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饲养

2024-08-02

家蚕饲养(精选5篇)

家蚕饲养 篇1

摘要:介绍了家蚕大棚地面条桑育饲养技术, 包括大棚建设、养蚕前准备、饲养管理技术等方面内容, 以为家蚕的饲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蚕,大棚地面,条桑,饲养技术

近年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 蚕桑生产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 现有的常规养蚕方法已不能满足蚕桑生产发展的要求[1]。在新形势下, 为巩固蚕桑生产基地, 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2005年开始, 进行家蚕大棚地面条桑育饲养技术的研究, 以使蚕桑生产走上规模化、节约化道路。

1 大棚建设

1.1 棚址选择

大棚选择在地势高、排水方便、通风好的桑园地附近, 南北走向, 四周挖好排水沟。

1.2 大棚建造

大棚长60 m、宽6 m、肩高2.2 m、正中间高3.5 m, 每隔1 m设1只弧型钢架, 整个大棚共61个弧型钢架, 上面盖上彩条布, 彩条布上盖好草帘, 大棚两边配置摇杆, 以便揭开彩条布通风调节温湿度。为防止苍蝇、鼠、蛇危害, 大棚下部用泥土壅紧, 四周用宽1 m的防虫网固定在钢管上。

2 养蚕前准备

2.1 大棚消毒

大棚的彩条布先用清水彻底清洗, 再用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 放在太阳下曝晒5 h以上;大棚地面用1%漂白粉液喷洒消毒;蚕投放前1 d再用熏烟剂消毒, 药剂量为5 g/m3。

2.2 做好蚕座

棚内共设置4条蚕座, 每条宽1.2 m, 共4.8 m;3条人行道, 每条宽0.4 m, 共1.2 m。为防止蚕儿逸散和便于操作, 将蚕座四周用0.4 m高的蛇皮袋围起。放蚕前地面撒上一层新鲜石灰粉, 再撒上一层硫磺粉 (防治蚂蚁) , 用扫帚扫均匀。

3 饲养管理技术

3.1 适期移蚕入棚

蚕儿4龄饷食二回叶后, 移入大棚地面饲养, 每日7:00—8:00、18:00—19:00给桑, 晚上应适当多喂, 做到看蚕给桑。全龄采用条桑育饲养, 春季结合夏伐, 秋季伐条时树头上保留2~3片叶子, 防止秋后桑芽再度萌发, 影响来年桑叶产量[2]。给桑时应将梢头与条基部相互搭配, 条与条之间要相互平衡, 避免条与条之间交叉, 过长条要剪断后再放, 注意保持蚕座平整, 为自动上蔟打好基础。大棚内温度比一般蚕室要高, 蚕儿发育快, 故5龄第2天要给足桑叶。大棚内通风较好, 夏秋季遇高温干燥, 桑叶容易干瘪, 注意喷水补湿。

3.2 温湿度调节

大棚饲养温湿度高低是养蚕成败、产量高低的关键, 其重点是在做好降温的基础上加强通风。每个大棚内放置干湿温度计2个, 及时掌握温湿度, 并根据气候变化, 做好温湿度调节[3]。降温方法:棚顶盖草帘, 并在棚顶草帘上喷井水, 9:00—16:00之间, 每隔1 h喷水1次;加强通风;晴天日出后, 7:00掀开西边彩条布盖上东边, 13:00掀开东边彩条布盖上西边。雨天应根据大棚内温湿度, 结合稻草熏烟, 做好通风排湿工作。

3.3 蚕期防病

由于大棚地面条桑育不除沙, 所以蚕体蚕座消毒比普通育要强, 尤其要加强僵病的预防, 每晚撒1遍新鲜石灰粉, 早晨隔天撒大蚕防病一号, 如发现有僵病则用熏毒威连续熏3 d消毒, 每次熏40 min, 药剂量为1g/m3;添食氯毒素, 增强蚕儿体质, 防止细菌病发生, 4龄添食1~2次, 5龄添食3次;添食或体喷灭蚕蝇, 减少蛆孔茧的发生, 4龄1~2遍, 5龄3遍, 上蔟前体喷1遍。

3.4 蚕期敌害

将灭蚕蝇乳油10 m L (不对水) 与100 g玉米掺拌和均匀, 分成5~10份放在蟋蟀经常出没的地方, 蟋蟀聚集取食而毙死, 对家蚕无不良影响;氯丹粉灭蚂蚁效果较好, 但不能与蚕体接触, 只能撒在养蚕棚周围, 往往是棚外蚂蚁不得入内, 而棚内的蚂蚁继续为害, 可用硫磺粉解决, 方法为:放蚕前在大棚地面上撒一层硫磺粉, 然后用扫帚来回扫刷, 使硫磺粉与表土和匀, 最后将蚕直接放在撒有硫磺粉的地面上饲养, 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蚂蚁危害, 对家蚕无任何毒副作用;结合防止苍蝇, 用防蝇网封住通风口, 将蝇、鼠、癞蛤蟆等敌害拒之于大棚之外, 达到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的目的[4]。

3.5 双连座方格蔟自动上蔟

上蔟前1 d平整蚕座, 改喂片叶, 每条蚕座上方拉好2根铁丝, 相隔1.1 m, 作为上蔟蔟架。见熟蚕5%时体喷灭蚕蝇, 并添食蜕皮激素, 8 h后整理蚕座, 使蚕座宽1.14 m, 蚕头均匀 (2 340头/m2左右) , 然后放置方格蔟, 方格蔟离蚕座0~2 cm, 每片方格蔟相隔10 cm, 每张蚕种约需双连座方格蔟90片 (312孔) 。放好方格蔟后, 在方格蔟间隔中飘粗叶, 让晚熟蚕吃饱上山, 同时要保证营茧时棚内达到25℃, 上蔟24 h后, 做好清场工作。待茧壳形成后, 掀开大棚四周的彩条布通风换气, 从而提高蚕茧质量。

参考文献

[1]单连德.夏秋蚕饲养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 1997 (1) :50.

[2]李茂权, 汪昌崎, 王新翠.浅谈养好小蚕的五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5 (12) :58-59.

[3]黄云.家蚕饲养技术[J].农技服务, 2010 (3) :354-355.

[4]方兰.关于家蚕经济饲养技术浅探[J].江苏蚕业, 1985 (4) :13-15, 20.

家蚕饲养 篇2

关键词:家蚕,品种,饲养评价

种质资源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1]。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程度是决定育种效果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研究单位育种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进行家蚕种质资源 的收集、整理、保护、评价与创新利用,对加速育种基础材料、 生产实用品种以及特殊用途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2]。2011—2012年,我们相继从山东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苏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引进家蚕品种资源24份,并进行了实验室饲养鉴定,掌握引进品种资源的饲养及经济性状,为进一步充分利用这些品种资源和改良利用家蚕品种打下理论基础,促进湖北省家蚕品种选育的进程。

1材料与方法

1.1家蚕种质资源

从山东农大、苏州大学、华南农大、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等单位引进家蚕种质资源24份,其中包括中系资源14份,日系资源10份。引进的家蚕资源品种及其保育单位见表1。

1.2试验方法

2011—2015年,每年春季对引进家蚕资源品种进行饲养,全龄三回育,一至二龄采用塑料薄膜防干育,三龄半防干育,四至五龄常规饲育。每品种实行单蛾收蚁,收蚁饲养2区,饲养至四龄饷食后第二次给桑时数蚕,每品种数400头作为四龄起蚕基本头数。饲育期间,严格保持各品系饲养环境条件的一致性,并详细记载龄期经过、壮蚕形态等性状,调查死笼率、幼生率、虫蛹统一生命率、 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等饲育成绩。

2饲养结果与分析

2.1壮蚕斑纹调查

在饲养过程中,在各品系饲养至五龄盛食期时,调查壮蚕期体色、体型和斑纹形态性状,详细情况见表2。

2.2饲养成绩

2011—2015年期间,每年春季对引进家蚕资源品种进行饲养观察,并调查饲养成绩。引进的家蚕资源品种几年的饲养平均成绩见表3。

2.2结果分析

2.2.2全龄经过

引进中系资 源中,全龄经过 最短的品 系为731,春季饲养,发育最快,全龄经过为23d12h; 全龄经过较短的品系化日、月LQ、LQ、0803、G1白,全龄经过为24d20h;月丰84B、日、和、丰选全龄经过为25d11h;86A、86B、南5、C17全龄经过最长,为25d19h。引进日系资源中,全龄经过较短的品系ZG、J2·7532、JH60B,全龄经过为25d;54A、243、463、夏广、5A全龄经过为25d 10h;春、秋54全龄经过较长,全龄经过分别为26 d 18h和26d5h。

2.2.3虫蛹统一生命率

中系资源中,虫蛹统一生命率最高的品系是731、丰选,其虫蛹统一生命率达分别为98.34% 和98.14%,虫蛹统一生命率较高的是月丰84B、 G1白、化日、LQ、日,其虫蛹统 一生命率 在97.84%~97.11%。日系资源中,虫蛹统一生命率最高的 品系是J2·7532和秋54,分别为97.88%和97.16%,虫蛹统一 生命率较 高的是JH60B、54A、243、463品种,其虫蛹统一生命率在96.97%~96.28%。

2.2.4茧层率

中系资源中,茧层率表现最突出品系是86B、 化日,其茧层率达分别为24.90%和24.73%;和、 0803、月LQ和LQ次之,其茧层率在24.44%~ 24.12%;茧层率较 高的品系86A、南5、C17和日,其茧层率在23.87%~23.63%;月丰84B、丰选的茧层率分别为22.54% 和22.24%;731、G1白茧层率最低,分别为19.93%和17.95%。日系资源中,茧层率最 高的是秋54,其茧层率 为25.37%,春次之,其茧层率为24.77%;茧层率较高的是JH60B、54A,其茧层率分别为24.17%和23.89%;其它品系包括ZG、夏广、463、243、5A、 J2·7532,其茧层率在22.91%~22.24%。

2.2.5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

中系资源中,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表现突出的品系是化日、C17、86B、月LQ,其万头收茧量在18.64~17.95kg,万头茧层 量在4.612~ 4.050kg;86A、丰选、和、LQ表现较为突出,其万头收茧量在17.77~16.90kg;万头茧层 量在4.235~3.926kg;0803、南5、731、G1白万头收茧量在16.01~15.07kg;万头收茧量在3.820~ 2.720kg%。日系资源中,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表现突出品系是春、夏广、ZG、243,其万头收茧量在17.51~17.21kg,万头茧层 量在4.285~ 3.861kg;秋54万头收茧量为16.11kg,但万头茧层量4.087kg;463次之,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分别为16.62kg和3.764kg;JH60B、5A、 54A、J2·7532万头收茧量在14.76~13.79kg, 万头茧层量在3.554~3.066kg。

3讨论

3.1通过连续几年的饲养调查,基本掌握了品种的固有性状,在引进资源中有5份斑纹限性品种, 其中中系资源3份,分别是86A、86B和南5,日系资源2份,分别是ZG和夏广。另引进资源G1白为彩色茧品种,其茧色呈淡绿色。

3.2从引进资源这几年的饲养成绩来看,全龄经过最短的品系为731,为23d12h;全龄经过最长的品系为春,为26d18h。中系资源强健性表现突出的有731、丰选,其虫蛹统一生命率在98%以上,日系资源J2·7532、秋54强健性表现突出, 分别为97.88%和97.16%。中系资源茧层率较高的是86B、化日,其茧层率 分别为24.90% 和24.73%,日系资源茧层率较高的是秋54,其茧层率达25.37%。从引进资源的综合成绩来看,中系资源月丰84B、86B、日、化日、LQ等表现较为突出,日系资源秋54、J2·7532、JH60B等表现较为突出。

家蚕饲养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蚕品种

供试蚕品种:Z83·月丰84B×Z84·五四A、E苏·Z83×Z84·五四A、Z83·9903B×Z84·9902B、Z83·月丰84B×Z84·812B、Z 83·月丰84B×皓月A·J27532、丰一·Z83×Z84·五四A、797·Z83×Z84·9902B、E苏·Z83×Z84·9902B、Z83·月丰84B×Z84·9902B、Z83·801A×Z84·812B等。以湖北主推夏秋用蚕品种黄鹤×朝霞和全国家蚕品种试验夏秋用指定对照种9·芙×7·湘作为双对照种。各品种均为春制秋用冷藏浸酸种。

1.2 实验内容

在相同的饲育条件下, 对供试家蚕新组合和对照品种进行虫质、茧质、丝质的实验室饲养鉴定。收蚁、饲养、用桑以及环境控制、收烘等与同期开展的全国蚕品种试验湖北点的要求保持一致。

1.3 试验方法

收蚁时, 各品种正反交各收蚁1.5g, 分别饲养至4龄饷食一足天后数蚕分区, 每400头为一区, 正反交各饲育4区。小蚕精心饲养、大蚕良桑饱食, 上蔟注意通风换气, 终熟后第5日采茧, 第6日开始调查茧质成绩。茧质成绩调查结束后, 将同品种正反交鲜茧合并后, 采用二次烘干法烘干, 送四川省蚕业研究所茧丝检验室进行丝质检验。

1.4 调查项目

在饲育过程中, 仔细观察各品种收蚁情况, 各龄发育、眠起情况, 上蔟情况;调查各品种的五龄经过、全龄经过、死笼率、结茧率、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头产茧量、万头产茧层量、一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鲜茧出丝率、净度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

10对四元新组合的养蚕成绩和丝质成绩分别见表1和表2。

2.2 结果分析

2.2.1 龄期经过

从表1可以看出, 四元杂交新组合全龄经过都在23d以上, 与对照种黄鹤×朝霞相仿, 比对照种9·芙×7·湘长1d以上, 其中Z83·月丰84B×Z84·9902B最长达23d18h, 比对照种长1d12h。

2.2.2 强健性

新组合幼虫生命率都在96.20%以上, 与两对照相仿, 其中Z83·801A×Z84·812B最高, 达到了98.09%。新组合死笼率在1.38%-3.99%之间, 低于黄鹤×朝霞的6.23%和9·芙×7·湘的4.09%。虫蛹统一生命率以Z83·801A×Z84·812B最高为96.37%, 比对照种黄鹤×朝霞和9·芙×7·湘分别高5.11个百分点和2.75个百分点;Z83·月丰84B×Z84·五四A次之, 为96.12%, 比对照种黄鹤×朝霞和9·芙×7·湘分别高4.86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除Z83·月丰84B×Z84·9902B以外, 所有新组合的虫蛹统一生命率都超过了两对照。

2.2.3 茧质成绩

新组合全茧量除797·Z83×Z84·9902B为1.58g, 略低于对照种黄鹤×朝霞, 比对照种9·芙×7·湘高0.24g外, 其余9对组合均超过对照种黄鹤×朝霞和9·芙×7·湘。其中Z83·月丰84B×Z84·五四A最高, 为1.74g, 比对照种黄鹤×朝霞和9·芙×7·湘分别高0.14g、0.40g;E苏·Z83×Z84·五四A和Z83·月丰84B×Z84·812B次之, 为1.69g;797·Z83×Z84·9902B最低, 为1.58g。茧层率以Z83·801A×Z84·812B最高, 为23.80%, 分别比对照种黄鹤×朝霞和9·芙×7·湘高1.02个百分点、2.70个百分点;Z83·月丰84B×Z84·9902B次之, 为23.74%, 分别比对照种黄鹤×朝霞和9·芙×7·湘高0.96个百分点和2.64个百分点;Z83·月丰84B×皓月A·J27532和丰一·Z83×Z84·五四A茧层率最低, 为22.68%。万头收茧量以Z83·月丰84B×Z84·五四A最高, 为16.65kg, 分别比对照种黄鹤×朝霞和9·芙×7·湘高1.05kg、3.54kg;Z83·月丰84B×Z84·812B次之, 为16.37kg;除797·Z83×Z84·9902B以外, 其余组合全部超过两对照。万头茧层量以Z83·月丰84B×Z84·五四A最高, 为3.870kg, 分别比对照种黄鹤×朝霞和9·芙×7·湘高0.316kg、1.103kg;797·Z83×Z84·9902B最低, 为3.433kg。

2.2.4 丝质成绩

一茧丝长全部超过两对照, 其中E苏·Z83×Z84·五四A最长, 为1101m, 分别比对照种黄鹤×朝霞和9·芙×7·湘长142m、242m;Z83·801A×Z84·812B次之, 为1092m;E苏·Z83×Z84·9902B最短, 为1024m。解舒丝长全部在800m以上, 超过两对照, 其中Z83·801A×Z84·812B最长, 为874m, 比对照种黄鹤×朝霞和9·芙×7·湘分别长124m和226m;Z83·月丰84B×Z84·五四A、Z83·月丰84B×Z84·9902B次之, 均为867m;797·Z83×Z84·9902B最短, 为815m。解舒率均达到了75%以上, 其中Z83·月丰84B×皓月A·J27532最高, 为81.3%;E苏·Z83×Z84·9902B次之, 为80.6%;Z83·9903B×Z84·9902B最低, 为77.2%。鲜茧出丝率以Z83·月丰84B×Z84·9902B最高, 为20.92%, 分别比对照种黄鹤×朝霞和9·芙×7·湘高3.07个百分点和3.39个百分点;Z83·月丰84B×Z84·812B次之, 为19.57%, Z83·月丰84B×Z84·五四A和丰一·Z83×Z84·五四A最低, 均为17.97%。净度以丰一·Z83×Z84·五四A和Z83·801A×Z84·812B最高, 为98.75分;Z83·月丰84B×Z84·9902B次之, 为97.50分, Z83·月丰84B×Z84·812B最低, 也达到了92.50分。各品种纤度相仿, 在2.429~2.719D之间。

2.3 综合评估

从本次实验室饲养鉴定结果可以看出:10对多元杂交新组合抗性好, 绝大部分组合虫蛹统一生命率高于湖北夏秋主推品种黄鹤×朝霞和全国蚕品种试验对照种9·芙×7·湘;茧丝性状优良, 新组合解舒丝长均达到815m以上, 解舒率均超过75%, 鲜毛茧出丝率在18%左右, 个别品种达到20%以上, 净度都在92.5分以上, 个别品种达到98.75分。新组合茧丝质综合成绩以Z83?801A×Z84?812B最优, 其虫蛹统一生命率98.09%, 茧层率23.80%, 万头收茧量16.22kg, 解舒丝长874m, 净度98.75分, 全面超过了两对照成绩;另外, Z83·月丰84B×Z84·9902B在丝质成绩上表现较好, 而Z83·月丰84B×Z84·五四A的抗性、茧质成绩更为突出。

3 讨论

蚕品种是蚕丝业的物质基础, 蚕品种优劣直接影响到原料茧的质量, 乃至整个茧丝绸行业的经济效益。进入“十二五”, 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稳步实施, 中西部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 对抗逆性强、茧丝质优良的家蚕品种的需求更为迫切。本试验中10对新组合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和较优的茧丝质性状, 有望通过继续筛选, 育成1-2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家蚕饲养 篇4

但目前我国推广的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多数不能满足人工饲料育生产实用化的要求,而国内一直没有系统开展人工饲料育实用蚕品种的选育,缺乏适应性蚕品种是限制我国人工饲料养蚕实用化的主要障碍,培育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已经成为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推广的重要前提。

有鉴于此,近来我们初步选育出经济性状良好的多对广食性和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及杂交组合,研制出喂蚕方法简单的膨化颗粒人工饲料,并对其中部分杂交组合进行了春季饲养鉴定[2,3,4,5]。本试验对2对摄食性和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杂交组合进行了稚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秋季饲养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家蚕杂交组合ZHG与春54正反交、广食与春54正反交,由山东农业大学蚕学系选育、制种。试验所用人工饲料为山东农业大学蚕学系自行研制加工的膨化颗粒饲料,喂蚕前加水1.7倍,吸水均匀后给饵。

1.2 饲养处理与调查

试验于2011年秋蚕期进行,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采用专用养蚕塑料盒半封闭饲养,每个杂交组合收蚁饲养2盒,每盒0.2张蚕种;1~2龄每龄给饵1次,给饵量1龄每张种用干饲料0.5 kg,2龄1.0 kg;1龄期的张种蚕座面积为0.96 m2,2龄1.92 m2;饲养环境条件为:1龄30℃,2龄29℃,眠中降低2℃,养蚕塑料盒内相对湿度在95%左右,自然光照。3龄起蚕饷食改换为桑叶育,每个杂交组合随机取400头蚕,分为2区,每区200头,常规桑叶育至结茧。饲养过程中调查各试验区的摄食性、起蚕率、蚕体重、发育经过、生命率等指标,上蔟7天调查产茧量,分雌雄调查茧质、死笼率等指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以雌雄平均值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杂交组合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起蚕率的差异

调查结果见表1。2对杂交组合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均表现良好,收蚁24 h疏毛率分别达到98%和100%,广食×春54正反交的疏毛率略高于ZHG×春54正反交。收蚁96h 2龄起蚕率以广食×春54最高,但168 h 3龄起蚕率以春54×广食最高。总体来看,广食×春54正反交的发育整齐度优于ZHG×春54正反交,表现出广食性品种的优势。在实际生产中,1~2龄人工饲料育一般在收蚁192 h(8 d)才进行3龄饷食,供试的4个杂交组合收蚁8 d时3龄起蚕率均能达到95%以上,能够满足实用化要求。

2.2 1~2龄人工饲料育对不同杂交组合发育经过的影响

由表2可见,4个杂交组合中有3个组合的发育经过没有差异,只有以广食为母本的广食×春54发育经过较快,1龄期比其他3个杂交组合缩短6 h,全龄经过快1 d左右,重复区之间没有差异。反映出广食性血统的杂交组合对人工饲料适应性好,发育速度快、发育整齐度高,这种优势在全龄人工饲料育的条件下将会进一步表现出来。

注:A与B为2个重复区。表3同。

2.3 1~2龄人工饲料育对不同杂交组合眠蚕体重的影响

从表3可见,2对杂交组合的1、2龄眠蚕体重,正反交之间差异不大,但品种组合间有一定差异,广食性血统的2龄眠蚕体重比ZHG血统要轻。

2.4 1~2龄人工饲料育对不同杂交组合茧质和产茧量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表4),4个杂交组合重复区之间差异很小,表4结果为4个杂交组合各两个重复区的平均值。茧质和小区产茧量正反交之间有不同程度差异,其中茧层量和茧层率均是正交高于反交,正反交平均值以ZHG组合高于广食组合,但全茧量和小区产茧量则是广食组合略高于ZHG组合。

2.5 1~2龄人工饲料育对不同杂交组合生命力的影响

从表5可见,4个杂交组合人工饲料育期间的1~2龄存活率均为100%,结茧率均在98%以上,死笼率均低于2%,3龄以后的虫蛹生命率均达到97%以上,但广食组合的死笼率略低于ZHG组合。同一对品种正反交组合之间差异都不大。

3 讨 论

人工饲料养蚕成绩受饲料质量、蚕品种、饲养技术、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选育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是人工饲料育实用化的前提。日本在小蚕人工饲料育研究、推广过程中,将适应性蚕品种和广食性品种选育作为人工饲料实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7],并将其纳入蚕品种国家审定的重要指标。但我国在家蚕人工饲料研究方面,对饲料配方的研究及现有蚕品种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调查较多[8],而适应性蚕品种选育工作滞后,从而制约了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此,近几年来,我们一方面对现行优良品种菁松×皓月、两广二号等进行摄食性改良;另一方面,采用无桑人工饲料等手段选育广食性蚕品种和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其中本试验中采用的“广食”就是能够取食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的中系广食性素材,其与普通品种杂交的F1代仍表现一定的广食性,而且经济性状较好,是组配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较为理想的材料。本试验中的“ZHG”(中系)和“春54”(日系)是我们选育的高产、优质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前期饲养鉴定证明,ZHG×春54在春季进行小蚕人工饲料育,取得了良好的饲养成绩,多数指标优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3]。本试验在秋季进行饲养鉴定,结果进一步表明,将广食和ZHG分别与春54组配杂交组合,F1代均表现出对人工饲料良好的适应性,并取得了良好的饲养成绩,而且2对组合正反交之间差异不大,说明广食和ZHG与春54均具有很高的配合力,具有组配实用品种的价值。

本试验结果还表明,尽管广食组合的小蚕期体重低于ZHG组合,但全茧量却略高于ZHG组合,说明该组合具有很强的代偿生长能力,即3龄改换为桑叶育之后,生长发育速度快,这是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的重要特征。但由于本试验受饲养量限制,没能对丝质进行缫丝鉴定,关于广食×春54杂交组合的茧丝质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摘要:本试验以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饲养形式,调查了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ZHG×春54正反交和广食×春54正反交的饲养成绩。结果表明,2对杂交组合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良好,24h疏毛率均达到或高于98%,3龄起蚕率广食×春54正反交显著高于ZHG×春54正反交,但1龄和2龄眠蚕体重广食×春54低于ZHG×春54,发育经过以广食×春54短于其他3个杂交组合;茧层量和茧层率正反交平均值ZHG组合高于广食组合,但全茧量和小区产茧量则是广食组合略高于ZHG组合;4个杂交组合1~2龄存活率均为100%,虫蛹生命率均达到97%以上,但广食组合的死笼率略低于ZHG组合。试验结果初步证明,2对杂交组合具有很高的配合力,在摄食性、产茧量、生命率等方面能够达到小蚕人工饲料育实用化要求。

关键词:家蚕,杂交组合,人工饲料,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徐世清.发达地区蚕业现代化发展观察[J].江苏农村经济,2009,(10):34-36.

[2]崔为正,季树敏,刘发余,等.广食性杂交组合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1):13-18.

[3]崔为正,刘训理,谢清忠,等.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小蚕颗粒饲料育的研究[J].蚕桑通报,2010,41(2):13-17.

[4]崔为正,李卫国,刘春英,等.稚蚕颗粒人工饲料育试验简报[J].蚕业科学,2001,27(3):224-226.

[5]程安玮,崔为正.家蚕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及若干物质添加效果的研究[J].蚕业科学,2002,28(2):134-137.

[6]真野保久,朝冈洁,井原音重,等.广食性多丝量蚕品种“朝雾”的育成[J].蚕丝昆虫研报,1991(3):31-56.

[7]永易健一.广食性四元杂交种“新朝雾”的育成[J].蚕丝科学与技术,1991,30(6):37-40.

家蚕饲养 篇5

1 品种基本性状

西绿-BB:家蚕转EGFP基因品系, 二化性四眠蚕, 日本系统, 普斑限性。卵色灰紫色, 卵壳白色, 蚁蚕浅黑褐色, 孵化较齐一, 蚁蚕及各龄起蚕均有较明显的逸散性, 食桑稍慢, 有踏叶现象。温度较高且用叶偏嫩时, 易出现三眠蚕。眠起较齐, 蚕儿发育齐一, 体质较强健, 易饲养, 壮蚕体形粗壮, 体色青白, 素斑为雄蚕, 普斑为雌蚕。老熟较齐, 营茧速度较慢, 茧衣厚, 茧形束腰, 茧色在自然光下呈绿色, 且具有绿色荧光特性, 茧层致密。随着茧色的加深, 束腰也加深, 茧层致密度增强, 不正形茧增多。出蛾齐一, 单蛾产卵量多, 良卵率高。

西绿-DT:家蚕转EGFP基因品系, 二化性四眠蚕, 中国系统, 普斑限性。蚁蚕黑褐色, 孵化齐一, 稚蚕有趋光性和趋密性。在广西高温多湿气候条件下不易饲养、5龄后期易吐水死亡。5龄期食桑旺盛, 蚕体粗壮结实, 体色青白, 素斑为雄蚕, 普斑为雌蚕。营茧速度适中, 茧形短椭圆。茧色在自然光下呈绿色, 且具有绿色荧光特性, 茧层致密。随着茧色的加深, 茧层致密度增强, 不正形茧增多。发蛾齐涌, 见苗蛾后第二天即大批发蛾, 雄蛾活泼, 交配性能较好。单蛾产卵量多, 良卵率高。

2 主要饲养技术

2.1 做好转基因安全防范

防止转基因材料外泻或基因逃逸, 作好转基因安全防范工作, 是做转基因相关研究的首要任务。在研究试验过程中, 根据国家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 完善转基因试验的安全保障条件和措施, 汇总相关材料, 与西南大学一起申报农业部EGFP荧光绿茧转基因家蚕中间试验安全评价许可。在得到许可的情况下, 按要求开展家蚕亚热带EGFP荧光绿茧转基因家蚕品种的选育研究, 并切实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中试阶段实验室具体防控措施如下: (1) 转基因家蚕的研究试验环境均是在专用蚕室、制种室等室内进行隔离饲养操作, 同时窗、门均加防虫纱网, 有效防止转基因蚕、蛾向外扩散。 (2) 该转基因试验蚕种由专人负责管理, 严防无关人员或动物接触转基因家蚕蚕种。试验剩余的蚕、蚕蛾、蚕蛹、蚕种等, 均焚烧销毁, 杜绝转基因家蚕扩散到试验室以外的地方, 并严防其它昆虫等进入室内接触转基因材料, 确保其它生物无法在试验过程从该转基因家蚕获得外源目的基因。 (3) 选育产生的蚕茧等副产品, 均经80~115℃高温灭活处理后, 统一集中封存。 (4) 饲养人员做好名册记录。配合提供相关的家蚕转基因安全防控的监督检查材料, 随时接受农业部和自治区转基因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并积极的根据指示和建议进行相关整改与修整。

2.2 加强消毒防病

养蚕前严格做好三消 (两次漂白粉、一次石灰) 一洗工作。养蚕期间, 坚持换鞋入室, 调桑给叶必须洗手。蚕室保持干净, 用过的蚕网、防干纸等及时用漂白粉消毒, 蚕室走道环境坚持每天用漂白粉消毒;如果见蚕有吐水现象, 必要时采取开空调控制室温等措施, 防止出现病死蚕。以单蛾制种为主, 并对母蛾进行单蛾检疫, 选无微粒子病感染的母蛾所产的卵进行继代, 并防止微粒子病病原扩散, 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2.3 小蚕饲养

饲喂适熟叶, 防止3眠蚕发生。蚕室加温时, 要及时补湿。日系品种蚕有踏叶习性, 喂叶要适中, 防止蚕座太厚, 并及时除沙。如果有迟眠蚕, 要及时提青处理, 并淘汰迟眠蚕。有弱小蚕时, 要将其拣出淘汰, 防止感病蚕的病原扩散, 污染蚕座。

2.4 大蚕饲养

大蚕期注意开门窗 (纱门、纱窗关闭) 通风换气。因该品系的蚕均为粗壮型, 蚕头不能太密, 宜稀, 防止蚕体之间相互抓伤, 并确保饱食。根据蚕体的发育情况及时扩座。避免喂嫩叶、湿叶。可在5龄期将同一蛾区内的素蚕和花蚕分开饲养, 提前分雌雄, 减少蛹期鉴蛹环节, 也可方便茧质调查时不用削茧就能分开雌雄调查。

2.5 上蔟

外源转入的EGFP基因表达的蚕白质具有疏水性, 导致西绿的茧也有一定的疏水性。若上蔟环境潮湿, 茧层会变得更加致密, 茧变小, 不正形茧增多, 茧色也变得稍淡。蔟中蚕头太密, 还会容易结双宫茧。所以上蔟宜稀, 特别是使用折蔟上蔟, 要做好上蔟环境的通风干燥。

参考文献

[1]Zhao A, Zhao T, Zhang Y, et al..New and highly efficient expression systems for expressing selectively foreign protein in the silk glands of transgenic silkworm[J].Transgenic Res, 2010, 19 (1) :29-44.

[2]Zhao A C, Long D P, M a S Y, et al.Efficient strategies for changing the diapause character of silkworm eggs and for the germline transformation of diapause silkworm strains[J].Insect Sci.2012, 19 (2) :172-182.

[3]张雨丽, 张桂征、闭立辉, 等.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家蚕品系的纯化与综合性状改良[J].蚕业科学, 2013, 39 (2) :384-389.

上一篇:结构变迁下一篇:动态演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