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实践模式(精选7篇)
闭环实践模式 篇1
电潜泵举升技术具有扬程高、排量调节范围广、运行平稳、后续易管理的特点, 具有其他采油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油田开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 电潜泵举升占南海西部油田油井举升方式的86%, 是最主要举升方式。分析影响潜油电泵井检泵周期的因素, 提高电泵井的管理水平, 延长电泵井的免修期, 对提高潜油电泵井的利用率和采油时率, 降低采油成本,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1 存在问题分析
潜油电泵管理是个系统工程, 影响检泵周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地下因素, 也有地面因素;既有技术因素, 也有管理因素。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势必造成检泵作业[3]。
分析南海西部油田近年来的检泵作业, 检泵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如图1所示:
1.1 井况因素影响检泵周期
随着涠洲XX油田、文昌XX油田的逐渐老化, 油井井况 (诸如:出砂、腐蚀、结垢) 逐渐复杂。截至2012年底, 南海西部油田, 电泵井中出砂、结垢比例达17.3%;腐蚀比例达20%;高含气比例达7.5%, 这些井的平均检泵周期为504天, 低于正常电泵井的检泵周期。
1.2 设备质量影响检泵周期
近年电泵井检泵原因中, 电机烧毁占49%, 电缆故障占41%, 保护器损坏、泵吸入口损坏、泵损坏及其他原因占10%。井下电气设备故障是电泵井检泵的主要原因。
1.3 油田地理因素影响检泵周期
南海西部油田远离中国主要的电泵生产厂家, 给电泵设备库存管理带来很大挑战。若库存过量, 易至设备积压老化;若库存不足, 易出现无合适机组入井, 影响作业。
1.4 施工和日常管理因素影响检泵周期
如技术服务人员在现场施工, 未严格按程序操作, 造成机组寿命短;因管理不善随意停机, 频繁启动, 故障停机后原因未明的情况下盲目启动, 都易造成机组损坏, 从而影响潜油电泵检泵周期。
2 闭环管理模式设计
针对上文分析, 提出如下措施:
(1) 加强潜油电泵设备库存管理, 保证安全合理库存;
(2) 加强电泵井举升系统设计, 提高作业质量;
(3) 加强电泵井日常管理, 电泵井动态分析和故障诊断;
(4) 加强损坏机组分析, 加强电泵相关信息的统计与挖掘, 指导改善电泵管理工作。
针对南海西部油田的实际情况, 具体工作如下:
(1) 建立潜油电泵闭环管理组织架构;
(2) 理顺闭环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重点。
2.1 组织架构
由生产管理部门分管井下作业的经理, 协调油藏管理人员、井下作业人员、机采人员以及现场管理人员, 整体落实潜油电泵闭环管理模式。
2.2 管理流程
如图3所示, 潜油电泵闭环管理分为五个环节:设备库存管理、举升系统设计、井下作业、电泵井生产管理、返修设备拆检分析。由于南海西部油田及海上油田的特殊性, 各个工作环节又与陆地油田呈现出不同的特质。
2.2.1 设备库存管理
与陆地油田相比, 南海西部油田的电泵设备库存管理难度较大。油田所在位置周边无潜油电泵及电缆制造厂家, 电泵与电缆采办周期长, 修井作业只能从库房中选择电泵机组及动力电缆。
若电泵、电缆库房不齐全, 则影响作业时电泵设备的选择;反之, 若库存积压太多, 则易致设备积压老化。这两种情况均会影响电泵运行及检泵周期。
提出如下解决方案。将电泵设备库存管理分为两部分, 一是检泵备料;二是增产措施备料。
检泵备料:根据各平台在运行的电泵电缆规格型号, 以及各平台的修井概率, 统计出下一季度检泵修井预计用到的电泵电缆的规格及数量, 进行备料。
增产措施备料:在上一年度年底, 根据明年的增产措施计划, 对措施井进行举升系统设计, 根据设计进行备料。
2.2.2 电泵井举升系统设计
海上油田作业条件受限, 作业成本高, 油井产量高, 提高检泵 (换大泵) 周期对油田的增产、降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泵优化设计是提高油井检泵 (换大泵) 周期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 因此电泵设计需要综合考虑, 达到最优化设计。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 其优先级别如下:
(1) 结合油井地面设施、油井产层变化趋势, 尽量满足油井三年内的配产需要。
(2) 使电泵井系统各环节相互匹配, 以延长检泵周期、降低电泵井运行能耗。
电泵设计方法前人已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并形成了相应的行业标准, 本文不再赘述[4]。
2.2.3 井下作业管理
电泵机组安装人员的水平、责人心直接关系到电泵的施工质量;在同等情况下, 技术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是影响电泵井检泵周期的要因。
提出如下针对性方案:
(1) 加强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培训;
(2) 通过相关制度约束和激励, 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人心和使命感;
(3) 严格执行企业标准Q/HS-2005-2011《电潜泵井生产管理要求》, 落实好电泵井的施工作业[5]。
2.2.4 电泵井生产管理
电泵井生产管理分三个部分:日常管理、异常井管理、故障井管理。明确建立电泵井生产管理二级处理模式:油田负责电泵井的日常管理;当电泵井出现生产异常或故障时, 由专业的机采人员牵头进行电泵井动态分析与故障诊断。
这种模式既明确了油田生产人员的责任, 又有利于发挥机采人员的技术优势。
2.2.5 返修设备拆检分析
电泵井故障躺井后, 需对旧电缆、旧机组进行拆检分析, 由机采人员牵头落实故障是否为机组质量问题、是否为修井质量问题、是否为举升系统设计问题, 以便进一步整改和追究相关方责任。
通过上述管理流程的设计, 在管理上实现了电泵及电缆从购买到弃置的全过程控制;在信息上, 实现了闭环反馈, 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真正做到了“事前充分准备、事中严格控制、事后总结改进”。
3 管理实践
南海西部油田自2009年实施潜油电泵闭环管理以来, 在油田老化、井况愈渐复杂, 高含气井逐渐增多, 低渗、低品位油田逐渐增多的大背景下, 电泵井检泵周期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据统计, 2009年至2013年的南海西部油田年平均检泵周期均保持在800天以上, 闭环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摘要:通过分析南海西部油田近年的检泵作业, 找出影响检泵周期的主要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南海西部油田的特殊性, 制定了潜油电泵闭环管理模式。南海西部油田自2009年实施该管理模式以来, 显著的提高了年平均检泵周期, 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潜油电泵,闭环管理,检泵周期
参考文献
[1]张琪主编.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5
[2]梅思杰, 邵永实.潜油电泵技术 (下册)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176-190, 209-218
[3]姚亦华.海上油田潜油电泵生产系统优化设计与工况诊断.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2
[4]SY/T 5904-2004潜油电泵选井原则及选泵设计方法
[5]Q/HS 2005—2011.电潜泵井生产管理要求.
定量给料秤闭环调节的控制模式 篇2
1 拖料给料计量的基本控制模式
拖料给料即系统中不配置预给料设备, 定量给料秤进料斗直接与供料仓连接, 通过皮带运行把料仓下进料斗中物料直接拖出的给料方式。由于进料斗闸门的开度一般不变, 皮带上的料层厚度 (即负荷) 基本不变, 所以, 定量给料秤的瞬时给料量 (即流量) 基本与皮带速度成正比。因此, 通过调节控制皮带速度即可实现流量调节和定量给料控制。该控制模式设备少、控制系统简便、经济, 操作维护简单方便, 调节范围宽, 属无滞后控制环节, 工作稳定可靠, 计量控制精度高, 是一种较理想的给料控制方式。拖料给料现场控制模式如图1所示。
定量给料秤的物料料流负荷和速度 (即带速) 测量值输入称重控制器, 称重控制器经过与设定流量目标值比较运算, 除输出流量状态参数做现场和中控室显示外, 输出流量偏差调节量给定量给料秤皮带拖动调速单元, 调控皮带运行速度, 使定量给料秤的瞬时给料量趋近并达到设定的目标值, 实现定量给料控制。中控控制时, 控制单元把流量测量值与设定目标值比较运算, 产生的流量调节量, 以外给定方式输入称重控制器或直接输入皮带拖动调速单元, 通过调节控制皮带速度实现定量给料控制。
拖料给料方式适用于松散自由流动的块、粒状物料和不具有倾泻性流态化的粉状物料给料计量场合, 是在固体物料给料计量中采用最广最多的给料方式。笔者认为:凡是能够采用拖料给料方式的均应采用拖料给料, 至于采用现场控制还是中控控制应据条件需要而定。
2 预给料计量系统的主要控制模式
2.1 预给料计量系统机理
预给料计量系统即是把给料与计量输送功能分开, 由预给料设备把料仓的物料提供到定量给料秤皮带上, 皮带再把物料输送给下一级设备的同时完成流量称重测量和控制。因此, 预给料计量系统中定量给料秤的皮带失去了给料和流量调节控制功能, 由预给料设备取代。从而, 预给料设备的瞬时给料量也就成为流量调节控制的主要被控对象, 而定量给料秤皮带速度只可作为流量随动跟踪和皮带上物料负荷的调节被控对象, 绝不应作为流量定量控制的被调节控制对象。
预给料方式主要用于倾泻性流态化的粉体物料和黏湿性物料的给料计量系统。粉体物料一般采用流量阀、管螺旋给料机或叶轮给料机等做预给料设备。黏湿性物料多采用板式给料机 (即板喂机) 或强制皮带给料机等做预给料设备。由于系统增配预给料设备, 往往造成设备安装高度大大增加, 设备和建筑费用提高, 给料控制系统较复杂、控制滞后时间随物料流程增加而增长, 工作稳定可靠性和控制精度变差, 控制方案模式较多, 在实际应用中问题也较多。
2.2 主要控制模式
2.2.1 单调节控制模式
单调节控制就是预给料设备把物料提供到定量给料秤皮带上, 皮带以设计的最大流量时的速度恒速运行, 称重控制器将物料瞬时负荷和流速的测量值进行运算, 得到瞬时流量值, 并与设定流量目标值比较, 产生的偏差调节量输入预给料设备的调节单元, 使预给料设备的瞬时给料量趋近并达到设定流量目标值, 从而实现定量给料控制。单调节现场控制模式如图2所示。操作控制在现场进行, 中控室只作流量等状态参数显示。
单调节控制模式下, 由于定量给料秤皮带恒速运行, 只有一个预给料设备瞬时给料量闭环调节系统。所以, 控制系统简单、经济, 工作可靠性较好, 是国内外惯用的传统控制模式。但是, 由于皮带恒速运行, 皮带上的物料负荷随瞬时流量变化而波动, 特别在流量较小时可能导致皮带上料层过薄, 对测量精度和控制稳定性极为不利。另外, 皮带上料层厚度一般只能在2∶1左右范围变化。所以, 系统流量的调节范围较小, 不能适应宽调节流量使用场合要求。由于皮带恒速运行, 大多数系统不设置测速环节, 把皮带速度作为恒定值, 从而降低了测量和控制精度。基于上述原因和笔者经验, 系统中最好设有皮带速度调节和测量环节。因为选型设计的最大瞬时流量往往远大于生产运行实际最大瞬时流量, 必然导致皮带上料层过薄问题更为严重, 影响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降低测量精度。如果设有带速调节和测量环节, 在实际生产中可调节皮带速度以最大给料量的速度运行, 从而可减少上述不良影响, 并为改造成更优良的流量/负荷双调节控制模式提供便捷条件。
2.2.2 流量与负荷双调节控制模式
1) 流量与负荷双调节控制就是把预给料设备的瞬时给料量 (流量) 及定量给料秤皮带上的物料负荷分别做定量控制被控对象, 组成两个闭环调节系统的控制模式, 如图3所示。称重控制器根据定量给料秤输入的物料负荷和速度测量值运算得到的瞬时流量, 与根据生产要求设定的流量目标值比较, 产生的调节量输入预给料设备的调节单元, 调控预给料设备的瞬时给料量, 使之达到设定流量目标值, 实现定量给料闭环控制。同时, 称重控制器根据皮带上物料负荷的测量值与设定的负荷目标值比较运算, 输出调节量到皮带速度调节单元, 通过调节控制皮带速度, 使皮带物料负荷达到设定的目标值, 实现皮带物料负荷基本在恒定状态运行, 从而确保皮带物料负荷不随流量变化而波动。
该双调节控制模式下, 不会出现单调节模式时皮带上料层过薄和不稳定情况, 也不会像有些系统那样由于皮带物料负荷太小而发生速度超调或由于皮带物料负荷过大而发生冲跑、漫料等弊病。由于负荷快速随动跟踪流量变化, 既保障了运行稳定, 也减少调节滞后的影响。所以, 这种控制模式系统控制精度高、流量调节范围宽、适应性强、稳定可靠性好。在预给料定量控制方式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控制模式。笔者建议应积极推广和选用这种控制模式。
2)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几乎与此相反的双调节闭环控制模式, 即通过调节皮带速度调节控制瞬时流量, 同时, 以皮带的物料瞬时流量或负荷反馈控制预给料设备瞬时给料量, 这种双调节闭环控制模式存在很大问题。首先, 必须明确系统中预给料设备的瞬时给料量决定系统物料流量的大小, 定量给料秤皮带失去了给料和流量调节功能, 皮带速度变化只能改变皮带物料负荷的大小, 而不能调节物料流量, 更不能像中间仓那样起到物料暂存和流量调剂作用。因此, 上述双调节模式下, 当定量给料秤的瞬时流量大于设定目标值时, 控制系统会自动调慢皮带速度, 但皮带速度减慢仅仅导致皮带上物料负荷成比例增大, 不会改变物料流量, 即瞬时流量仍然大于设定流量, 促使皮带速度继续进一步减慢, 物料负荷进一步加大。如果预给料设备控制滞后或失控, 预给料量没有及时快捷有效减小, 必然造成皮带上冲跑、漫料。反之, 如果皮带上物料流量小于设定流量, 基于同样原理, 导致皮带速度加快, 促使皮带物料负荷成比例减小, 皮带速度进一步加快, 直到控制系统超调。这种双调节控制模式在实际生产中较广泛存在, 冲跑和漫料事故时有发生, 给生产的稳定运行造成困难, 特别是在大流量、长滞后和预给料不够稳定顺畅的场合更为明显。
如果采用定量给料秤皮带负荷控制预给料设备的瞬时给料量, 也只有在皮带恒速运行的条件下, 皮带上的物料负荷才与流量成正比关系, 可以根据皮带物料负荷调节控制物料流量。所以, 采用以皮带负荷反馈控制预给料设备瞬时给料, 必须在量程范围根据负荷与流量特定关系采用预置设定方式设计控制软件, 这将使控制软件较为复杂, 冲跑和漫料等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总之, 这种以定量给料秤做流量定量控制、以皮带上物料流量或负荷反馈控制预给料量的双调节控制模式有明显的原理性错误, 实际应用证明问题较多, 不推荐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2.2.3 流量跟踪双调节控制模式
流量跟踪双调节闭环控制就是把预给料设备瞬时给料量作为流量被控对象, 而定量给料秤皮带速度作为流量跟踪调节, 组成统一的闭环控制模式, 如图4所示。即称重控制器根据定量给料秤输入的物料负荷和速度测量值与流量设定值比较运算, 输出一个流量调节量, 此调节量经分流模块分别调节预给料设备的给料量和定量给料秤皮带速度, 使皮带速度随动跟踪流量同步运行。从而保证皮带物流负荷基本稳定, 不会随物料流量变化产生较大波动。这种跟踪流量单闭环双调节控制模式, 控制系统的控制软件简单, 多家企业的实践应用证明运行稳定, 近乎无滞后控制环节, 有利于保证较高的计量精度和可靠性。但选用时应注意预给料设备规格、工作参数设计选配, 力求其给料速率与定量给料秤皮带速率有较好的线性匹配, 这是系统负荷稳定的重要因素。
另外, 基于锁风和防止冲跑料等需要, 有的预给料系统采用双级串联预给料设备给料, 要求前后两级预给料设备协调同步运行。采用这种流量同步跟踪调节控制方式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即把头级预给料设备瞬时给料量作为主要控制对象, 而后级给料设备作为随动跟踪调节对象。当然, 也可以让后级给料设备在最大流量时速状态下恒速运行。
2.2.4 进料斗料位 (或负荷) 上下限控制模式
为了保障给料系统连续给料, 在进料斗上 (或进料小仓, 下同) 设置料位或负荷测控装置, 称重控制器或独立专用控制器根据进料斗设定料位或负荷上下限调节控制预给料设备的工作状态, 保障连续给料运行, 定量给料秤以拖料给料方式调控瞬时给料量实现定量给料控制。系统如图5所示。
这种系统的设备比双调节系统稍显复杂, 费用稍高, 但控制效果往往并不佳。最主要缺点是:由于工艺条件限制, 进料斗或小仓的容量较小 (一般为1.5m3左右) , 所以料位 (或负荷) 变化波动较快, 使调控系统难以处于稳定状态, 容易造成调节系统振荡失调, 尤其当物料性质和给料状态变化较大、出料困难不稳定时更难以控制, 控制精度更难保证。所以, 不推荐采用这种控制模式。
上述控制模式一般为现场控制方式, 中控只作流量等状态参数显示。随着生产规模大型化和自动化水平、中控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 从自动控制技术角度实现中控控制比较简单容易, 所以采用中控控制方式越来越多。在系统设计时只要使中控单元具有此计量参数处理运算和控制功能, 便可以接受定量给料秤和称重控制器输入的流量测量相关信号、中控单元经过与设定流量目标值比较运算, 产生的调节量输入称重控制器或直接送入流量调节量单元, 调节瞬时给料量, 使之达到设定目标值, 即可实现定量给料秤中控控制方式。
3 结论与建议
1) 给料计量控制系统, 须根据物料具体流动和黏附状态性质等恰当选择给料方式。凡是可以采用拖料给料的均应采用拖料方式。当今在设计和实用中常有过度采用振动进料斗和预给料方式的倾向, 在块粒状物料的定量计量方面尤为明显。这样将大大增加建设资金, 增加设备管理维护工作量和费用, 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稳定因素, 降低计量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2) 在给料定量控制系统中, 物料瞬时流量始终是系统调节控制的核心对象, 在预给料系统, 头级预给料装置是流量调控的主要执行机构和被控对象, 而定量给料秤皮带已经失去给料和流量调控功能。所以, 不能再作为流量定量控制的主要对象, 只可作为负荷控制或流量随动跟踪调控对象, 否则就可能发生给料计量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发生冲跑和堵料等事故。笔者建议:预给料计量控制系统中, 应首先选用流量负荷或流量随动跟踪双调节闭环控制模式。
3) 给料计量控制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全面合理兼顾供给料、称重计量、调节控制每个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给料方式、设备配置、各环节相互协调匹配和科学合理的系统控制模式, 才能保证工作连续稳定、计量控制准确可靠, 达到预期经济和技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秉礼.定量给料秤系统的给料设备和控制方案优化设计[J].水泥, 2011 (3) :44-47.
[2]孙秉礼, 杨成喆.调速定量给料秤的系统组成及选用[J].水泥, 2010 (8) :56-59.
[3]周有根, 严庆梅.原料配料板喂机转速控制的几种方式[J]新世纪水泥导报, 2010 (8) :56-57.
浅析ICT项目投资闭环管控模式 篇3
1.1 业务背景
近年来, 中国的通信市场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 全业务运营格局已经形成,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而在资本市场上, 股东回报则要求企业利润不断增加, 以往单纯靠规模投入提升企业效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要求电信运营商必须通过提升精确化管理能力来挖潜增效, 关键举措之一是关注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建立并持续完善一套适合电信运营商的闭环投资效益评估体系。
1.2 ICT项目评估现状
ICT业务指融合信息、通信技术与应用服务的综合业务, 包括语音、数据、互联网等通信业务和IT服务及应用业务等细项, 是大部分电信运营商当前较为广泛开展的一项面向政企客户的业务。目前, 大部分运营企业已不同程度建立ICT等项目的前评估体系, 用于在立项过程中评估项目经济效益, 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仅进行项目的前评估, 往往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缺乏约束性, 导致很多项目为评估而评估, 如人为高估收入或用户预测数来提升收益以通过项目, 导致前评估流于形式;二是缺乏评估结果的闭环管控, 无法持续跟踪项目执行情况和实际效益。因此, 本文尝试从ICT业务的商机源头开始, 通过ICT项目立项、合同、执行、后评估的全过程分析, 并借助IT系统支撑改造, 探讨ICT项目的闭环管理模式。
2 ICT项目投资闭环管控建设思路
ICT项目投资闭环管控建设思路主要分为商机 (含前评估) 、工程实施、后评估、结果排行展示四个环节, 依托市场部门商机系统和建设部门工程管理系统两套IT系统的改造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2.1 商机阶段
由市场业务部门提出商机需求, 在其商机管理系统中进行前期商机跟踪、确认和审核, 由建设部门提供商机所需投资估算后应用前评估模板完成前评估工作, 通过后市场部门与用户签订协议, 并将商机信息分发, 送建设部门工程管理系统进行立项并审核。此环节主要目的在于从源头加强对ICT商机管控, 且通过市场部门的审核从源头剔除部分效益较差的项目。
2.2 ICT项目实施阶段
收到经市场部门审核评估的商机后, 由建设部门发起项目的立项与工程管理, 具体包括:发起采购、工程实施、初验以及终验。此环节按正常工程项目管理流程操作。商机与工程项目之间通过唯一的索引进行关联, 便于后续的评估管理。
2.3项目后评估
为进一步提高后评估准确性, 本文将后评估工作分成效益后评估、效果后评估和运营执行自评三个步骤, 具体如下:效益后评估主要根据前评估模板, 根据竣工决算和实际运营情况对投资、收入和成本数据进行更新, 通过系统效益评估模板测算投资效益;对于内部收益率 (IRR) 大于基准的项目, 以IRR高低进行排序, 在系统以绿灯展示;对于IRR小于基准的项目, 则进行效果后评估。
注1:“IRR是否>=8.5%”的判断基准, 参照2010年中国电信各省公司取统一的WACC值8.5% (综合考虑资本市场、集团实际水平和国资委考核要求设定) 。
效果后评价主要从直接经济效益、效益偏离度和非直接经济效益三个维度进行综合打分。对于效果综合得分>=7分的项目, 根据得分高低进行排序, 系统以黄灯展示;对于得分<7分的项目, 继续进行运营执行自评, 系统以红灯展示。运营执行自评是由相关责任人提供原因描述, 对ICT商机在运营过程中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 通过IT系统进行分类展示。主要包括:商机排行榜和综合排行榜。
对于商机排行榜, 通过IT系统根据后评估结果, 按照效益类 (绿灯) 、粘性类 (黄灯) 和问题类 (红灯) 进行分类亮灯排序展示。效益类项目以IRR高低排序, 粘性类和问题均以效果后评估综合得分进行排序。针对问题类项目, 可继续点击进入查看影响该类项目总体效果的运营执行自评结果。
对于综合排行榜, 系统支持按照建设单位、经营单元、责任人, 分专业维度进行综合排名展示。综合排名以平均收益率高低进行排序, 平均收益率根据ICT各专业的投资占比为权重来进行计算, 系统支持点击查询具体的ICT商机评估明细信息。
3 建立结果反馈和应用机制
评估结束后, 建设部门负责将上述后评估结果以排行榜的方式通过系统定期推送给经营单元、相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 并通报给公司领导层, 相关人员也可登录系统实时查看评估情况。
建设单位、经营单元、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在获取后评价排名后, 可定期自我评估问题, 并在今后的ICT商机决策、建设实施中参考前期后评估相关经验和教训总结, 提高决策水平和项目管理水平。同时, 积累一定后评估经验后, 可以形成案例库, 将后评估好的项目纳入案例库, 分析原因, 给今后的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按建设单位、经营单元的ICT投资效益综合评比排名结果, 可作为今后建设单位和经营单元ICT资源投入的参考因素, 对效益较好的建设单位和经营单元, 在投入上可以适当倾斜, 真正做到资源投向上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按责任人的ICT商机投资效益综合排名, 反映责任人ICT商机投资管理的质量和数量, 评比结果可作为激励责任人的重要考虑因素。
4 结束语
ICT项目是电信运营商众多项目中的一类, 以此类推, 其他项目也可按此方法开展投资责任体系建设, 真正实现项目的闭环管理, 提升精确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 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三版) [M], 2006
[2]徐强.投资项目评估[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配网运行中的闭环管理模式探讨 篇4
配电网作为整个电网的终端环节, 直接面对终端客户, 与企业的效益和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是保障电网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 也是电力部门的核心职责之一。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主要依靠2个方面, 一是设备, 二是管理。最近几年, 有许多新的技术应用于电力行业, 尤其是二次保护, 智能化的在线监测及保护装置, 使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就管理而言, 虽然借助各类管理软件, 在规范性上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但从根本上来讲管理模式是没有太大变化的。本文主要介绍了配电网运行中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闭环管理模式。
1配网运行的现状及特点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电力能源的使用不断增多, 用电负荷不断增大, 作为基层电网的配电网, 随着终端用户数量不断攀升, 电网设备和环节也在不断复杂化, 检修和管理难度不断加强。根据部分地区配电网运行的问题反馈和数据反馈, 目前配电网运行的特点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 (1) 配电网的运行模式存在多变性,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配电网的建设、线路的负荷调整以及各种形式的保电项目; (2) 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线运行的电力设备成倍增加, 巡检及维护工作量不断加大; (3) 随着配电网运行效率的不断改进提升, 运行人员不断减少, 管理人员压力不断加大; (4) 配电环节较多, 在线运行的设备也较多, 每天都存在着大量设备的退运和投运; (5) 面对日益复杂的配电网, 人工操作部分的错误率也在不断升高, 虽然已对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培训, 但操作错误仍不可避免。
从上述配电网的现状可以看出, 目前配电网的管理, 是大量设备、操作和人员的管理, 现有的开环式流程管理势必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导致配电网运行某个环节的缺失, 给个人、企业甚至是国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配网运行中闭环管理的原则
配网运行中的闭环管理, 是指配网运行中的某一事项需要多个环节去处理, 为了确保这一事件处理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设计一个环环相扣的事件处理流程链, 并确保流程的起点和终点是一个闭环的节点。一个闭环管理流程要运行好, 一定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在设计制定闭环管理流程时, 要确保流程的简捷性, 尽量减少流程中不必要的环节, 这样可以保证流程制定后的可实施性, 并节约流程审批时间, 直接提高工作效率; (2) 在设计制定闭环流程时, 一定要适应现有的管理架构和规章制度, 不能建立在子虚乌有的管理架构上或是想要改变的管理架构上, 这样只会增加流程实施的难度; (3) 流程制定后, 一定要有严格的流程管理制度, 并要有严格的过程控制记录, 每个环节都要有负责人的签字及审签意见; (4) 在设计闭环管理流程时就一定要考虑到, 关键问题的审签要脱离普通问题审签的权限管理, 一定要让部门负责人重点审签, 并在审签流程记录上签写审签意见或建议; (5) 要确保所有的部门和所有的流程全部纳入闭环管理, 公司和部门之间可以有子母闭环的概念; (6) 流程的最终环节必须有合理的结论, 结论是经过各个层级间相互确认过的可以实施的结果, 最终的结果还必须反馈到流程的初始环节, 即给流程的申请者一个明确的回复; (7) 责任要明确, 每项工作必须要有记录, 不一定要繁琐, 但一定要具体, 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工作明细记录, 包括执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理办法, 各个执行环节必须要有明确的人员确认; (8) 在闭环流程实施的前期, 流程一定要严格执行, 不要因为流程的繁琐或流程制定不严谨导致在执行时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去人为干预流程, 遇到流程设计问题, 首先要进行反馈, 并协助进行流程的修改, 流程并不一定是完美的, 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 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流程, 这样才能使流程越走越顺。
3配网运行中闭环管理的实施
根据配网运行中各个环节的特点分析, 有4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 分别是线路图纸设计、设备变更、设备缺陷管理、设备巡查管理。搞好这4项环节的子闭环管理, 就基本保证了整个配网运行的闭环管理。
(1) 图纸设计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运行设备和人身安全。图纸设计管理流程包括图纸设计前期的调研和勘测、图纸的设计和下发以及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其中, 前期的调研和勘测要进行经济分析和环境条件分析, 并经过一定环节的审查确认;图纸的设计和下发流程 (图1) 主要是指图纸设计的计划管理流程和审签流程, 要确保图纸设计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下发也要有部门的接收记录;后期的管理和维护要有图纸更改申请流程和图纸更改审批流程, 确保图纸更改的正确性和可控性。
(2) 设备的变更直接关系到配网运行的安全性, 需要建立设备变更的全过程管理流程。实施部门在设备更换前要详细填写设备更动申请单, 内容必须包括设备变更的详细施工方案和设备在更动前后的对比;审批必须逐级把关, 既要有相关专业人员的审签也要有相关责任部门领导的审签, 切记审签环节一定要简化, 环节不能太多, 审批完成后, 要确保申请单和其他一些相关的手续文件 (比如工作票和调度申请停电作业许可证) 回到申请的实施部门处。其流程如图2所示。
(3) 设备缺陷管理流程的快慢直接影响设备运行的安全和经济损失的大小。设备缺陷闭环管理流程的建立, 首先要参照上述闭环管理原则, 缺陷单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的实施步骤去进行设计, 从发现缺陷问题、申报缺陷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到验收处理的结果, 整个过程都要有严格的时间控制和明确的职责划分, 应确保设备缺陷按照严重程度和轻重缓急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并填写信息反馈订单和设备缺陷处理档案, 以确保后期设备查询的方便性。图3为我单位目前变电站设备缺陷闭环管理的流程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消缺后要进行一个反馈登记, 以确定问题处理的程度和是否已经解决。
(4) 设备巡查是最好的设备故障前期预防措施, 可以降低设备故障发生频率。要建立设备巡查管理监控机制 (最好是计算机巡查管理系统) , 并制定相应的设备巡查管理规定, 规定中一定要包含设备的巡查周期和运行标准, 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运行管理档案, 对每次设备巡查都要有完善的巡查记录, 以前设备出现故障的点要作为设备巡查的关键点, 并做好相应的现状记录。表1是我单位常用的设备巡查表, 表格比较简洁, 关键环节都已包含进去, 巡查的结果都要反馈到初始环节。
总之, 图纸设计管理流程与设备变更管理流程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图纸设计的合理性决定了设备变更的次数、设备变更的记录。为确保图纸的有效性, 在进行设备变更的同时, 要确保图纸更改到位, 设备变更后, 一定要设定一个合理的较短的图纸更改时间 (一般不超过12h) , 时间过长, 将会导致图纸失去实时有效性, 严重的会直接影响配网的安全运行。调度是实施设备变更的第一环节, 也是第一时间知道设备投运状态的环节, 因此建议图纸的变更应在调度侧完成, 以确保图纸的实时性。在图纸更改时, 还应建立承载配网信息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对图纸进行信息化管理, 并设置图纸的更改权限, 图纸更改后实现图纸资源的及时共享, 避免出现部门、班组或个人各自改图所造成的图纸不统一或错漏现象。设备缺陷管理流程与设备巡查管理流程同样是既独立又有关联, 设备缺陷单来源于设备巡查记录, 设备巡查记录的质量是及时发现设备缺陷的保证。从发现缺陷到运行人员验收消缺合格, 应是一个快速的过程, 这是制定这2个闭环管理流程的目标。
4结语
对配网运行实施闭环管理, 是为了确保配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闭环管理的实施一定要有一个一个的子流程和主流程去支撑, 子流程和主流程的制定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 一定要与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符, 还要与流程的实际工况相符, 流程有始有终, 终点和起点一定要构成一个闭环, 才能确保流程实施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强.对闭环运行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19)
闭环实践模式 篇5
关键词:多闭环控制,前馈控制,加速度反馈,扰动抑制,跟踪系统
1 引言
在跟踪系统中,提高控制系统的伺服刚度和扰动抑制能力,对于获取高的跟踪性能非常重要。最简单和实用的工程方法就是提高控制系统的增益。然而,高增益的PI控制器往往导致系统不稳定。以往电流、速度、位置三闭环和前馈方式不能满足高精度高速度的控制要求,尽管一些有很好前景的方法如H∞,VSS和神经网络控制已经成功的应用到伺服控制系统中,并取得一些很好的应用效果。但这些方法需要准确的系统模型,或者复杂的数学计算。由于非线性摩擦和间隙的影响,要获取准确的数学模型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这些方法很难适用跟踪控制这种快速的控制系统。加速度反馈控制作为一种鲁棒控制技术[1,2,3],可以提高跟踪控制性能。George[4,5,6]利用加速度反馈抑制系统的谐振,并证实加速度反馈是目前增加控制系统带宽最有效的方法。在3.6 m望远镜[7]的设计中也同样采用加速度反馈提高系统带宽。Wu和Han[9,10,11]利用加速度反馈在机器人动力学解耦、抑制干扰、提高跟踪性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跟踪正弦的实验中,采用加速度反馈后系统跟踪精度提高10倍。此外在硬盘的控制中,加速度反馈也用来抑制旋转误差。通过文献的调研,高增益的加速度反馈可以构成稳定的闭环系统。然而更高增益的加速反馈是不可取的。因为如前所述,高频的非结构动态特性,如非刚体传输的谐振容易破坏加速度反馈。
在本文中利用加速度反馈构成多闭环控制模式,有下面2条重要的意义:1)多闭环的控制模式可以大大地提高系统的刚度,增强系统的抗扰动能力;2)可以研究基于加速度反馈的前馈控制器,用于提高系统对于跟踪大速度、大加速度的目标性能。
2 多闭环控制的意义
跟踪系统是一个多自由度的系统,其动力学方程可以描述如下:
其中:;J:惯量矩阵;C:耦合力矩力;g:重力矩;f:摩擦力矩阵;fs:有界的扰动力矩,比如外界的风力;τ:来自电机的驱动力;:加速度、速度、位置向量。
设由跟踪传感器得到运动目标的轨迹经过坐标转换到跟踪系统各个轴的当量为qd,并且是期望的加速度、速度信息。跟踪控制的目标就是希望跟踪误差为零,跟踪误差及其高阶微分信号可以描述为
存在加速度反馈后,控制规律[9]可以设计为下面的表现形式:
其中:Ka、Kv、Kp分别为跟踪控制加速度闭环增益、速度闭环增益和位置闭环增益。跟踪系统的误差也就是脱靶量是可以直接得到,但是很难得到目标位置、速度、目标信息,也就是不能直接得到跟踪误差的高阶微分信号,这将在下面还要提到。所以控制规律中没有存在前馈信息,这就是一般的控制算法。将存在加速度反馈后的控制规律代入到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到:
其中。从这里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是,跟踪系统的自身跟踪能力和目标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信息是影响跟踪的精度的2大因素。但是如果加速度反馈增益设计的非常大,这个非常大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就是满足下面的关系:
跟踪系统的一切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是可以通过高增益的加速度反馈来抑制,于是最终的跟踪精度来自。在这里可以看出,加速度反馈将会对跟踪精度有着很大程度的提高。加速度反馈提高了跟踪架跟踪能力,改善了系统控制对象特性。要实现高的加速度增益这是前提,也很困难。一般要采用压缩加速度闭环带宽,也就是说依赖积分器来保证这个条件的实现。
然而,从这里还可以看到在跟踪大加速度、大速度的目标情况下,跟踪误差将会随之增加。因此,单纯依赖反馈控制方式不能很好解决快速目标跟踪问题。
如果通过滤波合成技术可以得到它们的估计量,采用它们作为前馈控制信息,于是控制规律可以改写成[9,10,11]:
这样可以得到下面的闭环系统数学描述:
在高增益的加速度反馈后,系统的跟踪精度完全依赖与对目标信息估计精度。从这里可以看出前馈控制器具有很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跟踪快速、变加速度的目标。
值得要说明的是在跟踪系统中不能得到高频率的目标速度、加速度信息。这是因为在跟踪系统中,传感器不能直接提供目标的运动状态(位置、速度、加速度),而只能提供脱靶量也就是位置偏差信息。要得到目标的运动信息,只能通过滤波合成技术得到。由于脱靶量的采样频率很低,合成后的运动信息也不可能具有很高的采样频率。在以往的跟踪系统中,都采用的是速度前馈控制来提高系统的响应精度和响应时间。在加速度反馈的基础上,再引入加速度前馈控制从理论上说对系统性能会有更大的改善。
3 控制系统的实现
如图1表示,每个环路的控制器可以如下解释,Gforward(s):前馈控制器,具体的实现需要由滤波合成得到;Gp(s):位置控制器,一般采用典型的PID算法;Gv(s):速度控制器,一般采用超前-滞后或者PI算法;Ga(s):加速度控制器的必须设计为高的增益[9];Gi(s):电流控制器,一般采用PI算法。
电流环要设计的非常宽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外环带来足够的相位,同时使得电机不再受到反电动势的影响[12]。电流环引入实际上将电机改造成一个理想的积分环节,提高系统低频的线性度。加速度环压缩了带宽,获取高的系统增益。同时也可以削弱谐振对系统的影响[10,11],此时速度环的设计更为容易,典型的PI算法能够满足系统的要求。
在前面已经指出,要获取信号的速度、加速度信息用于前馈控制,必须采用滤波技术得到。一般情况下,不考虑到目标的距离信息,滤波的方式是在球坐标下进行的。由于脱靶量很小,采用这种方法获取的信息有很高的准确性,已经在实际系统中得到成功的运用。
4 多闭环对系统的影响
本文不分析位置闭环后系统的性能,也不考虑前馈控制器的引入。只分析系统存在多闭环后,跟踪系统速度闭环特性。
控制系统经过电流环改造后可以由图2表示。注意到在实际的工程中,速度信息是通过测速机得到的,并不是准确的负载速度,而加速度测量的是负载信息。容易得到仅存在速度反馈和存在加速度反馈双闭环的速度闭环、扰动响应传递函数。
只有速度反馈系统扰动、电机速度闭环传递函数为
存在加速度反馈后为
比较两个扰动传递函数,可以看出存在加速度反馈后,只要加速度控制器Ga(s)的增益很高,系统抗扰动能力就会显著增强。然而加速度反馈的引入,使得电机速度的波动会比不存在加速度反馈时要大一些。对速度闭环传递函数做如下变换:
加速度闭环后由于s2Gload/Gv的存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跟踪实验,此时速度误差要稍微大一些。
5 实验与结论
存在高增益的加速度反馈后,多闭环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大大增强。从相位反向这点来看,抑制带宽由以前的15 Hz增加到30 Hz,几乎是原来的一倍。由于传感器和动态分析仪的不足,对低频分辨率不够,看上去存在加速度反馈后,系统抑制能力没有改善。但是可以看出的一点是存在加速度反馈后,低频(0∼5 Hz)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在-40 d B左右。
然而,如前分析加速度的引入会将加速度震动信号带给速度环,使得速度跟踪误差有一些波动。给定一期望的速度跟踪轨迹为X=20°sin(2πt),存在加速度反馈后,速度跟踪最大绝对误差为0.22°左右,而不存在加速度反馈时为0.2°。
实现了具有加速度反馈的多闭环是为了系统更稳定,具有更好的抗扰动抑制能力。速度闭环后对于位置环开环来说,理论上系统对象特性可以用下面方程表示:
理想的前馈控制器可以如下实现:
闭环实践模式 篇6
一、客户感知与精确营销闭环模式
(一)客户感知
客户感知是指客户者决定购买移动通信企业的服务时的心理认知标准。我国著名营销学家李维特指出:“决定客户购买行为的不仅局限于简单的产品和服务,最重要的就是客户的感知”。客户在选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套餐时,都会对移动通信企业的服务质量产生一定的心理认知,这种认知是客户心中明晰的心理暗示,也是客户的期待。德国营销学家奥立弗认为:客户感知是指在购买某种产品和服务时,对该产品的预期性感知。”客户感知又可分为:对产品价值的感知、对服务价值的感知、对形象价值的感知、对付出成本的感知等四部分。
对产品价值的感知:客户对移动通信产品价值的感知,包括移动通信系统的稳定性、个性化,以及在移动通信产品购买过程中,对移动通信产品的质量、功能、款式、品种所体现的预期心理。对服务价值的感知:是指客户在接受移动通信服务的过程中,对企业向客户提供的各种附加服务水平的估计,是客户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对移动通信服务水平的总体感知。例如:在办理相关通信业务时,客户要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良好,对待自己尊重、热情、礼貌,能够及时为自己解决问题等。对形象价值的感知:对形象价值的感知表示了客户在接受移动通信企业的服务时,能够为自己的视觉、心理等方面带来良好的享受。通过使用某一通信公司的产品和业务,能够提高自己的档次、提高自己的品味等对移动通信企业有形展示所表现出来的感知。以及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对服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工作风格、服务水平表现出来的心理认识。对付出成本的感知:客户对付出成本的感知是指在购买某一移动通信企业的服务和产品时,对付出代价的一种预期估计。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等内容。
(二)精确营销闭环模式
莱斯特·伟门提出了“精确营销闭环”理论。精确营销闭环理论将营销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营销分析、营销策划、营销执行、营销反馈。[1]第一步,在营销分析阶段,要进行营销目标的界定,确定关键业务指标(KPI)。第二步,在营销策划的阶段,要进行目标客户的筛选,对目标客户进行分类,选择资费营销和促销的模式,根据客户的消费偏好,设计出不同组合的产品和服务群,对营销接触方式及渠道进行设计。对于移动通信企业来说,营销接触方式主要包括客户经理、电子信息、合作伙伴、柜台等,营销渠道主要包括实体营业厅、集团客户经理、短信平台等。第三步,在营销执行阶段。要对营销分析形成的目标和营销策划中形成的具体计划进行执行,将营销计划派发到不同的营销渠道,进而细化为各个营销渠道的营销执行方案。第四步,在营销反馈阶段。要根据对营销活动的跟踪与反馈情况,对前一阶段的营销成果进行评定与考核,通过各渠道的反馈数据,统计和监控营销活动的进展情况,从而找出营销执行阶段与营销目标和计划之间的差距,查缺补漏,以便营销活动的进一步完善,对后续策划新的营销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
二、基于移动通信客户感知实施精确营销闭环模式的措施
(一)营销分析阶段:秉承目标的差异化原则,增强客户对产品价值的感知
在营销的分析阶段进行营销目标的界定、确定关键业务指标(KPI)过程中,要大力实施服务的“差异化”战略。迈克尔·波特认为,公司必须在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之间做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否则会“上不去,下不来”。[2]在市场不断细分化、专业化的今天,移动通信企业必须走出一条服务的“精细化”与“差异化”道路,才能够使其服务能够在众多的移动通信企业中脱颖而出,满足客户感知,最终成为行业竞争的佼佼者。差异化战略是强调的是移动通信企业要在服务方面努力形成一些在本行业范围内独有的特性,在竞争中突显与其它企业产品的差异性,更好的迎合客户的品味。差异化服务战略强调的是移动通信企业在营销目标的界定与确定关键业务指标(KPI)过程中要“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例如:对于中国移动公司来说,在营销分析阶段,不但要突出对“中高端客户保有、中高端客户收入保有、中高端客户促销活动参与率提升、粘性数据业务发展”等传统KPI指标的完成,更要不断拓展“客户积分消减、客户经理知晓率、VIP客户满意率、不满意客户修复”等在传统意义上难以量化的新型指标,突出与其它企业的差异性。最终提高客户对产品价值的感知,使其感受到“物有所值”。
(二)营销策划阶段:大力进行客户的细分化,增强客户对成本价值的感知
在营销的策划阶段,要不断以客户的感知需求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客户对成本价值感知,对客户体验进行深度的挖掘。要对客户进行细分化,量身定制服务项目,使每个客户都能够在自身预期价格中消费。例如:在我国当前的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企业中,只是将客户简单分为高、中、低端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采用相应的服务标准,实际上这是完全与移动通信业市场细分化的形势相违背的。例如:可以借鉴美国的AT&T、T-mobile、Verizon、Sprint等通信企业的成功经验,将客户分为高端客户、商务客户、常客户、大客户、普通客户、务工客户、学生客户等不同层次,每一层次的客户对KPI服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对于所有层次的客户,都必须满足其基本的服务要求,并且这个基本要求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对于高端、商务客户,由于这部分客户经济条件较为宽裕,更容易对一般服务产生审美疲劳,因此要着重推出个性化的服务,来吸引客户的眼球,满足这部分客户的感知需求。要大力在这部分客户中推进“常客户”计划,将符合一定消费要求的客户列入“移动通信企业俱乐部”,在酒店的预订,社团活动的组织,合作商场的消费方面给予方便。对于工人、学生、工薪阶层等客户,要着重于移动通信消费的宣传、引导、帮助,在服务过程中重要在通话的“低成本”、和人性化方面,满足这部分客户的感知需求。通过提高客户对成本的感知,使每个客户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价格预期的服务和产品,从而更好的留住老客户、拓展新客户。
(三)营销执行阶段:要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增强客户对形象价值的感知
一方面,在营销计划的执行中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移动通信企业要着重于品牌定位,摒弃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方式。树立起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积极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通信行业发展的形势,及时抓住机遇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移动通信企业要选择和制定适合自己的品牌战略,把品牌要做细做精,切忌求速度忽略质量。[3]以客户为导向,提高服务的市场认知率。以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为重点,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关注品牌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关注移动通信品牌的地域扩张,关注品牌在市场的影响力及其市场份额,维持品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另一方面,在营销渠道的设置中要加强品牌化的宣传与塑造。要积极与国内外的媒体做好联系与互动,除了利用传统的营销厅、网点柜台、集团客户经理、短信平台等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外,还要利用网络、事件等进行传播,不断树立7P的传播理念,突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有形展示和服务过程”等7P要素,整合广告、公关、CI、包装、新闻媒体,达到自主品牌策略的目标,促进各种传播元素间互相渗透,形成传播合力,增强客户对移动通信企业形象价值的感知。
(四)营销反馈阶段:要建立服务失误补救管理体系,增强客户对服务价值的感知
移动通信企业要不断推进与客户的沟通与互动,通过与客户的互动,不断改进自己营销质量。一方面,要强调与客户的沟通。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要广泛利用好互联网,利用好论坛、BLOG、移动通信网站、客户反馈意见QQ群等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好俱乐部、相关活动,通过与客户的交流与互动,增强两者间的相互了解,移动通信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客户的感知为目的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要通过诸如微信、微博、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函、访问等多渠道提供服务,在新服务的设计过程中,各个方面要符合客户的感知和感受,最大限度的使客户满意,培育客户的忠诚度,不断满足客户的感知。在营销过程中,要积极追踪客户的不满,处理好客户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新产品和新服务。另一方面,要建立服务失误补救管理体系。要积极面对服务失误补救,“不为失误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办法”。将“抱怨处理”与“客户经理(电话经理)参与率、客户满意度、定期拜访率(电话经理为挂机满意度)”等考评指标联系。当遇到客户不满意时,移动通信企业要主动承认失误,勇于面对失误,积极解决失误,弥补自己服务中的不足之处。在抱怨处理过程中,要把握住机会,把其当作一种营销的机会,要能够允许客户充分的发泄不满,建立良好、畅通的抱怨渠道,欢迎客户“充分抱怨”,以一个包容的服务理念去处理客户的抱怨,通过这样的手段增强客户对服务价值的感知。
总之,随着我国通信行业市场的专业化、细分化、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对通信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从客户感知角度看,包括对产品价值的感知、对服务价值的感知、对形象价值的感知、对付出成本的感知等方面;从精确营销闭环看,营销行为分为营销分析、策划、执行、反馈等阶段。结合两者的理论基础,在移动通信企业未来的营销活动中,营销分析要秉承目标的差异化原则,增强客户对产品价值的感知;营销策划阶段要大力进行客户的细分化,增强客户对成本价值的感知;营销执行阶段要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增强客户对形象价值的感知;营销反馈阶段要建立服务失误补救管理体系,增强客户对服务价值的感知。最终,才能够通过精确营销闭环模式,全面提高移动通信企业的精确营销效果。
摘要:随着我国通信行业市场的专业化、细分化、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对通信企业的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为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几大电信业巨头的营销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全面分析了客户感知与精确营销闭环模式,并提出了基于移动通信客户感知实施精确营销闭环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移动通信,客户感知,精确营销闭环
参考文献
[1]杨军.基于移动通信客户行为分析的精确营销策略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2,(04):20-21
[2]张诚,陈旭翔.面向3G的客户标签精确营销体系搭建[J].移动通信,2011,(03):38-41
闭环实践模式 篇7
长庆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和天然气中心枢纽。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部署,确立5 000×104t的发展规划,开展了大规模油气产能建设会战,长庆油田步入开发建设的快车道。“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新建原油产能2 000×104t,天然气产能147.4×108m3,新建油气水井3.36×104口,各类场站651座,改扩建279座,敷设管线2.61×104km,平均每年建站约180座,地面工程建设处于高峰期。随着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调整,大量石油储备库、天然气储气库及长输管道网络等国家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石油天然气长庆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任务量随之与日俱增,针对监督专业跨距大、地域广、监督任务繁重的现状,为满足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需求,使发现的质量问题能得到彻底整改,有效地堵塞监督工作漏洞,提高监督工作效率,引入了工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
1 工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的目标
工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基本原理是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时间的工作顺序,通过引入过程的反馈机制,实现整个管理链条的闭环衔接。对于质量监督而言就是将发现的质量问题彻底有效的整改,质量问题整改实现闭环管理。使监督程序和监督计划有效执行,监督责任得到落实,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
石油天然气长庆工程质量监督站闭环管理是实现质量监督的3个100%工作目标。
(1)“关键停必监点”到位率100%。结合年度监督工作要点和现场实际,对监督程序中的“停必监点”侧重筛选,设立“关键停必监点”。“关键停必监点”是监督检查的首要任务,重点对影响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重大质量问题查处,规范相关责任主体各方质量行为。“关键停必监点”是工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的出发点。通过“关键停必监点”到位率100%的目标考核,督促监督人员“规定动作”到位,规避监督责任风险。
(2)工程质量问题整改关闭率100%。对发现的实体质量问题和质量行为问题彻底整改,将质量问题消灭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真正做到工程不留质量隐患。质量问题整改关闭是质量监督的过程控制措施,也是工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的关键点。用工程质量问题整改关闭率100%的指标落实,保证工程质量合格率100%目标的实现,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堵塞监督工作漏洞。
(3)工程质量合格率100%。通过监督工作的闭环管理及过程的严格控制,规范工程质量监督行为,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确保工程不留质量隐患。交付质量合格的工程是监督工作的落脚点,也是质量监督的终极目标。以“工程质量合格率100%”目标实施,杜绝不合格工程流入使用环节,保证工程的本质安全,规避监督风险。
通过上述3个100%工作目标的实施,保证工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目标的实现。
2 工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的建立和运行
2.1 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依据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代表政府对工程建设相关的各质量责任主体监督管理,其工作依据有以下3个方面:
(1)国家法律法规:《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部门规章等[1]。
(2)强制性标准:国家、行业强制性标准。
(3)设计、合同文件:建设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合同文件。
2.2 工程质量监督的重点内容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是“停必监点”的到位检查,规范各方质量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关键停必监点”监督检查是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质量监督闭环管理是保证监督工作实效的基础。质量问题整改关闭是工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的主要控制点。
2.3 工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的建立
2.3.1 机构建立
结合监督工程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设立了一站、一室、一巡监组及八个专业监督部的组织机构,以“层级、差别化和驻巡结合”的监督管理思路开展工作。以“服务长庆建设,服务工程质量管理,服务过程控制”为宗旨,认真行使监督职责,采取驻巡结合的监督方式,指导建设单位的工程质量管理。
2.3.2 工作流程建立
建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工作流程(图1)。
2.3.3 工作制度建立
2.3.3. 1 监督过程督导制
实施巡监组、监督部的层级督导制。巡监组由站领导带队业务骨干参与,不定期现场巡查,示范、指导各监督部的质量监督工作,抽查各监督部监督工作质量,规范监督部日常管理,深入开展质量监督的服务保障活动,督导各监督部落实3个100%管理目标。监督部驻守施工一线办公点,靠前监督、贴近现场、快速反应、及时到位,督导监督人员认真履职,落实监督责任。
2.3.3. 2 总监督工程师负责制
落实总监督工程师负责制,督促专业监督工程师严格执行监督工作程序,遵循“取证核实传递分析处理复查”的质量监督闭环路线,强化对质量问题处理的严肃性,建立长效自律的管理机制。
2.3.3. 3 责任追究制度
借助责任追究的压力,激发规范履职的动力,鞭策、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完成。用制度规范总监督工程师及专业监督工程师监督行为,保障闭环管理3个100%目标的实现,促使质量监督闭环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形成长效闭环管理的机制。
2.3.3. 4 全员有效参与制
发挥监督机构各级管理人员、监督人员及相关各责任主体有关人员的作用,规范过程控制,共同保证质量监督闭环管理有效实施。总监督工程师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通过总监督工程师穿针引线,使监督计划及相关制度有效执行,使质量监督闭环管理工作目标有效落实。
2.3.3. 5 监督方法创新制
为科学履行监督职能,结合工程管理工作实际,不断创新监督方法,推行“四先四后”方式,做到有理有据、有的放矢,保证闭环监督效果。
(1)先实体后行为。追踪抽查,避免监督的盲目性。
(2)先现场后资料。先了解现场情况,核实资料和现场情况的符合性、同步性,杜绝虚假资料。
(3)先施工后监理。先抽查施工单位的自检记录,再抽查监理的平行检验或巡视检查记录,进行追踪验证。
(4)先口头后书面。一般质量问题,口头通知整改。对于重大质量问题、反复出现的同类问题和屡教不改的质量问题,下发书面通知书责成整改,并要求将整改报告及现场整改照片反馈监督部,彻底消灭质量隐患。
利用有的放矢的现场检查和复查手段,核查质量问题是否彻底整改,形成规范的闭环管理见证记录材料,保证工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效果。
2.4 工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运行规则
2.4.1 闭环管理运行信息载体
利用“一报、两书、一记录”作为质量监督闭环管理工作运行信息载体。
一报:监理部报送的《停必监点申报》。
两书:监督部下发的《质量问题处理通知书》和相关责任主体在问题整改完成后报送的《质量问题整改报告书》。
一记录:监督人员记录监督情况的《工程质量监督记录》,包括音像记录等。
2.4.2 工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的运行规则
为根治质量问题“有检查无落实,有通知无回复”的顽疾,堵塞漏洞,重视过程控制,引入闭环管理的科学方法,一般按照下列规则开展监督检查工作,落实3个100%闭环管理目标。
2.4.2. 1 事前策划
事前策划是落实3个100%目标的基础。以科学的监督计划为依据,用明确到位的监督交底为手段,清晰的监督要点为指南,以项目的难点、重点为突破口,以行为监督为落脚点,以实现交付合格工程为终极目标,做好监督准备工作。监督部接到监理单位《停必监点申报》后,对检查时机、内容、方式、采用标准、记录表格、使用的工具仪器及参加人员等做好周密策划准备。
2.4.2. 2 过程取证
监督人员对“关键停必监点”实体质量问题实测实量,核查施工原始记录、材料检测报告等见证材料,核查上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必要时现场影像取证,用《工程质量监督记录》详细记录检查情况。
2.4.2. 3 结果判定
以客观公正、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标准及设计文件要求逐项分析比对,逐条注明所违反标准、规范的条款。
2.4.2. 4 问题处理
召开由相关责任主体负责人和技术质量人员参加的讲评会,专题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从标准是如何要求、为什么这样要求、问题产生原因、问题后果及相关法律规范的处罚规定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讲解,并提出改进建议,使各方责任主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对发现的问题分类处理,对一般问题现场口头通知整改,严重的质量问题下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通知书》,提出具体处理意见,要求建设、监理单位督促落实,限期整改。口头通知整改的问题以汇总表格形式回复,书面通知整改的问题以《质量问题整改情况报告书》形式上报整改情况,必要时附整改过程及整改结果照片。
2.4.2. 5 核查关闭
监督部收到《质量问题整改报告》及相关资料后,总监督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督工程师复查,审核确认是否关闭,完成了一个闭环。对未完全关闭问题和复查发现的新问题,进入第二轮“策划检查处理验收”循环,通过不间断的多次循环逐次销项,消灭工程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质量问题,从而实现质量问题处理的闭环管理。
3 工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的效果
3.1 质量问题发生率降低,监督效果显著
“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头2年,平均每年监督项目工程54个,单位工程1 127个。通过实施质量监督闭环管理,在监督任务急剧增加的形势下,单位工程质量问题发生率下降0.4%,监督程序执行率由原来的不足85%上升到100%。质量通病数量明显减少,质量问题发生率明显降低,实现了质量问题整改零搁置,避免了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堵塞了监督管理工作漏洞,杜绝了质量不合格工程交付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促使各相关责任主体不断规范自身的质量行为,实现了工程建设的本质安全。
3.2 监督责任落实,堵塞了监督工作漏洞
通过实施监督工作闭环管理,使全员树立了“事事有人管、管理靠闭环、闭环保质量”的思想,由事后控制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保障了“问题发现及时,措施采取有效,整改落实到位”,有效地堵塞了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漏洞。闭环管理的核心就是落实监督责任,突出解决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
3.3 监督职责明晰,规范了质量监督管理
通过闭环管理的实施,使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相关责任人员职责更加明晰,各部门、各单位质量责任的明确界定,形成了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体系。涉及到工程建设管理链条的相关责任主体有了压力,根治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顽疾,调动了相关责任主体参与质量闭环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创建本质质量安全企业的强大合力。实施闭环管理,提高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管理水平,增强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4 结论
通过质量监督闭环管理实践,强化了现场质量监督管理,杜绝了质量监督检查不规范、走过场的现象,确保了监督检查所发现的质量问题逐条整改到位,使质量问题整改的闭环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有效地堵塞了漏洞,监督责任得到有效规避,实现了工程质量零隐患、关键停必监点监督零盲区、问题整改零搁置,保证工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目标的实现,并为“建设西部大庆、油气当量实现5 000×104t”宏伟目标保驾护航。
摘要:石油天然气长庆工程质量监督站将闭环管理运用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落实闭环管理3个100%工作目标,提高工程质量监管实效,堵塞质量监督工作漏洞,使质量问题整改落到实处,确保工程建设本质安全。
关键词:油气田工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