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专业(精选12篇)
文科专业 篇1
近年来,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发展文科(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的重要性得到了医药院校的普遍重视。一大批医药院校在不长的时间内完成了由单科院校向多科性大学的转型,使这些学校的文科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种种原因,医药类院校的文科专业发展水平不高,总体上比较弱小,制约着医药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建设高水平文科专业是建设一流医科大学,提升医科院校国际国内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课题。本文拟结合当前我国医药类院校发展文科专业的经验以及现实情况,对医药院校如何办好文科专业谈几点认识。
1医药院校特色文科专业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公办独立招生的医药类院校共80所[1],仅有7所学校无文科专业,73所学校设有文科专业。根据高考填报志愿参考系统网站各院校2011年上半年更新的资料显示,各院校文科本科专业设置从1个到10个不等,而又以设置2到4个文科本科专业的学校的比例最高(见表1)。
医药院校开设的文科专业涉及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共有公共事业管理、英语、社会体育、保险、经济学等32个相关或相近文科本科专业(见表2)。
就当前我国医药类院校发展文科专业的经验以及现实情况来看,医科类院校大多结合本校的文科师资、社会需要等现实情况,发展与医学交叉的特色文科专业。如医学与体育结合而设置的运动康复与健康、运动人体科学等教育学类专业;医学与管理交叉而设置的卫生信息管理、药物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方向)等管理类专业[2]。而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则定位为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院校、医药企业、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行业从事行政、管理及技术服务的专门人才。
2医药院校发展文科专业的定位与取向
已有学者撰文指出,多科性是国内一流医科大学的基本要求[3]。特色文科专业的设置,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医科类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二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来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代替了陈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医疗服务从生理扩展到心理,从病人扩展到健康人,从医院扩展到社会,要求医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应有较高的人文素质[4]。办好特色文科专业有助于医科类高校人文氛围的形成,在医药院校内发挥辐射和影响作用,有利于提高医药院校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医药专业学有余力并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辅修某些文科专业,拿医药专业和人文类专业双学位[5]。通过文科专业的学习,使医药专业学生更多地关注人的心理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引导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学会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应如何善待病人,开阔思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从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来看,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交叉和结合,产生社会需要的交叉学科是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医科与文科的相互渗透、交叉和结合,是互利双赢的事情,也是社会高度综合化,社会需求精细化、多元化的客观要求。近年来,一些学校在探索培养医、文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比如新乡医学院“医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具备医疗处方和体疗处方的双向处方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产生了两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促进高等医学院体育教育的改革和有利于社会体育和社会医学共同发展[6]。从“单科性”向“多科性”转变是医学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7]。医事法学、医学英语、卫生事业管理、运动人体管理、医疗保险实务等医、文交叉的特色文科专业的开设,既满足了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推进了医学科学的教育与研究。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甚至可以说,对于医药院校,“没有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就培养不出一流的医药专业人才”。
3医药院校发展文科专业的路径及策略
当前我国医科类院校文科专业的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要发展好文科专业,并发挥文科专业对医药专业的积极影响,需要及时总结发展经验,理清发展思路,为文科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内外部条件。在思想上,医药院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地推进文科专业的发展,促进文科专业建设上水平。但是,又不能盲目地追求学科齐全、形式完备与规模扩张,要量力而行,按需而为,分步骤发展。第一步,依托强大的医药学背景优势,设立社会急需的,医、文交叉的文科专业。在这一阶段,文科专业旨在丰富和扩大医药学教育的内涵,还处在为医药专业服务的次要地位。第二步,促进文科专业上水平,齐全文科专业门类,并形成一批得到社会的认可、具有医药院校特色和优势的文科专业。在这一阶段,文科专业的独立性、话语权在医药院校逐渐增强。第三步,文科专业的学科体系更加完整,文科专业水平达到与医药专业相当的程度。在这一阶段,医、文实现着同一水平的渗透与对话,医、文相长、比肩发展的局面呈现。
医药院校在发展文科专业的过程中,不能贪大图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一,要继续坚持医、文学科交叉的特色文科发展策略。事实上,与医交叉、渗透,设置特色文科专业,是医药院校多科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通性经验。如文科专业设置较多的泰山医学院,将其从单科医学院校发展为多科性院校的办学特色之一提炼为“以医学科学为主体,医工结合为特色、医学科学向相关学科渗透的人才培养模式。”[8]医药院校的优势在于拥有比较强大的医学学科基础,依托医药专业创办相关文科专业,是其他类院校所没有的优势。近年来,医学教育改革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少数医药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没有实施合并的医科类院校绝大部分(73/80=91%)设立了文科类专业。医药院校已出现了一批医、文兼通的专家学者,部分学校的文科类专业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在医药院校发挥出了自身的影响力。这些都为医、文交叉的新兴文科专业进一步提升水平在师资力量、科研基础等方面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而对于某些特色不明显,社会认可度不高的文科专业,医科院校要及时根据社会需求采取调整方向、收缩招生规模等措施。
第二,要注重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学科交叉的专业特征,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多种知识和多面的能力。管理、语言、体育、经济和法学等学科与医药学科交叉所设立的各种特色文科专业,其培养的人才需要懂得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新领域、跨学科的新兴专业特色,要求学生们具有综合运用多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思维。同时,由于较缺乏对口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医科类院校培养的文科类人才毕业后从事理论研究的较少,因此学生的应用型特征较其他专业更强。学生知识上的宽口径与较强的能力要求,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特征,是医药院校特色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要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和学校建设、专业定位等诸方面,研究医药院校的文科如何做到以医文结合为基础,体现文科特色[9]。只有把握社会需求,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医药院校的文科专业才会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4医药院校发展文科专业的障碍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等医药院校是以医药专业为主体,兼及文、理、工等多学科类型的学校。依托医学发展起来的其他学科,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上处于服务和依附医学专业的次要地位。薄弱的基础和次要的地位,使医药院校的文科类专业在发展中存在诸多内外部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包括:
4.1 医学专业的抑制效应
医学专业对文科专业的发展存在抑制和促进的双重效应。一方面,文科专业需要借助医学专业的力量体现自己的特色,增强与其他类院校文科专业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医学专业的强势又阻碍着文科专业的发展。这里重点谈谈不利于文科专业发展的一面。医药院校确立的是“以医为主”的发展思路,在传统和氛围上都可能有“重医轻文”的倾向[7]。学校必然集中有限的人财物优先发展医药专业,文科专业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医药学科的发展。在经费投入、师资培养与引进、学科建设、研究平台的设立等各方面,医学专业均得到政策倾斜。文科与医学专业处在不平等的发展地位上,处于强势地位的医学专业抑制着文科专业的发展。而上级主管部门,在文科专业硕博士点的设置、基地建设、科研项目评审等方面,也会偏向其他文科专业较强的院校。内外部不利的发展环境,使医药院校的文科专业发展处境艰难。因此,树立医、文平等发展的观念,适度扶持弱势专业,对医药院校文科专业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4.2 文科专业人才引进困难
师资队伍是制约文科专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医药院校文科专业能否上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长期以来,由于医药院校专业性强,人文底蕴薄弱,文科师资队伍的总体质量不高。近年来,随着文科专业的迅速发展,文科师资队伍的建设亟需加强。但是,由于缺乏文科专业的硕、博士点,不能为文科人才提供更高的发展平台,医药院校对高级文科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与综合类、师范类、政法类、外语类等院校争夺文科人才的竞争中,医药类院校处于相对的劣势。当前,医药院校的文科人才心理不稳,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现象。再加上文科专业人才的自我培养能力与引进力度无法与医学专业人才相比,医药院校文科人才匮乏现象显得愈加严重。因此,如何提供优厚条件,为文科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增强对文科人才的吸引力,进而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文科师资队伍,成为医药院校推进发展文科专业发展的头等要事。
4.3 旧有制度、管理模式的弊端
虽然已是多科性院校,但医药院校的相关制度、管理模式还没有适应形势及时进行调整。长期以来,医药院校形成的一套适应医学专业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在某些方面对文科专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文科专业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评价标准、科研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不能采取与医药学科完全一致的方式方法[7]。医药院校的管理者以医学专家为主体,学校的话语权、裁判权、监督检查权等大多掌握在医学专业管理者手中,文科的诉求和特殊性得不到体现,文科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倾听文科教师的心声,消除医、文之间的隔阂,在校级领导层,以及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等要害管理部门配备文科专业人才担任中高级管理者,制定符合多专业发展、多种标准的管理制度,是当前多科性医药院校推进文科专业发展应该思考的问题。
当前,医药院校发展特色文科专业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为文科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坚定信念,创新思维,实现发展文科专业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转变,一定能够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的融合,与共赢发展,医药院校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必定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http://gkcx.eol.cn/schoolInfoSearch/yike/yike 1.htm.
[2]王莉,吴砂.医学院校特色文科人才培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8(6):57-58.
[3]文历阳.国内一流医科大学的基本要求[J].医学教育探索,2004(2):2-5.
[4]唐雪梅,王明真,刘东梅.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4):293-294.
[5]梁耀元,柳亮,莫书荣等.医学院校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基于专业设置的角度[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7):473-474.
[6]傅兰英,杨晓林,凌文杰等.“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96-99.
[7]韦波.医学院校发展相关学科的理论探讨与战略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893-896.
[8]李国庆.继承创新发挥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33-34.
[9]洪亦卿.以医为主,以法为主,抑或医法并重——反思医学院校医事法学和卫生法学专业的定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9):76-78.
文科专业 篇2
所高校
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第一个开设新闻学专业的大学。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人文学的实力处于无人能敌的地位,社会科学的实力虽不及人文那般不可动撼,但无疑也是中国最强的。国际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大学,2013-2014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位列全球第45位,蝉联中国大陆高校第1位。2013年英国QS大学排名中:北大位列全球第46位,蝉联中国大陆高校第1位。
北京大学的文科不但规模大,而且实力强,几乎在所有的文科领域都名列前茅。光华管理学院、元培实验班每年更是吸引了众多高考状元踊跃报考。但是北大的一些传统的、基础性的学科,如中文、哲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报考热度大减,因此北大为了吸引考生投身到这些学科上来,采取适当的降低录取分数线的方法引导考生报考。
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才的培养基地,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文学(尤其新闻学)等学科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一所开展外国人汉语教学的专门大学,其课程设置、教学水平、教师水平、教材开发、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是大陆最强的。
中国人民大学是老牌法学强校,民商法实力最强,是建国后中央重点建设的文科大学,社会科学实力仅次于北京大学,尤其以经济学、新闻与传播学见长。
3、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在2010年高考招生中,清华大学在25个省市的文科分数线位居中国第一。清华大学学科设置合理,文科所招的所有专业都是热门专业,因此吸引的大量高分考生,尤其经济与金融国际班每年都吸引了二十多位各省市文理科第一名,因此清华经管学院也成为中国所有学校所有院系中最难考的学院。
清华大学近几年逐渐加强了社会科学的建设,尤其是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搞得很红火,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大学之一。最后还加上一点现期的政治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就是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因此更具吸引力。
4、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号称“江南第一学府”,尤其在文科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像金融学、新闻学这样的热门学科每年更是吸引大量的高分考生。复旦的毕业生就业水平也名列前茅,是文科考生的理想求学之地。
复旦大学是南方历史最悠久的大学,综合实力、人文学实力、社会科学实力在南方均位居第一。
5、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浙大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大学、首批9所“985工程”大学,中国大学C9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是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
浙江大学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学科门类齐全,学术水平很高,再加上杭州优越的地理位置,每年都吸引了大量高分考生。自从合并杭州大学以来,文科实力日增。
6、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为中国教育部直属中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实施高校,也是九校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的重要成员和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高校。
南京大学是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尤其在理学、文学、哲学等领域名列前茅。南京大学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实力十分的雄厚。声誉很高,虽然文科实力并没有理科那么强。
7、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综合性中国重点大学,是中国“211工程”、“985工程”首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中管副部级高校,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
南开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实力不凡,南开具有很高社会声誉,是众多考生心目中的圣地。应该算是老牌文科强校,理科也很强,经常跟南京大学争高下。
8、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中国重点大学,1992年被中共中央确立为中央直管的副部级大学,首批中国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
一、中国“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首批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国“珠峰计划”19所大学之
一、中国“2011计划”牵头高校、中国“111计划”重要成员,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百年著名学府与世界知名高校。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师范类学校的最高学府,是中国初等教育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北师大在中文、心理学等领域有着很高的声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实力最为雄厚,它是师范院校的王牌,文科很有优势,非师范专业也很多且很强。
9、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是国教育部直属的中国重点大学,是中国“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千人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副部级中管高校。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大陆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
厦门大学的环境可以说在中国数一数二,优美的校园环境是育人的理想之地。厦门大学的会计学最为著名,录取分数线在大部分省份名列前茅。
10、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中国“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的中国顶尖名牌大学。它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是世界权威期刊《科学》杂志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长安大学文科专业特色访谈 篇3
王荣禄(长安大学招办老师,从事招生工作5年)
Q:众所周知,长安大学是理工科专业较为强势的大学,王老师您在长安大学招办任职许久,能简单谈谈贵校这两年文科类专业招生的态势吗?
长安大学是首批“211工程”重点大学,公路交通学科享誉亚洲,工科学科特色鲜明。学校目前发展起来的文科专业共有11个,分别为文学传播类(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广告学),外语类(英语、日语),管法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旅游管理),会经类(会计学)。每年文史类全国招生总计划约为500人,占长安大学本科招生规模的12%。文史类分省计划多在15人左右,全国近两年文史类录取线呈现平稳上升态势,2012年多数省份录取线高过一本线20至35分,为了方便学生报考,文史类分省计划一般不作大的调整,分省分专业录取线可参考《求学》杂志增刊《录取专刊》或登录长安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125.76.215.86)。
Q:贵校在理工类学科方面的科研投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么贵校对文史类学科方面有没有什么优惠政策呢?
《教育部简报》[2012]第208期提到“长安大学在中国进步最快122所大学中排名第六”,除了多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在三大行业学科领域的厚重积累以外,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办学也是长安大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保持鲜明的工科特色,保证优势学科优先发展的同时,学校非常重视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且优先在诸多人文学科领域进行国际交流和交换生培养,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等多个专业首批纳入学校“中美(中英)1+2+1”人才培养计划,所有文科专业均纳入赴台,赴韩、日交换生培养计划,为人文学科和本科生培养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学校在见习岗位选配、校内办公实习、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也优先为文科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使得文科生的培养更加全面、更加务实、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Q:在这一方面,国家出台过相关的优惠政策吗?
近年来国家在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生等多项招考方面放宽了对文科生专业条件的限制,为文科生提供了更多接受公平选拔录用的机会,同时由于长安大学的学科优势,多个省份在行业编制招录尤其国土资源行业的事业编制招录环节也直接按照毕业生双向选择录用方式接受长安大学毕业生。
Q:其实同学们进入大学之后,最关心的还是四年后的去向问题,老师能简单谈谈理工类大学里文科生的就业前景吗?
拿长安大学来说,文科生就业优势在于学校紧跟公路交通、地质资源、城乡建设三大行业,是这些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文科生除了学习一般专业课程外还会涉及行业特色学科,比如会计学偏向交通会计,英语、法学、管理等学科门类也立足行业进行培养。很多理工科大学的情况都与长安大学类似,所以在选择志愿时,考生要明确自己的志向,来理工科大学读文科,就得做个学有所长、学有所专的人。
Q:根据老师多年来的经验,有没有什么忠告要对文科类考生说?
在大学里,包括以后进入社会,都是那些热爱专业、热爱行业的同学更容易得到好的发展,所以我想对每位考生说:你之所爱便是最好。喜欢一所大学,喜欢一所大学里的某一个专业,就请你为之努力,相信你会不断走向灿烂。
职务:大学城管家、公仆、头儿
职权:管理大学城内大小事务,努力搞好城内景点、设施的建设,扩大城市范围,做好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城里游览、定居。觉得好就常来哦!
薪酬:游客和赞誉。(不要让我破产啊!)
E-mail:1245628359@qq.com 欢迎投稿!
高职文科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篇4
高职文科现今呈现出新专业的建设、探索与传统专业的改造、消融交织在一起, 破不易立亦不易的过程性特点。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 拟对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发展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高职文科专业发展遇到的困难, 不仅是文科的困难, 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如何体现“高”必然遇到的困难; 在这个问题上的探索和研究将推动整个高职教育迈入新的境界
高职文科专业招生遇到的困难与考生优先选择“非替代性”的专业技能有关, 因为现有文科专业培养的能力大都是“素质内隐性”的; 高职文科专业的吸引力下降也与考生的职业薪酬预期有关, 因为现有文科专业的就业岗位往往是“宽口径”但“低起点”的; 高职文科专业建设成果不多还与文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难、综合素质要求高有关, 因为现有文科专业的课程和实训环节与工作实境耦合度低, “教、学、做”整体化设计较难实施。
但文科专业遇到的这些困难却并非只是文科的困难。自上世纪80年代高职院校创立时起, 先后出现了“高技能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等等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界定。三十多年过去了, 高职比中职教育、职业培训究竟“高”在哪里? 争鸣之声依旧。培养目标不清也许正是高职教育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法改革出现种种乱象的重要原因。
高职工科专业人才是比较典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与某一特定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对应性较强; 但现代制造业 ( 二产类) 与制造类服务业 ( 部分三产类) 的发展, 不仅非常需要有一定先进技术的人才, 更需要有一定综合管理能力和素质如任务安排、团队合作、安全管理、上下沟通等等的基层管理人才, 如生产线上的班组长、某一具体项目的负责专员、品质管理师等; 能培养出这些制造业的基层管理人才也许恰是高职工科专业“高”的所在。
与工科专业相比, 现代服务业对高职文科专业人才不仅要求具有与某一特定职业岗位所对应的专业技能, 而且要在不断变化的工作情境中具有参与计划和决策、团队合作、自我内省、创新实践的执行和基层管理类人才如活动组织与策划专员、客服与人事主管、项目助理等; 能培养出这些服务业的执行和基层管理人才, 也许才是高职文科专业“高”的所在在。。
所以, 面对生源缩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 高职文科专业如能选择迎难而上, 突出特色技能, 运作实体项目, 让学生或有“外显”的一技之长如会议速录、庆典主持、文化礼仪、职业形象塑造、摄影摄像编排; 或者是具有综合项目开发、执行的能力如小组活动策划、项目设计开发、客户关系维护与拓展等, 才能让文科专业的技能也“不可替代”, 职业薪酬才有竞争力; 如果一些院校发展文科专业的条件暂不具备也可另辟蹊径, 在“工学结合”基础较好的工科专业平台上开展管理策划类、沟通表达类课程的“实境耦合”实践。这样文、工科技术、技能交叉培养出的学生将会成为“机构创业”和“公益创投”的生力军, 高职教育将会发掘出新的价值。
二、文科专业需强化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实现与现代制造业和国际商贸业的渗透融合。这既是应对目前高职文科生存困境的权宜之计, 也是回应现代服务业对高职文科人才的长远需要
所谓现代服务业是指产生于工业化高度阶段、具有高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特性的服务行业。这些行业目前在发达国家不仅信息化、网络化程度高, 而且对其他产业渗透力强; 服务异地提供、服务混业经营和企业的超大规模, 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流。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和优化, 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对人才也会产生大量需求, 职业教育的结构比重会随之发生改变, 文科高职的特征将愈发鲜明。
在现实条件下, 文科专业应主动向现代制造业和国际商贸业交叉融合, 强化现代服务业需要的网络信息技术, 如文秘专业向电力呼叫中心运行管理、网络营销、网络舆情分析和商务信息管理等方向内涵的拓展; 社会工作专业向网络社区架构技术、项目管理、家庭早教、婚姻关系经营、文化创意与策划等方向内涵的拓展; 应用英语专业向旅游传媒、休闲服务创意、会展策划、涉外客服外包等方向内涵拓展, 就既可以在“三、二、一”产业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前保持对文科人才需求的回应, 更可以此为专业改造的契机, 祛除文科高职偏于知识传授的学科化倾向, 改变课程实用性不强的弊端, 以行业需求态势为导向, 在项目教学与实际工作任务的“实境耦合”方面进行大胆突破, 开辟文科高职教育的新阶段。
三、高职文科专业的发展既需要专家和院校领导的高瞻远瞩, 也需要文科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大胆探索
高职文科专业目前的发展困难, 是产业结构转型未完成过程中的困难, 是产业 ( 政府) 、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共赢机制未形成的困难, 也是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困难, 需要职教专家和学院领导的高瞻远瞩和长远考量。但实际情况是, 指导全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教育部2006年教高16号文件的起草者, 以及两次全国评估方案的研制者大多是理工科教育背景, 公共事业管理类背景的专家非常少。当前在全国示范校开展的项目化教改工作中, 工科专业由于工作对象的静态性和实验教学的可重复性更适合“工学结合”模式, 对文科专业人才培养和课改探索的指导与支持明显不足。
其实, 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分类研究、分类规划管理和评价, 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的必然产物。客观上, 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定位和相应的分类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文科专业教师们在当前的危机和压力下, 需要克服知识教学的惯性, 学习各种市场需求量大、适合高职教学的新技术、新技能, 通过项目化教改的路径大刀阔斧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文科专业的发展如要争取发展机会, 就必须不唯“上” ( 看似权威的声音) , 不唯“书” ( 现有看似严密的条条框框) , 寻找文科专业技能的“独门秘笈”, 紧跟现代公共服务、文化传播和创意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 把文科专业从原先“文绉绉”的文科建设成“花枝招展”、“能文能武”的文科, 为丰富高职教育的类型和模式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繁华, 洪银兴, 等.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路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范唯.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N].中国青年报, 2012-02-27.
[3]魏毅.文科高职教育研究势在必行——职业教育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维[N].中国贸易报, 2012-05-02.
[4]刘小方.高职文科专业教学改革的制度选择[J].教育与职业, 2012, (26) .
[5]屠群峰.示范型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布局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6) .
[6]张翠玲.高职文科类专业产学研结合的策略与途径[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7) .
文科有哪些专业 篇5
文科的详细分类:
第一类学科:哲学
哲学这门学科所涵盖的文科专业不是很多,大概有三个文科专业,其中包括了哲学,逻辑学和宗教学。虽然哲学学科专业不是很多,可是其复杂难学程度可是不一般,分分钟能够把人绕晕,是一门学习难度很大的学科之一。
第二类:经济学
经济学类的学科专业就很多了,其实不能够完全说是文科专业,因为涉及经济与数学,所以也能够说是理科类的专业,理科的学生也能够学。经济学的专业很多,并且都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在这门学科里面又分为几大类,比如说经济学类,金融学类,财政学类,经济与贸易类等四大类,该经济学涵盖了10个专业。
第三类:教育学
教育学里面的很多专业也是此刻的铁饭碗,教育学和法学一样都是堪称铁饭碗的行业,可是同样竞争力大,考取有很大的难度。其中教育学又划分为教育学类,体育学类这两大类,涵盖了12个专业。
第四类:法学
都说法学类的专业是铁饭碗,那么对于法学类的专业你都了解多少呢?其中法学学科分为6类,有法学类,社会学类,政治学类,民族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和公安学类,涵盖了13个专业。(注意:那里指代的学科分类并不是大学里所设学院的具体分类,而是大致概括文科专业的类型)
第五类:文学
文学所涉及的专业也是十分多的,有中国语言学类,外国语言学类,新闻传播学类这三大类。其中中国语言学类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等5个学科,可是外国语言类的专业就很多了,包含了62个外语专业。而新闻传播学类则有5个专业,比如说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等。
就业前景不错的文科专业
文科生报考的专业主要有教育学语言专业
社会学专业
社会学是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学科,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虽然会涉及到统计科学,可是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偏向于理论方向,所以文科生也是能够选择的。社会学与国际、经济、法律、政治等多个学科都有相关关系,下至社区问题,上至国际问题、人口问题均为社会学研究的方向。一般来说,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多在教育、企事业单位,还有部分学生会在互联网单位做用户研究等工作,其就业前景也是十分不错的。
经营学专业
经管类专业是留学日本的热门选择之一,可是经济、金融等专业对数学的要求十分高,所以对于文科专业的同学们来说,还是一门比较有申请难度的专业。其实对于文科生来说,经管方向还有一个专业是十分适合想要学习经管类专业的同学申请的,那就是经营学。经营学是研究人类经营现象及其规律的学说,即是研究人们的经营关系、经营职能及其规律的学说,有点类似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的综合体,从专业介绍就能够看出,其就业情景自然不会差。、学前教育、哲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科学社会主义、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艺术设计学等。
语言专业
学习一个国家语言最好的方法肯定要数在当地学习,一方面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最地道的语言,另一方面还能学习到语言相关的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文科学生,尤其是日语专业的学生,在日本更加深入地学习日语也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其实学习语言在就业方面的包容性十分大,多数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为翻译、教育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文学专业
文科专业 篇6
三大专业受市场欢迎
据介绍,所谓文科,其实是一种非常笼统的分法,实际上由于不同科目社会需求与热度并不相同,各科海归的就业前景也不尽相同。据目前就业市场来看,文科专业有三大就业方向比较受市场欢迎。
一是管理学专业。包括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饭店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管理类人才,因而,无论是从就业率还是从薪酬来说,这些专业海归的前途都是较有保证的。
二是大众传媒类专业。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迅猛增长,传媒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些专业的海归,较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是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现在人们对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这方面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也比较被看好。不过,相关人士也提醒文科学子们,职业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国内时可能觉得这条路最适合你,但出国后,接触了一些新的东西,思维会转变,也许会变更专业;再者,国内的职业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文科学子们应根据个人兴趣、经历及国内的就业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研究生学历受欢迎
现在很多人在求职时发现个人的工作经验与经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些文科海归,特别是刚读完本科就回国工作的小海归对此头痛不已,不得不在有“道行”的老手面前败下阵来。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不管今后的职业规划如何,只要经济允许,都建议文科学子读完研究生再回国发展。这主要是因为,读研之后,社会认同度、工作的起点和本身的专业知识都大大增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从事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将得到质的提高,而人脉与社会经历也会变得更加丰富。这些优势都为其未来回国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文科专业 篇7
1 调查对象及内容
调查对象涵盖某农业高校行政管理和法学两个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 实际回收问卷118份, 回收率为98.3%。回收11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从年级构成上看, 大一学生有27人 (占全部问卷的22.9%) , 大二33人 (占33.0%) , 大三30人 (占25.4%) , 大四28人 (占23.7%) 。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做统计处理。
为了使调查能真实发映出学生听课的实际状况, 问卷调查的时间段“仅限于本学期来”。该调查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共7个项目。第一方面是调查了解学生上课情况:主要包括是否经常去上课;在课堂上听课情况如何;如果每次上课都认真听讲, 原因是什么;如果边听课边做别的事情, 原因何在;如果完全没有听老师讲课, 又是为什么;以及从来不去上课的理由。第二方面采取开放式问答的形式, 让学生回答怎样才能调动起他们课堂听讲的积极性。我们对于学生所提建议进行提炼, 总结出8条有价值的建议加以分析。
2 调查结果
(1) 学生去上课的频率
当问及“你经常去上课吗”, 35.6%的学生选择了每次都去, 52.5%的学生选择了经常去, 以上两者占全部被调查者的88.1%, 可见上课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学生对上课还是很重视的。有10.2%的学生表示不常去, 表示偶尔或很少去上课的只有1.7%。值得一提的是, 无一人选择本学期来从不去上课。这与我们上课时的观察不符。根据我们的观察, 有少数学生 (尤其是大四学生) 本学期以来从未去上课。原因大概在于, 那些从不上课的同学可能没有机会填写问卷 (我们大都选择在课堂上发放问卷) 。这也许多少影响到我们调查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情况
在回答“你在课堂上听课情况如何”这一问题时, 有27.1%的学生做到了每次上课都认真听讲, 一半学生是边听课边做别的事情, 5.1%的学生是人在教室而心在外、完全没听讲, 还有17.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统计数据与我们的直观感受相当接近, 学生听课情况的确不容乐观, 近八层的同学没有完全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而在认真听课的学生中, 大一新生占了43.8%。这再次印证了我们的判断, 随着年级的升高, 认真听课的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少。值得注意的是, 选择“其他”的17.8%学生中, 大部分具有随机性, 即有时认真听, 有时不感兴趣就跑神、睡觉或做别的事;选择的标准主要依据老师讲得好不好、或者是课程的重要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把握学生听课情绪的变化, 并灵活调整授课方式和内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始终围绕着课堂。
(3) 原因分析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听课表现, 我们分别进行了追问 (原因部分为多选项) 。针对每次上课都认真听讲的学生, 我们的问题是“你为什么能够做到认真听讲”。结果显示, 由于老师讲课生动有趣的占59.4%, 老师能与学生形成互动的占34.4%, 两者所占比例均不高。而为了将来考试能及格或取得好成绩的占81.3%, 可见学生认真听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考试这个硬约束条件。选择如果不认真听课对不起家人的占43.8%, 这是个软约束条件, 它来自于学生们的内在良知, 而不是老师的外在影响力。
针对边听讲边做别的事情的学生, 当我们问到“你为什么会边听讲边做别的事情”时, 高达66.1%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缺乏生动有趣, 认为老师讲课节奏太慢的占32.2%, 老师不善于与学生形成互动的占42.4%。有45.8%的学生表示有别的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以及39.0%表示自己可以做到上课做事两不误。持“来上课就是应付一下点名”态度的达20.3%, 这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上课的消极态度。这种态度概源于长期上课过程中对于老师授课方式、内容等方面的失望情绪。还有22.0%的学生表现出对于学校课程设置的不满。总之, 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作为教学服务供给方的老师的因素, 也有作为需求方的学生自身的因素, 还有作为教学管理机构的学校的因素, 但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最主要的原因仍在于老师。
还有极少数学生人在教室、但完全没有听讲, 当问及原因时, 他们的回答集中于两点:一是认为老师讲课太枯燥乏味, 二是觉得自己看看书不需听课就能应付考试, 两者均占33.3%。表示老师与学生之间根本没有互动的占16.7%, 表示有别的更紧迫和重要的事情要做的也占16.7%。可见, 完全不听讲的学生, 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对老师授课方式和内容的失望情绪, 二是相信自己通过自学照样能取得类似结果。
(4) 调动学生课堂听讲积极性的建议
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课堂听讲的积极性?我们特意对这一问题设计为开放式, 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们从自身角度提出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认为, 学生的呼声和要求就是我们今后行动的指南。对于学生的提议, 我们进行了归纳整理。剔除少数学生没有填写及语焉不详等因素, 我们把学生的提议划分为8个方面, 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39.3%的学生建议老师讲课时要理论联系实际, 14.0%的学生建议课程内容要有实用性, 表明学生对于纯粹的理论不太感兴趣, 更注重要“学有所用”。建议老师讲课要生动有趣的达61.7%, 多与学生互动的达31.8%, 讲课时要扩展知识面、不照本宣科的为14.0%, 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与专业相关的影音资料的为20.6%, 这表明学生的愿望是寓学于乐, 想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学习知识, 而不是过去那种填鸭式的传统学习方式。
3 结语
在农业院校等非综合性和非师范性院校中, 文科专业一般不属优势专业, 处于边缘地位, 师生或多或少有失落感等消极情绪。农业院校文科专业的学生, 普遍存在着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加大学风建设力度。但是, 我们不应该以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作为推卸自身责任的理由。作为教师这一教学服务的供给方, 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自身找问题, 查找原因所在, 尽可能满足学生对于教学服务的有效需求。而要做到这些, 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站稳、站好讲台。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课堂听课情况不容乐观, 不少学生对于教师具有不满甚至失望情绪, 同时也对教师上好每堂课充满期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完善:
(1) 多与学生沟通、互动, 及时了解他们的听课需求。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很少, 一般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仅限于课堂的提问上, 有些教师为了追赶课程进度, 甚至把这个唯一的交流机会也给取消了。还有些教师只顾自己在讲台上的“表演”, 却忽略了学生这群受众的感受, 导致“教”与“学”两张皮。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我们需要转变观念, 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的“服务者”, 以学生为中心, 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乃至课下平等对话等多种形式, 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态度和要求。师生之间信息传达渠道的畅通、快捷对于上好一堂课至关重要。
(2) 讲课生动、形式多样,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力。寓学于乐是当今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的强烈愿望。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具备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浅显、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诠释的能力, 又要做到形式多样,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细无声”。此外, 也要求我们在讲课时不能拘泥于教科书, 而是尽可能多地搜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素材, 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讲课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习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 已不满足于学到多少书本知识, 而是学到的东西能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多大用途。“学以致用”的理念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被空前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切实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如典型案例教学、论文写作、专业思维训练、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 消除有些学生中存在的“学习无用论”观念,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 开展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体现启发性原则或思想, 其核心是启发学生思考、点拨思想火花、激发创新灵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民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教育工作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贯彻启发性原则, 我们应做到:创设情景、引起兴趣、激发需要;理清线索、引导探究、获得新知;启发思维、促成理解、举一反三;指导训练、形成技能、产生迁移等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通过设计教学案例,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我们应该明白, 现代信息社会所要求的人才不是那种知识的仓储者, 而是懂得如何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与创造新的知识的人。因而现代教育将决不能是被动式教育, 而只能是一种“知识超市”, 或知识的“猎场”。时代的变革与学生的需求, 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参考文献
[1]王艳等.农业高校文科专业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2]孙海.论进一步深化高校文科课堂教学改革[J].许昌学院学报, 2008, (1) .
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学分制改革探索 篇8
学分制是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 “学分”为计量单位, 以选课为核心, 教师指导为辅助, 通过绩点和学分, 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 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 但实质上执行的基本属于“学年学分制”。《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16号) 明确指出:“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 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育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 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 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学完学业等创造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 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传统的“学年学分制”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日益扩大。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 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也能使高职教育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满足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 许多高职院校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了学分制改革的相关实践, 从目前来看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见。究其原因, 主要是高职院校并未真正从自身状况出发而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学分制改革。因此, 探清自身专业特性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有效的设计在当前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内容定位不清。
目前, 文科高职专业课程内容大多照搬传统的学术型本科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同时由于学制的限制, 对每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删减。在此模式下造成课程知识量少, 信息量小, 内容不完全, 目标定位不清, 模糊了文科高职课程的特色, 导致以就业为目的的学生, 学习的内容肤浅, 综合素质难以达到社会岗位需求, 就业竞争力不强, 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文科高职培养的是面向人的服务者或管理者, 属于知识基础较宽、基本素质较高、职业技能较扎实的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拥有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 讲究“杂”, 其知识体系如同“W”或“M”型, 强调各个模块的联系, 因而要求学生学习的范围广。
(二) 用人单位专业素质需求模糊。
文科高职教育课程目标不同于工科高职, 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素质本位”, 而非“能力本位”, 其课程设置更加注重人综合素质, 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养成,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当代社会文化底蕴、全面发展的人。然而现今不少高职院校并未清晰认识到用人单位对于文科专业人才的素质需求, 课程设计及培养方案模糊定位不清, 导致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没有系统的认识。
(三) 专业建设同质化严重。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针对行业, 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理论学习的要求是实用, 够用, 能用, 不要求深入研究, 重点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目标的定向性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是其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文科高职培养的人才属于知识基础较宽、基本素质较高、职业技能较扎实的类型。现今的高职院校中理工科类专业往往占据主导地位, 其培养的是操作技术型人才, 而文科类专业在课程设计、人才培养计划等专业建设过程中, 一味借鉴理工科类专业, 导致专业建设同质化严重, 课程设计大多雷同, 专业特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让文科类专业学生在有限的三年学制时间内, 大量选择公共课程或专业性不突出的课程, 导致专业学习的系统性不足, 专业学习的深度不够, 学习的内容也容易重复, 直接影响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针对性和获得其他选修专业技能。
(四) 学生选课缺乏指导。
高职院校生源往往具有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生个体差别明显、学习主动性不强等特点, 这与学分制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相矛盾。学生选修课程时容易避难就易, 避重就轻, 盲目选课和混学分现象严重, 学生选修的课程不利于其预期培养目标的实现, 易导致培养规格出现问题。如果未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基础, 仅停留在选修公共课、理论课层面上, 高职生选择面小, 甚至全班同学同时选修一门或为数不多的几门课程, 高职学分制就脱离了实行学分制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本质意义, 只能算一种修修补补型的学年制+选课制, 距离真正的职业教育特色的学分制相去甚远。
三、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学分制的改革途径
学分制是给学生必要的自由度, 允许学生根据特长、爱好等个性需要进行符合专业要求的学习。学分制的目标并不是建立学分制本身, 而是通过这一制度完善课程设置、丰富学生的专业学习内容, 也并不是提供学生自由度越大越好, 而是通过提供学生适当的自由度, 提高教学质量, 而这后者更为重要。
(一) 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
实施学年学分制+选课制为框架的课程设置体系,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课程。学年学分制是以学年制为基础, 以选课制为前提, 保留、借鉴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制优势两者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近年来大多数学校实行学年学分制,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 却有不少学校是“学分制的名义, 学年学分制的形态, 学年制的实质”, 没有真正给予学生自由选课的机会, 未能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二) 构建“筑平台、多组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可选择性是学分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为此, 学校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新型的课程体系。三年制文科高专设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和个性发展课程四个知识技能模块, 其中模块1~3为必修课程, 模块4为选修课程。 (如图1)
(三) 建立与完善学分制下的课程管理制度。
学分制的实行对高职院校文科专业课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达到“活而不乱, 严而不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形成一套“刚柔相济”的管理运行机制:一是成立文科专业课程管理委员会, 负责课程的规划、审批、评价;二是理顺课程体系, 规范文科专业课程名称与编码, 使之既便于课程信息的计算机处理, 又便于学科之间、专业之间、各教学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三是建立严格的专业课程申报和审批制度, 凡课程增加、名称更改、教学计划修订等, 均须按程序规范化操作;四是设立课程责任教师, 责任教师在课程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与督查下开展工作, 对课程大纲、教学质量、考核成绩等负全责;五是完善选课制, 改革排课、教材发放的方法, 以便于学生真正实现比较自由的选课, 对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实行过程管理, 逐步完善高职院校学分制下的课程管理。
(四) 实行学分导师制。
选课并非易事, 学校开设的专业多, 课程量大。通常情况下, 学生会根据专业方向、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自身特点进行课程选择。不过也会有部分学生面对众多的选修课程不知所措, 由于学生受社会阅历、自身知识、素质水平的制约, 以及对就业前景预测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 学生自己也不清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因此, 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就显得非常必要。学校可以选聘教学经验丰富、知识面较广、德才兼备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 按照适当的生师比例设置学业导师, 由导师为学生的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提供参考意见。
四、结语
学分制的改革需要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逐步完善与学分制改革配套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高等教育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 尽快完善与学分制适应的、开放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学分制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模式, 当今世界各国实行的学分制都结合自己国情施行, 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适不适合与教育类型的区别。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 应立足于国情, 参照国内外学分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具体的操作环节, 建立起符合我们国情、区情、校情、学情的高职特色的学分制, 以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 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革途径。提出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筑平台、多组合”的课程体系、建立与完善学分制下的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导师制等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文科专业,学分制,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兵.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
[2] .董鸿安, 翟东昌, 吴柏祥.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以国际商贸系试行学分制改革试点为个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3] .梁绿琦, 李雯.文科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北京教育 (高教) , 2013
高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浅析 篇9
而从总体来看, 原来文科的用人大户事业单位纷纷改制, 精简机构。即使对文秘、管理等岗位的需求, 也大多要求有工作经验。这就造成了高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矛盾,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就业相对较难的专业分布于历史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等文科类专业。
一、文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严峻, 毕业生总人数每年都在直线增长, 在市场上毕业生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调查, 文科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出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 “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 文科专业成为“热门”。我国是人口大国, 高校扩招以来, “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型,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文科专业, 而社会对文科毕业生却总体需求不足。
第二, 文科毕业生专业优势不明显。从学科性质来看, 理工科学生就业后所从事的主要是物质产品生产和硬体性服务,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往往是显性的;而文科人才主要是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运转提供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 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往往是隐性的。在应对金融危机中, 国家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力度, 功利主义的倾向使得用人单位更看重有实践技能、能够给企业带来眼前利益的理工科毕业生, 因此, 社会对于理工类人才需求比较旺盛, 而对文科类毕业生的需求则呈现出萎缩的现象。甚至, 有些文科类工作岗位技术性并不强, 上手也快, 一些理工科学生反而开始“入侵”部分本属于文科毕业生的“领地”, 而理工类岗位相对技术性强、不易上手, 文科生很少有机会进入。
第三, 文科毕业生择业心态和择业观有待端正。传统观念中, 文科毕业生大都要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而这些单位逢进必考, 需求量小, 专业优势无法凸显。
第四, 文科生缺乏实践技能, “死读书”现象仍有存在。学校的对文科生的教育, 大多注重理论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积淀, 而少了实用性和技术性的培养。目前重理轻文、重科技轻人文的思维并未发生很大改变, 不少文科生仍停留在“死读书”阶段, 缺乏必要的实践、实验, 思维水平、动手能力相对理工科学生反而较弱。一个人, 没有一技之长, 则很难再短时间内创造较高的价值, 自然也不会有很好的报酬。
二、外语专业就业状况较其他文科专业好的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 我国和世界的联系不断加强, 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外贸、外交、海关、旅游、管理等涉外工作部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使得英语、日语等专业的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遇, 英语、日语等外语专业的就业形势却明显较好。
教育业需要外语人才, “全民学外语”是中国的特色, 师范类英语专业已经成为热门, 当前英语教育的年龄不断往前移, 许多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实行双语教育, 从我们现有的师资来看, 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语教师还是非常缺乏的, 随着更多的民间资本注入教育产业, 师范类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将不断扩大。我校英语师范方向的学生基本都能在层次相对较高的中学找到工作, 还有许多选择到一些中专、大专类院校教书。
旅游业需要外语人才,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 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必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以苏州为例, 江南水乡特色与园林文化早就已经吸引了大批的海外游人,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需要众多的翻译人才向外宾介绍解说, 英语人才做导游, 恰逢其时。
出版业需要外语人才, 作为教育的必需品, 外语教材、辅导书籍大量出版。外语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甚至有的地方报社也增加了英文版面, 《苏州日报》每周都有专版用英语介绍中国的文化风俗等。文化事业的繁荣也促使了大量外国畅销书的引入, 同时随着我国人民外语水平的普遍提高, 人们更倾向于阅读外语原版书籍, 因而出版社、报刊杂志社的外语编辑、记者需求量也日渐增多。
外贸业需要外语人才, 除了传统的国有外贸公司外, 近年来还涌现出大量的民营外贸企业, 都做得风生水起, 在苏州, 外企更是数不胜数。还有许多生产型公司争相拓展海外市场, 为此也设立了对外部门, 外语人才自然畅销不衰。随着近几年我国开放程度的提高, 外事部门需要外语人才, 几乎每个县级以上的政府部门都设有外事办、一些单位还设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为了招商引资, 许多地方都争相建设经济开发区, 大量外资落户开发区, 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大提高。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 外语专业仍会继续保持自己良好的就业前景。
当然, 四年专业训练虽使外语专业学生外语水平技高一筹, 但很多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外语。现在, 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工具, 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为此, 除师范方向外, 我校英语专业还设有国际商务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应用翻译三个方向, 培养具有从事翻译 (口译、笔译) 、国际交流、商务管理、工程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学生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 在夯实自己的专业基本功的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特长, 这样在择业时适应性才会增强, 才能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三、建议与对策
作为文科大学生, 考研、考公务员固然好, 但不应成为每个同学的必然追求目标。基层、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 对人才有着强烈的渴求, 尽管目前基础条件还不够完善, 但挑战同时也意味着机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 学校和文科专业学生须共同努力, 才能在挑战中找到机遇, 才能实现顺利就业。
首先, 高校要加强文科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开设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 夯实文科生专业基础, 努力做到学而精, 学而广。鼓励文科生考取多种能力资格证书, 例如口笔译证书, 商务英语证书, 报关员证书等。我校每年都有一大批英语专业学生辅修旅游专业课程, 学校还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旅游英语》、《高级口译》、《园林欣赏与翻译》等课程, 鼓励学生在择业时向旅游业发展。
第二, 文科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偏爱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根据文科专业人员的从业特点, 我们建议学生根据兴趣, 可以辅修一些经济类或者管理类相关课程。比如有关金融、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现代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第三, 文科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到基层去锻炼, 到中小企业去求职。高校开展文科毕业生跟踪调查、客观认识文科生当前就业形势, 了解其现实就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可以为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引导毕业生转变观念、提升素质, 促进就业。
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 对于文科类的专业来说, 在社会各行业中都有用武之地。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条件来确定方向, 平时有意识地学习经济学、外交学等方面的知识, 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 以期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在择业时注意选择适合自已发展的行业工作, 做到有的放矢, 在提高一次就业率的同时, 也减少再次就业带来的不良后果。从小事做起, 把远大理想落实到现实的努力之中, 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本职工作, 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摘要:目前高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文科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了解包括英语、日语、汉语、新闻、历史、社会工作等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改革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介绍了当前高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文科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科,毕业生,就业形势
参考文献
[1]李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就业建议》, 2009.4。
文科专业 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文科专业,教学改革
1. 对我院文科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
大学英语教研室从学习习惯、学习认识、内外在因素、教师因素等方面对我院文科各专业学生进行了英语自主性学习调查, 多角度地分析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
1.1 学生现状。
结合平时老师的上课过程, 以及对学生高考成绩的部分了解, 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英语底子薄, 基础差, 高考成绩处于及格以下。
1.2 学习目的态度情况。
以往的公共英语教学任务是以学生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即B级为目的的, 因此有60.5%的学生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英语的, 有34.2%出于职业发展需要而学习英语, 然而这两种需要产生的学习能动性会根据外界客观的变化而变化:有些学生一旦通过了B级考试, 或认为他们以后的职业跟英语无关联, 他们的这种能动性就不再继续。只有5.3%的学生是出于主观爱好而学习英语的。
1.3 自主学习习惯的调查。
调查显示有55.3%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虽然学习目标比较明确, 但是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大部分学生仍然严重依赖教师完成英语学习, 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作业, 没有养成主动积极学习英语的习惯。从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还发现, 对英语不感兴趣, 本班学风问题, 教师教学风格不对胃口等方面的原因会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4 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情况。
从教师上课掌握情况与学生自我评价中发现, 绝大部分学生初高中阶段英语基础不牢固, 词汇量严重不足, 语法知识掌握甚少, 听说能力较差, 英语表达中式英文, 翻译成中文就是欧式体, 学生英语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1.5 对于实行分班教学是否会给学生带来帮助的调查。
有60.5%的学生认为有帮助, 26.3%认为没有帮助, 还有13.2%的学生无所谓。学生这种漠然的态度让教师也倍感担忧。在这个问题上学院已经采取了措施, 在教授一个学期公共英语课程后根据学生B级成绩第二学期实行分班教学。但是经过课堂教学发现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更严重的是, 大部分B级考试没通过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 信心受挫等诸多原因有“破罐子破摔”现象, 而有部分B级考试通过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没有了, 因为有相当部分学生认为B级考试通过了就等同于拿到了毕业证, 四六级也无望通过, 这样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下降, 就出现了“越学越差”的现象。这个问题无论是在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态度上等方面都需要重视。
2. 对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设想
2.1 课程设置。
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学期与学时设置方面, 通过调查、分析与讨论, 在充分考虑和权衡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能力构成, 整体学时基本状况, 英语教学基本特点, 以及我院文科专业学生接受英语教育当前和长远发展需要的前提下, 我们认为我院英语教学的学期设置可为三个学期, 分别为公共英语, 职业英语、专业英语, 学时设置为一周4、4、2学时。第一学期的公共英语旨在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查漏补缺, 能使大多数同学通过B级考试。
2.2 公共英语教材支持。
教材建设是教学建设的基础设施, 对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支持与保障作用。教材配套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基本导向, 以分层次教学为基本特征, 以“公共英语+职业英语+专业英语”为结构模式的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建设体系, 以使教材的内容及组织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我院文科专业学生形成和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
2.3 公共英语的教学组织。
2.3.1 重视与学生的交流
2.3.1. 1 注重我院文科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
不同的学习目的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据观察, 具有远期目的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 学习也更加持久。我院学生公共英语的学习目的就是提高听说读写译能力, 顺利通过B级考试, 当然对后续英语学习也有打基础的作用。
2.3.1. 2 帮助我院文科专业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在跟学生交流中发现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 自暴自弃。因此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后都要鼓励学生, 只要是能看到学生的一点努力, 即便答题答得不正确、不到位也要表扬学生, 这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大大提高。
2.3.1. 3 指导我院文科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生英语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
给学生的建议是:在背单词方面, 采用循环记忆法, 以七天为一个循环, 反复记忆, 克服遗忘。在阅读方面, 采用将精度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 提高阅读质量和速度。在朗读方面, 培养积极朗读的习惯, 读和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要努力克服心理障碍, 大声读出来。在听力和表达方式上要多采用练习与实战的方法做到正确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 做到胸有成竹。此外第一学期还要注重B级考试的题型加强练习, 只要坚持下去, 就可以达到B级要求, 顺利通过考试。
2.3.1. 4 注重教师本身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角色。
教师作为教育一线工作者, 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动态。
2.3.2 培养学生学习公共英语的兴趣
2.3.2. 1 教学手段方法要改进。
根据调查,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我院公共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这种方法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与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启发引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应成为我院公共英语文科专业教学组织过程的基本共识。我院文科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不强, 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很少, 教学组织模式必须选择英语能力培养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最大化实现的形式, 并且大量运用PPT中声、光、电的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3.2. 2 采用多种形式, 活跃课堂气氛。
在明确一堂课的教学目的, 确定重点、难点, 安排合适的教学步骤后, 还必须考虑采用何种引入手段, 尽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上, 使学生主动学习。如:新课引入的设计除了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 还要根据新语言材料的特点进行开展。不同的授课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归纳法、演绎法、举例法等, 通过多变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状态。教师上课时既要注意课堂秩序, 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有了兴趣, 才能更好进行英语学习。
2.3.2. 3. 组织公共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
丰富学生英语学习第二课堂, 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院应有组织地开展诸如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口语竞赛等, 学院也可统一播放英语广播, 英语歌曲等有助于公共英语学习中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形成和提高的活动, 并为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的网络平台。
2.3.3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我院文科专业的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方面缺乏主动积极性, 较懒散随意, 所以在学生管理上也要加强。
2.3.3. 1 加强与班主任辅导员的交流。
在与辅导员班主任的谈话中可以了解到我院文科专业部分学生是比较难管理的, 这些学生不仅需要辅导员的教导与帮助, 还需要任课老师的严格要求与关心, 在课堂上不仅要严格地实行点名制度, 而且要注重课堂上学生的表现, 提醒学生认真听讲, 启发学生回答问题, 以表扬为主。除此之外还要与辅导员班主任一起加强学生早晚自习的学习效率, 布置一些朗读, 练习口语的作业, 让学生加强英语语感, 使其不再无所事事。
2.3.3. 2 调整作业形式, 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比例。
我院文科专业学生有作业抄袭及不做的情况, 并且由于基础差, 很多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 因此原来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比例为3∶7, 经讨论调整为4:6, 并觉得这个比例应该进一步加大。针对学生不做作业和抄袭情况, 教师采用课堂十分钟测验形式, 当堂测试这节课所讲的生词、句型、语法等, 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事后教师课后批改, 给予平时成绩。
3. 对于职业英语的影响
职业英语旨在提高学生原有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培养锻炼学生在职场情境中实用英语的意识和信心, 为将来学生职业中实用英语打下良好基础, 提高学生企业文化及职业素养,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学习讲究循序渐进, 只有打好公共英语学习的基础,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端正了学习态度, 有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有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兴趣, 才可以投身职业英语乃至后续英语课程的学习中。
4. 结语
我院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从公共英语到职业英语再到后续英语教学是一个需要全方位配套进行的一个系统工程, 在改革中既要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 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这是一个长期推进的过程。但是只要明确改革的方向, 愿意付出持久的努力, 并不断创新, 我们就一定能克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最终实现改革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王可飞.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浙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
文科专业 篇11
别跟风盲目学商科
国内大约有一半的孩子留学时会选择商科,不过留学专家并不赞成大家扎堆读商科,因为国外这类人才多,而现在国内这方面的海归人才也逐渐多起来,就业竞争肯定会逐渐激烈起来。商科包含的专业很多,如果一定要选商科,可以选一些相对新兴的专业,比如精算,不过这个专业虽然好找工作,但是学起来难度很大;或者和商科交叉的学科专业,比如商业信息系统之类,在国外目前都比较受欢迎。
这些专业好就业
目前像翻译、服务类专业、教育专业是留学顾问们给“文科生”们的首选建议,翻译类专业回国的就业形势很不错,像服务类、教育类专业在当地也比较好找工作。“如果文科生的生物和化学在高中时成绩不错,也可以去读护理,这个在国外就业情况很好。”有专家这么建议。至于理科生,在留学时的选择就相对多一些。通常留学顾问们都建议理科生学工科类专业,因为不论是在美国、加拿大还是澳洲,工科类人才的需求一直都很紧俏,工程师普遍吃香。同时,在许多移民国家,工科专业比较容易“留下”。另外IT类专业也是理科生留学的选择。
对这些专业要谨慎
如果出国选择读“历史”、“哲学”、“文学”这类冷专业,除非你一点不考虑学费成本回收的问题,因为这些专业在国内外都很难找工作,尽管文科生选择专业的空间较小,但是留学顾问建议他们对这类专业还是不要考虑了。
冷门的专业到哪里都冷,但一些热门的专业因为太“热”,实际上也被排除在选择之外。比如法律和医学,这是国外一流学生的最热选择,但是留学生很难申请到这两类专业。比如美国,人家本科阶段根本就不开医学专业,所以你高中出去想申请医学根本不可能。另外,这些发达国家的医学专业竞争实在太激烈了,留学生能申请到这两类专业的,是凤毛麟角,而且一般不是刚刚出去的学生,而是在国外教育体制中磨练一两年了。为了保证留学申请的顺利,这两类专业一般还是不要考虑了。
三种模式看留学
随着国内留学市场的繁荣,国际教育机构对中国的蛋糕越发看重,高中生留学可选择的方式也多了起来。
直接到海外
这是目前留学生们最常使用的留学渠道,自己或者通过中介机构,向海外院校递交留学申请,通过申请拿到签证后就可以成行了。这类方式适合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至少中上水平的学生。
预科在国内
现在不少国外院校在国内开设一个预科课程,如果预科课程通过,就可以直接前往该预科课程对接的海外院校。这类预科课程的主要作用还是提高语言能力,适应该国语言环境下的教学。这类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省钱,在国内读预科的费用至少比直接到国外读预科要便宜一半。
中外合作办学
文科专业 篇12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VFP的目的不明确
在长期VFP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学习VFP课程的目的不明确, 不知道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否用到或者怎么用VFP。这种目的上的不明确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为用而学, 而是为学而学, 特别突出的现象是学生对VFP没有整体上的概念, 只是孤立的记忆每个章节的内容, 而不能看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至于在学习的最后阶段还不能有效形成程序设计思维和系统开发意识。
1.2 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进入大学后文科学生不再学习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等数学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在VFP中涉及到程序编写的部分, 尤其是设计问题的算法时, 都需要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
1.3 试验学时分配较少
相较于其它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VFP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可视化并且偏重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因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需要用大量的时间上机操作。以前我校只对该门课程分配了48个学时, 实践证明这样的学时数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 学习还是教学都较为紧张, 直接导致教材中很多重要内容都因为课时原因没有充分地进行上机实践操作, 进而使得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1.4 考核方式单一
VFP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可视化的特点决定了操作性的东西很多。多年来实行的以理论考试作为学生成绩的考核形式, 并不能充分考核了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这种情况下, 学生为了考试过关, 通常只会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 而忽略了操作能力的锻炼。
1.5 教学方法缺乏吸引力
在传统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受限于硬件条件, 只能利用概念、举例、上机练习等方式来组织教学, 无法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只能先讲解理论知识, 后举例说明。结果就是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上机实习也仅仅作为验证理论的手段。这种单一死板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为主体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 无法让学生系统而全面地认识和应用所学知识。对VFP的一知半解, 也将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兴趣。
2 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2.1 结合实际应用, 消除学生认识上的误区
教师在上课前, 应准备至少一个完整的VFP应用系统 (例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 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该系统, 使学生对教材各个章节有完整的认识, 并能了解VFP中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此外, 还可以根据教学进度, 设计相应小的具有单个功能的程序, 以实际例子告诉学生VFP可以广泛应用在生活或工作中。例如“随机点名系统”可以帮助教师上课前点名;“100以内加法出题程序”可以帮助家长给小学低年级学生出题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案例, 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VFP的作用, 明确学生学习目的。
2.2 修订教学计划, 增加学时总数
从2006年开始, 我校将VFP课程的总学时数增加到80学时, 其中有32学时为上机试验课。
学时总量的提升一方面为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不仅可以在基础知识如数据库、表、程序设计等方面花费相应的时间, 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还可以在详细的演示表单、菜单等的操作,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可视化的概念。同时, 教师还有一定的时间列举VFP在实际中的应用, 如上文提到的“随机点名系统”。另一方面学生也有了足够的上机时间, 以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验证和练习。
2.3 采用多种考核手段, 促进学生动手操作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除了传统的期末笔试的考核方法外, 还应根据VFP本身的特点, 有机的结合其他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VFP的操作性很强, 故可借鉴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模式, 在期末对学生进行机试。要通过机试, 学生必须做大量的试验, 并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的弊端,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外, 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开发一个完整的VFP应用系统, 并记入学生的最终成绩, 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4 丰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为教师丰富教学方法提供了契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特点尤其适用于VFP教学, VFP的操作过程、数据库结构和运行结果通过多媒体完整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更易被学生理解掌握。此外, 开发基于Internet的网上VFP辅助教学系统, 将网络教学系统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 利用网络实现传统教学的部分功能。
2.5 学校制定相关政策,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学校政策的影响。学科受到学校重视, 有相关性的政策支持,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会提高, 从而提升该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学校可以出台多项政策用以保障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
1) 组织教学竞赛, 多名计算机专家、教授联合组成听课组, 对每一个教师的讲课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并打分, 教学竞赛的后三名将被取消下一年的VFP授课资格, 而获奖教师则得到一定奖励。
2) 定期举办任课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会, 任课教师通过交流, 及时解决各自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3) 每年举行学生包括VFP在内的计算机技能大赛, 并对于获奖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
4)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3 结束语
VFP既不同于c语言等纯粹的程序设计, 又不同于SQL Server等专业的数据库, 它是一门数据库和程序设计相结合的课程, 具有可视化的特点, 用途广泛, 相对较易, 适合文科类学生学习。教师在讲授此门课程时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使教育有的放矢。
摘要:Vision FoxPro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设计系统, 许多高校将之作为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之一。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在缺乏相关知识背景下, 学习该门课程存在许多问题。因此, 探讨教学改革的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VFP数据库,数据库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相万让.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知识与练习[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2]刘英魁, 许爱中.浅析案例教学在VFP课程中的应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11 (6) .
【文科专业】推荐阅读:
高职文科专业06-11
文科热门专业07-24
应用型文科专业12-12
文科有哪些热门专业06-12
文科男生专科热门专业11-28
文科专业毕业论文范文08-30
高职文科服务型专业09-07
文科生选择专业策略12-08
文科生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好07-27
日本留学哪些专业适合文科生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