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管理

2024-07-29

夜间管理(精选12篇)

夜间管理 篇1

1. 保持鸭舍安静

产蛋鸭反应灵敏, 胆小易惊。蛋鸭受惊后互相拱撞、大声鸣叫, 第二天就会出现破蛋、软皮蛋的现象, 产蛋率明显下降, 而且一周后才能逐渐恢复。所以防鼠防兽工作要做好。另外, 新老鸭子不能混养在一起, 以免相互干扰。

2. 人工补充光照

光照可提高鸭体新陈代谢, 增进食欲, 刺激卵泡素和排卵激素的分泌, 增加产蛋量。现代研究证实, 正确的光照可使蛋鸭年产蛋量提高5%, 同时对蛋鸭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都有直接影响。产蛋鸭光照时间应在14~16个小时, 为此必须进行人工补光。以日出日落为标准进行补光, 以栖息产蛋场面积计算补光量, 按3瓦/平方米计算。由于蛋鸭黑暗中遇不良刺激易惊群骚动, 可在采食场根据面积设常明灯1~3个。同时配备停电补救措施, 否则停电能造成鸭群惊叫、转圈, 次日既能影响产蛋量, 且几天才能恢复。

3. 补充夜食

产蛋鸭代谢机能旺盛, 有夜间觅食的生理特性, 往往会在夜间感到饥饿。为了满足产蛋鸭的这一生理要求, 晚上必须供水和补充食料, 以保证产蛋鸭夜间不饿、不渴、不叫, 以利于产蛋。

4. 公、母分开饲养

有的认为公、母鸭混养有助于提高母鸭的性生理行为, 增加产蛋量;有的则认为公、母鸭公开饲养, 避免了公鸭的无休止的干扰, 母鸭在安静的条件下更有利于产蛋。经过几年的观察, 笔者认为除在产蛋鸭留种蛋期间公、母鸭混养外, 其余时期应尽量公、母分开饲养, 这样对产蛋率和产蛋整齐度的提高都有益处。

5. 防雨防潮

蛋鸭虽具有喜水性, 但对阴雨连绵或大雨直淋应激反应较强。丹东地区降水量较大, 阴雨时间长, 几年的观察证明, 蛋鸭在污秽潮湿、泥泞的环境中, 3~5天就会出现掉蛋现象, 持续数日则能造成大面积减产, 甚至停产现象。另外鸭舍内出现高温高湿现象, 也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滋生繁殖, 诱发一些疾病。

6. 排除有害气体

蛋鸭在舍内滞留时间较长, 排泻物增多, 容易产生氨、硫化氢、二氧化碳, 致使有害气体含量增加。措施一是尽量减少蛋鸭在舍内活动时间;二是控制适当密度;三是保持舍内清洁卫生, 勤换干燥新鲜垫料, 定期消毒;四是定时通风换气, 保持舍内空气清新、环境凉爽。

夜间管理 篇2

夜间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文明管理、保障职工人 身安全,根据江西省相关管理条例,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特制 定本制度:

1、夜间尽量避免开展对周围居民有影响的高噪声的工作,无法避免情况下尽量安排在22:00之前施工。

2、各作业队伍考虑工期、工程质量等因素,当天22:30前不可能停止作业的班组,班组长应提前向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人员报告,施工员负责做好有关工作。施工员及时上报项目经理部审批,经项目经理部审批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申请书内容包括:作业部位、作业人数、照明安排、申请作业时间、值班负责人安排、职工安全技术交底情况等。

3、夜间施工必须遵照国家及上海市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严禁盲目施工,不准安排幼老、体弱、带病、疲劳及一切不适合夜间作业的工人进行施工。

4、对未办理夜间施工申请手续的班组,一经发现,项目经理部将对该班组进行2000-5000元罚款,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5、夜间施工必须确保足够的灯光照明,车辆行驶有专人指挥,重点路段及现场出入口还需要有警示灯及警示标牌,夜间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穿戴反光衣。

6、现场坑洞应尽量在白天进行恢复,如果不能恢复,必须做围挡与防护,并竖立反光的警示标识。临边临口必须挂设安全网。

夜间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7、尽量避免安排高空作业,如安排高空作业必须有监控人员,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8、各作业队要充分考虑夜间施工安全问题,禁止安排交叉施工。

9、夜间避免破土施工,开挖必须进行管线样沟开挖。施工过程中遇管线,必须查明管线用途,实施可靠的保护,严禁在用途不明情况下擅自盲目处理。

夜间管理 篇3

作者简介:李洁(1972-),女,广西桂林人,主管护师,本科,从事外科护理研究。

护理程序是护理实践中的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一种有计划、系统地实施护理程序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夜间护理具有独立性、应急性、隐蔽性的特点,应用护理程序是提高夜间护理质量,确保护理成功的重要手段。护士掌握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杂乱性、无目的性等问题。

1 评估——得到事实

1.1 收集资料

1.1.1 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掌握病人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掌握病人病情的直接方法。一个病区有三、四十余病人,十几个病种,手术病人也多,只有通过床头交接班,从上一班护士那里了解病人的病情,才能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护理。特别是危重病人抢救、护理完成情况及有无压疮。重点交接手术病人、急诊、新入院、特殊检查病人等。对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可以直接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伤口渗血情况,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和引流液的颜色性质等,做到心中有数,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1.1.2 仔细阅读交班报告和有关医疗、护理记录、手术记录,可了解并预测病人病情变化,使夜间护理工作松紧有序,不打乱仗。夜间护理的重点是危重、复杂的大手术后病人,兼顾小手术和其它恢复期的病人。

1.1.3由于生理节律的变化,夜间机体的各种应急能力普遍降低,因此夜间病情观察应具有一定的观察技巧,运用耐心倾听、询问、对比等观察技巧,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防出走、跌伤等。

1.1.4 护士应熟练掌握夜间护理观察的特点及规律

(1)独立性:国内各医院的排班情况是夜间护士大多为单独值班,夜间发生的许多临床问题以及一些特殊情况均需由值班者单独解决。对夜间所观察到病人的症状应予以判断,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

(2)应急性:外科夜间入院的病人大多为急诊。其中多为外伤、车祸、急性腹痛等。这些病人一入院即应受到严密的观察护理、及时的抢救、手术或对症治疗等紧急处置。

(3)隐蔽性:夜间护理观察与白天明显不同之处在于被观察者处于睡眠抑制状态,而且在宁静的黑暗之中,这就要求夜班护士必须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同时又熟练掌握夜间的护理观察技巧。

1.2 分析整理

1.2.1 上一班留下的治疗及护理

1.2.2 本班需重点护理的病人:如床头重点交待的病人。尤其是重症病人,术前、术后、需特殊检查的病人。

1.2.3 本人不熟悉的病人:新入院病人。

2 提出问题(诊断)——什么问题?

2.1 上班工作是否做到位,还有什么需要马上做。

2.2 本班需解决的问题,不熟悉的病人存在哪些问题。

2.3 本班是否存在某些安全隐患,有否纠纷隐患的病人。

3 计划阶段——如何去做?

3.1 除按各科室各班工作职责及各时间段工作内容完成外还应注意特殊因素。如:急诊、抢救。

3.2 制定时间段目标。统筹安排,善于利用时间观察,根据分级护理及所需的时数计算表对当班护士需完成的各项护理操作任务大概所需时间进行评估[1]。

3.3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3.1 把敏锐的观察力渗透于护理的每一项操作中。夜班护理工作是整个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每日24h的护理工作中,夜班占1/2的时间,且又是一名护士值班,要负责全病区30~50名病人的一切治疗、护理和抢救工作,并随时要准备接收新病人,还要为手术病人做晨晚洗肠、置管等准备工作。此外,夜班工作是连续7h不间断的、护理任务繁重,护士既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巡视病房,又要把敏锐的观察力渗透于治疗和护理的一切操作中去,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如在为病人输液、测体温时,就可统观病人的面部表情,手术后伤口渗液、渗血情况,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和性质的变化。

3.3.2 保证充足的睡眠,夜间才能精力充沛。绝大多数护士是家庭的主妇,白天要料理家务、教育子女。如果不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即会影响夜班的工作质量,又损害自身的健康,易发生差错,因此,夜班护士在白天要保证休息。

3.3.3 需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熟悉不同疾病所出现的症状,体征,运用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做好护理工作。

4 执行计划

4.1 积极、主动 按计划地执行护理措施, 24h内护理程序的执行是连续的,必须交班,以交流护理活动。

4.2 掌握各种病人夜间护理观察要点,善于观察、估计、分析病人的症状

4.2.1 对失眠病人的观察护理:外科住院病人因疾病、疼痛、焦虑、及手术紧张引起失眠。护士应把对睡眠的护理做为夜间工作重点之一。对失眠病人具体分析、找出各自不同的原因(如疼痛、体位舒适),给予对症处理,适当应用止痛、镇静剂。多与病人沟通,把对病人睡眠的干扰降到最低点。

4.2.2 睡眠有时会掩盖症状,因此,不能忽视对安睡病人的观察,应注意观察病人呼吸起伏,面色等。

4.2.3 手术后病人大多有疼痛,应主动询问,必要时止痛,并观察伤口及引流管情况。

4.3 强化管理体制,护士长在排班上,要根据危重患者数目尽量实行弹性排班制,新老护士合理搭配。日间护理能够完成的工作不能留给夜班护士,日间尽量为夜间护士做好准备。认真做好交接班,指导患者家属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病情观察防范意外发生。加强夜间护理文书书写与保管的重视程度[2]。

4.4 要求计划全部完成。

5 评价——效果如何?

护理程序的最后一步,对护理目标已经达到的程度和护理工作已取得的效果作出客观的判断。本班工作计划是否完成,目标是否实现,制度是否执行?如不能完成的情况下,继续收集资料,不断发现新的护理问题,重新评估护理对象,制定新的计划和措施。为了病人的安全和常规的完成,防止差错发生,外科病区应针对手术情况弹性排班,夜班在晚6~10点,早5~8点应有2位护士同时工作。这也有于夜间抢救和对重病人的照顾,是夜间护理质量的保证,或排二线班,实行主管护师夜查房制度。

护理程序要求每位护士做任何一步工作,如护士在解决病人问题,实施护理操作过程时都应该带着评判性思维来考虑为什么要做这一步工作,帮助自己正确判断,以达到工作的有效性[3]。

6 体会

从运用护理程序路径在外科夜间护理质量管理实践来看,护理程序行之有效,效果比较理想。让患者真正享受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夜间护理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探索,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强夜间护理工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英华,李继坪.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45

[2] 张化英,王秀英.加强夜间管理.防范护理纠纷.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853

[3] 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45-46

做好夜间管理促进蛋鸭高产 篇4

一、保持场地安静

产蛋鸭反应灵敏, 胆小易惊。鸭子受惊互相拱撞、大声鸣叫、飞扑, 尤其晚上如遇惊吓, 翌日易产出破壳蛋或软壳蛋。鸭子受惊后, 轻者产蛋率下降5%, 重者达30%, 有的甚至连续三四天产软壳蛋。因此, 夜间要谨防兽害, 避免鸭群受惊。

二、人工补充光照

光照可促进鸭的新陈代谢, 增进食欲, 光线刺激腺体能促进母鸭卵泡素和排卵激素的分泌, 加快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增加产蛋量。产蛋鸭的正常光照每日需16小时左右。因自然光照不足, 必须在夜间人工补充光照, 使自然光照和人工补充光照的时间达到16小时。其具体做法是:每平方米鸭舍用4~5瓦灯泡安装在离地面1.8~2米处, 每天早晚要定时开关电灯, 补充光照的时间要恒定, 不能时长时短、时早时晚。

三、补喂夜食

鸭子代谢机能旺盛, 半夜会感到饥饿, 故鸭子有夜间觅食的习性。为此, 晚上必须供水和补充食料, 以保证鸭子过夜不饿、不渴、不叫, 以利于多产蛋。

四、公鸭和母鸭分开过夜

蛋鸭性生理需求与产蛋有密切关系。为保让蛋鸭经常有旺盛的求偶欲, 晚上应将公鸭和母鸭分开过夜, 避免公鸭通宵纠缠吵扰母鸭。如夜间把公鸭分开, 到第二天清晨放入母鸭群, 则母鸭求偶心切, 窜入水中追逐, 逗引公鸭交配。在水中, 公鸭爬压在母鸭背上, 由于水的浮力, 母鸭感觉到舒畅, 有助于产蛋率提高。

五、保持鸭舍干燥

夜间抢险管理办法 篇5

一、自下午下班后,凡发生暴雨、暴雪、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值班人员应拉响警报器或用电话通知家属院职工和离库居住较近的职工。

二、到库抢险职工应听从管理,服从指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抢险,力争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对到库抢险的职工应进行登记,每次每人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并做为年终评选先进的依据。

四、对因无特殊情况,又无故不到者,给予通报批评。

夜间行车有帮手 篇6

引起夜间行车危险性大的原因是很明显的,除了上面说的人眼对光线的适应问题之外,由于人们总是用近光灯照明,使得光照条件微弱有限,路上的障碍物或窄道往往很晚才被发现。

虽然权威部门建造了很多道路安全设施,增加照明、道路标志等等,但是,车辆本身的安全问题并没有解决。近日,宝马公司就开发了一种驾驶员辅助系统,其中包括宝马的夜视系统(BMW Night Vision)和远光灯辅助系统(BMW High-Beam Assist)。其中,夜视系统可以使驾驶员及早感知前方的人、动物或障碍物,从而避免危险、危机情况的发生;而远光灯辅助系统则可以自动地控制远光灯在最适当和最需要的时候开启和关闭。下面就分别介绍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宝马夜视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功用在于提早发现夜间在黑暗的路边慢跑的人、自行车、动物以及障碍物。它的原理是利用了人和动物本身的热辐射特性,使用远红外热能相机对这些物体进行捕捉,而后显示在荧幕上。宝马夜视系统在原车的基础上,只添加了两件额外的硬件:照相机和控制单元。8.8英寸的监控显示器和巡航系统的显示器合二为一。运用该系统,驾驶员可以提前5 s觉察出危险情况。

宝马夜视系统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从照相机中获得数据然后把他们转换成图像呈现在中央监控屏幕上。依赖于外部条件,图像可以通过电控变亮或变暗。在中速行驶时,监控器中的显示图像覆盖角度为24°,并且可以左右方向调整6°。这所谓的方向调整是通过驾驶员转向盘转动的角度来控制的。在高速行驶时,被拍摄物体则可以以1.5∶1的比例进行数字放大。

热能照相机

热能相机安装在一个防撞击的盒子里,风挡玻璃清洗系统同时负责相机的清洁。当外界气温低于5℃时,镜头盖则被加热。320 x 240 像素,拍摄距离300 m,拍摄传感器以8~14 μm的波长范围记录从人和动物身体上传来的热辐射,因此路边行走的行人和穿行在道路上的动物成为了影像中最亮的物体,这也正是在驾驶的时候最应该注意的重点。

在车辆以低于80 km/h的速度行驶时,宽至36°的水平孔径角度意味着不只是路面上的情况能够看清楚,包括道路一旁的人和动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远光灯辅助系统

一份代表美国交通部门的研究表明远光灯的使用只占其可能使用情况中的25%,人们往往像用雨刷一样频繁地开关远光灯。另一项研究表明当驾驶员打开远光灯时,他们常常忘记及时关掉它,从而导致了使其他驾驶人眩目的结果。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而避免。远光灯辅助系统为人们更加频繁和正确地使用远光灯提供了方便。它使远光灯总是在最需要和允许的情况下使用。

远光灯辅助系统的主要构件是安装在后视镜外壳前面一个传感器,传感器内包含一架照相机,相机拍摄的图像被反馈到一个电子评估系统里,由该系统分析前方的物体从而自动控制远光灯的开闭。

远光灯在以下情况下关闭:

1、对面有车辆驶来时(包括摩托车)。

2、当前方有车辆时(红色的尾灯可以被识别)。

3、有足够路面照明条件时。

4、低速行驶时,开远光灯并不能带来更多安全的情况下。

远光灯辅助系统不需要额外的开关或操纵元件。只需把旋钮放在自动挡就可通过光线控制单元进行工作。此外,把灯光系统组合开关推到远光灯位置,这时仪表板上的一个控制灯显示远光灯辅助系统已经在工作了。

当然,远光灯辅助系统并没有完全取代驾驶员的角色,它可以在任何时刻被人为地取消,只需把组合开关拨回“近光灯”位置即可。宝马是迄今为止,欧洲市场上第一个远光灯辅助系统制造商,公司计划在宝马5系、6系和7系中加装该系统。

值得说明的是:远光灯辅助系统也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统统对付得了的,比如在遇到厚重的雾天时,再比如其他没有光源的道路使用者——行人、自行车、骑马的人等就不能被该系统很好的识别。在照明条件不好的乡村,应该人为地关闭远光灯辅助系统。

远红外线

其实夜视技术运用在军用和民用事业上已有很久了,目前有两种不同的实现方法:近红外Near Infrared(简称NIR)和远红外Far Infrared(简称FIR)。NIR和FIR都能够把车辆的形状记录下来并且转换成图像信号。但是相比NIR,FIR具有如下优点:(1)FIR能够看清距离300 m的物体,而NIR只能看到150 m。(2)NIR以光波作为它成相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反光的物体在荧幕上表现得尤为明亮;相比之下,FIR只显示那些辐射热能的物体——物体越热,光线就越强。所以,人和动物在监控器中就会比道路上的其他物体更加醒目。因此,宝马的夜视系统选择了FIR,它最好地实现了在黑夜里预先探测人和物体的功能。

探讨夜间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 篇7

1 影响夜间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护士因素

1.1.1 个人素质方面自律性松懈

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因夜班独自一人上班, 不能自觉做到严于律己。表现: (1个别护士上岗时着装、仪表不符合要求, 如不戴护士帽、长发过肩、不穿护士鞋、佩戴首饰、进治疗室不戴口罩等; (2工作期间会客、吃零食; (3) 玩手机、上网聊天; (4) 阅读与医学无关的书籍、杂志。

1.1.2 法律意识淡薄, 执行制度、职责不严

夜班护士不认真履行职责、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 工作不专心、不细致, 工作中有章不循。如: (1) 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夜班不能做到提前15 min来接班, 交接物品不严, 有过期甚至物品丢失未发现, 不能认真查看交班报告, 对病区整体患者情况不能做到心中有数, 床前交班过于简单。 (2) 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不能做到班班查对的原则, 特别是后夜不查对前夜医嘱。给患者打针、发药时不认真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导致打错针、发错药。输血时因只有一人上班, 不请医生帮忙查对。 (3) 违反操作规程, 配置液体不戴口罩, 夜间输液时怕麻烦不挂输液卡。 (4) 不能做到及时巡视病房, 输液患者液体外渗未发现。使用约束带的患者, 不按时巡视病房及观察肢体血运情况, 造成患者肢体受损。留置尿管的患者, 不及时观察尿管的通畅情况。卧床患者不按时翻身致褥疮的发生。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发生意外如跌倒、坠床、跳楼自杀甚至猝死未及时发现。 (5) 不遵守工作制度, 擅离职守, 上班打瞌睡, 造成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而致死亡。 (6) 责任心缺乏, 不认真执行医嘱, 如医嘱要求术后患者每小时测生命体征一次, 凭主观感觉擅自延长监测时间为每2小时1次, 对于某些疾病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血压异常增高未被及时发现, 势必加重出血引起严重后果。

1.1.3 业务、技术水平缺陷

夜班护士大多是年轻护士, 无牢固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 观察不出患者的病情变化, 对抢救仪器、设备不熟悉, 遇到抢救等应急事件时感到束手无策, 延误患者的抢救[2]。

1.1.4 不注意休息

总认为自己精力充沛, 日间大多数时间去逛街、娱乐, 到了夜间打不起精神, 工作效率下降, 埋下了安全隐患。

1.1.5 心理负荷过重

工作阅历浅的护士, 遇到意外情况产生紧张、无助的感觉, 总担心事情做不好, 表现为不自信、做过的事情重复检查或反复回忆, 唯恐出错。长期的睡眠障碍造成某些护士对睡眠产生较高的心理压力, 使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增加。

1.2 管理因素

医院对于夜间护理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科室夜间只设1名护士值班, 集病区的治疗、护理及管理工作于一身, 而且夜班年轻护士多, 相对工作经验不足, 独立处理危重患者及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差。医院培训及监督力度不够, 药品物资准备不全等组织管理缺陷, 均是夜间不安全隐患[3]。

1.3患者因素

夜间就诊的患者及家属大多情绪急躁, 面对诊疗过程中的一些常规程序, 往往产生认知上的偏差, 将不满情绪发泄给护士, 如护士处理不当, 易造成护患冲突。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 在夜间悲凉情绪增加, 如护士或家属未注意, 易出现自杀或自伤意外。此外, 部分患者遵医意识不够, 如需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 虽经医护人员反复解释说明, 但仍固执己见, 擅自下床活动, 导致意外发生[4]。

2 防范措施

2.1 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为了保障夜间护理安全, 减少纠纷的发生, 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规, 要求各科室组织护理人员认真细致地学习, 强调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保证各项工作的前提, 同时护理部邀请法律专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法律知识讲座, 让每个护士做到知法、懂法, 用法律来约束自己, 时刻牢记法律就在身边, 小心谨慎, 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确保护理安全。

2.2 加强培训, 提高技能

护理部对新毕业及新聘用的护士上岗前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具备合格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后, 方可承担护理工作。同时科室制定和完善了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抢救流程, 组织科内学习并对其进行情景模拟训练的培训, 放手锻炼其操作技能, 使新护士尽快熟悉抢救流程, 对危急重患者出现的各种反应, 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应对, 大大提高了新护士的应急抢救能力。

2.3 护士长做好管理工作

护理部根据夜间护理工作的特点, 要求护士长每天早晨提前15 min到病区检查夜班护士工作完成情况并做好科内护士的管理工作。 (1) 在夜班排班上, 护士长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及护士需求, 尽量实行弹性排班制。夜间重危患者多、护理工作量大的科室采取双人值班制, 来减轻独自一人应对夜间复杂的工作而产生的无助感和超负荷的应激状态, 减轻工作和心理压力, 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 (2) 无特殊情况下, 日间能够完成的护理工作不能留给夜班护士完成。 (3) 夜间出现突发事件或意外, 护理人员要在抢救的同时逐层上报。 (4) 日间尽量为夜间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抢救设备、仪器、药品定点放置, 处于备用状态, 并做好交班。 (5) 夜班护士日间要保证休息, 以充足的精力体力完成好夜班工作任务。 (6) 认真做好患者交接, 对有自杀倾向或不遵医行为的患者, 要及时上报主管领导, 夜间护士增加巡视次数, 并指导患者家属密切配合, 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病情观察, 防范意外发生[5]。

2.4 提高护士长夜查房质量

为有效监督夜班护士的工作质量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护理部每周安排两名护士长不定期进行夜查房。护理部根据临床护理质量动态, 每次分配给值班者不同的检查任务, 并要求值班者在值班期间不能离开医院, 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抽查, 此举对全院夜间护理工作起到了很强的指导、监督作用, 有效保证了护理安全。

2.5 利用激励机制

医院在绩效工资的分配上对夜班护士实行明显的政策倾斜, 并提高夜班费等补助, 调动夜班护士的工作积极性[6]。

2.6 改善住院环境, 消除安全隐患

老年住院患者改善住院环境, 减少患者跌倒的几率, 如配备夜间照明灯, 保持通道畅通及地面清洁、干燥, 在厕所地面设置防滑垫及安装安全扶手。

3 小结

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通过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及采取多方面的防范对策, 降低了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信任度, 使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摘要:随着社会法制的健全和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 医疗机构面临的各种风险越来越多, 其中护理风险是临床风险中的重要分支, 而夜间护理行为则决定着夜间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因此正确评估和有效规避夜间护理风险就成为提高护理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夜间

参考文献

[1]吴惠平, 锣伟香.护士夜班排班方式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学杂志, 2003, 7 (4) :22.

[2]李加宁, 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事件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 :47.

[3]阎成美, 翁庐英, 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7) :547-549.

[4]李庆功.临床风险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3.

[5]田丹生.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4 (1) :66-67.

夜间行车如何保安全 篇8

一、严格控制车速。

夜间行车,视线不良,车灯的照射距离大约是20~40m。车辆以80km/h的车速行驶,当发现前方有危险情况时,一般人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的平均反应时间为1秒,加上车辆从80km/h的车速减速到0m/s时所用刹车距离,这样必要的反应距离就在80m左右,远远超出汽车灯光的可视范围。因此,夜间行车时,为避免危险,驾驶员要严格控制车速,适当加大跟车距离,随时准备停车。

二、不要疲劳驾驶。

驾驶员夜间行车容易疲劳犯困,再加上夜间行车见不到前方及两旁的景观,对驾驶员兴奋性刺激小,因此更易产生驾驶疲劳。因此,夜间行车时千万不要疲劳驾驶,一旦有乏困的感觉,就应振作精神或在安全的地方停车休息片刻。要遵循车灯使用规矩。老司机都知道,机动车上的灯光,不仅是为了照明,也可以起到信号的作用———向其他驾驶员或行人传递有关信息。比如:并线50m外开转向灯;后车接近前车不能使用远光灯;夜间路口左转弯别开远光灯等等。因此,在视线情况不好的夜间行车时,为了行车安全,司机要遵循车灯的使用规矩。

三、禁忌酒后驾车。

夏季夜间行车如何保安全 篇9

(1) 正确使用灯光。若在公路上夜行, 需要打开防炫目灯、示宽灯和尾灯。车辆交会, 应当在距离对面来车150 m以外互闭远光灯, 改用近光灯。在交会时不能使用远光灯对射, 这样极易产生炫目。炫目后要想恢复正常的视力, 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如果对方不关闭远光灯, 应当立即减速或靠道路右侧停车, 并采用连续变换远光灯和近光灯的方法, 示意对方关闭远光灯, 防止视觉产生错乱。

(2) 注意识别路面。夜间行驶在复杂路面上, 若车灯的照射距离由远变近, 表示机动车驶近了上坡路或者到达了谷底;若车灯的照射距离由近变远, 表示机动车从陡坡驶入了缓坡或者由弯道进入了直道;若灯光离开了路面, 则前方可能出现急转弯或者已经驶上了坡顶;若车灯从道路的一侧移到另外一侧, 说明机动车正行驶在连续的弯道上。

另外, 夜间车灯照射在不同的路面上, 其呈现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因此可以通过路面的颜色来判断路面状况。车灯照射在沙土路上, 路面一般呈现灰色;照射在积水处, 为白色;照射在坑洼、泥泞以及路外, 为黑色。对此, 驾驶员总结了顺口溜:“亮水、白石、黑泥巴”以及“走灰不走白, 遇黑停下来”。这两句话非常形象地勾勒出车灯照射下各种路面的不同特色。

(3) 避让路边村民。夏季是农作物的收获时节, 村民在夜间的农事活动比较多, 要注意避让公路两边堆放的农作物, 特别要当心路边的纳凉人或者露宿人。

(4) 当心飞虫扎眼。在夏季晴朗的夜晚, 在机动车灯光的引诱下, 各种飞虫特别活跃, 所以最好不要打开前挡风玻璃, 以防小虫撞击驾驶员的眼球而伤害视力。

骨折患者夜间疼痛护理探讨 篇10

关键词:骨折患者,夜间疼痛,护理

疼痛是骨折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也是骨科护士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缓解疼痛, 并减轻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160例骨折患者夜间疼痛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0例骨折患者男性98例, 女性62例, 年龄13~85岁, 平均50岁, 病种:上肢骨折48例, 下肢骨折71例, 骨盆骨折25例, 脊柱骨折16例。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 本组144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疼痛未减轻或加重者仅为16例, 占全组10%。

2 骨折患者夜间疼痛加重的原因

2.1 生理因素

由于手术器械物理性刺激, 影响皮肤、血管、皮下组织、筋膜、骨膜的高阈值, 损害感受器, 从而对激肽敏感, 使疼痛加剧。

2.2 病室环境

如噪音、强烈的光线刺激、过高或过低的室内温、湿度, 均可导致患者睡眠困难。

2.3 心理因素

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担忧手术是否成功, 精神过分集中在受伤部位, 同时由于恐惧焦虑, 不能面对他所感受的疼痛, 即使患者知道怎样对待疼痛, 也会表现消极, 不能自助的心理, 另外有些患者害怕镇痛药有不良反应, 情愿忍受疼痛的折磨也不愿意用药。

2.4 自身素质

根据疼痛的闸门控制理论 (gatecontrol theory) , 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2.5 体位改变

由于骨科患者术后多采取被动体位, 使活动量减少, 不能有效地对抗疼痛。

3 护理措施

3.1 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

评估是疼痛处理关键的第一步, 护士对骨折的患者应进行综合评估, 由于个体差异, 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也不同, 客观地把握疼痛程度较难。常用的评估方法是面部表情分级法, 即用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至悲哀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的程度, 让患者指出与他们疼痛相符的脸谱[1]。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的疼痛经历, 询问患者过去遇到的疼痛是怎样对待和解脱的, 以便术后准确地做出评估, 及时提供治疗疼痛的方法。

3.2 创造良好的病室环境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18~20℃, 湿度50%左右, 光线柔和, 空气新鲜, 我们在夜间护理患者时, 力争做到走路轻、开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减少噪音, 保持病室的安静舒适。

3.3 心理护理

骨折引起疼痛和正常生理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患者的焦虑程度越重, 疼痛程度也越重。应让家属多陪伴患者, 允许并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 并对其感受表示理解。有些患者对手术治疗缺乏了解, 担心术后疼痛和并发症, 多有恐惧、紧张、焦虑心理, 术前给患者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说明手术的必要性, 并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 如伤口痛、患肢肿痛, 并将术前、术后的常规知识制成卡片, 向患者进行宣教, 以便患者在手术后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减轻忧虑;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的情绪反应, 因势利导, 调整患者情绪,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如多与患者聊天, 让患者适当看报纸、电视等;对担心镇痛药有不良反应的患者, 说明在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 伤口明显疼痛的情况下, 使用镇痛药是不易产生依赖性的, 而持续忍受剧烈疼痛则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心理效应启动其体内的“抗痛系统”, 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3.4 病情观察

加强巡视病房, 仔细观察骨折肢体肿胀、疼痛、切口敷料有无渗出、末梢血液循环、伤口包扎松紧度、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及量, 观察术前术后体温变化, 判断是吸收热还是炎性反应, 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如发现骨折肢体肿胀明显、肢端末梢发白或发绀, 患肢感觉疼痛、麻木, 被动牵拉时引起剧烈疼痛等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时, 应及时汇报医师行切开减压术。如为肢体伤口加压包扎过紧时引起的疼痛,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放松包扎, 以减轻疼痛。

3.5 自我放松、舒适体位与按摩

在护理过程中, 抬高患者受伤肢体, 可达到促进末梢血液循环的作用, 减轻受伤肢体的肿痛;协助患者翻身后, 将患者的身体尽量处于舒适的位置;指导患者做放松动作, 如叹气、打呵欠、腹式呼吸等, 我们体会到, 这些方法多数患者易于接受, 可使紧张的骨骼或张力性切口松弛下来, 阻断疼痛反应, 而减轻疲劳和体力消耗, 帮助患者入睡。此外指导家属行局部按摩, 增加被动活动量, 对减轻术后被动体位患者的疼痛尤为重要。

3.6 镇痛催眠药的应用

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 人们普遍认为镇痛药易成瘾, 强调“忍耐疼痛”, 使患者常常倍受疼痛折磨。随着对疼痛问题研究的深入, 人们认识到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 而且会造成机体的损害。我们应改变陈旧观念, 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 做好术后疼痛评估, 合理使用镇痛催眠药。

3.7 综合性治疗

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有口服、注射止痛药等;目前以硬膜外镇痛和患者自控镇痛法较好[2], 并结合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病室环境、给予舒适的体位等综合性治疗, 通过观察, 止痛效果良好, 患者很快能入睡。

4 结论

通过对本组术后患者夜间疼痛加重原因的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患者术后夜间疼痛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疼痛减轻率达90%, 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并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 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5 讨论

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 护士在骨折患者疼痛的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对骨折患者的疼痛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 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通过观察疼痛治疗的情况, 及时评估镇痛效果,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予相应处理, 将患者痛苦降到最低限度, 以及减少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及身体过度活动, 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同时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雪琴, 彭刚艺.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112.

夜间公车司机 篇11

整个城市都睡了,谢志雄驾驶的265公车却灯火通明,穿梭台北往板桥的街道。抵达终点土城,已是深夜2点。

大台北地区在1989年就有“夜间公车”,凌晨12点至1点发车,但叫好不叫座,几年后停驶。1996年发生彭婉如命案,妇女不敢搭计程车,夜间公车才重出江湖,每段票22元(新台币)。

谢志雄对他的乘客如数家珍:“婆婆在火车站卖肉粽;阿伯在华西街摆地摊;梳油头的逛完夜市要回家……”末班车就那十几个熟客,周末才会冒出许多夜归年轻人。

265行经华西街夜市,末班车乘客与一般公车族很不同。“大多在万华讨生活,比较辛苦,像有个拾荒的。都拖一大袋宝特瓶上车,他在西门町、龙山寺捡。”偶尔载到流浪汉,“当然没钱投,但公车是服务业,能帮就帮。有个流浪汉会固定投一块钱,就是给个心意,然后说谢谢。”有乘客连搬家都搭公车,“提五大袋,说其它公车不让他搭。将心比心,他一定有困难嘛。”

彰化长大的谢志雄国小就开车,“家里卖水果,我要送货。”北上打拼,他依旧只会开货车,前些年不景气,房贷差点付不出,才改驶公车。“月休3天,可是加班总比没班可上好。”

他的乘客们大多互相认识,会聊天,“看到拄拐杖的上车,还一起去扶,又问他哪一站下车,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也开得蛮高兴。客人还请我喝饮料咧。”日复一日的子夜,这车箱内仿佛由他生起了炭火。一群同在都市边缘打拼的人们,相互温暖了。

惟一苦恼,是这班车总有一股味道。“没办法,有些老人家体味重。可是有的乘客明知老人有体味,还是去扶他,又很温馨。”他笑了,也许有一天,末班车没了体味,他会怅然若失呢。

生猪屠宰夜间检疫的鉴别方法 篇12

1 猪的黄脂与黄疸病(黄膘肉)的鉴别

因为屠宰车间灯悬挂太高导致光线不足,车间内水蒸气浓度过大视物不清,对病变不明显的患有黄疸及黄脂的肉尸很难看出。可以通过看、照、比、检的方法综合判断。黄疸是由于猪的血液内蓄积了多量的胆红素或胆色素,而使猪体各组织及脏器染成黄色。包括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传染性及中毒性黄疸。“看”是在检验中看皮肤表面及内脏是否变化及异常现象。“照”是用电筒的强光看肉尸内外有无黄染。“比”是患有黄疸病与其他肉尸相比有明显的颜色变化。“检”是检验黄疸与黄脂的区别。黄疸病整个皮肤、脂肪、黏膜、内脏、关节液、组织液、血管内膜都呈现黄色是一种病理变化;黄脂(黄膘肉)只限于皮下脂肪及体内组织呈不同程度的黄色。其他组织无黄色现象,时间稍长与空气氧化变淡或消褪;而黄疸病的发黄与空气氧化结果颜色加重肉尸带有不同程度的异臭气味。还可以用实验室苛性钠法取脂肪2g→试管→加5%NaOH溶液5ml→煮沸1min摇动→放入冷水凉到40~50℃→加等量或半量乙醚→摇匀放试管架上。上层黄色而下层无色则为黄脂。上层无色下层黄绿色则为黄疸。二层均为黄色,则黄脂、黄疸并存。经过综合的检验方法,才能在夜间检出黄疸与黄脂的肉尸。

2 囊尾蚴的鉴别

该病在宰前很难检出,只有在宰后检验中才能有较高的检出率。该寄生虫可寄生在肌肉或部分脏器中,但主要寄生在肩胛外侧肌、深腰肌、膈肌、股内侧肌和咬肌肉。正常发育的囊尾蚴呈豆粒大小、透明囊泡状、囊泡内充满透明液体。如患有此病劈半后强光侧面照射会出现肉尸脊背两侧发亮的数个小囊泡,乳白色细状头节也非常明显。在低倍镜下观察猪囊虫有四个吸盘及二排角质钩,钙化后的囊虫呈大小不等黄白色颗粒。但在检验中要注意囊泡的大小、分布的密度多少,刀剖检腰肌层一定要正确。

3 病死肉尸的检验与鉴别

上一篇:接收机设计下一篇:心脏缺血再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