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农田

2024-11-01

高产农田(精选5篇)

高产农田 篇1

摘要:宜昌高产高效农田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设施建设滞后;农业集约化水平较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等四个方面。为此,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加快高产高效农田建设步伐。

关键词:宜昌高产高效农田建设,农业发展方式,有效措施

1 宜昌建设高产高效农田存在的问题

1.1 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岗地怕旱, 洼地怕涝。在农田建设方面, 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旱涝保收的耕地面积小。资料显示, 宜昌现有常用耕地22.67万hm2, 其中旱涝保收的面积8.034万hm2, 仅占36%。夷陵区是一个立地条件、农田建设较好的地方, 全区现有农田面积4.53万hm2, 其中粮油面积2.33万hm2, 基本能保证旱涝保收的也仅占60%。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反映突出的问题是抗灾能力脆弱。据调查了解, 宜昌现有农村水利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因受经济条件制约, 建设条件不高, 经过40多年的运行, 设施严重老化, 有的已丧失功能, 抗灾能力十分脆弱。宜昌已建成的40多个灌区, 由于渠系年久失修, 建筑物不配套, 渗漏严重, 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萎缩。有三分之一的农田用水引不进、灌不上、排不出;近半数的小型泵站难以发挥作用, 有的已报废;有三分之一的堰塘丧失功能。上述原因, 给高产高效农田建设带来了一定难度。

1.2 农业集约化水平较低

在宜昌农村地区,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小富即安的小生产者意识、“小而全”的生产方式仍然大量存在。多数从事农业的经营者缺乏进入大生产、进入大市场、实行集约化的胆略和气魄, 存在生产、经营方式粗放, 资金、技术、劳力分散等问题。同时, 农田产量低、产品品质低、产品效益低的农业低产出状况也普遍存在。据宜昌市统计局资料, 2007年宜昌每667㎡耕地产值仅2900元, 远远低于发达地区的产出水平。有资料显示, 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 集约化程度低, 宜昌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进而产生了农产品买难卖难、实行机械化作业难、采用新技术难的局面。农产品建设基地分散, 档次不高, 所形成的板块基地“线”多“片”少, 制约了农业集约化经营。

1.3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近些年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虽然产生了积极效果,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 仍然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乏力、管理缺位等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原有的农业服务体系已经打破, 新的农业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二是现有农业、水利科技人员大多年龄偏大, 知识老化, 难以承担农业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三是人员缺位。据有关部门介绍, 相当一部分乡镇仅有1名水利服务人员, 难以正常开展工作。据调查了解, 由于受人员编制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 1996年以来, 除枝江市水利局进了2名大学生之外, 其他县市区水利部门均未进水利服务人员。四是人才流失严重。不少农业、水利技术人员由于在原岗位难以施展才智, 便流失到城建、交通、移民办等部门。基层农业服务体系的缺位, 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1.4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一是基地建设规模小, 标准低。据调查了解, 现有农产品除柑桔、茶叶、蔬菜有一定生产规模外, 其它大多布局分散、种植零星, 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专业大户不多, 制约了土地产出率和规模效益的提高。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主要是优势农产品基地与龙头企业对接矛盾突出。据调查反映, 由于部分农产品生产的季节、品种质量、销售价格等多方面原因, 使得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难以对接;不少企业因原材料供应短缺而开工不足, 少数企业甚至停工待料;还有一些龙头企业是先建工厂后建基地, 由于二者不配套, 导致原材料不足, 每年只能正常生产三、四个月, 有八、九个月的空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龙头企业潜能的发挥。

2 加快宜昌高产高效农田建设的措施

2.1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建设高产高效农田是一个逐步实施、渐进发展的过程, 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但从现在起, 要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仅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建设高产高效农田是谋划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 也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建设高产高效农田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 常抓不懈, 一抓到底, 抓出成效。要以建设高产高效农田为内容, 选择部分地区, 在适当时机召开有一定规模的现场会, 总结经验, 推广典型, 分析现状, 研究对策。同时, 分期分批组织有关干部、科技人员、龙头企业负责人赴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 借鉴外地经验, 推动本地高产高效农田建设平衡发展。

2.2 强化措施, 稳步推进

按照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 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采取有效办法, 建设一批水利设施配套、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产高效农田, 加速推进宜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2.2.1 抓紧做好高产高效农田建设规划。

虽然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 宜昌各地形成的基本农田已为高产高效农田建设打下了一定基础。但也要看到, 宜昌地域面积大, 各地自然条件、资源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各不相同。整体推进高产高效农田建设, 从一定程度上讲, 必然是起点有差距、进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重点有不同。因此, 既要面对现实, 又要立足长远,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高产高效农田建设规划, 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推进。首先要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应根据平原、丘陵、山区不同地带, 充分利用区划、土壤普查的成果, 按照“一业为主”的原则, 选择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和重要的大宗农产品, 在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的主产地方, 建设一批高产高效农田, 并逐步形成适合本地特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其次要在大力加强高产高效农田建设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 明确优势产业主攻方向。近几年, 宜昌市政府根据宜昌资源优势, 将柑桔、茶叶、蔬菜等列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各地应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基础上, 从中选择并确定适合本地发展的重点。重点一旦确定, 应抓住不放, 从高产农田到优势产品, 从广度到深度, 加快开发建设, 不断发挥优质高产效应。

2.2.2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管等部门应形成合力, 继续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低丘岗地改造等机遇, 坚持建设并重、量质并举的原则, 通过产业规划统筹、专业规划跟进等措施, 加强农田园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逐步做到路渠配套进园、水肥利用到田、机械方便进园, 不断增强农业综合保障能力。耕地改造应依照改土、改路、改水统筹推进的原则渐进实施, 不断提高农田质量和水平。通过改土、改田, 改善立地条件,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通过改路, 改善园区道路运输条件, 方便田间操作;通过改水, 完善田间灌溉、排涝、集水设施, 改善排灌条件。

2.2.3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宜昌各地应结合实际, 加快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入户率和转化率。现阶段应重点推广各类农作物优良品种、高产模式种植、地膜栽培、工厂化养殖等技术, 提高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继续实施沃土工程, 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 不断改良土壤, 提高地力。针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 宜昌各地应从科技“三项费用”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 设立专项经费, 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农民的技术培训, 使他们逐步主动接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并推广应用。

2.2.4 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

宜昌各地应根据中央要求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原则下, 加快土地经营权的自愿、有偿、合理、有序流转, 鼓励土地逐步向特色板块、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田大户集中, 形成适度规模经营, 促进高产高效农田建设,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2.2.5 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应针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科技人员缺位、组织服务方式错位、科技服务不到位的现状, 从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高度, 逐步健全乡镇或区域性的高产高效农田建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及质量监督等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以及龙头企业在高产农田建设、农产品经营组织化程度中的作用, 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减少和规避市场风险, 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2.3 加强领导, 抓出实效

加强高产高效农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牵动力强的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把握工作重点, 转变工作方式, 切实加强领导, 努力抓出实效。一要深入基层, 了解情况, 及时研究, 加强督导, 摸清和把握农村和农民的脉搏, 合理处理和解决建设高产高效农田过程中的问题。二要注重示范引导。各地应在办好各类试点、探索成功途径、提供可资借鉴样板的基础上, 以典型示范引导, 发挥“邻里效应”, 推动整体发展。三要因势利导, 制定优惠政策。各地应根据实际可能, 在高产农田建设、板块基地建设、农产品开发等方面, 或实行“以奖代补”, 或设立专项基金, 或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加大开发建设力度, 以提高农田的产出效益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高产农田 篇2

今天召开座谈会,主要是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国土整治的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象抓长江干堤建设一样,扎扎实实推进我省高产基本农田建设。8月份,省政府组织20个粮食主产县(市、区)的同志赴日本、韩国,考察学习他们开展国土整治工作的经验。回来之后,我听了考察学习的汇报,大家感慨颇多,建

议颇多,触动也很大。下一步要明确目标,做好规划,加强领导,真抓实干。今天,把二十个粮食主产县(市、区)的一把手和国土局长、财政局长召集起来开这个会,就是赶在秋收之后高产农田建设的黄金时期,明确任务,早谋划,早部署,切实把今冬明春我省高产农田建设推向高潮。

一、进一步提高对高产农田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高产农田建设的意义我在不同场合讲了多次,我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

第一、要从建设和谐湖北的高度来认识建设高产农田。

纵观世界各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农业,低收入国家是解决温饱,中等收入国家是解决贫困,高收入国家是解决结构的调整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显著,但从1995年到2003年,湖北农民的人均收入缓慢增长,广大农村的村容村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并无明显改善。大家欣喜地看到,十年来,我们的城镇工商业GDP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另一方面,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判断,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我省也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乡协调发展的一定条件。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减免农业税,都是经济发展实力的体现。去年,省委、省政府正是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高产农田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高产农田建设,逐步地对田、水、路、林、村进行高标准的综合整治,并以此为突破口,改变农村面貌,改变生产条件,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产农田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把高产农田建设做好了,不仅粮食安全有保障,农村面貌也会发生质的变化,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会有重大转折。从这点意义上讲,也是为湖北中部崛起奠基础,为建设和谐湖北创造条件。

第二、要从人民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来认识高产农田建设。

改革开放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是,随之出现了田块细碎化、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村公益设施建设和管理主体缺位、×投入不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依靠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优势和集体的力量,兴修水利,建设当家田,做了许许多多造福于人民的大事。但是,近些年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大、中型水利工程老化严重;农田沟渠淤塞,排灌不畅,用水效率低下等等,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和政府把发展经济的主要精力放在城市,这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无可非议。相比而言,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却未有根本改变:农田道路原始、不适应机械化耕作;农民住房分散,既浪费土地,又不适于农村生活设施配套,农民生活状况得不到改善;水利灌溉条件退化、老化,防灾减灾能力降低,如此等等,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农村经济难以发展。从日本、荷兰、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看,国土整治是政府的基本事务,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可实施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阶段国土整治的主要目标是景观建设,他们的农村比城市更漂亮、更舒适。日本国土整治已经开展了50年,町、村干部一干就是二十年。福岛县知事佐腾荣久佐,1938年出生,1988年起连续五届竞选任知事。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对农民、农村、农业应该有更深的感情,把高产农田建设搞好,让我们农民兄弟也享受现代化的成果。现在,到了整治国土、建设农村生态家园的时候,我们也有财力办一些实事。

第三、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经济发展来认识建设高产农田。

粮食安全是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建设高产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是中央和省委站在全国和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我省是粮食主产区之一,是粮食生产大省,是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对全国粮食生产和安全至关重要。搞好高产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中央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是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必然选择。大家知道,农用地转用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经济发展用地,通过高产农田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按国家政策折抵农用地转用指标,就能增加我省经济发展用地,是缓解用地瓶颈的有效措施。罗省长要求省国土厅、武汉市政府在黄陂区开展农村现代家园建设试点,就是想在这方面探索一些新路子;把20个县市区列为高产农田试点,目的就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建设现代农林家园。通过上述途径,增加可用地数量。有了用地,我们就能筹集到更多的高产农田建设资金,形成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循环。我认为这里面甜头很大,希望大家把政策用好、用活、用足,不断地促进我省经济建设的发展。

二、认真总结经验,正视存在的问题,打牢建设高产基本农田的思想基础。

一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高产农田建设的重大决策,采取有力措施,做了大

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落实项目。×××同志多次听取高产农田建设情况汇报,亲自带队到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为我省高产农田建设项目和资金的落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省发改委、财政厅、国土厅、水利厅等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多次进京,主动汇报,争取支持;有的派人长驻北京,了解情况,跟踪信息,协调关系;有的利用春节休息时间,加班加点,顶风冒雪深入项目区现场选点、勘测、征求群众意见、编制规划、组织专家论证,为项目的落实赢得了主动。

二是统一部署,积极行动。去年10月全省高产农田建设工作会议之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迅速赴各县、市选择试点项目,组织项目申报,编制建设规划,落实建设资金,制定实施计划,精心组织施工,效果是好的。截止目前,5个县、市确定的试点项目,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基本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为交流情况,总结经验,更好更实地把高产农田建设向前推进。今年5月,省政府在蕲春县召开了高产农田建设现场会,对今年高产农田建设进行了进一步的部署。现场会后,20个县、市借鉴现场会上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行动,狠抓落实。公安、麻城、监利、松滋等今年下达的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开始了泵站、涵闸、沟渠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农闲土地平整打下了基础;项目实施全部落实了项目公告制、招投标制、合同制、法人制、监理制等五项制度,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实很好,资金到位率高,项目建设也颇具规模,多方面反映也非常好。

三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省政府颁发了《×××省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关于切实抓好高产农田建设工作的通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试点项目的情况和本部门项目管理的实际,试行了《×××省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技术标准》、《×××省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立项现场踏勘暂行规定》、《×××省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测量技术规范》、《×××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暂行办法》、《×××省高产农田建设工程监理暂行办法》、《×××省高产农田建设项目竣工初验暂行办法》、《×××省高产农田建设项目中期检查实施方案》、《×××省高产农田建设项目后期管护暂行管理办法》等。在项目建设管理方面,各地普遍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建了工程建设指挥部和工作专班,明确了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项目实施中大都实行了项目公告制、招投标制、合同制、法人制、监理制等五项制度,高产农田建设逐步走向规范。

在充分肯定工作的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各地反映情况看,我省高产农田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地方政府和部门没有把高产农田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普遍存在着一般号召多,实际行动少,会议布置多,检查落实少,纸上谈兵多,深入实际少。在座的县、市长们,不知道你们到过项目区的现场没有?了解不了解项目区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知道不知道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资金到位情况?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亲自组织协调解决没有?加强领导决不是一纸文件、一次会议能了事的,要拿出精力,研究问题,解决矛盾,狠抓落实,才能把好事办好。

二是指导思想不明确。全省高产农田建设资金一年几亿元,用于20个项目县市,每县少则上千万元,多则数千万元,投入量大。但个别县、市申报项目,就是为了搞钱,弥补财政供养的不足,或者根本没有打算将项目资金全部用在农田建设上;有的虽然项目申报很动听,钱回去后只打算搞一块花木盆景,让领导来看看,应付了事;在项目选址上,既缺乏综合总体规划,又缺乏工作计划,甚至主观主义,随意干预项目合理选址;有的搞平均主义,洒胡椒面,一个只有几千亩的项目却分布在十几个乡镇。我这里讲的主要是领导的指导思想问题,还可以列举其它。县市长同志们,你们凭心而论,搞工业项目的论证和申报,千万元的项目跑断了腿,操碎了心,搞农业项目有这种精神没有?据我了解,高产农田建设项目,有的县市申报粗糙,实施粗糙,检查验收粗糙,管理粗糙。有的项目虽然完工了,但我们去看,却找不到感觉。希望你们要进一步端正指导思想。省委、省政府用这么大的精力,动用这么大的财力,是为什么?就是要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做几件事,就是要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这才是“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从今以后,挪用建设资金的,一要查处责任人,二要追回已拨资金,三要予以制裁。

三是规划缺乏综合性和科学性。虽然我们粮食主产区(县、市)都制定了高产农田建设规划,但规划的目标、任务不够明确,措施不够得力,与国家、省建设高产农田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从上报的各项目区规划看,虽然有的通过了,但还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也不强,指导意义不大。这次,大家到日本考察,日本土地整理搞得好的关键就是科学规划,规划由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班,按高起点、高质量、高投入、高产出的原则编制。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规划设计报告,经济适用,简单有效,实施起来非常便利。按照科学的规划,他们一届接着一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的长期坚持实干。

四是项目建设质量不高。各地普遍存在重申报、轻实施,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我在检查督办高产农田建设项目时发现,有的项目施工材料质量低劣,新安装的U型槽大量毁损,有的施工工序极不规范,施工队伍素质极差;有的工程监理搞形式,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质量和长效利用。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是当年林则徐主持兴建的,水井在地下,一百多年以后仍在受益。据了解,2003年项目,资金已拨付80%,至今仍未动工。现在,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国家和省拿出这么大一笔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不容易。不要以为,高产农田建设项目与工业项目相比,地方财政受益少,工作也就马而虎之。的确,与工业项目相比,地方财政受益是不大,但是,老百姓的受益大,农民的收入大,可以安天下。其政治经济意义绝不亚于办其它事业。

五是缺乏激励机制。有少数县、市自认为是粮食主产县、市之一,省里肯定每年会安排建设项目的,省领导急,他不急,部门急,政府首长不急。我观察这些地方的县市长们,工作欠积极、不主动,缺乏激情;建设标准不高,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的看法是缺乏激励竞争机制。这种状况必须改变。9月21日上午,罗省长听取汇报时,明确提出要建立激励机制,不搞“一刀切”、“终生制”;申请建设项目不能搞普惠制,要引入竞争机制。你这个地方项目实施的不好,下一次就不给你安排项目,等到你觉悟了以后再安排。

六是资金管理不规范。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项目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这是好事。但是,有的地方,项目资金到达地方财政后,相关部门扯皮推委的现象十分严重,迟迟不能到位,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工期。国库支付是为了减化手续,防止挪用,我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窍门。有个市,一把手亲自出面协调也无济于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各地要严格按照财政纪律的规定,保障项目资金的及时到位。

上述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希望你们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拿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三、坚定信心,再添措施,确保完成今年高产农田建设任务。

九月二十一日,清泉同志专题研究农田基本建设的会议,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希望同志们认真落实。

一是精心编制总体规划。去年,省高产农田建设办公 室汇集有关力量,编制了《×××省粮食主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这只是一个纲要。根据清泉省长的指示,这个规划要与“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按照“流域治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协调”的原则,编制好“十一五”建设规划。规划要体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全省总体规划很重要,各县市区的规划更为重要,更要务实。你们的规划应该有实实在在的操作性。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自然环境和区域实际,编制本地区分流域相对详细的高产基本农田建设五年规划;据此目标和任务去指导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规划编制要注意“四个结合”,即:把高产农田建设与基本农田保护结合起来,与村镇建设规划的实施结合起来,与节约集约用地、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结合起来,与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结合起来。规划一经制定,必须严格执行。

省里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由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省高产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以及有关方面的专家共同制定。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要组织评审,通过评审后,报省政府审批。46个粮食主产县、市都要按照此要求编制实施计划。希望你们20个重点县市区先行一步。

二是尽快制定分年实施工作计划。各市(州)、县和省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根据本地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各自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中,要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措施。一旦项目确定,要及时向当地干部群众公示,接受监督。今后项目实施中,这要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抓,向受益区群众说明情况,鼓励他们投工投劳,按照计划一项一项抓落实。省国土资源厅、水利厅要联合起来组织相关专家制定适合我省省情的基本农田建设施工标准和质量体系,建立一套规范的适合我省高产农田建设实际的实施细则。这个问题我去年交待邹清平、李红云同志负责搞一个标准,经过组织专家研究、讨论,这次会上发给同志们一个设计标准讨论稿,大家再认真研究一下,提出修改意见。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把这项工作抓规范,把这个基础工作抓上去。

三是创新建管模式和运行机制。高产农田建设实行县市长负责制,要求你们把高产农田建设拿在手上,克服重申报、轻实施,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创新建立实用的建管模式和运行机制,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健全。要切实坚持“五制”,即项目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这既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需要,也是保护干部的必然选择。农村的基本建设,今后要努力适应“五制”,不然,国家给农民的实惠,有可能被不法之徒盘剥了。农业项目建设管理以及后续的使用管理,都是需要研究解决的大问题。过去我们建的水库、渠道、泵站、机站,修农田、建梯地、发展林果经济作物等等,管理方面都有许多不足,养的人还蛮多,因此要研究我们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这是一次新的改造机会,是创新的新机遇。希望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在座的各位,认真研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两方面积极性的机制,创新建管新模式、新机制。对于正在执行的项目,从今年起,一定要严格质量标准,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组织检查验收,符合省定标准的,酌情予以奖励;下一步计划项目的安排,要引入竞争机制,谁的项目准备扎实,经过专家论证评审通过,就安排给谁,今后不搞“一刀切”、“终身制”,这样会把人养懒,孳生惰性。从今年开始,建立高产农田建设考核制度、项目资金预拨制度、依照标准定期检查制度。建设项目只下拨80%的建设资金。对项目验收合格的给予奖励,对不能通过项目验收、经整改仍达不到验收标准的,剩余资金按原渠道返回,今后也不再安排项目。希望省有关部门把好人情关,学习日本办事认真的精神。

四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需的资金,采取申请国家资金支持、省财政安排专款、各级政府自筹、开征水资源费等多种渠道筹集。省里正在制定文件,争取尽快出台全省水资源费征收办法。对征收所得的水资源费要严格确定使用范围,集中用于重点涵闸、渠道、病险水库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水利建设的配套。罗省长还要求力争每年筹措10亿元资金,建设100万亩高产农田。此项资金的构成,一是争取国土资源部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资金6亿元,二是省级投入土地整理项目资金2亿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在目前投入172亿元的基础上争取增加到2亿元。省里就是这么个资金盘子,今天给大家交个底,目的是要大家充满信心,同时也告诉你们,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今后要长期干下去。国务院关于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文件 也明确规定,今后地方留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也要用于高产农田建设,形成中央、省级、地方三级投资体制。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在坚决执行取消农民两工的前提下,还要积极引导、支持、鼓励民营主体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参加高产农田建设。

省财政厅要针对财政改革项目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新情况,建立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拨付运行机制,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按计划按时拨付。

五是抓紧抓好项目实施。省国土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经报请国家审定。20个县市中,有少数是由于工作不重视,上报材料不正规,今年未批新项目,希望以此为戒,争取把明年的申报工作做好。农发项目的资金标准可能低一些,从我所看到的地方可以证明,资金少也可以办大事、办好事。今冬明春是项目实施的黄金季节。各地、各部门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项目工程实施作为今冬明春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与招商引资办二、三产业放在等同或更重要的位置去抓,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抢时机,扎实工作,大规模地组织项目工程建设。省政府决定,11月中下旬,在20个粮食主产区召开全省高产农田建设现场会,各地项目实施好不好,那时候就会见分晓。省高产农田办要做好会议的准备工作,深入实际,检查督办,现场会不仅要有好的典型,也要看实施差的项目现场。

六是理顺管理体制。省政府决定,省高产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省农业厅调整到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土资源厅要迅速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人员可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但主体力量是国土厅。要把熟悉业务、务实而且乐于奉献的精兵强将,放到这个位置上,希望尽快做到人员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确保立即运转。县市区要结合工作实际,调整好领导班子和工作专班。过去一年,省高产办和省农业厅为省高产农田建设做了大量的指导、协调、督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要搞好交接,确保高产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的连续性。

浅谈秦州区高产高效农田生产模式 篇3

一、高效农田生产模式及生产效应

㈠以太京镇为代表的川道区生产模式太京镇位于秦州区城郊,天陇公路横贯全境,平均海拔1200m~1800m,年平均气温9℃~11℃,无霜期150d~180d,年降雨量500㎜~600㎜,优势的地理位置与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太京镇高效农田的发展特色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第一,小拱棚生产。小拱棚生产是太京镇高效农田产业的特色,由于它比塑料大棚投入小,又能充分利用光、水、热,倍受当地群众青睐。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和农技部门的指导下,通过积极探索,现已形成了多种套种模式。一是地膜小拱棚马铃薯复种西红柿,再复种菠菜、香菜。马铃薯品种为克新2号,小拱棚内种植4垄8行,平均行距40㎝,株距20㎝~25㎝,每年2月份土壤白天消冻时播种(顶凌覆膜),6月上旬上市,产量19.5t/hm2~22.5t/hm2;复种西红柿品种为毛粉802,产量30t/hm2~45t/hm2,纯收入6万元/hm2左右。二是小拱棚西瓜复种辣椒(茄子、大白菜)。西瓜品种为京欣1号、郑杂5号,垄面40㎝,垄距100㎝,行距120㎝,株距40㎝~50㎝,保苗1.65万株/hm2~1.95万株/hm2,产量52.5t/hm2~60t/hm2;辣椒品种为线三,保苗6万株/hm2~9万株/hm2,产量16.5t/hm2~18t/hm2,纯收入9.3万元/hm2。三是地膜小拱棚西瓜套种水萝卜。西瓜品种为京欣1号、郑杂5号,西瓜收入7.8万元/hm2,水萝卜收入1.8万元/hm2,纯收入9.6万元/hm2。四是地膜小拱棚糯玉米复种胡萝卜。玉米品种为京鲜1号、2号,行距50㎝,株距25㎝~30㎝,株数6万株/hm2~6.75万株/hm2,产量12t/hm2~15t/hm2;胡萝卜产量52.5t/hm2~60t/hm2,纯收入8.55万元/hm2。

第二,大蒜产业。秦州区种植的大蒜品种有上海红蒜、成县蒜、本地白蒜,具有个大、瓣肥、汁浓、味辣、耐寒和杀菌能力强的独特品质,2002年已通过国家农业部A级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一是大蒜复种玉米。大蒜行距15㎝,株距10㎝,蒜薹产量6t/hm2~7.5t/hm2,蒜头产量30t/hm2,蒜薹采收后在大行中移栽玉米,纯收入8.1万元/hm2。二是地膜大蒜。大蒜行距15㎝,株距10㎝,蒜薹产量7.5t/hm2~9t/hm2,蒜头产量13.5t/hm2~15t/hm2,纯收入7.05万元/hm2。三是地膜大蒜套葵花。该种植模式在秦州区天水镇咀头村示范推广以来,给当地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大蒜平均行距15㎝,株距10㎝,播深4㎝~5㎝,每播4行大蒜覆一垄膜,密度为66万株/hm2;葵花播种在蒜垄的空行,平均行距70㎝,株距55㎝,播深3㎝,保苗2.4万株/hm2~2.7万株/hm2。大蒜收入8.1万元/hm2,葵花收入0.9万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㈡浅山干旱区生产模式近年来秦州区委、区政府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农技人员在浅山干旱区打破传统种植方式,消除农业生产制约因素,探索出多项较为成功的高产栽培模式。一是山地西瓜套辣椒。西瓜品种为新红宝、西农8号,保苗1.65万株/hm2~1.95万株/hm2,产量30t/hm2~34.5 t/hm2;辣椒品种为航天系列,保苗6万株/hm2,产量9000㎏/hm2,纯收入4.5万元/hm2。二是浅山干旱山区塑料大棚韭菜间作套种早春甘蓝、水萝卜。该种植模式以大棚集水截流、引水蓄水节水灌溉为主,现有韭菜大棚2000座,面积66.67hm2左右,年产韭菜150万㎏,产值450万元,韭菜种植户均收入4000元。两年来引进了先进的韭菜品种———久星系列,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程要求生产,确保了韭菜的产量和品质。三是麦后复种菜瓜。秦州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33万hm2左右,复种基础好,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以麦后复种菜瓜增加浅山干旱区农民经济收入。菜瓜品种为嫩玉,种植行距80㎝,株距60㎝,平均单瓜重0.6㎏,共采收2次~3次,按市场价0.3元/㎏计算,增效益0.75万元/hm2~0.9万元/hm2。四是地膜粮食生产。秦州区平南镇是甘肃省地膜玉米的起始地,从1984年试验到现在全膜双垄面集雨、顶凌覆膜、膜侧沟播、渗水膜覆盖、播前地膜覆盖保墒、一膜两用等技术的推广,使粮食作物持续稳定增产成为现实。

2007年秦州区大力推广的全膜覆盖双垄面集流沟播技术,起到了明显的增温、节水、增产效果,使玉米的适种海拔高度提高了100m~150m,节水900m3/hm2。经试验,全膜覆盖双垄面集流沟播技术较半膜玉米增产32.1%,水分利用率提高31.7%,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提高39.9%。

二、发展建议

高产农田 篇4

1 培育壮秧是关键

1.1 选择床土和床址

1.1.1 床土准备。

床土宜选择土壤肥沃疏松的菜园地、耕作熟化的旱地或经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表层土,土壤中应无硬杂质,杂草、病菌少。重黏土、沙土不宜作床土,且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田块取土。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 H值5.5~7.0)的营养土。一般大田需合格营养(拌过肥的)细土1 500 kg/hm2,另需准备375 kg/hm2左右未拌过肥的细土用以盖种用。

1.1.2 苗床准备。

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作为秧田(或大棚苗床)。按照秧田与大田1∶(80~100)的比例备足秧田。苗床规格为板面宽1.4 m、板间秧沟宽50 cm,深20 cm;同时要开好平水缺。苗床板面达到“实、平、光、直”[1,2]。

1.2 选用适宜良种与种子处理

1.2.1 选用适宜良种。

应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高产、抗病、适宜当地的主栽品种,为夺高产打好基础。早稻为岳优9113,中稻为深两优5814、涌优9号、隆两优华占等,烟后稻为欣荣优华占。

1.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一是晒种1~2 d,提高种子活性,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整齐度;二是晒种后进行发芽试验,要求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发芽势要好、2 d发齐芽;三是用药剂浸种,将合格的种子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2 h,浸种1 h后,先捞去浮在水面的秕粒种,12 h后再用浓度300 mg/kg的多效唑药液浸种处理6 h,矮化秧苗作用;四是进行催芽,将种子洗净催芽,催芽程度以破胸为宜。

1.3 培育适宜机插壮秧

1.3.1 摆盘铺泥。

盘要摆直,两盘间要相互咬紧,没有相咬的边用泥填实,使秧盘不变形;去掉沟泥中的石粒、草根等杂物,将沟泥捣成浆,以不见水为宜;把泥浆铺满盘,土层2 cm厚左右,然后用器物刮平,沉淀1~2 h可播种[3]。

1.3.2 适时播种。

早稻3月中旬至下旬,冷尾抢晴播种,秧龄20~25 d;中稻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龄18~22 d;晚稻(烟后稻)6月上中旬播种,秧龄18~22 d。

1.3.3 均匀播种。

一般用种量早、晚稻为22.5 kg/hm2,每盘干谷60 g,中稻为19.5~21.0 kg/hm2,每盘播种干谷60 g,用秧量345~375盘/hm2,做到按盘定量均匀播种,播后用小板块或毛扫帚在种上轻轻拍压,使种子上有1层薄泥覆盖,起防晒保湿、齐苗健苗作用。

1.3.4 防虫网遮盖。

播种完毕,插好弓架,早稻用农膜覆盖保温,中、晚稻用20~25目、2 m宽幅的防虫网遮盖,具有防虫、防鸟、防鼠、防雨害和省工省心之奇效[4,5]。

2 融合农艺和农机是重点

2.1 秧苗管理

2.1.1 肥水管理。

秧田施肥要科学合理,少量多次,满足秧苗生长需要。1.5~2.0叶施速效复合肥150~225 kg/hm2作断奶肥,2.5~3.0叶施尿素150 kg/hm2作促蘖肥,在插秧前3~4 d施尿素75~105 kg/hm2作送嫁肥;施肥时畦面应保持浅水层,切忌干施而烧苗。在水分管理上掌握播种后至1叶以前,保持畦面湿润,做到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插秧前3~4 d排干水,以便插秧时起秧、提秧。

2.1.2 病虫害防治。

一叶一心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800 g/hm2,对水900 kg/hm2喷雾。1叶包心要防治叶瘟病、二化螟、稻飞虱,秧地施杜邦康宽氯甲苯酰胺150 m L/hm2+80%吡蚜酮·烯啶虫胺90 g/hm2+75%三环唑粉剂600 g/hm2对水450 kg/hm2喷施。移栽前3~5 d施送嫁药防治二化螟、稻飞虱、叶瘟病。

2.2 移栽准备

2.2.1 大田质量要求。

机插水稻采用中、小苗移栽,耕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化插秧作业质量,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泥浆沉实,水层适中;综合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结合整耙田施足基肥,基肥占全季总施肥量的50%~60%。整地后田间要保持一定的水层,一般保持2~3 d即可,适当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薄水机插。

2.2.2 秧块准备。

插秧前,秧块床土中的水分含量保持在40%左右,以手指能稍微按压进去为宜。轻轻将秧苗卷起,堆放在运秧车内,一般堆层以2~3层为宜,运至田头,先将要放秧的位置上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小心地卸下秧块,水平放置在田头,保证秧苗成自然舒展状,尽量不要搬动过多。

2.3 插秧作业

2.3.1 插秧前准备。

在进行插秧前,机手需要先对机械进行全面地检查,加注润滑油,确保各部件的灵活运转,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

2.3.2 装秧苗前须将空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再装秧苗,防止漏插。

秧块要紧贴秧箱,不拱起,2片秧块接头处要对齐,不留间隙,必要时秧块与秧箱间要洒水润滑,使秧块下滑顺畅。按照农艺要求,确定株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数,一般早稻插22.5万丛/hm2以上(30 cm×14 cm),确保基本苗60万~75万株/hm2;中晚稻插19.5万丛/hm2以上(30 cm×16 cm),确保基本苗60万株/hm2,插秧的深度以2 cm为宜。

3 管好大田是保证

机插完后,对缺苗率高的田要进行人工补苗。在水分管理上,栽后及时灌浅水护苗活棵,栽后2~7 d间歇灌溉,扎根立苗。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促根促蘖,移栽后25~30 d或平均丛基本苗达13~15本应及时烤田。拔节孕穗期保持10~15 d浅水层,其他时间采用间歇湿润灌溉;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防止断水过早。施好三肥促高产,施纯N 150~180 kg/hm2、P2O545~60 kg/hm2、K2O 105~135kg/hm2,N、P、K比为1.0∶0.5∶0.8。施足基肥,基肥占总施肥量50%,一般施碳酸氢铵450~525 kg/hm2、过磷酸钙150.0~187.5kg/hm2、氯化钾93.75~112.5 kg/hm2。为了防止杂草发生,一般插后5~7 d,用60%丁草胺3 750 m L/hm2拌细砂300 kg/hm2撒施。分蘖肥占总施肥量25%,插后7~10 d施水稻专用肥375~450 kg/hm2,并结利于形成足穗大穗。巧施穗肥,占总量20%,施尿素、氯化钾各45~75 kg/hm2。破口肥占总量5%,施尿素37.5~45.0 kg/hm2。主要病虫害有“三虫二病”,即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插秧后15~20 d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选用75%三环唑600 g/hm2+10%吡虫啉225 g/hm2对水450 kg/hm2喷施;叶瘟始发病期及时下药,严防穗颈瘟应选用75%三环唑在破口期至抽穗始期(现穗10%前)和齐穗期喷药预防各1次,喷药时加入爱苗乳油可以有效地兼治稻曲病和后期早衰。同时加入80%吡蚜酮·烯啶虫胺150 g/hm2对水750kg/hm2喷施兼治卷叶螟和稻飞虱,并结合根外施肥。

4 高产高效是目的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水稻机插创造了良好条件,笔者2012—2013年在浦城县仙阳镇管九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进行了中稻36 000 m2机插和9 340 m2手工插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械插秧的产量为10 110 kg/hm2,产值为28 308元/hm2,扣除物化成本和生产成本,净效益达19 158元/hm2。而手工插秧的产量为8 895 kg/hm2,产值为24 906元/hm2,扣除物化成本和生产成本,净效益为15 381元/hm2,可见机械插秧比手工插秧可增加3 777元/hm2的效益,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6]。

参考文献

[1]杨志和.南平市推广水稻机插的效益分析与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1,29(1):13-16.

[2]沈建辉,曹卫星,朱庆森,等.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3):7-9.

[3]彭长青,李世峰,卞新民.机插水稻栽培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94-96.

[4]张国良,周青,韩国路,等.三种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5(1):19-20.

[5]于林惠.机插水稻育秧技术[J].农机科技推广,2006(2):37-41.

高产农田 篇5

1 灌区春小麦高产的主要特点

1.1 气象特点

(1) 日光能丰富。湟中县平均年辐射量549.71 kJ/cm2, 其中春、夏2季辐射量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4.6%。在春小麦生育期内太阳总辐射量360.83 kJ/cm2, 日照时数2 500~2 800 h, 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0%~53%。丰富的日光能资源为春小麦高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 温度适宜。春小麦苗期气温回升缓慢, 中后期气温凉爽, 这对促进春小麦的结实和形成大粒十分有利。

(3) 平均风速大, 相对湿度小。小麦生育期内 (4—9月) 降水量为350~370 mm (湟中县小麦生育期需水量为410~435mm) 。平均风速2.1 m/s, 干燥度大于1.8, 相对湿度64%。由于降水量少, 蒸发量较强, 大气干燥, 风速相对较大, 有利于春小麦田间通风透光和CO2气流的扩散, 为增加群体密度、提高分蘖成穗率、扩大光合面积、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提供有利条件。降水偏少, 为计划灌溉、控制土壤水分和养分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群体密度发展的合理促控提供方便。

1.2 春小麦生育期特点

春小麦生育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播种至出苗期长, 分蘖至拔节期短, 抽穗至成熟期长[1]。生育期长, 则意味着光合时间长, 有利于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 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二是幼穗分化开始早, 时间短, 前期快, 后期慢, 对小麦穗粒数形成十分有利。三是灌浆期长, 叶功能器官衰退慢, 光合效率高, 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四是分蘖时间短, 但消亡时间较长, 分蘖成穗率低。

2 春小麦高产的限制因素

2.1 资源方面

(1) 低温。湟中县灌区春小麦灌浆、坐籽在8—9月, 9月上中旬成熟。此阶段内8月平均最低气温7.9~8.7℃, 9月平均最低气温3.9~4.7℃, 且最低气温出现的频率较高。灌浆成熟期的气温处于低产的温限内。因此, 低温是决定灌区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2) 阴雨。在作物生长期的7、8、9月, 由于降雨频繁, 云量增多, 日照时数减少, 其日照百分率小于50%, 尤其阴雨连绵的9月, 作物进入生长后期, 寡日照, 多降雨, 温度高, 风速小, 造成作物发芽霉烂, 增产不增收。

(3) 生产条件。降水量少, 可利用的水资源不足, 灌溉无保证, 不能满足高产灌溉要求。

2.2 栽培管理方面

一是土地用养结合不够。主要表现在麦、豆作物比例失调, 重茬连作严重 (4~7年为一轮作周期) , 土地用养失调。二是农田基本建设不符合高产的要求, 土地不平, 影响播种和灌溉质量。三是有机肥用量少, 化肥施用量偏大, 或氮、磷化肥配比不当, 肥料配比不合理。

3 灌区小麦高产农田的土壤培肥途径

3.1 轮作倒茬

培肥土壤经济有效的办法是合理轮作, 减少重茬, 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利用生物体系平衡土壤养分。

(1) 适当扩种蚕豆。在实行麦油、麦薯轮作的同时, 适当扩种蚕豆。蚕豆的需肥水平低, 又能有效地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肥力, 是灌区主要的养地作物[2]。蚕豆的种植面积应从现在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5.7%扩大到12.5%。今后, 小麦和豆、薯、油的种植比例宜保持在3∶1左右, 以缩短轮作周期, 基本做到1~2年一轮。

(2) 推广套 (复) 种豆科绿肥, 充分利用剩余生长季。据总寨点试验, 麦田套种或麦后复种毛苕子, 单产鲜草18~21t/hm2。小麦单产较对照增加927.75 kg/hm2, 增产12.3%。既培肥土壤, 又提高单产。

3.2 广辟肥源, 增施有机肥料

这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土壤的最根本措施[3]。从分析资料看, 湟中县有机肥含有机质2.466%、全氮0.109 9%、全磷0.7941%、全钾1.576%、碱解氮195 mg/kg、速效磷592 mg/kg、速效钾1 300 mg/kg。因此, 在提高和保证农家肥质量的前提下, 应广辟肥源, 以积、堆、造、拉相结合, 充分利用灌区秸秆丰富的优势, 堆制“多合一”发酵肥料;农闲时节积极发动农民拉运城粪和羊板粪肥田;恢复生产和施用“5406”菌肥。扩大肥源, 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有机肥的施用量力争在现在施48 t/hm2的基础上提高到75 t/hm2。

3.3 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

根据湟中县土壤少氮缺磷的特点, 为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 平衡土壤养分的供应, 提高单产, 可增施磷肥, 协调氮磷比例;以磷促氮、提高氮肥利用率。氮磷配合, 可满足作物对2种元素的需求比例, 以无机促有机、有机无机相结合, 从而加速土壤的熟化过程。高产经验表明, 一般氮磷比例以1∶0.89~1.00较为适宜。另外, 还要优化施肥技术, 根据灌区的土壤特点, 氮肥应以基肥、种肥和追肥相结合, 磷肥改撒施为与有机肥混合堆沤后早施、集中施用, 以培肥地力、提高产量。

3.4 深翻整地

灌区农田高产经验证明, 深翻晒垈和平整土地可熟化土壤, 使土壤养分得以全面释放, 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且能保全苗和培育壮苗, 水肥效益得到较好发挥[4]。高产田的土壤养分条件:有机质1.5%~1.8%, 全氮0.08%~0.11%, 全磷0.18%~0.22%, 全钾2.7%~2.9%, 碱解氮62~133 mg/kg, 速效磷7~29 mg/kg, 速效钾235~240 mg/kg。

4 灌区春小麦高产的综合栽培措施

4.1 选用适于灌区生态环境高产栽培的品种

根据湟中县灌区特点, 应选用苗期抗寒早发、中期稳健、抽穗期较早的品种, 以便在前期气温偏低时培育壮苗, 并能在不延长总生育期的条件下延长灌浆时间而不至于晚熟, 实现正常落黄, 保证粒饱粒重。实践证明, 适宜湟中县灌区高产栽培的小麦良种有高原437、高原448、青春38号等。

4.2 合理密植, 创造高产群体结构

(1) 苗、茎数与产量的关系。据研究, 灌区春小麦高产田的群体结构:基本苗420万~495万株/hm2, 总茎数930万~1 305万株/hm2, 穗数540万~600万穗/hm2, 穗粒数36~38粒, 千粒重40~45 g。播种量, 干耖条播地315.0~337.5 kg/hm2, 冬灌条播地262.5~300.0 kg/hm2。要做到合理密植。播种时, 在提高播种质量和精量播种的基础上实行条播, 将播种深度保持在3.5~4.0 cm。并做到以快求早, 适期播种。

(2) 分蘖的发生与成穗。根据实践, 灌区春小麦单株分蘖穗的比重应争取0.065~0.110, 分蘖成穗率4.59%~4.80%。栽培管理水平高的可取上限, 低的取下限。但分蘖能否成穗取决于分蘖发生的时间与所处的位置。可成穗的分蘖主要是叶龄在3叶1心至4叶1心。

(3) 叶面积动态。由于群体总茎数适中, 个体发育健壮, 单株叶面积较大。分蘖期0.9~1.3, 分蘖盛期1.8~3.7, 拔节期4.10~4.97, 孕穗期8.2~9.6, 抽穗期6.6~8.4, 灌浆期3.5~5.1, 成熟期1.4~3.3。但由于叶片宽厚上举, 株形紧凑, 群体叶面积上下分布比较均匀, 光的分布也比较均匀, 株间相互遮荫较轻, 群体内光照条件仍能维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因为干物质积累总量大, 达26.25~30.00 t/hm2, 最终在产量上集中表现为穗、粒、重三者协调发展。

4.3 配方施肥

施肥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合理搭配和合理分布, 以满足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具体的施肥方案是:结合秋深翻施入有机肥75 t/hm2作底层肥, 春播前施尿素150.0~187.5 kg/hm2、过磷酸钙637.5~900.0 kg/hm2作上层肥, 播种时施37.5 kg/hm2尿素作种肥, 头水前追施尿素37.5 kg/hm2。总施肥量折合N 88.50~120.75 kg/hm2、P2O589.25~126.00kg/hm2, N∶P2O5为1∶0.86~1.04。肥料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上精、中细、下粗, 土肥相融, 为小麦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

4.4 合理灌溉

根据春小麦的需水规律和湟中县降水分布情况, 因地制宜地适期灌水。整个生育期一般共灌3~5次水, 但要突出抓好分蘖水和拔节水, 头水要在4叶1心时灌溉, 头水后紧催2水。头水满足分蘖期对水分的需求, 促进壮苗、分蘖早发和增蘖增根。2水正值拔节期, 此时气温升高, 小麦生长旺盛, 幼穗分化及营养物质的运转、积累及生理活性也最活跃, 植株蒸腾旺盛, 耗水强度大。这时的土壤水分关系到全天生物学产量, 尤其是决定成穗、粒数的关键期[4]。此期足量的水分将为穗大粒多奠定基础, 若水分不足, 将会影响产量的提高。一般后期的抽穗、灌浆、麦黄水应视天气、作物长势及土壤湿度灵活掌握。据测定, 灌区高产麦田耕层内适宜的含水量:分蘖期14.1%~19.0%, 拔节期20%~23.4%, 抽穗期17%~24.1%, 灌浆期16.8%~22.9%, 成熟期18.8%~21.0%。

4.5 防治病虫害

白杆病、根腐病、麦茎蜂、麦穗夜蛾是湟中县灌区春小麦的主要病虫害。因此, 为防止小麦白杆病及根腐病的发生, 播前每50 kg种子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 g拌种;在麦茎蜂、麦穗夜蛾盛发期以2.5%溴氰菊酯225 mL/hm2喷防。

参考文献

[1]孙茂贵, 鲁飞, 徐先祥.小麦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7) :179.

[2]张可飞, 侯秀涛, 王欢, 等.高肥水地块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河北农业科学, 2008 (12) :4-5.

[3]周桂萍, 廖萍英, 孙琪, 等.杂种小麦优势及其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1994 (2) :148-150.

【高产农田】推荐阅读:

农田生态06-07

景观农田06-07

农田节水06-29

农田监测08-04

农田林网08-04

灌溉农田09-20

农田规划09-22

农田划定09-24

农田杂草10-08

小型农田10-10

上一篇: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下一篇:民族体育的文化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