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粘连

2024-09-19

腹腔粘连(共9篇)

腹腔粘连 篇1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腹腔内粘连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腹腔内粘连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开腹肠粘连松解术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6.7%,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内粘连的治疗中,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比较,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手术及预后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推广。

关键词:腹腔内粘连,开腹肠粘连松解术,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腹腔内粘连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属于一种肠机械性障碍合并动力性障碍的粘连,其发病原因包括感染性疾病、腹部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致使患者伴有严重的进食障碍,从而也会引起一些病理生理改变如低钾、低钠血症等,需要及时地治疗[1]。在腹腔内粘连的治疗中,开腹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均属于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了明确这两种疗法的价值,我们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腹腔内粘连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腹腔内粘连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是34~78岁,平均年龄是(48.2±6.4)岁,病程是4个月~5年,平均病程是(2.1±1.3)年;观察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是36~75岁,平均年龄是(48.3±6.3)岁,病程是5个月~7年,平均病程是(2.4±1.4)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本次研究可行。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开腹肠粘连松解术:

对患者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选用腹部正中切口,然后对患者的肠管以及腹壁粘连等进行分离,以便于对其腹腔进行探查;术者在成功找到肠管扩张与萎瘪的交界部位之后,需要及时地对粘连进行分离并有效解除梗阻;然后术者自屈氏韧带处对患者的小肠各段进行全面探查,并及时地借助于大量的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腹腔进行冲洗,创面需要均匀喷涂防粘连凝胶。

1.2.2 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本组麻醉方法与对照组一致。结合患者的腹部切口情况、压痛部位以及CT征象等准确地选取第一枚Trocar的具体位置;结合患者的腹胀情况为其选择气腹针法,以便于及时地建立有效的人工气腹,要注意确保气腹压力不超过15 mm Hg;在远离患者的粘连部位行操作孔,一般为2个;在成功入至腹腔后,需要借助于电剪对腹壁粘连进行分离,需要注意的是,梗阻部位一般是肠管扩张与塌瘪肠管的交界部位,借助于相应的器械对粘连组织进行分离[2];自回盲部对小肠各段进行全面检查,术毕处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及预后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以(±S)表示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并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同时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预后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是(58.2±8.1)min,出血量是(78.1±5.3)m L,肠蠕动恢复时间是(18.5±2.5)h,住院时间是(4.3±1.4)d,对照组手术时间是(84.3±8.3)min,出血量是(195.3±26.7)m L,肠蠕动恢复时间是(49.3±8.8)h,住院时间是(9.7±2.1)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中,肺部感染为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是6.7%;对照组中,切口疝为1例,肺部感染为1例,腹腔感染为1例,肠漏为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6.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属于一种新型的微创术式,这一术式的探查范围也较广。本研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开腹肠粘连松解术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6.7%,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在于:(1)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为微创术式,所以手术中不存在腹部大切口,且术中操作均在腹腔镜的引导下进行,所以手术视野更清晰,操作更准确,不会对周围脏器组织造成严重损伤或干扰,因此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短,且并发症也较少,预后质量较高[3];(2)术中借助于腹腔镜能够有效地扩大探查范围,有利于为患者选取最佳的手术切口,从而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有助于确保治疗效果。

尽管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优势明显,但是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成功建立有效的人工气腹后,要注意及时地在腹腔镜的引导下确定患者的粘连部位,以便于选取最佳的操作孔部位[4];(2)观察孔与各个操作孔之间需要保持适宜的间距,以免器械之间相互干扰,且三个孔最好要呈三角形,这有助于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3)探查过程中要借助于无损伤肠钳抓持患者的肠管,这有助于全面地探查患者的病变范围,确保治疗的彻底性[5];(4)手术过程中借助于超声刀对患者的肠管与腹壁间的粘连束带进行分离,以有效地减少出血量;(5)针对肠管与腹壁粘连严重的患者,要及时地使用比例1:1000的肾上腺素盐水充分浸润腹壁与肠管之间的局部组织,以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渗血,这也有助于分离操作的进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时间;(6)手术结束后要及时地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腹腔进行冲洗,并要及时、充分止血,针对剥离面较大的患者,需要及时地予以几丁糖、透明质酸钠等药物[6]。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腹腔内粘连的治疗中,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比较,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手术及预后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欣.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治疗腹腔内粘连的比较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13):2463-2464.

[2]王藏慧.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9):943-944.

[3]饶伟,徐金明,黎可,等.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适应证探讨[J].重庆医学,2013,42(5):595-596.

[4]郭万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适应证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706.

[5]段佐平,张忠林,倪刘,等.腹腔镜在肠粘连松解术中的临床运用[J].四川医学,2013,34(9):1377-1378.

[6]刘斌,龙延滨,王小军,等.腹腔镜在肠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854-855.

腹腔粘连 篇2

【关键词】 术后肠粘连 腹腔镜 护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201-01

自从我院开展术后肠粘连微创手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0年10月到2012年12月的200例术后肠粘连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研究手术效果,手术之后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全方位护理,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到2012年12月的200例术后肠粘连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中男88例,女112例,患者的年龄在12~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1.2岁。200例患者全部有腹部手术史,包括阑尾切除手术89例,腸梗阻手术32例,子宫输卵管卵巢手术39例,胃十二指肠手术10例,胆囊切除手术8例,腹腔镜手术9例,脾切除手术11例。患者腹部一次手术的有142例,二次手术的患者有44例,三次和以上手术的患者有14例。200例患者全部表现为慢性腹部疼痛、不适,或者是出现间断性肠梗阻,没有发热感染情况。

1.2 方法

患者在非梗阻情况之下,进行气腹照影螺旋CT检查,确诊患者具有局限性腹壁粘连。术后肠粘连患者因为存在长期的病痛史,所以患者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大,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需要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同患者进行沟通,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能够是手术得以顺利实施。没有腹部粘连的患者和腹部周边粘连的患者全部通过脐部作为腹腔镜孔,腹壁周围和脐部粘连的患者需要远离粘连边缘大概8cm之上作为腹腔镜孔。全部进行静脉吸入麻醉,为患者建立三通管,留置尿管。患者取平卧位,大部分患者明显比较消瘦,需要对患者进行压疮防护处理。进行腹壁穿刺的时候,需要降低手术台,利于手术操作,在手术过程中一般需要利用患者体位改变使局部得以充分暴露,例如针对盆腔操作需要患者头低脚高,针对上腹探查需要患者头高脚低,在对患者的病灶位置进行探查的时候需要将患者的患侧抬高,进行脏器间的粘连分离时需要低位[1]。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手术的流程以及特点,掌握各个步骤使用的主要器械,患者的脐部瘢痕区属于气腹针进行穿刺的主要选点,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气腹建立,对于手术过程中的常用器械进行有序的摆放,方便手术人员能够自由调换,镜头容易受到血液的污染以及起雾,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使用热水或者是碘伏进行擦拭。针对中转开腹的患者,需要将术前准备做好,能够对患者的意外情况给予及时的处理,倘若需要进行开腹,需要马上将腹腔镜相关物品撤离,将开腹手术物品更换,对于器械物品的数目掌握准确。手术之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平稳之后将其送回病房,核对手术器械的数目,将其仔细清洗,注意保养,着重注意消毒,避免使用寿命缩小[2]。

2 结果

200例患者进行手术单纯镜检的患者有25例,完全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有160例,中转开腹的患者有15例,其中有计划主动实施的患者有8例。手术过程中没有显著出血情况,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有18例,由于隐匿性肠壁损伤在手术之后出现腹膜炎肠瘘的患者有1例,手术之后出现肠梗阻的患者有4例,200例患者症状消失的有170例,存在少数症状但是程度显著减轻的患者有21例,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是加重的患者有9例。

3 讨论

手术前进行有效的护理准备以及手术过程中密切的配合属于确保腹腔镜手术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腹腔镜手术的切口小,探查的范围广,能够进行远距离操作,手术之后出现再次粘连的情况明显低于开腹手术,手术之后配合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伤害减小,因为术后肠粘连患者的病变位置以及严重性都存在合体特异性,手术入路、手术过程中对患者体位的调整以及操作,都存在很大的灵活性,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有效配合需要详细掌握以上特点,保证手术能够顺利实施[3]。

参考文献

[1] 蔡晓军, 郑静晨, 叶道斌, 等. 气腹照影CT诊断腹部术后肠粘连1例[J]. 武警医学, 2009, 18(9):687-689.

[2] 蔡晓军, 韩承新, 叶道斌, 等. 术后肠粘连气腹照影的螺旋CT影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35(5):487-494.

腹腔粘连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 我科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6例 (均由同一组医生实施手术, 术式、麻醉方式基本相同, 手术均放置腹腔引流管) , 其中男3 7例, 女1 9例, 年龄1 9~61岁, 平均 (4 3.4 4±1 0.2 5) 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 8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 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术后常规西医治疗, 包括:禁食, 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补充营养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每日口服防粘连汤 (黄芪2 0 g、当归1 0 g、大黄1 0 g、丹参1 0 g、枳实1 0 g, 加水煎至1 0 0 m l备用) , 每次取2 0 m l, 3 7.0℃温服。手术后6h给药一次。从手术后第一天开始3次/d, 持续给药5d, 共服16次。

1.2.2 观察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液中t-PA、FIB含量, 肠鸣音恢复时间, 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 腹腔引流量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 PS S 2 1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于计量资料, 采用配对t检验或符号秩检验 (S ig n e d R a n k) 。重要疗效相对基线的变化, 采用协方差分析模型进行组间比较, 模型中以基线为协变量, 考虑中心效应[1]。对于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包括C M H-χ2检验) 或Fis h e 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计量指标 (t-PA、FIB、中医气虚、血瘀证量化评分等) 治疗前后变化的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 以基线为协变量, 并考虑中心效应。对于含有截尾数据的时间指标采用L o g-R a n 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临床综合疗效的组间比较采用考虑中心效应的C M H-χ2检验。

2 结果

2.1 血液中t-PA测定值比较结果。见表1, 图1。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在24h, 48h, 72h进行t检验, t-PA的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从结果来看, 观察组的t-P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升高幅度超过31%。

2.2 血液中F I B测定值比较结果。见表2, 图2。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24h, 72h, 144h血液中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以认为观察组FIB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 观察组144h与24h相比降低幅度超过43%。

2.3 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引流量的比较。见表3。

注:两组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值较对照组提前7h, t检验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排气时间平均值较对照组提前了8h, 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排便时间平均值较对照组减少25h, t检验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引流量也显著降低, 观察组降低了超过50%, 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西医理论依据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后, 由于炎症反应、术后腹膜损伤等原因导致腹腔粘连, 使得患者的恢复进程减缓, 甚至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症状, 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扰。炎症反应伴有细胞增生, 成纤维细胞含量大大增多, 而且纤维蛋白原也显著提高。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分泌t-P A, 促使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产生, 这种酶能够分解纤维蛋白酶, 而被人体吸收, 但是这种酶还有另一个功能, 就是激发炎症反应, 使得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形成粘连, 同时发生非生理性和生理性的修复过程。在间皮细胞层受到严重损伤的时候, 激活纤溶酶原的能力显著降低, 超过6 0%则容易发生粘连[2]。粘连的形成, 就是非生理性和生理性的修复平衡过程失衡的状态, 纤维蛋白无法得到及时的溶解, 而不断积累, 最终达到一个不平衡状态, 形成粘连[3]。还有研究发现, 成纤维细胞在腹膜受到机械损伤修复时, 部分会转变成成肌纤维细胞而进行修复功能[4]。针对腹腔粘连的发病机理, 西医类有很多针对性的药物可以用药, 对其炎症反应过程, 以及成纤维蛋白分泌的过程等进行控制, 从而达到降低腹腔粘连发生概率、促进腹腔粘连恢复的目的。

3.2 中医理论依据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五脏:藏精气而不泻, 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所以称五脏者, 以其收藏精气而不泄, 为生命之本, 故其精气常满, 不能以有形之物填实之, 精气空乏, 则虚损矣。实, 犹入也。六腑者, 司出纳, 传化食物, 而不留藏, 故虽入而不能满, 满则壅塞为病矣。所以然者, 上入则下出, 而胃实肠虚, 下出而食物下行, 则胃虚肠实。故言腑则实而不满, 满则为病;脏则满而不实, 实则气伤矣”。六腑主“传化”, 泻而不藏, 以通降下行为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手术之后导致血溢脉外, 癖血败浊留于肠腹, 因此用药应当以行气, 活血, 通腑为治疗原则。

3.3 组方及机理

3.3.1 组方由黄芪、当归、大黄、丹参、枳实构成。

3.3.2 组方成分解析

本方以补气、行气为主, 兼以活血, 通腑, 止痛。方中配以黄芪, 补气固表性, 利水退肿、托毒排脓为君药;因积滞内阻, 腑气不通, 故而用枳实大黄为臣以行气散结, 宽中除满, 助黄芪补气行气, 排脓止痛;佐以当归、丹参, 补血, 活血, 祛瘀, 且用丹参又有淤血去新血生之作用利于金刃所伤之肌肉、皮肤愈合;诸药相互配合, 共行补气固表、行气通下、活血祛瘀止痛之功。

4 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中的发现,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通过使用防粘连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对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优于仅使用西医方式治疗。确切的防粘连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有可能与药方的抗炎功效, 活血化瘀, 促进纤维溶解等作用相关。

参考文献

[1]Menzies D, Ellis H.Intestinal obstruction from adhesions—how big is the problem[J].Ann R Coll Surg Engl, 1990 (72) :60-63.

[2]王幼黎.抗粘连浓缩口服液对家兔术后腹腔游离FIB及FDP影响的实验性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 23 (6) :40.

[3]Holmdahl Z, AL-Jabree M, Risberb B.The role of fibrinolysis in the formation of postoperative adhesions[J].Wound Rep Re, 1994 (7) :171.

腹腔粘连 篇4

【关键词】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斯塔克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粘连

近些年来,许多妇女因对分娩时的疼痛及分娩后阴道的松弛等怀有阴影而在临盆时提出剖宫产。随着独生子女一代进入生育高峰,加上各地正逐步放开二胎政策,这使得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数量增多[ 1 ]。疤痕子宫再次分娩一般也都采用剖腹产方式。因而由于剖宫产导致的盆腹腔粘连会在术中产生较大痛苦,减少产妇痛苦及确保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成为现在产科大夫在临床实践上的一大难题,也成为了一个研究方向。现将我院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196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均有过一次生产经历,孕周在37到40周间;其中128例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年龄21~36周岁,平均(26.5±5.3)周岁,此为A组;其余68例使用斯塔克(stark)剖宫产术,年龄22~35周岁,平均(27.9±8.2)周岁,此为B组。各组患者间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对产妇进行产前检查,确定有无高危妊娠危险[2]。然后进行B超检查,判断胎儿位置,检查宫颈、骨盆情况以及子宫疤痕愈合程度。在对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前,向家属说明基本情况、手术优缺点及危险性,征得家属同意。

在手术过程中对产妇进行正常生命体监测,对产妇盆腹腔粘连进行记录,进行对比分析。

1.3 粘连状况的判定

1类:未发生粘连状况;2类:轻微粘连,在腹膜与子宫间出现粘连;3类:中度粘连,在子宫与腹膜、膀胱间出现粘连;4类:重度粘连,在膀胱、腹膜、消化道及临近肌肉组织均和子宫出现广泛粘连[3]。

1.4 统计学方法

样本资料采用PEMS3.1软件处理。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产妇生产过程中盆腹腔粘连状况的比较

对A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B组(斯塔克剖宫产术组)的产妇剖宫产过程中盆腹腔粘连状况进行比较。详见表1。

3讨论

前些年,产妇主动要求剖宫产的病例较多,加上近年来各地正逐步放松二胎政策,以及双独子女二胎生育高峰的到来,使得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数量显著增多。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子宫疤痕的存在使顺产分娩具有较高的风险,很有可能因为疤痕愈合不充分而出现子宫破裂的情况,所以我院在临床上往往选择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再次进行剖宫产。选择好的剖宫产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伤口粘连等。因此本次研究针对于再次妊娠患者剖宫产方式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以色列医生斯塔克发明的斯塔克剖宫产术具有手术耗时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在这些年的临床应用中发现,其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斯塔克剖宫产术在手术过程中采用撕拉法进入腹腔会对腹腔内部造成不可恢复的的机械性损伤;不缝合膀胱部的腹膜往往会加重腹腔-膀胱处的粘连[4]。本次研究显示,斯塔克剖宫产术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均广泛产生盆腹腔的粘连,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斯塔克剖宫产术在子宫与腹膜、膀胱间出现粘连的比例多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这可能是子宫创面单层缝合,无脏层腹膜覆盖,裸露的子宫创面较容易与腹膜或膀胱接触进而导致了广泛粘连[5]。

研究结果显示,斯塔克剖宫产术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在2类轻度粘连和4类重度粘连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无粘连(1类粘连)发生率显著多于斯塔克剖宫产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3类中度粘连的发生率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粘连发生率明显少于斯塔克剖宫产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合上述剖宫产粘连情况分析发现,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时选择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优于斯塔克剖宫产术,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符爱贞.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杂志,2012,9(10):379-380.

[2]唐丽平.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70例分娩方式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40(8):3227-3228.

[3]邹敏,刘正飞.492例瘢痕子宫妊娠分娩结局临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1,3(5):36-39.

[4]陈廉,张潇潇.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8):594-596.

剖宫产腹腔粘连的临床研究 篇5

关键词:剖宫产术,改良新概念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腹腔粘连

近年来新式剖宫产术在我国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有手术时间短, 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但是就再次手术的腹腔粘连问题一直有争议。本院2000年1月年2007年10月开展新式剖宫产术[1,2];2004年10月至今开展改良新概念剖宫产术, 现完成改良新概念剖宫产术1 050例, 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对比性研究, 观察改良新概念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的再次手术腹腔粘连情况, 笔者发现改良新概念剖宫产史者粘连最轻, 粘连发生率最低,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既往有改良新概念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史因第二次剖宫产或妇科疾病再次开腹手术的154例病例进行观察分析。其中有改良新概念剖宫产史者48例为观察组, 含二次剖宫产术40例, 异位妊娠2例, 子宫肌瘤剥除3例, 卵巢肿瘤3例;新式剖宫产术史者51例为对照组, 含二次剖宫产手术36例, 异位妊娠8例, 卵巢肿瘤2例, 子宫肌瘤5例。两组病例前次剖宫产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切口均如期愈合。

1.2 方法

改良新概念剖宫产术采用手术方法:取耻骨联合上3 cm, 横弧形顺皮纹方向切口, 前鞘、腹直肌、腹膜均采用撕拉式入腹, 用采用子宫下段高位切口, 用可吸收线宽针距连续缝合膀胱反折腹膜及腹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区别:前鞘、腹直肌、腹膜均采用撕拉式入腹;不下推膀胱, 采用子宫下段高位切口;用可吸收线宽针距连续缝合膀胱反折腹膜及腹膜。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其腹腔粘连情况比较:观察组48例, 发生腹腔粘连3例, 发生率为6%, 且粘连较轻, 易于分离;对照组发生腹腔粘连17例, 发生率为33%, 且粘连较重, 其中2例严重者腹壁与大网膜或子宫切口粘连, 子宫前壁由条索状结构粘连于腹前壁, 给开腹造成困难。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25, P<0.05) 。

3 讨论

盆腔粘连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粘连的形成与腹膜纤维蛋白沉积和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有关。腹膜对热、电、激光、缺氧及挤压等刺激十分敏感而发生炎性反应。渗出物中丰富的纤维蛋百在腹腔内形成纤维蛋白粘附, 如果不经纤维蛋白溶解而发生机化, 成为含有胶原、弹性纤维和血管的纤维状条索, 导致粘连形成。手术中脱落的纤维、滑石粉、手术缝线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异物反应。此外, 手术过程中腹膜的剥离、缝合等多种操作所引起的机械化和热损伤均能导致组织缺血, 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的活性, 使纤维蛋白溶解能力降低, 亦能引起粘连的形成。

腹腔由间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 腹膜愈合是指损伤的腹膜由再生的间皮细胞完全修复。再生的间皮细胞可有3种来源:①切口边缘间皮细胞再生;②腹膜下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转化为间皮细胞;③血管周围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转化为间皮细胞。腹膜损伤后, 整个损伤表面同时发生上皮化, 而不像皮肤切口从边缘逐渐发生上皮再生。因此腹膜破裂后, 由于组织缺血坏死及异物炎症反应增多, 间皮细胞转化和再生能力下降, 局部纤维降解作用活性受到抑制, 纤维沉积。该理论是新式剖宫产术不缝合腹膜的理论基础。

手术中粘连能否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式剖宫产虽无缝合腹膜造成的异物反应及缺血、缺氧, 但腹膜间皮细胞修复速度是有限的, 裸露的粗糙面于腹膜愈合前就可能粘合, 大网膜前往趋于保护创面, 腹膜下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 血管周围的成纤维细胞转化, 新生血管的再生就导致腹壁与产后的子宫前壁及大网膜形成粘连, 再加上术后搬动, 游离的腹膜很快错位, 间皮细胞很难在数小时内大面积爬行愈合完毕, 所以形成粘连。改良新概念剖宫产术, 用可吸收线宽针距连续缝合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及腹膜、可吸收线易吸收, 异物反应性小, 宽针距缝合不易引起缺血坏死, 同时又起了固定腹膜正常位置的作用, 使创面距离缩小, 腹膜切口边缘上皮细胞迅速再生和转化, 短时间内愈合创面、不易引起粘连。横切口张力小、机械性牵拉刺激小, 不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力。改良新概念剖宫产术具有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点, 美观、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 同时又减少了术后腹腔粘连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史长旭.现代妇产科手术与技巧.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1.1.

腹腔粘连 篇6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5例病人中, 男18例, 女7例。年龄18~65岁, 平均41.5岁。均有手术史, 既往手术种类:阑尾切除术12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4例, 胃大部切除术1例, 腹部闭合伤肠破裂修补术2例, 宫外孕手术1例, 子宫切除术5例。手术病史最短3个月, 最长25年。粘连类型, 肠管与原切口粘连成角18例, 肠管间粘连成角3例, 网膜与原切口形成束带粘连4例。

手术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根据原切口部位, 距原切口5~8cm进气腹针或直视法开放式置入套管, 再充入CO2气制造气腹。操作孔与辅助操作孔视腹腔内情况而改变, 一般2~4个。小肠与腹壁粘连成角, 用电凝分离剪、分离钳或超声刀分离与腹壁粘连;肠与肠之间的粘连, 疏松的用分离剪及分离钳分离, 或用超声刀切断其粘连。束带粘连致小肠梗阻者, 镜下切除束带。如损伤肠管的浆肌层或小的穿透性损伤, 则用3个0带针肌腱缝合线间断缝合修补, 如遇腹腔内广泛粘连, 镜下操作困难时, 则中转开腹。术毕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注入医用几丁糖、透明质酸钠或生物蛋白胶于手术创伤部位, 结束手术。

全部病例均经腹腔镜进行了粘连松解术。手术时间20~120min, 平均46min。全部病例术后当天或第1天下床活动, 20例术后第1天胃肠功能恢复并开始进食, 5例有肠管损伤缝合修补术后第2天胃肠功能恢复并开始进食, 5例病人术后使用止痛剂。平均住院5.5d,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3例病人术后第7天、第9天、第10天出现腹痛腹胀, 经保守治愈。随访至今, 未见肠梗阻症状及体征。

2 讨论

我们认为, 利用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适宜以下情况: (1) 有一次手术史的单纯性梗阻, 非高度腹胀者; (2) 疼痛比较局限, 固定在腹部某一部位者; (3) 经保守治疗虽有排气排便, 但梗阻症状反复发作者; (4) 腹部手术后慢性腹痛、腹胀反复发作者。我们认为严重腹胀, 有绞窄可能性者应列为禁忌。另外我们常规行钡剂灌肠或结肠镜检查, 如发现有结肠占位病变, 即行开腹手术。

在利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第一个穿刺孔的选择非常重要, 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原则上应距离原切口5cm以上, 并尽可能造在脐部周围, 如果用气腹针造气腹困难, 可采用直视法开放式置入套管针。其余各孔位置应根据腹腔内情况及术中需要来决定和调整。 (2) 先分离大网膜与腹壁的粘连, 造就一个相对宽阔的空间, 然后分离脏器与腹壁之间的粘连。根据粘连多在腹壁疤痕原病灶处的特点, 重点处理疤痕处的粘连, 但一定要注意全面探查, 以免遗漏病变。 (3) 分离肠管腹壁粘连时, 应遵循“宁伤腹壁, 勿伤肠管”的原则, 尽可能保留肠管壁的完整性, 粘连部位较多较复杂时, 可把腹腔镜头经多个穿刺孔观察操作, 从各个角度对粘连进行松解, 如仅有小的肠穿孔, 腹腔镜下缝合修补穿孔即可。如经各个操作孔观察仍不能辨明关系, 多处致密粘连时应中转开腹, 以免造成多处或节段性肠穿孔, 无法完成手术。若发现恶性肿瘤亦应中转开腹。 (4) 腹壁创面以压迫、电凝止血为主, 肠管创面止血以压迫、缝合止血为主, 忌用电凝。近2年我们采用超声刀进行分离, 效果良好。

预防再粘连的几点措施: (1) 分离时操作轻柔, 尽量使创面减到最小, 尽量不伤及肠管。 (2) 术后彻底止血, 取尽凝血块。 (3) 彻底冲洗腹腔, 以稀释腹腔创面上炎性介质和纤维蛋白原。 (4) 术后留置防粘连药物于创面上。我们尤常用医用几丁糖, 效果良好。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还有很多局限性, 尚没有大宗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微创手术方法, 预防再粘连。方法2003~2008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25例, 既往手术种类有阑尾切除术12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4例, 胃大部切除术1例, 肠破裂修补2例, 宫外孕1例, 子宫切除术5例。粘连类型:肠管与原切口粘连成角18例, 肠管间粘连成角3例, 网膜与原切口形成束带粘连4例。结果全部病例均经腹腔镜进行了粘连松解术。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安全可行的, 对适应症的选择及第一孔位置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粘连松解术,肠梗阻

参考文献

腹腔粘连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4年1月-2008年3月间因妇产科、外科等疾患既往有剖宫产手术史, 须第二次开腹手术病例237例, 就腹腔粘连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第一次手术中改良新式剖宫产87例, 新式剖宫产57例, 子宫下段剖宫产93例。3组病例中第一次剖宫产指征、出血、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05) , 3组开腹发病情况见表1。

1.2 方法

新式剖宫产术采用《新式剖宫产术》[1];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方法取疤耻上约4cm处横弧形沿皮纹方向切口、撕拉式入腹、剪开腹膜反折、轻推膀胱2cm、横行撕开肌层、0号可吸收线肌层连续内翻缝合1次, 0/3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膀胱浆膜层及腹膜, 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皮肤, 术后不用拆线;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按《妇产科手术学》[2];麻醉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3组腹腔粘连情况比较, 改良新式剖宫产组87例中发生腹腔粘连8例, 发生率9.1%, 且粘连轻、易于分离;新式剖宫产组57例发生粘连17例, 发生率29.7%, 粘连程度重且有3例发生严重粘连, 无法暴露宫体的双侧附件, 改良组与新式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子宫下段剖宫产组93例发生粘连18例, 发生率19.3%, 粘连程度也较重, 有3例发生较严重粘连, 开腹有一定困难, 改良组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盆腔粘连是妇产科及外科开腹手术中的一道国际性难题, 粘连的形成与腹膜纤维蛋白的沉积和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有关[3], 腹膜对热、电、激光、缺氧及挤压等刺激十分敏感而发生炎性反应。炎性反应的溶出物中含丰富的纤维蛋白, 在腹腔内形成纤维蛋白粘附, 如不经纤维蛋白溶解而发生机化, 成为含有胶原弹性纤维和血管的纤维状条而形成粘连。术中脱落的纤维、滑石粉、手术缝线等异物反应, 手术过程中腹膜的剥离、缝合等操作所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从而影响纤维蛋白的溶解酶原激活剂的活性, 使纤维蛋白溶解能力降低, 也能引起粘连的形成[4]。

腹腔由间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 其愈合是由再生的间皮细胞完全修复。腹腔损伤后, 整个损伤表面同时发生上皮化, 因此腹膜损伤后, 间皮细胞可迅速再生而形成一层新的腹膜。手术中发生粘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避免了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纵切口张力大丝线缝合的缺点, 也避免了新式剖宫产术不缝合腹膜反折及腹膜造成裸露的粗糙面过大于腹膜愈合前发生粘连。改良新式剖宫产用可吸收线缝合腹膜反折, 固定腹膜, 同时横切口张力小, 机械性牵拉刺激小, 不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力, 使粘连减少, 但保留了新式剖宫产术的美观、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 (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41-44.

[2]苏应宽,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426-431.

[3]徐毓平.盆腔粘连症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7, 13 (2) :118-119.

腹腔粘连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不孕症患者291例, 包括术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输卵管通畅、输卵管通而不畅及阻塞的。其中非双侧输卵管同时近端完全梗阻的226例接受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治疗。治疗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112例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中应用防黏液为治疗组, 114例不应用防黏液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术后再粘连、术后妊娠情况有可比性。

1.2 盆腔粘连评分

盆腔粘连程度遵照美国生育协会EMs分期评分法 (r-AFS标准) 进行评估, 其中本标准评估分值在1~9分之间为存在轻度粘连, 评估分值在10~19分为中度粘连, 而评估分值在20分以上时则表示存在重度粘连[3]。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以软件SPSS14.0进行处理, 研究中涉及的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的形式进行处理, 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术中探查情况

腹腔镜探查:依据AFS评分标准, 治疗组112例分布情况, 盆腔轻度粘连59例, 中度粘连32例, 重度粘连21例;对照组114例分布情况, 盆腔轻度粘连63例, 中度粘连34例, 重度粘连27例, 两组分布情况比较, 其差别无显著意义 (P>0.05) 。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及不定期随访, 所有患者均治疗效果良好, 其中重度粘连的患者其盆腔内涉及的薄膜性粘连均得到有效松解, 未再见粘连发生, 且经检查均未发生影响排卵的情况。

2.2 两组患者输卵管通畅性比较

两组患者患者在粘连松解手术完成后均进行输卵管通液检查, 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的228条输卵管中疏通211条, 疏通率为92.54%;而治疗组的224条输卵管中疏通199条, 疏通率为88.84%。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在行粘连松解术后均无不良情况发生, 均无术中脏器损伤、大量出血及术后感染、气肿等并发症发生, 患者术后均恢复较快, 均于术后于院内观察治疗3~4 d后出院, 且不定期随访结果显示出院后也均无不良情况发生。

2.4 随访情况

术后随访12~24个月, 平均 (17±2.3) 个月。治疗组输卵管再闭塞率2.01%, 通畅率91.45%;对照组输卵管再闭塞率8.53%, 通畅率81.52%。两组输卵管再闭塞率及通畅率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 (P<0.01) 。术后3个月经周期后建议开始妊娠并依据月经情况指导最佳性生活时机。对照组妊娠率41.07% (46/112) , 治疗组妊娠率59.82% (67/112) 。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 (P<0.01) 。

3 讨论

自1947年Palmer首次应用腹腔镜于妇科临床以来, 腹腔镜在妇科多种手术中的应用率不断提升, 且其应用效果也逐步得到肯定, 其中其在盆腔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技术也不断发展鞍山, 效果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肯定, 其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手术创伤较大的不足, 且在腹腔镜可视的条件下进行手术[4], 对于病灶的探查更为彻底有效, 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盆腔粘连手术不同于其他手术, 传统的手术创伤较大, 因此术后粘连复发的概率大大增高, 而腹腔镜手术微创的特点降低了对周围组织的不良影响, 对于术后复发的控制作用较为突出。另外, 临床中近些年来采用药物用于此类手术患者术后的粘连预防, 取得了较佳的效果, 但是也有研究对其有效程度持异议, 因此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的价值较高。欣可聆注射液 (医用的透明质酸钠凝胶) 即是近年来应用率较高的一类防粘连药物, 其为一类由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粘多糖[5,6], 对于组织的影响作用较大, 其可以通过对两层组织就进行有效隔离来达到防止炎症面向正常组织扩散的目的, 因此其对于炎症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 从而为术后的炎症控制及粘连的复发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再者, 其对于术后细胞功能调节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对于术后的创面修复发挥着较佳的调节作用, 从而加快术后的康复速度, 并且有研究显示其对于病灶局部具有较好的保湿作用, 对于缓解疼痛及减少摩擦均效果突出, 同时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 达到良好地促进营养吸收的作用, 综合其上述作用, 其对于患者术后的创面愈合修复及抗炎、控制粘连均起着较大的作用, 而这些均对本类手术具有针对性的干预作用, 因此综合效果突出。并且研究还显示, 术中应用还有助于保持较佳的手术视野, 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4 结论

综上所述, 本研究比较了妇科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治疗不孕症中使用防黏液 (欣可聆注射液) 预防术后盆腔粘连、输卵管通畅性及术后妊娠情况。通过术后回访, 使用防黏液的患者术后输卵管再闭塞明显少于对照组, 术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 且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初步证实了防黏液在预防妇科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后粘连所起到的优良效果,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慧, 刘丹.欣可聆注射液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粘连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35) :50.

[2]尚玉敏, 马勤姝, 刘艳艳.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加用透明质酸钠预防输卵管疏通术后在阻塞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23 (11) :873-874.

[3]陈春林, 林萍.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53-257.

[4]臧志佳, 袁嫒芹, 刘婷婷.欣可聆与地塞米松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盆腔粘连治疗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0) :13-14.

[5]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51.

腹腔粘连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来我院接受妇科盆腹腔手术治疗的患者52名, 其中最高年龄56岁, 最低年龄21岁, 平均年龄29~30岁, 将52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26名患者。各组患者在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盆腹腔手术进行治疗, 并在手术后给予患者服用抗生素 (左氧氟沙星片) 进行抑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之上, 手术中在对患者进行关腹操作前, 腔内注射欣可聆, 术后给予患者服用 (左氧氟沙星片) 进行抑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盆腹腔手术粘连的患者人数, 并进行比较。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后, 均有部分患者出现盆腹腔手术粘连。其中对照组8例患者出现手术后粘连, 占30.77%, 治疗组3例患者出现手术后粘连, 占11.54%。

3 讨论

手术后粘连的本质是组织愈合后的修复过程中出现失代偿的结果。妇科的盆腹腔手术粘连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包括慢性盆腔炎、肠梗阻、以及增加患者再次手术的并发症 (膀胱、肠、输尿管的损伤, 延长患者下次手术的时间、增加患者下次手术中的出血量) , 严重的会导致患者不孕不育, 因而妇科盆腹腔手术粘连引起了国内外医疗工作者的高度关注[2]。1993 年, DIAMOND等[3]经大量临床研究后, 将手术后粘连分为两种类型, 其中Ⅰ型为未发生粘连的部位出现粘连;Ⅱ型的为粘连处经松解操作后, 又形成粘连。目前临床研究表明, 导致盆腹腔粘连出现的原因很多,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①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手术器械造成患者浆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② 术后患者盆腹腔内出现组织缺血, 造成患者血压中纤维蛋白酶的数量减少, 使血液自动溶解纤维蛋白的能力减弱或消失, 进而出现纤维性粘连;③ 血液与干燥的协同作用, 血液和干燥两个因素同时作用会导致致密粘连的形成;④ 手术过程中, 由于操作人员不慎使一些异物 (缝线、手套中的滑石粉等) 进入盆腹腔, 造成腔内巨噬细胞反应, 肉芽组织形成, 最终形成粘连。临床上对于手术后粘连的治疗原则一般仍为"预防为主"。通常的预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5]:①手术时尽量选择创伤面积小, 操作准确度高的手术方式;②盆腹腔手术中, 腹膜合理的缝合方式也可以减少手术后粘连的发生;③手术过程中应避免相关手术技术因素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出血、异物刺激、腹腔镜持续气流等方面的影响;④合理的防粘连物质的应用也可以降低手术后粘连的发生。

本人使用防粘连物质--欣可聆, 进行了盆腹腔手术后粘连的临床预防研究。研究结果发现, 使用治疗组 (欣可聆组) 术后出现盆腹腔手术后粘连的患者 (11.54%) 明显少于对照组 (30.77) , 说明在妇科盆腹腔手术中使用欣可聆, 可有效的减少术后出现手术后粘连的患者人数, 对于手术后粘连的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总之, 造成盆腹腔手术后粘连的形成原因有很多, 但是只要提高对手术后粘连的预防意识, 手术过程中进行规范的操作, 并合理的使用防粘连的物质进行辅助治疗, 盆腹腔手术后粘连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摘要:目的 对妇科盆腹腔手术后出现粘连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进行手术前的预防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来我院接受妇科盆腹腔手术治疗的患者52名, 其中对照组26名患者使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组的26名患者在关腹前注射欣可聆, 手术后, 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盆腹腔手术粘连的例数, 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中8例患者出现手术后粘连, 占30.77%, 治疗组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手术后粘连, 占11.54%。结论 盆腹腔手术粘连形成的原因很多, 手术中使用欣可聆可有效的减少盆腹腔手术粘连的出现。

关键词:盆腹腔手术粘连,欣可聆,预防

参考文献

[1]柳晓春, 谢庆煌, 郑玉华.既往盆腹腔手术史的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833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04) :279-280.

[2]张君侠, 张建新.盆腹腔手术粘连形成原因及预防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32) :4174-4176.

[3]Diamond MP, Nezhat F.Adhesions after resection of ovarian endom-etriomas[J].Fertil Steril, 1993, 59:934-935.

[4]陆抗美, 喻康.盆腹腔手术后再次腹腔镜佐阴式子宫切除术36例分析[J].2007, 21 (2) :172-173.

上一篇:健康生活下一篇:联合家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