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在我们心中

2024-08-27

奥运在我们心中(精选7篇)

奥运在我们心中 篇1

1、责任教育的重要性

责任教育是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 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的重视责任教育。美国上个世纪的80年代后期, 有21条德育准则, 其中主要有12条, 即:自立、值得信赖、勇敢、自信、成为真正的自己、尊重别人的权利、正直、勇于承认错误、信守体育类行业道德、谦恭有礼、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有创造性。突出了责任教育的倾向性。另外在《联邦德国教育总法》中规定:“培养学生在一个自由、民主和福利的法律社会中……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日本《教育基本法》规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 培养出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 爱好真理与正义, 尊重个人价值, 注重劳动和责任, 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中国的教育改革, 在扬弃建国五十多年来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走过了艰难的历程, 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国更是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的责任教育。中国很早就把教育的目标确立为“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的“当仁不让”, 孟子的“舍我其谁”, 张载的“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 不仅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信仰, 更是他们崇高历史使责任感的人生实践。

2、责任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实施

责任教育的实施依靠社会、依靠家庭、更主要依靠学校, 依靠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 我深深感觉任重而道远。面对刚刚入学的学生, 他们满怀着兴奋、好奇、渴望来到学校, 我们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学生, 什么样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接班人, 这是我们始终研究、探索的课题。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将责任教育贯彻到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 我在尝试进行责任教育的过程中,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 我真诚地和他们说:“同学们,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上, 没有一个人能脱离他人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存在。我很高兴将和你们共同度过几年的学习生活, 我们班是一个集体, 只有我们才可以赋予班级生命, 你们的成长、荣辱和班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人人是主人, 人人要关心班级的每一件小事。‘班级兴旺, 我的责任’。希望我们都尽到‘我’的责任, 大家共同把我们的班级建成整洁、温馨的学习大家庭。”大家听得很认真, 但我知道他们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内涵, 他们只是对责任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印象, 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以身示范, 付出耐心、爱心、责任心, 唤醒他们的责任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刚开学的几个月, 感觉想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做某事很困难, 他们有攀比心理, 你不干, 我也不干, 有多人在场, 每个人都认为别人会来做这件事, 从而将责任扩散化了;有逆反心理, 你让我干, 我就消极不干等等。结果谁都没有负起这个责任。了解了学生的心理, 给予他们诚恳帮助, 就会使学生信服你, 和你一起尽责任。

案例 (1) :粉笔头事件

少年学生效仿性、可塑性较强, 好的榜样对他们的思想言行具有重大影响, 特别是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直接工作者, 身教更重于言教。孔子提倡“言必信, 行必果”就是告诉我们:说话要讲信用。古人云:“其身正, 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我以前总喜欢吩咐学生做这做那, “你去把地上的纸拣起来”“去把黑板擦了”, 看到和我要求不符的现象, 就吩咐学生去做, 学生虽然去做了, 但不是心甘情愿地做, 因此下次他不会主动去做, 没有认识到那是他的责任, 他该主动去尽责的。我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班里强调不可以扔粉笔头, 见到粉笔头要主动捡起。要求之后, 我特意每次走进教室, 先看看地上是否有粉笔头, 遇见了便捡起, 一次、两次是我捡, 三次、四次就有学生捡, 五次、六次有更多的学生捡, 慢慢地, 不需谁再开口, 谁见了谁捡, 而且地上的粉笔头越来越少, 直至没有故意扔在地上的粉笔头。

案例 (2) :关灯事件

有一次放学, 我班因为一次没有关灯而受到校领导批评, 我问同学们为什么没有关灯, 有的同学说不知道该谁关灯, 我没有批评他反而问他:“你是这个班的人吗?关灯是这个班的事吗?”同学们默然无语。这样的事再没有发生过。每个学生都认识到班级的每一件事与“我”有关, 是“我”的责任。

有了“讲责任”这种思想基础, 我班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关心:每个同学主动值日, 帮助没做完值日的同学;学习不好的同学也不影响其他同学, 尽自己所能为其他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他老师都说这是“遥控”能力, 把学生“遥控”得这么好, 家长也不断地和我夸奖自己的孩子长大了, 会干活了, 理解人了。其实这就是责任教育的结果。责任是社会对个人的一种规定、一种使命, 相对个人则是一种无可推托、必须完成的“任务”。人对自己选择的行为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否定责任也就意味着否定了选择, 否定了权利和义务, 或者从本质上说, 这就意味着否定了人之存在的“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社会价值。自我责任心是一个人的灵魂, 自我责任心的培养规范了学生行为中的自我责任意识, 如认真听课意识, 独立学习意识, 守纪意识, 和睦相处意识, 自我改变意识等。自我责任感的培养也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强化了班级荣誉感。

经过几年责任教育的探索实践, 我感到我们班就是一个大家庭, 人人关心, 人人爱。“责任”在我们心中。是责任教育使我们对自己负责, 对他人负责, 对家庭负责, 对社会负责。

摘要:责任教育是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 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的重视责任教育。中国更是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的责任教育。中国很早就把教育的目标确立为“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的“当仁不让”, 孟子的“舍我其谁”, 张载的“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 不仅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信仰, 更是他们崇高历史责任感的人生实践。

关键词:责任教育,重要性,实施

奥运在我们心中 篇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已是2008年了。奥运会的圣火在它的故乡熄灭,又将在神秘的东方燃起,这又是一次四年的期盼,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飞跃。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从浪漫的雅典到神奇的北京,一切尽在不言之中。圣火,五环,中国印……2008年北京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在祖国各地,无数少年儿童欢呼跳跃,翘首期盼2008年北京奥运会。

回首上届奥运史,北京的天空一片欢腾,那是因为无数中国人的翘首期盼与呐喊;雅典的天空如此蔚蓝,那是因为冲天斗志的感染。奥运角逐激烈而又残酷,胜负往往系于一线之间,中国选手以无比的自信与勇气,战胜对手,征服赛场,超越自我,五星红旗一次次在欧洲升起,让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在全球华人的心中奏响。所有的中国人在自豪,所有的炎黄子孙在骄傲!

瞧!我们的亚洲风暴刘翔用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奔跑着,跨越了一切障碍,直冲终点获得了第一,这也象征着我们亚洲冲出了世界,冲向了未来。再看那儿,张怡宁用娴熟的球技为国又添一金。再来看个高难度的,郭晶晶优美的跳水姿态夺得裁判的赞赏,就这样一枚金牌又成了我们中国的囊中之物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奥运健儿都施展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为自己的祖国勇夺了一枚枚金灿灿的金牌,尤其是中国女排姑娘在雅典决战中上演绝地大反击,在0:2落后的情况下连扳3局,最后以3:2总比分击败了强大的俄罗斯女排,拿回了阔别多年的女子团体金牌,全世界的华人和我们为此热血沸腾。

人们欢呼雀跃,都为中国奥运会运动员取得的丰功伟绩赞叹道:“我们中国不再是东亚病夫,我们已经冲出了亚洲,冲出了世界,冲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我相信,不,我坚信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人的脚步能走在世界的顶峰,我们中国人的身影能出现在世界各地!北京奥运会将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俗话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冲到……”我相信在我心中无比精彩,在我眼中犹如天堂。绿色奥运给人自信、成功,给人新的享受;竞技场上运动员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奋斗精神。北京奥运发扬奥林匹克“更高,更快”的宗旨,成为最神圣的一刻。北京奥运促进了“和平、友谊、进步”的目标,达到了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鲁迅曾说过:“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落后而仍然跑到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这正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我希望每一位关心奥运的人都要有这种精神。

所以,当雅典奥运会的圣火徐徐熄灭,全世界的目光投向北京的时候,我们发现,那不再是一种怀疑和奚落的而是信服的期盼的目光。前,中国人来到了奥运会,今天,奥运会来到了中国!

在我们心中美好的记忆 篇3

这是编辑任务的第一步,看到有趣的东西之后,找到一个让他化为纸本得以出版的方法,但这对“纸上行旅”这个案例来说其实有点儿复杂,因为他本来就以纸张为媒介,只是以明信片的形式独立出版,成品无论质感和触感都让人惊艳。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中,主人公无论身处何处都有可爱柴犬相伴,在质朴的线条中仿佛可见柴犬伸舌头摇尾的模样,也透过他们将旅行和生活中的吉光片羽记忆于纸上。已独立出版的《你好,邮差先生》《左京散步道》《台湾小角落》虽为不同系列作品,背后都有完整的故事系统,正因如此所以反而不容易重新创作,那么该从哪里开始呢?

第一次开会,作者邓彧(人称“邓邓”,或者“或三撇”),以和笔下人物相似度百分之八十的样貌出现。从最有亲近感的《台湾小角落》开始,我们聊起关于创作的初衷,原本以为这是一个小吃系列,但他是这样说的:“这开始于对轮子的观察记录,有天从便利商店出来,看到对面的车轮饼摊车,口味手写招牌高高低低地垂挂着,深灰绿色的车棚顶由上而下延续到改造的机车车头,绿色配色在整体占了恰到好处的比例,看到眼前摊车老板用心打造赖以为生的工具,内心感到佩服和尊敬,原来这些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是如此被用心经营着,每台都是老板的精心设计。”

原来如此,也因此我们的想法迅速得到共识。有人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或许不是每个人都同意,但这些努力生活、认真工作的人,却是城市中让人无法忽视的移动风景。这个主轴拉出来之后,剩下来的部分就快了,由纸上行旅(观察者),以画笔记录轮子(移动)和劳动的人(风景)的故事,所以单元的配置很简单,用手推的推车,用脚踩的脚踏车,在台湾无处不在的机车,和小生意人必备的发财车。我们一起搜寻着那些记忆中的影像,那些因地制宜而改装的造型和熟悉的叫卖声,就在相互的激荡中一一被召回成形,在交换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不同世代的差异,某些已经很少见,或是即将消失的行业,像是传统的卖货郎、行动柑仔店,也在讨论中成了书中一景。

虽然图像才是主角,但仍需要透过简要的文字说明背景,修理皮鞋雨伞的阿伯、青草茶铺的身世、关于卖菜发财车的记忆等等,用文字让行走于城乡中的工作者,多了血肉和情感,再次鲜活地跃然于纸上,也更显立体。在情感奔放不可自拔之余,这本书的大纲企划、审核签呈,以某种行云流水的速度完成通过,但难题才开始。

作者是优秀的绘画和设计者,但最爱往往是你的克星:

编辑:“可以画那个车吗?感觉好有故事喔!”

作者:“但我不想画这个造型。”

编辑:“……”

作者:“口袋书的大小,和明信片的尺寸相近,也符合品牌印象。”

编辑:“这这这,放到平台会消失啊啊啊!”

作者:“或许可以有比较实验性的东西?除了内容以外,现在的书的形态是否已经饱和,是不是应该要跳脱它本身的印象?”

编辑:“书这个载体啊,就是个必须被丢到平台、上到书架的东西,除了服务读者,也要服务门市陈列,这么小很难陈列啊!”

作者:“附上封面,请确认!说明如下:

a主角骑着单车和狗分布在画面的某处,运用留白的空间感和骑乘单车营造出移动的动态与浏览的风景。

b一排小人和主角骑着协力车,小人代表着读者,主角则是作者,阅读此书就像是和作者来一趟旅行。”

编辑:“很美很美,但是好像有点儿……太安静、太抽象?”

作者:“……”(摔笔)

作者:“附上纸单,请参考”

编辑:“……”(好贵好贵)

作者:“内页纸用米漫。”

编辑:“手感和颜色比较对,但印务说会背印(注:因为纸张的厚度和膨松度,让油墨从正面透到背面,称为背印)耶。”

是的,编辑的过程中,有太多返往的讨论、推翻、调整、再来一次,正因为爱很多,所以从尺寸开本、版型字体、封面构成、选纸印刷、追加赠品,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过,尽管好多次也觉得这样就够了吧!但是不停的测试和加压后才发现,还可以做到这个地步啊!印象中最激烈的沟通大概是“不然你们自己画吧!”(作者留下帅气的背影),不过终究在共同强烈的信念下,让书顺利出版。

在网络时代和电子书的全面冲击下,纸本书到底还能提供什么呢?我想,可能就是温度吧!从每个细节中细细反复推敲,纸的触感,印刷的深浅,在可能不会被发现的地方坚持,相信这样近乎职人手工的虔诚,能提供读者和滑动屏幕不同的阅读乐趣和收藏价值。是街头巷尾日常的百工剪影和路边小食的迷人风情,是一种一直在我们身旁的生活姿态,那些美好年代还历历在目,在一本书中细腻地被呈现。如果说当编辑有什么值得开心的地方,大概就是这样,全心全意地爱着一本书,也用着最大力量,让书抬头挺胸地出版。可以让我骄傲地说我曾参与过这本书的诞生,我想这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吧!也将此热情献给所有认真工作、努力生活的人们。

中等生在我们的心中 篇4

这是某中等生家长的心声:”我儿子在考入某重点学校之前,成绩是很不错的。可是这所中学里强手如林,儿子很快就淹没在很多比他优秀的孩子当中。既然班中学困生可以‘补差’,尖子生可以‘拔高’,为什么中等生不能也提高一下呢?我儿子并不是智力上有问题,而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不对,我希望儿子的老师对我儿子多费心指导,说不定我儿子也能冒尖。”

老师们都知道,在班里我们最关注的永远是那些优秀生,帮助学困生也花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而优点、缺点都不突出的中等生一般不容易进入我们老师的视线,当我们忙着给“两头”学生特别关注的时候,更多的中等生在呼吁,希望老师也能多留意一下他们,多给他们一些帮助。

其实老师们也知道,中等生是班级里的大群体,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班级教学的整体质量。如果我们老师稍加点拨,他们可以提高得很快,但如果我们长期疏忽,他们也有可能一落千丈,进入到学困生的行列。中等生这个群体有其共性的心理,不研究他们的心理,不讲究教育的艺术,既冷落了这个“大”群体,也会减弱“培优和补差”、“抓两头“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每个班主任都应该多抽出时间,加强对中等生的教育。班主任如何加强对中等生的教育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正确认识中等生

中等生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够稳定,容易两极分化。由于他们的道德品质、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方面一般具有较好的素质,如果教师能够热情关心、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用心、用力地拉他们一把,他们可能不比优秀生差;若是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加之他们自身的不努力,很可能向下滑坡。特别是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是没有教师的及时帮助,后退就更快了。时间久了,甚至会落入学困生的行列。另外,有些中等生属于迟熟生、潜力生,很可能只是暂时的中等生,或者他们学习的方法不对,或者学习的感觉还没有找到,所以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如果把他们视同为中等生,他们可能就被埋没了,失去了转为优秀生的时机。因此,教师对中等生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

二、尊重和关注他们,促使学生进步

我是教物理学科的,常有机会担任初三的班主任,刚接到初二升初三的学生,发现从我一门物理学科来看,有些从“不出名”的学生其实智力很不错,至于“不出名”的原因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还由于他们不会破坏纪律,老师们也难得关注他们,所以这些中等生总认为自己一般化,就这样混混日子好了。看到这些我很心痛,为了彻底改变他们,我首先找他们谈话,在课堂上多激励他们,另外还希望其家长重视,发现他们的潜力,并经常鼓励、关注,这样一学年下来,他们的成绩都有了突飞猛进,一部分学生在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三、因材施教,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

孔子说过:“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思想也认为:教无定法。教育是多元化的,没有最好的、单一的教育样板可以让教师照搬。在班级管理中,也用得上邓小平的“白猫、黑猫”理论,有效才是硬道理。对中等生的管理更是如此。他们看起来似乎循规蹈矩,很少惹是生非,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很不平静的,他们羡慕优等生的成绩和荣誉,也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和尊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往往表现得或进取心不强、安于现状,或缺乏自信、无法发挥潜能,所有这些都会给班主任班级教育和管理带来困难和阻力。因此,我会花大力气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班级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以促其奋发向上。我认为班主任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他们自身的感受,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真正问题并自行解决。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励之以意,导之以行。

四、提供机会,激发他们的热情

一般来说,中等生在学习上没有突出的地方,常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努力了取得的成绩也不起眼,总在一个水平线上徘徊。他们凡事不爱露头,表扬批评都不沾边,对自己所具备的能力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自我表现力、创造力得不到发挥,或者满足于现状,自卑于现状,不再有前进的动力,不再有拼搏的激情与勇气。学生的进步主要靠自身的勤奋努力,但有时也离不开教师给他们提供有利的机会。例如有一次学校安排我班学生打扫卫生死角。那里可以说是杂草丛生、脏乱不堪,很难清除。任务分配后,一些优秀生和双学困生开始报怨、退缩,干得三心二意,不肯下功夫。而中等生却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耐心。有几位中等生团结一致,有的拉,有的拔,有的铲,有的割。他们不怕热、不怕累、不怕脏,积极投入地干,并坚持到任务完成。我边帮学生劳动,边观察着这些中等生,捕捉他们劳动的细节,准备着表扬材料。在劳动结束后的总结中,我重点而详细地描述了他们的劳动情况,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誉。这几个中等生显得异常激动和满足。在此后的学习中,他们都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热情,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其中一位同学还获得了“班级之星”的称号。每个中等生身上都有其闪光的一面,精心呵护,耐心保持,让闪光点给他们带来太阳般的光和热,照耀他们不断前进。

奥运在我心中作文 篇5

奥运把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人们竟情的享受友谊、和平和快乐。在这里不分你我,人人平等,你可以竟情的展现自己,发挥自己,“胜固可喜;败一欣然。”金牌是人人都想得到,可是毕竟只有这么多。金牌指是一种肯定。但是奥运会的宗旨是重在参与。

20的奥运会将在8月8日在中国北京隆重登场。这是一个多么得来不易的机会啊!五个吉祥小精灵D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代表着北京对世界人民的欢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更能看出北京对世界的邀情。“鸟巢”体现拥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国家的文化的建筑,它是一种标志,一种象征……

圣火传向各地,最后他将到达北京,它代表着希望,它点燃世界各地的梦想,梦想之火便开始燃烧,如同永不熄灭的奥运圣火。梦想给予我责任、给予我使命,给予我前进的动力。

奥运带给世界各国众多希望与梦想,它波动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智慧。它自身独特的魅力而绽放着罄人的芳香让人谓他疯狂沉迷,

斯霞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篇6

识字教学要着眼于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我主张识字数量不要太多。一些儿童暂时难认、难理解的字词不必硬灌给儿童,以后他们有了相当的知识基础就不难掌握。这有利于减轻负担,也有利于智力发展,还有利于常规训练。(摘自《斯霞文集》第3卷《我的识字教学观》)

小学语文教育要重视美育:

在小学,美育很重要。现在要培养现代化人才,但没有美育、美的设想,如何搞现代化?在教育上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能缺少美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能没有美。目前培养文明行为,进行礼貌教育,推行《小学生守则》,一举一动都要讲究文明礼貌。(摘自《斯霞文集》第2卷《小学要重视美育》)

抓好阅读教学:

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比较浓厚的研究气氛,但阅读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还普遍存在。表面看,课堂上似乎活跃起来了,但实质上,学生词汇贫乏,说话、朗读、默读、概括、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差,可是这些情况又常常被“高分数”掩盖着,以致造成一些同志不注意从实质上去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摘自《斯霞文集》第4卷《抓好阅读教学》)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学习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聪明才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语文是小学生入学后学习课时最多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摘自《斯霞文集》第4卷《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掌握和运用语言是一条首要的基本功。教师天天要上课,教师的语言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要使学生会说普通话,说话口齿清楚,咬字正确,声音响亮,语言完整,简短扼要,用词准确,那么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这些。(摘自《斯霞文集》第2卷《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一代先贤斯霞老师语言平白,但思想深刻,她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她面向的是儿童的未来。她不仅是语文教育者、思想者,更是一位勤勉的实践者。她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为着儿童的快乐成长,为着儿童一生的幸福。请看她是如何教育儿童的。

我教一、二年级时就对学生讲:“老师不在乎你们写多少,只要字写得好。”这样要求,学生的心理状态就大不一样了。布置一大堆作业,学生急于要做完,他就做得马虎;相反,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多,那么学生就会认真地写了。从效果上来说,课堂作业要好,字可以少写一点。只要他记住,有的字不一定要写在本子上,可以用手书空,嘴巴说说,手再写写,这样印象深。(摘自《斯霞文集》第3卷《谈识字教学》)

为了防止儿童写字过快过草,我有时采取报一个词叫他们写一个词,报一个句子写一个句子的方法。这样,儿童不但能做到认真耐心地写字,而且大家写字的速度也差不多。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后,对笔画、字形结构达到相当熟练时,就可以适当地要求写得迅速了。

指导低年级儿童使用橡皮擦、铅笔和薄本等工具,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时儿童写错字,就用口水和手指去擦,既不卫生,又容易把本子弄脏;有的儿童用橡皮去擦字,用力过大,常常把纸擦破;有的随便一擦,要擦的字没有擦去,别的字倒被擦模糊了。因此,我非常注意指导儿童使用橡皮擦的方法。

儿童很喜欢用小刀削铅笔,往往把铅笔削得很尖,用力一些就断,断了再削,削了又断,一支铅笔用不到三两天就削完了。有的儿童没有铅笔刀,任凭一支秃铅笔涂写,写得又粗又肥,很不整洁美观。也有的儿童因为怕铅笔用得太费,就买很硬的铅笔来用,给写字带来了很多困难,写轻了看不清,写重了容易把纸戳破。这些事看起来好像都是小问题,但与写字的好坏关系很大。我不但要儿童的字写得正确,写得好看,还要培养他们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并且爱惜这些工具。

保持薄本的整洁,关系到孩子审美观念和品质的培养。我总是要求儿童薄本不要弄脏,不要卷角,不要撕破,有时为了防止袖口把书角弄皱,我叫他们把右书角用其他书本压住了再写,尤其在冬天衣服穿得多的时候,更要注意叫儿童这样做。从这些细小的地方来培养儿童爱护薄本,这就使儿童懂得如何来爱护一切物质财富,养成俭朴节约的美德。(摘自《斯霞文集》第3卷《教儿童写字》)

从这里不难看出,斯霞老师从事教育何等用心。是斯霞老师的母爱教育思想哺育了万千儿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她成为一代宗师是当之无愧的。

斯霞老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关爱有加,不仅悉心指导,有时还不顾高龄亲临培训会。斯霞老师说:“苏教版教材把看书、写字和用眼卫生放在课本的开头,每个字的笔顺都印在书上,要学生在田字格里写,而且强调天天写,每次不一定写得很多,但是要认真写,要写得好。用这样的课本,写字训练就得到落实了。”她接着又说:“要加强朗读背诵,要用范文的语言来规范学生的语言。我不赞成多分析。有的老师提出,‘低年级分析课很难上,学生不喜欢’。其实,不能怪学生,短短的几句话,学生已经读懂了,你还分析什么?不如让他多读读……读得熟了,意思也就大致明白了,到时候也能自然而然地用上了。把书面语言用于口头语言,主要靠朗读,这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摘自《斯霞文集》第2卷《教材要有自己的特点,要便于教学》)作为教材的编者,斯霞老师关爱的话语言犹在耳,虽时过境迁,但仍然激起我强烈的共鸣。每每念及,内心总是充满着感激之情。

记得2002年11月份,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要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一次大会,届时将有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实验区的代表参加这次盛会。大会的筹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突然萌发一个念头:要是斯霞老师能和代表们见见面,那该多好啊!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拨通了斯霞老师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正是斯老师,她听清是我的电话后说:“我没病,我身体很好。”当时我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很是清脆悦耳,哪像是九十多岁的人哪!我向她说明我的想法,我说老师们很想念你,想见见你,你能到我们会上来么?她对我说,我也很想念大家。我说广东很远,这事情我们两个人定不了,要征求你家里人的意见,我过几天再给你打电话。当再次接通电话时,我得知为斯霞老师这次出行,全家人开了一个会,决定由大女儿陪伴上路。没想到的是斯霞老师那几天的身体特别好,情绪也极其饱满,思维也很清晰。她女儿对我说,斯老师比在家里时还好。记得开幕式上她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地坐在主席台的中央,老师们的兴奋之情难以控制,台下不时发出一阵阵赞叹声。开幕式一结束,向斯霞老师问好、与她合影、请她签名的老师像潮水一样涌向主席台,争先恐后。这怎么行?会把老人家累坏的,我连忙安排同事上前劝阻,直到下死命令,才让斯霞老师得以脱身,此时斯霞老师已经为三十多位青年教师签了名。也许是斯老师太留恋课堂了,怎么劝她都不肯离去,她要坚持听课,而且是站着听,把凳子放在她旁边她也不坐。会议结束后,去中山公园游览,我一看那近45度的几十级台阶,就为斯霞老师发怵,但斯霞老师说不要紧,她能上得去。斯老师迈着缓慢而坚实的步子,在女儿的搀扶下,终于走到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前。93岁的年纪,有这样的好身体,堪称奇迹啊!

我还想起了十多年前的那一幕,我们组织一次青年教师评选活动,当时她也已80多岁高龄,我们派专人照应她被她谢绝了。她说,如果要人照应我,我就不出来了,说着还做了一个从面包车上跳下来的动作。这一下把站在旁边的我吓坏了,连忙问她有没有事。她笑着说,有什么事呀,我这是告诉你,我身体好着呢!望着她80多岁但却充满童心的样子,我当时想,有斯霞老师这样的评委,我们的工作一定非常顺利。

斯霞老师胸襟广阔,说她超凡脱俗,一点儿也不过分。她对孩子的事业比对她自己还在心,她对待利益想躲还来不及。有一次,她参加省里的教材审查工作,按规定有几百块钱的审读费,就这么微薄的一点报酬,她居然不肯签字,说是应该的。我们说,现在对专家的劳动都要表示一下的,经反复说服动员,才算完成任务。别人请她的事,她都无保留地支持,只要对社会有利。斯霞老师为苏教版而奔走,多次出席我们的培训会,对我们的工作充分肯定、热情扶持,表达了一个老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殷殷期望和深深关切。

斯霞老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她“爱满天下”,她的母爱教育深入人心;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遗训,她躬行实践,身体力行,她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师表。而她的语文教育思想,也是中国母语教育的一个理论宝库。学习它,研究它,实践它,是我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共同责任。

斯霞老师生病后,我和几位同事前往探望。第一次看望斯霞老师时,她坐在轮椅上,气色还好,但消瘦了许多。后来两次,斯霞老师精神已不如前,其中一次她正熟睡,听呼吸的声音即知病得不轻。记得那次从医院出来,大家都没有说话,张庆、袁浩、汪晓铅等同志一个个神色凝重,死神在威胁着斯霞老师宝贵的生命,我们心中的无奈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我们敬爱的斯霞老师走了,她走得那样安详。她“捧着一颗心来”到这个世界,走的时候却“不带半根草去”。她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她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在庆祝斯霞老师90华诞的座谈会上,我曾经即兴颂过一首小诗,献给敬爱的斯霞老师:

你是太阳

——献给斯霞老师的歌

你是太阳,因为你总是给人爱的阳光;

你是海洋,因为你纯粹,洁净,宽广;

你是丰碑,它不是在地面上,而是矗立在人们心中;

(下转第7页)

(上接第10页)

你是高山,因为人们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将你仰望;

你是旗帜,许多认识或不认识你的人都追随着你去实现教育的伟大理想;

你是春风,因为只有在春风里,万物才得以生机勃勃,茁壮成长。

你就是你,

你是斯霞,

你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师表,

你是共和国园丁永恒的榜样。

如今,斯霞老师已经作古,然她的精神永存,她的思想永存。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奥运在我们心中 篇7

此文看后,悟道如下:一是若想求得金牌,直奔金牌而去,恐费力不讨好。不在意,只把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则金牌或许如囊中取物。启示我们凡直奔目的的追求,比如升官发财,或许不一定能达目的,倘若不在乎钱财,只在于做好那件事,或许钱财会找上门来(也许比如有点牵强)。二是有了运动的理念后,审美价值观似乎也随之改变。比如“你连自己身体都管理不好,算什么成功?”肌肉崇拜之后,金三胖、小鲜肉之类的容易无地自容。三是美国孩子对于体育学习从幼儿期到小学到中学,是阶梯性递进设计的。从幼儿期的全方位感知、发现自己的特长到小学期的确定具体的发展方向到相对专业的训练,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升华。四是一些不错的理念,发人深思。比如:身体强壮健康,头脑才会有发挥的余地;体育锻炼也是最积极的休息方法;爱好体育的孩子不会误入歧途的,坏人坏事都会与他绝缘;四肢发达,头脑才会更发达;爱国不光是守着电视给奥运健儿加油,更是好好培养一个健健康康,精力充沛,可以健康工作50年的孩子,等等。

除了以上悟道外,我积极梳理自己的体育经历如下———

因为出身农村,加上那时候的农村还十分地贫穷,是谈不上体育运动观念的。但因为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加上劳动是人民生活的第一需要,因此,那时的劳动可以说代替了体育运动。回想当年,我主要的劳动有跑步、爬树、扒柴、插秧、割禾、扯猪草、抓山蔓、捞鱼、捉泥鳅,跳绳、踢毽子,踩打稻机,等等。运动依托自然并大多与生存相关。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在生产队出工(即参加生产劳动),十六七岁的我拿的工分和妇女一样多,同时,换工(即不同的家庭交换劳动力)的时候,我也是很受欢迎的人选。1991年,大学毕业工作后去新化双林社教。在那里和广大的劳动人民在一起,比赛插秧,他们都不是我的对手,不过,在家里,我偶尔竟然不是大妹的对手。后来上学,有了体育课,大多做做操,跑跑步,打打篮球、排球、乒乓球什么的。现在想来,那时,是有点下意识地混过一节体育课,还有很多的体育课的时间,我们大多在做作业,复习功课,体育锻炼只是体育课的一个噱头。后来,在大学,有一次班级的乒乓球比赛,8个女同学,我好像得了个第3名,之后,别人问我或者自己想到的爱好,首先都是乒乓球。其实,仔细想来,因为身体强盛的缘故,我被尝试过去排球训练、去投铅球、掷铁饼,不过,这些,都没有啥光辉的记忆感觉。后来,也尝试让儿子学打乒乓球,可能因为兴趣激发不够,也发展成为不了一个话题。这些年,繁忙的工作,尤其是钉在电脑前的工作方式,使得颈椎、腰椎、眼睛等毛病不断出现,还好,这些年自己一直坚持了每天散步1小时的习惯。而且对于痛感,我也坚持运动治疗的方式,这其实是十分受用的。我曾经的颈椎僵硬的痛就被我以运动的方式驱逐到肩与胳膊之间,扫除了关键部位的功能障碍。后来,一个朋友开了一家理疗店,我去捧场,朋友感叹我气血旺盛,体质好。我想这多得益于我从小的劳动和爱劳动。当然,我还有一个十分坚强的理念,那就是不相信医院,而相信身体的自我疗愈功能和阅读、运动的疗愈功能。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下一篇:专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