗句,无处不飘荡着颂扬您的歌声。

乙:得了吧,你!你这样不对哈!

甲:有什么不对的?难道我们的祖国不值得这样歌诵么?

乙:光歌诵没有用!你得踏踏实实、实实在在地去为祖国作奉献。

甲:怎么奉献哪?那我去把那溜溜球儿卖了,然后捐给贫困山区就行了? 乙:得了,用不着,啊,用不着!甲:那你说我怎么办?

乙:你呀,你要把祖国放在心中!别光放在嘴上……!甲:我没有啊,我觉得我是把祖国放在心里了(悄声对外),(就是地方偏点儿,得翻半天才能翻出来……),那你说,你说我得怎么办? 乙:真想知道怎么办? 甲:真的!

乙:特别想知道怎么办? 甲:特别想!

乙:确定肯定以及一定想知道? 甲:确定肯定以及一定!

乙:那我告诉你…… 甲:啊,怎么办哪? 乙:你呀…… 甲:嗯?

革命活动 篇3

早期革命活动的预演——支持五四学生运动

包惠僧,1895年1月15日(农历1894年十二月二十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东乡包家畈的一个农民家庭。为母亲所生龙凤胎中的儿子,兄弟姐妹8人,排行第三。原名德芬,学名道亨,号贵三,别号平候,亦号悔生,晚年笔名栖梧老人。至于“惠僧”这个名字的来历,据说是他与董必武初识之后,董必武给他写信,将“悔生”写成了“惠僧”的缘故,他就索性改成了“惠僧”。包惠僧自1900年6岁开始在家乡读私塾,1909年人黄冈县高等小学堂读书,1912年就读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后初入革命道路,1920年加入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正式开始革命生涯。作为一名党的早期革命活动的参与者,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脱离党组织为止,这期间,包惠僧频繁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革命活动,为中共的早期革命活动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17年。包惠僧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按规定,成绩好、人缘好的毕业生可以留在一师附属小学教书。包惠僧虽然成绩好,但不善人际相处,虽然最后勉强留在附小担任书记,工资却只开一半。忍气吞声半个学期后,他寒假回到家里托人在上巴河小学找了一份工作。但又不满于豪绅势力对校务的把持,几次冲突后被豪绅逼离学校。旋即来到武昌,迫于生计,他先后在《大汉报》《汉口新闻报》《汉口中西报》担任外勤记者。他不但对当时教育界贪污腐化遍存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而且在武汉的五四学生运动中,亲到现场,运用报刊的力量,对学生运动的各方面情况作了详细报道和评论,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学生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学运期间,从1919年5月10日至7月20日,包惠僧在《汉口新闻报》《大汉报》和《汉口中西报》共发表新闻报道82篇,关于“五四运动”的消息有49篇,其中37篇集中发表在5月17日至6月16日之间。在报道内容上,包惠僧报道的重心在武汉学界方面,并且明确显现出他和报道中的青年学生一致的态度。从中可见他对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耻辱感,对军阀政府镇压学生行为的愤慨,对处于危难中的祖国深深的关切之情以及对拯救国家民族的热情。

5月26日,包惠僧在《汉口新闻报》发表《官厅维持治安之一斑》一文,报道国民党政府对学生运动的镇压行为。6月9日,包惠僧报道了军警划区防守、防范森严的情况。11日,他又在《汉口新闻报》发表的《学潮中之余音袅袅》一文中,披露国民政府压制行为给学生带来的伤害,并对官厅利用放假提前遣散学生、分化学生的圆滑手段进行了揭露,指出:“保安队毒打学生致伤数十名之多,闻皆系警务处之命令,尽人皆知。而官厅则巧用圆滑手段,将中等以上学校全行提前放假,以为釜底抽薪之计。现在学生因恐官厅用压迫手段(6月3日以前,露天演讲可作为学生举动;6月3日以后,凡发传单演讲者,皆以土匪扰害地方罪论处),皂白难分,故各隐忍回籍,官厅此计不可谓不工且巧矣。”包惠僧的报道基本涵盖了武汉五四学生运动的整个过程,其爱国之情在报道中亦充分流露。就像他自己所说:“我采访的报道主要有三个目标,一个是各界联合会,是属于抵制日货运动的报道:一个是湖北教育界,是揭发各学校的黑幕,如贪污腐化那一类的报道:一个是通过鄂西的几个省议员对鄂西军政府(蔡济民、唐克明、柏文蔚等反对北洋政府的武装组织)的一些报道。”此段时期包惠僧的其他报道中反映出他当时还有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想法,虽然思想比较庞杂,很多想法也不够成熟,但也正是他对国家民族的关爱及对国家命运的忧患之情,为他1920年秋参加武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共早期党员奠定了思想基础。

革命生涯始于入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1920年5月,陈独秀、李汉俊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后,开始指导和帮助武汉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湖北籍刘伯垂与陈独秀在日本留学期间便已相识,其1920年夏秋之交由广州辞官经过上海准备回武汉时,与陈独秀会谈了几次。陈独秀介绍他人党,并派他到武汉发展组织,成立支部,同时陈独秀还介绍包惠僧、郑凯卿做他的助手。10月,刘伯垂回到武汉后,最早发展了董必武、陈潭秋、张国恩3人,成立了武汉早期共产党组织。随后,刘伯垂到大关帝庙十二号见包惠僧,并带来陈独秀写给包惠僧的一封信,并吸收包惠僧入党。11月,由刘伯垂召集董必武、陈潭秋、张国恩、包惠僧、郑凯卿、赵子健(一说未参加,是支部成立一个月后入党的)共7人,在武昌抚院街董必武寓所召开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第一次会议,推举包惠僧为小组负责人。加入共产党后,包惠僧在思想上有了根本上的转变,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当新闻记者的时候,我差不多是一匹野马,思想没有一定的体系,言论行动没有一定的范围……陈潭秋与我相识最早,他常呼我为‘暴徒’,刘伯垂常戏称我是‘感情动物’,我自以为这都是生活细节,并不放在心上。共产党在当时是一个绝对秘密的党,有一套保密的规定,因此入党以后,我不敢感情用事,随随便便。从前是想得多、做得少,后来是想得少、做得多了。当时我们的党并没有提出思想改造的问题,但是一个人如果投人阶级斗争,就不能不经受思想改造,立场、观点、方法不能不有所改变,去适应革命的需要。这可以说是我加入党以后的第一个改变。”

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以武汉中学为基地发起组建青年团。1920年11月7日至14日,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在武汉中学举行,由董必武、包惠僧、李书渠主持,共18人出席。包惠僧兼任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宣读了青年团《简章》,强调:知识分子要同劳动者打成一片,积极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活动,指导青年团员和进步学生阅读革命书刊。包惠僧以身作则,开始调查武汉地区的工人情况,并于1921年9月8日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杂志上发表了《我对于武汉劳动界的调查和感想》一文。强调要打破资本主义,就要进行阶级斗争,劳工必须团结一致,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类的福利。投入到工人群体中的实践经历促使包惠僧对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而调查报告的大范围推广也为武汉工人运动的开展作了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

nlc202309081720

1921年7月,包惠僧受陈独秀指派,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虽然在上海面临危险,但他仍与其他代表一同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画舫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大之后,包惠僧认真遵照中共中央集中全力开展工人运动的部署,先后在上海、北京、武汉、河南等地积极参与组织领导工人运动。1921年九十月间,包惠僧任职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决定区委的工作除发展党的组织外,重点放在组织发动工人运动上。12月,包惠僧同郑凯卿、施洋直接领导了汉口租界人力车夫同盟罢工,取得胜利。1922年春,包惠僧等领导成立江岸京汉铁路工人俱乐部和徐家棚粤汉铁路工人俱乐部。1922年8月,包惠僧化名“包一宇”在京汉铁路沿线开展工人工作。帮助工人组织俱乐部和进行斗争。1923年,包惠僧任北京区委委员兼秘书长,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这些工人运动的开展,是包惠僧革命经历中重要的一页,由此实现了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革命者到成熟革命者角色的转变。

国共合作创佳绩——以双重党籍的身份开展革命活动

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会后,包惠僧按照中共中央的要求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5月,按中共中央要求到广州参加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自此开始以双重党籍的身份开展革命活动。

1925年2月1日,为平判陈炯明叛乱,广东革命政府派黄埔陆军军官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率军校学生军举师东征,扫除东江叛军。周恩来率军离开后,因政治工作无人管理,学校秩序一度发生混乱。为稳定秩序,中共广东区党委书记陈延年与黄埔陆军军官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商定,由包惠僧代理学校政治部主任一职。当时黄埔军校学生分为两派,一派为青年军人联合会,一派为孙文主义学会。前者中多数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后者以国民党右派为骨干,两派之间常因政治观点相异而针锋相对,从辩论到吵架、动手,最后竟发展成枪击等一系列事件。面对这一复杂情况,包惠僧多方协调,费尽心力。首先,与军校教育长钱大钧极力搞好关系,通过他做好国民党右派师生的工作,“当时军校的教育长是钱大钧,他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我们互相间交换了工作上的意见,倒算是一见如故”。其次,增加学生课业量。“为把学生浮动的情绪安定下来,就将政治课程加多,使学生终日忙于听讲与阅读书籍、整理笔记等,开会讨论问题的时间减少,免得他们的思想感情有所激动。”“政治课程安排得很紧。每天两次至四次,每次两小时,这样把学生每日的时间掌握得很紧,他们除了吃饭、睡觉和军事课程以外,其余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听政治课”。然后,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增进彼此感情交流,“每天夜晚接见双方的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有问题就替他们解决问题,是误会就为他们解释误会,学生的思想方面没有什么波动”。4月,青年军人联合会召开50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包惠僧在会上做了《“五四”与“五七”之史事与青年军人之使命》的报告,他号召广大青年认清当前革命形势,为完成革命的胜利而奋斗终生。

6月,滇桂军阀杨希闵、刘振寰发动叛乱,黄埔军校多数学员奉调参加平叛,校内只留下代理教育长胡谦及政治部主任包惠僧及少数的秘书、副官、参谋,及一个新生连,不到100人,负校警卫之责,并办理调配船只,输送给养等任务。本就已是人少任务重,此时又接到前方命令:在黄埔军校设立第三俘虏收容所,并组成俘虏管理处。学校方面还未来得及商量处理问题的办法,运送俘虏的几十只民船已到达学校门口,陆续上岸。从上午9时起到下午3时止,陆续运到黄埔的俘虏达5000多人。俘虏们已经有一天没有吃饭了,每人背一支卸掉枪机的步枪,腰上还挂一支鸦片烟枪,东倒西歪,面无人色,不仅要求吃饭,还要求抽鸦片烟。作为校政治部主任的包惠僧临危不乱,冷静处理这一突发事件。他与大家一面安抚战俘,一面布置警卫,在学校的大门前架了两挺机关枪,组织不同番号的巡察队,分派刚入伍的90多名学生背着枪巡查,持着枪站岗,轮流转换,很有模有样,戒备森严的样子。胡谦很不高兴地说:“我们这次收容俘虏,不是后勤工作,简直是在前线作战,并且是一次艰苦的战斗!”包惠僧笑着说:“我们作战没有兵,简直是唱‘空城计’。”就这样坚持了一天半的时间。出征总队凯旋归来,迅速转移了这批俘虏,学校才恢复了常态。军阀叛乱平息后,因为周恩来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包惠僧开始正式担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一职。

包惠僧的一生跌宕起伏,尽管他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脱党,但如他自己所说,他虽然脱离了共产党,但没有发表脱党声明,也没有背叛共产党。斯人已逝,作为参加过中共一大的代表。我们应该肯定他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所开展的革命活动的贡献。作为一名记者,他大胆反映民间疾苦与人民的心愿,揭露社会的黑暗,“五四运动”期间更是大力报道学生运动,并表明了自己的支持态度:受陈独秀委派参加中共一大,面临险些被捕的风险,他不惧危险出席嘉兴南湖会议,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他从不赞成国共合作到积极投入国共合作,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岗位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近代革命家黄兴体育活动述略 篇4

在黄兴14岁那年, 他的37岁的继母陈夫人去世。而此前黄兴还有一些亲人先后去世, 在他8岁那年, 他的哥哥年仅19岁就因病去世, 在他12岁那年, 他的生母罗夫人也是因病逝世, 去世的时候也不过45岁。黄兴的父亲筱村先生由于遭受这一系列沉痛打击, 对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因而也就更加重视独子黄兴的身体锻炼, 还专门聘请了浏阳拳师李永球教导黄兴练习乌家拳。而黄兴痛失亲人的经历也同样让他印象深刻, 尽管当时他年纪还不是很大, 但他对健康也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所以他对于强身健体的兴趣也就非常浓厚, 对体育锻炼也十分刻苦, 有空时经常和乡村童到屋后的纹银坪操练拳术。由于常年坚持锻炼, 黄兴的身手十分了得, 并且膂力大长, 甚至可以轻松举起百钧。黄兴每天读完书之后就会自觉到院中进行体育锻炼, 要么举石滚, 要么举铁锁等。后来还跟着武术家李永球学习拳术及刀、枪、剑、棍等器械。早在青少年时期, 黄兴就已经练得了一身好武艺, 这也为他后来参加反清革命奠定了良好的身体条件。在他家附近的东芳坡有一个能文善武的年轻人叫王润生。黄兴与他成为了好朋友, 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拳术。后来王润生还与黄兴一同参加了反清革命运动。1913年, 在黄兴的资助下, 王润生再次前往日本留学, 专门攻读体育专业。王润生回国之后在湖南大学任体育教授, 也算是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1902年, 黄兴东渡日本留学, 在东京宏文书院就读。期间他非常喜欢日本的体操以及军事训练, 而且经常观看日本士官的操练。除此之外, 黄兴还经常去练习射击, 而且很快就成了优秀的射手, 并且在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得奖牌。当时日本的射击靶分为大小隐现活动, 射可以分为立、膝、伏等姿势, 射击的项目非常多。因为黄兴在少年时期就已经练就的一个良好身体素质, 加上他两湖时期所奠定的良好兵操基础, 所以黄兴在三天之内就完成了所有规定的射击项目, 只有大森处二门由于路太远没有完成射击。下课之后黄兴非常喜欢参加棒球运动, 经常和同学进行棒球比赛, 而且黄兴的棒球水平也是非常高, 在比赛中他经常获得胜利。在日本留学期间, 黄兴还拜师田九二四郎学习剑道。武昌首义的时候, 11月17日反攻汉口失败之后, 当他在退守汉阳之时, 偷偷潜入花园阵地庭前的一名便衣人员用枪对着黄兴的侧背, 黄兴马上拔出刀将这名便衣的头砍成两块。如果没有经过长期刻苦训练的话, 是不可能达到这么精湛的刀法。

1903年, 从日本留学回国的胡元倓为中日甲午、庚子两次战争中国军队的溃败感到万分痛心, 决定以兴学来救亡图存, 并于3月29日在长沙组建了明德学堂, 这所学堂也是湖南第一所私立中学。在上海, 胡元倓与黄兴、张继等一批从日本回国革命志士不期而遇, 随即邀请黄兴等人前往明德学堂任教。而黄兴等人也正计划回湖南来建立革命据点, 秘密进行革命活动, 所以很爽快地接受了胡元倓的邀请, 黄兴并受聘为该校师范班教务主任同时兼任体操教员。黄兴在明德学堂任教期间, 仿制了数十副从日本带回来的哑铃, 并且在上体操课的时候给学生示范, 指导学生进行哑铃操的练习, 同时他还教导学生练习柔软体操。哑铃操也因此在湖南广泛流传。由于黄兴是日本留学回来的, 经常受到各个学校的邀请去兼职授课。黄兴于1904年在湖南民立第一女学堂教育学生体操。在当时来上体操课的不过是十来个没有裹过脚的女生。黄兴教学生体操时身穿酱色纺绸长褂, 指导学生翻杠子, 练习柔软体操以及练习哑铃。学堂里没有双杠设备, 就用床铺架子代替双杠教学生练习双杠。黄兴教的柔软体操是日本式, 他在教学生的过程中非常有耐心, 基本上不发脾气。

黄兴在明德学堂任教期间, 积极组织反清革命活动, 并成立了华兴会准备发动武装起义。1904年由于起义的消息泄密, 清军来到明德学堂准备逮捕黄兴。黄兴迅速跳上矮墙、跃上电杆很快就逃脱了清军的追捕。有一次, 黄兴急急忙忙找到校长, 告诉胡校长由于前段时间印的小册子被官府认为是革命书, 政府已经派人来抓他。胡校长马上将黄兴带到自己的表哥家藏起来。差丁没有抓到黄兴, 就把校长抓走。警察局长对胡校长呵斥, 训斥他用人不对, 给学校惹来这么大的麻烦。胡校长对警察局长说, 如果你想升官发财的话, 就把他的头交上邀功请赏。让校长没有想到的是, 警察局长把桌子一拍, 谁想做狗官, 现在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保护他们的安全。警察局长的表现让胡校长大吃一惊。国民政府成立之后, 1912年10月31日, 黄兴来到他曾经任过教的长沙明德中学, 他非常关心学校体育设备情况。他对胡校长说, 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 更应该强身健体, 不能有所偏颇。黄兴在参观了学生们表演的哑铃操之后非常高兴。他对胡校长说, 学校应大力推广体育运动, 包括武术、跑步以及球类运动等。

黄兴坚持每天都练习拳术, 还要求儿子黄一欧也和他一起练习。黄一欧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练习拳术。黄兴在他儿子的腿上绑上沙包, 让他从跳矮凳开始, 然后慢慢加高, 经过几年的训练, 进步很快, 一堵矮墙, 只见他儿子纵身一跃就过去了。他还要求儿子练习腿上绑着沙包跑步。黄兴告诉他儿子, 体育才是强身救国之道, 他让儿子要在多方面加强锻炼。黄兴常年忙于革命事业, 但也不忘告诫儿子坚持体育锻炼。后来, 黄兴将儿子黄一欧送到日本向田九二四郎学习日本剑道。黄兴告诉他儿子, 只有学好了剑道, 再充分结合中国的传统剑术进行练习, 才能使得剑术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升。1906年, 当父子在日本团聚之后, 父子经常去武术会进行射击训练。黄兴的长孙黄伟民终生都在从事体育教育事业, 他早在学生时代就非常热爱体育, 包括长跑等各项体育运动, 凡是学校有体育比赛, 他都踊跃报名参加, 当他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的时候, 就以体育而出名。他专门选修体育课, 毕业之后, 先后在多所学校担任体育教师, 1964年开始担任湖南省体工大队教练员, 后来调到长沙市北区业余体校担任教导主任, 一直到退休, 他的一生都在从事体育教育事业。黄兴的长孙媳妇也是体育人士, 她是运动员出身, 她曾经是湖南省体委下属业余体校篮球队成员, 直到晚年都非常热爱太极拳、太极剑等运动。这些都表明, 黄兴及其后代与体育事业密不可分, 这与他本人“文武兼备”的体育育才观有着直接联系。

黄兴是民国时期的革命先驱, 他是辛亥革命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 早在学生时代, 他就清醒地认识到必须通过体育来提高军事力量。1908年, 由于云南河口起义的失败, 黄兴再次东渡日本。为了尽快培养更多的反清革命的军事人才, 1909年黄兴在日本重新组建了“大森体育会”, 同时招收同盟会骨干, 积极开展体育和军事训练, 并聘请多名日本军官为教官。大森体育会原本是日本的一所体育学校, 其主要目标是培养体育人才。而黄兴的目的是通过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军事精英。他还专门聘任了日本退伍军官为教练, 而他自己也亲自担任教练, 教授学员枪法和作战要点。演习之时则将学员分成二军, 他亲自和日本教官各自带领一军进行对垒。黄兴还是一名实干家, 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过程中, 他先后六次亲自参加并指挥武装暴动和起义。孙中山于1910年10月13日, 在马来亚的槟榔屿组织召开了秘密会议, 参加会议的还有黄兴、赵声等多人。会议决定在广州发动“三二九”武装暴动, 决定派出由五百青年组成的“敢死队”。其后由黄兴在香港成立统筹部, 选派身强力壮、精通武术的青年充当敢死队的骨干成员。黄兴每天都亲自带领这些敢死队员进行训练, 为起义做好准备工作。革命党人于1911年3月29日在广州小东营五号秘密集合。五点半开始发动起义。黄兴亲自率领一部直接向清总督衙门进攻, 打败了卫队, 直接冲进室内。放火焚烧之后又率队撤退, 撤退的途中遇到了清兵大队人马。黄兴在指挥战斗过程中, 右手被清兵打断两指。就是在受伤的情况下, 黄兴仍然以断指射击, 而且作战非常英勇, 使得士兵士气大振。黄兴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之后才不得不飞身跃墙, 率领其余人员安全撤离。这就是著名的“三二九广州起义”, 也叫“黄花岗之役”、“辛亥广州起义”。

黄兴作为一个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 他的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在为革命事业奔波, 积极筹建革命团体、组织领导武装暴动和起义、极力维护共和等事业。他的十七次铁血精神, 以及他为革命事业立下的汗马功劳, 这一切在历史长河以及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些丰功伟绩都被世人铭记在心, 为后世的人们所敬仰。然而黄兴的贡献还远不止这些, 他的体育实践以及体育思想同样对近代体育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增平.黄兴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2]石彦陶.黄兴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3]陈维伦.黄克强先生年谱[M].台北:台湾天一出版社, 1973.

[4]萧致冶.黄兴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5]冯自由.革命逸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81.

革命活动 篇5

江东实验小学1701班主题班会

一、活动主题:

传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报效祖国。

二、活动目标:

通过在班级里组织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全班学生了解革命精神的丰富内容,紧密围绕“纪念先烈报效祖国圆梦中华”为主线,扎实开展革命精神的德育体验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了解“自立自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爱好和平”的伟大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到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革命精神的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活动形式:

以班会为载体,围绕“纪念先烈 报效祖国 圆梦中华”的主题,结合我们班的特色,通过演讲故事、诗歌朗诵、自由发言等形式,理解革命精神的内涵

四、活动人数:

401班全班同学及班主任

主持人:甲(何佳凯)、乙(赵嘉懿)

五、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

甲: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又是一年清明节,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带着浓浓的敬意在这里,缅怀新中国的英烈!乙: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无限哀思无限情,清明时节祭英雄。

甲: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以先进的科学和灿烂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巅。乙:而近百年黑暗与屈辱的历史,又将她推向深渊。

甲:今天,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为那些烈士们哀悼!乙:各位同学,“纪念先烈报效祖国圆梦中华”主题班会 合:现在开始!

(二)、国旗的启迪 甲:同学们,每当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五星红旗为什么这样鲜红,旗帜上的五颗星星为什么这样闪亮?国旗在你心中是什么含义?(学生谈看法)

乙:国旗鲜红,因为染上了先烈的热血;五星闪亮,因为凝结着英雄的精神!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这是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我们在追思我们的先人的同时,也别忘了为我们的祖国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三)、诗朗诵

甲:革命先烈的勇于献身的精神时时感召着我们,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为革命而献身,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他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下面请听诗朗诵《三月,我们缅怀烈士》

三月,我们缅怀烈士

三月,万物复苏,盎然春意。三月,最令人向往的日子。

人们总是不会忘记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看烈士事迹,学烈士精神,踏上红色之旅。

看到了吗,聆听了吗,感受到了吗?

革命烈士的英勇和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从父母、老师嘴里知道罗世文、车耀先事迹,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深深根扎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上小学的时候我认识了“小萝卜头”,他与我们一样大的年龄,做的事迹是那样壮烈。

我还从书本上读到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明天,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可歌可泣。现在,我们是学生 我们也应该用生命,像烈士那样撰写精彩的人生,祖国的强大还得靠我们自己!

(四)革命事迹

乙: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呢?(学生自由发言)

(五)电影《飞夺泸定桥》 甲:同学们请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下面请欣赏影片《飞夺泸定桥》片断

(六)、讨论烈士精神

乙:先烈们不朽的英灵,让我们深受启迪,也更意识到身上肩负的重担,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讲讲你知道的革命先烈以及你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精神。(同学们自己的看法)

甲:现在我们能做的,是学好各门文化知识,掌握好各种科学技术,完善自己的思想,美化自己的心灵。

乙:先烈们的精神要靠我们来传承与发扬光大。国家的明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七)、诗抄大比拼

甲: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烈士诗句,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小组烈士诗抄大比拼看看哪一小组的同学对革命烈士的精神最为了解。(同学自由发言)例句: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八)、集体诗朗诵:《缅怀先烈,迈向新的历程》 甲: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烈士无限的憧憬

乙: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英灵已逝,精神永存 甲:我们胸怀祖国,壮志凌云,学习英雄无私无畏的志气, 甲: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告慰烈士忠魂!共同朗诵:《缅怀先烈,迈向新的历程》 英雄的赞歌永世传唱,烈士的英名万古流芳。

不会忘记,枪林弹雨中你们冲锋陷阵,严刑拷打下你们赤胆忠诚,不会忘记,巧入魔窟中你们沉着机警,饥寒交迫下你们笑对人生,为了迎接新中国的黎明,你们高举红旗奋勇前进,奉献了欢乐、奉献了光阴,奉献了幸福、奉献了生命,你们是我们心中的丰碑,你们是共和国永远不倒的长城!

(九)、班主任发言

革命活动 篇6

此次科普巡展是为认真贯彻江西省科协和省委组织部“党旗映社区、科普进楼宇”示范社区活动要求,落实科普展教队对全省48个科普示范社区进行巡展活动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老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提升社区科普工作水平,提高居民科学素质,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社区。

江西省科技活动中心展教队不顾巡展路程遥远、天气炎热多雨,深入到老区的乡镇街道社区,把防灾减灾、预防常见病、多发病、食品安全、生活节能小常识等相关科学知识送进革命老区,送到老区人民的家门口,近距离让老区人民在浓厚的科学知识氛围中受到熏陶,提升素质,受到了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和肯定。此次巡展历时5天,行程780公里,参观科普展览人次达2万余人。展教队还向每个示范社区赠送了“核电安全知识”科普挂图。

在举国上下庆祝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以科普巡展方式,把科普知识送进革命老区,来纪念建党90周年,非常有意义。(省科技活动中心 编辑:陈焕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体育活动 篇7

一、根据地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势及发展

在中国革命斗争时期, 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始终离不开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健康的军民体魄。红军时期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进行了系列形式广泛的体育赛事活动。这不但包括有传统的体育项目, 而且还有近代发展的体育项目。同时, 还包括一部分根据地军民因地制宜自创的体育竞技项目。根据地群众的体育活动不但锻炼了军民身体, 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对根据地军民革命斗争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时根据地有着重要的群众资源, 并有着发展体育运动的各种要素及条件。根据地为了打破国民党经济及军事上的封锁与围剿, 共产党领导集体坚持体育服务革命战争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锻炼工农阶级的筋骨, 战胜一切反动派的体育建设方针[1]48。同时, 这一方针还全面揭示了根据地体育发展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体现了红色根据地体育运动的革命性及人民性, 带有浓重的军事色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势下进行的, 其根据地的创建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即初期的创建时期, 1928年的全盛时期, 再到1929年的恢复及巩固时期。这一阶段重要任务是巩固革命根据地, 这就需要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下做好部队军事训练工作。根据当时的建工部长宋欲的回忆, 红四方面军教导队的军事课就是每天要进行跑步及按时操练。当时开展的农民自卫军指导农村进行体育运动最为突出与普及, 这适应了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

根据地领导对体育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革命根据地体育运动的热潮, 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带领下, 部队经常进行爬山、行军及做游戏, 特别是部队将武装爬障碍、手榴弹掷远作为一项经常练习的项目。当看到红军苦练爬墙、跳杆及盘绳就不难发现他们在对敌战争的英勇与顽强的原因了。在《根据地战时教育方案》中就提到, 要求小学生必须做到行动军事化, 七岁到十四岁以下的儿童都要加入儿童团, 并组织他们经常进行军事演习, 甚至他们的游戏都充满着对敌军事斗争的意味。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壮大时期, 朱德同志打球的积极性非常高, 在休息时期经常找部下打球, 士兵们看他年纪大了, 就有意让着他, 朱德觉得是士兵们另眼相看, 嫌和他们玩得不过瘾, 就和女兵们一起打球。她们可不管这些, 有时候推他几下, 撞他几下, 还经常盖他的帽子, 朱德同志不但没有生气, 反而还非常高兴[2]47。在部队中, 战士们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如乒乓球、滑冰、篮球等。然而, 在战争频繁的斗争环境中, 不可能形成系统、独立及规范的体育活动形式。当时, 虽然属于欧美近代体育在中国重要的传播时期, 但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处于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 根据地的体育活动还处于萌芽时期, 更难于传播及进一步发展。

二、井冈山根据地体育活动内容及特点

在第二次国民革命这一特殊的环境中,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体育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起来, 找到了一条体育军事化的发展道路, 并发挥着体育救国民于危难之间的作用。毛泽东非常重视根据地体育运动的开展, 他说“体育是一种移风易俗的大事”, 只有“军强文壮, 才好打仗, 办事”。“我希望我们各级军政首长加以重视与提倡”。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强身健体及提高技术两个方面。所谓的技术, 不只是狭义上的球技, 而是在健身过程中, 创造出的方法, 以供将来训练大批的军事技术人才。与此同时, 根据地还将体育活动与普通民众相结合, 走出了体育社会化道路, 发挥着体育强健国民体质的作用。在艰苦的国内斗争环境中,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善于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方式办体育, 根据地的体育事业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体育运动成为军、政、体三大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3]62。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面临敌人重重封锁与包围, 生活相当艰苦的情况下, 根据地主要领导在号召全体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 还鼓励军民根据现有的情况及条件开展体育锻炼。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 用独木桩钉块板制成了篮球架, 土砖砌成木马等制作了许多的体育器材, 使根据地的体育活动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开展。

当时, 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普及体育运动, 以改进军民体力, 进而圆满完成国民革命的艰巨任务。这一时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体育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体育军事化、社会化及经常化理论的指导下, 根据地军民进行了广泛的体育实践, 当时开展的体育运动成为了军队建设的重要手段, 并发挥其为革命战争服务的作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创建了众多的体育组织, 定期举行运动会, 使得革命根据地的体育运动得到广泛、深入的展开。这一时期由于工农政权的建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及扩大, 特别是根据地政治的稳定, 而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也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赤色体育会、俱乐部列宁室等, 还颁布了系列的体育法规、教学法, 修建了大量的运动场及运动器械, 同时还开展了群众性质的球类、田径等体育运动竞赛[4]12。这是近代体育传入中国并在革命根据地发展的结果, 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有着近代体育与军事训练相结合的特点, 同时近代体育还与民间传统体育相结合, 具有大众化、科学性及民族性的特征。另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系列的体育活动与竞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是中国革命的特殊的历史时期, 井冈山根据地体育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 这时期的体育最大的特点是体育运动的军事化, 体育为军事服务是其始终贯穿的目的, 这符合了战时实际斗争的需要。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斗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早就认识到了开展体育运动及强健军民体魄的重要性,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 在毛泽东、朱德同志的领导下, 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活动, 毛泽东在会见战时篮球队时强调:“一面打仗, 一面发展体育运动非常好, 我们的红色军队是非常需要体育的。”当时,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农民自卫军指导农村开展军事体育适应了革命斗争的需要, 使得根据地体育运动得到普及与发展。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参加体育比赛与活动的人主要涉及革命领袖、机关干部、农民及学生等, 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也是根据地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原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体育活动是中国历史上完全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广泛参与的一种体育运动,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更凸显了体育为军事斗争服务的特色, 具有浓重的军事色彩, 它还对根据地政权的巩固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 在根据地时期形成的人民性、革命性的体育思想,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事业的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辛娟娟.中南红色苏区群众体育资源开发与配置研究——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3) .

[2]曾岩.对编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体育的刍议[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3]李润波.革命根据地的体育运动[J].北京档案, 1986 (5)

革命活动 篇8

为了缓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1901年清廷效仿列强在华建立的警察机构—‘安民公所’, 在京师创办‘善后协巡营’, 旋改为‘工巡总局’, 作为维持京师治安、执行警察职能的机构。1902年, 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奏请在天津设立巡警局, 清廷准奏试办, 由此, 各省开始地方警察机构的创设。”[1]3而此时的黑龙江“自骑兵堕施, 内忧外患纷至沓来, 当局者日以革新兵制为急务”。[2]面对黑龙江地区的紊乱局面, 以及有天津设立警察机构的先河, 1904年, 黑龙江将军达桂与齐齐哈尔副都统程德全上奏清政府“改练军为巡警军……是为黑龙江为异日开办警察之预备”, [1]3由此拉开了黑龙江地区创办警察的序幕。1905年, 当时的黑龙江将军程德全鉴于“巡警军改警不利于防剿, 乃采取变通办法, 将省城旧有的街道厅裁撤, 改为警察总局……光绪三十二年八月, 始将黑龙江警察总局改为巡警总局。1906年, 又改巡警军为巡防队……1907年, 黑龙江各属已举办警政的有呼兰、绥化2府, 大赉、安达、肇州、海伦4厅, 巴彦1州, 木兰、兰西、余庆 (今庆安) 、拜泉、青冈5县。同年十月, 上述府县警察机关改称巡警局。同年, 隶属吉林省的五常、依兰2府设巡警局。其他未办警的府县, 也逐次力图设置。至1911年, 省城巡警总局改为警务公所, 各属巡警局改为警务所”。[1]由此可知, 黑龙江地区的警察制度是几经演变才渐臻完备。

二、清末黑龙江警察查缉革命党人活动

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在创设警察总局时, 对警察的职能作了概括:“第警察之职, 在于安市廛, 平道路, 禁游惰, 解斗争, 防疫瘟于未萌, 诘奸宄之时发, 与营勇专司捕盗者不同。”[1]27这里较明确地说出了警察的职责, 即警察不单是为对付盗匪, 他们还要负责维护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宁, 要处理简易的民事纠纷, 端正民俗民风, 平整道路以确保交通顺畅, 注重卫生, 预防瘟疫疾病的流行并且还要查缉危害政权的活动。“1906年后, 随着清廷各项警察规章制度的建立, 特别是《大清违警律》的颁发, 警察职能日趋完整。计有护卫、治安、正俗、外事、户籍、交通、营业、建筑、刑事、清洁、保健、防疫、化验、戒烟等。”[1]27可见, 清末警察职能的覆盖面之广, 但就清末警务活动来看, 其主要的力量投放在了查缉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的反清活动上。

自从沙俄入侵黑龙江地区之后, 各地人民自发地组织抗俄活动, 但是这一爱国举动不但没有得到官府的大力支持, 反而遭到警察的查剿和镇压。当东北人民不堪忍受腐败的清政府的统治而进行反清灭洋活动时, 黑龙江警察则以此为弹压的重点。

“1904年十一月, 郭尔罗斯后旗五站一带民众因不满沙俄入侵和盘剥, 以刘宝珊为首的民众举义, 伏击了前来视察的俄驻黑龙江军事委员鲍格丹诺夫中校一行, 击毙鲍本人及多名随员。其后官府出动军警杀害举义骨干14人, 并逮捕30多人入狱。同年, 活动在牡丹江一带的抗俄‘忠义军’2 000多人, 使俄军难于应付。此外, 黑龙江岸的张显珍、呼兰附近的‘打五省’等部及哈尔滨一带的‘天灭洋’部中抗俄义士均因进行抗俄活动, 遭到官府的镇压, 以‘马贼’之名予以通缉和追剿。”[1]59沙俄入侵给黑龙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在肉体和精神上折磨着当地人民。此时的清政府没有以一个保护国民的姿态出现, 反而唯唯诺诺, 视国家主权于不顾, 视人民生命于不顾。作为号称“安市廛”的警察也没有和人民站在一起, 而是将武器对准了人民, 成为了沙俄的走狗。这时的警察已经背离了当初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对警察职能的定义。

“1910年, 滨江厅巡警局按照省民政司宪‘革命党要在哈埠起事, 要严加防备’的通知, 开展侦查探访革命党和缉捕革命党人的活动。1月28日, 同盟会会员熊成基来哈开展革命活动, 于哈尔滨火车站附近宾如客栈被逮捕, 解往吉林省城杀害。1911年12月, 滨江厅司马, 根据省关于‘革命党肇事之后, 党羽潜伏窜入各省, 扰乱治安, 特通令巡警局和防营从严查缉’的通知, 又传谕巡警局, ‘革命党起事多有巡警附入其间, 如警兵潜逃者, 区巡官记过一次, 如有穿警衣潜逃者, 记大过一次, 有携军械潜逃者, 区巡官即行撤差。”[3]26清末时期, 清政府已是病入膏肓, 封建制度接近土崩瓦解, 此时正是需要一个蓬勃的, 带有先进思想的政党来推翻它。革命党人不断地努力, 不断地进行宣传, 扩大其成员, 为的是尽快结束腐朽清王朝的生命, 以一个崭新的形象屹立于世界之中, 将屈辱的一切统统抛掉, 将中国固有的生机与活力找回来。而此刻, 警察却阻碍了这一活动, 他们尽一切可能维护清王朝, 杀害革命者。甚至他们还认为, 革命者是会扰乱治安的。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 当一个政府已经没有能力去维护国家主权, 保护其民众时, 又何谈社会的治安。此时, 恰恰需要的就是警察与革命党人的配合, 而不是通缉一切与革命有关的人来瓦解革命。

三、民国时期黑龙江警察查缉革命党人活动

在民国时期, 伴随着内务部对警察的一系列整顿, 黑龙江地区警察的行政已经基本步入近代世界警察行列, 职能也更加强化。“根据1930年黑龙江省会及各县公安局暂行组织条例规定, 其职能主要分行政、司法、卫生3大类”, [1]35但其根本职能还是倾向于政治, 它要维护反动政权, 凡是危害反动统治的言论和举动, 都在警察的严密监控和打压之下, 这是其首要职能。

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中华民国成立, 但之后不久, 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及其后的军阀独裁者相继在全国讨伐革命党人, 黑龙江警察也助纣为虐, 大肆查缉革命党人。“1912年3月10日,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为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 进行卖国活动, 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孙中山等人在日本创办‘中华革命党’, 派人来哈设置机关, 散发《救亡警告》《泣告全国同胞, 抵制日货》等传单, 从事反袁、反日活动。奉天将军段芝贵密电吉、黑两省, 令‘一体协缉’。孙中山派来哈尔滨从事反袁、反日秘密活动的革命党人宁梦岩、陈仲孚、徐炳炎等遭到警方通缉。1916年3月24日, 滨江‘东陲通讯社’由于售卖反对帝制的上海《中华新报》, 该社主任王目空被滨江道尹派警察逮捕, 解往吉林省城。”[3]36当时的黑龙江警察, 其心中已没有人民的安危, 他们只是反动统治的走狗。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北京“五·四”运动的影响下, 黑龙江地区, 特别是哈尔滨地区的工人、学生以及各界民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断高涨, 这一切都引来了警察的残酷镇压。“1917年10月13日, 为防止俄国革命对哈尔滨的影响, 滨江县警备队首次进入道里和车站, 加紧巡逻, 以防紊乱……翌年5月15日,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员、横道河子教师乌曼斯基在哈尔滨被白匪暗杀, 激起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印刷厂、电报、电话工人大罢工。17日罢工工人在南岗尼古拉教堂广场集会追悼乌曼斯基, 会上工人领袖秋马克又被白匪抓走。俄工愤懑, 进行罢工, 中国工人加入罢工行列, 中国当局派警弹压。同时发布布告, 禁止中国工人参加中东路罢工。”[1]71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是在先进的马克思思想指引下进行的, 应该说, 这对于落后的中国, 可以算作是一种正确地指引, 使人们认识到应该努力的方向, 而这种先进思想的萌芽, 却不断地被民国时期的政府所摧残,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当警察将进步学生赶出哈尔滨时, 也就相当于将先进的思想赶出了哈尔滨, 这是很可悲的。

清末时期, 黑龙江警察制度初步建立, 到民国时期, 其制度基本完善。其中不乏有维护社会治安, 保证人民安全, 关注公共卫生, 扭转社会风气的事项。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上旧有的许多弊病, 人民生活更有规律, 社会环境更加健康, 城市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大有改观。但是, 这些并不能掩盖清末民初黑龙江警察对反动统治的维护以及对革命党人残酷镇压的罪恶事实。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公安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3.

[2]万福麟, 张伯英, 崔重庆, 等.黑龙江志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2:1198.

革命活动 篇9

关键词:王尽美,党的创建,早期革命活动,卓越贡献

王尽美 (1898—1925) , 原名瑞俊, 山东党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 山东早期革命活动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个朝气蓬勃不怕飓风恶浪的弄潮儿, 在短暂的青春岁月中, 从一名进步青年逐步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 作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参加中共一大, 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热血与精力都奉献给了党, 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他的短暂人生闪亮辉煌。

一、王尽美早期民主主义进步思想的产生

王尽美, 1898年 (清光绪二十四年) 出生于山东莒县一个贫困的佃农家庭。王尽美出生以后, 父亲已经过世, 他与祖母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穷困的生活。王尽美八岁时, 曾给地主家少爷陪读, 因此有了读书的机会。王尽美对于这次陪读机会十分珍惜, 他谦虚好学, 每天刻苦学习, 赢得了私塾学馆先生的喜爱。1912年, 王尽美进入北杏村办初级小学, 由于品学兼优, 在学校获得了免费学习的待遇。1913年, 王尽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枳沟镇高级小学, 在这里他有幸遇到萌发革命思想的启蒙教师———王新甫老师。王老师学识渊博, 思想进步, 在课堂上经常发表一些进步言论。王新甫老师的进步思想, 深深地影响着王尽美。从王新甫老师那里, 王尽美了解到许多进步书籍和进步书刊, 如《天演论》、《革命军》、《民报》等。王新甫老师还给同学们讲武昌起义等革命大事件, 引导学生关注革命。从那时起, 王尽美开始关心国家大事, 并且在思想上萌发了民主主义思想意识, 树立了救国救民的志向。十月革命爆发后, 激起了中国的革命热潮, 受革命热潮的影响, 王尽美决心走出家乡, 奔赴济南继续求学, 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18年, 王尽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怀揣救国救民的理想, 临行前挥毫作诗“:沉浮谁主问苍茫, 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 铮铮乔有看沧桑。”诗句中表达了王尽美敢于和命运作斗争, 树立远大志向, 立志救国救民的坚定信念。

二、王尽美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

王尽美来到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 开始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探索革命救国之路。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 王尽美仿佛看到一线曙光, 他决定走出校园, 投入到五四爱国运动洪流中, 在运动中接受革命的洗礼。1919年5月7日, 山东各界举行了盛大的国耻纪念大会, 王尽美也率领同学们参加了这次集会, 随即进行了游行、罢课。5月23日, 王尽美等人起草了《罢课宣言》, 号召济南21所学校举行总罢课[1]19。之后, 济南学联开展了“外籍学生回各县开展运动”, 王尽美积极响应这一爱国举措, 和几个爱国学生一起, 回到家乡莒县, 积极组织和精心策划反日救国大会。这一大会在诸城县的西河滩成功举行, 有几千人参加了大会。这次盛举, 点燃了诸城反帝爱国斗争的烈火, 当时爱国斗争形势一片大好, 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随着山东爱国斗争形势一片大好, 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在山东广泛传播, 许多进步报刊都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9月, 在济南贡院墙根街, 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人正式成立“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王尽美作为学会负责人, 带领大家经常学习苏俄情况的新书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 并组织演讲和讨论, 积极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促进了王尽美思想发生质的变化, 他体察与反思中国黑暗社会,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初步共产主义思想已经逐渐形成。

三、王尽美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的卓越贡献

1920年, 王尽美被发展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外埠会员。同年l1月, 王尽美与邓恩铭等成立励新学会, 并且亲自任主编创办了《励新》半月刊。《励新》上刊发的文章, 对新文化和思想进行宣传, 大力提倡对旧社会进行改造, 同时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启发青年觉悟。1920年4月, 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接见了王尽美、邓恩铭等人, 和他们探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看法, 并向他们介绍了十月革命胜利的一些情况。1920年8月, 陈独秀在上海组织成立共产党, 随后, 陈独秀函约王乐平。王乐平是山东政界、文化界比较有影响的人物, 陈独秀希望王乐平在济南组织共产党。王乐平在接到陈独秀的信后, 委派王尽美、邓恩铭等人进行筹备和联络工作, 负责创建济南共产主义早期组织。1921年春, 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在北京、上海党组织的帮助下, 秘密创建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2]23。王尽美为山东党组织的成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为山东党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在上海召开, 王尽美接到通知他代表山东党组织参加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几乎彻夜难眠。1921年7月, 王尽美与邓恩铭一道赴上海, 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参加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议期间, 王尽美与邓恩铭住的房间和长沙代表毛泽东房间相邻, 因此, 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解放后提到王尽美时, 还无限感慨地说“:王尽美耳朵大, 细高挑, 大伙都亲切地称他王大耳。”党的一大之后, 王尽美回到济南, 随后, 向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传达一大的精神, 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同时, 他将从上海带回来的《马克思 〈资本论〉入门》以及《共产党宣言》等书籍为大家传阅和学习。在不久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中, 王尽美任书记。

1922年1月, 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山东地方代表, 邓恩铭、王尽美、王复元、王乐平、高君宇、王象午等人列席参加。为了与工人运动发展相适应,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于1922年6月在山东组建了分部, 王尽美担任山东分部的主任。而恰恰是这一阶段, 军阀政府警察厅开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向理发业征收“卫生执照”捐。王尽美利用这一时机, 发动和组织理发工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罢工运动, 强烈要求军阀政府警察厅将被捕的工人无罪释放, 同时将“卫生执照”捐免去, 并允许工人自由组织工会。经过王尽美等人的努力, 大罢工取得胜利, 济南各界工人受到很大鼓舞。此次罢工的胜利, 为更好地开展工人运动, 从理论和实际行动上武装工人群众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1922年7月, 王尽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后, 他同毛泽东、邓中夏等人参与起草制定《劳动法大纲》。《劳动法大纲》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指导工人运动的纲领。1922年8月, 王尽美被调到北京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2年9月, 王尽美来到秦皇岛、山海关等地建立党组织, 领导工人运动。在他直接领导下, 10月, 京奉铁路山海关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此次大罢工经历了9天时间, 终于取得斗争的胜利, 同时推动了京奉铁路全线罢工斗争的开展。随后, 王尽美作为罢工指挥部主要成员之一, 又组织领导了开滦、秦皇岛等五矿工人总同盟罢工, 并取得了胜利。1923年1月, 京奉铁路总工会建立, 王尽美任总工会秘书。“二七惨案”后, 王尽美被反动军警逮捕, 不久, 又被工人营救获释。随后, 王尽美重回山东, 担任济南地方委员会书记, 同时他还与王乐平等人在济南组建了 “平民学会”, 对十月革命成功经验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进行宣传和介绍, 并积极开展革命活动[3]20。

根据中共三大决议, 在党的三大会议之后, 王尽美以个人身份, 申请并加入了国民党, 并赴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王尽美、李大钊、陈独秀、林伯渠、谭平山、李维汉、毛泽东等人都以个人身份出席大会。会上, 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宣言包含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因而成为国共两党进行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12月, 国民会议运动讲演大会在北京召开, 李大钊亲自主持, 王尽美代表中共济南地委前去参加会议。随后, 王尽美奔走于齐鲁大地, 指导开展促成国民会议运动。他认真执行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积极建立与发展国共合作, 扩大党在国共合作中的影响, 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方针, 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 相继在青岛、淄博、寿光、青州等城市建立起中共支部, 发展山东党组织。王尽美因此被称之为山东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 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4]43。

由于长期工作劳累和艰苦生活, 王尽美患上了肺结核, 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但王尽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1925年春节前夕, 在济南因疲劳过度吐血晕倒, 被迫住进了医院。王尽美住院期间正是工人运动蓬勃开展之际, 没过多久王尽美还未康复就毅然出院, 赴青岛投入战斗。随后, 王尽美与邓恩铭一起领导了四方机厂工人和胶济铁路全线大罢工, 并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5]35。1925年4月, 又领导了青岛纱厂工人联合大罢工, 并取得胜利。同年6月, 因肺病复发, 王尽美回到家乡养病。随后因病重来到青岛治疗, 8月在青岛逝世, 终年27岁。

王尽美的生命虽然短暂, 他却为党的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最艰苦的岁月里, 王尽美战斗在革命的最前沿, 他呕心沥血, 不辞辛劳, 用顽强的毅力和精神谱写了一曲革命的诗篇。他把毕生的热血与精力都奉献给了党, 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他的短暂人生闪亮辉煌。

参考文献

[1]黄卫.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J].党史纵横, 2011 (7) .

[2]苗体君.关于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创始人的新考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7 (2) .

[3]房晓军.王尽美思想探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2011 (2) .

[4]苗体君.试析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历史贡献[J].德州学院学报, 2012 (1) .

革命活动 篇10

张元济的出版理念:以扶助教育为核心

张元济作为维新运动的参与者, 与许多主张“变法”的知识分子一样, 渴望通过改良来寻求中国的富强。“戊戌变法”失败后, 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培养人才、开启民智的认识, 认为只有改进和扩展国民教育, 才能为变革和发展提供适宜的文化环境与精神人格。他的这一意识在辛亥革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肯定。

1902年初, 张元济正式加入商务印书馆后, 与夏瑞芳约定“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作为商务印书馆的掌门人, 张元济既是文化人, 又是商人, 这使得他在经营商务印书馆时要努力地去平衡文化性和商业性, 力求使二者达到统一。张元济的双重身份也使得商务印书馆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经营原则:不出不赚钱的书刊, 不出与时事政治相冲突的书刊, 不出品格低下的书刊。

辛亥革命时期张元济的出版活动

张元济的出版生涯前期与辛亥革命时期 (1) 有较多重合, 这段时间是张元济出版活动和出版思想从萌芽走向成熟的阶段。在社会思潮泛滥的上海, 他既未轻易调整自己的改良立场, 也未因革命潮流而忽左忽右地变化, 而是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与文化需求的理解来确定出版方向。其带领商务印书馆所出版的图书和期刊, 既符合时代变化的需要, 又能经受住历史的检验, 具有持久的知识和理性价值。这也正是张元济坚持温和的文化和教育改良理念的结果。

教科书出版。张元济在加入商务印书馆后, 首先就是抓新式教科书的出版。他力荐蔡元培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 由蔡元培牵头开始编纂新式教科书。蔡元培担纲国文、历史、地理三种教科书的编纂体例工作, 聘请爱国学社的教员蒋维乔任国文编辑, 吴丹初任历史、地理编辑。1903年蔡元培离开商务印书馆后, 张元济亲自担任编译所所长, 聘蒋维乔为常任编辑员, 并由蒋介绍庄俞编地理、徐隽编算学。而国文教科书的编辑则由张元济、高梦旦、蒋维乔、庄俞等讨论决定。《最新国文教科书》包括初等小学10册, 高等小学8册。《最新修身教科书》包括初小用者10册, 供高小用者8册。[1]此外, 为了使教科书能够被有效地应用, 还编辑了十种教授法、三种详解、十三种中学校用书以及师范学堂用书等。除了小学教科书之外, 张元济直接参加组织编校的教科书还有供女子学校使用的女子教科书、共和国新教科书以及单级教科书等。

报刊出版。张元济积极主持和参与各类报刊的出版活动, 从早期对于《时务报》的关注, 到后来主持参与出版《外交报》、《绣像小说》、《东方杂志》等旨在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系列报刊, 都体现了他通过普及知识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变革的革命意识。

在南洋公学期间, 张元济与蔡元培、温宗尧、赵从蕃等开始创办《外交报》。张元济在该报的《叙例》中提出了“文明排外”的理论, 称:“……盖人之生也, 无不以自利为宗旨者;国之立也, 即无不以自利其国为宗旨者, 是以有凌侮劫夺之事。凡以凌侮劫夺人为事者, 例不以见凌侮劫夺为怪, 是以彼我之间, 荡荡然无界畔、无契约, 缘隙生事, 罄竹不胜书。及其迭经自然、人为之两淘汰而残存于兹者, 渐趋知力平等之势, 又以经历既多, 识见渐澈, 知前者凌侮劫夺之为两不利, 而自利者不得不行以两利之术, 于是人与人有伦理, 而国与国有外交。要之, 以保有主权, 不受凌侮劫夺为界说, 是故外交其表面, 而排外其里面也。”[2]该理论还被张元济定位为《外交报》的办报宗旨。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盲目排外、野蛮排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所以要提倡文明排外。《外交报》共有论说、谕旨、文牍、译报等8个栏目, 主要介绍各国的动态等国际知识, 是当时社会了解国际的一个重要窗口。《外交报》最初由杜亚泉的“普通学书室”发行, 随着张元济、杜亚泉加入商务印书馆后, 该报也转由商务印书馆代印和经销。《外交报》停刊于1911年1月15日, 前后历时9年, 共计324期。

张元济十分重视报刊等大众传媒在传播知识、开启民智、引导舆论等方面的作用, 他的国民教育思想在商务印书馆所创办的各类杂志中也都有所体现。1903年创刊的文艺半月刊《绣像小说》, 每期刊载长篇连载小说或单篇小说10种左右。在创刊号上, 创办者就称该刊将借小说以针砭朝政之积弊, 为国家危险立鉴, 以此唤醒民众。1904年编辑发行的《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悠久的大型综合性杂志, 按月刊载中外大事记、中外时事汇录和各类汇志, 内容涉及中外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和要闻。张元济在执掌《东方杂志》期间, 始终以宣传立宪政治主张为主, 确立了《东方杂志》“启导国民、联络东亚”的办刊目的。辛亥革命时期的《东方杂志》注重对西方政治思想、民主观念、新式教育、新文学以及西方自然科学的传播。《东方杂志》虽为选录类杂志, 但从其所刊载的文章中亦可见其办刊目的。

张元济的出版经营策略及其经营思想

唯才是举的编辑用人观。张元济与发起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人在知识结构和从业经历上的差异, 使他一加入商务印书馆, 就承担了编书的重任;而夏、鲍、高等人则主要负责印刷与发行。张元济的翰林出身、维新思想以及与众多学术界、文化界名人的良好关系, 为其在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张元济在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期间, 商务编译所得到了迅速发展, 从成立之初的几个人发展到1908年的64人、1921年的160人左右。张元济本着“唯才贤与新进是求”的重才观念为商务印书馆延揽了一批知名学者, 组成了一支非常优秀的编译队伍。在与日本金港堂合资运作后, 张元济也不忘网罗人才, 充分利用机会, 挖掘日方专家的经验, 为商务印书馆出版教科书所用。

发行人员的职业教育观。随着商务印书馆发行业务的蒸蒸日上, 张元济意识到发行队伍较低的文化素质已不能满足图书发行的需求。他主张对发行人员进行培养, 于1909年开办了商业补习学校, 力图培养自己的发行骨干。他要求所有的图书发行人员在熟悉各种书的基础上, 还要清楚所推销书籍的优点和特点, 以提高图书推销的有效率, 扩大图书销售, 增加利润。从1909年到1923年, 商业补习学校共举办了7届, 毕业学生达318人。由于补习学校较强的教学针对性, 较多的实习机会, 大多数学员毕业后都能逐渐成为发行业务骨干, 这进一步推动了商务印书馆的发行业务。

身兼文人与商人双重身份的张元济, 在经营商务印书馆的过程中, 逐步探索商务印书馆的近代企业发展之路。张元济的这种经营探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商务印书馆的多元化经营, 二是商务印书馆的资本运作, 三是商务印书馆灵活多样的发行方式。

以文教为核心的多元化经营思路。商务印书馆除出版社之外, 还拥有编译所、发行所和印刷所, 并在全国各地设有分馆、支馆。张元济在稳定出版主体地位的同时, 积极将商务印书馆向横向进行拓展。早期创办通艺学堂为张元济积累了办学的经验, 在商务印书馆步入稳步发展阶段时, 张元济开始创办一系列的文化教育机构, 如幼儿园、小学以及商业补习学校等。除此之外, 张元济也涉足工商领域, 创办电影厂、玩具厂等一系列的工商企业, 为当时的出版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张元济为商务印书馆所考虑的横向拓展业务的经营思路并非率性而为, 这从商务印书馆所创办的一系列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领域中可以看出, 这些企业都是紧紧围绕“文教”这一核心展开的。这些企业的创办, 进一步扩大了商务印书馆的文化影响力。

强调主权的资本运作意识。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 得到了夏瑞芳的高度信任和全力支持。他在掌握编书大权的同时, 还在经营策略上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商务印书馆吸收日资的经营之举在当时可谓一大创举。作为一名商人, 张元济敏锐地洞察到雄厚的资金对于经营一家企业的重要性。在张元济“实业首重资本”理念的指引下, 商务印书馆在1903年和日本金港堂约定各出资10万元, 组成股份有限公司。商务印书馆的股本从创业初期的3750元迅速增加到20万元。但张元济并没有被此冲昏头脑, 在与日本金港堂合作的过程中, 他对双方的合作进行了详细的约定, 以确保商务印书馆的经营主权。

重视发行渠道建设。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期间, 十分重视图书的发行工作, 推出了一系列有力的发行措施。就拿商务印书馆与日本金港堂的合资运作来说, 张元济充分利用此次合资的机会, 在各地设置分馆、支馆, 进一步扩大了图书的发行范围, 自合资当年建立第一家分馆起, 到1932年, 商务印书馆在天津、北京、沈阳、香港等地共建立36处分馆、支馆。商务印书馆还推出了“送书上门”和“邮售”等发行形式。这里的“送书上门”指的是商务印书馆针对教科书销售的季节性特征, 在学校春秋两季开学前, 有针对性地设点推销教科书, 学校、个人甚至其他教科书销售机构、销售商均可以非常便利地从特设销售点购买教科书。而“邮售”业务则有利于偏远地区的教科书销售, 大大开拓了教科书的销售市场。通过构建这种多元化、立体型的发行网络, 张元济进一步强化了商务印书馆为读者以及教育工作者服务的功能。

结语:政治革命背景下的文化改良

张元济虽是清末翰林出身, 其人生的青壮年时期却经历了晚清的改良运动和辛亥革命, 与许多主张变法维新的晚清知识分子一样, 他也渴望通过变法改良来实现中国的富强。但他并不热衷于政治, 性格上也不具有激进色彩。同时, 在他的意识中, 输入新知培养人才是实行社会变革的基础, 而这些目标是政治革命尤其是暴力革命力所不能及的。所以, 他虽不赞同革命, 但也没有清末遗老的保守和腐朽气。当他投身出版界后, 所作所为并不因时而变, 更没有轻率地趋从革命, 而是中道而行, 坚持以教育和文化为重任的改良主义立场, 苦心经营商务的文化出版事业, 并兼顾报刊出版和服务教育, 在时代的革命洪流中走出了一条独特但很成功的个人道路, 也为中国近代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学继.出版巨擘——张元济传[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99.

周鸿祎:革命与自我革命   篇11

与人员的急剧扩张相对应的是,奇虎360显示出了“咄咄逼人”的增长势头。从2006年中业务转型推出360安全卫士开始,周鸿祎带领这家公司扎根于互联网安全服务,2007年增加了木马查杀功能,2008年推出浏览器和杀毒软件测试版,今年又陆续推出“云查杀引擎”及正式版的免费杀毒软件。在极短的时间内,360杀毒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已占据第二位,仅次于传统厂商瑞星,360浏览器也紧紧跟在IE之后。

扛着“免费”大旗的周鸿科;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头浪尖上,包括瑞星在内的多家传统安全厂商纷纷质疑其产品的可靠性,更有人认为“用免费赚吆喝,撑不了多久”。遭遇围攻的情形对于周鸿祎并不陌生:早年做3721时,就与百度和CNNIC有过一番混战;后来推出360安全卫士对付流氓软件和木马,据他自称因为动了灰色产业链还受到了人身威胁。商业纷争的核心无他,只为一个“利”字,你用“免费”来做,别人还怎么卖“收费”的产品呢?

在多年的创业伙伴齐向东看来,“中国互联网里极少数几个超人之一”周鸿祎非常仗义,够朋友,“表面上看跟谁都打,但在任何平台做事都善于合纵连横。只不过做得好了就等于动了别人的奶酪,他们就得起来跟你打,不打都不行。”

被外界认为颠覆了安全市场的周鸿祎,自己并不这么看:“我始终认为是互联网颠覆了传统厂商,我们都要适应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互联网上的趋势是,只要是所有用户都需要的服务,一定要免费,安全服务跟邮箱都是这一类。”

至于盈利模式,经过两年的探索,奇虎360已逐渐明晰起来。周鸿祎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提供免费的基础服务得到用户,建立品牌和影响力,最终通过增值服务获得收入。”这与中国目前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颇为相似,而他所称的增值服务则包括即将推出的网络安全存储等。事实上,仅仅通过游戏、浏览器、安全软件等产品,奇虎360今年已从众多合作伙伴那里获得了亿元量级的收入,其盈利状况大大超出很多人的猜想。

免费的盈利探索

这么快实现盈利并非周鸿祎刻意追求的结果,之前在3721时代由于过分关注竞争,周鸿祎坦承曾对用户造成了一定伤害,重出江湖后他决心要在用户体验上做足功夫:“做增值服务的前提,就是用户首先要对你的基本服务(免费服务)认可,要把用户基础扎得特别稳固,我们才做了三年,还有很多安全的事情要做得更好。”对于“免费没好货”的观点,他则反驳道:“免费的产品反而要品质更高,因为用户没什么机会成本,觉得你不好很轻易就流失了。”

拿杀毒软件来说,早在2008年7月360杀毒软件就推出了测试版,是从罗马尼亚的老牌杀毒厂商Bitdefender那里购买的技术。周鸿祎承认一开始“想得有点简单”,想买了技术过来就推免费。结果,直接买来的技术有些水土不服,比如发生误杀、对中国本地病毒不认识、时不时死机等现象,“第一版杀毒软件真是该有的毛病全有,把我们弄得挺尴尬的”。周鸿祎决定重新打磨杀毒引擎,完全消化吸收,一年多以后再推出正式版本时,这款杀毒软件迅速赢得了市场认可。

虽然尚没有推出增值服务,但在过去两年里奇虎360已经做了类似的尝试,与卡巴斯基等传统杀毒厂商合作,帮它们推广销售产品。事实证明,尽管有免费的360杀毒软件存在,但并不妨碍一小部分用户选择付费产品。周鸿祎透露,这个比例大概在2%~3%之间。

由于奇虎360系列软件已拥有上亿用户,外界很多人猜测,周鸿祎也将祭出广告这一来钱最直接的收入模式,但他明确予以否认:“基本上拒绝广告模式,这是必须的。”对于有些同样做客户端的互联网公司,在盈利的压力下开始做弹出窗口的广告,他认为:“有人说是投资人的压力,我觉得都是借口,作为CEO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挡得住诱惑和压力。比如做弹出窗口广告肯定能挣到钱,但我觉得不一定踏实,因为对用户有伤害,可能造成用户的流失。过早去考虑营收或盈利,反而有点儿像慢性自杀。”

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看,无论是Google还是Facebook或Twitter,都会在早期经历收入的压力,但事实证明,只要真的能做出一项很好的产品,确实能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受到很多用户欢迎,就一定能找到一种适合的盈利模式。正因此,周鸿稀才如此聚焦于产品本身,他也笑称:“可能我在江湖上混的时间比较长,投资人对我还比较尊重,一般不会给我施加什么压力。”

奇虎360在其他公司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用免费策略迅速打造出聚集了上亿用户的互联网安全服务体系,一旦成为有利可图的蛋糕,很可能就有其他竞争对手迅速跟进。微软就在近期推出了免费杀毒软件测试版。周鸿祎对此表示:“目前我们所做的事情都以互联网安全为核心,而腾讯是以娱乐为核心,所走的路还是不一样。我觉得很多事情已证明。无论多么强大的公司,你试图什么都做,不可能什么都做得很好。”

并不痛苦的蜕变

其实,就算没有来自投资人的压力,周鸿神也要“对投资人负责”。在2005年8月从雅虎中国离职后,他就投身到非常喜欢的投资事业中,奇虎360的创立他也是以投资人的身份介入,最初主要由齐向东挑头。但公司开始选择的“社区+搜索”模式很快遇到了问题,周鸿祎表示,这是当时很热的两个概念,“我们不想直接模仿美国的模式,想走一条独特的路,当然我们为创新和探索付出了必要的代价”。对投资人有承诺的周鸿祎于2006年3月出任董事长兼CEO,为公司重新确立方向。

周鸿祎并不讳言,一开始走了段弯路是因为“犯了经验主义的毛病”,“刚从雅虎出来时觉得自己挺牛的,心态上有点自我膨胀,看什么问题都觉得很简单。”但互联网是个变化很快的领域,像水一样不断在流,每个阶段都不一样,如果不能沉下去学习,只想凭着过去的经验复制成功,就掉进了“急于求成”的陷阱。

他带领公司迅速做出调整,面对现实,把心态放下来,给自己清零。“如果不虚心,不能重新把自己当成一个创业者,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亲自到第一线去了解客户需求,那很可能就会被时代淘汰。”他清楚地意识到,在中国网民迅速增长的今天,自己的想法已不能代表主流用户的想法,必须虚心地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由此,在构思360安全卫士时,周鸿祎就从一些很细小的点做起来,比如查杀流氓软件、查杀木马、给操作系统打补丁

等,这些事情说起来好像没有特别大的意义,但认真把它做好,就能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他后来总结说,“一定要从用户角度出发,最旧那种从产业高度出发的宏观战略规划、商业模式,完全脱离实际。”

与周鸿祎相识11年的齐向东如此评价:“他反应特别快,对互联网的发展方向非常敏感,所以我们迅速完成了调整。”在齐向东看来,奇虎360的转变并不像外界所想的那么痛苦:首先,现在云安全用到的云计算技术脱胎于搜索引擎的技术,这部分技术和人才都可以继承过来;其次,奇虎360在初期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然后推出安全系列产品,树立口碑,进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是比较自然的过渡,但我们确实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奋斗,才完成了这次蜕变。”

谈到眼下的目标,周鸿祎则透露,除了推出增值服务外,还要进军手机安全领域,已经收购了几家相关的公司;而360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则要争取达到2亿用户。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套杀毒安全套装软件按s0块钱计,2亿用户用了免费软件就等于节省了100亿元,而通过杀木马又能为网民减少100亿元损失。

痛苦的自我变革

先后两次创业的周鸿祎,前后两次的体会完全不同:当年创立3721是因为自己的想法在方正得不到认同,是真正一穷二白的“草根创业”;而再做奇虎360,早已闯出自己名号的周鸿祎已是不折不扣的“贵族创业”,一起步就拿到了巨额投资。当他听到很多人说“创业时钱越多越好”,就忍不住反驳,“做奇虎360时要经验有经验,要钱有钱,但走了弯路,光有钱绝对不行。”其实陈一舟同样犯过类似的错误,千橡互动当时先做了猫扑等很多很杂的产品,但最后才找到校内网(现更名为“人人网”)这个方向。周鸿祎认为,“心态非常重要,团队的能力都没问题。”

他以自身的体会总结出连续创业者两个最大的问题:一个是守株待兔,把上一次所谓的成功当成必然,其实很可能不过是碰巧捡到一只死兔子,不一定是你的能力决定的,结果你这一次还坐在这棵树下面等兔子;另一个是刻舟求剑,时代和行业都在变化,如果你没意识到变化,还以为能用原来的方式继续成功。

如今带着奇虎36C进入快速成长轨道,善于自省的周鸿祎开始有意识的调整公司的管理节奏。他并不否认之前有拍脑袋决策的时候,同时也表示:“做完决策我会跟团队沟通,会根据不同意见进行修正,我不是附复自用的人。”但如今有了规模,“在决策上会稍微放慢一点儿速度,牺牲一些效率,保持决策和方向的持续稳定性。”

这种体会同样来自切肤的教训,周鸿祎总结历史上的惨痛教训时,发现凡是比较愚蠢和错误的决策,都是在很急躁、情绪化的状态下做出来的。如今在内部决策上,他就会花很多时间来思考,“我想奇虎360想成功,可能最需要克服的就是急躁的情绪。”

自认在某些方面具有天才气质的周鸿祎也知道,自己并非通才,有很多短板,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克服弱点,“改变自己是最痛苦的,但要想成功,就得找到自己的问题并校正。”

正如几年前TCL董事长李东生在两次跨国并购之后写的那篇《鹰的重生》,要想完成蜕变必须经历痛苦的过程。周鸿祎目前花很多精力去找优秀的人才成为创业伙伴,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此外,鼎晖投资等股东也派出了一些经验丰富的管理专家,帮助其完善管理制度。“在公司早期,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向很重要,创始人单打独斗的能力也很重要,但是奇虎360走到现在方向已经清晰了,但未来究竟能做多大,跟创始人的心胸、格局和团队的组成是相关的。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必须通过团队的力量来克服个人的局限性。”

周鸿祎称自己现在的心态很好,奇虎360并不想做帝国,自己也没有当帝王的想法,“我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大侠,最喜欢的是令狐冲这种人物,不是要去一统江湖。”所以,他并不愿意去跟网游或搜索这些赚钱更多的领域去比。他认为,做互联网安全服务很有意义,自己通过这件事也在中国互联网业内重新确定了位置,并非单纯为了追求金钱。

革命活动 篇12

一、润泽·倾听——我们追求的教室里的风景

“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课堂实践中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 有成千上万的教室就有成千上万的故事, 每个教室里都发生着不同的事情, 存在着不一样的问题, 飘逸着不一样的气息。学校教学最终都在教室里发生, 教室为每一个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平台, 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空间, 在这里, 教师和学生必须同呼吸, 一起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在作者看来, “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 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意义的”, 所以, 要“揭示教室里发生的小事情大意义”。

首先,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润泽的教室, 而不是一个形式主义的教室。作者在书中以“石头, 剪子, 布”的手势教学为例, 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手势教学之类的形式主义进行了批判, 这种形式主义其实质就是虚假主体的表现。在新课程改革中, 我们的课堂也丰富起来了, 形式主义的东西也在课堂里滋长出来了, 类似于手势教学的口号教学在我们的课堂上也开始蔓延, 如, 上课之前, 教师说一句“一、二、三”, 然后学生附和一句“三、二、一”, 说口号的同时学生将小手背在后面, 规规矩矩地坐好了。教学过程中, 只要学生们稍微显得有点松散了, 教师就会重复那句口号, 学生听到这样的口号就会安安静静地坐好。尽管, 在某种程度上, 教师是在利用这样一种手段来管理课堂纪律, 是在尽量不干扰教学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手段, 但是, 很显然,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成为教师用口号来操控的对象了。还有如“Good, good, very good!”或是“嘿, 嘿, 嘿, 你真棒!”这样的口号, 喊这些口号的时候, 学生齐刷刷地翘起自己的大拇指, 这样做意味着对自己、对同伴进行表扬。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喊着口号, 打着手势, 课堂确实会显得内容比较丰富, 但是,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学生没有实质的收获, 他们只不过扮演了一个“小丑”的角色而已。“这种教学把教室里的相互对话与日常的相互对话割裂开来, 使其成为了人为的游戏。”润泽的教室不受形式主义的束缚, 它不是那些学生表面不断叫着“是的, 是的”, 将小手高高举起的教室;也不是那些气氛沉闷, 学生笔直地坐着的教室。它是一个大家都能安心地、轻松地构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都非常柔和的教室。在这样的教室环境里, 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认同和尊重, 都能打开自己的心扉。也许, 某个学生的成绩并不是那么好或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只会耸耸肩, 但他依然是集体里面被认同的一员。

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一个“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而不是一个“发言热闹的教室”。依作者看来, “教室里的交流中, 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 交流是教室里、课堂上不可缺少的环节, 也是知识传递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单方面地要求学生发言, 以这样的方式使课堂变得热闹, 而应该在组织、引导学生发言之前, 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 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 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 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的确, 在课堂上, 教师不能也不可能只追求听到相同的声音。因为, “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 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个的学生”, 他们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思维和想法, 是任何其他人都无法取代的。但是, 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课堂却存在一个误区, 那就是, 与传统课堂相比, 课改之后的课堂热闹起来了, 教师在课堂上提的问题越来越多, 学生们的小手也都举得高高的, 学生一个接着一个被喊起来发言。但是在学生争先恐后发言的过程中, 我们的教师有几个是真正认真仔细倾听的?他们几乎都忽略了“倾听”这一非常重要的环节。他们并不关注学生发言的内容, 只是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环节, 继续赶教学进度而已。这样, 课堂虽然热闹起来了, 但是, 因为缺少“倾听”, 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只会悄然流失, 交流又从何而来呢?

二、创造·合作——教师间需要相互学习

教育需要变革, 就必须从改变学校开始。作者认为, “要改变一所学校, 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 让教师们敞开教室大门, 进行相互评论, 除此之外, 别无他法”, 而“只有授课情况改变了, 学校才能改变。”教师们应该改变以往那些只认同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肯向其他教师学习的态度, 以及将自己和自己的课堂封闭起来, 害怕别人指出毛病的陋习。就像作者所说的:“把教室关闭起来, 把课堂封闭起来, 是在把教室、课堂和学生私有化。”这样“闭门造车”是不会取得任何突破或成效的。“个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想法也是不可取的, 每个教师都不能也不是独立地工作, 而应该培养合作的精神。教师应该打开教室的大门, 将课堂对外开放, 希望其他教师给课堂提出宝贵的意见, 这样, 教学才能获得进步, 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优点也可以被其他教师借鉴。

同时, 必须在校内开展有充实内容和创造性的教研活动, 为每位教师创造上公开课的机会。通过教研活动来评论公开课上得好与坏, 一起来感受课堂的“困难”和“乐趣”之所在。但是, 需要指出的是, “公开特别准备的教学是没有必要的东西, 更希望, 更值得公开的是日常的教学。”毕竟, 教研活动不是做秀的活动, 公开课也不是精心准备的演出, 它们应该是教学的常态反映。只有这样反应出来的问题才是真实的, 是亟待解决的。目前, 我国中小学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当观摩一堂公开课时, 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感觉自己是在观看一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表演, 而不是在上课。这样的课堂可以将一些问题掩盖了, 展现给大家的是最完美的, 甚至是无可挑剔的表现,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表现得非常棒, 可是现实的课堂根本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程度。要改变课堂教学, 改变学校教育, 教师们就必须培养合作意识, 开展充实的教研活动, 形成一种“合作性的同事关系”。

三、从“参与学习”活动到学习共同体——教育改革需要家长的参与

当学校建立了“合作性同事关系”, 学校就应该向社区敞开大门, 因为学校内部的改革需要外部的支援。作者亲眼目睹了日本一所小学的教师和家长合作关系的实现。这所学校首先从邀请家长“参观教学”开始, 慢慢地消除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不信任, 然后将“参观教学”改为“参与学习”活动, 让家长直接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这样一来, 学生变得更听话了, 而且也都能安心地学习了。家长参与学习的方式也渐渐多起来了, 教师和家长直接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关系。随着参与学习的持续发展, 不论是教师、家长, 还是学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慢慢地, 教师和家长携起手来, 这所学校就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学校教育呈现一片大好景象。

“学习共同体”是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改革中, 单凭学校的力量是很难取得这场文化革命的胜利的, 日本如此, 中国亦是这样。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 有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借鉴国外的成果, 就如建立这样一个互惠互利的“学习共同体”, 应该是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和追求的目标。

课程开设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课程是在教室里创造出来的。”在作者看来, 创造课程必须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经验的“设计”, 创造学习经验的“教室实践”, 对这种学习经验进行“反思和评价”。课程应该从传统的由“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阶梯型”的课程, 转变为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型”的课程。这是课程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是不容忽略的。

在进行这场“静悄悄的革命”的过程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践问题, 佐藤学教授对现实问题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多年的实证研究的结果, 最后都落实到了精炼、通俗、朴实的文字上, 形成了《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这本书。本书融会了作者对教育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 由此探索到了解决教育改革中的问题的一个个出口。书中的观点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是一本适合我国广大教育改革工作者和一线教师阅读的好书。

(《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 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作者佐藤学, 教育学博士, 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 美国教育科学院外国院士, 美国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客座教授, 日本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除本书外, 还著有:《课程与革命》《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教师这一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教学研究入门》等。译者李季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家。文中所引均出自此书。)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上一篇:县级医院成本核算下一篇:还可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