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生(共12篇)
高中文科生 篇1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 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面对高中文科生、美术生,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所指向的目标?怎样让物理知识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带来良性的思维影响?这些是我们不断思考和反复摸索的问题。通过教学, 学生通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并不是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只是学生阶段学习的一种检验方式。在教学中, 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用教学引领学生的思维, 才能做到物理教学对学生的终生影响。在实践中, 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重点知识生活化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知识体系完整, 逻辑思维缜密, 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基本规律, 体现在生产、生活中的事例比比皆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我在课堂上经常以生活知识引入, 如人走路、人推桌子、人骑自行车;电梯、火车、汽车。那些除了实验室常用实验仪器之外的“道具”, 贴近生活, 知识具有实用性,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切入点。学生存在学习热情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当课堂上提到学生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时, 学生眼中的“亮光”, 学生能聚精会神地听讲, 这是对知识的尊重, 也是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刻。
学生对力的分析与生活有了联系, 牛顿第一定律也就会应用了, 也就明白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题目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是分析问题时的“美妙”词汇。我以人走路为例说明我的“成就感”:从静止站立在水平路面开始分析受力, “静止”是平衡状态, 首先考虑受力平衡——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由静止开始运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除重力、支持力这对平衡力之外, 人受到另外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方向与人将要发生的运动方向相同, 施力物体一定是地面, 因为没有其他物体与人接触, 这个力是摩擦力——脚与地面将要发生相对运动产生的静摩擦力。这样的一个简单的事例, 学生就在边动脑、边动脚中去领会牛顿第一定律, 理解人走路时动力是静摩擦力, 方向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同。
牛顿第二定律, 我们要“啃掉”这根“硬骨头”, 因为它离我们的生活最近, 汽车的启动、火车的出站进站……在反复应用的同时, 理解高中最难理解的矢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汽车已经走进了家庭日常生活, 学生也会在高考之后纷纷去驾校报名, 汽车的启动离不开物理知识, 这就是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的契机。汽车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启动: (1) 恒定功率启动。设汽车启动时所受的牵引力为F, 阻力为f, 则功率P=Fv, 由于功率P不变, 速度v不断增大, 则汽车所受的牵引力F将不断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a= (F-f) /m, 若阻力f恒定不变, 则随着牵引力F的减小, 汽车的加速度a减小。因此汽车做的是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当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值vm时,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F最小, 即F=f, 故P=fvm。汽车受平衡力作用, 汽车此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这个加速过程中, 发动机对汽车做的功可用W=Pt来计算。由于在这个过程中汽车所受的牵引力F在变化, W=Fl无法使用。 (2) 在恒定牵引力F下启动。若阻力f恒定不变, 汽车受到的合力F合=F-f不变,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可知, 加速度a保持不变, v变大。又由P=Fv可知, F不变, v变大, 汽车的功率P就在变大。当功率达到最大值时, 由于油门本身的限制, P不再增大, 而是保持恒定, 此时汽车的匀加速过程结束, 汽车回到了前一种情况——恒定功率启动。此后F减小, v继续增大, 汽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直到达到最大速度v=P/f。在匀加速过程中, 汽车牵引力做功W=Fl, 而这个过程由于功率P在变化, 故无法用W=Pt来求解。教师在以汽车为载体, 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前提的情况下, 引领学生去思、去想、去领会物理知识的有用和严密。
牛顿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这些“折磨”人的知识点, 是我们生活中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依据, 是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规律。我们用课堂展示它们的“美妙”, 用它们的“美妙”来启迪学生的智慧, 打开学生的思维,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正是这些知识带领学生去观察公路、铁轨转弯处的倾斜, 带领他们去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
二、抽象知识形象化
场, 看不见, 摸不到。电场、磁场、重力场无一不虚无缥缈。对此, 教师只有通过实验仪器形象化, 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然后, 教师在实验的基础上将类似知识点具象化, 类比于生活中的存在, 展开学生的想象, 引导他们去理解、感悟。由于科技的发展, 各种电子产品的应用也为我们物理学科的电磁场理论打开了一扇可以伸手触摸的窗。这是生活领域, 并且是学生喜欢并熟知的领域, 他们享受着现代科技带给他的欣喜、愉悦、广泛。教师可由此入手逆向引领他们去感受抽象的理论。如, “同学们, 你用手机通话时想起过麦克斯韦吗?咱们现代人生活在古老的“麦克斯韦圈”里, 科学家们的伟大, 科学发展史的艰辛, 在你通话的一分钟里体现着。我们理解这些抽象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想到我们青年的责任。”
教学, 是为了学而教的, 只有调动了学, 教才有意义。我总是在反思自己——知识不够系统, 应对高考经验不足, 对高中知识领悟不够, 但我也总是自信地认为:由于我对知识的这种状态, 我去努力做到引领学生, 适度宽容和理解学生, 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上多下工夫, 学生必将会对知识有所感悟。我希望我们所有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能够换取物理知识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自然地应用物理思维去正确思考问题, 更希望物理的研究方式和发展历程, 能够感召他们, 能够培育他们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本论文为《中学物理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实验研究》河北师范大学一般性基金项目。课题:W2007Y31。
高中文科生 篇2
把握基础的、核心的、主干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重要的地理原理、理论、方法,如: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热力环流原理、水循环原理、地质大循环原理、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区位理论(工业、农业、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等);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等;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地球运动、等值线的判读、大气运动、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气候类型、洋流;人口结构与人口迁移,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等等。
另外,还应该适当记一些常规的答题模板,虽然这对于全国卷已经没那么实用了,但我认为这对于初学者或者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还是有帮助的。但对于模板的应用,一定一定要结合题目的图文材料,从材料中获取并解读信息,选择与题目相关的点答,切忌套题、生搬硬套。例如关于必修二人文地理区位理论方面,常见的考题为:分析工业、农业、城市、交通、商业等的区位因素。虽然略有不同,但要点大致是一样的,都主要从两方面来答:①自然因素(“地气水土生”):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土地,植被,自然资源等;②人文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工业或农业基础,历史传统等等。
关于所谓的“回归课本”。老师经常会跟学生说要回归课本,尤其在中考、高考前,许多专家也会给出这样的建议,于是听话的乖孩子们就去把课本再通读了一遍,然而看完却啥也没记住。我理解的“回归课本”应该是再掌握核心主干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再次回归课本查缺补漏,而不是盲目地通读课本。
关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都无法独立完成,因此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以高中地理为例,包括:3本必修+2本选修的整体知识体系;每本书,每章,每节的知识体系依次构建,或者以相反的顺序进行构建;亦或以专题进行构建也行。
关于有些同学说的:“老师,感觉我读的都不考,考的都不是课本上,那我还看书干嘛?”确实,现在高考考得是“知识+能力”,而不是纯粹的记忆,不会再像中考一样考课本原样的东西,咋看确实读书没用,但其考的知识和能力大多跟课本上的某个知识点是相类似的。例如全国1卷那道难倒一大片考生的“刚果河没形成明显河口三角洲的原因”就是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案例3“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的逆向思维题,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再如全国1卷考的“雨水花园”看似很高大上,但其实考得就是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水循环原理”。但这点大多数学生是很难看出来的,还需老师在讲题时多加引导。
高中文科生心理现状及疏导策略 篇3
一、学生读文科的心理分析
1.喜欢文科型。这种学生学习文科是自己兴趣使然,没有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他们觉得从阅读文科材料中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在平时的言谈中、写作中运用这些内容,并享受由此带来的快乐。这些同学还真有些欧阳修的那种“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浪漫与潇洒。他们将自己的志趣和今后发展方向结合在一起,使得学习文科不再是单调枯燥,而是充满快乐的一件趣事。这些同学大多学习生活很充实、富有激情,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这是一种最佳的学“文”心理状态。
2.读不好理科可以转读文科的思想。这部分学生在高一阶段经过一学年的学习之后,成绩大多不太理想,特别是物理、化学等学得较糟糕。在文理分班之前他们就有这种想法:学不好这些学科没关系,反正还可以转学文科——文科简单,几个中国字还不认识?而且记性也还不错,到时候读读背背就得了。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想法。没有学好理科的知识就一定能学好文科的内容吗?这是一种幼稚的心理。你问问自己为什么没能学好那些学科。
3.因畏难而志向不定,左右摇摆,盲目跟从。有这样一些学生,自己选择了学“文”,开始也有些兴趣。但过几天,觉得文科难学,太枯燥,没学头。再看看自己的好同学选择了学“理”,便转而也去学“理”。没学几天,又觉得学“理”太难懂,抑或是觉得理科最终不是自己的志趣所在,于是又想回来学“文”。这样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往往弄得自己到底应学“理”还是学“文”也不知道了,整天在想着学“理”好还是学“文”好,学习也因此落了下来。学“理”的部分同学也是一样。
4、觉得文科今后就业面较窄而放弃学“文”。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往往受家长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文科今后较难找到工作,于是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孩子学“理”,全然不顾自己孩子的志趣倾向。我要说强扭的瓜不甜。选择合适的才是最正确的。要说就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有才,还愁找不到工作。当今社会不会辜负有才人。眼光放远一点,学好学精才是真。
二、文科学生学习的心理误区
1.放弃型。某些同学见自己某门或某几门学科落伍了,就感到大势已去,升学无望,于是心灰意冷,产生一种放弃的念头。上课不再认真听讲,课后也不总结得失,得过且过。
2.得意型。有部分同学(学习较好的同学里面有这么几个,学习还未见好的同学里面也有这么几个),认为文科学习比较轻松,加上班主任比较关心他们,体贴他们,就错误地认为可以在班主任面前随随便便,自修课可以自由进出。这种坏习惯、自以为是的作风波及他人,带坏整个班级,这是我们大家所不能容忍的。
3.迷惘型。这类同学各科基础不扎实,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许曾经努力过,但由于成绩得不到较大改善,因而早已失去了信心。虽未算得上完全放弃学习,但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不管怎么样,失去奋斗目标,那将是遗恨终生的事,各位同学如有这种情况,该警醒了。天上会掉馅饼的事是没有的,浅尝辄止的努力是没用的,必须要有大努力,才有大作为,大成绩。
4.情困型。被感情所困,深陷其中,欲罢不能。精力大多被情所累,不能集中心思,专注学习,成绩退步明显,又无心思挽回。自己深知不处理和解决此事,学习无法正常进行。然而这个年龄的在校学生又很难独立地处理好此类问题,因而,往往是情感和学业两手空空。
三、文科生学习的心理疏导
1.首先做到心静不浮躁。文科要掌握的概念很多,大多数同学掌握几个名词概念尚感轻松,但掌握了十几个,几十个后,前后概念之间开始互相干扰。这时,就记不清这个名词该怎样解释,那个关系该如何理解了。面对还未掌握和熟记的成百上千个概念,很容易心生浮躁的情绪。这样一来,很容易产生文科比理科难学,或文科学着没劲的错误感觉。学理科能在解题中体会到快乐,学文科能在理解记诵中学到语言中包含的广博知识。学“理”深邃,学“文”善言。每科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必须做到心静如水。这样,才能使学“理”想得深,学“文”理解得透、掌握得牢。
2.其次,要理解、记诵相结合。文科重在理解和记诵。对概念,首先要理解它的含义和概念之间的关系。记住,一定要理解每一个概念,不能没弄懂就让它含含糊糊过去。这个阶段,你的任务是理解,只要理解了就好,并不要求你熟记。接着,在已经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这个时候的记诵,你会感到是一种愉悦的,全然没有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的枯燥乏味。理科重在理解,理解之后,还要求你去做习题,以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文科呢?也重在理解,所不同的是理解后要求熟记,把所学知识变成大脑的库存。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答卷中、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有些内容虽然理解了,但并未熟记,脑子中空空如也,拿到卷子,也只能是望题兴叹,所以,必须理解后熟记。
高中文科生 篇4
一、上好第一堂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高中生物的第一堂课,给文科学生一个精彩的“亮相”,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首先,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不仅仅要体现在课堂上,更要体现在课前,即为上课准备的备课阶段。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弄清高一文理分班后学生原有的生物知识水平,在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外对生物课程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关心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等等,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其次,介绍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内容。从生物第一册课本的封面“生物膜的流动模型”和开篇“科学访谈”开始,打开目录,给学生展示一幅幅精彩的图画,图文并茂,很容易吸引学生。最后,通过一些视频图片资源强调生物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给学生简单介绍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蛋白质工程与人类的医学未来,如: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这样学生会觉得生物很神奇、有趣,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与生活相结合,加强课堂的趣味性
生物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学知识也来源与生活。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身边的生物现象,更关注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人教版生物教材在栏目设计和正文内容的编写上,突显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在“问题探讨”、“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和“科学·技术·社会”中,许多内容是来自生活实际的问题。此外,在“练习”和“自我检测”中也有以生活实际、科学研究为背景命制的习题。为了帮助文科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知识,教师就要挖掘这些内容,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引导学生将生物知识联系到生活实例中去,将生物知识生活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比如在细胞的癌变这节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开始导入时多媒体展示两个学生比较熟知的人物图像一幅:美国苹果公司的总裁乔布斯和著名歌星影星梅艳芳,之后提问二人都是身患什么重病离开这个世界的?学生:乔布斯死于胰腺癌,梅艳芳死于子宫癌。教师:我们发现不管男女,不管身份高贵还是贫贱,不管年龄大小,每个人都有患癌症的可能!这样就可以引入课题,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三、提高课堂效率,当堂消化课堂内容
高中生物涵盖的知识面较广,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之间的知识点联系非常紧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并且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复杂,这对学生尤其是文科生的学习产生了困难。为了提高文科生的生物课堂学习效率,达到当堂消化教学内容的目的,就要教师充分合理的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备课过程中,反复钻研学业水平测试大纲,对所教的教材内容要做到融会贯通。讲解中,解说教材要精当,讲解语言要精炼,教学结构安排要紧密,抓重点、突破难点、点关键。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温故知新,灵活掌握,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而不厌。最后,在讲授完一节课或者一章的课程内容后应该帮助学生做一次总结,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生物知识网。比如在学习完《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章的内容后,通过一首生物诗歌《爱你到细胞深处》可以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把细胞和细胞器的一些特征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既帮学生梳理了知识点,也能使学生有效地回想起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更加有效。
四、发挥生物实验魅力,增加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不同于生物概念和生物原理,它可以将生物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生物实验中各种各样的实验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生物实验对学生的吸引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教学实验一般可分为两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由于文科生的生物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演示实验在文科生生物课堂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做演示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在旁边指导,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教学中,可以分别请几个学生将氯化铁、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分别加入到有过氧化氢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气和水,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并说出实验现象。这样,学生就会因为自己参与到了教学中,进而引发好奇心,感受到实验和生物学科的乐趣,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个人生物教学素养和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总结教学经验,培养文科生生物学习兴趣,为文科生物教学提供更多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
[2]周爽楠.高中文科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李智.浅谈高中生物课堂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版),2011(4).
高中文科生各科学习方法总结 篇5
1.总结知识,每堂课上的内容比较多,这个时候就按章节把每课的大致内容总结下来,可以就写三句话,只要这三句话能把这一节的知识回忆起来
2.整理思路,每道大题都有自己的思路。比如说水文特征,应该从什么地方答才能得到全部的分数呢?这个时候就应该有一定的思路。还是据水文特征的例子:就应该思考到水位,流量,流速,水深,结冰期,凌汛,含沙量......只有这样有一定的思路,按照思路答题才能不重不漏
3.在做练习的时候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每道选择题都有四个答案,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这个时候再选出正确答案之后不要急着看下面一道题,把其他三个选项错误的原因写在旁边,不用太多字,自己能看明白就行。
高中文科生 篇6
一、非智力因素的挖掘
文科学生大多对数学充满畏惧,但迫于高考压力,他们也不会放弃数学的学习。但是,要想考出好成绩,关键在于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和性质不同,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是教师应关注的首要问题。文科学生相对来说比较感性,教师不仅要提升其知识能力,还要充分挖掘其非智力因素,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是一个学习策略中的动力变量问题,它主要指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包括情感、兴趣、意志、习惯、信念、人生观等。对于文科学生,教师首先要充满信心,用教师的信心感染学生,让他们明白有付出必有回报,当学生碰到问题时,要多鼓励学生。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解题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关键方式,学数学不能光看不动手。
二、作业布置的原则
1.突出重点,重视基础,控制难度
从历年高考卷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学生掌握了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至少70%的题目都是可以解决的。因此,平时的训练应以夯实基础、突出重点为主调。当然,教师布置起点低、重点突出的作业对于基本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但是,作业布置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所以,作业中必要的难度是必不可少的。文科学生的思维重在感性认识,若过难的题目每天有两三道,学生非但完成不了,而且还会忽视其它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作业布置要控制好重点和难点的比例。
2.作业布置的针对性
作业的针对性是指作业与所期望的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密切程度。作业不仅要巩固当天的知识,而且更在于通过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能力上得到提升。如在必修1第一章学习了函数的值域后,可布置这么五道题目:(1)画出y=x2-2x+3的图象,并说出值域;(2)说出y=x2-2x+3,x∈[2,4]的值域;(3)说出y=x2-2x+3,x∈[0,4]的值域;(4)求y=x2-ax+3,x∈[2,4]的值域;(5)求y=x2-2x+3,x∈[a,b]的值域。针对二次函数求值域,让学生主动地探求二次函数中所涉及的关于值域的问题。因此作业有高的相关性,能够为特定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提供适当的运用和练习的机会,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教学相长。
三、教师的指导
1.课内外辅导相结合
高考对文科生的数学学习重在通法、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我们要用好课堂45分钟的时间将基本问题的基本解法、如何思考分析等示范给学生。比如:立体几何中的问题大多可以用向量来解决,因此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就有套路可循。解决立体几何的重点是求法向量,而求法向量的基础是建系,关键是求点的坐标,难点是运算。当然,课余的辅导对促进文科学生高效完成数学作业也起着重要作用。问卷调查显示,75%的学生希望碰到问题时教师在旁边随时帮助解答。实践表明,教师课外辅导较多的班级平均分普遍较高。
2.对作业要求和标准的指导
很多文科学生对数学作业的要求和标准不是很明确,因此,对学生的作业提出要求和标准对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比较重要。在课堂教学时,要教学生如何规范解题、规范思考。当学生存在问题时应及时指出缺憾,当学生作业完成的比较出色时及时表扬。作业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学生就会专心致志于达到规定的标准。如果缺乏必要的标准和要求,学生的作业将处于自流状态,学生会表现出懈怠和潦草应付行为,作业的效果自然也就降低了。
四、学生的纠错与解题后反思
高中文科生 篇7
结合自己的文科班的教学经验发现, 高中文科生的数学学习障碍主要包括知识障碍、思维障碍、方法习惯障碍以及意志情感障碍等四个方面.
一、知识障碍
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连贯性,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前阶段的内容通常是后阶段内容的基础, 影响着后阶段知识的学习.通过与班上多名数困生的交流, 发现他们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知识障碍: (1) 对已经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差, 缺乏正确的理解; (2) 对于新知识的掌握较慢, 课堂效率较低, 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当天的作业.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旧知识掌握较差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新知识接受较慢又影响旧知识的复习.如此恶性循环, 知识障碍无法逾越, 最终成为数困生.
二、思维障碍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是数学认知结构的核心,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充满思维的过程.高中数学的内容相比于初中数学具有知识容量大、思维跨度广等特点.因此, 高中数学对思维层次的要求较高.文科班以女生居多, 在形象思维、动作思维能力方面较强, 但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空间思维能力方面较弱, 从而在学习中对于基本概念不能很快地记忆与理解, 对于证明类问题无从下手, 对于立体几何问题望而却步.
三、方法习惯障碍
学好数学勤奋是必要条件, 但良好的方法习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科班女生居多, 学习往往比较勤奋, 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与习惯, 从而只会下苦功夫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大多数学生课堂上只是被动地等待老师说出问题的答案, 而不能积极地去找出解题的思路, 不能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好多学生也有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整理得也非常完整, 但这样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功夫, 而且不利于复习效率的提高.他们复习的时候就简单地把错题集拿出来看看, 这种仅通过视觉的复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意志情感障碍
文科班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为数学成绩不好, 怕数学、畏惧数学才选择读文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他们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更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久而久之对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师产生畏惧与抵触, 尤其是考试过后师生关系容易不和谐, 学生情绪不稳定, 从而形成意志情感障碍.
面对以上学习障碍, 我们应如何帮助文科学生克服障碍, 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勇气, 进而提高他们的成绩呢?
一、低起步、重基础, 克服知识障碍
文科班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慢, 因此上课时要紧扣教材, 注重基础.讲课要细、实、有耐心, 尽量多板书.对于难理解但又重要的知识点要慢慢讲、反复讲.课后作业要适量, 难度要适中, 抓基础, 避免简单重复, 并且要做到有错必改, 有改必评, 有评必究.
二、设情境、多探究, 突破思维障碍
文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而高中数学又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情境教学, 多提探索性问题, 加强师生互动、生生合作, 鼓励求异思维, 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如在函数教学中, 要重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训练;在立体几何教学中, 注意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应用题的教学中, 多创设情境,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
三、重学法、练习惯, 摆脱方法习惯障碍
大多数文科班学生数学不是不想学好, 而是不会学, 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学法教育,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可定期开展学法经验交流, 暴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注重审题, 小心运算,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要求学生记笔记时重点记题目的分析与思路, 复习时多动笔、多思考, 提高解题能力.
四、多鼓励、磨意志, 逾越意志情感障碍
文科学生往往畏惧数学, 甚至抵触数学老师, 因此,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及师德涵养, 改善师生关系, 从而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鼓励、少批评, 创造条件让学生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上适当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史, 激发学习热情.对于意志力薄弱的学生, 帮助他们确立明确的目标, 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从小事着手, 持之以恒, 锻炼意志品质.
综上, 提高高中文科生的数学成绩是一项系统工程, 准确分析文科生的数学学习障碍, 探索出科学的教学对策, 成绩的提高就指日可待.
摘要:高中文科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差, 但数学又是高考中最拉分的学科.因此, 提高文科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尤为重要.准确分析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 找出科学的教学对策, 提高文科生的数学成绩就指日可待.
关键词:文科数学,学习障碍,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胡秀萍.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分析与对策.中学数学教学, 2002 (6) .
[2]张红生.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6.
高中文科生 篇8
生物学是一门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学科, 它与人类生活和各个学科联系紧密;因此,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现行的高中教育体制实行文理分科, 社会以及一些家庭的因素使得高中文理分科更加提前, 有一部分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就已经初步决定日后要选择文科或者理科。随之带来的结果是:文科生对不参加高考的生物不认真对待, 积极性不高。比如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 有的学生在高二会考的压力下强迫自己学习, 结果是兴趣不大。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下, 各方面都在追求高的成绩, 使得生物教学过程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文科班生物课教师讲课枯燥无味, 学生不感兴趣, 使教师对生物课堂无法正确把握, 进而导致教师有所懈怠, 不认真对待文科生物教学。
二影响生物学习的因素
影响文科生学习生物的因素很多, 笔者通过对文科生的调查得知, 主要影响其学习的因素可概括为以下五点:
第一, 学习方法不合理。很多文科生对待生物的学习态度是死记硬背, 未形成合理的方法, 未与各学科知识相联系。
第二, 很多文科生在学习生物之前有一些前科学概念, 这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物素养。前科学概念是指以前学过的概念或者生活中的经验。文科生本来接触生物的机会比较少, 再由于一些前科学概念的影响, 使得文科生对一些本来认为是正确的概念产生怀疑, 造成生物学习障碍。
第三, 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师对课程的安排以及实验课的处理方式都会对文科生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按照理科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生物教学内容较深刻、难懂, 使文科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同时, 教师由于一些原因, 实验课安排较少, 上课活动较少, 久而久之, 学生学习生物便有了困难。
第四, 很多学生学习生物困难的原因是由于基础不好。据调查得知, 高中生在初中学习阶段, 生物课程的学习仅仅在初一初二这两年中, 初二通过会考之后, 便不再学习。直到高一阶段才继续学习生物, 造成很多知识的断层、遗忘。而且在初中阶段, 生物的学习很多学生也是为了应付考试, 使得其生物基础不牢固。
第五, 学校对文科生生物学习重视不够。通过对高中文科学生的调查得知, 学校的生物课外活动很少, 而且形式单一。学生偶尔会参加一些与生物有关的活动, 并且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 只有少部分人会参与到活动当中。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是因为学校重视升学率, 而不重视学生的活动, 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应下降。
三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文科生学习生物障碍的原因, 笔者提出以下四条建议来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进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第一, 针对文科生的生物学习来说, 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学好一门课, 首先需要对这门课有兴趣。学生平时要多关注一些生物方面的知识, 比如电视节目、书籍或者兴趣活动等等。
第二, 针对文科生对生物学习的方式来说, 学生要改变生物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生物时, 不仅要背诵一些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与融会贯通, 以及各个学科的相互联系。
第三, 针对文科生的前科学概念因素来说, 学生要多关注一些生物学常识, 及时对大脑中存在的前科学概念加以改变。从教师方面来说,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及时帮助学生改正不正确的知识印象。
第四, 针对教师授课方式及课程安排这两方面来说, 教师应在课下主动找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反映, 进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改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 要求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需求, 促进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 促进高中课程与社会进步、生活实际相联系, 因此, 文科生学好生物是很重要的。文科生要找出自己学习生物障碍的原因, 并且积极应对, 争取提高生物成绩进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丁远毅、崔鸿主编.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张永华、李霞.高中文科学生学好科学课程的重要性探讨——以生物学为例[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9)
[3]陆千惠.文科生生物学学习有效性探讨[J].中学课程与辅导:教学研究, 2013 (22)
高中文科生 篇9
在教学过程中, 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受到广泛的关注。有人说“成也数学, 败也数学”, 那么数学成绩到底与高考成绩的相关性有多大?尤其是对于文科生来说, 高考科目中数学成绩和高考成绩的相关程度有多大, 对于不同层次的文科生, 数学成绩与高考成绩的相关程度又有多大?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采用统计方法和对比分析, 说明文科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性。
2 样本来源及分析工具
2.1 样本来源。
采用2009年某校应届文科生的高考成绩作为样本, 样本容量为699, 对每个样本的数学学科成绩、语文学科成绩、外语学科成绩、文科综合成绩与高考总分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把样本分成三个层次, 进行数学学科成绩与高考总成绩的对比分析。由于某校的文科生源相对集中, 具备各个层次的文科学生, 所以以此为样本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2.2散点图。散点图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 又称相关图, 用于分析两测定值之间相关关系, 它具有直观简便的优点。通过作散点图对数据的相关性进行直观地观察, 不但可以得到定性的结论, 而且可以通过观察剔除异常数据, 从而提高用计算法估算相关程度的准确性。观察相关图主要是看点的分布状态, 概略地估计两因素之间有无相关关系。从而得到两个变量的基本关系。作出样本的各个学科成绩与总成绩的散点图, 通过图形观察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大小。2.3相关系数[1]。在教育研究中, 可以使用“相关系数”分析工具确定两个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数学成绩X与总成绩XÁYÁi 1 2n的关系, 假设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 那么子样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如下:
相关系数可以刻画两个应属之间的相关程度, 如果相关系数非常接近1, 那就可以说明二者之间较强的正相关性, 如果相关系数接近-1, 说明二者之间具有将强的负相关性, 如果相关系数在零点附近, 说明二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从统计学角度来说, 利用相关系数来刻画数学成绩与总成绩之间的影响程度是合理的, 所以利用2009年某校文科生高考成绩说明问题是合理的。2.4散点图的绘制与相关系数的计算通过MATLAB统计软件实现[2]。 (见表1)
3 数据分析
3.1 高考各科目成绩与高考总分的散点图。
通过散点图, 会发现数学和外语课目的成绩与高考成绩的相关性较大, 其次是文科综合, 再次是语文课目。由于散点图只能得到定性的研究, 无法说明数学和外语科目的成绩到底谁与总成绩的相关性大。从而还需进一步给出定量的分析。3.2高考各科目成绩与高考总分的相关系数。通过计算, 数学成绩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241, 语文成绩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026, 英语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95, 综合成绩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07, 通过比较会发现, 数学成绩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最大, 即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总成绩相对较高, 而数学成绩较低学生的总成绩很低。3.3不同层次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系数。 (见表2~表4) 。通过计算, 会发现无论文科尖子生, 中等层次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数学成绩与五科总成绩的相关系数较其它科目要高。平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系数比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系数还要高。所以对于平行班的学生来说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更加重要。
4 结论与对策
无论是散点图的定性分析, 还是相关系数的定量计算, 都体现出数学科目的成绩与总分的相关程度较高, 而且对于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总分的相关程度都非常大。必须意识到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分析, 文科平行班的数学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程度较文科实验班的数学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程度更大。也就是说对于文科平行班的学生来说, 提高数学成绩是提高总成绩的有效办法。基于以上结论, 针对平行班的数学教学, 提出一些不算成熟教学对策:4.1在教学上, 课堂上把例题习题都作适当的分割, 减少每一步的推理难度, 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摘到”, 尝到甜头, 体验数学成功的满足感。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须循序渐进, 多次反复, 这样, 才能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逐渐加深理解, 直至完全掌握。抓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 提高质量。4.2鉴于平行班文科生接受数学知识慢, 注重条理性, 在讲评题目的时候, 总要把自己拿到题目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怎样审题, 如何把关键的条件挑出来, 怎样把条件进行转化和重组, 在这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又是如何使问题得到解决的, 让学生体验成功之路, 也让她们知道解题中会碰到很多困难, 应该用策略去解决问题和困难。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 学生就能学会分析问题的性质、特点, 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4.3将作业、试卷中最基础的知识错误, 或一些典型性错误摘抄下来, 分四部分:原题、错解、原因、对解。要求学生常翻常看, 时刻提醒自己哪个知识点需要补缺漏, 在哪里常犯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教师也可以从错题本上看到学生差在哪一方面, 应该帮学生重新构建哪一方面的认知结构。4.4平行班的文科生对一些提高题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必要时对一些较高要求的问题可以放弃, 把精力放在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上因为有些难题不一定是重点问题, 在这方面耗神费力甚至弄坏心情是不值得因此, 这里建议:夯实基础, 抓牢重点, 要求尽量高, 超纲就放掉。
参考文献
[1]茆诗松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高中文科数学教学探讨 篇10
关键词:高中文科数学教学,数学学习困难者,教学方法
一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是思维的体操,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重要方式,是考查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中数学在高中课程设置上、高考总分占比中都处于重要地位,而文科学生学习数学时多采用形象思维,对研究常量定量时占有一定优势,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思维抽象、逻辑严密,这对文科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传统的文科学习模式以知识记忆为主线,加以理解运用。而数学学习不同于文科学习,使很多以记忆为主要学习方法的学生感到困难;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学习与数学学习显著正相关,政治历史与数学成绩微相关,而地理与数学之间有相关关系,即文科的学习对数学学习没有加成作用,相反文科思维定势强的反而会影响数学学习。面对众多高中文科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者,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基础较差。
数据表明,文理分科时文科数学平均成绩比理科低8分左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普遍掌握不好,有些学生甚至连一些基本公式都没有记住;有许多选择文科的学生就是因为理科学得不好才读文科,而且对数学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
(二)学好数学的信心不足。
文科生中女生占60%以上,而女生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等方面一般不如男生。在面对综合性较强、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学题时,女生分析思考的深度和严谨度均不及男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容易退缩,受到挫折容易灰心,造成大多数女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不足。
(三)数学素养差。
文科生在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上相对来说较为薄弱,而数学的学习是建构在一系列的逻辑运算上的,这使得文科生在学习数学时比较吃力,接受和消化新知识的速度慢,不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抽象性的概念理解不透彻,选择学习方法不当,以致做题时耗时多、收效差。
(四)学法不得当,学习不主动。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制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部分同学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五)习惯于形象思维,不善于抽象思维。
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强,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工夫多思考、多研究。而文科学生由于受课程设置局限性的影响,没有物理、化学中的教学情景,使本来有丰富背景内容的如导数等,缺少生动情景依据,使概念的学习抽象而不具体,造成数学学习中思维活动水平的层次普遍不高,再加上没有理科内容的熏陶,使数学思维的培养更加孤立,这是文科生学习数学的最大障碍。文科生习惯于对具体事物的思考,不善于抽象思维。许多数学老师都有体会,如果一个题目里不含字母,全是常数,则绝大多数学生会很快解出来,而如果把这个题目里常数换成字母,那么绝大多数学生会不知所措,无法解答。主要原因就是一题是具体的,而另一题则加了几个抽象的字母。另外,许多文科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也不尽如人意,很多人在解题时方法会,可是计算时丢三落四,数字算错,考试时造成题题会做,题题算错的尴尬局面。数学本身是由概念、符号构筑的逻辑体系,只有运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才能真正地理解和快速地解决问题。于是面对高度抽象的高中数学内容,多数文科学生感到力不从心。
(六)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文科学生当理科学生一样教,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教学,忽略文科学生逻辑较差,思考速度慢,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课分析和解题指导上不得法。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只拿自己的点解释问题,分析不到位。作业考试要求高,脱离学生实际,使学生受到知识和分数的双重打击,从而丧失学习信心。
二
怎样教好文科数学呢?
(一)增强信心。
让文科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必须知识教授与心理辅导双管齐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文科班学生女生多,女生比较敏感、易情绪化,这就要求课堂上少一点呆板、多一点幽默感;少一点责怪、多一点鼓励;教学中应尽量通过数学与人文历史的整合等,激发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文科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怕数学到爱数学。把数学问题情景化、生活化,多找一些生活实例,适当降低要求,选一些文科学生能独立解答的题目,让他们有能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鼓励他们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
(二)培养兴趣。
要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此变得更加重要。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了解最清晰,思维活动最积极、最有效,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创设有挑战性而又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更深入地、具体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较强的学习迫切性,并产生积极思维的动力。部分文科生对数学学习有懒惰心理、消极心理、畏难心理、自卑心理,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语言要形象生动,态度要平易近人,尽量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刺激他们,要多鼓励,少批评。
(三)高效课堂。
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效率的高低不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少,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学到的内容的多少。针对文科学生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特点,课堂上老师要学会“等待”,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练习时间。在教学中,要避免为了节约时间出现老师替代学生思考总结,口头讲述替代课堂板演,投影替代板书。缺少了在学生面前必要的停留时间,部分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学生没有了深入思考与记忆的时间,或因来不及做笔记,在课外不能对新授内容及时进行消化整理。
(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教师要说明学习内容的意义,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矛盾,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感到有学习和探索的需要和兴趣,就会积极地学习。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只有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才算是真正发挥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积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尤其是给学生整理、自主建构的时间和空间,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并指出错误之处,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指明纠正错误的方法,在实质上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和无言的感动,要动而不乱,动静分明。
(五)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渗透应用意识,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突出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高中文科生 篇11
【关键词】文科生 数学学习 现状分析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40-02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数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文科生来讲,由于其基础较弱、学习兴趣和信心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对数学学习常常都会产生一种畏难、抵触的心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高中数学教师设计和组织相关教学活动增加了一定难度。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文科生的数学素养,其教师必须要结合文科生的认知特点与水平,对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出适当调整与完善。
一、文科生数学学习现状
(一)学习兴趣方面
很多文科生通常都是因为数理化基础水平较低,或者是缺乏学习兴趣才会选择文科。也有一些学生虽然在刚入学的时候拥有较好的数学成绩,但是由于学习中过于重视语文和英语这类语言学科,或者是特别是喜欢钻研史地政方面的知识,所以从一开始就坚定的选择了文科。文理科分科后,文科教学中涉及到的理科就只有数学,学生也就逐渐的减少了对数学学习的重视,而且少了物理、化学等理性思维的支撑,以及系统的立刻训练氛围,要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就更难上加难。同时,再加上数学学习对抽象性、概括性的要求较高,对于形象思维要求较强,离开了语文的诗情画意,缺少了历史生动的故事支撑,也无法探索和感受到地理的山水风光,不仅难以激发文科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使其逐渐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进而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1]。
(二)性别差异方面
在高中文科班级中女生占据的比例平均都在百分之七十左右,这就导致文科科班的学生性别上存在较大差异,分布极不合理。并且,男生不仅在身体素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果断性、坚毅性,以及思维的广泛性、灵活性通常也比女生要高一些。而再加上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人们通常都会认为女生的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低于男生,所以大多数女生文理分科时都比较倾向于文科,常常忽视了对数学学习方面的潜能开发,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文科女生系统思维方式与习惯的形成发展[2]。大部分女生在学习中都比较重视基础,相关知识掌握得也比较扎实,但是实际解题能力往往都有待提升,而且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自主学习意识,难以解答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同时,女生在课堂学习中都比较重视记笔记,在课后巩固与考试复习时,通常也都是结合笔记来复习课本知识,而忽略了上课听讲能力思维的训练。而细腻的性格也使得女生往往过于注重条理化、规范化,但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有待提升。
另外,对于文科生中的男生来讲,其数学基础通常都比较低,而大部分男生在分科时也都是因为数理化成绩较低才选择读文科的,不仅很少能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而且活泼好动,在课堂上常常难以静下心来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常常不按时完成,更别提课外自主学习拓展,在加上本来数学基础就较差,进而导致男生的数学学习往往比女生还困难。即使男生的抽象、空间想象和概括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高于女生,但是这些优势却很少会体现在文科男生中[3]。
(三)学习习惯与方法
高效、适合的学习方法对提升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而文科生数学学习成绩一直难以得显著提升与学习方法不得当也有很大关系,其学习方法与习惯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文科中的大部分学科都需要靠背诵记忆来加强理解和印象,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喜欢采用文科的思维方式,进而使得课堂学习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提升。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预期环节学习时,通常都会选择熟读课本,记忆重要的公式,却没有对公式的推理过程和用途做出进一步探究,进而严重脱离了数学学习的本质,常常是费时、费力却难以取得理想学习效果[4]。
其次,部分文科生常常认为课前预习只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从而导致自己在课堂学习中对要学习、探究知识没有一丝了解,再加上忙于做笔记,从而常常会忽略一些思维活动,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常常只是被动的接受,在课下也没有通过做一些练习题进行及时巩固,久而久之,随着遗漏的知识点逐渐增多,知识点盲区也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最后,大部分文科生对于数学学习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常常都没有及时的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与总结。对于教师布置的练习题也常常为了尽早完成而边看参考答案边做习题,不仅无法起到巩固的作用,对知识的理解也不透彻,数学思维也无法在练习中得到有效训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5]。
(四)缺乏学习信心与毅力
文科生本来都存在着数学基础较差的普遍现象,再加上平时测验中常常无法得到自己满意的成绩,进而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没自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很多学生都存在侥幸心理,常常认为文科生只要文科成绩好就可以,进而更不重视数学学习。但作为高中学习的三大主科,数学不论是在理科还是文科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
二、优化文科生数学学习的策略分析
(一)注重教学技巧,增强教学效果
首先,因材施教,强调教学艺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学情景和问题进行精心设置,多设计一些充满悬念和趣味性的环节,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好奇心的基础上,激活其数学思维,引导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具体授课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多运用一些简单易懂、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要保持清晰的教学思路,突出教学重点,还要注重教学内容、方式对学生的启发与影响[5]。另外,授课速度也应该结合文科生的认知水平与特点做出适当调整,只有学生听得懂,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比如:在讲解“指数函数极其性质”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其较为抽象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加强符号语言和直观图像的整合,并通过设计一些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函数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列表、图像和解析法,但传统教学通常注重的都是图像方面的作用,往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其表示方法的整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函数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其次,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将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成几个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设置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问题,进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能够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而对于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应注重启发与引导,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即使无法说出答案也会跟着积极思考,从而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其思维水平[6]。这种分层教学,不仅有助于分散教学重难点,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也能够在促进优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差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也能够及时的反馈给教师,从而为下一阶段的针对性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再者,加强概念知识整合。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应加强其与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点进行科学整合,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培养其对数学的认识与学习逐渐形成一个系统。比如:在讲解“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从前学习的基础函数知识来进行学习,如,函数奇偶性,也可以联系函数的分类,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加强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整合,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快速的建立起一个有序的知识系统[7]。
另外,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梳理数学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将高中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合理划分成几个板块,从而让学生能够更轻松、熟练的掌握数学结构体系。比如:高中数学知识可以大致分为函数、集合与不等式,空间、平面几何,以及概率与统计等几大板块,且每个板块有可以分解成几个小的板块。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科学归纳,做好分类,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科学、完善的数学体系[8]。
(二)充分利用文科生优势
对于文科生学习信心的提升来讲,关键在于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好数学的可能性。一方面,文科生具有一定的时间优势,相对于理科生来讲,文科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练习题,精力较为集中,可用于数学学习的时间较多。可以利用平时早读的时间来巩固和掌握相关数学课程,进而有效弥补数学存在的知识漏洞。同时,新课改后,文科数学难度也有所降低,高考题中的文科试卷也相对比较简单,删减了很多繁琐、复杂的计算题,以及对技巧性有较高要求的题目。所以平时教师授课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进度要多减慢,进而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获得相应的锻炼与提升,同时还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有效降低文科生的学习难度[9]。要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一题,让学生懂一题,会一法,通一类。
比如:在讲解“集合”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创设教学情景,然后让学生自由的介绍自己,再结合文科生思维的细腻性,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班级、男生、女生这些概念拥有什么共同特征。在学生对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初步了解后,再让其列举一些生活中的集合实例,进而让学生对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有进一步的了解,最后再带领学生总结集合含义,介绍结合的表示方法。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三)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应引导学生重视起课前预习,避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能别被动的接受,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全面的思考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科学整合思维、观察、听力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做好重点内容的笔记,若将教师讲解的内容全盘记下,不仅费时费力,也会影响后面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录,所以只要记录关键词和不懂的内容即可[10]。
其次,课后做练习时,应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总结,逐渐改善学生照着答案解题的学习习惯,并对练习中出现错误的习题进行整理归纳,并逐步增加练习量,进而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解题效率。对于一些难题,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不能因为一时解答不出来就丧失信心。另外,还要注重文科生的性别差异,应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方法。对于女同学,应引导其认识到自身的数学学习潜力,加强课外自主延伸与拓展,进一步发展其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而对于男同学,则要注重其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和指导,要求其认真、按时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重视课堂听讲与能力训练。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到,提高文科生数学素养,对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运用充足的耐心、爱心,对文科生学习中的认知规律、特点,以及遇到的困难和疑问的进行认真研究,之后再运用科学完善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去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不断挖掘文科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进而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究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数学课来,提高文科生数学素养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程程,刘洋.文科生数学学习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3,(8):138-139.
[2]李慧敏.高中文科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3]李茂.浅谈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科学时代,2013,(17):138-140.
[4]徐锦灵.非智力因素对文科生数学学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中学理科园地,2014,(3):3-5.
[5]林金红.文科生数学学习的几种常见现象微探及改善[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22(12):15-16.
[6]陈亚丽,宋国杰.高校文科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4,(12):81-82.
[7]丁齐燕.文科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3,(24):97-110.
[8]李桂英.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似懂非懂”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9]澎虎,李双龙,何春玲等.高三文科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曲靖市民族中学为例[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1):251-152.
高中文科数学教学之我见 篇12
一、抓纲务本, 立足基础
从2000年推行课程改革以来, 除2003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偏难外, 其余几年题目难度趋于平稳。不管题目难, 还是简单, 它都必须受到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的约束, 这一点作为数学教师应深信不疑。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也是教学的指挥棒。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们对其重视程度及看法不相同, 有的认为无关紧要, 有的可能连读都未读一遍等。从我的教学经历来看,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 可以减少教学的盲目性, 避免做很多无用功, 大纲中已经删去或降低要求的内容, 教学时绝对不要持怀疑态度, 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及老师的工作量, 认真把握“了解”、“理解和掌握”, “灵活与综合运用”几个层次。其次, 在文科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课本, 高考题源于课本, 因此绝不能大而画之, 走马观花。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理解其中重要的语句及定义、公式、性质、定理等, 对课本上的重点例题应要求学生看、做、理解。另外, 对文科教学必须立足基础, 绝对不能有这样一种心态, 觉得某节知识简单, 一带而过。大家知道, 文科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有的可以说非常差, 从我们的调查发现, 在70个人左右的一个班级中, 数学基础比较好的不到30%。因此, 我们的教学必须从点滴做起, 步步落实, 不仅要求老师讲解到位, 还必须要求学生落实, 真正做到理解知识, 掌握方法、技能, 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老师们都有同感, 当你在讲解某个知识或讲解某道题时, 学生说他已经懂了, 但是, 这时若要学生去处理与该知识点或该例题的方法相关的某个问题时, 他们却不知如何下手, 这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与传授的方法和技能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可见夯实基础是何等重要。
二、教师应调整心态、正视现实
调查发现, 凡是选择读文科的学生, 数学基础大多数是不太好的, 有的甚至是一窍不通。怎么办?你毕竟要和他们共度两年或三年的时光, 并且要和其他老师一道努力争取把他们送进大学的校门。这时你必须调整好心态, 勇于接受现实, 教学时从基础抓起, 不要觉得有些知识简单, 便一带而过, 一定要脚踏实地, 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 让人人过关, 不得有半点马虎或疏忽。其次, 教学中应严格控制教学难度, 不要盲目拔高。有的人认为, 只有平时进行大难度训练, 才能适应高考, 我认为此种作法有失偏颇, 因为, 如果在没有抓好“三基”之前, 难度提得再高也毫无用处, 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雄厚的基础作保障, 而且对文科学生来讲, 盲目提高难度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可能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所以, 教学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文科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教学难度。
三、降低起点, 面向中档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 文科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有的甚至是很差, 所以, 不管是上新课还是复习课, 都应该降低门槛,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听懂, 弄清所学的知识、方法及技能, 并且让他们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 有的老师对某些看似简单的知识, 处理草率, 一带而过。殊不知对学生来说却不然。我们的文科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夯实基础, 面向中档。从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发现, 有些看似比较简单的中档题目, 学生却不能完整地解答。
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以爱施教
在高中学习阶段, 学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并且存在着情绪的波动问题, 甚至有些学生对某些学科感到厌倦, 特别是很多文科学生对学习数学既感到困难, 又感到枯燥, 怎么办?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喜欢数学?我认为, 除必要的教学手段外, 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克服困难, 平时可以找学生个别谈话, 了解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 特别是中差生, 更应该关爱和呵护, 因为他们是一个弱势群体, 承受的压力大, 但是潜力也大。因此, 平时应多关心、鼓励他们, 开展赏识教育, 以爱施教, 不讽刺、不挖苦, 哪怕他们只取得了一点微小的进步, 也可以加以鼓励和表扬, 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我相信, 爱是教育的灵魂, 只要给学生一片爱的蓝天, 最后收获的肯定是成功的喜悦。
五、适当开展研究性学习, 稳步提高学生能力
研究性学习,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
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它注重培养学生以研究的态度去认真观察、分析、归纳, 不断提出新问题、新方法, 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 而能转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上, 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到主动探索性的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活动。
从实际情况看, 很多教师对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太重视, 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意义不大, 会影响教学进度, 更会担心效果不好。事实上, 开展研究性学习与搞好教学并不矛盾。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比较有意义的研究性问题, 让学生去思考、研究, 使他们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更清楚, 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加清楚,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课堂感到富有新意, 而且还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学会分析问题, 也会激发学生的灵感。
六、注重学法指导, 提高学习效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习。”世界著名通才学者奥本海默也指出:“对于现在和未来, 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讲:“资料上的题我做了, 作业我也做了, 而且上课也听懂了的, 就是考试不理想。”原因何在呢?就是由于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知识没有转化为能力, 以致于效率不高。因此, 作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还要时时给学生传授合适的学习方法, 不但要求学生“学会”, 而且要求学生“会学”,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 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也不要太笼统, 它可以因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知识或不同的学生而不同。所以, 教师应从文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给学生恰当的方法指导,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高中文科生】推荐阅读:
高中文科生学习方法10-11
高中文科生的数学学习07-30
高中理科生的文科教学09-21
高中文科08-28
高中文科学习方法05-18
高中生文科学习计划09-04
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口诀记忆07-02
高中理科生报考大学自荐书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