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叶酸

2024-11-18

依那普利叶酸(精选7篇)

依那普利叶酸 篇1

H型高血压是以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高血压,我国目前约有7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cy超过15μmol/L,故高血压人群整体处于高Hcy水平[1]。高Hcy被证实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导致颈总动脉内膜厚度(CIMT)增加,血栓、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上升[2]。高剂量叶酸有助于高Hcy患者控制血浆Hcy水平,对患者血压水平的调节亦具有积极意义[3]。补充叶酸可选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固定复方或应用依那普利联合叶酸自由联合两种方式,本研究选取120例患者对两种方案进行对照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以我院2012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由联合组、固定复方组,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性别比例、基线血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临床研究已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取标准及排除标准

选取标准:1)均为参照临床相关标准初次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血浆Hcy>15μmol/L。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2)近期有叶酸片或类似药物、甲氨蝶呤、一氧化氮、抗癫痫药物使用史。

1.3 治疗方案

自由联合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商品名彼压洛,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933,规格10 mg×20 s)10 mg+叶酸片(商品名创盈,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079,规格0.4mg×31 s)0.8 mg口服治疗,每日1次;固定复方组接受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商品名依叶,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723,规格10 mg/0.8 mg×7 s)口服治疗,每次1片,每日1次。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8周[5]。

1.4 检测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浆Hcy、CIMT变化及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其中,血浆Hcy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试剂盒购自上海弘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疗效评价标准[6]:显效:舒张压下降20mmHg或下降10 mmHg且达到正常范围;有效:舒张压下降10~20 mmHg或下降不足10 mmHg但达到正常范围(若为收缩期高血压则以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为有效判定标准);无效:舒张压下降不足10mmHg且未达正常范围。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目前临床尚无关于降Hcy效果评价标准,多数学者将Hcy降低≥20%作为有效判定标准[7]。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疗效以(n/%)表示,χ2检验,检测指标以(±s)表示,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浆Hcy、CIMT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Hcy、CIMT均降低,固定复方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自由联合组比较,#P<0.05

2.2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自由联合组降压、降Hcy总有效率分别为82.67%、46.00%,均低于固定复方组的95.33%、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自由联合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5.00%(9/60),高于固定复方组的5.0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H型高血压是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上,因维生素、叶酸缺乏引发蛋氨酸障碍导致的以高Hcy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高血压[8,9]。H型高血压的治疗关键包括降压、降Hcy两个环节。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依那普利可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降压效果,是目前临床各期原发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首选治疗药物之一[10]。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饮食中叶酸的补充,大量数据表明,叶酸在降低Hcy,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11],其机制主要为:叶酸可在体细胞转化为N5-甲基四氢叶酸,作用于蛋氨酸循环,促进Hcy甲基化生成蛋氨酸过程。过往研究表明,血浆Hcy水平与CIMT具有正相关性[12],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Hcy与CIMT均呈下降趋势,表明降压、降Hcy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延缓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通过组间比较可以发现,较自由联合组而言,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的固定复方组患者获得了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复方制剂优势在于:1)复方制剂混合均匀,于体内同步崩解、同步吸收,可同时发挥血压、Hcy控制效果,避免两种药物在这一机制中发生的相互不良影响[13,14];2)叶酸在降低Hcy的同时有助于内皮细胞的保护及损伤修复,对于依那普利通过一氧化氮、内皮素、血栓素发挥降压效果过程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依那普利可进一步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程度,不仅可阻断肾功能进行性损害过程,还可促进肾脏对Hcy的排泄、代谢,两种药物属基于内在机制的优化组合,协同增效作用明显[15],故固定复方组患者临床疗效更佳;3)自由联合叶酸时,依那普利对局部p H值的降低作用可能无法与叶酸同步发挥,故无法有效保证叶酸吸收的稳定性与充分性[16],这是导致自由联合组血压、Hcy控制效果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此外,自由联合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说明应用固定复方制剂有效调节血压、Hcy水平方为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键。与此同时,Guo等[17]指出,单药治疗的依从性较两种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高10%以上,由于高血压患者需终生服药,采取单药治疗方案,即采取依那普利叶酸片复方制剂,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更为积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比较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为H型高血压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我院2012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由联合组、固定复方组,各60例,分别应用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颈总动脉内膜厚度(CIMT)变化,并比较其心脑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Hcy、CIMT均降低,固定复方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联合组降压、降Hcy总有效率低于固定复方组,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血浆Hcy的控制效果更为理想,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方案。

关键词:依那普利,叶酸,H型高血压

依那普利叶酸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治疗H型高血压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62例, 年龄43~72岁, 平均年龄47.6岁。按照入院日期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所有患者的血浆Hcy水平>15μmol/L, 舒张压90~110 mm Hg, 收缩压140~180 mm Hg。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0例, 平均年龄48.8岁, Hcy平均水平21.6μmol/L, 收缩压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平均值为168.1 mm Hg, 舒张压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平均值为109.1 mm Hg;观察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2例, 平均年龄46.7岁, Hcy平均水平20.9μmol/L, SBP平均值为167.8 mm Hg, DBP平均值为111.1 mm H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 口服1次/d、10 mg/次。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治疗, 口服1次/d、每次10mg/次每次10 mg/0.8 mg。两组患者均在上午9:00定时服药, 以12周为1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参照《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断患者的血压下降标准。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 患者的夜间平均收缩压 (night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n SBP) 和夜间平均舒张压 (night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n DBP) n DBP均下降≥10%为显效, 患者的n SBP和n DBPDLn BP均下降~<10%且>2%为有效, 患者的n SBP和n DBP心BP均下降≤2%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的百分比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组间对比应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Hcy水平分别为 (28.4±2.9) μmol/L和、 (28.9±3.6) μmol/L, 治疗后分别为 (16.2±2.7) μmol/L和、 (18.6±2.9) μmol/L, 治疗后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显著优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35例、有效23例、无效7例, 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15例、无效21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67.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相对与治疗前, 两组血浆中Hcy水平均下降, 而观察组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6.3%, 而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和高Hcy血症者在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上有协同作用。城市研究数据显示, 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伴高Hcy血症者约占75.5%。临床研究表明, 叶酸能有效地降低血浆Hcy水平, 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叶酸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药物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上具有协同作用[3,4]。本研究显示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可以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中Hcy水平, 降低患者的SBP和DBP。在治疗有效率上, 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组高于给予依那普利组的患者。本文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减少由于高血压带来的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孟昕, 贺亚龙.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5) :3195-3197.

[2]徐中林, 赵义发, 吴兰兰, 等.叶酸对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6 (6) :731-733.

[3]谢中华, 刘清文, 方大楼, 等.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20) :228-229.

依那普利叶酸 篇3

关键词:依那普利叶酸片,H型高血压,疗效

H型高血压是一种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 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据报道我国成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75.5%患者伴有高Hcy血症, 其比单纯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1]。我院近年来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复方制剂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60例, 其中男42例, 女18例, 年龄42~76岁, 平均年龄61.2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H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生产厂家: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938) 治疗, 10 mg/次, 1次/d, 并嘱患者于晨起服用;观察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生产厂家: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783) 治疗, 起始剂量为10 mg/0.4mg/次, 1次/d, 同样嘱患者晨起服用。两组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饮食和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方面的健康宣教, 两组患者的观察周期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血浆Hcy水平进行测量、测定, 并比较。

1.4 疗效判定标准

(1) 降压疗效:显效:DBP下降≥20 mm Hg或降至正常范围;有效:DBP下降10~19 mm Hg或降至接近正常范围;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2) 降Hcy疗效:有效:比治疗前下降≥2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并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变化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和Hcy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三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三项指标均明显下降 (P<0.05) , 且观察组SBP和Hcy水平下降更为显著 (P<0.05) , 详见表1。

2.2 疗效比较

观察组降压和降Hcy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3.3%, 对照组分别为86.7%、30.0%, 两组比较降压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两组降Hcy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 且P<0.05, 详见表2。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双管齐下——降压、降Hcy, 而降低Hcy的最安全有效的途径是补充叶酸, 这已被广大临床实践所证明。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是依那普利和叶酸的复方制剂, 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依那普利作用第二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在口服后在体内快速而完全地水解为依那普利拉, 并主要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产生降低血压的作用[2]。叶酸作用于蛋氨酸循环, 其可生成蛋氨酸用于细胞甲基化反应及蛋白质合成, 同时其也可以通过一碳单位供体的作用来促进核酸合成, 因此, 补充外源性叶酸可促进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过程, 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同时从本组资料结果可以看出, 依那普利叶酸片在降压效果上与单纯的依那普利片无差异P>0.05, 然而其降Hcy作用显著, 明显优于仅给予依那普利治疗的对照组P<0.05, 提示依那普利叶酸片在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降压和降Hcy效果, 对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3],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蕾, 牛茜, 邵爽.依那普利叶酸片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效果的Meta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6 (9) :552-554.

[2]沈艳杰.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3 (4) :156-157.

依那普利叶酸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H型高血压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H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 女22例, 年龄35~69 (52±17) 岁;平均收缩压159.28±13.26 mm Hg, 平均舒张压112.36±6.58 mm Hg, 平均血浆半胱氨酸19.12±3.56μmol/L。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收缩压、血浆以及舒张压上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片治疗, 早晨饭后口服, 10mg/次, 1次/d;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 早晨饭后口服, 10mg/次, 1次/d, 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w。

1.3 观察指标

血压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压测定均在早晨抽血前进行, 监测当日停药, 在患者的左臂绑缚袖带, 取仰卧位, 采用泵式血压计测量患者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均为清晨空腹采血, 采用循环酶法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检测后与标准样品采用t检验, 临床治疗效果采用χ2检验, 组间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以及血浆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以及血浆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以及血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34例对照组患者中在随访期间, 3例发生血脑血管事件, 占8.82%, 其中2例患者发生心绞痛, 1例患者脑缺血发作;34例观察组患者中在随访期间, 1例发生心绞痛事件, 占2.94%。两组患者在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 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 原发性高血压也称之为高血压病, 占高血压患者的75%以上, 尤以老年患者居多。高血极易诱发很多疾病, 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CDC疾控分类认为健康成人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的平均水平在5~15μmol/L, 将伴随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升高>10μ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就称为H型高血压。据相关文献报道[3], H型高血压患者与单纯的高血压患者相比, 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率高5倍。这主要是因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 当浓度过高时血管内皮细胞就会受到损伤, 从而使血管内功能发生紊乱, 凝血加重, 导致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过度增长, 干扰血管平滑肌的正常功能, 促进平滑肌逐渐老化、组织纤维化,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最终诱发心脑血管疾病[4]。因此, 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是治疗此病的关键。

依那普利叶酸片是一种复方制剂, 主要成分是马来酸依那普利和叶酸的不同剂量组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做为第二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人体口服之后能将其快速水解为依那普利, 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 最终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 对全身血管以及小动脉进行舒张, 从而达到降压的功效[5]。同时叶酸是集体内细胞生长以及繁殖所需要的一种物质, 在蛋氨酸的循环中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叶酸能够与同型半胱氨酸 (Hcy) 生成蛋氨酸, 并且参与到细胞的甲基化反应以及核酸的合成中, 对人体补充一定的外源性叶酸, 最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的水平。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 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血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同时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 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以及血浆Hcy水平, 还能改善患者的血压波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孟昕, 贺亚龙.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5) :3195-3197.

[2]徐彤彤, 武琦, 吕祥威, 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 (10) :291-294.

[3]石红梅.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13) :3456-3457.

[4]吴瑞云, 李小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100例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 (5) :669-670.

依那普利叶酸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H型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 患者DBP 90~110 mm Hg, SBP 140~180 mm Hg, 且血清Hcy水平超过15μmol/L。排除合并代谢疾病及严重肾病患者, 排除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6例, 女14例;年龄32~79岁, 平均年龄 (56.5±4.3) 岁;血浆Hcy均值 (18.5±4.2) μmol/L;SBP均值 (162.6±12.4) mm Hg;DBP均值 (106.5±7.1) mm Hg。观察组中男27例, 女13例;年龄33~78岁, 平均年龄 (56.4±4.2) 岁;血浆Hcy均值 (18.7±4.1) μmol/L;SBP均值 (162.4±12.5) mm Hg;DBP均值 (106.7±7.2) mm Hg。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Hcy、血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1938) 方案治疗, 口服, 10 mg/次, 1次/d。观察组则接受依那普利叶酸 (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3723) 方案治疗, 口服, 10 mg/0.8 mg (依那普利/叶酸) , 1次/d。两组患者均于每日早晨8:00~10:00服药, 对接受降压药物的患者则于降压治疗1周后服药, 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3、6个月后测定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并于治疗3、6个月后在空腹条件下测定患者血清Hcy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段血压及血清Hcy水平对比

观察组治疗3月后SBP与DBP分别为 (138.1±12.3) mm Hg、 (86.8±6.7) mm Hg, 均低于对照组, 前者血清Hcy水平为 (15.1±3.7) μmol/L, 同样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SBP与DBP分别为 (134.3±16.4) mm Hg、 (81.9±8.0) mm Hg, 血清Hcy水平为 (12.1±3.0) μmol/L, 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期间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大量研究报道证实,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残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一般比较高, 有研究显示, 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变化与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一般血清Hcy水平较为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低, 反之则比较高[5]。因此, 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是治疗该疾病的关键, 同时也是降低脑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的重点。

临床上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叶酸补充的方案。但早期大部分研究报道均关注叶酸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而忽视了其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及血压波动的影响[6]。有研究表示, 患者若在较长时间段内持续高血压状态, 则可能会造成靶器官损害, 同时影响其动态血压参数, 提高治疗的危险性[7]。因此, 必须重视对患者治疗期间血压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以明确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本组研究中所采用的药物为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叶酸。依那普利是常见降压药物之一, 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范畴, 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与醛固酮系统, 进而发挥降压效果[8]。而叶酸则为与血清Hcy代谢联系紧密的辅助酶, 采取叶酸治疗高血压患者, 可明显降低其血清Hcy水平, 促进其甲基化进展。而依那普利叶酸则为依那普利与叶酸两者的复合药物制剂, 可充分发挥两者的药物协同作用, 兼具良好的降压效果与降Hcy效果。

在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叶酸方案治疗, 结果提示患者血压稳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其血清Hcy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脑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在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采用依那普利叶酸方案, 降压效果好, 药效作用强, 治疗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瑞云, 李小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100例临床研究.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 (5) :669-670.

[2]孟昕, 贺亚龙.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5) :3195-3197.

[3]石红梅.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13) :3456-3457.

[4]徐彤彤, 武琦, 吕祥威, 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 (10) :291-294.

[5]欧阳基鹏, 何慧君, 李艳.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片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的疗效比较.广东医学, 2014, 35 (15) :2444-2445.

[6]李俊峰.自拟调压汤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 (17) :4786-4788.

[7]李建华, 王志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1 (8) :1028-1029.

依那普利叶酸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经过临床确诊并完善血常规检验和影像学检查, 无患者中途退出。其中, 男性57例, 女性33例;年龄55~80岁, 病程1.5~6年。本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 男28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61.2±4.9) 岁, 平均病程 (4.1±1.5) 年, 治疗前平均动脉压 (129.4±4.6) mm Hg;观察组中, 男29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 (59.8±5.6) 岁, 平均病程 (4.4±1.2) 年, 治疗前平均动脉压 (130.2±5.1) mm H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厂家: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723;规格:马来酸依那普利10 mg/叶酸0.8 mg) , 口服, 1片/次, 1次/d。对照组则予以依那普利片 (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567;规格:10 mg/片) 口服, 1片/次, 1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 取随访3个月的平均水平。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差异。 (1) 血压水平 (BP) :测量患者静息状态下坐位血压, 每个月对BP检测2次; (2)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Hcy) :抽取空腹12 h后的静脉血进行检测,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测量Hcy水平, 每个月对Hcy检测一次; (3) 精神状态量表评分 (MMSE)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分, 分值在27~30分为正常, 分值越高, 精神状态越好;每个月评测一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清Hcy、BP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BP较治疗前降低 (P<0.05) , 而对照组只有BP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血清Hcy水平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 (P<0.05) , 且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在中国, 75%的高血压患者为H型高血压, 常以脑卒中为主要临床终点。空腹血清Hcy水平>10μmol/L, 即可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经证实的可能性的病理作用包括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值, 以及促使载脂蛋白在血管壁上堆积等等。Hcy每升高5μmol/L, 脑卒中的风险便会上升5%;而如果Hcy降低3μmol/L, 脑卒中的风险则会降低24%。Hcy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蛋氨酸摄入过多, 以及Vit B6、B12、叶酸的摄入不足, 尤以叶酸缺乏明显。高血压和高Hcy有协同危害, 控制血压和Hcy是降低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脑血管病变会引起脑缺血缺氧, 而中枢神经系统对缺血缺氧有着非常高的敏感性, 因此会导致脑部特定神经组织损害, 引发痴呆。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与房颤等。所以针对于痴呆, 对因治疗主要是要及时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急性脑血管病, 以及预防卒中复发等。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是目前全球唯一获准治疗Hcy升高的药物, 其本身为马来酸依那普利与叶酸的复方制剂。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 是处方量非常高、各指南一致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叶酸在人体内可以转化合成四氢叶酸, 成为甲基供体促使蛋氨酸循环代谢途径的完成, 从而有效降低Hcy水平, 临床上一般采用口服叶酸补充治疗。ACEI类降压药联合叶酸可以协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且合并降压药作为疗效提示, 还能够提高依从性。固定复方制剂与自由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相比, 具有更好的疗效, 可以有效降低Hcy及血压[4]。

本研究结果可见,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BP较治疗前降低, 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只有BP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水平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BP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MMSE评分较高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以说明,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够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和血压, 也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状态, 而普通的依那普利片只降低了患者的血压水平。

综上所述,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疗效肯定,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于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依那普利片口服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口服, 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检测并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血压 (BP) 及精神状态量表评分 (MMSE) 。结果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BP较治疗前降低, 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只有BP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水平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BP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MMSE评分较高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疗效确切, 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和血压, 也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状态,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H型高血压,依那普利叶酸片,脑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1]杨光, 吴云涛, 阮晓兰, 等.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 22 (12) :1132-1140.

[2]耿学川, 社继臣, 李继来, 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8) :1043-1045.

[3]金凤艳, 张哲成."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患者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 27 (11) :976-979.

依那普利叶酸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87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分成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43~74岁,平均(56±8)岁;病程3~22年,平均(7±3)年;文化程度:小学11例,初中16例,高中13例,专科及以上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44~74岁,平均(56±8)岁;病程4~22年,平均(7±4)年;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17例,高中14例,专科及以上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与本研究前2周内未口服其他降压药物;②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 Pa),收缩压≥140 mm Hg,Hcy>10μmol/L;③均意识清晰且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所涉及药物严重过敏;②继发性高血压;③合并心脏及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高钾血症、恶性肿瘤;④严重精神疾病、认知以及交流障碍;⑤参与本研究前3个月应用叶酸片等药物。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进行治疗,即口服依那普利片(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1214,规格:10 mg×16 s),5 mg/次,2次/d;同时,口服叶酸片(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50915,规格:0.4 mg×93片),0.4 mg/次,2次/d。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依那普利片,其用药方式、剂量及时间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

1.4 观察指标

①血压:检测其血压时,为确保患者身心平静,安静10 min后检测,抽烟患者则需禁烟0.5 h后检测;②Hcy水平:即清晨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 ml进行离心处理,应用循环酶法检测Hcy水平;③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④临床疗效。

1.5 疗效判定标准[1]

显效:患者舒张压降低至正常范围,或者降低幅度超过20 mm Hg,Hcy水平降低20%及以上;有效:患者舒张压降低10~19 mm Hg,或者收缩压降低30 mm Hg,Hcy水平降低5%~20%;无效:患者舒张压降低幅度不足10 mm Hg,且未降至正常范围,Hcy水平降低不足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Hcy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Hcy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29,*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72,*P<0.05

3 讨论

H型高血压即伴发Hcy血症(人体内Hcy浓度超过10μ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临床上导致患者Hcy水平上升的原因较多,如摄入过量动物蛋白、甲状腺功能衰退以及遗传性代谢功能障碍等。Hcy作为人体内含巯基的非必需氨基酸,为蛋氨酸代谢的重要产物。H型高血压具备高Hcy血症和高血压双重叠加危害,与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一个独立的、重要的危险因素[2]。相较于非高Hcy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H型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相对特殊。目前,药物仍为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方式,而不同用药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不一,需针对该疾病研制出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的治疗方案。

依那普利是临床常用的长效降血压药物之一,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3,4],口服后能够快速水解成依那普利拉[5],而后者可明显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从而降低肾血管阻力和外周血管阻力,同时舒张小动脉以及外周血管,最终实现降低血压目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人体血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依那普利对于上述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有效调节患者血压。然而,如果H型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依那普利,易引发不良反应,导致靶器官受损。同时,患者体内高Hcy水平会削弱依那普利片药效。因此,H型高血压患者应采取降血压与降Hcy水平联合治疗的方案[6]。

叶酸属于B族维生素,其分布较广泛,四氢叶酸部分衍生物为其辅酶形式[7]。四氢叶酸可结合一碳单位形成四氢叶酸类辅酶,参与人体内氨基酸与核酸合成,并在一碳单位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叶酸可在人体Hcy降解期间,重新合成蛋氨酸,并供应甲基供体[8],从而降低患者体内Hcy浓度。此外,叶酸应用于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还具有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其血小板黏附与聚集[9]的作用,可预防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发生。张医虎等[10]研究表明,依那普利联合叶酸在预防H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其血压和Hcy浓度上优于依那普利。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运用于H型高血压治疗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应用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与Hcy水平,且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参考文献

[1]王海波,杨秋妹.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123-124.

[2]张青春,耿德军.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H型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海峡药学,2015,27(2):140-141.

[3]赵玉英.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20):74-75.

[4]张琼.依那普利叶酸在H型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4):507-508.

[5]杜彪,张杰,谢星星,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系统评价[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12):1488-1493.

[6]朱凌峰.依那普利叶酸片防治H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2013,22(7):737-739.

[7]宋沧桑,陆维,李兴德,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成本-效果分析[J].药物经济学研究,2014,31(5):317-320.

[8]谢中华,刘清文,方大楼.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228-229.

[9]赵静岩.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老年性高血压预防再次脑卒中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02):194-197.

上一篇:传统思维下一篇: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