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开放治疗

2024-07-31

腹腔开放治疗(精选10篇)

腹腔开放治疗 篇1

隐睾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畸形之一, 占足月新生儿的3%~5%, 占1岁以下儿童的1%, 右侧多于左侧, 双侧占10%~12%, 其中约有80%的病例临床上可触摸到。将睾丸固定到阴囊, 可使睾丸位于阴囊的环境下, 以利生精细胞的发育, 不仅可以改善生育能力, 预防睾丸扭转的发生, 还可以早期发现恶变的睾丸[1]。近年来我院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分别治疗小于1岁非腹腔型隐睾患者, 并且进行了分组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隐睾患儿45例, 其中开放手术23例, 腹腔镜手术22例, 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病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确诊。观察组患儿5个月~11月, 平均6.9月;住院5~8d, 平均6.1d;左侧隐睾9例, 右侧隐睾11例, 双侧隐睾2例。睾丸位于腹股沟15例, 位于内环口3例, 位于外环口5例。对照组患儿6个月~12月, 平均7.1月;住院6~12d, 平均7.8d;左侧隐睾7例, 右侧隐睾14例, 双侧隐睾2例;睾丸位于腹股沟16例, 位于内环口3例, 位于外环口4例。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均骶静复合麻醉, 于患者腹股沟部皮纹处做切口, 切开外环口及腹外斜肌腱膜, 常规充分游离精索, 高位结扎鞘状突;于皮下、肉膜之间游离出腔隙, 将患侧隐睾沉降于阴囊皮肤与肉膜之间的腔隙中, 固定并逐层缝合切开的各层。观察组均气管插管麻醉, 术前排空膀胱, 患儿取头低足高位, 脐轮上弧形切开约0.5cm, 将5mm Trocar经脐部切口置入腹腔, 置入5mm腹腔镜, 腹腔压力维持8~10mm Hg, 用微型腹腔镜探查腹股沟内环口, 确定隐睾后于患儿脐旁3cm处皮肤各做0.3cm切口, 分别穿刺3mm Torcar, 置入操作钳, 切开侧腹膜, 钝性游离精索血管及输精管组织, 使患侧睾丸无张力地到达对侧内环口。如患者睾丸已进入腹股沟管内, 此时先切开患者内环口处腹膜, 再切开睾丸韧带, 充分松解精索, 将睾丸牵入腹腔, 使睾丸能无张力地到达对侧内环口水平, 于阴囊处做约0.5cm切口, 钝性分离皮肤与肉膜, 潜行游离腔隙, 经腹股沟管至内环口进入腹腔, 钳夹睾丸韧带, 将睾丸拖入肉膜与皮肤之间的腔隙内, 缝合固定, 再次探查腹腔, 如无异常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各切口, 结束手术。术后密切随访观察,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双侧隐睾手术施术方法同单侧手术。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 (±s) 表示, 计量资料用两小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

随访两组患儿结果显示, 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随访情况

术后3~12个月随访全部病例。两组患儿伤口愈合好, 腹腔镜组腹壁瘢痕不明显, 开放式手术组腹壁有瘢痕。观察组病例降入阴囊睾丸无回缩, 无萎缩, 弹性好, 睾丸组织发育较前增大。对照组睾丸回缩1例, 睾丸萎缩1例, 2例需要二次手术。

3 讨论

隐睾症的外科治疗是建立在早期干预可防止睾丸受高温影响而发生继发性改变这一基础上的[2]手术时机的选择问题仍然存在争议, 有研究表明生殖细胞在出生后6~12个月发生退化, 下降不完全的睾丸在出生以后进行性地发生变性。许多年来, 施行睾丸固定术推荐的年龄是2岁左右。但根据国外经验显示, 手术时间应该选择在6个月, 这是因为睾丸最早出现受损迹象的时间是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由于患者年龄较小, 精索较细, 腹股沟管发育不完善, 开放式手术, 手术难度大, 术后并发症多, 手术损伤较大, 切开层次多, 手术瘢痕大, 且术后易发生睾丸回缩、萎缩等并发症。为了寻求简单、易操作、安全有效、对低年龄患儿损伤少、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3], 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睾丸下降固定术符合以上要求, 以最小的切口达到对组织器官损害最小的效果, 一次完成睾丸下降, 收到较好疗效。而且手术切口美观, 对患者日后影响小, 日益受到患儿家长及广大医护人员的肯定。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腹腔镜手术能明显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本研究中, 对照组1例睾丸回缩, 1例睾丸萎缩, 而腹腔镜组未发生, 说明腹腔镜手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认为, 原因可能是腹腔镜手术能更完全地游离患者精索血管与输精管, 能保证患侧睾丸稳定地固定于阴囊底部, 有效地保证了睾丸血供以避免发生睾丸萎缩等并发症[4]。同时腹腔镜手术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 通过腹腔镜可探查睾丸部位, 正确判断睾丸及精索的发育情况;另一方面, 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 可继续进一步实施治疗措施, 因视野清楚可避免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的损伤。

综上所述, 对于非腹腔型隐睾, 腹腔镜手术不仅能减少手术创伤, 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而且可减少睾丸回缩、睾丸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避免了二次手术,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因此, 我们认为, 腹腔镜手术可作为小于1岁非腹腔型隐睾患儿的首选术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于1岁非腹腔型隐睾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1岁隐睾患儿45例, 行开放性手术23例 (对照组) , 腹腔镜手术22例 (观察组)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比开放式手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低年龄患儿隐睾比开放式手术有明显优越性, 可作为治疗低年龄患儿非腹腔型隐睾的首选术式。

关键词:隐睾,腹腔镜检查,开放手术,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淑芹, 李龙, 黄柳明, 等.腹腔镜诊断和治疗高位隐睾的探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3, 3 (1) :17-18.

[2]Zorgniotti AW.Temperature and Envionmental effects on the Testis[J].Adv Exp Med Bio1991, 286 (2) ;199.

[3]廖桂榕, 邓洪辉, 蓝吉斌, 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斜疝105例体会[J].微创医学, 2006, 1 (1) :48-49.

[4]Ferro F, Lais A, Gonzalez Serva L.Benefits and afterthoughts of l aparoscopy for the nonpalpable testis[J].J Urol, 1996, 156 (2Pt2) :795-798.

腹腔开放治疗 篇2

关键词:腹腔镜切除术 开放式切除术 肝癌 手术治疗 疗效比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10-02

自从报道腹腔镜切除术切除肝脏,腹腔镜切除术先在对一些良性肝脏肿瘤治疗中表现出优越性,之后慢慢呗肝癌切除应用,其效果优于开放式切除术。现在,此项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安全的肝脏切除治疗方法[1,2]。世界各国许多临床研究证实,腹腔镜切除术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法并且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手术治疗日益增多[3-5]。本文中我们就腹腔镜切除术与开放式切除术在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开放式切除术组)36例。观察组(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组)36例患者中,其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29-86岁,平均年龄(53.3±34)岁。对照组(开放式切除术组)36例患者中,其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55.5±4.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患者使用全麻并取仰卧位。在脐周1-2厘米处切开小口,做CO2气腹,腹内的压力为12毫米Hg。从脐部进入30度内视镜头,对肝脏肿瘤数目、位置、大小、是否转移和肿瘤与周围血管以及胆管的关系进行观察。切前要充分露出第一肝门,置入简易肝门阻断带,每次肝门阻断15-20分钟,开放15分钟。使用超声刀切断肝周韧带使其分离,在距离肿瘤1.5-2厘米的位置上使用超声刀进行肝脏局部切除以及肝段或肝叶切除。位于肝表面肿瘤行局部切除,肿瘤位于左半肝实质的行规则性左半肝或者左外叶切除。距肿瘤1.5-2厘米切缘并需手术中冰冻病理证明切缘无癌浸润,手术中遵守无瘤原则,肿瘤避免挤压,将标本装到收集袋里,肝脏创面用蒸馏水冲洗,止血要严密,吸净冲洗液。经检查后无出血和胆漏,经戳孔后放置一根腹腔引流管。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肝癌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并发率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手术时间由主刀医生讲解,护理人员准确记录统计。其他数据由医护人员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主要随访项目为住院时间、肝癌复发率和不良反应(上口感染、肺感染等)并发率情况,后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准确统计并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选用最新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处理,若P<0.05则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肝癌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并发率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

3 讨论

腹腔开放治疗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45例为观察组。男性31例, 女性14例;年龄41~73岁, 平均 (52.4±6.3) 岁, 肿瘤直径3~10 cm, 平均 (6.3±2.1) cm, 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17例, 中分化腺癌16例, 低分化腺癌12例。癌变部位:左半结肠19例, 右半结肠21例, 乙状结肠5例。另选同期该症患者45例为对照组, 男性29例, 女性16例;年龄45~78岁, 平均 (56.1±5.9) 岁, 肿瘤直径3~10 cm, 平均 (5.8±3.2) cm, 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19例, 中分化腺癌21例, 低分化腺癌5例。癌变部位:左半结肠17例, 右半结肠19例, 乙状结肠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结肠癌诊断标准, 经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后确诊, 排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较好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对症常规治疗, 且护理方法一致。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手术进行临床治疗。具体方法为:医生根据患者的肿瘤位置进行相应体位的选择。患者行全身麻醉, 并及时建立人工气腹, 通常腹压值为13 mm Hg (1 mm Hg=0.133 k Pa) 左右。沿患者脐下两侧分别实施10 mm Trocar的穿刺, 并将腹腔镜通过观察孔置入患者腹部, 而后分别在左右上腹部实施5 mm Trocar的穿刺, 将手术器械通过操作孔伸进到患者的病灶部位。在进行肿瘤切除时, 要根据病灶的位置、大小等选择相应的结肠切除手术, 并实施结肠游离、区域淋巴结清除、肿瘤肠段切除以及符合吻合器等手术操作。最后, 在对患者腹腔冲洗后将切口缝合关闭。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传统开放性根治手术进行临床治疗。具体方法:采用同观察组相同的方法选择患者的体位和麻醉方式。而后在患者下腹正中进行入腹切口, 并对患者腹腔内部进行详细的探查。根据患者结肠癌肿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恰当的切除手术, 并在完成相应手术操作 (结肠游离、区域淋巴结清除、肿瘤肠段切除等) 后, 将腹部切口进行逐层的缝合关闭, 最后留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患者出院后,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随访观察, 同时记录两组患者2年、5年存活情况、复发情况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 作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 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2年、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但无明显差异 (P>0.05) , 观察组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例数低于对照组, 但无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2。

2.3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 对照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 观察组远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讨论

结肠癌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高, 且恶性程度较高, 必须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将病变组织彻底清除, 才能改善患者症状。近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医疗质量提升, 手术方案也逐渐趋于微创, 尽量减少手术创伤, 减轻患者疼痛感, 促进术后康复, 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所在。传统行结肠癌切除术, 其基本术式为开腹手术, 虽然手术效果较好, 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不利于患者恢复。近年来,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 使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痛苦轻及风险低等优势, 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利于功能恢复, 可促进患者机体愈合, 缩短住院时间, 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负担与压力, 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备受临床医生及患者青睐。

对于小切口肿瘤种植、穿刺口转移是临床上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最有争议的话题, 行早期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肿瘤种植率显著高于开腹手术, 甚至有相关报道显示[3], 术后切口种植率达21%。认为经二氧化碳 (CO2) 气腹后, 将肿瘤散播的方式改变, 影响切口部位局部生物学症状, 导致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治疗后切口种植率较高, 引发腹腔镜手术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质疑。随着腹腔镜手术的不断发展, 有学者研究证实[4], 经CO2气腹后, 并不会促使肿瘤生长与转移。大多数学者表示[5], 腹腔镜内与腹腔镜切口处种植转移情况是技术性并发症, 能经过手术中加强保护措施, 起到降低种植率, 或预防种植发生的作用。微创手术的经验不断累积, 也在腹腔镜肿瘤切除术中, 加入保护措施, 穿刺孔种植转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已经有文献报道显示, 切口与穿刺口肿瘤转移种植经过术中保护措施, 提高手术实施技术, 可避免发生种植转移。有学者研究中[6], 对结肠癌患者分别实施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 经结果显示, 腹腔镜手术的切口、穿刺孔转移种植率为1%, 而开腹手术为0.7%, 两者无明显差异, 本组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对于恶性肿瘤治疗后生存率, 有学者研究中[7], 对98例腹腔镜结肠癌手术者、50例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者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腹腔镜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平均为69.39%, 开腹组为66%, 两组无明显差异。甚至有学者研究显示, 腹腔镜手术后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开腹手术。可能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 未对机体免疫力造成影响相关。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但是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有学者发现[8], 在行腹腔镜手术时, 可在小切口下实施镜下手术, 能精确开展手术, 可减少手术出血及对周围的损伤, 精确开展手术, 能利于患者术后预后, 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本组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综合上述,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手术, 可利于患者远期疗效, 改善患者预后, 促进患者机体恢复, 减少并发症发生, 可延长生存时间, 相较于开腹手术, 创伤小, 术后出血量小, 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奕武, 沈雄飞, 程勇, 等.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5) :585-587.

[2]Xiao YK, Ze YJ, Hong JZ.Mitochondrial uncoupling protein 2expression in colon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0, 16 (45) :5773-5778.

[3]Shao HG, Xiao J, Wu XH, et al.Over-expression of 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 (MACC1) associates with better pro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2011, 23 (2) :153-159.

[4]Qing X, Ya D, Xiao JW, et al.Mast cells in adjacent normal colon mucosa rather than those in invasive margin are related to progression of colon cancer[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2011, 23 (4) :276-282.

[5]周录平.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1) :5327-5328.

[6]孙艳武, 池畔, 林惠铭, 等.腹腔镜与开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疗效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 (1) :24-27.

[7]林武华, 黄前堂, 李俊青, 等.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 (3) :255-257.

腹腔开放治疗 篇4

【关键词】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开放手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23-01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50~70岁。膀胱癌病理类型中最常见的是膀胱尿路上皮癌。以往对膀胱癌的手术主要采用开放性全膀胱切除术。而1992年国外学者首次使用腹腔镜行单纯性膀胱切除术后,随着腹腔镜技术及器械的改进,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逐渐体现出它的优势。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为比较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收集我院泌尿外科近2年10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腹腔镜组50例和开放手术组50例。腹腔镜组平均年龄(45.8±5.3)岁,其中男性34人,女性16人;开放手术组平均年龄(48.3±12.4)岁,其中男性33人,女性17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对象均签定知情同意书,保密知情书,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核实。

1.2入选标准(1)就诊时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完整。(2)膀胱癌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关于膀胱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每个研究对象能配合医务人员,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排除指标:(1)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2)入院有各种急性、慢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3)不能耐受根治

性膀胱切除术者,肿瘤远处转移,凝血功能异常者。

1.4手术方法

1.4.1腹腔镜组手术方法快速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芬太尼2.0μg/kg,再分别注射异丙酚1.5mg/kg及维库溴胺0.08mg/kg,予气管插管。病人取截石位,主要手术操作步骤为: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游离双侧输尿管,游离输精管、精囊及前列腺后壁,游离膀胱前壁,缝扎切断阴茎背静脉复合体,游离膀胱侧韧带及前列腺侧韧带,近前列腺尖部离断尿道,保留前列腺尖部约0.5~1cm前列腺包膜,原位回肠代膀胱形成贮尿囊,輸尿管再植,贮尿囊-尿道吻合,回肠代膀胱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1.4.2开放手术组手术方法麻醉方法同腹腔镜组,取下腹正中切口进腹腔,游离输尿管,行淋巴结清扫,范围同腹腔镜组。男性分离并切除精囊、前列腺及膀胱;女性切除子宫、附件及膀胱,保留阴道。

1.5评价标准评价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中淋巴结清理数量、淋巴结阳性率、切缘阳性率。

1.6统计分析方法将资料录入SPSS18.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_)±s)描述,两组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频数描述,用χ2检验法。当P<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比较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分别为(7.5±1.9小时、365.2±147.6ml、7.9±1.6天)、(5.3±0.7小时、874.5±254.6ml、9.4±2.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国外学者报道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以来,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有术中出血少、住院天数短的特点。本次研究同样显示与开放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比较,腹腔镜组明显具有优势。但是本次研究发现腹腔镜的使用过程中,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达到近7~8小时。国外目前的同种手术时间约5~6小时,因此可能与手术医生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熟练程度有关,国内[1]有学者报道腹腔镜平均手术时间是350分钟左右,因此我们认为随着我院手术医生技术的提高及设备的改进成熟,手术时间将进一步缩短。因为腹腔镜下手术解剖层次清晰,能清楚辨认血管,因此对组织的损伤明显减轻,术中患者出血量小,术后平均住院天大幅短于开腹组[2]。

有部分[3-5]学者认为腹腔镜不能彻底的行根治术。但是我们研究持有不同观点。本次研究发现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术中淋巴结清理数量、淋巴结阳性率、切缘阳性率分别为(7.5±1.9个、24.2%、3.1%)、(5.3±0.7个、11.1%、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腹腔镜下视野更清晰,易于辨认肿大的淋巴结,因此淋巴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相对于开放手术,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切缘阳性率低,淋巴结清除彻底。

参考文献

[1]虞颂庭,减美孚,夏溟.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919-942.

[2]张思维,马建辉,李鸣,那彦群,陈万青.中国部分市县膀胱癌发病趋势比较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0(10):12-15.

[3]黄健,姚有生,许可慰,等.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附15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4,25(3):75-79.

[4]卢洪凯,宋鲁杰,王金平,等.男性尿道膜部括约肌支配神经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23(5):497-499.

腹腔开放治疗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以来收治的68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有停经史、腹痛及阴道不规则流血, 通过超声检查宫腔内未见妊囊或胚胎组织, 其附件区可见混合性包块, 结合血β-hCG确诊为输卵管异位妊娠。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4例, 对照组:年龄21~34岁, 平均年龄 (27.5±6.5) 岁;停经时间51.2~63.9d, 平均停经时间 (57.35±6.15) d;19例初产妇, 15例经产妇。观察组:年龄20~36岁, 平均年龄 (28±8) 岁;停经时间50.6~64.8d, 平均停经时间 (57.7±7.1) d;15例初产妇, 19例经产妇。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放手术, 手术方式选择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 所有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呈30°角, 于患者肚脐上或下缘弧形切开约15mm, 10mm troeor穿刺进入腹腔, 置入腹腔镜, 观察患者子宫附件及双侧附件, 明确患者输卵管异位妊娠类型, 然后在腹腔镜下, 探查盆腔情况, 根据异位妊娠类型选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输卵管切除术:适合无生育要求或者输卵管无保留价值的患者, 沿着输卵管伞端开始电切输卵管系膜, 直至剪断系膜, 近宫角处横段电凝后切断输卵管;输卵管开窗术:适用有生育要求患者, 选取输卵管妊娠最突出部位, 单极电凝纵行切开输卵管1.5cm, 内容物吸出, 若有出血症状采用生物蛋白胶喷射止血, 避免电凝止血, 对管腔进行冲洗, 不予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是否使用镇痛剂及血β-hCG恢复时间、术后妊娠几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β-hCG恢复时间采用均数表示, 用t检验, 其是否使用镇痛剂、术后妊娠几率采用百分比表示, 用方卡检验, 当P<0.05时, 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 无死亡病例, 且在手术时间、血β-hCG恢复时间上两组无显著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有2例使用镇痛剂, 占5.88%, 对照组有8例, 占23.53%;观察组术后16例怀孕, 占47.06%, 对照组术后8例怀孕, 占23.53%;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近几年来,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手术在各科中均得到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 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2,3]:首先, 具有宽阔的视野, 使手术操作者能够清楚的探查到输卵管病灶位置及大小, 进而选取适宜的手术方式;其次, 手术切口较小, 创伤性小, 便于患者早日康复, 且瘢痕不明显, 有较好的美容效果;最后, 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而言, 能有效避免脏器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减少输卵管周围粘连的发生率, 确保输卵管的通畅性, 增加再受孕几率。在本文中,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 手术均成功, 无中途转开腹手术患者, 且无脏器受损, 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率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手术, 同时观察组妊娠几率高于对照组, 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4,5]。另外, 本文笔者采用NTX术中局部输卵管局部注射预防, 术后未发生PEP。术中选择7号腹腔镜穿刺针经辅助套管置入盆腔, 贴近患侧输卵管管壁刺入系膜内, 缓慢注射MTX稀释液致使局部病灶及系膜肿胀发白为止。输卵管病灶局部注射MTX即可杀灭残存的绒毛等妊娠物, 防止输卵管PEP;又可能使病灶局部组织肿胀, 输卵管壁水肿避免妊娠物附着处出血, 促进局部微血管血栓形成, 减少出血。

综上所述, 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疗效确切, 且创伤性小、恢复快, 可作为异位妊娠治疗的理想方法,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以来收治的68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 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 无死亡病例, 且在手术时间、血β-hCG恢复时间上两组无显著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镇痛剂使用率、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妊娠几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疗效确切, 且创伤性小、恢复快, 可作为异位妊娠治疗的理想方法,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开放手术,输卵管异位妊娠,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周正, 王鑫, 沈旭娜, 等.异位妊娠246例临床资料回顾与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2, 32 (6) :707-708.

[2]向京.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1, 24 (3) :305-306.

[3]余玲娟.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40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20) :3130-3131.

[4]陆义芹, 吴晓梅, 蔡琼, 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比较[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3, (9) :73-75.

腹腔开放治疗 篇6

关键词:微创手术,开放手术,胆总管结石术,腹腔感染,效果对比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急腹症, 病理诊断为胆总管下方有胆色素为主的结石, 其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等有着一定的关系。胆总管结石多为急性发作, 患者腹部剧烈疼痛, 需要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1]。胆总管结石主要有微创和开放两种方法, 鉴于胆总管结石术后容易出现腹腔感染的并发症, 本文对这两种手术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分析出现腹腔感染的原因,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进行治疗分析, 患者均为急性胆总管结石, 疼痛症状明显, 但未患有任何感染症状。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0例, 研究组患者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35~52岁, 平均年龄 (45.6±1.6) 岁;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9例, 年龄36~54岁, 平均年龄 (46.3±1.7)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数据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用四孔法建立气腹, 将气压维持在1.60kPa左右, 采用腹腔镜, 在胆囊三角的位置进行解剖, 游离胆囊动脉和胆囊管, 将胆囊动脉电凝切断, 提起胆总管, 探查结石并取出[2]。若结石位置在下端则用分离钳推至切口取出。用盐水冲洗胆道, 用取石网将残留的结石取出, 置入引流管后缝合伤口。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直肌前鞘, 纵向游离腹直肌, 打开腹膜, 将胆囊底充分的暴露出, 沿着胆囊壁向着胆囊三角区域填入腹腔垫, 游离胆囊周围组织, 用电凝将胆床止血, 切开胆总管后取出结石, 用盐水冲洗后安置T管引流, 缝合胆总管后关腹。

1.3 评价标准

在手术治疗后, 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腹腔感染的例数, 并分析出现的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 并且对两组数据进行差异检验, 其中计数资料用 (n, %) 表示, 差异用χ2检验, 当检验结果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手术后, 研究组患者中出现腹腔感染12例 (30.0%) ,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腹腔感染5例 (12.5%)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66, P=0.04<0.05) 。导致患者出现腹腔感染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胆漏、结石残留和手术时间过长等, 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当前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主要以手术治疗方法为主, 开腹手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手术方法, 其手术治疗效果已经被证实, 其手术方法较为简单, 价格较低, 相比微创手术更容易推广, 但是开腹手术的手术伤口较大, 长时间的手术会导致术后腹腔感染[3]。随着胃肠治疗技术的发展, 胆总管结石术中采用胆道镜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手术切口小, 手术时间短, 提升了手术后预后, 但在临床治疗中逐渐发现, 微创手术后腹腔感染出现的情况逐渐增多, 因此如何降低微创手术后腹腔感染的风险成为了现阶段治疗的重点。

微创手术治疗具有伤口小、手术时间短等特点, 对患者的消耗较少, 因此患者术后恢复好, 但从本次治疗上看, 研究组患者中出现腹腔感染12例,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腹腔感染5例, 采用微创治疗的并发症多于对照组患者, 说明在微创治疗中, 预防术后腹腔感染值得重视。微创手术有着严格的手术适应证, 当患者的胆总管较为狭窄、下端结石较多等, 采用微创治疗就容易出现术后腹腔感染的并发症[4]。本文分析了导致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原因, 研究组出现腹腔感染的主要原因为胆漏和结石残留, 胆漏的原因是在手术中对胆总管的缝合不佳, 胆管壁在电刀烧灼后出现组织坏死, 从而导致胆漏出现, 导致结石残留的原因是微创手术中, 胆管狭窄使得医生难以清除较小的结石, 结石清扫不彻底导致腹腔感染, 并且在手术中仅依靠腹腔镜进行胆管探查, 对其他部位的保护较少, 增加了腹腔感染的风险[5]。从对照组出现腹腔感染的原因上看, 主要是因为胆漏和手术时间过长, 开腹手术创伤较大, 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大, 腹腔长时间的暴露增加了术后腹腔感染的风险。

为了提升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 降低术后腹腔感染出现的风险, 在患者治疗前需要严格检查患者的手术适应证, 对于胆管过于狭窄的患者尽量避免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提升医生的操作技术, 对下端结石加强清理, 避免出现结石残留等情况, 手术手法要轻柔, 避免胆管壁的损伤, 从而保证微创手术的效果和预后。

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在胆总管结石术后均出现了腹腔感染的情况, 导致微创手术出现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结石残留和胆漏等, 开放手术出现腹腔感染的原因主要有手术时间过长, 需要根据患者的适应证来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 在手术中对结石的清除更彻底, 从而保证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明明, 张文方.微创与开放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15 (15) :3806-3807, 3823.

[2]曹键, 刘莉, 黄许光, 等.胆总管结石患者微创术后腹腔感染因素与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3 (10) :5450-5452.

[3]Wan XJ, Xu ZJ, Zhu F, et al.Success rate and 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extraction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over 2cm in diameter〔J〕.Hepatobiliary&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2014, 25 (4) :23-28.

[4]赵逸斌, 俞丹松, 邓科, 等.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与开放式手术后腹腔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1 (4) :854-856.

腹腔开放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年5月至2009年12月在道县人民医院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共46例,均因患侧肾区疼痛入院,病程1~3年,平均1.8年,行KUB+IVP检查,诊断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其中腹腔镜组24例,开腹手术组22例,两组间的性别、年龄等项目相比P>0.05,无明显差别。其一般资料见表1。

1.2 手术方法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全身麻醉,健侧卧位。在腋中线骼嵴上约一横指切开皮肤约2.5cm,钝性分离肌肉,用钳尖穿破腰背筋膜进入肾旁脂肪腔隙,用手指将腹膜向前推开后,自制水囊扩张后建立后腹腔,经切口置入手指引导分别于腋前线l2肋延线和腋后线肋下处置入套管针。切开侧腰背筋膜,在腰大肌内侧肾下极下方找到扩张的输尿管,游离至输尿管结石段。在结石上方用电钩切开避免损伤输尿管壁,用抓钳钳夹出结石。将6 F双J管经输尿管切口向远端和近端插入。用5-0肠线间断全层缝合输尿管切口。后腹腔置引流管,缝合戳口。腰背部直切口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健侧卧位,皮肤由肋脊角起与骶脊肌外缘至髂脊上缘长6~8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从腰下三角沿背阔肌与腹外斜肌进行分离,向上至腰上三角。进入后腹腔,推开腹膜于腰大肌前方,腹膜后方扪及结石并用组织钳予以固定,切开输尿管壁取出结石。输尿管放置6F双J管,用5-0肠线间断全层缝合输尿管切口。后腹腔置引流管,间断缝合肌间腱膜及皮肤。

1.3 观察项目

记录所有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使用镇痛药情况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

2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中出血,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和住院时间等方面,腹腔镜组均优于开放组,结果见表2。

3 讨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住院患者,在基层医院比较多,随着其治疗方法的发展,其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镜取石术(URL)、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及传统的开放手术。道县人民医院于2003年购买腹腔镜,开始逐步实行用腹腔镜枝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实行传统开放手术进行,腹腔镜手术创伤小,较开放手术有显著的优点。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该术式较开放手术而言并无更多的好处。通过本组对照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1)腹腔镜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微创的优点,腹腔镜特有的术野放大作用,术中血管、静脉及周边脏器能得到很好辨认,可避免损伤引起并发症,并且本组中术中出血较开放手术少。(2)腹腔镜下手术解剖清晰,视野放大,而且手术损伤肌肉,能减少术后疼痛的程度[2]。(3)对于其他方法治疗失败也可以使用,杨晓坤等[3]认为经后腹腔途径治疗24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治疗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效果较好。且张士伟等[4]的研究认为,后腹腔镜与微创经皮肾碎石术均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而又安全有效的特点。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腹腔镜手术也有其不完美之处,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开展。(1)腹腔镜手术锻炼有一个过程,我们这一组开始手术时间较长,逐渐熟悉后时间上才有所减少,在方友强等[2]的研究中认为腹腔镜手术比开放手术所用时间短,有统计学意义。(2)对病灶的定位,开始实行的时候,找输尿管时间较长,吴小伟等[5]认为手术的关键在于寻找输尿管,先通过术前定位X线片大致确定结石的部位。腹膜后问隙建立后,辨认解剖学标志:腰大肌、Gerota筋膜,然后方切开Gerota筋膜后层,稍分离肾周脂肪暴露肾下极,在肾后方、腰大肌前方向内侧横向分离肾周脂肪,很容易可以寻找到输尿管。张建忠等[6]输尿管在镜下呈灰白色,质韧,有一种厚实感,无搏动,但有蠕动,以便于寻找。(3)我们观察的病例还不多,还要进一步的做对比观察来证明。输尿管上段结石通过腹腔镜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曹正国等[7]的研究认为,与开放手术取石比较,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明显具有失血量小、伤口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有望部分代替传统的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但亦须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医师的枝术水平一起来选择最佳的术式,以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为创建现代化的和谐医院做出努力。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道县人民医院2003年5月至2009年12月24例腹腔镜手术以及22例开放经腰背部直切口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治愈出院。结论 经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与传统经腰背部直切口相比,具有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它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和一定的腹腔镜外科训练。

关键词:腹腔镜,输尿管上段结石,开放手术,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关永祥,司徒灿,潘耀权等.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法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57-2258.

[2]方友强,高新,周祥福等.后腹腔镜与经腰背部途径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3):268-269.

[3]杨晓坤,董胜国,董震等.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J].中国医药,2006,1(10):613-614.

[4]张士伟,刘光香,李笑弓等.后腹腔镜与微创经皮肾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比较[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9,14(6):470-472.

[5]吴小伟,莫鉴锋,曾鹏等.31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6):30-33.

[6]张建忠,张军晖,闫勇等.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附25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3(5):357-358.

腹腔开放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腹腔镜组23例, 男:女=21:2, 年龄21~78岁, 平均54.1岁, 单侧16例, 双侧7例;开放式组41例, 男:女=36:5, 年龄25~74岁, 平均56.7岁, 单侧38例, 双侧3例。

1.2 手术方法

1.2.1 腹腔镜组

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观察脐孔 (10 mm) , 在脐平面稍下两层腹直肌外缘各打一个5 mm的操作孔, 置入腹腔镜。在疝缺损上缘3 cm弧形切开腹膜, 内侧不能超过脐内侧韧带, 以免损伤膀胱, 切开中间的腹膜时应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沿腹膜翻开疝囊, 将疝囊完全剥离至腹膜盆壁化, 即将疝囊与后方的精索血管及输卵管充分游离6~8 cm, 避免补片覆盖在疝囊上, 引起复发。分离腹膜前间隙, 内至耻骨联合, 外至腰大肌和髂前上棘, 上至联合肌腱上至少3 cm, 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下3 cm, 外下方至精索“盆壁化”6~8 cm。选用10 cm×15 cm的补片, 适当修剪, 与腹直肌、耻骨梳韧带和联合肌腱钉合补片, 充分关闭腹膜。

1.2.2 开放式组

硬膜外麻醉。平行腹股沟韧带, 沿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斜行至耻骨结节上方切开, 逐步小心显露腹外斜肌腱膜、外环、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联合肌腱。一起牵开上述结构, 充分显露提睾肌, 切开并找到疝囊。仔细分离疝囊与周围的粘连, 切开疝囊, 将疝囊内容物回纳入腹腔。于精索后方放置补片, 固定于腹内斜肌、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联合肌腱等组织, 分层缝合皮下及皮肤层。

1.3 对比指标

两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并发症 (发生率) 、复发率。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

除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外, 腹腔镜组均优于开放式组, 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

腹腔镜组并发症各项发生率均低。见表2。

3 讨论

3.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人们普遍认为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包括

(1) 人类直立行走, 腹股沟区在腹膜前方主要依靠腹横筋膜来承受腹腔内容物的压力; (2) 鞘状突未闭, 男性在胚胎期, 睾丸逐渐下降, 带动腹膜、腹横筋膜、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沿腹股沟管下移, 并推动皮肤形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状突, 而睾丸则紧贴在鞘状突的后壁。一旦鞘状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全, 就会形成先天性腹股沟疝; (3) 腹壁薄弱或功能不全, 老年人肌肉萎缩, 腹壁薄弱, 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 再加上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 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另外, 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腹股沟区创伤、重体力劳动等, 可致使腹压升高, 也是腹股沟疝的众多发病因素之一。

3.2 根据临床资料、分析与比较结果来探讨两种疝修补术的优劣

3.2.1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1) 以人工材料为补片来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 不需要将原有组织强行拉起缝合, 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 大大降低了复发率[2]; (2) 手术难度相对小, 易于医生的快速掌握及便于基层医院的推广; (3) 适用于局麻, 避免全身性深层次的伤害; (4) 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低,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手术的开展。但是, 开放式手术中切口较大, 由此引发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长久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多且严重, 其中并发症发生率 (43.90%) 远高于腹腔镜组 (30.43%) 。

3.2.2 腹腔镜疝修补术

完全在腹膜外进行, 不接触腹腔内脏器, 不产生腹腔粘连, 创口小, 不易感染。对比开放式法, 腹腔镜法有以下优势: (1) 手术切口小, 术后美容效果较好, 获得广大患者的青睐; (2) 创伤小, 伤口感染机会相对较小, 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主演时间显著缩短; (3) 无需分离破坏周围组织, 故而并发症发生率相应下降。但是, 由于腹腔镜技术较难掌握, 手术需要全麻, 腹腔镜设备及疝固定器等费用较高, 手术时间及费用相应增高;另外, 腹腔镜手术对腹腔脏器有一定程度的干扰, 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随着腔镜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成熟、补片材料的更新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腹腔镜疝修补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势必将成为今后疝修补术的优先选择。腹股沟疝患者是适合腹腔镜手术还是开放式手术, 医生要充分告知患者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各自的风险和优点, 并应解读手术同意书的内容, 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就诊医生专业的建议来进行理性选择。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对23例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 (腹腔镜组) 与41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 (开放式组) 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创伤小、切口美观、不易产生粘连、不易感染;开放式组采用无张力手术原理, 不易产生组织拉力、不易复发, 手术时间和费用相对较少。两组术后的并发症、疼痛感、恢复期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参考文献

[1]王荫龙, 姚伯元, 田正刚, 等.天津市成人腹股沟疝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2007, 1 (1) :13-15.

探讨复杂胆囊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 篇9

【关键词】 复杂性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4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38-0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其手术适应证[1]目前已逐渐放宽并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之一。本文主要以行复杂胆囊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疆呼图壁县人民医院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通过针对性观察,为进一步对做好为进一步对做好复杂胆囊腹腔镜手术应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于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我医院住院行复杂胆囊腹腔镜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年龄在36~74岁之间,平均年龄54.62±17.12岁。其中男性为97人,平均年龄56.15±17.05岁;女性为81人,平均年龄53.23±17.24岁。

1.2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问卷调查:

以单独调查方式,采用统一选项式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 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饮食情况、疾病史等。

1.2.2临床表现

通常患者右上腹会出现有绞痛感并呈阵发性加剧,可向其右肩或胸背部位放射。本组单纯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97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有42例,坏疽性胆囊炎有29例,胆囊穿孔有10例。

1.2.3术前护理

加强常规护理,进行入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对症护理,严密观察病情。

1.3手术方法

对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式,通过标准Olsen四孔或三孔法进行胆囊腹腔镜手术。进镜后如果中上腹部有大网膜粘连至前腹壁,则镜先往下腹方向沿侧腹壁绕过粘连幕,观察胆囊大致病理变化及周边的粘连情况,先用电刀或超声刀将胆囊周围组织进行切断分离,用钳夹取小纱布搽拭创面帮助分离,彻底止血,解剖结构如果尚清晰,则从胆囊颈部开始分离,如果Calot三角致密粘连甚至呈"冰冻状",则分离从胆囊体部开始向胆囊颈方向分离,同时注意胆总管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大致走向。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本组178例患者均于入院12~72小时内手术,均获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手术时间48~150 min,平均(76.3±7.4)min,术中出血90~250mL,平均(142.6±10.1)mL,腹腔引流管在引流量低于12mL/d,并经复查B超无腹腔积液后拔除,术后住院天数3~12d,平均(10.1±3.4)d,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经加强换药后好转,保守治疗,充分引流后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3~12个月,本组无死亡病例出现。

3 讨论

目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效果评价是较为肯定的[2],其痊愈后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等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初期时时,副损伤较开腹胆囊切除术多,尤其对于技术不熟练的外科医生较为常见。手术中最容易导致的并发症就是胆管损伤,一旦发生胆管损伤,将给术后的处理带来极大困难,特别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不仅会延长其住院时间,而且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随着技术的成熟,LC的副损伤已显著下降。一个熟练掌握LC技术关键的医生,能将胆管损伤降低到几乎为零的程度,除非病人本身存在胆道变异和病损本身所致。LC的技术关键是分离和辨别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只要准确无误地分离和辨清胆囊管,则完全可以避免胆管损伤。因此,对一个熟练掌握LC技术关键的外科医师来说,腹腔镜手术几乎可以说是微创、安全、有效的。

本次研究中患者有10例(占总数的17.81%)术后出现并发症,,比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显著增加,这可能与其胆囊不同的复杂性有关。本组主动中转47例,中转率24.8%。复杂的胆囊结构、胆道和血管解剖变异以及其畸形也同时给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形成了许多新的挑战和冲击[3]。

腹腔镜手术也不是万能的,具有其固有的局限性。本研究认为LC不适用于胆囊三角难以解剖清楚的胆囊良性疾病的手术治疗、胆囊癌扩大根治术等情况。胆囊切除是采取腹腔镜手术,还开腹手术,要根据上述适应证和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选择,不能片面强调微创[4]。

传统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禁忌症通常有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Mirizzi综合征、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以及胆囊三角区有粘连或有腹部手术史者。现都已放宽成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医务工作者只有熟练掌握其适应症和禁忌症,才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宝杭,缪金透,刘璐庆.复杂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安全性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4):458.

[2] 宁国强,朱湘南,蒋珂.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切除术应用的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1):73.

[3] 莫小华,孙敏,谭晶,等.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经验[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3):36.

腹腔开放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130例阑尾炎患儿, 所有患儿均符合《黄家驷外科学》[3]中阑尾炎的相关诊断标准, 经保守治疗无效, 均存在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右下腹反跳痛、压痛等症状, 经B超检查存在腹腔积液。纳入标准:经检查符合阑尾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年龄为2~12岁之间;存在手术指征或经保守治疗无效;伴全身感染及明显弥漫性膜炎;伴肠梗阻者。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资料不全者。

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65例患儿, 其中男36例, 女29例;年龄为6~12岁, 平均年龄为 (7.2±1.5) 岁;病情分布:慢性阑尾炎7例, 急性阑尾炎49, 急性化脓阑尾炎9例。观察组65例患儿, 其中男41例, 女24例;年龄为5~12岁, 平均年龄为 (7.9±1.4) 岁;病情分布:慢性阑尾炎9例, 急性阑尾炎50, 急性化脓阑尾炎8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儿手术之前进行感染预防及抗生素治疗,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所有患儿均行全麻。观察组患儿行腹腔镜微创术, 于脐部左5 mm处行弧形切口, 将皮肤与皮下组织解开, 刺进气腹针, 在尖端置入腹腔之后, 注入二氧化碳气体, 将腹内压力调整在10~12 mm Hg。在腹部膨隆之后, 经脐部插进Trocar5 mm, 将30°腹腔镜通过此管置入腹腔, 对腹腔内的情况进行探查。对符合腹腔镜微创术者继续进一步操作, 经麦氏点置入Tocar (10 mm) 做操作孔, 置入操作钳。沿着结肠带找到阑尾, 以阑尾抓钳对阑尾的头端或者根部进行固定, 拉至操作孔套管。然后拔出Tocar, 进行气腹排气, 将阑尾通过操作孔拉出腹腔, 并切除。在对残端进行消毒之后, 把残端与盲肠放回腹腔。对创面进行检查, 确定无出血之后, 拔出Tocar并关闭切口。

对照组患儿行传统开放手术, 经右中下腹直肌或右麦氏点行切口, 逆行或顺行将阑尾切除, 根据患儿腹腔内的污染情况放置引流条或进行冲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4];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儿腹腔脓肿、切口感染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对所得数据以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对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 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对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的形式表示。

2 结果

2.1 手术成功率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为100% (65/65) , 对照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为100% (65/65) , 两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术中与术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并发症的发生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004,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小儿急性阑尾炎为儿童常见的急腹症, 因为儿童特殊的生理及解剖特点, 病情发展迅速, 容易引发阑尾穿孔、坏疽, 引起阑尾周围脓肿[5]。腹腔镜不但具有诊断作用还具有治疗作用, 手术过程中能够对腹腔病灶进行全面探查, 并且对组织的损伤较小, 手术时间短、肛门排气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 利于患者康复。该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 , 符合相关文献报道[6]。研究指出[7], 对小儿阑尾炎采用腹腔微创手术的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开放手术。该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的肠梗阻发生率为0, 切口感染率为1.54%、腹腔脓肿的发生率为4.62%, 明显低于对照组, 原因可能是: (1) 腹腔镜手术的切口小, 术中损伤小, 可有效避免纱布与肠壁的反复摩擦造成损伤, 还能够有效减少肠管的牵拉翻转次数; (2) 因为小儿的大网膜尚未完全发育, 因此脓液、炎症容易扩散, 而腹腔镜手术能够对腹腔隐匿部位残留渗液彻底吸净, 能够对感染灶彻底有效清除; (3) 超声刀等手术器械的使用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4) 腹腔镜手术的损伤较小, 给患者造成痛苦比较轻, 患者在术后早期可以下床活动, 从而有效降低腹腔粘连的发生率; (5) 腹腔镜手术可以延长手术操作位置与腹膜创口之间的距离, 从而有效避免腹壁切口污染, 降低腹膜粘连的发生率; (6) 将标本从套管取出, 能有效病灶与筋膜及内脏的接触, 降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温占朝等[8]指出, 以腹腔镜微创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手术成功率搞到95%以上。该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手术成功率为100%, 符合相关文献报道, 表明该方法对于小儿阑尾炎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综上, 以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阑尾炎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腹腔镜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将整群选取的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0例阑尾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65例患儿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观察组65例患儿以腹腔镜微创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为100%, 对照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为100%, 两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以腹腔镜微创术治疗小儿阑尾炎具有创伤小、切口污染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 可有效缓解患儿痛苦,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传统开放手术,阑尾炎

参考文献

[1]Ummugulsum B, Akgun O, Mecit K.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in detecting acute appendicitis in children: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MRI and surgical findings[J].J Magn Reson Imaging, 2014, 39 (6) :104-116.

[2]Daisuke I, Shojirou H, Shimizu S, et al.Amebiasis presenting as acute appendicitis:report of a case and review of Japanese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Case Report, 2014, 121 (18) :1006-1014.

[3]吴孟超, 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1-34.

[4]陈开运, 向国安, 王汉宁, 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0, 25 (4) :295-298.

[5]蔡喜中, 白铁成.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2, 10 (4) :11-18.

[6]郭驰波, 孟永霞, 卢建跃, 等.七例飞行员急性阑尾炎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22 (4) :29-30.

[7]安杰, 董秀山, 秦学良, 等.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 5 (2) :99-101.

上一篇:网络时代审计的变化下一篇:闭环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