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科生的文科教学

2024-09-21

高中理科生的文科教学(精选10篇)

高中理科生的文科教学 篇1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 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面对高中文科生、美术生,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所指向的目标?怎样让物理知识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带来良性的思维影响?这些是我们不断思考和反复摸索的问题。通过教学, 学生通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并不是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只是学生阶段学习的一种检验方式。在教学中, 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用教学引领学生的思维, 才能做到物理教学对学生的终生影响。在实践中, 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重点知识生活化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知识体系完整, 逻辑思维缜密, 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基本规律, 体现在生产、生活中的事例比比皆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我在课堂上经常以生活知识引入, 如人走路、人推桌子、人骑自行车;电梯、火车、汽车。那些除了实验室常用实验仪器之外的“道具”, 贴近生活, 知识具有实用性,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切入点。学生存在学习热情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当课堂上提到学生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时, 学生眼中的“亮光”, 学生能聚精会神地听讲, 这是对知识的尊重, 也是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刻。

学生对力的分析与生活有了联系, 牛顿第一定律也就会应用了, 也就明白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题目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是分析问题时的“美妙”词汇。我以人走路为例说明我的“成就感”:从静止站立在水平路面开始分析受力, “静止”是平衡状态, 首先考虑受力平衡——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由静止开始运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除重力、支持力这对平衡力之外, 人受到另外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方向与人将要发生的运动方向相同, 施力物体一定是地面, 因为没有其他物体与人接触, 这个力是摩擦力——脚与地面将要发生相对运动产生的静摩擦力。这样的一个简单的事例, 学生就在边动脑、边动脚中去领会牛顿第一定律, 理解人走路时动力是静摩擦力, 方向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同。

牛顿第二定律, 我们要“啃掉”这根“硬骨头”, 因为它离我们的生活最近, 汽车的启动、火车的出站进站……在反复应用的同时, 理解高中最难理解的矢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汽车已经走进了家庭日常生活, 学生也会在高考之后纷纷去驾校报名, 汽车的启动离不开物理知识, 这就是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的契机。汽车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启动: (1) 恒定功率启动。设汽车启动时所受的牵引力为F, 阻力为f, 则功率P=Fv, 由于功率P不变, 速度v不断增大, 则汽车所受的牵引力F将不断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a= (F-f) /m, 若阻力f恒定不变, 则随着牵引力F的减小, 汽车的加速度a减小。因此汽车做的是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当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值vm时,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F最小, 即F=f, 故P=fvm。汽车受平衡力作用, 汽车此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这个加速过程中, 发动机对汽车做的功可用W=Pt来计算。由于在这个过程中汽车所受的牵引力F在变化, W=Fl无法使用。 (2) 在恒定牵引力F下启动。若阻力f恒定不变, 汽车受到的合力F合=F-f不变,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可知, 加速度a保持不变, v变大。又由P=Fv可知, F不变, v变大, 汽车的功率P就在变大。当功率达到最大值时, 由于油门本身的限制, P不再增大, 而是保持恒定, 此时汽车的匀加速过程结束, 汽车回到了前一种情况——恒定功率启动。此后F减小, v继续增大, 汽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直到达到最大速度v=P/f。在匀加速过程中, 汽车牵引力做功W=Fl, 而这个过程由于功率P在变化, 故无法用W=Pt来求解。教师在以汽车为载体, 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前提的情况下, 引领学生去思、去想、去领会物理知识的有用和严密。

牛顿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这些“折磨”人的知识点, 是我们生活中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依据, 是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规律。我们用课堂展示它们的“美妙”, 用它们的“美妙”来启迪学生的智慧, 打开学生的思维,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正是这些知识带领学生去观察公路、铁轨转弯处的倾斜, 带领他们去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

二、抽象知识形象化

场, 看不见, 摸不到。电场、磁场、重力场无一不虚无缥缈。对此, 教师只有通过实验仪器形象化, 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然后, 教师在实验的基础上将类似知识点具象化, 类比于生活中的存在, 展开学生的想象, 引导他们去理解、感悟。由于科技的发展, 各种电子产品的应用也为我们物理学科的电磁场理论打开了一扇可以伸手触摸的窗。这是生活领域, 并且是学生喜欢并熟知的领域, 他们享受着现代科技带给他的欣喜、愉悦、广泛。教师可由此入手逆向引领他们去感受抽象的理论。如, “同学们, 你用手机通话时想起过麦克斯韦吗?咱们现代人生活在古老的“麦克斯韦圈”里, 科学家们的伟大, 科学发展史的艰辛, 在你通话的一分钟里体现着。我们理解这些抽象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想到我们青年的责任。”

教学, 是为了学而教的, 只有调动了学, 教才有意义。我总是在反思自己——知识不够系统, 应对高考经验不足, 对高中知识领悟不够, 但我也总是自信地认为:由于我对知识的这种状态, 我去努力做到引领学生, 适度宽容和理解学生, 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上多下工夫, 学生必将会对知识有所感悟。我希望我们所有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能够换取物理知识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自然地应用物理思维去正确思考问题, 更希望物理的研究方式和发展历程, 能够感召他们, 能够培育他们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本论文为《中学物理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实验研究》河北师范大学一般性基金项目。课题:W2007Y31。

如何提高高中文科生的数学成绩 篇2

文科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存在以下问题:

1.他们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用学习文科的方法学习数学。

2.不能正确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综合推理的困难。

3.思考问题不善于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思维惰性明显。

4.对概念、公式、法则和定理的理解片面形式化,并由此导致应用上的绝对化。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只有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我采取了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指导学生根据切身实际制订学习计划,这样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要求做到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而在教学过程遵循四个步骤:“低、小、勤、细”。

一、低

高三文科数学复习的起点要“低”,怎样才算低起点呢?一方面,以课本例题为起点;另一方面,以课本练(习)题为起点,高考的内容是以课本为“源”。也可以以中(低)档题的练习为起点,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接受能力,课堂上密切留意学生的掌握情况。不能只管自己讲,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讲得浅显易懂,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多练习,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听得懂,基本习题会做,他们的自信心就容易建立了。

二、小

“小”即指以基本知识点为单位复习:命制“小体系”练习题,坚持每周一练,其模式为6选4填1至2道解答题,时间45分钟;阶段测试:第一阶段以章节为单位选题;第二阶段几个章节下来后,可以滚雪球地选题,其模式为10选6填5道解答题,时间2小时。

三、勤

俗话说,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1.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并且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2.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3.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如对于每次考试、测试及上课后的题目进行复习整理,总结自己的解题最优的方法及解题思路,这样对所练到的知识从“懂”到“会”,从“会”到“熟”,从“熟”到“活”。

四、细

“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是很多学生的通病,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是因为审题不细致,且其思维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层次造成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一定要看清题意后再下手,否则将前功尽弃。另一方面答题中的细主要是指解答的规范性,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经常只分析思路,应时常有一道题的完整的求解过程的示范。否则学生在自我练习时也出现只看不做、不算、不求甚解、似是而非的不良习惯。

在文科班里学生数学差异比较明显,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针对A类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思维比较敏捷活跃的特点,教学中以学生独立探究,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为主,教学的起点要高点,针对B类学生的基础较好,学习习惯良好,教学中要以学生主动参与、老师积极引导,师生共同探索为主,教学起点要适中,题目设计难度要控制:在C类学生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习的自信心不强,主动性欠缺的现状,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课堂起点要低点,多引导、小步子、多激励、多交流。

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把高中数学学好,取得良好成绩。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应该在教学中灵活而有效地穿针引线,搭桥疏通,真正做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高中理科生的文科教学 篇3

结合自己的文科班的教学经验发现, 高中文科生的数学学习障碍主要包括知识障碍、思维障碍、方法习惯障碍以及意志情感障碍等四个方面.

一、知识障碍

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连贯性,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前阶段的内容通常是后阶段内容的基础, 影响着后阶段知识的学习.通过与班上多名数困生的交流, 发现他们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知识障碍: (1) 对已经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差, 缺乏正确的理解; (2) 对于新知识的掌握较慢, 课堂效率较低, 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当天的作业.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旧知识掌握较差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新知识接受较慢又影响旧知识的复习.如此恶性循环, 知识障碍无法逾越, 最终成为数困生.

二、思维障碍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是数学认知结构的核心,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充满思维的过程.高中数学的内容相比于初中数学具有知识容量大、思维跨度广等特点.因此, 高中数学对思维层次的要求较高.文科班以女生居多, 在形象思维、动作思维能力方面较强, 但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空间思维能力方面较弱, 从而在学习中对于基本概念不能很快地记忆与理解, 对于证明类问题无从下手, 对于立体几何问题望而却步.

三、方法习惯障碍

学好数学勤奋是必要条件, 但良好的方法习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科班女生居多, 学习往往比较勤奋, 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与习惯, 从而只会下苦功夫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大多数学生课堂上只是被动地等待老师说出问题的答案, 而不能积极地去找出解题的思路, 不能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好多学生也有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整理得也非常完整, 但这样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功夫, 而且不利于复习效率的提高.他们复习的时候就简单地把错题集拿出来看看, 这种仅通过视觉的复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意志情感障碍

文科班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为数学成绩不好, 怕数学、畏惧数学才选择读文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他们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更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久而久之对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师产生畏惧与抵触, 尤其是考试过后师生关系容易不和谐, 学生情绪不稳定, 从而形成意志情感障碍.

面对以上学习障碍, 我们应如何帮助文科学生克服障碍, 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勇气, 进而提高他们的成绩呢?

一、低起步、重基础, 克服知识障碍

文科班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慢, 因此上课时要紧扣教材, 注重基础.讲课要细、实、有耐心, 尽量多板书.对于难理解但又重要的知识点要慢慢讲、反复讲.课后作业要适量, 难度要适中, 抓基础, 避免简单重复, 并且要做到有错必改, 有改必评, 有评必究.

二、设情境、多探究, 突破思维障碍

文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而高中数学又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情境教学, 多提探索性问题, 加强师生互动、生生合作, 鼓励求异思维, 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如在函数教学中, 要重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训练;在立体几何教学中, 注意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应用题的教学中, 多创设情境,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

三、重学法、练习惯, 摆脱方法习惯障碍

大多数文科班学生数学不是不想学好, 而是不会学, 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学法教育,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可定期开展学法经验交流, 暴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注重审题, 小心运算,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要求学生记笔记时重点记题目的分析与思路, 复习时多动笔、多思考, 提高解题能力.

四、多鼓励、磨意志, 逾越意志情感障碍

文科学生往往畏惧数学, 甚至抵触数学老师, 因此,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及师德涵养, 改善师生关系, 从而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鼓励、少批评, 创造条件让学生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上适当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史, 激发学习热情.对于意志力薄弱的学生, 帮助他们确立明确的目标, 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从小事着手, 持之以恒, 锻炼意志品质.

综上, 提高高中文科生的数学成绩是一项系统工程, 准确分析文科生的数学学习障碍, 探索出科学的教学对策, 成绩的提高就指日可待.

摘要:高中文科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差, 但数学又是高考中最拉分的学科.因此, 提高文科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尤为重要.准确分析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 找出科学的教学对策, 提高文科生的数学成绩就指日可待.

关键词:文科数学,学习障碍,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胡秀萍.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分析与对策.中学数学教学, 2002 (6) .

[2]张红生.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6.

高中理科生的文科教学 篇4

一、非智力因素的挖掘

文科学生大多对数学充满畏惧,但迫于高考压力,他们也不会放弃数学的学习。但是,要想考出好成绩,关键在于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和性质不同,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是教师应关注的首要问题。文科学生相对来说比较感性,教师不仅要提升其知识能力,还要充分挖掘其非智力因素,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是一个学习策略中的动力变量问题,它主要指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包括情感、兴趣、意志、习惯、信念、人生观等。对于文科学生,教师首先要充满信心,用教师的信心感染学生,让他们明白有付出必有回报,当学生碰到问题时,要多鼓励学生。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解题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关键方式,学数学不能光看不动手。

二、作业布置的原则

1.突出重点,重视基础,控制难度

从历年高考卷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学生掌握了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至少70%的题目都是可以解决的。因此,平时的训练应以夯实基础、突出重点为主调。当然,教师布置起点低、重点突出的作业对于基本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但是,作业布置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所以,作业中必要的难度是必不可少的。文科学生的思维重在感性认识,若过难的题目每天有两三道,学生非但完成不了,而且还会忽视其它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作业布置要控制好重点和难点的比例。

2.作业布置的针对性

作业的针对性是指作业与所期望的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密切程度。作业不仅要巩固当天的知识,而且更在于通过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能力上得到提升。如在必修1第一章学习了函数的值域后,可布置这么五道题目:(1)画出y=x2-2x+3的图象,并说出值域;(2)说出y=x2-2x+3,x∈[2,4]的值域;(3)说出y=x2-2x+3,x∈[0,4]的值域;(4)求y=x2-ax+3,x∈[2,4]的值域;(5)求y=x2-2x+3,x∈[a,b]的值域。针对二次函数求值域,让学生主动地探求二次函数中所涉及的关于值域的问题。因此作业有高的相关性,能够为特定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提供适当的运用和练习的机会,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教学相长。

三、教师的指导

1.课内外辅导相结合

高考对文科生的数学学习重在通法、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我们要用好课堂45分钟的时间将基本问题的基本解法、如何思考分析等示范给学生。比如:立体几何中的问题大多可以用向量来解决,因此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就有套路可循。解决立体几何的重点是求法向量,而求法向量的基础是建系,关键是求点的坐标,难点是运算。当然,课余的辅导对促进文科学生高效完成数学作业也起着重要作用。问卷调查显示,75%的学生希望碰到问题时教师在旁边随时帮助解答。实践表明,教师课外辅导较多的班级平均分普遍较高。

2.对作业要求和标准的指导

很多文科学生对数学作业的要求和标准不是很明确,因此,对学生的作业提出要求和标准对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比较重要。在课堂教学时,要教学生如何规范解题、规范思考。当学生存在问题时应及时指出缺憾,当学生作业完成的比较出色时及时表扬。作业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学生就会专心致志于达到规定的标准。如果缺乏必要的标准和要求,学生的作业将处于自流状态,学生会表现出懈怠和潦草应付行为,作业的效果自然也就降低了。

四、学生的纠错与解题后反思

高中理科生的文科教学 篇5

一、文科生学习数学困难的根源

针对我所带的两个文科班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及考试存在的问题, 对文科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我总结为四点。

1. 文科生数学素养差。

学生普遍偏形象思维, 轻逻辑思维, 文理分科时扬长避短, 仅以为文科数学起点低, 要求低, 却不知文科数学同样要求具有运算技巧等基本的数学理念。

2. 文科生有心理偏差, 对数学的学习缺乏信心和毅力。

自卑心理严重, 班上的好多学生不止一次说过, 他们是带着失败的心理来学习的, 因此自卑心理严重。认识出现偏差, 在平时上课中, 我发现女生喜欢上课记笔记, 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 注重细节, 但忽视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的重要性, 从而导致综合分析能力差、惰性思维严重。这些学生大部分依赖性较强, 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遇到不懂的, 不愿意认真思索, 喜欢立刻就请教老师和同学。

3. 文科生缺乏理化的应用, 数学运算能力差。

大多数文科学生数学“悟性”较理科生弱, 接受和消化新知识的速度慢, 反应也比较迟钝, 知识零乱, 感知事物时所获取的表象比较模糊和不稳定, 注意不到学科所体现出来的数学意义及关系, 不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起来就是基础知识不扎实, 概念理解不透彻, 学生具体表现为:做不快, 算不对。

4. 文科生受文科思维的影响, 习惯于机械记忆。

受文科学习方式的负面影响, 文科生不自觉地加剧了数学学习中的机械记忆, 习惯于老师讲, 自己记, 复习背, 导致许多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急剧下降, 心理压力增大, 恶性循环, 成绩越来越差。

二、解决方法及具体操作

针对上述存在困难,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采取了四次措施。

1. 勤激趣, 多鼓励, 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教学设计活动中, 我努力创设情境, 揭示出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语言上, 尽量形象生动, 态度平易近人, 尽量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在教学中, 不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他们, 多鼓励, 少批评, 用心灵沟通打动人心, 用真挚关怀温暖人心, 用魅力教学赢得人心, 用和谐情感感染人心。例如, 我班有部分学生分班时基础很差, 但思维不错, 平常上课我就经常让他们回答问题, 并表扬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女生我批改作业时多加鼓励性评语, 让她们感受到老师对她们努力的赞赏。又如, 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情绪波动较大, 表现不稳定, 因此, 与他们要及时谈心, 要使他们正确认识好的成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 更不能依靠几次考试成绩来论英雄。

2. 精选题, 细备课, 做好“四多”。

文科数学的教学宜细不宜粗, 例题宜少不宜多。在教学设计活动中, 我在选题、批改作业、讲评试卷及备课几个环节, 尽量做到细致入微, 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 不仅要讲思路方法, 还要讲出具体过程。在多年的文科教学中, 我认为, 文科数学教学尤其要做到“四多”:第一多板书, 解题思路和步骤要详尽一点, 要强调学生做笔记, 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可以将错误较多的题和难度稍大点的题让学生在黑板上重做一遍;第二多调查, 特别是讲评试卷前要做好调查分析, 调查错误的题, 出错学生及出错的原因, 以便评讲具有针对性和诊断性;第三多辅导, 对文科班学生要多辅导;第四多重复, 对于常考的、学生常问的、常错的题型要多重复。

3. 复习时宜“浅、慢、少、多回头”。

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 要让他们知道, 学习数学, 只有接受知识快与慢的差异。对文科学生, 教学起步宜“浅、慢、少”, 即课本内容不急于挖得太深, 进度不宜太快, 作业要少而精, 先让学生品尝一点“甜头”, 感受一点成功的愉悦, 然后因势利导, 由浅入深。另外, 要多复习重点、热点内容, 多看前面做错的题。

4. 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工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数学问题的表述差异, 含义自然差别很大。因此, 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对数学语言的领悟能力的训练, 我经常请学生大声读出题目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对语义理解有误的地方要及时纠正, 引导学生正确审题。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总之, 文科生在学习数学中有很多劣势, 但我们也应看到他们的优势。通过以上有针对性地学习, 循序渐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 只有这样, 才能让文科生数学成绩有一个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数学.必修2、5 (A版) 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与对策.数学教学通讯.2008年第8期

[2]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高中理科生的文科教学 篇6

生物学是一门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学科, 它与人类生活和各个学科联系紧密;因此,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现行的高中教育体制实行文理分科, 社会以及一些家庭的因素使得高中文理分科更加提前, 有一部分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就已经初步决定日后要选择文科或者理科。随之带来的结果是:文科生对不参加高考的生物不认真对待, 积极性不高。比如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 有的学生在高二会考的压力下强迫自己学习, 结果是兴趣不大。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下, 各方面都在追求高的成绩, 使得生物教学过程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文科班生物课教师讲课枯燥无味, 学生不感兴趣, 使教师对生物课堂无法正确把握, 进而导致教师有所懈怠, 不认真对待文科生物教学。

二影响生物学习的因素

影响文科生学习生物的因素很多, 笔者通过对文科生的调查得知, 主要影响其学习的因素可概括为以下五点:

第一, 学习方法不合理。很多文科生对待生物的学习态度是死记硬背, 未形成合理的方法, 未与各学科知识相联系。

第二, 很多文科生在学习生物之前有一些前科学概念, 这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物素养。前科学概念是指以前学过的概念或者生活中的经验。文科生本来接触生物的机会比较少, 再由于一些前科学概念的影响, 使得文科生对一些本来认为是正确的概念产生怀疑, 造成生物学习障碍。

第三, 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师对课程的安排以及实验课的处理方式都会对文科生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按照理科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生物教学内容较深刻、难懂, 使文科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同时, 教师由于一些原因, 实验课安排较少, 上课活动较少, 久而久之, 学生学习生物便有了困难。

第四, 很多学生学习生物困难的原因是由于基础不好。据调查得知, 高中生在初中学习阶段, 生物课程的学习仅仅在初一初二这两年中, 初二通过会考之后, 便不再学习。直到高一阶段才继续学习生物, 造成很多知识的断层、遗忘。而且在初中阶段, 生物的学习很多学生也是为了应付考试, 使得其生物基础不牢固。

第五, 学校对文科生生物学习重视不够。通过对高中文科学生的调查得知, 学校的生物课外活动很少, 而且形式单一。学生偶尔会参加一些与生物有关的活动, 并且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 只有少部分人会参与到活动当中。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是因为学校重视升学率, 而不重视学生的活动, 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应下降。

三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文科生学习生物障碍的原因, 笔者提出以下四条建议来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进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第一, 针对文科生的生物学习来说, 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学好一门课, 首先需要对这门课有兴趣。学生平时要多关注一些生物方面的知识, 比如电视节目、书籍或者兴趣活动等等。

第二, 针对文科生对生物学习的方式来说, 学生要改变生物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生物时, 不仅要背诵一些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与融会贯通, 以及各个学科的相互联系。

第三, 针对文科生的前科学概念因素来说, 学生要多关注一些生物学常识, 及时对大脑中存在的前科学概念加以改变。从教师方面来说,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及时帮助学生改正不正确的知识印象。

第四, 针对教师授课方式及课程安排这两方面来说, 教师应在课下主动找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反映, 进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改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 要求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需求, 促进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 促进高中课程与社会进步、生活实际相联系, 因此, 文科生学好生物是很重要的。文科生要找出自己学习生物障碍的原因, 并且积极应对, 争取提高生物成绩进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丁远毅、崔鸿主编.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张永华、李霞.高中文科学生学好科学课程的重要性探讨——以生物学为例[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9)

[3]陆千惠.文科生生物学学习有效性探讨[J].中学课程与辅导:教学研究, 2013 (22)

高中理科生的文科教学 篇7

在教学过程中, 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受到广泛的关注。有人说“成也数学, 败也数学”, 那么数学成绩到底与高考成绩的相关性有多大?尤其是对于文科生来说, 高考科目中数学成绩和高考成绩的相关程度有多大, 对于不同层次的文科生, 数学成绩与高考成绩的相关程度又有多大?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采用统计方法和对比分析, 说明文科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性。

2 样本来源及分析工具

2.1 样本来源。

采用2009年某校应届文科生的高考成绩作为样本, 样本容量为699, 对每个样本的数学学科成绩、语文学科成绩、外语学科成绩、文科综合成绩与高考总分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把样本分成三个层次, 进行数学学科成绩与高考总成绩的对比分析。由于某校的文科生源相对集中, 具备各个层次的文科学生, 所以以此为样本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2.2散点图。散点图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 又称相关图, 用于分析两测定值之间相关关系, 它具有直观简便的优点。通过作散点图对数据的相关性进行直观地观察, 不但可以得到定性的结论, 而且可以通过观察剔除异常数据, 从而提高用计算法估算相关程度的准确性。观察相关图主要是看点的分布状态, 概略地估计两因素之间有无相关关系。从而得到两个变量的基本关系。作出样本的各个学科成绩与总成绩的散点图, 通过图形观察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大小。2.3相关系数[1]。在教育研究中, 可以使用“相关系数”分析工具确定两个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数学成绩X与总成绩XÁYÁi 1 2n的关系, 假设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 那么子样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如下:

相关系数可以刻画两个应属之间的相关程度, 如果相关系数非常接近1, 那就可以说明二者之间较强的正相关性, 如果相关系数接近-1, 说明二者之间具有将强的负相关性, 如果相关系数在零点附近, 说明二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从统计学角度来说, 利用相关系数来刻画数学成绩与总成绩之间的影响程度是合理的, 所以利用2009年某校文科生高考成绩说明问题是合理的。2.4散点图的绘制与相关系数的计算通过MATLAB统计软件实现[2]。 (见表1)

3 数据分析

3.1 高考各科目成绩与高考总分的散点图。

通过散点图, 会发现数学和外语课目的成绩与高考成绩的相关性较大, 其次是文科综合, 再次是语文课目。由于散点图只能得到定性的研究, 无法说明数学和外语科目的成绩到底谁与总成绩的相关性大。从而还需进一步给出定量的分析。3.2高考各科目成绩与高考总分的相关系数。通过计算, 数学成绩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241, 语文成绩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026, 英语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95, 综合成绩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07, 通过比较会发现, 数学成绩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最大, 即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总成绩相对较高, 而数学成绩较低学生的总成绩很低。3.3不同层次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系数。 (见表2~表4) 。通过计算, 会发现无论文科尖子生, 中等层次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数学成绩与五科总成绩的相关系数较其它科目要高。平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系数比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系数还要高。所以对于平行班的学生来说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更加重要。

4 结论与对策

无论是散点图的定性分析, 还是相关系数的定量计算, 都体现出数学科目的成绩与总分的相关程度较高, 而且对于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总分的相关程度都非常大。必须意识到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分析, 文科平行班的数学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程度较文科实验班的数学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程度更大。也就是说对于文科平行班的学生来说, 提高数学成绩是提高总成绩的有效办法。基于以上结论, 针对平行班的数学教学, 提出一些不算成熟教学对策:4.1在教学上, 课堂上把例题习题都作适当的分割, 减少每一步的推理难度, 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摘到”, 尝到甜头, 体验数学成功的满足感。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须循序渐进, 多次反复, 这样, 才能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逐渐加深理解, 直至完全掌握。抓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 提高质量。4.2鉴于平行班文科生接受数学知识慢, 注重条理性, 在讲评题目的时候, 总要把自己拿到题目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怎样审题, 如何把关键的条件挑出来, 怎样把条件进行转化和重组, 在这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又是如何使问题得到解决的, 让学生体验成功之路, 也让她们知道解题中会碰到很多困难, 应该用策略去解决问题和困难。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 学生就能学会分析问题的性质、特点, 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4.3将作业、试卷中最基础的知识错误, 或一些典型性错误摘抄下来, 分四部分:原题、错解、原因、对解。要求学生常翻常看, 时刻提醒自己哪个知识点需要补缺漏, 在哪里常犯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教师也可以从错题本上看到学生差在哪一方面, 应该帮学生重新构建哪一方面的认知结构。4.4平行班的文科生对一些提高题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必要时对一些较高要求的问题可以放弃, 把精力放在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上因为有些难题不一定是重点问题, 在这方面耗神费力甚至弄坏心情是不值得因此, 这里建议:夯实基础, 抓牢重点, 要求尽量高, 超纲就放掉。

参考文献

[1]茆诗松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普高文科生数学教学的感受 篇8

大多数文科生在初中时数学就不好或者不学数学, 有的甚至放弃数学。但他们多勤奋、踏实、文科成绩好, 理科成绩一般或稍差, 升入高中也认识到数学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学习数学的动机是种单一的外在动机 (为了高考升学) , 并且课余花在学习数学上的时间较多, 他们努力学习数学, 但付出与收获总是不成正比, 因而, 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较大的心理障碍。另外, 文科生在考虑问题时思维孤立, 不会前后连贯, 不能把知识系统化, 结构整体化, 不擅于与已学过的知识融为一体, 只是孤立地、片面地思考问题, 不能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对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及精练的文字语言缺乏必要的感知能力和应用能力, 思维局限在过去了解的知识上, 不能及时迁移, 只是生搬硬套。

二、对文科生教学过程中的对策

1. 深入了解学生,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不注意对学生心理的观察与辅导, 认为还不了解, 其实不然, 我们要想办法接近学生, 对有问题学生加强疏导, 对数学学习好的加强鼓励。培养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兴趣和树立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 数学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只有与学生沟通了, 了解了, 得到学生的信任了, 学生才能感觉到学科老师的亲近、真实, 才会激起他们的信心。

2.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做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

文科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 当堂课所学内容多为假性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的教学对策为多方位、多角度、多重复、多交叉等方式, 牢固基础知识的掌握。

现代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课堂, 多媒体利用给我们解决了很多抽象的问题。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 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 多媒体并非代替了黑板和粉笔, 我们要的是合理运用多媒体, 我们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不是抛弃, 新课标下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的, 老师不去做, 谈不上如何引导。

3. 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文科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 对数学学习养成了很多习惯, 这里面也存在很多毛病。我们要引导他们学会抛弃, 对于不良习惯要会除掉, 良好的要养成。数学教师在数学学习上要引导、督促学生从高一就要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 提高运算能力;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 提高自我评判能力;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提高理解力;养成动笔做的习惯, 提高创新能力;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 提高领悟能力。

4. 引导学生会学习,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根据数学的学习理论, 学生的学习是由新知识的感知, 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 融会贯通三个阶段互相联系的过程构成的,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 互相制约, 组成了学生学习的认知阶段。因此, 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造成认知障碍, 所以要想校正认知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只有自己发现问题, 主动解决问题, 那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是我们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师生之间的沟通, 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 教师只有在教的过程中背好课本, 背好学生, 才能收到最好的教的效果, 得到学生的拥护。笔者希望和同仁互相讨论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明辉.差生的成因及转化方法——文科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数学通讯月刊, 1997 (8) :1-3.

高中理科生的文科教学 篇9

【关键词】低起点 多层次 边远山区 高中文科生数学

一、当前边远山区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这十几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边远山区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实验班的学生与普通班的学生尤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失去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对数学产生恐惧感,从而会造成学生成绩会越来越差。在课堂上,特别是上文科班时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教过的习题学生仍不会做。学生也说:课堂上听老师分析得头头是道,但自己碰到具体的问题时依然糊里糊涂。原因何在?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当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与方法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偏离时,学生无法在头脑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没有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学生实际还是处于原来的状态。面对这些现实情况,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培养边远山区高中文科生学习数学兴趣几点尝试

(一)增强文科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

从这十几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大部分高中文科生都认为学习数学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是为了考试而学数学。我不排除这一观点的重要性,难道学习数学就没有其他比高考更重要的用途吗?

数学从它萌芽之日起,就表现出解决因人类实际需要而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功效。商业、航海、历法计算,桥梁、房屋的建造,武器与工事的设计等等。人类历史上先后共有三次重大的产业革命,这三次产业革命的主体技术都与数学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若能在平时的教学中给文科生灌输以上相关内容,相信能逐步消除他们心中“数学无用论”的观点,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学排除了最大的障碍。

(二)活跃文科生在数学课堂的气氛

众所周知,文科班的数学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他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不够。任课老师除了要授好课,还必须思考如何充分调动他们课堂的主动参与。然而数学又不同于其他学科,抽象性比较强,对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而这些都是文科生相对所欠缺的。能否调动他们在课堂的热情,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认为在课堂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把握好课堂难易程度。由于文科生的数学成绩整体水平不高,我们在授课时不应选讲过难的例题,否则他们很容易丧失信心,产生放弃的念头。但又不能过易,否则他们又觉得乏味。应结合教学实际,选取难易适当的例题,保证教学效果。

2. 注意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由于边远山区地域、文化、自然条件等方面与其他地区有许多的不同,从而形成了这里的学生信息闭塞,见识不广,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等多方面都无法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较。因此要做好分层工作我们应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能力、思维习惯、抽象概括的现有水平、认知能力程度;了解学生的思维结构、方法及潜在水平如何,思维跨度的大小、起点高低、节奏速度;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还存在怎样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及形成的原因。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我把學习基础较差、反应缓慢、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定位于A层;把智力发展一般,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定位于 B层;把接受能力较强、应用熟练、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定位于C层。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不同内容时自主定层,并鼓励学生逐层递进。在教学中运用 “低起点,多层次”教学的方法:让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

(三)调动文科生课后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能动性,我认为可以结合以下几点考虑: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形成一种“向心力”,将学生吸引住,从而使他们乐于接受师长的教诲,主动去学习。反之若师生关系僵化,他们就会对我们关闭心灵的大门,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并使他们产生厌倦学数学的情绪。

2.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文科班女生占多数,她们有一种羞怯的心理,不好意思向老师提问,担心老师轻视、责备。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多么简单幼稚,都不能冷嘲热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还要告诉他们,敢质疑、多提问、愿探究,是一种优良的学习品质。所谓学问,就要既学又问,多问才能多知,深问才能深知。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科生产生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就能更自觉地,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精心设计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1-2).

[2]冯跃峰.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 中学数学,1997(2).

高中理科生的文科教学 篇10

1 对高职文科生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1.1 教与学的矛盾突出

我所在的高职院主要招收的是普通高中学生, 这些学生又分为文科与理科两种。而进入高职文科学习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较差, 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初中学和高中阶段由于自身、学校和家长等原因,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他们要么眼高手低, 粗枝大叶, 要么苦学, 死学, 使得他们在高二到高三拉开距离。因此, 文科班数学差已经不是“点”, 而是“面”的问题了。同时也由于毕业学校的不同而导致数学基础的巨大差异。作为教师要在保证数学知识体系科学性与连续性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无所适从,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矛盾十分突出。

1.2 高职特色教材和课件缺乏

例如我对初等教育文科所教的《高等数学》 (杜卓勋, 武晋青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从参考文献看, 只是删减了原来大学本科或专科教材的一些内容和一些定理的证明, 降低了难度与深度而已, 且有部分定理明显证错及内容与习题明显不相符的现象, 缺乏高职教育的特色且不能很好地与高职专业相结合, 没有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 没有体现到高职的专业性特点, 缺乏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相互渗透, 消化吸收专业知识的能力, 运用数学原理与方法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实现。再例如我对语文教育专业所教的《初等数论》 (王进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 , 虽标明是大学本科数学教育专业教材且从目录上看内容少而紧凑, 但具体内容尤其是其中的例题对于文科生来说难度十分大, 与所提到的知识似有脱节之感, 教材本身与语文教育专业的联系并不强, 学生体会不出它对专业的影响, 感觉不到其重要性。我在网上也试图搜索适合高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相关教材, 但未能如愿。同时也没有符合高职特色和学生基础的课件, 教师授课十分费力。

1.3 有效教学难以实施

在高职院校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 多需要跨系和学科教学, 习惯于传统的学科式教学, 缺乏必要的高职所有相关专业的知识, 授课时不能将数学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只能讲授纯粹的数学知识, 教学枯燥乏味。同时由于选修课的开设等原因, 像语文专业之类的学生对数学的了解甚少, 只觉得自己是语文专业的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是没有必要的, 对数学学习没有任何兴趣, 教师即使想采取一些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得不到必要的响应, 有效教学难以实施。

2 对高职文科生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1 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 因材施教

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制定了《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和《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其中都强调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放在首位。而文科学生普遍又具有以下特点: (1) 数学基础较差; (2) 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强; (3) 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 觉得数学枯燥无味; (4) 在心理上害怕学习数学; (5) 在数学上听课与学习都不够积极主动, 觉得数学在文科上的应用很小。因此, 在对高职文科生的数学教学中, 应淡化严格的数学论证, 强化几何说明, 重视直观、形象的理解, 用与学生将要大量接触的、与专业有联系的实例来讲解数学知识, 重视采取“简单化”的方式, 旨在理清教材中诸多定义, 定理的含义及证明脉络, 主要通过例题使学生学会应用定义, 定理解决相关问题也将会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这样既可以是学生理解了所学知识, 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 对数列或函数极限迫敛性的证明就可以简单化。以函数极限的迫敛性为例:对于三个函数f (x) , g (x) , h (x) , 如果满足 (1) 在x0的某个邻域内恒有

教师可如此说明:

再如对《高等代数》的“克莱姆”法则来说, 也只需着重介绍其作用, 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简单介绍其证明的依据, 概括的理清证明的方法即可。否则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得讲证明过程, 既费时又易使学生忽略法则本身的重要性, 而且由于其难度较大, 大部分学生听不懂, 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可能使他们感到该门课程难度太大而失去学习的勇气。还有, 我在对语文教育专业讲授初等数论时采取的方法是在介绍完课文中知识后, 先举一些与数学教材密切结合的例子来应用所讲知识, 待学生都理解了后, 再在此基础上讲解课文中较复杂的例子, 并将一些较他们的知识基础难的例子直接删除不讲。不能因为教材的原因而困扰了我们教师自己, 对他们若只会进行一味的批评和训斥只会适得其反。

2.2 注重数学知识的比较, 帮助他们理解记忆

文科生在数学能力方面数学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空间想象力普遍较弱, 数学感知能力差。接受和消化新知识速度慢, 知识点不连贯;不知道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喜欢具体的数字, 见到字母常常不会思考。数学推理能力、联想能力、思维转化能力薄弱, 教师在授课时首先就要帮助他们克服上述缺点, 以高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使他们学习的数学是他们将来从事专业工作的工具, 而不是现在枯燥的去接受现在的知识, 像和与以前和将来没有关系一样的去学习, 例如, 我在讲初等数论中一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时是这样讲的: (1) 找学生口述定理内容, 指出正确叙述方法:要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若其中有几个数有公因子, 而此公因子又与其它的数互质, 则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提出公因子后的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乘以该公因子。 (2) 举出一例故意忽略互质的条件, 导致错误, 提问学生原因, 加深学生记忆。 (3) 要求学生找出此处与小学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小学学习时没有考虑那么多, 直接就提出公因子。 (4) 证明定理, 巩固前面所学的相关最小公倍数性质的知识并举复杂例子应用, 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3 创新教学模式, 注重有效教学

教学有没有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通过学院组织的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 我发现对高职文科生数学的教学还应该改革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模式, 注重有效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再也行不通了, 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乏, 没有良好的效果, 我们完全可以把文科生学习数学看成小学生接受新事物一样, 采取“低起点, 小步走, 多练习, 快反馈”的教学模式, 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再配套一些选修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 在极限概念的教学中,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描绘出极限的形象直观的几何解释, 通过直观图形领会抽象的极限概念, 同时结合实际让学生自己描绘出极限的各种形式, 最后由严密抽象的数学语言归纳出概念。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让学生主动参与,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 真正实现直观思维、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学习兴趣。

总之, 对高职文科生的数学教学和数学教学方法的整体把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小小的认识, 我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关注高职文科生的数学教学, 关注他们的课堂和成长并能对他们的课程教学改革作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使得他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从而提高高职文科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质, 以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M.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x-xxvii.

[2]刘玉琏, 傅沛仁, 林玎, 苑德馨, 刘宁.数学分析讲义[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66.3.1.

[3]北京大学数学系.高等代数[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8.3.1.

上一篇:汉文帝的法律思想下一篇:第三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