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智能化

2024-07-25

流程智能化(精选9篇)

流程智能化 篇1

随着神华集团港口板块的建设和发展, 其生产能力和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港口作为集团矿、路、港、航、电、煤化工一体化运营模式中的一环, 规模化的优势及其重要性与日剧增。实现港口流程智能化, 将会对神华集团的整体效益最大化起到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流程智能化

流程智能化就是通过信息化的集成融合, 充分整合通讯、网络、各业务流程等系统, 集成优化系统资源, 提高各流程系统的协同能力。港口流程智能化即是借助信息系统工具, 规范相关业务流程, 排定72小时港口生产计划并实现计划的精确执行。

黄骅港主要的生产业务流程包括计划排产、生产调度和现场操作。目前生产业务基本已经建立起来以计划兑现率为核心, 通过评估、分析计划的完成情况, 实现调度对生产的监督和管控, 推动生产计划实现的流程模式。计划排产已经借助管控系统做到24小时车船计划;生产调度中卸车实现4小时作业计划, 装船实现24小时作业计划;现场操作堆料和取料部分实现无人化。

二、流程智能化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对黄骅港而言, 实现流程智能化的最终目的是要以港口为中心, 以产定销, 进而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现实意义就是通过规范销售与港口、铁路与港口、航运与港口的业务流程, 实现较长的计划展望期。

神华黄骅港务公司隶属于产运销一条龙、矿电路港航一体化的神华集团, 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第二大通道的出海口, 也是目前我国第二大现代化的煤炭枢纽港。自2002年投产以来港口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4年三季度累计完成吞吐量10亿吨, 现已发展成为神华煤炭装货港群中的核心港, 承载80%的煤炭下水任务。

但是, 黄骅港作为神华集团产业链的下游企业, 计划排产受到销售、矿区、铁路及下游航运的影响较大, 虽然黄骅港务公司高度重视港口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提升生产管理的水平, 已经建成了覆盖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系统、企业局域网系统、财务系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生产作业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系统, 但是港口的生产组织依然处于被动状态, 目前只是起到了神华集团“蓄水池”和稳定器的作用, 如要实现集团以市场为导向, 以产定销的目标, 那么就必须提高港口的计划展望期。

三、实现流程智能化的必要条件

流程智能化的必要条件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信息化支持, 二是业务流程规范。流程智能化的发展需要经过以下5个阶段: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初级阶段→智能化高级阶段;对港口而言, 实现流程智能化也要经过以下5个阶段: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短期计划展望阶段→较长的计划展望阶段。

目前, 黄骅港基于标准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已经完成了港口内部管理的高效使用的数据的积累, 具备标准的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条件, 信息化支持已经基本到位。

但是限制港口制定长期计划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销售信息和车船运行信息的不确定性。销售信息不确定包括到港船舶及销售煤种信息的滞后, 往往港口只能获得当天销售信息, 限制港口未来3-5天场存结构合理配置、设备维保等工作的计划安排;车船运行信息不确定主要包括火车发车到港口之间车次煤种运行时间的缺失和船舶预靠时间承运煤种等的不确定性, 使得港口被动装卸, 导致场存结构的不合理及设备维保的不及时。

下面通过与澳洲纽卡斯尔港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矛盾凸显的多么明显。作为已经实现全面协同的计划管理的纽卡斯尔港, 已经实现了高精准的生产管控, 其船舶到港计划的展望期为21天, 港口堆场计划的展望期为10天煤矿装车计划的展望期为10天, 港口单机作业计划的展望期为7天, 铁路运输计划的展望期为7天, 充足的展望期是高精准计划的基础。依靠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有效保证了各个环节的资源共享和反应速度, 降低协调成本。下图为澳洲纽卡斯尔港计划链协同图示: (见图1)

为了保证高效精准的计划协同机制, 猎人河谷联合会于2003年成立, 主要对猎人河谷流域的煤炭行业进行集中计划、协调、监控和产量匹配, 以实现产业链的效率和出口量最大化。猎人河谷联合会主要六项基本职能和三个主要作用。主要包括产能规划、产能计划、运营、运营整合、服务支持、综合事务的只能和制定约束机制、预测产能规划、协调运营计划作用。

下图为猎人河谷联合会结构图。 (见图2)

所以, 如要实现港口计划排产流程的智能化, 需要销售、铁路、航运板块提供以下三方面的信息。一是中长期销售计划, 包括船舶预报和销售煤种;二是火车运行状态, 包括3日计划内和正在运行中的车流密度、车型结构、承运煤种等车辆信息;三是船舶运行状态, 包括3日计划内的船舶到港时间、船型结构、货运计划单船信息。

四、实现流程智能化的业务需求

港口作为集团煤炭下水销售的终端环节, 连接着铁路和航运, 通过港口公司的卸车作业、堆存管理、装船作业等关键作业环节为一体化运行的顺畅提供保障。通过港务公司内部生产流程梳理, 研究认为可以挖掘潜力的环节还需要集团相关单位的支持, 具体提出以下三方面业务需求:

(一) 对销售集团的业务需求

1、长期船舶预报计划。

借助集团产运销协同的平台, 以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为手段, 需要销售集团提供未来一旬的煤炭下水预计销售计划, 包括销售总量及分煤种销售量, 港口公司根据该计划预判未来一旬的港口生产形势, 细化堆场管理、调整堆场结构布局、安排设备检修, 同时提出煤炭资源调进需求, 为上游铁路运力组织和矿区装车安排提供依据。

2、短期船舶确报计划。

销售集团需要提供未来3-5天的煤炭确定销售计划暨《港口货物作业合同》, 港口公司根据销售集团提供的《港口货物作业合同》分析港口场存结构、船舶运力情况, 为后续堆场备煤垛位安排形成船垛匹配, 提高堆场容量和取料机作业效率创造条件, 同时对后期到港重车的总量和煤种结构提出合理化需求。

(二) 对神华中海航运公司的业务需求

编制船舶进出港计划原则上坚持船货衔接、资源匹配、神华中海船舶优先的原则。凡预排船舶, 要保证堆场和预到资源能够满足正常作业、按计划离港。针对目前神华中海全面承运国华电力的煤炭运输任务, 对于运输计划的预知性和确定性相对其他用户要可靠得多, 因此按照先易后难, 逐步推进的原则, 可以将国华电力的煤炭作业先行按照刚性作业计划的要求, 由神华中海船舶提前3-5天将船舶到港时间、船型、装货计划告知港口公司。港口公司根据上述信息制定堆场备煤垛位规划以及资源需求计划提报给铁路公司安排装车和发运。

(三) 对铁路到港车辆信息的业务需求

1、计划需求。

为保证重车接卸的顺畅, 港口公司根据销售提供的未来3-5天的《港口货物作业合同》、船舶运力、堆场存量及煤种结构、装卸设备能力、状态以及检修计划的安排等信息向铁路公司提出车辆运力需求计划, 包括列车到达的时间密度、车型的结构和矿区装车煤种结构。

2、运行需求。

运行过程中, 需要铁路公司从矿区发车开始就将重车的预计到港时间、车次、车型、煤种等信息传送到港口, 港口公司分析到车情况是否符合港口作业的需要, 并将不符合的情况和调整要求第一时间反馈给铁路公司, 以便其有时间进行流向的调整或者沿线的分流。

五、对集团一体化运营管理方面的建议

1、在集团公司的统一协调下, 建立销航港路矿的产能、运营和维修计划协同机制, 强化统一调度管理, 提升计划展望期、准确性和兑现率。

2、以市场为导向, 以船舶计划为触发点, 确立以销定产的管理模式, 协同各成员单位的生产和运营及维修计划。

3、建立基于集团效益最大化的利益分配和绩效管理机制, 使各成员单位始终朝着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努力。

流程智能化 篇2

验收预备会议内容

一、督促承建方提交详细的验收方案。

二、组织建设方、设计方进行技术文件的整理。

三、落实验收评委会组成:

1、评委会由几个人组成。

2、落实评审专家由谁去做。

四、拟定验收会议程。

五、甲方准备工程实施报告:

1、整个工程实施的全过程。

2、各实施阶段的主要情况,其中主要包括工期、质量、投资情况等。

3、完成的工程与合同、招标书的符合情况。

4、遗留问题及建议。

六、乙方准备竣工报告:

1、工程实施过程。

2、实施各阶段的主要情况。

3、完成的工程与合同、投标书的符合情况。

5、遗留问题及建议。

七、监理方准备监理报告:

1、实施监理的过程及内容。

2、监理各阶段的主要情况,一些主要问题的处理过程及方法。

3、监理工作的完成情况。

4、遗留问题的建议。

八、成立测试小组:

1、任命组成和组员。

2、拟定测试方案。

3、在正式验收之前做好相应的测试工作。

4、整理各种测试记录及报告。

5、起草测试报告。

九、成立文档齐套组:

1、任命组长和组员。

2、齐套完整的竣工资料:其中包括招标书、投标书、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变更报告、会议记录、材料设备进场使用报验单、监理资料等。

3、起草文档齐套报告。

十、试运行组准备试运行报告:

1、整理试运行记录。

2、起草试运行报告。

十一、培训报告:

1、培训报告。

2、培训记录。

十二、起草验收报告:

1、由乙方起草,甲方和监理方参于修改。

验收会议议程

一、主持人宣布验收会议开始:

1、宣布评委会名单。

2、推选评委会主任。

3、宣布下面的议程,、由评委会主任主持。

二、甲方作工程实施报告。

三、乙方作竣工报告。

四、监理方作监理报告。

五、测试组作测试报告。

六、文档组作试运行报告。

七、试运行组作试运行报告。

八、乙方作培训报告。

九、各部分的补充和说明。

十、评委会进行全面的评审:

1、各评委发表评审意见。

2、对起草的验收报告进行讨论和修改。

3、完稿验收报告。

十一、交由主持人主持会议:甲方领导讲话。

流程智能化 篇3

一、上海大学校园信息化的发展和问题

近几年来,上海大学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器、存储、私有云、公共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一卡通系统和内容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都已经建设完成,大部分业务部门也建设了大量的应用系统,积累了一些信息化资源以及应用服务,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教职工的科研、财务、图书管理等业务的信息化环境,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但以往的应用系统通常由学校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进行设计实施,所需信息基本上由各部门自行收集和保管,经常存在同一数据多次由不同部门或以不同标准重复收集,数据分散,数据标准及定义不统一,导致部门间信息传递困难,“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有效数据利用率不高。

(1)各个部门建设系统各自为政,分开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比较多,系统软件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后期维护成本过高,安全性问题突出。还有部分部门由于对信息化不理解,对数据、需求流程的梳理和整理不清,导致无法建设信息系统(或者实施成本太大),只能依赖传统的管理手段。

(2)学校师生在办理跨部门业务流程(如新生报道、离校等)的时候,需要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办理,办理的过程烦琐,也不够透明,对待问题的反馈过慢,无法满足智慧化校园的需要。

(3)各业务管理系统积累了大量业务数据,公共数据平台只存储学校的基本管理和核心数据,所以大部分业务数据都只保留在各个部门内部,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数据安全性缺乏保障。

(4)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能够通过互相定制开发或者统一的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同步,但是定制开发、数据同步的实施成本较高,大多数高校需要依赖第三方公司实施。时间和人力成本的限制,造成各个系统的信息资源得不到综合、有效的利用。

(5)各系统平台的数据,尤其是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缺乏统一的平台进行分析和管理,无法快速建模、实现分析和展示。

全校各类业务系统的各自为政、数据孤岛、业务响应时效差、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等问题,造成数据逻辑的不统一,难以实现实时、高效的整体分析,是高校信息化建设正面临的发展瓶颈。

二、上海大学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

处于大数据时代,基于“智慧校园”的发展需求和总体思路,上海大学以建成学校资源集成与应用系统(URP)为主要目标,由传统的资源建设转向流程驱动,重点解决资源的有效监管和使用效率,教学、科研等软硬件环境建设,日常业务处理的工作效果和效率等问题,提出敏捷开发大平台——资源集成与应用系统的概念,立足于平台建设和自主开发,通过“表单+流程+数据+展示”敏捷快速开发的概念,构建了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

PIM 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采用标准化的服务对流程进行分解和设计,流程的建设以表单、数据和流程为主,通过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对现有系统的整合,并以统一的用户体验层UI呈现给用户。

每一项业务的开展首先需要确定访问者的需求。对于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我们的所有流程的设计都基于工作流和表单这两部分而建立。工作流程的开发完全在“云端”进行,开发者访问部署在用户环境中的InfoPlus私有云服务,即可在浏览器环境中完成所有的开发工作。对于可以访问的用户,可以精确配置表单中每一个变量在不同流程状态下的不同增、删、读、写功能,变更方便。从而能够方便地实现不同流程状态下用户的不同表单字段访问权限与可见性。在复杂的流程场景下,可以对每一个流程步骤下的最终经手人进行精确、灵活、方便的限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流程以合乎真实逻辑的方式进行流转。

通过对流程本身的优化和再造,对组织架构、岗位、运行机制的分析,对大学文化和价值的提升,上海大学PIM系统实现业务流程全覆盖,实现统一的业务办理平台,通过流程的不断整合和优化,实现业务的集成,实现智能管理。PIM 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已在各业务部门使用,开发出超过100个流程,流程总量每年超过10万条,完成与现有业务系统和数据对接,服务于全校师生,业务范围覆盖各主要方面。

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打破各部门、各系统间的壁垒,以先进的BPM流程服务理念,将分散在各领域的流程有效地整合起来,在帮助各系统有效实现流程贯通和数据整合的同时,可以方便地实现全校级的管理流程统计分析和优化再造,进入一个不断提升管理效率的良性循环,形成一个真正意义的校园一站式流程服务中心。

全校各部门及师生通过在PIM系统上发起业务流程申请,被申请的业务流程自动推送至相关部门的相关处理人员,处理人员在网上进行审核,完成后自动流转到下一个审核部门,直至该流程完成所有的步骤,申请人在此过程中可以随时查询所发起流程的当前进展情况。这样大大节省了传统办公所需花费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使业务办理更加灵活有效。

PIM全流程模式实现网上业务办理、网上审核和网上评价,流程清晰严格,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的智能业务推送和业务办理,有效避免了传统管理方法中复杂低效的弊端,详细见PIM 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架构。(见图1)

上海大学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使信息系统与流程的关系也由传统的多对一,转变为一对一,实现了统一的数据来源,极大地减少了信息孤岛,提高了管理效率。通过全面整合优化学校现有的工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上海大学所有数据资源的整合,让数据资源不仅作用于传统业务系统,而且服务于整个学校信息化的建设,也便于衍生新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发展。

三、上海大学大数据中心和ADCP敏捷数据平台的建设

上海大学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发展,其核心是流程和数据的有效运用和运转,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既能从宏观角度反映学校发展变化,又能为各类人员提供具体内容的数据服务系统。借助定义好的数据分析模型,发现其中潜在的、深层次的、有价值的信息,内在关系和问题,抓住并解决关键问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全面的智慧校园建设。

敏捷数据云平台(ADCP)系统是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自主开发的数据整合系统,提供对数据的一体化访问,可快速提供对数据系统的扩展和访问,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孤岛、大数据挖掘等问题,能够为上海大学师生提供大数据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服务。

敏捷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引擎,实现了系统设计的标准化,其他系统只要按照标准化的接口,就可以实现和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时扩展的数据也是标准化的,子系统只要修改接受的参数,就能实现对不同数据模型的访问。

通过敏捷数据平台的自动化运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开发人员的技术依赖,技术人员只需要简单的工具向导,就能完成基本的数据模块的扩展,非常适合高校的现实环境,节省了人力资源。

敏捷数据平台有统一的入口和权限,日志管理入口,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通过权限的动态调整,用户可以对不同的模块实现不同的操作,最大程度地在灵活性和安全性之间取得了平衡。

敏捷数据平台基于数据引擎,数据引擎封装了对底层数据的访问,通过对底层数据引擎的修改,数据平台就能支持不同的数据云平台,提供了更强大的扩展性。

敏捷数据平台依据上海大学数据管理要求,整合各类型数据系统。同时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中所有的流程数据、权限数据都会汇总到ADCP平台中,实现集中式分级授权管理。业务流程系统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数据交互、后台数据的查询、数据状态的展示都需要数据平台的支持。

以ADCP敏捷数据云平台为核心的大数据中心实现全校数据“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统一使用”的模式,通过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效提升数据质量与数据使用效率。通过对数据模型的处理和分析,能够有效抓取全系统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的发展状态和历史数据,并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为学校、学院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见图2)

四、上海大学BI数据智能决策平台的发展

在上海大学大数据平台框架和ADCP敏捷数据云平台的支撑下,上海大学BI数据智能决策平台通过数据抽取、数据建模、数据分析和图形展示等方法,实现现有数据的可管理性和可用性,并为学校服务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依据,直观可视的数据分析与处理为学校管理层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系统——上海大学发展状况管理驾驶舱。

学校根据全系统管理的内在需求,研究提出可以反映学校发展状态的近400项指标,通过将采集的数据形象化、直观化、可视化,以动态图表进行展示和分析处理,并通过对多年来的指标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形成数字上大发展报告,为学校领导层战略决策提供有利支持。

管理部门通过对学校师生一卡通、门禁、消费、学习、生活等状态指标的分析,有效掌握师生的学习、生活和消费习惯及动态变化,以期师生的校园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针对性的服务,同时也为管理机构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后勤管理驾驶舱展示了上海大学师生在各食堂的消费情况,对不同食堂、不同消费人员类型、不同地区学生、困难学生分别进行了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为后勤集团提供服务决策依据,有效掌握师生的消费习惯及动态变化,以期师生的校园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便利服务。(见图3)

五、上海大学智慧校园的发展

上海大学正在建设智慧校园,其核心是数据,数据平台的建设是关键,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既能从宏观角度反映学校发展变化,又能为各类人员提供具体数据内容的数据服务系统。借助定义好的数据分析模型,挖掘其中潜在的、深层次的、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内在关系和问题,抓住并解决关键问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全面的智慧校园建设。

数据驱动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石,流程驱动则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纽带。它打破了各部门的系统屏障,整合原先各部门的历史数据,实现数据共享,统一管理数据资源,提升数据价值。统一的表单样式也让办理人员更易操作,流程发起人也可通过平台实时掌握流程进展状态,用户体验度更高。

基于业务流程驱动和数据驱动的理念,上海大学重点发展三大系统平台得以构建和推广。PIM 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实现统一界面、统一表单样式、统一权限管理,业务自动推送,业务流程全过程跟踪和管理;后台ADCP敏捷数据平台将业务流程数据和各业务部门数据经过统一整合管理后提供给BI数据智能决策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全校PIM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ADCP敏捷数据平台、BI智能决策平台的建设,解决了各个部门建设系统各自为政、分开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维护成本过高和安全性问题突出等问题,能够为一般的部门提供业务流程办理、简单的数据维护等工作,同时能够打通各个业务系统,实现流程和数据的流转,并最终将全业务的数据汇总到数据平台和展示平台,为智慧化校园决策服务。

流程智能化 篇4

近年来,智能化植物工厂之照明话题一次次次成为了舆论焦点,绿色、生态、环保的“植物工厂” 也成为媒体的新宠。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 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育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生育不受或很少受太阳、土地等自然条件制约。2013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国家“十二五”863计划 “智能化植物工厂生产技术研究”项目,并把涉及植物工厂的LED节能光源列为了重要研究课题。此次成立的农业照明技术创新与应用战略联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诞生,首届联盟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主任杨其长教授正是“智能化植物工厂生产技术研究”项目的首席专家。

据杨其长理事长介绍,LED不仅具有体积小、 寿命长、能耗低、发光效率高、发热低等光电特性优点,而且还能根据农业生物的需要进行光谱的精确配置,可促进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光形态建成, 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被认为是21世纪现代农业领域最有应用前景的人工光源。

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农业照明技术还较为薄弱,存在光源装置性价比不高、电光源研发与产品化渠道不畅、照明产品推广应用率低、LED固态光源应用困难等现实问题。但杨其长认为,我国依然具有创新和掌握话语权的机会。LED因为是单色光,组合以后可以形成动植物需要的理想光源,但这个技术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即针对每一种植物我们还需要研究LED这一新兴光源的光谱配光,红光、蓝光以及其他光的比例是多少。因为植物光谱差异非常大,每种植物需要的光不一样。LED光源的企业拿不到这个参数,就很难做出适合的灯具。 最近国内相关科研单位、大学也在研究,给出了一部分数据,但这个数据量不够。所以LED在农业上的应用,应该说是刚刚起步,这就为我国的企业、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前景。

农业照明的标准评价体系需要联盟机构积极团结联盟参与单位完成推进。杨其长认为,产业发展,标准先行,对于LED光源也是如此,有了标准化, 才能使LED农业照明健康有序地发展。但是标准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理论基础,更需要实际应用基础,这是建立合理科学的标准体系的关键。这就需要从LED农业照明光源的研发与实际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更多的调查研究,制定出有利于行业和产品发展的农业LED光源标准。这迫切需要国家尽快制订产业优惠政策,加大LED农业应用示范推广力度, 促进标准的建立与落地。

广东省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中心主任、农业照明技术创新与应用战略联盟秘书长眭世荣强调,未来我们要鼓励自己的民族企业更多地在这个领域中申请知识产权。有了产品、技术、知识产权,将来在大规模的推广过程中,标准的作用才会显现,才能真正在国际竞争中拥有话语权。因此最近3年,我们将重点推进LED农业照明示范工作,以示范促应用, 以示范带动技术创新。

流程智能化 篇5

1.1生产要素的构建

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五要素。也就是指人员整齐;设备能安全正常运行;原材料齐备;作业指导性文件齐全;生产环境符合生产要求。尤其要注意一点:单相智能电能表所使用的原材料一定要与国网送测的样机保持一致。

1.2基板的SMT

SMT回流焊接直接影响电能表的质量。SMT回流焊要求:焊接后的元件无虚焊、漏焊、连焊,焊点牢固。SMT回流焊生产过程要做到:产前要确认物料的正确性;设计制作合理的刷锡膏模具,一般钢板模具厚度1.2mm;PCB必须按指定方向放入回流炉;根据元件属性设置回流炉温度且温度恒定后再开始生产;待首件确认合格后再进行批量生产;使用AOI光学检查元器件的焊接状态。

1.3基板的波峰焊

波峰焊是焊接直插式元器件作业工序。以人工插件为主,作业时应该做到:合理分配工序,降低单人插件的元器件种类;合理设计托盘的镂空区域的倒角且与附近元器件的距离至少1.5mm以上;按指定方向放入波峰焊;焊接完成后,检查无漏焊、虚焊、连焊等现象,元器件无浮起。

1.4线路板清洗

单相智能电表线路板清洗是指使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清洗后,确保线路板无残留焊锡珠,松香、助焊剂等杂物,保持板面清洁,使计量芯片,时钟晶振、CPU等器件工作正常。清洗后,线路板要60℃老化干燥2小时。

1.5程序烧写与单板调试

程序烧写前要对CPU板进行恒温(22℃-24℃),恒温2小时后进行程序烧写。程序烧写要做到:烧写前认真核对程序版本;烧写后进行首件交检,合格后再进行批量生产。写完程序需要对单板进行单板测试,要做好调试前后的线路板区分标识;利用工装设备观察好相关指示灯指示的测试结果,不要漏项、误判。

1.6三防漆涂布

单板调试完的`CPU板需要区域性涂布三防漆。将三防漆均匀涂布到CPU、计量芯片、时钟晶振、采样电阻等区域,不要将三防漆滴落到液晶、端口、插座、插针、按键等元器件上,晾干后转装配。

1.7装配

装配是单件组合成整机的过程,首先装配前要确认相关元器件是否与图纸要求一致;装配过程注意静电防护;注意锣刀力矩的使用要求,注意线缆的整型走线方向,注意扣上壳前揭掉液晶保护膜,清除表内异物,做好用户区分标识增强可追溯性。

1.8耐压测试

国网标准要求单相智能电表:要经4.2KV电压,耐压时长60S的电压冲击测试。耐压作业过程要确保耐压测试工装插针与电表各端子接触良好;要注意操作安全,耐压测试结束后按“停止键”停止供电再取下电表,不允许带电作业。

1.9整机功能调试

整机功能调试主要是对单相智能表功能性测试。主要包括:按键、红外、485通讯、液晶显示、跳合闸、报警灯基本功能。整机功能测试要注意选择正确的生产软件,配置相关的检测项目,不要漏检。

1.10上架接线与老化

将电表安装到电表架上,打紧螺钉。推入老化室,接220V电压,10A电流进行老化走字测试。老化温度60℃-65℃,老化时长8小时。上架螺钉一定打紧,否则老化过程会损坏电表;老化过程要进行巡检,观察电表状况和走字情况,并记录老化过程卡。

1.11精度校准

老化结束后,先将电表冷却到室温状态,通过标准源输出,使用软件对电表计量芯片进行校准调试的作业。首先根据电表的规格的不同设置标准源的输出值。在校表过程中应注意电表无反相问题,各电表脉冲灯应该闪烁。校表结束,软件无报错。

1.12检查

检查应该包括精度检查、功能检查、外观检查。精度检查是通过标准源以及检查软件对电表的计量精度进行检查,在符合国网要求的前提下,更应有严格的内控标准;功能检查主要检测电表的按键、485通讯、跳合闸、报警等功能;外观检查主要要求电表表壳清洁、无划伤,螺钉齐全,无滑丝,液晶显示正常,不缺段、无异物等。

1.13出厂参数设置

出厂参数设置是根据用户要求设置具体的表号、表地址、户号、资产管理编码等相关参数。在设置过程要注意条码号段与要求一致;参数文件与相关技术文件要求一致;选择正确的生产软件,依据作业指导书选择设置项,不要多项、漏项。

2结语

单相电表除上述基本工艺流程,还有巡检、返修、首件检、抽检等环节,也是整个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总之合理的工艺流程是生产合格产品的必备条件。不但是企业发展要面对的永恒课题也是每位员工严格遵守的金科玉律。

参考文献:

[1]宗建华,闫华光,史树冬,于海波.智能电能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流程智能化 篇6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由“看得见、量得着”电缆接线转变为网络信息流, 由此为给继电保护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1,2]。随着新疆750k V超高压智能变电站的快速建设, 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经常直面智能化改、扩建工程二次系统安全风险问题, 如何管控作业风险, 制定相应措施正在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对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改、扩建工程中安全风险尚缺乏有效的识别、评估和评价, 对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尚没有典型的工程实践予以验证[3,4]。

本文基于专家系统对智能变电站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 创新性的提出了继电保护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流程, 解决当前检修企业风险管理问题, 并通过750k V烟墩变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更换工作验证了该风险管控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 改、扩建工程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辨识

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系统在更换、升级、扩建等工作中, 如在部分老间隔或新增间隔上的改动, 需要生成新的全站系统配置文件 (SCD) , 然后相关配置的IED都要重新下装已配置的IED描述文件 (CID) , 此时如何确保SCD版本的一致性, 与其他正常运行设备通信的安全性以及如何进行试验保证保护动作的正确性等都必须有明确的规范。

智能变电站设备之间通信方式采用点对点或者组网方式, 需要使用大量的交换机。一旦检修作业中误断交换机电源、误碰交换机端口, 有可能对整个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影响。这样, 检修作业时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通信风险管控就变得尤为重要。

对运行环节来说, 合并单元、保护装置、智能终端、交换机等IED设备不再通过点对点的硬接线来进行跳、合操作[5]及上送重要信息, 检修作业时明显的安全隔离点将不复存在, 装置的二次安全隔离措施很大程度上将通过装置内的各种软压板实现, 一旦这些功能压板、SV、GOOSE压板设置不当, 将会造成极大的运行风险。因此必须对各类压板的操作有明确的操作规范标准来确保二次安全措施既全面又细致。

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智能终端和合并单元以检修压板的组合表示不同设备的检修状态, 在改、扩建作业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检修压板的投退。

注:检修态表示设备投入检修压板, 非检修态表示设备退出检修压板

本文采用专家系统进行风险辨识, 其优点是简便、易行, 在改、扩建工程检修现场容易实现。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 可能出现遗漏[6,7]。因此需要大量继电保护专家对改、扩建工程检修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动态、静态风险进行辨识, 将隐患、风险点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辨识出的隐患点、风险因素, 为下一步评估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制定预控措施提供基础支持。

总结专家系统对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 结论显示影响变电检修作业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前中期SCD文件管理, 作业中的二次安全措施票管理, 智能软压板、检修压板投退原则管理, 网络通信设备管理4个方面。

2 改、扩建工程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权重评估

针对上述4个方面的风险源开展评估, 以每一种作业风险源可能造成的危险后果进行权重划分:A为发生人身、电网事故;B为发生通讯中断、遥控失败等一般事故;C为发生异常信号上送等轻微事故。以概率统计来表示, 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 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然而, 从系统安全角度考察, 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 而必然发生的事故分数定为1,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定位0.5, 因此结合概率统计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表如表2所示。

综合评价结果显示, 在SCD文件, 二次安全措施票, 智能软压板、检修压板投退, 网络通信设备管理4个方面中, SCD文件管理、二次安全措施票管理占据较大权重, 而智能软压板、检修压板投退及网络通信设备管理占据次要位置。

3 改、扩建工程继电保护检修作业风险管控措施

为确保智能变电站改、扩建工程继电保护作业安全、高质, 根据风险情况提出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

1) SCD管理环节

SCD文件作为智能站二次系统设计的核心, 应严格明确设计、验收、运行管理的工作职责和界面分工, 做到工程建设与生产运行的全面衔接。相关专业需变动SCD文件必须事先告知继电保护专业, 征得许可后方能更改。

2) 典型二次安全措施票, 智能压板投退原则

编制智能变电站典型二次安全措施票及智能压板投退原则, 修改二次运行规程, 对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写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风险管控卡中, 满足现场检修作业要求。

3) 自动化通信设备管理

全站GOOSE交换机、装置、录波器、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IP地址、子网掩码、MAC地址等设备参数交换机等设备参数应全部纳入继电保护专业管理, 交换机屏柜上粘贴端口图实对应表, 并注明调试端口[8]。检修工作前后投入核对使用版本后, 并要有简要的修试记录。

认真落实完各项保证安全的风险管控措施后, 可以保证改、扩建工程检修工作安全、优质完成。

4 改、扩建工程继电保护检修作业风险管控实例

以750 k V烟墩变电220系统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更换工作为例, 继电保护检修工作人员对作业现场风险点进行辨识, 得出以下措施:

1) 保护回路上实施多重安措, 有明显电气断电的电气回路执行单重安措。

2) 做好智能组件柜内的安措, 防止运行设备误动。

3) 检修过程中检修压板、智能软压板等严格按照典型投退原则执行。

4) 如需要拔插交换机、光纤端口, 需认真记录原始状态。

5) 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风险控制措施卡中的控制措施。

风险辨识评估后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 保证了此次更换工作顺利完成。

5 结语

随着新疆智能变电站的快速发展, 改、扩建工程现场继电保护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本文研究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的技术, 提出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风险辨识、风险评估、落实相应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本文通过750k V烟墩变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改造工作验证了安全风险管控流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摘要:随着新疆750千伏超高压智能变电站的快速发展, 改、扩建工程继电保护作业安全风险与常规变电站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制定现场风险管控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智能站特有的SCD文件、智能软压板、检修机制等风险点。本文基于专家系统对智能变电站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与评估, 创新性的提出了继电保护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流程, 并通过750k V烟墩变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更换工作验证了该风险管控流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控,智能软压板、SCD文件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2]谭忠富, 李晓军, 王成文, 等.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3]易永辉, 曹一家, 张金江, 等.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新型集中式IED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32 (12) :36-40.

[4]孙一民, 李延新, 黎强, 等.分阶段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工程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 31 (5) :90-93.

[5]高翔, 张沛超.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 2006, 30 (23) :67-71, 87.

[6]张文泉, 胡庆辉, 张爱军.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探究[J].电力技术经济, 2007, 19 (2) :61-65.

[7]张跃丽, 陈幸琼, 王承民, 等.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可靠性评估[J].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2, 28 (11) :7-12.

流程智能化 篇7

一、线路保护改造工作流程

1. 现场危险点、安全措施

危险点:

误启动失灵、误开入刀闸位置、误通流到运行220k V母线保护装置。

安全措施:

(1) 记录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保护装置光纤接口标签, 打印保护装置定值。 (2) 在220k V1、2母线保护屏退出停电间隔相关的线路投入 (或SV接收) 软压板、GOOSE发送软压板、GOOSE接收软压板。 (3) 在线路开关1、2号保护屏退出线路保护失灵启动GOOSE出口软压板。 (4) 将1#、2#保护装置, 合并单元, 智能终端置检修状态硬压板投入, 检查开入量并用红胶布封闭。 (5) 记录保护通道光纤“收/发”, 并将光纤通道自环。

2. 线路保护调试

通用实验:

(1) 屏柜检查:光纤、二次接线外观检查, 图纸相符, 端子紧固、接地线良好检查。 (2) 装置电源检查。 (3) 软件版本核对。

继电保护性能测试:

(1) 开入量:各电气实端子开入量的校验。 (2) 交流精度测试:测试仪依次加入电压和电流, 检查模拟量输入, 投退SV接收软压板, 测试软压板的有效性。 (3) GOOSE开入测试:用继电保护测试仪依次加入各GOOSE开入, 检查开入量正确性, 投退GOOSE接收软压板, 测试软压板的有效性。 (4) 整定值的整定校验和装置逻辑测试。

二次回路系统校验:

(1) 回路绝缘测试:保护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电源绝缘, 智能终端开入回路绝缘, 操作回路绝缘。 (2) 跳合闸保持电流整定检验。 (3) 开关机构信号, 跳合闸闭锁回路检验。 (4) 合并单元数采试验及同步性试验。

自动化调试:

(1) 遥控传动、遥信、遥测试验。 (2) 与调度主站进行自动化联调。

整组试验:

(1) 通过用继保测试仪向保护装置加入电流电压模拟各种故障, 分相跳闸、重合闸及后加速动作行为。 (2) 投退保护装置GOOSE直跳及重合闸出口软压板, 测试软压板有效性。 (3) 投退智能终端跳闸、合闸出口硬压板, 测试压板的有效性。 (4) 保护和机构三相不一致保护动作行为测试。 (5) 开关机构防跳试验。

二、线路保护改造母线保护陪停试验

危险点:

(1) 误跳220k V母线上运行间隔开关。 (2) 误开入失灵联跳至运行主变保护装置。 (3) 误开入远跳、其他保护动作、闭锁重合闸等至运行间隔线路保护。

安全措施:

(1) 记录220k V 1#母线保护装置光纤标签, 打印220k V 1#母线保护装置定值及压板状态。 (2) 退出主变1#保护屏失灵联跳GOOSE接收压板, 退出各个运行线路间隔1#保护屏接收母线保护GOOSE压板。 (3) 投入220k V 1#母线保护检修压板, 并检查压板开入正确, 用红胶布封闭压板。 (4) 投入1#线路保护屏失灵启动GOOSE软压板。 (5) 在1#母线保护屏处断开运行间隔的GOOSE直跳光纤, 观察智能终端、母线保护装置断链是否正确, 记录此光纤编号, 并用护套封闭该光纤, 防止误投入。

陪停试验:

(1) 检查母线保护新配置是否正确, 比对新旧配置变化部分。 (2) 在1#母线保护处断开GOOSE A网网络光纤, 观察各运行间隔1#保护装置、1#母线保护装置断链是否正确。 (3) 在下载配置前, 对1#母线保护装置模拟母差保护动作, 失灵联跳动作等, 抓取母线保护动作跳各相关运行间隔的直跳GOOSE报文, 抓取远跳、其他保护动作、失灵联跳等网络GOOSE报文并保存;更新配置后完成同样的抓包试验并保存;将修改配置前后的报文进行比对。 (4) 用仪器模拟各个运行支路电流量及母线电压加入1#母线保护装置, 保证采样正确。 (5) 用仪器模拟各个运行支路失灵、刀闸位置开入, 母联失灵、位置、手合开入等变位正确。 (6) 恢复1#母线保护GOOSE网络光纤, 观察各运行间隔1#保护装置、1#母线保护装置断链恢复。 (7) 以下针对停电线路间隔的母线保护接口试验前, 确认1#母线保护屏上仅停电间隔的支路投入 (或SV接收) , GOOSE接收, GOOSE发送出口软压板处于投入状态, 其余GOOSE发送软压板均为退出状态。 (8) 由测试仪通过合并单元加入模拟量 (或一次通流) , 完成1#母线保护、1#线路保护, 测控装置通流测试。 (9) 通过短接点方式模拟刀闸切换, 测试1#母线保护, 1#合并单元, 监控刀闸变位。 (10) 测试仪向1#线路保护装置加入电流电压模拟单相瞬时故障, 模拟线路保护动作, 检查母线保护屏分相失灵开入变位正确, 投退启动失灵GOOSE发送软压板, 检查压板有效性。 (11) 由测试仪向1#母线保护装置加入电流电压模拟母差保护动作, 观察1#线路保护屏闭锁重合闸、远跳、其他保护动作等开入变位正确。 (12) 测试仪向1#母线保护装置模拟保护动作, 检查保护动作实际出口。 (13) 核对220k V 1#母线保护、1#智能终端、1#合并单元及1#线路保护装置电源回路一致性。 (14) 接口试验结束, 恢复接口试验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流程智能化 篇8

1 系统设计背景

我院新院区有手术室43间,日均手术量可达到200台以上,手术室人员流动量大。传统方法对进出手术室人员进行手工管理,包括是否允许进入手术室、登记进入手术室时间、发放手术衣、分配储物柜及发放储物柜钥匙、登记离开手术室时间、回收脏手术衣、回收储物柜钥匙等,管理工作量大,需投入较多人力,不仅管理成本高,而且不精确、不规范、不科学。

如今自助服务已在超市、银行、地铁、火车站等服务行业得到普及。自助服务系统借助灵活的触摸屏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向用户提供了一种更为自由方便的服务方式[2]。借助自助服务终端,对手术室人员进出和更衣实施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我院采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手术室更衣流程,改善原有手工管理的不足,自主研发手术室智能更衣系统,借助自助更衣机、CPU卡、电子储物柜、红外感应器等计算机设备,实现手术人员签到和签退、自动出衣、自动分配及回收储物柜、回收衣服等功能。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分析

作为安置在手术室更衣区的自助更衣终端,首先应具备查询手术信息功能,然后要实现六类业务功能,包含签到、自动出手术衣、自动分配储物柜、签退、回收脏手术衣、自动回收储物柜;此外,需实现数据分析和提供报表等功能,主要需求如表1所示。

2.2 人员管理需求分析

我院手术室进出人员包括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外科医生、进修生、研究生、实习生及其他医务人员等。据统计,手术室一天的人流量为800人次左右。在自助服务新模式下,如何对手术室进出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何有效控制首台开台时间等问题,成了手术室管理的重中之重,迫切需要自助服务系统能严格控制进出人员及签到时间。系统需实现对不同类型人员根据手术室制度授权准入,同时具有应急的灵活性,如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准入长期有效,外科手术人员手术当日有效,研究生、实习生等其他人员则需到前台临时授权等;记录人员签到时间,对首台手术将要签到迟到的医生进行短信提醒,并提供相应的统计报表。人员进出手术室控制流程如图1所示。

3 系统设计

手术室智能更衣系统由智能终端设备及管理软件组成。前者主要包括主机系统、触摸屏系统、供电系统、读写卡系统、红外感应系统、自动出衣系统、储物柜离线式电子门锁系统等,后者主要实现对硬件设备的控制及管理需求。此外,需设计对CPU卡的读写逻辑。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硬件设备选择高性价比、高可用性、高可靠性产品,选择最适合应用环境的时间和空间效率最优的物理设备。选择红外感应设备时,需考虑灵敏度和稳定性,能通过单片机控制实现与计算机间的数据联机通讯;选择CPU卡时,需考虑授权存储区数据安全,并且能正常读写,而不影响非授权区数据,同时能根据应用灵活设置,支持多种模式下的储物柜应用及实现与储物柜电子门锁间数据有效通讯;选择高性价比的储物柜离线式电子门锁,将开锁授权信息写在CPU卡上,解决离线储物柜门锁授权问题,从而大幅度降低储物柜电子门锁成本。

终端机软件是本系统的核心,首先要保证该软件能正常驱动全部硬件、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并为远程管理与监控程序提供数据;其次,必须设计用户界面友好、人机交互良好、操作简单易学的软件,协助用户完成进出手术室的自助服务;最后,需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并满足手术室的洁净环境要求。

远程管理与监控程序为手术室管理员提供服务,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手术室准入授权、实时监控各类型衣服剩余数量、数据字典维护及报表统计、标志衣服未回收人员、手工签退长时间占用储物柜人员等,以确保更衣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相关应用支持软件可理解为更衣系统的依赖软件,如手术室管理系统提供当日手术信息、人事管理系统提供各类人员信息、短信服务平台发送短信等。

4 系统实现

4.1 物理结构实现

我院自主研发的手术室智能更衣终端采用组合式硬件结构,一组更衣设备包含中间一个操作柜,左、右两个出衣柜。其中操作柜上方有一个衣服回收口,中部放置触摸屏显示终端机软件界面,触摸屏两边为读卡器,下方为衣服回收集中地;另外,每个出衣柜安装有紫外线灯, 该紫外线灯可在柜门关闭时对柜内衣服进行消毒。一个出衣柜可存放不同规格手术衣120件;出衣柜通过单片机,接收软件系统指令,一次发放一件手术衣。出衣及衣服回收均由红外感应实现信息收集。终端机的外观、组成、演示如图3所示。

4.2 终端软件实现

终端机软件系统基于Client /Server模式,采用Power Builder11.5技术开发。系统在保证安全可靠、授权准入控制到位的前提下,对没有我院员工卡(CPU卡)的人员配备临时卡给予准入授权,实现了根据不同类型人员自动分配各种大小类型手术衣并分配合适的储物柜;对手术室固定工作人员可分配固定储物柜,其他人员相近时间内自动分配一定物理空间距离的储物柜,并有效控制分配时的并发操作。此外,系统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如手工签退长时间占用储物柜人员等,促使业务流程优化,以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手术室的管理需求。

5 系统成效

手术室智能更衣系统目前已在我院投入使用,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用户界面友好,人机交互良好,全程语音提示,操作简单易用。经过多次调整和功能扩展,目前该系统功能包括进出人员身份识别及控制、签到、自动出衣、自动分配储物柜、签退、自助回收衣服、 自动回收储物柜、迟到短信提醒、数据分析及报表统计等。该系统可提供安全可靠的24小时值守服务,代替以往的手工操作,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减少手术人员更衣等待时间,改善手术室环境,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医院的人力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程勤,游春梅.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4):256.

流程智能化 篇9

自2010年重庆药品交易所正式成立以来,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了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公共平台,2015年平台交易额已突破200亿元。根据重庆市政府《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规划,2017年,全市医药产业有望形成超过10亿元的流通市场规模。但在重庆市医药流通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医药经营企业“散、小、多、乱”的情况仍然存在,大多数药品经营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二是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缺乏有效的统筹,难以支撑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在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迟迟不能融入医药流通行业的前提下,医药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净利润仅为1%左右。三是缺乏与医药流通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软硬件及物流供应商。以医院的院内物流为例,在“医药分家”大形势的推动下,医院药房将逐渐从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医院物流外包的模式将逐渐盛行。在大型公立医院动辄需要上千万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却很难找到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软件、设备等相关服务供应商。

因此,为促进医药流通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实现医药流通行业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将积极通过对医药智能物流平台的分析,探索基于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的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建设。

1平台业务

1.1平台市场定位

广义的智能物流平台将面向巨大的社会物流需求,按照服务的范围可以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园区性,按照货物的种类可以分为消费品、大宗商品和危险品等,按照服务类型可以划分为仓储类、公路运输类、港口服务等,不同的类别将对应不同的市场需求,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然而一味追求大而全,不仅浪费平台资源,也容易使平台缺乏自身的特色。因此,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将明确的定位于服务医药流通的行业型物流服务平台,提供从生产厂家到终端消费者的整个医药销售流通环节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并不提供实体的仓储、运输等服务,而是以第三方的身份,以医药流通行业的专业背景和行业资源,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来整合物流资源,提升行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因此,与线下实体物流服务不同,智能物流平台将为他们提供服务,而不是抢夺市场份额。

1.2平台服务对象

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参与主体包括业务主体、监管主体、运营主体。其中业务主体包括医疗机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经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企业、物流设备企业等。监管主体包括卫计委、药监、社保、药交所、交通、海关、税务等。

1.3平台服务内容

医药智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将主要提供六类的服务。一是医药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整理和发布,涉及医药物流供需信息、企业信息、物流绩效评价信息、医药行业动态信息等。二是基于全流程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协同服务,通过建立统一的编码标准和数据交互标准,实现平台上各用户之间信息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涉及从医药生产企业到医药流通企业、医疗机构间的订单交互、发票交互等。三是医药流通监管溯源服务,涉及为行业监管部门提供药品流向的明细、报表,确保药品流通信息的动态监管与事后追溯。四是数据服务,从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及智能物流平台的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信息,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和优化物流过程,提高医药产品流通效率。五是以物流资源为商品的在线交易撮合服务,从而整合医药行业物流资源,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六是增值与延伸服务,涉及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供应链金融支撑、移动客户端应用、数据分析报告等服务于医药物流过程的定制化服务。

2平台架构

2.1平台应用架构

平台采用“4+1”的应用架构,建设包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业务协同平台、物流信息撮合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共计四个业务子平台,以及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使用的监管溯源子平台。平台建设一个统一门户,并通过手机、平板、大屏幕等多种终端展示给最终用户。平台应用架构如图1所示。

(1)物流公共信息子平台

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为用户提供物流信息的展示、查询、交换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是整个智能物流平台的前台门户。该平台通过网络广泛连接到物流企业系统、监管部门系统、医疗机构系统和智能物流其他4个子平台,实现对运单、货物、运力、仓储、GIS、信用、供需、监管、统计等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从而达到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规范透明、资源优化调配、监管安全高效的应用效果,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业务协同子平台

业务协同子平台,以基础数据标准和数据交互标准为基础,以数据交换系统为核心,以云端服务为技术手段,为实现外部系统(ERP、WMS、HIS系统)与药交所核心业务平台(交易、结算平台)互联互通,生产、配送、医疗机构、药交所三方平台、政府监管部门间业务协同,而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

(3)物流信息撮合子平台

物流信息撮合平台,通过对运力资源(航空、海运、公路、铁路、冷链运输等)、医药类仓储资源(含冷链)、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医药物流相关软硬件等的资源整合,以数据分析平台为后台支撑,通过整体解决方案为供需双方提供物流相关资源的信息撮合、交易服务和在线金融服务,包含撮合管理、评价管理、结算管理、在线融资等功能模块.

(4)数据分析子平台

通过数据管理后台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清洗、备份、统计、挖掘、可视化管理功能;基于智能物流各子平台数据,通过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提供如订单分析、库存分析、价格分析、路径分析等数据分析应用。为客户提高仓储、运输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强采购监管、提高库房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5)监管溯源子平台

监管溯源子平台,以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药品器械交易数据、智能物流平台物流数据为基础,以数据分析平台为支撑,服务于“三医联动”,为食药监局、卫计委、医保等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监管辅助服务。

2.2平台数据架构

平台数据架构分为5个数据域:交换数据、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它们之间通过搜索服务器、消息服务器交换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生成数据,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

(1)交换数据:包含中间库、FTP文件、WEB服务数据,为平台提供数据源以及数据交换。

(2)基础数据:包含目录数据、支撑资源数据、元数据,提供数据标准、交换协议、基础数据等内容。

(3)业务数据:包含公共信息、信息撮合数据、监管溯源数据,作为平台的基础应用数据服务于应用子平台。

(4)管理数据:包含门户管理、数据管理、平台监控数据,提供详尽的业务、内容、分析、交换、日志等管理方面的数据。

(5)分析数据:包含业务分析、综合分析、应用模型,提供详尽的业务分析、智能分析、信用评价、监管预警数据。

2.3平台技术路线

2.3.1体系架构

平台体系架构采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整体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系统总线、服务总线、应用系统和门户。通过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模块包装成服务,并建立良好的接口与契约,以系统总线为统一调度,将功能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可直接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

2.3.2开发涉及的相关技术

(1)开发平台及应用服务器:平台开发延续使用当前主流的JAVA和C#平台,依托底层应用服务器Apache Tomcat、Apache Zookeeper、.Net Framework、Nginx分布式发布服务。

(2)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 7以及Windows 10。

(3)数据库技术:使用Oracle 11g数据库管理系统。

(4)开发工具:JAVA平台使用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C#平台使用微软Visual Studio2010或以上。

(5)后端开发框架:应用框架Spring、WEB框架Spring MVC、数据持久层框架Mybatis。

(6)代码管理及版本控制:选用SVN作为版本控制服务器,使用Maven作为JAVA平台代码管理工具。

3结束语

建设医药智能物流平台有以下四大作用,一是能够作为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平台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形成畅通、高效的药品流通渠道;二是能够实现省级药品交易平台与医疗机构、医保、卫计委间的数据对接,通过“三医”数据的互联互通,为政府“三医联动”改革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三是能够建立健全医药物流监管体系和诚信评价体系,同步推进医药产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实现医药流通全过程可视化和可溯源管理;四是能够优化医药物流资源配置,对第三方医药物流产业进行统筹和监管,对现有闲置的仓储、配送等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最大限度地优化医药物流环节,为医药流通领域成本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国家和重庆市在医药物流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方向,针对重庆市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医药流通行业现状,探讨一种基于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的智能物流平台设计,旨在探索“三医联动”改革环境下,适用于医药流通领域的资源优化配置方式,最大限度地优化医药物流环节。

关键词:医药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互联互通

参考文献

[1]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203-204.

[2]侯喆.外贸B2C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28.

[3]刘琼.基于SOA的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9.

上一篇:增产效益下一篇:教学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