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火灾

2024-10-12

化工火灾(精选10篇)

化工火灾 篇1

在我国城镇化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石化产业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根据相关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化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共有502家,工业总产值合计超过6.6万亿元。化工园区的发展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化工园区内部集聚了不同类型的易燃易爆和有毒的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我国的化工园区建设概况

1.1化工园区的定义

化工园区,即在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产业配套完善的一定区域内,依托相关的消费区和资源区,以石化工产业和电力纽带形成的高效产业聚集地。化工园区一般具有加工体系匹配、产业联系紧密、原料供应充足、交通物流快捷、资源利用高效、环境污染统一治理等特点。

1.2我国化工园区的分类

我国化工园区根据其规模、地理位置、产业类型等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详见表1。具体案例见图1-4。

2.化工园区生产风险及事故特点

2.1化工园区的生产风险及危险源

化工园区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特点,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首先,化工企业的原材料涉及到较多的危险化学物品,这些化学物品绝大部分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有腐蚀性等特点。同时,由于园区内聚集了数量较多的不同企业,因此相关危险化学物品储存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且十分集中。其次,在具体的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重的加工工序。这些工序大都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危险工艺,而且需要配备供电、供水、供热等一系列相关设施。任何一处工序的错误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生产事故。第三,化工园区的规划建设牵扯到产业的积聚,在一定范围内聚集了大量相关的产业企业,不同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但在事故风险中,往往一个或一类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便会引发其余企业的安全隐患,造成严重的多米诺效应。最后,化工园区的选址一般处在交通发达的地区,这些区域往往是资源、经济、人口等因素的敏感地带,一旦发生危险,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化工园区牵扯到的主要危险源及灾害类型见表2。我国2001至2013年危险化学品企业的事故统计详见表3。

通过表2和表3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在化工园区不同行业企业的灾害事故中,火灾往往伴随始终,是化工园区一系列灾害发生的起始和终结。

2.2化工园区火灾事故特点

化工园区的火灾事故一般具有以下相似的特点:

(1)爆炸性

化工园区中火灾和爆炸往往相伴发生。石化企业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设备容器,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爆炸性火灾。园区中一处设备发生火灾和爆炸,会有很大概率引起多米诺效应的爆炸事故。不仅如此,爆炸性火灾的突发性十分强,难以预防,园区的人员和财产很难及时隐蔽和疏散,这更易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和损失。

(2)大面积流淌性

流淌性是液体的一种特性。化工园区中有大量的液态化学物品,当这些液体泄漏时,极易造成大面积的流淌性火灾事故,尤其是在石油储运罐区和库房等地。该类火灾的特点是火势蔓延速度极快,倘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不仅会导致大范围的燃烧,更有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的火灾或爆炸。

(3)立体性

化工园区企业的生产装置多为立体性装置,因此园区的火灾也易形成立体性的火灾事故。该类火灾较难控制,对消防措施的要求较高,扑救难度较大。同时,立体性火灾对周围邻近的设备和建筑物的威胁性也较大。

(4)火势发展速度快

化工园区中不同企业的生产厂房和仓库是各类可燃化学物品集中的场所,同时由于液态化学物品具有流动性和气态化学物品具有扩散性,这些因素导致了园区火灾事故一旦形成,其蔓延速度就会极快。相关数据显示,化工园区火灾的发展速度通常比一般火灾快一倍以上,且燃烧区域的温度通常比一般火灾高500℃以上。热量和火焰的传递大大增加了周边设备和构筑物的火灾风险。

(5)损失大、影响大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化工园区企业每次火灾的平均经济损失比其他企业要高五倍左右,常常高达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远高于一般的公用或民用建筑。

(6)消防力量耗费多、灭火难度大

上述的火灾特点决定了化工园区火灾扑救难度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消防力量。在事故发生初期一旦不能得到控制,随着火势的蔓延,易引发多米诺效应的连锁火灾爆炸事故。这样便会进一步增加灭火难度和所需的人力财力,常规的消防灭火措施和灭火剂也很难取得明显效果。

3.我国化工园区火灾风险研究综述

化工园区火灾风险研究不仅包括了对化工园区中可能引起火灾事故的潜在危害在主体和客体层面的分析,也包括了相关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模式。我国学者在化工园区火灾风险方面的既有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1)从化工园区火灾风险产生的因素来看,可以分为人为因素、物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魏科技(2009)、顾瑛杰(2013)分别对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和扬子江化学工业园区的物理风险源进行了评估和分类。[7,8]张洪江(2015)通过对化工园区不同火灾爆炸事故的总结,建立了事故树分析模型,将化工园区火灾类型分为办公区火灾、生产厂区火灾、仓储库房火灾和运输车辆火灾四种类型(表4)。除此之外,研究了连锁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不同情况和风险。[9]

(2)从化工园区火灾风险影响的客体来看,可以分为个人社会风险和环境生态风险。王洪德(2012)运用网格划分技术和蒸汽爆炸模型分析了化工园区火灾爆炸事故的后果,绘制了个人风险概率图和社会风险概率图。认为个人风险主要由园区的物料因素和地理位置决定,社会风险主要由个人风险和人口数量决定。[10]刘静(2012)分析研究了化工园区企业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认为化工项目中的化学物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等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损失,相关的毒害物质一旦进入园区周边的生态系统,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长久的危害。[11]

(3)从化工园区火灾风险分析的时段来看,可以分为火灾发生的概率风险评价和火灾事故后果评价。王媛婧(2015)研究了化工园区不同情况下储罐区池火灾多米诺效应的发生概率。[12]侯杉杉(2014)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化工园区事故后果的预测模拟。[13]

(4)从化工园区火灾风险评价的方法来看,可以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韩其俊(2003)分析了定性分析的安全检查表法(SCL)在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和补充建议。[14]韩冰(2012)通过对大亚湾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检查表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个别企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15]梁庆棠(2000)研究了半定量分析法中的道氏法和蒙德法在火灾爆炸分析评价中的特点,认为道氏法适用于分析火灾爆炸的影响范围和损失情况,蒙德法适用于分析火灾爆炸相关指标的全面反映。[16]周靖轩(2014)运用定量分析法中的模糊重心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化工园区的火灾风险评价体系。[17]司鲁铭(2012)研究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化工园区火灾防范系统和管理模式中的应用。[18]

(5)从化工园区火灾风险管理的模式来看,可以分为火灾危险源的准入原则和火灾防范管理体系。彭鹏(2013)通过对不同企业危险源的风险、指标和安全容量进行研究,构建了化工园区企业准入的模型。[19]王树坤(2014)在分析产业链风险因素和化工园区安全容量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链的评价方法和实际应用。[20]曲风臣(2012)论述了较完整的化工园区评价管理的内容:在园区评价方面,首先是对化工园区本身、内部企业、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防护目标进行系统的调查。其次,分析研究化工园区危险源的危险性。在此基础之上,对园区的多米诺效应进行模拟分析和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第三,通过模型的模拟计算,进行定量评价。第四,根据现有危险品储运规模,分析园区的安全容量和危险量,设立未来园区的准入标准。最后,结合国内现行的相关规范,对园区进行总体的风险评价。在管理体系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明确园区的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二是确定重点事故监控目标;三是进行封闭式管理;四是园区内相关企业建立应急方案;五是园区和周边区域建立应急联动体系;六是设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1]刘晅亚(2014)分析了化工园区的安全保护层级,多产权模式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火灾风险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消防安全监督和应急管理体系。[22]

4.结语

我国学者在化工园区火灾风险方面的研究已初见体系,在产生因素、影响客体、分析时段、评价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均有较为详细的研究成果和框架。但对于化工园区的火灾事故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对园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样才能保障化工园区的安全。目前环境工程、工业工程、安全技术工程、管理学等方面在化工园区火灾风险方面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缺乏对于园区总体的宏观把控。因此未来包括城乡规划等学科也应该在此方面投入较多的研究,实现多学科的研究模式,进而建立完备的化工园区火灾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化工园区的建设概况,关注了化工园区生产风险及事故特点。从园区火灾产生因素、影响客体、分析时段、评价方法和管理模式等五方面总结了我国在化工园区火灾风险研究方面的进展。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化工园区,火灾风险,研究进展

化工火灾 篇2

关键词:石油化工论文发表,石油化工自动化论文投稿

1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的难点与特点

(1)爆炸危险性大,火灾扑救工作艰巨。从整体角度分析,石油化工火灾最为主要的特点便是易燃易爆,如果出现爆炸现象(物理性爆炸或化学性爆炸,或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同时发生),则会造成非常强大的破坏力,令人防不胜防。一旦石油化工单位发生火灾,火苗能够瞬间高达数十米。倘若石油化工装置发生火灾后,受热的容器设备易出现物理性爆炸,泄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易发生化学性爆炸,并且爆炸和燃烧经常相互伴随。无论是物理性爆炸还是化学性爆炸,都会造成周围建(构)筑物倒塌,管线设备移位破裂,燃料喷洒流淌,使火场情况变得更为复杂,给火灾扑救带来巨大困难。此外,一旦发生重质油品还有沸溢、喷溅以上现象,会使大量可燃液体流散,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人员因疏散不及时极易造成大量伤亡[1]。另外,在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工作中,其扑救工作非常艰难,在火灾扑救过程中需要通过专业火场探测仪器对火灾进行侦查,进一步分析爆炸所带来的危害,采取高强度泡沫液稀释等积极的抑爆、排爆措施,降低危险系数。

(2)火灾危险性大,易发生火情突变现象。一般而言,石油化工单位的材料均为易燃易爆物资产品,并且超过一半以上的产品为柴油、润滑油、航空煤油、酒精、香蕉水、松节油、油漆、化工材料、沥青、石脑油、石蜡等可燃物资,此外还包括一氧化碳、甲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等可燃气体和原油分离、重油轻质化、油品改质及油品精制、气体加工装、油品调合等炼油装置,如果发生火灾现象,不仅会导致气体溢出,形成立面火灾、垂直火灾,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火灾的面积,出现蔓延的可能。如果发生火灾之后,在热传导的作用下会形成回火现象,引起其它设备的爆炸[2]。总之在发生火灾之后,其燃烧与爆炸会一触即发,不仅破坏力非常大,并且难以利用最佳抢救时间进行火灾扑救工作。

(3)工艺设备复杂,火灾侦查困难。石油化工单位往往会采用多管线进行连接,无论是罐与罐之间的连接还是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均为一种整套流程,不仅工艺复杂,而且生产以及存储的危险化学品种比较多,甚至会出现很多消防员不熟悉、不认识的化学物品,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消防员在火灾扑救过程中难以采取有效的扑救方案。另外,部分石油化工在发生事故之后,其事故现场燃烧面积比较大,如果没有配备相对的扑救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种器材装备检测仪器,在短时间内难以对火灾现状进行侦查,从而导致无法客观准确掌握事故数据,更不能有效制定切实可行地扑救计划,贻误了战机,给火灾扑救或抢险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4)浓烟毒性比较大,对处置技术要求严格。当石油化工在发生爆炸现象之后,会有概率引发成连环性爆炸。很多石油化工单位的建筑物与生产设备之间具有关联性,其自动化、专业化、程序化程度比较高,而且操作起来要求规范,在火灾发生之后面积扩大,出现高温、爆炸、毒气等。这种情况下消防人员难以靠近着火区域,并且火灾的扑救难度系数得到增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此外,石油化工单位自身所具备的的特点会导致出现复燃以及复爆现象,会从根本上影响到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还有在整个石油化工火灾扑救过程中所牵扯到的输转倒灌、器具堵漏会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石油化工单位火灾现场因爆炸、倒灌、器具堵漏失败等原因泄漏的毒性、烈性物质的扩散及腐蚀性物质的外溢、喷溅、流淌,严重制约着消防指战员灭火救援战斗行动,给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工作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如果石油化工单位火灾在初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导致形成“火烧连营”大火场出现,如果石油化工单位因前期忽视了城市规划、环境测评等因素,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故则会导致成千上万群众被疏散,单位附近中小学校师生放假停课等消极影响。

2石油化工火灾扑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环节

(1)积极做好火灾侦查活动,准确掌握火灾情况。火灾侦查活动是整个火灾救援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发生火灾之后,责任区消防中队在达到火灾现场之后需要对外部情况进行观察,及时询问相关人员,利用专业检测仪器进行检查,在获取简单信息之后制定好火灾扑救计划。此外,消防现场指挥部需要对火灾燃烧的位置、形式以及范围有所掌握,对燃烧区域所存在的物质是否具有有毒性、是否出现泄漏、是否出现被困人员进行了解,此外,还要对火势蔓延的方向、油品扩散的方向、相邻建筑物所遭受的影响进行观察[3]。对于火灾情况比较严重,涉及面积比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建立侦查小组,增派相关部门对仪器设备进行整合,在多次检测中得到准确的数据,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可凭借对气味以及嗅觉的直观印象进行判断,避免盲目进入到危险区域。

(2)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消防指战员安全。对所发生火灾的危险程度进行科学测定,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危险区与安全性,及时设置警戒线。对于重度危险区需要选择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勤人员,采取一级安全措施。如果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发现人员伤亡,需及时撤离。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一些喷溅、爆炸等危险区域进行保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装备损伤。而指挥部作为整个火灾扑救的关键核心,则需要设定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战员,对火灾情况进行检测与侦查,对火灾现场所发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果发现危险征兆则需要立即报告给指挥部,并及时向参战人员发出撤退的信号,从根本上保障消防指战员以及参战人员的安全。

(3)积极准备,把握最佳机会。消防部门在实施火灾扑救过程中需要积极准备,把握好最佳机会,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火灾扑救方案,保证整个行动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出现盲目冲动、操之过急的现象。①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一般而言,指挥员要对火灾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沉着应对,科学处置,灵活的采取冷却降温以及工艺灭火等基本战术,从根本上增加技术处置含量[4]。消防部队还要进一步审时度势,适时对灭火力量进行合理部署,将灭火的主要方向进行准确把握。此外,在整个火灾扑救过程中,需要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进攻,并积极解决危险性比较小的罐体,彻底消除危险。还需积极扑救地面流淌火,采取分片消灭的方式,充分利用泡沫、干粉以及氮气等灭火剂。根据火灾发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停止供热,实施工艺灭火。值得注意的是,需要严防二次爆炸以及二次坍塌现象。合理选择各种灭火剂,准确的对水量、灭火剂量进行计算,将战绩进行准确把握,从而实现一次性灭火。②要选取精干人员,选择作战经验丰富、接受专业训练的抢险人员进入到危险区域。还要采取特勤队以及士官作为突击队员,掩护技术人员进行倒罐以及关闭阀门的操作。在整个火灾扑救过程中,需要交代清楚执行任务的基本目的以及方法,对动作要领进行操作以及测试,从根本上保证行动的成功率。

3结束语

化工火灾 篇3

安全评价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对被评价对象(系统)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方式和途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是安全评价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分析是否全面、准确、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正确性。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是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中最主要的分析之一。而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是存在大量以化学反应为主的基本过程,这些化学反应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往往不同,而同一种化学反应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存在着许多共性。我们在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安全评价时,为了能够更全面、准确、科学地对被评价对象(系统)进行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就必须更深入地了解一些石油化工典型生产过程的特点及其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分析方法,并能熟练地掌握之,以便进一步提高安全评价的技术含量和报告书的编写质量。为此,本文将针对10种石油化工典型生产过程的特点及相应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分别作简要介绍,以供安全评价时参考。

2 化工典型生产过程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特点是存在许多以化学反应为主的基本过程,其中典型的化学反应主要有:氧化、还原、聚合、裂化、催化、硝化、氯化、磺化、烷基化、电解等十几种。

下面分别简要介绍上述这些反应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火灾危险性。

2.1 氧化反应

通常的氧化还原是指有电子得失的反应。但在有机反应中,有机物分子内的原子间没有明显的电子得失,很少有化学价的变化,所以常把加氧去氢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常见的有氨氧化制硝酸、甲苯氧化制苯甲酸、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等,其生产过程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1.1 氧化反应需加热,但绝大多数是放热反应,如催化气相反应,一般在(250~600)℃高温下进行,反应热若不及时移去,会使温度迅速升高引发爆炸;

2.1.2 有些氧化反应(如氨、乙烯和甲醇蒸气在空气中的氧化)的物料配比接近于爆炸下限,若配比失调。温控失当,则易爆炸起火;

2.1.3 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大部分是易燃易爆物质(如前述中的氨、甲苯、乙烯等);

2.1.4 反应所用的氧化剂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如氯酸钾、铬酸酐、高锰酸钾等,遇高温或受撞击、摩擦及与有机物、酸类接触,会着火爆炸;而有机过氧化物大多数本身易燃,遇高温则爆炸;

2.1.5 有些氧化反应的产品、中间产物也具有火灾危险性。如产品环氧乙烷属可燃气体,硝酸是强氧化剂,乙醛氧化生产乙酸过程有过乙酸生成,属有机过氧化物,易分解或燃烧。

2.2 还原反应

在有机反应中,把加氢去氧叫作还原反应。还原反应种类很多,其生产过程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2.1 无论是利用初生态氢还原,还是用催化剂把氢气活化后还原,都有氢气存在,特别是催化加氢还原,大都在加热、加压下进行,若氢气泄漏,极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种会爆炸;

2.2.2 还原反应中所使用的催化剂雷氏镍吸潮后在空气中有自燃危险,能使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引燃爆炸;

2.2.3 固体还原剂保险粉、硼氢化钾、氢化铝锂等都是遇湿易燃危险品;

2.2.4 还原反应的中间体,特别是硝基化合物还原反应的中间体,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如,苯胺在生产中如果反应条件控制不好,可生成爆炸危险性很大的环己胺。

2.3 聚合反应

聚合是指将若干个分子结合为一个较大的组成相同而分子量较高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丁二烯聚合生产顺丁橡胶和丁苯橡胶,氯乙烯聚合生产聚氯乙烯塑料等。按聚合方式可分为本体、溶液、悬浮、缩合、乳液5种,每种聚合过程的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3.1 对于本体聚合反应,往往由于聚合热不易散出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如在高压聚乙烯生产中,每聚合1kg乙烯会放出3.8MJ的热量,当未能及时散热时,则每聚合1%的乙烯可使釜内温度升高(12~13)℃,待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就会使乙烯分解,强烈放热,有发生爆聚的危险,一旦发生爆聚,则设备堵塞,压力骤增,极易发生爆炸;

2.3.2 对于溶液聚合反应,此种聚合方法在聚合和分离过程中,容易产生易燃溶剂挥发和静电火花;

2.3.3 对于悬浮聚合反应,在聚合过程中,如果工艺条件控制不好易出现溢料,如果溢料,则水分蒸发后未聚合的单体和引发剂遇火源极易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2.3.4 缩合(缩聚)反应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团的单体相互缩合,并析出小分子副产物而形成聚合物的反应。虽为吸热反应,但若温度过高时,也会使系统压力升高,甚至引起爆裂,泄漏出易燃易爆的单体而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2.4 裂化(裂解)反应

裂化是指有机化合物在高温下分子发生分解的反应过程,有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三种类型,每种裂化过程的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4.1 热裂化,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装置内的油品温度一般超过其自燃点,若漏出油品会立即起火。热裂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裂化气,且有许多气体分馏设备,若漏出气体,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加热炉等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在炼油厂各装置中,热裂化装置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危险性较大;

2.4.2 催化裂化,一般在(460~520)℃和(0.1~0.2)MPa下进行,若操作不当,再生器内空气和火焰进入反应器中会引起恶性爆炸。U型管上的小设备、小阀门较多,易漏油着火。在催化裂化过程中还会产生易燃裂化气,在烧焦活化催化剂不正常时可能出现易燃易爆的一氧化碳;

2.4.3 加氢裂化时,使用大量氢气,且反应温度和压力都较高,装置钢材内的碳分子易被氢气夺取,使碳钢硬度增大而降低强度,发生氢脆。若设备、管道检查或更换不及时,会在高压(10~15)MPa下发生设备爆炸。此外,加氢是强烈的放热反应,反应器若不能按要求通冷却氢以控制温度,可出现设备局部过热、加热炉炉管烧穿或高温管线、反应器漏气而引起火灾。

2.5 催化反应

是指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化学反应,如由氮和氢合成氨,由乙烷和氧合成环氧乙烷等都属催化反应。其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5.1 如果催化剂选择不正确或加入量不合适,易形成局部反应激烈。若散热不良,温控不当,易发生超温爆炸或起火事故;

2.5.2 催化过程中有的会产生氯化氢,存在腐蚀和中毒危险,有的会产生硫化氢,存在中毒和爆炸危险;有的会产生氢气,火灾爆炸危险性更大,在高压下,氢的腐蚀作用可使金属高压容器脆化,而造成火灾爆炸及容器破坏性事故;

2.5.3 原料气中某些能与催化剂发生反应的杂质含量增加,可能成为爆炸危险物,如乙烯催化氧化合成乙醛的反应中,催化剂体系中常含有大量的亚铜盐,若原料气中含乙炔过高,则乙炔会与亚铜盐反应生成乙炔铜,乙炔铜是一种极敏感的爆炸物,在空气作用下易氧化成暗黑色,并易起火爆炸。

2.6 硝化反应

是指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取代氢原子而生成硝基化合物的反应。如甲苯硝化生产梯恩梯,苯硝化制取硝基苯,甘油硝化制取硝化甘油等,其硝化过程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6.1 因硝化是放热反应,需在降温条件下进行,稍有疏忽,如中途搅拌停止,冷却水供应不良、加料速度过快等,均会使温度猛增,混酸氧化能力加强,易引起着火和爆炸事故;

2.6.2 硝化剂具有氧化性,常用的硝化剂有浓硝酸、硝酸、浓硫酸、硫酸、发烟硫酸、混合酸等均具有氧化性、吸水性和腐蚀性,它们与油脂、有机物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在制备硝化剂时,若温度过高或落入少量水,会促使硝化剂大量分解和蒸发,不仅造成设备强烈腐蚀,还可能造成爆炸事故;

2.6.3 被硝化物质(如苯、甲苯、甘油、脱脂棉等)大多易燃,若使用或贮存管理不当,易造成火灾。硝化产品大都有着火爆炸的危险,受热、摩擦、撞击或接触明火,极易发生爆炸或火灾。

2.7 氯化反应

是指氯原子取代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的过程,如由甲烷制甲烷氯化物,苯氯化制氯苯等。常用的氯化剂有:气态或液态氯、气态氯化氢和各种浓度的盐酸、磷酰氯、三氯化磷、次氯酸钙等。氯化过程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7.1 氯化反应的原料大多是有机易燃物和强氧化剂(如甲烷、乙烷、酒精、天然气、苯、甲苯、液氯等),若未严格控制各种火源、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则易发生火灾爆炸;

2.7.2 最常用的氯化剂是液态或气态氯,其不仅属剧毒品,且氧化性极强,贮存压力较高,一旦泄漏,危险性很大。若氯化反应器前的氯气缓冲罐未装设或控制不好,致使被氯化的有机物倒流,可能引起爆炸;

2.7.3 氯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物料泄漏就会造成火灾或爆炸。氯化反应几乎都有氯化氢气体生成,设备易受腐蚀而发生泄漏,增加了反应过程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2.8 磺化反应

是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磺(酸)基(-SO3H)的反应。常用的磺化剂有发烟硫酸、亚硫酸钠、亚硫酸钾、三氧化硫等。磺化过程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8.1 磺化剂三氧化硫是氧化剂,遇比硝基苯易燃的物质时会很快着火,若遇水会生成硫酸,会大量放热升温而导致起火、爆炸,因硫酸的强腐蚀性还会增加对设备的腐蚀破坏;

2.8.2 所用原料苯、硝基苯、氯苯等为可燃物,所用的磺化剂浓硫酸、发烟硫酸等都是氧化性物质,有些甚至是强氧化剂,若投料顺序颠倒、投料速度过快,可能造成反应温度升高,使磺化反应变为燃烧反应,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2.8.3 磺化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在反应过程中无有效的冷却和良好的搅拌,均可能使反应温度超高,以致发生燃烧起火或爆炸。

2.9 烷基化反应(亦称烃化)

是在有机化合物中的氮、氧、碳等原子上引入烷基(-R)的化学反应,引入的烷基有甲基(-CH3),乙基(-C2H5)、丙基(-C3H7)、丁基(-C4H9)等。烷基化常用烯烃、卤代烃、醇等能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氧、氮等原子上引入烷基的物质叫作烷基化剂。如苯胺和甲醇作用制取二甲基苯胺。烷基化反应过程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9.1 被烷基化的物质(如甲类液体苯、丙类液体苯胺)大都有着火爆炸危险,烷基化剂一般比被烷基化物质的火灾危险性更大,如丙烯是易燃气体,甲醇是甲类液体,十二烯是乙类液体;

2.9.2 所用的催化剂反应活性强,如三氯化铝是忌湿易燃物品,有强腐蚀性,遇水或水蒸气会分解放热,放出氯化氢气体,能引起爆炸,若接触可燃物、易着火。三氯化磷是腐蚀性忌湿易燃液体,遇水或乙醇会剧烈分解,放出大量热和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腐蚀性和刺激性,有毒,遇水及酸(主要是硝酸、乙酸)发热、冒烟、有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

2.9.3 烷基化反应都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如果原料、催化剂、烷基化剂等加料顺序颠倒、速度过快或搅拌中断,会发生剧烈反应,引起跑料,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2.9.4 烷基化产品(如乙类液体异丙苯、丙类液体二甲基苯胺和烷基苯)也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

2.10 电解反应

是指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时,在两个电极上所引起的化学变化过程。钠、钾、镁、铅等有色金属和锆、铪等稀有金属的冶炼,铜、锌、铝等的精炼,氢、氧、氯、烧碱、氯酸钾、过氧化氢等许多化工产品的制备,以及电镀、电抛光、阳极氧化等,都要通过电解来实现。以隔膜法电解食盐水生产氢氧化钠、氢气、氯气为例,其电解过程主要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如下:

2.10.1 被电解的盐水中杂质过量可能产生火灾爆炸危险。如盐水中含有铁杂质,会产生第二阴极而放出氢气;盐水中带入铵盐,当PH<4.5时铵盐和氯作用可生成氯化铵,氯作用于浓氯化铵溶液可生成爆炸性油状物三氯化氮;

2.10.2 电解过程若氢气和氯气控制不好,可能相互混合而发生爆炸。导致氢气和氯气混合的主要原因是:①阳极室内盐水液面过低;②电解槽氢气出口堵塞,引起阴极室压力升高;③电解槽的隔膜吸附质量差;④石棉绒质量差,在安装电解槽时碰坏隔膜,使隔膜局部脱落,或送电前注入的盐水量过大将隔膜冲坏;⑤阴极室中的压力等于或超过阳极室的压力时,即可能使氢气进入阳极室;

2.10.3 电解槽内盐水液面高低不适当,若盐水液面过低,氢气可能通过阴极网渗入到阳极室内与氯气混合成爆炸性气体,若盐水过满,在压力下盐水会上涨;

2.10.4 电解设备若发生氢气泄漏,会与室内空气混合而引发火灾或厂房爆炸;

2.10.5 生产过程若突然停电或停机时,若未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立即去关闭高压阀,有可能使电解槽内氯气倒流而发生爆炸。

3 结语

在对化工典型生产过程进行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时,还应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针对评价对象生产场所和储存场所中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数量,判定是否构成火灾爆炸或毒物危害重大危险源,以便将重大危险源作为重点进一步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浅谈如何扑救石油化工火灾 篇4

一、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的难点

1火势不宜控制, 处理方案较难确定。石油化工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危险性, 在企业中存放着很多的储罐区, 而且分布较为密集, 储罐区之间铺设着很多的输送管道, 管道中可能有易燃的材料或者气体, 所以, 一旦在储罐区发生火灾, 火势的蔓延速度会很快, 而且不易控制与扑救, 造成的损失也会比较大。消防人员在扑救火灾时, 需要掌握石油化工材料的特殊性, 其不但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 有的材料还不溶于水, 所以, 有时不能用水直接扑救, 否则可能会加快火势的蔓延速度, 还可能威胁到自身的安全。石油化工企业出现火灾后, 要利用专业的一起找到火灾的起源点, 否则很难确定正确的处理方案, 会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2爆炸危险性较大。石油化工企业中出现火灾时, 有时会发生爆炸, 而且危险性比较大。由于石油化工的原材料比较特殊, 很多石油化工装置也具有易燃性, 这些装置在保温的作用下, 容易出现爆炸的危险, 在企业中, 有时地下会铺设很多的管线、管道, 这些管道中可能存有易燃易爆气体, 所以, 在燃烧爆炸后, 很多设备、管道与地面会出现断裂的问题, 不断会破坏地面结构, 还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情况。

3火势蔓延速度较快。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原材料不但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 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这种特性使得其在燃烧的过程中, 会向周围迅速蔓延, 引起较大面积的火灾。如果燃烧的地方有容积较大的化工装置, 则会在爆炸后出现大面积的破坏。这些设备中一般都存储着具有流动性的材料, 在流淌的过程中, 会出现流淌桩燃烧的现象, 加快了火势蔓延的速度。

4热辐射比较强, 很难近距离扑救。石油化工材料在燃烧的过程中, 会释放大量的热量, 产生较大的热辐射, 所以, 石油化工企业出现火灾时, 消防人员很难近距离扑救灭火, 这会给消防员的人身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尤其是企业中一些大型的油罐或者容积大的设备, 爆炸后会出现开放式的燃烧, 形成较强的热辐射, 很难近距离扑救。

二、扑救石油化工火灾的方式与措施

1冷却防爆。针对石油化工材料的特殊性, 可以采用冷却防爆的形式进行火灾扑救处理。企业出现火灾后, 石油化工设备、装置在高温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爆炸。为了及时的扑救火灾, 消防人员比较先利用喷射泡沫进行降温冷却处理, 这些泡沫可以将大火覆盖住, 有效的控制火势蔓延。所以在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火灾扑救时, 要利用大量的泡沫进行冷却, 冷却的顺序是自上到下, 特别是一些易燃易爆的装置设备, 要进行重点喷射, 降低设备周围的温度。还要利用冷却枪喷射降温, 喷水时不能只停留在一个位置, 要采用来回摆动的方式进行冷却, 因为如果喷射的不均匀, 会使设备出现变形等问题, 使设备无法正常使用。通过冷却防爆的措施, 可以有效的控制火情, 另外, 用于扑救的消防车, 要停靠在距离火灾50m以上的位置。

2针对不同的燃烧对象, 灵活运用灭火战术和方法。要选择适用的灭火剂, 因为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所涉及到的原料种类非常多, 而且与水结合到一起的话, 作用也各不相同。如果选择的灭火剂不适合, 不但不可以灭火甚至于还会加大火势的蔓延, 引起二次火灾;其次要根据火场的实际状况, 进行科学合理地灭火方案, 灵活采用灭火方法;然后是在扑救火灾现场安排火灾火势的观察小组, 利用先进的火灾分析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及时分析火灾突变情况, 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方法进行灭火。

3借助先进装备。石油化工火灾事故有非常高的危险性, 复杂性, 而且事故多于突发性, 由于以上原因加大了灭火的难度, 因此在进行灭火时要借助于高科技的灭火装置设备。在我国对这些特殊性火灾事故的扑救过程序中, 高度重视扑救火灾的先进方法和高科技灭火设备装置, 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的高科技灭火设备的研制。目前我国对付石油化工企业火灾扑救中所使用的设备有:消防卫星通信指挥车、消防机器人、消防坦克等。

三、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应把握的重点

首先, 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特殊复杂。所以要在第一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 到达现场进行灭火工作, 使火灾第一时间得到控制。其次, 加大火势的侦查力。火灾有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在整场灭火行动中, 火灾的侦查工作要穿行于整场扑救工作。可以起到及时掌握火灾情况, 采用可行扑救方案, 确保战斗顺利完成。最后, 加强安全防护工作。火灾的危险性要用科学合理地方法进行评测, 进行火灾高、中、低度危险区的划分。禁止人员出入。进入到火灾现场进行扑救的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 扑救人员与掩护人员之间密切合作, 设置安全警戒哨。

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火灾较难处理与扑救, 而且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状况, 为了有效的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 工作人员一定要规范操作, 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 提高安全意识。企业出现火灾后, 要利用专业的机器, 找到火灾的起源点, 这样可以帮助消防人员选择正确的扑救方案, 还能有效的降低扑救火灾中出现危险的事故的概率, 避免出现更加的人员伤亡。石油化工企业出现火灾后, 工作人员要有灵活应对的能力, 避免因为慌乱而出现受伤等情况, 要利用有效的扑救措施, 提高灭火的效率, 降低企业的损失。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的难点。分析了扑救石油化工火灾的方式与措施, 并对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应把握的重点进行说明, 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化工,火灾,扑救,难点,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华文.浅谈石油化工火灾的处置与对策[J].科技与企业, 2012.

化工火灾 篇5

信息来源:市应急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9-08-30 16:00

2019 年 5 月 22 日 4 时 33 分左右,泰州东联化工有限公司年产 30万吨气体分馏装置脱丙烷塔回流罐发生一起火灾事故。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 13.61 万元。

按照泰州市人民政府授权,2019 年 5 月 22 日,泰州市应急管理局牵头成立了由市公安局、消防救援支队及医药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对这起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聘请 3 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专家论证、综合分析,初步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并提出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事故单位情况

泰州东联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联化工)略。

(二)事故装置及现场勘验情况

事故发生在化工车间 30 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该装置分为脱丙烷、脱乙烷、丙烯精馏等部分,主要原料为重油制烯烃液化石油气,产品为丙烯、丙烷、干气及碳四。

脱丙烷系统基本工艺:略。

事故点为气分装置脱丙烷塔顶回流罐(V402)罐底的排水口。由于脱丙烷塔中的物料中含有水分,需要通过打开罐底脱水阀的方式排出水分(脱水操作)。脱水操作时,自动控制系统(DCS)操作人员根据监测的水份含量数据下达脱水操作指令,由外操人员到现场打开脱水阀门。罐底脱水阀为双阀(根部阀、远端阀),外操人员从内往外逐个微开阀门,《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全规定》要求,脱水至出现气态物质(主要成分为碳三)时立即关闭阀门。

二、事故经过及应急处置情况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19 年 5 月 22 日 4:30 左右,东联化工车间气分岗位当班操作工陈某,按照内主操郭某安排,先到气分装置二层 V401 罐进行脱水操作,完成后至三层 V402 罐(操作压力 1.82Mpa)进行脱水操作。陈某用“F”型铁质扳手打开靠近V402 罐体的根部阀,开度约一半,再开远端阀,先旋开两圈左右,在看到 V402 罐底部脱水管口有水排出后,又旋开了一圈。在水已排净,碳三气体从脱水管道喷出后,陈某未能及时关闭远

端阀,喷出的气体遇静电起火,随即陈某用“F”型铁质扳手关闭远端阀,旋关了 1 圈半后,由于此时火势加大,未完全关闭,随后陈某又尝试关闭靠近V402 罐体的根部阀,但因火势较大,已无法控制。陈某双手被灼伤。

(二)应急处置情况

事故发生后,企业立即组织现场人员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水炮进行救援,并向“119”、中海油气消防队报警,同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接到报告后,市长史立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杰、市委常委、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小兵、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杜荣良以及消防、应急、公安、环保等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处置,并采取紧急停车、关闭上下游系统切断阀、系统泄压等措施。至 6 时左右,火势已得到控制,为确保不因可燃物料泄漏引发闪爆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救援人员控制火势燃烧,至 7 时 36 分明火完全扑灭。现场水、气持续监测显示,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三)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本次事故造成操作工陈某手部灼伤,其他无人员伤亡。

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3.61 万元。

三、事故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直接原因

操作工打开 V402 罐底阀门进行脱水作业时,在出现碳三气体排放后,未及时关闭阀门,罐内液态碳三通过脱水管道和阀门高速喷出,产生静电,点燃泄漏的易燃物质(碳三)着火蔓延。

(二)事故间接原因

1.脱水作业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企业现状安全评价报告中明确指出,脱水作业过程中,一旦发生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有起火爆炸的风险,但东联化工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制定详细安全管理规定和采取可靠防范措施。

2.操作规程有缺陷。《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全规定》的可操作性不强,机械的规定每班必须进行脱水作业,未明确规定需要进行脱水作业的水份含量;脱水作业终点判定不可行,未能留有可靠的安全余量,只规定作业人员见气关阀,有极大误操作风险。

3.隐患排查整改不彻底。虽然在隐患排查过程中,发现气分装置脱水作业存在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的安全风险,且在 4 月份制定了《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全规定》,但未经专业技术人员评估审核,未能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操作人员在涉及易燃易爆介质的装置附近使用 F 扳手等铁质工具,长期未能得到纠正。

4.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化工车间制定的《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

全规定》虽然下发到班组,但未组织操作人员及时培训学习,公司也未能进行有效督促。

5.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未有效落实。未能有效督促操作人员在进行脱水操作时,按照《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全规定》执行。

(三)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泰州东联化工有限公司“5·22”火灾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四、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人员和单位的处理建议

该起事故发生在盐城响水天嘉宜“3·21”特别重大事故后,处于全市百日安全整治专项行动期间,社会影响较大,应从严查处。

(一)事故责任单位及处理建议

东联化工,对脱水作业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工艺操作规程不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未有效落实,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建议由泰州市应急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对东联化工处以罚款。

(二)事故责任人及处理建议

1.汤某某,东联化工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作为企业主要负责人,日常安全管理不严格,未能督促相关人员彻底排查脱水作业事故风险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建议由泰州市应急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对其处以 2018 年收入 30%的罚款。

2.韩某某,东联化工生产副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生产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未能安排技术运行部对化工车间制定的《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全规定》进行审核评估,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建议由东联化工按照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予以处理。

3.吴某某,化工车间分管生产副主任,对本车间制定的《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全规定》未认真审核,对脱水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彻底,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建议由东联化工按照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予以处理。

4.陈某,化工车间气分岗位操作工,未严格按照《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全规定》中“待见气后关闭脱水阀”的规定进行脱水作业,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建议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五、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一)东联化工应从此次事故中深刻吸取教训,一是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气分装置进行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不达安全条件不允许恢复生产;二是聘请甲级资质设计单位按照最新规范标准对全厂进行设计复核,同时对全厂各装置和作业环节进行全面风险辨识和隐

患排查整改,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认真完善操作规程,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不能保证安全的,要采取停产整改等措施,确保整改期间安全;三是重新修订完善脱水作业的相关操作规程,明确操作参数,强化内操人员对脱水作业的监控监护,提高安全余量,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

(二)泰州医药高新区滨江工业园区管委会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责任,督促园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强化安全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浅析石油化工火灾特点及扑救措施 篇6

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火灾爆炸危险性大, 而且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则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行业, 一直是消防保卫的重点。近年来石油化工火灾事故频发, 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社会影响极大, 为此, 探究石油化工火灾特点及扑救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石油化工火灾的显著特点

石油化工发生火灾, 火情千变万化, 通常会发生爆炸, 同时会出现大面积和多火点的立体燃烧, 极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因此充分了解和掌握石油化工的火灾特性, 对成功扑救石油化工火灾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对各种石油化工火灾的研究, 笔者认为其火灾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爆炸危险性特别大。石化火灾的重要特点就是爆炸[1]。在石油化工火灾中, 经常会发生爆炸, 有的是先爆炸后燃烧, 有的是先燃烧后爆炸。爆炸产生的危害非常大, 人员伤亡、设备管道破裂、建筑物倒塌、物料泄漏流淌, 这些情况对火灾扑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也使火灾情况变得异常复杂, 通常来说, 导致火场发生突然爆炸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设备中的可燃气体或易燃可燃液体, 因设备管道破裂泄漏与空气混合, 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负压设备受火灾影响破裂, 空气进入其中;设备长时间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

2) 燃烧速度快。石油化工火灾[2], 燃烧的物质多为化学危险物品, 原料和产品沸点低, 挥发性强, 大都是易燃易爆气体、液体, 一旦发生火灾, 燃烧速度非常快, 火势迅速壮大。燃烧所产生的辐射热大大加速了燃烧程度, 随着火势蔓延逐步形成大面积立体火灾, 并发生连锁反应。如浓度为9.8%的甲烷气体预混燃烧速度是0.67 m/s, 航空汽油的燃烧速度为91.98 kg/ (m 2·h) , 液体蒸发面的放热率为51 874 kg/ (m 2·h) 。

3) 易造成大面积立体火灾。因石油化工的生产设备大多高大且密集分布, 设备中有容易流淌的易燃易爆物料。所以, 在扑救初期火灾时如果控制不力, 容易使管线破裂, 物料喷洒流淌, 火势向四周迅速扩散, 造成大面积流淌火, 形成立体燃烧。

4) 火灾扑救困难。石油化工装置工艺比较复杂, 自动化程度相对来说比较高, 若装置发生爆炸, 危及整个生产区。扑救火灾必须根据生产原料、生产工艺设备特点和固定消防设施的基本情况, 科学制定灭火对策。火灾发生后, 如果在初期得不到有效控制, 就会出现大火场。所以扑救工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任何不科学的冒进都可能发生危险。同时灭火用水、泡沫和干粉的需要量特别大, 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灭火作战任务。因此, 石化装置的火灾扑救具有相当的难度。

5) 火灾损失特别大。由于各种石油化工装置科技含量比较高, 资金投入非常大, 一旦发生火灾, 人员伤亡惨重, 设备严重遭到损坏, 且短时间难以恢复生产, 导致市场商品短缺, 影响社会的稳定。

2 扑救石油化工火灾的基本前提

扑救石油化工火灾, 必须统一指挥, 科学扑救, 如措施不力, 方法不当, 会适得其反, 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量石油化工灭火战斗的经验告诉我们, 要正确扑救石化装置火灾,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第一出动。由于石油化工火灾发展快, 燃烧迅速, 所以一定要快速反应, 第一时间集中优势兵力,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社会联动单位要根据灭火救援预案, 按照职责分工, 迅速向火场集结。同时运用启动化学危险品决策系统, 科学制定灭火方案, 迅速调集重型水罐车、高喷消防车、通信、侦检、化学事故抢险救援车、泡沫车、干粉车、照明车、防护装具和足够的灭火药剂, 及其他灭火救援力量, 集中优势灭火力量, 以快制快, 赢得灭火战斗的主动权。

2) 掌握火场情况, 为科学指挥提供依据。扑救石油化工火灾, 必须实施科学决策, 在平时对石化企业进行“六熟悉”的基础上, 利用各种信息渠道, 掌握火场情况, 以供灭火指挥决策参考。到达火场前要问清火场概况。要在接警时通过询问报警人, 问清着火装置的具体情况, 有无人员伤亡, 是否发生爆炸, 同时保持与报警人的联系, 以便及时了解火场情况。在途中得到的信息应及时反馈到指挥中心, 调派足够的增援力量, 同时结合平时该单位“六熟悉”掌握的内容, 利用灭火救援指挥箱就现场情况进行分析研判, 在未到达现场之前做好战斗准备;到达火场后根据着火的物质, 迅速确定科学施救方法[3]。到达火场后, 通过火情侦察和询问知情人, 尤其是了解和熟知起火设备工艺流程的专家;了解设备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一旦发生火灾所带来的危害, 了解燃烧物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只有对设备有足够的了解, 才能为成功扑救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当然, 要组织起火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消防队组成的侦查小组, 对火场进行不间断的侦查;在灭火过程中要设置观察哨。石油化工火灾, 着火或烘烤的装置容器, 往往会产生突变, 进一步扩大灾情, 造成一定的伤亡或损失。因此, 在火灾扑救的过程中, 要不间断的对火灾情况进行侦查和分析, 组织石油化工专业人员成立观察小组, 充分利用各种侦测设备, 加强对现场的燃烧情况及相邻装置进行观测。一旦捕捉到危险前兆, 要么可以使指战员捉住短暂的有力战机, 采取措施, 化险为夷, 要么果断撤退, 减少伤亡, 保存实力, 再次组织进攻, 顺利扑灭火势。

3 扑救石化装置火灾的战术战法

石油化工火灾情况复杂, 在实施处置此类火灾事故时, 按照“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原则, 确保重点、兼顾一般, 采取冷却防爆、固移结合、工艺处理等战术措施, 顺利完成灭火作战任务。

1) 遵循堵截、冷却、防护、围攻的战斗程序[4]。根据历次石油化工火灾的扑救经验, 集中优势兵力展开堵截、冷却、防护、围攻的战术是非常有效的。一般到达火灾现场后, 首先要对正在蔓延的火势进行堵截, 防止火势的扩大。同时对正在燃烧的装置和周边的装置进行持续冷却, 降低着火装置发生爆炸的几率。在完成堵截和冷却后, 指挥员要根据现场情况, 全面分析火灾形势和有可能波及的范围, 准确计算所需的兵力和装备, 对火场进行全面的围攻。对那些容易受火势波及的装置及那些受火焰烧烤而有爆炸可能的装置, 要及时布置力量进行实时保护, 避免出现顾此失彼, 结果“后院”着火爆炸, 从而造成更大的伤亡和损失。

2) 第一时间压制初期火灾。每一个石油化工企业都安装有固定的灭火设置, 所以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用好固定灭火设置, 集中歼灭初期火灾, 如果能发挥好石油化工企业的固定灭火设施达到扑救初期火灾的作用,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固定灭火设施, 是以快制快, 迅速控制火势, 赢得灭火时间, 掌握主动权的关键。如利用液化石油气罐顶部雨淋或水喷淋设施和油罐内设置的固定泡沫灭火系统等, 这些设施的主要特点是启动非常快、容易操作、灭火效果好, 就是在火灾发生时, 抓住有利战机, 向着火部位发起迅速而有力的进攻, 力争在短时间内速战速决。

3) 立体围攻, 全面控制。石油化工装置设置比较密集且高大耸立, 这些装置一旦着火上下波及, 很快形成立体型燃烧, 扑救此类火灾, 作为火场指挥员, 应当密切关注火场情况的变化, 科学决策, 统一指挥, 坚持“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原则, 利用火灾中还未损坏的固定灭火装置和优势兵力科学设置进攻阵地, 在燃烧设备四侧的上、中、下全部部署最优势的灭火力量, 同时展开梯次灭火进攻, 在进攻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重点, 兼顾一般, 对着火装置形成上压、中插、下围的立体围攻之势。

摘要:从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说起, 深入分析研究了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 为今后成功扑救石油化工火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消防,石油化工,火灾,扑救

参考文献

[1]中国火灾大典编委会.中国火灾大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中国消防协会.灭火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3]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灭火救援[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

化工火灾 篇7

石油化学工业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同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石油化工作为能源产业,不仅为运输业、航空、航海提供燃料,化工生产还为农业提供化肥、农药、塑料簿膜、农机燃料。为工业提供纯碱、烧碱、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润滑油、溶剂油;为建筑业提供合成材料,为修建公路提供沥青,为国防工业提供各种燃料,炸药等。同时,石油化学工业又是一个具有较大火灾和爆炸危险性的工业。[1]它的原料大都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生产过程始终伴随着高温,高压;工艺操作连续化,化学反应复杂;生产中使用电源、火源、热源较多,所以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而且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又容易蔓延扩大,造成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2]。2011年6月至10月我国公安消防部队对全国的石油化工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据统计,全国现有重点石油化工单位21621家,其中原油开采年生产能力100万吨以上的92家,天然气开采年生产能力20亿立方米以上的13家,年生产能力400万吨以上的燃料型炼油企业28家,储油能力达百万立方米以上的石油库218家。因此,公安消防部队认真研究石油化工单位火灾的特点和扑救经验,掌握扑救石油化工单位火灾的有效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1 我国石油化工单位重特大火灾案例统计分析情况

通过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江苏省南京炼油厂、沈阳大龙洋石油有限公司、北京化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江苏省常州市亚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兰州石化公司、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中石化上海分公司高桥炼油事业部、辽宁省抚顺中石油二厂、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中海油惠州炼化分公司、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2011年7月16日和8月29日两起)、重庆市工业园区方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这16起火灾案例的研究,从发生火灾时间、一次性调集灭火力量、控火时间和灭火时间、固定消防设施使用情况、工艺措施灭火情况、冷却抑爆力量布置情况及设立观察哨等主要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上述所列16起石油化工单位火灾为全国石油化工单位重特大火灾案例,所选战例具有典型性也有普遍意义,能够充分说明石油化工单位火灾扑救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战术措施。同时,所选取得16起战例内容较为全面,情况具体,数据准确,标图规范,表达形象直观,使人一目了然,具备研究的条件,满足了分析的需要。从石油化工单位类别来讲,这16起战例中,有6起属于油罐火灾,占37.5%,有10起属于化工装置火灾,占62.5% 。

1.1 石油化工单位火灾扑救战法实战效能分析情况

1.1.1 一次性调集的灭火力量情况分析

石油化工单位火灾往往一开始就会出现大面积、立体型、流淌燃烧、爆炸与倒塌相间的格局。因此必须有充足的灭火力量投入,一次性快速调集优势兵力于火场,这才是成功扑救的重要前提。

16起火灾战例中,如图1所示,一次性调集消防车10-50辆的有5起,占31.25%;50-80辆的有5起,占31.25%;80-100辆的有4起,占25%;100 辆以上的有2起,占12.5%。

其中最少的是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火灾,一次性调集了26辆消防车,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在当时全国消防力量均不高的情况下也属于非常充足的力量了,最多的是2011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火灾,一次性调集了130辆消防车到达火灾现场。这16起案例中,平均调集的消防车辆为71.44辆,消防官兵为430.38名。特别是2010年7月16日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火灾和2011年7月16日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火灾,分别一次性调集了37个公安消防中队,4个企业专职队,128辆车,1000余名消防官兵和21个公安消防中队,4个企业专职队,130辆车,700余名消防官兵。这不仅是大连消防部队在扑救石油化工单位火灾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也证明了在石油化工单位火灾扑救中,加强第一出动,一次性调集充足的灭火力量于火场是赢得灭火战斗最终胜利的关键[3]。

1.1.2 固定消防设施的利用情况分析

石油化工装置区设置的固定灭火设施在没有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是扑救初期火灾的主要措施和手段[4]。在16起火灾战例中,使用固定消防设施的有5起,占31.25%;未使用的有10起,占62.5%,其中未使用的均为固定消防设施在火灾或爆炸中被损坏而无法使用。从这16起火灾战例中可以看出,消防部队在扑救石油化工单位火灾时,已充分考虑到了使用固定消防设施进行冷却,体现了坚持“固移结合”的战术原则[5],但由于大部分固定消防设施在火灾中损坏而无法正常使用,这就提醒消防部队在以后的战斗行动中要重视这一现象,出动力量时应增加大功率、大流量的水罐消防车,战斗部署时应加强高喷车、移动水炮等作为火场冷却的主要手段。

1.1.3 控火和灭火时间的情况分析

16起火灾的控火时间:火势1h以内得到控制的有0起;火势1-3h得到控制的有4起,占25%;火势3-10h得到控制的有7起,占43.75%; 火势10h以上得到控制的有5起,占31.25%。

16起火灾的灭火时间:1h以内扑灭火灾的有0起;1-3h扑灭火灾的有2起,占12.5%;3-10h扑灭火灾的有7起,占43.75%; 10h以上扑灭火灾的有7起,占43.75%。如图2所示。

从控火时间和灭火时间可以看出,石油化工单位火灾的扑救通常是耗费时间较长的一类战斗行动。特别是灭火时间中,10小时以上的占到43.75%,这说明消防部队在扑救该类火灾的时候,应提前做好打“持久战”的谋划,应在人员、装备、灭火剂和后勤保障上准备充足、调派及时。如2010年7月16日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火灾扑救中,共用了消防水6万吨,泡沫灭火剂1000吨,这就提醒消防部队在该类火灾扑救中,应考虑与本地泡沫灭火剂生产厂家签订应急联勤协议,可一次性调运大批量泡沫液,同时,还要完善战勤保障体系,建立泡沫液的应急调运机制,做到遂行保障及时有效。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到长时间火灾扑救中天气变化情况对扑救现场的影响,如炎热和寒冷天气下,战斗人员的轮换以及消暑、保暖措施[6]。(如2011年1月19日的辽宁省抚顺中石油二厂火灾扑救中,当天天气寒冷,气温为-8--24℃,指挥部就科学利用了具有取暖设备的大型客车作为战斗员轮换的中转站和补充体能的后勤供给站,以此来解决19个小时火灾扑救中战斗员的体能补充和替换难题)。

1.1.4 技战术措施应用情况分析

16起火灾中,充分应用工艺措施灭火成功的有12起,占75%,均是消防队员在厂方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实施关阀断料、输转导流等方式进行,有4起是现场条件不够而无法实施,占25%,这说明在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中,采取工艺措施灭火是行之有效的基本战术。如图3所示。

16起火灾中,全部应用了“冷却抑爆”的战术措施,在火灾扑救中均组织了大量的枪(炮)阵地对着火罐、邻近罐进行冷却保护[7],例如,2011年8月29日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火灾扑救中,消防部队共组织了59个枪炮占地对着火罐、邻近罐进行冷却;2011年7月11日的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中海油惠州炼化分公司火灾扑救中,现场共组织了25门水炮进行冷却,供水强度达到了1280升/秒,这些大流量移动式消防水炮的应用和现场不间断的供水是石油化工火灾扑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2 总体分析结论

2.1 必须一次性调集足够多的灭火力量达到现场

消防部队要以大兵力多装备集中于火场,占据火场优势展开灭火行动,石油化工火灾蔓延速度快,火场瞬息万变,险情时有突发,后果难以预测[8],能否在火灾发生初期和发展阶段以优势兵力控制局面是扑救石油化工火灾成败的关键[9]。

2.2 必须优先和充分利用现场的固定消防设施控制火势

通常,在进行石化装置消防设计时,除设置了必要的防火设施外,还根据石化装置的规模、火灾危险性及本厂消防力量和邻近消防力量等情况,设置了相应的灭火设施,并配备了合适、足量的灭火剂。例如,装置区之间设置的消防水幕、蒸汽幕,装置区内设置的固定泡沫、固定水炮、带架水枪,中间贮罐及装置顶部设置的雨淋设施,装置平台、框架结构及油泵房设置的蒸气灭火设施等。这些固定灭火设施在没有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是扑救初期火灾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它具有启动快、操作方便、威力大等特点,如果使用得当,可及时控制火势发展,弥补移动式灭火设备的不足。在大型石化火场上科学使用固定灭火设施,往往是变被动为主动,以快制快,及时控制火势,防止发生爆炸,赢得灭火时间,掌握灭火战斗主动权的关键。因此,扑救石油化工火灾一定要改变以移动式灭火设备为主的传统意识,充分利用火场上的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为取得灭火战斗的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必须主动采取工艺措施灭火和大流量枪炮冷却抑爆的技战术措施

石油化工生产的连续性很强,一处着火牵动整个生产系统,火势随着物料的源源补给而旺盛不熄[10]。物料流动的蔓延扩展,燃烧的猛烈程度,火情的发展态势,以及火灾的扑救时间都由物料泄漏量或流出量的多少决定。因此,扑救石化装置火灾,控制火势发展的最基本措施,就是关阀断料。同时,石化装置发生火灾,燃烧区内的设备、管道不断增压,当压力超过设备、管道的耐压极限时,即发生物理性爆炸。与此同时,由于金属设备在火焰直接作用或辐射热作用下,壁温升高,机械强度下降。当机械强度下降到一定程度,设备、管道就会变形破裂发生蒸气爆炸,紧接着发生化学性爆炸,有时还会引起连锁反应,使临近设备发生爆炸。确保重点、冷却控制是扑救石油化工火灾过程中消除着火设备、受火势威胁设备发生爆炸危险的最有效措施。

3 建议

通过16起化工火灾扑救的实际情况分析看,为了保证成功扑救石油化工火灾,消防部队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加大投入,尽快配备扑救石油化工火灾专用装备。要结合测试演练和本地实际,以新修订的《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为依据,科学评估论证,加大泡沫液输转泵、遥控炮、大功率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远程供水系统等实用高效车辆装备的配备。要完善战勤保障体系,建立泡沫液的应急调运机制,做到遂行保障及时有效。指导督促石油化工单位按照相关标准,配备专业的消防装备器材,储备必备的灭火药剂。

二是要加强演练,切实做好灭大火、打恶仗的准备工作。要加强实地演练,参照部消防局年度考核模式,立足最大、最不利的灾害情况,充分考虑石油化工火灾的灭火时间,随机设定情况,以实地、实兵、实装、长时间出水等形式,验证作战预案,锻炼队伍,磨合联动机制,提升指挥水平。要严格预案制作标准,规范预案内容,着力完善战斗编成、应急联动、战勤保障、火场供剂等环节,切实加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要强化战评,着力提高科学施救、安全施救水平。要严格战评制度,深入剖析典型石油化工灾害事故处置战例,吸取经验和教训。要遵循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的客观规律,掌握石油化工火灾易燃、易爆、易中毒、作战时间长、灭火剂消耗量大等特点,加强防爆抑爆、侦检警戒、防护洗消、长时间冷却、大流量供水、远程移动装备操作、紧急撤离等专项训练,明确撤离信号和方法,确保作战行动安全,同时要充分发挥专家的辅助决策作用,合理利用工艺手段施救,提高科学施救水平。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李树.灭火战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3]伍和员.消防战训工作改革与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4]郝彩霞.事故树分析法在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1):154-159HAO Cai-xia.The application of accidents analysis in ex-plosion accidents of LPG storage tank fire[J].Journal of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8(1):154-159

[5]公安部.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2009

[6]吕显智,王永西,葛巍巍,等.消防战士SCL-90测试结果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155):48-50LV Xian-zhi,WANG Yong-xi,GE Wei-wei,et al.The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 of the mental health and their re-lated factor of fire force soldiers[J].Fire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9,28(155):48-50

[7]朱天舒,国淼发,李建新,等.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框架研究——以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为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6):4-7ZHU Tian-shu,GUO Miao-fa,LI Jian-xin,et al.Re-search on the framework of city emergency unified sys-tem——with explosion accident of dangerous chemical asexampl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6):4-7

[8]李茂,刘云峰,孙宝亮.西安市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体系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6):100-103LI Mao,LIU Yun-feng,SUN Bao-liang.Building of Xi’an emergency rescue system of major hazards[J].Journal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6):100-103

[9]吕显智,王永西,葛巍巍,等.基层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构成要素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3(155):48-50LV Xian-zhi,WANG Yong-xi,GE Wei-wei,et al.Re-search on the elements of emergency rescue capability ingrass-roots fire group[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9,28(155):48-50

化工火灾 篇8

1 系统概述

化工园区火灾预测预警及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是将地理信息系统(GIS)、通信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事故模拟、风险分析模型等多种技术集为一体的事故模拟与分析、地图显示与查询、信息提供与指挥救援的系统。其中,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典型代表的地理图形辅助系统,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为决策者提供支持。此系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采用Delphi+MapX集成方式开发应急救援辅助决策平台,充分发挥两者所具备的优势,不但能够为化学工业园区的应急救援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而且能够提高救援的工作效率。

1.1 系统开发环境

通过MapInfo提供的MapX第三方插件实现GIS软件的开发,系统的客户端应用程序采用Delphi 7.0进行开发,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

MapInfo具有图形的输入、编辑、查询、显示以及数据库操作等诸多功能,是一个功能强大且易于操作的桌面地图信息系统。Delphi 7.0具有开发周期短、设计的工作界面交互性好、用户容易掌握的特点,并且提供强大的帮助和代码洞察功能。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但能为用户提供事故解决应急方案等重要服务,而且能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另外,SQL Server 2005可支持多用户连接,并可以在多用户间高效地分配共享资源。

1.2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基于C/S架构,主要由后台数据库服务器和前台应用程序端两部分组成。前台应用程序端由企业基础信息数据采集系统、消防监控救援控制平台以及基于GIS的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系统三大体系构成。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1.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中,首先应根据用户的需求生成相应的概念模式,然后把已经生成的概念模式转变为逻辑模式。为了降低复杂程序的难度,需将概念设计从整个设计过程中独立出来,使各阶段具有明确的设计任务。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分为三个步骤:把概念模型转变为一般的关系模型;将关系模型进一步转换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优化数据模型。

1.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将用户提出的需求抽象为数据结构概念模型。同时,为了更准确地用DBMS来实现这些需求,必须把在需求分析阶段所得到的信息抽象为专业的信息结构。在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时充分结合化工园区的实际情况,遵循便于理解、易于向关系数据模型转换的原则。

1.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时,首先应选用合适的、易于描述相应数据库概念模型的数据模型,在此条件下通过对比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出最适合的系统。

1.3.3 数据模型的优化

由于该系统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结果并不唯一,需要适当调整数据模型的结构。优化关系数据模型,首先需要明确各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并将各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做最简化处理;然后按照数据依赖关系对简化后的关系模式依次分析,同时还需明确这些关系模式分别属于第几范式;最后,为了提高数据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和操作效率,应结合客户需求确定哪些关系模式需要进一步合并或分解。

1.4 常见事故模拟算法

1.4.1 基于GIS的泄漏事故危险区域的划分

将化学品泄漏模拟与GIS相结合,能够模拟不同地点、不同泄漏特征和气候条件下的泄漏事故危险区域,为事故发生时提供紧急疏散路径和相关对策。泄漏模拟算法,如图2所示。

1.4.2 基于GIS的火灾事故危险区域的划分

火灾事故带来的危害可用单位表面积受到的热辐射功率(即入射通量)衡量,危险区域划分如下:死亡区(入射通量>37.5kW/m2)、重伤区(37.5kW/m2>入射通量>25kW/m2)、轻伤区(25kW/m2>入射通量>12.5kW/m2)、感觉区(12.5kW/m2>入射通量>4.0kW/m2)。系统中火灾模拟算法,如图3所示。

1.4.3 基于GIS的爆炸事故影响区域的划分

爆炸事故的影响范围可划分为:构筑物重度破坏区域、构筑物轻度破坏区域以及冲击波影响区域等。通过选择爆炸类型,输入爆炸物参数,对事故进行模型计算,然后结合GIS系统查出各事故区域内的火灾场景实况。具体算法如图4所示。

1.4.4 基于GIS的多米诺事故后果模拟

定量风险评价多米诺事故的核心其实是要确定扩展概率和二次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在多米诺事故后果模拟时开发了叠加图元分割设计,具体方法是在MapInfo中新加一个temp图层,并在该图层中建立图元编号、图元颜色编号以及图元热辐射值三个字段表结构,然后将热辐射区域叠加算法中所用到的图元置于temp图层。主要程序流程如图5所示。

2 系统功能结构概述

系统功能结构主要由基础信息模块、事故监测预警模块、风险分析模块和事故应急模块组成,如图6所示。

系统主界面如图7所示,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理信息界面、园区企业基础信息显示窗口以及重大危险源等信息显示窗口。

2.1 基础信息模块

该模块根据存储内容的不同分为基础数据、企业信息以及地理信息三个部分,可完成企业基础数据信息维护、地理信息维护、危险作业维护以及有害因素维护等。为了减少数据录入的工作量,企业基础信息可以通过外部Excel或者Access文件直接导入,还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导出至Excel文件中。基础信息维护窗口,如图8、图9所示。

2.2 事故监测预警模块

该模块主要采用视频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功能的传感器设备对高危险工艺、重大危险源以及移动危险源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初步监测结果发送至监测预警主机。当监测值超过预警阈值时监控预警主机自行给出报警信号、并向短信发送设备发出事故应急命令、将监控信息发送至事故模拟模块,预测事故后果。园区易燃气体泄漏监控,如图10所示。

2.3 风险分析模块

风险分析模块包括危险工艺分析、危险作业分析、特种设备以及重大危险源分析,可完成工艺危险特点及危险程度判断、应急处置方案及控制方式实现、事故伤害范围以及风险等级评估等。园区重大危险源风险分析结果界面,如图11所示。

事故模拟可以直观地将事故影响范围及范围内的相关信息展现出来,为事故应急救援及决策提供参考。泄漏事故模拟过程:选择风险分析(泄漏事故模拟);选择泄漏位置;选择泄漏物质参数,泄漏物质状态、方式以及规模,风流情况、天气情况等;GIS模拟出泄漏事故的影响后果。

2.4 事故应急辅助决策模块

事故应急辅助决策模块包括应急救援体系、应急资源信息、事故应急处置、救援法律法规、危化品信息、应急装备与资源查询。系统根据监测信息确定事故发生的位置,系统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及后果,自动生成应急辅助决策方案,方案包括事故企业信息、事故类型、涉及的危化品信息、最佳救援疏散路径、附近的应急资源、应急力量分布、建议的事故扑救措施、专家信息等。此应急辅助决策方案可为应急指挥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救援效率。

3 结语

此系统可实现园区危险源信息查询、危险工艺流程及设备实时监控预警、应急救援设备集约式管理、重大事故模拟与后果模拟、提供最佳的救援与疏散路径、火灾事故应急联动等多种功能,为化工园区火灾风险监测预警、突发事故应急管理系统等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袁雄军,朱常龙,葛秀坤,等.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点火概率取值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9):39-46.

[2]刘暄亚,秘义行.石油化工园区消防安全规划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5):383-386.

[3]贾军,任常兴.煤粉仓泄爆抗暴设计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3):251-253.

[4]刘茂.事故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李俊华,刘俊,周宁.基GIS热辐射事故多米诺叠加分析与设计[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8(6):727-732.

[6]徐士会,周宁.基于GIS的化工园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2012,24(4):73-75.

[7]刘暄亚,张清林.大型石油储罐区火灾风险预测预警技术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2):193-195.

[8]李俊华.基于GIS的化工园区风险及应急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镇江:江苏大学,2013.

[9]RONZA A,VILCHEZ J A,CASAL J.Using transportation accident databases to investigate ignition and explosion probabilities of flammable spill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7,146(7):106-123.

[10]赵文芳,武志峰.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估技术研究[J].安全健康与环境,2012,2(12):1-5.

化工火灾 篇9

1 起火点判定技术的早期发展

早在1945年, 美国学者Rethoret在他的火灾调查一书中就指出:观察木材的炭化方向, 研究木材在不同地方的炭化深度, 并记住热烟气是向上蔓延的, 可以帮助你找到起火点。

20世纪70年代, 美国的John Kennedy在他撰写的《火灾和纵火案的调查》一书中, 在“起火点和原因”一章建立了“指针或箭头”理论。该理论描述了一个通过追溯路径回到其来源来确定火灾起火点的体系, 这个体系被他称作“箭头”或者“指针”理论。这个理论指出在火灾中的建筑或其他结构的支梁等暴露在火灾中燃烧, 物体与火焰接触的那一面烧的最严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根据受热面的不同判定起火点位置的方法。

1992年NFPA (美国防火协会) 《火灾、爆炸调查指南》第一版的11章中提出了利用火灾图痕和热破坏痕迹来确定起火点的观点, 即调查人员要通过火灾现场勘察, 对包括确认和证明火灾热运动、浓度、痕迹和火灾蔓延情况进行评估, 发现每一个痕迹的方向。在第4章中提到, 火灾现场勘察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认识、确认和分析火灾图痕, 火灾图痕分析的目的是追踪火灾蔓延方向, 确定起火区域和起火点, 确定现场燃料;美国防火协会人员还发现, 火灾痕迹并不只是从一种条件可以得到, 也并不只是暗示的专门一种原因造成的, 应当使用一种更加科学、规范的方法通过收集数据、发展假设和检验假设来调查火灾的起火点和原因。

NIST (美国材料与测试协会) 根据一些基本的液体助燃剂和室内火灾场景, 研究了这些火灾痕迹, 并分析了燃烧时间、材料、通风条件和灭火技术等影响火灾现场物证的可变因素, 发现以前使用的证据现在显得并不充分和确定。由于材料燃烧的类型和形式、建筑形状和通风、灭火行动的复杂作用, 导致火灾痕迹解释非常困难, 甚至两个调查人员可能根据观察到的相同的痕迹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从1985年开始, NAFI和东肯塔基大学在原基础上组成了火灾痕迹研究组织来完善火灾痕迹的研究。目前已承担了全尺寸和四分之一尺度的燃烧试验, 许多实验数据用于补充说明火灾痕迹的研究。这表明人们已经意识到目前火灾痕迹研究的不足, 开始开展大型实验研究来分析火灾痕迹和起火点的关系。

由于起火点对确定火灾原因起着关键作用, 因而美国灾后咨询委员会认为:在火灾事故调查中, 应优先发展通风和气流的作用, 自燃及灭火行动对火灾痕迹的影响, 以及点燃、早期火灾增长、火焰扩展和烟气产生与火灾模式成因的影响等燃烧痕迹的分析和研究;发展和建立用于解释火灾痕迹和检测起火点和火灾原因的理论模型, 以及探究建立痕迹和物证的现场分析程序和实验室分析程序, 发展一个新的或者改进的确定起火点的方法。

2 起火点推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2.1 美国的研究现状

美国NFPA 《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指南》921已经更新到2008年版。在起火点的确定一章中, 对火灾痕迹, 着火时证人发现和注意到的现场情况, 把能够产生火灾的已知条件和假设的火灾发生、发展以及蔓延的物理和化学分析手段联系起来的方法, 电弧痕或电路短路痕迹所处的位置等关于起火点的确定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同时, 还推荐了火灾现场证据勘验推断起火点的程序, 见图1所示。

由于该方法是根据火灾痕迹来追溯火灾的起源、判定起火点是否合理的, 所以, 需要反复验证假设条件和数据, 最终的场景假设必须符合所有的物证, 直到完全可以解释所有的物证时为止。

2.2 德国的研究现状

在德国, 不同的州对自己的火灾调查人员有不同的要求, 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大部分火灾调查人员都要遵循图2的程序进行火灾和爆炸事故调查。

2.3 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研究现状

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火灾原因, 通常是由当地消防部门派出火灾调查专家调查, 如果怀疑为故意放火, 则由当地执法机关负责调查。在加拿大和英国, 如果本地专业人才缺乏或火灾被认为是严重的 (如致命火灾) , 火灾调查可以由地方一级转移到省或地区一级的机关调查。其他都是由专业的火灾调查者确定起火原因。消防和执法机构之间的合作亦存在不同的国家或地方一级的参与。例如, 在加拿大一些省份, 警察可能有自己的放火案的调查单位, 在消防工作进行的同时进行独立调查。通常采用一种系统化的原因排除法来确定起火点和原因, 即:演绎推理-排除可能原因-找到最合理的原因。通过系统排除的方法来确定最终的火灾原因。英联邦国家的调查更看重火灾事故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2.4 新西兰的研究现状

新西兰的火灾原因调查由当地消防官员中的专家承担, 如果当地消防官员感到火灾特别严重或很不寻常, 或者不确定是什么原因, 消防工程师也可协助参与调查。火灾原因认定包括信息收集和系统地排除某些可能原因。如果某原因被确定为涉嫌违法、可疑或者合法性尚不清楚, 警方也可以进行刑事调查。

新西兰的消防机构NZFS认为, 火灾原因和起火点的确认是一个系统排除的过程, 现场的消防员、目击者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 调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在调查中也十分重要。火灾物证的第一个来源是从在第一时间的现场目击者和消防人员那里得到的实物证据和信息。然后以收集的证据 (包括照片、图表和证人证词) 为基础进行假想, 逐个进行测试, 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方法是:首先在现场做一个总体的评估, 分清哪些是烟熏损伤和热损伤, 哪些地方是火焰损伤。认定了火焰损伤区域后, 需要寻找火焰蔓延的痕迹, 然后向前逐步寻找起火点。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收集到的有关烟雾及火灾损失的实物证据进行审查, 包括分析其火焰燃烧方式和蔓延方式, 以确定最有可能的起火点, 排除不可能的起火点。

2.5 挪威的研究现状

挪威负责火灾调查的机构是SINTEF NBL, 他们认为火灾调查人员到达火灾现场后, 首先应该完成以下工作, 见图3、图4所示。

从挪威在火灾调查中采取的行动来看, 他们更看重对一起火灾的综合分析, 并不仅仅是依靠火灾痕迹。因为火灾痕迹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靠的, 不能作为法庭上的物证呈现, 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对火灾事故进行综合分析,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直接套用。所以, 应当严格遵守程序, 通过不断建立假设和排除假设, 最终确定起火点和起火原因。

2.6 小 结

从国外发达国家来看, 他们都很注重通过不断建立假设和演绎推理来确定最终起火点的系统排除方法的应用, 注重火灾痕迹的分析;北欧国家更注重从证人证言和消防队员那里得到信息;英联邦国家则更注重事故逻辑分析过程, 通过系统的方法来排除不可能的起火点。

3 目前常用的起火点推断方法

从国内火灾调查的情况来看, 基本上属于经验、半经验和半定量的水平。最近几年火灾调查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公安部相继出台了《火灾原因调查指南》、《火灾现场勘验规则》、《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等火灾原因调查、物证鉴定方面的标准和规定, 但我国火灾调查和物证分析技术方面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

比较系统阐述起火点推断方法的书籍是金河龙的《火灾痕迹物证与原因认定》, 书中系统归纳了判定起火点的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大都是在大量火灾调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是广大火灾调查人员在实际调查中重要的参考资料。

2008年颁布的《火灾原因调查指南》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火灾调查的技术性规范, 其内容参考了许多国内外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大量调查人员的实践总结, 在分析起火点的内容中提到确定起火点的方法有两个方面。

(1) 根据蔓延痕迹。

蔓延痕迹主要包括:被烧轻重程度、受热面、倒塌掉落痕迹、电路中的熔痕、热烟气的流动痕迹、燃烧图痕等。

(2) 根据证人证言。

根据证人证言可以获得如下主要信息:最早发现火光、冒烟的部位和时间、燃烧的范围和燃烧的特点, 以及火焰、烟气的颜色、气味及冒出的先后顺序;出现异常响声和气味的部位;电气设备、电气控制装置、电气线路、照明灯具等电气系统的停电、跳闸、熔丝熔断等异常现象。

《火灾原因调查指南》的制定给火灾现场起火点的判定提供了指导性的依据, 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但系统性和科学技术性不足。实际上, 鉴于火灾现场的复杂性和不可复制性, 单一的火灾痕迹并不能完全反映火灾的发生过程, 判定起火点也不一定仅靠没有经过科学证实的经验总结, 最能体现起火点判定的科学性方法, 是不断通过定假设、检验假设、搜集证据来筛选最可能的假想, 从而确定最终的起火点。

除了根据火灾痕迹和技术鉴定的方法来确定起火点之外, 近年来, 计算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也在火灾调查案例中有了广泛应用。例如:1993年南京炼油厂的火灾事故调查中, 调查组专家从爆炸空间与燃烧状况的测量计算确定了爆炸耗油量和TNT 当量, 从物料分布的总量平衡确定了溢流油料分布量, 通过一系列的计算, 估算出了着火油罐的总损失量, 从而为起火点和火灾原因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希腊国立科技大学化工学院计算流体力学研究所的D.A.Kefalas等人, 在一次农药储存厂室外火灾中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 (CFD) 对这起事故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证明CFD技术可以较好地模拟池火灾在不同条件下的烟气运动, 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了此次火灾发生的因果顺序。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罗艾民等, 用AutoReaGas软件对扁平圆环局限空间蒸汽云爆炸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为事故调查确定最初起爆点位置提供了依据。

但是, 无论计算还是模拟都只是一种辅助判定的手段, 并不能作为事故判定的直接证据。在实际应用时应该综合人证、物证、文件资料等各种证据进行系统分析, 不能仅凭一种判据, 最终的结果应该符合火场上收集到所有证据的特征。

4 化工火灾事故起火点推断判据研究

4.1 根据材料破坏轻重判定

火灾现场中烧毁最严重的局部区域, 并有以此为中心向外蔓延的痕迹, 一般情况下就是起火点。

局部区域是指某一范围、某一局部或某一特定位置。如储罐区中某个烧毁最严重的储罐, 也可指储罐上的某个破坏最严重的部位。判定时应对各种痕迹分别判别轻重程度并观察其轻重变化顺序是否都是从同一部位开始的。若各种痕迹轻重变化顺序都是从同一部位开始的, 那么该部位就可定为局部烧重的部位。如管道、金属容器和罐体上鼓胀、开裂、变形最大的部位。

对金属容器、罐体等, 在排除内部自身膨胀爆炸及先天性毛病外, 在火灾作用下, 一般都在受高温作用时间最长的部位先出现变形开裂。管道、金属容器、罐体等材料不尽相同, 尽管他们的初始强度不同, 但这些金属材料的强度与温度变化规律基本相同, 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变形、开裂程度最大的部位, 进而判定起火点。

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在火灾作用下, 内部压力增加, 受热部位强度减小而破坏。大多数管道系统装有泄压阀, 他们虽能打开泄压, 但有时火灾高温使管道内压力增高的速度比泄压的速度快得多, 同时受温部位强度下降, 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 就会导致管道膨胀变形甚至开裂。而温度低的部位其强度降低程度小得多, 可以通过强度的变化确定起火点。

4.2 根据火灾蔓延痕迹

(1) 根据受热面。

化工储存装置火灾中, 房架、容器、设备、管道等物体形成的受热面如果都在同一侧, 起火点在该侧烧损程度最重的部位;如果受热面相同, 则起火点在中间部位。

化工储存装置火灾的火焰高、辐射强度大, 其燃烧所在部位周围物体受到辐射热的作用, 被烧后形成明显的受热面, 受热面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朝向火源的一面比背向火源的一面烧得重。

用同一物体受热面来判定火灾中的火势蔓延方向有一定局限性, 一般将火场中不同部位物体上形成的受热面综合起来观察, 若与现场条件吻合, 朝向一致, 就可确定为蔓延方向。再通过各物体上形成的受热面对比, 确定燃烧破坏最严重的物体, 找出受热面痕迹, 起火点一般在物体受热面一侧。

(2) 根据燃烧图痕分析判定。

燃烧图痕是火灾过程中燃烧的温度、时间和燃烧速率以及其他因素对不同物体的作用而形成破坏遗留的客观“记录”。这些图痕直观简便地指明了起火部位和火势蔓延的方向, 是认定起火点的重要根据。常作为判定起火部位的燃烧图痕有“V”字形、斜面形、梯形、圆形、扇形等图形, 它们主要以烟熏、炭化、火烧、熔化、颜色等痕迹形式出现。

多数情况下, 起火部位、起火点在“V”字形燃烧图形顶点的底部。 由于起火部位、起火点处环境条件不同, 起火物的燃烧性能各异, 引燃方式的差别, 有时也有一些变化, 形成倒“V”字形图形或对称形图形。

(3) 根据周围物体倒塌判断。

火灾中的一些物体, 一般情况下距火源近的部位或迎火面先被烧而失去强度, 导致发生形变或折断, 使物体失去平衡, 而向失去承重的一侧倒塌或掉落, 一般都向着起火点或迎着火势蔓延过来的方向倒塌、掉落。所以, 火灾调查人员在现场勘验中, 参照它们火灾前后的位置和状态变化, 通过对比先判断出倒塌方向, 根据物体倒塌规律, 逐步寻找和分析判断起火点;发生爆炸时, 建筑、设备和容器等向爆炸点反方向倾倒、位移。

4.3 根据与泄漏点的关系

(1) 对于不易挥发的油品泄漏引起的火灾, 可以从现场浸渍渗透的痕迹查明流淌浸渍的范围。一般而言, 由于液体流动性和渗透性, 渗漏的油品及其他不易挥发的化学品会沿某一通道 (如地沟、管道等) 流动到低洼处或坑洞处形成低位燃烧, 这些低位燃烧痕迹处、局部烧出的坑、洞痕迹处一般是起火点。

例如:1993年南京炼油厂火灾的事故调查中, 310罐在冒罐的状态下, 汽油部分雾化扩散, 部分流淌到地面, 被地面吸附、渗透, 顺地势流向防洪沟, 事故后的现场勘查发现, 罐区内地面呈蜡烛状燃烧, 液体的流动距离约为480 m, 面积为1 160 m2, 据此估算了310罐中汽油的损失量, 为确定起火点和起火原因提供了依据。

(2) 对于泄漏的易挥发液体和可燃气体, 除查明浸渍范围外, 要计算出达到爆炸下限浓度的油蒸气的扩散距离, 然后根据当时的风向确定油气流散的方向, 从而确定起火点。

(3) 容器、管道或储罐等储存设备内的可燃性液体、气体、蒸气在其达到自燃点以上时, 泄漏初期, 在与空气接触瞬间就会着火, 而不需要另外的点火源。 对于这种形式的泄漏物爆炸或者火灾, 查明泄漏点, 测定可燃物的成分和自燃点即可确定起火点。

(4) 有时可燃气体从容器、管道等设备中喷出后, 立即爆炸或着火, 这种火灾在现场勘察时检查泄漏点及附近有碰撞和摩擦痕迹, 如开启罐盖和孔口是否用易产生撞击火花的金属物件, 量油孔和装卸油鹤管头部是不是有色金属制作等, 即可确定起火点的位置。

例如:1998年5月, 某化工生产企业变换岗位, 一安装在室外的中压变换炉进气管90°的弯头 (325×8) 突然破裂, 大量的可燃气流冲出管外, 发生爆燃。经调查, 酿成这起严重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金属弯头局部严重过腐蚀, 导致可燃气体泄漏, 大量的气流从裂口冲出导致火灾发生。经实验测试和目击者的证实, 在喷出的过程中, 由于气流层之间的静电电荷无法泄放, 越集越多, 遇到适宜条件如金属构架、潮湿空气等发生放电, 电火花即刻引燃可燃气流, 造成气体爆炸。

4.4 起火条件分析

(1) 根据火源物证判断。

在化工储存装置火灾中, 有时发火物作为起火源残留在现场, 如果在现场勘验时找到它, 确定其原始位置、状态和火势蔓延方向等情况, 可以确认其所在的位置就是起火点。火源物证是指直接引起火灾的发火物或其他能源。如电气开关的位置、有无电线短路产生的熔珠迹象、现场的高温物体、有无机动车停靠以及现场是否提取到焊割熔珠等。

例如:2001年9月, 位于沈阳新路140号的沈阳市某石油有限公司, 因倒油过程中油罐内汽油外溢, 大量挥发气体流动到160 m以外的汽车库内, 当司机发动汽车时, 火花引燃汽油挥发气体, 导致罐区东北侧建筑物内8个储罐发生恶性爆炸火灾。如油品泄漏油蒸气弥漫到锅炉房、灶房、配电站等处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因此, 对于一般泄漏火灾而言, 找到火源的证据, 起火点的判断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2) 根据点燃分析判定。

容器内部发生火灾可能的原因有自燃、静电、雷击和明火进入罐内, 这些火灾要在技术鉴定和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确定, 混合气是否到达燃烧或爆炸极限, 最小点火能量是否足够, 物质自燃点温度, 周围是否有火源物证等的确定进而来确定起火点。

例如:如1989年8月12日黄岛油库火灾中, 采用剩磁法检验最先爆炸起火的5号罐最大剩磁为10.5 mT, 70 m外4号罐的剩磁不超过2 mT, 这就证明雷电流主要路径是5号罐, 4号罐则是强大电流感应结果, 进一步确定了5号罐为起火点。此外, 对雷击点的金属熔痕, 可取样做金相鉴定, 水泥物体可以做中性检验, 从而来判定最终的雷击起火点的位置。

5 结 论

(1) 阐述起火点判定技术的发展, 可以发现起火点的判定技术正在朝着科学化、法治化的方向迈进。但由于确定起火点和原因的基础是从实践经验发展而来的, 而不是通过科学技术研究。因此, 一个优先发展方向是建立一种考虑通风和气流的作用、自燃及灭火行动、点燃、早期火灾增长规律等因素影响的火灾痕迹分析解释的方法, 以及探究建立一套物证和痕迹物证的现场分析程序和实验室分析程序。

(2) 通过比较国外发达国家起火点判定常用的方法和程序可以发现, 我国的起火点判定方法较经验化, 手段比较单一, 系统性的科学方法较少。国外发达国家在火灾调查中都比较注重系统的科学方法的应用, 美国对火灾痕迹分析的研究比较领先, 得出了许多有益的实验数据;北欧国家在现场勘查时更注重从证人证言和消防队员那里得到信息, 从而结合火场痕迹来判定起火点;英联邦国家则更注重事故逻辑分析过程, 通过系统的方法来排除不可能的起火点。

化工火灾 篇10

1 石油化工行业火灾的特性

石油化工行业火灾特性主要有如下几点。

1.1 爆炸性火灾多, 火灾危害大

石油化工行业火灾的显著特点是爆炸引起火灾和火灾中发生爆炸, 而最常见的是那种先爆炸后燃烧性质的火灾。这是因为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企业多是由易燃、易爆化学品组成的原料, 其所用的生产装置也大都以密闭性压力容器为主, 在生产过程中, 万一出现易燃气体泄漏或者易燃液体挥发, 就能够产生爆炸性混合气体, 这种气体一遇到明火就能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

1.2 蔓延速度快, 火场温度高

从燃烧速度方面看, 石油化工行业的火灾比普通建筑火灾的燃烧速度快出一倍多, 其中在燃烧区有着高500℃以上的温度。火灾产生的火焰和热量传递, 迅速将着火设备升温, 也随即把相邻设备及可燃物加热, 引燃和爆炸的危险系数加大, 造成火势以极快的速度蔓延。

1.3 易形成立体火灾, 扑救困难

要在初期对石油化工行业的火灾进行控制非常难, 互相连通的生产装置所布置的立体性和建筑孔洞, 这为大量的易燃液体的到处流淌创造了条件, 就为大面积火灾或者立体火灾的产生埋下了隐患。一旦发展到猛烈发展的火灾阶段, 快速发展的火势, 携带着所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 将为扑救火灾增加很大的难度。

1.4 损失大, 影响大

石化行业发生火灾的后果比一般火灾更严重, 不仅有着巨大的财产损失,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同时, 一旦不能即使扑救, 大量的人员伤亡将不可避免。况且, 万一发生了石化企业的大爆炸, 将极大威胁到所处城区的安全, 为居民日常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2 石油化工行业火灾的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分析, 导致石油化工行业火灾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四点。

2.1 在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方面

石油化工行业工艺装置和全厂储运设施占地面积较大, 可燃气体散发较多;水、电、蒸气、压缩空气等公用设施, 需靠近工艺装置;工厂管理及生活福利设施是全厂生产指挥中心, 人员集中, 要求安静、污染少等。但我国现今的土地使用和审批十分严格, 这迫使很多企业不得不把厂址选择在了山地、丘陵等地形复杂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建厂需要大量土石方工程量。为合理的进行总平面布置带来了很多客观不利因素。

2.2 在工艺装置方面

石油化工行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和消防的重点在于其工艺装置。对于一些历史比较长的石化企业来说, 其化工生产设备运转时间通常都大大超过了正常使用年限, 存在的设备隐患也比较多, “跑、冒、滴、漏”等现象在装置现场比较严重, 但其落后的生产工艺路线以及简陋的安全控制手段简陋, 加上尚且未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 (DCS) , 无法建立足够的生产流程的安全监控点。还有一些埋在地下的工艺管道, 其是否完好也没有进行管道的定期检测, 也就不能及时发现少量泄漏现象, 等到发现之时, 往往已经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2.3 在储运设施方面

储罐区作为大量储存生产原料和成品的地点, 危险程度高, 扑救难度大。造成火灾隐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可燃液体储罐和管道的外隔热层, 由于采用了可燃的或不合格的阻燃型材料如聚胺脂泡沫材料而引起火灾事故;有些企业在建设储罐区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 设置可燃气体报警;罐区内的罐组由于改变储存物性质, 造成了不符合原有设计规定。近年来, 某些企业在改、扩建工程中, 为了减少占地, 储罐采用了细高的罐型, 占地虽然减小了但不利于消防;防火堤设计中存在或多或少一些问题, 给储罐区安全留下隐患。

2.4 在消防力量和消防设施方面

近年来, 石化行业发展很快, 其装置的规模越来越大, 火灾规模和负荷也在随之增大, 这将大大增加火灾的复杂程度和扑救难度。然而无论是公安消防部门还是企业自身消防力量建设, 都显得非常滞后。由于费用比较高的问题, 一些企业的消防设施配备和维护很少能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 防控对策

3.1 建立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系统

安全系统是已经设计好的装置, 这个安全系统包括: (1) 装置开工——在任何加工工业中, 这可能是最危险的阶段之一; (2) 程序和联锁—融于工艺过程的功能; (3) 停车——在不正常运转工艺条件下的措施; (4) 紧急停车—在工艺扰动, 操作错误等紧急情况下, 要求的立即停车; (5) 火灾和气体监测——这个系统与环境的输入信号有关。

3.2 进行安全预评价和安全评价

(1) 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在石油化工企业投资建设前, 对石油化工企业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加以评估。 (2) 进行安全评价。安全评价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不同, 它主要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事故的影响范围与损失程度三方面入手, 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 对生产过程或某种操作过程的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及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或伤害程度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 并以设定的指数、级别或概率, 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危险程度, 以便采取最经济、合理及有效的安全对策, 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安全对策和管理方法。目前, 比较先进的安全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模糊评价方法、神经网络评价法和遗传算法评价等。

3.3 辨识重大危险源

目前, 对于危险源的辨识有很多种方法, 但除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外, 其他危险辨识方法都不是结构化的方法, 缺乏系统性, 此时一般均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其他辨识方法结合来实现危险辨识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3.4 做好各种事故处置预案, 定期演练

石油化工行业要针对厂矿工艺装置危险区, 深入一线熟悉、掌握实际情况, 制定灭火预案, 并定期组织演练, 在演练中发现问题修正预案, 使预案贴近实战, 提高处置事故的整体能力, 一旦发生事故, 能有效处置, 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石油化工行业不断技术革新, 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 在给企业带来活力与效益的同时, 也带来了新的火灾隐患。本文分析了石油化工行业火灾的特性及其原因, 最后提出了防控对策。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火灾,特性,对策

参考文献

[1]袁宝平.石油化工企业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3, 5 (3) :245.

[2]李发荣.安全评价中对化工典型生产过程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J].安全与健康, 2005 (1) :29.

上一篇:税收监督权下一篇:说课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