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监测

2024-07-29

多通道监测(精选12篇)

多通道监测 篇1

0 引言

煤矿在采煤作业过程中,为了保证安全,需要通过向井下通风的方式将矿井内的瓦斯气体排出,这些瓦斯气体集中通过井口排入大气。这些瓦斯气体虽然浓度不高,但是数量很大,一般称为乏风瓦斯。另外,这些瓦斯气体排入大气层后具有很高的温室效应,瓦斯气体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二十倍,因而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如果能将这些瓦斯气体收集起来进行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其收集的方式是通过密度层分和吸附分离的方式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分离装置的多个关键位置的乏风瓦斯进行在线监测,并进而控制分离设备的动作。为了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本文采用基于虚拟仪器的工作原理来构建多通道(目前实现了16通道)的瓦斯参数监测仪[1,2]。

1 瓦斯参数监测仪的系统组成

多通道瓦斯参数监测仪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首先在计算机的主机箱内插入多串口数据采集卡,并通过专用的通讯电缆与仪器机箱后面上的专用插孔连接。为了便于在矿井附近的工作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将仪器设计成便携式机箱和PC机数据处理的结构。仪器的后面板通过航空接头与瓦斯传感器的工作电缆进行连接。电缆内的电源线和信号线集成在一起,这样大大方便了测点的安装和调整。整个主机箱内部由外部的220V交流电源进行供电,通过电源线将交流电引入主机箱内的开关电源,通过开关电源将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然后再分流到各个通道的电源模块上,通过该电源模块将低压直流电转换为3.3V的直流电作为瓦斯传感器的工作电源。另外瓦斯传感器所采集的瓦斯浓度信号和环境温度信号通过信号电缆上传到数字信号转换模块模块,通过该模块将瓦斯浓度信号和环境温度信号转换为数据采集卡2能够接受的标准的Rs232串行通讯信号并最终进入计算机。最后由计算机内的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对瓦斯信号进行记录和处理。该软件能够对不同的通道分别进行处理,并对所采集的瓦斯信号进行波形记录、数字滤波、信号特征提取等处理工作。

2 硬件组成

多通道瓦斯参数监测仪的下位机采用Premiere公司的智能红外瓦斯传感器构成采集模块。其主要功能是:1)对数据模块中的max3232芯片以及传感器提供3.3V直流电压;2)将上位机的指令通过max3232的电平匹配发送到传感器,并将传感器接收的数据返回给上位机。采集原理是根据红外散射来检测瓦斯气体的浓度,可根据接收到的命令字来执行相应的检测命令,且上传的数据符合IEEE-754标准。具体来说是将上位机的命令指令通过串口的2口传到max3232的13脚RIIN,通过电平匹配由12脚RIOUT发送到传感器的1脚Tx,传感器接收指令后开始读取瓦斯浓度的数据,将数据通过2脚Rx发送至max3232的11脚TIIN,由14脚TIOUT输出,发送至串口的4脚,由串口将数据返回给上位机。

多通道瓦斯参数监测仪的主机箱内主要包括信号转换模块、通道控制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其中信号转换模块的作用是把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换成符合Rs232要求的工作电平;通道控制模块的作用是根据面板上的按钮对各通道对应的信号转换模块进行控制,控制的结果通过内嵌在按钮中的LED指示灯来显示;电源控制模块的作用是为主机箱内的各部分提供所需要的工作电源。其中信号转换模块的工作电压为3.3v,多串口模块的工作电压为5V。

上位机采用普通PC机,但其主板采用具有多个PCI扩展槽的专用主板。将16通道的PCI串口数据采集卡插入PC机主板的扩展槽内,然后将串口数据采集卡与仪器的主机箱通过专用电缆进行联接,从而构成了多通道瓦斯参数监测仪的硬件平台。

3 软件设计

上位机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进行设计和开发。这也是Windows环境下通过串口进行数据采集较好的一种方式[3]。测量点上的智能瓦斯传感器将获得的瓦斯参数按照IEEE-754标准来上传数据的,因此必须将串行通信控件所接收到的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内一般的浮点型数据来进行处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文采用Delphi编写了专用的动态链接库来进行这种数据转换。

通过上位机的设置可以接收两种类型的数据:瓦斯浓度和瓦斯温度。系统默认设置为每0.5秒采集各通道的瓦斯浓度参数一次,每5分钟采集温度参数一次。时间的间隔参数也可以通过软件界面进行设置。瓦斯参数通过数据库进行记录和保存,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长时间记录并进行局部查询,数据精度为0.001%。还可以根据需要将数据库数据导出为Matlab等软件可以接收的中间文件然后进行处理。

4 瓦斯参数监测仪的应用

多通道瓦斯参数监测仪的实物如图3所示,在监测仪的面板上可以对需要的通道进行是否开始工作的控制。本文设计的监测仪目前实现了16通道的瓦斯参数监测,今后根据实验装置的实际需要,基于目前的架构,可以很方面地扩充到32通道。通过本仪器已经获得了乏风瓦斯密度层分装置主要工作点的瓦斯参数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理论研究工作正确性。由于本监测仪在软件和硬件上都采用开放式结构,因此能很方便地与控制系统进行联接,通过基于PCI接口的IO控制板将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在线控制。

5 结束语

采用虚拟仪器架构的多通道瓦斯参数监测仪实现了瓦斯参数的多点实时在线监测,瓦斯参数的测量和采集点可以灵活方便地进行调整,需要采集的通道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面板上进行控制。基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VB6并实现了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将进一步丰富软件的信号处理能力,如多通道间的参数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周自强,马文斌,沈世德.大变形柔性铰链转角特性测试仪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9,(1):157-158.

[2]陈磊,叶平.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超声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煤矿机械,2003,(12):53-55.

[3]袁月峰,张树森,姚继权.基于Visual Basic6.0下PC机与MCS-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J].煤矿机械,2003,(2):37-38.

[4]高立明,王骏,白建明.基于光纤传感的瓦斯浓度测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16):2438-2440.

[5]张志伟.一种远程矿井瓦斯浓度检测仪的设计[J].煤矿安全,2011,(2):78-80.

[6]赵聪,林翚,彭楚武.基于非色散红外光谱吸收原理的瓦斯浓度检测仪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6):1229-1231.

[7]刘应书,李永玲,张辉,杨雄,刘文海.煤矿低浓度瓦斯及其分离富集技术[J].气体分离,2010,(1):55-59.

[8]赵益芳,阎海英,王飞,冯志华.矿井低浓度瓦斯增浓技术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33(1),57-60.

多通道监测 篇2

作者:温和平

在经济“减速+拐弯”的时期,企业将面临更多保留和激励人才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多通道晋升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因经济低迷及业绩下滑导致的物质激励力度降低的问题,更有利于实现内部轮岗,弥补因企业扩张速度减缓或停滞导致的纵向晋升不足,甚至是萎缩所致的职位空缺。

当前有许多企业都开始考虑冻结调薪计划和招聘计划,原有的经营管理策略也变得更加保守。宏观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减速+拐弯”(经济放缓+企业转型)所带来的双重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企业的业绩上,还表现在人才管理上。处在危机之中的企业,又该如何用事业来保留人才呢?

人才晋升的常见误区

从某种意义上说,员工的晋升比员工的招聘更重要。一次不当的晋升不仅会失去一个优秀的员工,还会“制造”出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进而严重破坏整个团队的氛围和士气。所以,在考察候选人时,还应从多个维度、多种渠道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考评,做到“兼听则明”,将真正适宜的候选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企业最常见的人才晋升误区主要有三类:重业绩轻能力

大多数企业在提拔员工时,通常都会关注被提拔者的业绩,而忽略了被提拔者是否具备领导岗位所必备的能力。

不可否认,业绩是工作能力最为重要的表现方式,业绩优秀的员工也确实有充分的理由获得更多奖励——这种奖励不仅是薪酬福利上的,还包括很多非物质奖励。但是,衡量管理者是否胜任或优秀,业绩只能作为其中的一个指标,除了业绩,还需要具备管理者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例如计划与组织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激励与领导力等等,而且这些能力往往是衡量管理者能否胜任的重要指标。“重业绩轻能力”的评判方法在选拔管理者上是一大忌。考察不充分

晕轮效应(HaloEffect)造成的影响远比我们认知到的要大得多。人们很容易将某个人的优点放大,甚至延伸到与其原本优点不相关的方面。如果在提拔员工时陷入这个误区,就会导致许多潜在风险和隐患出现。例如,某个员工一直很勤恳,其上司恰恰很欣赏具有勤恳品质的员工,甚至将对该员工的好感放大,从而忽略了该员工的缺点,这就是典型的晕轮效应。如果仅仅是持有好感就将其招至麾下,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识人不当,但如果将这个勤恳的员工提拔到管理岗位,理由显然是不充分的。

忽略被提拔者的职业定位与偏好

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成为管理者,也不是所有的员工都乐于成为管理者,问题在于有相当多的领导认为所有员工都愿意成为管理者。在许多未导入宽带薪酬和多通道晋升机制的企业中,薪酬福利的提高确实能通过行政等级的提升来实现。

虽然在许多企业中,升职就是加薪的代名词,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仍有部分员工并不愿意担任管理职务,他们更愿意在原岗位上工作。在不了解被提拔者的职业定位与偏好的前提下一厢情愿地进行岗位提拔,不仅会使被提拔者产生抵触心理,还会让真正适合并且有意愿担任管理岗位的员工错失机会。

多通道晋升优势何在多通道晋升机制,是在单一的行政等级晋升这一条职位发展通道上,衍生出来的具有多种非行政等级晋升通道的机制,例如技术通道、内部顾问通道等。与单一行政等级晋升的机制相比,多通道晋升机制具有三大优点:

公平性与匹配度的结合优秀的员工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激励,但激励显然并不只能通过薪酬福利这一条渠道实现,企业还需要在职涯设计、专业发展上给予员工更多激励。此外,企业也应当重视一个现实问题——优秀的员工是否与管理岗位匹配。

多通道晋升提供了更多基于匹配度的晋升机制供企业和员工选择,能够实现量才为用,从机制上保障了公平性与匹配度的有机结合。

拓宽职位发展通道

企业里的管理岗位永远是稀缺的。虽然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与技能,但过度的竞争势必会加速人才的流失。多通道晋升机制在传统的行政等级晋升的基础上,开辟了更科学高效的晋升通道,拓宽了人才的发展空间,进而降低了人才流失的风险。丰富人才激励方式

人才的保留和激励方式最常见的有三种,即“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对某些员工而言,从长远看,“事业留人”是更有效的方式。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基本的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开始关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就是对事业拓展的渴望。而在基本的物质和经济收益需求得到满足后,单向的物质激励方式也会面临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因此,企业需要给予这些人才事业拓展的平台和机会,否则将会面临优秀人才的流失之忧。

如何建立多通道晋升机制

建立多通道晋升机制,大体上有五个步骤:

第一步:划分职位序列

职位序列的划分可粗可细,具体要结合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规模和职位数量,而不完全取决于企业规模。例如,一个具有完整职能的生产制造企业,通常都会有研发/技术部门、生产制造部门、质量管理部门、销售/市场/公关/广告部门、人力/财务/行政/法律部门、客服部门等;而一个代工企业,尽管人员规模可能达到数千乃至上万,例如给苹果代工的鸿海,但是人员都集中在生产制造部门,其岗位数量也非常有限,因此并不是具有完整职能的生产制造企业。

如果是职能较为齐全的企业,在职位序列划分上的通常做法是采取合并同类项,即根据工作分析将相似或相近的工作和部门合并为一个序列,例如研发与技术合并为技术序列,生产与质量管理合并为生产序列,销售、市场、公关和广告合并为营销序列、人力与行政划分为支持序列,其他的部门则设置成独立的序列。

第二步:构建各职位序列里各岗位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

构建各个职位序列中各岗位的任职资格,是建立多通道晋升机制的基础,也是职位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在完成职位序列的划分之后,企业需要对各职位序列中的各个岗位进行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不必同时推进所有岗位任职资格的建立,而是可以先从重要职位或核心岗位入手,例如关键技术岗位、部门的主职岗位和部门经理的岗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同一序列或同一部门内的相同职位之间,例如总账会计与成本会计,在任职资格上最重要的差异并不仅是诸如工作经历和学历这类基本任职条件,而是涵盖了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和知识与技能的层次上的差异,同时也包括能力素质的差异,例如,成本会计通常可以不需要熟悉公司的其他业务,但总账会计则必须深刻理解公司的业务以及公司所在行业的运作特点,表现在能力素质上就是总账会计要比成本会计具备更好的的沟通能力和整体性思维的素质。

建立起重要岗位的任职资格体系,不仅是开展职位管理与人才管理的前提,也是构建多通道晋升机制的必要条件,否则多通道晋升将无从谈起。

第三步:设计晋升通道及晋升标准

专业化分工是现代管理科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但仅有专业化分工还不够,企业还需要考虑工作的交叉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上才有不同部门可以合并为同一个序列,以及在不同部门之间实现职位轮换与斜向晋升,即向非直线部门晋升的现实存在。例如生产部门的车间主任(主管),除了直线晋升为生产部经理/厂长之外,还可以斜向晋升为质量部经理,又或者保持行政等级不变,走技术专家的横向拓展路线,例如资深技术工程师。

关于多通道显示融合技术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多通道显示融合技术 应用 发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82-02

近年来,计算机显示技术及多通道投影显示边缘融合技术的发展,给一些需要超大屏幕、超高分辨率展示及曲面投影显示的专业应用领域提供了方便,如北京奥运会“鸟巢”顶部环形大屏幕,上海世界博览会各场馆的特色展示、交通实时监控管制、气象云图观测,以及广泛应用于飞行模拟、铁路机车、特种车辆、航行船舶、汽车驾驶员培训等的模拟训练系统。多通道显示融合技术就是将相邻画面的重叠部分进行拼接融合处理,使其亮度、对比度、色彩保持协调一致,并保证相邻画面边缘对齐无重叠,将整个屏幕完全融为一体,满足超大画面,超高分辨率无缝显示的需求。

一、多通道显示融合技术的运算处理方式

多通道显示融合技术与早期的三维图形加速技术分软件加速、硬件加速一样,根据所采用的运算处理方式分为硬件融合与软件融合两种。硬件融合即采用专业的边缘融合处理器,全硬件实时运算处理架构,可对任意视频源进行多通道显示边缘融合拼接、像素点对点显示输出,不占用任何其他设备处理资源,无需额外添置计算机,且硬件具备可编程机制,可自适应不同投影设备和投影环境的要求,具有非常强的使用灵活性,安装调试无需专业人员,具备融合画面快速调节功能。硬件融合处理整体架构可靠性非常高,开关机过程迅速,通电即能工作,可达到“即插即用”的标准,但硬件融合架构成本非常高,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通常都应用于专业领域。

软件融合技术则是利用计算机的处理资源应用投影融合软件结合多头显示输出显卡的功能实现视频源的多通道融合显示输出,即完全由软件进行融合处理,特点是成本低廉,只需配置一台具备视频采集和多头显示输出功能的计算机即可。受限于融合软件的研发水平,软件融合对不同投影设备、投影使用环境的自适应能力相对较差,且需要专业的调试人员进行设备调试,边缘融合输出效果较硬件融合架构略差。软件融合虽然效果上略逊于专业的硬件融合,但由于成本低廉,因而应用范围非常广。

软件融合的系统主要由通用计算机平台及相应的投影融合控制软件组成。其中通用计算机平台为一台高性能的计算机,配置有高像素、高带宽视频采集卡及支持多通道显示输出的图形加速显示卡,为实现边缘融合软件的实时运算处理,CPU至少采用四核处理器,内存容量不低于4GB。考虑到系统工作过程的稳定性,计算机电源、主板、硬盘等的配置都以高可靠性为前提。投影设备至少配置3台,且尽量采用同一品牌、同一型号以减少不同品牌型号之间产生的匹配问题。软件融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视频采集卡将视频信号输入融合计算机,再由投影融合软件将视频图像经过曲面几何校正、画面比例调整、融合带生成以及图像拼接消融等运算处理后将图像划分为多个通道从不同的投影机投影至幕布以构建融合统一、色彩均匀、无变形失真的画面,完美实现高分辨率、无缝拼接的大视景。

二、多通道显示融合技术的应用

目前融合投影技术的应用除最常见的高清影院、广告展示外,已开始向其他领域发展,如高铁机车乘务员培训、多媒体娱乐甚至军事训练等。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虽然铁路机车模拟驾驶教学已由最初的事先录制好机车驾驶室运行视频并通过对视频播放速度的控制达到模拟机车驾驶的简单教学向基于计算机虚拟仿真和传感技术的新型机车模拟驾驶系统过渡,但此类系统仅有一个投影通道,画面的尺寸相对较小,虽然可显示基本的机车运行信息,但显示的画面内容还是比较单一。随着铁路多次大提速和动车组的迅速普及,特别是京沪、京广、哈大等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此类单通道显示模拟教学设备无法满足新时代高速铁路发展的要求,因此基于多通道显示投影技术的新型高速动车组机车模拟驾驶系统应运而生。

多通道显示高速动车组机车模拟驾驶系统组成包括1∶1模拟驾驶操纵台,视景生成计算机,三通道投影融合机,其中融合机即为软件融合系统。视景计算机将驾驶视景实时运算生成后输送给融合机,融合机通过采集卡获得视景画面后经过投影融合软件转换为三通道投影画面,最后由三台同型号的投影机投射至120度的环形幕布实现无缝超宽、高分辨率画面显示,具备身临其境的效果。得益于宽大的画面,可显示的机车运行信息更加丰富,模拟机车运行状态更接近于真实环境,对培训人员从模拟设备平稳过渡到真实车辆的操纵更加有利。

除一些专业应用需要显示融合技术之外,多媒体娱乐领域也通过显示融合技术将更真实刺激的娱乐体验带给人们,如最常见也是最流行的第一人称射击类电脑游戏(FPS)。FPS简单来说就是以游戏玩家的主观视角来进行射击游戏。玩家们不需要像其他游戏那样操纵屏幕中的虚拟人物来进行游戏,而是身临其境地感受游戏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大大增强了游戏的真实感。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逐步发展,特别是显示融合技术的出现以及多通道环绕音响的应用,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更生动的音效。在普通的游戏环境下,只有单一的一台显示器,玩家能够观察到游戏画面只有视线前方左右20度范围内的情况,如敌人或者怪物,假如在此范围之外出现情况,玩家必须上下左右晃动鼠标才能观察到,这不符合人眼的观察特性。假如使用多通道显示融合技术则不仅可将视线范围拓宽到左右45度甚至更宽,更可将视线向空间上下延伸,这样玩家不需要晃动鼠标即可将前方情况一览无余,视野更加开阔,如再配合7.1声道的环绕音响,带来的游戏体验将更加真实刺激。应用多通道显示融合技术的FPS电脑游戏软件经过定制改进同样可用于军事训练中,根据美国《国家防务》杂志的报道,美国陆军和海军已计划将类似的培训设备投入到士兵的训练中,合同预算达几亿人民币。在利比亚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大放异彩,目前美国陆军空军装备数量最多的无人驾驶飞机“全球鹰”、“掠食者”的远程地面控制系统中也有应用显示融合技术的大屏幕用于飞行员遥控操作时对前方战场的有效观察与高效攻击,足可见该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之广阔。

三、多通道显示融合技术的发展

不管是硬件融合还是软件融合在视频源之后都少不了一套融合设备,有没有更简单成本更低廉的融合系统解决方案呢?美国Nvidia公司的nvidia surround技术和AMD公司的Eyefinity多头显示技术就是解决方案中的代表。nvidia surround技术是应用两块相同的图形卡通过SLI(允许多个图形卡同时工作而获得更高性能)的方式连接起来,利用三台分辨率相同的显示器将画面分布开来,实现显示融合的效果。Nvidia公司的解决方案目前来看还不够成熟,存在须配置两块图形卡且支持SLI技术的主机、仅支持三台显示终端、配置安装较为烦琐、成本较高等缺点。相对于Nvidia公司的方案,AMD公司的Eyefinity技术则简单实用多了,除投影机、显示器等显示终端外,仅需配置支持Eyefinity技术的图形加速卡即可,因为支持Eyefinity技术的图形卡最少支持三通道显示输出,可通过图形卡驱动程序里的多画面边缘融合功能简单拼接,实现大屏幕输出,因此无须单独配置融合设备。如果将两块相同的图形卡配置于支持Cross Fire技术(类似于SLI技术)的主机中可实现六个屏幕的显示融合输出。目前支持Eyefinity技术的图形卡最便宜的只需200多元,组建简易的三通道融合系统成本非常低廉,但效果还是不能与单独配置融合系统相提并论,仅仅是简单应用而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计算机显示技术的发展,融合技术将越来越先进,经过融合输出后的画面形状将更多样化,画面边缘将差异更小,让人无法分辨,系统成本也愈发低廉,大屏幕融合技术将得到普及,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

【作者简介】谢 健(1980- ),男,广西南宁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CAD综合实训室实验员。

多通道监测 篇4

艾默生副总裁兼机械设备健康管理总经理布莱恩·休姆斯先生表示:“CSI 2600为用户提供了强力的监测支持, 就像一套便携式在线监测系统, 凭借艾默生领先的在线预测技术和高级振动分析功能, 用户就能够准确有效地找到工厂中核心区域需要维护的地方。”

那些使用CSI 2600监测的重要设备, 能够获得连续实时的监测数据。因此用户可以跟踪和诊断设备故障, 避免意外跳停, 并且决定最合理的停机维护时间。对于存在故障的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设备, 不间断监测数据能够让可靠性工程师发现间歇性的故障。CSI2600利用PeakVue技术在设备损坏之前就能够识别出轴承和齿轮的早期故障。振动分析师通过使用CSI2600的瞬态分析功能能够获取涡轮发电机或者涡轮压缩机等的启动和滑降数据。CSI 2600非常便于携带, 能够放在需要监测的设备现场执行持续的监测和远程通信。

同时使用CSI 2600与AMS设备健康管理系统软件, 用户能够执行高级振动诊断分析。通过AMS设备健康管理系统软件, 用户能够在控制室里使用局域网或在现场使用笔记本电脑直接进行连接对CSI 2600进行组态和操作。

多通道监测 篇5

为夯实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基础,靖远县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四多机制”畅通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绿色通道”,为新农村建设储备优秀人才。

多渠道选人。在选拔对象上,重点在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回乡青年和致富能人等优秀分子中选拔后备干部,扩大村级后备干部的来源;在选拔标准上,按照工作能力强,年龄轻、家庭负担轻,政治素质高、文化程度高、群众威信高的“一强二轻三高”标准选拔后备干部,重点把“想干事、会干事和能干事”的农村青年纳入选拔培养对象;在选拔方式上,采取群众集体推荐和村民小组推荐的方式,对推荐产生的后备干部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多层次培训。以各级党校为载体,采取全方位培养的方式,着力提升村级后备干部素质。一是强化政治素质的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后备村干部进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市县党代会精神的培训,全面提升村级后备干部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二是强化工作能力的培训。根据后备干部的个性特点和岗位要求,合理确定培养方向,因人制宜,因岗施训,重点培训政策法规、农村经济管理、村务财务管理、如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及警示教育等内容,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能力。三是强化发展能力的培训。通过分期分批推荐后备干部参加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使他们有机会聆听专家、教授的讲课,使后备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提高他们的思维层次,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后备干部的专业技能和致富能力。

多方位管理。一是建立档案。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的档案,坚持分人建档的原则,对后备干部选、学、用的全程管理档案实施科学化管理,为党组织用人提供依据。二是做好在村级后备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非党员名册,把发展村级后备干部入党作为当年发展党员计划重点抓紧抓好,并派专人培养教育,对村级后备干部政治表现和思想情况进行分析排队,把表现突出的确定为培养对象,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在乡镇党委考察的基础上,村党组织认真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每年对后备干部进行一次民主评议,根据评议结果及时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充实,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通过狠抓培养工作,全县建立了一支300多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这支队伍具有“文化高、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有本事、能力强”的特点,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储备了优秀人才。

多通道监测 篇6

关键词 微创术 脑室出血 多通道 脑室内血肿 脑室高密度影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48

重症脑室出血铸型患者采用多通道脑室引流术是抢救生命快速控制颅压[1],防止血肿高峰的最有效手段,同时,可以有效防止脑积水的发生,脑疝的发生,缩短病程,快速清除脑室内积血,目前,国内脑室出血引流术主要有软通道和硬通道及腹腔分流等方法,而我科目前采用的软通道治疗的方法。我们在治疗中发现,虽然脑室出血都是脑室高密度影,但出血量各不相同,采用的治疗方法不一样,治疗结果也不一样。目前,对于重症出血,我们已经采用多通道治疗,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2010年8月收治脑室出血患者60余例,根据病情及家属的意见划分为3组病例[2],第1组是轻型或单通道治疗的病例,第2组是双通道或者是多通道治疗的病例,第3组是重症保守治疗的病例。①病例入选标准是双侧脑室有血状态,CT可见双侧脑室为完全高密度影,CT值60HU以上。通过CT值的水平扫描和冠状扫描,确定发现脑室的血肿为均匀一致的血性,年龄40~70岁,均伴有高血压病史。②患者的症状均有呕吐、血压增高,二便失禁,患者发病均6小时以内,部分病例可见脑室有增大,部分病例还可有呕吐咖啡样物、意识障碍及轻度糖尿病。

临床及影像学评价:头部CT见脑室充满高密度影,水平及冠扫均见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影像,患者一般状态不好,所有入选病历均为6小时以内的病例[3],均为自发性脑出血,其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部分病历有腔隙性脑梗死。

手术方法:主要采用软通道的定向方法,选择双侧脑室,同时置管,或双侧脑室[4]、额角同时置管,一部分病例枕角置管[5],形成三通道引流,靶点的选择为行规的方法。

分组对照,见表1。

结 果

好转情况:轻型组通过保守治疗,或单侧引流治疗,病情可逐渐好转,但是病程大约3周。微创引流组经过引流,病情逐步好转,但病程多在4周以上,病后可以致残,并发症多,感染应急性溃疡多,在年龄大的人群中,心衰发作也时有发生,褥疮2例,50%以上病例有静脉系统血栓发生。保守组有90%以上病例死亡,少量存活病例也多有致残、痴呆、缄默、卧床等形势生存,水电解质失调、感染、静脉系统血栓、心衰、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广泛存在。

随访:轻型组有95%的病例能恢复并达到生活自理,重症引流组有40%的病例能恢复到生活自理[6],意外其他原因死亡2人,语言不恢复50%,重症保守组[7],只有2例卧床存活患者,其余全部死亡。

讨 论

脑出血手术与否应根据其出血量及CT影像的CT值来确定,脑室的血性脑脊液CT下虽然是完全的高密度影,但脑室内并未汇集大量血肿,可以不选择手术,包括脑室轻度增大的患者,随着保守治疗的继续,可以恢复正常,脑室内是否为重症积血,要通过CT值和临床症状共同判断,尤其是那些没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头疼及呕吐不是剧烈的患者,都可以选择保守观察治疗,其阅片和诊断宗旨就是要判断脑室内是血性脑脊液、高凝状态的血肿堆积造成的铸型还是混合存在。

对于脑室血肿密度很大,血肿成大块堆积明显的患者,自行液化差,药物治疗不可能使血肿吸收,甚至单管引流亦不能使血肿完全引出,而患者短时间内又有生命危险,必须采用多通道引流的技术,才能使血肿流出,才能使室间孔及导水管逐渐地化开,使脑脊液循环逐渐建立起来,脑组织不至于因为梗阻而肿胀或脑室扩大[8],导致患者死亡。

手术引流微创引流不畅的病例或血肿下移到枕角,应该及早行枕角交替引流。

通过本组患者的微创术治疗,使我们认识到脑室出血血肿的积聚与脑室血性脑脊液的不同状态关系,正确地采取治疗方法,避免可以不手术的病例选用了手术的方法,恰当地把握引流时机,丰富了治疗方法,提高了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徐雄鹰,沈杰,陈霄峰,郏淑珍,蔡美琴.丘脑大出血继发脑室出血应用微创术治疗的探讨.浙江临床医学,2004,6(1):7-9.

2 刘春凤.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25例护理体会.山东医药,2004,44(17):30.

3 丁萌,王紅娟.早期微创术立体定向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河北医学,2004,1.

4 吴近森,邓应茵.双侧脑室内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脑室内大量积血.浙江医学,1998,2.

5 姜哲三,付胜奇,毛兴爱.微创侧脑室引流术配合腰椎穿刺术治疗早期重型脑室出血43例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12.

6 米雄,罗福昌.微创脑室及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29例分析.重庆医学,2005,4.

7 周荣根,吾太华,戴伟民,揭园庆,余国峰,范晓峰.丘脑及脑室自发性出血微创清除术治疗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93.

多通道DVR系统设计 篇7

2006年起, 嵌入式DVR加快发展, 现在较为先进的DVR回放格式可达到D1, 然而多数DVR目前只能达到标清预览输出, 或由VGA接口来支持720P的输出。如今, 高清显示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且价格也越来越低, 监控系统在显示方面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就促使新一代的DVR开始追求更佳的预览与回放显示效果。在部分高端DVR方案中, 高清解码器已开始得到应用, 目的是使安防产品在显示方面达到更好的效果, 其水平可与专业级视频播放器媲美。DVR显示效果在专业级的解码、处理以及显示下变得更加理想。近几年, DVR不断朝着高清化的方向发展, 多通道编码芯片也随之出现。本文基于上述背景, 针对多通道DVR应用的两种系统进行了软件架构设计。

1 PNX8550软件设计

嵌入式DVR按照架构可将设计方案分为3类:硬件方式、软件方式以及单芯片解决方案。

硬件方式也就是CPU+硬压缩芯片, 如通过三星S3C2510+INTIME芯片来实现。这种方案所受到的制约因素不少, 如:压缩算法无法定制、无法灵活升级、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硬压缩芯片成本高等。

当前, 嵌入式CPU技术已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对于当前的部分算法, ARM、POWERPC、专用DSP便可达到要求。因此, 现在比较时兴的实现方式是软件方式, 即CPU+DSP, 然而不足的是这种方式需对两种处理器都进行编程, 程序设计可能在多个操作系统下完成, 同时, 保持DSP程序稳定有一定的难度[1]。

单芯片解决方案即由微控制器核和DSP处理核组合成多媒体SOC, 其设计对象为数字多媒体设备。作为一种综合性解决方案, 它通常将DSP处理核、软件、操作系统、技术支持等融合在一起, 其优点在于设计简单、便于开发、集成程度高以及成本较低, 对于开发速度较快的嵌入式DVR设备比较适合。不足的是选择过少、不够灵活、受制于芯片厂商。这种方案又可分为采用可编程的DSP处理核与不可编程的硬处理核两类, 前者如飞利浦公司的PNX8550, 后者如SIGMA DESIGNS的EM8620L。

1.1 PNX8550分析

作为媒体处理器, PNX8550集成化程度很高, 它有1个250MHz的MIPS32处理器和2个240MHz VLIW多媒体处理器, 前者负责Linux操作系统的运行, 对网络信息传递、文件系统以及存储等任务进行处理;后者则主要是处理视音频。另外, 部分重要视频操作是由功能较为稳定的硬件模块来完成的, 例如解码器VMPG, 其中MBS主要是对视频的大小进行处理, 而QVCP则主要是对图像进行处理, 如合成、处理、输出等。

PNX8550是基于PNX8525扩展而来的, DSP核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所升级, 2007年时已经是TM5250, 其媒体处理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PNX1700与PNX1500引脚完全兼容, 不管是在DSP核还是时钟频率方面, 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PNX1700可以对H.264、Windows Media Technology、DivX、MPEG2、MPEG4、MP3、Dolby DigitalTM、TCP/IP以及以太网等时下较为流行的视音频、通讯标准以及图像进行处理, 与PNX1500相比, 其性能优势十分明显[2,3,4], 此外, 它还可对WMV9、MPEG2、DivX-HD等高清视频格式进行解码, 在同一时刻实现MPEG2、MPEG4、H.264格式的编码和解码。

1.2 系统架构

作为主要控制处理器, PNX8550内部的TM3260内核的功能主要包括:对4~8路视频、音频进行编码与解码, 预览视频、音频, 对视频、音频进行输出等;作为通用CPU, MIPS32内核的功能主要包括:指导系统, 为用户提供图形接口、文件保存管理、设置音频、视频以及参数、用户操作与权限管理、日志管理、控制报警的输入与输出、网络管理等。内核之间的通讯是通过内存与硬件信号共享来完成的。

外部设备的扩展主要由33MHz的PCI总线来实现。10/100M自适应以太网控制器带有以太网接口, 可支持网络与IE浏览、远程下载与回放等功能。USB2.0接口除了支持USB升级、鼠标及刻录等功能外, 还可对数据进行备份。ATA/SATA接口主要用于存储, 不同的容量与型号所支持的硬盘数量及规格也有所不同。1394接口主要用于对存储进行扩展, 在系统存储容量不足的时候, 可通过连接磁盘阵列设备来扩展容量。容量扩展离不开PNX1700, 小于8路的设备不需要用到外扩PNX1700, 格式为CIF的8路视音频压缩可通过单片PNX1700进行处理。

若将以上图形中的视音频输出模块和USB2.0以及1394控制器减去, 则系统将变为一个DVS设备, 那么就可统一有关产品线的软件、硬件平台, 从而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通过同一个平台发布不同系列的产品。

1.3 软件架构

1.3.1 TM3260

TM3260在飞利浦的DVP软件系统下运行, TSSA流组件的实现主要依靠它, 另外, 还增加了Resource封装, 用户可享受Streaming System服务。

硬件抽象层:英文缩写HAL, 它包括HwAPI、BSL以及DevLib这3层。片内设备和片外设备的访问主要是由前面两层负责, 对于上层设备库与设备驱动程序给予了相应的支持, 但它们与操作系统并无关联, 不具备对设备共享与同步的支持功能。硬件资源的同步访问则由DevLib负责。

基础结构:DVP基础结构所提供的函数是DVP软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与操作系统无关。它主要由操作系统抽象库、内存管理库以及处理器间通讯这3部分组成。

操作系统:pSOS 2.5。

流组件:TSSA组件的功能主要是提供视音频与数据, 可实现媒体流的处理, 提供两层接口, 即AL与OL。

Rsource:对TSSA组件及其Client、TSSA的IOD进行了封装, 为Streaming System提供流系统的相关应用, 包括Pins、控制、API接口等。

Streaming System:Resource通过流系统连接在一起, 形成一个Streaming Graph。如:H.264码流解码功能可将多个Resource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Streaming Graph, 以对码流文件进行读取, 解码和输出视频与音频。

TM3260与MIPS32之间通过RPC实现信息传递, 传递通道为IPC。

1.3.2 MIPS32软件架构

MIPS32的运行平台为Linux, 主要负责嵌入DVR外部设备驱动的实现, 基于DirectFB显示控制来支持嵌入DVR应用程序的实现。

Linux驱动:该驱动程序在Linux系统中表现形式为内核模块, 必要时, 系统会对其进行加载与调用;硬件平台直接受控于它, 将标准的接口函数和统一的HAL提供给内核和应用程序。

DirectFB:它是由德国公司发起的开放资源计划, 是基于Frame Buffer Device建立的图形标准, 可加快硬件图形的速度, 处理与抽象输入设备, 支持透明窗口, 显示层为两个以上, 可提供输入设备、字体、图像以及视频等4种接口, 为DirectFB提供不同码流文件解码的VideoProvider, 是TM3260Streaming System的主要功能之一。

应用程序:包括以下5个部分:显示控制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存储管理子系统、输入输出控制子系统以及网络控制子系统。其中, 显示控制主要是输出视频信息, 包括3个模块:菜单、预览以及回放显示;系统管理内容有录像控制、参数、报警及网络设置、用户管理、视频遮盖等;存储管理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存储和查询, 包括磁盘与日志管理、文件与参数存储以及检索备份;输入输出控制则是对键盘、鼠标、按键等外部输入设备的控制命令给予响应, 并对报警输出等外部输出设备进行控制, 组成部分有键盘、鼠标接口、遥控器以及云台控制等;网络控制的服务对象是客户端与集中监控软件, 它所提供的接口可实现远程操作。

作为媒体SOC, PNX8550具有较高的集成化, 3个处理器内核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决定着它能基于该平台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出DVR与DVS, 加上高集成化与较少的外围芯片等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5]。

考虑到成本优势, 通用的CPU+DSP/ASIC方案将会逐步被高集成化的SOC方案所取代。另外, 芯片厂商将会推出各自的SOC产品, 安防行业将会出现新一轮升级。

2 SMP8655软件设计架构

SMP8655的集成化程度比较高, 不管是在CPU速度、内存带宽还是架构效率方面, 都有很大提升, 与同类芯片相比, 其性能优势十分明显。其500MHzMIPS24k主处理器可实现用户信息的传递和多个以应用为基础的功能, SMP8655也因此可适应不同应用需求, 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SMP8655的运行平台为Linux, 主要负责嵌入DVR外部设备驱动的实现, 基于FrameBuffer显示控制来支持嵌入DVR应用程序的实现[6]。

(2) Linux驱动。该驱动程序在Linux系统中表现形式为内核模块, 必要时, 系统会对其进行加载与调用;硬件平台直接受控于它, 将标准的接口函数和统一的HAL提供给内核和应用程序。

(3) 应用程序。包括5个部分:显示控制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存储管理子系统、输入输出控制子系统以及网络控制子系统。其中, 显示控制主要是输出视频信息, 包括3个模块, 即菜单、预览以及回放显示。作为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 显示控制通过提供API以实现菜单、预览以及回放显示等功能。获取预览数据的通道是PCI, 通过GUI来显示所获取的预览数据, 并对多个画面进行合成与拼接;系统管理的内容有录像控制、参数、报警及网络设置、用户管理、视频遮盖等。通过PCI驱动程序与API来配置FH8735的参数, 对预览与编码参数进行设置, 获取码流;存储管理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存储和查询, 由磁盘与日志管理、文件与参数存储以及检索备份组成;输入输出控制主要是对键盘、鼠标、按键等外部输入设备的控制命令给予响应, 并对报警输出等外部输出设备进行控制, 组成部分有键盘、鼠标接口、遥控器以及云台控制等;网络控制的服务对象是客户端与集中监控软件, 它所提供的接口可实现远程操作。

参考文献

[1]雷东, 于政.HY1660多通道扫测测深系统的软件设计[J].海洋测绘, 2010 (1) :73-75.

[2]吴卫东, 周会成, 周向东.一种面向多任务多通道的数控系统软件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10 (10) :37-40.

[3]赵传跃, 彭宏.DVR系统中视频采集压缩的软件设计[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 (5) :145-148.

[4]杨坤德, 赵亚梅, 马远良.高速大容量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数据采集与处理, 2002 (4) :455-458.

[5]李勋祥, 陈定方.一种多通道同步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 (14) :19-20.

多通道材料信息采集系统 篇8

在生产生活中, 常需要对多种材料的数量进行统计。例如, 超市需要对消费品的库存情况进行统计, 电子或机械维修部门需要对使用较多的元件进行统计, 以便确定哪些元件需要购买, 药店需要统计哪些药品卖得较快, 需要购进。对于超市可以通过查看采购记录和销售记录来获得库存信息, 但是像电子或机械维修部门或者小型药店, 特别是中药店, 对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就会不那么容易。而对电子元器件、机械元件、药品等进行统计时, 人工统计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本文提出的多通道材料信息采集系统就可以解决此问题。

多通道材料信息采集系统, 通过称重传感器获取各材料的重量信息, 通过单片机采集处理。一方面可以现场显示材料的数量, 方便工作人员获取各材料信息, 及时补缺;另一方面可将数据以通信方式传送至上位PC机, 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 以便对资源进行更合理配置。此系统可用于电子或机械维修部门、药店及超市等场所。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设计思想

对材料数量的统计, 可以采用人数方法, 但对多种材料的数量进行统计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特别是当被统计的材料个体较小时。如电子元器件、机械零部件等, 这些材料体积较小, 重量也比较小, 而个体质量差异却不是很大。所以采用称重传感器获取材料重量信息, 然后通过计算获得材料数目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例如在机械维修部门, 元件的种类相当多, 各种不同的元件会被分放在不同的盒子里, 以便使用时进行索取。但不同的元件消耗情况是不确定的, 所以在对元件进行采购时就有必要获得各元件库存信息。如果在放置元件的盒子底部预先安装称重传感器, 对信息采集后经过处理我们就能获得各元件的数量信息。许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知道材料剩余的准确数量信息, 只需知道剩余的材料大概有多少即可, 因此系统在显示部分采用8个发光二极管对一个数据进行示意显示。

2.2 系统组成

多通道材料信息采集系统由称重传感器、放大电路、模拟开关、A/D转换器、微控制器、显示器及键盘等组成, 同时留有通讯接口, 可与上位PC机通信, 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3 硬件电路设计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 并不要求很高的精确度。传感器选用使用广泛的应变电阻, 其输出的小信号需经过放大调理。多路模拟开关使用8片CD4501扩展64路模拟通道, 后经过8位8通道模数转换器ADC0809对信号进行模数转换, 送入单片机, 再由单片机控制将数据载入MAX7129对数据进行显示。每8个数据为一组, 对8组数据进行循环显示。单片机还可通过串口与计算机进行通信, 响应上位机命令, 向计算机传送采集数据, 作为企业物料管理的一部分, 实现对材料使用情况的记录及分配管理。

3.1 称重传感器

称重传感器是一种将质量信号转变成可测量的电信号进行输出的装置。称重传感器按转换方法分为光电式、液压式、电磁力式、电容式、磁极变形式、振动式、陀螺仪式、电阻应变式等8类, 以电阻应变式使用最广。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利用电阻应变片变形时其电阻也随之改变的原理工作。主要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测量电路和传输电缆4部分组成。此系统目的是实现对材料现存状况进行采集, 当材料处于一定范围内时, 就会考虑要购进新的材料。所以并不要求非常精确的数据, 因此不采用桥式电路, 而是直接使用电阻应变片来实现数据采集, 如图2所示。

3.2 多路模拟开关

多路模拟开关是一种重要的器件, 在多路被测信号共用一路A/D转换器的数据采集系统中, 通常用来将多路被测信号分别传送到A/D转换器进行转换, 以便控制器能对多路被测信号进行处理。CD4501是单8通道数字控制模拟电子开关, 有三个二进控制输入端A、B、C和INH输入, 具有低导通阻抗和很低的截止漏电流。选用8片CD4501和一片ADC0809可扩展为单64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控制信号Control1-Control6由单片机发出, 对采集信号通道进行选择导通。

3.3 A/D转换

A/D转换器采用ADC0809模数转换器。ADC0809是采样分辨率为8位的、以逐次逼近原理进行模—数转换的器件。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 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 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ADC0809与单片机的连接图如图4所示。

IN0-IN7为8路模拟量输入端, D0-D7为8位数字量输出端。ADDA、ADDB、ADDC为3位地址输入线, 本系统中接高三位地址选择信号, 用来选择导通相应CD4051输出地信号。ALE为地址锁存允许信号。START为A/D转换启动脉冲输入端, 输入一个正脉冲使其启动。EOC为A/D转换结束信号, 当A/D转换结束时, 输出一个高电平。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 当转换结束时, 给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 打开输出三态门, 输出数字量。

ADC0809的工作过程是:首先输入3位地址, 并使ALE=1, 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此地址经译码选通8路模拟输入之一到比较器。START上升沿将逐次逼近寄存器复位, 下降沿启动A/D转换, 之后EOC输出信号变低, 指示转换正在进行。直到A/D转换完成, EOC变为高电平, 指示A/D转换结束, 结果数据已存入锁存器, 这个信号可用作中断申请。当OE输入高电平时, 输出三态门打开, 转换结果的数字量输出到数据总线上。

3.4 单片机控制单元

控制器选用AT89S51。AT89S51是一个低功耗, 高性能的CMOS 8位单片机, 片内含4k Bytes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 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 兼容标准MCS-51。图5为单片机各控制信号的分布。

3.5 显示单元

传统的数码管显示驱动电路占用系统资源较多, 本系统采用MAX7912, 一种串行接口的8位数码管显示驱动器。它与通用微处理器只有3根串行线相连, 最多可驱动8个共阴数码管或64个发光二极管。内部有可存储显示信息的8×8静态RAM, 动态扫面电路, 以及段、位驱动器。本系统采用驱动64个发光二极管的模式, 显示材料剩余量信息。

图5中, 单片机P2.0口作为串行数据线, P2.1作为数据加载控制线, P2.2作为时钟线。单片机向MAX7219输送信息的工作流程描述如下: (1) 将P2.1, 即数据加载控制线置低电平有效; (2) 将P2.0置成与D7相同状态; (3) 将P2.2先置低, 再置高, 产生一个移位脉冲将D7移入MAX7219; (4) 重复 (2) 、 (3) 过程, 将D7-D0移入MAX7219。

对MAX7219各控制器和位寄存器赋值也可方便地由循环程序来完成。因为MAX7219有自动的动态刷新功能, 所以赋值完毕后, 单片机不必对它做其它的操作, 即可完成显示。

3.6 单片机与PC通信

使用MAX232芯片实现单片机与PC的串行通信, 实现与计算机通信后可通过计算机读取采集到的信息, 也可向单片机发送相应命令来实现某一数据采集通道的导通, 从而使显示器显示相应采集量。

4 系统程序流程图

系统软件流程如图6所示。单片机系统上电后, 先进行系统自检并初始化。然后通过对控制口赋值打开采集通道启动A/D转换, 转换结束则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至单片机内存中, 然后导通下一通道对下个数据进行采集。当对所有通道数据采集一遍后, 可关闭A/D转换, 将保存的数据送入MAX7219进行显示。MAX7219外接64个发光二极管, 分为8组, 每组对一个数据进行显示, 也就是将采集数据分为8个等级, 这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材料的剩余状况。同时为方便管理, 系统与PC机也进行了连接, 通过编写上位机软件, 可以随时启动系统进行信号采集, 并将数据传送至PC机中, 可作为企业物料管理的一部分。

5 结论

本系统设计了一个多通道材料信息采集系统, 使用应变电阻片构成称重传感器, 采集材料的重力信息, 保存至单片机内存, 可控制条形显示器对材料现存状况进行显示, 并可以通过串行端口将数据传送至上位机, 方便进行记录和管理。系统还可以增加报警提示电路, 当某材料缺少时, 可通过声、光等报警电路以及在上位机采集信息后对个别信息进行特殊显示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补充。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多通道材料信息采集系统, 将材料分类放置, 通过称重传感器将各材料的重量信息转换为电信号, 经过多路模拟开关及A/D转换, 将材料信息传给单片机并在现场实时显示, 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对材料进行补充。同时单片机采集的数据可传送至上位机, 实现对材料的库存情况进行随时记录, 以方便对材料进行管理。

关键词:多通道,信息采集,称重传感器,单片机

参考文献

[1]张福学.传感器应用及电路精选[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2.

[2]Low Power, high-performance COMS 8-bit microcomputer AT8SC51.

[3]孙宏军.智能仪器仪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高峰.单片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及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5]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职校多寒士源于通道太窄 篇9

社会现实中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就业难”,与企业难招技术人才的“用工荒”形成的结构性矛盾,足以让职业院校拥有“被选择”的独特优势,但缘何职业教育仍旧难脱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尴尬困局,笔者认为,人们对职校的认知和相关制度的政策“矮化”,当属重要原因,比如重学历轻技能,公务员考录拒招职校生,等等。

其实,正如纪宝成所言,人们轻视职业院校的实质是“拥抱资本、疏远劳动、轻视劳动者”。诚然,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本身就属“技能培训”的教育性质,国家早已将其定位于“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也就是说,职业院校的任务就是培养技术工人,即人们习惯所称的“蓝领”。在“乐意当白领,不做工农兵,即便进企业,也留管理层”的观念日益成为人们的普遍择业念的背景下,以制造“蓝领”为业的职业教育如何能成香饽饽?

不错,“领导带头”送子女就读职业院校的确有引领社会的示范作用,但以促进“就业”为主的制度性指挥棒的魔力应该更具效力。换句话说,只有打通职校生的向上渠道,职业教育才会具有吸引力。比如,拆除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村官招考不准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的制度门槛,让职校生同样具有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入围机遇;拆除职校毕业生在企业发展的“天花板”屏障,完善疏通其由工人序列向职称序列转变的制度设计,等等

多通道温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篇10

温度是工业、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和最基本的参数之一, 伴随工业科技、农业科技的发展, 它的测量需求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重要, 在生产过程中常需对其进行监测。利用微型机对温度数据进行检测, 数据显示信息控制保存对增加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 所以温度测量系统的精确度和智能化一直受到企业的重视[1,2,3]。

但是在有些特殊的工业现场, 人们无法长时间在现场观测设备运行情况, 就需要对现场数据进行采集并传送到控制室。有线数据传输方式需要铺设电缆, 而且容易受到电磁干扰, 此时需用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4]。

多路无线温度采集系统可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或相应地可转换为温度量的工业、农业、环保、服务业、安全监控等工程中。通常需要对分布式多点温度进行监测。本设计以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构成分布式温度采集与控制系统。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各节点的温度变化, 并依此显示各节点的温度, 从而远程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温度检测。

1 系统设计

多通道温度采集系统分为温度数据采集部分和温度数据处理显示部分。温度数据采集部分由单片机、温度传感器和无线数据发射模块构成, 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温度数据采集部分可以多个分布在测量范围内不同的地方。温度数据处理显示部分由单片机、无线数据接收模块和显示模块构成, 总体框图如图2所示。

2 硬件设计

基于无线通信的温度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电路包括:单片机、传感器、无线数据发射模块、无线数据接收模块和显示模块。下面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温度传感器采用Dallas公司生产的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用寄生电源方式供电, 单片机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DS18B20通信, 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少, 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5]。单片机采用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AT89S52单片机[6]。无线数据发射模块和无线数据接收模块采用PT2262/2272[7,8]。采用6位地址码和6位数据码, 这时编码电路PT2262和解码PT2272的第1-6脚为地址设定脚, 有三种状态可供选择:悬空、接正电源、接地三种状态, 所以地址编码不重复度为729个。数据采用两次传输。PT2262将编码后的数据从输出端17引脚串行输出到F05V发射模块, 再通过天线发送出去。图3是PT2262发射原理图。为了能稳定传输数据, PT2262每次发射时至少发射4组字码。因为无线发射的特点, 第一组字码容易受平干扰产生误码, 所以2272只有在连续两次检测到相同的地址码加数据码才会把数据码中的驱动相应的数据输出端为高电平和驱动VT端同步为高电平。F05V当17脚为高电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起振并发射等幅高频信号, 当17脚为低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停止振荡, 所以高频发射电路完全受控于PT2262的17脚输出的数字信号, 从而对高频电路完成幅度键控相当于调制度为100%的调幅。显示模块采用1602字符型LCD。用单片机的P0口作为数据线, 用P2.5、P2.6、P2.7分别作为LCD的E、R/W、RS。其中E是下降沿触发的片选信号, R/W是读写信号。当接收模块获取相应的数据后, 由接口P0 (D0-D7) 输入液晶显示电路, LCD1602以直观数字显示处理后的温度数据, 并由单片机进行必要的记录。

3 软件设计

整个系统由软件驱动硬件电路工作。从系统软件的功能上可以把它分为主程序和子程序两类。主程序完成温度的循环检测和驱动各部分工作。子程序完成各种功能如温度采集、温度显示、数据通讯等。主程序控制调用子程序, 实现温度数据实时读出、传输, 处理DS18B20的测量温度值、并显示。其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5-6分别是单片机控制的发射与接收模块子流程图。发射子程序包括温度传感器在单片机的控制下采集数据信息, 经过DS18B20数据转换器处理后发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转换, 同时, 温度数据输入到单片机中, 单片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组打包, 无线传输芯片PT2262进行编码, 再通过PT2262模块天线传送到PT2272接收模块进行解码。接收子程序对数据进行解码, 输入单片机中, 然后再通过单片机处理数据, 同时驱动LCD1602进行温度数据显示。

4 系统调试和测试

系统调试包括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 两者密不可分。硬件调试比较简单, 硬件调试分各电路模块调试和联机调试, 试验电路是否正确, 并排除一些加工工艺性错误。首先检查焊接是否有虚焊等问题, 然后可用检测仪器测试并通电被检测电路。软件调试以程序为主进行主程序、子程序的调试。软件调试到能显示和检测变换的温度。由于DS18B20与单片机采用单线串行数据传送, 因此必须严格按通信协议的时序编程才能读出正确的测量结果。

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测试系统包含一个发射部分和一个接收部分。当按下电源开关, 启动开始键后, 可以稳定传输数据。系统预留了与计算机的接口, 可以把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分析存储。

5 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基于无线通信的多路温度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的实现功能是将来自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用单片机处理后无线传输到接收部分, 由接收部分存储和驱动LCD进行显示。该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显示直观、界面友好、性价比高, 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农业环境温度监测等诸多领域。

参考文献

[1]Chen X.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easurement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J].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0, 439 (1) :46-50.

[2]Chen X.Multiway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easurement System[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39 (1) :460-464.

[3]崔光照, 靳嵩.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业环境监测系统[J].通信技术, 2008, 12:287-289.

[4]Chen X.Ultrasonic Data Transmission via Wireless USB Technology[J].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0, 439 (1) :41-45.

[5]贾振国.DS1820及高精度温度测量的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 2000, 18 (1) :9-14.

[6]SUN Y.The new ATMEL's AT89S52 and its applications[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4:5-20.

[7]Prince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Pt2262.pdf[EB/OL].http://www.princeton.com.tw/downloadprocess/download file.asp mydownload=PT2262.pdf.

多通道监测 篇11

本文总结了前人检测驾驶情绪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一种基于多感官通道的人车交互系统VISI。文中利用摄像头、眼动仪、传感器等方式记录被试者的驾驶行为,比较其使用系统前后的驾驶行为差异,并基于此进行数据分析,对该系统在降低驾驶错误的有效性上进行评估。

关键词:

驾驶 人车交互 情感监测 多感官通道

中图分类号:U4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6-0134-02

Abstract:

Contemporary Chinese children have high 10, but low EQ. This paper isattempting to analyze that the emotional needs of the children's growth andto come up with a design theory that toys which can strengthen emotionaland creative non-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 ,and then the paperdesigns smart toys from the perspective ot material, shape, color.

Keywords:

Emotion Children' s toys Intelligent toys

一 研究目的

汽车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因汽车驾驶而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也成为人们生活安全的一大隐患。如何提高汽车驾驶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信息表达方式以视觉化表达为主,但视觉表达有它的缺点,那就是人们必须时时用双眼搜集来自道路、交通的各种信息,关注车载信息显示屏,这将导致两个问题:一是精神疲劳,不利于安全驾驶;二是不利于人们观察其他信息。因此,信息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在这里是必要的。除了视觉表达外,听觉、触觉、嗅觉等方式的引入,能使人们更轻松愉快地接收到汽车和道路等各类信息,减少信息以单—方式出现所导致的厌烦情绪。

目前检测司机情绪行为或者疲劳程度的装置大多是接触式外加设备,需要司机进行额外佩戴,使用起来并不方便。能否设计出针对路怒症的车载简易检测装置,并检测它的有效性,也是本课题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 系统设计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用户在驾驶过程中最主要的需求是“愉悦驾驶、减少驾驶过程中的烦躁情绪”“驾驶安全”“舒适驾驶,缓解驾驶疲劳”,以及“了解路况”。

分析后,我们认为以联觉为基础的人车交互系统可以极大地丰富汽车输出信息的方式,使人与车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中进行交流,提高驾驶过程的安全性。

基于此我们设计了VISI人车交互系统。它的硬件部分由信息输入模块、分析处理模块、信息输出模块三部分组成。

信息输入模块包括车况检测部分、路况检测部分,以及皮肤电感应部分。路况检测部分用于检测后车身两侧与后方来车的距离。车况检测部分用于检测车辆的驾驶运行状况。皮肤电感应部分用于检测驾驶员的皮肤电信号并传输到相应的终端。分析处理模块在样机上是基于单片机完成的。信息输出模块总体上分为视觉输出模块、听觉输出模块、触觉输出模块三部分。视觉输出模块由抬头显示屏组成,把对应信息投影于车前玻璃上。听觉输出模块负责输出对应信息的语音提示。触觉输出模块通过方向盘两侧振动电机输出对应信息的振动提示。

VISI人车交互系统实验样机通过硬件部分输入模拟信号后,程序将输入的信号特性与预设的阈值相比较,得出是否需要提示驾驶员的结论,并通过单片机产生相应的电流输出来实现各提示功能。通过程序可实现导航、车况检测、附近车辆快速靠近提示、超速提醒、驾驶情感调节等功能。(图1)

三 实验研究

眼动实验

尽管VISI已经涉及了多通道信息输入,加入了听觉、触觉反馈,但是视觉交互仍是必要的。我们希望让驾驶者在行驶过程中尽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并在系统发出警示时尽快注意到抬头显示屏上的警告信号。为了理想的效果,许多设计细节值得注意。

在颜色搭配方面,低饱和度的调色板、明亮的浅色更易让人联想到简洁、时尚,且更平易近人——这正是我们想要达成的设计目标,一个温暖的、平易近人的界面设计。过多的颜色可能会让驾驶者面对过多不必要的信息。我们利用颜色来区分不同的信息模块,比如,用橘黄色代表警告式样,白色代表正常状态。用颜色区分模块甚至能帮助用户加强对于界面信息的理解。

通过眼动仪及其视觉跟踪技术,我们在本实验中全程实时记录被试验者浏览素材界面(各组实验含不同的自变量)时的视觉轨迹移动情况,了解用户在注视驾驶室空间时感兴趣或注意的空间位置及其注意力的转移过程,以此测试界面中各要素的排版设置是否合理。

我们的实验目的有三个:测试有无警示(有警示、无警示)与界面可视性的关系;测试不同颜色(白色、橘色)的HMI与界面可视性的关系;测试不同位置(左侧、中间、右侧)的HMI与界面可视性的关系。实验步骤为:选定界面素材,定义目标被试;设计实验,实验程序部署;实施实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解读。

在实验中,我们以被试者的注视频率衡量其对某区域的关注程度。

对于有无警示的测试显示,被试者在“有警示”时对前方区域及HMI区域的注视频率高于“无警示”时注视频率。且根据眼动仪记录的视频分析可知,每当“警示”信息出现时,被试者视线首先锁定到界面上的警示信息,其次才注意到行驶速度、导航方向等消息。即当警示信息出现时,被试者能更快地注意到HMI区域的变化,并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前方区域上。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有警示”的情况下,被试者对于车内区域的关注频次明显下降,对HMI的关注频次较“无警示”时提升了13.6%。这证明,警示交互界面设计是成功的。

nlc202309021603

对于颜色的测试显示,当HMI为“橘色”时,被试者给予前方区域(包括HMI区域)更多注意,即橘色的HMI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驾驶员的注意。被试者对桶色界面中前方注视区域的注视频率约为86.7%,高于“白色”时7.3%;其中对HMI的注视频率约为54.5%,与对白色界面中HMI注视频率基本持平。

对于不同位置的测试显示,当HMI在左侧时,最易引起被试者的注意,此时前方区域除HM1外获得被试者的注意频率也为最高(40.9%)。总体而言,当HMI设计在最左边时,被试者给予前方区域最多的注意,界面设计效果最佳。

对于视觉化界面,我们的结论是:有警示时驾驶员更易将注意力集中于前方区域;采用橘色设计的HMI比白色设计的可见性更好;当HMI设置在界面左侧时,比设置在中间、右侧时的可见性更好。

因此在设计V1S1系统的交互界面时,我们采用橘色代表警告式样,并将HMI置于界面左侧。(图2)

驾驶行为实验

实验设备采用1∶1模拟驾驶空间。为了模仿驾驶中的视角感觉,采用在前方较远(3米)处投影的方法投射模拟驾驶空间的界面。为了更好地记录被试者的行为模式,获取更多的参数,在获得被试者同意的前提下,我们在被试者的前上方设置了微型摄像头,在其后方设置了微单作驾驶行为记录摄影用。

测试方案为:让被试验者先进行一次30分钟的模拟驾驶。驾驶条件为“城市道路,晴天,多车”。在驾驶中每隔5分钟回答一组5个20以内加减法问题,记录其正确率与反应速度,以检查用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力以及干扰。随后把VISI系统安装到模拟驾驶空间中,再让各个被试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时长为30分钟的模拟驾驶。在驾驶过程中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提问。在实验中所得的全部录像数据在实验后将进行统一的分析处理。

在方向盘上安装VlsI的电路系统。每次测试前都会为被试者介绍VISI系统各功能。在被试者充分熟悉VISI系统之后进行实验。

通过以上的记录方式,我们以一分钟为一个区间,在每次实验中记录被试者在30个区间内的表现,并采集以下10个指标作为量化被试者的驾驶行为的10个维度,分别是:

眨眼次数:用户每分钟的眨眼次数。

皱眉次数:用户每分钟的皱眉次数。

眼动次数:用户每分钟眼珠突然移动的次数,此动作表明用户注意力被突然出现的状况吸引。

驾驶错误:除对照组实验中发现的由模拟驾驶固有问题导致的驾驶错误外,用户所有的驾驶错误,如越过双黄线、撞车、熄火等等。记录用户每分钟内的驾驶错误个数。

语言行为:用户每分钟讲话的多少。O表示没有讲话,5为最高值。

身体动作幅度:用户每分钟内表现出的肢体动作幅度。1为基准分,5为最高值。

情绪行为:用户每分钟内表现出的整体情绪状态评分。1为基准分,5为最高值。

正确次数:用户在每五分钟的数学问题测试中回答正确次数。数学问题测试共有7次,每次包含5个问题。

干扰错误:用户在每五分钟的数学问题测试中因为回答问题分心而导致的驾驶意外。

反应速度:用户在回答数学题的反应速度,以0—10评分。

对应于每个被试者,我们可以收集2个lOx30的矩阵(对照组、实验组),每个矩阵定义为该被试者在此次实验中的行为矩阵。

首先分析系统对减缓疲劳度的影响。采用K-means方法聚类计算眨眼次数、皱眉次数、眼睛上下左右移动次数,将30个分钟数聚成两类,通过均值比较两聚类的驾驶错误建立疲劳行为矩阵。最后通过T值检验检测系统显著性。我们以驾驶错误率衡量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疲劳程度。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驾驶错误数进行T值检验。

通过对比,发现对照组与实验组错误次数的平均差异,相差了0.69次/分钟;T值为2.830,R检验统计量观测值对应的双尾概率P一值0.009,接近于O。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P一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应拒绝零假设,意味着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犯错次数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被试者,VISI系统在降低驾驶犯错行为次数上有明显作用,即对缓解疲劳有明显作用。

分析安装系统前后驾驶员行为矩阵的变化。用归一化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得出VISI系统的行为影响矩阵。再额外加入新的被试验者,将该新被试验者的实验数据与通过数学分析方法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归一化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的有效性及VISI系统对于改变驾驶员行为模式的有效性。

归一法得到预测行为矩阵与实际行为矩阵相关系数为0.4的结论,说明通过归一法得到的行为影响矩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能成功预测几个峰值,说明多元线性回归能较好的拟合本系统的驾驶行为趋势。结合前面的t值检验以及均值分析等手段可以看出VISI系统大大改变了驾驶员的行为模式,使其驾驶行为更加谨慎、出错率降低。(图3)

四 总结与展望

本文主要阐述了以联觉为基础的新型智能人车交互系统(VISI人车交互系统),所完成的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确定了一种基于多感官通道的新型人车交互系统的框架;完成系统的硬件部分的电路设计和软件部分的程序编写,并制作样机;以新的实验方法完成了对该系统的有效性测试与分析。

由于该实验建立在驾驶模拟器上,会有一定的系统误差。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将会把改进后的系统与实验放置于车辆中进行测试。

多通道员工职业发展体系探索 篇12

关键词:多通道,职业发展,培养,晋升

一、项目背景

北京某研究院所属能源行业。2014年以来, 北京地区该市场发展放缓, 竞争对手增加, 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竞争的基础上, 更加加剧了人才的竞争, 人才成为应对市场变化, 实现战略目标和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在现代管理机制下, 盘活现有人才, 实施人才经营战略, 减少人才流失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工作。

1.发展方式模糊, 人才断层明显

2011年至2013年间, 北京某研究院员工队伍整体上不断壮大。特别是2012年, 为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积极配置人力资源, 通过系统内调入、自主招聘以及毕业生分配等形式, 引进了大量人才和后备力量。

与此同时, 新的问题又逐渐显现。

一是毕业生普遍对职业发展抱有较高的期望。如何为他们提供符合个人需求的职业发展方案是保留人才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 高学历、高素质的毕业生大量涌入, 他们关注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感受, 重视个人意愿。步入工作岗位后尤其如此, 通过对毕业生进行的访谈发现, 几乎每个毕业生对自己都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 工作对个人能力的提升能够有什么帮助、能够提供怎样的职业发展通道是他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二是人才结构中断层明显。如何尽快提升新员工的个人能力, 优化人才结构弥补断层是业务发展的保障。

北京某研究院人才结构中年轻、年老员工居多, 中坚力量有限, 而中坚力量正是提高业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年轻员工以弥补中坚力量的空缺, 并且通过职业发展的目标牵引他们自发提升个人能力, 对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个挑战。

2.现有员工职业发展情况分析

北京某研究院的职位已经基本依据职位类型和工作职责的不同纳入管理、职能、技术、项目管理、辅助五大序列中, 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职位等级体系。

就职位管理体系本身而言, 五大序列现在仍处于各自独立的局面, 缺乏序列之间的联系, 每个序列内部仅有单一的纵向发展机会, 职业发展的方式缺乏灵活性, 不能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二、职位发展体系建立的目标

从构建有利于员工发展的人力资源平台和有效支撑企业业务发展出发, 重点解决员工目前普遍关心的职业发展和个人能力提升问题, 真正体现关注、关心、关爱员工, 不断激活企业发展动力。

1.建立透明公开的职业发展体系

作为研究院, 企业发展的活力源自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对员工而言, 如果只有一个专业通道可供发展, 就形成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 不同序列和部门之间员工发展的机会不平衡, 受偶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员工发展缺乏公平性, 在工作中也难以发挥积极性。

构建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实现透明、公开的职业发展体系, 让员工在多重路径中选择发展方向, 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是激发员工活力的重要举措, 也是让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平台。

2.建立标准明确的职业发展标准

员工的职业发展离不开明确的目标, 任职资格标准既是员工职业发展的目标, 也是评估员工能力、实现能力与激励资源挂钩的有效方式。北京某研究院的员工以技术类职位为主, 因此在设置每个层级基本任职标准时, 需要充分考虑职位特点, 建立明确且贴近职位真实需要的任职资格标准。

3.建立灵活可变的职业发展方式

通过建设职业序列之间多样的转化和发展方式, 明确在序列内纵向发展和跨序列横向、斜向发展的标准与方式, 牵引员工关注专业序列内部和跨领域的核心技术, 实现人才的多样化发展。在保证组织人才需求的基础上, 员工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4.建立具体实用的职业发展工具

为职业通道的转换设计相应的配套表格表单。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体系的宣贯, 需要针对毕业生的特点为其设计有针对性的指导手册, 帮助毕业生在入院初期就对职业发展有全面的了解, 并尽早将个人发展与我院的人才需求相结合。

三、职业发展通道建设的实施过程

1.编制职业发展通道

(1) 归并职业序列

明确每个职位的核心工作职责, 根据工作性质的特点, 编制《职位等级序列框架标准表》, 参考外部市场数据, 对现有职位名称进行规范。尤其是专业技术序列内部, 各部门职位名称各式各样, 将各个职位统一名称为工程师, 并纳入专业技术序列进行管理。

打破部门架构, 按照职位的工作特点归并进入不同的专业序列, 形成职位明细表。

(2) 对应职位层级

根据每个序列的用人需求和职位设置的必要性, 确定每个序列的发展阶梯, 将其与职位、薪酬等级对应起来, 实现职位与薪酬激励的衔接。

(3) 设计发展路径

立足于职业序列, 设计员工在不同职位序列、不同职级的发展路径。设计时根据不同职位序列的工作特点、专业背景和转换的可能性, 确定每个序列员工可以转换的方式。具体包括:序列内部的纵向晋升发展、跨专业序列的横向发展、跨专业序列和职位等级的斜向发展。

不同职位序列可以转化的方式与可能如下:

职能序列:

专业序列内部进行纵向发展为主, 在部门内部的各职位进行横向发展。

项目管理序列:

专业序列内部进行纵向发展为主, 也可以在序列内进行横向发展, 可以选择职能序列中相关职位进行横向或斜向发展。

专业技术序列:

专业序列内部进行纵向发展为主, 也可以在序列内进行横向发展, 可以选择职能序列、项目管理序列中相关职位进行横向或斜向发展。

2.明确职业发展标准

(1) 建立基本任职资格

基于北京某研究院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众多的特点, 任职资格标准通过知识技能要求 (专业知识和技能、执业资格、教育水平、语言水平) 、工作经验 (所在职位工作经验、相关工作经验) 、科研项目经验 (仅适用于专业技术序列) 三个维度来明确同一专业序列、不同职位等级下各职位的任职资格标准。

员工与任职资格标准的匹配作为人员晋升、调动、聘任等的必要条件, 为了避免出现唯学历或工作经验的情况出现, 保障新老员工公平的职业发展机会, 将基本任职资格进行了积分设置。每一项内容均设置了不同的分值, 加总后的得分符合上一级别基准分值的才能获得晋升机会。

(2) 完善职位转换申请方式

根据晋升通道的纵向、横向、斜向发展, 对不同方式设置了明确的申请制度和转换方式。满足目标职位和层级的基本任职资格是所有职业发展与职位转换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员工可以每年进行一次职位等级晋升的申请, 同时, 人力资源部也可以根据人才需求和职位空缺情况, 优先在符合该职位基本任职资格的员工中进行选拔。

3.职业发展通道的应用

(1) 提升员工稳定性

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和管理, 有利于明确职业发展机会, 强化企业的发展优势, 为员工个人能力的发挥创造适合的舞台。职业通道和标准的明确让发展成为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机会, 员工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和组织目标进行合理的个人规划, 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最大化地结合, 以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和稳定性。

(2) 毕业生职业发展引导

近年来, 随着越来越多毕业生的加入, 做好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引导就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要。在对全院职业发展通道进行梳理后, 特别是针对毕业生设计了《毕业生培养办法》与《毕业生职业发展索引》。

入院后的培养方案, 包括入院教育、部门内部轮岗、跨部门轮岗、现场实习、师徒制辅导等多种方式。一方面, 应尽可能地为毕业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 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和专业要求, 有利于他们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更好地树立远景与方向;另一方面, 应尽可能多地接触业务关联部门的工作内容, 有助于毕业生尽快熟悉和适应我院的工作氛围, 在未来的工作中也能更顺畅地与不同业务部门进行对话, 能够更加快速地解决专业问题。

(3) 引导个人发展

针对每名员工个性化的个人发展需要和职业发展定位, 由人力资源部牵头并与部门负责人共同承担对员工职业发展进行指导的职责。

将员工个人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按照周期为两年进行分解, 形成较为可控的短期目标, 更容易进行实施和保障阶段目标的达成。

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的参与, 将有助于牵引员工将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 丰富后备人才的储备和人才供给目标的达成。

(4) 培训资源分配

随着职业发展通道的确定, 人力资源部可以根据基本任职资格中的能力技能要求和每个层级的主要工作难点、工作挑战确定培训目标, 并通过汇总个人发展计划中的详细信息, 有针对性地制订年度培训计划, 使培训内容真正与员工的实际需要相结合, 通过培训提升技能。在此过程中, 培训经费和资源能够更为聚焦和集中。

(5) 招聘工具衔接

有了明确的任职资格, 未来在新员工招聘过程中, 能够更准确地进行职位对标, 实现内部人才的均衡与公平。同时, 也有助于根据任职资格开发更为有效的工具, 增加招聘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职业发展通道项目收获

做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是人力资源从日常事务管理向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转型的一个变革点,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规划和发展、对于组织文化形成和建设转型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职业发展通道建设可以使企业的用人机制和工具方法更科学、信息更全面、决策更高效、监控更及时, 同时变被动使用为主动发展, 增加员工的职业参与度。

1.对于管理层而言

通过职业通道的设计和对员工职业发展目标的了解, 可以全面掌握支撑人才管理工作和战略决策的信息;实时掌握员工能力评估、人才后备等工作进度;明确人力资源状况及相关职位权责归属。

2.对部门管理者而言

通过职业通道建设, 能够引导员工将个人发展的意愿与实际业务需要结合起来, 确保各项关键业务得以实施;实时了解本部门内各职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员工的能力素质水平, 为业务发展和人才储备做好预警与基础。

3.对人力资源部而言

通过基本任职资格明确员工个人能力与组织要求之间的差距, 将帮助人力资源部更好地评估现有人力资源水平, 对储备人才与人才梯队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同时, 员工个人职业发展需求明确化, 也将有助于对培训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配和使用, 节约成本,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对员工个人而言

通过职业发展规划, 可以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及时了解当前职位和意向职业发展通道中职位对任职者的能力素质和资格要求, 清晰了解应该补充和提高的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源部和部门负责人的参与将对员工的发展有更大的支持, 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上一篇:药物服务下一篇:清代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