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方式和技巧(共7篇)
训练方式和技巧 篇1
众所周知歌唱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形式, 同时歌唱也是歌唱者内心真实情感的释放, 不同性格特点与拥有不同人生经历的人, 在唱歌的过程中所蕴含的实质性感情, 以及具体的表达方式都不同, 所以要想发挥出歌唱者真正的实力, 引起听众感情上的共鸣, 以歌唱者性格特点作为主要的依据, 制定歌唱技巧训练练习计划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基于性格划分的歌唱技巧训练方式研究意义
歌唱实质上是音乐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 具有及其深刻的内涵。在歌唱艺术表现形式中, 歌者自身的先天条件, 以及后天训练形成的独特唱歌技巧, 不仅是塑造歌者歌唱风格的关键, 也是评价歌者歌唱水平的依据, 因此根据性格和先天的歌唱条件, 进行针对性的歌唱技巧的练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意义。歌唱技巧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歌者养成正确的发音习惯, 音乐技巧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需要长时间的钻研, 并经过大量的练习之后形成的歌唱习惯, 传统歌唱技巧的训练, 单纯的从唱歌技巧练习规律的角度出发, 注重歌者唱歌实力的提升, 以及唱歌技巧的自然运用, 忽视了性格对于歌者学习带来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经常会出现优秀歌者不敢发声的问题, 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对舞台抱有一种恐惧的心理, 在聚光灯和观众的注视下, 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歌唱实力, 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相关学者提出了性格划分歌唱训练方式, 以歌者的性格特点为依据, 制定相应的合理的歌唱技巧练习计划, 达到脑力与体力双实践的目标, 继而实现歌者唱歌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同步提高。
二、基于性格划分的歌唱技巧训练方式研究策略
(一) 确保性格划分歌唱练习计划的合理性
唱歌技巧的学习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不经过长时间的练习, 无法感受到歌唱实力的提升, 所以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 容易失去练习学习的信心, 产生烦躁的心理。
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确定个人性格与唱歌技巧学习之间的关系, A音乐学院学生自发组成了调查团, 以本学校一年级的学生为主要的对象开展调查活动, 在调查活动结束时总共收到153份有效的调查问卷, 其中女生有78人, 男生有75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之后发现, 与男生相比, 女生在唱歌技巧练习上花费的时间更多, 上进心也比较强, 针对这样的情况, 调查团建议音乐教师加强对学生个人性格特点的关注和分析, 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 提高歌唱技巧练习计划的针对性, 对于毅力比较强的学生, 老师可以适当的延长练习时间, 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 注重关键技巧的讲解和针对性练习, 让学生在短时间的练习过程中, 掌握歌唱技巧的重点内容, 确保性格划分歌唱练习计划的合理性, 继而从根本上提高全体学生的歌唱能力。
(二) 引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
我国著名学者陶行知说过, 性格是教育的出发点, 从性格发掘学生的实际潜力是最有价值意义的, 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性格特点为依据, 通过日常歌唱技巧的训练, 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 与此同时针对学生性格上的问题, 进行有效的疏导, 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以A音乐学院陈老师为例, 陈老师在多年授课的基础上, 明确了自己在歌唱技巧练习教学中的定位,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与学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 陈老师对自己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 以及学擅长的歌唱技巧都非常了解, 所以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 会选择与学生性格特点相悖的曲子让学生练习, 比如对于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 陈老师会选择比较含蓄的歌曲, 对于内向寡言的学生, 陈老师会选择豪迈的歌曲, 进而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继而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的不同, 变换自己的风格, 充分发挥自己的歌唱实力。
(三) 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素质
教育者是歌唱技巧练习活动的主导者, 教师的决策力和判断力是决定歌唱技巧教学效果的关键, 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人们往往将重点放在学习者的身上, 忽视了教师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唱歌技巧练习活动的有效性, 以及性格划分唱歌技巧练习方式的应用性, 应该在现有基础上, 提高对音乐教师的要求。作为音乐教师, 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素养, 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 秉持着一视同仁的心态, 耐心回答学生的疑问, 不会因为微小的错误对学生进行胡乱的斥责, 进而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 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在自己身上看见道德的闪光点, 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其次要有过硬的音乐专业知识支撑, 以及极强的洞察力, 以便于及时发现学生练习过程中的问题, 最后教师还要有一定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能够注意到学生情绪上的变化, 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进行针对性的改正,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4]。
(四) 做好基础练习工作
唱歌技巧的练习过程十分复杂, 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要按照唱歌技巧的练习规律制定计划, 作为教师在了解学生性格特点的基础上, 要注重学生耐力与毅力的培养, 教导学生摒弃急于求成的心态, 让学生在音乐技巧练习活动上做到持之以恒, 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 根据学生心态的变化, 以及唱歌实力的提升情况及时调整练习内容, 继而有效的避免学生自暴自弃现象的发生。以A音乐学院孙老师为例, 孙老师具有丰富的音乐教学经验, 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 主张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注重歌唱技巧练习活动氛围的调节, 以及学生性格特点的关注, 以正确的发生和正确的呼吸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 要求学生在歌唱时投入感情, 保证歌唱技巧符合规定要求的同时, 要脱离固有原则的束缚, 并在实践摸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歌唱风格。
结论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能够发现, 基于性格划分的歌唱技巧训练方式, 从最基本的层面入手, 弥补了传统音乐教学上的不足, 实现了感情与技巧的完美融合, 性格划分的歌唱技巧训练方法的应用, 从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出发, 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了歌唱者自身的优势, 与此同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基于性格划分的歌唱技巧训练方式研究意义, 针对基于性格划分的歌唱技巧训练方式研究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性格划分,歌唱技巧,训练形式,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宇.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 (本科) 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罗宇佳.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2.
[3]赵娟.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 2013.
[4]罗中一.从我国30多年美声唱法研究文献看声乐教学理论之构建[D].上海音乐学院, 2014.
[5]郭晓艳.多尼采蒂歌剧中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探析[D].河南大学, 2010.
学会与异性正常交往的方式和技巧 篇2
拘谨、畏缩,妨碍青少年男女之间的交往;过分热情、随便,又显得轻浮,不庄重,同样是不可取的。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异性交往呢?
首先,注意交往方式。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性交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人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性交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集体交往,家长放心,老师支持。集体交往的形式各种各样,如兴趣小组、科技小组、学习小组等。集体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娱乐、游戏、竞赛、旅行、小发明、小制作等。
《夜莺》的技巧训练和情感表达 篇3
钢琴曲夜莺是一首变奏曲, 是米哈伊尔·格林卡根据俄罗斯著名歌曲作家阿拉比耶夫的歌曲《夜莺》改编的。米哈伊尔·格林卡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 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从小就师从约翰·菲尔德学钢琴, 还学习了小提琴等多种乐器, 后来又拜西格弗里德·德恩为师, 学习了作曲, 显露出独特的音乐天赋, 为他之后辉煌的音乐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夜莺》的主题旋律来自于俄罗斯的民间音调, 委婉朴实。之后, 具有“钢琴之王”美誉的匈牙利伟大浪漫主义大师——李斯特, 对格林卡的钢琴曲《夜莺》作了一系列的改编。
二、作品演奏中的技巧训练
钢琴变奏曲《夜莺》中包含了四个变奏。在这四个变奏中, 主题旋律出现在了不同的声部, 并且在结构上也有所变化。在整个乐曲行进中, 伴奏织体也进行着多样性的变化, 由稀疏到密集, 使得乐曲明朗欢快, 更具歌唱性。
首先在引子部分, 连续出现两个小节的和弦琶音, 由强到弱。引子强调的是明亮广阔, 那么这就需要我们从琶音的技巧上来下手, 在演奏这些琶音时手臂可适当地向外扩张, 这样出来的音色就会有宽广明亮的感觉。
主题旋律出现的时候, 首先要注意主旋律的歌唱性, 演奏时要注意分句以及触键上需要贴键演奏。其次伴奏织体应该要控制一下音色, 也就是要演奏的更轻些, 这样才能凸显主旋律, 这里还要注意伴奏的保留音以及legato连奏。
在第一变奏的A1段中, 这里已开始四个小节主旋律是由左手来表现的, 因此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突出左手的高音。有连续三个小节的装饰音出现。装饰音在乐曲中起到装饰或加花的作用, 速度稍快, 音色轻巧, 不能够占用太多时值。在这里加入装饰音是为了模仿夜莺的啼鸣声, 是非常轻巧欢快的。
在第二个变奏中, 主要出现了六连音和三连音。在六连音和三连音的练习中, 要注意节奏和音值的把握。在特定的音值内, 将多个音平均地弹奏出来。这这种情况下, 我们经常把节奏速度放慢, 分析音值, 进行多次练习, 或者可以跟着节拍器进行练习。等熟练之后就可以慢慢将速度加快, 从而达到乐曲所需的演奏要求。
第三变奏在A3段中, 高声部出现了九连音, 练习方法可以和第二变奏中的六连音和三连音一样。左手以三连音为基本伴奏音型, 平稳地进行。B3的高声部是非常清脆欢快的, 所以在弹奏时要注意音色, 采用落提的方法, 落下提起时要注重指尖的力度。
第四变奏中出现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 而且第四变奏的速度是很快的, 所以这对我们手指灵活性的要求比较高。手指快速弹奏需要较好的的颗粒性, 也就是手指的独立性。这里的十六分音符除了要演奏清晰以外, 还需要连贯性, 要演奏的流畅, 因此需要指尖紧贴琴键的演奏。
尾声部分出现的演奏技巧比较多, 有半音阶、左手跨越、琶音等。对于半音的练习, 指法是相当重要的, 只有使用了正确的指法, 在弹奏半音阶的时候, 手指才能跑得快, 够灵活。左手跨越也是一个比较基础的技能。在跨越的时候不能影响右手的发挥, 两个手在交接时要把音弹连贯, 不能有断开的迹象。琶音在弹奏时要牢记眼明手快, 同时, 指法也是相当重要的, 同时在演奏琶音时需要手臂重心的转移, 因此手腕的运动很重要。
三、作品演奏的情感处理
我们要想演奏好一部作品, 不能不讲感情。只追求音乐的完整性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这样演奏出来的作品索然无味, 失去了演奏的意义, 更不能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性。在我们演奏一部作品之前, 首先我们要对作品的中心思想、表现手法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个性、创作动机等, 做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其分析, 在结合自己的理解, 把作品完整地演奏出来, 与作品情景交融。
引子部分的情感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它奠定了整个音乐的基调, 创造出一种音乐氛围。《夜莺》的引子部分是明亮的、广阔的, 就像人们来到了一片绿林, 空气都是清新的。由强到弱的声音处理能烘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使人联想到静谧的夜色。
主题旋律应该是具有歌唱性的, A:弹奏的时候要做到心中在歌唱, 想象夜莺在远处的树枝上委婉地啼鸣着。B速度稍快, 轻巧欢快的, 弹奏时要与A段有情感对比。
第一变奏的旋律性很强, 从低声部来到了高声部, 演奏时要把旋律凸显出来, 如同夜莺在此起彼伏地歌唱。
第二变奏中的A2段前面四个小节是果断的, 特强的, 弹奏时可以坚定一点。之后音色变弱, 出现连续的过段, 高声部的音色稍弱, 但也必须要清晰, 就像远处飘来的啼鸣声。从B2开始, 低声部和高声部都出现了旋律线, 这代表着夜莺在晚上欢快地鸣叫着, 你一句, 我一句, 最后形成一个百鸟齐鸣的氛围, 热闹非凡。所以在演奏这一段时, 情绪是欢快的。
在第三变奏的A3段中, 主旋律出现在高声部, 一句强, 一句弱;一句强, 一句弱, 就像夜莺在对唱一样。这个地方要把强弱对比出来, 描绘出夜莺对歌的场景。在B3中, 高音部分就像是一只小夜莺在高歌, 声音清脆, 欢快。
第四变奏是快板, 有力的。演奏时要带入坚定的情绪。但是高低声部都出现了主题旋律, 所以在弹奏过程中要把握好度, 尽量做到在坚定中不失轻快柔美的感觉。
尾声的速度很快, 是前面四个变奏的总结, 也是整首乐曲的升华。因此在弹奏尾声的时候, 要带着激情, 完美华丽地结束这场夜莺的音乐盛宴。
参考文献
[1]杨丽菲.声乐艺术原理与美学思想的传达.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 5.
训练方式和技巧 篇4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而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在全国四、六级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从根本上说,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阅读,可见,培养快速阅读能力的问题就是个十分重要的而且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了。
阅读速度慢是多数学生的通病。实际上,并不是读得慢,理解力就好;读得快,理解力就差。阅读是一种书面的交际活动,是理解音,形,义相结合的文字材料的过程。阅读心理学告诉我们,要读懂文字的意思无需说出每个词。看到文字就直接理解意思是完全可能的。高效的阅读不久可以跳过由文字到声音这一步来达到理解,甚至可以跳过一定的文字符号来实现理解,而高效的阅读者只需看到1/5的文字符号就能理解。因此,进行快速阅读不需要逐词逐字地把一篇文章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下来,而是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抓住一些有助理解的关键词,关键句,着重理解文章大意,获得相关事实。它以获取所需的信息为目的,可以跳过不认识的词,也不必分析复杂的语法现象。
一、影响学生快速阅读的因素
影响速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可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1、语言因素限制了快速阅读能力的形成
所谓语言因素指的是对字母,单词,短语,习语,句子,语言规则等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丰富的词汇量和扎实的语法知识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先决条件,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必不可少。否则,快速阅读只能是一句空话。
2、非语言因素阻碍了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
语言因素对英语阅读速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非语言因素对英语阅读速度的阻碍作用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良的阅读习惯
英语是拼音文字,音形联系密切。所以学生阅读时,由文字到语音,再到意义的分段活动很明显。阅读时会有意无意地发出声音,有的虽不读出声但嘴唇在动,还有的嘴唇不动,但内心在自言自语地读。“声音”牵制了眼睛迅速移动,使阅读速度被限制在说话的语速之内。有的学生用手,笔或尺子指着读,每眼只能看一个或几个单词,妨碍了眼睛的快速移动,导致阅读速度缓慢。还有的学生对读过的部分不放心或没有读懂,回过头来重新再读。这些不良习惯不利于速度能力的培养。
(2)不健康的阅读心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就易产生恐惧心理。不少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信心,或者急于求成,心情急躁,这些不健康的阅读心理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速度的提高。
(3)贫乏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载体。特定的文化产生各具特色的语言背景。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国家生活习俗,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的知识。许多学生由于知识面过窄,导致阅读速度缓慢。
二、快速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有的,而完全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培养起来的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呢?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些快速阅读的技巧。
1、指点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和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一词一句地分析;有的学生“回视”的现象太严重,在阅读时,眼睛常常往回看,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全句的意义。我帮助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尽力减少眼停次数,扩大视力范围,以便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2、指点学生阅读时抓住文中的重点段、段中的主题句和句中的关键词,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句意的方法
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让学生碰到生词不惊慌。如果马上去查词典,不但直接影阅读速度,而且容易打断思维活动的连贯性和对问题的思考。英语是一门古老的语言,一词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词义。遇到生词时,应与整个句子甚至整篇(即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能做到正确判断。因此,掌握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是提高阅读速度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之上,通过理解、分析和语感,并结合本句的结构猜出生词的意思,不能让学生养成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的不良习惯。这样,学生在开始时还不适应,但只要长期坚持下去,他们就会养成这种习惯,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速度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
(1)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旨在形成能力。每教一篇新课文时,我先让学生用5-1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以求弄懂。精读也要由学生自己去研读,改变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2)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选用大学英语快速阅读教材150个词左右、难度适中的短文,再加5-10个理解检测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检查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进行辅导讲评。
(3)同时阅读要讲求效率。效率体现在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两个方面,读速的提高与阅读量是密切相关的,阅读要以量求质。我给学生定的阅读总量为40万个词左右,每天坚持10分钟,读速定为60wpm左右,要求准确理解率达70%以上。实践证明,一般水平的学生通过努力是不难达到这个指标的。
4、指点学生“依纲”阅读
这个纲就是文章的理解题,每篇材料都配有相应的阅读理解题,既可以作为理解检查题,又可作为阅读的提纲。一般的学生都是先阅读短文,再看问题,回头看短文,然后做选择答案。我指导学生的另一种做法是先看问题,后读短文,再做选择答案,这样就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大大提高了。
5、认真选好读物
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选择读物时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所选读物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引人人胜,寓学习于消遣之中,所以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这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所选材料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强他们搞好阅读的信心。
6、把阅读的辅导落到实处
阅读基本上是在课外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但是没有得力措施就很难保证持續地开展。为了扎扎实实地搞好阅读,除对读量、读速严格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评比以外,我主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指导。
7、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只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是不够的。以每周1000个词来计算,学生一个学期只能完成1-1.5万个词的阅读量,不足以使学生从中获取到独立阅读英语文章的基本技巧。所以,除快速阅读外,还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目的在于增加阅读量,向学生提供较多而且题材较广的短小成篇的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相互交换各自不同的阅读材料,要求每人每天课外阅读600个词的短文。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结论
常言道:熟能生巧。打字员打字又快又好是熟练的结果;书法家的字写得出神入化是勤练的结果;杂技演员精彩绝伦的表演是苦练的结果。了解阅读速度的技巧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要提高阅读速度并不那么容易,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实践,实践,再实践。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排除不良的阅读习惯,勤学苦练,阅读速度一定会得到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虞苏美.论21世纪英语阅读教学的定向问题.国外外语教学,2001,1.
[2]虞苏美.英语快速阅读教学:观念,方法及运用.国外外语教学,2001,3.
[3]吴友富.阅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外语界,2001,1.
[4]吴友富.浅谈英语阅读中的理解.外语界,2001,6.□
中考体育的课堂管理和训练技巧 篇5
1. 学生心理状况
进江苏省兴化市景范学校 (以下简称“我校”) 学习的学生都抱着很高的升学期望值,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入更高层次的高中, 老师希望每个学生多考一点, 学生经家长、老师两年多的引导教育, 通过高中招生政策中分和钱关系的直观说明, 面对现实都带着沉重的压力。在这沉重的压力下, 学生表现各异, 有负重前进的、有原地踏步的、有被压趴下的……据于此, 我把初三学生分成三类:放松型、应试型、“混世”型。
2. 学生素质状况
学生中有一部分身体素质好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 他们稍加练习即可达到满分标准;一部分学生身体素质不是很好但很喜欢参加体育锻炼, 这部分学生加强训练成绩能很快提高;一部分身体素质较好, 但运动不主动, 这部分学生通过思想激励和强化锻炼能很快提高;还有一部分身体素质不好, 又不喜欢运动, 这部分学生提高较困难。面对考试, 学生的表现反差很大, 那些“跳一跳”有可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学练动机最强。
二、初三体育课的教学与管理技巧
1. 未雨绸缪, 早定计划
为了适应形势, 我尽早制定专项训练计划和阶段测试方案。制定计划时, 我把一年度考试内容和以前曾经考过的项目相结合。第一学期的教学活动要涵盖所有项目, 让学生提早做准备。第二学期根据公布的考试项目做适当调整, 重点抓好考试项目。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 以上年中考体育考试的项目和标准安排一次模拟测试, 以了解学生实际体育水平。第二学期考试项目公布后依据新标准再安排一次模拟测试, 寻找差距, 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中考体育考试前10天安排一次体育模拟测试, 成绩对照标准稍有降低, 以提高学生自信心。
2. 区别对待, 注重实效
已经能够达到满分标准的学生, 他们大多喜欢运动, 对以应试为主教材的课堂容易产生不满, 消极练习。与其让他的情绪影响其他同学, 不如利用他们的动机形成激励机制。学期初制定特别规定:凡一项测试中同性别有8人以上能够达到满分标准, 老师调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由全班一起练习同一项目改为不达标同学练习该项目, 达标同学选择练习自己喜欢的项目。
考虑到男生大多喜欢篮球运动, 所以定8人为人数标准。制定8人以上达标可自主练习这一目标会促使提前达标的学生主动帮助即将达标的学生, 形成局部的“学生教学生”“学生监督学生”的练习小组, 减轻教师的辅导负担, 节省更多时间来帮助落后学生。
3. 精细管理, 目的明确
对成绩离满分标准差距大的学生, 要不断鼓励, 为他们制定专门训练计划, 对特别落后的学生每节课都要重点关注3~5分钟。一段时间练习后, 我临时组织一次测试, 划线时有意把标准降低, 把学生成绩提高, 这样学生看到成绩的提高, 会产生更大的学练动力, 带来更大的进步。
做好课堂练习记录, 及时找到问题, 提早关注后进生。例如, 在实心球学练上, 完整的技术学习后, 我一般安排集体练习。在投掷场地画好不同的等级线, 学生在每节课的练习中要记住达自己最好等级线的次数, 做好记录, 几次课下来, 我用电子表格将成绩统计, 对成绩等级始终很低和成绩提高慢的学生重点观察, 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在练习中重点关注, 帮助制定个人辅助练习计划。
4. 特殊学生, 重点关注
每个班都会出现少数特殊学生。有文化成绩不行不想学习的;有体育基础特差, 不好意思参加集体练习的;还有只想玩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提前关注这一类学生, 采用最合适的方法与他们交流, 在我耐心的动员和平等的与之交流后, 有时他们会成为老师的帮手, 在课上为同学们做成绩记录和安全监督工作, 基本消除了在课堂上自己不练, 还影响其他同学的学生。
训练方式和技巧 篇6
1 篮球教学训练方法问题的提出背景
篮球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篮球运动本身就有一定的竞争性、集体性等特点,因此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喜爱。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的过程中,获得拼搏互助、团结协作等精神的培养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篮球运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状况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发展速度飞快,篮球运动的开展也日渐普及,然而,篮球教学与训练活动中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对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高校篮球教学训练方法的问题也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必须要对篮球教学和训练中的问题进行改善,增强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高校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素质目标的实现。
2 常见篮球教学与训练方式的现状
当前,在新课改的指导下,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是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不断深化,现今的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显然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训练方法与模式方面都呈现出了一定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教学与训练方法单一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较为陈旧和单一。在教学训练活动的内容选择上,始终按照基本的姿势、步法、控球、运球、投篮等技术开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传统套路,而且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学生只能机械的记忆,模仿教师的动作,却忽略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长期处在被动的训练状态下,学生很容易失去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这种单一的、陈旧的训练方法无法让学生充分了解篮球运动的乐趣,学生也无法从篮球运动中感受健身娱乐、陶冶情操的快乐体验。
2.2 过于强调单向教学
在我国高校篮球教学和训练活动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似乎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让学生做大量的重复训练,这种单方向的灌输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篮球基本动作,但是这种方法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忽略了篮球教学与训练的任务目标。篮球教学与训练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通过篮球运动可以促进自身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同时也需要通过篮球教学与训练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娱乐环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娱乐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3 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的改进策略
3.1 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
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合理的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和动作要领。游戏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按照基本的技术动作与要领进行编排,形成不同的游戏,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参与训练。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记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篮球运动的乐趣,这与学生的身心特点是相符的;同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体和大脑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在运动游戏教学法时,需要注意:第一,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要保证其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和技术要去领,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第二,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要具有明确的目标,在游戏中不仅要体现基本动作要领的教学要求,也要体现篮球运动的对抗性,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篮球遇到弄的特点,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2 合理利用意识训练的方式
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互动中,意识训练包括心理意识和战术意识两个方面。除了基本的技术和要领培养,篮球教学训练互动中也要注重学生心理意识和战术意识的培养。心理意识训练是篮球教学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意识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稳定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在参与篮球对抗时可以冷静面对,同时,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也有利于提高篮球训练的成果,成员之间需要通过适当的配合,发挥集体的作用,才能获得良好的比赛成绩。因此,必须要重视心理训练的作用。合理的开展意识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可以在赛场上思考技术与动作要领,并且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概括,快速找到应对方法,以此来实现对篮球技艺的合理运用。
3.3 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篮球运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战略战术配合方法,因此在篮球教学与训练过程中,也应当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将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有机的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结果。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讲解一些新的篮球动作时,需要采用整体教学的方法,这样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使学生对篮球技能有全面的认识,也可以保证篮球运动的完整性。分解教学法则主要是针对一些较为关键、复杂的篮球动作或者技术,着重进行单独讲解,可以使学生对这些动作和技术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比如在训练学生运球急停跳投的动作时,因为这一动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分解教学方法,将其分解为篮球运球练习、运球过程中急停的练习和原地起跳投篮的练习几个部分,这样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3.4 训练要结合示范与讲解
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要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作用,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示范与讲解,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与规范的篮球技能的示范动作影响学生,积极提高学生对于篮球技能和技术的掌握程度。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讲解与示范,能够促使学生对篮球运动进行明确与直观的了解,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记忆与理解基本的动作。通常教师的示范与讲解,主要在运球、接球与传球以及投篮上面。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练习,通过小组对抗、篮球比赛等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比赛的氛围,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技能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并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篮球教学与训练效率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进行了分析。篮球运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状况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当前的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活动中,要采用合理的训练方式,在培养学生基本篮球技能的同时,积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运动环境,才能有效的提高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成果,促进篮球运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篮球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由于篮球运动具有竞争性与合作性的特点,受到了师生的热爱;同时,篮球运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调节学生情绪,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该文主要针对篮球教学训练方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篮球教学训练成果的提升提供更多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篮球教学,篮球训练,训练方法,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范菲,王燕梅.浅谈大学生的篮球训练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203.
[2]戎宝全.篮球教学训练中战术意识培养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18):21,23..
[3]张富强.浅谈体育教育中的篮球训练策略[J].新西部:理论版,2013(Z1):197,200.
[4]彭俊峰.浅议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及其改革思路[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7):152-153.
[5]韩京松.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及教学模式的改进[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5):128-129.
[6]王平.关于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方法的思考[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3(4):62-63.
训练方式和技巧 篇7
关键词:振动力量训练;技巧啦啦操;底座;爆发力;最大力量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4-0098-04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vibration strength training for muscle explosive force and the maximum strength of base athletes of skill cheerleading, rich cheerleading strength training method.Methods:21 male gymnas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10)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11),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radi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as well as vibration strength train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test knee flexor slow relative peak torque, the single maximum power, bench press and standing ribs on top.Results: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relative peak torque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ingle maximum power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flexion P<0.05)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lexion P<0.01, stretch P<0.001); relative peak torqu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lexion P<0.05, stretch P<0.01); maximum power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lexion P<0.01). For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difference in bench press and wall bar push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P<0.05);for the ex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参与托举、抛接、“金字塔”等难度动作的完成,对底座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极高,尤其是肌肉最大力量和肌肉爆发力,它决定了托举、抛接、“金字塔”等难度的系数及动作的稳定性[1]。因此,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肌肉力量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在不断完善,其中振动力量训练是一种发展较新的力量训练方法,在国外九十年代开始广泛应用,国内在近几年研究较多。其振动训练力量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外源性振动刺激肌肉本体感受器,经单突触和多突触的神经反馈调节,反射引起肌肉不随意收缩,导致肌肉力量发生变化[2-3]。本研究将应用振动力量训练刺激,结合传统力量训练,探讨振动力量训练对啦啦操底座男性运动员爆发力和最大肌肉力量的影响,为丰富啦啦操力量训练方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啦啦操底座男性运动员21名(均为一级及以上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名,实验组11名。所有研究对象在实验期间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具体情况见表1。表1受试者基本情况
组别人数性别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训练年限(年)对照组10男19.39±2.54172.32±3.2565.40±4.184.79±2.04实验组11男19.77±2.82172.05±3.6365.95±4.224.58±2.42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4期2014年8月 郭希振动力量训练对技巧啦啦操底座男性运动员爆发力和最大力量的影响No.4 20141.2研究方法
1.2.1测试仪器
实验仪器:Power Plate振动训练仪(美国),Isomed 2000等速肌力测试及训练系统(德国),负重沙袋背心(可调整重量)。
1.2.2测试指标
膝关节屈伸肌慢速相对峰值力矩(反映最大肌肉力量)、单次最大做功功率(反映爆发力)指标,等速肌力测试选择慢速600/s和快速2 400/s。专项核心力量指标选取卧推尖子和站立肋木推尖子。
1.2.3训练内容及方案
对照组和实验组共进行8周训练,每周3次,每次90分钟,包括热身,练习及间隙休息时间。对照组按传统力量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实验组在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辅助振动力量训练。传统力量训练均采用不低于1RM的70%负荷进行训练,内容包括俯卧撑,直角支撑,分腿支撑,负重半蹲,负重深蹲,站立推杠铃,站立推哑铃,匀速俯身抓举杠铃等。振动力量训练的频率15~25 Hz,振幅为2~6 mm,加速度为15~20 m/s2,采取局部和全身刺激(根据训练动作的需要)。
1.2.4测试方案
实验前和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等速肌力测试及训练系统上进行慢速600/s和快速2 400/s的测试,选取相对峰值力矩(N·m/kg)代表最大肌肉力量,单次最大功率(W)代表爆发力。在体操房进行卧推尖子和站立肋木推尖子测试,卧推尖子要求身体平躺垫子上,前臂与地面垂直,双手抓尖子足弓,食指或中指扣住尖子脚跟,曲臂推撑。站立肋木推尖子要求底座面对肋木,扣住尖子足弓,与尖子成肩位托举姿势,推举到高位。保护者站在两则进行保护,同时尖子也必须利用肋木进行保护。根据需要,尖子可穿负重沙袋背心。
1.3数理统计
对所有测试的数据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组内实验前后比较,组间实验后比较,分析其显著性差异。
3分析与讨论
振动力量训练被认为是一种通过外源刺激作用肌肉,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方法[5-10]。国内外相关研究认为[11-12],局部或全身的振动力量训练可促进肌肉力量、做功短时或长时效应。由于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完成抛接、托举和“叠金字塔”等高难动作需要最大力量和爆发力作为基础[18-19]。因此,将振动力量训练引入到技巧啦啦操力量训练,提高底座运动员的最大肌肉力量及爆发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0]。传统抗阻与振动刺激对神经肌肉的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抗阻力量训练,神经对肌肉的动员遵循运动单位募集规律,小运动单位快于大单位[3-4]。振动刺激对神经肌肉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外源性的刺激干扰神经对肌肉的激活,这种干扰可影响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不同感受器(本体感受器)的兴奋阈,同时可干扰人体神经控制肌肉的传导途径。主要包括肌梭、梭外肌肌腱中的高尔基腱器官、前庭及皮肤等感受器。肌梭的参与主要与刺激初级Ia 传入纤维有关,产生的动作电位通过单或多突触途径促进脊髓前角a-运动神经元活动,产生牵张反射,引起肌肉收缩[3-4]。高尔基腱器官可使对抗肌放松,加强伸肌的强度,达到维持肌群平衡协调[13-14]。
4结论
4.1单一抗阻力量训练和抗阻辅助振动训练均能提高男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相对峰值力矩、膝关节屈伸肌慢速最大做功功率以及卧推尖子和站立肋木推尖子重量,对肌肉最大力量、爆发力和专项核心力量的提高均具有显著效果。
4.2抗阻辅助振动训练对最大力量、爆发力、专项核心力量的效果要显著好于单一抗阻力量训练,提示在传统抗阻力量训练的基础上辅助振动力量训练,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陈松,张中印.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托举专项力量训练方案设计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6):35-38.
[2]李玉章.全身振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
[3]Ritweger J,Beller G,Felscnberg D.Acut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exhaustive whole body vibration exercise in man[J].Clinic physiology,2000,(20):134-142.
[4]James A,Stewart,Darry J,et al.Differential effects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duration on knee extensor strength [J].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2009,(12):50-53.
[5]任满迎,潘磊,魏永旺.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力量训练对膝关节肌群肌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3):72-75.
[6]Roelants M,Delecluse C,Verschueren S M.Whole-body-vibration training increases knee-extension strength and speed of movement in older wome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2004,52(6):901-908.
[7]Delecluse C,Roelants M,Verschueren S.Strength increase after whole-body vibration compared with resistance training[J].Med Sci Sports Exerc,2003,35(6):1033-1041.
[8]危小焰,等.振动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的影响研究[J].体育科研,2004,25(4):53-56.
[9]任满迎,闫琪,刘颖.不同频率全身振动刺激对运动员下肢肌群力量训练效果的对比研究[J].体育科学,2008,28(12):39-44.
[10]M.Roelants.Effects of 24 Weeks of WBV Training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Muscle Strength in Untrained Females[J].Internatio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4,(25):1-5.
[11]C.J.deruiter,R.M.Vamder Linden.Short-term effects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on 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knee extensor force and rate of force rise[J].Eur J Appl Physiol,2003,(88):472-475.
[12]刘振宇,韩海涛,周勇智,等.振动刺激训练提高运动员下肢力量能力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33-35.
[13]Weber R.Muskelstimulation durch vibration[J].Leistugsport,1997,(27):53-57.
[14]Torvinen S,et al.Effect of a vibration exposure on muscular performance and body balance.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J].Clin Physiol Funct Imaging,2002,22(2):145-152.
[15]袁艳,吴贻刚,苏彦炬,等.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和负重条件下半蹲运动中小腿肌群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12,27(4):287-291.
[16]Diloreto C,et al.Effects of whole-body vibration exercise on the endocrine system of healthy men[J].Journal of Endocrinological Investigation,2004,27(4):323-327.
[17]Kerschan-Shindl K,et al.Whole-body vibration exercise leads to alterations in muscle blood volume[J].Clinical Physiology,2001,(21):377-382.
[10]M.Roelants.Effects of 24 Weeks of WBV Training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Muscle Strength in Untrained Females[J].Internatio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4,(25):1-5.
[11]C.J.deruiter,R.M.Vamder Linden.Short-term effects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on 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knee extensor force and rate of force rise[J].Eur J Appl Physiol,2003,(88):472-475.
[12]刘振宇,韩海涛,周勇智,等.振动刺激训练提高运动员下肢力量能力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33-35.
[13]Weber R.Muskelstimulation durch vibration[J].Leistugsport,1997,(27):53-57.
[14]Torvinen S,et al.Effect of a vibration exposure on muscular performance and body balance.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J].Clin Physiol Funct Imaging,2002,22(2):145-152.
[15]袁艳,吴贻刚,苏彦炬,等.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和负重条件下半蹲运动中小腿肌群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12,27(4):287-291.
[16]Diloreto C,et al.Effects of whole-body vibration exercise on the endocrine system of healthy men[J].Journal of Endocrinological Investigation,2004,27(4):323-327.
[17]Kerschan-Shindl K,et al.Whole-body vibration exercise leads to alterations in muscle blood volume[J].Clinical Physiology,2001,(21):377-382.
[10]M.Roelants.Effects of 24 Weeks of WBV Training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Muscle Strength in Untrained Females[J].Internatio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4,(25):1-5.
[11]C.J.deruiter,R.M.Vamder Linden.Short-term effects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on 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knee extensor force and rate of force rise[J].Eur J Appl Physiol,2003,(88):472-475.
[12]刘振宇,韩海涛,周勇智,等.振动刺激训练提高运动员下肢力量能力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33-35.
[13]Weber R.Muskelstimulation durch vibration[J].Leistugsport,1997,(27):53-57.
[14]Torvinen S,et al.Effect of a vibration exposure on muscular performance and body balance.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J].Clin Physiol Funct Imaging,2002,22(2):145-152.
[15]袁艳,吴贻刚,苏彦炬,等.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和负重条件下半蹲运动中小腿肌群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12,27(4):287-291.
[16]Diloreto C,et al.Effects of whole-body vibration exercise on the endocrine system of healthy men[J].Journal of Endocrinological Investigation,2004,27(4):323-327.
【训练方式和技巧】推荐阅读:
作品训练方式06-16
力量训练方式01-08
方式状语从句练习题训练09-09
探微语言文字的有效训练方式12-15
注重方式技巧07-13
竞聘技巧 结尾方式01-10
提问方式、方法与技巧05-31
技巧性节油方式12-21
创业融资的方式及技巧12-01
听力技巧训练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