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施工勘察分析

2024-10-08

地下工程施工勘察分析(精选5篇)

地下工程施工勘察分析 篇1

0引言

在地下工程勘察工作实施的整个过程中, 现场地下工程施工勘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该环节所得的成果不仅可实现对既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围岩级别与工程地质特点的验证、修正与补充, 而且还能为后续处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水文地质问题、划分围岩级别、 支护设计以及修正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从现场地下工程勘察中有关围岩分级的方法、确定围岩分级的因素以及现场施工勘察三个方面对地下工程施工勘察进行了介绍。

1围岩分级方法

国内外现行相关规范标准中多采用定性、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划分岩体等级。实际工作中多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通常来讲, 定性分级主观经验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 不确定性相对较大;定量分级通过一系列的检测试验手段获取围岩特定参数值 (如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点荷载强度指数以及岩体波速等) , 并利用获取的参数值计算出围岩基本质量指标, 进而根据规范规定的标准确定围岩的等级, 这种方法相对定性分级更加科学合理, 但是该方法所取芯样数量是有限的、取样质量上也存在差异, 有限数量的芯样无法全面地反映整个场地岩体的特征, 此外, 实践中大量的取芯试验不仅难以实现, 而且试验时效性也无法满足;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围岩分级方法则实现了定性分级与定量分级方法的优势融合:一方面, 借助于实践经验进行定性描述;另一方面, 对岩体中典型的节理、断层以及岩脉开展适当的量测, 同时结合岩体钻探相关参数等资料, 综合确定围岩的等级, 采用这种方法确定围岩等级更为准确可靠。

2确定围岩分级的因素

2.1岩石的坚硬程度

岩石的坚硬程度是岩石轴向承压能力大小的反映。由不同矿物组成、不同结构形式的岩石, 其岩石抵抗轴压破坏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当前, 国内以岩石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依据将岩石坚硬程度划分为坚硬岩、较坚硬岩、较软岩、软岩与极软岩5个等级。

2.2岩石风化程度

岩石风化程度被作为围岩分级中关注的重要内容, 它反映了岩石受风化破坏的严重程度, 将会对岩体坚硬性与完整性产生直接影响。

2.3岩体的完整性

岩体的完整性意义重大, 其直接决定了围岩的稳定性, 是岩体基本质量的重要控制因素。实践证明, 岩体内断层发育状况、风化程度以及节理等均对该因素有着重要影响。

2.4构造发育情况

岩体构造发育情况是控制岩体基本质量的另一大主因, 其对前述三大因素均有最直接的影响。常见的岩体构造形式有断层及破碎带、 节理与裂隙及岩脉。

2.5地下水

一般情况下, 岩体中破碎带、节理以及裂隙等处均会赋存有一定量的地表渗入水。当地下工程开挖洞室后, 岩体中原有的破碎带、节理以及裂隙等与洞室连通, 上述水体将会沿着通道流出, 在岩体中形成大小不等的出水点。根据地下水出水实际状况, 可将其状态分为:滴水、 淋雨状出水、渗水、涌水和喷射状出水。

2.6地应力

伴随着复杂的地质变化, 地壳物质由于受到地质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其内部逐渐产生内应力效应, 即为地应力。地应力是天然应力, 它客观地存在于未受工程扰动影响的岩体内部, 也被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在地下工程岩体开挖过程中, 围岩由于岩体应力释放而出现岩爆、掉块以及剥落等现象。

3现场施工勘察

在实施现场施工勘察工作时, 勘察人员应同步绘制写实草图。现场勘察工作完成后, 需在内业整理的基础上分别以边墙以及跨度、里程或坐标为纵横轴编制洞室展开图, 逐段确定围岩级别, 最后撰写文字报告。对于单洞室地下工程, 可按照围岩级别、洞室几何边界条件等因素, 采用图表形式作围岩稳定性评价, 进而提出与洞室使用功能相一致的施工合理化建议。

3.1必要性

在既有地质勘察报告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地下工程现场施工勘察意义很大。一方面, 其实现了对前期原地质勘察报告的验证;另一方面, 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工程既有地质资料。

3.2针对性

现场施工勘察的基本任务是对围岩分级, 但是这并不是其唯一的任务。在实际勘察过程中, 勘察技术人员还应针对一些特殊地质区域提出合理化建议, 例如, 针对易塌方地段提出洞室布局调整方案、支护方案及相应参数;针对围岩中风化程度较高、断层节理发育明显的危险区域, 提出施工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合理化应对措施等。

3.3时效性

地下工程现场施工勘察在洞室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 参建各方应当高度重视现场施工勘察人员给出的建议, 保证工程经济性的同时, 不降低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科学合理性。

4结语

实践证明, 针对地下工程开展现场施工勘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 其实现了对前期原地质勘察报告的验证, 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工程既有地质资料;另一方面, 其也是保证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做到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

摘要:在地下工程勘察工作实施的整个过程中, 现场地下工程施工勘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该环节所得的成果不仅可实现对既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围岩级别与工程地质特点的验证、修正与补充, 而且还能为后续处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水文地质问题、划分围岩级别、支护设计以及修正施工方案提供依据。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从现场地下工程勘察中有关围岩分级的方法、确定围岩分级的因素以及现场施工勘察三个方面对地下工程施工勘察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地下工程,围岩分级,现场施工勘察

参考文献

[1]金承满.初探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J].岩土工程界, 2008, 11 (10) :28-29.

[2]马林.地下工程施工勘察分析[J].工程勘察, 2010, (S1) :57-58.

[3]杨凤伟, 王剑锋.关于岩土工程勘察的几点认识[J].安徽建筑, 2015 (3) :32-33.

[4]姜辉.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资讯, 2010 (7) :38-39.

[5]戴俊斌.探讨岩土工程勘察及基础设计的若干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6) :56-57.

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分析 篇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工程施工;岩土参数;勘察手段;勘察设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6-016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6.081

1 岩土工程勘察的涵义

岩土工程的勘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包含很多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首先是搜集资料,在建筑总平面图中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建筑的场地、规模、结构、性质等;其次是确定勘探方法,勘探方法有很多,要根据具体的工程需要确定最为适宜的方法;最后是正式勘测,在把相关的资料搜集完整、确定好勘探方法以后,正式的勘探工作就开始了,勘探工作要以前两步的工作为依据来进行。

2 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勘察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才能清晰地了解场地的详细地质状况,为做好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正式施工提供重要的依据。

岩土工程考察是各项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进行的步骤,包括工程设计开始之前。岩土工程勘探的报告对岩土的实际情况反映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工程的安全程度,工程是否经济合理。这些年来,由于岩土工程勘察做得不好,出现了或大或小的事故,有的是后果比较严重的重大经济事故,不仅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造成了人员伤亡,这些事故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因此岩土工程的勘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3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3.1 勘察纲要无针对性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需要提前做好勘察纲要,目前的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存在的问题是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很多纲要的制定都不是在实际的考察基础上制定的,而是通过制定者根据一般情况胡乱模仿制定的,这种纲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针对性,缺乏可操作性。这种纲要在具体的实施中,往往会因为不能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实施而成为一纸空文。

3.2 岩土取样不具代表性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另一个典型问题是岩土取样不具有代表性,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的工作人员在取样时不用取样器,最后就会导致数据出现偏差;第二种情况是取样时没有标注清楚取样的基本情况,如深度、孔号等;第三种情况是取样完成以后送样不及时,经过一定时间的放置,数据就会反映不准确。

3.3 勘察手段单一

现在国际上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所使用的手段非常多,但是目前国内的情况是对这些手段掌握得不熟练,技术上不够成熟,一般只采用一两种用得较多、较熟练的手段,这就不能显现出目前众多勘察手段的优越性,尤其是遇到一些某种手段勘察不到的数据,现有勘察手段的不足就完全显现出来了。

3.4 勘察设备落后

最为准确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往往通过最先进的勘察设备来获取,目前我国勘察设备的总体情况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由于勘察设备落后,所勘察出来的数据就不能准确、全面、科学地反映实际情况。只有优化设备才能保证硬件设施条件得到改善,确保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获得最为可靠的数据,此外在设备上进行投入,长远看来也会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3.5 勘察质量不高

勘察收费标准可作为勘察工程取费的依据,而实际上勘察单位收费远远没有这么高,低价格运作下的勘察工程质量很难保证,目前勘察市场竞争激烈,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为了能争取任务,以降低收费标准来拉拢客户。勘察单位的运营仍然需要盈利,只有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第二,恶性竞争导致了勘察市场的混乱,一些挂靠的勘察单位更是严重扰乱市场,勘察质量无法控制;第三,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钻探时,为了抢速度,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结果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软弱透镜体地层。原位测试工作或室内试验工作只做少量的测试,甚至完全根据经验得出试验数据。

4 岩土工程勘察的优化措施

第一,改革现有的岩土工程勘察监督管理体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相关领域的监管,严格各项审查制度,加强对审查环节的监管,包括勘探报告、合同、施工、设备等的检查,只有在各项工序全部合格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工程勘察。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情况,坚决责令其改正,再进行二次审查,直到最后全部合格方可开工。

第二,企业自身也要转变目前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制,从各个方面加强对现有工程的监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工程的监管,给予这个部门一定的权力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考核指标,对于自身发现和外部反馈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确保工程的质量和顺利进行。

第三,在工程勘查中,技术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勘察工作的实施有着直接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我国一些勘察单位的勘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仍然需要提高,有的专业知识技术掌握不牢固、有的主观责任心不强等,这些因素都进一步影响着工程勘察的质量和效率。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势在必行。这就要求相关的勘察单位要对员工进行综合全面的培训,既有专业技能方面的,也有思想文化方面的,选拔优秀人员外出培训或者聘请权威的有影响力的专家进行培训,从根本上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为岩土工程勘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技术创新,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企业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它们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如果想在竞争中取胜,一定要靠科技创新,这也是这种企业唯一的出路,是企业从根本上增加实力的途径,也是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只有在核心竞争力上有所取胜,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有利的地位,才能打败其他岩土工程勘察企业,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第五,提高勘察效率和质量。这是缩短工期、节约成本、提高收益的必由之路。因为只有效率和质量同时提高才能在根本上解决目前在岩土勘察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难题,这也是这项工程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六,在岩土工程施工中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现在随着各大工程的开展,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变得日益严峻,岩土工程的施工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比较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提高对岩土工程施工中产生环境问题的重视,采取措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在施工开始之前要做好规划,对施工地质情况进行科学的勘察,把各种环境因素都考虑全面,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个科学的规划书,根据规划书进行具体的

施工。

5 结语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在提供岩土参数时一定要科学准确,在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勘察,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的位置,及时发现分析勘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实现岩土勘察工作的优质

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志芳.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1,(12).

[2] 姜明友.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作者简介:菅立江(1970-),男,河北邢台人,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第四地质大队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

地下工程施工勘察分析 篇3

1 西宁隧道的地质条件

1.1 地形地貌

西宁隧道洞身穿越一低中山体,地势上隧道进、出口两端低而洞身部位高,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达可达100 m以上。该山体脊部高程约2548.7 m,进、出口段地面高程多在2260~2300 m之间。其上沟谷发育,有多条冲沟与线路大角度相交,切割较深。

1.2 地层岩性

隧道洞身范围内地层主要为上第三系泥岩、石膏岩、芒硝。(详见图1西宁隧道洞身纵断面图)其中泥岩和石膏岩基本呈互层状分布,芒硝则以薄夹层状分布。该套岩层总体产状为N25°E/3~12°N,两组主要节理产状为:N20°E/90°、N45°W/90°。

泥岩(N1Ms):棕红色、红褐色,成份以黏土矿物为主,夹石膏岩、芒硝薄层,层理较明显,薄层-中厚层状为主,表层以强风化。岩体岩层成岩作用差,锤击可碎。σ0=300 kPa,Ⅳ级软石。

石膏岩(N1Gy):广泛分布,厚度由数厘米至数米不等,钻探揭露最大厚度为4.4 m,白色及浅绿色,部分为石膏晶体,含较多黏土矿物,夹芒硝或泥岩层,层状构造,节理发育,锤击易碎。σ0=300 kPa。Ⅳ级软石。主要成份为CaSO4、夹有芒硝时含有Na2SO4。

芒硝(N1Rs):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入三叉岭山体段,主要呈薄夹层状,揭露最大厚度可达22 m。浅灰色及灰色,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及硫酸盐为主,粒状结构,层状构造,锤击不易碎,σ0=300 kPa。Ⅳ级软石。主要成份为Na2SO4,夹有MgSO4、MgCl2、NaCl等。(如图1)

1.3 地质构造

区域内位于祁连地槽褶皱系和松(松潘)甘(甘孜)地槽褶皱系两个构造单元间的结合地带,为祁连山“中间隆起带”、拉脊山加里东地向斜褶皱带单元的一部分。地史上各期构造运动对本区均有影响,其中以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运动较为明显。隧道范围内未发现明显地质构造痕迹。

1.4 水文地质条件

垂直隧道洞身发育有多条冲沟,一般为季节性流水冲沟,水量小,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实测流量22.60 m3/d。取样分析水质极差,矿化度为41.7 g/L,其中氯盐为8088.3 mg/L,硫酸盐为18940.2 mg/L,镁盐为1360.2 mg/L,对混凝土均具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分别为L3、H4、H2。

隧道洞身基岩风化裂隙较发育—发育,但连通性差,主要分布于浅层,不利于地下水富集。采用降水入渗法预测该段隧道正常涌水量729.09 m3/d,可能出现的最大涌水量2187.27 m3/d。

地下水对本隧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岩盐及渍岩在没有地下水参与的情况下跟普通岩土一样,完全可以作为基础持力层。但本隧道处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地下水水位的上升或下降,会使岩盐及盐渍岩中的易溶盐溶解,进而形成孔隙、孔洞,危及隧道安全。因此,在岩盐及盐渍岩地层中修建地下工程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防、排水措施。

1.5 特殊岩土

泥岩为膨胀岩,浸水易软化、膨胀,曝露易干缩、开裂;石膏岩在水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溶蚀及软化,同时伴生的生石膏可发生膨胀;芒硝遇水易溶解,在水流作用下溶蚀形成孔隙、孔洞等。

2 西宁隧道防排水设计

2.1 设计原则

隧道防排水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达到防水可靠、排水通畅、经济合理的目的。

2.2 洞内防排水

(1)全隧道设置双侧水沟及矩形中心水沟排水。隧道进出口两端各500 m范围设置双侧盖板保温侧沟及中心保温水沟,盖板间夹保温材料,兰州端及乌鲁木齐端洞口外均设深埋保温暗管,保温暗管埋置深度应在最大冻结深度线以下,采用端墙式保温出水口排水,出水口纵坡不小于2%,其中进口端排水应与站场排水统筹考虑。

(2)复合衬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并经验收合格后,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拱墙背后)铺设1.5 mmEVA防水板,内衬无纺布(密度不小于400 g/m2)要求采用无钉铺设,搭接缝为双焊缝。防水板搭接处应与施工缝错开布置,错开距离不小于50 cm。

(3)止水带设计: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橡胶止水带+外贴止水带的复合防水构造;纵向施工缝采用中埋钢边橡胶止水带+外贴止水带的复合防水构造;变形缝采用中埋橡胶止水带+外贴止水带+嵌缝材料的复合防水构造。

(4)隧道防水应充分利用混凝土衬砌结构的自防水能力,混凝土衬砌抗渗等级不得低于P12,隧道衬砌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拱圈、仰拱、底板不得留纵向施工缝。

(5)拱墙环向、墙脚纵向设盲管,于边墙进水孔、洞内排水沟一起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环向盲管与纵向盲管连接,纵向盲管与边墙进水孔连接,边墙进水孔与洞内排水沟连接。环向盲沟间距6~12 m。隧道洞内防排水设计详见图2。

2.3 洞外防排水

(1)进口根据地形并结合既有排水设施设置洞顶截水沟,出口边仰坡开挖线意外5~10 m设置截水沟,以拦截地表水。

3 结语

西宁隧道整个洞身贯穿于盐岩及盐渍岩地层中,鉴于该套地层的独特性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引起重视。

(1)施工中应加强施工用水管理,采取短开挖、弱爆破、早封闭,并加强监控量测开挖后应及时封闭暴露的岩体,尽快使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2)地下水水位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因此,地下水水位在上升及下降过程中会使地层结构中的易溶盐溶解,形成孔隙、孔洞,造成地层结构的破坏。施工时须密切注意,如有孔隙、孔洞应及时注浆封闭,以免危害隧道安全。

参考文献

[1]TB10038-2012,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S].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篇4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

岩土工程的勘察,就是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对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以及岩土工程的条件进行分析,了解是否符合建筑的标准。勘察的主要内容有:工程地质调查预测绘、原位测试、现场试验及检测等等,这些内容对地质的勘察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如何能使实际的勘查结果正确的反映出建筑地的状况,成为工作人员深思的一大问题。

1.勘察方案的编制

在进行勘察方案的编制时,应与设计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对基本资料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有对基本资料进行详尽的了解,才能使勘查工作顺利进行,如建筑的总面积、低级的深度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问题,勘查工作也就无法进行。当然,面对不同的勘察对象以及不同的条件所布置勘察工作的目的也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的勘察对象所指定的方案也不同。

1.1勘探孔的间距

(1)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4.1.17条规定,勘探孔之间的距离应如下所示:

详细勘探间距

一般的建筑场地勘察属于中等复杂场地,所以勘探点的间距多在15-30m之间,这样相对而言比较经济,也不会超范围。

(2)勘探点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是有一定的规范的,应按建筑物的周边线和角点进行布置,如果是重大的设备则应该独立布置勘探点,并且最少不能低于3个,对基坑的勘探的平面范围应该超出设计图边界的2-3倍。

1.2勘探孔的类别

(1)勘探孔主要有控制性孔和一般孔两种,控制孔相比一般孔少一些,但不能少于总数的1/3。在勘探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俩点是土试样的采取和原位测试,在进行着两点勘探时,勘探孔不应低于总数的一半。为了经济一些,可以在对勘探孔的布置时,将取土样孔的数量控制在总数的1/3。这样相对而言更经济,而且布置较为合理。

(2)相关的规范明确规定:在对具体的漏洞进行勘探点的布置时,应注意满足地基的均匀性,而且最少不应少于四个,当然,对不同的建筑情况可以按情况而定,如密集的高层就应适当的减少,在减少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每栋楼最少有一个勘探点。

1.3勘探深度

在对勘探点的布置时,数量虽然很重要,但也不要忽视勘探点的深度,当地基是由桩基础时,有很多设备在进行深度的探入时会出现阻碍,达不到预期的深度,这也就产生了桩长超过了勘探孔的深度。控制孔的深度要控制在6-10d,一般孔则是3-5d,但不能低于3m,大直径桩不能低于5m。

1.4实验项目

根据岩土的性质不同,所需要的试验方法也是不同的。通常岩土的是有标准的方法的,但方法只适用于一般的岩土,如果岩土的条件不同,那么进行试验时所考虑的问题也就不同,进行试验的方法更是因情况而定,进行不同的实验,并注意实验的差别。进行不同的实验不代表要盲目地进行,有的工程师以为实验的项目越多越全,那么结果也就越精确,其实则不然,这样只会使经济与设计方面产生极大的浪费,所以在对岩土进行试验时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从而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实验。

2.现场实施

对岩土工程的勘察多数在户外,这就要求勘查工程师做到眼、手、笔、心同时进行。眼观就是要工程师在户外进行勘探时,观察地质资料与环境信息等;手就是指勘测工程师对岩土的勘探应用手去接触,仔细观察;笔,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勘探工程师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记录并保存;心,则是需要勘探人员对工作的细心,并进行对比分析,为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此外,在现场观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底层的厚度比较小,所以要对土间距进行调整;(2)在抗震设防区,土层与砂层应进行液化分别,加强其牢固性;(3)勘探孔的深度应按地质的特征进行及时的调整,以备日后出现问题;(4)在对桩基进行勘探时,当最近的两个勘探点揭露的桩端持力层坡度应大于10%;(5)在钻探观测的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回填,特别是在岸边的工程更应注意,及时检查回填的是否密实,避免河水倒灌;(6)对岩石进行取样调查时应注意按三块一组,在对单孔取样时应注意上、中、下三个层次,工程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对岩层进行不同深度的取样;(7)在对多层地下水采取样本的时候,应注意分层取样,避免水和土的混合样本,那样会极大地影响对沿途勘探的研究;(8)当遇到地下水的时候,应首先测出地下水的水位,之后使水进行一段时间的沉淀,再次对其进行测量。

3.勘察报告的编写

勘察报告是通过户外勘察所收集的资料对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

3.1资料的收集

当勘察现场的户外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开始注重资料的整理与收集工作,当然包括以上的各个方面实验的成果,并将其作为第一手资料,为日后工作的开展做铺垫。

3.2报告的编写

岩土工程勘测的报告主要有文字、图件以及附件等三个部分组成。

文字部分主要包括对工程的简述、进行勘探时使用的方法、勘探地点的地质情况、地下水含量、地震效果等方面,在写报告时应注意。(1)在报告中要明确的写出勘察等级以及抗震设防的分类,同时要结合设计要求。(2)地基的基础设计等级应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后再提出。(3)报告中应对工程所需要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进行明确说明。(4)勘探工程师对所勘探建筑方面的相关信息应给予关注。(5)对地形与地貌的特征应进行简要的描述,同时也要将场地的构造与特征在报告中体现出来。(6)砂土于粉土是有所不同的,勘探人员应注意划分。(7)场地的地下水的类型、分布规律、受影响的因素以及排水系统应明确。

图件主要包括地形的平面图、剖面图以及进行勘探的结果表等等;如场地中的沟与塘等应以平面图的形式表现出来,附件的部分现场原位测试以及物探报告。如现场的电阻力测试以及地脉动测试等等,均应在报告中有所显示。

4.结语

对于岩土工程勘察的控制处理以上几个方面外,还应对质量监理机制以及责任机制进行管理,使其对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更加规范化,本文对岩土工程的质量控制的药店进行分析,希望以后遇到此类问题可以共勉。

【参考文献】

[1]秦兆虎,张先余,江根耀.工程勘察和地质勘察市场恶性竞争的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04).

[2]陈志芳.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1(12).

地下工程施工勘察分析 篇5

【摘 要】虽然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工程勘察的一系列活动中,水文地质问题十分容易受到忽视。作为岩土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地下水对岩土体工程的特性起着直接影响的作用,同时作为基础工程的环境,它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着直接影响的作用,因而,我认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是极为重要的活动。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形成的危害进行分析,提出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能够对业界有所贡献。

【关键词】地下水;危害;水文地质勘察

【Abstract】Although the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exists between two very closely related, however, a series of activities in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s, 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is very easy to be ignored. As an integral part of rock and soil and groundwater on th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rock and soil play a direct impact on the role, but as a basis for the project environment, its stability and durability of buildings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role, therefore, I that the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activity.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first of groundwater formation of geotechnical hazard analysis,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the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several issues requi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be able to contribute to the industry.

【Key words】Groundwater;Hazards;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1.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危害的分析

1.1 从地下水升降变化方面来看。

1.1.1 由于地下水上升而形成的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从人类活动因素方面讲,使得潜水位上升的原因如下:工业废水的排放、工程建筑施工用水点的地下渗透、生活污水的渗透、农作物灌溉用水的渗透等等;从水文气象因素方面来讲,有以下集中因素会导致潜水位的上升:降水量的增加、气温的升高导致的河流汛期的到来等等,这是是对地下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的因素;从地质因素方面来讲,含水层土壤的渗透性、地震等等都会使地下水的水位受到影响。因而,我们认为地下水水位的上升是众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它会对岩土工程引起以下几种危害:

(1)使土壤受到地下水的浸泡而形成沼泽或者被盐渍化,同时,由于地下水会对建筑进行腐蚀,使建筑物的耐久性受到影响;

(2)地下水的上升使土壤中含水量增加,加大了土壤的重量,在一些斜坡、河岸地区极易发生一些不良地质现象,例如滑坡、崩塌等,使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增加;

(3)地下水水位的上升导致一些粉细砂、粉土的含水量超过饱和而被液化,极易导致土壤颗粒被渗流带走而形成管涌和流砂现象的产生;

(4)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使得一些岩土受到水的侵蚀、水解、浸泡而被软化,导致建筑物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降低;等。

1.1.2 从地下水水位下降方面来看。

通常,人为因素是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人为因素如下:对地下水的大量抽取、在河流的上游筑坝导致下游地下水水位下降等等。地下水水位的下降会导致以下几种岩土工程的危害形成:

(1)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而导致地表受到的地下水的浮力减小,从而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例如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使得人类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

(2)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无节制的抽取地下水,导致水资源的枯竭、水质的恶化,恶化了生态环境,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居住环境;等。

1.2从地下水的动力作用方面来看。

通常,处在天然状态下的地下水不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因为其动水压力的作用都比较微弱。然而,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的条件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受到影响,动水压力被改变会导致例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使得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工程的安全受到影响。

2. 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1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方面应进行明确要求。

2.1.1 查明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

(1)区域性气候资料,如降水量、蒸发量、历史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2)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

(3)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

(4)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及其可能的污染程度。

2.1.2 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内容

(1)查明地下水在天然状态及天然条件下的影响,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不良作用。

(2)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应当重点评价的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如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性;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3)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如基坑工程、边坡工程、桩基工程)和施工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

2.2 对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给予足够的重视。

2.2.1 地下水水位的测定,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凡遇含水地层时,均应测定地下水位。其中静止水位的量测应有一定的稳定时间,其稳定时间按含水层的渗透性确定,需要时宜在勘察结束后统一测静止水位;当采用泥浆钻进时,测水位前应将测水管打入含水层中20cm或洗孔后量测;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必要时应采取止水措施与其他含水层隔开。

2.2.2 测定地下水流向可用几何法,并同时量测各孔内水位,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地下水流速的测定可采用批示剂法或充电法。

2.2.3 抽水试验应符合抽水试验方法可根据渗透系数的应用范围具体选用不同的方法;抽水试验宜三次降深,最大降深应接近工程设计所需的地下水位降深的标高;水位量测应采用同一方法和仪器,读数时对抽水孔为厘米,对观测孔为毫米;当涌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和动水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没有持续上升和下降时,可认为已经稳定;抽水结束后应量测恢复水位等规定。

参考文献

[1] 李建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93~94.

[2] 高峰,段永强:工程勘察中地下水作用问题浅谈[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S1).

[3] 邓晓翔,蒋丽云:对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9,(01).

[文章编号]1619-2737(2015)07-29-196

上一篇:增强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下一篇:ELES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