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服务

2024-07-29

药物服务(共10篇)

药物服务 篇1

摘要:本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门诊药物咨询服务。以指导合理用药为起点, 以药物咨询台和咨询窗口为平台, 分析药物咨询的现状及其作用。开展药物咨询不仅重塑药师形象, 更能为广大患者提供高品质的药学服务。门诊药房可通过完善药物咨询体系, 实施有效的用药教育, 以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门诊药房,药物咨询,药学服务,合理用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凸显, 各类慢性病的患病率逐渐上升, 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 心血管病、代谢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与器官衰老相关的疾病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这些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群长期依赖于药物治疗, 需要药师给予更多的用药方面的指导。同时, 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生命质量的期望愈来愈高, 如何更安全、用效、经济地使用药物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问题, 这就需要药师直接面向患者, 开展药学服务。药品如何使用才能发挥最佳疗效一直是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1]。为了满足患者对药品知识的需求, 解决患者在用药中遇到的问题, 我院药学部在门诊大厅设立药物咨询台。目前药物咨询形式比较单一, 社会知晓度不高, 不利于此项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 如何开展和加强基层药物咨询工作,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提高药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1 基层药物咨询的窘境

基层医院的大部分药师由于受到传统药学教育模式的影响, 知识结构不平衡, 临床医学知识缺乏, 难以向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及治疗方案, 面对患者也缺乏足够的信心。从笔者所在单位来看, 门诊药物咨询服务并不理想。一些患者有用药指导方面的需要也只是找临床医生, 他们认为药师就是为患者照方拿药, , 甚至对药师的用药指导持怀疑态度, 在药房窗口经常能碰到患者投来不信任的目光。有些药师精力及业务能力有限, 加之工作忙、人手少, 门诊发药窗口既要调剂药品, 又要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 对调剂药品还要做到三查七对, , 根本没有时间主动贴近患者、为患者提供交心的平台。所以药物咨询也仅仅停留在调剂药物窗口的简单一问一答式, 单纯的提供药品使用方法及药品的常规注意事项, 更多的时候由于繁忙, 门诊窗口这一问一答式是保证不了患者的需要[2], 更谈不上临床用药实践中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 可见基层药物咨询缺乏药师的真正参与。

2 药物咨询服务的重要性

2.1 患者的需要

随着药品种类的日益增多, 药品不良反应也有增多的趋势。如何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药品已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药师在这方面具有优势, 比如药师可以向患者说明药品的正确用法和用量;可以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 以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和药物的互相作用; 向患者提示药品可能的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 向患者推荐效好、费用低的药品, 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可信度。解释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增加患者的药物知识和提高其依从性, 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药师的需求

药师通过开展药物咨询工作,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 既可积累用药的实践经验, 监测和发现药物新的不良反应, 同时, 药师作为药学专业人士, 可以把人们有关药品的建议和意见反映到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管理部门, 从而起到桥梁的作用。

2.3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目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大多数患者对药品知识比较缺乏, 对药品的使用、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等不甚了解, 很容易造成药物的使用不当, 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三分之一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 有七分之一的患者不是死于自然固有疾病, 而是不合理用药[3]。因此, 为患者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药师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谈, 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提供给患者有关药物方面的知识,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让患者对药物的治疗有个预测, 使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所认知, 预防或避免不必要的困扰和危险, 从而保证药物发挥最佳疗效。对于一些特殊人群, 如老年人、婴幼儿、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等, 药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关怀理念, 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其合理用药, 消除患者的顾虑, 使其获得最佳的药物治疗。

2.4 密切医、护、药的联系

医、药、护结合, 以“患者为中心”,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是药学服务的核心。药师通过药物咨询, 建立起和临床的联系, 加强彼此之间合作交流;向临床医师、护师提供所需的药学信息, 如效期药品保管使用、药物的用法用量、配伍稳定性、选择溶媒、中毒抢救等;另一方面, 药师还可以参与病例讨论, 了解患者用药的详情, 分析用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及时发现不合理配伍、超剂量及不良反应;通过检测和分析血药浓度数据, 协助医生选用药物, 并及时为临床传递药品信息;解答医生和护士提出的有关药物性质、配伍、管理等实际问题, 当好合理用药的参谋, 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

2.5 医院发展的需要

开展药物咨询, 药师可面对面与患者进行情感、语言的沟通交流, 缩短了药患之间的距离, 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模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药师、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开创和患者共同医疗的新局面。通过药物咨询, 使患者有了强烈的参与感, 同时药师丰富的药学知识、优良的服务态度, 增强了患者的信任感, 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实施, 既提高疾病治愈率, 又增加患者满意度, 最大限度地避免潜在的用药隐患或医疗纠纷发生, 更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医院的知名度, 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3 药物咨询服务的条件

3.1 贯彻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卫生部2011年1月制定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2007年5月颁布并施行了《处方管理办法》, 2004年12月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5年又颁布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4]。这一系列文件被认为是建国以来最重要的有关医院药事管理的法规性文件。文件中要求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对重点患者实施治疗药物监测, 参与临床用药, 促进合理用药;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 建立药学信息系统, 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因此, 医院领导要贯彻和落实这一系列管理文件, 建立和完善医院药物管理制度, 制订医院药物咨询工作条例。

3.2 设立药物咨询台, 改善软硬件设施

在我院门诊大厅紧邻药房发药处, 开设专门的药物咨询台, 并设立醒目的标识;配备了专用的计算机;购置了大量药学、医学的参考资料和书籍, 如《临床用药知识》、《新编药物学》、等;我院药学部拥有多台电脑、激光打印机, 传真机等, 办公设施齐全;长期收集了各种专业书籍、期刊, 临床药师定期编写合理用药资料、不良反应信息资料等;药物评价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基本齐备。

3.3 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药师队伍

药师是药物咨询服务实施的关键, 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并且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基层医院要重视和加强药师队伍的建设, 为药师的培养创造条件。药师的培养要像医生和护士那样有计划、有经费, 要按计划选派药师到上级医院或药学高校进修学习, 加强药学和医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培训, 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 提高本专业的新技能, 如现代药学和医学信息、药历管理、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药物不良反应 (ADR) 监测、药学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药学电脑软件的运用与管理等。药师在日常工作中, 要注意不断积累临床经验、丰富医疗护理知识、更新合理用药观念、提高文献检索及文献分析能力、拓展知识面, 从过去的化学一药学模式向生物医学一药学一社会一心理模式转化, 使自己成为具备相关临床医学、护理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的高素质、全能型药学人才。此外, 药师应通过网络系统密切注意医药技术的发展, 对新药物、新品种、新剂型有所了解, 对同一品种多种剂型、多种规格、多个生产厂家、同一成分多个商品名等情况也要熟悉, 根据咨询对象的不同及需求的不同, 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3.4 改善和加强药患沟通的策略

3.4.1 药师必须具有丰富的药学知识, 并且经过系统的医学知识和药物治疗知识的学习, 更新知识强化临床药学工作, 在工作中摸索, 在实践中提高。医院必须选择部分药师进入兼职临床药师队伍, 步入角色平台, 进行定期交流, 提高专业水准。

3.4.2 转变服务观念, 由原来的“以药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

3.4.3 药师应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仅有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还应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

3.4.4 制定药师与患者沟通的基本用语, 规范药师的工作仪表, 加强药师的道德修养。中小医院药学事业要发展, 药师应充分发挥主动性, 加强药患之间的交流, 在沟通中学习总结,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同时要努力争取临床科室的支持与配合, 真正担负起药学监护的历史使命。

4 药物咨询服务的内容

4.1 患者药物咨询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药物用法:服用时间及次数;服用方法或使用方法 (注意特殊用法, 如嚼碎、吞服及舌下含化等) 。 (2) 使用中注意事项:副作用的预防及一旦发生时的对策;忘服一次时的对策;服用过量或中毒时的对策;药物对生理因素的影响 (如妊娠、哺乳) ;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情况;药物对本身其他疾病的影响;食时、汤酒、吸烟对药物的影响, 特殊患者 (孕妇、哺乳期妇女、70岁以上老人及婴儿等) , 特殊药物的注意事项。 (3) 禁止工作中使用的药物。如驾驶员、飞行员、车工等服用安眠药、扑尔敏等。 (4) 药物贮藏及保管:药物最佳保存温度、药物的使用期限、存放位置 (如防止儿童接触;避光等) , 药物变质的外观情况及处理。 (5) 药品价格。

4.2 医护人员药物咨询内容

主要包括: (1) 药物品名、规格或价格。当今各类药品不断更新换代, 药品的品名、剂型不断增加, 为数众多的药具有化学名、商品名、通用名、别名及英译名。有的药物竟有多个名字, 需向医护人员说明的是同一品种, 厂家不同, 往往价格就不一。 (2) 有无药品。

5 药物咨询服务的具体措施

5.1 建立药物咨询记录表

收集当日门诊患者用药咨询的资料, 对咨询者年龄、性别、咨询方式、咨询内容、药物分类及药师解答等均作详细记录。一般问题应立即答复, 需要查找资料的应及时答复。如果药师不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咨询的答案, 应及时告知询问者, 留下联系方式, 并随后给出必要的答复或相关资料。

5.2 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提出指导性建议, 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等。但要尽量避免采用绝对的判断, 防止造成患者对医师的意见或产生医患纠纷。如一患者, 男性, 72岁, 三级高血压, 处方用药:阿斯匹林肠溶片, 氯沙坦钾片,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美托洛尔片, 氨氯地平片;患者是一位维吾尔族老人, 不清楚药物的用法, 前来咨询。药师发现医师处方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氯沙坦钾和厄贝沙坦均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属于重复用药, 药师与医师沟通后, 建议患者将氯沙坦钾片退回药房, 这样既保证了疗效、减轻了不良反应, 而且还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老人非常满意。

5.3 患者用药教育

通过药物咨询, 使患者了解了自身用药的相关信息及药物的治疗作用。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基层药师参与患者疾病的治疗、配合医生制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可以避免不合理用药,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所以, 在基层进行药物咨询及患者用药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6 药物咨询初探的体会与建议

6.1 观念的落后, 影响了药师药学服务的积极开展由于传统的药学教育观念的影响, 对用药指导和咨询不够重视, 认为用药和咨询是医生的工作, 自己只有照单发药就行;其次是由于整天忙于繁重的日常工作, 没有精力更新知识, 知识面临老化, 难适应医药技术的发展, 面对患者时信心不足, 从而影响了药物咨询的质量和进一步的发展。

6.2 知识的更新, 利于提高药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药师是药物咨询的具体实现者, 要求药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扎实的药学知识;还应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医学科普、营养学、心理学等知识;具备能对患者药疗结果负责的业务素质与能力, 所以药师要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拓展知识面、提高分析能力, 才能适应药学服务的发展, 才能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6.3 注重人才培养, 促进药学服务的发展 我院由于地处边疆, 长期以来药师的知识层次普遍不高, 知识面狭窄, 一是由于我国药学教育体制的缘故, 二是药师在医院的地位较低, 认为药师只是在药房照医生开具的处方发药就行, 而临床医务人员才是医院的顶梁柱, 所以进修的机会也相对比临床少得多。为了医院药学服务的顺利发展, 医院应大力培养知识结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以弥补药师知识结构的缺陷, 同时也可引进知识层次较高的人才, 来带动医院药学的整体。因此, 目前条件下, 我们边疆医院要开展高水平的药物咨询还是有一定难度。

6.4 注重人文理念, 提高药物咨询的技巧 药师应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交流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能自觉执行优质服务规范, 这就要求药师应以良好的心态、整洁大方的仪表、主动热情的态度认真听取每一位患者提出的问题, 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耐心细致地解答。遇到少数民族患者咨询时, 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答, 若在沟通交流中遇到情绪不稳的患者时, 要学会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 用冷静耐心的方法进行处理, 以消除患者的顾虑, 建立良好的药患关系。

6.5 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配备, 促进药物咨询质量的提高 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配备是药学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完善硬件, 改进软件能高效地提供药物的知识信息, 为药师提供快捷的药学服务平台, 药师通过网络系统关注医药技术的发展, 随时了解新药情况, 通过药学软件快速查找药物信息, 更多地掌握合理用药的信息, 这样才能满足患者多样化问题的咨询, 才能提高药物咨询的质量。

7 小结

开展药物咨询能促进药师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提高了药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使医务工作者、患者和社会对药学服务工作有了更全面和准确的了解, 让社会了解药师。药物咨询, 成为医院药学工作者的一个宣传自己、发挥自己和塑造良好专业形象的平台;药物咨询让药师重新认识自身, 准确定位, 也让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做得更多, 做得更好[5]。随着咨询者的增加, 咨询范围将越来越广, 使药师不断充实自己, 除了向书本学习, 从计算机及网络学习, 还要向临床医师学习, 甚至要向患者学习, 以此拓展自身的知识面。药物咨询一方面让药师接触和了解更多患者的病情、病因和诊断、治疗及用药, 同时也是药师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让药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药师可以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舒杰.开设合理用药咨询窗口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6) :143.

[2]陈伟红.基层医院门诊药房开展药物咨询服务的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35) :97-98.

[3]邓永忠.医院药房药物咨询服务的探讨[J].当代医学, 2009, 15 (8) :179.

[4]中国法制出版社.最新医药卫生法律适用大全[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148-160.

[5]杨慧, 李特, 白希林, 等.边疆医院开展药物咨询的初探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2) :67.

药物服务 篇2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新阶段医改工作的重点,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我区自2011年XX月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在内。我区共设立XX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XX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积极转变观念,决心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发展模式。抓住卫生改革机遇,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促进当地居民健康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现将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总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强化措施,落实到位

2010年XX月份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参加市、区卫生局组织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相关培训,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成立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领导小组。精心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基本药物制度知识。并利用开早会、办公会议、社区服务中心(站)例会,积极宣传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推进医药体制改革的重点,对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要求一线医务工作者及药房工作人员要吃透文件精神,更新观念,正确引导患者使用基本药

物,明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率销售的真实意图。

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沿街悬挂基本药物宣传横幅,大厅摆放宣传匾牌,组织工作人员到集贸市场、商场、车站等人员集中的地方发放宣传材料,争取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与参与。

二、严格执行基本药物统一招标采购及配送制度 自2011年XX月开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格按照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把国家307种和山东省增补216种基本药物名单打印成册,分发到每一位医生手中。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和基本药物厨房管理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用药习惯,确保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在药房窗口上方悬挂基本药物公示牌,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带来的实惠。

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限价目录,做到每一种药品的采购能够立足患者的用药需求。规范购货、验收、入库工作流程,不积压库存、不超范围使用。药库工作人员与临床科室及各个社区服务站密切配合,经常交流药品在流通中出现的问题,并想方设法进行合理的解决。

严格执行国家307种药物的网上采购,能够端正工作态度,选定本单位药品采购目录。并按规定确定配送企业,及时上报区卫生局审核,最终确定本单位药品采购目录和配送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配送关系。认真把握单位临床用药规律,保持合理的库存。科学制定采购计划,及时准确通过采

购平台发送订单需求。加强与配送企业的沟通,减轻基本药物生产经营企业的成本负担。改变医务工作者的用药习惯,逐步提高国家基本药物的正确使用水平。

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药价明显下降,次均门诊费用降低超过XX%,确实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医药费负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三、面临的问题及下一步建议

我区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投入了大量精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区药品价格公开透明,就医人数明显增多,群众负担显著降低。但与上级领导要求和群众期望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机构负债较多。受基本建设、设备投入等因素影响,加之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区中医院延伸举办,人员编制、待遇仍依托医院,机构运营较为困难,负债较重,致使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打破了“以药养医”的格局,压缩了利润空间,给机构正常运转带来了较大压力。二是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尚需补充和调整。一些常用专科(如儿科、皮肤科、五官科、麻醉科等)用药未纳入基本药物,不能较好地满足临床和百姓日常用药需求,等等。

药物服务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6

本文通过对业务流程再造的起源、应用效果的阐述,分析服务流程再造对改进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医院应用医疗业务流程再造理念对化疗药物配置中心管理的思考,以促进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

护士长:业务流程再造的起源-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迈克尔·哈默提出了“业务流程再照”(BPR),开创了一项新的管理革命[1]。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冲击,人们简单地采用流程合理化和自动化的方法来改善绩效.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改进。应该“再造”业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重新彻底地设计业务流程,从而极大地改善经营业绩[2,3]。再造的核心是认识并打破过时的规则和营运背后的假设。对现代医院管理来说,流程管理是一个崭新视角,将流程管理引入医院管理,优化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流程,有利于为患者创造更多价值,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效能,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4]。我院是一所以肿瘤治疗为主的综合性医院,于2006年5月成立了化疗药物集中配置中心。为了探索化疗配置中心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配置中心的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与病房间的沟通,增加护理安全,因此,从2008年引入流程管理,在动态实施过程中出现部分流程效果欠佳的情况,对此,及时对相关流程改进,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今天就化疗配置中心工作流程进行再造,请配置室护士介绍配置室原工作流程。

李护士:工作流程以表格形式向大家介绍。

护士长:配制中心护士已报告完改造前工作流程,我们首先看一看在病区护士取药这一环节上是否有待进行再造。

冯护士:病区护士取药环节,最初病区总务护士拿处方在住院药房进行记账,划价取药后再送到配制中心交于药剂人员。2006年底成立了专门的化疗药库专人负责,建立了电脑信息化后,病区总务护士直接送处方笺,输液卡在化疗配制中心药剂人员进行记账、划价、取药。2009年底电脑新程序开始后,病区总务护士由原来带处方笺及输液卡记录到化疗药物配制中心,改为病区总务护士负责处方笺录入电脑经核对确认后发至化疗配制中心并电话告知。

护士长:冯护士说得很好,自2006年开始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其间2009年进行过1次平台升级,但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增加,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原来那种旧运作模式基础上的电脑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对时间、效率、方便、快捷的要求,现医院在重新设计和规划最新的信息系统流程中,引用的业务流程再造的理念和方法给与我们很深的思考。下面请配制中心护士谈谈在核对、接受这一环节的工作。

李护士:核对、接受环节,以前配制中心护士在接受输液卡后,照输液卡手工抄写在输液标贴上。流程再造后由病区护士在电脑上录入患者信息打印好后送到配制室,配制室护士接到输液卡与打印好的标签后进行核对。

护士长:手工抄写容易出错,病区打印好输液标签贴能更好地杜绝差错的发生。接下来,请配制中心护士介绍药物配制方面可做那些改进。

张护士:化配室护士在化疗配置室成立之初,采用的是同类药品集中放置分别配制的方法。随着配制科室增加,配制药量的增大进行流程再造改用:同一个科室的药品集中放置,统一配制的方式。

护士长:在配制药品这个环节,特别强调配制人员配前、配中、配后的查对制度。在药物配送环节请配制中心护士介绍可做哪些再造。

李护士:在药物配送环节,最初是配制完毕送药到病区并与之交接的工作。随着医院患者不断地增加,工作量加大,采用了病房护士到配制中心取药和个别科室送药的方式进行配送模式。

护士长:以上就是化疗配制室的工作流程以及做的一些流程再造。医院流程管理是项系统工程,其目标是使流程便捷化、行为规范化和过程人性化[5]。通过今天的查房,希望大家各抒已见,发表对化配室工作流程有益的建议,以促进化配室工作效率的提高。

罗护士:在工作中,常出现医生药品配制溶酶开错的情况。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地掌握配制技术,同时还要懂得药理知识,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用药合理性等知识的了解。

护士长:通过今天的护理查房,认识到医疗服务流程再造的宗旨正是基于如何提高患者反应性建立的。技术的好坏是吸引患者的招牌 ,服务的好坏是留住患者的关键。建立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流程管理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循环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忻榕.影响未来商业实践的六大管理理念.哈佛商业评论,2003,(1):11-119.

2 王丽姿,陈通.实时业务流程再造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国医药导报,2006,3

药物服务 篇4

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等五项工作是“新医改”的重点内容。五项工作中, 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和基本药物制度是对我国医药行业总产值“增量”的重要措施。在城市中, 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完善。具体措施是“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完善服务功能, 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 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将有所改变, 由患者来医院接受治疗改为主动服务、上门服务, 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在药品方面, 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目录由中央政府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统一制定和发布, 并结合我国用药特点, 参照国际经验, 合理确定品种和数量。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 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 统一配送以减少中间环节。基本药物的价格由国家制定零售指导价格, 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 在指导价格内, 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关于基本药物的使用, 新医改政策中给出了明确的指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 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此外, 新医改着重提出了中医药的作用, 在政策中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 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 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情况及特点

(一)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基础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的环节, 是有别于大型医院的医疗机构。其承担的责任不单是医疗, 还包括预防保健等卫生任务。但现在的社区医疗机构还是限于医疗, 甚至于只扮演了一个廉价药房的角色, 对于其他的功能由于多方的原因还没有运行。随着我国新医改的推行,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条件将改进, 服务人员的配备将更有专业素质, 功能将得到完善, 基础医疗机构的只能将得到体现。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 未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注重居民的预防保健, 慢性病和常见病的治疗以及大医院转诊的康复病人的疗养, 药品将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常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两个级别。

(二)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点

1、主要患者人群

患者主要是中心或站附近的居民, 总人数相对固定, 会重复就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患者是主要中老年人, 年龄在45岁以上, 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会占到总就诊人数的一半甚至更高。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患者类型也有一些差异:中心的患者中15到45岁的青少年和中青年的比例与60岁以上的老人的比例相近;而在服务站的患者几乎全是45岁以上的, 60岁以上的占到了七成。中心与站的患者类型差异的原因, 主要是中心的距离较远, 而服务站距离住宅很近, 老年人为了方便就近选择了服务站。而在支付方式上, 医保支付是最为常用的方式, 自费医疗其次, 公费医疗的比例较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的药品是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都是在医保范围内, 而城市的中老年人都拥有医保。从社区卫生机构的发展趋势来看, 医保支付的比例会进一步增高。

2、主要疾病类型

社区的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 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对的疾病多是些中老年人的慢性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炎、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最为普遍, 其中高血压比例最高, 有20%左右。同时, 老年人的慢性病有多种疾病并发的情况。除此之外, 呼吸道疾病也占有很大的比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就诊人次排在了所有疾病中的第二名。其他急性疾病和严重的疾病都会通过双向转诊制度转到相应的大型医院接受治疗。但是目前只有转向大医院却很少有由大医院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病人。双向转诊制度在未来会进一步得到完善, 到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的疾病类型会有所改变。 (见表1)

3、药品应用情况

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疾病类型来看, 需求量较大的药物是治疗慢性病和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高血压、心血管、糖尿病、脑血管、骨关节炎等主要的老年性慢性病药物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药物的用量占到了社区用药量的大部分。另外, 对于单一疾病的药品品种也是比较集中的, 如表五中, 治疗高血压药品前十个品种的使用总人次占到了所有高血压药物的60.86%。这可能与医生的处方习惯、患者的用药习惯以及厂商的宣传力度有关。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营销策略

从全国市场的宏观角度看社区市场的容量相当大, 但是从微观角度观察, 单个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患者和用药量却较少, 很难与单个大型医院相比。所以, 进军社区市场时, 相应的营销策略就要有所调整, 不能完全照抄既有的大医院的营销模式。

(一) 挑选低价精品, 进军社区市场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标准主要是药品是否是质优价廉。如果企业的药品在安全性或有效性上有明显的优势或者该药品相对于竞争药品来说具有价格优势, 其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所以, 企业需要挑选具有质量优势或者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去竞标, 把自己的药品推去基本药物目录中去, 这样企业的产品才能够抢占社区市场份额。如果未能进入基本药物目录, 就丧失了大片的社区市场。

由于社区的疾病类型和用药习惯, 企业挑选的产品尽量是治疗慢性病或是常见病的药物, 特别是治疗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关节炎等疾病的药物。慢性病需要重复购药, 常见病有多发性, 这些特性创造了巨大的市场, 是值得企业争取份额的。另外, 企业可以选择那些竞争不激烈的市场, 推出自己的优势产品, 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以此获利。

为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中医药 (民族医药) 是被扶持的对象。在基础药物目录中, 中成药的品种数量也占到了较大的比例。企业可以借助中成药的特殊政策, 将企业的优势品种推进基本药物目录中, 借助社区的“增量”, 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获取更多的利润。如果企业的药品是独家品种这种优势会更加凸显, 不仅获得利润, 企业的品牌形象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 改变以往思维, 调整促销策略

以往的促销重点在于处方医生, 现在医生的处方药品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简单地由销售回扣来决定。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对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技能提高有需求。企业可以从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角度出发, 对社区医生进行知识培训, 企业和产品的宣传, 以及与医院交流与合作, 培养社区医生的用药习惯, 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利益。对于现拥有三级等大型医院客户资源的医药企业来说, 可以通过资助大型医院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是组织如名师讲堂等活动, 增加企业和产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影响力, 给社区医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促进药品的销售。

慢性病患者有重复够药的习惯, 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病的发病率较高, 所以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是相对固定群体的医疗机构, 相对于大型医院, 消费群体的流动性较小, 所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患者教育的收益更高。营销人员可以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用药的习惯, 定期组织开展疾病治疗和药品宣传活动, 增加患者对企业药品的忠诚度。此外, 有实力的医药企业可以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共同建立社区居民医疗档案, 方便企业直接对患者开展营销活动。

(三) 重视政府事务, 加强公共关系

根据相关规定,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药品中必须是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而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都是政府公开招标采购, 统一配送。在社区用药的过程中, 政府扮演了药品“守门人”的重要角色, 医药企业的产品能否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都取决于政府决策部门。医药企业需要在公共关系方面加大投入, 与政府机构保持沟通, 增进与政府机构关系, 树立良好的、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四) 针对疾病特点, 侧重品牌宣传

慢性病的患者具有长期重复够药的习惯。患者的用药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处方医生的前几次处方的药品以及患者自身对药品的反应。具有品牌效应的药品, 处方医生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角度更放心, 而患者也更易于接受具有良好形象的企业的药品。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病, 品牌效应就更加明显。病患和病患家属嘴常见病都具有一定的诊断能力, 可以自行选择药品。在众多同类型的药品中, 拥有良好品牌形象的药品自然就会作为首选。

产品的品牌是需要从多个方面做长期的工作形成的。企业的公共关系的活动、医生培训和患者教育、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交流和合作的活动以及产品的多途径的宣传等工作都是品牌效应形成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 在以上的活动中, 产品的口号、标示、宣传物、包装等都需要统一, 这样才有利于产品在客户记忆中留下特定的印象。

(五) 调整渠道策略, 挑选合作伙伴

新医改将药品销售的市场拓展到前所未有的基层市场。对于这种改变, 医药企业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渠道策略, 将药品的销售渠道“下沉”到基层。在重点的目标市场, 医药企业依旧可以采用由医药公司负责配送, 销售人员维护终端的方式;而对于非重点市场, 可以采取与医药商业公司合作的方式, 将药品的配送和终端市场维护的工作均交给商业公司负责。

摘要:随着医改政策的施行,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医疗机构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面对格局的改变, 基本药物的营销策略也需随之调整。本文着眼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给药品营销带来的影响, 对社区医疗和基本药物进行一定的分析, 提出五点药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营销策略建议。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陈宇萍, 马云涛, 孟宪全, 熊鸣, 曲佳, 张达矜, 解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的特点研究[J].海军总医院学报, 2010, (01)

[3]吴业清, 李小飞, 张拓红.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门诊患者基本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03)

药物服务 篇5

作扫描

[字号:大 中 小]2010年12月18日

核心提示: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必须保障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以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健康效益。今年以来,鄂城区按照全省医改工作的统一部署,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药价大幅下降,就诊人数大幅上升,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从元月31日起,鄂城区正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始终把“降低药品价格,真正让利于民”作为关键环节来抓,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基本药物议价和定价机制、配送机制和补偿机制,成效明显。全区10家乡镇卫生院现已全部采购、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平均配备使用235种,省增补的118种非基本药物已配备使用53种。药品的进价有68.7%与乡镇卫生院原有进价持平,31.3%的药品进价低于原进价。

鄂城区是如何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实现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呢?

药品价格一月一议、一月一定

扩大配送企业数量。选择2-3家中标配送企业,容易形成价格垄断、药价难以下降的问题,该区决定扩大配送企业数量,引入竞争机制。具体做法是:在选择使用中标基本用药和掌握各乡镇卫生院原进价、市场行价的前提条件下,召开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区政府分管领导、市卫生局分管领导参加的药物配送企业选择会议。通过对乡镇卫生院原有进价与中标企业挂网价格的分析对比,与会人员以投票表决方式在全省中标的配送企业中选择5家进行谈价,比省规定的数量增加了2家。

贯彻公开透明原则,统一议价。在确定基本药物配送企业之后,每月召开一次院长、医生代表等参加的会议,实行全区统一议价。具体办法是先由配送企业分别报价,然后参照乡镇卫生院原有进价、药物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统一讨论价格,形成全区统一、在省集中招标价格上的二次议价机制。避免了卫生院单独议价、定价,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配送企业的药物利润,实现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药价。

引入竞争机制,统一定价。在统一议价的基础上,召开院长、市区卫生部门领导、物价部门人员、医生代表和药品购销人员代表会议,将配送企业的报价与乡镇卫生院的原进价进行比较,选定最低价格为全区统一的购进价格。卫生院和配送企业之间可以双向选择。配送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选择用药单位和配送药物品种;用药单位也可以比较配送企业出具的价格和服务质量,选择配送企业。总的原则是配送企业配送的药品价格等于或低于全区制定的统一价格。药品统一定价后,乡镇卫生院可以自主与确定的配送企业签订采购合同,并实施药品配送。配送企业之间可以相互竞争,中标企业都可以以等于或低于全区统一确定的价格向卫生院供货。

基本药物价格是否降低,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是衡量基本药物制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华北制药生产的规格为80万青霉素,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进价为一支0.39元,销售价为一支7.2元,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同一厂家、同样规格的青霉素进价为一支0.38元,略低于原进价,但由于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询价价格就是采购价格,也是实际销售价格,因此80万青霉素销售价仅为一支0.38元,老百姓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鄂城区的这一做法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鄂城区基本药物采购价格采取一月一议、一月一定,药品零售价平均降幅达42.7%,在全省37个试点县(市、区)中降幅最高。

乡村医疗卫生实行一体化管理

为了保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该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督管理。

成立了区级基本药物制度管理机构,区卫生局印发了《鄂城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考核办法》,规范药品管理价格;印发了《鄂城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全区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建立了统一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将药品的价格统一进行了调整,实行微机划价收费;区纪委(监察局)印发《鄂城区纪委(监察局)关于严格执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纪律的通知》,有效防止了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加强药品价格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给老百姓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

基本药物能否及时、足额配送到位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该区及时跟踪合同执行情况,对配送企业配送情况跟踪检查,对未能履行合同、不能满足配送要求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如果整改不到位,就取消配送资格。

该区有107个村,103个村卫生室,301名乡村医生,为整合医疗资源,该区积极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即“五统一”管理:行政统一管理,人员统一管理,业务统一管理,财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管理。目前,新庙镇、长港镇及燕矶镇、杜山镇、汀祖镇的部分村共31个村已实行医疗卫生乡村一体化管理。

该区村卫生室人员编制原来属于村管理,改革后,各村卫生室人员编制统一由卫生院调配,业务统一由卫生院培训,药品统一由卫生院配送,工资统一由卫生院发放,财务统一由卫生院监管。通过资源整合,村卫生室成为卫生院的一个派出机构,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也提高了。新庙镇文塘村卫生室,改革前很多医疗项目无法开展,资源整合后,镇卫生院选派院里医生到村卫生室坐诊,过去只有两名乡村医生,现在增加到5名,办公场所也由20平方米增加到100多平方米,业务范围拓展到三大类九大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儿童保健、妇幼保健、居民保健、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等医疗项目均得到开展,该卫生室也成为全市示范卫生室。

财政核定任务和收支进行补偿测算

该区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原则,区财政从以下五个方面增加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一是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支出;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助;三是专业公共卫生人员工资;四是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支出;五是核定收支后的差额补助。区财政与卫生部门一起,对乡镇卫生院前三年的收支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在核定任务和收支后,进行补偿测算。按照上述五项补偿办法,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财政预算补偿资金803万元(不包括绩效工资),已预付460万元。

启动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该区10个乡镇,服务人口341455人,市编委按每千人1.4的比例,确定该区10个乡镇卫生院总编制人数为501人,预留25人,实际定编476人。目前,区人社局会同区卫生局完成了人员身份的最后核实和确定、卫生院岗位的设置、人员工资的核定等工作,正在进行人员的竞聘上岗。省、市人社部门已经批准该区卫生院绩效工资年人平10467元,据测算,在编人数476人年发放绩效工资498万元,退休人员按在编人员70%年发放津贴134万元,合计632万元。

鄂城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优化了医药资源配置,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克服医药资源浪费与短缺问题,同时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切实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医药负担。2至10月份,全区10个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237197人,比去年同期169137人增加了68060人;住院人次7581人,比去年同期8735人减少了1154人。药品销售收入643.97万元,比去年同期1145.86万元减少501.89万元。

记者

胡战军

●资料链接:

什么是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制度是一个全球化概念,是一个国家药物政策的核心。

“基本药物”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各国公共医疗保障体系都不可能为民众的所有药物开支付账,因此对所有上市的药品进行适当的遴选,编制出基本药物目录。目前,全世界约有1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正式的基本药物目录。

药物服务 篇6

1 药物咨询的作用

1.1 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促进患者合理用药

药物咨询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为实现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药学服务。发药窗口的药师每日接待的患者人数较多, 工作任务繁重, 不可能对每一位患者都做到详尽周密的解释;患者对药师的交待并没有弄明白等。开展药物咨询服务的药师则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详细指导, 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使患者掌握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法, 不致因用药不当而影响治疗效果、发生药物不良事件。

1.2 提升药师形象, 增进药患理解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 可以转变人们对药剂工作的错误看法。至今在人们的印象中, 药师还是“抓药的”, 对药师的要求也只是“不发错, 态度好”。通过开展药物咨询工作, 将正确的用药知识教给患者, 药师的作用得到发挥;患者从咨询中获益, 对药师的工作产生了信任。

1.3 提高药师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药物咨询工作, 促进了药学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 各种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 药师面对患者各种各样的用药问题, 都要不断学习, 全面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用法用量及其常见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等, 才能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2 药物咨询工作的常见模式

2.1 门诊药物咨询窗口

在门诊药房醒目位置设立标识清楚的咨询窗口。通常由中级以上职称、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药师负责咨询工作。各个医院的具体作法略有不同。如, 负责咨询的药师有固定1名高年资药师的, 也有由几名有咨询经验的药师轮班进行的;时间安排上也有不同, 有每周一、三、五上午开展药物咨询的, 也有每周一至周五全天都开展的。

2.2 门诊药物咨询台

即在门诊大厅设立门诊药物咨询台。有的咨询台和门诊挂号处、导医处合并一处, 也有独立设置咨询台的, 其运行模式与门诊药物咨询窗口基本相同。

2.3 柜台式门诊药物咨询[2]

门诊药房由原来的封闭式窗口转为开放式柜台, 药物咨询服务就设在柜台内。该模式可以实现和患者面对面的交流。

2.4 药物咨询门诊

用药咨询门诊:即付费药物咨询门诊[3]。一些综合性医院已在门诊部开设了药物咨询门诊, 有独立的诊室, 由专业临床药师坐诊, 指导患者如何安全用药。患者就诊时需要支付药物咨询费 (按同级医师挂号费标准收取) , 药物门诊将为前来咨询的患者建立一份“私人药历”, 患者服用过什么药物, 对哪些药物成分过敏都会详细记录在药历上, 并根据需要为患者提供血药浓度监测服务, 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药物咨询门诊的开设极大地扩展了药物咨询的范围, 提高了药学服务的技术含量。

3 现行药物咨询服务存在的不足

3.1 接受药物咨询服务的患者比例偏低

虽然药物咨询的开展已经越来越普遍, 但接受药物咨询的患者的数量太少, 这与我国目前发生药物不良事件 (ADE) 成逐年上升的现象形成极大的反差。笔者调查某三甲医院2007年1~12月门诊药物咨询记录, 在一年260个工作日内接受患者咨询1584人次, 日均仅6.1人次。该院门诊药房日接待量600~800人次, 药物咨询人数占就诊取药人数的比例仅为0.75%~1.02%。该结果与朱蓓德等的[4]调查结果基本相符:咨询窗口在246d内共接待16387人次。其中药物咨询1551人次 (9.46%) , 日常问询3566人次 (21.76%) , 调剂协助11270人次 (68.77%) 。每天接受药物咨询的患者人数仅为6.3人次 (1551/246) 。许多在门诊咨询窗口的药师大部分时间是参与调剂协助, 弱化了咨询工作本身的作用。面对大量的门诊患者, 就合理用药问题仅靠在发药窗口短时间内往往做不到更详尽、确切的解释。另外, 多种药物合并使用的处方越来越多, 处方中重复用药、药物互相拮抗等诸多情况却屡见不鲜, 致使ADE发生率不断升高。导致药物咨询窗口门厅冷落的原因, 笔者认为目前的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 即: (1) 药师坐在窗口等待患者前来咨询, 是一个被动服务流程。对于用药咨询门诊, 虽然有独立的诊室, 但却需要患者支付门诊费 (与同级医师的挂号费相等) , 降低了患者参与咨询的积极性。据四川省人民医院设立付费药物咨询门诊运行情况来看, 该药物咨询门诊每半天门诊量约为10~15人[5]。 (2) 药物咨询不可避免地为患者就医增加了一个环节, 延长了患者在医院滞留时间, 容易引起患者焦燥不安情绪。 (3) 仅靠1~2个临床药师来为众多患者提供用药咨询, 是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的。

3.2 居民对用药咨询的需求

与用药咨询窗口冷落局面相对应的是, 居民非常渴望获得药品使用的相关知识。居民期望社区药学服务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6], 居民期望为社区提供用药常识、采取适当方式接受患者或居民用药咨询占被调查者的占86.6%;居民用药咨询的对象主要为医护人员、亲朋好友和其他人员, 仅有13.1%的居民选择向药师咨询。可见药师开展的药物咨询服务还未引起居民和患者的重视, 也反映出这项服务在患者中的认知度太低。

4 讨 论

4.1 医院领导应充分重视落实开展药物咨询工作

现阶段, 开展门诊药物咨询服务的实际情况参差不齐。一项调查表明[7], 北京近半数医院未设用药咨询, 在5家医院找到了专门的药物咨询窗口或咨询台, 但其中3家医院咨询窗口无人在岗, 形同虚设。由此可见, 对于药物咨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4.2 大力宣传, 塑造药物咨询品牌

采取更多的方式向患者宣传药物咨询服务的内容和意义, 让患者了解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使他们能够主动走向药物咨询窗口, 提出问题。药师应避免闭门造车无人问津的尴尬境遇。医院应当将药物咨询服务当作一个品牌来培育, 使公众逐步接受它。广泛宣传是实施品牌策略的重要一环, 提高公众对药物咨询服务的认知是第一步。我院地处城乡结合部, 就诊患者中农村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员较多, 其中不乏文化水平较低者, 他们看不懂医院标识提示, 对药物咨询窗口的设置及其作用不了解。因此应采用全方位、立体式的等多种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药品使用常识, 如开展药师进社区, 提供安全用药现场咨询、药物知识展板展示、药品安全宣传资料发放、清理家庭小药箱等便民服务, 进一步增强居民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意识。

4.3 调整工作流程, 提供人性化的药学服务

我院将门诊药房建成“开放式药房”, 采用开放式柜台发药, 实现患者和药品零距离接触, 患者与药师能面对面交流, 在患者较少时发药药师兼顾咨询。采用弹性工作时间, 如我院另安排1个“延班”班次, 该班药师上岗时间为上午9∶00~13∶00, 下午15∶00~18∶00, 使得在患者高峰时段有更多的药师为患者服务。此外, 药房应开放更多的窗口, 配备更多的药师, 增加为患者服务的时间。但是许多医院药师占医院卫技人员的比例都还没有达到规定要求, 是亟待有关管理层重视的问题。

4.4 加强药学学科建设

为了更好开展门诊药学服务, 还应该加强门诊药房硬件、软件建设及提高药师自身素质。如由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和美国FirstDateBank公司共同开发的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PASS) , 不但可以帮助药师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合理用药, 还可以帮助药师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医药知识, 正确回答患者的咨询, 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4.5 建立多渠道咨询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药物咨询工作, 开辟更多的服务途径, 如电话咨询、以问答的形式在医院网站设立用药知识宣传专栏、在当地知名网上社区发起和其他医院同行建立安全用药知识论坛、药师之友QQ群等。

不管采用哪种模式, 关键是要将药物咨询的意义宣传出去, 提高药学服务在患者心中的认知度, 提高居民对药师的信任度, 提高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水平。药师应该不断创新, 变被动为主动, 针对居民用药存在的问题, 找准切入点探索开展药学服务的新的方法和模式, 科学引导居民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临床药学,药物咨询,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S].卫医发[2002]第24号, 2002.

[2]潘洪秀, 雷力力, 侯大平, 等.做好柜台式门诊药房药物咨询服务的体会[J].中国药房, 2008, 19 (14) :1113.

[3]童荣生, 杨勇.付费药物咨询门诊运行中责任与风险控制研究[J].药品评价, 2010, 7 (12) :2.

[4]朱蓓德, 桑锡祺, 徐芳芳, 等.门诊药物咨询服务纪实与思考[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6, 6 (4) :311.

[5]杨勇, 龙恩武, 李刚, 等.医院药物咨询门诊的设立及运行研究[J].中国药房, 2009, 20 (13) :1028.

[6]常利杰, 张拓红.居民对社区药学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8A) :2443.

药物服务 篇7

1 不良反应监测

2013年6月25日我院门诊输液室报告1例银杏叶注射液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现场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判断。通过问询医护人员、患者、查阅处方、查看药品及相关医疗器械等, 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过程和症状及处理情况。

1.2临床药师现场问询及查阅处方

问询患者有无过敏史, 既往病史, 近期有无使用其他药物;是否首次使用银杏叶注射液, 患者家属诉其心脏不好。通过查阅处方, 该患者临床诊断是脑梗死后遗症, 遴选药物银杏叶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咨询护士,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银杏叶注射液15ml, 滴注完成的时间约为2h左右。

2 查阅药品文献资料

银杏叶注射液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本品不良反应较少, 偶见过敏性反应、头晕、恶心、腹泻、腹痛、乏力、胸闷等。注意事项: (1) 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不得使用。 (2) 对银杏过敏体质不建议使用, 对乙醇过敏者、哺乳期妇女慎用。 (3) 宜单独使用, 不能与其他药品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 (4) 对老人、儿童、心脏严重功能疾患、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应谨慎使用, 确需使用, 应减量或遵医嘱。 (5) 务必加强全程用药监护盒安全监测, 特别是开始30min, 发现异常, 立即停药。 (6) 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和用药剂量, 建议滴速<40滴/min, 一般控制在15~30滴/min。首次用药宜选小剂量, 慢速滴注。 (7) 现配现用, 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3 用药过程分析

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和临床用药信息, 临床药师对整个用药过程进行了分析:银杏叶注射液主要是银杏叶提取物制剂, 银杏酚酸类成分是银杏叶中具有致敏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的主要毒性物质[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银杏叶提取物项下规定“含总银杏叶酸不得过百万分之十”[2], 因此银杏叶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其制剂中含有较高的银杏酚酸类成分有关。

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是已报道的银杏叶注射液不良反应。银杏叶注射液可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 脑血管痉挛等。患者有脑梗死病史, 处方临床诊断脑梗死后遗症, 遴选银杏叶注射液, 用药合理。回顾患者的用药过程, 存在以下不合理用药情况: (1) 患者, 62岁, 首次用药, 根据患者家属诉其心脏不好, 根据药品说明书注意事项, 应谨慎选用银杏叶注射液。 (2) 滴注速度过快, 输液器上标注, 20滴蒸馏水等于 (1±0.1) ml, 按40滴/min滴速, 265ml药液滴注完成, 至少应2h10min;按30滴/min滴速, 265ml药液滴注完成至少应3h左右。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 滴速至少应控制在30滴/min以下, 即滴注过程至少在3h以上。 (3) 用量徧大。老年人用药量一般为成人剂量的3/4~1/2, 首次用药宜选小剂量, 说明书用法用量为每天20ml静脉滴注。患者家属诉其心脏不好, 应给予低剂量, 即用法用量:10ml每天1次, 静脉滴注。

临床药师对这例不良反应监测的分析结果进行整理, 为临床提供书面反馈材料, 下临床对医护人员进行合理用药宣教, 提醒医护人员注意银杏叶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掌握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 护理人员输液操作时, 严格控制滴速和滴注时间, 加强全程用药监护和安全监测, 重点观察患者用药过程前30min内的临床反应, 大多ADR发生在用药30min以内, 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防止严重ADR的发生。临床药师与医师沟通, 在开方前, 与患者充分沟通, 详细问询患者的过敏史、有过敏史、过敏体质者应慎用该药。以及既往病史、对特殊患者, 如心脏疾患、肝肾功能异常,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谨慎选药或给予小剂量, 医师表示的认可。医护人员一致认为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对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减少杏叶注射液不良反应很有帮助。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为临床治疗提供药学服务。方法 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银杏叶注射液不良反应监测进行回顾性分析, 查阅药品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从临床药学的角度分析其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隐患。结果 患者用药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 包括滴注速度过快、用量过大等。结论药学服务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临床药师,不良反应监测,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易丹, 何映, 周于禄.26例银杏叶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 2009, 6 (7) :411-413.

药物服务 篇8

初级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要做到人人享有、公平享有、无偿或低廉享有, 其内涵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初级卫生保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卫生公平底线[1,2]。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 是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一级提供者, 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守门人, 是初级卫生保健的载体, 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现卫生公平性和可及性的有效途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对于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具有重大意义[3]。

但是, 近年来卫生保健费用的快速上涨,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沉重的经济负担, 而药物支出在卫生保健总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WHO1998年统计数据[4], 发达国家中药品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7~20%, 发展中国家占到24~66%, 在我国这一比重是45%。1983至1993年间, 我国药品费用的年均增长率为30%, 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只有15%左右, 也就是药品消费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以至于国家、集体、个人药品费用的负担愈来愈重。2000年, 人均医疗卫生费占GDP百分比为美国14.0%, 德国10.4%, 澳大利亚8.8%, 日本7.3%, 韩国6.2%, 印度8.0%, 我国仅为3.76%。2004年我国也只有5.47%, 还低于印度2000年水平[5]。另据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普查[6], 48.9%的人有病不去医院就诊, 29.6%的人应住院但没有去住院 (这是2003年的数据) , 说明我国卫生工作在公平性、可及性上还有很大缺陷。

国外许多实践证明[7,8,9,10,11], 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安全、最有效、最适宜、最经济的药物, 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 减少浪费, 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 能够有效控制药品的消费, 从根本上抑制药费的过快增长;同时能够提高药物的可获得性, 促进卫生工作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有利于以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通过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可以列出一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对列入目录的药品实行政府组织的定点生产、统一价格、统一配送, 就能够避免目前出现的一降价药品就在市场上消失的情况。国家组织生产、销售、配送基本药物, 保障各个医疗卫生机构能够给群众开出这些国家基本药物, 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基本药物制度的核心, 就是要制订一个合理基本药物目录[12,13,14]。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的必要性

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 我国制定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但是, 基本药物的概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要反映不同级别的卫生保健基础设施的技术和要求, 因而不同的卫生背景要求制定不同的基本药物目录。

国内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研究较多, 李航, 梁万年等[15,16]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中心人力资源现状研究表明,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以大专和中专学历为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的学历水平相对较低;职称以初、中级职称为主, 拥有高级职称的医师所占比例较低。马亚娜等[17]对我国不同城市 (哈尔滨、大连、上海、广州、深圳及西安) 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专业学历水平一般代表着人员的业务素质, 专业技术职称层次则基本上反映人员的业务水平[16], 从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水平相对较低, 专业技术职称级别较低, 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同时也表明, 根据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现状, 制订并实施适合社区医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目录》是非常必要的。

3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目录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 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差异较大, 区域间常见病、多发病种类不尽相同, 应当首先解决的卫生问题也就有所差异。疾病谱的一种含义就是某一地区危害人群健康的诸多疾病中, 可按其危害程度的顺序排列成疾病谱带, 可以反映某地危害人群疾病的组合情况, 告知相关部门当地需要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 指导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部署防治。死亡率就是指标之一。

我国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疾病死亡率和死因顺位有较大差异。李志敏等[18]的研究表明, 位于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居民前五位疾病死因顺位依次是脑血管病 (25.90%) 、恶性肿瘤 (25.00%) 、心脏病 (18.77%) 、呼吸系统疾病 (12.89%) 和损伤中毒 (7.67%) 。张晓平等[19]的研究显示, 位于华北地区的山西省太原市居民前五位疾病死因顺位依次是恶性肿瘤 (24.89%) 、脑血管病 (16.38%) 、心脏病 (16.15%) 、损伤和中毒 (9.71%) 、呼吸系统疾病 (5.36%) 。华东地区的江苏省, 居民前五位疾病死因顺位依次是, 恶性肿瘤 (30.87%) 、脑血管病 (19.99%) 、心脏病 (15.39%) 、呼吸系统疾病 (10.86%) 、损伤和中毒 (6.07%) 。西南地区贵州城市居民死因顺位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损伤中毒[20]。

同时,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东西部差异较大, 城市居民的支付能力不均衡。东部沿海发达省份 (或直辖市) , 如上海, 2006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0667.9元, 消费性支出为14761.8元, 用于医疗保健支出为762.9元;而西北地区省份新疆, 2006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871.3元, 消费性支出为6730.0元, 用于医疗保健支出为472.4元, 差异非常大。

因此, 在国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定的基础上, 各个地区应因地制宜, 首先明确本地区社区需要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 调查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情况, 并考虑本地区居民的支付能力和政府财政能力, 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目录。

4结论

药物服务 篇9

1 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目前尚不能得以根治, 因此解决办法还是要立足于防, 着眼于治, 做到综合治疗。我们应大力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 让那些早期患者或无症状、症状轻微患者, 能够及时得到诊治, 让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逐渐掌握控制饮食, 运动治疗, 用药和尿糖、血糖监测等措施的综合治疗原则, 配合医务人员进一步加强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2 合理选择药物

口服降糖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分为磺酰脲类、双胍类、α-葡萄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 、格列奈类五大类, 药师要熟练地掌握每一类降血糖药的机制、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为患者选用合理的药物。

2.1 磺脲类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是一种具有中等降糖作用的药物, 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第一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由于不良反应多, 现在只有甲磺丁脲在农村和一些经济水平较低人群中服用。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与第一代相比药效学性质有所改善, 口服剂量显著减少, 降糖作用比第一代强, 受他药的影响和干扰小, 副作用轻且发生率低。主要包括格列本脲 (优降糖) 、格列吡嗪 (美吡达) 、格列齐特 (达美康) 、格列喹酮 (糖适平) 。格列本脲作用强而持久, 降低空腹血糖的效果较好;格列吡嗪有短效作用, 对降低餐后高血糖效果较好;格列齐特作用温和, 降低血糖效果亦较好;格列喹酮虽然作用最弱, 但为惟一不是主要经肾排泄 (仅5%经肾排泄) 的药物, 肝、肾副作用低, 为糖尿病肾病的首选药物[2]。第三代磺脲类降血糖药物格列美脲的显著特点是用量小, 见效快, 作用持续时间长, 出现低血糖危险较小;另外, 其在肝脏代谢,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安全。

2.2 格列奈类

瑞格列奈 (诺和龙) 作用机制类似磺酰脲, 促使胰岛素分泌, 但结合位点和作用方式不同于磺酰脲, 选择性增强早期相胰岛素分泌。低血糖发生率低, 安全性高, 控制餐后高血糖方面明显优于磺酰脲类。临床应用时可单用, 也可和其他药物联用, 但不能与磺酰脲类联用。

2.3 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降糖药包括苯乙双胍、二甲双胍等。苯乙双胍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 二甲双胍在治疗剂量范围内, 很少引起乳酸性酸中毒。二甲双胍应用最为广泛, 作为一种传统的降血糖药物, 首选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 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合用, 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 减少胰岛素用量, 防止低血糖发生, 也可与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合用, 具有协同作用。二甲双胍可作为糖尿病伴有胰岛素抵抗, 主要是空腹高血糖、肥胖、高血脂和动脉硬化合并症患者的首选药物。

2.4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弱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而使血糖下降。噻唑烷二酮类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 由于毒副作用大而大部分停止使用, 现在仅有罗格列酮与吡格列酮两种药物仍在使用, 其中罗格列酮的药效最强。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已于2001年初在我国上市, 但是近年来, 对罗格列酮的安全性经常有报道, 认为口服罗格列酮有增高心肌梗死及心血管发病死亡的风险, 建议在使用前应该与医生进行严格的论证。

2.5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从而延迟多糖、双糖转化为可吸收的葡萄糖, 减缓餐后血糖的升高。现在主要使用的是阿卡波糖, 服用这类药后, 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出现餐后血糖水平降低。

3 指导患者应用正确的用法、用量

降糖药的种类繁多, 用法也各有不同, 加之医生对服药时间和方式交待的不够详细, 造成了患者依从性差, 随意减少药量或间断服药。药师一定要明确地告诉患者所用药物的用量及服用方式, 不能漏服或停药, 否则就会出现并发症。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磺脲类药物餐前半小时服用, 这样药物的高峰期就会和餐后血糖的高峰期同步, 使降糖效果最佳。阿卡波糖的主要作用是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所以要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效果最佳, 而餐前吞服则没有效果。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最好是餐后服用, 这样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控释制剂最好整片吞服或从划痕处掰开吞服, 不能嚼碎服用。根据药物的半衰期 (T1/2) 进行分次服用, 长效制剂1次/d, 短效制剂3次/d.用量先从小剂量开始, 根据血糖监测情况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

4 合理地向患者解释所服药品的不良反应

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 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 必然存在不良反应。患者在服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时有的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 如:口服二甲双胍后, 患者感觉胃部不舒服, 这是药品对胃肠道的刺激所造成的;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后, 由于不分解糖类物质, 使糖类物质到达大肠, 会出现腹部不适、胀气、排气等不良反应。有时患者提到这方面的不适时, 药师应该告诉他们这是正常的反应, 这样患者就会放心服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 在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基础上, 结合临床用药的品种、剂量、疗程及特殊人群用药情况, 要更加积极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药师在调配处方或进行门诊咨询时, 应对糖尿病患者认真地实施以上几个方面的药学服务, 这样才能够使糖尿病患者认识自己的病情, 掌握所服用药品的特点, 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震巍, 陈洁, 唐智柳.糖尿病经济负担研究方法进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2) :91.

药物服务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0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计划生育服务站接受药物流产的患者。年龄21~32岁, 平均年龄 (27.6±3.4) 岁, 280例患者妊娠时间均<14周, 首次妊娠22例, 2次妊娠78例, 妊娠3次及3次以上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40例,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处理, 包括药物流产前发放宣传册、手术常规准备、集体咨询、术后留观等;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 行计划生育服务干预, 调查了解患者避孕节育知识知晓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 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深入介绍流产对女性身体的伤害, 促使患者了解流产的危害及常用的避孕措施, 树立患者积极避孕的意识[2];提供流产后用药及必要的避孕药药品及工具, 嘱咐患者流产后1个月复诊, 调查分析避孕措施应用情况, 对未避孕或避孕措施不正确的给予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为其推荐有效的避孕方法;提供咨询电话号码, 定期开展避孕节育知识讲座, 为人工流产后患者提供良好的咨询和服务。

1.3 观察指标

人工流产前及1年后, 采用调查问卷评价患者避孕节育知识知晓情况, 问卷内容包括避孕及节育常识、人工流产并发症、注意事项等, 总分10分, 分数越高表示知识治疗程度越高;调查统计人工流产1年内患者避孕措施应用情况及意外怀孕和再次人工流产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 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程度结果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避孕措施应用率、意外怀孕及再次人工流产情况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程度人工流产1年后, 观察组患者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程度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及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避孕措施应用情况观察组避孕措施应用率达到90.0%,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意外怀孕及再次人工流产情况观察组人工流产后1年内意外怀孕2例 (3.33%) , 无一例再流产 (0.0%) ;对照组人工流产1年内意外怀孕10例 (16.67%) , 再次流产7例 (11.6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人工流产是解决育龄女性非意愿怀孕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 随着人们性观念和婚育观念的改变, 加之避孕知识的缺乏, 我国未婚流产、重复流产率明显上升, 给女性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3]。降低人工流产率的关键在于积极避孕, 人工流产后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干预的核心是提高女性避孕节育知识, 促使其能够正确选择避孕措施, 进而达到降低意外怀孕发生率和人工流产率的目的[4,5]。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的方式有多种, 包括流产后咨询服务、生殖健康服务、护理服务等, 我院在对人工流产后女性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时, 根据女性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 综合运用流产后咨询、社区服务等多种方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树立女性避孕意识, 提高女性正确选择避孕措施的能力。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人工流产1年后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度明显提高, 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患者避孕措施应用率达到90%, 高于对照组, 人工流产后1年内意外怀孕率3.33%、再流产0, 均比对照组更低, 充分表明了在人工流产后实施计划生育服务干预, 有利于提高女性避孕节育知识知晓度及避孕措施应用率, 对于降低意外怀孕率及再人工流产率有着重要意义, 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张雪梅, 于德军, 吴艳, 等.人工流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与防治措施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6) :137-138.

[2]叶凤妹, 陈文英, 邹林秀, 等.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 22 (1) :19-23.

[3]田艳春, 田晓艳, 胡红, 等.多次人工流产对子宫内膜的危害及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1 (13) :18-19.

[4]尤彩琼.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实施效果的问卷调查[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 (6) :763-764.

上一篇:土木工程的质量管理下一篇:多通道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