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控制措施

2024-09-12

设计控制措施(共12篇)

设计控制措施 篇1

设计者们由于自己的设计习惯往往出现固定的思维模式, 通常采取不断修改设计图的手段完成方案, 并没想到重新去做设计图, 这样就会出现很多遗漏标记符号等错误, 反复修改, 只会影响设计效力。尽管当前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智能工具, 但操作起来任务量大, 不但问题没解决, 可能还会增加新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解决的办法就是将关联属性利用起来, 基于关联属性进行电气控制设计, 以下就来分析有关电气关联性的控制措施。

1 电气控制设计

(1) 设计的前提条件:首先, 在设计之前, 应该先要了解此工程的相关事项, 如工程的规模大小, 相关的技术条件是否成熟。其次, 针对所要达到的技术标准要不断地练习、研究, 最后, 根据所掌握的事项确定一个设计方针, 为电气控制设计打好基础。

(2) 确定方案:准备好了上述工作后, 接下来就是电气控制设计的确定方案, 确定方案必须对症下药, 什么样的电气工程就用什么样的设计方案, 了解不同的电动机类型, 掌握不同电动机调速转动等控制方式, 根据正反转动是否频繁来确定电动机的设备, 如果电动机正反转转动的频繁, 可以使用接触器来帮助实现预期的功能, 如果电动机正反转转动的不是很频繁, 可以利用转换开关这种方式帮助实现预期的功能[1]。

(3) 控制线路的设计:为了实现对电动机进行控制线路, 采取了通过检测线路、信号路线这些辅助工作就是所谓的控制线路的设计。所以, 电气控制设计的有关人员, 要把检测线路功能是否完整、线路信号强弱这些问题放在考量的第一位, 同时, 在此过程中, 要按照高效益、高质量、安全可靠的原则来对控制线路进行设计, 以达到最高线路设计标准。

2 电气控制措施的分析

(1) 设计端子排。端子排的设计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 尤其是在专业控制软件中。在此时, 位置代号是端子排设计工作的关键,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 相关的原理图上并没有具体画出电子的具体位置, 这就导致了软件设计过程中出现信息发生分离的问题[2]。因此, 原理图就成了端子排设计工作中的核心工作, 将端子绘制在具体的设计图纸上, 这样就不会出现端子排被遗漏的现象。

(2) 接线图的设计。在进行接线图设计的过程中, 很容易造成接线图设计的多样性和繁琐性。因而, 在对接线图进行设计实训的过程中, 需要选择具有特定接线图图号功能的电气设计软件, 并依据这个电气工程中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接线图的符号。目前国内的接线操作针对不同类型的软件都能实现具体的接线工作, 但是, 对原理图和接线图之间的合作工作比较困难[3]。此过程中最难的操作的就是接线图中接线符号, 在对接线图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严格依据具体的要求制定接线符号, 设计出合理的接线图。

(3) 生成接线图, 通过对属性值的设定来确定接线图符号, 并且可以保持独立性, 以确保随时可以被提取出来, 然后, 在对接线图进行创设的的基本依据是元件的具体清单、接线中的信息以及原理图, 最终利用接线图的具体设计过程以及元件生产的过程对接线图和原理图等进行关联性质的设计。

(4) 关联的修改, 在电气控制的原理图修改完成以后, 则应当进行端子排、连接图和原理图之间的关联, 这时, 端子排和接线图在关联会进行自动更新, 不用再次创建。

3 电气控制设计所要注意的问题

(1) 正确连接电器线圈:电器线圈和电源应连接在一边, 电源的另一边连接的是电器的其他触头, 各个相邻触头之间应连接在同电位端。这样电器就不会出现某个触点故障而造成电源短路。

(2) 注意触头和连接导线的数目, 应尽可能减少电器中的触头, 应当简化触头选择和配套, 对于同类属性的触头应当进行合并。原则就是减少触头数目, 确保触头顺利完成工作。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为了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因连接导线数目的增加而造成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导线摆放和搭配的合理性, 同时, 检测各个功能部分是否正常工作的一个工具是连接导线。虽然在控制原理图中很难被发现, 但电气控制设计人员仔细比对后就发现功能部分的问题所在。所以, 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连接导线的数目。

(3) 注意产生寄生回路, 在实际电气设计和工作状态下, 应做好防止寄生回路的产生。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 电流通路的产生一般发生在线路故障出现时, 只有当发生过载现象时就会出现寄生回路的现象。[4]当发生过载现象时, 在电动机正转状态下, 热继电器能够自动断开控制回路, 此时, 寄生回路则因指示灯的存在而存在, 导致控制回路无法正常断开, 产生电气故障。

(4) 防止电磁元件之间发生触头竞争。

4 结语

电气控制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 采用基于关联属性的电气控制设计可以使设计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佳的效果。通常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 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除了本文提出的这些问题以外,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线路的工作现状以及线路工作成果, 同时还要要充分考虑故障发生时的具体后果, 严格按照设备中具体的操作要求对电器进行择优选择。了解电气控制设计有利于帮助解决电气控制设计工作的一些突出问题, 并且使关联属性的电气控制设计措施更加科学、经济、有效。

摘要:现如今, 接线图成了我国电气控制设计软件专业方面的主要工作。在与其它图纸工作之间的关联方面欠佳, 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然而, 国外的电气控制设计软件专业方面也做得不是那么完善, 只注重原理图, 不重视接线图, 与国内恰好相反。二者在关联性上都做的不到位, 如果能把两种工作结合起来, 既注重原理图又注重效果图, 那么在电气控制的关联性上就十分容易了, 本文结合了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的关联性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电气控制,原理图,接线图,关联性,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徐良雄.C6132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及电气控制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12 (04) .

[2]李晓雨.煤粉高度自动测量仪电气控制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1) .

[3]吴刚.浅谈建筑电气控制设计中的安全节能策略[J].城市建筑, 2013 (02) .

[4]马骏.自动线气动式供料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3, 42 (06) .

设计控制措施 篇2

设计进度控制是施工进度控制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设计进度缓慢和设计变更多,使施工进度受到牵制的情况经常发生,为保证施工进度,必须加强设计进度控制,

1、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出图控制,也就是采取有效措施使工程设计者如期完成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工作,并提交相应的设计图纸及说明。

2、在设计准备阶段,确定规划设计条件;通过招标等方式选定设计单位,在设计合同中明确设计进度和设计图纸提交时间;向设计单位提供完整可靠的设计基础资料,

3、在各设计阶段中,对设计进度实施动态控制,在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审查设计单位编制的设计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实施中,及时和设计方沟通,让设计方了解建设方的建设意图及要求,减少后期施工中的设计变更。

设计控制措施 篇3

关键詞:招标;限额设计;设计规范;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TM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随着用电量的增长,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在增加,在建设过程中,超额投资比较严重,很大程度浪费国家财力物力,也影响工程的良性发展。因此,如何降低造价,是电力工程发展应该解决的问题。降低造价的环节很多,本文是从设计阶段出发,提出自已的见解。原因如下:

一、设计阶段设计质量的优劣决定项目投资效益的好坏

当一个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确定以后,大到工程规模、建设布局、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小到建筑用材、构件配件和设备种类及数量也就基本上被确定了,同时也就勾勒出了投资方案的基本轮廓。换句话说,一项工程建筑产品是否经济合理,在设计阶段就已基本定型,从这个意义上讲,工程造价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正所谓“笔下一条线,投资千千万”。因此,设计阶段控制造价非常行之有效。

二、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的重点

据统计资料表明,设计费用在项目全寿命费用中占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在75%以上。把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转移到设计阶段上来,能动地实施一系列造价控制手段,引导设计单位把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明确设计决定造价,造价约束设计的辨证关系,减少设计变更、签证,扭转投资失控的现象,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握住工程造价控制的主动权。

因此,笔者推荐几种在设计阶段降低造价的措施:

(一)对造价管理人才的素质培养

有效控制造价,归根到底是人的能动性的调动。提高技经人员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密切配合设计人员,反馈造价信息,能动地影响设计、优化设计,客观公正地反映工程造价,做到量准价实。技经人员还应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学习涉及本专业有关方面的知识,不断积累经验,分析总结,从而推动造价编制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做好设计开始前的投资估算

通过对社会同类工程项目造价、建设期物价、材料、设备、人工费用、税收、管理费用、土地征用拆迁、市政配套、能源、交通、绿化、利润的调查,在投资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更为详细的综合比较,以此作为初步设计控制的依据。

(三)推选限额设计

推行限额设计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对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意识,有利于经济管理人员及时进行造价计算,为设计人员提供信息,使勘测设计小组内部形成有机整体,克服设计深度不够及勘测设计相互脱节的现象,改变设计过程不算账、设计完成见分晓的现象,使投资达到动态控制的目的。同时,推行限额设计还可以促使设计和造价人员进行项目全寿命费用的分析,使他们不仅要考虑项目一次性投资,还要考虑施工阶段和运行后的经济费用。

(四)加强设计概预算的编制和审查工作,把好工程造价关

设计概预算是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概预算编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国家计划的严格执行和建设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的重大问题。因此,在编制设计概预算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的建设方针和经济政策。

(2)要完整、准确地反映设计内容。

(3)坚持结合拟建工程的实际,反映工程所在地当时价格水平。

审查设计概预算,有利于合理分配投资资金,加强投资计划管理,提高概预算的编制质量,有助于促进设计的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相结合,并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在审查概预算时,主要审查概预算的编制依据,概预算的构成和取费标准。

(五)切实全面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制

虽然工程监理制在工程建设领域内已实行多年了,但从目前的输变电工程设计现状来看,设计监理的推广还不广泛。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二是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人才缺乏。因此,主管单位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输变电设计监理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工作职责。另一方面应通过行政手段保证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广度,为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全面社会化提供条件。

(六)加强设计标准规范和标准设计的推广应

设计标准,是国家的重要技术规范,是进行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及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项目投资控制密切相连。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和标准设计,来源于工程建设实践和科研成果,是工程建设必须遵循的科学依据。大量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纳人标准规范和标准设计加以实施,就能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得到最普遍最有效的推广使用。设计标准一经颁发,就是技术法规,在一切工程设计工作中都必须执行。

推广标准设计有益于较大幅度造价,节约设计费用,大大加计图纸的速度,缩短设计周期,合理利用资源和材料设备,较充分地考虑生产、使用和维修的要求,便于工业化的推广,从而能降低设计的工程造价。

(七)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价值工程通过功能和成本分析可将技术问题与经济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一般说来,提高产品的价值的途径有功能提高,成本降低,这是最理想的途径。

还可以实行对优化设计人员实行奖励机制,对于在优化设计中有突出贡献的设计人员给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总之,在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控制中,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造的起非常大的作用,要想有效控制,不仅需要相应的法规和科学的分析方法,还需要一批高素质的行业人才,将控制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设计的各个阶段,实现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在工程设计中既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的保守设计倾向;又要反对片面节约、忽视技术可靠性的作法,要以技术经济评价和价值功能分析为核心,使设计工作阶段符合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范维红.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7(06).

[2]边小琴.浅谈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9(03).

如何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篇4

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有效的控制工程在实际建设中所花的全部费用。所谓工程项目造价控制, 主要指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对工程的整体阶段进行全程控制;在建筑工程还没有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要事先预算工程所花的整体费用, 并设计如何使工程所花的整体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很好的控制工程的造价问题。一直以来, 人们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设计阶段投入费用的控制不够重视, 基本上只在乎施工阶段以及施工图的预算过程, 而忽略了其设计阶段, 他们主要注重的是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中所花费的全部费用。目前建筑工程单位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工程所投入的资金问题, 并制定有效的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方案以及方法。

1 实行设计招投标制

实行建设项目设计招标有几点好处:一是有利于业主在获得纵多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便于比较和选择, 从而获得最佳最满意的设计方案。二是通过将竞争机制引入设计中来实行设计招标, 克服和杜绝方案比选过程中出现片面性和经验主义, 有利于设计单位间的公平竞争, 并促使投标单位进行设计优化从而提高设计质量;并通过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设计市场, 鼓励设计人员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激发个人创造灵感。三是通过设计招标形式, 可杜绝设计市场中经常出现的设计单位为中标而故意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而导致招标失去本质的意义, 最终不能实现设计方案择优录用。为实现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真正实现功能好、造价低、效益高、技术经济合理的方案脱颖而出, 实现设计阶段合理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 推行限额设计

所谓的限额设计即利用工程实施过程中上阶段投资预测结果对下阶段进行控制的管理模式, 其中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是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应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工程造价的“量价分离’原则, 即工程量计算上全国可采用统一标准, 而单价则应考当地地材料、员工以及企业内部实际情况等进行确定, 从而可真实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限额设计将投资和工程量分解到各相关专业及各分项工程, 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依次作为技术与经济标准, 其最终目的是实现造价控制从源头控制的目的, 实施过程中各专业人员应在保证工程造价不突破投资限额的前提下控制建设资金。其是目前国内工程建设领域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的有力措施。设计人员首先应做好工程量统计工作, 每个工程后设计人员应认真填写限额设计回执, 并以次工程量作为核实最终造价的依据, 同时对投资较大的工程采用限额设计任务书的方法来推行限额设计, 而投资较小的项目则不必采用该形式避免增加设计人员工作量, 投资估算完成后将投资估算与工程限额设计控制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将概算工程量与该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进行对比以便于全面反映经济技术指标, 并将此作为设计控制造价的依据, 根据将各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选择设计方案, 并尽量减少施工索赔费用和环境保护费用等, 努力将投资估算控制在限额设计合理范围内, 在整个设计阶段坚持全过程优化思想, 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等全过程控制好造价工作, 并应控制初步设计概算不应超过初步设计概算。

3 加强设计质量控制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在于确保设计文件的内在质量。设计方案是设计文件的灵魂, 因此, 设计文件的内在质量主要取决于设计方案的质量。我们知道, 设计质量决定着工程的先进水平, 影响着投运后的经济效益。高质量的设计不仅技术先进、工程费用低, 而且投运后使用效果好、运营费用低、经济效益高。为保证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 需要按国家政策的要求。根据有关技术标准、设计规程、规范, 进行多方案的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 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力求在技术先进的条件下经济合理, 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技术先进。从而达到优化所址、路径, 超前对预算单价进行预测。特别是对主要设备及装置性材料选型的合理性, 要多询几个厂家。解决好量、价、费的问题, 择优选用。除此之外, 在设计前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搞清与工程设计有关的基本条件, 收集齐全必要的设计基础资料等, 进行认真的分析:设计中。要合理地把设计划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这样既可避免施工中较大的设计变更。又能有效地消除因设计不当造成的二次投资及工期延误等情况。并可较好地满足建设单位工程项目委托书要求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深度。这不仅加强了设计的质量控制。而且达到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和要求。

4 加强勘察市场的管理

现阶段应重点推行设计阶段的监理工程水文地质资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设计质量, 从而影响工程造价。如果地质资料所提供的地基承载力过于保守, 势必造成设计的基础工程量过大。引起项目不合理投资增加。造成浪费。另外由于地质资料不准, 导致设计图纸与实际相差较大。不得不采取大量的工程设计变更, 而这些变更都是由于前期工作不扎实在施工中难以避免的。最后的结果是造价失控。从现阶段看, 由于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在推行阶段。业主对此的认识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提高, 所以只有从政府的角度来加强对工程勘察市场的监管。督促业主对于前期勘察、设计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把监理的工作范围向前进行实质性的推进。发挥监理工程师在勘察设计阶段的重要性。真正的把勘察、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纳入控制范畴, 从而使设计单位能够按期提交满足合同需求的、技术经济指标较优的成果。并提供令人满意的技术服务。设计监理的基本任务是保障工程项目安全可靠, 提高其实用性和经济性, 控制设计进度和设计深度。

5 结语

设计阶段的工作不仅是对项目的布局、功能进行合理的设计, 同时也能对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作合理的安捧,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是极为关键的阶段。但由于人们历来对工程造价合理有效控制的问题认识不足。导致许多的建设资金被白白的浪费掉, 或不能合理地利用。因此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必须树立经济核算的观念, 引入价值工程的理念, 优化设计:造价咨询专家在设计过程中应与设计人员紧密配合, 以保证有效的控制投资。

摘要: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对整个项目实施的造价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 所以, 对工程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非常必要, 工程造价工作人员应提高对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以确保是想工程造价得到合理的控制。

关键词: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参考文献

[1]郭尔娇.试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J].武汉轻工设计.2004年, 3期.

[2]宋小佳.谈设计阶段如何运用价值工程控制工程成本[J].建筑经济.2005年, 2期.

噪声控制措施-声源控制 篇5

目前噪声已发展到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公害之一,但它对环境的污染和废水废气废渣不同,它在环境中不累积残渣,不持久,也不远距离扩散,对人的干扰是局部性的,当声源停止发声,噪声立即消失。只有当声源—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接受者同时存在,才对听者形成干扰,因此控制噪声必须从声源—途径—接受者这三个环节去研究解决,把这三个部分作为一个系统,一个综合整体去考虑。至于噪声控制所采取的措施,考虑到噪声源是由多个方面因素构成,要把它控制在容许的标准以内,往往需要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比如说所降噪量的大小,经济条件的可能性,权衡利弊,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讲述第一个环节:声源。

声源控制

工业噪声源是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消除噪声污染的根本途径是减少机器设备本身的振动和噪声,通过研制和选择低噪声的设备和改进生产加工工艺,提高机械设备加工精度和设备的安装技术,使发声体变为不发声体或者大大降低发声体的辐射声功率,这样声源不存在或者声源噪声的声功率大大降低,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噪声污染或大大简化传播途径上的控制措施。

工厂中的噪声源很多,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1)机械噪声。(2)空气动力性噪声。要选择低噪声机器及其它低噪声的生产机械、机组,或对现有声源采取降噪措施,首先都需要了解各种声源的性质和发声机理。

机械噪声,一般起源于设备连接点和运转区单个的或周期性的撞击。在撞击之下不仅意味着打击,而且也是一起机床零件和被加工材料弹性变形的某种动力。这种变形以振动的形式表示出来,由于声源振动传到机组外表面及基础,所以振动的机组外表面也是噪声源,把噪声辐射到周围空间就形成“空气声”;传到机器的基础就形成“固体声”并沿着房屋结构传播的很远。

空气动力性噪声一般发生在以下场合:

(1)被压缩的空气或气体由孔眼排出时;

(2)在气缸(内燃机)内爆炸的过程中;

(3)在燃烧器(气涡轮机)内液体燃料或喷成雾状的燃料燃烧时;

(4)管道中气流运行时压力被波动(空压机、风机);

(5)物体在空气中运行的速度很高时。

在了解各种声源的特点后,就可以预先制定出控制的方法,必须避免强烈的振动于作用区中,利用一切方法减少动作的零件和工作机械的振动加速度,即尽量增大其动作的均匀性。

实际上电视机、通风机、压缩机、内燃机、齿轮等机械设备,在它们运转过程中,噪声愈低,表明它们的机械动态性能愈优越,使用的寿命长,质量愈好。目前我国许多机械产品制造部门已开始研制和生产低噪声的各种生产设备,国外有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把不同的机械设备的噪声控制手段与其价格的估计都规格化起来,如空气调节器的噪声,若用消声器可降低18dB(A),需要2000美元,燃气透平交流发电机加隔声罩可降噪54dB(A),需要50000美元等。

设计控制措施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设计;施工;问题;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功能类别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新的建筑、新的使用功能对建筑设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暖通空调已成为现代化建筑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因地制宜的合理选择能源资源,合理设计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而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室外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设计与安装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以供同仁参考。

二、当前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管线的位置和交叉问题。目前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图纸大多数使用CAD绘制,在设计过程中仅仅在绘制施工图纸之前初步规划暖通空调管道的标高,而施工图完成之前没有仔细核查校对,造成各部分施工图纸中管道线路的位置和高度多处交叉。这给暖通空调工程的整体施工管理和协调造成了很多困难。而在综合性的建筑物中,吊顶的空间内部安装有暖通空调的终端设备、通风管道、冷冻管道、冷凝管道等多条专业管道线路。如果施工前图纸规划校对不够清晰,贸然按照图纸施工,最后整体工程的效果就是先铺设的管道线路施工方便,而后期的管道安装和维护工作难以实施。这种情况下,管道安装的施工位置和标高混,会影响工程质量导致功能受限甚至返工。

(2)暖通空调系统设备噪声超标。空调终端设备运行工作时噪声过大,是暖通空调系统工程常见的问题。目前风机管盘的技术较为完善,我国大部分生产厂家的产品噪音指数都能达到使用标准。而大风量空调机组的技术却无法达到这个效果,往往对噪音指数的实际测量结果要比产品的样本参数高很多。所以,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暖通空调的设备噪音指数作出要求,对大风量空调机组进行隔音处理。及时对进入施工场地的空调设备开箱检查,尽量在安装施工前通电测试大风量空调机组,如果发现噪音指数不达标,要及时更换、验退或者调整隔音处理措施。从而消除施工后,工程调试运行阶段的返工。

(3)空调水循环系统。楼宇暖通空调工程施工中核心环节就是水循环系统。如果水循环施工过程出现问题,暖通空调系统运行会受到最直接的影响,甚至无法工作。在暖通空调水循环系统中,冷冻水循环系统管道线路不通畅是经常遇到的问题。而直接原因就是管道线路的交叉,施工过程调整不及时,使管道网络中出现很多气囊堵塞,造成水循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另外的原因是管道清理工作没有做好,从而导致暖通空调水系统不能循环流动。

(4)管道结露滴水。可以造成结露滴水出现在暖通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的原因比较复杂,这些成因主要有管道系统安装问题、管道保温效果低、管道系统接口连接不够严密。更严重的漏水主要是因为管道系统的安装施工没有严格遵守工程操作规范。而管道系统材料质量问题和监察不力、忽视系统的水压测试,也会造成这些问题。

三、加强建筑工程暖通空调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

(1)对施工图进行合理设计。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为确保施工图合理有效,非常有必要对空调房间或区域进行逐时冷负荷计算,这就要求未施工之前,施工队伍就应详细检查,并依据实际情况来组织施工,很多施工图在出图之前缺少必要的校验,结果导致施工图不是管线标高,就是定位交叉严重,这给工程质量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惑,工程协调能力下降,唯有掌握设计意图,对各专业施工图如数家珍,并建立施工组织图,确保冷负荷计算合理,了解工程的控制要素,才能切實提高空调安装施工管理及设计水平。

(2)控制好施工材料质量的检验。控制好设备及管材的质量检查验收人场。无论是施工单位采购材料还是甲方供应材料:专业技术人员都应该对其规格、型号、质量进行全面严格检查,对质量检查合格单、合格证件检查不合格的不予进场,要求必须各项测验报告符合国家技术标淮和设计要求。同时,分清每次进场材料的数量、规格、型号。各种阀门在暖通管道工程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用于暖通工程的各种器材,特别是用大的管材、管件、散热器等主要大宗材料,都要有符合国家要求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材质型号、规格、性能都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和本工程使用的设计要求。

(3)解决管道定位和标高。在施工图纸设计过程中,采用管道线路综合设计的方法。统一安排建筑物内部各个系统的管道线路工程的布线设计问题,将各部分管道线路走向问题综合考虑,将单独的工程管线布设、安装位置统一规划,从而避免不同系统的工程设计冲突,减轻了施工过程中调整布线和整体协调的工作。不同管道线路在建筑空间中有独立并且合理的布线定位,使管线施工和维护过程协调统一。

(4)解决设备运转噪声问题。在安装暖通空调系统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强对噪音的控制,有关设备噪声参数的要求要在设计中明确标出,采用大风量空调机组时,在设计时应考虑设置隔声措施。在安装水管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采用弹簧减振对冷冻水主干管和冷却水管进行吊架,且应尽量将吊架固定在梁上,也可以固定在梁与梁之间的槽钢横梁上,而不能固定在楼板上。安装风机时应根据房间的大小进行安装,以便明确风机盘管的规格和数量。对于风机盘管的安装位置,应根据房间使用功能进行确定,分别在风机进出口处和新风进口处安装阻抗消声器和消声百叶,并在风管适当部位和风管弯头部位分别设置消声器和消声弯头,在空调和新风消声器的外部保温方面,应选用优质的保温材料,并在其内部贴上与静压箱一样的吸音材料。

(5)优化暖通空调水循环系统。优化暖通空调水循环系统的方法首先就是加强施工前期的设计管理问题,合理安排水循环系统的管道线路高度和坡度,减少由设计的原因造成的气囊问题。为可能出现气囊的管道位置设计专门的排气系统。而水循环系统清理的问题应,当在安装施工前对管道做清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未封闭管道口的污染防护。为水循环系统管道网络设置排污阀,做好设备连接前的分段清洗工作。

(6)要解决管道滴漏的问题。首先要加强管道保温材料的检查。保证施工开始前图纸技术交接的完整无误,做好施工中的检查工作,杜绝管道与保温套管配置不合理现象,保证管道和保温管的契合度。严格控制弯头和阀门等接口位置的保温工程。其次在冷冻管通过墙体的部分增设保温保护功能,保证墙壁和管道保温层之间的严密结合。再次要加强风机关盘中滴水盘部分的清理工作,并加强设备保护工作。

四、结 语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选择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暖通空调工程项目的成败和经济效益优劣的重要问题,而施工图设计各个细节处理的是否完善也是关乎整个暖通空调设计的成败,两者缺一不可。在暖通空调工程安装施工管理中,施工前要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各专业施工图,编制好施工组织图,要抓住工程的控制要点,才能细致地作好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郭胜杰,宋斌.浅谈暖通空调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有效时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

设计与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 篇7

(1) 推行工程设计发包。

工程设计发包由开发商主持, 项目设计发包有设计招标方式、方案竞选方式、协商或指定承包方式三种。前两种设计发包形式更能加强投资控制、降低成本, 保证工程质量, 但是由于时间更长, 因此可能对工期进度造成影响, 所以在选择设计发包方式时要分析各种方式的利弊。就设计方案竞选和设计招标而言, 两者的区别在于:对于未中选的设计方案, 要根据其工作量大小给予必要的补偿, 而设计招标就不需要;设计方案竞选的第一名不一定就是设计任务的承担者, 开发企业可以把中选方案作为设计基础, 并吸收、综合其他方案的优点, 集思广益, 形成更好的设计方案, 这样看来, 采用设计方案竞选更能保证设计的质量和性能。

(2) 切实落实设计监理制度。

目前, 我国工程建设监理主要停留在施工阶段, 而设计阶段的监理进展比较缓慢。国内外的监理实践证明, 监理如在设计阶段就介入, 对整个项目投资效益的影响极其重大, 实行设计监理, 可以避免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和失误, 提高工程设计质量,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因此, 开发企业应通过招标形式选择一家资质水平高、信誉好、责任心强的设计监理单位, 加强对设计工作的外部监控, 保证设计的高质量, 控制好工程造价成本。

(3) 落实设计单位技术经济责任制。

为了督促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和加强经济责任制。一方面开发商和设计单位共同签订的设计承包合同中, 要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开发商要求设计单位保证设计图纸的质量和设计进度, 否则由此给前者造成的损失将由后者赔偿;另一方面要明确设计单位内部各专业、科室以及设计人员的职责和经济责任。在考核各专业完成设计任务质量和实现限额指标好坏的基础上, 实行节奖超罚制度, 将设计人员的考核业绩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充分调动和加强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自觉地将投资控制贯穿到设计工作的全过程中去。

(4) 改进限额设计。

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对限额设计进行改进, 以最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靠地实现必要的功能。与通常按类似工程资料进行设计限额分配方法相比, 价值工程的应用使投资比例更加合理。

(5) 建立健全公司相关工程资料数据库。

进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关键是要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 而目标的设置, 没有大量的工程资料和工程造价信息是不可能完成的, 因此一方面要求公司掌握大量的工程资料, 方便设计方案比选或者设计招投标时自己能对工程成本了然于心;另一方面要求预算人员与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 及时提供和反馈造价信息, 帮助设计者了解所采用的定额指标、价格水平, 能动地影响设计, 以保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这样一来, 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建立设备材料价格信息库和造价信息库等工程资料数据库就相当有必要。要完成这一任务, 需要公司利用互联网进行全公司、全社会横向和纵向的工程信息反馈, 以便于提供可靠的造价数据、信息, 提高编制投资估算、概算的准确度和精度。

(6) 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工作。

设计变更一般会增加造价而不利于成本控制, 所以无论建设方还是设计方, 一定要尽量减少工程设计变更的数量, 对非发生不可的变更, 应尽量提前实现。变更发生得越早, 损失越小。为此, 要建立相应的设计管理制度, 一方面少变更;另一方面加强图纸会审, 将工程变更的发生尽量控制在施工之前。在设计出图前, 组织企业各部门, 对图纸技术上的合理性、施工上的可行性、工程造价上的最经济性进行审核, 从各个角度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的审核管理工作, 以提高设计质量, 避免因设计考虑不周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2施工成本控制的三要素

2.1 工程施工成本的事前控制

2.1.1 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明确岗位责任

项目部要建立自己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 建立成本管理各项台账;建立成本管理控制岗位责任制, 规定项目部成员职责权限、应承担的责任以及项目部内部分配方案和考核奖罚的办法。分解成本责任目标到项目管理人员。

2.1.2 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如何利用工程定额, 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 确定项目施工定额的水平, 并以此作为项目成本计划的标准。

2.1.3 项目部编制项目责任预算

编制项目责任预算, 公司审核后与项目部签订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合同书, 合理确定公司与项目部内部分配关系。项目部根据与公司签订的责任预算实行二次分解。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目标是进行有效成本控制的关键。

2.1.4 项目部实施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和预控

施工技术管理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和预控是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和前提, 是成本管理的灵魂。只有建立在最优化方案上的施工, 才会创造出最经济的施工效果。

2.2 工程施工成本的事中控制

2.2.1 强化项目合同的管理控制

企业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 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受控状态。项目部要高度重视合同的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意识, 不断提高合同的管理水平。合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依法签订合同、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格审批程序、落实合同管理责任、切实履行合同、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及时处理合同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2.2 生产要素的控制

(1) 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约占工程造价的10%~15%, 控制好人工费, 首先要通过招标确定的劳务价格, 再严格按照合同价格和完成合同价格工作内容进行结算, 严格控制用工数量, 注重劳力组织和人机配套, 不断提高施工队伍人员技能, 加强对零散用工的管理, 提高零散用工的劳动生产率。项目部必须建立人工费结算管理台账。

(2) 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约占60%~70%左右, 是工程项目成本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的重点。主要材料的采购, 项目要组织人员到材料供应地进行充分的调查, 货比三家, 争取找到供货或提供服务的源头, 以最优惠的价格取得供应商。材料费的控制是成本控制中的重点和难点, 必须从计划、采购、验收、保管、领用、使用上层层把关, 环环相扣, 做到合理计划、严格验收、限额领料、过程检查, 最大限度地控制材料成本支出。

(3) 机械费的控制。

机械费在工程造价中约占4%~8%。项目要根据自身的施工特点, 从实际情况出发, 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 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 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 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 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 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 严格控制油料消耗, 严格控制机械修理费用, 严格控制机械租赁费。

(4) 现场管理费用的控制。

现场管理费在工程造价中约占3%~5%。现场管理费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直到保修期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冬雨季施工的准备工作, 预防因突然的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施工;严格按照项目策划进行临建, 严禁超标建设;控制好检验试验费、办公费、电话费、差旅费等等, 每项费用都由项目经理直接掌握。发生大额经营费用, 项目经理要事先向公司总经理书面或口头申请并经同意才能发生, 否则就一律不予报销。

(5) 严格控制分包工程成本。

要严格对分包队伍的资格审查外, 更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分包工程价格。要用一系列办法来管理分包队伍, 如合同的签订、保函保证金收取、预付款和工程款的支付、质保金的扣留等。对分包队伍调拨的材料款、电费、税金、机械租赁费等要及时扣回, 防止工程进度款超付和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项目财务部门对分包工程要建立台账单独核算、管理。

(6) 加强工程施工进程中外延成本的控制。

伴随着工程施工的进行而产生的质量、工期、安全、资金运用等, 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成本, 这些置于工程直接成本之外的成本, 往往并不是依照工程量的大小而增加与减少。管理好这些外延的成本, 对企业效益会直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3 工程施工成本的事后控制

坚持按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项目竣工后, 工程结算收入与各成本项目的支出数额最终确定, 项目部整理汇总有关的成本核算资料, 报公司审核。根据公司的审核意见及项目部与各部门、各有关人员签订的成本承包合同, 项目部对责任人予以奖罚。经公司财务审计部门审查, 在项目现金流为正后, 公司根据审计报告和《项目管理责任书》对项目部和项目经理做出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 并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责任书》的约定, 认真执行奖惩兑现。

3结语

总之, 成本控制工作是降低成本争取利润最大化的核心工作。由于设计阶段的重要性, 此阶段成本控制不容忽视, 需要充分认识到成本领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参与到工程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中。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因地制宜, 灵活运用。尽管不同的工程规模, 不同的施工企业, 不同的管理体制下有差别, 但都是对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 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增收节支是所有施工企业追求的共同目标, 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方式和方法, 以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摘要:成本控制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贯穿于整个项目从土地竞买、立项、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等全过程, 对于提高开发项目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成本控制,设计阶段,限额设计,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陆克华, 张小宏.工程咨询设计实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

[2]王忠伟.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优化控制[J].开发与建设, 2006, (2) .

从设计方面采取措施控制温度效应 篇8

设计规范规定:现浇钢筋砼结构在室内或土中环境下长度超过55m时, 在室外环境下超过35m时就应设置伸缩缝 (当屋面无保温、隔热层时按露天环境考虑) 。伸缩缝的设置一般是通过设置双柱或双墙, 这样可以将上部结构断开形成独立的温度区段以便结构在温度荷载作用下自由伸缩, 但是上述双柱或双墙共一个基础。虽然伸缩缝可以起到减小温度应力的作用, 但是对整体结构会产生下列影响:通过设置双排框架形成伸缩缝, 影响美观的同时也会增加材料成本、提高造价, 给施工带来不便, 不利于整体结构的抗震;给建筑构造带来不便, 如保温层、防水层在伸缩缝处的处理措施。在如何设置伸缩缝方面现在还有诸多不确定之处: (1) 如果采用了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收缩的措施或者预应力措施时, 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 但是却没明确间距增大的值。 (2) 对于伸缩缝间距的影响因素只纳入了结构物长度和保温层、隔热层这几个因素, 没考虑整体结构高度的影响以及其他措施的影响。

2 后浇带

结构长度一直被认为是控制结构开裂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MIDAS软件的数值模拟分析和现场调查测量, 发现结构裂缝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结构长度只是影响温度收缩应力综合因素之一。发现结构长度与温度应力是呈非线性关系, 如果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长度小于规范所规定值, 相同温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结构内力较小, 虽然设置后浇带和伸缩缝能够有效地控制裂缝的产生, 但是对于大面积的混凝土现浇楼板、深梁等其他刚性约束强的结构, 即使承受的温度荷载不大也容易产生裂缝。

当结构纵向长度较长时, 可以采用在施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位置 (如剪力较小位置) 设置后浇带 (在后浇带处需增加配筋率) 的方法来避免设置伸缩缝。一般后浇带的位置宜设置在梁跨1/3处, 设置每隔为20~30m, 后浇带的宽度一般取700~1000mm, 梁的纵向钢筋可以断开也可以贯通后浇带。后浇带范围的纵向钢筋采用搭接, 搭接长度按规范取45d (其中d为钢筋直径) 。后浇带宽度范围的混凝土在两个月后才能浇筑。在这个时间段内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收缩自由且能完成绝大部分。后浇带的封闭时机应当选在冬季, 浇筑后浇带时应当采用添加膨胀剂的混凝土, 同时砼强度应当比结构砼强度等级高一级, 后浇带的养护也非常重要。后浇带起到的作用是释放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体积收缩而产生的收缩应力, 没有减小整体结构温度应力的作用。另外如果结构比较长且只在梁的适当位置设置了后浇带而没有设置伸缩缝, 应当增大楼面板的纵向钢筋的配筋率, 以便提高结构混凝土板的抗裂能力。

一些大跨度土建工程除了采用设置后浇带法来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外还采用跳仓施工法, 就是把整个混凝土结构按纵向进行分段施工, 浇一段隔一段这样间隔式施工, 相邻段浇筑间隔多于5d, 这样很大程度的减小了混凝土初凝阶段的干缩作用及较大温差, 跳仓法的原理其实与后浇带法是一样的, 前者是以施工缝区段作为后浇带, 间隔时间比较短, 如果施工工期允许的话间隔时间长一些将会达到更明显的效果。

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裂缝并不都是不利的, 有些裂缝对结构几乎没有影响。可以通过一些有利的设计方法、材料选择和施工措施等来控制对结构裂缝的产生。当因为一些估计不足的因素出现了少量裂缝时, 采用例如化学灌浆方法处理仍然能使得结构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那么这样的话是可以不设置后浇带的。从长期正常使用来看设置后浇带相比设置伸缩缝具有以下优点:施工便捷、防水性能好、结构整体性好和抗震性好。

3 降低约束刚度

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与结构几何尺寸及荷载大小有关, 结构在变形作用下的内力不仅与结构几何尺寸及变形作用有关, 却还与结构的约束刚度有关。

例如:在一根简支矩形截面梁的两端加上转动约束, 梁的截面高度为h, 在温度荷载 (内外温差△T) 作用下, 梁的约束力矩值可表示为:

式中:α为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

由上式可以看出约束力矩与温差成正比, 与截面高度成反比, 而且还与梁的抗弯刚度成正比。上式只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刚出现的时候, 因为随着裂缝的产生梁的抗弯刚度是会减小的, 此时部分约束内力会得到释放。通过计算软件建模计算发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温度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底层, 位移最大值出现在顶层, 这是因为基础被看作固定端, 底层最靠近基础, 受到基础的约束作用最大。综合上述, 减小结构或构件的约束刚度能有效的减小温度内力。

减小约束刚度一般可以采用在约束体与被约束体的作用面上设置隔离层和改变支座形式 (如设置滑动支座等) 。另外合理的立面楼层设计和平面布局和、尽量减少截面的突变等都能减小约束应力。对于较长的结构基础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采取分段分层浇灌、合理设置垂直或水平施工缝或者在基础适当位置设后浇带, 以达到放松约束减小约束应力 (温度应力) 的目的。

4 加强构造配筋

由于配筋率对结构抗裂影响很大,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很有必要适当增加配筋率。对连续式混凝土楼板不适合采用分离式配置板筋, 最好采用双层双向连续式配筋;对于转角处的楼板由于受双向约束作用较大宜配置双层放射式筋, 楼板如有开洞 (常见于工业建筑) 应在洞口处平行洞边配置加强筋;在混凝土梁截面的腰部位置增配直径为8~14mm间距200mm的构造钢筋。在基础内部也应当增设温度配筋, 一般在基础转折部位、截面突然变化、孔洞周边及转角设置斜向钢筋, 这样能有效减小集中应力的作用。特别是在结构底层 (约束刚度大) 和顶层 (温度荷载大) 应当加强温度构造配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以控制结构温度裂缝的产生及开展。

参考文献

[1]贾旭伟.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 2008, 34 (1) :41-142.

[2]王铁梦.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3]樊江, 陶燕.框架结构的温度应力、变形计算及构造措施[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2, 25 (l) :4-9.

[4]丁翠红, 顾建文.大型多层框架的裂缝控制设计理论及其应用[J].建筑技术, 2003, 34 (4) :252-254.

设计控制措施 篇9

1 外观质量的内容及控制措施

外观质量的内容及控制措施外观质量作为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的内容: (1) 体现建筑物运行功能和特色的外观设计质量; (2) 体现建筑物实施效果的外观施工质量。前者一般是基础, 后者常常又是关键, 必须根据其所处的不同范畴, 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1 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1) 构思开阔, 设计意识超前设计部门编写设计文件过程中在体现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结构特点的同时, 应体现代建筑水平, 并广泛征求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在进行外观轮廓构想时, 应增强建筑物美感、提高外观设计品质。 (2) 风格上满足特殊需要, 兼顾地方特色在保证运行功能和投资条件许可的前提下, 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风格以及有无仿古、旅游开发、城市规划等要求, 力争设计成具有一方特色的形象性建筑、标志性建筑、景点性建筑。 (3) 方案上消除设计隐患, 适应施工发展水平理的设计布局及构件外形, 有利于进行施工分割。

1.2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一旦浇筑成型, 将无法或较难弥补施工留下的外观缺陷。实施过程中, 必须完善相应控制体系, 并对直接影响建筑物外观成型效果的各种要素, 进行事先控制。

1.2.1 完善组织保证体系

(1) 建立以树立企业形象为宗旨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 明确外观质量目标。在制定管理制度时, 施工企业应明确外观质量管理思路及发展目标, 并建立各职能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 从技术论证、物业、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具体工作中, 应做到如下几个结合:a.数量与外观质量的结合, 处理好外观和进度的关系;b.生产要素与科技含量的进步, 靠技术更新改进生产要素, 提高外观质量;c.企业效益与外观质量投入的结合, 投入的加大, 提高了产品质量, 必然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市场契机。 (2) 引进由业主、监理单位参与监督的外部督察体系, 提供外观质量保障。建筑市场的日趋规范, 工程建设“三制”的推行, 为建设工程提供了外观质量保障。 (3) 落实具体负责实施的现场执行体系, 履行外观质量控制职能。班组内执行“三检” (自检、互检、交接检) 及“三验” (初验、复验、报验) 程序, 履行外观控制职能, 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是工程外观质量的基本保证。

1.2.2 控制影响观感的要素

(1) 人员素质。通过岗位培训、技术交底、经验总结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等手段, 规范操作行为, 明确外观质量标准, 从而杜绝外观隐患的发生。 (2) 材料质量。混凝土结构中各种材料质量的优劣, 不但影响结构运行和设计标准, 同时还会影响外观。故在满足建材试验规程的前提下, 必须选择性能良好、色泽稳定、质地坚硬的材料。 (3) 施工工艺对直接影响混凝土成型效果的各种工艺, 宜进行统一的设计。模板的选型及架立:作为混凝土外观质量的重要保证, 表面光洁、吸附力小、平整度高、拼缝严密的模板要求, 是施工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模板制作应考虑拆卸方便, 不刮碰结构棱角;同时, 为保证整体刚性, 模板安装必须有足够的对销拉件或支撑。所有这些, 都为成型构件表观平整、棱角分明、线型顺直流畅奠定良好的基础。混合料的配制及浇捣:对浇筑过程中的配料、拌和、送料、导料、振捣等环节进行统一设计, 根据施工量的大小合理划分作业区, 避免因疏漏和操作差异而引起混合料的不均匀性和浇灌缺陷。 (4) 机电物业。浇筑前, 应对各类搅拌、振捣及输送机械等进行调试运行, 以保证其工作状态正常, 避免因施工中断时间过长而出现施工缝和蜂窝等现象。

2 常见外观质量缺陷的形成原因及防治办法

2.1 蜂窝麻面

形成原因:模板孔眼或接缝附近浆液在振捣时溢出, 并形成空隙或泛砂;粗骨料粒径过大, 导致混合料不能完全填充钢筋保护层;配比中砂率偏小, 粗骨料含量偏大;漏浆部位上端掉浆, 引起“月牙形”水浪缝;振捣半径过大、振时过短或漏振;浇筑高度太高、导料入仓措施不到位, 引起粗骨料与砂浆离析。防治办法:提高模板拼装精度, 并宜将拼缝形式设计成企口;根据不同振捣设备合理布设浇筑振点, 防止漏振, 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优化施工配合比, 并选用粒径适宜的粗骨料;浇筑高度超过时, 必须辅以串筒、溜槽等导料设施;控制好水灰比, 保证砂浆稠度;采用大块件拼装模板, 减少接缝数量。

2.2 色泽不一

形成原因:混凝土强度较低、成型界面的隔离剂使用不到位, 致使局部浅层砂浆薄层在拆模瞬间脱离母体, 形成局部浅层剥落;模板隔离剂掺杂, 涂抹厚度不一;模板表观糙率不一, 反光效果不同;入仓混合料的骨料清洗不净, 拌和质量控制不一。防治办法:在保证拆模强度的基础上, 适当延长拆模时间, 并以混凝土表面乳化膜形成后且不粘模为宜;各类界面隔离剂必须纯净并涂抹均匀;改进模板制作方式, 接触表面必须使用同类和同等加工条件的材料;严格控制拌和料的入仓配比及拌和时间;重视粗骨料的清洗和细骨料的筛滤工作。

2.3 气泡偏多

形成原因:模板表面油性隔离剂配制过稠、涂抹过多, 致使拌和料入仓振捣时, 隔离剂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 沿接触模板的混合料表面出现浸润现象, 并包裹其内的气体形成气泡。此部分气泡在振捣过程中大多逐渐溢出并变小, 剩余部分因油性隔离剂的黏稠度较高而继续吸附于模板表面, 较难溢出仓外的气泡, 在混凝土凝结后形成气泡空隙;浇筑层厚度过大, 气泡的溢出行程过长, 也易引起气泡偏多的现象。防治办法:采用稀释剂 (如柴油等) , 降低隔离剂稠度, 相应减少封闭气泡的吸附力;减小涂抹厚度, 并以润湿模板表面为宜, 由此减少浸润气泡数量及浸润膜厚度, 便于其内气体在振捣时破膜而出;适当延长模板附近振点的振捣时间, 以帮助此类气泡溢出;调减浇筑层厚度, 以缩短模板表面气泡的溢出行程;使用适量的减水剂, 增大和易性, 提高气泡的振升速率。

3 外观质量控制中其他几点相关事项

3.1表面施工滞留物的修补与孔眼的封堵、修补对施工过程中可能滞留于混凝土中而无法拔出的拉杆、撑件等必须予以割除, 后与孔眼一起进行封堵、修补;同时, 为减小色差, 建议在进行连接层处理后, 用原施工配合比及各类组料拌制混凝土修补。

3.2混凝土成型构件的维护构件成型后, 必须进行维护。拆模过程中, 应将模板沿接缝逐一取出, 避免硬敲引起成型构件碰损、掉角;拆模后的结构物, 不得作为物品的集放处及其他构件的架模支撑点, 不得让油渍、砂浆等杂物飞溅、挂溢其上。同样, 应做好工程运行管理阶段的维护工作。

3.3钢筋保护层的控制

保护层过大, 钢筋达不到设计受力状态, 温度筋远离层面, 表面易开裂;过, 则耐久性下降, 常常在工程投入运行后的一定时间内, 引起内部钢筋失钝锈蚀而膨胀, 导致表层混凝土沿钢筋方向的爆裂、松脱。保护层控制不当, 有时还会形成露筋, 严重影响构件受力及外观。

4 总结

上文论述了水工建筑物外观质量的内容及控制措施;常见外观质量缺陷的形成原因及防治办法;外观质量控制中其他几点相关事项的总论。水工建筑是社会各建筑群体中的一类, 多以清水混凝土本色为主, 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在世人面前, 也是建筑物所在地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筑物外形是否美观, 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 建筑物外表是否整洁等等, 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水工建筑应增强建筑物美感、提高外观设计品质。

摘要:水工建筑物是社会各建筑群体中的一类, 多以清水混凝土本色为主, 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在世人面前, 也是建筑物所在地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筑物外形是否美观, 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 建筑物外表是否整洁等等, 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本文主要对水工建筑设计及其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外观设计,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设计控制措施 篇10

1 当前对于农村公路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现状

(1)存在的造价依据与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

不可否认,我国农村公路事业整体向好,但是在农村公路工程造价方面的管理规定与行业需求已经有了很大的矛盾,两者不能很好地互相适应,所以,根据我国农村公路的一些现状来看,在一些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指标之间是有不小的区别的,现在还是需要一部分专门的规定为工程计价提供一定的根据。

(2)普遍存在的预算人员素质不够全面

领导给与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很大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项目中,由于相关的预算人员有的出于客观或者个人原因对其他的领域涉猎较少,对于自己专业分内的事情做得比较好,但是由于农村公路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对本专业的知识有足够的认识,还要对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为了避免在具体的报价阶段预算人员提出的建议片面的不足之处,提高相关的预算人员的全面素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2 降低工程造价应该采取的技术措施

(1)在合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尽量实现对原有设施结构的充分利用是节约工程资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选择使用相关的结构设施之前应该对这些结构设施进行一个综合的测评,质量合格的就可以在设计中加以合理利用。只有在确实不能满足现今需求的才应该考虑重建。为了以后工作效果的提高,在满足当前要求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提高路面等级,这样也可以减少以后的工作量。小桥涵的设计应该使之与路基的宽度一样。如果设计过程中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一定要对桥涵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

(2)对原有的道路要充分利用

大部分的农村公路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对原有旧路的强度加以合理的利用,无疑会很大程度上减少设计结构的厚度,大大地降低公路的造价。在具体的设计工作开展之前,对有关旧路的实际状况应该开展合理的调查工作,根据不同路段的具体强度情况,可以分别选择将其作为底基层或者路面基层进行使用。

(3)就地取材

工程材料的费用在整个的公路建设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合理有效地控制材料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说是控制了工程的总造价。农村公路建设一般来看,建设资金都比较少,所以对建设材料的选择应该注重就地取材的原则,这样也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工程的造价。

3 如何优化设计以控制造价

(1)限额设计

根据每个结构在功能方面的不同可以将资金分为若干的部分,限制每个部分的资金上限额度,这种管理方式对于控制公路造价有非常不错的效果。积极推进限额设计的广泛应用,保证对于设计的造价各个层面进行严格的管控,使之在造价限额之内;实行限额设计的设计师必须有足够的经验,确保设计成果合理。

(2)标准化的设计原则

可以根据以往的实际经验,对已经竣工的相关项目的经验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于某些特征性比较强的设计部分可以进行合理的归纳,做出一些具有标准性质的图纸设计,在以后的工程施工中如果出现具有相同施工特征的地段可以对之前总结的相关图纸以及设计方案进行参考,这样既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具体的设计效率,还能尽可能地降低设计成本。

(3)对工程量的计算应该确保精确性

工程量对于工程的造价预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工程量的控制。所以,相关的设计人员不仅要熟悉自己所学的内容,对于有关子项目在定额分配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发生工程量的误记和漏记现象,尽可能使工程量的计算准确无误,满足相关人员的要求。对于工程量的计算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如果仅仅是简单套用定额是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的工程量的。

(4)造价及单价分析

现在对于公路工程的预算之类的计算已经实现电算化,对于编制出的预算进行核对还是需要加以适当的验证以及分析的。造价分析阶段是保证预算质量的重要一环。准确、合理的造价分析能够及时地发现哪些造价以及单价是不合理的。

4 加强设计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1)相关的设计调查工作

对于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原始资料应该尽一切可能的完善。在以往的经验中由于原始资料不充分导致设计工作做得不到位,这样极其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导致施工混乱,从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管理失控,因此在对农村公路工程的设计进行之前应该做好相关的初步调查工作。在阿勒泰地区某县的一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由于初期调查工作做得不够仔细造成在建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仅增加了工程量,建造质量不能达到之前预期的标准,并且对于工程的工期也有相当的延误。

(2)对于设计变更的处理

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贯穿一个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思想。对于农村公路的建设来说,设计部门应该建立严格的制度性管理措施,严格设计的规范性操作,不能过分地追求高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公村公路的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克服技术与经济的脱节现象。如果需要对工程项目的重大设计进行变更,必须坚持先出计算造价再出图纸的基本原则。对于有可能出现的修改后的设计造价远远高于原来设计的情况,认真找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然后对图纸进行更改,重新选定设计方案。

5 加强设计单位自身管理

对于设计人员应该严格要求,如果他们的责任心较低,对整个设计工作、对整个的工程就很有可能造成很大损失。有相当一部分的设计单位将设计工作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这也就导致了少数设计人员对自己的设计不够认真,过分重视经济效益,这也就导致了设计水平的下降。对于这样情况的出现,设计单位应该积极地从自己的管理方面找原因。所以,设计单位应该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设计的质量,控制工程预算,提高专业设计人员素质,加强对设计文件的核查工作,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造价。由前面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果在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的话效率是非常之高的,这主要是由于在相关的工程设计阶段,由于工程还没有开工,对于设计方案做任何性质的改动理论上都是可以的,更因为如此,才更应该将设计工作做细、做好,坚持质量与经济并重的原则,保证质量控制造价。

6 结语

农村公路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对于这个问题,希望每一个业主都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思想,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抓住了农村公路设计阶段这一环,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对于造价的控制。

摘要:对于农村公路的建设来讲,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十分重要。分析了农村公路工程设计造价阶段的一些基本问题,阐述了降低工程造价应采取的措施,以及如何优化设计以控制造价,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工程,优化设计,造价控制

参考文献

[1]张俊飞.农村公路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措施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94+96.

[2]郑奕昀,盛文珠.浅谈公路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6):151.

[3]何莺莺.探讨公路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J].四川水泥,2015(11):209.

[4]黄顺兵.公路工程决策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2(2):45-46.

桥区安全通航控制措施 篇11

【摘 要】 为保证桥区通航安全,分析引起桥区交通事故的原因:桥梁选址不当、桥区航道设计不合理、驾驶人员操纵疏忽、桥区通航监管不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桥区安全控制措施:桥梁应建立在河床稳定、航道水深充裕和水流条件良好的平顺河段,远离易变的洲滩;桥区航道布置应注意桥墩与航道边界的距离及桥区两边界浮标之间的距离;船长在船舶进入桥区水域前及通过桥区水域时应采取相应的操纵方法;海事管理部门应做好桥区通航监管工作。

【关键词】 水路运输;桥区;通航安全;漂移量;撞桥概率

0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交通线四通八达,各类桥梁跨越江河,成为经济发展的纽带。据统计,我国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和京杭运河水系等三大内陆航运水系,现有各种桥梁300余座,其中,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分别有桥梁100余座,京杭运河水系有桥梁50余座。我国沿海地区已建或拟建的跨海大桥有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厦漳跨海大桥、琼州海峡跨海大桥以及港珠澳大桥等。虽然桥梁改善了交通并有助于经济发展,但是,由于桥墩改变了原来航道的水流条件和通航环境,因此桥区成了交通事故频发区。

为避免桥梁被船撞击,有国外专家通过试验研究,建议设立浮围、护桩、人工岛等桥梁防护装置;但是这些研究主要从桥梁防护角度出发,较少从通航控制角度探索桥梁防撞措施。[1-3] 我国《内河通航标准》于2004年5月1日实施,明确规定了桥梁选址、布置和通航净空尺度。1994年,我国首次在部分桥区实行船舶定线制,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桥区交通事故发生。国内专家关于桥区通航安全研究主要聚焦于桥区的航道布置、桥区通航管制等方面,较少关注桥梁选址、桥梁防撞装置设计。由此看来,国内外专家在桥区安全通航方面的研究都不是很全面。

1 桥区事故原因

从2007年6月―2016年1月我国部分桥区交通事故统计(表1)可以看出,引起桥区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桥梁选址不当、桥区航道设计不合理、驾驶人员操纵疏忽、桥区通航监管不力等。驾驶人员操纵疏忽,是引起桥区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

2 桥区安全通航控制措施

2.1 桥梁选址

桥梁选址对未来船舶的通航安全将产生直接影响。桥梁应建在河床稳定、航道水深充裕和水流条件良好的平顺河段,远离易变的洲滩。如果河床不够稳定,其航槽和水深会经常发生改变,容易出现河沙淤积的情况。例如:重庆白沙沱长江铁路桥由于桥梁轴线与航道主流线的夹角过大,船舶受水流影响过大,严重影响船舶通航;由于黄石长江大桥选址在水运繁忙而河道弯曲的水域,因此驾驶人员如有疏忽,极易在该水域发生碰撞事故。

2.2 桥区航道布置

如何确定航道边界浮标是桥墩浮标设置的关键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1)桥墩与航道边界的距离。桥墩周围存在大量紊流漩涡,这种紊流漩涡流态复杂,有诱导船舶撞桥的危险。因此,桥区的航道或浮标应设置在桥墩紊流漩涡区之外,桥墩紊流漩涡区范围为桥墩的防撞区域,这一防撞区域是确定桥墩与航道边界浮标距离的重要参考。

(2)桥区两边界浮标之间的距离。两边界浮标之间的距离(即航道宽度),是确定航道适合通航哪种类型船舶的依据。影响桥区两边界浮标之间距离的因素包括:通航船舶尺度所占的航迹带宽度,船舶操纵性引起的航道宽度富余量。船舶的航迹带宽度根据船舶的船长、船宽确定;船舶操纵性引起的航道宽度富余量主要包括船舶的风致漂移量和流致漂移量。

2.3 驾驶注意事项

在船舶进入桥区水域前,船长应上驾驶台亲自操纵船舶,并应特别谨慎驾驶,加强瞭望,在对桥区水域的航道、水文、气象、设施、通航状态、有关规定等情况有疑问时,应即时向海事管理部门或现场监督艇咨询;如遇船舶安全通过有困难时,可申请监督艇领航。在船舶通过桥区水域前,应报告海事管理部门,由海事管理部门根据当时的桥区通航环境下达通过指令,并指派监督艇护航。船舶在通过桥区水域时,应检查船舶的主要航行设备和助航设施,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应尽量避免在桥区水域附近会船或追越。由于桥区水域江面宽阔、受风流影响大、潮汐现象明显,过往船舶应随时掌握桥位河段的水文、气象情况,以确保安全。

2.4 桥区通航监管

为减少船舶在桥区通航时因发生各种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损失,海事管理部门应成立通航安全管理指挥部,指挥部组织机构设置见图1。

通航安全管理指挥部是大桥船舶通航安全维护管理的决策机构和组织协调机构。通航安全管理指挥部平时全面负责大桥通航安全管理工作外,当出现紧急情况时,通航安全管理指挥部即为通航应急急救指挥中心,负责各种通航紧急情况的指挥、协调工作。通航应急急救指挥中心应设专门领导小组,其职责是:在各种紧急情况下,负责应急急救的组织、协调和决策工作;对应急急救的有关规定和措施进行审核并决策;对应急急救现场进行全方位监控,指导现场指挥组具体实施紧急救助,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大桥建设指挥部通报,如有必要请求水上搜救中心协助,共同参与救助工作;负责向媒体发布有关消息;定期或不定期与大桥指挥部保持联系,根据工程施工进展情况及其导致的环境变化,协商修订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目前,我国桥区安全通航监管部门主要是海事管理部门,但海事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无法兼顾到所有方面,建议集聚政府、社会的力量共同分担监管工作。桥梁业主可以安排监管人员在桥区水域进行巡逻、引航、检查水上安全防护设施等工作,以防范事故的发生。

3 结 语

随着现代社会桥梁的日益增多,桥区安全通航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海事管理部门做好相应措施确保水上交通安全。桥梁选址、桥区航道布置、通航安全监管以及驾驶人员加强防范措施等是确保桥区安全通航的重要环节。桥梁选址应尽量选择在水流流态较好的顺直航道;桥区的航道布置应考虑桥墩紊流漩涡区、风致漂移量、流致漂移量、船舶的航迹带宽度等方面;船员操纵船舶过桥时应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警惕;海事管理部门应建立通航指挥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督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美兰,邱静,黄本胜,等.白坭河大桥(扩建)工程通航安全水流流态模型试验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08(8):27-32.

[2] 赵维阳,裴金林,李靓亮.安徽省望东长江大桥桥墩布置方案优化研究[J].水运工程,2013(2):47-53.

设计控制措施 篇12

地下室外墙裂缝一直是影响其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主要质量通病。试验研究及大量工程实践所提供的资料表明,结构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尽管结构设计是建立在强度的极限承载力基础上,但对于地下工程往往是由裂缝控制的。从长远来看,裂缝的存在会导致钢筋过早锈蚀膨胀,引起混凝土的剥落,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尤其当土壤中含有硫酸盐、氯离子、碱性离子,或地下水位的变化引起结构干湿交替,或环境温度交替变化时,都将对结构材料的耐久性和承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重则能使结构破坏,影响生命安全。因此,必须了解影响地下室裂缝产生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结构的安全性与适用性。

2 裂缝分布特征

对地基上长墙的研究结果表明:当长墙受到降温和收缩作用时,必将产生收缩变形,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时便引起开裂,裂缝垂直于拉应力方向而呈竖向分布。并且裂缝的出现呈现“一再从中部开裂”的规律,直到裂缝间的应力传递长度不能满足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所需时,裂缝达到稳定,而不再增加(见图1,其中序号表示按批次出现的裂缝)。

实际工程中,地下室外墙由于受到楼板、基础底板、附壁柱或与外墙垂直的墙体约束,裂缝分布特征会与上述长墙有一定差异(见图2),但也符合基本理论:(1)大多数裂缝呈竖向分布,基本接近墙高,两端逐渐变细而消失,且裂缝间大致呈相互平行趋势;(2)沿地下室墙长两端附近裂缝较少,墙长中部附近较多;(3)裂缝数量较多,宽度不大,一般不会贯穿整个截面;(4)裂缝数量随时间增多,但宽度加大有限;(5)附壁柱附近由于对墙体的约束而出现纵向收缩裂缝;(6)基础对墙体约束形成剪应力,外墙底部出现少量斜裂缝;(7)洞口周边出现裂缝。

3 影响因素分析

对混凝土强度的研究及大量工程实践所提供的经验都表明,结构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结构裂缝分为荷载引起的裂缝和变形引起的裂缝。工程实践中,除因设计荷载取值不当外,裂缝主要由变形产生,其作用包括温度、湿度、地基变形。与荷载作用相比,从环境的变化、变形的产生,到约束应力的形成,裂缝的出现与扩展是应力累积和传递的过程,是多次产生和发展的。

地下室外墙裂缝除应考虑混凝土的干缩、水化、升温与冷缩、水泥用量与品种、骨料粒径、掺合料、外加剂、水灰比等影响因素外,还应主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

(1)水平钢筋的影响,包括钢筋外形与配筋率。带肋钢筋与混凝土间有更好的机械咬合力与粘结能力,抗裂性能好;选择细而密的水平筋且适当增加配筋率能使钢筋与混凝土更好地协同工作,增加墙体的韧性,提高抗裂能力。

(2)保护层厚度的影响。相关规范对迎水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严格控制,但不适当的设计或构造会使墙体外侧保护层厚度过大而开裂;水平钢筋置于竖向钢筋内侧,导致水平钢筋对裂缝产生不能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3)墙体长度的影响。墙体过长会使其变形能量不能有效释放,导致裂缝出现,且墙体越长,裂缝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4)约束条件的影响。地下室基础底板或楼板会对外墙的收缩变形形成很强的约束。

(5)截面特征的影响。外墙属于薄壁杆件,混凝土的水化热散热快,温度梯度大,干缩与冷缩变形大,与其相邻的附壁柱或楼面梁变形不能相互协调。

(6)商品混凝土的影响。泵送混凝土多选用缓凝型高效减水剂,同时也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会影响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与弹性模量,降低混凝土早期的抗裂能力,使混凝土出现早期裂纹。尤其高水灰比混凝土对控制混凝土收缩更为不利。

(7)拆模时间的影响。拆模时间的控制也是影响裂缝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浇筑24h后可拆模,但此时混凝土凝结硬化的温升正处于峰值,若拆模后浇筑冷水养护,可能会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从而产生裂缝。

(8)养护的影响。地下室外墙为竖向构件,靠浇水难以保持表面长期、均匀湿润,因此如措施不当或养护不及时,混凝土表面极易出现裂缝。

(9)环境温差的影响。温差越大,产生的温度应力越大,这是混凝土结构开裂的直接原因。

4 设计措施

4.1 嵌固端的确定

对带有地下室的多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地下室分析方法按规范可分为分离式模型和协同工作模型。分离式模型不考虑上部结构与地下室的相互作用,而实际上,二者具有共同的位移场,相互协调变形。嵌固端的选择不仅关系到结构中相关构件内力分配的准确性,而且还影响结构产生侧移的真实性。因此,嵌固端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结构嵌固端的确定条件:(1)嵌固端标高与室外地坪的高差宜小于本层层高的1/3,半地下室楼层没有特殊的构造措施一般不能作为结构嵌固端;(2)嵌固端应为梁板体系,且不能有大开洞,并满足规范相应构造要求;(3)嵌固端楼层的剪切刚度应不小于其上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2.0倍。

4.2 荷载的取值与组合

地下室外墙受弯及受剪计算时,土压力引起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为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为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室外地面活荷载有特殊较重荷载时,按实际情况确定,根据不同施工方法采取合理的土压力系数。当地下室施工采用打开挖方式,无护坡桩或连续墙支护时,地下室外墙承受的土压力宜取静止土压力,对一般固结土可取1-sinφ(φ为土的有效内摩擦角),一般情况可取0.5。当地下室施工采用护坡桩时,地下室外墙土压力可以考虑基坑支护与地下室外墙的共同作用,可按静止土压力乘以0.66的折减系数近似计算。

4.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GB 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对防水混凝土结构规定: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设计中,有些设计人员往往根据对规范的不同理解,将地下室外墙保护层厚度取得过大,并且为取得较大的有效高度而增大截面抗力,不区分水平钢筋的受力情况,一律将其置于竖向受力钢筋的内侧。若表层混凝土较厚无法受到钢筋的有效围箍约束,则会导致横向裂缝的产生,甚至出现混凝土脱落。考虑地下工程防水要求,对有附加防水层的迎水面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可取30mm,没有附加防水层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为50mm。因此,只要求受力钢筋满足保护层厚度限值即可,以减少人为增加裂缝的可能性。

4.4 地下室外墙计算模型

通常在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中,当墙长不小于两倍墙高时,将外墙计算模型简化为单跨或多跨的单向板进行计算配筋,否则,视墙体两端约束情况将其按单跨或多跨双向板计算配筋。而有的工程外墙配筋计算时,凡外墙带扶壁柱的,不区别扶壁柱约束强弱,一律按双向板计算配筋,而扶壁柱则按地下室结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配筋,又未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按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其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有富余量,这种不符合实际受力特征的模型为外墙裂缝的产生埋下隐患。因此,除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混凝土内墙相连的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可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外,其余的外墙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配筋为宜。附壁柱应考虑墙体传递的水平力;竖向荷载较小的外墙扶壁桩,其内外侧主筋也应予以适当加强。外墙的水平分布筋要根据扶壁柱截面尺寸大小,适当另配外侧附加短水平负筋予以加强,外墙转角处也应予以适当加强,以减少墙体与墙约束边界的裂缝出现。

4.5 地下水与抗浮

地下室外墙往往受到基础底板的约束,底板的设计出现问题,直接可能导致外墙裂缝的出现。地下水位是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重要依据,如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重视不足,会造成抗浮不够出现局部破坏。此外,当同一整体大面积地下室上建有多栋高层、低层建筑及纯地下室时,抗浮设计相对较难处理,须作细致分析处理。

5 构造措施

5.1 混凝土等级

在满足承载力和防水要求的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选取C25~C35。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水泥用量则越多,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化热高,收缩就大,容易引起墙体裂缝。当需要采用高强混凝土时,为适应裂缝控制的要求,应选择具有低热、低收缩、低弹模、高极限拉伸、适当的抗压强度、较高的抗拉强度、极限拉伸和适当的徐变特征的高性能混凝土。此外,纤维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能够满足地下室裂缝控制的特殊要求。

5.2 配筋方式

地下室外墙的横向收缩裂缝是最为常见的,改善水平筋的配筋方式和提高配筋率对控制裂缝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人员往往不区分情况,将水平钢筋置于竖向钢筋的内侧,仅按规范最小要求,间距取150mm~200mm,最小配筋率取0.2%~0.25%。工程实践表明,地下室墙体水平筋应细而密,并建议使用带肋钢筋,钢筋间距不宜过大,采用直径Φ10mm~Φ16mm钢筋、80mm~150mm水平间距;同时,除计算要求外,墙体水平筋的构造配筋率宜在0.4%~0.6%间。另外,由于墙体受底板或楼板的约束较大,混凝土胀缩不一致,宜在墙体中部或端部设一道间距为100mm、高为1m的“水平暗梁”,水平筋宜放在竖向受力筋的外侧,有利于控制墙体有害裂缝的出现,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5.3 边界约束

实际工程中,对于墙体与柱子相连的结构,由于墙与柱的截面特征和配筋率相差较大,强构件就会对弱构件造成约束。混凝土胀缩变形与限制条件有关,导致应力集中,在离柱子1m~2m的墙体上容易出现纵向收缩裂缝。工程实践表明,应在墙柱连接处设水平附加筋,附加筋的长度为1500mm~2000mm,插入柱子中200mm~300mm,插入墙体中1200mm~1600mm,该处配筋率提高10%~15%。这样,有利于分散墙柱间的应力集中,避免纵向裂缝的出现。

5.4 应力集中

外墙由于功能需要或从经济上考虑,可能会需要开洞或改变截面,而在孔洞或变截面的转角部位,由于温度收缩作用而引起应力集中,会导致裂缝产生。因此,需要对孔洞部位进行局部加强处理,避免结构突变或截面突变而产生应力集中,当不能避免截面突变时,应局部加强做过渡处理,并加强配筋。

5.5“抗”与“放”

原则上,应尽可能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设伸缩缝,当有充分依据或可靠措施时,规范中相关数值可予以增减。当因功能或防水等要求不允许设伸缩缝时,可采取下列措施中的一个或几个来解决温度或收缩应力问题:

(1)“先放后抗”——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2)“抗”——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3)采取其他“抗”与“放”措施,如局部加强配筋、加强保温隔热措施、设置滑移层解除约束、在建筑物顶部留音叉式伸缩缝等。应根据概念和计算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对结构内力和裂缝的影响,确定合理的伸缩缝间距。

目前,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伸缩缝虽然是外墙变形和能量释放的最直接方式,但是给施工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如果处理不好,容易漏水并对结构抗震不利。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施工后浇带取代永久性伸缩缝的措施对控制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是有效的,并逐步得到了推广应用。但其弊端是在施工中后浇带填充时间较长,后浇带中垃圾清理比较麻烦,有时难以保证后浇带的质量。相关专著总结了多年的施工经验以及观测资料,提出一种有效的裂缝控制新方法“跳仓法”,实则也遵循了“先放后抗”的原理。

6 结语

地下室外墙裂缝控制应综合采用“抗放兼备,以抗为主,或者以放为主”的科学方法。“抗”可以通过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或极限抗拉性能,主要利用混凝土的拉伸变形吸收能量来提高抗裂能力;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加强抗裂能力。“放”就是通过设变形缝及施工缝释放约束应力,使结构具有一定变形能力,从而减少约束;采取合理的结构方案或技术措施使结构具有一定变形能力。总之,地下室外墙裂缝控制需要从设计、施工、材料、环境、管理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才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与适用性。

摘要:地下室外墙裂缝是影响地下室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主要质量通病。本文综合分析影响地下室外墙裂缝的因素,从设计角度提出裂缝控制的技术措施,旨在预防和减少结构设计以及工程施工阶段裂缝的出现,为地下室外墙裂缝控制提出综合解决方案。

关键词:地下室,外墙裂缝,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晓明,赵顺波.在亚高温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强度劣化规律试验研究[J].港工技术,2007(,1).

[2]Zhao Shun-bo,Yang Xiao-ming.Experimental Study on Deterioration of Concrete Str-ength underDifferent Sub-high Temperature Cycles[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Sci.Ed.,2006,Vol.21Suppl.

[3]邹泓荣.建筑病害诊治实例与工程质量保证[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5]周晓强,朱学农.地下室外墙裂缝预估与控制[J].建筑技术,2005,(4).

[6]李云贵.上部结构与地下室共同工作分析及地下室设计在SATWE中的实现[J].建筑结构学报,2005,(1).

[7]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8]李国胜.建筑结构裂缝及加层加固疑难问题的处理—附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学校管理模式下一篇:画家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