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问题(共12篇)
饲养问题 篇1
目前, 原料奶生产中农户仍占很大比例。调查发现, 一些农户养牛知识较为缺乏, 在奶牛饲养、繁殖、培育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 不能充分发挥奶牛生产潜力, 致使养牛效益出现隐性流失。
一、存在问题
1. 粗饲料单一、品质差
以甘肃为例, 粗饲料以小麦秸为主, 小麦收获打垛贮存全年用。在秋季玉米收获季节, 青绿玉米秸可喂20~30天, 在69户奶农中只有18户建有青贮窖, 且只能饲喂5~7个月, 无法全年均衡供给青贮, 青干草匮乏。
2. 日粮配合不合理
在日粮配方中, 由于粗饲料品质差, 缺乏青绿多汁饲料, 奶牛营养需求大部分来自精饲料, 因而精饲料供给量较大, 日产奶20公斤牛高达12公斤。精饲料以玉米40%~50%、麸皮10%~15%、大麦10%~15%、胡麻渣25%~30%构成, 缺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3.胎间距偏大
经过对140头成年母牛各胎次胎间距统计, 平均胎间距为413天, 比标准胎间距大48天, 只有40%的奶牛在360~380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产科疾病多、发情判断不准、运动不足、不能适时人工授精等。其导致奶牛终生产奶量和繁殖率降低, 每胎次产奶后期延长, 甚至提前3~5个月干奶。
4. 选择冻精不注重品质
由于奶牛冻配工作在各基层配种点, 奶农在奶牛配种时只重视品种 (即荷斯坦冻精) , 而对冻精的来源、质量、公牛号、系谱不了解, 对种公牛不作选择, 这种作法降低了后代的遗传素质, 忽略了后代的种质水平。
5. 产奶高峰期较短
母牛分娩后由于激素作用产奶量快速上升, 在被统计的45头奶牛中, 24头产奶高峰期较短, 胎次平均产奶量在4650公斤, 明显低于高峰期长的奶牛。
6. 干奶期饲养不当
干奶期是胎儿生长末期, 奶牛体内应贮备足够的营养物质, 为下一个泌乳期作准备, 也使乳腺组织得到恢复修整。但奶农对此认识不足, 一种是忽略干奶期饲养, 饲料营养供给不足, 致使胎儿生长发育和体内营养贮备不充分, 并影响下一个泌乳期产奶量;另一种是饲料营养供给过量, 致使胎儿过大, 奶牛过肥, 造成难产, 浪费饲料。对干奶期长短, 所有农户都理解为提前2个月干奶。
7. 乳房炎发病率高
在被统计的45头奶牛中, 38%在产前产后发生乳房炎, 主要原因是牛舍卫生状况差, 特别是地面不平且潮湿, 干奶方法不正确, 产犊前后乳房受污染等。
8. 饲喂、挤奶不科学
精、粗饲料分开投喂, 不注意饲喂顺序, 影响采食量和消化率, 更换饲料突然, 无过渡期, 造成生产水平波动, 甚至引起疾病。部分奶农饲养奶牛直接为市民供应散奶, 而喝奶习惯时间在早晚, 加之无储存设备, 因而, 形成了奶农早晚两次挤奶的习惯, 其实, 每日2次挤奶仅为3次挤奶量的80%左右。
9. 忽视原料奶卫生
挤奶员个人卫生不佳, 挤奶桶、盛奶容器清洗不彻底, 擦洗乳房不坚持原则, 定期不刷拭牛体, 挤奶完成后降温缓慢, 抗生素奶及药物治疗奶混入其中, 乳微生物控制意识淡薄。
1 0.记录不完善, 运动场地小
发情日期、配种日期、与配公牛号、预产期、产犊日期、每日产奶量、胎次产奶量、系谱、防疫记录、饲料配方等, 未作完善、系统的档案。运动场地小, 部分奶牛拴系。
二、对策及建议
1. 以玉米青贮为主, 附加青绿饲料
为奶牛提供优质粗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是促进奶牛产奶的前提, 在西北地区青绿饲料极为缺乏, 而修建青贮窖成本低, 玉米秸秆丰富, 建议广大奶牛饲养户修建青贮窑, 为奶牛全年供应青贮, 全株玉米青贮最佳。同时积极储备苜蓿、燕麦等青干草, 也可采用小麦秸微贮、碱化处理技术, 既提高粗饲料的品质, 又降低精饲料的用量。
2. 合理搭配日粮, 添加矿物质元素
采用合理的精料配方, 在饲料中添加矿物元素添加剂或使用添砖, 避免产前、产后瘫痪、胎衣不下、繁殖能力下降、异食癖等矿物元素缺乏症状。奶牛从泌乳中失去大量矿物质元素, 矿物质元素缺乏也会降低产奶量。食盐从饮水中补充。可全年为奶牛提供啤酒糟、醋糟、豆浆水等多汁饲料, 特别是啤酒糟对提高奶牛产奶量有显著作用。
3. 及时人工授精
在产后45~85天, 注意奶牛发情时间, 记录第一次发情日期并预测下次发情时间, 防止隐性发情、假发情。正确掌握适时输精时间, 对有生殖道疾病的必须及时治疗, 对90天仍未发情的请兽医检查诊治, 因营养不良推迟发情的及时补充日粮。
4. 增强冻精选用意识
大力推广使用经过后测的优秀荷斯坦种公牛冻精, 在畜牧部门分发配送冻精时, 发放国家良补的荷斯坦冻精, 各基层点配种使用种公牛冻精应作详细记录, 防止近亲繁殖。广大奶农应提高认识, 主动选择冻精牛号, 索取种公牛资料, 基层技术人员尽力提供选配服务。
5. 延长泌乳高峰天数
泌乳高峰期提供优质粗饲料、多汁饲料和补充足够配合精料, 提供充足干净饮水和矿物元素, 应尽可能维持高峰, 加强干奶期的营养补充, 防止营养储备不足。
6. 确定合理的干奶时间
在干奶期调整日粮配方, 全面合理供给营养。注意干奶方法, 加强运动, 注意牛体及牛舍卫生, 防止乳房炎发生。根据产奶量高低和体质状况, 合理调整干奶期长短, 一般干奶期在50~75天之间, 中等产奶量时为60天。
7. 控制乳房炎发生
对地面、排污沟合理规划, 保持牛舍干燥、卫生, 挤奶前应用干净温水擦洗乳房。在干奶前进行乳房炎检测, 挤奶员的手应洗干净、消毒, 产犊时地面要干净并消毒。
8. 科学饲喂、挤奶
牛多者可分群采用全混合饲料饲喂, 即将精粗青饲料全部均匀混合后饲喂。牛少者按先粗后精顺序, 固定饲喂时间, 定时定量、少喂勤添;调换饲料要经10天过度, 便于瘤胃微生物种群调整。采用每天3次挤奶、3次饲喂, 必要时购置储存设备。
9. 重视原奶质量
在用蛋白、乳脂含量确定价格的同时, 加入原奶微生物控制指标, 督促奶农讲求个人卫生, 彻底清洗各类接触容器, 保持牛体清洁, 防止各类污染, 从源头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
1 0. 完善记录和设施
做好每头牛的详细记录, 建立各类资料档案, 以便分析奶牛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改进或采取措施。奶牛需要运动空间, 不应拴系, 留足运动场的面积。
饲养问题 篇2
阐述了母猪饲养过程中饲料配合、日常管理及膘情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作 者:张文秋 侯建民 作者单位:张文秋(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063004)
侯建民(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农业畜牧水产局,河北,唐山,063300)
家禽饲养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 篇3
【关键字】家禽;饲养;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家禽,是指人类以获得羽毛、卵、肉为目的,采用人工方式饲养的鸟类动物,常见有鸽、鸡、鸭、鹅等鸟类,本文探讨主要以鸡为例。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家禽肉、卵需求的日渐增长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家禽饲养技术也日趋成熟化,然而,禽病的屡治不绝却将当前家禽饲养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暴露出来[1]。家禽养殖场管理上的缺失不仅会加大鸡群生病率,造成鸡群损失及提高养殖成本,同时也为禽流感提供了传播途径,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可见,如何实现家禽饲养的有效管理是当前广大养殖户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家禽饲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忽略消毒的重要性
目前,消毒方式不规范是家禽饲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由于消毒剂使用知识的普及程度低,导致家禽养殖户们只能是凭借过往经验来实施消毒措施;譬如采用氢氧化钠碱性消毒剂对育雏室实施消毒措施,没意识到这种高强度的消毒剂在实现彻底消毒的同时也会对雏鸡健康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大多数养殖户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对养殖场实行全面完善的消毒措施,为病原体提供了可供滋生的环境;譬如没有在养殖场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使得携带多种病菌的人员未经任何消毒措施即随意出入养殖场,为家禽健康带来隐患[2]。此外,还有部分养殖户长期使用同种消毒药剂而拒绝使用新型的消毒药剂,使得病原体逐渐提高抗药性,令消毒效果越来越差。究其原因,养殖场消毒方式不规范主要是由于养殖户们缺乏消毒意识,忽略消毒重要性所致,可见,要达到养殖场消毒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端正养殖户对消毒的态度,实现消毒措施的规范化。
1.2 用药剂量存在误差
无论何种药物,在发挥药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毒性,家禽药物也是一样,在适度剂量下,药物毒性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一旦超出这一范围,这些毒性即会对家禽造成伤害。然而,当前一些养殖户往往没有形成正确的用药观念,一旦家禽发病即盲目使用大剂量药物以期促进治疗效果,实则不但无法起到治疗目的,扩大的药物毒性还会给家禽带来额外生理负担;譬如长期给家禽使用大剂量红霉素药物,导致其钙吸收能力下降,使部分雏鸡出现发育不全的问题。此外,还有部分养殖户为节约治疗成本,一旦家禽病情得到改善即停止用药,期望家禽能自行康复,然而,所有疾病都是遵循一定规律变化的,而家禽病情往往就在停药后复发,甚至可发展为慢性疾病,如此一来,不仅无法起到节约治疗成本的目的,反而还会提高药物费用,致治疗成本上升。
1.3 滥用抗生素类药物
众所周知,抗生素虽然对病原体具有较好的抑制与杀灭作用,但由于其可提高病菌抗药性,且用药后将蓄积于家禽机体内,因此并不适于家禽使用。然而,一些养殖户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滥用抗生素类药物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反而将抗生素类药物作为治疗禽病的首要选择,这种行为不但延误了禽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为了杜绝此类现象,所有养殖户均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治疗禽病,从根本上消灭抗生素对食品安全的不良影响。
1.4 饲养管理方式粗放
养殖场管理方式粗放主要带来以下问题。一是温度问题。一些鸡舍在夏冬两季时不能得到及时的恒温操作,导致鸡群中暑或因受凉而引发肺炎;此外,在温度较低的鸡舍中,鸡群为保暖而密集成群,最终导致相互挤压而死的现象并不罕见。二是湿度问题。过于湿润易导致鸡下痢,而过于干燥则会使鸡体流失大量水分,阻碍雏鸡的卵黄吸收,并使鸡舍堆积过多尘埃,使鸡患上呼吸道疾病。目前由于管理粗放,鸡舍常出现缺水现象。三是光照问题。缺乏充足光照不但会使鸡群健康受到影响,降低产蛋率,同时还会阻碍雏鸡的生长发育;而当光线过强时,极易引发鸡群互啄,进而造成鸡群伤亡。
2 优化管理将禽病拒于禽群之外
2.1 提高消毒重视程度,遏制病原扩散
养殖户应在兽医部门与兽医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消毒对象与消毒环境选购由兽药监察部门批准生产的消毒剂,以保证消毒剂的使用科学性与合理性。养殖场消毒主要分为预防性消毒与疫源地消毒,前者是对养殖场内所有存在病原微生物或有害微生物可能性的场地、饮水及用具等进行消毒;后者则是对有过传染病的场地、饮水及用具进行消毒。除对养殖场实施全面消毒措施外,为防消毒池内消毒剂药效挥发,需定期更换消毒药剂。此外还应严格管理养殖场人员进出,场内人员每次进场前需先入消毒室消毒;场外人员则必须经由场内兽医检查批准,方可于消毒后进入场内。最后,由于长期使用同一消毒剂将令病原体提高抗药性,因而需购买多种消毒剂交叉使用。
2.2 重视家禽预防接种工作,加强抗病免疫能力
针对家禽养殖户用药观念不正确的问题,一是要规范药物使用剂量。根据病变规律与规定疗程给家禽用药,家禽病情改善后继续坚持用药以稳定疗效,从而使家禽疾病得到完全治愈。二则是要重视家禽预防接种工作。一方面,对家禽进行预防接种可以降低药物使用率,减少家禽的药物摄入,继而避免过多药物毒性对家禽生理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预防接种可以有效提高家禽抗病免疫能力,起到节约治疗成本的作用[3]。
首先明确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一般由当地畜牧兽医部门依照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结合各类流行禽病的特征、家禽年龄、母源抗体与疫苗类型来制定;其次,养殖户配合免疫程序进行家禽预防接种工作;最后,接种完成后,对所有家禽实行免疫监测工作,以预防存在免疫失败的例数,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完善免疫程序。需注意的是,为防止免疫失效,家禽免疫接种后十天内不宜使用消毒剂。
2.3 优化兽医诊治管理,以正确方式防治禽病
为尽可能消除养殖场抗生素使用现象,最为有效的方式即是优化兽医诊治管理,只有在兽医的指导下,才能切实提高治疗效果,实现用药合理性。为此,需要当地政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基层兽医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诊疗与兽药使用水平。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疫病监测体系,保证禽病的及早发现与及时治疗,通过应用科学的疫病防治措施来最大程度的降低禽病发生率。
2.4 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减少致病可能
由上述可知,松散粗放的管理模式并不适于家禽饲养,因此,为实现家禽的有效管理,养殖户应以科学合理的态度优化管理模式,减少养殖场致病可能。首先,每日定时查验鸡舍温度计所示温度是否符合要求,过热需通风散热,过冷则应实施鸡舍保温工作,以确保鸡舍温度时刻处于要求范围内。其次,每日定时为鸡群提供饮食饮水,以保证其体内水分充足,如鸡舍过于干燥,可将水盆置于供温炉上加湿;如鸡舍过湿,则可通过增加通风量或更换垫料的方式控制鸡舍湿度;需注意的是,冬季应避免开窗通风,以防冷风使鸡患呼吸道疾病[4]。其三,对鸡舍实行夜晚间歇式光照措施,保持光照适度,并确保灯泡干净。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家禽饲养管理模式中存在一定问题,但只要纠正错误观念,重视用药合理性与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就能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养殖场的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鸡群健康。
参考文献:
[1]任志.肉鸡饲养常见的几个问题[J].四川畜牧兽医.2011(03):37-38.
[2]张宝静,肖喜东.目前家禽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畜禽种业. 2010(02):126-127.
[3]李春艳.鸡场的消毒及应注意的问题[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03):84.
[4]李嘉红.家禽饮水给药须“八防”[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0(03):42.
作者简介:
张继万,男,出生日期:1962年7月30日,学历:中专,研究方向: 畜牧养殖与饲养管理。
饲养獭兔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篇4
獭兔的饲养繁殖要从日常饲料中获取足够的营养才能满足所需要, 如果单用青粗料或精料, 不仅养不好兔, 而且还会出现问题, 因此必须以青粗为主, 精料为辅, 青粗精相互结合, 方可获取良效。
2 定时定量, 少喂勤添
这样做, 兔不仅能吃好还可节省草料, 减少浪费, 保持环境卫生。
3 饲料调制, 注意品质
喂兔所需要的草料要注意清洁干净, 并注意品质和适口性, 对一些草料, 喂前适当加工调制成颗粒, 如青草、蔬菜清洗干净晾晒至半干, 粗料干草粉碎, 胡萝卜洗净制丝等等, 以改善草料的适口性, 提高消化率。
4 保持干净, 注意卫生
獭兔胆小怕惊, 喜洁厌污, 因此, 在日常饲养管理上应轻手轻脚, 保持安静环境, 严禁生人或动物骚扰。另外要注意卫生, 保持笼舍用具洁净, 并定期消毒, 以增强体质, 减少疾病。
5 分群管理, 适当运动
根据獭兔的生长、繁殖、性别等不同阶段分群喂养, 便于管理, 并适当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增进食欲, 增强抗病力。
6 更换草料, 循序渐进
季节交替时, 草料配方变更, 应由少到多, 逐渐过渡, 循序渐进, 给獭兔一个适应过程, 以减少突然变换草料带来的应激影响。
7 草料多样搭配, 满足生长繁殖所需
獭兔生长发育繁殖新陈代谢快, 需要质优量足的营养, 但单一饲料难以满足需要, 多种的饲料相互补充和调节, 只有多种草料合理搭配, 才能保证饲料营养全价。
8 添加夜草, 保证供水
獭兔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 其采食和饮水都在夜间, 所以添加夜草意义重大, 而且水是生命之源, 更应满足供应, 不可间断。
9 夏防暑冬防寒, 四季防潮保干燥
夏季舍前搭设凉棚, 遮阴避暑, 并注意通风, 供足饮水, 冬季取暖保温御寒, 使舍温保持15℃以上, 冬繁增效。四季笼舍注意防潮保干燥。
1 0 预防为主、防病于治
饲养问题 篇5
苏格兰牧羊犬是一种比较活泼好动的犬,热能的消耗量比较大,因而喂饲的食物应充足一些,
这种犬有大型和小型之分,这在食物的喂饲量上,应根据其个体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在每天的饲料中,大型犬需肉类500-600克,小型犬需肉类350-400克。
肉类应先煮熟、切碎,再用等量的.干素料(熟的)或饼干(不含糖的)加适量水调和后喂饲。原料特别是肉类,必须新鲜、清洁,食槽等餐具必须经常清洗,犬舍要经常打扫和消毒。
喂饲要定时定点,并限在15―25分钟内取食完毕到时即把食槽和食物取走,以养成定时定点取食的良好习惯。每天要喂给干净饮水1-2次,炎夏可增加到2-3次。苏格兰牧羊犬是一种比较喜欢活动的犬种,所以每天要让它有一定的时间活动,并有足够的运动量。方法是或让它在室内自由地蹦跳,或带它出去散步遛鞑,
资料
能做到早晚各一次最好。
为保持被毛的洁净,每天都要为它梳理被毛,梳去粘在毛上的污物与尘埃。梳理的用具可以用木梳,也可以用毛刷。每次梳过以后,还要用丝缎或麂皮将被毛擦拭一番,使毛更加柔顺而有光泽。
春秋两季,每隔2-3星期应给它洗一次澡;炎热的夏天,应隔1-2天洗一次澡。天凉的季节,在洗完澡后要立即用于毛巾擦干毛上水分。若在冬季,应用吹风机将毛吹干,以防受凉感冒。
每隔3-5天,要为它清除一次耳垢、牙垢、眼屎和脚趾 缝中的污垢。还要用2%的硼酸水洗眼,防止眼炎。爪子也应隔几天修剪一次。
平时要经常对犬进行调教和训练,训练它服从命令听 指挥,不胡乱吠叫,爱清洁卫生,定点排便以及不用爪和嘴 撕拉衣物、沙发等。
饲养问题 篇6
关键词:猪饲养环境;福利;安全猪肉生产
据统计,我国2005年的养猪量约为11.41亿头,猪肉产量为5009.5万吨,无论是养猪量还是猪肉产量均占世界第一。而且我国猪肉人均消费量占肉类消费很大一部分比例,所以猪肉依然是消费者非常重要的营养食品。对于国外养猪业来说,目前已经达到较高的自动化、集约化水平,并且比较重视动物本身的生活需求和行为福利,积极推进绿色养殖;而我国虽然也大力发展养猪业的自动化、集约化,但由于传统饲养模式所占比例大、饲养空间不足、猪舍环境差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猪只福利差,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制约了我国养猪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1 动物福利的概念
动物能够享有以下几种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生活无悲伤感和无恐惧的自由;不受饥渴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以上五大自由是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公认的动物福利标准。动物在健康,快乐的状态下成长是现代动物福利的理念,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动物生活的需求,达到动物和自然能够协调,保证动物维持其心理和身体与生活环境达到最大限度的和谐。
2 猪饲养环境福利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较高的饲养密度
我国由于自动化、集约化水平较低,传统饲养方式所占的比例较大,猪只饲养空间不足,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猪舍利用率、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是饲养密度过高对猪舍的温度、通风、湿度、有害气体都会有较大的影响,较小的生活空间、恶劣的环境必然会导致猪只无法按自然天性进行生产和生活。并且由于空间较小使该饲养环境中猪的定点排粪变得不规律,猪只与粪尿接触增多,猪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性能不能得到保证。
2.2 过于单调的环境
我国传统的猪只饲养模式是圈栏饲养,这种饲养模式一般只在猪舍内设置必要的饲养设备,几乎没有任何对猪只表现其天性行为有利的福利性设施设备,这种极其单调的生产生活环境严重压抑了猪只的自然天性行为,猪只容易烦躁并出现咬耳、拱腹以及咬尾等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猪只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性能。
2.3 不合理的地板设计
为了避免猪体与粪便的接触机会,使清粪工作强度得到减轻,最大程度的降低病原菌和寄生虫感染猪只的几率,目前大部分猪场都采用局部或全部漏缝地板,这种地板方便了清粪、保证了猪舍的卫生。但是局部或全部漏缝地板地面较凉,并且遇水容易打滑,经常造成猪只摔倒,引发腿及关节炎等疾病,如果采用金属漏缝地板可能会损伤母猪乳头,危害断奶前的仔猪。
2.4 不够稳定的猪舍内小气候环境
对于规模化猪场来说,猪舍保温隔热设计多数都不够合理,猪舍内小气候环境不够稳定,猪舍环境控制程度不高。春冬季节猪舍内湿度较大,但温度较低;夏秋季节猪舍内湿度较低,但温度较高,再加上猪舍内通风不好,饲养密度较大,这就造成舍内空气污浊,猪只长期生长在这种不良环境之中,会造成圣体经常处于应激警戒的情况,自身的抗病力和生产力以及饲料利用率严重降低,造成猪各种疾病的发生。
3 饲养环境带来的猪肉质量和安全问题
3.1 猪肉品质下降
猪只由于长期生活在比较狭窄的环境之中,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并出现咬耳、拱腹以及咬尾等不良习惯,这些异常行为使猪只应激反应加重,导致体内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激素和毒素,猪肉品质大大下降。
3.2 激素残留超标
由于传统饲养模式所占比例大、饲养空间不足、猪舍环境差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猪只福利差,猪只生产性能不高,为了保证其生产性能,经常有养猪场在饲料中非法使用激素,另外加上猪只应激反应导致体内分泌的大量激素和毒素,给猪肉的直接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3.3 抗生素、药物残留超标
由于生猪长期处于单调的饲养环境之中,再加上猪舍内小气候环境不够稳定,猪群的健康水平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保证猪只健康,生产性能得到提高,养猪场通常依赖长期使用抗生素、药物来控制猪群疾病,但是这样造成了猪肉产品中抗生素、药物残留超标。
4 应对策略
4.1 降低饲养密度
猪群大小和占地面积确定生长猪的饲养密,猪只咬架、咬尾等行为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大也不断增多,平均卧息时间相應变少,而平均站立活动时间加长,不易建立良好的猪群次序。
4.2 改善猪舍环境
研究发现饲养环境丰富的猪与饲养环境贫瘠的猪相比,应激刺激的反应较弱,对人的害怕程度也较小,并且在肉质方面,饲养环境贫瘠的猪比饲养环境丰富的猪要差。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橡胶管、轮胎、泥土类似物以及链条等“玩具”来丰富猪舍的饲养环境。
4.3 合理设计地板
对于猪舍内不合理的局部或全部漏缝地板,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善:辅设垫草、采用微缝地板等。通过研究发现,猪只在漏缝地板的环境中患严重呼吸道疾病的概率为13%左右,而采用微缝地板或辅设垫草之后,猪只患严重呼吸道疾病的概率为5%左右.
4.4 加强畜舍环境调控能力
如果猪只不能适应其生活环境,则易患疾病。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可以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控制好猪舍内小气候环境,使舍内温度保持适宜,加强舍内空气流通,保证猪舍内小气候环境的稳定,使猪群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减少药物和抗生素的用量,使猪肉肉质得以提高。
4.5 改进饲养工艺模式
猪只的生产生活受饲养工艺模式影响非常大,近年来在世界部分地区出现户外养猪的方式,这种养猪模式成本较低,使猪只接受大自然的环境,从而保证其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行为,这种方式饲养的猪只肉质较好。通过采用户外养猪的生产模式,可以达到猪只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达到猪只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5 小结
经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得出:如果不重视动物福利问题,就会影响猪只健康和生产性能,影响到猪肉的安全性和品质,而猪肉最终是由人类来消费的,这样终将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危害人的福利。并且,目前动物福利对经济领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部分发达国家将国际贸易与动物福利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贸易壁垒”,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动物福利问题,改变我国落后的传统饲养环境,改善猪只生活环境,为养猪创造健康、舒适的良好环境,加大对饲养过程的猪只福利的重视,使猪只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得到提高,疫病的发生率大大减少,从而生产出安全的猪肉产品,使我国的养猪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施正香, 李保明, 张晓颖, 等. 集约化饲养环境下仔猪行为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4,20(2):220-225.
[2] 郑飞燕, 梁园连, 唐凡, 等. 饲养密度对保育猪前期生产效果的影响[J]. 湖南畜牧兽医, 2002,5:3-5.
[3] 陈友慷, 李治沦, 潘其清, 等. 饲养密度对猪生产效果和行为的影响[J]. 家畜生态, 1994,15( 2):14-17.
[4] 郑翠芝,周芝佳,孙志敏. 猪饲养环境福利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 养殖技术顾问, 2006,12:5.
使用限位栏饲养母猪存在的问题 篇7
1 后备母猪发情难
2012年7月笔者曾经所在养猪场从外地引进一批后备母猪 (共3 000头) , 因猪场没有设置后备栏, 所以都在限位栏内饲养。经过45 d的隔离且按兽医要求接种了相关疫苗, 并在后备母猪90~100 kg时就开始诱情 (每天上、下午各1次) 。
3个月后, 这批猪长到了130 kg (平均重) 、220~240日龄, P2背膘厚达到了18~20 mm。在适时配种的第1周每天约有150头后备母猪发情, 第2周约80头, 第3周约30头, 第4周几乎没有猪只发情 (每隔2~3 d发情1~2头) 。45 d过去了, 还有800多头后备母猪未发情。
按照后备种猪购销合同, 发情率应在90%以上, 而这批猪只有80%左右, 该如何是好?问题出在哪里?后来在人工授精专家的建议下, 将限位栏拆除改成大栏, 每5~6头后备母猪饲养在一起, 让它们自由活动、充分接触、相互爬跨, 10 d内剩下的800多头有700多头发情, 只有70余头因过肥而淘汰。
2 断奶母猪发情间隔时间长
1万头基础母猪, 周断奶423头, 哺乳期28 d, 断奶前根据母猪膘情适当限料, 保证哺乳期掉膘失重控制在3~5 kg。在母猪断奶后, 将200头饲养在限位栏内, 另223头则在大栏自由活动, 供给同种哺乳料, 前2 d饲喂较少, 第3天喂3.5 kg并开始查情 (2次/d) 。限位栏母猪查情, 让公猪与母猪进行鼻与鼻的接触;大栏母猪查情, 将公猪赶到大栏内和母猪同处一室, 相互爬跨, 充分接触。结果发现:限位栏内的200头母猪, 5~7 d发情的有120头, 8~12 d发情的有60头, 超期限不发情的有20头, 发情配种率为90.00% (其中5~7 d发情的占60.00%, 8~12 d发情的占30.00%) ;大栏内的223头母猪, 5~7 d发情的有200头, 8~12 d发情的有20头, 超期限不发情的有3头, 发情配种率为98.65% (其中5~7 d发情的占89.69%, 8~12 d发情的占8.97%) 。
3 配种受胎率低
通常养猪都是把空怀母猪集中在一栋饲养, 目的是便于观察、查情、配种、饲料区分、控制料量及节省空栏。母猪配种后, 为了不因转群影响胚胎着床, 将限位栏内的180头发情配种 (全人工授精) 母猪在第1次发情配种结束后转到妊娠前期舍, 完成第2、3次授精;将大栏内未发情的3头母猪调走, 已发情的220头继续留在该栏完成第2、3次授精, 超过第1情期28 d后再转到妊娠前期舍。结果发现:限位栏内已配种的180头母猪因转到妊娠舍后不适应新环境, 加上左右两边的猪都攻击它们, 其休息和饮食受到很大影响, 因而在第2、3次授精过程中有部分猪情绪不稳定, 在结束配种后25~28 d查孕时, 有9头母猪未配上, 配种受胎率为95%;而大栏内已配种的220头母猪转到妊娠舍的第30天查孕时, 全部配上, 配种受胎率为100%。
4 肢体病严重
限位栏内的母猪因缺乏运动, 骨骼的发育与肌肉发育不能同步, 导致后肢虚弱;加上长期躺卧, 使肢蹄部位血液循环不畅, 致使肢蹄部神经麻痹, 进一步发展为瘫痪。
另外, 限位栏地板为缝宽2 cm的全漏缝地板, 漏缝条过于光滑, 母猪起卧十分困难。为了站立方便, 母猪不得不用力抓住板缝, 久而久之, 母猪指甲越来越长, 以致95%的母猪后蹄指甲过度生长 (长达10~12 cm) 且长得很尖。在有人突然进入猪舍、转群、左右两边母猪咬架等使母猪受到惊吓时, 其插入板缝内的指甲突然抽出, 造成指甲壳脱落, 导致后蹄感染、化脓, 进而丧失生产力。据统计, 猪场限位栏饲养的母猪因跛脚而淘汰的占30%左右, 其中关节损伤的占23%、骨折和风湿的占7%。
5 产科疾病多发
母猪在限位栏内吃了睡、睡了吃, 缺少运动, 加上饲料单纯, 使其过肥, 以致生殖机能衰退、子宫收缩无力、腹肌与膈肌及荐坐韧带发育不良。
母猪正常产程在3 h以内、产仔间隔在15 min以内, 而现在大多数母猪产程达5~7 h、产仔间隔达30~45 min, 有的难产的产仔间隔达1~2 h。由于产程过长, 为了不让仔猪在产道憋死, 几乎需对30%的母猪施行人工助产。在夏季, 如果人工助产消毒不彻底或造成母猪产道损伤或清宫消炎不及时, 易导致母猪发生隐性子宫炎。在母猪发生隐性子宫炎时, 由于子宫颈口紧闭, 脓性分泌物滞留子宫, 造成子宫蓄脓, 待母猪断奶后发情时易屡配不孕, 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6 夏季热应激大
猪是恒温动物, 在适宜温度下, 靠热传导、热辐射、热蒸发以及空气对流进行散热调节, 靠自我调节摄食量进行产热调节。现在的猪背膘趋薄、被毛稀疏, 在炎热环境下, 能吸收大量的热辐射, 环境的高温容易传导至猪体内, 而猪的汗腺不发达, 在高温环境中蒸发散热能力差, 所以妊娠母猪特别怕热。
母猪限位栏最大为70 cm×220 cm×115 cm, 栏两侧有固定的防母猪爬出的栏杆。在实际生产中, 常会发现在母猪侧卧休息时, 其乳房、背外侧以及四肢会挤出限位栏栏杆外 (妊娠后期母猪更是如此) , 以致几乎所有的母猪都是一头挨一头。这样一来, 猪的体热互相传导, 舍温越来越高, 在夏季即便采取风机水帘、喷雾、层顶及墙四周用泡沫和遮阳网隔热等降温措施, 也很难将舍温控制在30 ℃以内 (舍内最高气温可达32~38 ℃) , 会给妊娠母猪造成很大的热应激。
热应激会使妊娠母猪采食量下降、体能储备减少, 对母猪围产期健康及生产性能有较大影响;还会抑制脑下垂体的功能, 使分泌的促黄体素 (LH) 与促卵泡素 (FSH) 减少, 对断奶母猪的发情及排卵有较大影响;同时, 对母猪流产、产死胎等方面也有很大影响。
7 “怪僻”现象多
动物饲养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1 动物饲养监管存在的问题
1.1 防疫条件审查难
一般情况下,养殖场主要等到养殖场建成后才向当地兽医部门申请动物防疫合格证,由于监管及指导的滞后性,常导致养殖场选址不当,场内布局不合理,防疫设施不规范或不齐全等情况发生。因动物防疫条件不合格,审查难以通过,整改难以到位,但养殖场照样投入生产经营,导致监管措施难以落实,防疫措施难以到位,疫情发生在所难免,兽医部门陷入两难的境地。
1.2 动物引种监管难
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养殖场跨省引进种畜禽,必须经省(直辖市、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审批同意后方可跨省调运种畜禽。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养殖场跨省调运种畜禽,根本就没有向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审批,种畜禽调运回来后也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也不隔离观察,直接混群饲养,导致疫情时有发生,给养殖场带来经济损失,引种监管常成为真空。
1.3 强制免疫监管难
养殖场动物的强制免疫工作由养殖场自主承担,养殖场是否严格按照动物免疫程序来实施动物免疫,免疫效果如何,只有养殖场自己知道。养殖场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报告动物免疫情况流于形式,只为应付检查,免疫档案作假严重,记录不规范。不配合兽医部门免疫监管、免疫监测,更不要说主动采样送检监测了。强制免疫难度大,监管难以实施到位,导致疫情发生概率加大。
1.4 检疫申报监管难
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养殖场动物调出调进均应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但部分养殖场动物出栏(笼)根本就不申报,官方兽医到场到点检疫成为空话,也有由于官方兽医人员监管地域过大,无法覆盖到所有管辖区域,而导致部分养殖场不能到场实施检疫的情况发生。检疫执法人员少,检疫申报实施难,检疫监管难到位,是摆在兽医部门现实的问题。
1.5 无害化处置监管难
养殖场对病死动物应做到不食用、不销售、不上市、不抛弃,必须做好无害化处理。养殖场由于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全,无害化处理掩埋地点难找,无集中无害化处理中心等原因,将病死动物出售、抛弃野外的情况时有发生。养殖场发生传染性疾病也不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导致疫情情况严重或扩散,甚至影响环境。因养殖场大多地处偏僻,动物卫生监管人员每月监管一次,难以发现养殖场不按要求处理病死动物,导致监管难度较大。
2 动物饲养场监管对策
2.1 加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
各级政府及兽医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使养殖者熟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兽医部门进行养殖场监管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养殖场健康生产。从而使养殖场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及相关规定来选址建场和规划场内布局,完善动物防疫设施,完善养殖制度,规范养殖档案记录,规范强制免疫,使养殖场进入良性化的生产经营秩序当中。
2.2 设立防疫条件审查前置条件
笔者认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有必要进行修订完善,应设立养殖场先报后建,经审核符合建设条件后再建设。养殖场主应将建场选址和场内规划布局材料送当地兽医主管部门申请报建手续,兽医主管部门接到报建材料后,派出2名以上兽医技术员进行现场察看,符合动物防疫条件选址和布局的,批准建场;不符合建场条件的,提出整改意见,经整改后符合条件再批准建场。
2.3 加强养殖场违法行为查处
兽医部门对养殖场的监管贯穿养殖场生产经营全过程,是实施动物防疫措施和畜禽产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兽医部门应加大对养殖场违法行为的查处,对不按照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建场,动物防疫设施不完善,跨省引种不报批,动物出栏不申报检疫,强制免疫不落实,投入品使用不记录,使用违禁药品,养殖档案不规范,出售或抛弃病死动物等行为,按规定从严从重处罚。
2.4 增加财政监管经费投入
冬季奶牛饲养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9
1 冬季奶牛对营养的需要量必须要增加
(1) 奶牛维持营养需要量增加。奶牛是恒温动物,体温经常保持在38.5℃左右。在严寒的冬季,由于外界气温低,奶牛的体热散失量增加,所以用以维持体温所需热量也就相应增加。也就是说,奶牛在冬季既是不生长发育、不产奶、不妊娠,只保持原有的体况,也得增加营养需要。
(2) 饮水量要增加。冬季由于奶牛多采食干草,所以奶牛消化液的分泌量增加,仅唾液一项每天就得分泌50升。因为水是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如果饮水不能保证,奶牛不仅食欲降低,还将导致膘度和产奶量下降,而且易在早春发生重瓣胃梗塞,也就是养牛户常说的“干白”。
(3) 食盐的需要量要增加。奶牛的胃液分泌量增加了,对食盐的需要量就要增加,因为氯化钠是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食盐供应量不足,奶牛便会降低食欲,导致体况消瘦和产奶量下降。
2 冬季奶牛在饲养上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冬季要提高饲养标准。混合精料供给量可增加15%,用以补偿维持需要增加的营养物质,使产奶量得到保持或提高。
(2) 冬季奶牛要饮足温水。奶牛每采食1kg干饲料约需要5升水,饮水次数不应少于夏季。除每天早、午、晚各饮1次外,最好在夜间再饮1次。要求水温要在5℃以上。给奶牛不应饮带冰茬的冷水,这是因为不仅会增加奶牛的体热消耗,而且还易引起孕牛的流产。
(3) 应保证食盐的供给。奶牛冬季食盐的供给量应当视其奶牛体重的大小和产奶量的高低而分别定量,一般每日30~50g。除拌料外(按日粮的0.5%供给),亦可设盐槽,让牛进行舐食(但应有所控制)。
3 奶牛在日常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采用暖舍养奶牛。冬季为减少奶牛的体热散失,所以应在牛舍的门、窗加挂草帘或用塑料布封闭,所建牛舍应当向阳,窗上的玻璃应当干净透光,以便采光、保温。若有条件时,也可实行人工采暖,其舍温要达到13℃为佳。
(2) 牛舍夜间要铺垫草。冬季在牛舍铺垫草,既可以减少奶牛的体热散失,又可防止奶牛冻伤和减轻冷应激对奶牛的不良剌激影响。特别是水泥地面,冬季一定要注意铺垫干草。
(3) 要注意运动:在冬季白天阳光充足温暖的中午前后,可将奶牛赶到舍外运动场让奶牛晒太阳和自由运动,以增强奶牛的体质和提高奶牛的新陈代谢能力。
小尾寒羊饲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10
1 在实际饲养中出现的问题
1.1 实际饲养环境的变化
大多数养殖户在引进小尾寒羊时忽视了小尾寒羊原产地山东省的生态环境与小尾寒羊生活习惯, 没有建立相应的饲养条件。
1.2 放牧过度
一些养殖户过度放牧, 尤其是在草资源不丰富的草场上进行放牧,使得小尾寒羊没有足够的营养, 导致小尾寒羊出现疾病甚至是死亡。
1.3 营养不良
小尾寒羊生长和发育的速 度 非 常快, 繁殖能力强, 养分损耗比较大, 要保证好小尾寒羊的正常营养需要, 需要在日粮中增加精饲料。但是一些饲养户认为小尾寒羊只需要喂养秸秆和草就行, 导致小尾寒羊的营养不良, 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1]。
1.4早期推广存在的炒种行为
在小尾寒羊引进的初期, 有着非常严重的小尾寒羊的炒种现象, 1只母羊的最高售价可以达到1 200元左右。很多饲养户都是在炒种的时期以高价买进, 再加上不懂小尾寒羊的饲养方法, 导致出现严重亏损。
2 对策
2.1 确定科学合理的饲养方向
小尾寒羊的主要优势是繁殖率能力强、产羔数量较多、生长和发育速度快。饲养户要确定好科学合理的饲养方向, 除了条件比较好的作为纯繁户进行纯种繁育生殖工作之外, 一般饲养户应该把小尾寒羊跟本地土种羊杂交, 进行专业化的小尾寒羊杂交羊的饲养。
2.2 改善饲养条件
饲养小尾寒羊应该使用舍饲的方式为主。在夏、秋季节, 草场饲草比较茂盛, 可以进行适度放牧, 有利于增强小尾寒羊的体质, 加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但是一定不要过度放牧。此外, 小尾寒羊对抗热能力比较差, 注意尽量减少在炎热的中午进行放牧;在夏季时, 羊舍需要遮荫, 减少阳光的照射。在冬季时, 采用暖棚进行饲养, 在防寒保暖时需要注意空气的流通。饲养小尾寒羊的饲料一定要营养和全面, 添加必要的精料。特别是要做好母羊的管理工作, 这对于发展小尾寒羊的生产、提高小尾寒羊的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2.3 控制饲养规模, 做好饲料供应和贮备
小尾寒羊繁殖能力强, 饲养规模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保证在全年供给小尾寒羊足够的饲料, 尤其是要提供带有蛋白质的饲草料, 使小尾寒羊正常生长。
3 常见的疾病防治
3.1 羊快疫
这种病主要是由于腐败梭菌引起, 主要特点是发病比较急、死亡率高。在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进行注射1次羊四联疫苗, 能够比较有效防治此病。
3.2 瘤胃积食
瘤胃积食,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小尾寒羊瘤胃内饲料太多, 导致羊的胃体积变大, 胃壁出现扩张, 食糜停留在瘤胃, 由此导致出现严重消化不良。此病临床主要的特征是反刍、养的瘤胃坚实、瘤胃蠕动功能减弱或者消失。防治的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2) 帮助羊进行消化, 主要用石蜡油或者是植物油100 mg对羊进行灌服,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人工盐50 g、芳香的氨醑10 mg, 添加水500 mg, 进行一次性灌服。
3.3 羔羊杆菌疾病
这种病主要是因为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导致的新生羊急性病, 它的主要特征是有败血症和严重的腹泻, 使羊出现严重的脱水。防治方法: (1) 注意加强母羊在产前后的饲养和管理工作, 保证母羊的营养补给, 以此来强化羔羊的体质和免疫力;并保持羊舍的干燥和清洁, 防止出现病原菌感染。 (2) 治疗主要原则是恢复小尾寒羊的抗菌、胃肠功能, 使用土霉素按照20~30 mg/kg体重的剂量, 进行2~3次的口服。
参考文献
[1]赵金山, 戈新史, 淑艳, 等.如何引进小尾寒羊.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 (11) :28-29.
饲养问题 篇11
关键词:宠物行业;存在问题;幼犬;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2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69-01
1 我国宠物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宠物行业从业人员多,门槛低、整体素质不高。目前我国的宠物行业从业人员,无论是人才的数量、经验还是技术水平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宠物行业普遍缺乏行业监管。导致这些非专业从业人员经常以欺骗消费者的手段来达到经营的目的。从而导致宠物买卖经常发生纠纷。
2 对策
以养犬为例,对宠物养殖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说明。
2.1 做好养犬前的准备工作
(1)在选择品种之前首先得考虑家庭环境的空间大小,如果空间太小,那么就要考虑选择一只体型较小的宠物犬,避免其长大了没有足够大的空间。
(2)宠物主人必须先通过网络了解所喜欢品种的性格、运动量、食量,再决定购买。如老人最好不要养哈士奇等雪橇犬,因为哈士奇等雪橇犬的运动量太大,并且力量大,老人在牵引时容易被拖倒。
(3)根据想购买品种的大小提前购买适合的宠物用品。如狗粮、笼子、梳子、碗、大小便训练剂(训练犬大小便,防止乱拉大小便)、狗咬胶(犬磨牙用,防止咬家里拖鞋)、钙粉(钙胃能)和整肠配方(发育宝)等。
(4)考察要购犬的宠物店或犬场的信誉、月销售量、进货渠道、进货量,这些可以通过和店主进行沟通就能有效了解。
2.2 挑选健康的的幼犬
就算同一窝犬也有好有坏。要挑比较健壮、精神状态良好、活泼好动的犬,而且要做到“四看”、“二摸”:一看牙齿,看其咬合是否紧闭、是否有地包天(但有些品种如卡斯罗、英国斗牛犬、拳师犬都是地包天,那是正常的),是否有蛀牙(有蛀牙说明缺钙或其他原因);二看肚脐,看是否有脐疝、腹壁疝;三看腿,看是否是八字腿(观察犬的运动状态);四看被毛,看被毛是否光亮、有无头皮屑、有无皮肤病;二摸:一摸睾丸,看是否有两个睾丸还是单睾;二摸鼻子,摸鼻子是否湿润,健康的犬鼻子应该湿润有光泽,如果流鼻涕或是很干燥,都是不正常的。
如果这些都合格那么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做化验。最好用专用检测试纸检测犬瘟热、细小病毒、冠状病毒等,有条件的最好做下生化试验和血常规,看犬的各项生理指标是否正常。
3 幼犬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1)请勿立即给犬洗澡。因为小犬刚换新环境,对环境的抵抗力比较低,洗澡容易患感冒。
(2)饲喂专门的狗粮。不要饲喂其他东西,特别是牛奶、骨头、火腿肠、巧克粒、生鸡蛋等应饲喂专门的狗粮。
(3)不要给犬睡地板,地板湿气较重,容易着凉。
(4)一天喂3~4顿。尽量少食多餐,每顿的量不能过多,一般是喂到7分饱。
饲养雏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12
1适宜的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 鸡群拥挤, 会造成死亡率增加, 而且会使鸡群发育不匀。饲养密度过小会加大养鸡成本, 而且不利鸡群保温, 冬季密度可适当加大, 夏季, 则应适当养一些, 1~3周龄, 1m2可养40~25只, 4~6周可养25~15只。
2适宜的温度
温度的合适平稳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由于雏鸡夜间不活动, 自身产热少, 所以夜间温度要高些。另外, 弱雏即使在白天, 温度了要高些, 平时要多注意鸡群的动态, 如果雏鸡闭眼吱吱叫, 挤在炉边或热源附近往往聚集成堆, 有些鸡会被压而窒息死亡。说明温度低了, 如果雏鸡张开翅膀不爱动, 不爱吃, 频频喝水, 并张嘴喘气, 呼吸增加, 远离热源。说明温度高了, 当鸡群分布均匀, 行动活泼, 休息时个个伸脖伸腿安静躺着, 说明温度适宜。
3相宜的温度
如果育雏室温度不够又不能及时饮水, 雏鸡就会失水, 表现为食欲不振, 饮水频繁, 消化不良, 体瘦弱, 如果温度过大, 则易引起鸡的球虫病, 一般相对湿度在55%~65%就差不多了, 温度不足时, 可以直接在地面洒水, 如果在水中添加消毒剂, 对鸡舍和雏鸡进行喷雾, 既增加了湿度又消毒了。
4适宜的光照
雏鸡脱壳后2~3d, 要每天24h给光, 光度可强些便于雏鸡的早认食、饮水活动, 便可依靠自然光, 夜间给光, 在天气好时, 应打开窗户, 使鸡群接触到阳光, 随着日龄的增加, 可以打开舍门, 使雏鸡能到外面自由活动, 刚开始只能在外面呆15~30min。放鸡时, 不能硬往外赶, 否则会使体弱的雏鸡由于不能适应外界环境而死亡。赶回时, 也要一点点的诱导。夏季运动场应有遮荫的东西, 冬季则要一个月后, 雏鸡羽毛有一定保温能力时, 才能开门放出去。
5注意通风换气
(1) 要满足雏鸡对氧气的需要和调节温度, 雏鸡虽小, 但生长发育迅速, 代谢旺盛需要的氧气较多。 (2) 排除CO2、NH3等有害气体, 如果不及时排出会对鸡体产生伤害而造成雏鸡死亡, 所以注意通风换气使舍内空气新鲜, 人进入鸡舍内感觉无刺眼、刺鼻气味, 同时要防止间隙风吹入, 以免引起雏鸡感冒, 发生呼吸疾病及并发症。
6及时饮水
雏鸡接到育雏室后, 应立即给水喝。第一, 可以饮0.01%高锰酸钾水或10%白糖水特别要注意帮助那些找不到饮水器的雏鸡饮到水。例如:敲敲饮水器, 把雏鸡抱起, 让鸡嘴沾沾水等等, 诱导鸡找到饮水处。如果弱雏不会喝水, 可用针管喂几滴白糖水, 让它们也慢慢跟着鸡群找到水喝, 饮水器每天水量充足。
7及时开食
雏鸡接回后, 一般在1~2h诱导雏鸡饮水, 当鸡饮水后再食。第一次喂料要用水拌潮, 撒在硬纸片上, 只要有一只小鸡来吃, 由于纸的振颤, 其它小鸡也就全来吃了 (饲料配方:玉米面55%、麦麸15%、小麦15%、豆饼粉15%、0.4%的土霉素和适量红糖, 还可以加入适量多维素, 雏鸡出壳1~4d采用此配方) , 5~8d改为碎米3份、豆饼1份、葵花籽饼0.1份、食盐0.02份、土霉素和多维素适量, 在2~3d后也可在饲料中加些沙和其他矿物质, 如:骨粉、贝壳粉、木炭粉或盐, 沙可帮助消化, 盐可增进食欲, 木炭粉右清除肠胃中的脏东西和臭气, 其他矿物质可助于骨骼的发育。在2~3d后, 每天要喂一餐青饲料最好, 特别是夏季更要多喂些嫩草和蔬菜叶, 富含维生素有利于雏鸡发育。
8及时断喙
鸡容易产生啄癖、啄癖包括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轻者致伤残, 重者死亡。所以雏鸡一般都在7日龄左右进行断喙, 断喙一般都借助于灼热的刀片。方法就是左手抓鸡腿部, 右手拿鸡, 将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 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压力, 使鸡缩舌, 选择适当的孔径, 在离鼻孔2mm处断切。切断后还必须用烧灼的刀片在喙切面四周滚动以压平嘴角, 否则在成鸡时会重新长出尖喙。断喙前1d料内添加些VK, 防止出血断喙后应在食槽内多加些料, 以免鸡啄食碰硬槽底有痛感影响吃料。
9观察鸡群、观察鸡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