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山庄(通用5篇)
生态山庄 篇1
摘要:在其旷世奇作《呼啸山庄》中, 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女诗人艾米莉·勃朗特既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 尤其是与女性紧密的联系, 也描写了强大的传统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 表现了女性解放、回归自然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这在人与自然的冲突、男性与女性的对立愈演愈烈的维多利亚时代无疑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关键词:《呼啸山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女性
1 引言
艾米莉勃朗特 (1818~1848) , 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女诗人, 曾被马克思誉为可堪比肩狄更斯、萨克雷的现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艾米莉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 基督教气氛浓厚的家庭环境一方面促成了她冷峻、羞怯、孤独的性格, 另一方面也使她更加亲近自然, 在大自然中寻求心灵的自由。她的家乡霍渥斯是片石楠丛生、岩石遍布的荒原, 从小在这里长大的艾米莉深深眷恋着荒原的苍郁之美。她姐姐夏洛蒂曾说:“我妹妹艾米莉爱荒原, 在她眼中, 最幽暗的石楠丛会开出比玫瑰还要娇艳的花;在她心里, 铅灰色的山坡上一处黑沉沉的溪谷会变成人间乐园。她能够在孤寂的荒原中找到许多心爱的乐趣, 尤其是自由。自由是她鼻子里的气息, 没有了它, 她就不能生活。” (杨静远, 1983:31) 对于艾米莉勃朗特就像高地之于司各特, 威塞克斯之于哈代, 霍渥斯荒原给予了艾米莉独特的艺术灵感, 化作了呼啸山庄中自然的灵魂。与此同时, 受到始于18世纪末期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 也基于对宣扬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父权制度的基督教教义的深刻反思, 艾米莉勃朗特产生了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其旷世奇作《呼啸山庄》中, 她既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 尤其是与女性紧密的联系, 也描写了强大的传统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 表现了女性解放、回归自然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本文主要从人与自然、父权与女性、自然与女性三个维度解读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流露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2 人自然
在《呼啸山庄》中, 艾米莉勃朗特抛弃了同时代作家的构思基础, 即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传统思想。在她的哲学里, 人类和自然都是宇宙的一部分, 人类不是自然的主人。同时自然还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栖息地, 能抚慰人类的心灵。
在《呼啸山庄》中, 全书的永恒背景是荒原, 这里有着一望无际阴郁低沉的天空, 自由歌唱、潺潺流淌的小溪, 漫山遍野天然生成黑黝黝的石楠。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 自然安抚了人类破碎的心。充满野性和生机的荒原能够给人麻木的心灵注入新鲜空气, 给人萎靡的生命注入刚劲的活力, 使人摆脱人世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在凯瑟琳眼中, 这荒原不仅是她和希克厉儿时嬉戏游玩的场所, 更是自由的乐土、人间的圣殿。当他们在家中感到窒息时, 他们都会逃到荒原上去, 把自己沉浸在荒原的神奇力量中:
卡茜……跟他在田里一块儿干活、玩儿。看来他们两个将来长大了都大有希望变得像野人一般粗野。他们的举止行动小东家一概不管, 而他们也根本不去理会他。甚至连礼拜天他们上不上教堂都不当一回事;倒是约瑟夫和副牧师看到他们不上教堂, 责怪他不该那么放松。这才提醒他吩咐给希克厉一顿鞭打, 给卡瑟琳饿一顿中饭或士晚饭。
可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两人一块儿一清早就奔到荒原上去玩一整天, 至于事后的惩罚变得无非是让他们好笑的事儿罢了。副牧师尽可以任意规定卡瑟琳必须背诵多少章圣经, 约瑟夫尽可以把希克厉抽打到自己的胳膊都痛了, 可是只要两个人聚到了一块儿, 他们便立刻把什么都忘了———至少当他们想出了一个什么调皮捣蛋的报仇的计划的时候, 他们什么都记不得了。 (勃朗特, 1990:55-56)
广袤、粗犷、静谧的荒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荒原气质已深深渗透进男女主人公的灵魂深处, 而他们的下一代也仿佛遗传了父辈对这片荒野的感情, 对这片荒野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这片有树、有草、有花、有河的荒原深深吸引着两代人, 抚平了他们心中的褶皱, 使他们在最苦闷的时候找到了迷失的自我, 获得了心灵的慰籍。而自然也能领会人类的心理, 和他们休戚与共。如老肖恩去世之夜, 野风绕着宅子咆哮, 在烟囱里怒吼, 那声势就像一场暴风雨卷来一般”; (勃朗特, 1990:52) 希克厉得知凯瑟琳的死讯的清晨, 凝聚在他所倚靠的那棵“在抽芽的树枝上的露珠正扑簌簌地滚落在他周围”, (勃朗特, 1990:205) 就像他悲伤的眼泪;凯瑟琳落葬后的第二天早晨, 天气陡然变得阴沉、寒冷和凄凉, “樱草花啊番红花啊, 都被冬雪压下去了, 百灵鸟哑然无声了, 幼树的嫩叶被风雪打得发黑了” (勃朗特, 1990:210) 小凯瑟琳和希克厉宣战前夜, “寒冷的蓝天有一半被云块遮住了, 一条深灰色的光带从西天迅速地升起, 预报着大雨即将来临”; (勃朗特, 1990:283) 而在希克厉死的深夜, “……下起雨来———可不, 是倾盆大雨, 一直下到天亮……他的脸、喉头, 都淋了雨, 床单也在滴水……。” (勃朗特, 1990:415)
3 父权女性
父权制 (patriarchy) 又称为“男权制”、“男性中心主义” (androcentrism) 。父权制意味着一种社会结构。在这种社会结构中, 统治家庭的是一个下命令的严父, 像国王一样统治着他们的王土。《呼啸山庄》的故事发生在维多利亚时期, 当时的英国是一个崇尚父权制和“家庭天使”的时代, 认为“一个正常的、品格良好的女人是这样一位天使:她将自己完全奉献给家庭, 只以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存在。” (高万隆, 1997) 在这种社会语境下, 妇女在经济和性别上都处于被动地位, 是男人的附属品。维多利亚父权制文学中传统的妇女形象往往是柔弱、顺从、无私奉献的“天使”, 但艾米莉笔下的凯瑟琳恩肖野性、刁蛮——完全是一个与“天使”相对立的“女魔”。这使得凯瑟琳恩肖这一形象在维多利亚文学中显得格外另类, “新颖得出奇……‘宛如来自其它星球’”。 (杨静远, 1983)
小说中的凯瑟琳恩肖倔强任性、桀骜不驯, 敢把宣扬“夏娃是亚当的肋骨”的父权思想的《圣经》扔到狗窝里;她有强烈的支配欲, 女管家耐莉曾这样描述凯瑟琳:“说真的, 我也从没看见过像她这样任性的姑娘……在一起玩儿的时候, 她最得意的是扮小主妇, 差遣她的同伴……。” (勃朗特, 1990:51) ;她热切地向往独立, 当老恩萧去利物浦之前问六岁的女儿想要什么礼物时, 凯瑟琳选择了一条马鞭, 这透露了凯瑟琳从小就想要获得独立的不受人支配的地位的愿望;她从来不甘于父权制所宣扬的“家庭天使”身份, 当面对父亲这个严峻古板的家族权威时, 凯瑟琳总是以挑衅的姿态出现, “故意去惹恼他。” (勃朗特, 1990:51) 她喜欢“刺向她父亲最不能碰的地方——说是她的傲慢 (其实是假装的, 而她父亲却信以为真) 对于希克厉可比他的慈爱更有威力……”。 (勃朗特, 1990:51) 即使她的挑衅遭到父亲的斥责, 她也从不向她父亲认错。父亲去世前曾无奈地问凯瑟琳:“卡茜, 你为什么不能永远做一个好姑娘呀?”她却扬着脸笑着回敬他:“爸爸, 那你为什么不能永远做一个好男人呀?” (勃朗特, 1990:51) 因此, 这个自由任性、敢于挑战家长的权威、不具备半点“家庭天使”特质的凯瑟琳永远讨不了她父亲的喜欢, 甚至“在她撒痴撒娇地来求和时”, 父亲还毫不领情地说:“不, 卡茜, 我可没法爱你, 你比你那哥哥都坏。去, 做晚祷去, 孩子, 求上帝的饶恕吧。我只怕你那母亲和我一定都后悔养育了你!” (勃朗特, 1990:51)
由此可见, 与传统维多利亚女性不同,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凯瑟琳不再甘心做男人的肋骨, 而是一个要与男人并肩顶立在苍穹之下的人!从这个意义上, 可以说凯瑟琳是一个勇敢的、超越时代的女性新形象。通过小说中凯瑟琳对父权制所宣扬的“家庭天使”的理想角色模式的颠覆, 艾米莉勃朗特表达了她的反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和改变千千万万妇女在家庭中所处的附属地位的潜在意愿。
4 自然女性
女性与自然关系源远流长。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是最接近自然的性别:女性的生理周期与月亮盈亏的自然周期保持着有规律的联系;女性身体是自然土地的意象;自然通常被赋予女性的特质——成为大地母亲的象征。因此, 自然与女性心意相通。对于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格里芬有一段诗意的表达:“妇女与大自然共语……她能聆听来自地球深处的声音……微风在她耳边吹拂, 树向她喃喃低语。” (纳什, 1999:175)
在《呼啸山庄》中, 凯瑟琳是自然之女, 自然与凯瑟琳心意相通。在希克厉得知凯瑟琳背叛了他们的爱情而同意嫁给林顿从而愤而出走的那个漆黑的夜晚, 厚厚的云层压抑着荒原, 也压抑着凯瑟琳的心。她“来回地转着, 焦灼得坐立不安, ” (勃朗特, 1990:103) 不断地哭泣与呼唤。这时大自然仿佛也有感应:“像千军万马般的狂风暴雨降落到山庄上来了。只听得又是风吼, 又是雷轰, 接着一声巨响, 宅子一角的一株大树倒下来—也不知是给狂风吹折的, 还是遭了雷劈;那粗大的树枝压在屋顶上, 把东边的烟囱打开了一个大缺口, 砖石、煤灰, 哗啦啦地落到了厨房间的炉灶里”。 (勃朗特, 1990:103-104) 凯瑟琳“不管雷声隆隆地响着, 大点子的雨滴在她周围啪啦啪啦地溅着”, 一直鹄立在外面, “没戴帽子, 也不披肩巾, 听凭雨水全都倾泻在她的头发上、衣服上。” (勃朗特, 1990:104) 此时凯瑟琳内心巨大的悲痛与自然界的狂风暴雨相互融合感应, 达到天人合一般的共振, 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自然不仅是与女性心意相通的自然之母, 也是给予她们力量的生命之源。在《呼啸山庄》中, 一股奇特的生命水流始终流淌在大自然与凯瑟琳之间, 给予病中的凯瑟琳以希望和力量。久病卧床的凯瑟琳第一次走出卧房的力量是来自那天早晨林顿捧来放在她枕边的一束金黄色的番红花, “她的眼睛好久没有透露出喜悦的光辉了, 现在她醒来, 一眼看到了, 便急切地把花儿聚拢来, 这当儿, 她眼睛里忽然有了笑意。” (勃朗特, 1990:165) 这种山庄上开得最早的花马上叫她想起了“解冻的和风, 温暖的阳光和快要消残的冰雪”, (勃朗特, 1990:165) 顿时给她长期萎靡的精神注入了刚劲的活力。在小说的第十二章, 病重的凯瑟琳在精神恍惚中仿佛回到了呼啸山庄———荒原上她真正的家。她喃喃着:“啊, 我但愿我正躺在老家的我自己的床上!但愿这呼呼的风是从格子窗边的枞树林里刮来的!让我在风里感受一会吧, 这是直接从原野里刮来的风啊, 让我在风里透一口气吧!” (勃朗特, 1990:153-154) “我准知道只要让我重又回到那边长满石楠的小山头上, 那我就会恢复到我本来的样子。再把窗子打得开开的……” (勃朗特, 1990:155) 此时, 对于病在垂危的凯瑟琳, 荒原吹来的的风带着强烈的生命气息, 给了她生的希望, 她相信呼吸到这种气息, 病就会好起来。最后当凯瑟琳奄奄一息时, 她还念念不忘生于斯长于斯的荒原, 心已回归自然, 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除自己在尘世中的烦恼, 获得精神的自由和永恒的生命。遵照她的遗愿, 她被安葬在“在那教会的坟地一角, 那青绿的斜坡上……那儿的围墙很低, 荒野上的荆棘、覆盆子都爬过墙来, 泥煤几乎要把墙埋没了”。 (勃朗特, 1990:209) 由此, 凯瑟琳肉体回归泥土, 灵魂遨游荒原, 真正成为了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结语
艾米莉勃朗特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正是英国从农业文明急速地向工业文明转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侵袭, 越来越多的森林、田园变成煤矿、工厂。工业文明的噪音和浓烟打破了自然的宁静, 更打破了心灵的静谧与和谐, 造成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荒芜, 人性的异化扭曲, 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冷漠, 最终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冲突, 男性与女性的对立的日益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 凭着一个作家与诗人特有的敏锐, 艾米莉勃朗特较早地洞察到了隐藏在工业文明繁荣背后的危机, 于是, 她怀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女性的深切同情, 通过《呼啸山庄》中的自然意象和女性形象, 发出了女性解放、回归自然的生态女性主义呐喊, 这在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矛盾愈演愈烈的维多利亚时代无疑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艾米莉 勃朗特. 勃朗特.呼啸山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
[2] 高万隆.女权主义与英国小说家[J].外国文学评论, 1997 (2) .
[3] 纳什.大自然的权利[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9.
[4] 杨静远.勃朗特姐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生态山庄 篇2
牧护关还相传是八仙之一‘韩湘子’在此修道成仙之地,洞内有韩湘子修道的石桌石凳,圣水池等遗迹。牧护关作为商洛市的西大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沉淀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牧护关所处秦岭之巅,其山势峥嵘,挺拔峻秀,层峦叠嶂,葱笼如盖,引人入胜。周边是阡陌纵横,村舍毗邻,溪水相间,天色一体,使人神清气爽,心旷怡,有“天然生物博物馆”、“天然园林”和“天然氧吧”之美称,是陕西省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娱乐度假胜地。牧护关地处秦岭之巅,位于商州区西北部,是商洛市西大门。西邻西安市蓝田县,东接该区黑龙口镇,312国道穿境而过。距世界旅游名城西安绕城高速近58公里,距商洛市区46公里。牧护关属于黄河流域,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0.3℃左右,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适宜于各类动植物种类的生长,有“天然园林”和“天然氧吧”的美称,是理想的避暑休闲之地。景区分为四大功能区:一是牧护关避暑度假区,包括湘子苑、文公斋、刘秀阁、牧童乐4中风格的别墅群;二是天屏沟生态旅游娱乐区,包括滑雪(草)场、攀崖、射击、射箭、垂钓园、匹特博(彩弹气枪)、遛马场、牧羊烧烤和徒步观光游览;三是韩愈祠、湘子洞人文景观游览区,包括韩愈祠森林公园、湘子洞、商州人文历史民俗博物馆、秦巴山区生态博物馆;四是绿色农业观光区,主要包括畜牧小区以及生产一季玉米、洋芋、反季香菇、大棚蔬菜等。
一期工程占地39亩,总面积26800平方米,现已建成30栋欧式别墅,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会议中心(餐饮、娱乐)楼一栋,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目前,滑雪(草)场、度假村及会议中心于2005年12月18日正式开业。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层次,我们还推出了“农家乐”项目,已有20户挂牌营业,这里有极富牧护关地方特色的一系列餐饮食品:牧护关洋芋糍粑、秦岭之巅红豆稀饭、牧护关豆腐干、秦岭腹地酸菜杂面、牧护关紫豆角干面、文公乐大烩菜、湘子笑杠子馍、秦岭散养鸡蛋、家养野味等。按照旅游整体规划,牧护关生态旅游区西可与蓝田的水陆庵、王顺山,东与商州的仙娥湖、静
泉山、丹凤的丹江漂流、商南的金丝大峡谷形成旅游资源共享,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成为秦岭之巅的旅游亮点。这里有极富牧护关地方特色的一系列餐饮食品:牧护关洋芋糍粑、秦岭之巅红豆稀饭、牧护关豆腐干、牧护关香菇、秦岭腹地酸菜杂面、牧护关紫豆角干面、文公乐大烩菜、湘子笑杠子馍、秦岭散养鸡蛋、家养野味等。牧护关山势峥嵘,挺拔峻秀,层峦叠嶂,葱笼如盖,引人入胜。周边是阡陌纵横,村舍毗邻,溪水相间,天色一体,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作为商洛市西大门的牧护关,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沉淀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是陕西省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度假胜地
生态山庄 篇3
1.自然地理概况。宇文山庄坐落于太原市尖草坪区柏板乡宇文村 (临近向阳店) , 庄园占地400多亩, 平均每日游客接待2 000~3 000人, 同时容纳200位住宿, 是太原市最大的农家乐休闲度假山庄, 太原市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景区, 全国三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园区, 尖草坪区城市青少年农耕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宇文山庄是由传统的农家小院、土窑洞、农家饭菜、农家博览园、家畜养殖园、各种蔬菜水果采摘园、鱼塘以及城市青少年农村教育基地、团队会议、同学聚会、CS野战、湖南卫视快乐水上冲关、玉米迷宫水战、地道战体验、高空攀岩、拓展训练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庄园。
2.资源及市场分析。从生态条件看, 宇文山庄地形开阔, 地貌独特, 自然生态条件优越;从自然环境来说, 空气清新, 植被覆盖率高, 水资源丰富;从气候条件看, 这里气候温和, 尤其是在夏季, 凉爽宜人, 是休闲体验农家乐趣的良好场所。
宇文山庄以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吸引了来自省内外广大的游客。为了更好地了解宇文山庄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问卷调查、谈话等多种形式对宇文山庄进行了走访调查, 共发调查问卷300份, 其中有效问卷279份, 笔者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 发现年龄在30~39岁的带孩子的年轻夫妇占41%, 比例最高, 年轻人以及学生也占很大比重, 游客与家人和亲戚一起出游的比重较高。统计 (见图1) :
在对游客此次游玩满意度调查时, 37%的人认为一般, 27%的人表示满意, 不满意的游客比例高达23%, 可见宇文山庄在向可持续性乡村生态旅游方向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游客满意度调查统计 (见下页图2) :
二、当前宇文山庄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品、旅游设施等硬环境不佳。宇文山庄作为集娱乐、休闲、度假等为主的乡村旅游景区, 笔者走访了解到, 山庄内娱乐设施较为简单, 安全系数并不能保证, 难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游客对娱乐项目的需求。除此之外, 其旅游项目也大多仅是观光农家产品、采摘、游玩、吃农家饭等, 导致大多数旅游者一提起宇文山庄, 就简单地以为是“吃农家饭, 观农家景, 住农家房”等, 山庄内产品项目缺乏特色, 产品雷同化明显, 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明显减少。
2.旅游服务质量、生态意识等软环境不佳。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以及培训, 导致山庄内服务人员大多为当地的村民, 乡村环境、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往往不够重视, 很难达到游客对所提供服务的满意, 山庄内旅游环境、住宿环境以及饮食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尤其在午饭期间, 由于游客人数多, 但服务人员效率低, 导致山庄内秩序混乱, 缺乏有序高效的管理。最为关注的是, 山庄内工作人员对生态、环保、可持续性等意识还有待加强, 资源得不到充分循环利用, 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三、太原市宇文山庄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要素构建
(一) 食
为发挥好“食”在乡村生态旅游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景区相关部门应积极做好以下三点:
1. 体现乡村生态旅游食品的乡村性以及乡村生态旅游的生态性。
乡村性是指本地所特有的或别具一格的具有农家特色的当地食品, 是游客平时在生活中难以或者很少能够接触到、品尝到的食品。这些食品包括当地生态旅游经营者自己种植的经济作物或者在不违反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的情况下取自自然的野味, 比如野山菌、野果等, 也可在农家人的指导下, 用自己舂出的米, 用自己网到的鱼, 用自己宰杀的鸡等以及自己采摘到的蔬菜水果等, 烹饪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农家饭菜, 也可在景区内安排自助烧烤的摊位, 增加食品的多样性, 满足不同游客对食品的需求。生态性是说乡村生态旅游的“食”必须是无污染的纯绿色食品, 并且这些食品完全产自生态旅游经营者本地。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本地的旅游漏损, 减少食品方面的旅游漏损从某方面来说就是实现乡村生态旅游“食”方面的循环经济。在这里所谓的旅游漏损就是当地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游客而购置的必要商品。减少了食品方面的购置费用, 加强了乡村生态旅游对惠农利农的力度, 能够为当地旅游经营者创收。
2. 注重特色产品的开发。
夏普利 (Shar Pley, 2003) 指出,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是未来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核心, 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本地化。特色便是本地化的一个表现, 也是旅游产品的灵魂。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在于“农”味、“土”味、“野”趣和生态性。在我省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和设计中, 尤其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文章, 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 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使其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格调, 成为展现当地社会生活与乡村文化的一个窗口;并使之融于优美和谐、平衡发展的生态环境中, 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旅游者的需求动机, 达到发展生产力, 保持生态平衡, 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3. 加强饮食文化的开发利用。
饮食产业与旅游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打造富有吸引力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 另一方面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 可以促进饮食产业自身的发展, 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山西省的饮食风俗, 有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和传统的生活特色, 是山西饮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能体现山西人在饮食方面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山西特色的面食文化在全国广受欢迎, 如刀削面、擦蝌蚪、剃尖、莜麦面、猫耳朵、考姥姥等;还有山西远近皆知的香醋文化, 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 大力宣传山西省的饮食文化, 促进山西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 住
为更好地完善山庄内部住宿设施, 景区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资金以及技术投入, 认真做好以下两点:
1. 因地制宜, 开发特色乡村民居小屋。
在夏季乡村生态旅游住宿点可建造一些低成本有特色的茅草小屋, 以吸引游客, 体验最原生态的住宿乐趣, 茅草小屋的建造可就地取材由当地民居进行改造, 使其清凉、干净、有特色。为增加住宿设施的多样性, 山庄也可为留宿的游客建造专门的野营区, 以及帐篷区, 增加游客的体验度。旅游景区正规住宿点给客人提供的住所, 应按一星、二星标准, 概括而言, 要达到卫生、方便、安全三大住宿标准。
2. 完善住宿设施, 增加住宿配置。
乡村住宿点应进一步完善基础住宿设施, 提高游客对旅游的满意度, 做到睡的舒适。为此, 住宿点可以为游客配置空调、日用电器、火炉等, 特殊住宿点还可以提供葡萄酒、天然果汁、巧克力等来招揽游客, 同时, 可以增加洗浴设施, 由于农村基本不存在高层建筑, 所以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利用光能对住宿进行能量补充, 虽然开始时投入成本较高, 但长期来看有利于乡村生态旅游的循环可持续发展。乡村住宿业的市场多元化了, 旅游旺季有所延长, 服务价格也上涨了。
(三) 行
1. 保证游客出行的方便性和快捷性。
由于对乡村生态旅游景区的特殊安排, 其景点地理位置大都较为偏僻, 这就为游客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直接影响了游客对景区的旅游次数。鉴于此, 为保证游客出行的方便性, 通往景区的各个重要干线公路通达性要保证, 以方便自驾游游客出行;对于非自驾游乘客的这一群体, 景区可以在网络或者门票上等以多种形式向广大游客告知通往景区的公交线路, 为游客节省旅游途中不必要的时间。对于极为偏远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 虽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 但是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 而使游客望而却步。针对这种情况, 旅游经营者可以自行安排由市区通往景区的专车, 解决有旅游意愿但出行又不方便的难题, 增加游客的体验度和满意度。
2. 完善景区内交通设施, 做到游客绿色、安全出行。
在山庄内, 要保证做到道路的通畅化和可持续性化, 首先, 尽量减少化石燃料动力车, 在经营景区内部可开展清洁特色畜力交通。畜力交通是以绿色能源为基础的可持续交通方式, 并且对景区没有任何环境上的污染。如果将畜力交通开发为一种特色乡村生态旅游产品, 这种城市人尤其是年轻人从来没有体会的旅游产品一定会大受欢迎。在做好畜力交通的普及时, 也可加大对电瓶车、乙醇车等绿色无污染出行方式的应用, 做到游客绿色、安全出行。
(四) 游
乡村生态旅游所依托的旅游资源主要是乡村村落景观以及乡村文化, 但也包含自然生态系统景观。乡村生态旅游依托自然生态系统、人文村落景观相结合的资源特色, 兼具乡村性、生态性和美观性特色;乡村村落景观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 所以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时尽量杜绝人为建造的庸俗景观, 而要以自然形成的或是历史积淀下来的先天资源为主要旅游资源, 同时, 今后对山庄附近建设也要严格控制, 应尽可能保护现有的自然风貌。
在游客享受山庄所带来的乐趣时, 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比如, 带小孩的家长主要关注场地的安全性和趣味性, 所以要保证游玩过程以及娱乐场所的安全措施;中年人希望景区中多一些荫凉, 以及休息、交流的场地, 因此, 可以选择适当的地段设计简单的木屋, 专营天然食品、饮料, 适当设计少量的小木凳, 以供游人休息观赏;也有一部分年轻人希望多一些划船、嬉水、滑冰、观看表演的活动或场所, 对此, 山庄可以开展以无动力船为主的观赏性水上活动, 尽量避免环境污染。
(五) 购
旅游商品是旅游的重要构成部分,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大力种植适合作为旅游商品的农作物, 这种作物应具备生态特性, 符合游客“求绿色、求新奇、求体验”的特色。普通农民传统农业模式劳动密集度高, 缺乏经济效益, 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产品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旅游景区可加大游客旅游消费的拓展性。拓展性就是指在原有的“农”字产业消费的基础上, 进一步拓展其产业消费的空间, 形成既源于传统又展于传统的消费创新。传统的消费则是“吃、穿、用”等最日常的消费需求, 经过创新, 我们可以开发出供“玩、赏、乐”的产品。如传统的葫芦生产使用价值主要是“用”, 经过加工将其做成葫芦表面绘画、雕刻等, 甚至可以加工成集绘画、雕刻于一身的立体工艺品。这样, 民间的那些水彩画、山水画、农民画、人物画、年画、吉祥物等以及书法等都可以成为这些工艺品的主题, 既有观赏价值, 又有收藏价值。还有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也可以开发利用, 我们可以将其精细地加工成丰富多彩的秸秆画、工艺草垫、沙发坐垫及其他的一些手工艺品, 既实用又环保。
(六) 娱
乡村旅游娱乐项目主要以欣赏田园风光、放松身心为主, 也可参与一定的农事活动。山庄作为一个自然生态园林而存在于城市中, 与城市公园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为了满足家长带小孩来山庄游玩的需求, 可以通过植物认知等科普知识, 以及运动、爬山等等让孩子去接近自然, 热爱自然。宁静淳朴的自然生活, 葱郁苍翠的山林环境, 更能激发孩子与自然亲近的天性;也可以跟随农民学播种和收获, 跟果农学整枝摘果, 跟织娘学纺纱织布, 跟村姑学刺绣剪纸, 跟艺人学编竹制陶……这些参与性活动不难易学, 可让游客获得新的感受和休闲乐趣, 增长知识和技术水平。为进一步增加游客的娱乐兴趣, 让居住在山庄的游客身临其境的体验乡村生态旅游的乐趣, 山庄也可在景区安排篝火晚会, 活跃广大游客在景区的游玩氛围。
山庄在组织游客参加农事劳动体验活动的同时, 也可以大力发展农事劳动娱乐项目, 加大对观光农园的开发, 增加游客对农事劳动的体验度。住宿点可开展的休闲娱乐活动包括乡村周边散步观光、骑自行车或乘吉普车观光、喂养家畜等体验项目。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可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 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 除此之外, 还可以品尝山西当地美食, 骑马、垂钓、绘画等, 享受田园乐趣。景区除了发展农事劳动娱乐项目, 也可借助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所特有的山水等自然因素, 开发其他多种类型的游玩项目, 满足儿童、青少年、成年等各年龄段不同游客的娱乐需求, 增加游客在景区游玩时的体验度和满意度。
四、政策建议
1.政府管理层面。加大对乡村生态旅游景区的资金支持, 包括融资方面和设立专项旅游资金等;政府及旅游部门应加强规范化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制定相关法规制度, 完善环保法律体系等。
2.景区管理层面。统一规划开发, 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基础与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乡村资源的环保和生态发展意识。
参考文献
[1]吕军.中外乡村旅游研究的比较[J].暨南学报, 2005, (6) :67-69.
[2]刘德谊.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 2006, (21) .
生态山庄 篇4
《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简·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这部作品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凭借《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艾米莉的性格独立、纯真、豁达、热情、刚毅而又内向。她既有男子汉的气概,酷爱自己长大的荒原,独自生活,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相处。她的作品和一生的行为,都是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就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命题,爱米莉是通过生活和创作,身体力行地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文明—画眉田庄及呼啸山庄的居民们
“一个漂亮辉煌的地方,铺着猩红色的地毯,桌椅也都有猩红色的套子,纯白的天花板镶着金边,一大堆玻璃坠子系着银链子从天花板中间吊下来,许多光线柔和的小蜡烛照得它闪闪发光”,希斯克利夫对画眉田庄的第一次描述。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画眉田庄的内部装饰很符合文明人的品位---奢华。艾米莉对呼啸山庄客室的描写与对画眉田庄客室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画眉田庄,埃德咖与伊莎贝拉两个亲兄妹间虽然同在一家,却互相算计,两人间的情感却很脆弱。埃德咖与伊莎贝拉的行为及空间距离反映了了现代文明人之间的疏离感与相互之间的漠视。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都是性格粗犷、不守常规的人,在他们俩身上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是真正的自然之子,他们最享受的事情就是整天在旷野里游荡。文明人眼中不适合生存的狂风怒啸的旷野和山崖对于他俩来说却是天堂和乐园。老欧肖在世时,“我们全都在室内—我坐的离壁炉稍稍远一些,只管忙着打毛线,约瑟夫靠近桌子坐着,在读他的《圣经》(那时候,仆人们一天工作完毕,往往坐到正屋里来)"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亲密。呼啸山庄的农民严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规律,与大自然体戚相关。当每年春回大地或久雨初晴的宁静日子里,在呼啸山庄里随处都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声音—“山谷中小溪里,满满当当欢腾奔跳的潺潺流水传来了悦耳的声音。这是在夏日树叶沙沙作响之前美妙的天籁”。这不能不说是人在大自然怀抱中和谐幸福生活的图景。
三、呼啸山庄代表的自然与画眉山庄代表的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呼啸山庄这座暴露在凄风暴雨中的经典的哥德式的古老建筑,与坐落在优雅山谷中、优美园林中的画眉田庄形成了明确的对比,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两种代表。呼啸山庄虽然暴露在狂风肆虐的大自然里,却显得更真实、自然。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的天性都是是呼啸山庄式的。他们的脾气暴躁、粗犷、不守常规,常常在旷野里整夜地游荡,然而他们却表现出人类天性真实的一面:真诚、热情、纯真,充满活力与激情。画眉田庄则处处表现了一种文明的宁静与脆弱。凯瑟琳身份的转变,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与埃德咖关系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历史上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在《呼啸山庄》中,勃朗特不断地使自然与文明相互冲突。她没有用犀利的笔锋从正面揭露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却通过自然人的异化来表现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呼啸山庄》中对风景的反复强调描写还被作者赋予了小说极为重要的特殊意义。这一景色主要由呼啸山庄附近的荒原构成:广阔,原始,地势高,虽然有些湿润,但是却是一块不毛之地。荒原上运输十分的困难,并且无法耕种。它的显著特征是沼泽遍布,人们可能会被淹没于此,因此,荒原是大自然对人类威胁的很好象征。厉夫的戏剧中。读者会把呼啸山庄对画眉田庄的影响看做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文明的一种嘲讽与讥笑,但与传统故事中文明破坏自然恰恰相悖。作者写呼啸山庄破坏画眉山庄的安静目的,就正是要体现出对人类社会文明的批判。凯瑟琳嫁入画眉山庄后,成为文明人,由于她收起了自己的“自然”,使画眉山庄呈现出一幅人类文明战胜自然的图景,人类凌驾于万物之上。但是凯瑟琳的背叛导致希斯克利夫外出求生,并且寻求复仇机会。
四、呼啸山庄生态学对人类文明的启示
生态山庄 篇5
崇礼密苑生态旅游度假产业示范区一期项目-梧桐山庄位于度假村北端, 用地南北长约280米, 东西宽约200米, 北高南低, 南北高差约10米。地下三层, 地上一至七层。建筑面积为123271平方米,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78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5271平方米。酒店已于2012年年底开业, 完共有264间客房、49套公寓以及超过40000平方米的配套商业区, 包括零售业、 餐饮、娱乐和滑雪服务等。
3. 功能分区
梧桐山庄一期建筑主要包括一栋五星级高层酒店——云鼎大酒店以及一栋五星级高层酒店式公寓——云越公寓。二者地上部分相互独立 (仅通过二层连廊相通) , 地下室部分连为一体。
地下三层为汽车库、卸货区、酒店后勤区及设备用房等;地下二层为酒店大堂及行政办公、酒店式公寓后勤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等;地下一层为滑雪服务、餐饮、娱乐、 商业、会议等;一层及二层为酒店、公寓配套的商业、娱乐、餐饮、会议等设施;酒店与公寓屋顶均设有一层设备机房层。除了主要建筑物之外还包括一个地上部分与主体建筑分开的儿童滑雪服务建筑, 其地上为一层, 地下室部分与其他建筑连为一体。
酒店西侧首层室外有多条滑雪道直达, 同时设置了缆车站可以直达山顶。设计在酒店西侧首层分别设置了滑雪装备门厅, 住店客人及公寓业主可以非常方便从酒店、公寓外出至山上滑雪;此外, 地下一层的滑雪大厅还可以对仅滑雪不住宿的客人开放, 来滑雪的客人在此层办完相关手续后, 可以通过超大型电梯或自动扶梯直达首层缆车站位置。在西南角, 还设置了儿童滑雪服务建筑, 并依据地势, 形成坡度平缓的雪道, 供儿童滑雪专用, 可以从地下一层南侧直接到达。这些充分体现该酒店为冬季家庭滑雪服务的特色。
4. 建筑形象设计
建筑的立面设计以融于环境的自然风格为指导思想。通过对玻璃、木材、天然石材、 混凝土、金属铝板等的有机组合, 创造出整体和谐统一的具有浓厚的山地滑雪度假型酒店特色的建筑形象。建筑还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采用直立锁缝金属大斜屋顶, 同时在斜屋面上统一设计供设备专业使用的通风塔, 不再允许其他外露的屋顶设备, 从而保证屋面的整洁。从山上的滑雪场俯瞰, 整栋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浑然天成。
酒店地上7层 (局部6层) , 酒店式公寓地上6层 (局部3层、5层) , 地下均为3层 (以上均不含各自顶层的设备层) 。建筑总高度为50米。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地下一层至地下三层均采用错层处理。
5. 交通设计
整个规划区由一条规划路贯穿南北, 规划路坡度约为3%~ 4%, 路宽10米, 由于地形复杂, 沿规划路开有多处出入口, 依据设计标高情况分别连接建筑物不同楼层标高。
建筑所在场地为坡地, 北高南低。阶段1A1地下二层东南侧及地下一层北侧、南侧、 东侧, 均已经露出地面。由于通往山谷的市政公路在阶段1A1东侧, 且公路从南到北的地势由低到高, 高差变化较大, 故建筑东侧从南到北分别从建筑地下二层到一层可以分别直通室外道路。酒店主出入口设置在地下二层东侧, 酒店式公寓主出入口设置在一层东侧, 在建筑东侧还设有出入口直达地下一层商业娱乐区以及设有室外大台阶直达一层的室外广场区;在地下一层北侧及地下二层东侧均设置有员工专用出入口; 货运汽车出入口设在东南侧直通地下三层, 客人用的汽车库出入口设在东南侧地下二层。 在建筑的东北侧还设有车行道路从市政公路通向一层室外区域, 中心广场可供消防车回车, 并分别在酒店下方适当位置设置可以穿越建筑消防车道, 在建筑一层的周围形成环形消防车道, 来满足消防需要。
园区内停车以地下停车为主, 先期利用后期建筑建设用地布置临时地面停车场。待远期城市停车场建成后迁出, 后期建筑投入建设后增加地下车位数, 满足园区停车需求。
6. 景观设计
酒店与公寓塔楼部分形成一个半围合的空间, 只是将朝向东侧市政道路方向打开, 在形成中心庭院的同时, 又形成开放的态势, 吸引来自东侧的人流。
此外, 通过分散设置1 ~ 2层局部的裙房, 与主体一道形成高低错落的空间格局。 且此部分均设置成可以上人的绿化种植屋面, 形成立体的绿化景观。人们既可以由一层广场通过室外楼梯直通, 也可以由二层室内直接出来, 形成富有趣味的空间。
【生态山庄】推荐阅读:
小说《呼啸山庄》07-09
休闲山庄论文11-25
雪山庄诗歌11-12
英文书评呼啸山庄05-27
水镜山庄·水镜湖06-04
美丽的山庄作文06-28
《呼啸山庄》读书有感10-13
描写山庄的诗词11-20
呼啸山庄英文赏析01-16
金龟山庄餐饮卫生简介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