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吸附

2025-01-23

超声吸附(精选4篇)

超声吸附 篇1

摘要:目前,有关超声波对有机改性凹凸棒黏土吸附剂的再生研究不多。研究了有机改性凹凸棒黏土吸附剂吸附Ni(Ⅱ)后,在超声波作用下再生后吸附Ni(Ⅱ)的效果及其与再生各因素的关系,分析了超声波对吸附剂的再生机理。结果表明:用超声波法对有机改性凹凸棒黏土吸附剂进行再生,在超声波频率40 Hz、功率500 W的条件下,最佳再生温度为45℃,最佳再生时间为1 min,最佳再生pH值为6,最佳再生固液比为7 g/L。吸附剂再生5次后,仍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关键词:吸附剂,超声波再生,再生机理,凹凸棒黏土,有机改性,Ni(Ⅱ)

0前言

吸附剂的脱附再生对降低吸附运行费用和促进环保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吸附剂的再生方法主要有加热、酸碱溶液、盐溶液、溶剂、氧化剂、微波以及超声波再生等,用电解氧化、微生物氧化或微波照射、高频脉冲放电等处理有机型吸附质还处于试验阶段。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吸附剂种类、性质,吸附反应机理、吸附质的回收价值和再生费用的高低酌情选择。近年来,有将超声波引入吸附剂再生的研究[1],但有关超声波对金属离子/有机改性凹凸棒黏土吸附体系作用的报道较少。 本工作以有机改性凹凸棒黏土吸附剂吸附Ni(Ⅱ) ,用超声波对吸附剂进行了再生; 通过比较不同的再生时间、再生pH值、再生固液比、再生温度及再生次数,考察了再生吸附剂的作用效果,分析了其再生机理。

1试验

1. 1吸附剂的制备

将100 g凹凸棒黏土粗研磨后倒入装有15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搅拌分散,静置48 h。抽去上层悬浮液, 滴加稀盐酸( 3 mol/L) 直至无气泡产生,经离心机多次离心洗涤后100 ℃ 烘干,最后研磨粉碎过160目孔装瓶备用。

称取0. 44 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40 mL无水乙醇中,将4 g提纯过的凹凸棒黏土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中,恒温25 ℃,机械振荡2 h,抽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至滤液中无溴离子检出为止( 用0. 1 mol / L AgNO3溶液检测溴离子) ,100 ℃ 干燥后研磨粉碎,得到有机改性凹凸棒黏土吸附剂。

1. 2吸附剂对Ni( Ⅱ) 的吸附及超声波再生

1. 2. 1Ni( Ⅱ) 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移取0,1. 00,2. 00,3. 00,4. 00,5. 00 mL镍标准溶液( 20 mg/L) 于25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50%柠檬酸铵溶液2. 0 mL,0. 05 mol/L碘溶液1. 0 mL,加水至20 mL,震荡摇匀,加0. 5%丁二酮肟溶液2. 0 mL,摇匀,加5%EDTA溶液2. 0 mL,加水至刻度,摇匀。静置5 min后,用1 cm比色皿于520 nm波长处,以空白样作参比,测定吸光度值A。以Ni( Ⅱ) 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 2. 2吸附方法

准确移取50 mL Ni(Ⅱ)标准溶液(100 mg/L)于具塞锥形瓶中(用HCl或氨水调节溶液的pH=6[2]),加入一定质量的有机改性后的凹凸棒黏土,在恒温振荡器上45℃振荡90 min后[3],取出倒入离心管中离心,以10 000 r/min的速度离心3 min,收集上层澄清液。

1.2.3残液中Ni(Ⅱ)浓度、吸附率及吸附量的测定

准确移取吸附后残液1 mL溶液于25 mL比色管中,按照1. 2. 1的测定方法测定吸光度值A,然后在标准曲线上找出残液中Ni( Ⅱ) 的相应浓度,按式( 1) 、式( 2) 计算吸附率 η 和吸附量q:

式中q———吸附量,mg/g

C0———Ni( Ⅱ) 溶液初始浓度,mg/L

Ce———吸附平衡时溶液中剩余Ni(Ⅱ)浓度,mg/L

m———吸附剂用量,g

V———溶液的体积,L

1. 2. 4吸附剂超声波再生

准确称取一定量吸附Ni( II) 溶液饱和后的有机改性凹凸棒黏土,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放入KB-500B型超声波仪中( 超声频率40 Hz,超声功率500 W,加热功率800 W) ,于22 ~25 ℃,再生时间1 ~30 min,pH值2 ~ 8、再生固液比( 凹凸棒黏土加入量/ 蒸馏水体积) 4. 67 ~ 28. 00 g / L下对凹凸棒黏土进行再生。再生后立即抽滤( 由于有机改性的凹凸棒黏土具有吸附性,如果放置后抽滤,会存在再次吸附) ,常温干燥24 h后按1. 2. 2和1. 2. 3进行再生后的吸附性能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 1再生时间对再生效果的影响

准确称取0. 7 g吸附Ni( Ⅱ) 溶液饱和后的有机改性凹凸棒黏土,加入蒸馏水100 mL,在温度25 ℃, pH = 6下,考察再生时间对再生吸附剂吸附Ni( Ⅱ) 的影响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 再生时间在1 min或15 min时,吸附剂对Ni( Ⅱ) 的吸附量达到较大值。从成本考虑,选1 min为最佳再生时间。

2. 2再生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凹凸棒黏土0. 7 g,蒸馏水100 mL,温度25 ℃,再生时间1 min下,再生pH值对再生吸附剂吸附Ni( Ⅱ) 溶液效果的影响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当pH = 6时,再生吸附剂对Ni( Ⅱ) 的吸附量达到较大值,因而取最佳再生pH值为6。

2. 3再生固液比对再生效果的影响

准确称取0. 7 g吸附Ni( II) 溶液饱和后的有机改性凹凸棒黏土,分别加入25,50,75,100,125,150 mL蒸馏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6,温度25 ℃、再生1 min下,考察再生固液比对再生吸附剂吸附Ni(Ⅱ) 效果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蒸馏水的体积为100 mL时,即再生固液比为7 g/L时,再生吸附剂对Ni(Ⅱ) 的吸附量达到较大值,本试验选7 g/L为最佳再生固液比。

2. 4再生温度对再生效果的影响

0. 7 g凹凸棒黏土,100 mL蒸馏水,pH = 6,再生时间1 min下,再生温度对改性吸附剂再生效果的影响见图4。由图4可以看出,再生温度在45 ℃以下时,再生吸附剂对Ni( Ⅱ) 溶液的吸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温度为45 ℃ 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 再生温度超过45 ℃ 时,再生改性吸附剂对Ni( Ⅱ) 溶液的吸附量开始逐渐减小,故以45 ℃为最佳再生温度。

2. 5再生吸附剂的吸附次数

再生吸附剂的吸附率与再生次数的关系见图5。 由图5可见,前3次再生时,吸附率随再生次数的增加减小较快,第3次到第5次再生试验中,吸附率随再生次数的增加减小变慢。5次再生后有机改性后的凹凸棒黏土吸附剂仍具有较高的吸附率。

2. 6超声波频率及功率对再生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超声波频率对固体吸附剂的再生也有很大的影响,高频超声波更有利于再生,这是因为频率高时,超声波的渗透能力更强[4]。超声波功率与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大小有关,通常超声波的功率越大,局部产生的高温高压的强度也就越大,会使更多的吸附质脱附。但超声波功率并非越高越好,当超声波功率增大到一定数值时,众多的空化气泡聚合反而使得空化现象减少, 使超声波对吸附质脱附减弱[5]。

2. 7再生机理

对常规条件下达到吸附平衡的体系施加超声波时,超声波超声空化产生的极端条件可以使原有的相平衡关系发生变化,相平衡明显向固相吸附量减少的方向移动,吸附质不断地脱附,直至达到新的平衡[4]。 在超声波场的存在下,吸附平衡体系的温度升高,即超声波场的热效应。同时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所产生的局部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 即超声波的非热效应) ,使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的键断裂,导致吸附相平衡关系发生更大的变化,也就是说,超声波的非热效应是改变相平衡的主导因素[6]。

温度对超声波作用下吸附剂再生速率的影响,是因为高温有助于空化气泡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再生速率。但同时由于温度升高,更多的蒸汽进入空化泡内, 单个空化泡崩溃时对再生速率的影响减轻。因此,超声波作用下温度对再生速率的影响并不是越高越好。

多种体系中超声波强化吸附剂再生的研究发现, 超声波作用时再生速率比不加超声波或只有搅拌时快得多,这是利用超声波高密度能量场来破坏交联键而保留分子主链,从而达到再生的目的。关于超声波加快再生速率的原因,可能是声波空穴化作用机理引起超声波的能量集中于分子键的局部位置,使较低能量密度的超声波场在破坏空穴处转变为高能量密度所致。

3结论

采用超声波法对有机改性凹凸棒黏土吸附剂进行再生,可有效缩短再生时间,减少溶剂用量,吸附剂的再生速率明显加快,吸附剂再生彻底。用超声波法对有机改性凹凸棒黏土吸附剂进行再生,在超声变频率40 Hz、功率500 W条件下,超声波最佳再生时间为1 min,最佳再生pH值为6,最佳再生固液比为7 g / L,最佳再生温度为45 ℃。吸附剂再生5次后,仍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超声吸附 篇2

1 临床资料

本组165例患者, 男123例, 女42例, 年龄34岁~65岁, 平均年龄48岁;其中多发结石52例, 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78例, 鹿角形结石35例, 结石直径3.8 cm~6.0 cm。术前常规行腹部B超、泌尿系X线片[静脉肾盂造影 (IVP) +腹部平片 (KUB) ]及螺旋CT检查, 明确结石部位、结石造成尿路梗阻的程度、结石以上积水程度及肾脏功能情况等。

2 护理配合

2.1 心理护理

泌尿系结石患者主因尿道疼痛而入院, 恐惧心理。

2.2 术前准备

2.2.1 围术期的保温

全身麻醉下机体只能通过自主防御反应来调节温度的变化, 而丧失了通过行为调节体温的能力。全麻药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体温调节, 抑制血管收缩, 其次是患者直接暴露, 再次是手术室的温度过低, 这些都是导致患者体温下降的原因。因此手术室温度应控制在22~25℃, 相对湿度Ⅰ、Ⅱ级手术室为40%~60%。除做好以上环节外, 灌洗液的温度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术中灌洗液冲洗是确保视野清晰的关键, 灌洗液温度控制在接近体温为宜。因此术前将灌洗液提前放入恒温箱内, 以满足手术时的温度要求, 切口处粘贴脑科护皮膜, 便于收集灌洗液, 同时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并能增加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围术期通过各种保温措施, 可使患者体温稳定, 有利于苏醒和术后早日康复。

2.2.2 手术体位的安置

手术时需将患者置于俯卧位, 充分暴露术野, 使手术顺利进行。一般由巡回护士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安置合适的手术体位, 利用手术床的转动和附件的支持, 应用枕垫、沙袋及固定带等保持患者的体位, 必要时由手术医师和麻醉师共同完成手术体位的安置。其要求是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充分暴露术野, 不影响患者呼吸和血液循环, 不压迫患者外周神经, 不过度牵拉患者肌肉骨骼;保持患者功能位, 防止发生体位并发症。

2.3 术中配合

2.3.1 仪器护士配合

接通电源, 打开电源开关, 正确连接各种管路, 设定所需参数:超声吸附能量:60%~80%, 占空比:80%~100%, 弹道 (PN3) 能量:100%, 频率:8~12 Hz。放置脚踏于术者脚下, 术中应根据手术医师要求随时调整负压和灌注液流量, 术后清理收集瓶。将结石交于手术医师, 清洗收集器, 术后整理用物, 压缩机进行放气调节, 将仪器放于指定位置。

2.3.2 器械护士配合

术前30 min洗手, 整理手术器械台, 在手术区粘贴脑科护皮膜, 并检查碎石手柄与气压弹道碎石机连接是否紧密, 以免漏气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灭菌后的超声和弹道两手柄连接。该手术器械种类多、昂贵, 仪器精密, 注意保护器械, 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1]。

2.3.3 巡回护士配合

重新核对手术患者信息, 核对无误后接患者入指定手术间, 按手术核查表对患者重新核对, 开放静脉通路, 配合麻醉医师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成功后置患者于膀胱截石位。在膀胱镜下患侧输尿管插管并留置三腔气囊尿管, 输尿管导管接上输液器固定牢固后输入生理盐水, 在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的配合下, 安置患者于俯卧位, 清点手术器械, 及时更换灌洗液, 防止灌洗液走空。

2.4 手术过程

全麻后将患者安置为膀胱截石位, 用利多卡因凝胶在尿道口处做局部浸润麻醉, 术者逆行插入5F或6F输尿管导管至患侧肾盂, 巡回护士将导管固定在尿管上, 防止导管术中脱落, 输尿管导管末端接灌洗液持续滴注造成人工肾盂积水。后将患者安置于俯卧位, 患侧垫高, 用18G穿刺针在B超监视下穿刺进入目标肾盏, 引入软头导丝, 退出穿刺针, 在导丝引导下用扩张器扩张, 建立F16微造瘘通道, 在微造瘘通道上用套叠式金属扩张器进一步扩张, 扩张至F21后推入F24镜鞘, 使用肾镜进行碎石清石, 根据术中情况灵活应用碎石系统。经B超仔细检查各肾盏有无结石残留, 手术完毕放置肾造瘘管及双J管行内支架引流[2]。

3 结果

165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治疗成功, 结石清除率达99.12%, 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后, 患者入手术室后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术中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 患者围术期体温稳定。本组无1例因器械原因和手术室护理人员配合不当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医师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提高。

4 讨论

经皮肾镜超声吸附气压弹道碎石术是目前治疗肾结石的一种微创新技术,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比较, 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瘢痕小、碎石成功率高、碎石效力强等优点, 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精细的术前心理护理、围术期保温, 术中患者体位的正确摆放, 手术室护士的默契配合, 充分体现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和主动服务意识、服务理念[3], 是确保手术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提高了医师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超声吸附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应用整体护理的方法, 对165例经皮肾镜超声吸附气压弹道碎石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 围术期保温, 手术体位的合理摆放, 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密切配合, 总结术中配合技巧和护理体会。结果 165例患者一次手术治疗成功, 所有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减轻, 围术期患者体温稳定, 无1例因器械原因和护理人员配合不当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医师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提高。结论 经皮肾镜超声吸咐气压弹道碎石术应用整体护理的方法, 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提高医患满意度。

关键词:经皮肾镜,超声吸附,气压弹道碎石,护理

参考文献

[1]陈雪莉.经皮肾镜气压弹道及超声碎石术35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8) :68-69.

[2]陈明, 徐丹枫, 崔心刚, 等.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镜碎石术的临床应用[J].山东医药, 2010, 50 (10) :78-79.

超声吸附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3例, 3例均为男性病人, 年龄35岁~59岁, 平均44.6岁;肾多发结石2例, 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手术操作及原理:全身麻醉下, 先取截石位, 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 造成人工肾盂积水。在B超引导下根据结石位置, 肾穿针进入肾脏并置入斑马导丝, 先后用筋膜扩张器和金属扩张器逐渐扩张皮肾通道, 再将经皮肾镜镜鞘 (F20.8) 置入肾集合系统, 然后将肾镜通过镜鞘进入肾内探查结石。发现结石后将EMS碎石探针抵住结石, 直接进行碎石, 再利用碎石机强大的雾化吸附功能, 将结石击碎并吸出体外。若结石较硬, 可利用超声和气压弹道两种能量同时作用于结石, 快速把结石击碎, 并吸出体外。碎石结束, 撤出输尿管导管, 经斑马导丝置入双“J”导管, 再经肾镜镜鞘置入肾造瘘管。撤出皮鞘, 固定造瘘管, 手术结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经皮肾镜超声吸附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是泌尿外科的一项微创新技术, 它具创伤小, 疗效好,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病人一般乐于接受, 但它又具有费用高, 疗效受病人病情及术者水平影响较大, 可能结石残留等特点。病人及家属难免产生怀疑和恐惧心理。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沟通, 详尽地解释手术的特点, 说明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和应注意的问题, 使病人打消顾虑,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积极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

术前3 d开始, 指导病人进行呼吸训练以配合手术, 即:俯卧位从30 min开始训练, 逐渐延长至2 h, 指导病人平稳呼吸, 以适应术中体位需要。注意尿路感染的控制。做好肝及肾功能、血及尿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及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B超检查。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和部分肾结石, 因其往往在短时间内移动, 位置变化大, 尚需手术日晨清洁灌肠后再次X线腹部摄片, 阴性结石者B超定位复查, 进一步确定结石位置, 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做好腰腹部及会阴部皮肤准备工作, 注意保暖, 防止感冒, 术前禁食12 h、禁水4 h, 术前晚、术晨用生理盐水1 000 mL灌肠。必要时术前晚口服地西泮2 mg, 保证充足睡眠, 术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0.1 g, 阿托品0.5 mg。摘掉眼镜、义齿及各种饰物, 护送病人进手术室。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病人术后24 h卧床制动,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一般绝对卧床休息7 d, 如无明显出血可下床轻微活动, 如有血尿则卧床时间加长, 可做适量的床上活动, 平卧期间协助病人活动下肢, 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每小时1次, 连续6 h, 平稳后改为每2 h 1次, 24 h无异常改为每天2次~3次。给予静脉补液, 以增加尿量, 利于碎石排出。

2.2.2 饮食指导

术后一般禁食, 待病人肛门排气、胃肠道功能恢复后, 给予流质饮食, 并逐渐改为普食, 饮食量由少量逐渐到正常。禁辛辣刺激食物,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防止便秘, 少饮浓茶, 少食深绿色蔬菜, 嘱病人多饮水, 每天2 000 mL~3 000 mL。

2.2.3 留置尿管的护理

留置尿管期间保持尿管通畅, 妥善固定导尿管, 经常检查管道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脱落、受压, 如血块或碎石堵塞, 可由上到下, 挤捏管道, 若无效时, 可用20 mL无菌注射器抽吸或生理盐水低压反复冲洗导管, 以保持通畅[1], 引流液要及时清倒, 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 不可超过耻骨联合水平, 防止发生逆行感染, 持续开放尿管, 若无出血术后5 d~7 d拔除导尿管, 拔管前闭管训练1 d或2 d。夹闭时观察尿管引流量及颜色, 注意术侧腰肾区胀痛情况。

2.2.4 造瘘口护理

观察造瘘口有无渗出, 判断有无新的出血,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应及时给予更换, 以防感染的发生。

2.2.5 肾盂造瘘管的护理

经皮肾镜后肾造瘘管夹闭24 h后放开, 放开后肾盂造瘘管有阻塞时, 应随时冲洗, 抽出血块直至通畅, 每次冲洗量不超过5 mL, 压力要低, 以免引起疼痛。一般肾造瘘管在术后2 d~4 d拔除, 如术后持续血尿, 或有残留结石则适当延长留管时间。

2.2.6 双J管的护理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 肾、输尿管黏膜均有一定程度的水肿、出血或脱落, 留置双J管起到引流、支撑作用, 小结石还可沿管下滑, 有利于结石排出, 一般术后留置1周~4周。留置双J管, 常会出现患侧腰部不适等症状, 主要与双J管刺激及双J管置入后输尿管开口抗反流机制消失, 尿液反流水平增高等因素有关。应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2.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1 出血

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出血[2]。表现为肉眼血尿, 肾造瘘管内流血或造瘘管周围渗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造瘘管、尿管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术后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血尿, 在术后12 h~24 h后逐渐转清, 无需处理。如血尿逐渐增多, 呈鲜红色, 提示并发术后出血, 立即通知医生协助处理, 可夹闭肾造瘘管5 min~10 min, 便肾内压力升高而达到止血目的[3]。

2.3.2 尿漏

多由造瘘管引流不通畅所致, 应注意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有无血块、碎石堵塞, 询问病人有无腰部胀痛等不适等。如造瘘管引流不通畅, 可挤捏管道, 调整造瘘管的位置等方式处理。

2.3.3 发热与感染

术后病人出现发热症状, 可能是术前。感染控制不彻底, 术中逆行插管, 冲洗及受伤时间长, 肾盏内压力高有关, 应及时加强抗生素治疗, 保持各引流管通畅, 控制感染, 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

2.3.4 肾功能衰竭

表现为少尿或无尿, 电解质紊乱, 孤立肾病人尤应注意, 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 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4 出院指导

术后1个月避免体力劳动, 特别是带双J管的病人, 避免剧烈腰部活动, 防止双J管脱落或移位, 指导病人注意观察尿量、尿色, 不憋尿, 术后1个月后来院复查B超, 确认双J管位置后拔出, 嘱病人多饮水, 每日2 000 mL~3 000 mL, 少吃菠菜、动物内脏、豆类、酒类等食物, 防止结石的复发, 适当增加活动量, 定期复查。

3 体会

经皮肾镜超声吸附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 可明显提高碎石、清石率, 缩短手术时间, 具有高效、微创、安全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严密观察及准确及时的处理是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现代技术已经将气压弹道碎石与超声碎石合二为一, 取二者之长, 能够快速击碎并清除碎石, 适宜的功率既减小了机体的损伤又减少设备的损耗, 相应的负压既保证术野的清晰又减少了冲洗液的吸收和结石的及时清除。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时间长。一次性成功率为98%,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且可一个通道多次手术, 是治疗上尿路结石尤其是复杂肾结石的重要手段。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超声吸附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围术期护理措施, 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采用经皮肾镜及目前国际最为先进的瑞士第四代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以整体护理形式对3例病人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3例病人均Ⅰ期手术成功, 结石残留率为3%, 3个月结石排净率为100%;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平均住院11d±3d。[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护理能提高治疗成功率,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肾结石

参考文献

[1]陶菊, 瞿艳.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23例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9) :4366-4367.

[2]韩振藩, 李冰清.泌尿外科手术并发症[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452-458.

超声吸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60例均为于我院行F67.5输尿管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吸附碎石术的患者。病例排除标准:除外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肾结石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5例, 女性15例;年龄33~75岁, 平均年龄 (46±6.8) 岁;单纯肾结石36例, 位于左肾结石26例, 右肾10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20例, 左肾结石14例, 右肾6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其他部位结石4例;单发结石46例, 多发结石14例;非鹿角形结石51例, 鹿角形结石9例。

1.2 方法

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3~5d, 手术麻醉采用腰麻和硬膜外腔阻滞。首先, 患者取截石位, B超使用穿刺探头定位, 在膀胱镜下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入F5输尿管导管至肾盂, 导管尾端接生理盐水滴注形成人工肾盂积水, 这有利于患肾穿刺造瘘, 同时可阻止术中小碎石块落入输尿管。然后患者改俯卧位, 腹部垫高, 一般在11肋间或12肋下、肩胛下角线至腋后线范围, 将18G穿刺针进入肾中、下盏或直接穿刺结石部位, 有落空感或有尿液溢出证实穿刺成功。置入斑马导丝, 逐渐扩张至F16, 保留peel-away鞘, 采用F67.5输尿管镜, 推入镜鞘, 插入镜芯寻找结石;采用瑞士EMS公司第三代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 将气压弹道频率设定为8~12Hz, 能量设为70%;超声能量设为70%, 超声波脉冲比设为70%。将结石粉碎并清除;从尿道外口拔出输尿管导管, 从输尿管镜处置入Fr6或Fr7双“J”管, 退镜并置入Fr16~Fr18肾造瘘管。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等临床资料。

2 结果

术后58例患者结石清除, 结石清除率96.7% (58/60) , 手术时间为50~190min, 平均120min;术中出血量为80~100mL;各记录情况数据如表1。

3 讨论

肾结石是一种多发病, 且发病率逐年增高, 处于上升趋势。其病因涉及到遗传、环境、生活膳食等多种因素, 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攀升的痛风患者, 更易合并肾结石, 严重影响健康[2];肾结石患者多存在腰部酸胀不适, 活动或劳动可促使疼

痛发作或加重, 有时会出现严重的肾绞痛, 血尿。长期的肾结石会使尿液储留, 进一步造成肾积水。有的肾积水可以没有症状。但长期肾积水, 会造成患侧肾功能受损。双侧肾积水严重者可能导致尿毒症, 引起严重后果;临床上通常把结石分为四大类:含钙结石、感染性结石、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 80%左右的肾结石为含钙结石。结石的形成机制复杂, 目前人为相关因素有以下几点:成石物质的过饱和 (高草酸尿症、高钙尿症、过饱和的普遍性) ;抑制成石物质的减少/促进物质的增多 (镁的减少、低枸橼酸尿症、TH蛋白、肾钙素、骨桥蛋白、葡氨聚糖的调控作用、促进物质) ;肾小管上皮细胞有限的抑石能力及上皮细胞受损 (上皮细胞吞噬晶体能力下降、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抑石物质能力有限、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受损、兰德尔斑) [3]。

治疗肾结石的微创手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而且有研究已证明,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小及并以症少恢复快, 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等优点[4], 因此该术式快速步入手术室, 被许多患者接受。近期又出现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吸附碎石来治疗肾结石, 在原有手术的基础上引用超声引导, 使手术视野清晰、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且缩短住院时间等特点[5]。我院也通过输尿管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吸附碎石来治疗肾结石来观察该术式的可行性, 研究表明疗效确切, 结石清除率高, 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轻微,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综上所述, F67.5输尿管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吸附碎石治疗肾结石, 疗效确切, 结石清除率高, 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少, 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运用F67.5输尿管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吸附碎石来治疗肾结石, 评价其疗效, 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从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行F67.5输尿管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吸附碎石术的60例患者,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结石清除, 结石清除率96.7% (58/60) , 手术时间为50190min, 平均120min;术中出血量为80100mL;术后发热10例, 服用抗生素后治疗后好转;2例术后继发性出血, 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无肾大面积损伤及肠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F67.5输尿管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吸附碎石治疗肾结石, 疗效确切, 结石清除率高, 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轻微, 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关键词:输尿管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肾结石

参考文献

[1]甘雨平.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59例[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6) :358-359.

[2]于清, 李长贵, 韩琳.痛风患者肾结石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 2011, 51 (5) :71-72.

[3]李笑然, 岳中瑾.肾结石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 2012, 33 (26) :5749-5750.

[4]舒杨柳, 郑劲松, 邱元林, 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J].当代医学, 2010, 16 (211) :93-94.

【超声吸附】推荐阅读:

染料吸附07-16

吸附瓦斯07-21

吸附处理01-21

土壤吸附05-11

改性吸附05-12

吸附脱硫05-18

吸附特征06-22

离子吸附07-08

吸附纯化07-13

吸附污染08-07

上一篇:应用数理统计下一篇:社区卫生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