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精选10篇)
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 篇1
美国薄壳山核桃 (Carya illinoensis) 又名薄壳核桃、长山核桃, 为胡桃科落叶乔木。原产美国和墨西哥, 是世界著名的干果油料和食用树种。核仁氨基酸含量高, 富含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 核油中含单不饱和脂肪酸73%, 热值133.89k J/kg, 食用后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是理想的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剂。同时还能生产上等木材, 又可用作绿化美化的行道树, 是一种综合价值很高的优良树种, 市场前景广阔。
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于2003年引入种植2 hm2美国薄壳山核桃, 引种成功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 枞阳县决定将山核桃产业发展成为振兴该县山区经济的又一支柱性产业。笔者在前期栽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一套美国薄壳山核桃的栽培技术, 为该地区规模化发展美国薄壳山核桃提供参考[1,2,3]。
1 科学育苗
美国山核桃的育苗包括实生、嫁接、扦插和压条, 实生苗和根繁苗可直接应用于营造材用林和城镇园林绿化。绿化用薄壳山核桃树, 可采用实生育苗。当以收获坚果为主要目的时, 必须采用良种嫁接苗。
1.1 实生繁殖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环境的优良品种的果实作种子, 要求充分成熟。播种前做冷藏层积或用湿沙层积处理, 待种壳开裂时播种。层积温度2~3℃, 时间60~90 d。育苗播种密度为6.75万株/hm2左右, 行距50 cm、株距30 cm。播种深度5~10 cm。播时种子的缝合线与地面垂直, 以利胚根朝下和胚芽朝上生长, 不能平放、种尖朝下或朝上, 覆土厚6~7 cm, 土上再盖6~8 cm厚稻草或杂草、松毛, 浇透底水, 经常保持湿润。出苗后覆40%黑色遮阳网遮荫, 并做好浇水、追肥、防治病虫等管理。一般2年即可出圃定植。
1.2 根繁育
苗用种根宜选用一至五年生幼树的根, 种根埋播可在初冬或早春进行。种根长度通常为10~15 cm。圃地约需种根6.75万条/hm2。在整好的圃地中开沟, 沟距50 cm左右, 沟深10~15 cm。将种根呈45°斜放在沟中 (上、下端不要倒置) , 根与根之间距离15 cm左右。覆土后, 根上端距地面2~3 cm, 再用植物秸秆覆盖, 及时浇透水。其他管理措施与实生繁殖相同。
1.3 嫁接苗
砧木用本砧, 苗的培育与实生苗相同。砧木2~3年, 接穗1~2年。嫁接方法:春天用劈接或切接, 夏秋用T字芽接和贴芽[4,5]。
2 适期栽植
2.1 造林地及苗木选择
美国山核桃根系发达, 为深根性果树, 抗旱能力较弱。因此, 造林地应选择坡度35°以下、土层深厚肥沃、保水力强的山腰、山脚、洼地、河滩地和四旁地进行种植, 山脊、山顶、风口和陡坡则不宜种植。美国薄壳山核桃是强阳性树种, 宜选择阳坡和半阳坡栽培。土壤以冲积土和砂壤土为最佳。土层深度要求在1 m以上, p H值5.8~8.0。果用林最好栽植嫁接好的品种苗, 也可先栽植实生苗后嫁接。
2.2 整地及授粉树配置
清除树木及杂灌, 小于35°的坡地应沿等高线筑成水平带, 带宽2 m左右, 带面外高内低, 靠山坡面挖25~30 cm蓄水竹节沟, 带上打穴, 规格为1.0 m×1.0 m×1.0 m以上。挖穴时, 将表土和底土各放一边。每穴施农家肥50 kg, 混入表土, 搅拌均匀, 回填底土至平。美国薄壳山核桃是雌雄同株异花和雌雄异熟, 自花授粉结实率低, 所以栽植时应配置适宜的授粉树;果园要有主栽品种, 同时也要选择适宜的授粉品种。一般选1~2个主栽品种, 配以2~3个授粉品种。品种间最好散粉有早有晚, 以利于相互授粉。
2.3 合理密植
栽植最佳时间为3月上中旬, 合理密植, 初栽密度一般为600~750株/hm2, 以后根据树体发育及果园郁闭度适时适量疏伐。栽植前将根系适当修剪, 浸蘸50 mg/kg ABT 3号或6号生根粉泥浆液。栽植时根据苗木主根的长短, 在穴中心挖坑, 将幼苗放入坑内, 根系舒展摆放, 填平土, 用手轻提苗, 使根系再舒展, 再压实土壤, 填平土, 最后每穴浇水约50 kg。栽植时如遇春旱, 为保证成活率, 灌足水后可覆盖薄膜保水, 薄膜上再压土。
3 土肥水管理
幼树要做到薄肥勤施, 定植当年到发芽后开始追肥, 30 d追施1次, 到9月底施基肥;第2~4年, 每年3月、6月、8月及10月共施4次肥, 宜用厩肥、堆肥、绿肥和优质氮磷钾肥。成年树于9—10月施基肥, 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75t/hm2、磷肥750 kg/hm2、草木灰1 500 kg/hm2及尿素225 kg/hm2。翌年发芽前和6—7月分别追肥1次。追肥操作方法:采用放射沟施肥, 沟深20~50 cm, 挖沟时要避开大根, 隔年或隔次更换放射沟位置, 放射沟长度可超过树冠长度1倍以上。由于山核桃树很难从土壤中吸取锌元素, 因此应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喷施适量锌制剂。美国山核桃喜湿润, 忌干旱, 因此旱季要做好灌水, 采用盖膜节水灌溉办法, 可节水70%以上, 或可采用喷灌和滴灌的方法。果茶混交或林间套种豆类及矮杆农作物、牧草、中药材, 可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 提倡套种绿肥, 因绿肥既培肥改良土壤, 又经济利用土地, 费劳力少, 收效大且快。种植绿肥时应注意不要种植紫花苜蓿, 因其根系分泌皂角苷对核桃根系生长不利[5]。
4 整形修剪
4.1 幼树修剪
幼树的生理特点是营养生长占上风, 要实现早果丰产, 必须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修剪要轻剪, 注重夏季修剪。选好主干, 于1 m高度定干, 翌年选留和培育2~3个主枝, 均匀向3个方向伸延, 用拉枝的方法, 与主干保持45~90°。每隔1.5 m, 培育1层主枝。第2层保留主枝2~3个, 与第1层主枝相距60~80 cm, 第3层主枝保留1~2个, 与第1层相距50~70 cm。美国薄壳山核桃是以壮枝结果, 一定要以侧生壮枝作骨干枝, 并用撑、拉、背、坠等方法开张够主枝角度, 以免向中抱合, 做到树冠内膛通风透光。此时修剪量要少, 可疏除过密枝, 适当培养一定量的辅养枝。
4.2 结果树修剪
进入结果期后, 易出现树冠下部荫蔽, 结果部位上升和外移, 内膛空虚, 大枝数量增多, 此时要适当疏缩大枝, 疏除挤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和徒长枝,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形成上下和内外的立体结果。待树高达5~6 m时, 可对主干落头摘心, 控制树高, 改善内膛光照, 形成中等树形, 便于果实采收。进入衰老期后, 中心干和主枝顶端开始由上而下、从外到内向心枯死, 但其中部的隐芽抽生枝条多, 且能继续结果, 所以应用好这种自然更新复壮特性, 适时疏缩去上部枯死枝或即将枯死枝, 培养新发出的健壮枝代替衰老枝, 重新培养新的树冠, 用以复壮树势和延长结果年限[6]。
4.3 修剪时间
整形修剪在冬季至早春苗木修眠期进行。树形稳定后, 应以夏季修剪为宜, 此时的修剪主要是抹芽、摘心、疏枝、短截和枝条变向等。
5 花果管理
美国薄壳山核桃雄花粉量较多, 花粉直径小于46μm, 风媒传播, 花粉传播距离可达1 km。但在开花期如遇阴雨或10℃以下低温, 会严重降低授粉和受精能力, 需人工授粉补救。采集雄花粉, 喷时加入50~250倍填充剂 (滑石粉或淀粉) , 用农用喷粉器4 h内喷完。在开花期和幼果期喷5 m L/kg三十烷醇, 或花期喷0.3%尿素+0.3%硼砂混合液, 可显著提高坐果率。及时疏去无叶雄花枝, 以减少养分损失。
6 病虫害防治
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病虫害有数十种之多, 枞阳县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黑斑病、溃疡病、山核桃蚜、小吉丁虫及山核桃舟蛾等。白粉病可用退菌特、粉锈宁、敌克松、石硫合剂等防治;核桃黑斑病可用1.0∶0.5∶200.0的波尔多液喷药加以防治;山核桃溃疡病, 可用刀刮除病皮后, 用3~5°Bé石硫合剂、2%硫酸铜液、10%碱水等涂抹治疗。山核桃蚜, 可在早春山核桃开始萌发时, 采取刮皮涂药 (40%氧化乐果或50%久效磷乳油5~10倍液) , 然后用塑料薄膜包扎防治;3月下旬至4月上旬, 蚜虫集中危害新芽时, 喷射40%乳油1 500倍液防治。核桃小吉丁虫, 可采用饵木诱杀, 或在虫疤处涂抹煤油敌敌畏 (2∶1) 液防治;山核桃舟蛾, 在幼虫3龄前喷药, 可喷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20%杀灭菊酯或溴氰菊酯3 000倍液防治。
7 适时收获
美国薄壳山核桃成熟的标志是总苞自然开裂, 壳果自然脱落, 当全树有1/4总苞开裂时即可采收。采收前割净树下杂草, 清除障碍物, 铺上地膜, 以便拾果。用有弹性的竹竿插进枝梢中间, 将总苞打落即可。为了使果实成熟期一致, 可在采收前20 d喷1次1 000倍液乙烯利进行催熟, 促使果梗松动有利于收获, 但乙烯利浓度不宜过大, 以免引起叶片早落。采收后数量多的可购买专用脱壳机脱壳, 数量少时可摊积室内自然干燥脱壳或摊在阳光下曝晒使其裂苞脱果。脱去苞皮的坚果, 用清水淘洗干净, 薄摊在通风室内阴干或用火烘干, 切忌厚厚堆积在潮湿高温室内, 以免发热变质, 也不可曝晒造成走油。食用可干藏, 播种则用湿沙贮藏[7,8]。
摘要:介绍了美国薄壳山核桃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科学育苗、适期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 以期为美国薄壳山核桃规模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国薄壳山核桃,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潘美燕.美国薄壳山核桃——一种值得重视的果树新贵[J].现代园艺, 2008 (2) :12-13.
[2]李敏, 刘媛, 孙翠, 等.核桃营养价值研究进展[J].中国粮油学报, 2009, 24 (6) :166-170.
[3]联国民, 周久亚.美国薄壳山核桃生产概况[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7) :16-19.
[4]吴国良, 张凌云, 潘秋红, 等.美国山核桃及其品种性状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 2003, 20 (5) :404-409.
[5]张日清, 李江, 吕芳德, 等.我国引种美国山核桃历程及资源现状研究[J].经济林研究, 2003, 21 (4) :107-109.
[6]杨云.美国山核桃种植技术简介[J].农村实用技术, 2008 (2) :40-42.
[7]胡芳名, 谭晓凤, 刘惠民.中国主要经济树种栽培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60-71.
[8]熊新武, 学习良.推广美国山核桃振兴山区经济[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6, 17 (7) :18-19.
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 篇2
山城街道三山流域万亩薄壳核桃基地分布于三山前(包括三山前、五座窑、两山空、新声4个自然村)、枣树岭、东山腰、南官庄(包括南官庄、孔寨、庞庄3个自然村)等村,该流域现有1890户,6820人,可耕薄地6760亩、山岭面积10795亩。核桃和花椒在该流域有良好的种植传统,但近几年部分花椒、核桃树种濒临老化、绝产。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山城街道立足实际,大力实施山区综合开发,积极发展以核桃生产为主的生态特色农业,借该流域各村均为省级重点扶贫开发村、三山前村同时又是市级重点帮扶薄弱村良好契机,对该流域实施了综合治理,多方筹资,在三山前自然村建蓄水池一座1000余立方米,在新声自然村建16米长,2.8米宽,2.5米高拦河坝一座,扩大了水浇田地面积,确保了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目前新疆薄壳核桃栽植面积达到4500亩。
在栽植工作中,坚持“谁栽植、谁管护、谁受益”原则,与农户签订了栽植管护合同,免费提供核桃苗,按照1元/株的标准向农户收取苗木保证金,秋季验收,苗木保存完好、生长良好的,将保证金全额返回作为奖励,否则,每死亡一株,罚款5元,每丢失一株,罚款50元,确保实现核桃栽植目标,切实达到助农增收的效果。
薄壳香核桃及其栽培要点 篇3
特征特性:坚果近圆形,表面光滑、麻点少,壳厚1毫米,能取整仁,出仁率63.8%。仁色浅,风味独特,口感好。耐储存,常温下坚果可存放一年。成穗状或串状结果,内膛枝也可以结果。早实性好,定植当年就有部分开花坐果,但要摘掉,到第三年再开始留果。丰产性强,定植第三年单株结果可达2.5公斤以上,第5年进入结果盛期,6~8年树667平方米(1亩)高产可达500公斤。对土壤、气候和水肥等条件没有严格要求,适宜各类土质,全国只要最低气温不低于-29℃、海拔在2000米以下的地区都可栽植。耐旱、耐涝、耐瘠薄,抗风、抗冰雹、抗冻。主要病害是炭疽病,在苗期喷洒一次石硫合剂,或坐果后喷一次硫酸铜200倍液,即可达到预防效果。
栽培要点:选土质较好的平地,行株距4米×3米,667平方米栽56棵;山坡地或土质较贫瘠的平地,株行距3米×3米,667平方米栽75棵。栽植后一般不要施肥,待核桃苗萌芽高达10厘米以上再施肥。嫁接苗,嫁接部位以上的芽全部保留,嫁接部位以下的芽全部抹掉,如嫁接部位以上的芽死亡,可在嫁接部位以下萌发的枝条中选留一旺枝,其余抹掉,以便二次嫁接;微繁苗或原种苗的所有萌芽全部保留。定植5年内萌生侧枝越多产量越高,因而不需要修剪、整形,任其自然丛生生长即可。一般三年树冠达10多平方米,高度达2.5~3.5米。(彩图参见81页图1)
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探讨 篇4
1 播种育苗
1.1 整地准备
因为薄壳山核桃是深根性树种, 所以在选择圃地时要尽量选土层较厚、持水性和持肥性强、水源供给充足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在准备播种前的初冬时节, 需要对育苗的圃地土壤做深翻;在早春时节, 需要对育苗的圃地浅翻作畦, 确保圃地的土壤精细, 便于播种。除此之外还要施入足量的肥料, 比如可以施入牛、马、羊、猪等禽兽的粪便2~3t/667m2, 还可再施入复合肥50kg/667m2, 确保土壤营养丰富肥沃。另外, 作床也很重要, 床的长度可以视地块的具体大小来定, 床的四周要开好排水沟, 做到中沟浅, 边沟深, 这样才能在雨停后确保沟内不积水。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对种子的侵害, 可以适量施入辛硫磷颗粒剂, 将药均匀地拌入细土当中。
1.2 处理种子
薄壳山核桃在播种育苗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其处理方法即用沙子和种子分层混藏, 此时底层沙的厚度要保持在15cm, 2层种子中间的沙厚度保持大约5cm, 顶层沙厚度保持在15cm即可, 整个催芽床的高度保持在30~50cm为宜。如果催芽床的面积太大, 可以在沙中插上些草把通气。另外, 如果是干藏的种子, 可以在催芽前用清水浸泡2天, 注意浸泡的水每天都要更换。
1.3 播种技术
一般来说, 薄壳山核桃的播种期在1月中旬~4月上旬, 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 播种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在进行播种时, 可以采用开沟点播的方法, 将种子平放在沟内, 如果已经出芽, 就将芽尖朝下, 注意沟距保持在25~30cm, 种子播种间距保持在10~15cm, 接着用细土覆盖, 覆盖厚度大约3~5cm。如果有条件, 还可以在上面盖上少许稻草, 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土壤湿润, 还能防止鸟类啄食。若是在北方较冷的地区播种, 也可以用地膜覆盖代替。当薄壳山核桃播种后, 其树苗根部一般生长很快, 根部较为发达且主根较长又无侧根。所以相对来说, 它的地上部生长较为缓慢。为了缩短薄壳山核桃的育苗期, 有时候也可以采用秋播的方法, 即秋季将种子采收后, 先用清水将种子进行浸泡催芽, 然后放到塑料大棚里面进行播种, 当种子出苗后就可以进行春季移植了。这样在进行移植时就可以折断它的主根, 从而有利于侧根的生长, 当它处于生长期的时候, 可以摘除顶芽1~2次, 这样能够有效控制其向高处生长的速度, 等到春季时可以培育出地径超过1cm的幼苗。
1.4 苗期管理
在薄壳山核桃苗木生长的初期, 为了避免霜冻或高温带来的危害, 可以在拱膜上拉遮光为70%的遮阳网, 等到出苗整齐及幼苗的小叶转绿时, 就可以揭开部分拱膜, 待苗木与外部环境相适宜时再揭去全部拱膜, 这样1周以后就可以除去遮阳网。由于薄壳山核桃的幼苗生长高峰出现较早, 所以在4月中旬时就可以按量施入一定的复合肥。等到苗木进入旺盛生长期时, 就要结合灌溉浇水、追施适量的速效肥。另外, 苗期仍然要防止鸟类、虫类的侵袭, 薄壳山核桃苗期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黑斑病、炭疽病、金龟子、星天牛、丽绿刺蛾、咖啡木蠹蛾等, 要及时用敌敌畏、多菌灵或百菌清等药剂喷洒。要注意在下雨之后或灌溉之后及时松土除草, 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
2 根插育苗
根插育苗技术也是提高薄壳山核桃幼苗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核桃的根扦插成活率非常高, 通常可达到90%以上, 但8~10年的老树根扦插成活率相对较低。实际上1~2年的根是扦插育苗的最好材料, 扦插时间选择在初冬至3月之间最好。其方法是:首先将根剪成10~15cm, 对于较粗的根的适当减短, 对于较细的根应适当留长;然后在整好的畦中开沟, 此处沟深应尽量保持在10~15cm, 沟距保持在30~40cm, 根要在沟中呈45°斜放, 根与根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5cm, 切记不要把根的上下端倒置;最后覆土, 覆土后根顶端距土在3cm, 再用稻草覆盖, 其他管理措施与播种育苗大致相同。这种方法育成的苗木, 侧根比较发达, 移栽成活率较高, 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3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就是指不经生殖细胞结合的受精过程, 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法。嫁接是薄壳山核桃树常见的繁殖方式之一。薄壳山核桃的嫁接一般用本砧, 通常采用枝接的方法, 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春树时节。当然也可以采用芽接的方法, 这样就适合选择在夏秋季节, 注意以晴朗天气为宜。具体来说, 薄壳山核桃树的嫁接方法主要有以下2种:
3.1 切接
这种嫁接方式的时间要选择在砧木萌动后树皮能剥离时, 在离地面10~15cm高时, 选光滑处进行剪砧。在断面靠边缘处从上往下切开, 长度大约为3cm, 然后用手捏使这部分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分开, 再用刀剔除木质部。接着把接穗削成斜面, 此处的深度切记不要超过中心髓部, 长度略大于砧木切口即可, 再在背面基部削一个短斜面, 把表面上的粗皮削掉, 嵌入砧木, 嵌入时要对准2条形成层, 把砧木切口的皮覆盖在接穗上, 最后进行包扎即可。
3.2 舌接
舌接时要先在砧木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向内削一个斜面, 斜面长度大约3cm, 然后在削面离上端1/3处顺木质纹理纵切, 深度保持在1cm左右, 此时就产生了一个“舌头”, 接着在接穗上削一个斜面, 在削面离下端1/3处顺木质纹理纵切, 此时又产生一个“舌头”。最后进行穗砧接合、包扎。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穗砧接合十分牢固, 嫁接时间不受树体萌动的限制。
另外, 嫁接苗的管理也十分关键, 在薄荷山核桃苗木嫁接2~3周之后, 要及时检查嫁接苗的成活情况, 并对嫁接成活的苗木进行松绑, 以免影响苗木的生长;要注意除萌。砧木会发生很多萌蘖, 造成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减少, 所以要及时除去, 避免影响苗木的成活;要立支柱, 不然80%以上的苗木就会因为受到风雨的袭击而折断, 此时立支柱可以用嫁接时剪下的枝条紧贴砧木立下, 将新梢绑在枝条上。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在我国已经相对成熟, 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和改进, 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提高薄壳山核桃的育苗和管理技术。只有经过不断地试验研究、总结经验才能让薄壳山核桃真正为人民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勇, 奚如春, 唐仕斌, 刘胜.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 2001 (2)
[2] 刘梦华, 郭忠仁, 耿国民, 周久亚.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及其研究概述[J].江苏林业科技, 2009 (2)
[3] 龚明, 肖斌, 吴菊.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J].安徽林业, 2010 (1)
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 篇5
摘 要:薄壳山核桃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果之一,作为一种营养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本文分析了美国薄壳山核桃的发展过程,1981年以来美国薄壳山核桃产量、价格、产值情况,以及当前美国薄壳山核桃的分布情况。同时分析了我国薄壳山核桃的引种和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11
Abstract: Pecan is one of the world famous nuts, as a kind of health food,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merica pecan, America pecan production, price and output value since 1981,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current USA pecan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roduc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pecan in China were analyzed. Some urgent problems of china pecan industry development were summari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Key words: pecan; present situation; strategy
薄壳山核桃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果之一,商品名称为碧根果,也叫长寿果、益智果,富含蛋白质、植物固醇、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有研究表明,薄壳山核桃可食用部分,水分含量2.1%~6.4%,蛋白质含量6.0%~11.3%,脂类含量65.9%~78.0%,总的可溶性糖是3.3%~5.3%[1]。不饱和脂肪酸占有主导地位,达到油脂的90%以上,油酸52.52%~74.09%,亚麻油酸17.69%~37.52%。薄壳山核桃果仁内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癌肿从血液中吸取的亚油酸数量,有明显的抗癌作用[2]。薄壳山核桃作为一种营养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据美国农业部国外农业服务(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USDA-FAS, http://www.fas.usda.gov/)报道,从1980年至今,美国人均每年消费薄壳山核桃果仁0.18~0.27 kg。我国从20世纪初开始引种薄壳山核桃,虽然已经过去了110多年的时间,目前在我国境内仍还未有一片结果的薄壳山核桃果园,市场上销售的薄壳山核桃全部来源于进口。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从2008年开始开展薄壳山核桃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要让中国人吃上自己栽培的薄壳山核桃”的奋斗目标,从实生资源调查、引种、品种选育、育苗、丰产栽培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笔者根据美国薄壳山核桃的产业发展现状,探讨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发展薄壳山核桃的建议和前景分析。
1 美国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美国薄壳山核桃的发展过程
州和墨西哥北部发现的化石,以及沿着河渠发现数以百万的薄壳山核桃树说明,这里是薄壳山核桃的起源地,并且逐渐向东部和北部发展。最早有薄壳山核桃记录的是近500年前由Cabeza de Vaca记录的。1529—1535年,Cabeza de Vaca的日记里记载印第安人大多数人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区,在秋天收获薄壳山核桃种子,并指出印第安人在一年中的4个月里主要依靠薄壳山核桃资源维持生活。
尽管薄壳山核桃资源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并且印第安人主要依靠其作为食物,但是仅仅在140年前,薄壳山核桃才受到关注成为商业化的作物,并且在过去的80年里,薄壳山核桃产业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846—1847年,路易斯安那州oak Alley 果园的园丁Antoine,第一次采用嫁接的方法对薄壳山核桃进行了繁殖,这个技术的突破,为薄壳山核桃品种选育和优良品种苗木繁殖奠定了基础。
19世纪70年代中期,E.E.Risien居住在德克萨斯州圣萨巴San Saba的边界,开始热衷于薄壳山核桃事业。他认为最好的薄壳山核桃出现在Saba和科罗拉多河Colorado的连接处,并且从这里收集了种子,播种获得了1 000棵实生苗,为西部薄壳山核桃产业化的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Western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好的薄壳山核桃品种之一,就是通过这次实生选种获得的。
进入20世纪,尤其是1906年以来,美国专注于薄壳山核桃的研究,从资源调查、品种选育(实生选种和杂交育种)、果园建立、立地选择、土肥水需求和管理、病虫害防御、种养结合、采收与加工、市场营销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薄壳山核桃已于1919年定为德克萨斯州的州树,近年来,薄壳山核桃的产量和产值得到了快速提高。
1.2 美国薄壳山核桃产量、产值与价格分析
1.2.1 美国薄壳山核桃产量分析 根据美国农业部国外农业服务(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USDA-FAS, http://www.fas.usda.gov/)统计的数据,分析了1981—2012年期间薄壳山核桃的产量、产值和价格。从图1可已看出,无论是栽培品种、野生资源还是总产量均呈现波浪式的形式,说明薄壳山核桃生产具有典型的大小年现象。并且20世纪90年代的波动幅度明显高于80年代,尽管1999年薄壳山核桃年产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值,为184 204 t,但是90年代的年平均产量低于80年代。2008—2012年间,薄壳山核桃年产量波动幅度减少,说明逐渐降低了薄壳山核桃生产大小年的趋势,薄壳山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得到了提高。从年平均产量来看(表1),进入21世纪以来,栽培品种的年平均产量与20世纪80和90年代相比明显增加,而野生薄壳山核桃产量明显下降,总的年平均产量明显增加。说明新建的果园采用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并且采用了先进的薄壳山核桃管理技术,优良品种生产将逐渐取代野生薄壳山核桃生产,占据市场的主导作用,反映了优良品种选育对于薄壳山核桃产业化的重要性。
1.2.2 美国薄壳山核桃价格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栽培品种价格、野生薄壳山核桃价格和总价格趋势是一致的,与产量一样同样呈现波浪式的趋势。从历史上来说,价格与产量是负相关的。20世纪80年代平均价格波动没有90年代显著。尽管90年代之前的价格低于90年代,但是价格是相对稳定的。1992年的高价格之后,价格趋于下降,在90年代期间下降3.5倍。2010和2011年间,随着产量趋于下降,年产量波动减小,价格得到显著改善(图2)。但是2012年,随着产量的再次增加,薄壳山核桃价格显著下降。
自从2007年中国进入薄壳山核桃市场后,价格得到改善。图1的产量和图2 的价格表明,虽然价格是与产量相反的,但是由于中国进入市场,需求增加,价格没有脱离反周期属性,供给市场仍然是相对平衡的。另外,从图2可以看出,栽培品种的价格高于野生薄壳山核桃的价格,说明市场更倾向于栽培品种而非野生薄壳山核桃,可能是由于栽培品种的品质好于野生薄壳山核桃。
1.2.3 美国薄壳山核桃产值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薄壳山核桃总产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的总产值达到67 482.8万美元,分别是1981年、1991年和2001年的3.65倍、2.18倍和3.36倍。在过去的22年时间里,野生薄壳山核桃的年产值趋于稳定,除1999年年产值达到最高值为10 775.1万美元外,其他年份都低于10 000万美元。栽培品种的薄壳山核桃年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变化平缓,但是在90年代波动幅度较大,进入21世纪以来,产值显著增加。薄壳山核桃年总产值变化趋势与栽培品种变化趋势一致,说明薄壳山核桃总产值主要取决于栽培品种。并且从图3中看出,栽培品种的总产值始终高于野生薄壳山核桃产值,也再次说明品种的重要性。
1.3 薄壳山核桃在美国分布情况分析
薄壳山核桃起源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北部的新墨西哥州。薄壳山核桃已经推广到美国的大部分地区,2007年的农业调查表明,薄壳山核桃生产已经覆盖美国31个州,有21 856个农场,结果面积204 844 hm2,总面积235 450 hm2,占总农业生产面积的0.063 1%。
美国薄壳山核桃商业化生产主要集中在南部的15个州,即薄壳山核桃带。超过99%的结果面积位于这15个州,这15个州分别是东南产区的佐治亚、佛罗里达、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阿拉巴马、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阿肯色8个州;中南产区的德克萨斯和俄克拉荷马2个州;西南产区的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3个州;北部产区的密苏里和堪萨斯2个州。收获面积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德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德克萨斯州,分别为60 875,50 405,41 507 hm2。根据2011—2012年的生产量,产量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佐治亚州5万t,新墨西哥州3.25万t,德克萨斯州2.75万t,这3个州的产量占美国总产量的72.66%。产值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佐治亚州的产值是19 112万美元,新墨西哥州是11 050万美元,德克萨斯州是7 476万美元,这3个州的产值占美国薄壳山核桃总产值的78.94%。德克萨斯州是野生薄壳山核桃的主要生产地,佐治亚州是优良品种的主要生产地。
2 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薄壳山核桃引种情况
我国薄壳山核桃引种最早追溯到1900年,是由美国传教士邵女士从美国带来少量薄壳山核桃种子,在江阴培育苗木10株试种,到目前为至,已经过去了114个年头。根据引种的历程可以将我国薄壳山核桃引种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可划分为自发引种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自觉引种第1阶段(20世纪初至解放前夕)、自觉引种第2阶段(解放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和自觉引种第3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3]。我国迄今为止由国家出资立项最大规模的一次引种是1996—1999年间,由中南林学院支持完成的[4]。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的种质资源圃内收集有从美国引进的薄壳山核桃品种51个、国内选育品种22个、自主从国内实生结果母树中初选的优良单株112个。通过对引进品种进行筛选和区域性栽培试验,选育出马罕(Mahan)、波尼(Pawnee)、肖尼( Shawnee)、威奇塔( Wichita)、艾略特( Elliott)、赛尼克斯(Sioux)等6个适合在江苏省及周边省区内推广的优良品种。其中马罕和波尼被江苏省林木新品种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5]。
2.2 薄壳山核桃发展现状
虽然薄壳山核桃引种到我国已经有114年了,但是到目前仍未有一片面积较大的结果的薄壳山核桃果园。据文献报道[5],我国有薄壳山核桃种植的省份有22个,主要呈零星分布。进入21世纪以来,薄壳山核桃产业得以重视,得到了相对比较快速的发展,在云南、浙江、安徽、江苏等省份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但目前还未进入结果期。
薄壳山核桃基因型高度杂合,优良品种的苗木繁育只能通过无性繁殖进行。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着手致力于薄壳山核桃苗木的繁育,攻克了薄壳山核桃富根容器苗、嫁接、扦插等多项技术[6-13],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为薄壳山核桃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3 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长期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薄壳山核桃童期较长,实生树结果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美国选育第一个薄壳山核桃品种花了30年左右的时间。目前薄壳山核桃虽然达到了早实(5年挂果)的目标,但是要进入丰产、稳产需要8~10年的时间。因此,薄壳山核桃研究需要很长时间,需要长期性的扶持政策。但是目前薄壳山核桃科研项目的扶持时间大多是2~5年,很多科研团队在完成项目后如不能再次得到支助的话,就放弃已有研究成果,另辟新径,研究因此就缺乏延续性和长期性。
3.2 优良品种资源短缺,无法满足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的发展需求
我国目前推广种植的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些品种在我国的适应区域范围狭窄。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跨度大,地形差异以及气候环境变化大,目前我国还未针对特定的地域以及特定的环境条件选育适合其栽培的薄壳山核桃品种。为了推进薄壳山核桃产业,满足我国薄壳山核桃市场需求,迫切需要针对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选育适宜的品种,扩大种植区域。
3.3 薄壳山核桃大小年现象严重
根据美国1981—2012年的年产量分析数据可以得知,薄壳山核桃存在严重的大小年现象。虽然我国目前还未有大面积的结果果园,但是从实生树中发现,也存在严重的大小年现象。
3.4 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起步晚,栽培管理配套技术不完善
我国从引种第一棵薄壳山核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10多年的时间,但是我国开始认知和重视薄壳山核桃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而美国薄壳山核桃商业化发展已经过去了140多年的时间,因此可见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起步晚。此外,我国薄壳山核桃果园建立、立地选择、品种搭配、栽培密度、树型选择和修剪、病虫害防御、土水肥管理、采收、加工等技术还处于初步摸索和研究阶段,配套技术不完善。
4 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建立专门、永久性的薄壳山核桃研究机构,培育薄壳山核桃专业人才
根据薄壳山核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建立南北2个薄壳山核桃研究中心。中心主要负责选育适合南方、北方栽培的薄壳山核桃品种资源,并根据品种、地域进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建立示范园进行推广。具有农业专业的大专院校,根据需要培育薄壳山核桃专业人才,为薄壳山核桃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奠定人才储备。
4.2 收集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建立资源库
在从国外引种的基础上,综合评价我国现有的分布在全国的实生栽培的薄壳山核桃资源,对表现良好的单株进行引种,建立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库,为杂交育种奠定资源基础。
4.3 利用现代分子技术,加快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选育进程
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诞生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育种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鉴定不同个体的基因型,从而进行辅助选择育种的一项新型分子育种技术手段。与传统育种相比,MAS育种能有效结合基因型与表型鉴定,避免选种的盲目性和不可预测性,从而显著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育种效率。因此要将现代分子技术引用到薄壳山核桃品种选育上来,加快育种进程。
4.4 完善栽培技术体系,减小大小年的波动幅度
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者和科学家已经对其大小年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其了解和管理还是很少的。通过生产管理栽培技术减少大小年结果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果园建立初始,品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2)选择深土、排水良好的土壤;(3)高密度的果园虽然可以增加早期效益,但是也会使薄壳山核桃提前进入大小年周期循环,因此需要及时采取稀释和修剪措施;(4)保持树体健康,结合良好的施肥(尤其是氮肥和锌肥),病虫害管理,充足的灌溉可以减少大小年的强度;(5)大年进行疏果是必要的,疏掉多余的果子不仅可以诱导来年花的形成,并且可以减少过量结果对树枝的伤害。总之,我们要从品种选择、立地条件、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御、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等全方位建立薄壳山核桃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 Mahesh V, Harshal H K, Navindra P S, et al.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immunological comparison of select pecan [ Carya illinoinensis (Wangenh.) K. Koch] cultivars[J]. J Agric Food Chem, 2007, 55(24):9 899-9 907.
[2] 汤成文, 郭斌. 连云港地区种植薄壳山核桃的研究价值[J]. 价值工程, 2012(34):287-288.
[3] 张日清, 李江, 吕芳德, 等. 我国引种美国山核桃历程及资源现状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03, 21(4):107-109.
[4] 董凤祥. 美国薄壳山核桃引种及栽培技术[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3.
[5] 彭方仁,李永荣,郝明灼,等. 我国薄壳山核桃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策略[J]. 林业科技开发, 2012, 26(4):1-4.
[6] 李永荣,张计育,翟敏,等. 薄壳山核桃冬季休眠接穗夏季嫁接的“∠”形插皮接技术[J]. 中国南方果树, 2013, 42(4):131.
[7] 翟敏, 李永荣, 董凤祥, 等. 薄壳山核桃生长季芽接试验[J]. 林业科技开发, 2010(4):104-106.
[8] 李永荣, 翟敏, 徐迎春, 等. 生长激素处理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效应初探[J]. 江苏林业科技, 2010(5):6-9.
[9] 李永荣, 张计育, 翟敏, 等. 南京地区薄壳山核桃高效嫁接育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0):75-78.
[10] 翟敏, 李永荣, 董凤祥, 等. 南京地区薄壳山核桃不同时期嫁接试验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 2011(2):6-8.
[11] 翟敏, 徐迎春, 董凤祥, 等. 赤霉素多效唑及摘心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的影响[J]. 林业实用技术, 2010(7):11-12.
[12] 李永荣, 翟敏, 郭忠仁, 等. 薄壳山核桃种子晚冬早春高温催芽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 2013(8):202-203.
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篇6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病虫害,种类,防治技术
薄壳山核桃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 核仁可食, 味美榨油供食用;材质坚韧, 为优良的军工用材;阳性树种, 喜温暖湿润气候, 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比较大, 微酸性微碱性土壤均能生长良好。近年来, 随着林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薄壳山核桃在园林绿化、庭园绿化中越来越广泛。如东县先后引种了3万株苗木进行了栽培, 笔者对掘港镇、洋口镇、丰利镇、如东县海堤林业管理站内的薄壳山核桃三至二十年生树木的病虫害进行了观察研究和防治试验, 旨在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和庭园经济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薄壳山核桃的主要病虫害
如东县薄壳山核桃的主要病虫害有溃疡病、干枯病、黑瘤病、叶枯病、苗木根瘤病等病害和薄核山核桃蚜虫、薄壳山核桃桑天牛等病虫害。
1.1 主要病害
薄壳山核桃病害有溃疡病、干枯病、黑瘤病、叶枯病、苗木根瘤病。薄壳山核桃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生长环境因子及林业经营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气候地域中, 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和适应性不同。大多是由于苗木生产环境不良, 苗木体质下降引起的细菌或真菌性病害, 如溃疡病、叶枯病等。
1.2 主要虫害
1.2.1 薄壳山核桃蚜虫。
食性单一, 常导致薄核山核桃叶芽、嫩叶萎缩, 雄花序、雌花序脱落, 甚至整株死亡, 造成薄核山核桃减产或绝收。其1年发生4代, 以卵在薄核山核桃芽上、叶痕及树缝中越冬。第1代75 d、第2代41 d、第3代22 d、第4代168 d, 有世代重叠的习性, 初龄幼虫喜群集, 成虫有扩散习性。
1.2.2 薄壳山核桃蛀干害虫。
以桑天牛为主。桑天牛成虫体长35~50 mm, 黑褐色或青棕色绒毛, 前胸背板具不规则的横皱纹, 鞘翅基部密布黑光亮的瘤状颗粒, 翅端内、外角均呈刺状突出。幼虫体长40~60 mm, 圆筒形, 乳白色, 前胸背片后半部密生黄褐色颗粒, 胴部第3~10节背面生有长圆形隆起, 上面也有褐色颗粒。分布广, 2年发生1代, 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 第3年5月底化蛹, 6月间羽化。雌成虫先将树皮咬成“U”形伤口, 产卵1粒其中, 卵期约7 d。幼虫侵入木质部后, 逐渐向下方蛀食, 虫道长度常达2 m以上。中间有横孔与外界相通, 以便通气排粪。
桑天牛幼虫蛀食薄壳山核桃树干、枝干, 导致树势减弱, 树干、枝干折断, 或树枝甚至整株枯死, 有的薄壳山核桃主干折断枯死, 从根部萌生的薄壳山核桃新枝也遭桑天牛的危害。成虫常啃食枝干、皮层进行补充营养, 产生感病伤口和破坏枝干的生长, 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2 防治技术
2.1 病害防治
以增强树木体质为基础, 以农业生产措施和修剪、清园等物理手段减少病害越冬寄主等方法进行预防。树木发病后刮除病斑后, 用石硫合剂涂抹伤口或用25%多菌灵、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处理伤口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2,3]。
2.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一系列农业生产技术有目的地改变某些环境条件, 创造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从而达到控制或减少病虫害的目的, 也是薄壳山核桃病虫害防治的基础。
2.2.1 营造混交林。
采用带状、块状混交种植臭椿、刺槐、国槐等桑天牛抗性树种, 创造其不利繁殖和扩散的环境, 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 田间合理密植, 形成适宜的林分郁闭度, 建立自控能力强的林分生态系统。
2.2.2 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 保持田间环境, 冬季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挖除病株, 合理修剪, 去除病死枝条运离田间烧毁, 清除病虫害越冬寄主, 减少病虫草越冬基数[4,5]。
2.2.3 保持田间沟系畅通。
春季、梅雨季节、秋季和台风暴雨季节及时清沟理墒, 防止田间积水和暗渍的发生。增强树体抵御病害的能力。
2.2.4 合理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 每年秋冬季节施焦泥灰、饼肥、厩肥等有机肥料45 t/hm2作基肥, 每年春季发芽前, 施尿素450 kg/hm2左右, 果实膨大期施果树专用肥1 200 kg/hm2, 秋季进入结果期后, 根据结果情况增施肥料, 确保树木生长旺盛, 增强树体的抗病虫能力[6]。
2.3 物理防治
一是人工捕杀幼虫、成虫。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等方式诱杀桑天牛成虫;用黄板胶粘杀蚜虫;人工挖除病死株等。二是在6—8月间检查树干上有无产卵刻槽及木屑或虫粪, 发现后可用小刀刮除或把卵敲击砸破。刮皮的地方要涂上浓石灰硫磺合剂, 以防病菌侵入。
2.4 化学防治
2.4.1 蚜虫的防治。
3—4月、9—10月为最佳防治时期。用30%吡蚜哌虫啶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或用25%氰戊乐果乳油1 000倍液等药剂喷施全株。
2.4.2 桑天牛的防治。
选择内吸性传导性药剂, 用打孔器在树干基部向上打孔, 孔深3~4 cm, 孔径0.5 cm, 然后用医用注射器将注干药剂4%吡虫啉、80%敌敌畏2倍液注入孔穴, 每孔注药5 m L, 注药后用泥将孔口封死, 一般胸径15 cm以下的打孔1个, 胸径15~25 cm打孔2个, 胸径25 cm以上林木打孔3~4个, 打孔位置均匀对称。几种药剂对桑天牛的防治效果见表1。
参考文献
[1]邓再生, 牛国英, 文生才, 等.薄壳核桃早实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11 (7) :168-169.
[2]孔令营.薄壳核桃及其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 2014 (17) :36-37.
[3]李晨云.浅谈薄壳核桃的栽培和管理技术[J].生物技术世界, 2015 (3) :18.
[4]彭岩秀, 莫慧平.薄壳核桃生物学特性及优质丰产技术[J].南方园艺, 2013 (4) :34-37.
[5]宋万平, 孙金林, 江成兰, 等.如东县无花果桑天牛的发生与防治对策[J].江苏林业科技, 1994 (4) :35-36.
美国薄壳山核桃的弓棚钵育技术 篇7
美国薄壳山核桃适应性强, 在微酸或微碱的土壤中均能良好生长, 它要求土层深厚, 腐殖质含量较高, 土壤通透性好, 一般在大田也能繁育, 近来各地发展大棚育苗, 效果较好。但大棚造价较高, 短期育苗造成浪费, 而弓棚钵育是一种经济实惠, 实用性强的育苗方法。2011年我区部分场圃采取平地育苗、营养钵育苗、大棚钵育和弓棚钵育几种方法。经过比较, 认为弓棚钵育是一种投资少 (比投资大棚省60%~70%的费用) 、育苗质量高、管理方便省工、节约种子的育苗方法, 值得大力推广。
1 整地
选择背风向阳, 土壤通透性好, 具有排灌条件, 管理较方便的地块, 深翻土地, 略作晾晒后, 耙平。翻耕前每亩施20 kg复合肥作基肥, 并撒少量的吠喃丹等进行土壤消毒, 杀死害虫。
2 作床
沿东西向做成若干畦宽1.5 m、深10~15 cm的低床或平床, 长度一般20 m, 床面要平, 土质要细, 如果作低床, 床面可铺3~5 cm厚的细土或沙子, 以放置营养钵, 两床之间留20~30 cm宽的距离, 作步道用。
3 准备营养土
可选用专用营养土。如果没有, 可用替代品, 根据我们的育苗经验, 可用200 kg细土+100 kg土杂肥或厩肥+40 kg腐熟饼肥+2.5 kg复合肥和少量硫酸亚铁, 或用较松散的河泥200 kg+50 kg腐熟人畜粪肥+50 kg腐熟饼肥+20 kg细沙+5kg复合肥和少量硫酸亚铁即可, 配方原则是就地取材, 简单实用, 基本满足苗木前期营养为准。拌匀后加适量的水, 湿度以手捏成团, 松手即散为准, 备用。
4 装钵
可选用15 cm×20 cm规格 (上口×高度) 塑料营养钵, 将准备好的营养土装入钵中, 注意不要装满, 上部留2~3 cm为宜, 装好后码放在作好的苗床上, 每床放9~10行。
5 种子处理
5.1 选种
可用人工选择、风选或水选, 除去腐烂、虫蛀、空瘪的种子, 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
5.2 贮藏
如果是去年秋冬采购的种子, 则需要贮藏, 贮藏可用沙藏法:选择通风良好, 地面干燥的房子, 先在地面上铺15~20 cm厚的细沙, 沙子的湿度以手捏成团为度, 然后铺一层种子, 再铺一层沙子, 沙子厚度可减至5~6 cm厚, 然后一层种子一层沙子逐层累加, 但总高度不超过60 cm为宜, 最上层沙子厚度在15~20 cm。贮藏后应定期检查, 保持温湿度, 防止鼠害。
5.3 催芽
沙藏的种子可直接催芽, 即待种子脐部裂开或露白为为宜。未经贮藏的种子, 可挖适当大的池子, 下铺塑料薄膜以防渗水, 加水倒入待育的种子, 浸泡48 h, 然后换水, 再浸泡24 h, 第2次浸泡时可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种子消毒, 然后捞出, 放在浸湿的毛毯或麻袋上, 上面再盖以湿麻袋, 放在透光的树荫下, 注意不要放在直射的阳光曝晒。等到约30%种脐裂开或露白即可播种, 未出现上述情况的可继续催芽, 催芽一般在播种前的1 d前完成。
6 播种
时间在3月中旬~4月上旬, 气温上升到12~15℃为宜, 用小铲子在营养钵内掘2~3 cm深小洞, 把种子平放进去, 用周围的土盖严, 注意把上部土抹平, 或稍高, 呈弧状, 一只钵内放1枚种子, 然后用20%草甘磷1 000倍液喷洒一遍, 以防治杂草。
7 覆盖弓棚
用细竹片或柔韧性较好的长枝条沿苗床边缘等距插入, 两侧对接, 形成弓状, 高度80~100 cm, 上覆以塑料薄膜, 边缘及两头埋好压实。
8 后期管理
8.1 保持温湿度
弓棚育苗可比平地育苗提前10~15 d, 这时温度尚低, 应保持棚内温度18℃左右, 必要时上覆草苫保温, 湿度应在60%~70%, 干燥时应进行灌溉, 最好选择喷雾式灌溉。特别是4月下旬以后, 气温升高很快, 应密切注意, 温度过高, 湿度较低时应及时补充水分, 灌溉要掌握勤喷少喷, 不要使钵内积水, 造成结壳, 影响出苗。温度超过30℃掀开弓棚两端以通风。
8.2 检查出苗情况
一般播后7~10 d即可出苗, 这时应及时检查出苗情况, 对上部土壤结痂, 出土困难的小苗, 可用水喷淋, 不可用手硬抠。温度过高, 可在上午10点~下午4点揭去塑料薄膜, 换上遮荫网。6月份最高气温恒定在30℃左右, 以遮荫网代替塑料薄膜, 11月以后天气转冷, 可重新加盖塑料薄膜。
8.3 松土除草
当小苗长出真叶后, 可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 用小铲子小心松动上部土壤, 不宜过深, 以2 cm为宜, 同时除去钵内杂草。20~30 d后, 小苗长出20~30 cm高, 可进行第二次松土除草, 此次可深些, 但不宜超过5cm, 以免伤及苗木根系, 影响其生长, 天气干旱时, 应及时补充水分。
8.4 补充追施肥
温度升高, 苗木代谢旺盛, 生长迅速, 需要的营养增加, 这时可施少量复合肥, 每钵10~12 g, 或用磷酸二氢钾等喷雾, 进行叶片追肥。夏季雨水多, 要保持排水系统通畅, 以免造成圃地积水, 影响苗木生长。
8.5 防治病虫害
山核桃病虫害主要有山核桃刻蚜、木蠢蛾、刺蛾、天牛等。对于山核桃刻蚜, 可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1 500倍液或20%菊杀乳油1 000倍液进行防治。对刺蛾类害虫, 在6~7月间第1代幼虫盛发时, 喷施敌百虫1 000倍液杀之。对木蠢蛾、天牛类钻蛀性害虫, 可用棉签蘸氧化乐果高浓度液塞住蛀孔, 再用泥土封住孔口以毒杀, 或用40%氧化乐果乳剂25倍液用注射器注入虫道, 用湿土封住虫孔杀死幼虫。
9 出圃
美国薄壳山核桃根系发达, 特别是主根优势明显, 深可达1~2 m, 平地育苗, 如果一年不出圃, 应用刀片切断主根, 以利侧根发育, 保证生长良好, 移植容易成活。由于营养钵育苗限制其主根生长, 因而苗子壮实, 但也有1/3的苗子其主根穿过钵底透气孔扎入地下, 这就要求起苗时, 最好用较锋利的铁锹, 紧贴营养钵外壁插入地下连钵一起铲掉, 不能直接挪移钵体。铲掉后, 连钵一起小心端起, 放到运输的车上, 仔细码好, 注意使枝条错开, 以防压断。如果管理得当, 一年生苗可长到60~90 cm高, 地径0.5 cm粗细, 每两年春季可以移栽定植。
1 0 移植
选择地势较平 (山区也可在坡度不大的缓坡栽植) , 土层较厚, 土质较肥沃, 光照充足, 排灌条件较好的地块, 细致整地, 栽植株行距视培养目的而定, 如果是培育大规格苗木, 可适当密些, 如果造经济林可适当稀点, 按三角形或正方形配置, 挖穴规格0.5 m×0.5 m×0.6 m, 也可施少许复合肥, 苗木慢慢放进穴中, 表土心土分开放置, 穴底施有机肥500 g, 把营养钵小心去掉, 注意保留根部心土, 把原来的营养土也要放入穴内, 然后埋上表土, 最后填入心土, 不要填得太满, 留8~l0 cm深度以便浇水, 填好后把苗子小心向上提一提, 使根系舒展, 防止窝根, 用脚轻轻踩实, 最后浇上定根水, 待水干后打上封堆。栽植初期, 可间种套种农作物, 注意最好不种高杆作物, 农作物距苗行应保留50 cm左右的距离。
1 1 栽后管理
薄壳核桃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篇8
1 特征特性
大乔木, 树皮粗糙, 深纵裂。芽黄褐色, 被柔毛, 芽鳞镊合状排列。奇数羽状复叶长25~35cm, 叶柄及叶轴初被柔毛, 具9~17枚小叶;小叶具极短的小叶柄, 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 有时成长椭圆形, 通常稍成镰状弯曲, 长7~18cm, 宽2.5~4cm, 基部近圆形, 顶端渐尖, 边缘具单锯齿或重锯齿。雄性葇荑花序3条1束, 长8~14cm, 生于上年小枝顶端或当年生小枝基部的叶痕腋内, 花药有毛。雌性穗状花序直立, 花序轴密被柔毛, 具3~10雌花。雌花子房长卵形, 总苞的裂片有毛。果实矩圆状或长椭圆形, 长3~5cm, 直径2.2cm左右, 有4条纵棱。5月开花, 9~11月果成熟。
喜光, 喜温暖湿润气候, 有一定耐寒性。最适生长在年平均温度15~20℃、7月平均气温25~30℃, 年降雨量1000~2000mm地区。适生于疏松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壤土、冲积土, 耐水湿。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比较大, 深根性, 萌蘖力强, 不耐干旱瘠薄, 在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冲积平原或河谷地带生长迅速。
2 建园技术要点
2.1 园地选择
核桃园应选择土层深厚, 土质肥沃, 保水能力强的山地或丘陵梯田。栽植以前应施足基肥, 667m2施有机肥5000kg以上, 全园要深翻80cm以上。土层不足50cm的瘠薄山地不宜栽植。
2.2 苗木选择
最好选用当地普通核桃培育的砧木苗。根据驻马店现状, 宜选用上蔡县引种繁育的苗木, 苗木根系发达, 苗干充实, 顶芽饱满, 高度80cm以上, 根茎粗1.5cm以上。
2.3 栽植时间
苗木栽植可在霜降前后栽植、封冻前栽植和春季栽植, 驻马店当地于春季集中栽植。
2.4 栽植
栽植密度为3m×4m。栽植时, 根系舒展, 栽后浇足水, 以树干为中心树盘盖地膜, 苗干套30cm长的塑料网套或塑料袋, 防止虫害。土层较深厚的平地, 可挖长、宽、深各0.3m的树穴, 土质较瘠薄的平地可挖长、宽、深各0.5m的树穴;较瘠薄的山坡地, 可用草片或碎石筑成鱼鳞穴, 穴内放些肥沃土。每定植穴施土杂肥150kg、复合肥2kg, 与表土混匀后回填, 最后筑起高出地面25cm的树盘, 沉实。
3 管理技术
3.1 土壤管理
前期主要通过间作花生、大豆、红薯等低秆作物, 留出1.5m见方树盘, 间作物不能影响树体生长。多施有机肥 (土杂肥为主) , 防止土壤板结。在每年7~8月间将林地杂草、灌木、荆棘、藤蔓等割除1~2次, 将割下的杂草覆盖林地, 冬季将覆盖物耕入土中, 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的目的。
3.2 施肥
幼树株施土杂肥25kg、复合肥0.5kg左右;结果树株施土杂肥35kg、复合肥2.0kg左右, 搭配微元素菌剂肥2.0kg左右。采用放射状4条沟“八字”型, 沟宽20~40cm, 深30cm左右, 呈“小喇叭口”状, 肥料与土充分混合匀后施入沟内, 施肥后浇水。生长季节根据需要及时追肥, 第1次追肥在开花前后, 第2次在果实硬核后, 肥料以速效氮磷钾肥为主。核桃结果后, 停止间作。每年采果后及时施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 一般每年的秋后9~10月份667m2施有机肥5000kg左右。追肥在发芽前、花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施肥量根据树龄不同, 每次667m2施果树复合肥50~100kg。生长季节应进行叶面追肥, 常用的是0.5%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
3.3 灌溉、排水
栽植后及时灌水, 保证成活。核桃5月下旬至6月上旬, 是需水“临界期”, 若干旱应及时浇水, 浇水应结合施肥进行, 尤其山地核桃园要注意浇好发芽水和越冬水。雨季及时排水、松土、中耕, 注意排水防涝。
4 整形、修剪
4.1 整形
苗木定植后留0.6~0.8m定干, 让剪口芽抽生旺枝, 通过主干绑缚立柱的办法培养中心领导干, 确定第一主枝后, 在主干上自下而上每30cm左右留养1个主枝, 共7~9个。各主枝在主干上螺旋排列, 主枝上直接培养结果枝组或小型侧枝, 通过拉枝或摘心控制主枝的生长势, 维持中心领导干的优势。早实核桃分枝早, 通过3年整形树体骨架基本形成, 开始培养侧枝和结果枝, 促其早期丰产。
4.2 修剪
核桃修剪适宜时期幼树在春季芽萌动后, 结果树采果后至落叶前修剪。早实核桃有抽生二次枝和徒长枝的习性, 修剪做到控制二次枝、利用徒长枝、疏除过密枝、处理好背上枝。对二次枝夏季全部或部分剪除, 或及早摘心减少其数量促进分枝;对徒长枝修剪时或抹除或摘心培养成结果枝组, 或结果后再疏除;对过密枝应从基部疏除, 以改善树体光照条件;对背上枝有空就留或用于培养成结果枝组, 或用于更新原头, 无空就从基部疏除;对冠内各类枝条, 修剪时应去强、去弱保留中庸枝, 对强枝可先放后缩控制结果。
5 花期授粉技术
核桃进入结果期后, 为了实现早期丰产, 做好人工授粉工作非常重要。方法是核桃雄花开放时, 采集雄花穗摊在纸上, 放在阴凉干爽处获取花粉。待25%的雌花柱头呈倒八字形时, 将1份花粉同10份玉米淀粉或滑石粉混合均匀, 用医用双层纱布袋装花粉, 绑在长杆上, 在树冠上方轻轻抖动进行授粉。隔日1次, 上午8~11时授粉最佳。
6 病虫害综合防治
核桃病害有黑斑病、枝枯病、腐烂病、炭疽病等, 虫害有举肢蛾 (又名核桃黑) 、木橑尺蠖、吉丁虫等。生产中应遵循“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原则。
6.1 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 促使树体健壮生长, 提高抗病虫能力, 并注意冬季防寒避免植株受冻。及时剪除病虫枝梢和病虫果, 并拾净地面落果, 集中带出园外销毁或深埋, 消灭病虫来源。
6.2 药剂防治
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 篇9
1 长山核桃品种的选优
1.1 优良单株的选择
由于美国种植长山核桃历史悠久, 品种众多。因受地理生态环境的影响, 形成了不同的品种群, 各品种群之间存在极大差异。
本项目从美国长山核桃品种群中选择果大、质优、产量高的品种, 在我国引种较早、栽培较多的江苏江阴、浙江富阳、建德、新安江、梅城、绍兴、金华、江西南昌等地大面积搜集品种资源, 就地多年巡回观察, 进行单株选优, 经初选 (181株) , 复选 (51株) , 决选 (13株) , 再经田间试验, 优中选优, 最后筛选出9个优良单株 (如表1) 。经过3年的观察, 4年攻关, 突破小苗嫁接繁殖技术难关的基础上, 引取接穗分别嫁接在峡江、南昌2个基地, 共接活1000余株, 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
利用这1000余株长山核桃优良嫁接苗, 进行了密植、促花、保果、低干矮冠等栽培技术, 2007年鉴定测产, 5年生树挂果, 667m 2产量达144.2kg。由吉安市科委组织本省果树专家对所选优的品种和嫁接育苗技术进行了技术鉴定, 评价此项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备注:7~9号品种果形太小, 未作介绍
1.2 优良株系的特性
经过大量观察试验, 美国长山核桃的花是雌雄同株异熟。
赣选1号:树势强旺, 母株产量高;坚果特大, 出仁率高, 最易剥壳, 抗病虫能力强;需配置雄花早熟品种授粉, 保果难度较大。
赣选2号:结果早, 母株丰产;果大质优, 抗病虫能力强。
赣选3号:始果较早, 母株丰产;坚果大, 出仁率高, 品质优, 抗病虫;果壳较厚。
赣选4号:结果较早, 母株丰产性强;坚果较大, 出仁率高, 品质佳, 抗病虫;花雌雄同熟, 自花授粉。
赣选5号:结果早, 成熟期早, 母株丰产;坚果中等大, 出仁率较高, 品质优, 抗病虫。
赣选6号:结果较早, 母株丰产性强;坚果中等大, 出仁率高, 抗病虫。
2 长山核桃的栽培
2.1 长山核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1.1 对土壤的要求。
长山核桃树生长好坏, 取决于土质持水力、肥力及通透性。带有粉石质性土壤, 虽然深层土为粘性, 但仍适合长山核桃的生长。长山核桃树对土壤的酸碱性 (p H值) 要求不是很严格, 中性土壤最好, 在土壤p H值5.8~8.0之间都能正常生长结果。据调查, 土壤p H值为8.4, 含盐量为0.018%的地方, 苗木生长良好, 而含盐量为0.3%以上的地方, 表现生长不良。
2.1.2 对温度的要求。
从长山核桃的生长分布可知, 它需要较高的年积温, 在年积温3300~5400℃范围内, 生长正常。长山核桃主产区无霜期在220天以上, 而北方品种多要求无霜期在180~220天。长山核桃的需冷量 (即温度≤7.2℃低温持续的小时数) 在500小时左右。大果型长山核桃适合在夏季日平均气温23.9~29.4℃。
2.1.3 对水分的要求。
长山核桃生长需要较充足的水分和一定的空气湿度, 我国长江以南流域大部分地区同美国东南部主产区降雨量基本相似, 在800~1600m m, 相对空气湿度在55%以上, 但积水洼地不宜种植。
2.1.4 对光照的要求。
长山核桃为喜光树种, 树体对光的反应敏感, 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与树体生长, 果实品质和产量均会下降。
2.2 园 (林) 地的选择
种植2~6号品种, 应选长江流域东北向的山腰、山脚、缓坡地或向阳山谷、红黄壤丘陵坡下, 土层较深厚的地块, 或原废柑桔园、梨园、桃园旧址, 放牧场, 较高的河岸, 洲坝地 (地下水位在1m以下) 等都可规模种植, 四旁地 (房旁、地旁、路旁、沟溪旁) 栽种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 且光照充足, 兼美化环境。总之, 园林地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 阳光充足的地方。
2.3 定植密度
由于美国长山核桃树体高大, 树体之间互相遮掩影响产量, 而且生长周期长, 不宜种植过密。一般土质好的园地, 按6m×8m株行距种植, 667m2种14株。若土质较瘠薄的, 则可用株行距4m×5m, 667m2栽33株。
种植穴的大小一般按0.8m×0.8m×0.8m或1m×1m×1m (长×宽×深) 挖穴, 回填土前, 将生石灰粉0.5kg撒入穴底和穴壁周围, 每个种植穴放有机肥30~50kg, 与土翻匀, 并加入钙镁磷肥2kg和复合肥0.5kg。
种植时间应在长山核桃休眠期的11月中旬到3月中旬。种植前修根, 将损伤的主根剪平至鲜活处, 长侧根剪短至伤口处, 然后用100m g/L的生根粉水溶液浸根1~2小时后种植。
2.4 配置授粉品种
赣选1号长山核桃除了要配5号作授粉品种外, 2号品种可配3号、4号、5号品种作授粉树;3、4、5号可完全自花授粉, 配授粉品种的比例为9:1。
2.5 种植方法
在穴内放好有机肥后, 将钙镁磷肥和复合肥拌匀, 撒在洞口泥土上和洞穴周围壁上, 然后回填表土, 将苗根放入洞中央, 注意侧根应舒展, 填入表土在苗根四周, 再将底土回填, 提苗茎舒根后加土踏紧, 此时苗茎嫁接口应在洞口水平线之上, 浇足定根水后, 再回填全部生土, 以防生草和失水, 并做成20cm的树盘土堆。为了防止白蚁啃吃苗根, 应及时在根际撒施防治白蚁的农药。
3 丰产树形的培育
该树种属乔木型树种, 要获高产, 应培育成高干 (1.5m) 、大冠 (下大上小) 、多层开心的蘑菇型。塑造此树型, 使树枝改变生长方向, 旨在不断抑制树体营养生长, 促进生殖生长。具体方法是:
苗高30~40cm处定干, 当年可抽生强枝, 并可使部分伤根后重栽的苗木平衡生长。在苗木生长过程中, 要促进主干生长, 剪除侧枝, 当苗高达2.5m时, 在冬春留1.5m高进行重剪, 利用大根群的作用, 生长出3~4个分枝;从栽苗到此时, 大约经历2年。当第2年靠近主干延长线的分枝上长出垂直向上的枝条时, 要在下一分枝起再进行重剪, 不留中央主枝, 以压迫树体营养向分枝生长。下年度在最上的分枝上, 又会分生出垂直向上的分枝叫变侧主干, 当这一枝干生长到1m长以后, 在冬春于此干50cm处重剪, 开春又会生长3~4个分枝, 利用前面方法, 去除垂直生长枝, 培养侧分枝的方法培养3~4层主分枝, 形成下大上小的变侧主干开心型树形。4层以后不让垂直顶端延长 (4月份抹除中央顶芽, 使树高生长不超过5m) 。此前严禁在各级分枝上剪枝条, 以后只需将重叠枝、枯弱枝剪除即可。核桃树的修剪适期是树液活动期的2月份, 如果冬季修剪, 伤口不仅不会愈合, 且会抽干枯死一段枝干。
6年生的变侧主干多层开心型有2层结果, 而6年生自然生长的树形则只有少量挂果。
4 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应注意在雨季来临之前, 每10~15天浇水1次, 直到雨季来临。4~5月份, 及时抹除苗茎嫁接口以下可能长出的砧木上的萌芽。
4.1 土壤管理
由于长山核桃树种植密度较稀, 在投产前的5年内, 行间空间面积大, 可考虑果粮、果菜、果药、果苗、果花、果草等多种模式套种, 还可放养食草动物如绿壳蛋鸡、鹅类等。
在选择长山核桃园套种经济作物时, 应考虑核桃树所产生的核桃醌的毒素反应。已知核桃醌对如下作物有相克反应:苹果、海棠、杜鹃、火炬松、土豆、莓类、甘蓝、茄子、女贞、烟草、番茄。已知抗核桃醌毒素的作物 (可以间作) 有:花生、豆类、甜菜、萝卜、玉米、连翘、葡萄、山楂、洋葱等, 其它作物有待试验。
4.2 肥水管理
一般施肥采取行间结合机械深翻改土, 种植绿肥, 将套种作物大豆、花生、玉米秸秆翻入土壤, 增加有机质, 并根据树冠大小, 在树冠滴水线处开30~40cm深的环形施肥沟, 按2~5年生树, 每株施入厩肥20~40kg、复合肥0.2~0.5kg、过磷酸钙0.5~1kg、尿素0.3kg, 在雨前或灌水前施入并覆土。6年生树, 穴施厩肥60kg、复合肥0.5~1kg、钙镁磷肥1kg, 以上肥量分每年冬初和8月秋初2次施用, 8月份旱季应结合施肥灌水2~3次。
4.3 病虫害防治
长山核桃果园的病虫害防治, 应以防为主, 综合防治, 结合果园养鸡, 以鸡食杀果园害虫, 一举两得, 此外, 应每0.33~0.66hm 2设置1盏杀虫灯, 其杀虫效果好, 并有利保护生态环境。本所试验园采用以上方法, 不用喷洒农药, 就基本上可以控制果园虫害了。
4.3.1 常见虫害及防治。
危害叶片的有山核桃蚜, 在夏末秋初危害嫩叶, 并引发使叶面起泡的毛毡病;金龟子和刺蛾蚕食嫩叶, 以上虫害都可在5~7月间喷2次蚜虫灵+灭扫利农药, 防治效果好。天牛和吉丁虫危害树干和嫩枝条, 发生时间也是5~7月份, 可一药杀多虫, 偶有枝条枯死, 是吉丁虫危害, 应剪除枝叶, 集中烧死在枝条中的成虫。透翅蛾幼虫蛀食树干韧皮部, 被害处皮层翘裂, 呈肿状隆起, 防治方法是: (1) 9月前用敌敌畏类农药兑水1:20, 用药棉涂虫道杀死幼虫; (2) 10月上旬, 幼虫孵化初期, 用刀刮去老树皮, 用有机磷农药喷杀; (3) 加强园区管理, 及时剪锯虫害枝干, 集中烧毁。
4.3.2 长山核桃病害极少。
主要有由于土壤积水引起的叶面黑斑病及根腐病。叶斑病只要在高温生长季节及时排除积水, 并用代森锰锌农药叶面喷施可防治。根腐病早期也是靠开沟排水, 如果严重烂根, 只有挖除并进行洞口土壤喷药消毒, 烧毁树根。
4.4 适时采收
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 篇10
1 种子采集
薄壳山核桃完全成熟后采集饱满的种子, 及时去掉外果皮。为了方便分类管理, 可根据种子重量进行分级。将种子放在3%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0 min, 以达到杀菌的作用;然后用冷水浸种5 d, 每天换1次水, 浸种后放在阴凉处晾干。
2 层积处理
将沙子与种子按3∶1的比例充分混合均匀, 湿度以手握成团, 松及散为宜, 温度为5~10℃, 一般低温沙藏时间为60~80 d。
3 高温催芽播种
南京地区, 每年2月初到3月底, 当外界温度在1~5℃时, 开始播种。
播种方法:采用露天苗床播种, 首先在地面上铺1层1 cm厚的菜籽饼, 然后覆上黑色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铺5 cm厚的泥炭土、蛭石、珍珠岩, 3种基质比例为泥炭土、蛭石、珍珠岩=3∶1∶1, 在基质上紧密排放2层种子, 然后再覆盖基质 (同上) , 外面覆黑色塑料薄膜, 然后搭小拱棚, 为了提高温度, 白天可覆盖棚膜, 晚上加草帘保温。
4 芽砧嫁接技术
4.1 接穗准备
南京地区采集接穗可在春节后至3月底进行。剪取品质优良、枝条及芽体饱满、髓心小、粗壮光滑、无病虫害的延长枝进行接穗。接穗采后剪成10~20 cm的短枝并进行蜡封, 将接穗两端分别在石蜡中速蘸 (1.5 s以内) 后, 置于阴凉 (5℃) 处, 用湿沙 (相对湿度65%~70%) 埋藏。
4.2 嫁接
每年3月底到4月初开始嫁接, 将芽苗连同种子一起拿起, 利用手术刀在离种粒4cm左右处快速削去上部, 将削口的中间向下切开, 长约1.5 cm[3]。选取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的延长枝, 带有2~3个芽, 长6~8 cm, 削成薄楔形, 而后插入砧木切口中, 其中一侧与边缘靠齐, 用医用纸质胶带粘紧, 将芽苗进行物理断根后移栽到13 cm×20 cm的黑色聚丙烯塑料营养钵中。
5 嫁接后管理
将营养钵放在堆有6 cm厚石子的大棚中, 保持大棚中温度在25℃左右, 土壤湿度在60%左右, 嫁接1个月左右统计成活率, 并且将成活的植株连同聚丙烯塑料营养钵移栽到大田中, 株行距为20 cm×30 cm, 移栽时, 容器外施用基础性肥料为经过腐熟的鸡粪, 用量为7 500 kg/hm2。视当地降雨量进行沟灌, 要求土壤含水量始终在60%以上[4]。
6 注意事项
薄壳山核桃芽苗较细, 因此要尽可能地选择芽苗粗度在0.5 cm以上的进行芽接。选取的接穗的粗度应在1 cm以下。嫁接后环境的温度对于接穗与芽砧的愈合非常重要, 因此大棚内温度要保持在25℃左右。绑缚材料应选用医用纸质胶带, 会分化降解, 减少了松绑的程序, 并且嫁接速度快, 嫁接成活率高。如果选用塑料薄膜, 在绑缚过程中, 由于芽苗很嫩, 容易断裂, 嫁接速度慢。选用铝片, 嫁接速度快, 但是嫁接成活率过低。
摘要:薄壳山核桃是世界上著名的的干果树中之一, 近年来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薄壳山核桃优良苗木的培育是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从种子采集、层积处理、高温催芽播种、芽砧嫁接技术以及嫁接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薄壳山核桃芽砧育苗技术, 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借鉴。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芽砧嫁接,育苗技术
参考文献
[1]李永荣, 吴文龙, 刘永芝.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7) :13306-13308, 13316.
[2]彭方仁, 李永荣, 郝明灼, 等.我国薄壳山核桃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开发, 2012 (4) :1-4.
[3]吴春玲.油茶芽砧嫁接育苗和大桩嫁接技术[J].现代园艺, 2011 (9)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