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林网

2024-08-04

农田林网(精选5篇)

农田林网 篇1

近年来, 农田林网出现了好多有树不成林、有林不成网、缺株断档的现象, 只有因地制宜采取补植补造、修枝抚育、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措施, 全面修复农田林网, 才能确保农田林网的整体生态功能。

1 因地制宜, 确定修复方式

由于农田林网断带情况不尽相同, 根据地貌、地形、地被物等条件, 统筹考虑水、渠、田、林、路, 因地制宜确定修复方式, 既要考虑耕作的需要, 又要考虑水利排灌系统和田间道路的配套, 达到有路有树、有水有林。

1.1 断带补植, 健全林网

对于缺苗断带的林网, 进行大规模补植补造, 在保持网不破带不断, 添漏补缺、断带合拢。当年造林成活率不低于85%的林地, 用同龄健壮大苗进行补植, 确保林带完整、林相整齐。

1.2 依托道渠, 新建林网

排灌渠已定型的利用原有河渠、道路、边坡栽植林木, 顺其自然连接成网;新垦区按道路排灌的设计, 形成网格完整的林网类型, 植树2~4行, 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 栽树2行;在新、扩、改建的沟渠两侧建设林带, 干渠每侧2行, 支渠每侧1行。

1.3 适度更新, 改造林网

对枯死树较多、病虫危害严重、“小老树”多的地段采用伐1补1的方式更新, 即伐1株枯死树、受病虫危害树和“小老树”后必须在原址上重新栽植1株幼树。枯死树株数已达全林株数50%则应全部更新。

1.4 修枝抚育, 改善林网

对林带相对健全, 但缺乏管理、长势不良的树木, 实施修枝、施肥、打药等抚育措施, 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2 控制苗木、科学造林

良种壮苗是保证造林苗全、苗旺、优质、丰产的先决条件, 丰润区所产木材主要用于胶合板的生产, 而适宜培养胶合板材的主要欧美107、108杨、中林46。苗木要选用2年根2年干或2年根1年干, 根系发达完整, 具有充实饱满的顶芽, 无病虫害。在起苗、运苗、栽植的各个环节防止苗木失水。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 要妥善假植。苗木都要进行检疫。

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基础工程, 为保证质量, 丰润区平原造林采取机械化整地, 也可以采用植树机, 边开沟边栽植。农田林网要修缮好排灌沟渠系统, 以利浇灌。栽植时间, 春季萌芽前和秋冬季杨树落叶后及土壤封冻前;栽植密度:单行株距为2m;2~3行林带株行距为3m×3m, 多行树林带株行距4m×4m;栽植深度:在较干旱疏松的土壤上栽植50cm左右为宜, 在比较粘重的土壤和洼地应控制在40cm左右;适用技术:在苗木栽植前, 使用50ppm ABT浸根1.5~2h, 促进受伤根系的恢复;在一些沙化土地或干旱季节造林时, 使用林果专用保水剂, 挖出的土与保水剂比例约为1000:1, 对造林成活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泥浆蘸根、截干、上部蜡封套袋等技术。

3 抚育管理

3.1 适时灌溉

每年灌水3次:返青水, 3月旬树木发芽前灌水;促生水, 5~6月份枝叶扩大期灌水;封冻水, 11月份灌溉。夏季干旱时加灌1次, 幼林可增加灌水次数。

3.2 合理施肥

基肥。造林前每667m2施土杂肥1500kg以上, 掺入过磷酸钙50kg左右集中施入。追肥, 在5月份林木旺盛生长开始追施氮肥, 幼树施尿素0.5kg/株, 大树每株施尿素1kg/株, 施肥后及时浇水;幼林抚育, 抹芽, 造林当年萌发的嫩芽尚未木质化时, 把树干中部以下的萌芽全部抹掉;平茬, 造林后由于人畜损伤, 病虫危害, 丧失培养前途时, 从根茎处进行平茬, 选1~2根萌蘖条培养成良好的主干。平茬要紧贴地面;涂白, 用水、石灰水、石硫合剂、盐配比10:3:0.5:0.5将胸径以下树干涂白, 主要是保护树体, 防治病虫危害;修枝, 有生长季修枝和冬季修枝, 以冬季修枝为主, 树干中部以下的萌生枝条全部疏除。生长季修枝躲过虫害产卵期。修枝后树冠高度应为树高的1/2~1/3。

3.3 防治病虫害

杨树病虫害主要是腐烂病、溃疡病, 美国白蛾、杨扇舟蛾等食叶害虫, 白杨透翅蛾和天牛等蛀干害虫。物理防治, 在病虫越冬 (越夏) 期间, 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 摘除卵块、虫苞或虫茧;成虫羽化盛期, 可以在林间悬挂杀虫灯 (黑光灯) ;化学防治, 菊酯类农药叶面喷雾除治叶面害虫, 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防治病;生物及仿生制剂防治, 虫害发生面积较大时, 可在害虫产卵初期释放周氏啮小蜂进行防治, 幼虫期喷洒25%灭幼尿Ⅲ号2000倍液、1.2%烟参碱1500、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进行喷雾防治。10%碱水涂干防治溃疡病、腐烂病。

农田林网 篇2

关键词:全椒县;农田林网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2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13-02

农田林网在改善农区生态环境、防灾减灾、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等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显著作用。由于存在树木与农作物生长之间的矛盾问题,近年来,全椒县积极探索,努力在农田林网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根据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工作经验,提出相应的农田林网建设对策和措施,仅供参考。

1 农田林网建设在平原绿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农田林网建设是平原和半平原地区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成效如何,是衡量平原、半平原地区绿化成果的重要标志。

全椒县是典型的半平原地区,圩区和丘陵区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3以上,具有建设农田林网广阔的空间和潜力,共有宜建林网面积2.67万hm2左右。

全椒县规范化农田林网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5年,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宜林荒山基本绿化的实际情况,提出“巩固山区、发展林场、主攻平原、大干林网”的号召,紧密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实行山、水、田、路、沟、渠、河、滩、村、林10个方面综合治理,配套建设,建成农田林网庇护面积2.47万hm2,绿化道路、河渠1 724km,四旁植树达3 500万株,折合林地面积约2.67万hm2,成为全椒县绿化事业的一朵靓丽的奇芭,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的表彰奖励。

大面积的农田林网建设,不但使全椒的绿化总量增加和绿化质量提高,而且对改善农村面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保障农业稳产、高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有关专家测算,农田林网控制区较空旷无林的农田地区相对湿度提高20%~30%,,减少地表蒸发30%,增加土壤含水量20%~30%,降低风速30%~40%,增加耕作层土壤有机质30%~50%,提高农作物产量15%~20%。全椒县连续多年获得农业大丰收,与大面积农田林网庇护作用是分不开的。

2 当前农田林网建设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全椒县农田林网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田林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没有被所有人认识,对农田林网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没有形成共识,甚至不相信有那么好的效益。因此,对农田林网建设抓得不认真、不得力。还有的人,尤其是土地承包到户的农民,更是不相信农田林网的防护功能,反而错误地认为栽树会影响庄稼生长。因此,对营造农田林网不但没有积极性,甚至还产生一些抵触情绪。

二是农田林网产权不明晰,收益分配不对称,挫伤了农民群众营造农田林网的积极性。例如早期营建的农田林网杨树林都已成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都由行政村或村民组集体占有,直接影响了农民建设农田林网的积极性。

三是规划不够科学,网格过小,树种单一。树木长大后,因冠幅大,产生了与农作物争水份、争阳光的矛盾。单一的杨树,使大面积的病虫害经常发生,不但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影响了树木的生长。有些树种选择不合理,影响了防护功能。

四是重栽轻管。春季植树时,迫于行政压力,树栽上后,农民在进行午季或秋季收获时,有意或无意地破坏了农田边的树木,造成农田林网断带缺棵,在部分乡村还比较突出。

3 新时期农田林网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生态粮仓、建设生态全椒”的战略规划,在新时期继续完善农田林网建设,并不断扩大农田林网建设规模,也是建设生态全椒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了进一步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增加绿量,实现林网如织、林带纵横、多林种、多树种、科学规范、合理配置的综合防护林体系的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全椒的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对策与措施:

3.1 扩大宣传,强化措施,确保农田林网管护到位 广泛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农田林网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提高项目区农作物产量以及加强生态建设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并且其自身经济价值也不比种植粮食作物差,只是广大群众没有认识到。农田林网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建后不管,短时间就会破坏殆尽。农田林网运行管护适宜采取包干到户的方式,树苗靠近谁家的地就包给谁,承包户与村里签定合同,并缴纳一定的现金,包栽包管,利润独享,出现死苗等问题由承包户自行解决,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3.2 统一规划、抓好协调 根据沟、渠、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先解决好植树用地和林带胁地的问题。对规划的宜林地段,在做好清障除杂、保证专地专用的基础上,划出并保留一定宽幅的树冠地带,预留出树木与农田之间的分界沟。本着让利于民、积极鼓励的原则,平衡协调好各方利益,解决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

3.3 依靠科技增加投入,调整选择好树种 做到适地适树、乔灌搭配、合理混交,既要考虑防护效益,又要考虑经济效益。利用等级公路两侧、河道营造主林带,构建农田林网的主框架,发挥其降低风速、保持水土的作用。其树种应以高大、速生乔木为主,如广玉兰、香樟、杨树等等,以在短期内迅速形成绿化效果和庇护作用;利用田间路、沟、渠营造林网的副林带的辅助林带,在主栽一排乔木树种的基础上,点缀栽植一些灌木,达到调节农田小气候的目的。乔木树种以高杆女贞、水杉、广玉蘭等为主,灌木可以选择黄杨、女贞球、红叶石楠等。鉴于镇、村财力有限,建议县财政建立农田林网专项资金,用于新栽树木补助和已栽树木对农作物的损失补偿。

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1 雅周镇农田林网建设现状

雅周镇地处泰兴、如皋、姜堰三县交界, 境内银杏资源十分丰富。前些年群众把农区内的路、四级沟两边都栽植了银杏树。随着全镇经济的发展, 农业开发项目的实施, 硬质渠的两边也栽植了女贞。据统计, 全镇现有耕地面积3 684.6hm2, 已建成林网面积为3 389.3hm2, 林网率达91.9%。但是一级林网少, 二、三级林网多, 绝大部分林网的主、副林带只有1~2排树, 且以小银杏树、女贞为主, 缺株断档现象比较普遍, 符合标准的高规格农田林网面积偏少, 实际防护效果较差。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林争地矛盾较大

由于农田林网建设主要是利用田间的路、四级沟、渠及机耕路两侧进行植树造林, 群众认为在田间栽树影响到近旁农作物的生长, 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群众对农田林网建设的认识不足, 他们只注重眼前的直接经济利益, 忽视农田林网调节气候、保护农田、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这种短期利益的冲突如不加以协调解决, 常会导致树木被破坏的现象, 尤其是夏收秋种的时候, 路边的银杏、女贞树被焚烧秸秆时烧毁。

2.2 财力紧张, 树种选择空间小

农田林网树种的选择本应做到适地适树、合理混交、乔灌搭配, 要求主栽乔木树种应具备高大挺拔、抗风能力强、优质速生丰产的性状。但雅周镇属于黄桥革命老区, 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没有足够财力购买水 (池) 杉以及一些乔木桑、意杨、香樟等树种用来建设农田防护林。前些年一些村在树种选择上干脆把本地优势数种银杏作为农田林网的主栽品种。雅周镇银杏树数量多, 育成后又能增加收入, 群众乐于接受。但近年来随着银杏市场疲软, 连续几年银杏果销路不畅, 群众也对银杏树不抱多大的希望。

2.3 管护措施难以落实

目前农村现有耕地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造农田林网需利用地埂田头植树, 涉及到千家万户, 给管护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在现实生产中大多数采用对工对段, 谁家田头, 谁栽、谁管、谁有。由于认识水平不一致, 所以栽植管护水平也不一致, 这就出现了树不成林、有林不成网、缺株断档的现象。再加上相当一部分农田林网的树种没有经济价值和效益, 因此农户不接受, 个人不愿承包, 往往处于有人栽无人管、任其自生自灭的状况。

2.4 宣传动员未到位

雅周镇农田林网推广建设20多年, 每年都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农田林网建设任务。但对绿化作用宣传得还远远不够。群众对田间农田林网的重大意义还只有粗浅的认识, 对自家责任田边建林带难以接受, 认为意杨树冠遮荫、虫子多、胁地重、对农作物的影响大;水 (池) 杉生长慢、材质松、经济效益低;随着银杏市场的疲软, 在田边栽植银杏树群众更不愿意接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局部利益与农区局利益难以统一。

3 对策

针对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结合雅周镇的实际情况, 现提出对策与措施。

3.1 统一规划, 抓好协调

根据沟、渠、田、林、路统一规划, 综合治理的原则, 先要解决好植树用地和林带胁地的问题。对规划的宜林地段, 在做好清障除杂、保证专地专用的基础上, 划出并保留一定宽幅的树冠地带, 本着让利于民、积极鼓励的原则, 通过胁地带不纳入农户承包责任田等优惠政策措施, 平衡协调好各方利益, 解决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3]。

3.2 依靠上级财政支持, 因地制宜选好树种

做到适地适树、乔灌搭配、合理混交, 既要考虑防护效益, 又要考虑经济效益[4]。利用等级公路两侧、河道、圩堤营造林网的基干林带和主林带, 林带要达到3排、宽幅10m以上, 构建起农田林网的大框架, 发挥其降低风速、保持水土的作用。其树种应以高大、速生乔木为主, 如意杨、水 (池) 杉、银杏、泡桐、枫杨等。利用田间路、沟、渠营造林网的副林带和辅助林带, 在主栽1~2排乔木的基础上, 再点缀栽植一些灌木, 达到调节农田小气候的目的。乔木树种应以窄冠形树木为主, 如水 (池) 杉、中山杉、实生银杏、速生意杨等;灌木可以选择紫穗槐、杞柳、塔柏类、黄杨类等树种。

3.3 明确责任, 抓好管护

俗话说:“三分栽, 七分管”。林木管护难, 农田林网的树木管护更难, 必须把林业机制创新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农田防护林管护的根本措施来抓, 一定要按照“谁栽、谁管, 谁有、谁收益”的基本原则, 正确协调和处理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 坚决不栽无人管的树, 做到责任明确。同时, 要通过及时颁发树木林权证, 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果, 切实保护林木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3.4 正确引导, 树好典型

应清醒地认识到今后农田林网推广难的根本原因是群众身边缺乏当地成功的典型事例, 这影响了农民建造农田林网的积极性。当务之急必须做好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 通过算帐对比、效益分析, 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营造农田林网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此基本上抓好典型引路和示范指导, 由点到面逐步推广、稳步推进, 从而推动全镇农田林网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3.5 尊重规律, 依托科技进步, 提高农田林网建设水平

今后要加强与科研设计部门和高等院校联系, 依靠科技兴林,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把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 应用于实践, 从而提高雅周镇农田林网建设水平。

摘要:分析了雅周镇农田林网建设的现状, 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包括农林争地矛盾较大、财力紧张、管护措施难以落实、宣传动员未到位等, 并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为当地农田林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田林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江苏海安,雅周镇

参考文献

[1]刘清堂.浅议振兴平源地区农田林网建设[J].山西林业, 2009 (4) :31-32.

[2]海红, 金菊.关于引大灌区农田林网建设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 2009 (3) :59.

[3]袁向前, 轩文涛, 刘海超.打造林茂粮丰的绿色屏障——西华农田林网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议[J].中国林业, 2009 (6) :34.

湟中县农田林网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篇4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 县境东西南三面环围省会西宁市, 临于平安、化隆、湟源、贵德、海晏、大通等县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9′32″~101°54′50″, 北纬36°13′32″~37°03′19″。南北长91km, 东西宽68km, 海拔2 225~4 488 m, 气候暖凉。总体面积2 700km2, 境内地形复杂, 其中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89.9%, 辖10镇5乡393个人行政村, 总人口48.3万人, 农业人口为44.4万人, 是青海省农业人口大县。

1.1 发展历史

农田林网是陆地生态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系统之一, 它与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一样, 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农田林网建设离不开农业发展。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兵进湟水湟中一带开始进入农业开发时期, 至唐代中原农耕技术不断传入河湟以后历代王朝不断屯兵民, 奖励农垦, 至清乾隆年间农田灌溉面积已达6万余亩, 农田林网随农业开发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新中国成立后到家庭联产承包制实施之后, 大兴以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来开垦农田基本建设, 农田林网建设作为一次配套工程大规模建设, 基本成形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1.2 分布区域

(1) 集中分布于海拔2 225~2 700m之间, 土质肥沃气候和灌溉便利以湟水河为中心, 沿其各支流水系呈枝状穿插的低山地带之间的河各界地带 (俗称川水) 的多巴、拦隆口、汉东、总寨、西堡、李家山、田家寨等乡镇。

(2) 分布于海拔2 400~2 700m大部分农田为旱作农业区, 少部分通过实施“坡改梯”后可灌溉的低山丘陵地带 (俗称浅山) , 主要以田家寨、鲁沙尔、海子沟、土门关、大才、共和等乡镇为主的低海拔地区, 总面积108万亩, 其中坡改梯农田可灌溉面积为20.3万亩的田埂地头。

(3) 分布于海拔2 700~3 500m的中山地带 (俗称脑山地区) , 包括鲁沙尔、上五庄、共和、田家寨、土门关、上新庄、大才等高海拔乡镇, 总面积204.8万亩, 其中农田面积46.3万亩的田埂地头。

1.3 树种组成

主要以杨树为主, 少数夹杂白榆、泰柳, 个别地方有白桦树、杨树中又以青杨为主, 部分为小叶杨, 一少部分北京杨、河北杨、新疆杨。

1.4 栽植方式

沿农田水利渠系配套分布于其两旁田埂, 基本上2~3行2~3m一株。

1.5 种质来源及栽植时间、成型时间

杨柳来源于本地区植、柳母株上的枝条扦插, 榆、桦为实生苗。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栽植, 水、肥、光、势条件好的地方6年成材, 8年成树, 10年成梁材, 并显出防风效果。

湟中县农田林网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获国家林业局好评, 生态效益明显。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 于20世纪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 林网建设开始出现滑坡。

2 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田林网退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和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林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土壤质量变劣、再生能力衰退、可塑性变差、承载力变弱的动态过程, 所有导致林网环境质量和数量下降的现象和过程都属于农田林网退化。

(1) 树种组成的局限性, 林网大多数是由杨柳组成, 其繁殖方法使用母树枝条扦插而成, 通过20多年生长进入缓慢期, 长势出现弱势、劣势。而且规划不够科学, 网格过小, 树种单一, 树木长大后, 因冠幅大产生了与农作物争水分、争阳光的矛盾。同时, 农民追求粮食单产, 大量使用违禁农药导致麻雀等益鸟大量死亡, 叶蝉、杨枯病等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使树种迅速退化并死亡, 不但增加了防治成本, 而且影响了树木的生长。

(2) 农田林网产权不明晰, 收益分配不对称, 挫伤了农民群众营造农田林网的积极性。

(3) 重栽轻管, 春季植树后, 迫于行政压力, 树木栽植后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 有意或无意地破坏了农田边的树木, 造成农田林网断带缺棵。

(4) 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是农田林网消失的主要原因, 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在湟中县境内建成城南工业园区, 甘河滩工业园区等大量开发建设, 使原来的农业用地成为建设用地, 所以绝大多数林网被砍伐未保留。而且大面积土地流转中使原来的农田变为蔬菜温棚基地, 网修化农田格局碍于建设使林网得不到恢复。

(5) 由于各种建设破坏了原有农田的水利设施, 部分农田成为“飞地”, 林网得不到及时灌溉导致长势不良被伐。

(6) 木材供需矛盾加剧, 原材料上涨、利益驱动是林网难以保护的又一重要原因。

3 对策与建议

(1) 扩大宣传, 强化措施, 确保农田林网得到有效发展。农田林网工程是一项惠农工程, 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态屏障。因此, 广泛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 宣传农田林网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提高项目区农作物产量以及加强生态建设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并且其自身经济价值也不比种植粮食作物差, 与群众算大账、讲效益、提要求, 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建设农田林网的热情, 致力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动手, 推进农田林网建设的浓烈氛围。同时, 根据农田林网建设的新要求、新特色, 按照科学规划、逐年实施的原则, 遵循建设和管理同步的规律, 着力夯实工作措施。按照每年的建设任务, 统一测算分解到村、到组、到田块、到地段。要抽调人员组成农田林网建设技术指导组, 负责工程总体规划, 深入开展现场指导。充分利用现有苗木资源, 多种优良乡土树种, 加强外地调苗检疫, 确保苗木品质和供应总量。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及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实行产权单位管护责任制, 构建责权统一、种管结合的长效管护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使林网建设得到有效巩固发展。

(2) 落实扶持政策, 加大资金投入。要按照“不栽无主树, 不造无主林”的要求, 落实“谁栽谁有”的政策。对已拍卖承包的荒滩荒地, 及时明确承包者的林地经营权。对上级明确规定的有关农田林网建设投入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同时要在支农资金、农业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 通过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及时发放小额农贷, 支持农田林网建设, 努力扩大工程资金投入总量, 确保任务按期完成。

(3) 因地制宜建设有性繁殖, 增强抗逆性, 大量优化乡土树种种苗, 以适应生长环境。同时强化检疫工作, 加大检疫力度, 防患于未然, 严禁违禁药物使用, 加强益鸟保护、加大生物防治力度。

(4) 建设蔬菜基地应提前规划, 在建基地的同时应留足建设林网的用地, 把林网建设纳入基地建设当中。对于其他建设而造成“飞地”破坏的原农田水利设施, 应给于严厉打击, 从而确保国家资源不受损耗。

(5)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原木出口的限制和湟中县对天然林全面保护, 木材供需矛盾将愈发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 应该充分挖掘速生丰产林建设潜力、研发人工林木优化技术、充分利用源于木材的废弃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

总之, 通过上述途径能有效遏制农田林网建设的退步, 并加大林网的保护力度, 减少风沙对农田侵害, 提高产量和生活品质, 从而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摘要:指出了湟中县农田林网大规模建设在20世纪70年代基本成型, 于80年代取得了一定成效, 它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等功能, 对提高农田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受诸多因素影响, 农田林网建设出现退步, 直接影响了湟中县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科学管理和发展农田林网建设, 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田林网,兴修水利,粮食单产,湟中县

参考文献

[1]湟中县区划办公室.湟中县县志[R].湟中:湟中县区划办公室, 2000.

[2]湟中县林业局.湟中县“十二五”城乡绿化规划 (2011—2015) [R].湟中:湟中县林业局, 2011.

[3]陈培, 陈德平.对海安县里下河地区农田林网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2) .

[4]刘金福.河西走廊中部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防护林科技, 2013 (8) .

[5]张素芳.青海省格尔木市农田林网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 2009 (1) .

农田林网 篇5

1 宝应县农田林网建设现状

全县农田林网体系由运堤、湖堤、大中型河堤及主要公路、道路林带构成基干林带, 组成防护林系统的骨架;一级圩、路、生产河林带组成主林带网络;二级排灌渠、圩、路林带组成副林带, 根据实际情况加设辅助林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农田林网基本建设到位, 大部分达到高标准林网的要求, 并随着项目建设的成功, 同时进行验收, 交与地方管理。

2 存在的问题

2.1 网格偏大

由于在土地整理规划时, 沟、渠、道路的规划受村庄、原来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以及因规划建设节水沟渠而无法植树, 未配置辅助林带等, 使得所建林网网格偏大, 达不到高标准林网网格控制面积的要求。

2.2 树种选择不当

所建林网从树种类型看, 多为乔木、亚乔木, 灌木少。从树种组成看, 80%为杨树, 树种单一, 且因连续栽植杨树, 导致地力下降, 生长不旺, 病虫害逐年发生严重。近年来, 女贞栽植增多, 但因多数进行定干截头处理, 即使成林, 林带也难以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2.3 林带结构不合理

所建林带都是透风结构, 只栽植乔木, 少配植灌木, 虽然透光、透风性能好, 但防风能力差, 防护效果不佳。

2.4 林带断档缺株严重

大中型圩、路所建的基干林带和主林带基本都进行了林权制度改革, 落实了管护责任制, 但副林带和辅助林带大多随项目而建设, 树木生长吸水吸肥、树冠遮荫等影响形成胁地而减产, 相关农户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 遭到该部分农户的抵制甚至破坏农田林网, 造成严重的林带断档缺株现象。

3 建设规划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田林网建设不同于一般农田的林网建设, 一般农田的林网建设遵循林随水 (路) 走、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由于受到已经形成的沟、渠、路影响, 不一定能够建成高标准农田林网。但是,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时, 可以对项目区内的沟、渠、路进行统一规划, 使格田面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并可通过控制圩堤、路基宽度规划栽植树木行数, 从而达到建成高标准农田林网的目的[3]。

3.1 科学规划林网网格和林带走向

通过对项目区内沟、渠、路统一规划, 兼顾主、副林带的间距, 规划林网的网格。一般在东西向的大、中沟、公路、机耕路、一二级渠堤、生产河两旁设置主林带, 间距为300 m左右, 在与主林带垂直的生产河两旁、大中沟及支渠上配置副林带, 间距400~500 m。

3.2 林带的规划设计

农田林网由基干林带、主林带、副林带组成, 必要时设置辅助林带。一是基干林带。基干林带设置在运堤、湖堤、大中型河堤及公路上, 一般栽植5行以上乔木, 形成农田林网的骨架。选择的树种主要有杨树、水杉、池杉、落羽杉、杂交柳、枫杨、杞柳、紫穗槐等, 可实行带状混交造林, 堤顶及背水坡营造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 株行距为5 m×4 m、4 m×3 m, 迎水坡营造以水杉、池杉或杂交柳为主的防浪林、水土保持林, 水杉、池杉株行距为3 m×3 m、4 m×2 m, 杂交柳株行距为3 m× (4~5) m, 并在其间间植杞柳或紫穗槐。二是主林带。主林带一般栽植3~5行乔木, 1~2行灌木, 营造混交林形成疏透度为0.25~0.35的疏透结构林带。乔木树种主要选择杨树、水杉、池杉和落羽杉, 一般杨树株行距为4 m×3 m、3 m×3 m, 水杉、池杉和落羽杉的株行距为3 m×2 m、4.0 m×1.5 m, 灌木树种主要选择杞柳和紫穗槐。林带胁地阴面重, 阳面轻, 有胁北不胁南, 胁东不胁西的规律。因此, 在林、渠、路结合配置时, 可按南渠北路进行配置, 即水渠在林带之南而道路在林带之北, 这样对光照和争夺水肥的问题都可得到解决。三是副林带。副林带因地制宜配置2行以上乔木, 实行乔灌结合。树种可选择乔木水杉、池杉、落羽杉、灌木杞柳等, 因地制宜确定株行距。由于在项目建设中有不少水泥硬化路面, 因此在硬化路面的两侧要留足植树的营养地带, 在树种的选择上, 可兼顾绿化美化, 但选择的乔木或亚乔木的树种要适地适树, 苗木不要截头定干, 如女贞、香樟等。四是辅助林带。在主林带或副林带之间的沟、渠、路边配置1~2行乔木、亚乔木和灌木, 可选择女贞、紫薇等, 因地制宜栽植。

4 实施措施

高标准农田林网的建设, 不仅需要有科学的规划, 而且需要有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和行政措施的推动才能顺利建成。

4.1 同时规划, 同步实施

在项目规划时, 就将高标准农田林网的建设作为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进行规划, 有利于沟、渠、路及林带的统一规划, 有利于统筹林带的配置和林木株行距的配置[4]。做到河成、路成、绿化成, 田成方、林成网, 尽快发挥防护效益。

4.2 优质壮苗, 科学造林

在苗木的选择上, 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选择良种壮苗营造农田林网。速生树种可选择I级苗木造林, 对一些兼顾道路绿化的女贞、香樟等常绿树种, 要按标准选择胸径5 cm以上的全冠大苗栽植。坚持就地育苗、就地选苗造林, 确保苗木质量。在栽植方法上, 要根据树种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选择最佳栽植时期, 随起苗、随栽植, 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 栽好每一株苗, 采用针对不同树种特性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栽植, 如在按要求确定好株行距时, 杨树采用“四大一深”的栽植方法 (即大苗、大塘、大肥、大水和深栽) , 确保苗木成活、成林、成材, 取得更好的防护效益。

4.3 加强管护, 确保成活

植树造林, 三分栽, 七分管, 管护是关键。浇水、扶正、壅土、踏实, 确保成活。加强抹芽修枝、及时防治林木病虫害等管理措施, 保证林木健康生长。

4.4 落实机制, 保证成林

作为项目建设, 经验收合格后, 将要移交地方管理, 然而, 移交后管理的好坏却是林网能否保存的关键。农田林网有胁地的不良影响, 靠近树木农田的承包户如果得不到一定的补偿, 往往会破坏树木, 轻则造成断档缺株, 重则带毁网破。因此, 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农田林网的作用, 让群众知道农田林网胁地一条线、增产一大片的道理, 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等。另一方面要研究落实相应的补偿、管护机制, 研究相应的防护收益和林木收益的利益分配机制, 让林木有所管, 林带能成网, 林网能够真正得以保存并且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牛心圣, 张军.淮北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4) :3357.

[2]刘春增, 张玉亭, 马小琦.农田林网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研究概述[J].河南农业科学, 2009 (9) :217-219.

[3]卢梅军.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3) :240.

上一篇:鞣制性能下一篇:优化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