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呼啸山庄》(精选11篇)
小说《呼啸山庄》 篇1
分词可以起形容词和副词的作用, 可以和自身的逻辑主语构成分词独立主格结构, 在句子中作定语、表语、补语和状语。分词作宾语补语、作状语表明伴随情况以及构成独立主格结构说明背景时, 往往突出其描绘特征, 小说文体中常见, 我们从《呼啸山庄》中摘选一些句子看分词的描绘作用。
例1:When he saw my horse's breast fairly pushing the barrier, he did put out his hand to unchain it, and then suddenly preceded me up the causeway, calling, as we entered the court—"Joseph, take Mr.Lockwood's horse;and bring up some wine."
(汉译:他看到我的马肚子即将撞到栅栏, 就伸出手来解开门链, 然后突然窜到前面领我走上石阶, 在我们走进院子时喊道:“约瑟夫, 把洛克伍德先生的马牵走。拿点酒来。”)
本句中, pushing用作形容词, 作宾语补语, calling则用作副词, 表明伴随情况, 都具有描绘作用。
例2:Wuthering Heights is the name of Mr.Heathcliff's dwelling.“Wuthering”being a significant provincial adjective, descriptive of the atmospheric tumult to which its situation is exposed in stormy weather.Pure, bracing ventilation they must have up there at all times, indeed;one may guess the power of the north wind blowing the edge, by the excessive slant of a few stunted first at the end of the house;and by a range of gaunt thorns all stretching their limbs one way, as if craving alms of the sun..
(汉译:希思克利夫先生的住地叫呼啸山庄。“呼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地方形容词, 描述在多风的天气里这个地方大气的骚动。的确, 他们这个地方一定一年四季都流通着振奋精神的新鲜空气。可以想象北风的威力有多么强大。因为在房屋尽头有几株矮小的枞树过度倾斜, 还有一排面容憔悴的荆棘都向着一个方向伸展它们的四肢, 仿佛向太阳乞讨温暖。)
Wuthering修饰Heights是以分词的身份作定语出现的, Wuthering又以动名词的身份出现和分词being短语以及all和分词stretching短语分别构成独立主格, 描绘作用鲜明。
例3:There was no reply to my question;and on looking round I saw only Joseph bringing in a pail of porridge for the dog, and Mrs.Heathcliff leaning over the fire, diverting hersel with burning a bundle of matches which had fallen from the chimneypiece as she restored the tea caister to its place.
(汉译:没有人回答我的问话。我转过身来, 发觉只有约瑟夫提一桶粥进来喂狗, 希斯克利夫夫人正侧身炉火前烧一束火柴消遣。这些火柴是她把茶叶罐放回原处时从壁炉台上掉下来的。)
作宾语补语的由bringing、leaning和diverting引导的分词短语在本句中描绘了一幅人物画面。
例4:"You'd better let the dog alone, "growled Mr.Heathcliff in unison, checking fiercer demonstrations with a punch o his foot."She's not accustomed to be spoiled—not kept for a pet."Then, striding to a side door, he shouted again, "Joseph!"
(汉译:“你最好别理这只狗, ”希斯克利夫先生以类似的音调咆哮着, 同时跺了一下脚制止狗进一步的行动。“它不习惯受人宠爱—不是把它当宠物养起来的。”接着, 他大踏步走到一个旁门, 喊道, “约瑟夫!”)
分词checking和striding引导的短语作伴随状语, 描绘作用鲜明。
例5:"Were you asked to tea?"she demanded, tying an apron over her neat black frock, and standing with a spoonful o the leaf poised over the pot."I shall be glad to have a cup, "I answered."Were you asked?"she repeated."No, "I said, hal smiling."You are the proper person to ask me.
(汉译:“是请你来吃茶的吗?”她问, 把一条围裙系在她干净的黑上衣上, 站在那儿把一匙茶叶往茶壶里放。“我很想喝杯茶, ”我回答道。“是请你来的吗?她又问?”“不”, 我说, 稍微笑了一下, “您正是该请我喝茶的人。”)
分词tying、standing和smiling引导的短语都作伴随状语, 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例6:"Are you going to make the tea?demanded he of the shabby coat, shifting his ferocious gaze from me to the young lady."Is he to have any?"she asked, appealing to Heathcliff.
(汉译:“你是不是该沏茶了?”穿着破衣服的人问, 凶狠的目光从我身上转到年轻的主妇身上。“要不要准备他的?”她问希斯克利夫。)
分词shifting和appealing引导的短语作伴随状语, 描绘作用明显。
例7:The little witch put a mock malignity into her beautiful eyes, and Joseph, trembling with sincere horror, hurried out praying and ejaculating"wicked"as she went.
(汉译:这小女巫美丽的眼里增添了一种嘲讽的恶毒神气, 而吓得发抖的约瑟夫匆匆忙忙跑出去了, 一面祷告着, 一面喊着“恶毒”。)
分词praying、分词trembling和ejaculating短语都作伴随状语, 此处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人物画面。
例8:"All day had been flooding with rain;we could not go to church, so Joseph must get up a congregation in the garret;and, while Hindley and his wife basked downstairs before a comfortable fire—doing anything but reading their Bibles, I'll answer for it–Heathcliff, myself, and the unhappy plough–boy, were commanded to take our Prayer books, and mount;were ranged in a row, on a sack of corn, groaning and shivering, and hoping that Jaseph would shiver too, so that he might give us a short homily for his own sake."
(汉译:“整天都下着大雨, 我们不能去教堂, 所以约瑟夫一定要求在阁楼上聚会。新德雷和他的老婆在楼下舒舒服服地围着炉火—随便做什么, 我敢打赌他们绝不会读圣经—希斯克利夫, 我和那不幸的乡巴佬都必须拿着祈祷书, 爬上楼, 排成一排, 坐在粮食袋上, 冻得直哼哼, 浑身发抖。希望约瑟夫也冻得发抖, 那么他为了自己也会给我们少讲点道了。”)
分词doing和reading短语以及分词groaning、shivering和hoping都作伴随状语, 其中groaning和shivering的描绘作用更突出, 人物描写更鲜明。
例9:I muttered, knocking my knuckles through the glass, and stretching an arm out to seize the importunate branch;instead of which, my fingers closed on the fingers of a little, ice—cold hand!The intense horror of nightmare came over me:I tried to draw back my arm, but the hand clung to it, and a most melancholy voice sobbed, "Let me in–let me in!""Who are you?"I asked, struggling, meanwhile, to disengage myself."Catherine Linton, "it replied, shiveringly (why did I think of Linton) ;"I'm come home:I'd lost my way on the moor!"As it spoke, I discerned, obscurely, a child's face looking through the window.
(汉译:我咕哝着, 用拳头打破了玻璃, 伸出一只胳膊去抓那骚扰人心的树枝。没有抓住树枝, 我的手却握住了一支冰凉的小手!噩梦中最强有力的恐怖袭遍我全身, 我想缩回自己的手臂, 但那只手紧抓住它, 一个十分悲切的声音哭诉着:“让我进去—让我进去!”“你是谁?”我问, 一面挣扎着解脱自己。“凯瑟琳·林顿, ”它回答, 颤抖着 (我为什么想到林顿?有二十次我把恩肖读成林顿了) 。“我回家来了, 我在荒野了迷了路!”她说着的时候, 我模模糊糊看见一张孩子的脸向窗里面张望。
分词knocking和struggling短语都表明伴随情况, 具有描绘特征。
例10:A beast of servant came up with a lantern, at last shouting----"Keep fast, Skuker, keep fast!"he changed his note, however, when he saw Skulker's game.The dog was throttled off;his huge, purple tongue hanging half a foot out of his mouth, and his pendent lips streaming with bloody slaver.The man took Cathy up;she was sick;not from fear, I'm certain, bu from pain.He carried her in;I followed, grumbling execrations and vengeance.
(汉译:一个像畜生一样的仆人提着灯终于进来了, 嘴里喊着, “咬紧, 狐儿, 咬紧!”但是他一看见狐儿嘴里的石块, 就变了调儿。狗被拖开了, 它那紫红色的打舌头从嘴里伸出来有半尺长, 那下垂的双唇淌着混血的唾沫。那人把凯蒂拉起来, 她昏倒了, 不是出于恐惧, 我敢肯定, 而是因为疼痛。他把她抱进屋里, 我随后跟着, 嘴里嘟哝着脏字和要复仇的话。)
分词shouting和grumbling短语说明伴随情况, 而分词hanging和其逻辑主语tongue以及分词streaming和其逻辑主语lips构成独立主格结构, 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人物画面。
例11:"May she wake in torment!"he cried, with frightful vehemence, stamping his foot, and groaning in a sudden paroxysm of ungovernable passion.
(汉译:“但愿她在痛苦的折磨中醒来!”他喊道, 那股激烈劲儿让人害怕, 跺着脚, 在一阵突然发作的不可控制的激动中呻吟起来。)
分词stamping和groaning短语对动作的描绘非常鲜明。
例12:Earnshaw surlily bid her remove her things to the kitchen."Remove them yourself, "she said, pushing them from her as soon as she had done;and retiring to a tool by the window, where she began to carve figures of birds and beasts out o the turnip parings in her lap.I approached her, pretending to desire a view of the garden;and, as I fancied, adroitly dropped Mr Dean's note onto her knee, unnoticed by Hareton---but she asked aloud, "What is that?"and chucked it off.
(汉译:恩肖粗鲁地要把她那摊东西挪到厨房去。“你自己来挪吧, ”她说, 一把蔬菜择好就把它们从身边推开;退回到窗边的一个凳子前坐下, 用她怀里的一些萝卜皮雕刻一些鸟儿和野兽的花样。我走近她身边, 假装想看看花园里的景色, 而且自认为很机灵地把丁太太的信笺抛到她的膝盖上, 没有让哈里顿注意到—可是她大声问道:“这是什么?”并且一挥手把它扔掉了。)
分词pushing、retiring和pretending短语都是对动作、情景的描述, 表明伴随情况的发生。
例13:The floor was of smooth white stone;the chairs, highbacked, primitive structures, painted green;one or two heavy black ones lurking in the shade.
(汉译:地板是平滑的白石铺成;椅子是高背, 很原始的结构, 漆成了绿色;在阴影处还摆着一两把深黑色的椅子。)
分词lurking和其逻辑主语ones构成独立主格结构, 描绘特征明显;而省略了成分的合成过去分词high-backed以及过去分词短语painted green都具有鲜明的情景描绘作用。
例14:I took a seat at the end of the hearthstone opposite that towards which my landlord advanced, and filled up an interval of silence by attempting to caress the canine mother, who had left her nursery, and was sneaking wolfishly to the back of my legs, her lip curled up, and her white teeth watering for a snatch My caress provoked a long, guttural snarl.
(汉译:我在炉边的椅子上坐下, 而我的房东则向对面的另一把椅子走过去。为了填补沉默的空间, 我想去抚弄那只母狗。它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崽子, 象狼一样在我的腿后面鬼鬼祟祟的乱动, 大张着嘴, 白牙上淌着口水, 准备咬我。我的爱抚挑起了它一声长长的、发自喉头的嚎叫。)
过去分词curled和lip以及现在分词watering和teeth都构成独立主格结构, 进行情景描绘, 为读者展现了一幅鲜活的画面。
例15:The business of eating being concluded, and no one uttering a word of sociable conversation, I approached a window to examine the weather.A sorrowful sight I saw;dark night coming down prematurely, and sky and hills mingled in one bitter whirl of wind and suffocating snow.
(汉译:茶点吃过了, 没有一个人说话, 我走到窗前观察天气。我看到的是一幅令人伤心的场景:黑夜提前降临了, 天空和山野混杂在一团凛冽的寒风和令人窒息的大雪中。)
由现在分词being引导的短语和The business of eating、现在分uttering引导的短语和no one、现在分词coming引导的短语和dark night以及过去分词mingled引导的短语和sky and hills都构成分词独立主格结构, 情景描绘鲜明。
例16:Her pretty face was wan and listless;her hair uncurled;some locks hanging lankly down, and some carelessly twisted round her head.Probably she had not touched her dress since yesterday evening.Hindley was not there.Mr.Heathclif sat at a table, turning over some papers in his pocket-book;bu he rose when I appeared, asked me how I did, quite friendly, and offered me a chair.
(汉译:她漂亮的脸蛋儿苍白憔悴, 头发没有梳卷过, 有那么几缕松松地披散下来, 还有一些随意缠绕在头上。也许从昨天晚上起, 她就没有碰过她的衣服。新德雷不在那儿。希斯克利夫先生坐在一张桌子前, 翻阅他袖珍记事本中的一些文件, 但当我走近前时他站了起来, 问我怎么样, 很友好, 还拉过来一把椅子。)
过去分词uncurled和her hair、现在分词hanging引导的短语和some locks以及过去分词twisted引导的短语和some都构成独立主格结构, 进行人物描述, 而分词turning短语则表明伴随情况的发生。
分词这一大功能性词汇种类是英语中最为活跃的语言元素之一, 对于英语专业及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掌握它的性质和功能, 在从事英文写作进行人物和情景描绘时, 能熟练地使用它们, 对提高作文的品质极具支撑作用。
摘要:分词是英语中最为活跃的语言元素之一, 常常被人们应用于人物描述和情景描绘的语句当中, 凸显人物的生动形象, 烘托景物的立体感, 勾勒人和物的活性。该文从小说《呼啸山庄》中摘选了一些句子说明分词所具有的上述特征。
关键词:分词,逻辑主语,独立主格结构,伴随情况
参考文献
[1]世界大书虫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世界文学名著英汉对照全译精选.呼啸山庄[M].王惠君, 王惠玲, 译.新疆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3.
[2]Eckersley C E, Eckersley J M.A Comprehensive English Grammar[M].London:Longmans, 1960.
小说《呼啸山庄》 篇2
故事以洛克伍德的经历为线索,通过艾伦迪恩之口,道出了西斯克利夫、凯瑟琳欧肖和艾加林顿之间的感情纠葛。尽管最终他们的后代走到了一起,但故事中的几个爱情悲剧却令我在同情之余,不由思考起悲剧的祸端从何而来。
首先不能忽略书中主人公所处的社会背景,一种深厚的等级观念毒害着一代又一代人。比如文中的欧肖和林顿两家对于希斯克利夫这样一个深色皮肤、黑色头发的吉卜赛人自然是分外的瞧不起,加上他又深受亨德雷欧肖父亲的宠爱,使得亨德雷对希斯克利夫不单单是蔑视、厌恶,几乎可以算作恨之入骨,成为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爱情的一大阻挠,并且亨德雷为了报复希斯克利夫,把他变成了一个性格怪异、粗暴无礼的仆人。这又拉开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
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一点,重要的是相爱双方不能不放弃。可此时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内心出现了变化。凯瑟琳虽然深爱着希斯克利夫,可是由于自己的高傲自大、自私任性,没有理会希斯克利夫的感受,对他说了一些伤害他自尊心的话。并且凯瑟琳也并不喜欢希斯克利夫的穷困和枯燥乏味,成天脏兮兮地不注重仪表。而林顿正好与之相反。
另一方面,希斯克利夫的自尊心在作怪,他不愿受众人的奚落,尤其不愿凯瑟琳和自己格外亲近。也许是害怕她知道自己的弱点,觉得自己和她在一起很自卑,而倘若凯瑟琳和自己在一起,自己亦不能给予那种她所向往的幸福生活……
于是,这种种原因导致了这场爱情悲剧的发生。而仔细咀嚼本文又不难读出作者对那种忠贞不渝的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等级观和世俗观的不满,同时还希望所有相爱的年轻人能冲破一切阻挠,真正得到幸福。
而在现实生活中,那种等级观念仍普遍存在着,由此被拆散的恋人并非没有。然而令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人人平等”的观点,使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份斗争,多了一份和谐,使更多恋人得到了幸福。话又说回来,如今的年轻人和前人相比,更为理智,更为现实,懂得幸福要自己去争取。
《呼啸山庄》经典语录 篇3
If you also exist in this world, then this world, regardless of what, has to me is meaningful. But if you not, regardless of this world has how well, he in my eye is also only a wilderness. But I likely am a fox soul wild ghost.
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什么样,对我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有多么好,它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个孤魂野鬼。
My love for Linton is like the foliage[叶子] in the woods; time will change it, I’m well aware, as winter changes the trees. My love for Heathcliff resembles the eternal rocks beneath—a source of little visible delight, but necessary. Nelly, I am Heathcliff! He’s always, always in my mind—not as a pleasure, any more than I am always a pleasure to myself, but as my own being.
我对林顿的爱就像是树林里生长着的叶子,将随时令的变化而改变,我明白,就像树木遇严冬一样。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却如深埋地下的永恒不变的岩石——欢乐的清泉虽然不多,但却不可或缺。奈莉,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永远,永远在我的心里,不是作为一种欢乐,甚至还不如我自寻的欢乐,而是作为我的自身。
Whatever our souls are made of, his and mine are the same; and Linton’s is as different as a moonbeam from lightning, or frost from fire.
不论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成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样的。而林顿的则全然不同,就如同日月不同辉,水火不相容一般。
I cannot look down to this floor, but her features are shaped in the flags! In every cloud, in every tree—filling the air at night, and caught by glimpses in every object by day—I am surrounded with her image! The most ordinary faces of men and women—my own features—mock me with a resemblance. The entire world is a dreadful collection of memoranda[备忘录] that she did exist, and that I have lost her!
只要我低头看这地下,她的容貌就印在石板上!在每一朵云里,在每一棵树上——充满了夜晚的空气,无论我的目光落在什么东西上面,我都被她的映像所包围!最普通的男人的脸和女人的脸——连我自己的相貌都像她,都在嘲笑我。这世界整个就是一份可怕的备忘录,提醒我她存在过,而我已经失去了她!
My great miseries in this world have been Heathcliff’s miseries, and I watched and felt each from the beginning: my great thought in living is himself. If all else perished, and he remained, I should still continue to be; and if all else remained, and he were annihilated[毁灭], the universe would turn to a mighty stranger: I should not seem a part of it.
我在这世间最深重的痛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痛苦,而且从一开始,我就将那痛苦点点滴滴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我活着的意义就是他。如果世上的一切都毁灭了,而唯独他幸存下来,我就能依旧活下来;但是如果其余的一切都还存在,而他却被毁灭了,那么这片苍穹于我就是一片巨大的虚空,我也不会成为其间的一部分。
浅析《呼啸山庄》 篇4
一、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简介
艾米莉·勃朗特所生活的是英国社会动荡斗争的年代, 当时, 资本主义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不断恶化, 失业工人日益贫困, 大量童工被折磨致死。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 父亲原是个爱尔兰教士, 一八一二年娶玛丽亚·勃兰威尔为妻, 膝下六个儿女。一八二〇年全家搬到豪渥斯地区一处偏僻的旷野角落安家, 勃朗特三姊妹就在这个地方度过了一生。
艾米莉·勃朗特是小说家, 也是诗人。许多批判家都认为艾米莉是勃朗特三姐妹中最有才华的。英国的批判家拉尔夫·福克斯写道:“《呼啸山庄》毫无疑问是人类所创作的最非凡的小说之一, 因为这部小说中艾米莉挖掘了生活中绝望的痛苦。一个充满热情和想象力的女孩, 生活在维多利亚中期英国西莱丁的荒野上狂风呼啸的牧师家中, 写出了这样一部小说, 夏洛蒂通过罗切斯特和简·爱之间高尚的爱情表现了这些女孩孤独、被压抑的生活……然而艾米莉不满足于此, 在荒原上石头房子中那种疯狂、充满恐惧的氛围中, 她的爱确实征服了一切。
二、作品简介
《呼啸山庄》是一部爱情悲剧。小说描述了一个畸形社会的生活, 勾勒了被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阶段逐步展开:
第一阶段首先叙述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的特殊感情, 他们对辛德雷暴虐的反抗, 他俩在共同反抗中萌发的真挚爱情。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和愚昧, 背叛了希斯克利夫, 嫁给了她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 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却不幸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和生命。
第三阶段描绘希斯克利夫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第四阶段交代希斯克利夫的死亡, 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 思想上经历的变化。
《呼啸山庄》主要描述弃儿希斯克利夫的故事, 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 被恩萧先生收留。呼啸山庄是恩萧先生的庄园, 环境阴沉, 远离外界。恩萧先生对希斯克利夫很好, 但恩萧死后, 新主人辛德雷欺侮希斯克利夫, 把他赶到仆人那去, 不让他接受教育, 强迫他像其他雇工那样艰苦劳动。希斯克利夫深爱辛德雷的妹妹凯瑟琳, 凯瑟琳也爱他, 但她害怕嫁给他有辱自己的身份。希斯克利夫认为无望和凯瑟琳结婚后, 离开了呼啸山庄, 三年后他回来时已是个富人, 凯瑟琳此时已嫁给懦弱的埃德加·林顿。希斯克利夫住在呼啸山庄寻机报仇。他疯狂的爱凯瑟琳, 这使凯瑟琳生下女儿凯西后早逝。希斯克利夫娶了自己不喜欢的埃德加·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林顿, 对她很残忍。希斯克利夫控制了辛德雷和他的儿子哈里顿, 来报复辛德雷在他年幼时对他的虐待。希斯克利夫为了得到林顿家的房产逼迫凯瑟琳的女儿凯西嫁给自己生病的儿子, 当他马上就要成功时他的儿子死了, 而凯西爱上了哈里顿。希斯克利夫此时已经老了, 一直思念凯瑟琳, 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复仇毫无意义。
三、人物分析
自1848年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出版以来, 引起评论界广泛关注, 其中不乏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爱情的分析与探讨。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扭曲的病态爱情观是一种“暴力迷恋”。
希斯克利夫形象寄托了作者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温暖的弃儿在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憎。他的天性本是善良的, 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 迫使他变得无情。辛德雷的皮鞭不但使他认识到人生的残酷, 也使他认识到委曲求全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选择了反抗和报复。凯瑟琳曾经是他的伙伴, 他的爱人。他俩在共同反抗中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是, 凯瑟琳最终背叛了希斯克利夫, 嫁给了她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因为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 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乃至最终悔恨丧命, 也毁了对深爱她的希斯克利夫, 还差点害了自己的女儿。艾米莉·勃朗特对凯瑟琳既有同情, 也有愤慨;既有惋惜, 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 又怒其不争。
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 是小说的重大转折。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 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 导致了疯狂的复仇。希斯克利夫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 独霸两家庄园, 还让他们无辜的后代也饱尝了苦果。希斯克利夫疯狂的报仇,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叛逆和反抗精神。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不但是社会的悲剧, 而且是时代的悲剧。
四、作品魅力
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 是始终贯穿作品的脉络。作者依此脉络, 谋篇布局, 把场景安排得神秘莫测, 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 有时在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 让整个故事始终笼罩在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希斯克利夫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 表明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五、结语
希斯克利夫是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反叛者, 凯瑟琳在童年也是反叛者。他们纯洁的爱情被资产阶级的阶级偏见摧残。因此希斯克利夫首先是被压迫者, 然后决定报复, 但是他的过度报复, 使他从被压迫者变成了压迫者。由此可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实现充实完整的人类生活。
参考文献
[1]贺道中, 论《呼啸山庄》对人性的探讨[J], 山花:下半月, 2010, (8) 。
小说《呼啸山庄》 篇5
一个好故事,举足轻重。
呼啸山庄里发生的故事,是一个绝对的悲剧。从希思克利夫被收养开始,凯瑟琳和哥哥亨得利的平静生活就被打破。因为老庄主的宠爱偏心,导致亨得利从小便对希思克利夫怀恨在心处处刁难,这也为整部悲剧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的阶级差异,以及两人同样骄傲固执的性格与敏感脆弱的心,也注定了相爱的两个人永远不可能在一起。这一点,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因爱生恨,继而毁灭。
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是如此的相像:一样的自傲、偏执,两个人相互都不肯低头,只能互相折磨对方,也折磨着自己,直到双方距离越来越远。明明她是如此深爱着他,在他悄悄离开山庄、她出嫁给画眉田庄的林敦之前,她的一番自我独白就是她爱他的最佳佐证:
“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思克利夫的悲苦,而且从一开始,我就全都觉察到、感受到了。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即使别的一切全都消亡了,只要他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而要是别的一切都留下来,只有他给毁灭了,那整个世界就成了一个极其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再像是它的一部分了。我对林敦的爱,就像林中的树叶。我很清楚,当冬天使树木发生变化时,时光也会使叶子发生变化。而我对希思克利夫的爱,恰似脚下恒久不变的岩石,它虽然给你的欢乐看起来很少,可是必不可少。内莉,我就是希思克利夫!他永远、永远在我的心中——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而是作为我自身存在我的心中。所以,别再说什么我们会分开了,这是办不到的。”
虽然他们是如此深爱着对方,却没能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老庄主去世,亨得利处心积虑的为难希思克利夫,而两人之间的误会也逐渐积累成山:凯瑟琳想着嫁给林敦,便可以靠着丈夫家的实力来帮助希思克利夫成为同一个阶层的人;而希思克利夫却只看到她对他的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终于她嫁给了林敦,去到了画眉田庄,落下了病根;而他则带着满腔愤恨与爱而不得,悄然离去。
故事到这里,并未结束。
一别三年,希思克利夫带着神秘的一笔财富归来,重新出现在凯瑟琳面前。她波澜不惊的生活,重又泛起涟漪。可谁又能料到,他是回来复仇的。
“为了让你高兴,我心甘情愿地任凭你把我折磨到死,只是也得允许我用同样的方式为自己找点乐趣,另外还求你千万别侮辱我。既然你已把我的王宫夷为平地,就不要再搭一间茅屋,赏给我做家,还得意地夸耀自己的善行了。”
正当她快要把他忘了的时候,他却硬要闯进她的记忆里,把她拖进一场新的冲突和痛苦的**中。希思克利夫刻意接近她的小姑子伊莎贝拉,而后引诱她跟他私奔并且生下了体弱多病的儿子小林敦。凯瑟琳悲愤交加,日渐憔悴,心病无药可医,终于在和他的一次激烈吵架的会面后离开了人世,只留下早产的女儿小凯茜。
其后接近二十年的漫长时光里,希思克利夫一面深切怀念着凯瑟琳以及过往的岁月,一面有条不紊的把盘算多年的复仇计划付诸行动。
折磨过他的亨得利在妻子过世后日夜颠倒借酒浇愁,曾经大名鼎鼎的呼啸山庄变得没落萧条。最后亨得利在放浪形骸的消沉日子里因为醉酒死去,全部家产均被希思克利夫悉数谋取。而他无辜的儿子哈里顿,则被希思克利夫当做发泄仇恨的对象,使其成长为一个目不识丁野蛮粗鲁的少年,偏偏还对造成这一切的人怀有父亲般的敬畏与尊重。
伊莎贝拉不听哥哥的劝告,与希思克利夫私奔。在短暂的鬼迷心窍之后,看清了他伪善面具下的真正目的,终于使计逃离了他的魔掌,独自在异乡抚养儿子十多载。直至客死他乡,她也没有回来过。临终委托哥哥照顾自己孩子的唯一心愿也落空——小林敦一被接回来便被他的父亲给掠夺过去了,像掠夺财物一般。因为他是画眉田庄的法定继承人。
林敦或许从来都没有被凯瑟琳真正的爱过,就连她意识清醒的最后时刻,都不是他陪在身边。在她走后,他便郁郁寡欢。好在女儿凯茜聪颖孝顺、乖巧懂事,为他苦闷的心灵带来许多慰藉。然而老谋深算的希思克利夫连这一点欢乐都给林敦剥夺了:在他病恹恹的儿子小林敦快要死去之前,设计让凯茜离开家去到呼啸山庄并将她囚禁起来,逼她与小林敦结婚。短短几天的时间,本就虚弱的林敦便病入膏肓,在弥留之际才见到了逃回家的女儿。见到了女儿,他的心里也便安定了。他走得那么安详,丝毫没有艰难和痛苦。因为他终于可以和凯瑟琳团圆了。
被希思克利夫当做夺取财产的工具的小林敦,从未得到过父亲的喜爱,父亲眼里永远充满着厌恶与嫌弃,责骂与威胁随时降临,就连他的死亡也没能使父亲有一点伤心。和他的母亲在天堂团聚,他一定早就希望如此了吧?
林敦和小林敦都死了,画眉田庄终于被希思克利夫收入囊中,凯茜也被迫搬到呼啸山庄。
凯茜开始向哈里顿示好,她教他读书,借阅书籍给他看,也不再使小姐脾气。两个人关系逐渐融洽,一对璧人亲密交谈的场景,恍惚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往日欢乐情景的重现。对这悄然改变的情况,希思克利夫不再阻挠。因为他复仇的斗志已经沉没,他对尘世的一切都已心灰意冷,不再有活下去的动力。
“我拼死拼活,竟落得这么个荒唐结局,不是吗?
我往日的敌人并没有把我打败,现在正是我向他们的后代报仇雪恨的时候。我完全可以办到,没人能阻拦住我。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我不想打人,连抬手都嫌麻烦了啊!这听起来好像是我劳碌了这么多年,为的只是要表现一下自己的宽宏大量。这绝不是那么回事——而是我已经没有欣赏他们灭亡的心情,而且也懒得去干那些无谓的破坏了。”
哀莫大于心死。
孤僻的希思克利夫变得更加沉默寡言神出鬼没。他会在夜晚去凯瑟琳的墓前看望,他会坐在窗前呼唤着凯瑟琳的名字,他整日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吃不喝。很快地整个人迅速消瘦下去,神志也变得不再那么清晰。在一个暴雨天,他终于追随着凯瑟琳的脚步而去。
纵观希思克利夫爱恨情仇的一生,唏嘘不已。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桀骜不驯,从失去凯瑟琳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他漫长缜密的复仇计划,并且让这个计划一步步的朝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最终一手导演了一出好戏:两个家族因为他而分崩离析家破人亡;另一方面,他又是极度深情的一个人,为了他唯一的挚爱而痛苦一生,灵魂因为复仇的情绪而完全扭曲,生活毫无乐趣可言,直至信念崩塌自我灭亡。他残酷的复仇手段和阴沉忧郁的个性,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到恐惧;然而他对爱情的矢志不渝,又不免让人对其肃然起敬感到佩服。前一秒对他恨之入骨,下一秒又对他同情无比。
注定为爱而生的人,也注定了为爱而亡。犹如飞蛾扑火,在所不惜。
《呼啸山庄》悲剧意识探析 篇6
[关键词]《呼啸山庄》;悲剧意识;冲突论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0-0056-02
论及悲剧,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可以说是世界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部爱与恨相互交织的作品,由于其内涵丰富且结构巧妙,被誉为文学上的“斯芬克斯”。在研读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后,我们不仅为悲剧人物的命运惋惜不已,同时在其中也能发现黑格尔悲剧观的影子。
一
读者一定无法忘记希思克利夫这个爱情伦理实践者的形象。可以说这个边缘人的悲剧命运就如他的名字一般,恰如“长满蔷草的荒原”和“陡崖”,是野性的象征。当这个流浪街头的弃儿进入呼啸山庄之后,就永远地打破了那里的宁静。在呼啸山庄中,由于他沦为家庭中的边缘人,受到中心权威的无尽压制,又因为老恩肖的过度溺爱使他遭受了来自亨德利的百般折磨,这段惨痛的经历让他心中仇恨的种子不断萌发,最终变成一个充满仇恨的恶魔。同时,这段经历也加深了他与凯瑟琳的感情,一起捣乱、关禁闭的经历和那无尽荒芜的荒原却成为两人日后宝贵的回忆。由此看出,童年的伤痛使得希思克利夫成为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他从心底鄙夷物质世界的束缚,于是妄想要使凯瑟琳与物质世界相脱离,从而与自己一样永葆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维护天生的野性;另一方面,他又一步步成为残忍夺取他人财产的剥削者,而且成为一个冷血的人。与希思克利夫一样,女主角凯瑟琳也是一个生活在矛盾中的人,于是她在面对文质彬彬的林敦和野性十足的希思克利夫时,最终选择了前者并投入文明世界中去。这对希思克利夫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于是在热烈的激情受到阻抑之后,他愤然出走。读者虽然无法得知他到底如何度过了这三年,却清楚地看到这个被文明社会所放逐的弃儿,是如何将强烈的爱异化为极端的恨,并最终将两个幸福的地方变为万劫不复的地狱。
当希思克利夫再次回来时,将自己热烈的感情重又燃烧起来,他无不动情地对凯瑟琳表白道:“自从我最后一次听见你的声音之后,我已经在生活中苦苦搏斗了一场啦,你一定得原谅我,因为我只是为了你才奋斗的。”①这样一个愁眉不展而面目狰狞的人物,内心却怀着对凯瑟琳超乎想象的深切感情,于是我们妄想他能还凯瑟琳以平静安定的生活显然是荒唐可笑的,而随后他的所作所为更验证了这一切。为了报复林敦,他诱惑其妹妹伊莎贝拉与他私奔并残忍对待失去庇护的妻子;为了得到呼啸山庄,他又引诱亨德利输掉呼啸山庄,并将年幼的哈里顿置于自己的魔爪之下;为了将画眉山庄收入他的名下,他设计监禁小凯瑟琳,并强迫她嫁给自己自私懦弱的儿子。这样的人物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就希思克利夫自身的追求而言,他的选择似乎又具有某种合理性,因为任何人都有追求生活幸福和探索生命意义的权利。毋庸置疑,他的感情唯有依靠着凯瑟琳才有意义,他的生命激情唯有凯瑟琳这一个通道可以宣泄。所以,他将自己的一生用于追求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之上,想要将坠入文明社会的凯瑟琳重新拉回荒原世界中。但是他的这种追求无疑和林敦的婚姻伦理相互矛盾对立,于是希思克利夫在与之冲突中,模糊了爱与恨的边界,转而憎恨所有与之有关的人,并将自己的怒火燃至下一代人,由此异化了自己热烈的爱,并酿造了一个个可叹的悲剧。
二
如果把希思克利夫的爱比作火焰,因为它尽管炽热但是会灼烧人,那么我们大可将林敦的爱比作涓涓细流,因为他用更为温柔长久的方式滋润凯瑟琳心灵的荒漠。温和的性格、善良的品格以及逆来顺受、与世无争的处事哲学使得林敦成为爱情和婚姻中的失语者。和感情粗暴的希思克利夫相比,林敦更具有社会性,是被文明社会所浸染过的人物形象。凯瑟琳初次误入画眉田庄的情景是充满残暴性的,由于被林敦家的斗牛狗误伤,她得以第一次享受文明社会带给她的便利。所以“如果说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是建立在同一基础上,那么凯瑟琳与林顿的婚姻毫无疑问是建立在互补的基础上。在这里,前后两者没有孰优孰劣、孰高孰低之分,只是人类爱的两种不同形式罢了。”②当凯瑟琳决定嫁给林敦时,女管家丁恩太太问她为什么,她承认自己爱他就是因为“他长得英俊,跟他在一起很开心”,或是“将来他会很有钱,我会成为这一代最了不起的女人,有这样一个丈夫我会很骄傲”。③可见凯瑟琳嫁给林敦就是为了满足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多方面需求,而文明社会的物质生活也在不同程度诱惑着她投入其中。于是,当希思克利夫再次出现时,也是她另一个自己回归的时刻,炽热的感情让凯瑟琳与林敦之间产生了巨大矛盾,也使她陷入自我崩溃和疯狂的境地并最终命丧黄泉。
研读小说文本时,林敦的爱总是让人深为感动。他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凯瑟琳,为她提供最舒适的环境,即使知道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深厚的感情之后,这种关心和爱护也未曾改变。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段并不幸福的婚姻中,凯瑟琳实际上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她曾经对丁恩太太表示“我对林敦的爱情有这样的信心:我相信哪怕我杀了他,他也不会想到对我报复的”。④事实也是如此,她一边享受着文明社会所能带给她的舒适,一边却在爱与恨的旋涡之中越陷越深。反观林敦则无意中成为这段婚姻关系中的失语者。当希思克利夫来找凯瑟琳时,他首先压制自己的怒火和不安,用礼节对待了这个不善的拜访者。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纵容和凯瑟琳的矛盾却招致了此后各种灾难的后果,当希思克利夫无耻地欺骗自己的妹妹后,他最终忍无可忍用拳头证明了自己的力量。这样的形象已经不同于年少时那个怯懦胆小的男孩,无怪乎丁恩太太也逐渐改变对他的看法并坚定而同情地站在他这边。
固然,作为带有片面性的人物形象,林敦也有其狭隘自私的一面。身为文明教育的代表,他偏执地认为希思克利夫是一个身份卑微、性格暴虐并且下流粗俗的人物,因此拒绝向他敞开欢迎的大门,无视他的任何优点和可喜进步。另一方面,林敦又固执地想要改变凯瑟琳,想用文明的力量去感化她,却忽视了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强烈的感情以及凯瑟琳渴望自由的心声。林敦与希思克利夫都站在各自片面的立场上要求伸张自己的正义。从他们各自的动机来看,一个追求自由永恒的爱情,而另一个渴望维持幸福安定的婚姻,二者皆是无辜的。但是在伸张正义的过程中,二者却又不停否定和排斥对方,由此爆发出激烈的冲突,并最终以悲剧收尾。而处于矛盾中心地位的就是凯瑟琳,当她必须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时也就是悲剧的高潮所在。
三
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所说的那样,悲剧的冲突最终也需要解决, “通过这种冲突,永恒的正义利用悲剧的目的及其目的来显示出他们的个别特殊性(片面性)破坏了伦理的实体和统一的平静状态;随着这种个别特殊性的毁灭,永恒正义就把伦理的实体和统一恢复过来了。悲剧人物所定下的目标,单就它本身来看,尽管是有理可说的,但是他们要达到这种目标,却只能通过损害作用的片面性引起矛盾的悲剧方式”。⑤希思克利夫在《呼啸山庄》中的复仇是让人不寒而栗的,在凯瑟琳和林敦相继去世之后,他便掌握着哈里顿、小凯瑟琳和小希思克利夫这三个人的命运,并且对他们没有任何怜爱和同情。然而,白驹过隙,经过上一代的恩怨之后,和平的曙光似乎又一次照耀进这无爱的地狱之中。这在小说中细腻地表现为小凯瑟琳和哈里顿之间微妙而美好的情愫之中。而悲剧的始作俑者希思克利夫在复仇之后,却再也没有欢愉的感受,对凯瑟琳深沉的思恋却日日侵蚀他的内心,小说以希思克利夫的自我毁灭作为悲剧结局。在小说中,作者利用两个有意味的细节暗示这种和解的发生。第一个细节是当凯瑟琳死后,希思克利夫用自己的头发代替林敦的放入凯瑟琳的小金盒之中,却没想到仆人耐丽最终将两人的头发“绞在一起,把它们全都放进小金盒”。⑥另一个细节是旁观者洛克伍德看到凯瑟琳、林敦和希思克利夫三者的墓碑紧紧相依,于是感叹道:“谁会想到,在这样一片安宁的土地下,长眠于此的人却并不安宁呢。”⑦诚然,上一代人经过相互摩擦和不断撞击之下,以各自片面性的毁灭为结局,在否定了人性中固有的狭隘之后,留下了人性中永恒美好的东西。个人的毁灭固然令人扼腕叹息,然而在悲剧和解之后,人性如何达到和谐的境地,才是悲剧应该给人的启迪。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或许这也是它被称之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尽管有些评论家认为“黑格尔悲剧论将矛盾的双方观为同样有罪,又同样无罪,因而处于同等地位的观点,受到了不少美学家的批判,指出这是混淆正义与非正义,对矛盾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的中庸哲学”,⑧但是黑格尔的悲剧观在历经时间的检验后依然尤其深刻独特的地方,比如他强调的悲剧冲突论,而这也影响了他之后的德国美学家,从而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黑格尔的悲剧观是“伟大而深刻、丰富而严密的”。⑨因此,在繁星满天的哲学星空中依旧能够熠熠闪烁,这恐怕就是哲学经典的价值所在。
[注 释]
①③④⑥⑦〔英〕艾米丽·勃朗特:《勃朗特两姐妹全集》第2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11页、第90页、第113页、第194页、第388页。
②杨亚萍:《论〈呼啸山庄〉的悲剧意识》,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第25页
⑤〔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3卷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87页
⑧张秉真、章安琪、杨慧林:《西方文艺理论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15页。
《呼啸山庄》的艺术特点 篇7
关键词:《呼啸山庄》,爱,恨,复仇
《呼啸山庄》被认为是英国小说史上最奇特, 最具震撼力的一部小说之一。这部悲剧性的小说描写了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列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 因受辱和恋爱不遂, 外出致富, 回来后对与嘉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小说充满强烈的反压迫的斗争精神, 展现出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激情和反叛精神。小说的文字被称为“一首完美, 动人的叙事诗”。
一、作家生平
艾米莉·勃朗特 (1818年-1848年, 英国女作家, 诗人) 在著称于英国文坛的勃朗特三姊妹中排行第二, 是夏绿蒂·勃朗特之妹。她出生在英格兰北部约克郡山区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子里, 父亲是爱尔兰人, 在当时担任牧师。与姊妹们一样, 艾米莉的童年是在生活条件恶劣、教规严厉的寄宿学校度过的。成年后, 除曾跟随姐姐夏洛蒂赴比利时作短期游学外, 她一直蛰居家园。长期离群独居的寂寞生活和家乡野性而粗犷的荒原景象培养了她表面沉默寡言, 内心热情奔放的性格和富于幻想的诗人气质。使她创作出极富个性的诗化小说《呼啸山庄》和近200首抒情诗和叙事短诗。她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写诗, 姐妹三人于1846年出版了一本自费出版诗集, 以艾米莉为主。她的诗的风格往往是直抒胸臆, 感情浓烈;景物描写常常荒僻, 寂寥。但她的小说《呼啸山庄》掩盖了她诗歌的光芒。艾米莉在短暂的一生中, 曾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希望。她向往爱情、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欢乐, 同时也渴望着有所作为, 期待着被发现、被理角, 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在当时那个妇女地位十分低下的社会里, 她所饱尝的只能是辛酸与痛苦, 所得到只能绝望与孤独。青春的火焰在寂寞里泯灭, 美丽的憧憬在黑暗中消失。艾米莉的诗句读者坦露的就是这样一颗在向往与绝望之间痛苦徘徊挣扎的心灵。而情感越奔放而又哀婉凄厉也就成了她的诗的基调。正如夏洛蒂所说, “比男人更坚强、比孩童更单纯, 她的天性是独特的。”
二、众所周知的一些时代表达
一部小说要想被历史认可, 必然要不停地接受不同时代的阐释和提问。《金瓶梅》是这样, 《红与黑》亦如此, 勃朗特姐妹的双璧小说也不能例外。至于《呼啸山庄》, 由于这部作品的神秘感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一般认为它是一部富有象征性的现实主义作品, 比《简·爱》要有深意。《呼啸山庄》被誉为“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小说用一种神秘的色彩描写了天堂般的情感。希斯克厉夫爱到极致, 恨到极致, 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笔者认为他是堕入人间的天使, 有着最细腻的爱和最强烈的恨。凯瑟琳, 爱得疯狂而忘我, 却也逃避不了现实的残酷。埃德加林敦的爱是理性且伟大的。伊莎贝拉爱得盲目, 也恨得透彻。书中所有的恨都源于爱, 源于对爱的渴望。
三、叙事结构的创新
小说具有复杂而独创的情节结构。《呼啸山庄》是第一部采用倒叙手法创作的长篇小说, 这在当时是一个创造。艾米莉为了讲清楚发生在两代人身上错综交繁的故事, 采用了戏剧性结构。作者首先通过一个外来房客洛克乌先生在风雨交加的深夜, 看到凯瑟琳盘旋不去的幽灵的遭遇, 逐渐带作者走入一个神秘的封闭世界, 紧紧抓住读者心弦, 使读者急于揭开山庄的神秘。随着时间推移和房客及老仆人的叙述, 以倒叙的方式把故事情节铺陈开来。使文章迭宕起伏, 引人入胜, 仿佛使读者突地置身于千万丈悬崖之颠, 在达到恐惧情绪的顶点时, 再缓缓将其带入平安地带。随着洛克乌的探询、老仆人的回忆, 故事情节层层铺开:呼啸山庄园主恩萧收养的弃儿希刺克厉夫自幼与园主的女儿凯瑟琳情投意合, 受到园主儿子辛德雷的虐待, 希与凯因地位悬殊不能结合。当希发现凯因虚荣心与旧贵族观念而决心嫁给画眉山庄的少爷林淳时, 悄然离去。数年后, 希重返山庄, 对两个山庄的主人以及他们有血缘关系的一切人进行报复。希淳朴坦率的个性不见了, 仇恨占据他的思想, 这是人性堕落的过程。凯瑟琳因因难产死去, 他的复仇已经成功, 但他对凯念念不忘, 终于愿意看到下一代的幸福, 这是人性的复苏。作者采用独创的叙述手法, 表现了一个人性冻结———堕落———复苏的过程, 歌颂了生活的美与真, 表现了被压迫的弱者争取尊严、平等的要求, 以及人对友谊、爱情和知识的渴求。
参考文献
[1]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浅析《呼啸山庄》的爱恨主题 篇8
呼啸山庄这本小说, 无论从环境描写, 还是从人物性格刻画都细致入微, 惟妙惟肖。作者对人类的爱与恨更是刻画的入木三分, 凡所读之人无不感到心灵的一种震撼, 对如此强烈的复仇的震撼, 对复仇背后的深爱的感叹。在许多关于呼啸山庄的评价中, 大多把希刺克厉夫评价为恶魔般的人物, 认为他为了报复辛德雷而折磨了所有的人。对此, 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呼啸山庄的所要表达的不是恨, 不是复仇, 而是内心深处的人性与爱, 所有的一切都源于爱, 也终于爱。
1 爱之源, 恨之初
文章开头通过耐莉的追忆, 对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根源做了一个交代。根据耐莉的描述, 希刺克厉夫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当他被呼啸山庄的主人老恩肖带回来时, “衣不遮体, 浑身脏兮兮的, 散发着难闻的味道。不仅孩子们无法接受他, 就连佣人也不愿意碰这个“野”孩子”。 (1) 所以他的童年尽管从老恩肖那儿得到了宠爱, 从凯瑟琳那得到了友谊, 却也忍受着来自女主人的漠视和辛德雷的折磨。小小的弃儿默默的接受着一切爱与恨, 在他小小的心灵里只是单纯的认为有老恩肖和凯瑟琳的爱就足够了。是爱使他的心灵的天平得到了平衡, 是爱使他默默的忍受着其他人给他的屈辱。“耐莉, 毕竟我有凯瑟琳不是吗?那就足够了。” (2) 这句简单的语言, 隐抑着孩子内心对所受屈辱的反抗, 让人不禁在头脑中闪现出一张可爱的童真的孩子的脸。是啊, 我们已经忘了“人之初, 性本善”, 恶魔般的希刺克厉夫也曾是个因为有爱就很满足的孩子啊。
哪里有压迫, 哪里就有反抗。大到国家, 小到我们每个人。在夹缝中生存的希刺克厉夫, 用爱安抚着自己, 逃避现实。可就这仅有的能给他安慰的唯一的爱, 也被辛德雷无情的夺走了。辛德雷无法容忍妹妹和一个“低等的佣人” (3) 粘在一起。于是, 借着和画眉山庄的交往, 辛德雷迫使凯瑟琳溶入到上流社会。用华美的服饰, 恭维的语言, 上流社会的礼节使凯瑟琳一点点的拉开和希刺克厉夫的差距。直至有一个雨夜, 凯瑟琳向耐莉诉说心事, 诉说了对和希刺克厉夫的未来的担忧, 以及对嫁入画眉山庄的憧憬时, 希刺克厉夫彻底的绝望了。本来在凯瑟琳身上寄托了所有的爱, 可是却被无情的背叛了, 于是他再也没有理由留在呼啸山庄了。愤怒而绝望的希刺克厉夫冒雨离开了这个曾给过他温暖, 也令他受尽屈辱的地方, 从此遥无音信。
2 恶魔归来
凯瑟琳的变心在文章中并没有直接批判, 只是用耐莉的内心独白浅浅的带过一笔。这说明作者本身, 对这种因为社会地位而背叛爱情的人带有即批判又理解的复杂感情。这种事对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也许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当希刺克厉夫以神秘的有钱人的姿态回到呼啸山庄的时候, 应该是作者对爱情的一种不甘心, 对社会的一种反抗。
希刺克厉夫回来了,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他不仅没有死, 没有象流浪汉一样落魄, 反而变成个绅士回来了, 不仅穿着打扮是个绅士, 言谈举止也毫无过去粗俗的影子。希刺克厉夫首先回到了呼啸山庄。奇怪的是, 对他恨之入骨的辛德雷, 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接受了他在呼啸山庄住下来的要求。赌博, 酗酒成了他们整日的生活, 以至于辛德雷最后输掉了呼啸山庄, 输掉了自己的命。
辛德雷的死应该结束了希刺克厉夫的仇恨, 可是没有, 希刺克厉夫的恨已经不止于对辛德雷的欺临的反抗, 他恨凯瑟琳的变心, 恨林惇的夺爱。他有计划的拐走了林惇的唯一的妹妹, 并且和她结了婚, 然后又折磨她。这是对林惇的报复, 也是对凯瑟琳的报复。他成功了。
即使是凯瑟琳的死去, 仍然难以平灭希刺克厉夫内心的复仇之火。“我饶恕你对我做过的事。我爱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呢?我又怎么能够饶恕他?” (4) 他面对临死的凯瑟琳说的话把他扭曲的内心暴露无疑。在凯瑟琳死后, 他更是肆无忌惮的一步一步的实现着占据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计划。小凯瑟琳, 他的儿子小林敦以及小哈里顿都是他复仇的棋子, 所有人的命运都被他掌握着。希刺克厉夫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恶魔般的人。
3 爱的呼唤
当所有的复仇计划全部实现时, 一段意外的感情却让希刺克厉夫无法平静下来了。小凯瑟琳和哈里顿就像当年的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一样, 有着身份的差距却又产生了特殊的友谊。希刺克厉夫疯狂地试图阻止他们的来往, 可当他抓住小凯瑟琳想打她时, 他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凯瑟琳的影子, 而此时的哈里顿仿佛是他当年的化身。曾被仇恨所掩盖的人性终于回归, 希刺克厉夫越来越多的想起了童年时的快乐时光, 对爱的渴望使他对凯瑟琳的思念越来越强烈。以至于在连续几天不吃不喝, 整夜在沼地里游荡。终于在凯瑟琳住过的那个房间, 他静静的死去了。
4 结束语
纵观全书, 文中有着强烈的爱与恨, 无论是人物性格行为的刻画, 还是呼啸山庄环境的描述方面, 无处不体现了扭曲与反抗。作者在书中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与恨, 希刺克厉夫的疯狂的复仇行为, 貌似悖于常理, 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社会的反叛, 这是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也是时代的悲剧, 但爱终究是伟大了, 最终所有的仇恨还是以爱情为结局——-希刺克厉夫死去了却能长眠与凯瑟琳的身旁, 小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这对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爱情的化身最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爱因此是本书中最重要的思想, 爱才是一切的归处。
参考文献
[1]陈俊彦;郑悦.爱的悲哀——试析《呼啸山庄》中人物希刺克厉夫[J].电影评介, 2006, 18.
[2]邓颖玲.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后面——《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创作模型考证[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6.
[3]马坤.自我的认同与回归──再读《呼啸山庄》[J].外国文学研究, 2003, 3.
[4]沈小茜.论《呼啸山庄》中的情感与理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5, 5.
[5]孙冬梅.试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利夫和凯瑟琳的自私性[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6.
《呼啸山庄》的象征手法赏析 篇9
自古以来, 象征就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呼啸山庄》的一个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使用了许多象征手法, 而且这种手法的运用, 是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相联系的。在小说中, 艾米莉运用象征手法把神秘、荒凉、广袤的自然环境与复杂、矛盾、痛苦的人物内心世界近乎完美地结合起来, 表现了她所朦胧认识到的普遍理念, 具有深刻的哲理内容。《呼啸山庄》中摄人心魄、并列纷呈的意象是其魅力所在之一。艾米莉用多种意象去描绘人物的精神和内心世界, 这些意象的含义是丰富的、复杂的、深邃的。意象的营造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很好地刻画了人物、表现了主题, 开拓了小说表现手法的新领域。
“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
“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分别象征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和力量。“呼啸山庄”是暴风雨的象征, 是超凡之爱的精神家园;“画眉山庄”则是静谧的象征, 是人间之爱的世俗天堂。两个山庄构成了“动”与“静”的强烈对照。
主人公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居住的呼啸山庄暴露于大自然的风吹雨淋之中, 是野情激情的居所。希刺克厉夫是极端化的拜伦式英雄, 残忍与忧伤同时集聚在他的身上。他使人想起悬崖荆棘、严冬寒风、石楠荒地和野狼。自始至终, 他都和自然界中粗野的一面联系在一起, 体现着原始的天性。画眉山庄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宁静、和谐的, 其主人林惇是文雅、友善、体面的, 是文明社会的代表, 也体现着社会的世俗性。希刺克厉夫和林惇不仅象征着两种对立的自然力, 还外化了人性的冲突。希刺克厉夫象征人性深处某种神秘而不可抗拒的原始力量, 某种隔离的、非社会化的因素, 这种力量拒绝受到人为的道德文明的压抑, 而与自然界中的力量息息相通。林惇则是社会文明、道德和规范的象征。当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相遇时,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在凯瑟琳决定嫁给林惇的那个晚上, 她对耐莉说:“在这里, 在这里!”一只手捶她的前额, 一只手捶胸:“在凡是灵魂存在的地方———在我的灵魂里, 而且在我的心里, 我感到我是错了!”她的心灵告诉她, 画眉山庄不是她的天堂, 有希刺克厉夫的荒原才是她真正的天堂。“我只是说天堂并不是像我的家。我就哭得很伤心, 要回到尘世上来。而天使们大为愤怒, 就把我扔到呼啸山庄的草原了。我就在那儿醒过来, 高兴得直哭。”
她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情充满着狂热和激情, 呼啸山庄在她心目中是原始的、狂野的、超越一切的爱的象征, 是灵魂的归所。她背弃希刺克厉夫而嫁给林惇就意味着她背叛了自由的原始天性, 只能从此遭受痛苦和悔恨。她在临终之前, 扑到窗前, 顶着呼啸的北风凝望着朦胧的黑暗中那根本看不到的呼啸山庄, 渴望回到老家, 渴望呼吸到从呼啸山庄吹过来的风。尽管出于世俗性她选择了画眉山庄的林惇, 但画眉山庄对于她只是一个金丝鸟笼, 像牢狱一般束缚了她自由奔放的心灵:“使我最厌烦的到底还是这个破碎的牢狱, 我不愿被关在这儿。我多想躲避到那个愉快的世界里, 永远在那儿;不是泪眼模糊地看到它, 不是在痛楚的心境中渴望着它;可是真得跟它在一起, 在它里面。”
离开了呼啸山庄, 离开了希刺克厉夫, 迷失了自我的凯瑟琳便陷入无尽的孤寂之中, 灵魂不再完整。她注定要为自己的双重背叛行为付出双倍的代价。她不仅在临产的当晚死去, 甚至在死后她的鬼魂也不得重返呼啸山庄, 只能成为游荡在旷野上的孤魂野鬼。
艾米莉认为最强大的激情就是与恋人在精神上的完全认同与合一。凯瑟琳和林惇的不能相容也意味着人性中最强大的激情是无法被道德化、文明化的。
“凯瑟琳·林惇”和“凯瑟琳·恩萧”
艾米莉在《呼啸山庄》中不仅刻画了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之间超自然的巨大激情, 还探讨了“爱与人性”的关系, 强调了其必然性。小说中第二代人物的名字全是第一代的重复, 如小凯瑟琳、小林惇。更富有意义的是, 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结婚之后, 她的全名即是“凯瑟琳·恩萧”, 而这恰恰是她母亲未出嫁时的闺名。这象征着两种自然力冲突后达到的平静和谐, 就像自然界中所有的循环过程一样。
凯瑟琳的爱是希刺克厉夫在人间唯一的安慰, 是他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 因此失去了爱的希刺克厉夫, 人性便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扭曲, 他彻底变成了一个复仇者。凯瑟琳死后, 他更变成了一个偏执狂的悲剧人物, 自我憎恨, 永远地、无助地哀悼一份永远失去的“爱”。然而《呼啸山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它将这一病态的、复杂的个人情感转化为了它的对立面小凯瑟琳和哈里顿之间那阳光明媚的、不那么强烈而又那么友好的、温柔的爱。在得到两个山庄后, 希刺克厉夫得到的不是满足而是失落。看到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相爱之后, 一个无所不在的思想缠绕着他:在哈里顿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不朽的恋情, “是的, 哈里顿的模样是我那不朽的爱情的幻影;也使我想保持我的权力的那些疯狂的努力, 我的堕落, 我的骄傲, 我的幸福, 以及我的悲痛的幻影……”
年青一代的相爱使希刺克厉夫逐渐明白复仇给他带来的成功是多么空虚, 这更使他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同凯瑟琳永远在一起。他放下了复仇的手, 追随爱人而去, 人性的光辉重新照耀大地。原始的本性演化为宽容, 毫不妥协的激情转变为成年人的爱与婚姻。这也暗示人们, 生命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过程, 生命最终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在《呼啸山庄》里, 人性因“爱”而扭曲, 又由“爱”而回归。下一代的恋人们不会住在呼啸山庄, 而是住在更为高雅的画眉山庄, 他们张开双臂, 去拥抱外面的世界和一个崭新的时代。小凯瑟琳与哈里顿之间的爱情是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的原始之爱和凯瑟琳与林惇的世俗之爱的融合与延续, 这爱的延续, 象征着人类美好的希望和前景, 既富有象征意义又富有实际意义。
可以看出, 大量象征性的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 使小说的细节既具有靠近现实的写实意义, 又具有高于现实境界的象征意义, 使得作品内涵更加丰富、寓意更加深刻。
神秘的象征性意象
神秘作为一种美学特征, 在《呼啸山庄》中有多种表现形式, 渗透于小说文本中贯穿始终的象征性意象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对荒原、迷路的孩子、窗户等意象的营造, 艾米莉把笔触深入到了人物灵魂的深层空间, 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悲痛和人生的残酷。
荒原。荒原是《呼啸山庄》中最基本、最典型也最富有意蕴的原始意象。艾米莉崇拜大自然, 她把对旷野风暴的感受融合在了《呼啸山庄》的意象结构中。她紧紧扣住大自然中的原始意象, 以诗人敏锐独特的想象, 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荒诞、既狂热又冷酷的奇异氛围。
艾米莉把她的人物的命运建基在自然荒原与精神荒原的整体背景上, 使蛮荒的景色与喷发的激情、狂风暴雨的气候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联。凯瑟琳死后, 孤魂在荒野上游荡、徘徊, 久久不肯离去, 给故事平添了一份诡秘与怪异。
没有了凯瑟琳的呼啸山庄对于希刺克厉夫来说那就是地狱。这时的山庄呈现一派荒凉可怕的景象:六只大小不同、年龄不一的恶魔般的狗露出白亮的尖牙……而山庄里的人脸上都是冷若冰霜, 整个山庄充斥着精神上的抑郁气氛。这个冷酷的世界比外在自然的荒原更加令人不堪忍受。与作为荒原的呼啸山庄外在的自然环境相对应, 呼啸山庄内在的环境简直是人为的荒原, 是精神的荒原、人性的荒原。此时的“荒原”已不仅是自然的荒原, 更是心灵荒原的投射。
本该富有生机的呼啸山庄, 沦落到了比荒原更加无情、严酷、令人不堪的地步, 变成了人性的荒原。更具有神秘意味的是, 希刺克厉夫在一个雨夜神秘死去, 死后, 他与凯瑟琳的灵魂出没在荒野上。广袤的荒野也象征了人类灵魂中野性自由的一面, 将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的死亡置于意象化的荒原背景中, 达到了“言之不尽”的艺术效果。艾米莉以荒原作为象征来表达她心中和人物心中巨大的激情和痛苦, 使我们不仅不会为鬼魂的缠绕游荡而恐惧, 反而感到这一切具有异乎寻常的艺术力量。
迷路的孩子。迷路的孩子的意象暗示了凯瑟琳自我失落的痛苦。凯瑟琳第一次出现是洛克伍德梦中一个无家可归的游魂、一个迷路的孩子。呼啸山庄远离尘世, 纯净而野性。正是在这里, 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在压制下不屈地生长。他们经常一大早跑到旷野上, 在那里待上一整天, 这已成为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他们对饱含刚劲、野性和激情的荒原旷野有着狂热的迷恋。在精神上他们已成为两个不可分开的统一体。对凯瑟琳来说, 选择埃德加·林惇就是选择了与自己的另一个自我在精神上的分离, 意味着她背弃了深层的自我, 从此便只能遭受自我失落的痛苦。她渴望回到家中, 渴望与恋人在精神上的完全认同与合一, 在对方中找到“自我”。甚至在高烧时, 她都渴望在狂风之夜飞过石楠荒地, 回到幼时的家中。因此失去自我的凯瑟琳犹如一只迷途的羔羊、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只能承受流浪、漂泊之苦。
由于艾米莉笔下的人物往往是宇宙力量的象征, 这种自我的失落与找寻, 在深层意义上也意味着人在广袤宇宙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精神流放感, 与恋人精神合一的渴望也是对回返到自己的渴望。凯瑟琳对自己本性的背弃可以说是书中一切悲剧的起源。
窗户。窗的意象在《呼啸山庄》中贯穿始终, 有着不可抹煞的作用。窗户虽然能够开启, 但大多数情况下起着一种阻隔、封闭的作用。艾米莉正是利用“窗”的这一功能, 赋予了它多重的象征意味。最明显的是, 窗是阻隔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的阴阳之界。凯瑟琳死后, 希刺克厉夫成了一个灵魂不全的人, 他坚信凯瑟琳的灵魂还没有安息, 还在荒原上等待着、呼唤着自己。整整20年, 凯瑟琳不散的阴魂折磨着、呼唤着希刺克厉夫, 日日夜夜, 从没间断。“让我进去!让我进去!”声声凄厉的呼喊把希刺克厉夫引到了窗边。这里, 窗的诡秘就在于:现已消失于“世界”的凯瑟琳能够通过她和人间分隔开来的透明薄片向里张望, 能够抓窗玻璃, 却不能到“里面来”, 而希刺克厉夫虽然硬是把窗子打开, 朝着夜色号啕, 却不能到“外面去”。一窗之隔, 却意味着生与死的巨大距离, 遥不可及。“窗”外的凯瑟琳在等待着他、召唤着他, 那才是他的天堂。临死前“窗”不时地出现在小说中:“他拿起他的刀叉, 正要开始吃, 忽然又转念了。他把刀叉放在桌上, 对着窗热切地望着, 然后站起来出去了。”在他死去的那个夜晚下着大雨:“可真是, 倾盆大雨一直下到天亮。在我清晨绕屋散步时, 我看到主人的窗子开着摆来摆去, 雨都直接打进去了。”
在小说中艾米莉以其诗性的笔触, 创造出了丰富而深刻的众多意象。放荡不羁的意象与受难监禁的意象并列纷呈, 表达出了艾米莉想表达的关于生死、关于人类强烈情感的许多内容, 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极大地增添了《呼啸山庄》的艺术感染力。
摘要:在《呼啸山庄》中, 艾米莉用巨大的激情刻画了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之间的强烈情感, 特别是小说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 很好地揭示了人性的冲突, 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本文着重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出发, 赏析探讨小说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独特的象征创新。
关键词:《呼啸山庄》,象征,意象
参考文献
[1].艾米莉.勃朗特著, 杨苡译:《呼啸山庄》,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0年版。
[2].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著, 徐颖果译:《直言不讳:观点和评论》,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版。
[3].阎国忠:《美是上帝的名字》,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年版。
[4].王佐良、周几良:《英国20世纪文学史》,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年版。
论《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艺术 篇10
关键词:叙事艺术,逆时序,叙事时距
一、逆时序的叙事
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的不一致,即为逆时序。在《呼啸山庄》中,主要体现在倒叙和插叙,《呼啸山庄》采用逆时序叙事,打破读者阅读的固定模式,产生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效果。
《呼啸山庄》讲述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两代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作品一共32章,故事时间跨度31年,作者打破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小说的第一章到第三章,洛克伍德拜访呼啸山庄,目睹了呼啸山庄的各种奇异的事情,以及对希斯克厉夫的行为的不解,他把小凯瑟琳误认为是希斯克厉夫的妻子,后来又认为是哈里顿的妻子,他体会到山庄的恐怖、仇恨的氛围。由于下大雪,洛克伍德被迫留在山庄过夜,睡到半夜被恶梦惊醒,梦见凯瑟琳的鬼魂要进入他的房间,又在无意中发现了凯瑟琳的日记。第四章到第三十章,时间从1771到1801年冬,是小说的主体部分,主要是耐莉讲述故事发生的过程,耐莉是整个故事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她目睹了呼啸山庄两代人之间的各种事件。她讲述了希斯克厉夫被恩肖先生带到呼啸山庄,与凯瑟琳产生的情感,以及辛德雷对希斯克厉夫的歧视、虐待,最后由于凯瑟琳嫁给林顿而离开呼啸山庄,几年过后他又回来复仇的经过。第三十二章开始,叙述洛克伍德1802年9月对呼啸山庄的最后一次访问,耐莉第二次向洛克伍德讲述他离开期间发生的事情。
1、倒叙
传统小说叙事是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开始到结尾进行讲述,故事是怎样发生的,作者就是怎样叙事的,而在本篇小说中,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叙事方法,而是采用倒叙这样一种方法,把故事的结尾作为小说的开端,展开整篇小说的叙述。在小说中,洛克伍德是一位外来客,作者却以他为小说开端,忽视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他来到呼啸山庄,经历了一些事情,使他产生了很多疑问和好奇。
按照故事的发生顺序,洛克伍德拜访呼啸山庄本应该在故事的结尾,而作者却把这件事放在小说的开端,作者是什么用意?洛克伍德先生来到画眉山庄,让耐莉给他讲述呼啸山庄的事情,在小说的第四章开始,耐莉就开始以回忆的方式讲述。在她的讲述中包括了希斯克厉夫、凯瑟琳、辛德雷、林顿、哈里顿等小说的主要人物,读者通过耐莉的讲述,对小说中的这些人有一个了解。在小说的31章,洛克伍德听完全部故事,准备前往伦敦,临走前再一次去了呼啸山庄。在后面章节,洛克伍德又顺路来到呼啸山庄,听耐莉讲述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这种倒序的叙述方式打破了故事原来发生的时间顺序,一开始就进入故事的高潮阶段,通过洛克伍德在呼啸山庄的遭遇和产生的一些疑问,给读者阅读小说带来巨大的悬念,也给小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2、插叙
插叙是逆时序的另一种表现,在《呼啸山庄》中作者也采用了插叙这种叙事手法,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上下文不相关的内容,造成讲述故事的中断。小说的第一章到第三章,讲述洛克伍德到呼啸山庄的一些经历,在第三章的结尾,洛克伍德回到画眉山庄,管家们都出来迎接他。当耐莉给他送来晚饭时,他向耐莉问山庄的一些事情,想了解更多的关于这座宅子的故事。在小说的第四章,插入了耐莉的叙述,从希斯克厉夫被恩肖先生带到呼啸山庄,希斯克厉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后来他的复仇经过,直到1802年1月,洛克伍德离开画眉山庄。随后,耐莉也搬到呼啸山庄。1802年9月,洛克伍德再次来到画眉山庄,耐莉向他讲述了发生在最近的事情,小凯瑟琳与哈立顿的结合,以及希斯克厉夫的死去。
小说中,在耐莉给洛克伍德讲述发生在两个家族故事的过程中,插入了洛克伍德的一些话语,在二十五章,在耐莉叙述故事之前,插入了她和洛克伍德的对话。使读者感受到洛克伍德的存在。
二、《呼啸山庄》的叙事时距
“时距就是叙述的步速,小说的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而形成的时间关系,时距不同,对小说的叙事速度会产生影响,若故事时间长而文本时间短,用较短的文本叙述较长的故事,则叙述速度变快”。省略是叙述速度的一种极端形式。
省略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方法,对故事中的一段时间,没有写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而是简单叙述,在《呼啸山庄》中多次使用省略。在小说中,希斯克厉夫是一个弃儿养子的身份,可是作者却没有对他作过多的介绍,他来自哪里?为什么恩肖先生会收养他?肖恩先生特别的宠爱喜欢希斯克厉夫,遭到了辛德雷的嫉妒,为什么肖恩先生这么宠爱他,作者在小说中并没有交代,使希斯克厉夫从一开始就给读者一种神秘感。凯瑟琳嫁给了林顿,耐莉随她来到画眉山庄。在一个九月的黄昏,耐莉采摘水果回来,发现宅子外面有个模糊的身影,这个人就是希斯克厉夫,希斯克厉夫的离开到再次出现,这段时间小说并没有叙述,也没有讲他离开这短时间的经历。还有,辛德雷的妻子的出现,在小说中显得有些突然,只是恩肖去世后,便将其带回来。再者,希斯克厉夫是怎样复仇的?他是如何报复辛德雷?最后占有呼啸山庄,这些过程显得很神秘。
老恩肖把希斯克厉夫领回家时,凯瑟琳对他极其反感,并且为此挨了父亲一记耳光,耐莉也因为安置希斯克厉夫不力,而被赶出家门。耐莉几天后回来,发现两人的关系变好了。几天时间,二人的关系为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他们两个人的感情影响着整个故事的发展,而这被作者故意省略。作者通过省略,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故事背后的情感,一个又一个的谜团出现在读者的脑海中,使整个故事情节充满了疑问和神秘感。
三、结语
艾米丽·勃朗特打破常规,并没有按故事的时间顺序叙述整个故事,而是采用倒叙、插叙手法,巧妙地运用时距,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和神秘感,体现小说超常的叙事艺术。使读者领略到小说独特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来读这部作品。
参考文献
[1]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方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高继海,《论<呼啸山庄>的主题和叙事》,《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
[3]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皮小燕,《试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因素》,《文学艺术》,2012年第11期
探《呼啸山庄》之荒原悲恋 篇11
一、性情相似中爱情的萌芽
身份迥异, 性情相同的希斯克厉夫与凯瑟琳在荒野中谱写了一场荒野之恋。希斯克厉夫是老恩萧在利物浦捡回的弃儿, 是“野孩子”。等老恩萧离开人世, 希斯克厉夫彻底地成为了一个野蛮的弃儿。希斯克厉夫在恶劣的环境中倔强成长。没有受教育权利的希斯克厉夫完全处于一种“野性”状态, 他的世界只有凯瑟琳。凯瑟琳是一个野性和叛逆的荒野之女。童年时期的凯瑟琳有着别的孩子所没有的脾性, 不太讨人喜欢。整天游荡在荒野上的“野丫头”。父亲不喜欢她, 兄长与她处在一种敌对状态, 仆人对她的行为十分头疼, 这一切使凯瑟琳只好寻找荒野的安慰。希斯克厉夫的出现才使孤独的凯瑟琳找到了知音。凯瑟琳经常与希斯克厉夫出入荒原, 并在荒原的“王子的城堡”上嬉戏打闹。希斯克厉夫呆在呼啸山庄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够天天看到凯瑟琳, 这种幸福、满足源于凯瑟琳, 并在不知不觉中萌芽为爱情。
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骨子里都是狂野的, 不羁的。老恩萧死后, 他们可以一整天在原野中狂欢, 骑着他们的马, 在对方面前, 他们可以释放自己最本质的面目, 将对方视为生活的支柱。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自然人性基础上的志同道合和相互吸引。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是荒野上的石楠, 坚忍而倔强。[1]他们在相同的性情和性格的吸引下在荒野中产生了爱情。正如凯瑟琳自己所说, 爱上希斯克厉夫是因为两人都是同一物质做成的, 希斯克厉夫就是凯瑟琳。
二、世俗标准中爱情的背叛
作为一个当地比较富有之家的姑娘凯瑟琳还有她幼稚和虚荣的一面, 而希斯克厉夫作为一个低贱的仆人也有他懦弱和自卑的一面。这种性格缺陷注定了他们的爱情必然走向悲剧。
成为仆人的希斯克厉夫在身份上与身为山庄的小姐凯瑟琳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这些现实差距是希斯克厉夫无法弥补的。而凯瑟琳看着希斯克厉夫一天不如一天混迹下去已经越来越不耐烦。凯瑟琳强烈地希望她的希斯克厉夫变成一个体面人, 然后拯救她。凯瑟琳知道她自己是不可能和希斯克厉夫私奔的。她不愿意睡在干草堆里, 她喜欢有漂亮的衣服, 参加舞会。夜闯画眉田庄预示着爱情背叛的开始。他们看到一个富丽堂皇的场景。这里闪耀着文明的光辉, 与呼啸山庄的自然野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凯瑟琳在画眉田庄变成了一个外表酷似上流社会的淑女, 人人称赞。希斯克厉夫境地一日不如一日, 凯瑟琳开始嫌弃希斯克厉夫的野蛮, 无知和乏味。面对林敦, 她希望希斯克厉夫不要让她难堪。凯瑟琳的虚荣心使她彻底地偏向绅士林敦。尽管希斯克厉夫占据着凯瑟琳的内心深处的重要位置, 但在强大的世俗力量的鞭策下, 林敦越来越耀眼。为满足她的虚荣心, 凯瑟琳背弃了真正的所爱。在画眉田庄一家人面前, 她收敛起粗鲁的一面, 变得乖巧又亲切。这不仅骗住了老林敦夫妇, 赢得了伊莎贝拉的羡慕, 也征服了林敦的心灵。她想通过满足虚荣心的爱来提升人的天性产生的爱。因为希斯克厉夫是凯瑟琳自身的一种自然地、实质的精神折射, 希斯克厉夫可以填补她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孤独。林敦代表着文明的、物质的一面, 林敦能满足她对名利、社会地位的追求。于是凯瑟琳天真地幻想通过嫁给林敦, 使希斯克厉夫摆脱辛徳雷的束缚。
而此时的希斯克厉夫没有做任何挽回爱情的努力。希斯克厉夫乐于变得无知, 变得越加粗鲁。同有教养, 有礼貌的林敦相比, 希斯克厉夫的举止像个小丑。凯瑟琳为他的无知感到耻辱。于是凯瑟琳接受了林敦的爱。希斯克厉夫也选择了离家出走。一个背叛, 一个出走, 最终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发生。
三、复仇煎熬中爱情的毁灭
凯瑟琳与希斯克厉夫的扭曲的爱注定了这场荒野之恋的最终结局。希斯克厉夫的出走令凯瑟琳失去了生命的另一半, 虽然她获得了符合她身份的贵妇生活, 但她的荒原的奔放不羁的天性在画眉山庄被身份等牢牢禁锢, 因而凯瑟琳并不幸福。而因为金钱带来了身份的变化的希斯克厉夫展露了狂暴的性格, 对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人却进行了不择手段的复仇。希斯克厉夫虽然明白凯瑟琳对他的爱, 但出于对凯瑟琳背叛的报复, 他用疯狂的爱的谴责使凯瑟琳备受心灵煎熬, 从而凯瑟琳爆发了那种特有荒原野性, 最终陷于神经质, 最后在林敦和希斯克厉夫两股不可调和的力量下魂归荒原。失去凯瑟琳之后, 生存将好像是地狱一般, 他的内心扭曲的更加厉害。他把一切都归咎于两个庄园的人, 于是把辛徳雷的儿子哈里顿、凯瑟琳的女儿小凯蒂甚至连自己的儿子小林敦当做自己报仇的工具和目标。随着埃德加和小林敦的相继死去, 希斯克厉夫如愿地按自己的复仇计划占有了整个画眉田庄。但这个复仇过程中他从没有体验过复仇带来的快乐。希斯克厉夫伤害了所爱的人, 疯狂地企图毁灭一切, 结果也毁了自己。[2]性情相似的一对恋人在幻象中死去, 重归荒原。
希斯克厉夫与凯瑟琳的荒野之恋历经了爱情的萌芽到背叛到毁灭的过程。一方面因为他们的荒野个性相互吸引萌芽爱情;另一方面是门第等级观念的世俗标准和缺乏抗争, 盲目抉择导致最终的背叛与毁灭。希斯克厉夫和凯瑟琳狂风暴雨般的荒野生死恋令众多读者为之惋惜!
参考文献
本文采用的《呼啸山庄》中的引文均来自英语学习大书虫研究室译 (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姜吉林赵莉萍.对父权文化的抵抗和颠覆——论《呼啸山庄》的叙事政治[J].妇女研究论丛.2010.5
【小说《呼啸山庄》】推荐阅读:
英文书评呼啸山庄05-27
《呼啸山庄》读书有感10-13
呼啸山庄内容简介06-11
呼啸山庄的读书心得12-01
电影呼啸山庄观后感08-01
读《呼啸山庄》心得体会08-12
呼啸山庄读后感心得08-26
《呼啸山庄》的和谐之美论文09-10
呼啸山庄》英文读后感09-12
呼啸山庄英文读后感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