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特点(共3篇)
歌词特点 篇1
歌词是音乐和文学的桥梁,是作者和读者、作者和演唱者沟通的桥梁。作为作曲家就是要努力搭建一座座桥梁,让人们通过歌词这一桥梁产生共鸣。梁宇明是文山本土作曲家,早在1961年上中学时就创作出了人生的第一首歌《再接再厉学雷锋》,先后出版了《梁宇明音乐作品选》、《梁宇明歌曲选》、《梁宇明歌词选》、《富宁壮剧音乐》、《马关民族音乐》、《广南壮族沙戏音乐》、《文山乐西土戏及其音乐》、《西畴梓潼戏及其音乐》、《文山州民间歌曲选》、《文山洞经音乐》几部专著。他创作的《心房一角留给你》、《家乡山水谁不爱》、《文山是个好地方》、《跳文山》等成了被文山各族人民广为传唱的歌曲,其中有70余首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省及州级奖励。本文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梁宇明歌词选》的创作特点。
一、主题时代性
艺术与生活是不能分离的,脱离了生活,艺术就没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了。歌词歌曲的创作也是如此,没有深入的生活体验和积累,没有对生活的认真思考,要创作出精品佳作,恐怕是不可能的。所以歌词创作应该打上时代的烙印。如果歌词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恐怕与作者们对生活深入不够、理解不深不无关系。在梁宇明的《梁宇明歌词选》中,我们可以清晰寻找到时代的烙印。正如梁宇明在《我的歌词之路》中说到:也正因为如此,沿着这些词作的写作时间倒着数回去,你便可以感觉到明显的时代痕迹,读到“社员”,当是人民公社时代;读到“大干快上”,肯定是大跃进时代;读到“新世纪新征程”就知道回到了现在。
二、选材乡土性
费孝通认为乡土性就是人口流动性小,社会开发程度低,人与土地关系密切。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所处的集团为单位。也就是通俗所说的在哪座山唱哪座山的歌。
梁宇明的《梁宇明歌词选》是一幅流动的风俗横卷,那里面飘出是浓得散也散不开的乡土情。真正的乡土性有如树的根,深深扎根于泥土之中,它的花显示出它所处泥土的所有特性。正是它的泥土使花显现出独特的地域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地域性,花才有独具一格的特性。乡土不仅是那山、那水、那人,更是山、水、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风俗。“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风俗是凝固的,又是流动的。凝固而流动的风俗源于先人的体验,是心灵化体验的物质化。在《家乡处处春常在》中展露了民族节日:
妹唱家乡有风采
民族相亲百花开
才去苗岭踩花山
又逢壮家赶花街
三、情感真实性
“情者歌之根,歌者情为本”,纵观无数优秀词作,虽然其题材不同,意向不一,但无不以真情取胜。正如冯梦龙在《序山歌》里写道“:且今虽季世 , 而但有假诗文 , 无假山歌 ,则以山歌不与诗文争名 , 故不屑假。苟其不屑假 , 而吾籍以存真 , 不亦可乎?”这一段主要是说山歌抒发的是内心真实的情感。因为山歌没有必要去奉承,它只是劳动者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梁宇明的《梁宇明歌词选》的歌词也证明了这一点,正如梁宇明在《我的歌词之路》中说到:“我写东西从不无病呻吟,手中的笔总连着我脚下的这块土地,心中的所想总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看《朋东歌》:
(东哎东哎)
宾客团团坐(东哎)
我来唱支酒歌(东哎)
拿不出好酒呀(东哎)
端不出好菜哪(东哎)
怠慢了大姐呀(东哎)
怠慢了大哥呀(东哎)
还望从今哎(东哎)
多来家坐坐
简单几句话就把自己的情感真实地展现出来。
四、语言质朴性
歌词最重要的就是讲究语言的通俗易懂、简单流畅,让人一读到就会产生共鸣和具有时尚性、通俗性。语言并非都要有寓意,都要夸张,相反越自然,越单纯,越朴素的语言,往往越能打动人。所以要做到贴近生活,观察生活,触摸时尚与潮流,才能写出经典流行的好歌词。如梁宇明的《庄稼汉有了电视机》如此歌唱:
一家欢来百家喜
老汉我有了电视机
琴弦响哟歌声脆
坐在小屋就看大戏
外孙乐开了缺牙的嘴
老伴笑眯了双眼皮多少代啊不敢想
泥脚杆也能用上这玩意
……
用通俗的语言很好地达到了自己要表达的效果。而在表达缠绵的爱情时,用通俗的语言把最复杂、最微妙、最美好的感情轻松地展现出来。看《热恋中的相思》:
热恋中的我和你
似醉如痴
好像太阳和月亮
叠印着相思
太阳把光芒给了月亮
月亮苦苦追寻着太阳
永无休止
相思叠印的轨迹
就是一部爱的交响诗
热恋中的我和你
似醉如痴
好像白云和露珠
叠印着相思
白云把深情凝结成露珠
露珠将痴心化作白云
自己消失
相思叠印的结晶
就是一颗颗永恒的种子
五、内容民族性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而民族性主要指的是共同心理素质,也称民族性格,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某一民族的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必然产物。梁宇明的《梁宇明歌词选》内容充分反映了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这一地域的民族性,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反映民族生活。梁宇明的《梁宇明歌词选》注入了大量的民族情感。有些民族的东西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走向消失,而梁宇明却用歌声呼吁大家把民族的东西保护起来。《梁宇明歌词选》中的《盘王节之歌》、《踩月亮》、《为咱彝家干一杯》、《花山谣》、《五彩的糯饭五彩的歌》《壮乡茶歌》、《十一个民族心一条》等等都注入了梁宇明的民族情缘。你听《五彩的糯饭五彩的歌》:
捧来黑黑的草谷灰草谷灰
摘来黄黄的杨咪咪花杨咪咪花
满箩的糯饭染成五彩花色
蒸出花糯饭香香的咧
砍来香香的紫香腾紫香腾
采来红红的饭草花饭草花
满箩的糯饭染成五彩花色
蒸出花糯饭香香的咧
(二)反映民俗。梁宇明在《我的歌词之路》中说到:“由于这一辈子都是在云南文山度过的,所以创作的视角大多集中在壮乡苗岭,这或许是我的不足。不过,我并不懊悔。作品题材源自云南文山可能是个短处,但讴歌养育我的这块红土地则肯定是长处。”梁宇明对文山这故乡充满了感情,正如梁宇明所说的:“一定要加工出一首乐曲让人们一听到它,就想到文山!”梁宇明的确做到了自己的心中所想。你听《文山是个好地方》:
月亮出来亮汪汪
照着南疆好河山
要问南疆有多美
同志哥请看看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文山
甘蔗甜哟稻花香
攀枝花红龙竹翠
同志哥盘江弯弯绕青山
若是你到文山来
三七炖鸡请你尝八保米饭那榔酒
同志哥还有剥隘鲤鱼汤
月亮出来亮汪汪
南疆处处好风光
曲曲山歌唱不尽
同志哥文山是个好地方
果戈理说:“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衣,而在于具有民族的精神。诗人甚至在描写异邦的世界时,也可能有民族性,只要他是以自己民族气质的眼睛、以全民族的眼睛去观察它,只要他的感觉和他所说的话使他的同胞们觉得,仿佛正是他们自己这么感觉和这么说的。”民族精神、民族气息的有无,关键在于是否用“民族的眼睛”去写。梁宇明的歌词中洋溢着浓郁的文山各个民族气息,这得益于他用平和的心态仔细地观察文山的每一方每一寸土地,再将获得的灵感运用到创作中去,自然产生了与众不同的独特效果。
六、结语
每个创作者都会因为各自生活的空间、各自的生活阅历,在自己的作品中打上自己独有的烙印。梁宇明生活在文山这片多民族的土地上,能歌善舞的民族性养育着梁宇明,梁宇明又用富有民族性、地方性、时代性的歌词记录着文山各个民族的歌声。正如艾青所说,我生活着,故我歌唱。梁宇明歌唱着,用自己的生活来诠释歌词创作的真谛,用自己质朴的语言唱出文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生活气息。
古风流行歌曲歌词的艺术特点 篇2
古风歌曲与中国风歌曲都显示着艺术形式的本土化倾向, 但二者有较多差异。中国风是在西洋大小调的基础上添加中国风味;而古风多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声或七声民族调式。古风歌曲歌词含有用典以及日渐流行的念白和文案。我们综合上述归纳, 可以说它是以民族乐调和古代文学语言为艺术形式, 力图对当代生活进行创造性表达和陌生化体验的歌曲类型。
古风歌曲的歌词区别于其他类别的歌曲具有独有的艺术特点, 我们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语言特点
(一) 对古诗词的引用和化用
古风歌曲中对于古诗词引用和化用的现象十分常见, 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对古诗词原句的直接引用。
《因缘劫》中的歌词中有“红尘紫陌, 黄泉碧落, 前世茫茫因缘错, 芳草连天, 绵绵脉脉, 今生痴更与何人说, 流云千丈堪醉卧, 是谁月下独酌, 起舞弄清影叹华年转眼成蹉跎, 浮生谁能一笑过, 明灭楼台上灯火, 回首但见扬花纷纷泛烟波, 我有红酥手, 徒夸好颜色……”一段, 大量引用了古诗词。“红尘紫陌”引自唐代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 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黄泉碧落”引自白居易《长恨歌》。“今生痴更与何人说”引自柳永《雨霖铃》, “我有红酥手徒夸好颜色”引自陆游《钗头凤》, 以及白居易《啄木曲》, 几乎每一句歌词都是引自的古人的诗词, 使得歌词萦绕着浓浓的古典气息, 牵引着人们的古典情怀, 使人们产生审美共鸣。
2、化用原诗的思想情感。
以《隐》这首歌曲为例, 其大量引用、化用了李商隐的诗词, 如“信托孤鸿, 去处不问一杯清茶, 了我长恨席上管弦声, 清清冷冷, 点透灵犀铭刻此夜星辰。”一句, 就化用了李商隐《无题》。虽然歌词和古诗词的意境不同, 古诗词是回想昨夜同爱人美好的相聚, 引发今日别离的相思之苦, 歌词则是先写别离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因为灵犀相通而给人一种凄凉之感。歌词化用基本上延续了原诗的思想情感, 主要传达相爱的人无法厮守的无奈与复杂的感情, 属于情感化用的层面。
3、化用诗歌的意境。
《雁城雪》中的歌词“千山人迹灭, 万径孤鸿一撇, 唯剩下你我, 追忆着雁城雪, 遣楚词伤尽离别, 谁又敢取悦, 刀剑潜入梦, 难再庄生蝴蝶, 明夜我邀约, 对钓这寒江雪……”就是对柳宗元《江雪》的引用和化用, “明月邀我约”是李白“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的化用, 将两首诗结合营造寂静孤远的意境, 表达孤单落寞的心境, 相比于白话这种古诗词更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感受。
(二) 古典意象的继承和创新
古风歌曲的又一特点就是对古典意象的大量使用和古典意境的构造。
1、对古代的器物或者符号的使用
为了能够营造古韵氛围, 古风流行歌曲有大量的对于古代的器物、符号的描写, 在狐离的《妻书》中, 歌曲的开篇“砖瓦房”、“老城墙”、“竹桥”、“水车”勾勒出了一幅古代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清新田园景色, 为故事的展开奠定基调, 然后情节不断展开, “青灯”的代表的苍凉寂寞、“寒衣”预示着的孤独冰冷、“更漏”所暗指着时间的淙淙流逝等古代生活中的常见意象铺展开来, 将一个美貌的女子等待远行的丈夫的心情融化在了无声的意象之中。
2、对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的意象的运用
在我国的古典文化之中由于审美的含蓄美的需要, 文人墨客常用相同或者相近的意象来表达某一种相似的情感, 这一类的事物就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例如柳枝、莲花。这些意象被广泛地使用到了古风流行歌曲之中。在董贞的《相思引》中, 运用“桃花”的意象来表达年轻女子貌美如花、倾城无双的姿容, 同时有带着《诗经·桃夭》之中“宜室宜家”的美好品德。这类意象的使用, 为歌词本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内涵, 同时也为传统的意象增加了新的现代色彩的含义, “明月”的意象, 在传统的“高洁、思怀”的含义的同时, 又新增添了面对快节奏生活渴望回归自然, 回归澄净的心态。当然, 还有由于填词者本身的古典文化水准的局限, 导致对于意象的误用的现象。
二、审美特点
前文讲过的古风歌词对于古诗词的引用和化用就是使对象陌生化的过程, 对于从小背诵的古诗词, 人们已经对其失去了审美感受, 接触到这些古诗词时有的只是感觉而不是感受。而陌生化就是“通过反常或陌生的方式表现人们熟悉的事物, 把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变成艺术品里的陌生或新奇的对象, 从而使人们在艺术形式中获得对事物的真实感受, 克服习惯造成的感觉迟钝。麻木。”
在《何处似樽前》中“葬往世山海间, 兵荒一万年, 打马而过, 不辨容颜。问命途日月前, 歌舞还上演, 浮华背后, 一样花开遍, 不知年华转瞬, 白骨红颜, 缥缈万世沧海桑田, 谁又绝艳天纵, 惊鸿一现……”就是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陌生化运用,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 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古风歌词的引用和化用并不是改变古诗词原有的意思, 而是用一种新的形式, 即歌词的形式将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意境重新传达和书写, 在这种新的困难的形式下增加听众的审美感受过程、增强审美感受力度, 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 必须设法延长, 从而让虽然耳熟能详但是已经沉睡在记忆中的经典古诗词以焕然一新的面孔面世, 用全新的词汇表达古老的情思, 陌生化效果跃然纸上, 增加了读者和听众的审美快感。
三、表达技巧特点
古风歌曲歌词为了达到多样的审美效果常综合运用诸多的表现手法。
(一) 含混
意义含混是新批评流派提出的对于诗歌的一种常见的批评方式, 指的是一个语言单位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 一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的现象, 是指某种修辞手段所产生的多种效果。使之大致接近“丰富”、“巧智”。在古风歌词之中常常出现意义含混的现象, 歌曲《姻缘劫》之中的歌词“临水照花”就有两个以上的含义, 首先“临水照花”有形容女子貌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意;其次, “临水照花”展现了一幅女子顾影自怜的画面, 表达了时光易老, 容颜易憔的无限的感伤与无奈之情;最后, 胡兰成曾言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他用“临水照花”一词来形容女子孤傲、敏感、卓尔不群, 但是却逃不开心灵之篱栅的宿命。由此可见由于词句凝练带来的含混使古风歌曲的歌词产生了多样的解读的空间, 使古风歌曲歌词呈现出一个多样的、丰富的、融合的内涵状态。
(二) 张力与隐喻
张力就是指诗歌当中由词的字面意义与延伸意义所产生的相互牵制、相互依托的关系, 诗歌的张力便来自于词的全部外延与内涵所表现的各种意义的统一。在古风歌词之中常常有出现通过隐喻和现实含义的碰撞来实现歌词的语言的张力的现象。在《金缕衣》的歌词“明月照亮天涯, 最后谁又得到了蒹葭”之中用“蒹葭”来暗喻“心爱的人”, 表达了在时光和风雨都过去的时候, 那个曾经在春日里遇见的美好的心上人是否在身边的疑问?这不仅仅是对于爱情难得的伤怀, “蒹葭”的比喻依旧暗示了爱人在主人公的内心之中依旧美好如初。同样在《倾尽天下》的歌词“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之中用“烟花”来暗喻盛世的繁花的景象, 同时烟花的意象有华美但是转瞬即逝的含义, 这也暗示了盛世的景象总是不长久,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传统历史观念也由此铺开, 在现实与比喻之间产生了极大的反差和联系, 由此形成了巨大的语言张力, 使诗内涵丰富而又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 .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版。
[2] .李争光:《歌词创作艺术》,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美]苏珊·朗格著, 傅志强、周发祥译:《情感与形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版。
[4] .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5] .薛金金:《陌生化理论的美学意义》, 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年。
[6] .彭娟:《论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 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年。
[7] .苏自勤:《古代诗歌向现代歌词的嬗变》, 《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第6期。
[8] .赵少英:《中国古诗词歌曲艺术的历史迁延与现代复兴》, 《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9] .李甜:《当代古风歌曲的互文性研究》, 《语文学刊》2012年第10期。
歌词特点 篇3
一.以小见大,视野宏阔。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国家》一歌无论题裁,题目,都十分重大。驾驭不好,就会流于空泛,难以引起共鸣。但《国家》歌词作者却巧妙构思,精准切入,从‘小’角度诠释国与家。他在歌词的头一句,即别开生面地以童谣拆解汉字方式,将中国的“国”和家庭的“家”分喜欢这句“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他说:“国家是相对于世界的,没有和平的世界,就没有安康的国。正是这样的妙笔,使《国家》超越了以往相似题材的歌词,让更多的人有了认同感。”
二,对比强烈,哲理深。
作者王久平曾说过:写下歌词——《国家》这个题目后曾感到后怕。但“国家”就是“国与家”血脉相连的这一创意,又让王平久打开创作思路,将歌词一气呵成。
《国家》歌词充满强烈的对比张力,恢弘的意境展现出国家的繁荣富强,平实的歌词表达出千家万户的欢乐,二者的强烈对比反映出了国与家、邦与民的深厚感情,表达了人民对国家的眷恋,国家对百姓的关怀。鱼水相依,永不分开。
歌词始终围绕“国”与“家”这一大一小,即对立又统一地次第展开。词中有三种形式的对比艺术手段。一是在每行短句中都词与词的对比。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等等,哲理不释自明。二是每两行词的对比。如:“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即是“强国”与“富家”的对比,又只有“强国”才能“富家”的递进关系和深层理念。而开句“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不但有上句“国”与下句“家”的对比,亦有“玉”与“瓦”的对仗,用词更细,落字更工。三是在歌词的一小段落中,上两行与下两行进行对比,阐释出宏邃理念,迸放如火激情。“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从一寸土到大世界,从每步路到世间奇迹。人、家、国、世界,紧密相连,互为作用。想象瑰丽,气魄
宏伟。意蕴丰富,回味无穷。
三,语言简朴,情感真挚。
在《国家》这首歌词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惊世骇俗的词句,普普通通、明明白白、却阐释着深刻的道理。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与众多歌唱中国的歌曲截然不同的是,在《国家》歌词中,通篇没有提到“中国”二字。也没有提到歌曲常用的“中华”、“长城”、“黄河”、“泰山”等象征性词句。显然,是作者有意抹去国界的限制,使《国家》一歌更具有世界流通性。然而,由于该词开头就有对汉字“国”的拆解,加之全篇贯通的传统理念,该词仍然尽显华夏气派,中国豪情。一个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家组成的,千万个小家富裕起来,中国就会变成世界强国,为世界人民作出较大贡献。
《国家》歌词通篇很平实,很质朴,看似简单,实则不凡。一字千斤,言简意赅。它讲出了人们千言万语也没有办法表达的一种对国家很深的情感,使人想起与共和国一起走过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想起与共和国给国人带来的世纪辉煌、无限骄傲。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国家
【歌词特点】推荐阅读:
董逃歌词,董逃歌词曹操,董逃歌词的意思,董逃歌词赏析06-01
德宗皇帝挽歌词,德宗皇帝挽歌词白居易,德宗皇帝挽歌词的意思,德宗皇帝挽歌05-27
手语歌词10-22
流行歌词06-23
《静静》歌词05-15
老歌歌词05-17
说唱歌词05-23
老爹歌词05-28
爱河歌词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