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创建工作

2024-08-09

高产创建工作(共12篇)

高产创建工作 篇1

凌海市辖21个乡镇 (场、街道) , 60万人口, 耕地面积173万亩, 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00万亩、水稻播种面积25万亩。2008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高产创建示范片任务40个, 其中2012年承担17个。全县按要求认真探索高产创建的新途径, 2011年将高产创建工作由部门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 取得一定成效。

1. 将高产创建纳入政府工作日程

凌海市2008年承担创建任务2片, 到2012年已增加到17片, 涉及10个乡镇。政府研究决定:一是成立组织, 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 农、水、机、财、农业开发办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高产创建领导小组, 在农发局设办公室, 主要环节市政府领导亲自参加。各示范片所在乡镇 (场) 成立相应组织, 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责任落实到人。市政府印发文件《凌海市高产创建工作方案》, 增加工作执行力度。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 与示范片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责任状, 明确任务指标及奖励办法。市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用于兑现年终责任状;示范片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每年每个示范片拿出2万元用于示范片物质补贴资金配套。这些办法的出台, 将高产创建工作提升到了政府行为。

2. 突出关键环节, 狠抓措施落实

农发局抽调有能力干部组建专门的高产创建工作专业队伍, 由局长任组长, 分管局长任副组长, 成员由机关业务股室人员和农技专家组成。在关键环节上抓落实: (1) 核心区地块落实。深入各乡镇、村屯、农户和田间, 落实万亩示范片核心区, 在种植品种、密度上达到示范片要求, 实现了“五统一”和“四个百分之百”。 (2) 技术推广落实。制定印发水稻、玉米生产作业历, 每户1份;分层次开展技术培训, 全市5年举办培训班100余次, 受训人数达10万多人次。农技专家深入示范片农户、田间地头, 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专家组成员还把手机号码发到农户, 方便农户随时进行技术咨询。 (3) 资金补贴政策落实。5年来为示范片提供补贴配方肥近500吨、尿素近500吨、防治玉米螟农药110吨, 防治稻曲病、稻瘟病农药各27吨。 (4) 跟踪督导措施落实。根据农时季节, 跟踪督导示范片品种选择、水稻大棚育苗、玉米播种、水田插秧、病虫防治等生产环节。立标志牌131块, 建立档案72卷。

3. 抓好典型示范, 带动粮食增产增效

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抓示范片核心区和高产示范户典型。一是明确标准, 核心区面积不少于100亩, 高产示范户同一品种连片种植不少于5亩。玉米优良密植品种每亩4000株以上单产分别在825公斤和850公斤以上, 水稻单产分别在725公斤和750公斤以上。二是给予政策支持, 运用示范片建设资金给予重点投入, 无偿提供配方肥和防虫灭病农药。三是落实责任, 示范片实行百分制年度考核, 抓好典型占总分数1/3;每个示范片核心区有1名行政领导和1名专家承包。每年每名专家至少抓2户高产典型户, 全市每个示范片核心区都落实了责任人;10名专家包抓高产示范户100户。四是实行奖励, 依据平时和年度考核结果, 对包抓责任人和高产示范户予以奖励, 对高产示范户要经专家组实地测产, 全市排出名次、分出档次、分别予以奖励。五是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 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典型经验, 在示范片内针对不同生产环节, 每年召开各类现场观摩会不下10次, 参加人数超2000人次, 带动周边生产田, 促进粮食丰产丰收。

4. 创建成效

一是提高了粮食产量, 高产创建的带动作用使全市粮食产量连年递增, 2008年全市粮食产量5.13亿公斤, 2012年粮产达到6.2 5亿公斤, 增加1.12亿公斤。二是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技农机融合栽培模式, 集成了技术, 集约了资源, 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效益。几年来共创建国家级示范区40个, 节约投入1500万元, 增加农民收入8500万元, 其中2012年17个国家级示范片节约投入68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3725万元。三是提升县级农业部门的地位, 通过实施高产创建活动, 使县级农业部门在粮食生产上有了抓手, 出了实效, 得到种粮农民认可, 提升了在政府中的地位。

高产创建工作 篇2

工作总结

按照省、市、区二00九年高产创建活动方案的要求,东山镇二00九年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在上级有关部门及农业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在东山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全镇有关村组的通力配合下,经过全体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努力,在四个村委会、26个自然村、33个村小组、6186余户农户中圆满完成了“百亩方、千亩片、万亩展示区”的玉米高产创建样板建设任务,通过最后省、区专家组评比并进行测产验收,示范区平均亩产660.8kg,超过亩产650kg的建设目标任务。现就实施情况小结于下:

一、明确任务,拟定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今年三月初,按照市高产创建活动工作部署,结合东山镇实际,草拟东山镇玉米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创建活动的具体目标任务,把创建活动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在撒马依、法色、转长河、石头寨四个村委会26个自然村、33个村小组、6186余户农户中实施高产创建样板示范12620亩,其中在撒马依村委会的小戈息、旱龙潭两个村小组建设180余亩的“百亩方”核心区一片,在撒马依村委会的7个村小组沿线建设1068亩的千亩展示片一片,从而带动万亩高产创建样板的顺利实施。

二、选用高产玉米良种,实施高产栽培技术

针对我镇实际,我们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宣传农户选用高产、优质、四月十五日完成核心区的种植任务,四月三十日完成千亩展示片的种植任务,五月五日全面完成万亩示范区的种植任务,六月份的中耕管理培训,八月下旬的现场观摩,九月上中旬的测产验收、分析评估等一序列活动,有效推动了全镇高产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认真做好测产验收、效益分析评定工作

为认真做好创建活动的分析评估,结合后期现场观摩情况,在省区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九月上中旬在示范区里选择了17户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测产验收,测产面积29.7亩,实收总产19625.9公斤,平均亩产660.8公斤,其中“百亩方(核心区)”测产3户、面积5.2亩,实收总产3939.1公斤,平均单产757.5公斤,“千亩展示片”测产3户、面积4.9亩,实收总产3431.0公斤,平均单产700.2公斤,“万亩示范区”测产11户、面积19.6亩,实收总产12255.8公斤,平均单产625.3公斤。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东山镇二00九年12620亩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最终达到了平均单产660.8公斤,较好的完成了650公斤∕亩的目标任务,比前三年平均单产491.6公斤,每亩增收粮食169.2公斤,实际增收粮食总量213.5万公斤,按目前市价1.60元∕公斤计算,增加收入341.6万元。其中“百亩方”超目标任务7.5公斤∕亩,“千亩片”超目标任务0.2公斤∕亩,“万亩示范区”平均每亩增加经济收入达270.72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高产创建工作 篇3

1创新工作目标扩大创建规模

除认真完成部、省下达的15个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建设任务外,新乡市创新工作目标,实施小麦高产创建“369工程”,即建设30个单产600kg/667m2以上的万亩高产示范方,60个单产550kg/667m2以上的整建制推进高产乡镇,90块单产700kg/667m2高产攻关田。高产创建总面积达到12万hm2,占总生产面积的35.6%。特别是在辉县市南环路孟庄镇高村-胡桥办事处三小营段、辉薄路北云门镇南姚固-冀屯镇宪录村段,形成了长达50km的高产创建示范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11年5月28日至6月3日,新乡市农业局组织专家对全市小麦高产创建进行了测产验收。30个万亩示范方、61个整建制推进乡镇、92块高产攻关田全部达标。其中,长垣县浦北办事处万亩示范方平均单产达到628kg、667m2;一块攻关田创造了单产788.2 kg/667m2的奇迹,创全市乃至全省高产新纪录。通过高产创建示范带动,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466.4万t,较2010年增产4.39%。

2农科企协作形成创建合力

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以来,新乡市通过小麦良种补贴统一供种的优势,形成了新麦26、郑麦366、西农979为主导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结构,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栽培,品质可与美麦、加麦媲美。2011年,新乡市小麦良种补贴采用现金形式直接补贴农户,对进一步提高小麦品质的一致性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确保小麦高产创建不影响、用种质量不下降、创建规模不减小,新乡市大力加强农、科、企协作,积极探索高产创建新模式。首先,由政府筹措资金,整合高产创建、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资源,形成高产创建合力。其次,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督查,以及地块、关键技术的落实。第三,由市农科院研究制订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重点推广最新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新麦26”。并授权种子企业统一供应种子。第四,实行“订单生产”。属于种子繁育田的由种子企业与农户签订种子繁育收购合同,生产商品粮的农户与粮食收贮企业签订商品小麦收购合同,合同收购价均高于市场价格10%以上,从而增加了种粮效益,提高了群众参与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3.标准化生产提升创建内涵

从20世纪末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到现在,新乡市小麦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把小麦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该市以延津县为试点,以小麦高产创建为抓手,示范、带动、推进小麦标准化生产。一是建立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成立小麦高产创建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建立了县、乡、村、户4级生产管理体系,采取“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有机、绿色食品技术标准规定的规程操作。二是建立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农户在产品出售后10日内提交基地办公室存档,完整保存3年;建立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定期公布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建立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建立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农业部门与工商、质检部门联合执法,对经营种子、化肥、农药的门店和企业严格排查,严禁不合格种子、化肥、农药流入市场。四是加强技术指导。认真落实关键技术,提高科技入户率、规模化种植率、标准化生产率。五是搞好认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搞好认证,与农户签订收购订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成立有机小麦产业协会,示范带动周边地区标准化生产。

4强化科技支撑夯实创建基础

棉花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工作总结 篇4

根据农业部高产创建“百亩核心攻关、万亩辐射带动”的要求, 包头湖农场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安排在四分场, 土质为壤土, 土壤肥力中上等, 前茬为棉花。核心区面积0.67hm2, 辐射区7.33hm2, 统一使用新陆中55。

2 棉花高产示范片主要工作

2.1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项目自启动以来, 先后开展了棉花综合管理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和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等培训。

2.2抓好了田间灾害生产工作

2015 年4 ~ 5 月份多次下雨气温低, 棉苗不长, 棉苗弱, 烂根, 生育期较往年滞后, 7 ~ 8 月份高温的天气影响棉株上部结铃, 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

2.3进行田间全生育期现场指导

项目启动以来, 农技人员对示范片棉花种植全生育期进行跟踪指导, 调查记载各生育时期棉花农艺性状, 指导农民采取农耕操作, 对于农民在棉花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解答。

3 栽培技术要点

3.1秋翻冬灌

11 月初秸秆还田, 11 月20 日开始冬灌, 100m3/667m2。

3.2施足底肥

应用棉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平均施磷酸二铵40kg/667m2, 尿素20kg/667m2, 硫酸钾10kg/667m2, 有机肥40kg/667m2作为底肥。

3.3适时播种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力强、适应性强的品种, 新陆中55 号。棉花播种时间:4 月10 日开始播种, 4 月30日播种结束。

3.4棉花种植模式

应用精量播种模式, 株行距配置;膜行距20+40+20-50 , 株距10 ~ 12cm, 理论株数1.2 ~ 1.6 万株, 收获株数10000 ~ 13000 株。

3.5滴水时间及追肥

目前共滴水8 次。头水6 月19 日, 滴施尿素5kg/667m2。2 水~ 6 水为:6 月28 日, 7 月9 日, 7 月19 日, 7 月28 日, 8 月12 日, 期间都滴施尿素8kg+56% 滴灌肥2kg/667m2。7 水8 月22 日10kg+56% 滴灌肥2kg/667m2。8 水9 月2 日。

3.6叶面肥

喷施8 次。苗期使用利根, 920, 氨基酸等叶面肥打3 次。利根稀释倍数3000 倍, 920 稀释倍数1000 倍, 氨基酸稀释倍数800 ~ 1000 倍。打药时间分别为6 月2 日、6 月25 日。蕾期使用叶面肥打2 次。稀释倍数1000 ~ 1500 倍。打药时间分别为6 月25 日、7 月8 日。花铃期使用硼肥, 上桃快, 座桃多等叶面肥打3 次。打药时间分别为7 月16 日、7 月27 日、8 月9 日。

3.7化控

喷施缩节胺3 次。 棉花头水后化控1 次, 用量0.3g/667m2;3 水后化控1 次, 用量1g/667m2;棉花打顶7d后缩节胺每667m2用10g克控制棉花侧枝。打药时间分别为6 月25 日、7 月16 日、8 月9 日。

3.8科学治虫

对蚜虫进行防治5 次。使用20% 啶虫脒稀释倍数5000 倍, 40% 啶虫脒稀释倍数10000 倍。打药时间分别6 月2 日、6 月17 日、7 月8 日、7 月16 日、7 月27 日, 对红蜘蛛进行防治5 次。使用20% 三唑锡稀释倍数2000倍73% 炔螨特稀释倍数2000 倍。打药时间分别为6 月17 日、7 月8 日、7 月25 日、8 月9 日。

3.9打顶

7 月10 日开始打顶, 7 月18 日打顶结束。

4 取得的主要成效

经过1a的努力, 基本完成了项目规定的各项指标.经测产实际完成面积7.33hm2, 平均单产皮棉150.8kg。0.67hm2核心区平均每667m2株数11400 株, 单株铃数6.7个, 估测单铃重5.8g, 衣分42%, 90% 折合产量测单产籽棉398.7kg/667m2, 单产皮棉167.5kg/667m2。

通过种植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和使用高产栽培技术, 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水平, 对夺取棉花较好收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棉花高产创建活动, 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进程, 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 让示范户拥有随时随地问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条件和机会, 为示范户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帮助。

5 经验启示

通过棉花高产创建的实践, 总结出要使棉花高产, 地力是前提, 技术是基础, 气候是关键, 组织是保障。

摘要:2015年库尔勒市农技中心继续承担了农业部安排的滴灌棉花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在包头湖农场继续进行, 今年示范推广面积7.33hm2, 平均皮棉单产达150.8kg/667m2。示范基地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膜下节水滴灌技术, 精量播种技术, 深松技术, 土壤封闭技术,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棉花优良新品种良繁,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调控技术的基础上顺利完成示范任务。

高产创建工作 篇5

一、指导思想

立足县内粮食生产的实际状况,科学选择合适的示范地点;围绕亩产过吨粮的高产目标,全面落实高产技术路线与技术措施;按照布局统一、平衡增产的工作要求,建立政技结合的工作管理机制。通过县、镇、村、户四级的共同努力,力争把我县的高产示范片办成省内一流的示范片,并通过宣传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全县的粮食产量水平。

二、目标任务

1、创办万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4个。其中,部级示范片2个,省级示范片2个。产量目标为双季平均亩产1010公斤,其中早稻490公斤、晚稻520公斤。

2、创办省级千亩旱粮高产示范片4个。其中,玉米高产示范片1个,产量目标为平均亩产580公斤;红薯高产示范片2个,产量目标为鲜薯平均亩产3500公斤;大豆高产示范片1个,产量目标为平均亩产200公斤。

3、创办县级千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18个。全县除了四个省部级水稻高产示范片涉及的四个乡镇和四明山乡以外,其余乡镇均要创办1个千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产量目标为双季平均亩产1000公斤。

三、工作内容

1、合理规划示范片地址。结合各地的地理位置、生产条件、群众基础和辐射面积,科学合理地选择创建地址。

(1)部级双季水稻高产示范片。第一片为风石堰示范片,地处风石堰镇g322国道沿线,涵盖紫冲村、上坪村、龙湾村、城楼村、杨柳村、风石堰村、庙湾村、曾家村、永和村、莲花村、雄飞村、吕家村等12个村,计划面积11500亩,核心区为永和村、庙湾村、曾家村、风石堰村,面积1100亩;第二片为灵官示范片,地处灵官镇s317省道沿线,涵盖大同村、秋塘村、球树村、文吉村、金竹村、付家村、双玉村、长玉村、福星村、灵官村、关锋村、双发村等12个村,计划面积11100亩,核心区为付家村、双玉村、长玉村,面积1200亩。

(2)省级双季水稻高产示范片。第一片为金桥示范片,地处金桥镇s210省道沿线,涵盖九塘村、付子村、新田村、云峰村、龙溪村、竹叶村、金桥村、新屋村、新桥村、月坪村、柿中村、枧桥村等12个村,计划面积10800亩,核心区为金桥村、新屋村、新桥村,面积1000亩。第二片为过水坪示范片,地处过水坪镇s317省道沿线,涵盖樟树村、百吉村、乙塘村、达冲村、老髻村、向山村、铁坑村、过水坪村、百寿村、望岗村、老福村等11个村,计划面积10500亩,核心区为百吉村、铁坑村、老髻村,面积1000亩。

(3)省级旱粮高产示范片。玉米高产示范片规划建设地点为白地市镇g322国道沿线,涵盖灌渡桥村、流泉町村、元木冲村、毛田湾村、上岸塘村等5个村,计划面积1200亩;红薯高产示范片第一片规划建设地点为马杜桥(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乡枫荷公路沿线,涵盖小山村、桥头村、七星村、两头村、光明村、延甲村、石桥村、老屋村等8个村,计划面积1000亩;第二片为黄土铺镇老白太公路线,涵盖三星村、同心村、泉溪村,面积为1000亩;大豆高产示范片规划建设地点为砖塘镇车元村,面积1000亩。

(4)县级双季稻高产示范片。对于各乡镇创办的县级双季稻高产示范片,建设地点要是坐落在本乡镇的主要公路沿线。

2、科学制定高产技术路线。按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理念,遵循“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基本思路,制定科学的生产技术路线,重点应用高产品种和集成高产配套技术。

(1)应用高产良种。早稻选用t优167、金优233,晚稻选用丰源优299、t优272、c两优396;玉米选用东单80、联合3号;红薯选用湘辐优1号、美国9号;大豆选用湘春豆21号、平顶2号。

(2)严格技术规程。对水稻、玉米、红薯、大豆等高产创建作物要分类制定技术措施,在播种期、播种量、种植方式、种植规格、肥料施用(含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含收获适期、收割方式)等方面进行明确规范,做到“八统一”,即统一示范品种,统一种植时间,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栽种规格,统一配方与看苗施肥,统一水浆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并分类制定技术措施落实日程表。

3、精心组织示范片项目实施。对各类示范片的建设,要明确责任主体。省部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由县农业局负责牵头实施,各示范片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负责抓落实。

县农业局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技术统筹、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服务、项目管理、项目总结验收,各乡镇负责宣传发动、人员组织、技术措施督促落实和各类矛盾的协调处理。县级双季稻示范片由各乡镇政府制定方案并实施落实。

4、认真总结项目建设成果。总结高产技术、创建经验、好坏典型,县农业局要负责所有创建资料的整理归档,负责所有创建信息的综合、上

报与宣传,要录制高产创建专题影像带。对于创建成果,要搞好展示,引导农民到基地参观,组织分管农业领导、农技干部、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开展2次以上集中观摩活动,以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同时,邀请上级领导和专家前来考察指导,逐步扩大影响。

四、保障措施

1、推行县、镇、村、户四级责任管理。县里成立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专抓班子,明确工作责任,将任务细分到相关部门和办点人员,并安排适当的工作补助。县对乡镇、乡镇对村、村对农户逐级分解工作任务,层层建立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将落实示范片面积、促进生长平衡、保障技术措施到位、实现产量目标等四项内容作为考核指标,量化记分,实行绩效考核。创建部级双季稻高产示范片,对镇村两级安排一定工作经费;对核心区示范农户,免费提供种子,免费供应壮籽肥“谷粒饱”,优价提供配方肥料和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创建其它示范片,对乡镇酌情考虑一定的工作费用。为全面掌握情况,要建立信息台帐,分村登记汇总面积落实、种植布局、服务组织、技术到位、作物生长、测产验收等方面的情况。实行全程跟踪督查,落实动态管理,督促工作进展,全面推进工作。

2、创建各级领导指挥田。为了带动和促进高产示范片的创建工作,要加强领导指挥。在每个省部级示范片内,均要建立县长指挥田、分管副县长指挥田、农业局局长指挥田、分管副局长指挥田、乡镇长指挥田、分管副职指挥田、村长指挥田,所有指挥田面积不得少于30亩。每一种领导指挥田配一名农艺师技术职称以上的技术干部,由其负责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在各类指挥田中,开展高产种植竞赛,评定前三强进行奖励。对于县级示范片,各乡镇也要创建镇村领导指挥田。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 篇6

关键词:新时期;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推广;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1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面积正在急剧缩减,造成粮食产量问题形势比较严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对于粮食产量的提高,除了耕地面积外,最重要的还是技术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对工业适用,在农业中也需要进行推广,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 提高玉米产量的必要性

在粮食种植过程中,玉米种植具有诸多优势。其成活率比较高,对种植条件要求比较低,因此种植面积比较广,范围比较大,类型比较多。另一方面,玉米不仅可以作为粮食作物,给人们的物质生活提供原料,同时也是畜牧业中一项重要的饲料,整体上对玉米需求比较大。

2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1选择土地,准备耕种

土地选择是一个基础的部分,需要选择条件比较适宜的土质。玉米种植需要的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营养成分比较高,蓄水能力强的土壤。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土质,东北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黄土,云贵高原的红土,还有四川盆地比较优质的紫土。相对来说,黑土营养成分高,因此东北的玉米品种较好,产量较高。在实际种植中,玉米种植在各地区都有分布,加上土质的不可逆性,在操作中只要选择符合上述几项条件的土质即可。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松,达到一定的深度,这也是在作物种植前常用的一个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加大土层的疏松度,提高土层的蓄水能力,便于后期耕作。同时也要进行耙地,减少土层中的杂物,保证土质的干净。然后整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宽度,一般保持1.1米最为适宜。整地是一个大工程,需要进行深层的翻新,达到碎、透的效果。玉米种植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例如玉米虽然抗旱性能比较好,但是不耐涝,需要大量的肥料,所以要做好土地的排水工作,让水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做好选地、整地后,要对土地进行镇压,实现平整。在该技术的应用中,选地和整地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2.2科学选择种子,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播种

除了前期的准备条件,种子的质量问题也是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农民对种子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有些是前一年就做好了种子的储存工作,有些则是选择一些比较适宜土地的品种类型,然后进行一定的筛选,这是保证产量的关键。在选用种子时,要做好对种子质量的检测,相对选择一些产量比较高的种子。筛选时,对于质量不达标,有残缺、颗粒小的种子进行去除,然后对选好的种子晾晒,通风,吸收光照,减少种子潮湿、发生霉变的几率,同时晚上要及时进行回收,避免种子冻坏,从根本上保证种子的质量。除了筛选,还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条件进行选种。每个地方的地形、地质条件是不同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差异,降水量和日照时间都是影响因素,对种子的选择尽量要考虑这些因素,有侧重点进行种子的选择,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在播种中,要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播种。合理确定种子的密度,不能过稀也不能过于密集。过于浓密的话,容易影响光合作用及对养分的吸收,导致玉米的质量不达标。过于稀疏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减少作物的产量,所以要根据经验做好评估,保持合适的密集度。对于播种的季节和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农作物种植对气候条件是有要求的。在适宜的气候和条件下进行种植,可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而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对农作物种植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际播种时,要根据土质的疏松程度来确定种子种植的深浅程度。如果土质比较硬,可以相对浅一点,但不能过浅,过浅将造成种子被冻坏。如果土质比较疏松,可以适当深一点。

2.3生长过程中的管理

农作物种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放任不管,需要人为地进行控制和管理。生长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比如除草拔苗,施肥除虫,防旱除涝等,都需要人为进行管理。管理到位,将会对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形成一个大的提升。

野草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夺取农作物的养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严重的情况下,导致农作物的死亡,所以需要定期的除草,清除土地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也可以喷洒农药,进行一定的防治。当农作物生长的初始阶段,对于稠密的玉米苗应给予适当剔除,保持正常的密度,保证养分的充足。当玉米的叶子泛黄,需要施肥,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肥料的选择,肥料中要含有相应的磷、钾等元素,后期可以增设氮肥的使用,如常见的尿素等,通过肥料的应用,增加土地的养分,减少病虫害,可以促进玉米正常生长。虽然玉米的抗旱性能比较好,但是过于干旱会加速农作物的死亡,这时候要进行浇水防旱,地里面的水分如果过大,要进行排水,保持合适的土地湿润度。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地膜等方法预防天气问题,保持温差在合理的范围内。

3结语

科学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减少了农业生产中各种因素的干扰,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通过高产创建技术的应用,可以明确农作物种植中需要注意的因素,进行防治,从而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1]韦庆云.新时期玉米高产创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农业问题研究,2014(06):304-305.

[2]杨逢贵.玉米高产创建技术的探讨研究及推广应用[J].栽培育种,2013(05):26-27.

临县粮油高产创建工作的几点启示 篇7

1 强化技术集成, 促进农艺农机结合

近年来, 临县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粮油生产效益不高的情况, 按照部省级粮油高产创建技术规范的要求, 强化技术集成和农艺农机配套措施的研究与推广, 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了种植效益。一是突出技术集成推广。全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 狠抓良种良法配套推广,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现已初步形成了6 种农作物技术集成体系, 包括:①玉米“两增三改”技术集成;②谷子免间苗为主的技术集成;③马铃薯地膜覆盖起垄栽培技术集成;④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⑤大豆休闲带状种植技术集成;⑥大豆渗水地膜技术集成。近3 年全县技术集成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33×104hm2。二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以粮油高产创建项目为载体, 坚持在玉米、大豆、蓖麻和马铃薯等作物耕、种、收关键环节, 积极引进示范农艺与农机配套技术措施, 大力推广机耕、机播、机收高产高效技术, 初步形成了玉米全程机械化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垄作栽培技术体系。

2 强化技术攻关, 培育高产创建典型

为切实解决农业新技术推广难、粮油单产提高难的“两大难”问题, 有效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粮油生产水平, 在实施部省级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和农业科技标准化示范展示工程中, 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高产创建夺标竞赛。一是狠抓技术攻关。全县在万亩 (1 亩=0.067 hm2, 下同) 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 重点培植1 个“百亩技术攻关田”;在农业科技标准化示范展示点上, 每点安排1 个“5~10 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田”。采取专家和技术人员包点、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 对技术攻关田无偿提供种子、地膜、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不仅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迅速引进推广, 而且培育出了一批接受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科技示范户。二是培育高产典型。把培育高产典型作为技术攻关和高产创建的重要抓手, 通过高产创建这个平台, 每年都涌现出一批粮油高产典型。特别是“农业部万亩大豆高产创建”项目, 2010 年经国家大豆专家组实地考察给予高度评价, 盖均益院士亲笔为临县题词“科技兴大豆好榜样”。2011 年临县引进大豆根瘤菌拌种和渗水地膜覆盖新技术, 使兔坂镇向阳村0.41 hm2旱地大豆, 经专家测产单产达262 kg/0.067 hm2。

3 强化示范展示,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为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临县坚持把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作为重要任务, 每年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标准化示范展示工程, 已成为全县农技推广的突出特色和亮点。一是突出试验示范促推广。县政府每年制定出台 《农业科技标准化示范展示工程的实施方案》, 明确实施面积、重点内容、带动规模及目标责任, 有力推动示范展示点逐年增多, 实施规模不断扩大, 展示标准明显提高, 已由初期的县级示范逐步向乡级和村级延伸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农业特色产业技术的优化升级。二是组织现场观摩促推广。全县每年秋季组织各乡镇干部、种植大户及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 逐点进行现场观摩, 组织点评、打分排队和评比表彰。各乡村积极组织县乡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乡村领导开展分级巡回观摩, 让各级领导、农民群众看得到、摸得着、学得会, 切身感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展示的成效和威力, 努力营造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科技培训促推广。第一, 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 认真总结示范展示成效, 编写《农业科技标准化示范展示技术汇编》, 作为每年冬春农民素质大培训的主要教材, 及时发放到乡村和农户。第二, 推行农技培训推广的长效机制, 在每年冬春组织开展农民素质百日大培训活动, 改传统的普及培训为专业技术培训、集中培训为驻村点菜式培训、课堂培训为田间地头实地培训。从而增强了农技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效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普及率。

4 强化机制创新, 提升农技服务能力

针对基层农技推广方式单一、经费投入不足、组织化程度较低和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 着力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和推广方式, 努力将现代农业科技送到千家万户, 落实到田间地头。一是整合资源优势。全县按照整合项目、捆绑技术、统一服务的要求, 把粮油高产创建、农业科技标准化示范展示工程等项目结合起来, 加强农业部门内部各业务科站的配合, 形成开发合力, 既改变了传统推广中的单一品种、单项技术的“单打独斗”, 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的整体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 又锻炼了农技推广队伍, 培养了一批基层农技推广人才, 增强了农技推广人员学习、实践、创新和服务的能力。二是组织下乡活动。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事季节, 每年组织开展“双千干部科技人员”下乡进村活动, 实行领导包县、科技人员包村, “手把手、面对面”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全县将下乡进村服务指导与全年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 实行同奖同罚, 充分调动了干部和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三是开设服务热线。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和信息网络, 在新闻媒体开辟了农业专题讲座和农业科技专栏, 组织专家定期进行讲座和撰稿。实现农业科技远程咨询与指导, 有效提高了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5 强化组织领导, 狠抓保障措施落实

为确保粮油高产创建等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县坚持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一是健全机构, 强化行政保障。全县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都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 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粮油高产创建和农业科技标准化示范展示工程领导组, 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意见, 提出具体对策和措施, 促进各项任务的落实。二是加强协作, 强化技术保障。县政府聘请省农业厅、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等专家, 组建了一支高产创建和示范展示工程项目专家组。同时, 县农业部门整合内部技术、植保、种子、土肥等专业技术骨干12 名, 形成县技术指导组, 着力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实施、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协作, 形成科技合力, 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增加投入, 强化资金保障。全县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把粮油高产创建和农业科技标准化示范展示工程, 作为农技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 努力在资金上给予重点保障。一方面, 通过专项预算、项目捆绑、单位自筹等办法筹措资金;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增加资金投入。

6 结语

高产创建工作 篇8

1 大麦高产创建项目基本情况

麦类是隆阳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区小春粮食作物播种2.013万hm2, 总产6.24万t。其中麦类种植1.195万hm2, 占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9.4%, 总产46 026 t, 占小春粮食总产的73.76%。平均产量3 851.55 kg/hm2。依据《云南省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统一安排和要求, 结合保山市隆阳区农业生产实际, 决定在保山坝麦类高产区的金鸡乡和板桥镇建立1个万亩大麦高产创建示范区, 累计面积666.67 hm2。其中核心区6.67 hm2、展示区6.67 hm2、示范区593.3 hm2;具体产量指标为:示范区平均产量5 700 kg/hm2以上;展示区平均产量6 000 kg/hm2以上;核心区平均产量6 750 kg/hm2以上。建立不同层次的技术模式,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提高产量, 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效益。

2 实施完成情况及取得成效

2.1 理论测产

项目区涉及2个乡 (金鸡乡、板桥镇) 、4个村、4 285户, 项目区共落实百亩大麦核心区6.67 hm2, 在板桥镇小永村, 品种采用云大麦2号 (二棱麦) ;千亩大麦展示区在金鸡乡的东方村, 品种采用云大麦2号 (二棱麦) ;示范片593.3hm2, 其中金鸡乡266.67 hm2, 板桥镇326.63 hm2。尽管在去冬今春遇到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下, 经过认真谋划, 精心组织, 通过广大干群的努力, 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熟时, 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组织区乡科技人员对核心攻关田、展示片、示范片进行测产。经测产, 核心区平均有效穗数526.5万~775.5万穗/hm2, 穗粒数25.1~36.1粒, 千粒重按39~42 g计算, 理论产量7 413~8 175 kg/hm2, 加权平均产量7 872 kg/hm2, 超计划指标 (6 750 kg/hm2) 1 122 kg/hm2, 超16.62%;展示区平均有效穗数711万穗/hm2, 每穗粒数24.8粒, 千粒重按42 g计算, 理论产量7 405.8 kg/hm2, 超计划指标 (6 000 kg/hm2) 1 405.8 kg/hm2, 超23.43%;示范片平均有效穗数546万穗/hm2, 每穗粒数26.4粒, 理论产量7 060.5 kg/hm2, 超计划指标 (5 700 kg/hm2) 1 360.5 kg/hm2, 超23.87%, 达到了预期产量。通过一年来对核心区、展示片、示范片的高产创建建设, 在特殊干旱之年, 高产样板取得了丰产丰收, 并带动了全乡大面积平衡增产, 起到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2.2 省市级复测

保山市农业局、财政局组织, 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及市级相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对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实施农业部下达的大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进行复测验收, 验收组听取了实施单位有关情况介绍, 认真审阅相关资料, 实地查看了田间大麦生产情况, 在实施单位自测的基础上, 经认真测算和讨论, 形成如下复测验收意见:一是示范工作扎实。示范片选用云大麦2号、保大麦8号、S-4、V43优良品种。做到“四个统一”, 即统一播种节令、统一规范化栽培、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测土配方施肥。大面积长势较好。二是实施单位测产数据充分, 代表性强。在麦类成熟期间, 隆阳区农科所牵头, 区、乡相关农业科技人员配合, 对项目区的42块田块5.347 hm2进行理论测产, 示范区加权平均产量6 150kg/hm2, 超计划指标150 kg/hm2, 超2.5%。三是专家复测结果和实施单位测产结果相符。验收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田块0.4 hm2进行复测, 平均产量7 326 kg/hm2。比非示范区平均产量6 450 kg/hm2, 增产876 kg/hm2, 增幅13.58%, 按市场价2.0元/kg计, 新增产值116.8万元。

专家组认为:隆阳区在大麦高产创建项目实施过程中, 领导重视, 措施有力, 物化补助到位, 技术培训到位, 测产数据真实可靠。专家组一致同意实施单位测产结果。

3 主要做法

3.1 认真规划, 制定方案

隆阳区大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小组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 结合实际, 深入调研, 对百亩核心攻关方、千亩示范方、万亩连片高产示范区建设进行认真规划, 制定了《隆阳区大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3.2 强化技术服务

根据项目需要, 在省级麦类专家的指导下, 从隆阳区农业局现有技术人员中抽调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干部组成项目实施专家技术组, 分驻项目实施乡、村进行指导。专家技术组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一是负责制定年度项目示范区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二是审核项目大麦品种和主推技术;三是根据确定的项目计划, 组织开展大麦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区技术指导、培训工作;四是开展对项目区的测产、绩效评价, 总结工作经验, 提出工作建议[2]。

3.3 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高产创建顺利开展

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 农业、财政等为成员的“隆阳区大麦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隆阳区农业局, 由农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

3.4 物化补助

对核心区和展范片进行种子、化肥补助, 并免费发放拌种农药, 组织农户统一防治病虫草害3次, 确保高产创建增产增收[3]。

3.5 推广主导品种, 落实主推技术

主导品种:大麦核心区, 主导品种云大麦2号 (二棱麦) 覆盖率达100%;展示片云麦2号 (二棱麦) 、S-4 (二棱麦) 覆盖率达100%;示范片高产示范区除采用以上品种外增加保大麦8号、V43覆盖率达100%。

主推技术:结合开展大麦规范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对现有适用技术按照良种良法配套的要求进行组装配套, 重点推广以下技术:统一规范化栽培、统一播种节令、统一品种、统一病虫害防治。适时播种, 大部分面积在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种。测土配方施肥, 做到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适施拔节肥。加强病虫害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重点抓好以大麦条锈病、白粉病为主的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工作[4]。

3.6 强化科技入户

按照“村有技术能人、乡有技术标兵、县有技术骨干”的要求, 开展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 使各项技术措施及时、准确应用到麦类高产示范区。一是举办培训班及印发技术明白纸。全区共举办培训班10场次, 受训人员达1 550余人次, 印发品种简介、大麦高产栽培技术等技术明白纸2 000份。真正做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二是技术员以示范户为重点, 在大麦播种及冬春管理关键时期, 入户到田进行指导。三是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大麦管理技术、播种、主推技术、大麦主导品种等。培训后对技术指导员进行书面测试, 不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技术指导能力。

4 主要经验

一是高产创建是一项集成推广活动, 涉及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因此需要行政、技术、农户的有机结合, 上下联动。二是高产创建中的百亩、千亩、万亩层次、指标、重点不一样, 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因此在工作方法、投入、工作要求也应分别对待。三是选准主导品种。品种是作物高产稳产的内因, 因此选准品种就成为高产创建的首要因素, 没有突破性的品种, 就没有突破性的产量, 在选用主导品种上应重点把握品种的产量潜力, 抗性水平。四是高产技术要配套。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2016年种麦与种油菜比较效益低, 少数农户没有按规划种植, 使样板连片困难。二是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 虽然技术人员做出了努力, 但少数措施仍落实不到位。三是各农户经济条件有差异, 投入不一样, 使麦苗生长不一致。

参考文献

[1]穆家伟, 杨兆春, 周绍菊, 等.腾冲县中高海拔地区大麦高产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5 (4) :38-39.

[2]陈其鲜, 李福, 李城德.甘肃省小杂粮高产创建工作的成效与启示[J].中国农技推广, 2012, 28 (8) :12-13.

[3]魏秀兰, 李介宇.啤酒大麦高产创建成效及发展建议[J].云南农业, 2012 (11) :6-7.

高产创建工作 篇9

一、项目取得的成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盟旗农牧业局利用有限的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高产创建项目,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及方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各示范片产量连续几年达到自治区规定的产量指标,其中马铃薯单产排在全区首位。二是在种植业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及集约化种植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特别是在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和集成技术方面走在了全区前列,为全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三是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积极参与该项目的实施,发挥技术推广的主渠道作用,对现阶段农技推广如何与农业业生产紧密结合,更好的为“两户一社”(示范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种植企业服务进行了有益探索。

1. 工作思路正确

2008年项目开始实施时,盟旗农牧业局在充分调研我盟种植业生产现状的情况下,根据项目要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明确提出示范片的建设思路是“以提高作物单产为主攻方向,以推广应用先进生产技术为手段,以规模化经营为依托,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有效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总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的目标”。根据这一思路,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通过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导企业、种植大户、示范户、专业合作社参与高产创建项目,并发挥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优势,主动与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和技术攻关,使产量和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

2. 产量提高快速

突出代表是2008~2011年,经农业部和自治区专家测产,太仆寺旗骆驼山镇六面井村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连续四年单产名列全区前列。2008~1000亩高产核心田马铃薯平均亩产达4227.7千克;2009年经农业部专家测产17500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3870千克;2010年2个示范片(2.1万亩)平均亩产3500千克;2011年整建制推进三个示范片(3.1万亩)平均亩产3525千克;2012年六个示范片(9.6万亩)平均亩产3200千克。

3. 有效转变经营方式

通过土地合理流转,引进企业,扶持种植大户、示范户,组建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实现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由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过度,引导种植业生产初步具备了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雏形,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示范片带动,据统计到2011年底,仅太仆寺旗已建成有各种经济实体牵头的大型节水灌溉马铃薯种植园区297处,面积19万亩,其中滴灌种植面积达1.1万亩。

4. 栽培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

由于高产创建示范片在经营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使各作物规范的大面积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成为可能,最有说服力的是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对脱毒种薯应用、节水灌溉、机械化作业、病虫草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高垄栽培、合理密植、适时杀秧、轮作倒茬、中耕等技术进行了集成规范采用,特别是大型节水灌溉设备和大型机械的采用,有效解决了困扰种植业多年的干旱问题,同时,使病虫草害防治、科学施肥、高垄栽培、合理密植等其他技术的规范采用成为可能,使栽培技术水平有了质的突破,目前,马铃薯机械化节水灌溉种植技术已日趋成熟,全盟采用面积达40万亩以上,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强。

5. 示范效果明显

30个示范片成为农民最有说服力的田间课堂,能看到、听到、问到、学到,让农民从示范片学到经营管理方式和技术,有效转变农民观念,正如骆驼山镇六面井村张主任说的话,“通过示范片的带动,农民马铃薯种植由过去的平作改为垄作了,打药带上翅膀了,学会使用除草剂了”,有效带动了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提高,这位村主任还表示在条件成熟时,将组织成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筹集资金,联户经营种植马铃薯。2011年8月初自治区农牧业厅在太仆寺旗、正蓝旗成功举办了全区马铃薯高产创建现场会,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做好项目、更好的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交流了经验和做法。

6.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由于采用先进生产组织形式和技术,实现了产量和效益的双提高,马铃薯亩产量由过去最高1500千克,提高到现在的2000~4500千克。亩纯收入由过去的300~500元,提高到现在的1000~3500元。同时提高了水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7. 农业部给予高度评价

2009年在太仆寺旗测产总结交流会上,国家高产创建办李立秋主任对太仆寺旗高产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一是在太仆寺旗这样的地方,看到这样的产量,令人振奋。二是在新形势下,太仆寺旗将高产创建活动作为农业工作的主要抓手,党政领导一起抓,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通过引进企业、扶持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形式有效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使大面积马铃薯产量显著提高,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三是在法律、政策的引导下,在引导农民走规模化经营之路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四是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给各级农技推广人员建立了一个展示技术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平台。五是在技术上通过引进节水灌溉机械化栽培等技术,有效解决了困扰我们种植业多年的干旱问题,在马铃薯栽培技术方面有所突破。

8. 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得以创新

过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推广农业技术时面对的是“小农户”,由于经营规模小,数量多,单一技术在局部的增益不大,大型农业机械没有市场,加上农业劳动者素质低,无法规范采用新技术,而农技推广部门的科技人员和经费有限,导致很多农业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由于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农技推广的主要服务对象由“小农户”转变为“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再由“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带动“小农户”转变经营理念和对技术的认知度,极大地提高了技术的采用率和推广速度,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得以提高,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得到加强。

二、对下一步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扩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规模,在重点产区实行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模式”。同时指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要将高产创建项目做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常抓不懈,同时,各级农牧业主管部门要将该项目作为指导种植业生产的一个前瞻性项目来实施,对当地一个时期内如何搞好种植业生产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认为,高产创建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要引导农民合理流转土地,走规模化经营之路

因为种植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依靠科技可持续地保持土地的高产出率,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通过提高单产带动总产的增加。就目前而言,提高单产必须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以马铃薯为例,目前马铃薯先进的栽培技术主要有以大型指针式喷灌和滴灌为代表的节水灌溉技术、生产全程大型机械化作业技术、化学防除病虫杂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优质脱毒种薯、精量播种、合理密植、轮作倒茬等技术,这些技术缺一不可,而采用这些技术必须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一家一户的经营难以规范的采用这些技术。太仆寺旗通过四年的高产创建活动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通过引进种薯企业、马铃薯加工企业、扶持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在马铃薯生产中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栽培的道路,使马铃薯的单产水平和栽培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马铃薯生产经营中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的雏形。我们要将这一经验认真研究总结,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现阶段,特别要鼓励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及培育发展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的形式以促进经营模式创新,扩大规模经营范围和比例。

2. 要加速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目前,就全盟种植业而言,限制种植业产量提高的首要因素是干旱,我们认为种植业的核心技术为节水灌溉技术,还是以马铃薯为例,太仆寺旗从建国至今一直种植马铃薯,2012年种植面积50万亩。但是旱地种植产量一直没有突破性的提高,直到以喷灌圈为代表的马铃薯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采用,再加上全程大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使用,使马铃薯栽培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单产水平由300~1500千克提高到2000~4500千克,有力推进了马铃薯种植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截止2012年全旗节水灌溉马铃薯种植园区增加到300处,20万亩,其中滴灌1.1万亩。近几年,太仆寺旗先后被列为全国马铃薯优势作物产业带、全国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旗县、国家级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示范旗县。马铃薯产量的提高我们认为在技术方面主要应归功于节水灌溉技术的成功运用,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干旱问题,下一步,一是要研究推广更加节水的滴灌技术。二是要在其他作物上推广应用。地方财政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3. 要加强高产创建项目的示范效应

示范内容一是先进的栽培技术,二是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在示范对象上首先是农民,其次是各级领导,对各级领导来说,主要是示范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领导制定政策,面对市场,通过有效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有效地、可持续的保持土地的高产出率。在示范方式上,要通过各种媒体及现场会的形式加强高产创建项目的宣传力度,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吸收种植大户、示范户及专业合作社参与高产创建项目。

4. 要切实发挥公益性农技推广部门技术推广的主渠道作用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利用好此项活动,发挥技术优势,认真总结集成各作物栽培技术,形成技术标准,不断完

翁牛特旗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

问题及解决对策

张志刚1林向武2敖都夫2

1.翁牛特旗农牧业局;2.翁牛特旗白音他拉苏木农业站

[摘要]在当前加快推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的现代农牧业发展进程中,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各界普遍重视。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农畜产品质量、保障农畜产品安全,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农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农牧业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现实要求,并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结合区,近年来翁牛特旗深入实施农牧业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不断强化农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和认证认可措施,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试行市场准入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翁牛特旗为个例,研究当前农村牧区县一级如何有效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关键词]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一、翁牛特旗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开展“三品”认证、大力发展基地标准化生产

翁牛特旗自1999年开始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认证,到目前为止,全旗所有耕地全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基地面积320万亩。大小牲畜养殖500万头只,蒙都都羊业的羊全部获得有机认证。在积极开展无公害认证的同时,大力发展基地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先后建立水稻、马铃薯、蔬菜、肉牛养殖、肉羊养殖等农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明显改

2.建设检验检测体系,检测网络初步形成

善,并加以宣传和推广,扩大战果,通过高产创建项目带动全盟种植业生产上一个新的台阶,使种植业生产逐步走上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5. 依靠项目带动,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全区马铃薯种薯基地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气候及土壤特点是,海拔高,风速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传毒媒介少,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雨热同期,大部分土壤属沙壤土,土壤肥力较高,马铃薯是喜冷凉,耐低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一种作物,从气候、土壤上看,非常适合马铃薯种植,而且天然降雨与马铃薯的需水高峰相吻合,据有关专家介绍,综合评价,是世界上少有适合马铃薯种薯生产扩繁的区域之一。从产品质量上看,锡林郭勒盟种植的马铃薯具有表皮干爽,块茎大小整齐一致,薯形好,干物质含量高,无污染和病烂薯少,退化慢等特点,综合以上特点,锡林郭勒盟是理想的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和绿色商品薯生产基地,我们要依靠高产创建项目的带动,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将锡盟打造成全区

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下设农畜产品质量检测站和农畜产品安全监管站。各乡镇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已建立起以旗农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为主体,以苏木乡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为骨干,以区域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控点为依托的覆盖全旗主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农畜产品生产区域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奠定了对全旗主要农畜产品实施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的基础。目前,以快速检测为主、定量检测为辅的方式,开展面向全旗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和监督工作。定期抽取市场零星肉、蛋、蔬菜、瓜果等10多个品种检测样,每年抽取样品1000多份,合格率由2010年的95.2%上升到2012年98.5%。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

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基地。

6. 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发挥项目应有的作用

高产创建工作 篇10

1 领导重视、服务到位

(1) 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县种植业管理局成立了棉花高产创建活动技术领导小组, 由局长任组长, 副局长和农业站站长任副组长, 示范区农技站站员为技术小组成员, 并邀请市种植业管理局研究员为技术顾问。

(2) 开展技术培训。3—4月, 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利用农闲季节进村开展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培训, 培训形式是以组为单位, 2个组开设一个培训班, 共培训20场次, 培训人数2 000余人次。同时发放培训资料5 000多份, 达到了培训到户、指导到人的效果。

(3) 建立高产创建农户短信服务平台。凡有手机农户的手机号码被全部输入短信平台, 经常进行短信服务。共收集农户手机号码1 066个, 发送短信1万余条。

(4) 实行田间指导。从棉花出苗后, 技术小组全体技术干部都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活动, 对棉花病虫害防治和栽培管理技术实行跟踪服务[1]。具体做法:县种植业管理局成员每周下乡服务1次, 并负责检查督促示范工作开展情况, 每个宿松县复兴农技站技干负责指导5个村民小组, 1周内在田间指导2次, 每周把指导情况汇总交流1次, 如有特殊情况则立即向县种植业管理局汇报。

(5) 建立核心示范点。为了让示范区内棉农学有样、看有点, 在示范区建立了2个6.67 hm2的核心示范点, 要求籽棉单产目标超过6 t/hm2。由于棉农缺乏对使用有机肥和微肥作用的认识, 由县复兴农技站投入资金, 无偿提供有机肥和微肥 (硼、锌肥) , 并对田间管理进行跟踪指导。同时对关键技术 (如配方施肥、病虫防治等) 进行技物配套服务。结合这次高产创建活动, 宿松县复兴农技站6名技干都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示范田, 面积为0.33 hm2, 目标单产是籽棉6 375 kg/hm2。在9月上旬验收评比, 对前2名实行奖励。通过这些核心典型示范, 充分发挥了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

(6) 发放技术明白纸。为了搞好技术指导, 宿松县复兴农技站印发“棉花高产创建技术指南”共10期, 计1.5万份。在生产的关键时期, 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 满足了农户需要。

2 强化技术、措施得力

(1) 规范品种。重点推广近2年来大田表现稳产、高产的优质杂交棉品种, 如鄂杂11、中棉所63、稼元216。

(2) 增加种植密度。确保种植2.10万~2.40万株/hm2, 既能保证棉花发挥个体优势, 又能促进发挥大田群体效应。

(3) 大力推行宽行窄株栽培。按行距1.0~1.2 m、株距35~45 cm栽培, 有利于棉花通风透光, 减少蕾铃脱落[2]。

(4) 着力推广地膜棉。地膜棉一般比常规棉增产5%~8%, 可促进棉花早发稳长、具有保肥保水、省工省时、增产增收的优点, 示范区内常年有地膜棉面积逾133.33 hm2, 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5) 增施有机肥, 补施硼肥, 重施钾肥[3]。施工厂化有机肥 (有机质含量30%) 750 kg/hm2、优质颗粒硼3 kg/hm2、钾肥300~375 kg/hm2。

(6) 推广基施心连心缓释肥施用量为1 200~1 500 kg/hm2。

(7) 推广“棉肽金”应用技术, 实施棉花全程化调。这项技术看似简单, 但农民的掌握难度较大, 特别在蕾期和花铃期, 技术人员应经常下田指导使用棉太金或助壮素。

(8) 推迟打顶。由于2010年棉花生育期比常年要推迟15 d左右, 打顶也由此推迟, 保证棉花果枝台数达到18~20台, 一般都推迟到8月15—20日, 确保了棉花的产量结构。

(9) 叶面施肥防早衰。棉花后期根系吸收功能开始衰退, 叶面喷肥是保障棉花不早衰的有效措施[4,5]。结合喷药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溶液, 连续喷施3~4次;如果不喷农药, 单施叶面肥可用0.6%磷酸二氢钾+6%尿素溶液, 16:00后喷施效果更佳。这项措施的大面积应用使棉花表现不早衰、上部花蕾脱落少、秋桃盖顶、单铃重增加。

(10) 示范推广性诱剂防治技术。在县植保站的组织下, 无偿给棉农安装了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捕器180个, 面积12hm2。7、8月单个诱捕器分别诱蛾120.9、973.1头, 防效达82.4%, 诱杀效果很好。

3 棉农受益、成效显著

(1) 80%的棉农进行了改墒, 实行宽行窄株栽培。行距为100~120 cm, 株距为35~45 cm。

(2) 种植密度增加。过去棉农倾向于稀植, 种植密度一般为1.80万~1.95万株/hm2, 因密度过低, 使棉株的抗灾能力弱, 在肥水不足的情况下, 棉花产量难以提高。2010年在培训时把适度增密做为一项重点内容。通过调查, 2010年示范片的种植密度普遍提高到2.10万~2.40万株/hm2。

(3) 推广地膜棉333.33 hm2。地膜棉早发稳长、保肥保水、增产增收。经调查, 地膜棉比常规棉增产5%~8%, 棉农掌握了地膜棉栽培技术并从中受益。

(4) 棉农掌握了配方施肥技术, 有机肥和微肥的使用面积比例增加, 使用有机肥地块有40%, 使用微肥的达到100%。

(5) 棉农提高了对棉花控失肥和缓释肥的认识, 2010年在示范区内推广心连心控失肥、司尔特缓释肥各逾200 t。

(6) 病虫综合防治意识加强, 农药使用成本下降, 比非示范区降低了16.8%, 无农药中毒事件发生。

(7) 棉花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据9月15—17日抽样调查, 20户逾6.67 hm2棉田测产结果:平均单株成铃50.3个, 平均种植密度22 185株/hm2, 桃数111 5910个/hm2, 按单铃重6 g、衣分38.5%计算 (85%折合后) , 产皮棉2 191.5 kg/hm2, 比2009年增产21.8%。

(8) 棉花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的实施, 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搭建了一个为棉农搞好技术指导服务的平台, 更加有利于植棉高新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同时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服务能力通过煅炼得到了提升。

摘要:总结了2010年宿松县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工作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以期提高当地的棉花种植水平。

关键词:棉花高产创建,措施,成效,安徽宿松,2010年

参考文献

[1]程胜华, 李哲, 徐燕.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14) :111-113.

[2]秦寒露.南乐县棉花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 2010 (4) :54.

[3]徐长红, 杨成材, 杨力, 等.吉林省西北部地区棉花栽培技术[J].农村科学实践, 2008 (11) :14.

[4]欧阳琼成.沿江棉花栽培技术的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8) :222.

高产创建工作 篇11

【关键词】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

乌拉特中旗是一个农业占很大比例的旗县,2013年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90860hm2,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8853hm2,占全旗总播面积的31.8%,玉米是乌拉特中旗的优势农作物之一。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农民种植玉米、应用玉米种植新技术的积极性明显高涨,收入呈稳步增长的良好势态。

2013年乌拉特中旗实施在德岭山镇的大圣村、苏独仑嘎查和乌加河镇的联丰奋斗村、宏丰村、红光胜利村实施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总面积为3680hm2。通过百亩攻关示范田,千亩展示示范区,万亩辐射带动示范片的引领,以示范带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大为农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农牧民培训等有机结合,综合配套一系列技术措施,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1013.85kg,千亩示范田平均

1 乌拉特中旗实施玉米高产创建的关键技术

根据我旗玉米生产水平实际,以玉米“一增四改”技术为主要技术措施,关键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措施,一是示范区品种选用优良品种KX3564(耐密性品种);二是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严把密度关。三是采取机械化覆膜精量点播技术。KX3564宽覆膜播种;种肥投入一次完成作业,确保播种质量;四是加强肥料投入管理,突出抓好配方施肥和前氮后移肥料投放管理,在肥料投入上采取增施有机肥、钾肥和锌肥种肥追肥按配方卡投放,追肥分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穗期三次滴施;五是重点抓好玉米螟和玉米红蜘蛛综合防控。

2 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2.1 播前准备

选择土地平整,土壤耕层含盐量小于0.25%,PH值7.5~8.0,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的地块。要求耕作层上虚下实,土壤质地中性,肥力中上等,灌排条件好的地块。结合秋翻亩压腐熟有机肥2500~3000kg或秋压碳铵50kg,三年深松一次(25~30cm),秋翻后及时平整土地,修筑田埂浇好秋水。黄灌区要做好封冻前耙耱,早春顶凌磙、耙等整地保墒工作。井灌区做好浇水后在适耕期及时耙耱保墒。播种前要及时耙糙,达到地平、土碎、墒情好。

2.2 地膜、品种的选择

规范化宽窄行种植玉米选用幅宽170cm、厚度为 0.008cm的可控性降解地膜为宜。品种选用内单314、KX3564等耐密性品种。

2.3 带型及密度

采用5.7尺(190cm)带型,每膜种植四行,中间小行,两边大行,大行1.5尺(50cm),小行1.2尺(40cm),两膜边行距1.5尺(50cm)。株距:0.7尺,亩留苗6017株;株距0.8尺,亩留苗5262株;株距:0.9尺,亩留苗4677株。

2.4 覆膜、播种

使用配套的玉米专用播种机,覆膜、播种、施肥、覆土一次性完成。播期一般在在4月10日~4月25日之间。

(1)经常检查地膜,播种后如发现地膜有破损通风的地方,要及时用细土封严(包括放苗口)。

(2)及时查苗。如有缺苗,在相邻穴留双株,如没有出苗的要及时开口放苗。选择阴天突击放,晴天早、晚放,大风不放苗的原则。苗放出膜后,用细湿土把放苗口封严,以防透风漏气、降温跑墒和杂草丛生。

(3)合理施肥:玉米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玉米每亩带种肥磷酸二铵30kg和钾肥6kg或玉米配方专用肥(N7~P28~K10)50kg,玉米头水时开沟深施提苗肥尿素40kg,二水时深施尿素20kg。

(4)病虫害防治:如发现地老虎危害,用2.5%溴氰菊酯乳油灌根,毎667㎡用量10ml。6月中下旬,平均百株玉米有150头黏虫时,即达到防治指标,要及时用5%灭幼脲三号胶悬剂,毎667㎡40ml,加水30kg~50kg喷雾。玉米在大喇叭口期用3%的杀螟灵颗粒剂,每株投药0.2g防治;7月底~8月初,红蜘蛛容易危害,用0.6%苦参碱水剂喷施叶面,毎667㎡用量75ml,或用20%的哒螨灵乳油,毎667㎡75g,加水30kg喷雾。

2.5 灌水

六月上旬浇头水(小喇叭口期),七月上旬浇二水(孕穗期),七月下旬或八月上旬浇三水(灌浆期),八月下旬或九月上旬浇四水(蜡熟期)。

2.6 收获

应在果穗苞叶变黄、松散时收获。

3 效益分析

高产创建工作 篇12

1小麦播种技术

1.1选择优良品种

选用高产、稳产、抗倒伏能力强的优良小麦品种。种子纯度要达到98%以上, 发芽率在95%以上。当前生产上可选用济麦22、良星66、山农22等。

1.2推行深耕深松

1.2.1 耕翻前的准备

首先, 要搞好秸秆还田, 增施有机肥。玉米秸秆还田要用玉米秸秆还田机打两遍, 秸秆长度低于10cm, 在5cm左右。要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 增施农家肥。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kg, 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kg。其次, 要配方使用化肥。小麦全生育期亩施纯氮 (N) 12~15kg, 磷 (P2O5) 6~8kg, 钾 (K2O) 6~7.5kg, 一类田或缺锌地块亩施硫酸锌1kg。高产田把全部有机肥、磷肥, 氮肥、钾肥的50%作底肥, 其余50%的氮、钾肥于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追施。中、低产田应将全部有机肥、磷肥、钾肥, 氮肥的50%~60%作底肥, 第二年春季小麦起身拔节期追施40%~50%的氮肥。

1.2.2深耕、深松或旋耕。

秸秆还田量较大的高产田, 尤其高产创建地块, 扩大机械深耕面积。高产田耕深25cm左右, 中产田23cm左右。耕前对玉米根茬进行破除作业, 耕后用旋耕机进行整平、压实作业。

秸秆还田量较少的地块, 尤其连续3年以上免耕播种的地块, 要机械深松。深度25~40cm, 深松后要用旋耕机及时整理地表, 或用镇压器多次镇压沉实土壤, 然后及时进行小麦播种。

一般地块, 可深耕1年, 旋耕2~3年。进行玉米秸秆还田的麦田, 旋耕时将玉米秸秆粉碎, 尽量打细, 旋耕2遍。

1.2.3 耙耢镇压。

各类耕翻地块都要及时耙耢镇压。尤其是采用秸秆还田和旋耕机旋耕地块, 必须耕翻后尽快耙耢、镇压2~3遍。

1.2.4 按规格作畦。

秋种时各类麦田, 尤其是有水浇条件的麦田, 按规格作畦。畦宽1.65~3m, 畦埂40cm左右。水浇条件好的采用大畦, 水浇条件差的可采用小畦。

1.3足墒适期适量播种

1.3.1种子处理。

提倡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预防苗期病虫害。没有包衣的种子要用药剂拌种。根病发生较重的地块, 用2%戊唑醇 (立克莠) 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 或20%三唑酮 (粉锈宁) 按种子量的0.15%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 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 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以上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

1.3.2足墒播种。

小麦出苗最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80%。在适期内, 掌握“宁可适当晚播, 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 做到足墒下种, 确保一播全苗。造墒时, 灌水40~50方/亩。

1.3.3适期播种。

我县适宜播期为10月1日至10月10日, 最佳播期为10月3日至10月8日。不能在适期内播种的小麦, 要适当加大播量, 做到播期播量相结合。

1.3.4 适量播种。

在适宜播种期内, 济麦22、山农22、良星66, 亩基本苗12万~16万。高产田就下限, 中产田取上限。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 每晚播2天, 每亩增加播量0.5~1kg。晚茬麦田每亩基本苗20万~30万。

1.3.5 精细播种

上一篇:国际经贸类专业下一篇:炼钢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