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腹腔感染

2024-06-14

术后腹腔感染(精选11篇)

术后腹腔感染 篇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2岁,因孕40周,阴道流水12 h,于2007年10月23日15:00入院,行B超检查示:双顶径9.4 cm,羊水少,脐绕颈。入院检查:心肺(-),体温37.2℃,血压110/70 mm Hg (1 mm Hg=0.133 kPa),胎心音140次/min,宫口开3 cm,胎膜已破,先露头,S-2,全血常规WBC120×109/L, N78%,Hb 102 g/L。入院后给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吸氧处理,宫口开5 cm~6 cm后静滴0.1%缩宫素,1 h后胎头棘上2 cm,产程进展4 h, LOT位,羊水早破,脐绕颈,LOT试产失败,即行剖宫产结束分娩。于21:00剖宫产取出一女婴,脐绕颈1周,阿氏评分6~9分,体重3 400 g,羊水Ⅲ度污染,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400 ml,于22:00安返病房。

2 治疗

术后给克林霉素0.9 g静滴及对症支持疗法3 d,术后第2天体温波动在38.5~39℃之间,查伤口并换药,干燥、无异常分泌物,第3天加用0.5%甲硝唑200 ml,术后第5天感腹胀、腹痛,第6天伤口拆线,正中约3 cm裂开见有少许脂肪液化,术后第7天腹痛腹胀加剧,宫高平脐,宫体部压痛明显,无肌紧张,大便未解,肠鸣音弱,体温38.5~39℃,查血常规WBC1.76×109/L, N 88%,根据症状体征考虑腹膜炎、肠粘连,或腹腔遗留物可能,于10月31日行剖腹探查。

3 探查情况

按原切口切开各层,拆开鞘膜、腹膜线头后见腹膜大网膜与子宫体紧密粘连包裹,部分与肠管粘连,并有假膜样组织及少许脓苔,分离粘连组织后探查盆腔、腹腔,确认无遗留物存在,见腹腔内有少许炎性渗出液,证实为子宫复旧差并术后腹腔感染,用0.5%甲硝唑冲洗腹腔后逐层缝合关腹。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无明显出血点,术后给予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甲硝唑及缩宫素静滴,补充营养支持治疗。术后第2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术后第8天,腹部伤口拆线痊愈出院。

4 讨论

感染的主要原因,产妇羊水早破,羊水Ⅲ度污染,经过试产失败,产程中多次阴道检查,术后用药选择欠妥,只用了一组克林霉素。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甲硝唑是广谱抗生素,对厌氧菌特别有效,术中使用甲硝唑足以达到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目的,杜绝切口坏死、愈合不良等并发症[1,2]。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发热才加用0.5%甲硝唑20 ml为时已晚。

患者试产失败,宫缩乏力,抵抗力低下,院内感染率高[3],且忽视了加用宫缩剂加强子宫收缩,促进子宫恢复这一环节,再加上产妇3 d不下床活动即术后护理失误,造成产妇伤口裂开,腹腔感染严重粘连导致二次手术剖腹探查的后果,实为一次深刻的教训。

参考文献

[1]陈景丽, 王晓秋.甲硝唑腹腔局部用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体会[J].黑龙江医学, 2004, 26 (10) :815

[2]王凤英, 孙琦, 孙莹, 等.剖宫产手术前及手术后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17) :2341

[3]潘旅平.163例剖宫产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2, 25 (4) :344

术后腹腔感染 篇2

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由于腹腔镜是在全麻及二氧化碳气腹下完成,患者从手术室回病房后会立即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和心电监测(手术过程中麻醉会抑制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术后低流量的给氧可以帮助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防止缺氧,也可以中和患者术中过多吸收的二氧化碳,降低高碳酸血症发生的风险)。

3. 体位的护理。术后应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发生误吸,减轻患者醒后头痛感。每1-2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及压疮的发生,可按摩病人腰腿部来增加效果,加强病人的舒适感。麻醉清醒后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可多活动四肢和翻身,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肛门排气,减少腹胀。(活动时要妥善固定留置针、镇痛泵、尿管及引流管,避免脱出。)

4. 伤口及疼痛的护理。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有轻微的伤口疼痛,可不使用止痛药物。但个别疼痛严重者,应立即告知医生做相应处理。患者可多进行深呼吸;咳嗽时捂住腹部伤口,防止用力过度导致伤口裂开。一般24-48小时内疼痛便可随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而减弱或消失 。

5. 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认真检查引流管有无折叠、扭曲、阻塞。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的多少,如有不正常的现象,立即告知医生并配合治疗。下床活动时一定要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避免用力牵拉导致脱管。

6. 饮食的护理。一般术后6小时内仍需禁食禁饮,6小时后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例如:稀饭,软烂的面条)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但禁食牛奶、糖等易胀气的食物;肛门排气(放屁)后可恢复正常饮食,由于伤口愈合需要利用蛋白质,因此要摄入高蛋白质的食物(例如鱼、瘦肉、蛋)来加快伤口愈合,并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引起肠胃不适(例如辣椒、烟、咖啡),还应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腹腔镜的优点

1.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小,避免了空气和空气中尘埃细菌对腹腔的刺激和污染。术中以电切和电凝操作为主,对血管先凝后断,止血彻底,出血极少,手术结束前冲洗彻底,保持腹腔清洁。因而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可较早进食,又大大术后肠粘连的因素。

2.腹腔镜手术是真正的微创手术的代表,创伤大为减小,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轻松,痛苦少。

3.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睡眠姿势相对随意,大大减轻了家属陪伴护理的强度。

4腹壁戳孔小(3-10mm不等)、分散而隐蔽,愈合后不影响美观

5.戳孔感染远比传统开刀的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少。

腹腔镜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篇3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镇痛;吗啡;布比卡因

【中图分类号】R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89-02

术后疼痛是所有手术病人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问题,腹腔镜手术也不例外。术后镇痛方法较多,效果各异,对术后应激反应的抑制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选择何种镇痛方法,更好地抑制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是近年来术后镇痛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对4 组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不同的镇痛方法,评价每种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书面同意,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8~62岁,身高152~176cm,体重46~79kg,择期行LO、LH和LC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LA组,SA组, LSA组和PCIA组,每组20例。合并有糖尿病、心肺疾病和肝肾功能障碍者剔出。

1.2四组均采用喉罩通气下静脉复合麻醉。麻醉诱导用药为异丙酚2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胺0.1mg/kg;维持麻醉用药为持续泵注异丙酚4~8mg/kg/h、瑞芬太尼0.05~0.15ug/kg/min,术中根据麻醉深度和手术刺激大小调整药物用量,根据肌松情况间断给予维库溴胺;术毕记录各组麻醉药累计用量。

1.3LA组术毕时由手术医生用0.5%布比卡因10ml行伤口周围浸润局麻;SA组术毕时予吗啡0.15mg/kg行腹部皮下注射,之后,患者感明显疼痛时(VAS≥4),再予等量吗啡即时皮下注射;LSA组按上述方案复合用药;PCIA组术毕时,将装有50ml镇痛液(用生理盐水将50mg吗啡稀释至50ml)的PCA泵连于静脉通路,并给首剂量2ml作为负荷量,PCA单次剂量1ml,锁定时间5分钟。四组病人均于术毕拔除喉罩后静注氟哌啶2.5mg,且后三组吗啡均用至术后48小时。若镇痛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予以相应处理。

1.4记录病人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种类、手术时间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特殊情况。术前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且于术后4、8、16、24、36和48小时随访患者并记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空腹血糖及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因妇科手术均留置尿管,故无法观察比较尿潴留情况);另于术前及术后第一、二日上午8时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以检测其血清皮质醇水平;于术后48h镇痛结束时,记录吗啡累计用量及镇痛满意度情况。

1.5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行均数间的多重比较,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四组病人间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及麻醉药累计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观察指标的比较

2.2.1四组病人间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见表1):

表1 四组病人间术后各时点VAS和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n=20,分,χ±s)

与LA组比较,* P<0.05; 与SA组比较,# P<0.05;与LSA组比较,▲ P<0.05

2.2.2四组病人间手术前后血糖及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比较(见表2和3):

表2四组病人间手术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n=20,mmol/L,χ±s)

与LA组比较,* P<0.05; 与SA组比较,# P<0.05;与LSA组比较,▲ P<0.05

表3四组病人间手术前后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比较(n=20,μg/dl,χ±s)

与LA组比较,* P<0.05; 与SA组比较,# P<0.05;与LSA组比较,▲ P<0.05

2.2.3三组病人术后48h的吗啡累计用量(见表4):

表4 三组病人间48h内吗啡总用量比较(n=20,mg,χ±s)

与SA组比较,# P<0.05;与LSA组比较,▲ P<0.05

2.2.4四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5):

表5 四组病人间48h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20,例)

与LA组比较,* P<0.05; 与SA组比较,# P<0.05;与LSA组比较,▲ P<0.05

2.2.5四组病人间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的情况(见表6):

表6 四组病人对间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的比较(n=20,例)

与LA组比较,* P<0.05; 与SA组比较,# P<0.05;与LSA组比较,▲ 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对腹腔镜术后疼痛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术后所用镇痛药物的种类和镇痛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VAS评分是一种主观评分,它与患者的年龄、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以及对评分的理解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为了能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本研究加入了血糖和血清皮質醇这两项客观指标,以便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实际疼痛程度及镇痛效果。本研究中,LSA和PCIA两种镇痛方法的镇痛效应相当且都能获得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四组间在术后36h和48h的疼痛程度已无明显差别,同时也表明腹腔镜手术病人到术后36h时已无明显疼痛。

本研究除LA组外,其余三组均用吗啡镇痛。SA组有2例追加用药3次,8例追加用药2次,6例追加用药1次,只有4例没有追加用药;LSA组有6例追加用药1次,其余均未曾追加用药;PCIA组的PCA按压总数为23.2±2.78,有效按压次数为20.3±2.26。本研究中的LSA组的吗啡用量显著少于SA组和PCIA组,这与LSA组病人的切口周围局麻药浸润增强了吗啡的镇痛效果而使其用药量减少有很大关系。

本研究对使用吗啡的三组病人均在使用吗啡前给予了氟哌利多,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但PCI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仍显著高于LA组和LSA组,而SA组和PCI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显著差别,考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吗啡的用量有着一定的关系。

镇痛满意度是指镇痛结束时,由病人及其家属对包括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综合后所作出的评定。最好的镇痛方法就是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提供最好的镇痛效果,而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最少[1] 。在本研究中,LA组因镇痛不够完善,没能很好的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因此该组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度较低;SA组虽然镇痛效果好于LA组,但效果仍不够理想且不良反应也有所增加,故该组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度也不是很高;PCIA组的镇痛效果确切、完善,但因其药物用量较大,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且费用较高,故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度也低于LSA组;陈绍洋等[2] 研究证实,患者使用PCIA时,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常见,影响镇痛满意度。LSA组因镇痛效果确切、完善,不良反应发生率又相对较低,且价格低廉,故其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4结论

伤口周围局麻药浸润+间断皮下注射吗啡镇痛具有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效果确切、副作用小且经济实用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腹腔镜术后镇痛方法。

参考文献

[1] Guevara U , Comez A , Fkuentes R .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erioperative pain[J ] . Paediatr Anaesth ,2005 ,15 (8) :6832688.

术后腹腔感染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医院行胰腺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为19~70岁,平均(46.21±3.21)岁。手术类型:4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静脉切除重建术,22例胰体尾切除术+脾脏切除术,6例胰体尾切除术(保留脾脏),4例全胰腺切除术。排除放化疗史、近期取激素治疗者。两组术前、术后3 d均取抗生素预防用药,术后5天取生长抑制类药物预防肠瘘。

1.2 方法

该组化患者术后均留置引流管引流,引流第3天取腹腔内手术区域引流液行细菌培养,并行药物敏感实验。若术后4~7 d若未见发热症状,引流液淀粉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且B超检查结果显示手术区域无积液现象,则可拔出引流管;若存在发热症状(>38℃),引流液呈浑浊脓性,排除其他其他感染后,则表明患者可能存在腹部感染。

1.3 腹腔感染诊断标准

①术后出现发热、腹胀等明显腹膜炎体征;②影像学或再次手术证实存在局部脓肿、化脓性渗出等腹腔内感染症状;③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呈阴性,存在上述任一项提示患者存在腹腔感染。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80例患者出现腹腔感染情况的几率;②记录腹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③分析主要致病菌药敏感实验结果;④观察腹腔感染患者预后治疗情况。

2 结果

2.1 腹腔细菌感染情况

该组80例患者中,31例出现腹腔细菌感染,占38.75%。

2.2 细菌培养情况

该组31例腹腔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2株细菌,3株为革兰阳性菌,占7.14%,38株为革兰阴性菌,占91.4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50.0%,见表1。

2.3 革兰阴性菌药实验结果

分析38例革兰阴性菌药实验结果,发现对庆大霉素、多占菌素B、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70.27%、77.42%、78.95%,对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的敏感性较低,分别为0.0%、27.78%、28.57%,仅对6株鲍曼不动肝菌行药敏感实验,不纳入该次统计,见表3。

2.4 预后治疗

31例腹腔感染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均痊愈出现,7例无发热症状,行单纯腹腔引流治疗;10例存在发热症状,其中8例体温<38℃,行单纯腹腔引流治疗后痊愈,14例体温>38℃,在腹腔引流基础上辅以敏感抗生素治疗。

3 讨论

腹腔感染是胰腺手术常见的并发症,若未及时行针对性治疗,诱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性休克等,甚至死亡,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胰腺术后腹腔感染的菌谱较广,受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影响,腹腔感染菌株可能存在多重耐药性,若用药不当,很难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3]。

该组将医院80例胰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存在腹腔感染,占38.75%,与国内文献报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率7%~49%相符。该组31例腹腔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2株细菌,3株为革兰阳性菌,占7.14%,38株为革兰阴性菌,占91.4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50.0%。有文献指出,革兰阴菌株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菌株,但该研究结果高于以往文献研究的60%[4],可能与纳入研究对象、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情况有关。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42例腹腔感染菌株中,3株为革兰阳性菌,占7.14%,38株为革兰阴性菌,占91.4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比例最高,占50.0%,奇异变形菌和鲍曼不动肝菌相对其次,分别为21.43%、14.29%。国内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占院内感染格兰阴性菌的首位,同时受抗生素不合理引用、铜绿假单胞菌自身耐药机制的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抗菌药物耐药[5,6],与该研究结果相符。

因该院医院以革兰阴性菌株感染为主,该研究对革兰阴性菌株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株对庆大霉素、多占菌素B、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70.27%、77.42%、78.95%,对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0.0%、27.78%、28.57%。因此,行胰腺手术应尽量勿取头孢唑林、头孢吡肟等药物作为经验性用药种类,否则很难取得预期抗感染治疗的目的。

有研究表明,胰腺手术后腹腔感染可能与手术创伤大、术后转入ICU监护、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等有关[7]。因此,手术治疗期间应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对引流液、体温等的观察,若患者合并发热症状,应尽量避免取广谱抗生素行经验性用药[8]。及时取腹腔内手术区域引流液行病原菌和药敏感性试验,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该组31例腹腔感染中,7例无发热症状和8例体温<38℃者行单纯腹腔引流,14例体温>38℃患者取辅以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综上所述,革兰阴性菌株是胰腺术后腹腔感染常见病菌,术前和术后应行预防性抗生素用药;若患者出现腹内感染症状,行及时行药敏感实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有利于控制疾病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洁,孙景勇,毛恩强,等.重症急性胰腺炎细菌感染的菌谱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5):372-376.

[2]张军峰,孙勇伟,花荣,等.胰腺术后腹腔感染的分析及治疗[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4,20(7):519-523.

[3]金燕芬.杨宏军,白松,等.老年人腹部术后腹腔感染临床及病原学特点[J].中国综合临床,2009,25(6):653-654.

[4]刘同友,万涛,吕少诚,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析及诊治[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4,41(1):14-17.

[5]吕新厅,周鹏,钟金树,等.腹腔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8(12):2910-2912.

[6]金燕芬.杨宏军,白松,等老年人腹部术后腹腔感染临床及病原学特点[J].中国综合临床,2009,25(6):653-654.

[7]李晓峰,吕少诚,万涛,等.胆管癌术后胆瘘患者腹腔感染的诊断治疗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290-3292.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术后护理 篇5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65-01

0引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术中出血较少、对腹腔器官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 金标准"。 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科共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74 例,经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74 例患者,男 33 例,女 41 例,年龄 22-64 岁,平均 42 岁,其中急性胆囊炎 11 例;单纯性慢性胆囊炎 8 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46例;胆囊息肉伴慢性胆囊炎9例。

1.2手术方法

均在全身麻醉卜进行,病人采用仰卧位,头高足低与地面呈300,右高左低与地面倾斜呈15°体位。分别在病人剑突卜处、脐窝卜缘、右肋缘卜锁骨中线分别做直径为0.5cm-1.0 cm的小切口,弧形切II仅切开皮肤及浅筋膜层,穿刺气腹针。置入腹腔镜及操作器械,并在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CO2)气体,使充气均匀,连接气腹机维持1.8kPa-2.0kPa压力。在电视监视下,电凝分离出胆囊管、胆囊动脉,分别上钦夹夹闭并切断,拉出胆囊,将胆囊自胆囊床剥离取出标木。放置腹腔引流管,解除气腹,缝合伤口,送回病房。

2结果

74例病人手术均顺利,术后并发胆瘦1例,腹部皮卜气肿1例,平均住院天数5d,均痊愈出院。

3护理

3.1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害怕手术,易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加之对腹腔镜手术缺乏相关知识的了解,担心疗效、并发症等,致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针对上述情况,根据每个病人不同情况进行适当解释,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方法及其优点、麻醉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介绍腹腔镜手术成功的病例,请腹腔镜手术病人作现身说法,以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3.1术前护理

3.1.1皮肤准备

按上腹部手术常规备皮,特别应注意清洁脐部,以免污染腹腔,发生感染。术前1d,依照石蜡油→肥皂水→双氧水→碘伏的操作程序对脐部进行护理。肠道准备主要为排空肠道和全麻的需要,术前排空膀胱,常规术前10h禁食,4h禁水。

3.1.2仪器设备及手术器械准备

电子腹腔镜一套,包括显示器、摄像系统、冷光源及光导纤维、气腹机及CO2导管等,检查各仪器处于正常状态。根据手术需要准备所需器械及无菌敷料,腹腔镜手术器械一套包括气腹针,腹腔穿刺套管即Trocar,电凝勾、抓钳、分离钳等可弯曲的Coridin autosuture 系列腹腔镜器械。备好开腹器械及止血物品,以备术中转为开腹。

3.1.3①饮食护理,患者术前1日晚餐进不产气流质饮食;②术前留置胃管,并连接负压吸引器,吸出胃内容物,以免影响腹腔镜视野;③留置尿管,术前置入尿管的目的是防止膀胱过度充盈至肠管上移,而影响视野。

3.2术后护理

3.2.1卧位与切口护理

患者回到病房,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待患者完全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取半卧位。给予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并做好解释工作。由于LC腹部切口很小,如无渗血、渗液,不需特别处理,待伤口自然愈合后,揭去伤口敷贴即可。

3.2.2腹部体征的观察

LC手术创伤小,患者可以耐受,术后一般不需使用镇痛剂与镇静剂。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出血、腹壁紧张等体征。对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应固定好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以及引流管是否通畅,切口处皮肤有无红肿有无渗出。如引流液多,呈鲜红色,腹膜刺激征明显,烦躁不安,应警惕腹腔内出血或胆汁瘘的发生。

3.2.3 呕吐的观察

呕吐是术后常见症状,这主要是由于CO2对胃肠道的刺激以及CO2积聚所致。对于发生呕吐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和记录呕吐物的量、颜色,次数及持续时间,同时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协助呕吐患者及时清洁口腔,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和肺里,造成吸入性肺炎。

3.2.4 饮食护理

患者在麻醉清醒后,应注意规律进食,确保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勿暴饮暴食,向患者告知饮食与术后康复的关系,同时征求患者对饮食的要求,一般在术后第1天麻醉清醒后拔除胃管,进食少量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清淡流质,第2天改进半流质,第3天进普食,但应给予低脂肪、高蛋白和含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饮食,如咖啡、浓茶、辣椒等和太油腻的饮食。

3.2.5 皮下气肿与气胸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出现咳嗽、胸痛、呼吸深快,应考虑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症状严重时取半卧位,间断吸氧,使用碱性药物。

3.2.6 术后活动

术后12h,应鼓励患者下床做轻微的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及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腹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剧烈活动或搬动重物,以免损伤手术部位的肌肉。

4出院指导

出院后休息1周,适当活动。2周内宜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低脂食物,忌暴饮暴食及刺激性食物;1个月后恢复正常饮食。若进食后出现腹痛,应注意腹痛的性质、范围、程度及伴随的症状,及时就诊。告知病人胆囊切除术后常有大便次数增多现象,数周或数月后逐步减少,定期门诊随访。

5小结

本文观察结果证实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创伤小、痛苦少、预后良好,通过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与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虽然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上述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尤其对有出血、胆痰患者,更要加强对其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的观察,并且要随时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变化。总之,只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合理、细心地治疗和护理,就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邹宏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内蒙古中医药,2009,6

[2]林龙英,李捷,王家兴,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46例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10)

术后腹腔感染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实行结直肠癌手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7例,女83例,年龄31~67岁,所有患者均实行结直肠手术,且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或存在先天性遗传心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2)存在2次及以上结肠癌手术或相关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3)有精神疾病障碍,无法自主进行健康保健的患者。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可确定感染组有30例患者和健康组为150例。感染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反应,其中包括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现象;切口处可见明显的脓性分泌物以及伤口引流液,其液体浓稠黏腻,部分严重患者还伴有恶臭;术后切口常自动裂开,所伴有的分泌物经病理学检查后,确诊为菌群感染。2组患者在并发症、病程、手术史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2组患者在术前并发症、血压、血脂、年龄、手术方式以及就医顺从率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腹腔镜结肠术后感染发生率情况分析

180例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中有30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6.67%,其中直肠癌术后的患者占23.33%,部分切除患者的感染率为21.25%,年龄>65岁的患者占15.12%。见表1。

2.2 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在对感染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其在单因素比较方面,感染组患者较健康组患者伴其他疾病的人较多,尤其是伴有糖尿病和BMI疾病的患者,但是肿瘤分期对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没有统计学影响差异。其次,在对2组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中发现,感染组患者在血清白蛋白、切除术中失血量以及肿瘤分期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切口感染率多因素分析

在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进行进一步的多因素比较,可见感染组患者在就医顺从率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健康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进行回归分析后可见其OR值分别为3.11,2.16,95%IC值分别为1.82-5.32,0.98-4.13。其对应的P值为0.001和0.000。

3 讨论

本研究中发现感染组中的患者多数伴有糖尿病、高BM等病症,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故在围手术期应注意对患者进行饮食和行为的干预,加强营养的同时,要注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类的食物,以促进大肠自身的蠕动和胃肠的循环,以减少过大的腹腔压力对缝合伤口的影响。在行为上,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应以慢性的有氧运动为主,禁忌过激锻炼。

术后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期,因此,在此时期因着重注意患者的自身生活习惯以及卫生情况,特别是对于肥胖及糖尿病的患者。此外,应严格按照医师处方进行抗生素的使用,以防发生抗生素依赖性或抗生素赖药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国新,赵丽瑛.结肠癌切除标准化手术CC全结肠系膜切除术[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14-16.

[2] 高志冬,叶颖江,王杉,等.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对比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19-23.

[3] 阮燕萍,秦赟芳,郭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691-2693.

[4] 叶颖江,王杉.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C规范化质量控制手术的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6):470-472.

[5] 关国平,张志勇,冯俊伟,等.趋化生长因子受体-7与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619-2621.

术后腹腔感染 篇7

关键词:微创手术,开放手术,胆总管结石术,腹腔感染,效果对比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急腹症, 病理诊断为胆总管下方有胆色素为主的结石, 其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等有着一定的关系。胆总管结石多为急性发作, 患者腹部剧烈疼痛, 需要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1]。胆总管结石主要有微创和开放两种方法, 鉴于胆总管结石术后容易出现腹腔感染的并发症, 本文对这两种手术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分析出现腹腔感染的原因,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进行治疗分析, 患者均为急性胆总管结石, 疼痛症状明显, 但未患有任何感染症状。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0例, 研究组患者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35~52岁, 平均年龄 (45.6±1.6) 岁;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9例, 年龄36~54岁, 平均年龄 (46.3±1.7)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数据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用四孔法建立气腹, 将气压维持在1.60kPa左右, 采用腹腔镜, 在胆囊三角的位置进行解剖, 游离胆囊动脉和胆囊管, 将胆囊动脉电凝切断, 提起胆总管, 探查结石并取出[2]。若结石位置在下端则用分离钳推至切口取出。用盐水冲洗胆道, 用取石网将残留的结石取出, 置入引流管后缝合伤口。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直肌前鞘, 纵向游离腹直肌, 打开腹膜, 将胆囊底充分的暴露出, 沿着胆囊壁向着胆囊三角区域填入腹腔垫, 游离胆囊周围组织, 用电凝将胆床止血, 切开胆总管后取出结石, 用盐水冲洗后安置T管引流, 缝合胆总管后关腹。

1.3 评价标准

在手术治疗后, 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腹腔感染的例数, 并分析出现的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 并且对两组数据进行差异检验, 其中计数资料用 (n, %) 表示, 差异用χ2检验, 当检验结果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手术后, 研究组患者中出现腹腔感染12例 (30.0%) ,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腹腔感染5例 (12.5%)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66, P=0.04<0.05) 。导致患者出现腹腔感染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胆漏、结石残留和手术时间过长等, 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当前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主要以手术治疗方法为主, 开腹手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手术方法, 其手术治疗效果已经被证实, 其手术方法较为简单, 价格较低, 相比微创手术更容易推广, 但是开腹手术的手术伤口较大, 长时间的手术会导致术后腹腔感染[3]。随着胃肠治疗技术的发展, 胆总管结石术中采用胆道镜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手术切口小, 手术时间短, 提升了手术后预后, 但在临床治疗中逐渐发现, 微创手术后腹腔感染出现的情况逐渐增多, 因此如何降低微创手术后腹腔感染的风险成为了现阶段治疗的重点。

微创手术治疗具有伤口小、手术时间短等特点, 对患者的消耗较少, 因此患者术后恢复好, 但从本次治疗上看, 研究组患者中出现腹腔感染12例,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腹腔感染5例, 采用微创治疗的并发症多于对照组患者, 说明在微创治疗中, 预防术后腹腔感染值得重视。微创手术有着严格的手术适应证, 当患者的胆总管较为狭窄、下端结石较多等, 采用微创治疗就容易出现术后腹腔感染的并发症[4]。本文分析了导致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原因, 研究组出现腹腔感染的主要原因为胆漏和结石残留, 胆漏的原因是在手术中对胆总管的缝合不佳, 胆管壁在电刀烧灼后出现组织坏死, 从而导致胆漏出现, 导致结石残留的原因是微创手术中, 胆管狭窄使得医生难以清除较小的结石, 结石清扫不彻底导致腹腔感染, 并且在手术中仅依靠腹腔镜进行胆管探查, 对其他部位的保护较少, 增加了腹腔感染的风险[5]。从对照组出现腹腔感染的原因上看, 主要是因为胆漏和手术时间过长, 开腹手术创伤较大, 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大, 腹腔长时间的暴露增加了术后腹腔感染的风险。

为了提升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 降低术后腹腔感染出现的风险, 在患者治疗前需要严格检查患者的手术适应证, 对于胆管过于狭窄的患者尽量避免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提升医生的操作技术, 对下端结石加强清理, 避免出现结石残留等情况, 手术手法要轻柔, 避免胆管壁的损伤, 从而保证微创手术的效果和预后。

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在胆总管结石术后均出现了腹腔感染的情况, 导致微创手术出现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结石残留和胆漏等, 开放手术出现腹腔感染的原因主要有手术时间过长, 需要根据患者的适应证来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 在手术中对结石的清除更彻底, 从而保证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明明, 张文方.微创与开放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15 (15) :3806-3807, 3823.

[2]曹键, 刘莉, 黄许光, 等.胆总管结石患者微创术后腹腔感染因素与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3 (10) :5450-5452.

[3]Wan XJ, Xu ZJ, Zhu F, et al.Success rate and 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extraction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over 2cm in diameter〔J〕.Hepatobiliary&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2014, 25 (4) :23-28.

[4]赵逸斌, 俞丹松, 邓科, 等.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与开放式手术后腹腔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1 (4) :854-856.

术后腹腔感染 篇8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严重并发症, 起病急, 变化快, 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1], 而腹腔感染是消化道穿孔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 吸毒人数不断增加, 当这些人群中出现消化道穿孔时毒品的戒断症状给诊治、治疗和护理等带来进一步的难度。2015年12月我科收治1例吸毒合并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病人,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32岁, 以“腹痛伴恶心、呕吐3d”为主诉于2015年12月23日入院。病人意识清楚, 自主体位, 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 以右侧腹明显, 程度较重, 局部按压无缓解, 之后疼痛延及全腹, 呈持续性疼痛, 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 无呕血及呕咖啡样物, 急诊入院, 诊断为消化道穿孔, 该病人有毒品注射及吸食史5年。

1.2 治疗方法

在急诊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腹腔大量脓苔附着。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 予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及腹腔引流等处理;出现戒断症状时予以地西泮镇静, 盐酸吗啡注射液替代疗法以及口服美沙酮。

1.3 结果

2016年1月26日病人切口Ⅲ/丙级愈合, 白细胞正常, 引流液细菌培养阴性, 引流管均拔除, 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病情观察

卧床休息, 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予以心电监护, 氧气吸入, 监测病人的意识、脉搏、呼吸、血压等;行胃肠减压, 观察和记录量、颜色、性质。

2.1.2 补充血容量防休克

迅速建立2条及2条以上静脉通路, 准确记录出入量, 观察有无肺水肿的发生。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按常规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腹部体征、伤口情况及引流管情况等, 特别观察病人精神症状及毒品戒断症状。

2.2.2 使用呼吸机期间护理

术后病人呼吸功能恢复差, 麻醉拔管困难, 带气管插管加病房接呼吸机治疗, 呼吸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模式, 保持血氧饱和度为97%~99%。使用咪达唑仑镇静, 病人存在镇静药耐受, 当出现躁动时, 加用地西泮处理。术后第3天停用呼吸机, 双通道给氧支持, 观察有无出现呼吸道症状及血氧饱和度情况。

2.2.3 管道护理

术后按引流管护理常规进行引流管护理。该病人腹腔感染严重, 术后行腹腔双套管低负压冲洗引流, 负压以10mmHg~2 0 mmHg (1 mmHg=0.133kPa) 为宜, 每天的冲洗量为2 000 mL~4 000mL。2周后腹腔感染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术后第10天开始逐步拔除腹腔引流管, 至术后28d引流管均拔除。

2.2.4 用药护理

因病人极度消瘦, 长期吸毒并静脉注射毒品, 外周血管弹性较差, 且较烦躁, 予术中置中心静脉导管 (CVC) , 用于术后输液及胃肠外营养治疗。积极治疗腹腔感染, 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及盐酸莫西沙星控制感染, 观察病人腹部症状体征、体温变化及常规。病人白细胞10d后降至正常。

2.2.5 活动与休息

术后6h待血压平稳后取15°~20°低坡半卧位;拔除气管插管后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防止肠粘连。该病人术后不愿下床活动, 卧床期间对半卧位表示抗拒。术后对家属进行强化活动教育, 通过家属配合帮助病人改变卧位, 在使用替代疗法后病人情绪稳定时予以协助下床活动, 每日床边活动量由病人能耐受的每日3次, 每次5min开始, 逐渐延长至每日3次或4次, 每次30min。

2.2.6 饮食护理

该病人营养基础差, 入院时体重为48kg, 体重指数 (BMI) 为16.04kg/m2, 术后出现切口脓性渗液, 愈合不良。术后早期禁食, 经中心静脉置管行全胃肠外营养;胃肠功能恢复后改为肠内营养, 该病人进食意愿不强, 进食量少。营养专科护士与家属共同为病人制定营养食谱, 饮食以流质半流质、清淡口味为主, 提高蛋白质摄入, 按需进食, 每日不少于6餐。尽量将进食时间安排在病人替代疗法、床边或床上活动之后, 逐渐固定进食时间, 增加每次进食量, 至每日3餐加2次点心。每日摄入热量146.44kJ/kg, 保证蛋白质1.5g/kg[2]。病人切口于术后第29天Ⅲ/丙级愈合。出院时病人体重50kg, BMI指数为16.71kg/m2。

2.2.7 心理护理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重视家庭成员对病人的影响。病人治疗费用大, 家庭因吸毒致贫, 病人及家属入院时有较大的心理负担。首先消除家属的心理负担, 建立起治疗信心, 避免家属对病人责骂埋怨等引起的不良影响。同时针对病人对毒品的依赖提供替代治疗, 不可强行戒断, 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

2.2.8 戒断症状护理

术后病人出现的戒断症状包括恶心、呕吐、流泪、哈欠、呼吸急促以及失眠抑郁、烦躁不安等。戒断反应在停止用盐酸吗啡注射液后8h~12h出现, 36h~72h达高峰[3]。术后早期予以地西泮镇静的同时, 行吗啡替代治疗, 当病人可口服药物时改用美沙酮替代治疗, 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精神症状, 预防性按时给药。

2.2.9 其他症状护理

吸毒所致的急腹症在临床上成为棘手的问题。吸毒者会出现肠绞痛或假性肠梗阻的临床显著症状, 有人称之为“麻醉品肠道综合征” (NBS) 与外科急腹症易混淆[4,5]。该病人在术后早期多次诉腹痛, 最多每天5次或6次, 均给予止痛镇静药物处理, 待病人病情稳定后, 经心理、饮食、活动护理及替代治疗, 病人诉腹痛明显减少, 至术后14d左右, 未再发生需要药物处理的腹痛。

2.2.1 0 出院指导

除了常规关于疾病康复的健康教育外, 还要针对毒品成瘾进行关于戒断、家庭心理辅导、替代疗法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强化病人家庭的治疗信心, 鼓励病人及家属参与戒毒, 正确面对疾病及毒瘾。

3 小结

该病人极度消瘦, 有注射及吸毒史5年, 术后出现麻醉拔管困难、腹腔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戒断症状、治疗不配合等情况。护理过程中早期予以替代治疗, 利用替代治疗的间隔期完成活动、饮食护理;治疗后期在保证病人病情稳定及治疗好转的情况下, 逐渐减少替代药品用量, 对病人及家属均要进行疾病及戒毒健康教育, 促进病人康复。

参考文献

[1]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30-232.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 (2008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1-15.

[3]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5-118.

[4]Sandgren JE, Mcphee MS, Greenberger NJ.Narcotic bowdlsyndrome treated with clonidine:Resolution of abdominal pain and 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J].Ann Intern Med, 1984, 101:331.

术后腹腔感染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并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100例, 其中, 男62例, 女38例;年龄36~75岁, 平均 (64.2±2.7) 岁。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致病菌检测方法。无菌条件下选取两组发生感染的细胞, 将其制作标本进行送检, 培养后进行病原菌分析。 (2) 护理方法。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抗感染方法治疗, 但是护理干预措施有所不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 心理护理:患者发病时间比较长, 身上既有肠瘘症状, 又有腹部感染, 难免会引发患者心理不适, 出现焦虑及烦躁之症。此时, 应该多与患者沟通, 鼓励患者, 给患者送去关怀, 开导患者,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2)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对患者体内肠液的外流应该实施引流管进行引流, 不能让肠液聚集在腹腔进而形成脓腔。但要保护好引流管, 不能让其受压迫, 或发生扭曲或者移动, 同时注意引流管清洁卫生, 避免出现二次感染。 (3) 做好基础护理及营养支持:此类患者容易出现肠梗阻, 这就要禁食及禁水, 帮助患者胃肠道进行减压, 同时要加强抗感染方面等治疗与护理。注意营养支持, 指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 多吃些蛋白含量高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的主要致病菌, 采用卡氏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恶化等) [4], 采用QLQ-CR 38量表评分评价两组症状改善情况[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主要致病菌分析:100例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占比75.0% (75/100) ;其次为革兰阳性菌, 占比20.0% (20/100) ;最次为真菌, 占比为5.0% (5/100) 。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两组QLQ-CR 38评分比较:干预前, 两组QLQ-CR38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身体形象、对未来的期望评分高于对照组, 泌尿症状、化疗毒副作用、胃肠道症状、与补钾治疗相关问题、体重减轻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肠瘘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诱因为腹腔感染。探究此类腹腔感染的致病菌分布, 有益于临床对症下药, 促进病情好转[6,7,8]。本研究对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给予培养分析, 结果显示, 100例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其次为革兰阳性菌, 最次为真菌。说明革兰阴性菌是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在对结肠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应该加强护理干预, 有益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9]。本研究分析了综合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主要是从心理护理、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基础护理及营养支持等方面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升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治疗效果。这是因为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过程中, 我们加强了心理护理, 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强了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防止了二次感染的发生[10];强化了基础护理及营养支持, 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命质量, 进而促进患者机体康复。

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 干预后观察组QLQ-CR 38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有益于提升患者的对未来的期望, 改善患者泌尿症状及胃肠道症状等。

综上所述, 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对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值得应用及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致病菌,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10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致病菌、护理效果及QLQ-CR 38评分。结果 100例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占比75.0% (75/100) ;其次为革兰阳性菌, 占比20.0% (20/100) ;最次为真菌, 占比为5.0% (5/100)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前, 两组QLQ-CR 38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身体形象、对未来的期望评分高于对照组, 泌尿症状、化疗毒副作用、胃肠道症状、与补钾治疗相关问题、体重减轻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诱发此类患者发生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关键词:结肠癌术,肠瘘,腹腔感染,致病菌,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徐金中, 叶雯, 叶向红, 等.肠瘘术后合并严重腹腔高压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22) :112-113.

[2]王培戈, 李辉, 王骥平.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0, 46 (3) :250-252.

[3]甄茂椅, 方胜, 吴忠寅, 等.老年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J].安徽医药, 2011, 15 (7) :865-866.

[4]刘慧珍.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36) :152-153.

[5]周娟娟, 罗生蕊.腹腔双套管和临床营养联合治疗肠瘘25例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 (1) :71-72.

[6]陈艳秋, 刘娇洁, 袁春华.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舟状窝瘘及巨结肠1例护理[J].上海护理, 2016, 16 (2) :88-89.

[7]陈利婷, 邱涛.1例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行结肠造瘘术的临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 (2) :288.

[8]陈雪玲.腹腔镜下回肠移植阴道成形术患者的护理[J].医疗装备, 2015, 28 (1) :126-127.

[9]王立红, 王玉兰, 宋桂红.溃疡性结肠炎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心理医生, 2015, 21 (12) :161-162.

耳鼻喉科术后感染因素分析 篇10

【关键词】 耳鼻喉科;术后感染;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64-01

术后感染是耳鼻喉科发生率较高的术后并发症,亦是反映院内感染情况的关键指标。耳鼻喉手术后一旦发生感染,不得不延长治疗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降低手术效果。为了探讨耳鼻喉科术后感染的发生因素,为防控术后感染提供科学指导,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我们对我院耳鼻喉科358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感染情况调查,并对易导致术后感染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耳鼻喉科358例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06例,女性患者152例,总计采集358例样本。住院医师严密观察所有手术患者情况,如发现有确诊术后感染患者,即为本次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程序及方法,对易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方法包括:对耳鼻喉科手术室做空气细菌培养;对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检测;手术过程中观察并记录;阅读病历、询问患者及主管医生和护士相结合以及病案室查阅相关资料等。科学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确保实验设备检测的准确率。

1.3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制定的诊断标准[1]。

1.4 统计学分析 把问卷调查获得的内容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输入微机,选择SPSS13.0程序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耳鼻喉科术后感染调查结果 358例患者中,共发生院内感染16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47%,其中:男性206例,发生院内感染9例,院内感染率4.37%;女性152例,发生院内感染7例,院内感染发生率4.61%。男性与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耳鼻喉科术后感染构成情况 详细结果,见表1。

表1可见,我院耳鼻喉科术后感染构成情况中,呼吸道感染约为37.5%,泌尿系感染约为31.3%,消化道感染约为25.0%,切口感染约为6.25%。

2.3 与术后感染相关的因素

2.3.1 年龄因素 不足18岁146例,感染4例(2.73%);18-60岁132例,感染4例(3.03%);超过60岁80例,感染8例(10%)。3组年龄段感染率比较,不足18岁与18-60岁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超过60岁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2.3.2 病原学检测 358例样本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杆菌等病原菌。

2.3.3 伤口类型 Ⅰ类伤口32例,感染1例(3.13%);Ⅱ类伤口314例,感染12例(3.82%);Ⅲ类伤口12例,感染3例(25.0%)。Ⅰ类和Ⅱ类伤口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Ⅲ类伤口与其他两类伤口比较差异显著(P<0.01)。

2.3.4 其他因素 26例术后感染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平均超过9.5天,术后应用抗生素≥3种,部分患者合并有糖尿病,与病区环境及无菌物品的灭菌亦有一定关系。

3 讨 论

耳鼻喉科术后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年龄愈大,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各种病原菌乘虚而入;伤口情况越差,创面被细菌感染的机会和数量也相应增加[2],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导致伤口愈合缓慢;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与医护人员及其他患者频繁接触,导致患者体内寄存病菌增多,加上术后患者抵抗力降低,这些因素都易导致术后感染的发生。目前很多耳鼻喉科临床医师过度依赖抗生素来预防术后感染[3],如手术前后使用抗生素時间过长或联合使用抗生素种类过多,极易增加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致使术后感染率增加,而感染后加大抗生素使用力度,则会造成新的耐药,形成严重后果。此外,医护人员不注意严格洗手、病区环境较差也是导致术后感染的因素。

本调查结果表明,耳鼻喉科术后感染率为4.47%;术后感染因素主要与年龄(超过60岁)、伤口类型(Ⅲ类伤口)、住院时间过长、不合理联用抗生素及合并症等。提示我们在进行耳鼻喉科手术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洗手,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手术过程严格无菌操作,彻底处理伤口,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降低术后感染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丽华,魏全珍,张惠珍,等.耳鼻喉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20(8):1091-1092.

[2] 翟存华.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4-76.

术后腹腔感染 篇11

关键词:高容量血液滤过,腹腔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腹腔感染术后易继发脓毒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其中肺是最早发生衰竭的器官,临床表现为ALI/ARDS(acute lung injury,ALI/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其中25%~42%发展为ARDS[2]。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及方法治疗ARDS,仍以综合治疗为主,机械通气仍是传统和主要的方法,治疗效果欠佳。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可迅速纠正患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去除容量负荷,清除炎症因子,稳定血液动力学,调节机体免疫紊乱状态,稳定机体内环境,在MODS的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脓毒症导致ARDS治疗中也体现一定的临床价值。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早期HVHF在腹腔感染术后ARDS治疗中对肺功能改善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湖南省人民医院2002年08月~2008年12月腹腔重症感染行手术治疗后确诊ARDS并行呼吸机治疗的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ARDS诊断符合文献[3]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54~74岁,平均(66±8)岁。重症胰腺炎31例,结肠梗阻7例(3例合并结肠坏死穿孔),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3例,胃溃疡穿孔并化脓性腹膜炎3例。按术后是否行HVHF治疗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5例,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63±11)岁,HVHF治疗患者19例中男15例,女4例,年龄(60±12)岁。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方法

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液体复苏、抗感染、大剂量维生素C抗氧化治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呼吸机PEEP辅助呼吸、气道湿化治疗和气道灌洗治疗。

1.2.2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均于6h内采用德国B.Braun公司生产的Diapact CRRT机开始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置换液速度4~6L/h,血流量140~230 m L/min,每天治疗8~14 h;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超滤量根据治疗量和病人容量负荷设定。

1.3 检测指标数据收集

1.3.1 一般指标评价

透析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腹部体征;持续心电血压监护,每隔1 h记录血压、心率,计算平均动脉压;治疗前及全部治疗结束后计算APACHEII评分(治疗期间死亡者不计算评分)。

1.3.2 监测以下呼吸指标

吸气峰压(peak inspiration pressure,PIP)、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MAP)、气道基础压(basic airway pressure,BAP)、吸气潮气量(inspiration tide volume,ITV)。相关结果的计算按以下公式:肺动态顺应性(CT)=潮气量/(气道峰压-PEEP)[4]。

1.3.3 动脉血气分析

于治疗开始并之后每12 h抽血,送检验科检测,监测血气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比较的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与转归

常规治疗组患者25例患者存活18例,死亡7例,死亡率28%。19例患者接受HVHF连续3~10 d不等,平均5 d。每日总出入量基本平衡,超滤量每日在3 000~8 000 m L不等,补液量根据全天治疗量和生理需要量设定。存活16例,死亡3例,死亡率15.78%。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部分患者在充分液体复苏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后仍低血压,但经HVHF治疗1、2 h后血压可稳步上升,血管活性药物逐渐减量至停用;随着HVHF治疗的连续进行,患者胃肠功能障碍逐渐缓解,胃肠功能明显恢复。相对于常规治疗组,HVHF组患者A-PACHEII评分在开始治疗后24 h及48 h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注:†与组内比较,P<0.05

2.2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VHF,患者呼吸窘迫症状随之缓解双肺口罗音明显减少,氧合功能明显改善,呼吸机PEEP水平也逐步降低;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a O2/Fi O2(氧合指数)、及肺动态顺应性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3。

(mm Hg,)

注:†与组内比较,P<0.05

注:†与组内比较,P<0.05

3 讨论

ARDS实质是严重的ALI,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急性肺损伤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也是由多种炎性介质及效应细胞共同参与,并呈级联放大的瀑布样炎症继发性损伤与继发性弥漫性肺实质损伤[5]。其基础病变在于:(1)炎症介质的作用使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损伤及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通透性增高,引起渗透性肺水肿,致肺弥散性功能障碍。(2)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肺泡表面张力增高,水肿液的稀释和肺泡过度通气消耗表面活性物质,使肺泡表面张力增高,肺的顺应性降低,导致肺不张。HVHF可清除体内的炎性介质和代谢产物,改善心血管稳定性,有效控制高分解代谢,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腹部脓毒症术后的ARDS患者应用HVHF辅助治疗,可减轻肺炎症反应,减少肺内白细胞聚集,降低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缓解肺水肿;同时持续调节容量负荷,清除肺间质中过多的水分,改善肺部氧弥散能力,使动脉氧和肺顺应性明显改善[6]。在HVHF治疗中可以通过轻度降低置换液的温度而控制患者体温,有效控制高分解代谢,使患者二氧化碳生成减少,同时置换液中碳酸氢盐的碱化作用,有助于缓解高二氧化碳血症[7]。R BELLOMO等[8]对多发创伤和外科疾病所致7例ARDS病人应用血液滤过,IL-6、IL-8明显下降,循环功能情况改善,在ICU的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本组治疗结果观察表明:早期经持续HVHF治疗的患者12 h内肺动态顺应性由治疗前(38.57±3.13)m L/cm H2O升至(48.73±3.82)m L/cm H2O,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同一时间(38.72±7.15)m L/cm H2O,肺动态顺应性升高的原因可能与肺水肿减轻和肺泡隔的厚度降低有关;氧合指数从治疗前(171.58±7.03)mm Hg提高到(293.15±12.97)mm Hg,高于常规治疗的ARDS病人(168.84±8.28)mm Hg,反映肺泡氧弥散有明显改善。早期开始持续HVHF治疗,患者的失控性炎症得以减轻或者抑制,可以减弱肺的炎症反应,减轻肺损害和肺水肿,改善肺的换气和通气功能,从而改善肺功能。HVHF并非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但其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升高Pa O2/Fi O2,增加肺动态顺应性,对腹部外科脓毒症患者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JULIE A,LORRAINE B,GORDON R.The role of the coagula-tion cascade in the continuum of sepsis and acute lung injury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2006,27(4):365-376.

[2]BERNARD GR,ARTIGAS A,BRIGHAM KL.Report of the American-European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definitions,mechanisms,relevant outcomes,and clinical trial coordination.Consensus Committee[J].J Crit Care,1994,9(1):72-81.

[3]中华医学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2):706-710.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n evidence-based update by the Chinese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J].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6,18(12):706-710.Chinese

[4]WU QW,YUE Y,WU AS,et al.The changes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J].Beijing Medical Journal,2000,22(5):280-282.Chinese

[5]ZHANG QJ,SHEN H,ZHANG W,et al.Effects of combined naloxone and methylprednisolone on nuclear factor-κB expres-sion in the lung in acute lung injury in rats[J].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5,17(6):370-372.Chinese

[6]TETTA C,BELLOMO R,INGUAGGIATO P,et al.Endotoxin and cytokine removal in sepsis[J].Ther Apher,2002,6(2):109-115.

[7]KOPEMA T,VOGL SE,POHL GP,et al.Cytokine Patterns in patients who Undego hemofitration for treatment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J].World J Surg,1998,22(5):443-447.

上一篇:可信移动平台下一篇:水稻晒田增产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