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精选9篇)
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与前列地尔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1例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 以前列地尔针剂10mg加生理盐水静滴, 1次/日, 同时对伴有高血压病者口服依那普利片10mg, 2次/日, 对无高血压者口服依拉普利5mg, 2次/日。2周为1个疗程, 糖尿病其它并发症的治疗也同时进行。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压、肾功能、尿蛋白和血脂变化。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压、肾功能、尿蛋白、血脂等明显好转 (P<0.05) , 均趋正常。结论 依那普利有舒张肾小管的作用, 前列地尔有扩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 两者均有减少尿蛋白作用, 两者联合应用有扩张肾血管和减少尿蛋白作用, 对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依那普利,前列地尔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 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 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 Ⅳ期临床表现为蛋白尿, 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 晚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其治疗除治疗糖尿病外, 还有抗高血压、透析、肾移植等。本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1例,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本组病例为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本科收治的21例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病史均在5年以上, 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 (UAE30-300mg/l) 超过2年, 现24h尿蛋白定量均>300mg, 排除其它原因所致肾病, 其中男11例, 女10例, 年龄52~68岁, 病程10.2±2.6年, 合并高血压者13例, 水肿19例, 21例均无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心衰及其它肾脏疾病, 符合糖尿病肾病Ⅳ期。
1.2 方法
除糖尿病饮食和肾病饮食外, 2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 以前列地尔针剂1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 1次/日, 伴有高血压病者同时口服依那普利片10mg, 2次/日, 无高血压者口服依拉普利5mg, 2次/日。2周为1个疗程, 糖尿病其它并发症的治疗也同时进行。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压、肾功能、尿蛋白和血脂变化。
1.3 观察指标
测定21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24h尿白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等。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资料均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本组患者所观察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见表1。
由于饮食控制、药物治疗, 患者半月后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入科时好转 (P<0.05) , 说明治疗有效。
2.2 副作用
本组21例中, 轻度头痛10例, 眩晕2例, 食欲不振10例, 面部潮红4例, 便秘2例, 腹泻1例, 注射区血管疼痛3例。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为肾小球基底膜均匀肥厚伴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加, 肾小球囊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呈结节性肥厚及渗透性增加, 其发展缓慢, 临床上明确糖尿病肾病时, 已为Ⅳ期或Ⅴ期。本组患者均为Ⅳ期糖尿病肾病, 大量白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其治疗包括: (1) 饮食治疗; (2) 降血糖; (3) 抗高血压; (4) 透析; (5) 肾或肾胰联合移植。在基层医院, 肾或肾胰联合移植不能实现, 本组患者虽有肾损害, 还未达到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前列地尔主要成分为前列腺素E, 前列腺素是调节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和肾小管水盐再吸收的重要生理递质, 具有强烈的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 能稳定溶酶体膜, 减少细胞损害, 自溶以及改变炎症和免疫反应, 达到减少尿蛋白作用, 此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 使血压降低[1]。依那普利为第2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 它对肾小管有显著的舒张作用, 一方面可以降压, 另一方面可以保护肾脏, 减少尿蛋白[2]。近几年研究发现, ACEI类药物除有降压、减少蛋白尿等作用, 它还有胰岛素增敏作用, 对血糖改善具有一定意义[3]。本组患者经联合应用此两种药物治疗, 取得明显疗效, 血压明显下降, 尿蛋白减少, 血糖、肌干、尿素氮均明显降低 (P<0.05) , 由于饮食控制, 血酯也有明显好转, 本组用药过程中, 部分病例原肢体麻、视物模糊等症状, 使用前列地尔治疗后, 上述症状也明显好转。总之, 依那普利有舒张肾管作用, 前列地尔有扩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 也有减少尿蛋白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有扩管肾血管和减少尿蛋白作用, 对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明显, 值得扩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春云, 刘素钗, 温凤娥.贝那普利联合葛根素、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 2008, (15) :1117~1118.
[2]何明海, 袁宁, 杨文翔.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 2009, 21 (4) :645~646.
[3]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26~339.
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 篇2
【关键词】 奥曲肽;前列地尔;急性胰腺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06-01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急性疾病,常伴随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组织功能衰竭[1]。此疾病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如未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措施,则预后情况较差,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近些年来本院采用奥曲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病人,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27):男17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4.8±5.7)岁,病程为6小时-3天;对照组(n=26):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45.5±6.8)岁,病程为4小时-3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胃肠减压、禁食、营养支持和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方法予以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0.6mg剂量的奥曲肽药物,溶于50ml生理盐水溶液后以25μg/h的速度微泵持续泵入治疗;治疗组则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前列地尔联合奥曲肽治疗,10μg前列地尔注射液溶于20ml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中静脉途径注射治疗,而奥曲肽用量及使用方法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10d。
1.3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疗效按以下标准区分,痊愈:轻症AP在治疗5d内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消失,且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指标已恢复至正常水平;重症AP在治疗10d内达到以上标准;显效:轻症AP在治疗5d内临床症状及体征进步2个或2个以上等级,或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指标有75%以上恢复至正常水平;重症AP在治疗10d内达到以上标准;有效:轻症AP在治疗5d内临床症状及体征至少进步1个等级,或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指标有50%以上恢复至正常水平;重症在治疗10d内达到以上标准;无效:轻症在治疗5d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出现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重症AP在治疗10d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者出现恶化、死亡。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方法,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4%,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一个全身炎症反应性疾病,期间由于机体内大量胰腺酶合成与释放,其生物学活性明显激活后,进而导致胰腺组织本身及周围组织出现严重的坏死现象。大量坏死组织和有害物质被机体所吸收后,使得患者全身出现严重的炎症性反应,整个机体处于一种特殊的免疫过反应状态[3]。
奥曲肽是一种由人工合成而来,且组织结构类似于生长抑素的八肽化合物,其具有明显抑制机体内胰液和胰酶大量合成和分泌的药理作用,可阻止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胰腺多肽等物质的分泌过程,从而起到保护胰腺实质细胞的作用,并且能有效抑制胃肠分泌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快速释放[4]。部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急性胰腺炎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奥曲肽可明显缓解胰腺组织充血、水肿及坏死等情况,并且减少胰淀粉酶的分泌量。前列地尔具有多种生理学作用,①显著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Ca2+的转移运动,阻止血管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大量的去甲肾上腺,起到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明显改善患者的胰腺循环状态;②保持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稳定性状态,有效抑制胰腺等消化酶的大量释放,缓解胃酸对胰腺外分泌的刺激作用;③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过程,抑制血小板在血管内出现聚集现象,防止血栓素的合成和释放过程。因此,前列地尔可显著性阻断急性胰腺炎的病理改变过程[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者药物联合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由此可知,奥曲肽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清指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刘奇志.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56例[J].临床医学,2009,29(8):25-26.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190.
[3] 修丽红.奥曲肽联合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22.
[4] 路振江.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2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140-141.
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该的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糖尿病肾病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33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53.2±5.5)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9.8±3.5)年。 治疗组33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 ,女性患者15例 ; 年龄34~76岁 , 平均年龄(52.8±5.3)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10.2±3.3)年。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监测血糖、降糖、降压、抗凝等。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治疗 :5 mg/次的贝那普利 ( 北京诺华 制药有限 公司生产 ,5 mg/片 , 国药准字H20000292),2次/d。
1.2.2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 : 5 mg/次的贝那普利 ,2次/d;将20 μg的前列地尔 (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1 ml:5μg,国药准字H10980023)加入到100 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2]。 该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给予为期1个疗程的治疗。
1.3疗效标准
1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UN(尿素氮)、SCr(血肌酐)、UA (尿酸 )、24h尿蛋白 、UAER(尿蛋白排泄率 )进行记录并比较 。 2对两组患者的干咳、头痛、血管炎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
1.4统计方法
对该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UN、SCr、UA以及24h尿蛋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N、SCr、UA、24h尿蛋白、UAE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是治疗组患者的UN、SCr、UA、24h尿蛋白、UAE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 ,bP<0.05。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中共有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例4例干咳,3例头痛,2例血管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3%;治疗组患者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例2例干咳,1例头痛,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 则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研究资料表明,近几年,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呈现大幅度上升的增长趋势, 目前已经成成为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的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3]。 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极其复杂的代谢紊乱,早期会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升高等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肾小球滤过率将会持续下降,并且肾单位闭锁后血肌酐和血压会持续升高, 如果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控制和延缓糖尿病肾病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贝那普利属于新一代ACEI前体药的一种,在体内进行水解后能够转化为贝拉普利拉,并且药理活性更强。 该药能够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进行抑制, 并且对血管紧张素Ⅰ转换成血管紧张素Ⅱ的过程进行阻止, 从而使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一切作用显著降低;同时能够显著减少肾小球基底膜大孔滤过,对选择通透性进行改善, 通过减少血浆大分子渗出来达到减少尿蛋白的效果[4]。 前列地尔又被之为前列腺素E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体内的生物活性物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机制如下:1能够使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善, 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含量显著增加,通过发挥其扩血管作用来使外周阻力降低;2能够使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显著改善,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能够使血小板的高反应和血栓素A2的水平显著降低,对血小板活化进行有效抑制, 通过促进血栓周围已活化的血小板逆转来对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进行有效改善;3能够使脂蛋白酶激活并且对甘油三酯水解具有促进作用,使血脂和血黏度显著降低;4能够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性物质进行刺激, 通过刺激(t—PA) 来达到直接溶栓的效果;5能够对血管平滑肌 细胞的游离Caz进行有效抑制 ,具有促进血 管平滑肌舒张 、改善微循环 的临床作用[5]。
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 篇4
【关键词】 周围神经疾病;甲钴胺;前列地尔
【中图分类号】R651.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92-02
随着临床神经病学的不断发展,周围神经疾病的检出率也有明显提高。周围神经疾病诊断具有“定位容易、定性困难”的特点,而周围神经活检术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定性困难这一问题。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发生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其会引起感觉功能衰退、麻木、疼痛等症状,临床治疗常应用甲钴胺,但实践证实其临床疗效并不十分理想。笔者在周围神经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排除甲钴胺及前列地尔药物禁忌症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9 -79岁,平均年龄(64.5±8.2)岁;病程0.5-9年,平均病程(2.4±1.6)年。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3.8±7.9)岁;病程I~10年,平均病程(3.0±1.5)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行周围神经活检予以确诊。周围神经活检方法:在局部麻醉下,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取腓肠神经或腓浅神经或桡神经感觉支(长2~3cm)。将取出的神经切为数段,使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固定,然后石蜡包埋、HE染色、Bodian轴突染色、Weil髓鞘染色等。取1段标本进行戊二醛、锇酸前后固定,切半薄片,使用甲苯胺蓝进行染色,然后在光镜下观察,并使用铅铀双染色,切超薄片,然后在电镜下观察。另取1段,使用Flemming进行固定、染色,然后在光镜下观察轴突及髓鞘变化。经周围神经活检,在镜下可见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索变性两种表现,神经束膜增厚,神经膜细胞基底膜增厚,神经膜细胞内类脂小体增多,神经外膜血管有淋巴细胞浸润。
1.2.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针对周围神经病变,对照组患者肌注甲钴胺(国药准字H20063086,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剂量为500μg/次,每日1次,2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10μg前列地尔注射液(国药准字H50021394,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每日1次,静脉滴注,2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分别使用肌电图测定两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下肢感觉传导速度、运动传到速度,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②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③疗效标准: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提升5m/s以上,深浅感觉和腱反射基本正常为显效;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神经传导速度有提高,但不足5m/s,深浅感觉和腱反射显著改善为有效;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深浅感觉、腱反射、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改善或有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O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下肢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2.2 临床疗效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未见明显改变。治疗期间,治疗组有l例出现轻度食欲不振,l例出现轻度头晕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仅有l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为感觉神经病变,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节段性脱鞘,进而影响轴索的再生能力。研究发现,患者经周围神经活检,镜下均可见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索变性两种表现,神经束膜增厚,神经膜细胞基底膜增厚,神经膜细胞内类脂小体增多,神经外膜血管有淋巴细胞浸润,符合周围神经疾病诊断标准。可见神经活检诊断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目前临床诊断周围神经疾病的可靠手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疼痛、麻木、感觉神经衰退,现代研究显示在神经组织病变中,糖代谢紊乱、自身免疫紊乱、微血管病变、氧化应激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甲钴胺为维生素B12的衍生物,能作用于脱氧核糖核酸合成过程,在进入神经细胞后,能有效促进轴索再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增强神经修复。体外研究表明,甲钴胺通过提高甲硫氨酸合成酶的活性,促进培养大鼠组织中卵磷脂的合成和神经元髓鞘形成。因此,甲钴胺是一种治疗周围神经病变较为有效的临床药物。前列地尔,具有扩张血管作用,能够有效松弛血管平滑肌,减小血管阻力,提高微循环灌注。前列地尔作用于神经病灶,能够有效修复病灶处的血管,并能在局部长时间维持一个高浓度状态。本研究显示,应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的治疗组,其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有效提高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周围神经活检是诊断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手段,应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周围神经疾病能有效加快神经传导,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06年2月—2008年6月住院的Ⅱ型糖尿病(按照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合并早期DN患者96例,排除感染、酮症酸中毒、运动、发热、心衰、使用肾毒性药物及慢性肾脏疾病等影响尿蛋白因素。患者年龄(58.6±8.3)岁,病程(13±5)a;其中男性52例,女性44例。参照Mogensen分期标准,尿白蛋白排泄率均在20~200μg/min,临床上肾功能正常。入选患者按入院先后单盲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50例,培多普利组46例,一般资料见表1。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0.8g/(kg.d)]、运动、降糖(联合治疗组及培多普利组各有18例和16例注射胰岛素)。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1周后,两组均服用培多普利4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PGE1(凯时,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μg加入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14d为1疗程。 1.3观察项目 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6个月分别测定空腹血糖、HbA1c、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及白蛋白排泄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显著性界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变化 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血糖、血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培多普利组在治疗2周后24h尿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无变化(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2周后,24h尿蛋白量及尿白蛋白排泄率较治疗前及培多普利组均明显减少(P<0.01)。治疗3个月后,两组尿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而两组间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白蛋白、肌酐、尿素氮及肌酐清除率均无明显改变,见表2。 注:两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a为P<0.01;与培多普利比较,b为P<0.01。 2.2不良反应 4例联合治疗组患者静脉注射PGE1过程中出现注射部位疼痛、潮红,减慢推注速度后症状均减轻或消失。两组中各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干咳外,余无其他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进程。 3讨论 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它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肾脏的表现。DN的发病机制很复杂,主要由于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生化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及遗传易感性等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最终导致DN的发生。DN早期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易被忽视,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肾功能损害的速度加快,而且不可逆转。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阻止、延缓DN的进展十分重要。 目前已公认,ACEI类药物具有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3]。其作用主要通过扩张肾小球出球动脉大于入球动脉致使肾小球内滤压降低而减少蛋白尿,产生肾脏保护作用。同时,研究表明ACEI还存在血压非依赖性肾保护的机制:(1)阻断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和结构屏障异常,降低滤过膜通透性[3];(2)抑制肾内血管紧张素的活性及合成,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及对系膜和基底膜的刺激[4];(3)抑制脂质过氧化,阻断氧化糖基化过程;(4)抑制肾组织局部多种因子尤其是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产生,从而减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肥大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5]。所以推荐ACEI为DIN的保护药物。本研究单纯用培多普利组,治疗2周后尿总蛋白及白蛋白排泄率无明显变化,但治疗3月后,尿蛋白明显减少(P<0.01),证实培多普利长期服用才能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前列地尔为前列腺素E 1脂微球载体制剂,使PGE1分子脂化,减少了肺部灭活,通过调节环磷酸腺苷(cAMP)和磷酸二酯酶活力,激活依赖cAMP的一系列蛋白激酶,使血管扩张,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液灌注[6]。正常情况下对微循环调节起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病理条件下,对病变血管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在病变组织高浓度聚集,更好地聚集在炎症病灶及血管处,提高PGE1的疗效,发挥其靶向作用。还可通过神经平滑肌接头间隙,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的前列腺素受体,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扩张静脉,使肾皮质和髓质血流重新分布,改善肾血流,使血管阻力降低,肾小球内高灌注、高滤过状态得以纠正,达到减少尿蛋白排除的作用[7,8]。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联合使用PGE1与培多普利的患者可在2周内快速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P<0.01),并长期维持尿蛋白于低水平,疗效稳定。联合治疗可避免多疗程使用PGE1,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培多普利组。提示PGE1与培多普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对治疗早期DN有很好的效果,且PGE1联合培多普利治疗并不影响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在使用过程中除个别病人出现轻微干咳外,余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早期DN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如果不采取干预治疗,90%以上会发展为临床期肾病。本研究说明,在早期DN病阶段,联合使用PGE1和培多普利既能在短时间内改善DN症状,又可长时间维持疗效,且避免多疗程使用PGE1,减少医疗成本,是值得推荐及继续探讨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PGE1)联合培多普利(ACEI类药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9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培多普利组46例。两组控制血压、血糖方法相同,均服用培多普利4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同时静脉注射PGE110μg,每日1次,连续14d。结果联合治疗组于治疗2周后24h尿蛋白及白蛋白排泄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同时和培多普利组相比,下降也明显(P<0.01);治疗3个月后尿蛋白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培多普利组仅在治疗3月后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DN早期阶段,联合使用PGE1和培多普利可快速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并使尿蛋白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提示培多普利联合PGE是治疗早期DN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前列地尔,培多普利 参考文献 [1]Klinger M,Mazanowska O.Primary idiopathic glomerulonephrifis:mo-dem algorithm for diatgnosis and treatment.Pol Arch Med Wewn,2008,118:567-571. [2]Barit D,Cooper ME.Diabetic patients and kidney protection:an attain-able target.J Hypertens,2008,26(Suppl2):S3-7. [3]Anderson S,Komers R.Inhibition of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is better-Kidney Iht,2009,75:12-14. [4]Toro RD,Tian MFakouhi K,et al.Effects of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on proteinur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J Clin Hypertens,2008,10:761-769. [5]Souza MS,Machado UF,Okamoto M,et al.Reduced cortical renal GLUTl expression induced by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ion in diabetic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Braz J Med Biol Res,2008,41:960-968. [6]Kishida M,Urakaze M,Takata M,et al.PGE1inhibits the expression of PAl-1mRNA induced by TNF-alpha in human mesangial cells.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2005,113:365. [7]赵玲,蓝柳贵,闵晓莉,等.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7):1052-105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内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排除了高血压病、严重心脑血管和肝脏及血液系统疾病等。男37例 ,女23例 ;年龄 (53.2±16.6) 岁 , 病程平均 (6.2±3.2) 年 ;1型糖尿病14例 ,2型46例 ;FBG(9.13±3.74)mmol/L,m Alb(4.14±0.76)mg/mmol,24 h UP(1.47±0.82)mg/L,TC(6.37±2.02)mmol/L。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1.2 治 疗方法 均给予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1对照组:贝那普利片,5mgqd。2观察组 :贝那普利片 ,5mg qd;前列地尔20μg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中静脉滴注,qd。疗程均为4周。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患者的体重、血压、FBG、Hbalc、m Alb、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UA、TC等指标。 1.3 统 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部分患者出现轻度头痛失眠、眩晕乏力、面红干咳、恶心口干、皮疹瘙痒等轻度不良反应,无粒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反应。将两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一般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是糖尿病的主要合并症之一,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主要病理改变有弥漫性和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型及渗出性病变;按照肾损害的发生和发展分为初期、基底膜增厚期、早期肾病、临床肾病和尿毒症期[1]。在早期肾病期就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升高,并渐行性加重,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肾单位闭锁后血肌酐和血压升高,出现衰竭。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可以显著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有效改善肾功能,控制和延缓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 篇5
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 篇6
贝那普利为新一代ACEI前体药,在体内水解后转换成药理活性更强的贝拉普利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止血管紧张素Ⅰ转换成血管紧张素Ⅱ, 减低由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一切作用。贝拉普利对肾单位的循环具有独特作用,可以从肝、肾双通道消除,肾功能减退时可选择性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改善基底膜结构,减少胰岛素抵抗和降低微量蛋白尿,缓解肌酐清除率的下降。前列地尔又称前列腺素E1,是以羊精囊、月见草油为起始原料,采用酶促工艺提取而成,以脂微球为载体的静脉注射制剂,具有靶向特性。能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含量,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改善血液动力学;抑制血小板集聚,降低血小板的高反应和TXA2水平,制血小板活化,逆转血栓周围已活化的血小板,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激活脂蛋白酶及促进甘油三酯水解,降低血脂和血黏度,改善肾脏微循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t-PA,具有溶栓作用,常用于治疗心脑肾血管微循环障碍[2]。
将贝拉普利和前列地尔联合使用,能明显改善肾小球的凝血状态,延缓肾小球硬化,降低肾灌注压,增加肾血流量,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和血肌酐水平。该研究中,联合组在肾功能各方面数据指标的改善,均比单剂组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贝那普利联合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起效快、疗效佳、不良反应轻等优点,能改善患者肾功能、延缓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体会。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分别采用贝那普利和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1个疗程后将两组的BUN、Scr、UA、m Alb、24 h UP、TC等方面比较(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能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52例, 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 男14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 (54.18±5.62) 岁, 平均病程 (10.07±3.64) 年;对照组27例, 男15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 (53.71±2.45) 岁 , 平均病程 (11.34±2.92) 年。纳入 标准 : 1符合WHO推荐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诊断标准 ; 2无严重的脏器衰竭;3无过敏史;4血糖正常;5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治疗前服用过肾毒性药;2药物过敏;3合并严重的高血压;4脏器功能异常;5其他免疫性病或泌尿系统产生的蛋白尿。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 空腹血糖<7.1 mmol/L。对照组应用国药准字H20044840, 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贝那普利口服治 疗 , 10 mg/次 , 1次/d; 观察组同 时采用国 药准字H10980024, 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 10μg/d, 1次/d, 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变化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干咳、血管炎与头痛等。
1.3 统 计方法
对该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尿 蛋白变化
经过治疗, 24 h尿蛋白含量:观察组治疗前 (2.53±0.41) , 治疗后 (1.36±0.22) 。对照组治疗前 (2.55±0.39) , 治疗后 (1.95±0.35) 24 h尿微白蛋 白排泄率 : 观察组治 疗前 (690.3±71.4) , 治疗后 (481.2±60.7) 。对照组治疗前 (693.2±73.1) , 治疗后 (614.5±69.3) 观察组尿蛋白含量和尿微白蛋白排泄率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治疗前) ,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 良反应
治疗期间,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2.00%) 与对照组 (14.81%相比差异较小,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早期进展缓慢, 患者多无自觉症状, 微量白蛋白尿为早期表现。而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 则肾损害就会无法逆转而且进展快速, 肾小球肥大为主要病理表现, 患者毛细血管的基底膜会出现明显增厚, 最终造成肾小球硬化, 发生肾衰竭。蛋白丢失能够降机体免疫力, 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 糖尿病肾病患者容易并发内皮细胞损伤, 增加血液的粘稠度, 致使微血管出现障碍。贝那普利是控制肾病进展的首选药物, 该药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减少蛋白尿含量, 从而控制肾小球的硬化速度。临床研究表明, 前列地尔针对机体病变血管具有良好的亲和力, 病变组织内药物聚集浓度相对较高, 是糖尿病肾病的新型治疗药物。而且, 前列地尔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 扩血管作用明显, 可以通过提高肾血流量调整肾滤过压, 降低尿蛋白水平。张喆[2]的报道提出,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能够使尿蛋白降低47%, 晚期应用能够降低20%。该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含量与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期间,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 与对照组 (14.8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效果明显, 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与国内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应用贝那普利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能够显著减少尿蛋白含量, 预防多种不良反应出现, 改善患者依从性与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析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52例, 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口服治疗, 观察组给予贝那普利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24 h尿蛋白含量与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降低明显, 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应用贝那普利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能够显著减少尿蛋白含量, 预防多种不良反应出现, 改善患者依从性与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贝那普利,前列地尔,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参考文献
[1]袁园.尿微量蛋白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J].安徽医学, 2010, 25 (8) :104-106.
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研究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2~68岁,平均(59.4±2.6)岁,病程2~10年,平均(5.1±1.1)年,其中1型糖尿病15例,2型糖尿病13例,早期17例,临床期11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3~67岁,平均(58.9±2.5)岁,病程1~9年,平均(4.9±1.4)年,其中1型糖尿病18例,2型糖尿病10例,早期15例,临床期13例。两组病程、糖尿病类型、糖尿病分期、尿蛋白含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均签署治疗同意书,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胰岛素降糖、降压、抗凝的治疗,空腹血糖<7 mmol/L,非空腹血糖<10 mmol/L。研究组在降糖、抗凝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0001生产企业:内蒙古白医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加入1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1次/d,联合贝那普利5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4771生产企业: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口服的方式,1次/d,5 mg/次,两组均用药28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24 h尿蛋白含量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级。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未发生不适。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患者发生轻微不适。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加重的情况,患者发生严重不适。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收集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含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含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08,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28例中,2例出现皮肤发红情况,2例出现轻微干咳情况,其余临床反应正常,未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28例中,3例皮肤发红,1例轻微干咳,4例轻微头痛,其余临床反应正常,未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社会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糖尿病成为了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并且发病率逐年增加[3]。在发生糖尿病后,机体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而糖尿病肾病作为并发症中的一种,在发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发生误诊和忽视的情况,从而对早期治疗和病情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发生蛋白尿的情况,肾脏功能会发生减退,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发展到终末期会引发肾衰竭,这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因此,为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要使用有效的治疗药物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降糖、降压、抗凝等常规治疗与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使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研究组在治疗,24 h尿蛋白含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上,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与对照组的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说明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分析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的原因可知,前列地尔药物是一种新型的脂微球载体制剂,是将前列腺素E1封入脂微球中,与普通的前列腺E1比较,能够在患者的机体内靶向分布,具有较高的持续性和高效性,并能够在肾小球上高浓度聚集,发挥出前列腺素E1的作用[5]。前列地尔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对肾血管起到扩张作用,对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抑制作用,形成血栓素A2,并释放出血栓素,促进了血管的收缩,促进肾血流量的增加,使肾小球的微循环、滤过得到改善,进而降低了尿蛋白含量,使肾功能得到改善[6]。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低肾灌注压,使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得到改善。
尿蛋白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的指标,能够将肾小球功能受损程度清楚地反应出来,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准确的依据[7]。将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使用,能够调节患者的肾脏功能,降低患者尿液中的蛋白含量,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本次研究结果与化宝军[8]得出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能够在治疗后改善患者的24 h蛋白尿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指标,使患者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研究组在降糖、抗凝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降糖、降压、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含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与对照组的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蛋白尿的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
参考文献
[1]张国艳,张浩,牛效清,等.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J].当代医学,2012,18(4):145-146.
[2]易家才.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6(10):2217.
[4]李斯毅,刘滢,黄仲良,等.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13(5):571-572.
[5]于凤鸣.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32(31):126-127.
[6]唐东燕.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5,14(6):51-52.
[7]陈菁华.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26(16):57-59.
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该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有关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且均出现蛋白尿,同时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者、血液系统疾病者以及高血压者,排除药物过敏者,排除因其它免疫性疾病、泌尿系统所形成蛋白尿者;按随机数字表法, 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 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 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 平均年龄(61.14±8.36)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9个月, 平均病程为(3.1±1.7)年;糖尿病分型:1型糖尿病18例,2型糖尿病20例;糖尿病肾病分期:23例为早期, 15例临床期。 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在51~ 77岁之间,平均年龄(62.22±8.35)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11个月,平均病程为(3.3±1.5)年;糖尿病分型:1型糖尿病15例,2型糖尿病23例; 糖尿病肾病分期:21例为早期,17例临床期。 在临床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分期等)上,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即对其予以常规治疗,即对患者予以降血糖,且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在7 mmol/L以内,餐后血糖在10 mmol/L以内。 另外,针对血压偏高者,可对其予以降压处理,且予以抗凝类药物。
对照组:对该组患者予以前列地尔(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20103292)治疗,即在100 m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20 μg的前列地尔注射液, 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1个月。
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之上,对该组患者予以贝那普利(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 H20054771)治疗,即对患者予以5 mg的贝那普利片, 1次/d,持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BUN(尿素氮)、Cr(血肌酐)、24 h UAE(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24 h尿蛋白等指标予以密切的监测和观察,且进行记录;此外,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与比较。
1.4疗效判定标准
经治疗,若病患的临床症状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 且身体并未感到任何的不适,为显效;若病患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身体还存在轻微的不适,为有效;若病患的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改善,甚至有加剧的趋势,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5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8.0加以分析与处理。 其中采用(±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后各指标情况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UN、 Cr、24 h UAE、24 h尿蛋白等指标均优于该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 UAE、24 h尿蛋白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该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
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分析:经有效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实验组中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4.7%(36/38),而另一组仅为73.7%(28/38),两组患者就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在治疗期间,两组中均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实验组中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2例血管炎,1例头痛,其发生率为7.9%(3/38); 对照组中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3例血管炎,2例头痛,1例干咳,其发生率为15.8%(6/38);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 人们的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而作为糖尿病的一个典型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此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显著,极易出现漏诊、误诊,对初期疾病病情的控制与治疗,十分不利;此外,若患者出现蛋白尿,则将造成患者肾功能下降,最终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因此,DN蛋白尿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且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研究,其中,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变化,被普遍认为是DN患者发生蛋白尿的始动原因;肾小球滤过功能与滤过屏障结构的变化, 是导致DN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基础病理[3]。 此外,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随着糖代谢紊乱的发生,将造成血管活性因子反应性提升,比如血栓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等因子的活性发生变化,而这皆能引发肾小球功能异常,出、入球小动脉血管收缩、舒张失去平衡,导致肾小球出现灌注、内压及滤过偏高的情况,继而致使由毛细血管壁滤过的蛋白增多,最终诱发蛋白尿[4]。 鉴于DN蛋白尿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采取手段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前列地尔是一种在脂微球内加入前列腺素E1,继而所制作而成的新脂微球载体制剂,相较于一般的前列腺素E1,此药在人体中具备高效、持续和靶向分布的特征,能将药物成分高浓度的聚集在肾小球,继而更好的展现前列腺素E1的功效。 前列地尔属于一种较新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药物,此药可对肾血管进行有效的扩张,且对血栓素A2的形成与释放、血小板聚集等加以限制,隔断缩血管效应,提升肾血流量,继而优化肾小球的微循环,强化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尿液内蛋白的含量,同时改善患者的肾功能[5]。
贝那普利属于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物, 此药一般是在人体内转变为贝那普利拉之后, 开始发挥其药效;此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肾灌注压,且优化肾小球的滤过功能[6]。 相关报道指出:该药能让糖尿病肾病病人的尿蛋白排泄量降低大约42%,且能明显减少其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继而确保患者的肾脏功能[7]。 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更好的对肾脏功能加以调节,且减少DN患者尿液内的蛋白量,提升疗效,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DN疾病的药物组合方案。
【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推荐阅读: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12-17
依那普利12-25
依那普利叶酸11-18
依那普利/治疗应用07-21
依那普利叶酸片08-29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08-09
贝那普利联合辛伐他汀12-18
福辛普利08-29
雷米普利10-05
贝那普利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