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高产示范(精选9篇)
万亩高产示范 篇1
2014年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规划用3~5年时间建成500万亩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示范基地,力争亩产达到8t、含糖量达14.8%以上。为破解我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提高我区蔗糖产业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区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优势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示范基地建设将在几年内铺开。2014年的目标是,在崇左、南宁、柳州、来宾和自治区农垦局等水源充足、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建设总计50万亩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内基本实现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2018年全面完成500万亩高产高糖基地建设。
示范基地建设由自治区各相关部门按职能负责相关工作,建设内容包括蔗区节水灌溉、甘蔗良种选繁育、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和蔗区土地整治等四大工程:一是经营规模化,完成蔗地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工作,由自治区国土厅负责实施。二是种植良种化。国家甘蔗良种良法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由广西农科院负责实施;3600亩现代甘蔗原种繁育基地建设、甘蔗种苗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和现代甘蔗产业病虫害综合防控行动,由自治区农业厅实施。三是生产机械化。购置农业机械23500台(大马力拖拉机2000台,甘蔗种植机2000台、甘蔗 植保机械2000台,甘蔗联合收割机2500台,田间甘蔗运输机15000台),建设225个机具场库及附属设施,由自治区农机局负责实施。四是水利现代化。发展500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其中滴灌250万亩、微喷灌100万亩、喷灌100万亩、低压管灌50万亩),由自治区水利厅负责实施。
为推广良种和良法,自治区财政将安排1亿元,建设一批糖料蔗良种繁育基地;还将安排5000万资金,建设病虫害监测与综合防控体系。此外,走规模化种植道路,需要按照标准建设排水沟、蓄水池,以及平整地块,让大型农业机械有用武之地。根据原有土地的基础不同及整治的程度,政府将按3档,给予每亩200~2000元的奖补。
为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政府成立了自治区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自治区农业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农机局、糖业发展局等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其工作组,同时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合力推动试点工作。
广西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示范基地建设,将为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迎来明媚的春天,有力推动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确保我国蔗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万亩高产示范 篇2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和伊犁州农技推广总站关于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部署和要求,伊宁县农技推广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冬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活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以提高粮食产量为目标,促进粮食生产稳定,确保粮食安全。现将我县冬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情况
为了将创建工作落实到位,我县及时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局长吾尔开西为组长,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为副组长,以县站农业技术骨干为成员的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整合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包乡创建专家组和包乡技术服务组,制订了《伊宁县2009年冬小麦万亩高产创建方案》、《2009年农业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高产创建目标任务,将高产创建任务纳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标责任书和农业技术人员“三定三挂钩”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范围,将目标任务进一步进行分解细化到各乡镇场,为创建工作的开展起到切实的组织保障作用。
二、示范片落实情况
我县2009年冬小麦播种面积为30.5万亩,创建小麦高产示范田12万亩,实际落实面积为13.2万亩,其中小麦单产400-450公斤的高产田10万亩,小麦单产451-500公斤的高产攻关田为3.2万亩。13.2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主要集中在伊-巴公路沿线乡场及愉群翁回族乡(每乡有万亩以上),其他乡场有千亩以上,每个乡镇场均
有3-4块百亩以上连片示范区。冬播小麦品种主要选择伊农
18、伊农
20、伊农
21、中优9507等优良品种,为确保小麦高产,还专门编制了《绿色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以维汉文字形式共印发了1万册,发放到乡、村及农户手中。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包乡单位及包乡技术干部都能深入到乡村、户及田间,具体指导农户进行田间管理。
三、示范推广片的产量情况
6月上中旬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技术员深入曲鲁海乡、阿吾利亚乡、青年农场、温亚尔乡、吉里于孜镇等八个乡镇场30个村(队)各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曲鲁海乡冬小麦平均单产444公斤,阿吾利亚乡平均单产414公斤,青年农场平均单产504公斤,温亚尔乡平均单产502公斤,巴依托海乡平均单产488公斤,维吾尔玉其温乡平均单产459公斤,多浪农场458公斤,吉里于孜镇平均单产474公斤
五、主要技术配套措施
(一)做好播前准备
1、测土配方。为确保我县冬小麦生产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切实发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节本增效作用,对全县30.5万亩冬麦地进行了测土配方,采集土样1220个,分析化验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等7320项次,发放配方卡6100张。
2、注重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全县冬播小麦品种主要选择伊农
18、伊农20、伊农
21、中优9507等优良品种,同时注重做到种子精选、清选、晾晒和播前发芽试验,种子纯度达到98%,净度达到99%,发芽率不低于95%,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5%。每百公斤种子用75%卫
福胶悬剂250克或适乐时每亩120毫升拌种防治小麦病害。
3、施足底肥。播前灌好底墒水,保证灌溉质量,在适墒期耕翻、耙耱、整平,达到待播状态。亩施尿素8-10公斤、二铵15-20公斤、农家肥1-1.5吨作基肥。
4、精细整地。结合秋翻,增施农家肥,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二)适期播种,保证播种质量
适期播种,播期为9月25日-10月15日;带肥下种,种肥为磷酸二铵,每亩5-8公斤;提高播种质量,亩播量18-20公斤,播种深度3-4厘米。播种质量达到播行端直、下籽均匀、接茬准确、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确实、行距不变、提放整齐。
(三)返青期田间管理措施
在春季小麦返青期,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指导农户进行了返青期小麦田间管理。
1、春耙:由于冬季积雪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土壤墒情较往年差,3月中旬至4月初,冬小麦返青至头水前,及时进行春耙,耙深3-4厘米,起到松土保墒的作用,对土壤水分不足的旱薄地,用镇压器把地压实,减轻风蚀跑墒。
2、及时追肥:结合雨水进行返青初期追肥。把握原则:弱苗多施、壮苗少施或不施、旺苗不施。亩总茎数不足40万、长势弱的麦田、晚播的麦田亩追施尿素8—10公斤。目前已追肥面积191578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2.7%。
3、化学调控。冬小麦生长偏旺的地块为了防止倒伏,在返青—拔节期用50%矮壮素200-250ml/666.7㎡,兑水30-50㎏喷雾。
4、化学除草。亩用75%杜邦巨星1.2-1.5g或麦喜5.8%SC等除草剂兑水30kg,在拔节前喷施。有野燕麦的地块亩用野燕枯150ml或骠马70-80 ml在野燕麦2-4叶期兑水25-30 kg喷雾。
六、冬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推广工作措施
1、组织保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技术指导下,伊宁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了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工作,技术小组认真抓好技术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制定,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我县创建工作取得扎实的效果。
2、加强技术培训。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小组围绕创高产集成技术和推广高产主导品种,开展技术培训,利用“科技之冬”培训活动之机,开展了乡镇场农技干部培训活动,强化农技干部对冬小麦高产创建集成技术的应用和技术服务能力,以此推动村级技术培训活动的开展。今年以来,我县共召开冬小麦创高产技术培训班两期,培训县乡技术干部72人,培训新型农民1500人次,发放栽培技术规程1万份,召开现场观摩会2期,使广大种植户得到了技术更新。
3、加强科技入户。按照技术指导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深入各示范区地头抓好服务,使示范种植户全部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科技进村入户,构建以示范样板为主要对象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加速农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提高了全县粮食生产水平。
伊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葛寨万亩烟田示范园建设 篇3
一、主要做法
今年,葛寨烟叶示范园区面积大、基础差、难点多、起点低、要求高,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困难和问题,抓重点,破难点,以点带面,主要抓了一下三个方面。
(一)找准症结
通过认真调研摸底,找准园区工作难点,主要有四点:
1.*规模大。一方面新增规模大。全乡通过土地流转,种烟面积由去年的2百万平方米猛增至今年的460多万平方米,随之而来的是承包户难找、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诸多困难;另一方面户均规模大,用工难、管理跟不上等问题突出。
2.*茬口乱,不适宜茬口面积大。由于该乡对烟田前茬缺乏科学规划,烟田前茬作物非常乱,有玉米、红薯、谷子、豆子、烟叶等,尤其是不适宜种烟的玉米茬口4000余亩,占一半以上。
3.*肥力差异大。每一户承包的土地肥力高、中、低、差都有,加上土壤化验结果显示,该乡绝大部分烟田氮肥严重偏高,钾肥严重偏低,无疑为烟田的平衡施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4.*承包户人员杂、素质参差不齐。承包人有机关干部,也有个体商贩、工人、农民;有种烟多年的老烟农,也有第一年种烟的新手;加上大部分承包户都不是本乡人,环境不熟,烟地不了解,可谓是“人”生“地”不熟,加大了种烟难度。
(二)突破瓶颈
针对难关和重点,制定科学方案,围绕早发快长、平衡营养、均匀一致等关键目标,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打破瓶颈,攻克难关,确保了目标实现。主要技术措施有:
1.*整好地。突出“早”和“深”。组织大型拖拉机对烟田统一集中深翻细耙,冬耕起垄,犁地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蓄住水,保住墒,提高土壤活力,为烟苗的早发快长奠定基础。
2.*施好肥。针对种烟地力差异大、茬口乱、玉米茬面积大的现状,我们把施肥作为工作的核心来抓。一是通过走访户主和实地查看,对全部烟田进行肥力普查,并逐块分类登记造册,为精准施肥打好基础。二是组织全体技术员和有经验的承包大户进行座谈,根据烟田肥力普查情况,结合大家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思广益,出台示范园烟田施肥方案初稿。三是请市、县烟草公司的领导和技术专家对施肥方案进行审核把关。修正后,又请河南农科院的土肥专家张翔研究员结合葛寨乡烟田测土化验结果,再审核把关。四是做好培训。针对施肥问题多次召开培训会,让烟农明白为什么这样施肥,如何进行施肥。五是强化落实。施肥期间,所有技术人员全部分包到户,工作在田间地头,死看硬守,确保了施肥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
3.*育好苗。苗好一半收。一方面责任到人,严格落实烟苗操作流程。每个育苗点、每个育苗大棚都有专人负责,确保技术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采用“两段式”育苗盒“双层膜覆盖”等措施,克服前期低温影响,促烟苗早出快长。三是严格消毒,从育苗设施到育苗操作全程,始终把消毒防病作为一个重点来抓,确保苗壮。
4.*栽好烟。突出“早、匀、密、深、药”,确保移栽质量,提高烟苗成活率。一是实行部分小苗移栽。主要解决玉米茬的前期生长慢和大户移栽时间长的问题。二是合理密植。对地力相对较好的玉米茬,密度掌握在每亩1000~1100株。三是提高移栽质量。重点把关移栽深度和窝肥用量。移栽深度15厘米以上,每窝肥水用量一要足,二要匀。四是针对今年地下害虫多、病毒病可能偏重发生的情况,栽烟时地下施用神农丹,表面环施毒饵;防止蚜虫和病毒病的药,在出苗前对烟苗喷施一遍,栽后一周再喷一遍;五是精心组织。移栽期间,所有技术人员分包到户、到地块,死看硬守,帮助烟农及时解决技术和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两天对技术人员召开一次碰头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烟株在大田生长的120多天中,所有技术人员每天都要对自己承包的烟田进行实地查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烤好烟。针对大户种植,首先是统一采收标准。工人进地采烟前,先在地头统一采收眼光,保证采收叶片成熟一致。二是严格采收时间。叶片成熟了,技术员要想方设法催促户主马上采收,不采生、不滞后。三是做好技术培训。通过专家讲课、发放资料、地头、炕头现场指导等,确保烘烤技术不棚架。
(三)狠抓落实
1.强化培训。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室内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个别重点指导相结合、面对面讲解和发放技术资料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确保每一户烟农明白“为什么做”和“怎么做”的问题,统一思想,步调一致,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2.确保落实。一是服务促落实。急烟农所急,想烟农所想,把烟农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比如积极帮助烟农联系组织“货真价实”的农药、肥料等,为烟农节约了时间和资金,更重要是保证了技术方案的有效落实。二是观摩评比抓落实。在生产的关键环节,组织技术人员和承包户大田观摩评比,看哪个承包商没有按照技术要求去做、烟田长势差。通过评比,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找出差距和问题。三是“死看硬守”真落实。关键环节,所有技术人员吃住在生产第一线,现场指导,随时答疑,随时纠错,确保落实。四是借助外力重落实。在关键环节,邀请权威的施肥、烘烤等专家就关键技术现场培训,效果显著。
二、取得的效果
(一)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每平方米均单产172.2千克,均价5.38元/千克,每667平方米均产值3709元(其中亩均产值在4200元以上的烟田达到了15%),烟农收入2675.8万元,实现烟叶税收588.67万元。全乡种烟户户均烟叶收入54.6万元,单户烟叶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有27户,其中单户烟叶收入在80万元以上的有10户,积极效益显著,真正实现了烟农增收、政府增税、企业增效。该乡明年初步规划800万平方米烟田,目前出现了种烟户争相承包、地不够租的局面。
(二)取得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全区各个种烟县都在不同的生产时期,自发组织了县、乡、村抓烟干部、种烟大户和技术人员等,到葛寨示范园区参观、学习、交流,一致认为示范园区土地流转好、种烟规模大、生产组织好、技术落实到位、整体生产水平高,看后信心倍增,同时,葛寨经验也为他们扩规模、上水平提供了经验。
(三)树立良好的烟区形象。
河南中烟、浙江中烟、川渝中烟等多家业务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多次深入生产一线参观、指导,在指导我们工作的同时,都对葛寨示范园区烟叶的长势长相、烤后烟叶质量大加赞赏,有力提升了洛阳烟区在工业企业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四)探索了新的生产形式。
由于伊川交通便利,厂矿较多,经济相对发达,大地租地种烟是其烟叶生产的主要生产方式,葛寨乡则是100%的大户租地种烟。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新的生产形式在我市烟叶生产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今年葛寨示范园区在土地流转、大户管理、机械化生产、专业化运作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我市今后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借鉴。
三、想法与建议
1.土地流转、职业烟农、合作社建设是规模种植、大户承包的三个关键点。土地流转是基础,关键在政府,尤其是乡、村政府;职业烟农是“主角”,关键在培养,责任在烟草公司;合作社是服务,是保障,运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烟叶生产的质量,不能流于形式,须认真建设,逐年完善,高效运转。
2.烟叶生产队伍建设要常抓不懈,应通过政策,机制等进一步完善,留住人,稳定生产队伍;培养人,提高队伍水平;激励人,营造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的氛围。
3.完善考核机制,加大烟叶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力度。通过技术承包、奖优罚劣等,解决技术棚架,确保技术高效转化为生产力。
万亩高产示范 篇4
1.1 完成项目的规模及目标要求
2015年高峰镇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在垫江县高峰镇的9个村5 127户的承包地上, 计划666.67hm2, 示范落实面积666.67hm2, 完成目标。并在该镇界尺村的1到10社建立1个千亩玉米高产核心示范片, 千亩片计划面积66.67hm2, 实际完成66.67hm2;百亩高产攻关片计划6.67hm2, 在界尺村的1社、8社落实了7hm2, 超计划面积5%。
1.2 良种推广成效明显
项目组根据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总体要求, 结合垫江县玉米万亩示范片乡镇的生产、生态条件与优势, 组织种植技术专家和村民代表论证确定2015年垫江县高峰镇玉米高产创建主导优良品种为天玉198、中单808两个高产玉米品种。项目组严把良种推广关, 实现了良种推广率达到100%。
1.3 主推技术落实到位
生产上以榨菜/玉米+大豆为主体, 小麦/玉米+大豆/红苕一年三熟为辅的栽培模式, 在生产中主抓了良种推广、薄膜肥球育苗移栽、带状种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防等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同时县派出2名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做到了“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能人”的技术服务要求, 在关键农事环节, 开展技术培训, 发放技术资料, 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开展了广泛的宣传, 有力地促进了主推技术的落实到位。据统计项目组出动宣传车5车次, 共印发技术材料5 200份, 召开院坝会议10余次, 受训农户达2 500余人次。保证了关键技术到位率达100%。
1.4 产量及效益
1.4.1 产量产值:
高峰镇万亩高产示片玉米平均产达553.7kg/667m2, 产量超过550kg高产创建目标。
1.4.2 效益:
玉米万亩示范区平均产553.7kg/667m2, 产值1218.14元/667m2, 收益423.14元/667m2;比高峰镇的东风村非示范区产449.2kg/667m2, 增104.5kg/667m2, 增产23.3%, 增加产值229.9元/667m2。高产创建666.67hm2示范片共增产值229.9万元, 增收益423.14万元, 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玉米千亩核心片平均产604.9kg/667m2, 比非示范区产449.2kg/667m2, 增155.7kg/667m2, 增产34.7%。增加产值342.54元/667m2, 66.67hm2的玉米高产核心示范片, 共增加产值34.254万元。玉米百亩核心片平均产651.3kg/667m2, 比非示范区产449.2kg/667m2, 增202.1kg/667m2, 增加产值444.62元/667m2, 7hm2的玉米高产攻关片, 共增加产值4.66851万元。
其增产增收的原因一是加强了领导, 提高了技术到位率。二是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天玉198、中单808;二是增加了种植密度, 万亩片与大面积相比种植密度亩增增加350穗。三是合理施肥, 实行了配方施肥;四是加大了对玉米螟及纹枯病的预防及防治力度。
2 完成项目的措施
2.1 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1.1 确定示范推广主导品种。
根据玉米高产创建的总体要求, 结合玉米万亩示范片乡镇的生产、生态条件与优势, 组织种植技术专家和村民代表论证确定了2015年垫江县高峰镇玉米高产创建主导品种:东单80、k玉8号两个高产玉米品种。
2.1.2 集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是推广旱地耕作制度改革, 重点是狠抓规范化中厢带状种植, 即168~200cm, 小麦与玉米带之间带比为84:84cm或100:100cm。实行榨菜玉米大豆或麦玉豆苕、麦玉苕等种植方式, 扩大复种指数, 提高土壤肥力, 增加种植的经济效益。二是强力推进“一推三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 即全面推广地膜肥球育苗移栽, 地膜肥球育苗移栽率达到100%。改稀植为合理密植、改种高秆大穗品种为耐密型高产品种、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把先进实用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技术等重大技术组装配套。
2.2 强化工作管理
2.2.1 成立工作领导班子和技术专家指导组。
县级技术指导组由县农技站栽培技术专家、植保土肥中心植保、土肥技术专家、种子管理站技术专家组成, 负责制定技术方案, 确定示范品种和配套物资, 开展面、线一级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督导面积、技术及资金的落实, 制定灾害应急预案。
2.2.2 实行目标管理, 责任到人。
一是对承担项目的乡镇实施目标考核。2015年1月21日项目组在高峰镇召开玉米万亩高产创建动员大会, 对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 与实施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明确了乡镇、村、组的目标任务。二是落实技术服务责任制。项目技术指导组与技术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 实行目标管理, 作为年终奖惩的主要依据。县农技站抽调2名技术专家, 分别对高峰镇玉米万亩高产创建进行技术把关, 实行蹲点指导, 保证了关键技术到位率达100%。
2.2.3 强化宣传, 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兴农氛围。
垫江县始终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作为工作的落脚点, 积极组织力量深入村社宣传发动, 努力在群众中营造讲科技用科技创高产的良好氛围, 项目组出动宣传车15车次, 电视台宣传报道3次, 发布网络信息3篇, 为玉米万亩高产示范打下了良好基础。
2.2.4 抓主体培训。
紧紧围绕肥球育苗移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玉米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 做到了“县有技术骨干、乡有技术标兵、村有技术能人”的培训要求。在实施过程中, 共印发技术材料5 200份, 召开院坝会议35余次, 受训农户达6 000余人次。
2.2.5 加强技术培训指导与现场观摩。
按照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及新型农民培训的要求, 广泛开展种植大户和关键农事环节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组织专家深入示范区开展苗情、墒情、灾情和病虫情况调查, 及时采取田间管理措施, 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组织农业部门、农技人员、技术专家、种植大户、示范农户, 在核心示范片进行现场观摩学习, 开展技术交流, 总结先进的生产管理、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推广模式。形成市级专家—县级专家—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
2.2.6 采用政策扶持方法。
利用高产创建补助资金对项目区玉米种子每kg补贴15元。
2.3 创新推广服务机制
一是农技推广部门与农资生产企业及粮油加工企业联姻共同打造粮食万亩高产创建。农技推广部门为高产创建提供技术支撑, 与农资企业、种子企业合作, 以优惠价格向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二是整合资源, 实施四个统一。垫江县根据粮食高产创建的目标任务的要求, 明确了农技、植保、土肥、种子、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的职责, 密切配合, 形成优质粮油高产创建的整体合力。在万亩高产创建区内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化肥、统一病虫防治。三是加强领导, 实行目标管理。县农委实行了委领导挂帅, 技术专家组技术把关, 责任农技员蹲点指导的责任机制。对镇农技推广人员、村、社干部进行目标考核。
3 经验启示
1) 选好示范乡镇是前提, 示范乡镇的镇、村、社干部必须工作能力强, 对高产创建大力支持, 同时还要有好的辐射带动性。特别是千亩和百亩示范片不但要村、社干部必须工作能力强, 还要广大农户科学种植的水平要高, 积极支持高产创建。
2) 在选择确定好推广品种的同时, 必须因地制宜集成、创新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是基础。
3) 强化工作管理, 整合资源, 实施四个统一, 创新推广服务机制, 采用政策扶持方法是保证。
摘要:垫江县高峰镇承担了2015年部级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项目, 根据高产创建项目要求, 结合我镇万亩示范片生产、生态特点与优势, 制定了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并按方案规划落实, 精心组织实施, 完成示范面积666.67hm2, 平均产553.7kg/667m2, 实现了玉米高产创建目标要求。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思考
参考文献
[1]刘自坚, 蒋泽国, 李四清, 等.垫江县三年玉米高产创建的措施成效及思考[J].南方农业, 2012, 6 (5) :74-77.
万亩高产示范 篇5
工作总结
今年,根据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围绕县委政府对农业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安排部署,在县委政府及县农业局的支持下,根据2016年巴里坤县农业技术推广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实施安排,根据我县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在我县农业乡镇大河、花园建立万亩小麦高产创建项目区2个,现就今年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保障措施,为高产创建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1、强化组织领导。
为保证高产创建活动取得成效,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姜金成同志为组长,以农技中心主任陈春梅同志为副组长,项目实施以乡镇大河镇长、花园乡、县农技中心领导为成员的小麦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技中心,由农技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强化技术支撑。
县农技中心组建了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指导组,技术指导组由3名技术员人员组成,进行科技入户技术包村包户,围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3、充分整合资源。
我中心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基层农技推广等项目实施县,在创建活动中,领导小组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尽力向高产创建活动倾斜,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4、加强督促检查。
农技中心多次召开会议,下乡调查研究,部署安排。县农业局主管领导在供种、播种、冬春管理期间,多次了解有关情况,询问措施落实情况。县农技中心建立了技术干部包村包片工作责任制,分段制定工作任务并严格考核工作成效,把工作实绩与技术指导补助费挂钩,增强了指导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
二、认真组织实施,提升生产水平,提高技术到位率
1、选好示范区域,扩大宣传影响。
在示范点的选择上,县农技中心经过实际查看,充分调查,评估论证,把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选在大河镇水利条件好,土质肥沃,种粮面积较大,群众积极性高,接受新技术快,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干渠村、东头渠村,花园乡花庄子村1个实施小麦万、千、百示范田项目。
2、主推优良品种,扩大良种覆盖率。
新春29号、新春38号、新春29号、C62等品种在该区域增产潜力大,有创高产的潜力。我们在选择品种上,以这两个品种为主,经县农技中心协调,由良种统供单位统一提供优质良种,由村上统一组织,落实种植。
3、组装集成高产栽培技术,达到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县农技中心组根据自治区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提出的主推技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500公斤的产量目标,制定了巴里坤县高产创建活动技术规程。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喷三防”技术、旱作节水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结合起来,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分步组织实施。
三、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落实各项技术措施
1、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实施区域内按每个示范点20个土样采集,进行土壤养分化验,根据土壤养分和目标产量,提出建议配方施肥卡,印发到涉及农户。
2、在示范方内统一供种。由农业局协调,包村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村联系,由供种企业统一把种子供到村组,实行统一机条播。播种期间,包村技术指导员逐田块检查指导群众播种,实现了优良品种连片种植。
3、加强技术培训,落实技术措施。在春播前、冬闲时期,农技中心技术员和包村技术指导员逐村进行播种技术培训。适期早播播技术、地下害虫防治技术等讲给群众,使实施区内基本达到了一户一张明白纸,培养了一个明白人。
四、项目完成情况 1、2016年大河镇创建万亩高产优质小麦示范基地2个,分别在干渠村、东头渠村、示范点采用“选用良种、配方施肥、适期播种、精量匀播、浇好拔节孕穗水、追好拔节肥、做好中后期‘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措施,经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测产验收,完成目标任务。
干渠村、东头渠村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总面积100738亩,品种为新春29号、新春38号平均单产469.4公斤/亩,总产472.89万公斤。比全镇小麦平均单产373.6公斤/亩,增产95.8公斤/亩,亩增利润227元。
2、花园乡小麦10000亩连片高产示范田建设,今年,我乡在花庄子村建立了10000亩小麦高产示范创建项目点,万亩高产创建花庄子村涉及农户700户,涉及人口2200人。面积10040亩。为了建设好小麦万亩高产创建工作,我站实行农技人员包村,主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专业防治病虫害、科学利用农药等多项技术与小麦生产的主要环节,开展技术指导。与4月5日开始播种,4月25结束,带肥下种,磷酸二铵18-25公斤/亩,采用肥种分箱分施,施肥深度8-10厘米。小麦出苗率良好,35—40 万株/亩。灌头水追施尿素8-10kg/亩。三水后每亩用大能60-70克加30克2.4-D滴丁加10克苯磺隆,兑水30公斤喷洒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今年我乡小麦10000亩高产创建示范田,严格按照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收获的“六统一”原则,圆满的完成了今年种植工作,经农技人员8月25测得10040亩的高产创建示范田,平均单产409.42公斤/亩,总产达到411.05万公斤。今年由于秋季降雨后小麦倒伏,造成收获时产量较测产时产量低10-15%。
巴里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万亩高产示范 篇6
鲜食毛豆是新仓镇主要出口蔬菜品种, 也是新仓特色农产品, 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其产品 (“新仓”牌毛豆) 于2009年通过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近年来, 随着“菜心-毛豆-晚稻”稳粮增效种植模式的稳步推广, 对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规范“新仓”出口毛豆的生产, 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水平, 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3年对全镇万亩鲜食毛豆开展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 以带动全镇鲜食毛豆产业的全面提质增效。毛豆是新仓在种植方式上, 连接“菜心—毛豆—晚稻”种植方式的中间作物, “菜心—毛豆—晚稻”、“大小麦—毛豆—蔬菜”是新仓创新农作制度的种植方式之一, 毛豆的种植效益决定了这一模式效益, 为此, 推广毛豆的高产集成技术是关键一步。
2 高产集成技术推广要点
2.1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毛豆新品种
按茬口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品种。“95-1”是早熟品种, 适合大棚和小环棚早熟栽培, 是早熟高效的种植模式。“台湾75-3”是中熟品种, 适合加工出口的毛豆品种, 应选择开花结荚集中, 在国内表现良好, 适宜速冻或制罐加工, 是优良的出口创汇蔬菜品种。“开新”品种是中熟品种适合夏季栽培, 主要是大小麦收获后种一茬毛豆, 8月份收获后种植秋季。“六月拔”毛豆品种适合夏季播种秋季收获, 主要茬口是早熟毛豆、刀豆收获后种一熟毛豆, 然后种植晚秋蔬菜。
2.2 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 推广地膜覆盖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毛豆喜温耐热, 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26℃, 幼苗生适温为16~20℃, 开花结荚的适温为20~25℃, 低于15℃或高于30℃, 影响结荚。因此生产上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 推广地膜覆盖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增温保湿, 加快毛豆前期生长, 提早和延长开花结荚时间, 减轻高温、梅雨等不利天气的影响。一般播期掌握在2月中旬, 采用小弓棚营养坯育苗的方式, 一坯播种子2~3粒, 先统一制坯在温度较暖和的晴天播籽, 播籽后盖好盖籽泥浇好适量的水, 盖好地膜和小弓棚膜。齐苗后拿掉地膜, 在三月底四月初移栽毛豆。台湾“75-3”属矮生型品种, 合理密植能改善其通风透光条件, 有利于分枝的开花结荚, 形成良好的丰产架势。播种以行距40~45cm, 穴距25cm为宜, 每6000穴、667m2, 穴播种子3粒。
2.3“一基一追”、“干花湿荚”前控后促加强肥水管理
2.3.1 肥料管理。
毛豆栽培宜选择土层深厚、通气性好、疏松肥沃的土壤, 不要选用豆类作物连作的地块, 实行3~4年轮作。施肥采用“一基一追”的方法。播种前要深翻地, 整地前 (3月20号左右) 每667m2施100斤复合肥作基肥。初花期 (5月3~4号左右) 亩施尿素15kg作为花荚肥, 以促进开花结荚。配合进行叶面追肥2~次, 每5~7天1次, 每667m2用优生素2包。叶面追肥有减少落花落荚, 增加后期荚重的作用。
2.3.2 毛豆整个生育期需要适宜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
毛豆水分管理应看天、看地、看作物, 遵照的浇水原则。出苗后到开花, 控水为主, 如果墒情好, 只在临开花前浇1次水, 供开花所需, 然后一直蹲苗到荚果初期才浇头次水。坐荚后植株旺长, 茎叶又开花结果, 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 这时候以促为主, 加大浇水量, 使土壤水分稳定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进入高温季节采用轻浇、勤浇、早晚浇水等办法。
2.4 全面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推广高效低毒安全型农药, 采收期严禁使用任何农药。播种时应选粒大、饱满和无病害的新种子, 实行种子消毒和轮作。毛豆的虫害主要是蚜虫, 防蚜虫方法是播前用70%吡虫啉10g加苗菌敌40g兑少量水拌5-6kg种子, 控制苗期蚜虫及其传毒, 减轻病毒病危害。毛豆的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和锈病等, 可用10%苯甲丙环唑1000~1500倍液防治。
2.5 采用粮菜循环种植模式
推广“青菜 (芯) —毛豆—水稻”循环模式。青菜在11月上中旬晚稻收获后移栽, 2月中下旬开始采收, 毛豆在3月上旬播种, 在3月底4月初菜心收获结束后, 清除青菜老根, 移栽毛豆苗, 在月25日左右开始采收, 在6月中下旬毛豆收获后及时清除枝叶及杂草, 翻耕后可进行晚稻直播, 也可采用机械插秧。2013年“青菜心—毛豆—水稻”循环种植模式实现面积216.67hm2次, 水稻667m产量560kg, 年亩产值从现有的2000多元增加到4768元。
3 高产集成技术推广成效
3.1 经济效益
全镇示范鲜食毛豆种植面积677.6hm2, 平均单产742.6kg、667m2产值2177.3元, 实现总产量7548t、总产值2213万元。据农业循环高效项目典型户调查, 种植“菜心—毛豆—晚稻”模式的667m2产值为5048元, 常规种植的大麦—晚稻种植模式667m2产值为2158元, “菜心—毛豆—晚稻”模式比常规种植的大麦—晚稻种植模式667m2产值增收2890元。全镇种植菜心—毛豆—晚稻模式面积388.93hm2, 比常规的大麦—晚稻种植模式增收1686万元。
3.2 社会效益
通过技术实施带动全镇近万亩出口蔬菜稳定发展, 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 为在家闲散人员有了就业的机会, 增加了劳务收入。涌现了利用空余时间外出从事劳务业的有300多人。随着新仓产业化的推进, 涌现了一批本村农户销售农产品的业主, 据所在实施村的24个营销业主的统计, 全年共销售产品6850t, 产值1900万元。
3.3 生态效益
通过加快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尤其在出口蔬菜上对农药的施用有更为严格的要求, 通过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 既对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增强市场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 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粮菜循环种植模式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
摘要:在新仓镇“菜心—毛豆—晚稻”、“菜心—毛豆—晚稻”、“大小麦—毛豆—蔬菜”等创新农作制度的种植方式中, 毛豆的种植效益对上述模式效益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开展万亩鲜食毛豆高产集成技术推广, 总结推广技术要点和成效, 实施效果明显, 增加了农户收益。
万亩高产示范 篇7
1 因地制宜, 统一供种
优良品种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据测算, 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综合措施中, 良种的增产作用占30%左右, 每更换一次良种便会增产10%~15%。因此, 我们非常重视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与推广。经过引种试验、示范, 实践证明, 济麦22号、淄麦12号、良星66号、良星99号等优质高产小麦品种适宜在我县种植, 并根据栽培技术要点, 做到了良种良法配套, 统一供种。对个别不重视优良品种的种植户进行说服教育, 购买种子应到种子公司和研究等单位购买, 不要随意在无证经营等个体经营者购买, 防止了劣假种子, 确保了良种的普及率达99%以上。
2 主要栽培措施
2.1 播前准备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高产优质的前提, 因此, 在播前推广精确配方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 氮、磷、钾配合使用。普遍进行玉米秸秆还田, 为提高还田质量, 要粉碎均匀撒于地面, 并增施5 kg尿素, 以利土壤微生物活动, 加速秸秆的腐烂、分解, 使其尽早发挥作用。要深耕细作耙透耙细, 做到地面平整, 上松下实, 无明暗坷垃, 达到地力肥厚, 结构良好, 有机质丰厚, 氧气充足, 保持良好的通气性与保水性。
2.2 适墑、适时、适量播种
玉米收获前, 普锄一遍草, 不仅锄掉杂草, 还能保墑。播前对土壤深耕细耙, 逐年加深耕作层, 增强蓄墑保墑能力。足墑播种能提高小麦出苗率, 而且出苗快, 分蘖早, 有利于壮苗, 壮苗越冬是获得小麦高产的基础。玉米收割前旱情加重, 不靠天等雨, 普浇一次水, 既利于玉米灌浆, 又利于小麦播前造墑。其它早熟作物也在收获前浇水造墑, 然后适墑耕耙播种。济麦22号、淄麦12号、良星66号、良星99号在平原县最佳播期为9月28日至10月10日, 亩播种量分别为7.0 kg、12.5 kg、7.0 kg、10.0 kg, 足量足墑播种。
2.3 合理的播种方式
合理的播种方式能充分发挥小麦的边行优势, 使小麦穗大粒多, 粒重、粒饱, 增加产量。按畦面宽12 cm种6行小麦, 行距15 cm, 留30 cm宽的套种行, 畦面宽40~45 cm套种1行玉米, 便于增加密度, 提高玉米产量。
3 加强科学管理
3.1 查苗补苗
播种后出苗达70%~80%时立即查苗, 发现断垄要坐水补种。同时, 在分蘖期间结合梳胡子苗进行移栽。
3.2 冬前管理
这时期的管理任务是促苗齐, 苗匀, 培育壮苗。小麦冬前生长50~55天是形成壮苗的主要阶段, 管理上一是除草, 二是浇好冬水, 创建合理的群体, 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发育打下良好基础。为长叶、保根、增分蘖, 遇干旱及时浇冬水, 酌情施冬肥, 划锄破除土壤板结, 增加土壤透性, 有利于促控结合。禾本科杂草在小麦三叶期清除;阔叶草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清除。
3.3 春季管理
春季是小麦一生中变化最大的时期, 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成穗多少、穗大小、籽粒多少、品质好坏都在该时期形成确定。此时, 也由冬前的根、蘖、叶等营养生长为主转为根、蘖、茎等营养与生殖生长并进, 群体发展和个体发育增长迅速, 需水需肥量增加, 约占全发育期的50%以上。这时是小麦一生管理重要的时期, 主要措施是:
(1) 返青、起身期主攻早返青, 稳健生长。对群体适宜的高产麦田, 返青起身期可以不施肥浇水, 以控制麦苗过旺生长。对分蘖不足、底肥差的麦田, 在2月底3月初结合追返青肥早浇返青水, 亩追尿素12~15 kg, 主要是巩固冬前分蘖, 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
(2) 重施拔节肥水。具体时间根据墑情和苗情而定, 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和中期进行。对群体偏大的麦田, 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
(3) 浇透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的需水临界期, 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 减少小花退化, 促进抽穗扬花。利于籽粒形成, 提高结实率, 增加穗粒数。
3.4 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防早衰, 防倒伏, 促进粒重, 改善品质。主要采取如下措施:浇好灌浆水, 保证小麦起身用水, 改善田间气候, 减轻干热风的危害。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 增加灌浆日数增加粒重, 提高蛋白质、面筋的含量, 提高总产量。
3.5 预防病虫
万亩高产示范 篇8
贵州纳雍县曙光乡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为重点, 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 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贫困农户收入。2010年以来, 不断引进优质高产脱毒马铃薯种, 免费发放给贫困农户种植。3年共引进优质高产脱毒马铃薯种105吨, 惠及贫困农户1160户5 406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纳雍县曙光乡万亩高产脱毒马铃薯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周期短、市场前景好等优点, 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好项目。2010年起, 该乡三年共引进优质高产脱毒马铃薯种105吨, 全部免费发放给贫困农户种植, 鼓励农户当年种植收获后, 自留优质薯种, 不断扩大种植面积, 增产增收。到2012年, 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11 040亩, 万亩高产脱毒马铃薯连片带基本建成, 覆盖10个村, 受益农户3 050户12261人, 占全乡总人口数的28.9%;受益贫困农户1 160户5 406人, 占全乡贫困人口数的49%。
与传统种植的马铃薯相比, 脱毒马铃薯优势极为明显。一是产量高。传统种植的马铃薯亩产量在1 200公斤左右, 脱毒马铃薯亩产量在3 000公斤左右, 产量提高了150个百分点。二是外表光滑, 卖样好, 深受人们喜爱。三是抗病虫害能力强, 稳产增收。种植脱毒马铃薯后, 土地亩产值从3 000元左右提高到6 600元左右, 受益农户人均纯收入从3 241元提高到6 483元, 受益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从1236元提高到4 257元。
万亩高产示范 篇9
1 示范推广措施严密
1.1 规范技术措施
1.1.1 充分利用组培育苗新技术, 培育优质种苗
以重楼品种为主, 通过一系列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 培养环境及方式研究, 建立组培无性系2个。利用自动温室调控大棚进行组培苗出瓶假植过渡试验和有性育苗试验研究, 找出适宜的育苗基质配方及适宜的大棚温、光、水、肥调控管理技术, 提高和缩短育苗周期率, 加快培育出健壮的优质种苗应用于大田生产。
1.1.2 合理规划、布局示范基地
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优先布局在交通条件好, 土壤、水利条件好, 环境无工业污染;干部、群众科技素质好, 药农种药积极性高, 气候条件优越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药材品种增产潜力为前提, 因地制宜, 择优布局, 力求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种植规范。
1.1.3 科学种植、管理示范区中药材
(1) 选用良种。选用良种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基础。根据多年试验筛选, 附子选用川药6号;大黄选用南大黄;木香选用云木香;续断选用川续断;板蓝根选用北板蓝根;当归选用秦归、云归;川芎选用良种2号;秦艽选用粗茎秦艽;重楼选用滇重楼等品种。这些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性状好、药材产量高、质量好的特点, 适宜在大理州扶贫示范园区推广种植。并引种适宜园区种植品种重楼14.5千克, 当归12.5千克, 板蓝根110千克, 龙胆草3千克, 柴胡2千克。
(2) 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 PH值在5~8间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要求精细整地、增施有机肥、开沟理墒, 使墒面表土疏松细碎, 做到墒平、土细、沟直, 以备播种和移栽。
(3) 适时播种 (移栽) 、合理密植。根据不同中药材品种播种 (移栽) 节令及对生长空间的需求, 适时播种 (移栽) 、合理密植, 是实现不同中药材品种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
(4) 田间管理。根据各中药材生长习性的不同, 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并及时开展补苗、中耕除草、追肥、培土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达到不同中药材高优栽培的目的, 优质、高效建好中药材示范基地。
(5) 适时收获。根据不同中药材品种生育特点, 对已形成商品根茎的品种把握最佳收获期适时收获, 以免块根出芽影响产量和质量, 并导致加工晾晒药材时容易空秕。
1.2 组织措施扎实
1.2.1 成立领导组
为确保扶贫园区中药材种植示范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大理州农业局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由大理州经作所和协作部门主要领导组成工作领导组, 由大理州农业局负责对工作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指导、考核, 大理州经作所负责组织实施。
1.2.2 成立技术实施组
大理州经作所组织培养研究室与协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 分点具体负责实施。围绕工作的总体要求, 密切配合, 层层落实责任, 做到宣传发动到位、服务到位、人员到位、技术措施到位。
1.2.3 建立奖惩考核制度
以工作实施目标为考核内容, 签订工作实施合同, 认真组织落实, 按目标任务分片、分人、包村到户, 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 分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奖惩。
1.2.4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到位
为使该项工作顺利实施, 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提高广大药农的科技种药水平, 增强农民对科技运用的自觉性, 要求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示范, 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相结合, 组织召开规范种植现场培训会, 中耕培土, 施肥现场以及搭遮荫棚和后期产品收获晾晒现场培训会, 共开展专题培训会14场培训1 020人 (次) ;现场培训了4 330人 (次) 。
2 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依据实施方案, 设置高产攻关和核心样板, 带动大面积的优质丰产栽培。在平川镇计划种植示范中药材10 610亩, 实际全镇共种植药材10 624.7亩, 实现总产量13 152.8吨 (含鲜重或干重) , 产值7 693.9万元;在拉乌乡计划种植示范中药材6740亩, 实际全乡共种植药材6 907亩, 实现总产量6 408吨 (含鲜重或干重) , 产值4 554.9万元;在鸡足山镇计划种植示范中药材2 130亩, 计划在鸡足山镇示范推广附子2 000亩、当归130亩, 实际完成附子2 001.2亩, 实现附子单产1 408.98千克, 附子总产2 819.70吨, 实现亩产值8 594.78元, 总产值172.0万元, 实际完成当归59.8亩, 实现当归单产1 129.6千克, 当归总产67.55吨, 实现亩产值13 555.2元, 总产值81.1万元, 实际完成板蓝根105亩, 实现板蓝根根单产237.29千克, 板蓝根根总产24.92吨, 实现板蓝根根亩产值1 898.3元, 根总产值19 093万元。实现板蓝根叶单产184.81千克, 板蓝根叶总产19.4吨, 实现板蓝根叶亩产值739.24元, 叶总产值7.76万元, 实现板蓝根综合亩产值2 637.54元, 综合总产值27.69万元;在禾甸、米甸镇计划种植示范中药材520亩, 实际种植面积520亩, 其中示范推广附子150亩, 亩产1 687.26千克, 平均亩产1 253.5千克, 产值7 646.35元/亩, 板蓝根100亩, 分板蓝根与大青叶分别进行测产, 平均亩产279.7千克, 产值2 181.66元/亩, 大青叶实际采收两次, 平均亩产283.8千克, 产值1 021.68元/亩, 两项合计3 203.34元/亩, 重楼20亩, 五年生平均亩产752.71千克, 亩产值20322.9元, 金银花示范种植250亩, 因金银花属当年新植药材, 尚未形成有效产量。
2.1 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扶贫园区中药材种植示范推广工作的开展, 实际种植附子、当归、板蓝根、重楼等8种中药材20 217.5亩, 完成计划面积101.08%, 实现中药材根茎总产22 529.71吨, 综合总产23 222.28吨, 综合总产值14 357.5万元, 平均亩产值7 101.52元。实现单位面积增产值660.48元/亩、新增总产值达1 335.34万元、新增生产费用90.98万元、新增纯收益1 204.36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1:9.19、实际科研投资收益率1:9.51、实际科研推广投资收益率1:30.11 (不含农民投工投劳经费) 、农民得益率1:14.68 (不含农民投工投劳经费) 、推广成效率67.39%、投入产出比1:9.47。
2.2. 社会效益明显
通过各中药材品种培育及种植示范, 能够有效保护药用植物资源, 并能够充分展示各品种的增产潜力。为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解决大理州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散、乱”现象, 找到了一条有效捷径。药用植物品种展示和良繁基地建设是规范栽培、高产攻关样板, 为大面积规范栽培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同时为中药材组培苗的应用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扶贫园区中药材种植示范推广工作的实施, 进一步加强对山区农民的科技培训, 做到良种和良法配套的无公害优化栽培, 提高山区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 促进山区新技术的运用, 加速推进中药材产业化。通过扶贫园区中药材种植示范, 能带动大面积丰产栽培, 进一步提升全州中药材生产的科技含量, 提升科技对中医药产业的贡献率。通过此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活动的开展, 更好地展示了农技推广人员的风采, 营造了“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为全面推进全州的科技入户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生态效益良好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 通过扶贫园区中药材种植示范推广工作的实施, 深入开展优质中药材种苗培育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 能有效保护药材资源, 缓解供求矛盾, 并充分发挥山区优势, 保持水土, 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做到资源永续利用。
摘要:作者于2009~2010年在大理州扶贫示范园区种植示范推广2万亩中药材。通过认真组织实施, 与协作部门共同努力, 完成示范推广, 结果为:品种以附子为主搭配当归、重楼、板蓝根、大黄、木香、秦艽、川芎等8种中药材, 实际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0217.7亩 (其中突出果药间套种示范面积11000亩) , 实现根茎总产量22529.71吨, 根茎总产值14038.75万元, 综合总产值14357.5万元, 平均亩产值7101.52元, 效果十分显著。其中果药间套种示范实现苹果 (幼龄核桃) 套种附子比单种苹果 (幼龄核桃) 附子亩产1796.3千克, 亩产值9700元, 该模式的示范成功为药农、果农增产、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万亩高产示范】推荐阅读:
五万亩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优质苗木繁育与推广示范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07-10
万亩核桃种植06-16
万亩中药材种植09-22
水稻高产示范09-23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示范10-09
油菜高产示范栽培技术10-19
四川重点项目-17万亩猕猴桃标准化基地建设及精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09-08
高产论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