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房屋墙体

2024-09-06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共10篇)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 篇1

砖混结构产生裂缝的一般原因是基础沉降、温度应变、荷载作用等。工程中遇到的大量裂缝是沉降裂缝和温度裂缝,它们的产生与结构受力的安全度无关,而一般细小裂缝由于不危及使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但这些裂缝在较长时间内还不稳定,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地震及其他荷载作用下容易引发墙体破坏,甚至墙体倒塌。

1 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墙体裂缝

1.1 沉降裂缝原因的分析

1)长条形建筑墙壁的中间部分,从墙脚到窗台出现水平裂缝或斜裂缝,缝口是下宽上窄,裂缝开始出现的速度很快,说明房屋中部的地基软弱层较厚,沉陷较大,造成整个地基沉降不均匀,使房屋墙身向下弯曲。2)不等高房屋,在高低层连接处墙壁上发生与水平约成45°角的斜裂缝,裂缝从断面较弱的窗口开始,向一边升高,说明在房屋高低层连接处,地基因荷载分布不均匀而产生了不均匀下沉,斜裂缝升高的一边地基下沉较大。3)墙壁发生阶梯形的裂缝,从墙脚起向一边逐渐升高,说明房屋某一部分地基不均匀下沉,房屋向一边逐渐地增大了下沉量,阶梯形裂缝升高的一边,就是下沉较大的一边。4)地基和荷重分布均匀,但平面形状凹凸的房屋(像平面投影为L形的),如果在其凹角处出现了向凹角升高的斜裂缝,说明凹角处基底压力重叠,沉降较大。5)高大房屋与低小房屋相距较近,低小房屋在临近高大房屋一端的墙上,产生向高大房屋升高的斜裂缝。若低小房屋先建造,这种裂缝更严重,说明低小房屋受了相邻高大房屋地基沉降的影响。即使相邻房屋等高,建造时间若有先后,亦可能出现这种裂缝。6)房屋的相邻高、低单元,在近高单元纵墙上,屋面板下面出现水平裂缝,缝口在近高单元一端较宽,远端较细;在低单元上部,却出现向高单元倾斜的斜裂缝,该裂缝自上向下发展,近高单元处更显著。说明高低单元之间的沉降缝宽度不够或被堵塞,低单元由于不均匀沉降而向高单元倾斜。

1.2 沉降裂缝预防措施

1)加强地基探槽工作。2)重视地基处理。3)合理设置沉降缝。4)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

1.3 沉降裂缝治理方法

对于墙体产生裂缝应注意裂缝开展规律。对于非地震区一般性裂缝,如若干年后不再发展,判定为不影响结构安全使用的局部宽缝处,可用砂浆堵抹;对于影响安全使用的应进行加固处理。对于因墙体原材料强度不够而发生的裂缝,墙面可覆贴钢筋片,并配置穿墙拉筋加以固定。

2 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2.1 温度裂缝原因分析

1)内外纵墙的“八”字形裂缝。这种裂缝多出现在每片墙体的端部,而且集中出现在门窗洞口的角部,呈“八”字形。当温度升高时,屋面板伸长比相应砖墙伸长大,使顶层墙体因屋面板的推力作用受拉和受剪。拉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情况大体是:房屋平面中间为零,两端最大,因此墙体的两端部位大多出现“八”字形裂缝。2)窗户出现水平裂缝、斜裂缝。当房屋的长高比较大,而且室内空间比较宽敞高大的房屋,顶层外墙常在窗台部位出现水平裂缝,窗口出现对角斜裂缝。原因是:当温度升高后屋面板伸长对墙产生水平推力,使窗台部位的墙体内侧向外扩展,外墙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发生侧向弯曲而导致开裂。3)屋面板下面的外墙水平裂缝和外墙阳角的包角裂缝。这种裂缝出现在屋面板底部,顶层QL底部墙体,门过梁上部墙体,裂缝有时贯通墙厚。当升温时,屋面板对顶层QL及墙体产生推力,降温时,屋面板对墙体产生拉力,墙体抗拉强度不能抵抗水平剪力而导致墙体开裂。4)女儿墙裂缝。女儿墙的根部和平屋顶面交接处墙体外凸或女儿墙外倾,造成女儿墙开裂,房屋的短边裂缝比长边明显。原因是:钢筋混凝土屋盖和屋面的水泥砂浆面层,在气温升高后的伸长比砖墙大,砖墙相对阻止屋盖结构和水泥砂浆面层伸长,因此屋盖结构和砂浆面层对墙体产生推力导致女儿墙开裂。5)房屋整个墙面几乎均匀分布着发丝状裂缝。这种裂缝在度过冬天时出现,出现后不再继续发展。说明房屋伸缩缝间距过大,墙体本身温度变化而干缩开裂。

2.2 预防温度裂缝的措施

1)严格按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30 mm。2)优先采用装配式有檀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使屋盖与墙体连接改为“柔性节点”,减少温度变形时墙体的推动力影响,防止墙体产生温度裂缝。3)屋面板保温隔热层的材质及施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达到隔热保温效果。4)为了防止温度裂缝产生,顶层混合砂浆强度不应低于5.0。5)在房屋四角檐口下一定高度和范围的墙体配筋转角钢筋2ϕ6@500,或在房屋两端单元外墙阳角处设置构造柱,并做至女儿墙压顶处,柱与墙体设拉锚筋。6)当房屋长高比较大或房屋空间较宽敞高大时,应在房屋顶层窗台下二皮砖处设置2ϕ6钢筋砖砌体,提高砖砌体抗拉抗剪强度,防止外纵墙出现“八”字形温度裂缝和水平裂缝。7)施工中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冬季施工时,砂浆无设计要求时,应按常温下提高一级砂浆标号。尽量做到年平均气温时完成屋盖施工,如不能避开高温季节施工屋顶层,则应在顶层结构施工完成后,及时做好屋面保温层,使混凝土空心板和混凝土QL处在正常温度环境中,减缓顶层混凝土的热胀冷缩现象。

2.3治理方法

1)对温度裂缝,要观察一个热胀冷缩周期,待裂缝不再产生新变化时再进行治理。鉴定裂缝是否稳定的方法:可在裂缝内嵌抹水泥浆或玻璃纸,形态完整无损,说明裂缝已基于稳定,不再有较大发展可能性。2)当裂缝造成墙面渗水,可采用嵌补密封胶或水泥浆处理。3)对于裂缝较多、影响美观和正常使用时,可在裂缝墙体两侧用4 6@200或4 6@500钢筋网片,两侧网片用铁丝固定后,用水泥砂浆外部抹面处理。4)设计应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整体性,使顶层空心板端对头缝加筋,并用细石混凝土振捣密实减少混凝土的热胀冷缩程度。

3其他原因裂缝

3.1原因分析

1)中间宽、两头窄的垂直裂缝,仅出现在房屋承重墙垛或砖柱约1/3高度的位置,且墙垛或砖柱两侧表面呈剥落状态,说明房屋负载过大,或荷载突增,墙垛或砖柱抗压程度不够。

2)如果房屋整个墙身有向内倾弯现象,墙外面斜裂缝比墙内面的大,说明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如结构布置不当,产生附加荷载等等。

3.2防治方法

当裂缝发生后,设计与施工部门应充分重视,结合结构形式施工方法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裂缝的发展,做好修补工作。

4结语

砖混结构房屋墙身开裂原因常常不是唯一的,裂缝的出现既与房屋体型、结构类型、构件布置、材料性能有关,也与场地地质条件、气温变化及设计、施工、使用等因素有关。所以应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

摘要:针对砖混结构中出现的墙体裂缝,从基础沉降、温度应变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和治理办法,指出应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以预防和减少裂缝的产生。

关键词:砖混结构,墙体裂缝,产生原因,预防措施,治理办法

参考文献

[1]韩国华.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19):147-148.

砖混结构墙体开裂问题研究 篇2

【关键词】建筑墙体;砖混结构;开裂

1.砖混结构墙体开裂原因分析

建筑砖混结构墙体各种开裂问题的原因分析,需要具体根据裂缝的类型,然后进行区别性探讨,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常见的几种类型的墙体裂缝进行了如下总结:

(1)墙体与顶层檐下,或墙体与顶层圈梁之间的裂缝,裂缝的表现形式为沿外墙顶端持续分布的水平裂缝,尤其是两端的位置和转角处,经常出现严重的纵横水平裂缝和相交而成的包角裂缝,甚至在横墙上也会出现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墙体的混凝土和砖砌体材料线膨胀系数存在差异性,顶层受到太阳的直射或者季节性的温度变化,墙体结构内部就会出现周期性的热胀冷缩物理反应,产生水平方向的温度应力,砌体受拉和受剪而开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度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是中间大两边小,沿着窗对角方向裂开;二是砖砌体使用的材料存在不均匀问题,使用后引起拉裂和剪裂,由此产生水平裂缝、包角裂缝和正八字形裂缝等。

(2)窗台周边墙体的裂缝,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纵墙上部两端的裂缝,裂缝的表现形式为斜向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窗洞洞口结构出现热胀冷缩物理反应,产生温度应力造成窗洞洞口的宽缝,裂缝沿着窗洞洞口两对角向两边继续倾斜开裂,在主裂缝的四边将伴随出现很多不规则的斜向小裂缝。第二种是底层窗台墙的中部、窗洞口的两个角处的裂缝,裂缝的表现形式是上宽下窄的竖向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地基反压的反梁作用力和砖砌体的温度收缩应力的共同影响下,窗台墙受到基础和窗间墙的双重压力,尤其是窗口较大的窗台墙,窗台墙需要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由此产生向上弯曲的应力,当应力加大到一定程度,窗间墙就会在窗角产生约束应力,加剧底层窗台墙的中部、窗洞口的两个角处裂缝的开裂程度。第三种是底层窗间墙的裂缝,裂缝的表现形式是上宽下窄的竖向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截面面积过小的窗间墙需要承受较大的荷载,再加上穿过窗间墙的管线对砌体造成损坏,就会产生裂缝。

(3)墙体的其他裂缝,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下部纵墙八字形裂缝和单方向斜裂缝,一般出现的时间是在建筑物落成后,属于一种沉降型的裂缝,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的数量会逐渐增多,宽度会逐渐加大,其产生的原因是地基的承载力和墙体结构刚度存在差异性,当承载力或者刚度不足的时候,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就会形成砖砌体由于剪切力过大而引起开裂。第二种是梁端底部局部墙体的的结构裂缝,裂缝的表现竖向或稍倾斜,主要是因为梁端下砌体局部承压不足而引起的。第三种是新旧建筑物的接缝处不均匀沉降的斜向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新建的建筑物基础埋深大于旧建筑物基础,而且两基础之间没有保持一定的净距,由此引起裂缝。

2.砖混结构墙体开裂的对策

2.1墙体与顶层檐下或顶层圈梁之间裂缝的防治措施

鉴于墙体与顶层檐下或墙体与顶层圈梁之间的裂缝问题,以及结合裂缝产生的原因,此种裂缝的防治措施如下:

(1)顶层屋面保温隔热功能的增强,可采用性能较为优越的保温隔热材料,并结合合理的施工手段,提高保温隔热功能。

(2)在建筑顶层圈梁与砌体之间的交界面涂抹两层油毡加滑石粉,提高墙体结构的变形弹性,改善变形的约束条件,这样一来,结构的变形应力就会减少,并加强顶部砂浆的质量和集中碎砖填充质量的控制,提高砖砌体的抗裂能力。

(3)为减少混凝土伸缩现象对墙体的影响,可以在混凝土的部分分块上,留置一定数量的伸缩缝,尤其是长条形的建筑墙体,长度在规定的范围之外时,务必在不影响墙体使用功能和外观的前提下,设置温度伸缩缝,如果已经产生裂缝,可用水泥浆进行填补,并对面层进行重新粉刷。

2.2窗台周边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针对窗台周边墙体的三种类型裂缝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应的问题解决思路:

(1)纵墙上部两端的裂缝的防治措施是,由于该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温差影响,而窗洞洞口属于薄弱的环节,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使用耐高温和耐低温的砌筑砂浆,同时运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提高砌体的抗温差的能力,如果发现已经存在裂缝,则可采用水泥砂浆补缝,然后在补缝位置的面层重新刷粉。

(2)底层窗台墙的中部、窗洞口的两个角处裂缝的防治措施,在窗台墙的顶部采用配筋的砌体,控制地基反压力的反梁作用力和砖砌体的温度收缩应力,提高砌体的抗裂能力,虽然这种裂缝一般不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但如果不加处理,将会影响墙体部分功能作用的正常发挥,如果发现存在裂缝,要及时采用水泥砂浆补缝,并在补缝位置的面层进行重新刷粉。

(3)底层窗间墙裂缝的防治措施,在设计的时候综合考虑砌体的强度,做好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承载力不足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是窗间墙断面的加大,砌筑窗间墙的时候尽可能使用整砖,另一方面是预先留置穿墙管线的通道,避免由于砌筑后打凿管线通道而降低砌体的整体强度。

2.3其他裂缝的防治措施

其他裂缝防治措施如下:

(1)下部纵墙八字形裂缝和单方向斜裂缝的防治,综合分析建筑物所处位置的地质情况,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建筑的布局、结构的选型,并在适当的位置布置沉降缝。如果已经发生不均匀沉降,则在沉降稳定后,灌注水泥浆于沉降缝里面,将钢筋网片贴敷在墙面上,然后粉刷水泥砂浆,再用穿墙拉筋、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等加以固定。

(2)梁端底部局部墙体结构裂缝的防治,为了减缓梁与砌体的变形差异,应该在强度不足之处加设梁垫,如果大梁的荷载比较大,除了以上措施,还要在墙体上横向配筋;窗间墙留置一定宽度,宽度不足的窗间墙,用加扶壁进行加固。

(3)新旧建筑物的接缝处不均匀沉降斜向裂缝的防治,采用分段施工、设置临时加固支撑、地下连续墙等综合防治措施,要根据持力层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门设计,然后制定合理悬挑基础、灰土挤密桩等施工方案。

3.结束语

设计者在设计基础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平毛石基础以便于操作。另外基础埋置深度还要严格参照本地区冰冻线要求进行设计,防止基底地基土冻胀。另外,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除对强度做必要计算的同时,应针对建筑墙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抗裂验算,提出防裂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从源头上防止裂缝的产生"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烈度、基础结构布置型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另外在气候干燥、温差较大的地区,应在钢筋混凝土楼板未配筋表面布置抗温度、收缩钢筋。

综上所述,建筑砖混结构墙体的抗拉和抗剪能力不足,局部位置容易产生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而且可能造成安全威胁。墙体开裂的原因很多种,可以是单一因素影响,也可能是很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引起的,裂缝的形式表现为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温差裂缝和结构性裂缝等,但无论那一种裂缝,都必须分析具体产生裂缝部位的开裂原因,采用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控制裂缝问题的出现和治理裂缝产生的病害,确保墙体结构的安全性,提高砖混结构墙体的使用寿命。 [科]

【参考文献】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 篇3

关键词:砖混结构,裂缝,原因,措施

目前, 在城市、小镇及广大农村地区新建房屋大都采用砖混结构, 而砖混结构房屋产生裂缝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墙体裂缝是建筑的质量通病,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 研究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而研究其控制措施, 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产生裂缝原因分析

砖混结构的房屋抗拉、抗剪能力比较低, 容易在局部产生裂缝, 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 甚至危及结构安全。砖混结构墙体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

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墙体传给地基, 而地基在荷载作用下, 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 深度大, 扩散愈大, 应力愈小;在同一深处, 也总是中间最大, 向两端逐渐减小。也正是由于土壤这种应力的扩散作用, 即使地基地层非常均匀, 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 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即房屋中部沉降多, 两端沉降少, 形成微向下凹的盆状曲面的沉降分布。

在地质较好、较均匀, 且房屋的长高比不大的情况下, 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差值是比较小的, 一般对房屋的安全使用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当房屋修建在淤泥土质或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上时, 由于土的强度低、压缩性大, 房屋的绝对沉降量和相对不均匀沉降量都可能比较大。如果房屋设计的整体刚度差, 而对地基又未进行加固处理, 那么墙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裂缝。裂缝对称的发生在纵墙的两端, 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 呈正八字形。这种裂缝, 必然是地基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形成的。

2) 温度引起墙体膨胀产生的裂缝

房屋在夏天太阳光线直射下, 屋面吸收大量的热量, 产生热胀现象, 由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仅为混凝土的一半, 此时, 屋面板或圈梁的伸长受到砖砌体的约束, 因此在屋面板或圈梁与砖砌体的接触面上产生剪切应力, 使砖砌体处于受剪、受拉状态。而砖砌体抗拉及抗剪强度均比较低, 当砌体内产生的主拉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时, 就会产生“八”字缝或水平包角裂缝。反之, 当温度降低, 屋面板或圈梁收缩, 屋面板或圈梁处于受拉状态, 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屋面板或圈梁亦会产生裂缝。还有由于季节寒暑的更替, 冬季气温骤降, 砖砌体产生干缩, 房屋过长时, 由于收缩不一致, 墙体中部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和剪应力, 而在砌体中部薄弱部分产生从上到下贯通的垂直裂缝。

3) 砌体强度不足产生的裂缝

由于砌体砂浆铺砌不均匀, 砖块在上部荷载作用下不仅受压, 而且局部处于受弯、受剪的联合作用。此处由于竖向灰缝的存在, 砌体在该处又有一个较大的应力集中区, 因而砌体所受的应力十分复杂。砌体和砌筑砂浆的抗弯、抗拉强度低, 当荷载增加, 砌体抗弯、抗拉能力及局部承压能力不足以抵抗外部荷载作用时, 引起砌体开裂, 就产生竖向裂缝。

4) 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引起的墙体开裂

设计时, 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 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 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 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 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2 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总结防治措施如下:

1) 地基沉降引起裂缝的防治措施

(1) 合理设置沉降缝。凡不同荷载、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的房屋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 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并设置沉降缝, 使其各自沉降, 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

(2)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 提高墙体抗剪强度。可在基础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 砌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 如采取砖浇水润湿, 改善砂浆和易性, 提高砂浆强度、饱满度, 增加砖层之间的粘结 (提高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可以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

(3) 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 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勘探, 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 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4) 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 以适应窗台的变形, 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 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 也可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另外窗台部位砌筑时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在窗洞下增设厚40mm钢筋混凝土带, 使山墙两侧房间与山墙形成“U”字形钢筋混凝土带, 以解决窗下角裂缝问题, 并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5) 改用明构造柱240mm×240mm或240mm×190mm代替“暗芯柱”, 并按要求留置马牙槎和拉结筋, 以提高抗震能力, 质量也便于检查。

2) 温差裂缝防治措施

(1) 减少屋面伸缩缝间距, 缩短混凝土构件直线段的长度;将屋面挑檐平面布置成凹凸曲折形状, 缩短挑檐直线长度。

(2) 改进挑檐设计。在钢筋混凝土挑檐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现浇挑檐每隔10m左右设一道伸缩缝;

(3) 一般屋面板受阳光辐射吸收热量较多, 保温层的厚度宜适当增厚;选择采用导热系数小, 保温性能优良的材料, 并增设空气隔热层, 有效控制屋面板的温升, 以防止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4) 应根据屋面板基层的情况及时做好保温层;建成后长期不使用的住宅, 应注意室内通风, 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致使楼板膨胀, 使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5) 严格执行砌体施工规范, 确保砌体施工质量。

3) 砌体强度不足产生的裂缝防治措施

(1) 保证砖块的强度、等级和砌筑砂浆符合设计要求。在有集中荷载作用的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垫块, 以提高承压能力, 控制砌体的高厚比, 防止出现墙体纵向弯曲破坏而引起墙体开裂。严格墙体的组砌方法。

(2) 一旦出现因砌体承载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裂缝, 应该通过结构验算, 弄清问题的性质, 然后根据裂缝发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分别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如增设钢筋混凝土梁垫和钢筋混凝土壁柱, 用微膨胀水泥浆灌缝以及采用墙面敷贴钢筋网片, 并配置穿墙拉筋加以固定, 灌细石混凝土或分层抹水泥浆或喷射混凝土等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4) 设计方面预防裂缝措施

(1) 在不同材料界面增设钢丝网;

(2) 外墙装修有条件的全部增设钢丝网;

(3) 砌体墙有窗台的, 全部改用混凝土窗台;

(4) 墙体抹灰砂浆中掺一定量纤维, 增强抗裂能力。

3 结论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但一般情况下不外乎以上几种类型。只要采取全过程控制的方法, 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 就能大大减少墙体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或将裂缝数量控制在最小程度, 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金国辉, 王增光.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分析与防治[M], 2004.

[2]李亚敏.关于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问题的探讨[M], 2007.

浅议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预防措施 篇4

关键词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1-0066-01

因为砌体结构造价较低,在我国广大中小城市及农村中广泛应用。近年来,砖混结构房屋工程屡屡发生墙体裂缝,而且裂缝位置走向不一。有的裂缝由小变大发展很快;有的裂缝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增大,但这些都给用户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从而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质疑。所以分析墙体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做好预防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减小裂缝是目前工程技术人员所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

1引起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主要因素

1.1材料因素

1)砌体结构的材料强度较低,抗压强度远大于其抗拉、抗剪强度。2)砂浆与块材之间的粘结力较弱,造成了砌体的抗拉、抗剪和抗弯强度较低。3)砌体基本上采用手工方式砌筑,砌筑质量影响较大。

1.2施工因素

1)施工速度过快,砌体的强度尚未达到设计强度,且地基快速变形,土应力调整滞后,使地基土过早产生沉降不均匀。从而导致在砌体内部产生过大的初始应力和应变,形成潜在的裂缝因子,主体完工装修,居民入户后,进一步加载,就会导致墙体开裂。2)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如砂子含泥量较大,不均匀,未严格计量,配合比不准,甚至根本未采用施工现场材料进行试配,仅由实验室来确定配合比或者仅依据某些资料提供的参考配合比施工。3)砂浆未充分搅拌,和易性较差,操作时,饱满度不够,水平灰缝厚度不均匀,造成砌体强度有所下降。4)夏季施工砖缺乏泅水,水分过早被吸收导致水泥水化反应不足。在冬季,机砖内吸收水分,未注意砌体蓄热保温,导致发生冻胀,严重时甚至产生冻胀裂缝。5)施工工艺错误,砌体施工缝处留直、甚至阴搓。浇筑构造柱时,外檐墙无支顶,由于流动状混凝土的侧压力造成外墙向外倾斜,从而形成窗洞口下角部水平裂缝。

1.3地基不均匀沉降因素

1)建筑地基范围内,土层分布不均匀,有时存在软弱下卧层和粉砂层,从而会导致不均匀沉降。2)房屋的长度过长、高度过大、结构刚度、荷载不同时易会产生不均匀沉降。3)没有合理的设置沉降缝,或者设置了但是基础没有断开。

2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预防措施

2.1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措施

1)采用简单的建筑体型建筑的体型是指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形式。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如“H”型、“T”、“L”型、“回”型等,在其纵横单元相交处基础密集,地基土中应力重叠,其沉降往往大于其它部位,易产生裂缝。立面高差悬殊的建筑物,在高度突变处,会因荷载差异而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所以,对于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建筑物,采用简单的平面形式,可减少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房屋的长高比不宜过大。长高比适当是保证砖混结构建筑物刚度的主要因素,长高比过大的建筑物,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就差。一般砖混结构房屋的长高比不宜大于2.5。2)加强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①合理布置承重墙,设计时应尽量将纵墙拉通,尽量避免断开和转折: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墙,将内外纵墙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空间刚度的整体,以提高调节不均匀沉降的能力;②合理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能增强纵横墙的连接,从而增强砖混结构房屋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显著调整房屋的不均匀沉降。所有圈梁均应在一个水平面内连接成封闭系统,无法在一个水平面内时,必须增加附加圈梁且满足搭接要求;③不宜在砖墙上开过大的洞。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底层如窗洞过大,窗台下墙体则易产生反向弯曲而出现裂缝。3)合理安排施工程序。采用分期施工,先建荷载较重的单元,后建荷载较轻的单元;埋置较深的基础可先施工,易受相邻建筑物影响的房屋则后施工,以减少房屋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对于荷载较大的建筑物,荷载宜逐步均匀地增加。荷载差异较大时,如住宅楼的主体和门斗,应等主体完工后再做门斗,以避免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4)在建筑物的某些特定部位设置沉降缝是预防由于地基不均匀变形而对建筑物造成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沉降缝的作用是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个长高比较小且自成沉降体系的单元,这些单元具有适应和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5)选用正确的地基处理的方法。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很快,新技术新工艺还在不断地开拓中,严格对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分类是十分困难的。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不尽相同,不少地基处理的方法对不同的土质也具有不同的作用。所以,对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地基改善的原理。只有这样的概念才比较明确,选择应用时也比较方便,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2.2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干缩引起裂缝的措施

1)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设置位置:①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②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③在不大于离转角墙或相交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④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均设置竖向控制缝;⑤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仅可在建筑物1层—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⑥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做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⑦控制缝做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应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氨酯、聚硫化物或硅树脂等填缝。

控制缝的间距:①对有规则洞口的外墙不大于6m;②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③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应大于4.5m。

2)设置灰缝钢筋。①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的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②在樓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设置;③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④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⑤灰缝钢筋宜采用钢筋焊接网片,其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⑥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⑦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可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5d;⑧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转角墙或相交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m;⑨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⑩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进行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m;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3结束语

砌体裂缝是建筑工程的通病,成因复杂,以上论述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在设计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范,采取合理措施,就能把砌体裂缝控制在极小的程度内。在对裂缝采取控制和修补之前一定要深入调查建筑物的地基情况、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综合分析,才能做到措施得当“对症下药”,这些裂缝是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控制的。

参考文献

[1]黄靓.同缝砌筑的N式砌块砌体受压性能研究.2009.

[2]蒋春华.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原因和预防措施.2010.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 篇5

1、温度裂缝的特征

砖混结构的温度裂缝多出现在房屋建成后1—2年内,且在2—3年内趋于稳定。它多发生于房屋的顶层,具有两端重,中间轻;南向重,北向轻;西向重,东向轻的特点。大多数裂缝经过夏季或冬季后出现,并由房屋顶层向下延伸,严重时可向下延伸2—3层楼。但这种开裂很少引起突然破坏,因为收缩本身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刚开始像发丝一样,以后才逐渐增大。

1.1房屋顶层横向墙及纵向墙的八字缝

此类裂缝发生在顶层纵墙的两端(一般在1—2开间的范围内),严重时可发展到房屋1/3长度内,有时在横墙上也可能发生。当外纵墙两端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

1.2水平裂缝

1)女儿墙根部的水平裂缝

这类裂缝发生在女儿墙的根部,即沿顶层圈梁上皮裂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分布,裂缝宽度靠端部大,中部小,南向及西向比北向及东向严重。

2)檐口下水平裂缝

这类裂缝是在混凝土圈梁的底面或楼板下部,呈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下2—3皮砖的灰缝位置,裂缝一般沿外墙顶部断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在转角处,往往形成纵、横墙相交而成的包角裂缝。

1.3竖向裂缝

对于一些较长的房屋,在纵墙中间部位可能出现竖向裂缝。

除上述所涉及的三种较普遍的裂缝之外,在实际的工程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特例是很难划分到上述任何一种裂缝中的,比如某5层砖混结构住宅,西山墙和内纵墙交接的内纵墙上,5层不裂,而是在4层墙体上产生约5mm宽的竖向裂缝就属于一种特殊的竖向裂缝。

2、裂缝产生的原因

2.1砖混结构房屋由钢筋混凝土和砖砌体组合而成,这两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钢筋混凝土线膨胀系为d=1x10-5,砖砌体为d=0.5x10-5,前者比后者大一倍。温度变化时,二者变形不一致,即产生强制应力,该应力达到一定值时裂缝就出现了。

2.2砖混结构房屋伸缩缝设置过长,致使因温度引起的变形和应力无法及时释放,引起墙体裂缝。

2.3在夏季屋顶圈梁、挑檐混凝土浇筑后,保温层施工间歇时间较长,由于混凝土和砖砌体两种材料线胀系数的差异,在较大温差情况下,纵墙因不能自由缩短而在顶层两端产生八字裂缝。

2.4屋顶保温性能不好引起温差较大形成裂缝。无保温或保温差的房屋,经过夏、冬季气温的变化,容易产生八字裂缝。

2.5屋顶保温材料含水率大或漏雨。严冬时保温材料结冰冻胀,炎热夏季含水率高的保温层遇热蒸发,该墙体及楼板受热膨胀,造成女儿墙水平裂缝。

2.6外墙上的混凝土圈梁外部不包砖,外墙又不保温,使混凝土直接暴露在外墙面上,相应增大了房屋的温差变形量。

2.7砖砌体为脆性材料,变形不能完全恢复,形成永久变形,即裂缝。

3、控制温度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现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对砌体结构构件主要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设计,不考虑温差产生的间接作用。对于砌体结构裂缝的问题,《规范》(6.3)通过构造措施防止或减轻墙体的开裂。据了解目前部分设计对温度裂缝的防治,除按规定设置伸缩缝及屋面设置保温层、刚性屋面及砂浆找平层设分隔缝外,防止或减轻墙体裂缝的其它措施比较少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所以仅靠上述措施不能完全控制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此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6—8度区高度不超过500mm高的女儿墙,没有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因而设计中常常不设置配筋压顶及构造柱,这种女儿墙往往更容易产生裂缝。

4、预防措施

4.1从根本上减少屋盖与顶层墙体间的温差,减少温度应力

1)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由于屋面结构层施工完毕至做好保温层,中间有一段时间间隔,因此屋面施工应尽量避开高温季节,同时应尽量缩短间隔时间。

2)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技术规程,按图纸设计对屋面保温层进行施工,保证保温隔热材料的材质,确保保温隔热层质量。

3)在屋面上增设架空隔热板。

4)外墙做保温处理,避免墙体温度变化较大。

4.2释放温度应力的方法

1)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温度伸缩缝

2)在顶层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较长时,可采用后浇带的办法。

3)在顶层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且做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充。

4)当现浇钢筋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用弹性油膏嵌缝。

4.3采用构造措施抵抗温度应力防止裂缝

1)合理设置顶层墙体的构造柱,是控制墙体产生温度裂缝的最有效方法。由于温度应力在房屋两端最大,故应该对房屋两端部墙体重点加强。除房屋四角必须设置抗震兼抗裂构造柱外,还应视屋面长短增设抗裂构造柱。考虑洞口上下角有应力集中产生,在顶层房屋两端纵墙上第一、第二个洞口外侧增设抗裂构造柱,完全作为抗裂的构造柱,只需在顶层墙体中设置,上下端分别锚入楼面与屋面的圈梁内。

2)提高顶层女儿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以提高砌体强度。顶层砖砌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对于完全暴露于室外的女儿墙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7.5,且应选用和易性好的水泥白灰混合砂浆,不宜用水泥砂浆。

3)无论女儿墙多高,均应设置配筋压顶及构造短柱,构造短柱间距不宜大于4 m,且应对女儿墙下部砌体进行加筋处理,以增强抗裂能力。建议在女儿墙泛水高度范围内设置加筋1—2层,每层2ф6纵筋ф4@300短钢筋点焊而成钢筋网片。

4)合理布置屋面圈梁。从抵抗温度应力出发,所有顶层纵横承重墙均应设置屋面圈梁。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适当设置水平钢筋。

5)顶层墙体有门窗等洞口时,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ф6钢筋,并应伸入过梁两端墙内不小于600mm。

5、治理方法

砖混结构房屋已出现温度裂缝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5.1对于裂缝不宽且已不再发展的一般性细小裂缝,因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采取砂浆填抹即可。

5.2对于裂缝较宽且已趋于稳定的裂缝,根据裂缝的严重程度分别采取灌浆充填法(1:2水泥砂浆);钢筋网片加固法(250mmX250mmф4—6钢筋网,用穿墙拉筋固定于墙体两侧,上抹35mm厚M10水泥砂浆或C20细石混凝土)。

5.3对于裂缝严重的,威胁到结构安全的,采取拆砖重砌法(拆去局部砖墙,用高于原强度等级一级的砂浆重新砌筑)进行处理。

摘要:本论阐述了砖混结构房屋墙体温度裂缝的特征和成因,从现行规范、设计、施工以及具体工程措施论述了裂缝的预防及治理,为预防温度裂缝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砖混结构,伸缩缝,保温层,温度裂缝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版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 篇6

1.1 内外纵墙和横墙的“八”字形裂缝

这种裂缝多出现在每片墙体的端部, 而且集中出现在门窗洞口的角部, 呈“八”字形。当温度升高时, 屋面板伸长比相应砖墙伸长大, 使顶层墙体因屋面板的推力作用受拉和受剪。拉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情况大体是:房屋平面中间为零, 两端最大, 因此墙体的两端部位大多出现“八”字形裂缝。屋面保温隔热层的质量越差, 屋面板和墙体的相对位移越大, 裂缝越明显, 内纵墙和横墙在室内与屋面板之间的温差比相应的外纵墙和山墙与屋面板之间的温差大, 所以屋内墙体裂缝比外墙重。

1.2 窗户部位出现水平裂缝、斜裂缝

当房屋的长高比较大, 而且室内空间比较宽敞高大的房间, 顶层外墙常在窗台部位出现水平裂缝, 窗口出现对角斜裂缝。当温度升高后屋面板伸长对墙体产生水平推力, 使窗台部位的墙体内侧向外扩展, 外墙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发生侧向弯曲而导致开裂。

1.3 屋面板下面的外墙水平裂缝和外墙阳角的包角裂缝

这种裂缝出现在屋面板底部墙体、顶层圈梁底部墙体、门过梁上部墙体等位置。当升温时, 屋面板对顶层圈梁及墙体产生推力, 降温时, 屋面板对墙体产生拉力, 墙体抗拉强度不能抵抗水平剪力而导致墙体开裂。

1.4 女儿墙裂缝

常有不少房屋的女儿墙建成后发生侧向弯曲, 女儿墙的根部和平屋顶面交接处墙体外凸, 或者女儿墙外倾, 造成女儿墙开裂, 而且房屋短边处的裂缝比长边处的严重。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钢筋混凝土屋盖和屋面的水泥砂浆面层在气温升高后的伸长比砖墙大, 砖墙相对阻止屋盖结构和水泥砂浆面层伸长, 因此屋盖结构和砂浆面层对墙体产生推力导致女儿墙开裂, 温差越大房屋越长, 面层砂浆越密越厚, 这种推力越大, 墙体开裂越严重。

2 墙体温度裂缝特征及成因分析

2.1 斜裂缝

2.1.1 斜裂缝的分布及特征

在窗口转角、窗间墙、窗台墙、外墙及内墙上都可能产生斜裂缝。大多数情况下, 纵向墙两端的上部出现斜裂缝的概率比较高, 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对角, 且在窗口处裂缝较宽, 向两边逐渐缩小。呈正八字的斜裂缝多数产生于房屋纵墙两端, 对称分布, 一般只在两端部的一个开间内, 少数分布于端部两个开间内:一般仅分布在房屋的顶层, 少数向下开裂二层或三层。呈倒八字的斜裂缝多数产生于房屋底层纵墙两端, 对称分布, 裂缝宽度上大下小, 少数产生于顶层纵墙两端的窗洞口处, 对称分布。

2.1.2 斜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当室外气温高于房屋施工期间的气温时, 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受到墙体的约束, 在屋盖中引起压应力, 同时在墙体中引起拉应力和剪应力。当墙体中的拉应力和剪应力超过砌体的抗拉和抗剪强度时, 就会引起墙体开裂。

呈正八字的斜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的主拉应力破坏。位于顶层外墙两端窗洞口处的倒八字斜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应力在此形成应力集中而导致主拉应力破坏。

2.2 水平裂缝

2.2.1 水平裂缝的分布及特征

水平裂缝多产生于屋顶圈梁下皮标高处, 沿内外纵墙、横墙发生。个别房屋室内四面墙上的水平裂缝成一圈, 这种缝一般仅发生于端开间。纵墙开洞多时, 水平裂缝会出现在洞口上皮标高处。水平裂缝还会出现在山墙、女儿墙及结构错层处。包角缝是水平裂缝的一种类型, 一般位于房屋顶部四角, 常与水平裂缝相连通。

2.2.2 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温度变化使屋顶楼板、梁产生热胀冷缩, 由此对墙体产生水平推力, 当墙体的抗剪强度小于此剪应力时, 墙体就会产生水平裂缝。水平裂缝一般均沿灰缝错开。尤其对于墙体与顶板粘接力差及砂浆强度不足的情况, 水平裂缝产生的机率会更高。由于上部砌体抗拉与抗剪的非均匀性, 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互相结合出现, 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结合的混合裂缝。

2.3 竖向裂缝

2.3.1 竖向裂缝的分布及特征

竖向裂缝的分布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在房屋顶层的内外纵墙上沿门窗洞口边缘处产生竖向裂缝, 少数裂缝延伸到房屋下层。②在过梁端部和结构错层处的墙体会出现竖向裂缝。

2.3.2 竖向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①由于墙体与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线膨胀系数相差二倍, 在温度变化时墙体内产生的张拉应力在洞口处形成应力集中, 当集中应力超过墙体的抗拉强度时, 墙体内就会产生沿洞口边缘的竖向裂缝;②过梁的收缩和降温变形在梁端达到最大值, 错层部位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变形在象牙层处达到最大值。由于墙体与梁板端部的变形不协调在墙体中引起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墙体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引起过梁端部及错层处的竖向裂缝。

2.4 X形裂缝

墙体在热胀应力作用下产生正八字形裂缝, 在冷缩应力作用下产生倒八字裂缝, 两条裂缝交替出现便产生了X形裂缝, X形裂缝多数沿灰缝开展。X形裂缝比较少见, 但是一旦产生将对墙体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 应及时加以处理。

3 墙体温度裂缝形成原理分析

3.1 墙体温度裂缝的定性分析

从定性分析温度裂缝, 在夏天阳光照射下屋顶表面温度通常高达40 ℃~60 ℃, 钢筋混凝土屋盖受到阳光辐射击队面积比砖砌体要大得多, 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比其它任何部位都长, 而钢筋混凝土屋盖的阻热能力比砖砌体的阻热能力差得多。实验表明钢筋混凝土线性膨胀系数是砖砌体线性膨胀系数的2.4倍, 因而钢筋混凝土屋盖由于温度引起的变形差值比砖砌体大的多, 导致组合砌体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钢筋混凝土屋盖受到砖砌体约束, 对砖砌体产生剪应力, 砖砌体抗拉、抗剪强度比钢筋混凝土抗拉、抗剪强度低得多, 设计时对房屋顶层砖砌体强度要求低, 这样构件中产生拉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 导致砖砌体裂缝产生。

3.2 墙体温度裂缝的定量分析

综前所述, 温度应力本身是一个动态的随机变量, 而砖混结构构件组合具有很大的复杂性, 加上材料的不均匀性, 其力学性能和热工系数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温度作用下, 热胀冷缩所产生的实际应力变化很大, 因此要寻求完全反映实际的理论计算方法是比较困难的。

对于混合结构温度应力的计算, 国内外都作了许多探讨, 也形成了许多计算方法。目前, 在国外有美国的R.E.Copeland计算方法, 以色列的 (S.Rosen-Haupt, A.Kofman, I.Rosenthaul) 计算方法等。国内一些单位采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弹性力学方法和有限差分法。最有效的计算方法是有限元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比较实用的关于温度应力的有限元计算程序。

3.2.1 弹性力学计算方法

依照弹性力学理论, 墙体的应力状态属于平面应力问题, 可以采用应力函数法, 因此满足双调合方程:

undefined

其中: ϕ艾瑞应力函数。

墙体中各点的应力与应力函数的关系为:

σx=∂2ϕ/ (∂y2) (2)

σy=∂2ϕ/ (∂x2) (3)

τxy=∂2ϕ/ (∂y∂x) (4)

通过假定边界条件, 求解以上方程, 即可求得墙内的应力分布和各点的温度应力。但是计算比较复杂, 缺乏适用性。

3.2.2 简化略算法

为了使计算能在接近实际的情况下更方便实用, 参考文献作了一种计算模型, 假定墙体为地基, 顶板为作用于地基上的弹性板, 相对墙体, 剪应力方向与位移方向一致。由此对墙体进行温度应力的分析, 因为顶层荷载较小, 忽略正应力的有利影响, 得出砌体结构温度应力的近似计算公式:

σ1=τmax= (CxαT/B) th (BL/2) (5)

αT=α2T2-α1T1 (6)

undefined

其中:Cx为水平阻力系数, 混凝土板与砖墙, Cx=0.3~0.6 N/mm3, 混凝土板与钢筋混凝土圈梁Cx=1.0 N/mm3;t为墙厚;b为面墙负担的楼板宽度;h为顶板厚度;Ec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α1为墙的线膨胀系数, 砖砌体5×10-6;T1为墙的温差;L为建筑物的长度;α2为顶板线膨胀系数, 混凝土取10×10-6;T2为顶板的温差;σ1为墙体的主拉应力;τmax为墙体的最大剪应力。

该计算方法比较简单适用, 但是它只能略算上、下边沿的剪应力和主拉应力, 而且仍然是按差分法整体墙板进行考虑, 没有顾及应力集中和裂缝出现以后的应力重分配等实际情况, 因此计算结果与实际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3.2.3 实用计算方法——放松法

放松法是由文献提供:首先将钢筋混凝土顶板、底板与墙体进行分离, 放松相互之间的约束应力, 根据变形协调条件, 得出墙体的应力方程。引入圣维南局部影响原理和力的平移法则, 推导出墙板的应力公式。

4 砖混结构墙体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

对于常见的墙体温度裂缝可以在设计、施工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 以达到防止开裂和较少裂缝的目的, 具体措施如下:

(1) 设置伸缩缝:严格按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 宽度不宜小于30 mm。

(2) 优先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 使屋盖与墙体连接改为“柔性节点”, 即圈梁与屋面板接触面上铺设一层油毡或滑石粉, 形成滑动层, 这样可减少温度变形时墙体的推动力影响, 防止墙体产生温度裂缝。

(3) 屋面板保温隔热层的材质及施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达到隔热保温效果。

(4) 屋面的温度变形与长度成正比, 对于钢筋混凝土大檐口及较高女儿墙, 宜每隔二单元在檐口上设置一道温度伸缩缝。

(5) 根据砖石结构设计规范要求, 顶层砖砌体混合砂浆一般为M2.5, 可满足强度要求, 为了防止温度裂缝产生, 顶层混合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0。

(6) 在房屋四角檐口下一定高度和范围的墙体配置转角钢筋2Φ6@500, 或在房屋两端单元外墙阳角处设置构造柱, 并升至女儿墙压顶处, 柱与墙体设拉锚筋, 可防止女儿墙及外墙阳角处的包角裂缝。

(7) 当房屋长高比较大时, 房屋外纵墙门窗的洞口处砖砌体抗拉、抗剪强度较弱部位, 应在房屋顶层窗台下二皮砖设置2Φ6钢筋砖砌体, 提高砖砌体抗拉抗剪强度, 防止外纵墙出现“八”字形温度裂缝和水平裂缝。

(8) 房屋空间较宽敞高大, 窗口宽度大于1 500 mm时, 应在窗台下二皮砖处设2Φ6钢筋砖砌体, 提高砖砌体抗剪强度, 可防止窗台下水平裂缝。

(9) 在房屋两端单元1个~2个开间的内外纵墙窗台下二皮砖处, 设2Φ6钢筋砖砌体, 并在窗户两边缘设置构造立柱, 立柱上下两端与楼层, 屋顶屋圈梁连接, 将窗户形成混凝土构件“n”字形封闭箍, 防止窗户斜裂缝, 对角裂缝、经向裂缝产生。

(10) 在施工中严格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冬季施工时, 砂浆无设计要求时, 应按常温下提高一级砂浆标号、提高砖砌体强度。

(11) 尽量做到年平均气温时完成屋盖施工, 避开高温季节施工屋顶层。如不能选择合适施工季节, 则应在顶层结构施工完成后, 及时做好屋面保温层, 使混凝土空心板和混凝土圈梁处在正常温度环境中, 减缓顶层混凝土处于遇冷收缩遇热膨胀活动。

(12) 设计应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整体性。在顶层空心板端对头缝加筋, 并用细石混凝土振捣密实减少混凝土的热胀冷缩程度。

以上措施可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综合采用,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砖混结构建筑中, 墙体温度裂缝是比较常见的, 只要认真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 并采取正确的防治加固处理措施, 其裂缝是完全可以通过科学补强加固而取得良好修补效果的。

[ID:4994]

参考文献

[1]JG J/T1200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GBJ3-8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 篇7

1 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裂缝

1.1 当地基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时, 其表

现形式大多是底层墙体开裂, 严重时可能向上继续延伸。1.1.1斜裂缝一般发生在窗台墙, 建筑物纵墙的两端, 外墙, 建筑物的中部以及建筑物的阳角。大部分裂缝是通过窗口的两对角, 在紧靠窗口处缝宽较大, 向两边和上下逐渐缩小。斜裂缝成因是由于地基局部沉降, 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力, 造成了墙体受主拉应力的破坏而发生断裂。1.1.2水平裂缝多发生在窗间墙两对角处, 成对出现。当发生局部不均匀沉降时, 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 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 当砂浆强度不足以抵抗该剪力时, 即发生水平裂缝。1.1.3竖向裂缝大多在较宽窗的窗台中部和纵墙的顶部。当发生不均匀沉降时, 窗间墙因受荷载较大, 窗台因其上伏有窗重, 荷载很小, 因此窗台墙相当于反梁而窗间墙相当于反梁支座, 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 上宽下窄。1.1.4沉降严重时, 会发展到顶层, 成“八”字缝。一般位于顶层墙身两端的一至两个开间内, 有时发展到墙身长度的1/3左右, 内外纵墙、横墙都可能发生。裂缝一般由两端向中间升高, 呈对称形, 有时也有倒“八”字出现。

1.2 防治措施。

1.2.1加强地基勘察。验槽时应钎探, 以探明局部软弱土层。对照勘探报告, 辨别土层成分, 防止因未作土样分析而将某些特性土, 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当作一般土处理。对发现的软弱土部分, 应处理后, 方可进行基础施工。1.2.2合理设置沉降缝。当地基压缩性较大、房屋较长、体型较复杂或同一建筑物而基础形式不同时, 均应从基础开始设置沉降缝。施工时一般先建重单元, 后建轻单元。1.2.3加强上部结构刚度, 提高墙体抗剪、抗拉强度。当上部结构刚度较大时, 可以适当调整不均匀沉降。1.2.4建议设计在底层窗口下的砌体中配筋和调整基础宽度。

2 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墙体裂缝

2.1 当温差变化过大而房屋对温差产生的

内应力缺乏有效抗力时, 在房屋的顶层常发生斜向、水平、竖直裂缝。2.1.1斜向裂缝多发生于顶层纵墙两端, 其宽度一般中间大、两端小, 当外纵墙两端有门窗时, 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2.1.2水平裂缝多发生于平顶的檐口或顶层圈梁下, 纵墙、横墙均可发生, 房屋两端较严重。2.1.3有时位于房屋顶部的四角, 出现抱角缝。四角处缝宽最大, 中间逐渐减小。2.1.4墙面局部的竖直裂缝。一幢房屋有两种不同层数, 楼板标高互相错开时, 在错层处的墙面上常发现裂缝。

2.2 防治措施。

2.2.1屋面加设保温层可以有效减小屋盖与墙体的温差, 保温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 且应设隔气层、保护层、透气孔等。2.2.2当房屋较长、体型较复杂时, 应合理设置伸缩缝。2.2.3当纵墙两端开间内设有较大洞口, 可以在洞口两侧设置砼构造柱, 与上、下圈梁拉结, 既可以加强该开间的刚度, 又可以阻止裂缝发展。2.2.4在斜屋面的横纵墙相交处设置构造柱, 增加顶层墙体刚度。2.2.5提高顶层砌体强度, 提高施工质量, 砌筑时砂浆要饱满, 以加强墙体抗温应力的能力。2.2.6合理安排屋面施工时间及施工工序, 施工时尽量避开高温或寒冷季节, 加强屋面养护, 必要时设置后浇带, 以解决砼施工中的内应力问题。2.2.7一幢房屋有两种不同层数的错层处楼板、墙应彻底断开。

3 施工或材料原因而产生墙体裂缝

3.1 当施工或材料质量低劣时, 墙体裂缝呈不规则状, 且分布不均匀。

但当施工顺序不合理时, 则能产生较集中的明显的裂缝。当砂浆强度不够, 砌筑质量不好, 砌体强度不足或是漏设梁垫或梁垫面积不够, 冬施用冻结法施工, 解冻时未加支撑等, 则产生大梁底部墙面或窗间墙的竖直裂缝。

3.2 防治措施。

3.2.1严把材料质量关, 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3.2.2严把砂浆配合比关, 砂浆必须达到设计强度。3.2.3严格按规范施工。砌体应上、下错缝, 内外搭接, 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应饱满。严禁以铺浆代替灌缝, 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半砖使用率不得超过5%。3.2.4认真分析房屋结构,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应先建主体后建附属, 先建重而高部分, 后建轻而低部分, 对大面积现浇板, 应设置后浇带。3.2.5对沉降缝、伸缩缝等, 一定要将缝内杂物剔除干净, 使缝能正常发挥作用。3.2.6承重或非承重构造柱与墙体间应设2φ6拉结筋, 间距为八皮砖, 每端伸入墙内1米或至洞口边。3.2.7预制过梁遇构造柱, 当端部搁置长度不足250毫米时, 应改为现浇, 伸入构造柱内。3.2.8大梁搁置在砌体上, 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砼垫块。

4 设计原因而引起的墙体裂缝

4.1 设计不当。

4.1.1在局部软弱地基中如处理不当, 则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 当上部结构刚度不足以抵抗由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内应力时, 即发生开裂。4.1.2房屋过长或型体复杂, 没设置变形缝, 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或温差裂缝。4.1.3没考虑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地基易产生附加沉降。4.1.4设计时未进行荷载不利组合, 导致使用荷载分布与设计值相差过大。4.1.5砌体强度设计不足。4.1.6圈梁设计过小或强度过低, 洞口过梁端部搁置长度小于250毫米等。4.1.7大梁搁置在砌体上, 没考虑砌体局部承压面不足或偏小, 发生开裂。4.1.8没考虑大梁刚度偏小而产生挠度, 嵌固在墙内的梁端发生位移造成墙体开裂。

4.2 防治措施。

4.2.1对局部软弱地基应作加强处理, 同时应加强上部结构刚度, 对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应作特殊处理。4.2.2相邻建筑物间基础应留有一定间隙, 同时应计算相邻基础应力叠加时产生的沉降量, 使该沉降量与整个建筑物沉降量相同。4.2.3计算时, 认真进行不利荷载组合;设计中, 注明使用荷载值。4.2.4认真验算砌体强度、验算砌体局部承压, 当局部承压不足时应设置砼垫块。4.2.5各构件刚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变形要求。4.2.6对较长的房屋, 其顶层的房屋端开间应加强刚度。4.2.7做好屋面保温层设计。

5 钢筋混凝土过梁端部的裂缝

5.1 当过梁收缩或过梁的搁置长度不够、砌体局部压力过大时, 会发生裂缝。

5.1.1一般由梁端部形成弧形向洞口发展, 直到口边缘。缝口一般上大下小。5.1.2另一种情况是沿梁端附近墙面上下竖向发展。缝宽上大下小, 有的还通到上层窗口下角附近。

5.2 防治措施。

5.2.1过梁支座的搁置长度要须大于250mm。5.2.2当过梁遇构造柱搁置长度小于250mm时, 过梁钢筋应伸入构造柱内, 与构造柱连接。

6 房屋竣工验收交付后, 使用不当引起的墙体裂缝。

房屋装修时, 应征求原设计人员意见, 对承重构件不得随意破坏, 装修楼地面时荷载不应超过设计值;使用中, 活载不应过于集中;房屋超过结构合理使用年限时, 应委托相关单位进行鉴定。必要时, 对损坏的构件进行加固并加强观测。

以上分析了砖混房屋的墙体裂缝的成因与防治的各个方面, 为防治墙体开裂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具体工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 从设计、施工、材料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砖混房屋墙体裂缝一定会少出现, 甚至不出现。

参考文献

[1]龚伟, 郭继武.建筑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龚伟, 郭继武.建筑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卢循, 林奇.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卢循, 林奇.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某砖混结构墙体开洞加固 篇8

参考文献

[1]卜良桃, 周靖, 叶秦.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算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 .

[2]么强.砖混结构房屋承重墙的开洞与加固[J], 铁道建筑, 2006 (7) :91-92.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 篇9

关键词:墙体 温差收缩 裂缝 措施

砌体结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石彻体和砖砌体在我国更是源远流长,浓缩每个时期的精品工程,有着辉煌的一页,构成我国独物特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笔者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调查分析:引起砖砌体墙体开裂的原因有很多因素,归纳有以下几种:1设计不当或构造处理不当。2结构的承载力不足。3地基不均匀沉降。4施工质量低劣,使用材料不合格。5温差收缩变形等因素。

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几类因素引起裂缝几乎占遇到全部裂缝的80%以上。而最为常见的裂缝是温差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目前现行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1)中还没有明确的提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只是依据设计者的设计经验对砌体中常见的裂缝的认识程度,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来保证。虽然《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对砌体开裂已做出具体的规定,但是有的质量通病可以避免、有的不可以避免。尤其是由于温差收缩引起的裂缝很难避免,所以我们采取措施来减 少砌体结构的墙体列缝,避免给房屋居住的业主带来心理上不安和恐惧,真正确保工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

1、墙体由温度变化产生裂缝成因和主要形式

砌体结构中的墙全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伸缩,或者砌体的伸缩受到不均匀的约束引起的墙体开裂。温差变化引起的墙体开裂的形式主要有八字形裂缝和水平裂缝、竖向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这些裂缝一般要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略有变化。

1.1八字形裂缝一般出现在多层住宅建筑物结构顶层、纵墙墙体的两端,分布在纵墙两端的第1-2个开间内,严重时可发展至房屋整个长度范围内。有时在横墙上也可能发生裂缝、多洞窗口对角线方向发生。缝宽在0.2-1.2mm之间,严重达2-3mm。该裂缝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两端重中间轻、顶层重下层轻、阳面重阴面轻。

1.2水平裂缝一般 发生在平屋顶的屋檐下,或多层住宅建筑顶层圈梁下2-3皮砖的灰尘缝位置。水平裂缝一般沿外墙顶部断断续续地分布,裂缝深度有时会贯通整个墙厚。呈两端较中间重的特征。在转角处纵、横墙的水平裂缝相交而形成包角裂缝。女儿墙靠近屋面板附近以水平裂缝常见,常伴有女儿墙略外移的现象。

1.3当房屋有错层時,错层处的墙体容易发生局部竖向列缝,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两者线膨胀系数相差一倍。砖砌体的受温度影响的线膨胀系数为5×10-6/℃,,而钢筋混凝土的受温度影响的线膨系数为1.0×10-5/℃,导臻墙体上由于温差影响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使墙体开裂。

1.4当房屋圈梁布置不当时,也会引起墙体开裂。特征是,中音宽、两头尖,冬委宽、夏季窄,这是由于楼盖圈梁与砌体音的相对温度变形引起的。

此外,由于房屋温度区段过长,因温度及墙体干缩的原因也将使墙体出现竖向裂缝。

2、预防因温度应力引起墙体开裂的措施

2.1对建筑平面尺寸较大的一字型建筑。在冬夏温度差异较大的地区,可通过《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音距来来设置伸缩缝,可在屋面板上设1-3条,在中音部位和房屋两端第一开音内横墙位置各设一条。

2.1.1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音距除应满卟《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6.3.1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音距不宜大于30mm。

2.1.1.1控制缝的设置位置。(1)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2)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3)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4)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5)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见的裂缝;(6)近代制缝可做成隐式,与墙体的灰尘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近代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等填缝。

2.1.1.2控制缝的音距。(1)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2)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3)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2.2突出保温材料对预防裂缝的作用,当采用混凝土屋盖时,应在屋盖结构层上设保温层或隔热层并合理安排保温层施工。屋面保温层、刚性面层、砂浆找平层等应设置分隔缝,音距不一般不宜大于6m,并与女儿墙楼梯间等裂缝隔开。缝宽30-50mm填塞弹性嵌缝膏。屋面板保温隔热层的材质及施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达到隔热保温效果。屋面施工应尽是避开高温季节,冬季施工时,应按常温下提高一级砂浆标号,并提高砖块体强度。此外,现浇的屋面挑檐,可采取留置伸缩缝的办法。

2.3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的接触面处设置水平滑动层,滑动层可以采用两层油毡夹滑石粉或橡胶片等;对于长纵墙可在其两端的2-3个开音设置,对于横墙可只在横墙长度的两端的1/4范围内设置。

2.4加强顶层墙体及女儿墙的抗拉能力。

2.4.1在墙体四角檐口下一层高度范围砌体内配置适量的转角水平钢筋,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宜沿竖向每隔400-500mm处设置拉结筋,其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6mm钢筋,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处或交接处算起,每边不少于600mm。

2.4.2在层盖下设置沿外墙闭合的钢筋混凝土圈梁。

2.4.3顶层墙体中有门窗洞口时,在过梁上和窗台下水平灰尘缝内设置26mm拉结筋;伸入两端墙体内,并不少于600mm,也可设一砖厚通长配筋的混凝土带。

2.4.4房屋顶层端部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女儿墙应设置防裂构造柱,构造柱音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应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风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2.4.5端部开音外墙上门窗洞口两侧宜设抗裂柱来增加墙体的整体性。

2.5避免楼盖的错层布置,否则宜在错层处设伸缩缝,或在错层处墙体部配筋予以加固。

3、结束语。

本文针对由温度变化产生墙体裂缝的成因之音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折,依据形成裂缝的特征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的预防墙体裂缝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结合规范中的预防近代制措施,使砌体结构墙体裂缝得以控制,减轻因它造成的危害性。

参考文献

1、罗福午主编,建筑结构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防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3、张建勋主编,砌体结构,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建筑砖混结构墙体开裂问题研究 篇10

建筑砖混结构墙体各种开裂问题的原因分析, 需要具体根据裂缝的类型, 然后进行区别性探讨,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 对常见的几种类型的墙体裂缝进行了如下总结:

1) 墙体与顶层檐下, 或墙体与顶层圈梁之间的裂缝, 裂缝的表现形式为沿外墙顶端持续分布的水平裂缝, 尤其是两端的位置和转角处, 经常出现严重的纵横水平裂缝和相交而成的包角裂缝, 甚至在横墙上也会出现裂缝, 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有两方面:一是, 由于墙体的混凝土和砖砌体材料线膨胀系数存在差异性, 顶层受到太阳的直射或者季节性的温度变化, 墙体结构内部就会出现周期性的热胀冷缩物理反应, 产生水平方向的温度应力, 砌体受拉和受剪而开裂,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度裂缝, 这种裂缝通常是中间大两边小, 沿着窗对角方向裂开;二是, 砖砌体使用的材料存在不均匀问题, 使用后引起拉裂和剪裂, 由此产生水平裂缝、包角裂缝和正八字形裂缝等。

2) 窗台周边墙体的裂缝, 分为三种:第一种, 是纵墙上部两端的裂缝, 裂缝的表现形式为斜向裂缝, 产生的原因是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 窗洞洞口结构出现热胀冷缩物理反应, 产生温度应力造成窗洞洞口的宽缝, 裂缝沿着窗洞洞口两对角向两边继续倾斜开裂, 在主裂缝的四边将伴随出现很多不规则的斜向小裂缝。第二种, 是底层窗台墙的中部、窗洞口的两个角处的裂缝, 裂缝的表现形式是上宽下窄的竖向裂缝, 产生的原因是在地基反压的反梁作用力和砖砌体的温度收缩应力的共同影响下, 窗台墙受到基础和窗间墙的双重压力, 尤其是窗口较大的窗台墙, 窗台墙需要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 由此产生向上弯曲的应力, 当应力加大到一定程度, 窗间墙就会在窗角产生约束应力, 加剧底层窗台墙的中部、窗洞口的两个角处裂缝的开裂程度。第三种, 是底层窗间墙的裂缝, 裂缝的表现形式是上宽下窄的竖向结构裂缝, 产生的原因是截面面积过小的窗间需要承受较大的荷载, 再加上穿过窗间墙的管线对砌体造成损坏, 就会产生裂缝。

3) 墙体的其他裂缝, 主要有三种:第一种, 是下部纵墙八字形裂缝和单方向斜裂缝, 一般出现的时间是在建筑物落成后, 属于一种沉降型的裂缝,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裂缝的数量会逐渐增多, 宽度会逐渐加大, 其产生的原因是地基的承载力和墙体结构刚度存在差异性, 当承载力或者刚度不足的时候, 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就会形成砖砌体由于剪切力过大而引起开裂的原因。第二种, 是梁端底部局部墙体的的结构裂缝, 裂缝的表现竖向或稍倾斜, 主要是因为梁端下砌体局部承压不足而引起的。第三种, 是新旧建筑物的接缝处不均匀沉降的斜向裂缝, 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新建的建筑物基础埋深大于旧建筑物基础, 而且两基础之间没有保持一定的净距, 由此引起裂缝。

2 砖混结构墙体开裂的对策

2.1 墙体与顶层檐下或顶层圈梁之间裂缝的防治措施

鉴于墙体与顶层檐下或墙体与顶层圈梁之间的裂缝问题, 以及结合裂缝产生的原因, 此种裂缝的防治措施如下:

1) 顶层屋面保温隔热功能的增强, 可采用性能较为优越的保温隔热材料, 并结合合理的施工手段, 提高保温隔热功能。

2) 在建筑顶层圈梁与砌体之间的交界面涂抹两层油毡加滑石粉, 提高墙体结构的变形弹性, 改善变形的约束条件, 这样一来, 结构的变形应力就会减少, 并加强顶部砂浆的质量和集中碎砖填充质量的控制, 提高砖砌体的抗裂能力。

3) 为减少混凝土伸缩现象对墙体的影响, 可以在混凝土的部分分块上, 留置一定数量的伸缩缝, 尤其是长条形的建筑墙体, 长度在规定的范围之外时, 务必在不影响墙体使用功能和外观的前提下, 设置温度伸缩缝, 如果已经产生裂缝, 可用水泥浆进行填补, 并对面层进行重新粉刷。

2.2 窗台周边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针对窗台周边墙体的三种类型裂缝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对应的问题解决思路:

1) 纵墙上部两端的裂缝的防治措施是, 由于该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温差影响, 而窗洞洞口属于薄弱的环节, 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使用耐高温和耐低温的砌筑砂浆, 同时运用相关的技术手段, 提高砌体的抗温差的能力, 如果发现已经存在裂缝, 则可采用水泥砂浆补缝, 然后在补缝位置的面层重新刷粉。

2) 底层窗台墙的中部、窗洞口的两个角处裂缝的防治措施, 在窗台墙的顶部采用配筋的砌体, 控制地基反压力的反梁作用力和砖砌体的温度收缩应力, 提高砌体的抗裂能力, 虽然这种裂缝一般不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 但如果不加处理, 将会影响墙体部分功能作用的正常发挥, 如果发现存在裂缝, 要及时采用水泥砂浆补缝, 并在补缝位置的面层进行重新刷粉。

3) 底层窗间墙裂缝的防治措施, 在设计的时候综合考虑砌体的强度, 做好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承载力不足的准备工作, 一方面是窗间墙断面的加大, 砌筑窗间墙的时候尽可能使用整砖, 另一方面是预先留置穿墙管线的通道, 避免由于砌筑后打凿管线通道而降低砌体的整体强度。如果已经出现裂缝, 则在底层窗间墙的两面夹钢丝网, 并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灌缝补强;如果裂缝严重, 则要采用扩大断面、增加扶壁柱、抽砖重砌等方式进行裂缝处理。

2.3 其他裂缝的防治措施

其他裂缝防治措施如下:

1) 下部纵墙八字形裂缝和单方向斜裂缝的防治, 综合分析建筑物所处位置的地质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建筑的布局、结构的选型, 并在适当的位置布置沉降缝。如果已经发生不均匀沉降, 则在沉降稳定后, 灌注水泥浆于沉降缝里面, 将钢筋网片贴敷在墙面上, 然后粉刷水泥砂浆, 再用穿墙拉筋、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等加以固定。

2) 梁端底部局部墙体结构裂缝的防治, 为了减缓梁与砌体的变形差异, 应该在强度不足之处加设梁垫, 如果大梁的荷载比较大, 除了以上措施, 还要在墙体上横向配筋;窗间墙留置一定宽度, 宽度不足的窗间墙, 用加扶壁进行加固。

3) 新旧建筑物的接缝处不均匀沉降斜向裂缝的防治, 采用分段施工、设置临时加固支撑、地下连续墙等综合防治措施, 要根据持力层的实际情况, 进行专门设计, 然后制定合理悬挑基础、灰土挤密桩等施工方案。

3 结束语

设计者在设计基础过程中, 尽量避免使用平毛石基础以便于操作。另外, 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 除对强度做必要计算的同时, 应针对建筑墙体的具体情况, 进行必要的抗裂验算, 从源头上防止裂缝的产生。

建筑砖混结构墙体的抗拉和抗剪能力不足, 局部位置容易产生裂缝, 不仅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 而且可能造成安全威胁。墙体开裂的原因很多种, 可以是单一因素影响, 也可能是很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引起的, 裂缝的形式表现为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温差裂缝和结构性裂缝等, 但无论那一种裂缝, 都必须分析具体产生裂缝部位的开裂原因, 采用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方式, 有效控制裂缝问题的出现和治理裂缝产生的病害, 确保墙体结构的安全性, 提高砖混结构墙体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上一篇:打开数学大门的金钥匙论文下一篇:煤矿安全与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