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眼睛歌词(共9篇)
的眼睛歌词 篇1
你的眼睛歌词
演唱:陈羽凡,米可
(男)爱你 忘了苏醒
我情愿闭上眼睛
任凭此生此世长睡不醒
你就是我的来生
(女)爱是绝境
幸福的人不远行
断了 春去秋来苦苦追寻
宁愿和你漂忽不定
(男)不让你的眼睛
再看见人世的伤心
投入风里雨里相依为命
用我的痛吻你的心
(女)看着你的眼睛
有太多太多泪不停
心疼你每一步爱的艰辛
苦难的梦特别真心
(女)爱是绝境
幸福的.人不远行
断了春去秋来苦苦追寻
宁愿和你漂忽不定
(男)不让你的眼睛
再看见人世的伤心
投入风里雨里相依为命
用我的痛吻你的心
(女)看着你的眼睛
有太多太多泪不停
心疼你每一步爱的艰辛
苦难的梦特别真心
(男)不让你的眼睛
(女)不让你的眼睛
(男)再看见人世的伤心
(合)投入风里雨里相依为命
用我的痛吻你的心
(女)看着你的眼睛
(女)有太多太多泪不停
(合)心疼你每一步爱的艰辛
苦难的梦特别真心
(合)心疼你每一步爱的艰辛
苦难的梦特别真心
的眼睛歌词 篇2
一、主题时代性
艺术与生活是不能分离的,脱离了生活,艺术就没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了。歌词歌曲的创作也是如此,没有深入的生活体验和积累,没有对生活的认真思考,要创作出精品佳作,恐怕是不可能的。所以歌词创作应该打上时代的烙印。如果歌词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恐怕与作者们对生活深入不够、理解不深不无关系。在梁宇明的《梁宇明歌词选》中,我们可以清晰寻找到时代的烙印。正如梁宇明在《我的歌词之路》中说到:也正因为如此,沿着这些词作的写作时间倒着数回去,你便可以感觉到明显的时代痕迹,读到“社员”,当是人民公社时代;读到“大干快上”,肯定是大跃进时代;读到“新世纪新征程”就知道回到了现在。
二、选材乡土性
费孝通认为乡土性就是人口流动性小,社会开发程度低,人与土地关系密切。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所处的集团为单位。也就是通俗所说的在哪座山唱哪座山的歌。
梁宇明的《梁宇明歌词选》是一幅流动的风俗横卷,那里面飘出是浓得散也散不开的乡土情。真正的乡土性有如树的根,深深扎根于泥土之中,它的花显示出它所处泥土的所有特性。正是它的泥土使花显现出独特的地域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地域性,花才有独具一格的特性。乡土不仅是那山、那水、那人,更是山、水、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风俗。“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风俗是凝固的,又是流动的。凝固而流动的风俗源于先人的体验,是心灵化体验的物质化。在《家乡处处春常在》中展露了民族节日:
妹唱家乡有风采
民族相亲百花开
才去苗岭踩花山
又逢壮家赶花街
三、情感真实性
“情者歌之根,歌者情为本”,纵观无数优秀词作,虽然其题材不同,意向不一,但无不以真情取胜。正如冯梦龙在《序山歌》里写道“:且今虽季世 , 而但有假诗文 , 无假山歌 ,则以山歌不与诗文争名 , 故不屑假。苟其不屑假 , 而吾籍以存真 , 不亦可乎?”这一段主要是说山歌抒发的是内心真实的情感。因为山歌没有必要去奉承,它只是劳动者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梁宇明的《梁宇明歌词选》的歌词也证明了这一点,正如梁宇明在《我的歌词之路》中说到:“我写东西从不无病呻吟,手中的笔总连着我脚下的这块土地,心中的所想总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看《朋东歌》:
(东哎东哎)
宾客团团坐(东哎)
我来唱支酒歌(东哎)
拿不出好酒呀(东哎)
端不出好菜哪(东哎)
怠慢了大姐呀(东哎)
怠慢了大哥呀(东哎)
还望从今哎(东哎)
多来家坐坐
简单几句话就把自己的情感真实地展现出来。
四、语言质朴性
歌词最重要的就是讲究语言的通俗易懂、简单流畅,让人一读到就会产生共鸣和具有时尚性、通俗性。语言并非都要有寓意,都要夸张,相反越自然,越单纯,越朴素的语言,往往越能打动人。所以要做到贴近生活,观察生活,触摸时尚与潮流,才能写出经典流行的好歌词。如梁宇明的《庄稼汉有了电视机》如此歌唱:
一家欢来百家喜
老汉我有了电视机
琴弦响哟歌声脆
坐在小屋就看大戏
外孙乐开了缺牙的嘴
老伴笑眯了双眼皮多少代啊不敢想
泥脚杆也能用上这玩意
……
用通俗的语言很好地达到了自己要表达的效果。而在表达缠绵的爱情时,用通俗的语言把最复杂、最微妙、最美好的感情轻松地展现出来。看《热恋中的相思》:
热恋中的我和你
似醉如痴
好像太阳和月亮
叠印着相思
太阳把光芒给了月亮
月亮苦苦追寻着太阳
永无休止
相思叠印的轨迹
就是一部爱的交响诗
热恋中的我和你
似醉如痴
好像白云和露珠
叠印着相思
白云把深情凝结成露珠
露珠将痴心化作白云
自己消失
相思叠印的结晶
就是一颗颗永恒的种子
五、内容民族性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而民族性主要指的是共同心理素质,也称民族性格,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某一民族的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必然产物。梁宇明的《梁宇明歌词选》内容充分反映了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这一地域的民族性,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反映民族生活。梁宇明的《梁宇明歌词选》注入了大量的民族情感。有些民族的东西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走向消失,而梁宇明却用歌声呼吁大家把民族的东西保护起来。《梁宇明歌词选》中的《盘王节之歌》、《踩月亮》、《为咱彝家干一杯》、《花山谣》、《五彩的糯饭五彩的歌》《壮乡茶歌》、《十一个民族心一条》等等都注入了梁宇明的民族情缘。你听《五彩的糯饭五彩的歌》:
捧来黑黑的草谷灰草谷灰
摘来黄黄的杨咪咪花杨咪咪花
满箩的糯饭染成五彩花色
蒸出花糯饭香香的咧
砍来香香的紫香腾紫香腾
采来红红的饭草花饭草花
满箩的糯饭染成五彩花色
蒸出花糯饭香香的咧
(二)反映民俗。梁宇明在《我的歌词之路》中说到:“由于这一辈子都是在云南文山度过的,所以创作的视角大多集中在壮乡苗岭,这或许是我的不足。不过,我并不懊悔。作品题材源自云南文山可能是个短处,但讴歌养育我的这块红土地则肯定是长处。”梁宇明对文山这故乡充满了感情,正如梁宇明所说的:“一定要加工出一首乐曲让人们一听到它,就想到文山!”梁宇明的确做到了自己的心中所想。你听《文山是个好地方》:
月亮出来亮汪汪
照着南疆好河山
要问南疆有多美
同志哥请看看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文山
甘蔗甜哟稻花香
攀枝花红龙竹翠
同志哥盘江弯弯绕青山
若是你到文山来
三七炖鸡请你尝八保米饭那榔酒
同志哥还有剥隘鲤鱼汤
月亮出来亮汪汪
南疆处处好风光
曲曲山歌唱不尽
同志哥文山是个好地方
果戈理说:“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衣,而在于具有民族的精神。诗人甚至在描写异邦的世界时,也可能有民族性,只要他是以自己民族气质的眼睛、以全民族的眼睛去观察它,只要他的感觉和他所说的话使他的同胞们觉得,仿佛正是他们自己这么感觉和这么说的。”民族精神、民族气息的有无,关键在于是否用“民族的眼睛”去写。梁宇明的歌词中洋溢着浓郁的文山各个民族气息,这得益于他用平和的心态仔细地观察文山的每一方每一寸土地,再将获得的灵感运用到创作中去,自然产生了与众不同的独特效果。
六、结语
让你的眼睛和孩子的眼睛一样高 篇3
【关键词】孩子 主动倾听 价值 理解 尊重
如何倾听孩子的声音?如何让孩子愿意倾听我们的声音?如何让孩子愿意借鉴或吸取我们人生经历中辛苦积累的经验或教训?
主动倾听,既是我们要完成自己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更是我们沟通孩子心灵的教育艺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会被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困扰。作为成人,总希望自己的经验或谆谆教导能够成为孩子成功的航标,也自我的相信,只要孩子无条件的服从,就能避开暗礁,避开险滩,顺利地走向成功的彼岸。遗憾的是,孩子们似乎并没有按照我们期望去发展,他们一天一天的成长,一天一天的叛逆,拒绝善意的忠告,拒绝苦心的教诣。
沮丧?茫然?是我们?还是孩子?问题何在?
蹲下来,或者,干脆弯下腰,把你的眼睛和他的眼睛放得一样高,然后再主动倾听他们的声音。这就是主动倾听孩子声音的艺术。
首先,主动倾听能够更进一步的增加我们与孩子的亲密程度。在主动倾听中,如果孩子的观点、看法、情感和注意被我们理解了、接受了,他们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忠告、看法和观点。在与日增长的被倾听中,孩子自我肯定、自尊、能够被理解的价值感油然而生,而主动倾听中营造出来的温暖与温馨,更会像一碗碗热腾腾的心灵鸡汤,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健康前行。
其次,我们的视线要始终关注孩子的成长。烦恼、困惑、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经历,正如破土的幼芽,如果没有挣脱泥土挤压的困难与挫折,何来出芽的喜悦和快乐?而现实中,我们通常却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错误之上,没有真正去靠近孩子的心灵。取而代之的是懒散、调皮、不懂事之类的语言,这些无数次的冷雨寒风,充斥了孩子弱小的心灵,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烦,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远离我们。在经历了这样的教育挫折后,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的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表扬吧,聪明的孩子一眼就看穿了这样刻意表扬之中存在的虚伪与软弱,至此,改头换面已成为空想,亲密交流已成泡影。如此难做,倒不如我们闭上嘴巴,保持安静,静静地去观察,去聆听,去听听孩子行动和心灵中透露的声音,思考时,一杯热水;迷茫时,一个明确的微笑;成功时,一声真心的喝彩。当孩子感受到真切的关爱时,流畅的沟通必将随之而来,一个即将长大的孩子也将随之而来。
再次,我们必须站在和孩子一样的高度考虑孩子的行动。去掉居高临下的威严,去掉自以为是的指手画脚,去掉喋喋不休的抱怨,调整好心态,真正站在孩子的高度看待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烦恼。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有压力和不安,孩子同样会有,喋喋不休只能无情的伤害他们的自尊,磨损了他们的自信,压抑了他们的创造力。去掉过高的期望,去掉虚荣的攀比,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的困惑,像朋友一样的倾听他的声音,倾听他的喜怒哀乐,就像帮助自己的朋友那样,给他们一缕阳光,一滴甘露,一块泥土,让他们重新鼓起勇气,重新找回受到挫折的自信,像一粒种子一样发挥上天赐予他们的潜能。
最后,我们还必须站在和孩子一样的高度洞察孩子的心里活动。君非鱼,安知鱼之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和情感,我们的快乐,无法代替孩子的快乐,只有站在和孩子同样的高度,我们才能感受到孩子内心缤纷的世界,真正听到孩子心灵的喜悦、快乐、痛苦和震撼。同学之间的矛盾,无端的批评,不经意的错误,常常使孩子们闷闷不乐,神情沮丧,缄默不语。打破沙锅问到底,赶快帮忙出主意,有必要吗?问和帮,何如细心的洞察,温馨的关注,让家庭的温馨和快乐驱走孩子不快的烟云。
的眼睛歌词 篇4
扶南曲歌词五首
作者:王维 朝代:唐 〔通典云:武德初,因隋旧制,奏九部乐,四曰扶南。唐
书礼乐
志云: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自河西至者,有扶南乐舞
。〕
翠羽流苏帐。
春眠曙不开。
羞从面色起。
娇逐语声来。
早向昭阳殿。
君王中使催。
堂上青弦动。
堂前绮席陈。
齐歌卢女曲。
双舞洛阳人。
倾国徒相看。
宁知心所亲。
香气传空满。
妆华影箔通。
歌闻天仗外。
舞出御楼(一作筵)中。
日暮归何处。
花间长乐宫。
宫女还金屋。
将眠复畏明。
入春轻衣好。
半夜薄妆成。
拂曙朝前殿。
玉墀(一作除)多佩声。
朝日照绮窗。
佳人坐临镜。
散黛恨犹轻。
插钗嫌未正。
同心勿遽游。
的眼睛歌词 篇5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
作者:武元衡朝代:唐体裁:五律 道启轩皇圣,威扬夏禹功。讴歌亭育外,文武盛明中。
日月光连璧,烟尘屏大风。为人祈福处,台树与天通。
圣历□勤政,瑶图庆运长。寿宫开此地,仙驾缈何乡。
风断清笳调,云愁绿旆扬。上升知不恨,弘济任城王。
尝闻阊阖前,星拱北辰。今来大明祖,辇驾桥山曲。
“歌词文学”理论创建的思考 篇6
那么, 在目前学科界限日益模糊、专业研究领域逐渐逼仄的时候, 为什么在中国受众这么广、影响这么大的大众文化文本, 却没有学者系统地进行研究, 文学史中找不到歌词的身影, 也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开设歌词课, 更没有歌词学理论的创建呢?
首先“音乐文学既是一门未完成的艺术, 又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的艺术。”[2], 歌词艺术是非常特殊的一种文体, 介于音乐与文学两种艺术之间, 但同时也容易被二者所轻视与遗忘。
其次流行歌曲代表的是大众文化, 从生产方式到产品质量经常被高雅文化、精英文化批判、贬斥。“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 本身不要求深度, 不要求注意力, 不要求历史, 只是一种消遣和休闲方式, 一种文化快餐”, 它的个性本质上是“伪个性的”“无灵魂的”“虚假的”。[3]
再次, 从根本上说, 就是“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念使然, 正如杨扬在《论90年代的文学批评》一文中指出的:“或许在一些批评家眼中, 文学批评主要应该关注的是文学作品中涉及所谓的社会重大问题。而那些流行歌曲只是低吟浅唱、不入流的东西。至于流行歌曲的歌词, 更是不能启齿的东西。事实上, 这种文学观念的价值参照, 还是以时代政治作为主要的坐标。”[4]
最后, 因为流行歌曲本身所固有的商品性, 使得投资商以牺牲歌曲本身的艺术审美追求来换取歌曲的流行, 产生了许多庸俗与滥情的流行歌曲作品。流行歌曲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就易使人们对流行歌曲整体产生误解。
中国流行歌曲若从第一首学堂乐歌开始, 已有百年的历史, 若从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算起, 中国流行歌曲也走过了七、八十年的历程。我们的流行歌曲资源如此丰富, 受众面如此之广, 现在该到了对其进行清理、鉴别、筛选、阐释, 创建“歌词文学”理论的时候了。
歌词是一种特殊的研究对象, 它既可入乐而唱, 又常常采用文学创作的手段, 因此, 本文拟在厘清歌词、音乐、文学之间的关系过程中, 探讨中国流行歌曲歌词成为一门独立的文学研究对象的多种可能性。
一、中国流行歌曲歌词成为一种文学门类的可能性。
(一) 歌词与音乐的关系
一首歌, 歌词与音乐, 到底哪个更重要?似乎永远没有标准答案。音乐本位者有之:既然有了音乐, 为什么还要填上词呢?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自足安闲的存在, 词有时简直是优雅的浪费, 它不过是音乐的附庸而已, 音乐完全可以脱离词独立存在;歌词本位者有之:诗乐本来同源, 歌词也被称为“歌、歌诗、乐诗、声诗、歌词 (辞) ”等, 几乎每种中国古典诗歌诗体的演进和变化都是诗与歌结合的结果, 远古歌谣、诗经、楚辞、乐府、部分唐诗、宋词、元曲皆可吟可唱, 作为音乐文学的歌词离开了旋律也是独立的审美文本, 也有审美价值, 应该是文学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 词与乐的关系不可一概而论。比如齐豫演唱的《橄榄树》, 三毛洒脱不羁的词与李泰祥舒缓悠长的曲简直可以说是绝配, 词与乐的关系异常紧密、完美融合, 达到了天然合一的地步:音乐深化了主题, 词又将无形的听觉形象化了。还有些音乐完全可以脱离词独立存在, 如王菲演唱的《哪儿》, 整首歌除了一些听不清楚的咿咿呀呀外, 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歌词;也有一些词可以单独吟唱, 没有音乐的伴奏, 也许反能达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如陈晓东演唱《我愿意》, 开头一段清唱, 把孤独无助的心境演绎得更加感人。
黑格尔在《美学》中就认为面对音乐, 听者往往马上产生填充这种看来毫无意义的音乐的愿望, 想找出理解乐曲进一步发展的精神支点、找出更为清楚的印象和他所熟悉的内容, 以便在心中产生共鸣。这样, 音乐对他来说便成为一种象征, 因为, 在力求捕捉它的思想时, 他面临的是许多飞驰而过并布满难解之谜的问题, 这些问题他往往不能马上找到答案, 而且它们往往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也许这正是音乐与文学联姻的根本动因吧!
如果歌词是诗, 曲就是翅膀, 歌词只有依赖于它才能够飞翔;但若无歌词, 即使曲之翅膀飞得再高, 飘得再远, 也是空壳一具。
(二) 歌词与文学的关系
试图把歌词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首位研究者是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文学专业创建人庄捃华, 她曾经为歌词文学正名:“歌词文学既是一门未完成的艺术, 因为离开音乐便无所谓歌词文学。从这个意义上讲, 歌词文学和戏剧文学、电影文学一样, 是一种未完成艺术。但是, 作为一个环节, 它又是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这种独立性、完整性表现在:凭借语言, 它能够独立完成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任务;并且, 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完整的, 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完整的文学形象。一方面, 规定了曲调和歌曲的主题思想、感情色彩乃至风格特点, 成为声乐作品音乐部分再创作的依据;另一方面, 又以自己语言形象的确定性使声乐作品具有了确定的形象, 从而比其他音乐形式更易于理解和普及。”[5]从历时的角度来看, 因为文字与声音相比较, 各自的物质特点不同, 决定了文字比声音的生命力更旺盛, 因此流传的时间也更长。“好的歌, 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古代许多优秀歌曲, 虽然音乐随着时间的流逝亡佚了, 文辞却流传了下来。依靠自身的魅力获得了永恒, 甚至成为推究古代音乐的依据。所以, 在承认音乐文学未完成性的同时, 还必须承认其独立性。”[6]
1.歌词的文学特性。
(1) 诗与歌同源。
我国的歌词与诗歌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头, 并不是诗歌的附庸。可以说, 中国诗歌的历史多么悠久, 中国歌词的历史就多么悠久。中国现当代歌词作为我国二十世纪音乐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非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入乐可唱, 离乐可诵是中国歌词的基本特征。《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歌词总集其原初的主要用途有三: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式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作用;三是表达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这三种用途都跟《诗经》的入乐可唱有关。“入乐可唱”强调的是歌词的音乐功能。凡歌词都应是入乐的, 不入乐又怎能称得上是歌词呢?当初的《诗经》就是乘着音乐的翅膀, 在先民群体中间广泛流传。作为歌词的《诗经》不仅具有“入乐可唱”的音乐功能, 而且具有“离乐可诵”的独立文学价值。“离乐可诵”说明歌词除了音乐功能, 还应具备独立的文学价值, 它并不是音乐的附庸。
(2) 歌词创作大量借鉴文学创作手法
流行歌曲歌词创作作为艺术类型之一, 与诗歌创作手法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陌生化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它故意打破日常语言能指与所指间约定俗成的关系, 打破日常惯用的语法模式, 以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效应。周杰伦的歌曲得到了当代青少年普遍的喜爱, 陌生化效果为他的歌曲添色不少。在他的歌词中, 随意的组合、残缺的句子、不符合惯常语法和逻辑等现象随处可见, 营造出奇特的意象和迷离的气氛, 让人们对习惯得有些麻木的事物耳目一新。“一群嗜血的蚂蚁被腐肉所吸引我面无表情看孤独的风景失去你爱恨开始分明失去你还有什么事好关心” (《夜曲》) , 打破惯常的认知习惯, 将失去爱情的孤寂、凄凉情调与被腐肉吸引的嗜血的蚂蚁并置, 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效果;还有文学作品当中经常使用的比喻、借代、反复、映衬、排比、对偶、顶针、回环、夸张等等修辞手法, 在歌词创作中也屡见不鲜。又如, 文学创作讲究细节, 这种方法用在歌词的阅读和创作上, 同样非常有效。台湾歌手辛晓琪有首《味道》:“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指尖淡淡的烟草味道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 恋人间的想念是多么难以表达的体验, 但这几句歌词却写得很简单。想念是什么?想念就是男友那憨憨的微笑, 就是那件潇洒的外套, 就是那特有的烟草与袜子的味道。这几个细节的表现力远胜过于类似“爱你爱得我心痛, 爱你爱得我发疯”之类的嘶喊与嚎叫!这就是细节的力量。这些都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现代歌词美学的现实基础。
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与文学创作无论从起源、发展, 还是从创作、赏析来讲, 相互独立却又互相影响。流行歌曲歌词对文学创作的借鉴与沿袭永远不会停止, 而流行歌曲歌词又始终不断地丰富着文学创作。
(3) 歌词同样能表现深广的社会内容与情感世界
流行歌曲中强烈的抒情性、个性化特点很容易让人们产生误解:认为流行歌曲的表现力不够, 表达内容过于狭隘。实质上, 流行歌曲一样能够像文学作品那样表现深广的社会内容与情感世界。以被台湾流行乐坛誉为“音乐教父”的罗大佑为例, 他创作的歌曲歌词几乎是一部浓缩的台湾当代史。他的作品涉及面非常广泛, 既参与又终结了台湾校园民谣, 既怀有强烈的批判意识, 又对生命进行深刻的追问, 传达出了社会转型期青年坚定信念与迷茫徘徊共存的心理。他积极地介入生活, 冷静地观察社会, 理智地思考现实, 表现出阔大的情怀;还有一直处于半地下状态的摇滚音乐, 特别的生存方式、表达方式及音乐理念, 都决定了摇滚乐歌词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摇滚乐代表着社会的弱势群体, 借助音乐进行着“底层叙述”。在欧美的流行音乐文学研究领域, 摇滚乐歌词因其反映社会与历史的强大力度而成为研究主流。
(4) 诗而优则词
许多现当代优秀的诗歌, 都因谱上曲子而在大众中更加迅速地传播与熟知。如果说一般的歌曲创作都是先曲后词, 倚声填词的话, 那么在这种类型的流行歌曲中, 往往是先词后曲, 因词度曲。也就是说, 歌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先行存在的。比如徐志摩的名篇《再别康桥》, 早在1977年的台北就由范广慧演唱之后, 便成为一首校园歌曲的代表作流行起来。有意思的是, 以《再别康桥》为蓝本, 少女演唱组合SHE版本的《再别康桥》展开现代人的想象, 以现代人的视角回望着徐志摩想象中的康桥:“马蹄踏过石板街道窄巷深处有人祷告雨后水洼教堂倾倒意识流的四十度角图书馆前站着半座石雕六个便士带走一副素描壁炉终日孤独吐着火苗煤油灯下岁月不被惊扰你在剑桥一身寂寞穿黑色学袍你用诗句歌唱爱情押美丽韵脚”, 这就是经典歌词的魅力, 可以一度解读、二度解读……不同时代解读出不同的内涵。除此之外, 还有徐志摩的诗作《海韵》, 整饬的诗行、内在的韵律、恰当的押韵都使这首诗蕴含着强烈的音乐美, 在作品诞生仅仅两年后, 就由赵元任先生谱曲, 成为一首经典的合唱歌曲。赵先生创造性地将诗作中的“女郎、诗翁、大海”三个形象分别用“抒情的女高音独唱、宣叙性的合唱、回荡起伏的钢琴伴奏”来表现, 确是诗作与音乐的完美体现;还有余光中的“乡愁”系列诗作、甚至胡适的小诗《希望》也被改编成了流行歌曲《兰花草》,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古典诗词更是经常被直接或间接地拿来作为现代流行歌词的主要内容。一是因为尽管时空不同, 但古今中外人们的心理是相通的, 古典诗词表达的情感在现代人这里依然能够引起共鸣;二是中国古典诗词本身就非常讲究韵律, 音乐感很强, 在遣词造句, 行文起势, 叙事抒情上, 均有一定的规格;三是古典诗词的表达方式往往曲折迂回、含蓄婉转。所以许多古典诗词都直接被谱上曲子, 成为现代流行歌曲中的主题和内容。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 黄叶地) 、岳飞的《满江红》都是如此。
另外, 许多现代流行歌曲词作者经常对古典诗词进行不同的演绎, 古典诗词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与营养, 使整首词具有浓郁的古典韵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在所有著名词人的词作中, 从陈蝶衣、卢国沾、向雪怀、娃娃到庄奴、林夕、黄霑, 再到当下名噪一时的方文山, 都能找到其歌词与古典诗词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中国流行歌词文学的研究现状
中国的流行歌曲与欧美、甚至港台相比, 起步较晚, 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将流行歌词纳入研究视野, 要经历从外围向内在、从文化现象到文本细读的必然转变。
目前中国流行歌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研究上, 研究者把笔力更多地放在流行歌曲产生的社会背景、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事件、艺人动态、社会运作等方面。偶尔提及的歌词也不过是为描述某种现象而服务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著名乐评人金兆均的著作《光天化日之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3月) , 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对中国近三十年流行音乐作一全面整理的著作。也有专攻某一类型流行歌曲的乐评人。如李皖在民谣方面比较关注, 《民谣流域》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年12月) 、《五年顺流而下》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均是他长期研究民谣的成果, 书中资料详实, 时而显现出真知灼见。另一位资深乐评人颜峻则偏向于摇滚乐的评析, 《灰飞烟灭——一个人的摇滚乐观察》 (花城出版社, 2006年8月) 综合了他多年的摇滚乐短评。
文学界对流行歌词的接受只是近些年的事情。以下材料均显示了这一趋向:中学、大学语文教材收入了流行歌曲歌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诗歌篇》收入了罗大佑歌曲《现象七十二变》。编者认为:“今天的流行歌曲, 或许就是明天的诗。以此审视, 流行歌曲自有超越通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罗大佑歌曲的价值, 在于他唱出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海峡两岸中国青年面临社会转型时所特有的迷惘、困惑、痛苦和思考”;周杰伦的《蜗牛》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专设一节谈论流行歌词。他说:“像香港的流行歌词, 香港文学最初对大陆的影响就是从流行歌词开始的。流行歌词也是一种文学, 把它们排斥在文学之外是错误的。宋词在当时就是流行歌词。许多现代歌曲, 把曲拿掉, 就是诗词。杂文、电影、流行歌词这样一些比较边缘性的文学正是香港文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如果对这些领域不清楚的话, 仅仅把眼睛盯着香港小部分的精英文学, 是很不够的。”[7]很显然, 陈思和把流行歌词视为一种文学门类了;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曾经把当代诗歌的门类进行了拓展, 认为当代诗歌创作有三大门类, 一是古典诗词, 二是现代诗, 三是歌词。
随之一些文学研究者开始专门研究中国歌词。首先要提到的是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庄捃华, 她早在七十年代就有意创建“音乐文学”理论, 并就此开设课程, 后学生在其讲义的基础上编撰专著《音乐文学概论》, 最早创立并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音乐文学”理论;目前国内有两部对中国歌词作一历时向度梳理的著作:苗菁《中国现代歌词流变概观》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版) 、晨枫《中国当代歌词史》 (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 , 两部著作各取现代、当代, 恰好描述出整个20世纪中国歌词的脉络。不过, 这些著作选取的歌曲, 似乎还不能算作“流行歌曲”, 并且“歌词”在书中更多地被当作某种意识形态或政治话语的反映, 还未能以“歌词”为本位;感悟和印象性评论较多, 而把歌词真正地作为阅读分析的文本, 进行深入细致阐释的却很少;另外, 港台流行歌曲是中国流行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 流行歌词的研究如果排除了港台流行歌曲, 那么这种流行歌词的研究就失去了意义。
最后要提及的是香港流行歌词研究。因为香港流行音乐发展较为成熟, 相应的它的流行歌词研究也走在前面。最值得一提的是歌词评论家朱耀伟, 他一直在香港流行歌词的研究领域内辛勤耕耘, 《词中物——香港流行歌词探赏》 (三联书店·香港, 2007年9月) 可为代表, 书作分别从歌词作者、歌词文本、受众、歌词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四个视角切入, 探讨三十年来的香港流行歌词。是一本较有价值的著作。
相信“歌词文学”理论的创立, 能在拓宽文学研究的门类、提升歌词的创作与鉴赏水准等方面, 有着广泛的意义。
摘要:歌词是介于音乐与文学之间的艺术, 它既可入乐而唱, 又常常采用文学创作的手段, 本文拟在厘清歌词、音乐、文学之间的关系过程中, 探讨中国流行歌曲歌词成为一门独立的文学研究对象的多种可能性。
关键词:歌词文学,理论创建,音乐
参考文献
[1]胡疆锋.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化属性[J].词刊, 2007 (2) .
[2][5][6]庄捃华.音乐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3]黄会林.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75) .
[4]杨扬.论90年代的文学批评[J].南方文坛, 2000 (5) .
我的歌词创作梦 篇7
一
说起我的创作梦,时间应推到上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回村务农一年,参加工作到了糕点酱菜加工厂,分配在酱油车间工作。大家知道那时生活比现在艰苦,不但吃的用的赶不上现在,文化生活哪里像现在,手机、网吧、电脑、电视样样有?那时除了上班外,其余的时间不是义务劳动,就是组织学习,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一个偶然的晚上,我在办公室看《烟台日报》,看见了副刊,登的全是文艺作品,其中诗歌较多,看了一遍又一遍,当时有的我都能背下来,觉得有点意思,心想我什么时候能在《烟台日报》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这是我最初的梦想,走上创作之路的简单想法。有了梦想光说是不行的,得抓紧时间练习创作,于是第二天中午趁着午休到了新华书店,买了几本创作的书,还有《唐诗三百首》及《宋词三百首》,大概总共花了5元多——那时一月工资才挣20元,一次消费5元钱那可不是一件小事。从此我走上了业余创作的道路。
追求目标必须得有恒心,不怕挫折经得起打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取得成绩。在这一信念的鼓舞下,我一有空就开始练笔,并且每月留点钱买点自己喜欢的书和刊物。我先后订阅了《人民文学》《诗刊》《词刊》《解放军文艺》。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就好似幼儿走路不知从哪开始迈步,写作水平很差,不知怎么下笔、怎么写、怎样写好,因而是很困难的。但自己已经下了决心,没有后退的理由,两年下来,光给《烟台日报》投稿就有50多首,但一首作品也没有发表,当时的心情就别提了,心灰意冷,整天不高兴的样子。就在我闷闷不乐的时候,《烟台日报》张玉敏老师知道后很受感动,特邀请我到《烟台日报》社去一趟。记得那是1977年7月份,天气炎热,一大早我骑着自行车到了烟台,一路上那个高兴劲,心里那个美呀,心想终于有人赏识我的作品。找到张玉敏老师,玉敏老师特别热情,倒水让座和我促膝谈心,我受宠若惊。中午又把我请到他家喝酒吃饭,招待得无微不至,我很受感动。临别时张玉敏老师关切地说:“别灰心吕光,有志者事竟成,继续努力你一定会出作品,我等着你的好消息。”那天晚上我一夜都没睡好,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我和玉敏老师素不相识,人家图的什么呢?如果我不好好努力,对得起老师吗?我暗暗下了决心,不管别人怎么挖苦,他说他的,我走我的路。
老天爷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就看你怎么掌握,天上不会掉下金豆豆,只要你拼搏进取,一定会得到回报,你努力,就得一份,不努力就会两手空空。由于我不断地努力学习,写作水平比以前大有提高,先后向《烟台日报》社投了多次稿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处女作《工人窍门比星多》发表在《烟台日报》上。一天上午我在车间工作,厂里领导派人叫我到办公室去一趟。我心里琢磨起来,领导找我干什么呢?一边走一边寻思,一会来到厂部办公室,李光友书记拉着我的手说:“吕光,祝贺你在《烟台日报》发表了诗歌,这是你的信还有稿费叁元整。”我谦虚地说:“谢谢领导关心。”工友们和办公室的人员都围着我,互相握手,互相恭贺。李书记接着说:“吕光,你要继续努力,不能骄傲啊。”又说:“大家看见了,小吕的作品发表了,以后希望大家多支持他的工作,不要说三道四。”从那以后厂里大部分人对我的印象都变了,经常有人找我谈创作的事,文化局李祝祯局长、文化馆梁洪金馆长、王学田老师也来厂找我谈创作的事,特别梁洪金老师隔三岔五地叫我到他那里谈心和创作。由于领导的关心,1984年牟平县创作会议在电影公司召开,商业局下属14个单位,只有我一人参加,厂领导知道后,非常关心我的创作事业,特批假三天。在创作会议上,认识了许多作家,他们的演讲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受益匪浅。会议结束时,宣传部领导、文化局领导同我们合影留念,并颁发相关创作书籍。虽然这样但也有个别人鸡蛋里挑骨头,甚至有人扬言,是他写的诗吗?还有的说,他那是瞎猫子撞上了死老鼠。但交往不错的工友安慰我说,不要理他们,我们理解你支持你。
二
一个成功的男人必有一个贤内助。我和妻子刚结婚时,说起来很辛酸,除了几件衣服外,箱子里装的全是创作的书,真是两手空空。我每月挣那点可怜的工资,又没别的本事,往往是这个月的工资顶不到下个月。老婆生孩子也没有大补,生活的确艰辛,但我创作的劲头始终没有停止,一有空就看书写作。妻子免不了发发牢骚,跟你这个穷秀才吃不上穿不上,我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但她嘴上说归说,从未阻拦我看书创作。我心想这怎么行,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写不出好的作品。那时真想打退堂鼓不写了,可又一想这样做怎么能对得起张玉敏老师?怎么能对得起李光友书记以及关心我的工友?怎么能对得起宣传部、文化局的领导?梁洪金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困难是暂时的,顶住吕光,你一定能走出困境,曙光就在眼前。
虽然妻子有不满的情绪,我总是和她笑着说,老婆别急,时间会证明我能写出有影响的作品。1983年山东省保险公司成立,向社会征集文艺作品,我经过五天五夜的思考,终于写成了《我们是人民的消防兵》。歌词写好后,我找到梁洪金馆长,梁馆长看了我的作品,高兴地说,小吕,你这首歌词写得好,我找个老师给你谱上曲子,肯定能发表。我心里多了一个定心丸。五里头孔国庆老师对谱曲颇有造诣,他看了梁馆长的介绍信又看了我的歌词,对我说,放心吧小吕,用不了几天我就把曲子谱好。经过三天三夜的研究,终于完成了歌曲的创作。梁馆长叫我到他那里去拿作品,拿回作品后我把孔国庆老师和我创作的歌曲,邮到了山东省保险公司。22天后,省保险公司邮来出版的作品,我抓紧时间送给了梁馆长。梁馆长美得合不拢嘴,行,小吕是块创作的好苗子。在众多歌曲中,我是唯一被保险公司录用的。牟平保险公司李经理得知这一情况来厂同我握手祝贺。厂领导高兴地说,我们这个小厂也出了秀才。那场面至今历历在目不能忘怀。厂里有的工友说,你别说他还是个写铅字的,在厂子里工作太可惜了,再怎么写也是业余作者;也有的说业余作者怎么了,谁天生就是个作家?当然最高兴的是我的妻子,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邻居朋友问她,你家老吕写的歌发表了,拿给我们看看行不行?她说我们家老吕能作词能写诗,曲艺都会写,不信我回家拿给你们看!别人看了都伸出大拇指,妻子乐得哈哈大笑了。
nlc202309040211
我有个不好的习惯,写作来了灵感,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睡着突然来了灵感,想起佳句,立即起来写,自己光考虑怎么写好,也没考虑妻子在休息,免不了有声音。开始我也没当回事,后来才知道妻子在背后偷偷地看我,我后面也没长着眼,再说兴趣来了哪顾得了那些。心里只有创作,根本不会想其他的事,等我一会写完,心里那个美。我的诗、歌词、山东快书基本上都是晚上完成的。回头一看,妻子在后面哈哈一笑,说不要命了,写个有就行了,写那么多能当饭吃?没有体会的人哪里知道我的辛苦,如果不抓紧时间写,天一亮你再想写那就是人走茶凉,什么好的作品也写不出来,我的妻子啊,怎么你也不理解我?但又一想从妻子的角度来说她是对的,她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只要一惊醒,一时半会是睡不成了,哎呀我的妈呀,我怎么这么自私。为了不影响我的创作,有时她独自一人到街上逛一逛。妻子自从跟着我福没捞着享,为我生儿伺候儿子长大成人,好吃好喝先让我们爷俩,好穿好用先给儿子,我的老婆啊,真对不起你,跟着我遭罪受苦,我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这个且不说,家里活基本上都是妻子一人独当,里里外外从不用我操心,没有妻子的大力支持,我不会有今天丰硕的成果。我在这里向她说,你幸苦了,谢谢你这些年默默无闻地支持我的创作事业。
三
创作对我来说既是幸福的,同时也是辛苦的。每当在报纸、刊物发表自己写的诗、歌词,心里那个快乐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就像千年的美酒回味无穷。同时创作不是制造零件几个工序下来就结束了,有的歌词像高山流水一气呵成,但有的歌词写好了,刚开始看起来觉得还可以,过了几天再看自己觉得都不满意,又把歌词丢在一旁。自己认为写得有意境,有形象思维,还要反复推敲,逐句逐字研究,再找不错的朋友,他们没有意见才算正式定稿,正式向报社、刊物投稿。1992年《当代诗人》作家丛书编辑部向全国征稿,我的一首《爱字歌》荣获“新世杯”一等奖。拿着金闪闪的证书,我心潮澎湃,高兴的心情好几天都不能平静,县文化局领导给予了我极大的鞭策。当年召开牟平县创作会议,我被评为业余创作优秀奖,在领导和工友及老师的帮助下,我先后在《南疆诗刊》《烟台交通安全报》等全国各大刊物发表诗、歌词、山东快书、快板书、散文等七十多篇。1997年7月为山东《驾驶天地》写了《我是人民的交通警》。歌词由我执笔,曲由梁东老师、梁洪金老师合作而成。
四
1996年我和其他职工一样下岗了,固定的收入没有了,交养老保险金的钱都是东凑西借。下岗19年来,我打过零工,卖过酱油杂货,种过地,干过推拿工作,总的来说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心情不用说了,哪有心思创作,即便来了灵感也是仓促上阵,不是文不对题,就是东一笔西一画,写的诗、散文、歌词自己都觉得不满意。偶尔有好心情只能写几首诗歌、歌词,发表的比例比下岗前下降了很多,但我从未停止读书,仍然坚持创作。
今年我已退休,在朋友那里看到了几本《昆嵛》杂志,立即被它所吸引,《昆嵛》杂志的新颖、厚重以及它对民间底层人物的关怀,令我心动。翻着看着,那些动人的诗篇,那些感人肺腑的散文,那些令人陶醉的小说,又激起了我创作的热情。
老伴劝我说,别费那个心思了,别折腾自己了,享享清福吧。但老伴知道我的脾气,我认准的事,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受《昆嵛》的影响,我的创作就像熊熊烈火燃烧不止,今年先后写了十几首歌词,其中《亚投行之歌》《出彩中国人》《发展不可阻挡》已由梁东老师谱曲而成。作协焦红军主席听别人介绍说我还在搞业余创作的经历后,鼓励我要继续努力,为牟平文学争光添彩,并赠送创作书刊。他对我创作的肯定和鼓励令我欣喜,我又萌发了创作更多歌词的念头。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一晃40年创作的历程,当年风华正茂的热血男儿已步入白发的年华。回首往事沧海桑田,不堪回首,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要趁着夕阳的光芒,把失去的创作时间夺回来,争分夺秒,只争朝夕,不辜负这美好的时代,唱响时代主旋律,谱写祖国人民喜欢的优秀歌词,呕心沥血,奉献毕生。
吕光,男,汉族,1955年2月出生,牟平县姜格庄镇北松山村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干过车间主任、保管员,下岗19年,今已退休。系烟台市职工文学协会会员,1977年在《烟台日报》发表诗歌处女作《工人窍门比星多》,1992年《当代诗人》作家丛书发表《爱字歌》获“新世杯”一等奖。曾获牟平业余创作优秀奖,先后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诗、歌词、散文、曲艺70多篇。
附:吕光创作歌词二首
等着我
——为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而作
你别哭泣,你别沉默;
你别孤独,你别漂泊;
大中国的爱心,洒遍山河。
一路奔波,一路求索,
跋山涉水历经坎坷,
千难万险也不放过;
好心人走遍天涯海角,
为的是亲人团聚那一刻。
啊,
爱心的使者光明磊落,
博大的爱滋润你和我,
为你奉献为你承诺,
让你拥抱让你欢歌。
让你融化爱心硕果,
让你倾说让你铭刻,
让你看见骨肉永远不能分割,
愿天下的好心人健康生活。
亚投行之歌
开天辟地别具一格,
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所向披靡运筹帷幄,
亚投行创建看中国。
独树一帜南南合作,
基础建设把握脉络,
团结友谊谋划发展,
五湖四海天地广阔。
啊!
亚投行,
你是璀璨明星一颗,
和平纽带你我传播,
双赢互利众多收获,
自由融资双向选择。
兄弟联手同舟共济,
弹奏一曲荡气回肠的歌。
国际爱眼日眼睛的作文:眼睛 篇8
换一句话说,眼睛是最能直接表现出你此刻内心的真实想法。或许你的面部表情做的很生动,形象,可想要知道你的表情是否发自内心,其实只要看看你的眼睛就知道。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是说在一个小镇上,一个小男孩画技高超,但尽管他画中的人物都在笑,可给人的感觉总觉的少了些什么。他便去问同是画家的父亲。父亲看了他的画后,只添了几笔,画中的人便都好像吃了蜜糖似的笑得甜甜的,不似原来的死板。小画家还是不懂,疑惑的看向父亲,父亲只说了四个字”点睛之笔“便留下小画家独自思考。小画家想了半天,半信半疑的在画中人的眼睛上添了几笔。谁知画中人立刻好似活了一般,原本死气沉沉的笑竟变得那样明媚。小画家这才明白原来他画中所缺少的就是眼里的神态。于是他掌握了这个技巧,若干年后,终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画家
现在还有一种职业叫做心理专家,心理专家当中又有专门针对人眼神的专家。
这类专家有时可以根据你眼神中的细微表现猜出你此刻内心的活动。
有一场电视节目就关于此事,那期一个专家对嘉宾说:”当你的眼睛向左下角斜视时,说明你在说谎;当你的眼睛向上看是,说明你正在捏造一个谎言;而当你的眼睛向下看时,说明你在回忆某件事情……
自从看了那档节目后,我便留意周围同学的眼神。
当老师检查作业时,有的同学就会说放在家里了,这时我会发现他的眼睛向左下角斜视;当老师问正在开小差的同学问题时,他们的眼睛会向上看;而当老师问我们以前的东西时,我们会向下看……
由此可见,眼睛却是人心灵的一扇窗户。
论方文山的歌词创作 篇9
关键词:方文山;现代流行;歌词创作
歌词创作是有其一定历史的。在六七十年代,庄奴给邓丽君所写的歌词以其通俗易懂、清新自然的风格感染了人们,至今还被传唱。到了八九十年代,罗大佑、李宗盛等人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着整个社会,并把其深邃的思想入到歌词当中。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流行歌词的创作则到了一个颠峰时期,大量的作词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歌曲作为时代的产物,它通俗,贴近人们的生活;它易唱,只要想唱,随时都可以脱口而出;它个性化,尽显人们的心灵感受。因此,流行音乐不仅成为了一种市俗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种与时代、人生、人性相呼应的音乐文化。[1](5)
对流行歌词的研究,直到20世纪末评论界一本流行歌词研究专著《中国当代流行歌曲的文学阐释》是文学评论家马树春凭借丰厚的学术底蕴和学者敏锐的眼光,对当代流行歌词在文化和文学审美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而具体到对某一个作词人的研究就比较少。直到21世纪方文山的另类风格的出现,才给了人们眼前一亮的感觉。
方文山是台湾一个极富才气的词人,1997年才正式与唱片公司签约步入职业作词的生涯。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一直喜欢文学和电影,对文字有着一种由衷的热爱。他系统的学习过电影编剧和剧本创作,因此,他的歌词里有电影的艺术手法。方文山能在现代流行歌坛脱颖而出就在于他的歌词跳出了世俗的圈子,有其独特的追求,如用华丽新颖的词句摒弃了陈词滥调,采用了电影剪接的手法,和谐悦耳的音韵,奇特的比喻,跳跃的句子等。他的词通过音乐传达给大众,让现在的年轻人去感受文化,满足人们追求新颖别致的语言组合功用和表达效果的需要。
以下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论述方文山的歌词创作。
一、歌词的画面与意境
当今流行歌曲具有“离谱能赏”的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并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词辐射”现象。[2](59)这种现象在歌词中首先体现在词的画面与意境上。方文山的词就善于运用华丽的语言勾勒一幅幅画面和营造种种意境。
(一)画面的展示
画面感是通过语言对景物的形貌或素描或重彩地进行勾画,使听众随着歌声,仿佛看到一幅幅鲜活的图像。[3](40)它包括色彩、形态、动作。方文山的歌词中不仅画面感强,而且有电影镜头的剪辑艺术手法在里面,按照表达内容的需要使画面与画面相辅相成的组合在一起,产生连贯、呼应、对比、联想、动感的效果。
如《布拉格广场》:
透着光/琴键上透着光/彩绘的玻璃窗/装饰着歌特式教堂……我就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那群白鸽背对着夕阳/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布拉格的广场无人的走廊/我一个人跳着舞旋转……
可以想见: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彩绘的玻璃窗照在乳白色的琴键上透着白光;广场上,在黄昏的映照下,一只只被染成金黄色的白鸽站在歌特式教堂顶端;一位妙龄女郎在无人的走廊尽情的舞蹈。这首词勾画了色彩、物象、建筑样式、舞蹈形态等,就像一幅幅色彩浓艳的西式油彩画以电影镜头快递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展现出一份黄昏时分的安祥快意。
此外,怀旧的画面在方文山的歌词里也是较多的。如:《上海一九四三》整一首都勾画了一幅旧时代图像。可以想见:红纸黑字的春联端端正正地贴在门上;雕花的檀木门窗上一块块斑驳的油漆;古老的墙壁上贴着爸妈当年的黑白照片。又如《娘子》这一首:“娘子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溪边河口默默等着我……景色入秋漫天黄沙掠过/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马儿瘦……”仿佛看到秋风中,一个古代纤纤女子在溪水杨柳边翘首以待,望眼欲穿,为等闯荡在外的丈夫回来,不禁让人联想到王昌龄的闺怨诗。
以上讲述的都是以色彩或场景来展示画面的。画面的展示还有另一种形态,那就是动作形态。从感观来说,表现动作的画面往往更能引起反响,激发情感的冲动。方文山的歌词里面有一些是专门描写动作的。
如描写了国粹京剧里一系列唱戏动作的《刀马旦》:
耍花枪/一个后空翻/腰身跟着转/马步扎稳当/耍花枪比谁都漂亮/接着唱一段/虞姬和霸王/耍花枪/舞台的戏班/二胡拉的响/观众用力鼓掌……歌词中,“耍花枪”、“后空翻”、“腰身转”、“扎马步”、“唱一段”等简练的几个动词
画面动态感十足,富有生气,让人感觉在欣赏京剧。
另外《双截棍》这首词则展现了歌者从小练习双截棍等武术的动态的过程,
“……什么刀枪棍棒我都要得有模有样/什么兵器最喜欢/双截棍柔中代刚/想要去河南嵩山学少林跟武当……呼气吐纳心自在/气沉丹田手心开/日行千里系沙袋/飞檐走壁莫奇怪/去去就来/一个马步向前/一记左钩拳右钩拳……”有模有样的动作,描写得形象生动,场景生气勃勃,表现了中华武术的神威和风采,充满了华夏民族的志气和豪情。
(二)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4](208)在歌词中,意境是词的灵魂,它通过意象表现出一种情景交融,空灵融切的诗意空间。像歌词这样篇幅短小的抒情文体要感染人,意境便尤为重要。
方文山的词是有情景相生的意境的,而且歌词中留有广阔的空间让人回味。
如缠绵婉转的《东风破》: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词中以一琵琶曲迁入。似乎看到那歌者独自抚琴于江边,徐徐的回想过去的人和事,而琴声幽幽传千里,歌者希望能传到想念的人那里去。无限的忧伤像空气中弥漫的气味分子,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使人不知不觉沉迷其间。意境以情化境,自然流露。
再看触景伤情的《上海一九四三》:
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依稀可见几个字岁岁平安/在我没回去过的老家米缸/爷爷用楷书写了一个满……
词中并没有直抒对老家的眷恋,而是通过“春联”、“岁岁平安”、“米缸”、“揩书”等这些洋溢着浓郁故乡情味的意象来透显对老家的怀念之思。其中的怀旧感不著一字,也油然而生。正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5](195)
又如古色古香的《发如雪》
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了风雪/……缘字诀/几番轮回/你锁眉/哭红颜换不回……
短短几句歌词写得精练而古意,言简而意无穷,而且以古诗入词,充满诗意的意象,如“浪牙月”、“伊人”、“举杯”、“饮尽”、“风雪”、“锁眉”、“红颜”等等,不禁让人联想到李白的那首“举杯邀明月”的《月下独酌》。
二、歌词的语言特点
感情的表达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语言是基础,情境是形而上的东西。用什么样的字眼,词语如何搭配,运用什么修辞等等都会产生不同的语用效果。方文山的语言特点在台湾词人当中是最有风格的一位。出奇制新是其歌词的语言特点,从他的歌词中可以看到极其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人惊讶于文字剪接的奇妙。
(一)悦耳的音韵
关于方文山歌词中的用韵特色在吴艳与王丽芳的《试析周杰伦专辑中歌词的语用现象》[6]中已有所谈到。相同或相近的韵字有规律地反复呼应就能造成语言响亮悦耳的节奏和音乐美。[7](124)许多词人在创作歌词的时候都为了表达内容而忽略了音韵,而方文山基本上每一首词都注意用韵,回归到用韵的传统上。
首先是一韵到底,如《龙拳》整首押中东韵(ong、eng),韵脚为:东、弓、梦、重、容、孔、峰、铜、兄、空、中、龙、缝、空、纵、龙、动、种。中东韵属洪亮级,通常用于表达一种豪放、赞美、勇敢、激昂的感情,正适合这首充满民族气节的歌。另外《伤心的树》则整首押的是姑苏韵(u),韵脚为:部、悟、乎、酷、不、幕、碌、路、出、楚、树、独、逐、福、缚、步、哭、伏、芜、苦、输、目。姑苏韵属细微级,表达柔美、凄切、忧伤的感情,一韵到底的用法使语言一气贯通,增强了整首歌的气势。
其次是变换韵脚,为了使歌词随感情有波动起伏、辗转悱恻的表达效果,使语言富有变化则使用变换韵脚的手法。如《上海一九四三》中,江阳韵(ang)和言前韵(an)交错使用,韵脚为:上、安、缸、满、窗、墙、漫、酱、象、样、滩、光、三、上、慢、坊、堂、伤、光、三、段、霜、盘、箱、瓣。《东风破》则是由求韵和梭波韵交叉,韵脚为:口、走、寞、我、喉、瘦、偷、过、破、候、幼、过、破、透、过、默。音韵的转换表达了曲折缠绕、细腻的感情。
由此可见,方文山的歌词是十分讲究韵律的,乐感性强,配合上动听的音乐一起,情感也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跳跃式的句子
跳跃的词句是方文山惯用的手段,这与前面所讲到的以电影镜头剪辑的手法展现画面相辅相成。如《刀马旦》“一口粮/一张床/一面墙/我洒下一地月光/一次种下一亩高梁/一个人在北大荒”用一字短语不断地转换着场景给人一种跳跃紧凑的感觉。再如《发如雪》“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了风雪/……缘字诀/几番轮回/你锁眉/哭红颜换不回”句子对仗且跳跃性大,一眼看去没有叙述,而是在跳动转换。这几个句子都能独立,可以联系在一起,也可以分开,联系在一起便营造了一种意境氛围。同是抒写爱情的,却没有平铺直叙。
(三)奇特的比喻
比喻是歌词常用的一种辞格。传统的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所比的事物之间有相似性。歌词中则多以有形的东西来比喻无形的情思,使情思具体化。而方文山歌词中的比喻在这传统的思维中翻新出奇,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喻体是具体事物,如:“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蔓延”(《爱在西元前》)把思念的延绵不断这一抽象的概念比作蜿蜒的底格里斯河,形象生动,将虚化实,具有动感,其中“蔓延”一词点出了思念的连绵长久。又如“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张弓“(《龙拳》),这形象的比喻把想象带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视野宽阔让人产生联想。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比喻都带有夸张的成分,但又不失其本义。
其次,喻体是抽象事物,如:“谁谁谁弹一段,一段流浪忧伤”(《布拉格广场》把曲子比喻成忧伤的感情;“园中桂花,被夜风刮,散落一地的牵挂”(《贝壳沙》)把郁香的桂花比成歌者牵挂的心情等等。这些比喻把实物化虚,并将感情附于其中,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这种写法能让歌词起到富有韵味的效果。
在今天的歌坛中,许多歌词创作者都频频地通过改变风格来吸引大众的目光,这其间多少有点江郎才尽强出头的味道。方文山以一种新的姿态和风格,一种新的视野展现在人们面前,而这新是属于他自己的,因此他也就能跳出呢喃软语的圈子,成为与众不同的一个亮点。
方文山虽是后起之秀,但已被大众所关注。他歌词是与周杰伦的模糊唱腔一起走红的。是否能长久流行,还得经过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
[1]曾大兴.英雄崇拜与美人崇拜[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11.
[2]马树春.略论流行歌曲的文学之美[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3]刘钦明.歌词语言随谈[J].词刊,2001(1).
[4]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
[5]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2重印).
[6]吴艳,王丽芳.试析周杰伦专辑中歌词的语用现象[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