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组织

2024-08-20

腹腔组织(共6篇)

腹腔组织 篇1

腹腔镜在妇产科的使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腹腔镜的适应证也越来越宽。近年来,各位学者对于腹腔镜在妊娠中期患者的应用得到一致赞同。但是,多数学者不赞成腹腔镜应用于早期妊娠,认为CO2气腹可导致流产、致畸等。本试验就CO2气腹对早期胚胎的影响,进行了相关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收集在我院2001年5月至2008年3月期间的早期妊娠合并子宫附件良性包块,且均通过腹腔镜治疗的病例10例,其中5例单侧卵巢畸胎瘤,2例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2例子宫肌瘤,1例单侧卵巢黄素囊肿。患者平均年龄±.岁,平均孕周±0.8周,其中6例已生育,10例患者均没有继续妊娠的要求,并且要求通过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卵巢囊肿剥除术,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2例子宫肌瘤剥除术,1例卵巢黄素囊肿剥除术。10例患者术中均同时行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对照组10例:患者平均年龄26±2.6岁,平均孕周6±0.6周,均为早期妊娠患者,无合并症,在门诊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

1.2 方法

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置患者于30度头低脚高仰卧体位。手术由固定一组医师完成。气腹以常规气腹针穿刺后向腹腔充入CO2,压力设置为12~14mmHg。手术后立即行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将绒毛组织取出甲醛固定对照组患者均在无痛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将胚胎组织甲醛固定,对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1.3 主要试剂和组织标本的处理

兔抗鼠多克隆TNF-α抗体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兔抗鼠多克隆VEGF购于迈新生物工程公司。VEGF和TNF-α的测定通过SABC方法,由迈新公司完成。

1.4 结果判定

采用半定量的方法,在光镜下排除特异性染色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按照切片中细胞染色的深浅评分,0分:无着色;1分:细胞染色呈浅黄色;2分:细胞染色呈棕黄色;3分:细胞染色呈棕褐色。按切片中的阳性细胞比例评分,每例随机观察5个视野,每个视野100个细胞,计数500个细胞中染色阳性的细胞数,0分:显色细胞数所占比率(阳性显色率)≤5%;1分:阳性显色率5%~25%;2分:阳性显色率25%~50%;3分:阳性显色率50%~75%;4分:阳性显色率75%以上。以两种评分的乘积作为最终的评分,<1分为阴性,≥1分为阳性。结果的判定由两位不知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病理医师进行[1]。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VEGF、TNF-α在两组中的阳性显色率及染色评分见表1、表2。

研究组VEGF在绒毛细胞以及合体滋养细胞中最终评分为分,在蜕膜细胞中最终评分为分。TNF-α在绒毛细胞、合体滋养细胞以及蜕膜细胞胞浆中最终评分均为8分。对照组VEGF和TNF-α在正常早孕组织中未见表达,即阳性率为0(0/10),研究组为100%。两组阳性显色率、染色评分及最终评分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腹腔镜在妇科的应用日益广泛,同时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也是众多学者感兴趣的课题。目前研究表明CO2气腹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导致机体肿瘤细胞播散,以及对机体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等。但是,CO2气腹对于早期妊娠的影响研究较少。

VEGF是一种分泌性糖蛋白激素,主要产生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细胞钙聚集以及诱导血管生成等作用[2]。它在胚胎形成和种植过程中是调节滋养细胞功能的重要血管生长调节因子[3]。有学者发现,流产患者的胚泡发育在受精卵着床时与母血没有建立密切沟通,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缺氧使VEGF mRNA活性上调导致流产发生[4]。腹腔镜手术中,CO2通过腹膜被机体大量吸收,导致高碳酸血症,腹腔内脏器发生低血流量损伤,胎盘血流灌注减少,胚胎缺血缺氧发生[5]。本研究结果显示,VEGF在对照组中表达均阴性,通过CO2气腹作用后,在蜕膜组织、合体滋养细胞以及绒毛细胞中表达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CO2气腹可以导致VEGF表达上调,导致流产发生。

TNF-α在正常妊娠时,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它调节妊娠滋养细胞的生长、分化、刺激滋养细胞合成分泌孕激素,改变滋养细胞的黏附性,在滋养细胞侵入子宫蜕膜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体现机体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已知,妊娠的生理过程就是母体对胚胎组织认识、接纳的过程,而免疫功能异常则是导致流产的六大原因之一。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流产患者中TNF-α表达明显升高[6]。本研究也发现研究组的TNF-α在蜕膜组织、合体滋养细胞以及绒毛细胞中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CO2气腹激活腹膜巨噬细胞功能,巨噬细胞分泌功能增加,导致TNF-α水平升高,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研究表明,CO2气腹可能通过对VEGF和TNF-α的影响,从而导致流产的发生。由于早期妊娠(3个月内)是胚胎最易受到影响而发生畸变或者流产的时期,目前妊娠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时期在妊娠中期。本研究仅对VEGF和TNF-α两种调节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而调节和维持妊娠的因子有多种,腹腔镜对于早期妊娠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更广泛的研究才能完全明确。

参考文献

[1]王黎,李琨.Surv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发关系[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23(2):114-115.

[2]Neufeld G,Cohen T,Stala G,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ts receptors[J].FASEB J,1999,13(1):9-22.

[3]Geva E,Saffe RB.Rol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ovari-an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J].Fertil Steril,2000,74(3):429-438.

[4]Hefler L,Obermair,Husslein P,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erum levels in pregnancy and preeclampsia[J].Acta ObstetGynecol Scand,2000,11(1):79.

[5]Elspeth M,Dougall M,Teri G,et al.The effect of prolonged pneumo-peritoneum on renal function in an animal model[J].J AmColl Surg,1996,182(4):317-328.

[6]Thum MY,Abdalla H,Bhaskaran S,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system-ic TNF-alpha and IFN-gamma with IVF treatment outcome and pe-ripheral blood NK cells[J].Am J Reprod Immunol,2007,57(3):210-217.

腹腔组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外科的172例需做腹腔镜外科手术的患者, 其中男91例, 女81例, 年龄17~66岁, 平均年龄 (37.6±3.5)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腹腔镜手术适用范围, 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93例,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LA) 79例;术中腹腔冲洗96例, 引流46例, 未冲洗引流32例;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后处理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以一种特制导管插进腹膜腔, 再注入CO2约2~5 L, 达到一定压力后于腹部开4个0.5~1.5cm的小洞, 解剖胆囊三角区结构, 离断并夹闭胆囊管、胆囊动脉, 然后切除包括结石在内的整个胆囊。如果胆囊体积过大, 可将胆囊移至腹壁穿刺口, 切开胆囊, 吸引器吸出胆汁, 或夹出结石, 胆囊塌陷后即能将其取出体外。然后于腹腔镜操作下, 取下胆囊[2]。 (2)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LA) :病人取仰卧位, 躯体应妥善捆好。脐环上缘作弧形切口, 制造人工气腹, 插入套管, 导入腹腔镜, 放置套管后探查腹腔, 按照阑尾位置定其他两个操作孔, 游离阑尾, 处理阑尾系膜, 切除及取出阑尾, 检查手术区域, 拔出套管, 缝合切口[3]。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冲洗、引流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明显长于未冲洗引流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2.2 所有患者治疗结果

172例患者全部治愈, 术后除1例延期拔管外, 其余患者均于术后1~2 d拔出引流管, 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

注:*与冲洗、引流相比, P<0.05

3 讨论

3.1 腹腔冲洗

(1) 指征:术中有活动出血, 需立即止血;胆囊内大量胆汁外漏, 且浑浊黏稠伴有泥沙状物、或伴有出血, 血块阻碍视线观察。如不确定冲洗, 可先低压吸引覆盖视野、影响操作的血块、胆汁[4]; (2) 方法:每次冲洗保证冲洗量在60 m L左右, 随冲随吸。吸引时保持低压连续性吸引, 注意吸引管侧孔不要被网膜堵塞。遵循多部位冲洗、吸引原则, 避免物质残留;吸引时观察冲洗水质, 待冲洗水变澄清, 可停止冲洗, 表示已冲洗干净; (3) 体位:冲洗、吸引应及时变换体位。先将局部需要冲洗的物质进行吸引, 尽可能吸引干净后再进行冲洗、吸引, 然后保持吸引器位置不动, 将原先的体位调整至相反的方向, 待冲洗液回流时, 将其吸引干净, 使冲洗效果得到保证, 且缩短了手术时间, 提高了冲洗效果。

3.2 腹腔引流

(1) 指征:胆囊、阑尾术中冲洗、吸引后, 为避免胆瘘、肠瘘、再出血或吸引不彻底等情况出现, 通常需放置腹腔引流管; (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式引流, 将引流管与引流袋直接连接即可, 为保证引流管通畅, 每天需捏压几次, 防止引流管堵塞。如脓液较局限且黏稠者, 可将引流管连接在负压装置间断引流, 以便脓液吸出。但引流时应当注意, 负压引流可将正常组织吸附到管孔内, 造成组织损伤, 使引流不充分, 故引流时保持每日间断负压; (3) 体位:一定要将引流管放到最低处, LC放到小网膜孔, LA放到盆腔, 以达到充分引流状态。无论任何体位, 引流袋均要低于腹腔, 防止脓液逆流进入腹腔。引流管不能有扭曲或打折; (4) 拔出引流的时机:一般情况下, 术后2~3 d, 当引流量低于10 m L时拔出引流管。如发生漏液或脓液较多时, 可延长放置时间至10 d以上, 当引流量<10 m L/d时再拔出。

3.3 腹腔冲洗及引流的意义

通过腹腔冲洗、引流, 可将腹腔内的积液、积血、积脓、漏胆排出体外, 防止腹腔感染, 又可观察引流液, 及时发现胆瘘出血及腹腔脏器损伤。

综上所述, 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腹腔冲洗和引流, 应严格按照手术指征及操作规范进行, 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齐建成, 蔡国全.腹腔冲洗引流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原则和方法[J].中国伤残医学, 2009, 17 (4) :35-36.

[2]许朋, 王存川, 陈均等.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腹腔冲洗和引流[J].中国内镜杂志, 1999, 5 (1) :19-20.

[3]崔建春, 李立, 荣大庆, 等.腹腔镜手术中腹腔冲洗引流的原则和方法[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6, 2:24-25.

腹腔组织 篇3

早期卵巢癌患者分为两组:低危、高危。高危因素包括卵巢外播散、包膜破裂、包膜外肿瘤、组织病理分级中低分化 (2、3级) 、透明细胞癌、腹腔冲洗液阳性。低危因素包括组织病理学分级为高分化 (Ⅰ级) 、卵巢包膜完整、卵巢包膜外无肿瘤、病灶仅限于卵巢、腹腔冲洗液阴性。有文献报道术后未行化疗的低危患者中9%病灶复发, 其中6%死亡。另有学者认为铂类药物能显著降低早期卵巢癌的复发率和改善生存率。

早期卵巢癌患者化疗效果的评估必须完全手术分期。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早期卵巢癌患者在完全手术分期继而行化疗及腹腔化疗的预后。我院2002年自行研制的硅胶管, 可于术中置入腹腔并可体外留置, 方便给药。2002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对74例卵巢癌术后患者使用该管行腹腔灌注, 取得良好效果, 现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4例患者, 年龄6~79岁, 开腹均经病理证实诊断为卵巢癌, 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分期标准进行分期。低危因素包括ⅠA、ⅠB期 (25例) , 组织病理学分级为高分化 (Ⅰ级35例) 、组织学分型除外透明细胞癌。高危因素包括ⅠC~Ⅱ期 (49例) 、ⅠA~ⅠB期但组织病理学分级为中低分化 (2、3级) 、透明细胞癌 (16例) ;中或低分化肿瘤 (G1、G2 14例) 。

1.2 方法

所有病例须符合下列标准:骨髓及肾脏功能正常, 完全手术分期后, 所有患者在3周后行3个疗程的化疗同时将该管置入盆腔或道格拉斯窝内, 活塞端由腹壁麦氏点引出, 缝扎固定于腹壁, 关腹后将1 500~2 000 ml含顺铂40 mg的液体注入腹腔, 达到腹腔浴的治疗, 塞紧活塞, 覆盖敷料。

1.3 管的材质及结构

硅胶管, 长25~30 mm, 直径3 mm, 内径1.5 mm;保留于盆腔一端的管壁有8个侧孔1.5 mm×2 mm;留于腹壁一端的开口, 附有叶片的同质的活塞。

2 结果

应用最新型的硅胶管的腹腔化疗患者74例, 其中, 死亡4例 (置管不足6个月死亡) , 自行拔管/脱落5例, 中断随访2例, 有效观察63例。最长置管时间9个月, 最短2个月, 平均置管时间5.1个月。其中, 脱管3例 (5%) , 导管自行发生阻塞2例 (3%) 。

3 讨论

卵巢癌因其起病隐匿, 易于早期在腹腔内播散、转移。初诊中70%已为中晚期, 因而化疗在卵巢癌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因此, 该病是妇科目前治愈率低、恶性度较高的恶性肿瘤, 其治疗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主, 其次, 化疗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虽然对卵巢癌的化疗无突破性进展, 5年生存率徘徊在20%~30%。但近年来, 有许多新药问世、治疗方案在改进, 一些观点也逐步更新;化疗的途径有静脉周身给药、动脉插管给药、盆腹腔给药及腹腔注药等, 顺铂、卡铂等药物的发现, 有人对它们腹腔化疗进行了动力学研究, 论述了药物自腹腔清除的快慢与剂量呈正相关, 提出用1 500~2 000 ml含顺铂的液体在15 min内注入腹腔, 达到腹腔浴的治疗为好, 其与静脉给药的毒性对人体有显著性差异[2];腹腔内药物的浓度是静脉给药血中浓度高峰的18~664倍[3], 选择性增加某些细胞毒性药物浓度, 延长药物与肿瘤相接触的时间, 进入门静脉, 有利于肝转移的治疗;国外文献中也提到腹腔给药的作用较为温和, 其方法也比较安全、可靠[4]。对留有少量残留灶者腹腔给药应为一线方案, 可改善总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时间, 占有生存优势;细胞毒性反应较大 (卡铂腹腔灌注的副作用较顺铂大, 但生存时间长;18%的患者不能接受2周以上的腹腔化疗, 而6%的患者由于卡铂导致的骨髓抑制无法进行) , 胃肠道、疼痛、发热, 但耳毒性较轻;腹腔给药的导管并发症是影响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渗漏、感染、疼痛、肠穿孔) 。只有依据循证医学, 不断掌握这些新的研究方向, 才能作出合理的选择, 使卵巢癌的生存率不断提高。我院应用硅胶管实施卵巢癌的个体化腹腔化疗后, 患者的疗效显著提高。

4 结论

对74例不同期别的卵巢癌患者应用硅胶管腹腔留置的临床观察, 发现该导管利于固定, 方便给药, 平均置管时间5.14个月 (2~9个月) , 可以完成6~8个月疗程的化疗;因开口附有叶片的活塞, 可反复多次给药, 防止腹腔液逆流及感染, 是一种较好的腹腔给药的医用材料。另外, 本研究表明早期卵巢癌病例在完全手术分期后辅助腹腔化疗的预后是令人满意的, 但很难确定其对早期卵巢癌患者的价值[5]。

参考文献

[1]连利娟.卵巢癌化疗的现状与趋向[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 2 (2) :67-68.

[2]韩国荣, 蔡桂凤.顺铂腹腔化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3, 28 (4) :225-226.

[3]Bronder P, Neis KJ.Use of animplantable caemotherapy in overiancancer[J].Artif-organs, 1994, 18 (4) :328-330.

[4]De Gramont A, Marpeau L, Demuyncd B, et al.Pigne Afunctiong ofimplantable catheters of intrperitonerl chemotherapyl[J].J Gynecol ObstetBiol Reprod Paris, 1991, 20 (3) :381-385.

腹腔组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二家医院2005年6月至今收治部分腹腔巨大囊肿患者,全组72例,病程10 d~20年,年龄16~68岁,平均38岁,肿瘤直径15~35 cm,急性腹痛发病12例,渐进性腹部肿大、腹部饱胀、压迫感23例;包括肝、肾、脾、肠系膜、卵巢等腹腔巨大囊肿,其中肝囊肿19例,肾囊肿6例,脾囊肿1例、肠系膜囊肿4例,卵巢囊肿42例。随机分成腹腔镜手术组及剖腹组各36例。术前行腹部检查,包括BUS、CT、常规摄胸片、心电图,血清CA-125、CA199、AFP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尿HCG。无严重基础疾病合并症,能耐受手术。

1.2 方法

腹腔镜组:采用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手术前留置尿管,部分留胃管,在脐上缘或下缘切开皮肤1 cm,脐部置观察镜,腹腔压力维持10~12 mm Hg,透光视野,取无血管区,根据腹腔内囊肿部位及来源,直视下相应腹壁部位置入3~5 mm 2~3个作辅助操作孔,置入腹腔镜手术器械;巨大腹腔囊肿气腹困难可采用于脐部处穿刺抽液使腹腔有更多空间,然后建立气腹;术中根据囊肿大小、性质决定是否辅助小切口,按照剖腹手术原则,对卵巢囊肿为利于囊肿的解剖和剥除,根据患者年龄、有无生育要求,肿瘤大小、性质决定囊肿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如未婚先行囊肿剥除术,囊肿穿刺负压吸引出部分囊液,保持囊肿壁一定张力和形状,先从容易分离处入手,完整剔除囊肿并完整取出,保留少部分卵巢组织;中年患者囊肿穿刺负压尽量吸尽囊液,应用超声刀下完全将肿瘤切除,切除标本常规术中病理切片。囊肿开窗引流术适用于腹腔实质器官囊肿 (肝、肾、脾) 、还有肠系膜,囊壁切开应采取边电凝边切开方法彻底止血。囊液性质不明时,不应将囊液污染腹腔,对组织较大要尽可能地保持囊肿的完整性,可作辅助小切口且标本袋完整地取出;创面出血可电凝或缝合止血;术后囊肿残腔或腹腔放置橡皮管引流,解除气腹,创口缝合。

开放手术组: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据囊肿位置选择手术切口,按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手术开窗或切除术治疗。

两组患者术后根据病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5 d,腹腔镜组术后6 h拔除尿管,开放手术组术后24 h拔除尿管。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术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无中转手术,囊内液体1500~4000 ml,平均2160 ml,有澄清、咖啡样液体;术后6~12 h拔除尿管、胃管,可下床活动,进流质食物;术后1~2 d体温恢复正常;术后发生皮下气肿3例,皮下瘀血,2 d后气肿、瘀血消失;1例一侧穿刺孔愈合欠佳,经换药后愈合;病理检查均为良性囊肿。见表1。

腹腔镜组与剖腹组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恢复、手术创伤、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方面存在差异,腹腔镜组优于剖腹组。

2.2 随访情况

术后随访最长5年,腹腔镜手术组患者腹部穿刺孔愈合好,无穿刺孔愈合不良或不愈合者、无内容物遗留腹腔导致化学性腹膜炎而长期慢性腹痛者,无腹腔囊肿复发者。剖腹手术组6例出现切口缝线线头反应,2例出现切口疼痛不适,亦无腹腔囊肿复发。

3 讨论

3.1 强调手术前的检查

本组术前除常规检查,还需行一系列重要检查,如CT、MR及多次BUS,血清CA-125、CA-199、尿HCG,术前怀疑有恶性倾向者,应放弃腹腔镜手术,本组术中、术后病理均为良性囊肿,术前、后诊断符合率100%,这主要依赖于术前完善的检查评估。

3.2 适应征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能耐受开腹手术的病人,原则上均可耐受腹腔镜手术。囊肿位于实质器官:如肝脏前叶或表面为腹腔镜手术指征,对位于膈顶部的肝巨大囊肿、较深、囊壁不易剪除,内壁电凝不到位,且术后囊肿残腔很快靠拢闭合很容易复发,主张开腹手术;影像诊断定位定性囊实性囊肿或囊内有赘生物,应谨慎考虑腹腔镜手术。本组卵巢囊肿占多数,绝大多数卵巢囊肿属于良性病变,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应用可使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3.3 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在腹腔镜下用穿刺法证实囊肿的诊断,以决定手术方法,肠系膜囊肿、卵巢囊液如为黏液状或黏稠,应注意囊肿恶性肿瘤可能;肝囊液、肾囊液如为黄色液体,应注意囊肿与胆道或肾盂相通,脾囊液如为鲜红液体,应注意为脾破裂可能,应果断开腹手术。脐部穿刺一般较恒定,主操作孔及辅助孔应根据脐部观察镜视诊腹腔内囊肿部位及来源,直视下以等三角两操作臂夹角直角原理相应腹壁部位置入[1]。行囊肿剥除术先从容易分离处入手,完整剔除囊肿并完整取出,囊肿穿刺负压吸引出部分囊液,保持囊肿壁一定张力和形状,更有利于囊肿的解剖和剥除[2]。囊肿开窗引流术适用于腹腔实质器官囊肿,负压吸引出部分囊液后,塌陷囊壁易被钳夹,切开囊壁应尽量大,囊壁切开应采取边电凝边切开方法彻底止血。囊液性质不明时,不应囊液污染腹腔,标本取出可作辅助小切口,文献报道[3]卵巢畸胎瘤内容物遗漏可导致严重的腹膜刺激症状甚至腹腔肉芽肿形成。对组织较大要尽可能地保持囊肿的完整性,可作2~3 cm的辅助小切口,并且囊肿置入标本袋完整地取出标本,避免污染穿刺孔。如腹腔有污染囊液,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并检查腹腔内创有无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腹腔巨大囊肿可行性。方法 收集腹腔巨大囊肿患者72例, 随机分成腹腔镜手术组及剖腹组各36例, 囊肿直径15~35cm;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术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应用腹腔镜手术, 无中转手术, 手术时间20~90min, 平均60min, 术中出血少, 术后2~5d出院, 除1例一侧穿刺孔愈合欠佳, 无严重并发症, 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囊肿;开放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能否腹腔镜手术根据术者经验;改进腹腔镜手术技巧, 可拓宽腹腔镜手术指征,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腹腔镜,腹腔巨大囊肿,手术切除

参考文献

[1]王存川.实用腹腔镜外科手术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2:38-39.

[2]苏仕功, 柯重伟, 郑成竹.腹腔镜治疗腹腔囊肿的体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0, 17 (2) :117-118.

腹腔组织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成人5例, 儿童4例。第一次手术:5例成人分流管腹腔端4例置于肝膈间隙, 1例置于盆腔;4例儿童分流管腹腔端均置于盆腔。

1.2 二次手术术前检查情况

腹部X线透视5例成人中分流管腹腔端置于肝膈间隙的4例分流管末端均已移位脱离肝膈间隙, 置于盆腔中的1例仍位于盆腔, 但盆腔B超可见分流管末端有囊肿形成。4例儿童患者中2例分流管末端上移脱离盆腔, 2例仍位于盆腔, 但均有囊肿形成。

1.3 手术处理

所有9例患者二次手术都取上腹剑突下直切口, 打开腹腔找到肝圆韧带与镰状韧带, 观察分流管腹腔端脑脊液流出正常, 将末端重新放入肝膈间隙, 并将分流管分别于肝圆韧带上固定1针, 镰状韧带上固定2针, 三点固定保持分流管指向肝膈间隙深部, 分流管远端游离部分长度不超过10cm。4例儿童患者肝圆韧带固定点以近分流管预留40cm垂于腹腔适应身体生长。

2结果

所有患者治愈, 随访至今无再堵塞。

3讨论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腹腔端堵塞多因大网膜包裹所致, 腹腔端分流管末端有许多裂隙, 受管内液体静水压的作用常处于开放状态, 促使周围的脏器特别是大网膜发生纤维化将其包裹。Arnell等[1]的研究发现分流术后初始阶段, 腹腔对CSF的刺激发生短暂的无菌反应, 形成假性囊肿或造成CSF积聚, 致使分流管腹腔端堵塞。研究表明, 肝膈间隙为膈肌腹腔面和肝膈面组成的无网膜腔隙, 分流管末端固定于此, 不易被游离的网膜包绕、阻塞, 明显降低分流术后梗阻率[2]。分流管末端置于肝膈间隙可以明显降低分流术后梗阻率, 但因肝膈面比较光滑, 人体活动时因重力作用如固定不妥善末端可游离于腹腔内, 导致大网膜包裹, 梗阻率增加。以往认为儿童因身体发育需要分流管不能固定, 只能放于盆腔, 但预留过长末端可能弯曲移位, 过短, 随身体生长分流管末端也会脱离盆腔, 最终都会使梗阻率增加。解决以上问题手术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三点固定可以保持分流管指向。 (2) 末端游离部分不宜过长, <10cm为宜, 减少活动度, 减少重力影响。 (3) 儿童患者第1针固定处以近预留40cm垂于腹腔可满足身体生长需要。有学者研究应用腹腔镜将分流管末端置于肝膈间隙可以减少创伤, 减少开腹相关并发症[2]。有条件单位值得开展。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腹腔端, 分流管堵塞

参考文献

[1]Arnell K, Olsen L.Distal catheter obstruction from non-in-fention2cause in ventriculo peritoneal shunted children[J].J Pe-diatr surg, 2004, 14 (4) :245-349.

腹腔组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3年10月至2011年11月共完成18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本组病例中不包括中转开腹者23例) 。其中男681例, 女1149例, 年龄在16~76岁, 平均38.3岁。术前诊断胆囊息肉样变56例, 急性胆囊炎733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041例 (其中萎缩性胆囊炎73例) 。共有446例 (24.4%) 放置腹腔引流管。

1.2 方法全部病例术前置胃管, 气管插管全麻下按常规LC步骤建立气腹, 穿刺置入器械, 均采用四孔法。术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均用4# 丝线结扎。将切除的标本及取出的嵌顿结石装入自制的标本袋, 经脐部戳孔送出。引流管全部置于右肝下间隙。使用外径7mm乳胶管, 粗细接近腹腔镜细套管 (直径5 mm) , 这样正好便于从腹壁D孔 (腋前线与右肋缘下切口) 引出。此法引流无需另戳孔, 正好利用D孔, 放置极为方便, 引流管接无菌引流袋。

2 结果

本组446例, 术后引流时间最短24h, 最长3d, 平均2d。446例引流液为淡红、暗红或淡黄色液体, 引流量为5~60mL/d, 拔管指征:引流量<10mL/d, B超检查腹腔无积液。本组1~3d拔管。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并发症, 治愈出院。

3 讨论

3.1 有选择性的应用腹腔引流技术是确保LC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放置腹腔引流管临床上广泛应用, 腹腔引流术是应用最广且争议最多的外科技术之一[2]。如:胆囊切除术后肝下积液大多无临床意义, 可很快被腹膜吸收, 不致发生膈下感染, 少量脓液也可以被吸收, 放置腹腔引流管并不能减少腹腔及切口感染率[3]。不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术后可以早期起床活动, 体温恢复正常和肠蠕动恢复的时间缩短, 肠粘连、肠梗阻、肝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缩短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减少了住院费用[4,5]。LC术后多无明显不适, 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就成了患者的主诉, 且有的患者相当严重[4]。除躯体不适外, 腹腔引流管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5];LC术后术野至少有30~50 mL渗出液积于肝下, 易导致感染, 甚至行成脓肿, 腹腔引流可使术野的积液、积血、积脓等排出体外, 防止感染扩散, 帮助术后患者的恢复[6]。此外通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可诊断腹腔内胆漏和出血[7]。

3.2 我们有选择性的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放置腹腔引流管 (1) 对急性胆囊炎、胆积脓或坏疽性胆囊炎术中污染严重者; (2) 萎缩性胆囊炎、腹腔粘连严重、有过上腹部手术史术中渗血较多者; (3) Calot三角区粘连较重、解剖不清的或术中处理不确切, 怀疑术后可能发生胆漏者; (4) 胆囊床破坏且有肝组织损害, 怀疑术后可能发生胆漏者; (5) 根据术者对LC掌握的熟练程度认为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其他因素。

3.3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 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个案, 为使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及时发现腹腔内的情况, 及时处理。我们有选择性的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放置腹腔引流管, 患者均得到顺利康复, 效果良好。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为预防性引流, 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放置腹腔引流管。术中严谨操作、仔细解剖, 若超出术者的能力范围, 应及时中转开腹, 结束手术时认真检查术野, 根据术者的经验与判断有选择性的合理的运用腹腔引流技术, 既能保证患者的顺利恢康, 又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引流的目的 (1) 通过引流液性质和量以诊断腹腔内胆瘘和出血; (2) 排除脓性积液、坏死组织、异物等以减低压力, 消除对机体的炎性刺激; (3) 及时减少消化道漏出的消化液集积以便及时治疗感染; (4) 消除机体的炎性反应介质改变感染部位的生物环境, 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 抑制细菌的局部繁殖[8]。因此我们认为有选择性的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 同时也能使患者得到最佳康复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中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3年10月至2011年11月1830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病历。结果 1830例中未放置腹腔引流者1384例 (75.6%) , 恢复顺利。余446例 (24.4%) 放置腹腔引流管, 均有少量淡红、暗红或淡黄色液体, 术后24~72h拔除, 康复好。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 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引流管

参考文献

[1]Kane RL, Larte N, Borbas C, et al.The outcomes of elective laparo-scopic and open cholecystectomy[J].J Am Coll Surg, 1995, 180 (2) :136-145.

[2]伍晓汀, 周勇.腹腔引流管的正确选择和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25 (1) :35-36.

[3]庄永敬.阑尾切除术后放置腹腔引流对切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2, 9 (3) :204-205.

[4]巴明臣, 张红卫, 陈训如, 等.胆囊镜胆囊切除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临床意义[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0, 12 (3) :130-131, 136.

[5]赵树龙, 林浩, 姜波健, 等.腹腔引流在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 1999, 11 (1) :20.

[6]章勇.胆囊切除术后引流与否的探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0, 9 (2) :171-172.

[7]陈训如.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与对策[J].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92.

上一篇:消费者购物决策下一篇:Oracle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