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

2024-09-16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共9篇)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 篇1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 是一种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是多因素诱导的、多基因遗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 患病率为1%~3%[2]。该病经过缓慢, 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临床护理工作是银屑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临床表现可将银屑病分为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其中静止期银屑病较常见。选择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70例, 通过NB-UVB照射配合走罐疗法治疗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7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其中男40例, 女30例;年龄在18岁~70岁;城镇居民36例, 农村居民3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紫外线照射适应证, 无肺结核、白内障、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且无肝、肾及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史, 近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系统治疗。

1.2 方法

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仪 (NB-UVB, 德国Waldmann公司生产, 波长为310 nm~315 nm[3], 峰值311 nm~313 nm) 分别对7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全身照射。

照射前均对皮肤类型进行评估, 并签知情同意书, 拍照存档。将照射初始剂量定为0.5 J/cm2, 隔天照射1次, 每次固定增加照射剂量0.1 J/cm2;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 一般照射20次后, 调整为1周2次, 此时照射剂量维持调整前的剂量, 连续2周;然后调整为1周1次, 在原剂量的基础上减少10%, 连续2周;再调整为2周1次, 并在上次的基础上再减少25%, 连续1个月;最后调整为每月1次, 并再减少50%, 连续2个月。一般情况下, 根据临床表现, 可适当调整照射剂量。治疗完成后随访3个月, 观察康复情况。NB-UVB短期的不良反应有红斑、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疼痛等, 剂量过大可能有疱疹出现。10次为1个疗程, 出现临床疗效后维持照射剂量, 待皮损恢复大于95%后, 可改为巩固照射。

在治疗过程中, 患者应带好防护镜, 每次照射暴露的皮肤范围应一致或不断缩小, 以免新暴露的皮肤晒伤;患者应在照射前30 min沐浴, 便于紫外线的吸收, 提高疗效;治疗期间不宜使用具有光敏作用的食物及药物;治疗后需涂抹护肤霜, 以减轻光毒反应, 避免皮肤干燥、不适。

1.2.1 对照组

根据上述步骤, 依次进行治疗, 并做好记录。

1.2.2 观察组

经过上述照射后进行走罐疗法。让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 暴露背部, 抹上中药膏剂, 点火, 拔罐于背部夹脊穴部位, 来回30~40次, 以皮肤发红为标准, 约10 min~15 min, 动作轻柔, 尽量使患者满意。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给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 保持空气清新, 室内干净整洁, 治疗床铺应使用一次性床单, 避免交叉感染。

2.2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对照射治疗缺乏认识和了解, 加之病情易复发, 可能会认为自己得了严重的难治的疾病, 易产生各种不稳定情绪, 如忧虑、恐慌等。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 进行个体化护理治疗, 并主动与其沟通, 调整患者情绪, 使其做好紫外线照射治疗及走罐治疗的准备工作。

2.3 开展健康教育

银屑病患者病程较长, 且容易反复发作, 大部分患者接受过不同的治疗方法, 但由于治疗效果不明显, 常常产生忧虑、烦躁、失眠等。护理人员应向其阐明NB-UVB的优点及安全性, 并告知其走罐的作用, 使其从心理上接受该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 护士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同时宣传银屑病知识, 让患者更了解自己的病情, 解除忧虑情绪, 便于疾病康复。同时要避免同形反应, 平时做好预防措施, 例如避免创伤, 如擦伤、撞伤、挠抓、蚊虫叮咬等。

2.4 饮食护理

进行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且不宜食用酸橙、野菜、莴笋等具有光敏作用的蔬菜及异丙嗪、冬眠灵、炔诺酮等具有光敏作用的药物。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抵抗力。

3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9%,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4 讨论

紫外线作用于人体会产生光化学反应, 使皮肤局部产生红斑, 让皮肤易于吸收, 配合走罐疗法, 可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并能增强抵抗力。在走罐过程中, 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 并使其肌肉放松, 充分暴露走罐部位, 以便更好地治疗。

在临床实践操作中由于部位不同, 年龄不同, 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度也不相同, 所以要严格把握好照射剂量。实践证明, 应用紫外线照射配合走罐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 疗效非常显著, 并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 照射后可能会引起皮肤干燥、瘙痒、色素沉着等, 少数患者可能会在照射中出现轻微的烧灼感, 但可耐受, 剂量过大可有水疱, 外用和口服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轻症状。

参考文献

[1]郑敏.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6, 39 (3) :121-123.

[2]Greaves MW, Weinstein GD.Treatment of Psoriasis[J].N Engl J Med, 1995, 332 (9) :581-589.

[3]Tjioe M, Smits T, van de kerkhof PC, et al.The differential effect of broad band vs narrow band UVB with respect to photodamage and cutaneous inflammation[J].Exp Dematol, 2003, 12 (6) :729-733.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 篇2

摘要: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全身照射和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 例白癜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NB-UVB 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对照组采用NB-UVB,每周2 次。结果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9.2% 、50.0% ,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窄谱中波紫外线全身照射治疗白癜风起效快,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能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白癜风;他克莫司;窄谱中波紫外线

中图分类号:R75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78-01 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疾病,由于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临床治疗上尚无特异性疗法。本科于2010年12月—2013年2月采用NB-UVB 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以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全身照射和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5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 例,年龄11~60岁,病程2月~22 年。根据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色素病学组的分型标准分型[1],其中节段型7例,散发性8例,泛发性5例,肢端性5 例。入选标准:无心、肝、肾疾病,无光敏性疾病,无白内障、无皮肤癌史,非妊娠、哺乳期患者。将25例患者随机分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仪器治疗

仪器采用德国waldmannUV紫外线全身照射治疗仪, 波长310-315 mm, 峰值311 nm。

1.2.2最小红斑量测定

最小红斑量(MED)测定治疗前对每例患者的背部皮肤进行MED 测定,24h 后判定结果。

1.2.3治疗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例,采用NB-UVB 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NB-UVB 照射,每周2次,2 次之间至少间隔2d,治疗初始剂量为70%MED,以后每次递增20%,最高单次照射剂量达3.0 J/cm2,治疗后若出现淡红斑则维持该剂量,若出现疼痛性红斑或水疱则暂停照射,待红斑消退后再行照射,恢复照射时剂量较前减少50%,照射时露出患处,嘱患者站立于治疗仪中心位置,同时,佩戴UV 防护镜,对于眼周围皮损则嘱患者闭眼,男性患者注意穿短裤以保护生殖部位,治疗期间避免过度日光暴露,采用光疗基础上,加他克莫司软膏外涂患处,2 次/d。对照组12例,采用NB-UVB,每周2 次,两组均为治疗4 个月后观察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复正常肤色;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的50%以上;好转: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面积占皮损面积的10%-49%;无效:白斑无色素再生或范围扩大[1]。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病例总数×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χ2 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白癜风患者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治疗组13543169.2对照组12334250.02.2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3例患者局部出现刺激症状,表现为轻度刺痛、瘙痒或烧灼感,均发生在治疗后1 周内,未作特殊处理,症状于1 周内逐渐消失,继续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未再出现类似反应。对照组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疼痛性红斑, 停止照射3-7d 后症状消退,不影响继续治疗。两组在疗程结束时,正常皮肤均有不同程度变黑。

3讨论

白癜风是以表皮黑素细胞丧失为特征的皮肤病,病因不清,顽固难治,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是近年来治疗白癜风的一种新方法,它可刺激黑素细胞的增殖和移行, 当黑素细胞吸收NB-UVB 能量后,还可刺激酪氨酸酶的活性,加速酪氨酸的氧化和聚合,使黑色素合成增加[2] ,同时可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释放促黑素细胞增殖分化的因子如内皮素-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3]而达到治疗目的。他克莫司是一种新型外用免疫抑制剂,T淋巴细胞是他克莫司作用的主要靶细胞,他克莫司能阻断局部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以及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在分子水平,主要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发挥复色作用[4、5],但单纯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起效较慢,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也高,两者合用可更好的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我们使用上法治疗白癜风,结果显示,他克莫司联合NB-UVB治疗的疗效优于单一NB-UVB疗法,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2003 年修订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2]顾有守.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在皮肤科的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3):191-192.

[3]乔树芳,宋明媛,刘克英.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软膏外用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 35(4):

[4]方芳,曾义斌.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窄谱UVB治疗白癜风临床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1):40-41.

[5]林晓,傅雯雯.皮肤外用他克莫司治疗白癜风,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32(7).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 篇3

关键词:白癜风,白癜风冲剂,窄谱中波紫外线

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 采用3种方法对108例白癜风患者进行治疗, 以观察白癜风冲剂内服和窄谱中波紫外线 (NB-UVB) 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8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其中男47例, 女61例;平均年龄34.8岁 (12~63岁) ;平均病程3.76年 (2个月~18年) 。根据文献[1]标准分型, 散发型50例, 局限型40例, 肢端型12例, 节段型6例, 进展期患者46例, 稳定期患者62例。入选标准:无严重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无光敏性疾病史;无白内障、青光眼病史;非妊娠、哺乳期患者;近3个月内未接受过系统治疗, 2周内未进行过局部治疗。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白癜风冲剂内服联合NB-UVB组) 、对照I组 (白癜风冲剂内服组) 、对照II组 (NB-UVB组) , 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皮损范围和分布、病程及分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服用白癜风冲剂 (我院自制剂, 已注册) 。组成方药为:当归、白芷、补骨脂、丹参、白芍、女贞子、冤丝子、黄芪、首乌、沙苑子、墨早莲、桑椹子、紫草、桂枝、地肤子、蛇床子、桃仁、黑芝麻、茄子叶、无花果叶。上药煎煮后加赋形剂、制成冲剂, 每包15g (相当于生药量15g) , 成人每次2包, 每日2次, 儿童按相应年龄减量服用。同时行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 NB-UVB波长为310~315nm, 峰值311nm, 照射距离21cm, 初始照射剂量为70%最小红斑量, 每周2次, 在前次照射后被照射部位无红斑反应的前提下, 每次剂量递增20%, 如照射部位有轻度红斑、瘙痒, 则照射剂量不变, 直至症状消失再增加照射剂量。如出现疼痛性红斑或水疱, 则停止照射, 待皮肤恢复正常后再进行照射, 照射剂量要减少20%。最大照射剂量为3.7J/cm2。每周照射2次, 总疗程为3个月。对照I组单独内服白癜风冲剂 (剂量和用法同治疗组) ;对照II组单用NB-UVB照射 (剂量和用法同治疗组) 。行NB-UVB照射治疗时, 患者需戴紫外线防护眼镜, 男性注意遮盖生殖器部位, 并详细登记患者的治疗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白斑全部消退, 恢复正常肤色;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 白斑区色素恢复面积≥50%;好转: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 色素恢复面积10%~49%;无效:白斑区无色素增加或色素恢复面积<10%。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治疗例数×100%[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临床疗效。108例患者均完成本次试验。治疗组及对照组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有效率与I、II对照组相比, χ2值分别为5.17及7.41, 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I、II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23及0.006, 均<0.05) 。 (2)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II组分别有6例和7例患者在照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性红斑, 给予减少照射剂量及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且无一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 白癜风应采用扶正固本, 调和气血, 理气通滞的治疗原则, 使机体平衡阴阳, 恢复肌肤正常生理功能。本结果显示, 白癜风冲剂内服联合NB-UVB照射治疗白癜风有效率高于单独内服白癜风冲剂及单独NB-UVB照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者合用可更好的提高疗效, 缩短治疗周期, 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且不良反应小,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 (2003年修订稿) [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 37 (7) :440.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 篇4

关键词 NB-UVB 白癜风 IL-10 IFN-γ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78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的皮肤色素异常,表现为脱色性的白斑,周围颜色正常或有色素增加[1]。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内的机体免疫失调是白癜风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目前,临床上缺乏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NB-UVB可以有效治疗白癜风,为了解白癜风患者的免疫异常以及NB-UVB治疗对于白癜风患者免疫异常的影响,对40例白癜风患者NB-UVB治疗前后的Th1/Th2细胞因子做了检测,以期能在免疫学方面阐明NB-UVB治疗白癜风的可能机制。

资料与方法

入选和排除标准:⑴入选标准:①参照《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1],临床上明确诊断为白癜风,且分期诊断为泛发性进展期白癜风;②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③2个月内未曾接受过系统治疗,2周内未曾接受过任何标准的局部治疗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严格遵守治疗方案。⑵排除标准: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②有严重心、肝、肾及其他严重系统性疾患者;③在研究期间,应用任何其他治疗白癜风药物者;④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者,未按治疗方案用药者。

病例一般情况:入选白癜风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24.6±9.8歲。对照组34例,均为本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8例,女16例,平均26.6±10.4岁,与患者组在年龄和性别上均有可比性。

方法:①治疗方法:试验组NB-UVB照射。NB-UVB采用UV801BL治疗仪,波长范围310~315nm,峰值311nm,照射距离21cm,初始剂量依据部位不同而不同。具体为面部0.4J/cm2,躯干0.7J/cm2,四肢0.8J/cm2。每次增加0.05~0.1J/cm2,直至出现红斑,则固定于此剂量继续进行照射。每周2次,连续20次(皮损痊愈则治疗结束)。于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当天早晨8时空腹采外周静脉血3ml,静置2hr,分离血清,置于-70℃冰箱内备检。②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检测:人血清IL-10、IFN-γ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使用Bio-cell酶标仪在波长450nm处检测OD值,以OD值为纵坐标,以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根据标准曲线测出各样品的质量浓度。

疗效判断标准: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2]。①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复正常肤色;②显效:白斑区色素恢复50%以上;③好转:白斑区出现点状色素岛样改变,色素恢复30%以上;④无效:白斑区只有潮红,无色素增加或色素出现后又消失。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治疗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10周20次的治疗。治疗前后疗效评价,8例痊愈,23例显著疗效,9例好转,显效率77.5%(31/40),有效率100%(40/40);对白癜风患者NB-UVB治疗前后血清IL-10、IFN-γ水平检测结果见表1,NB-UVB治疗前白癜风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癜风患者NB-UVB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白癜风患者NB-UVB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血清IL-10水平降低,并有统计学差异,NB-UVB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血清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白癜风是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目前推测可能的发病机制有4种:自身免疫、神经体液因素、自身细胞毒性、黑素细胞自毁学说,其中,自身免疫被认为是其最主要发病机制。

CD4+T细胞按照分泌细胞因子不同分为Th1和Th2亚群,Th1主要分泌IL-2、IFN-γ以及TNF-α;称为Th1型细胞因子,介导细胞免疫为主;Th2主要分泌IL-4、IL-6以及IL-10,称为Th,2型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为主。正常人体中,Th1/Th2达到平衡,机体才能稳定,一些疾病中Th1/Th2平衡被打破,产生向Th1或Th2的漂移[3]。有研究表明白癜风患者有向Th2飘逸的可能[4]。本研究结果同样证明白癜风患者血清IL-10高于正常人,存在Th2偏移,提示IL-10可能与白癜风的发病有一定联系。NB-UVB可以治疗包括白癜风在内的多种皮肤病,一些研究表明NB-UVB能刺激机体角质形成细胞产生ET-1以及IL-1等[5],本研究再次证明NB-UVB治疗白癜风效果明显,治疗后可以显著降低白癜风患者血清IL-10的水平,通过恢复机体Th1/Th2平衡达到治疗作用。

然而,同样有研究表明NB-UVB照射后白癜风患者皮损中IL-6水平升高,IL-6也是Th2型细胞因子[6],这个结果与本研究有一定矛盾,这说明白癜风发病非常复杂,涉及的免疫异常包括机体整体免疫以及局部皮肤免疫等多方面异常,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白癜风患者体内存在Th2型偏移,NB-UVB可以有效治疗白癜风,可以恢复机体Th1/Th2的平衡,一方面说明Th1/Th2失衡在白癜风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方面说明NB-UVB可能通过调节Th1/Th2平衡达到治疗白癜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文元.白癜风与黄褐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86-88.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定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3 李雪梅,杨慧兰.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对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1649-1650.

4Moretti S,Spallanzani A,Amato L,et al.New insight into the pathogenesis of vitiligo:imbalance of epidermal cytokines at site of lesion[J].Pigment Cell Res,2002,15(2):87-92.

5 Schersdun I,Kin JJ,Lin HW.Narrow-band ultraviolet B is a useful and well-tolerated treatment for vitiligo[J].J Am Acad Dermatol,2001,44:999-1003.

6 皮肖冰,王晓霞,曾凡钦,等.窄谱中波紫外线对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皮肤组织液白介素-1β及白介素-6的影响[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7,14(2):67-68.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手足慢性湿疹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光疗组、中药治疗组 (中药组) 、联合治疗组 (联合组) 各40例。光疗组中男23例, 女17例;年龄31~62 (46.78±9.19) 岁;病程11.87±9.34年。中药组中男21例, 女19例;年龄32~63 (46.56±9.20) 岁;病程11.75±9.36年。联合组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31~61 (46.74±9.23) 岁;病程11.85±9.26年。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光疗组使用NB-UVB治疗仪 (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 SS-03B型、SS-01B-2型) 照射剂量为0.3~0.5J/cm2, 根据照射效果可适当增加照射剂量, 增加剂量标准为上次的10%~20%, 隔一天照射一次。中药组用苦参、黄柏、透骨草、五倍子、地肤子、白鲜皮、当归、艾叶各30g配成中药煎剂, 使用时煎煮30min, 取500ml药汁, 在药汁温度较高但不会烫伤皮肤时将手足置于蒸汽上熏蒸20~30min, 熏蒸完毕后, 用剩余温热药汤浸泡手足30min, 1次/d。联合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手足慢性湿疹。三组均治疗4w。

1.3 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者的皮肤红斑、皲裂、肥厚、皮损、自觉症状等情况根据严重情况分为0~3分, 越严重则评分越高, 以五项得分之和作为症状积分。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 治愈:皮损消失, 疗效指数>95%;显效:皮损基本消退, 95%≧疗效指数>75%;有效:皮损部分消退, 75%≧疗效指数>5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 疗效指数≦5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探讨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 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联合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光疗组和中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光疗组治疗有效率为72.5%, 中药组治疗有效率为70%,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0%,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及光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手足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于家庭妇女及经常接触化学试剂的工人的顽固慢性疾病[3]。该病病程长, 治愈困难, 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中医认为该病属于风湿侵入肌肤, 由肌肤入血, 血虚而不能滋养肌肤, 导致肌肤失养的范畴[4]。中药熏洗的药方中苦参、黄柏可去热止痒、清热除湿;当归有活血养血、敛疮润肤的功效;白鲜皮、五倍子可清热除湿、抗炎止痒、抑菌祛风;艾叶温经止痛[5]。中药外洗治疗手足慢性湿疹已在临床上取得一定应用, 但由于手足角质层较厚, 中药渗透较差, 药效并不理想。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皮肤病已经取得了较广泛的应用, 是使用波长在310nm左右的紫外线照射皮肤使真皮中的T细胞凋亡, 从而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 减轻湿疹症状[6]。但治疗不彻底, 疗效不高。此次探究使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手足慢性湿疹, 结果显示:三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联合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光疗组和中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光疗组治疗有效率为72.5%, 中药组治疗有效率为70%,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0%,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及光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联合治疗可以增加局部药物浓度, 软化角质, 利于紫外线投入, 利于药物吸收, 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湿疹症状。

综上所述,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手足慢性湿疹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缩短治疗周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手足慢性湿疹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别为光疗组、中药治疗组 (中药组) 、联合治疗组 (联合组) 各40例。光疗组仅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手足慢性湿疹;中药组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手足慢性湿疹;联合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手足慢性湿疹。4w后, 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症状积分。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联合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光疗组和中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光疗组治疗有效率为72.5%, 中药组治疗有效率为70%,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0%,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及光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手足慢性湿疹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缩短治疗周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中药熏洗,手足慢性湿疹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726-729.

[2]杨敏, 王宝玺, 常建民, 等.紫外线照射对皮肤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 18 (5) :302-304.

[3]黄雪梅.糖皮质激素降阶梯疗法治疗160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32 (4) :14, 16.

[4]龙定梅, 程红.糠酸莫米松联合地塞米松与庆大霉素治疗n CC局部湿瘆[J].护理学杂志, 2013, 28 (7) :15-16.

[5]胡曼曼, 潘毅.由米松乳青治疗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瘆100例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 2011, 9 (1) :78-80.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

根据全国中西医结合色素性皮肤病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2];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无过敏者;无光过敏史及无光敏性疾病, 无心、肝、肾疾病, 无青光眼、白内障病史, 无皮肤癌, 无接受放射性治疗, 非妊娠、哺乳期患者;2周未外用药物, 1个月内未接受过系统治疗。

1.2 临床资料

78例白癜风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 其中男31例, 女47例;年龄18~60岁, 病程2个月~25年;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对照组40例采用0.1%他克莫司软膏外涂患处。两组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1.3.1 仪器

采用上海希格玛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S-03B型紫外线半身照射治疗仪, 波长310~315mm, 峰值311mm。

1.3.2 最小红斑量 (MED) 测定

对每例患者的背部皮肤进行MED测定, 24h后判断结果。

1.3.3 治疗方法

试验组采用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2次/日 (安斯泰来制药有限公司) 联合NB-UVB照射, 隔日一次。照射时充分暴露患处, 尽量保护正常皮肤, 患处与仪器距离保持在25cm左右, 同时, 佩戴护目镜, 治疗面部、躯干及上肢时嘱患者闭眼, 治疗下肢应保护生殖部位。照射初始剂量为70%MED, 而每次递加10%~20%, 最高单次照射剂量达4.0J/cm2。治疗后出现疼痛性水肿性红斑、水疱及大疱时, 应暂停照射, 待皮肤恢复正常再照射, 此时照射剂量应较上次减少50%。对照组采用0.1%他克莫司软膏外涂患处, 2次/日。治疗第2、4、6、8、10、12、14、16、18、20周后观察统计疗效, 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白斑完全消退, 恢复正常肤色;显效为白斑复色面积≥50%皮损面积;有效为白斑复色面积<50%;无效为白斑无色素再生或范围扩大[2]。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78例患者均完成本次试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 经统计学分析, P<0.05呈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2例出现局部瘙痒, 1例出现红斑伴灼热感, 未经处理自行消退。治疗组中有4例出现疼痛性红斑, 3d后症状缓解, 1例局部出现水疱, 停止照射并嘱冷敷, 一周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白癜风至今病因不明,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3]。研究表明白癜风患者IFN-r, TNF-a, L-10均显著升高, T细胞和各种细胞因子在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4]。他克莫司是一种较强的免疫抑制剂, 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而抑制T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释放发挥作用[5];亦可通过影响角质形成细胞而促进黑素细胞的生长, 为黑素细胞迁移创造有利的环境[6]。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释放促黑素细胞增殖分化的因子, 从而刺激黑素细胞的增殖和移行, 达到白斑皮损的复色。

本研究结果显示,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白癜风优于单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 (P<0.05) 。同时治疗组中有1例局部出现水疱, 对症处理后缓解, 未影响继续治疗;两组的个别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红斑、瘙痒, 未经处理自行消退。

本观察结果显示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白癜风安全、有效, 但其治疗的疗程均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Kovacs SO.Vtiligo[J].J Am Acad Dermatol, 1998, 38 (5 Pt1) :647-666.

[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 (2003年修订稿) [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 37 (7) :440.

[3]朱文元.白癜风与黄褐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86-88.

[4]Grmes PE, Morris R, Avaniss-Aghajani E, et al.Topical tacrolimustherapy for vitiligo:therapeutic responses and skin messengerRNA ex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J].J Am AcadDermtol, 2004, 51 (1) :52-61.

[5]Cheer SM, Plosker GL.Tacrolimus ointment.A review of its therapeutial potential as a topical therapy in atopic dermatitis[J].Am J Clin Dermatol, 2001, 2 (6) :389-406.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1.1 诊断标准

符合寻常性银屑病的诊断标准,部分病例需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皮损主要累及或只累及外阴、腹股沟、脐部、乳房下、腋窝、肘窝等黏膜和皱襞处,可伴或不伴其他部位的银屑病皮损[1]。

1.1.2病例来源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海南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临床和/或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反相银屑病的患者。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severity index,PASI)在1~10分之间的患者67例。其中,男性37例(55.22%),女性30例(44.78%),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者被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因药物不良反应中途终止观察4例。治疗组平均年龄36.14岁,对照组35.27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病程4.13年,对照组3.92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至少3周内无明显新发皮损。排除标准:①合并脓疱型、关节病型和红皮病型银屑病者;②对紫外线过敏者,不适合紫外线治疗者;③3个月内接受过局部或系统性抗银屑病治疗(包括紫外线照射、日光浴等);④并发严重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或良、恶性肿瘤者;⑤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凡士林乳膏、肝素、他卡西醇软膏或其它外用软膏制剂过敏者;⑥妊娠、备孕和哺乳期妇女;⑦无法保证试验期间按规定完成用药及随访要求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处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2次/d。对照组:患处外用他卡西醇乳膏,2次/d。外涂药物需根据皮损面积,采用指尖单位评估用量。两组均给予清血毒胶囊(本院院内制剂,专利号201110257612.5)4粒口服,3次/d;同时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 violet B light,NB-UVB)照射,隔日1次。起始剂量为300~500 m J/cm2,增加剂量100~500 m J/cm2(前期单次增加剂量大,后期逐渐减少单次增加剂量),单次最高剂量控制在5 000~3 000 m J/cm2(局部控制在5 000 m J/cm2,全身控制3 000 m J/cm2以内)。龟头等生殖器部位的皮损不接受紫外线治疗。皮损处瘙痒者,可加抗组胺药物止痒。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第4周和第8周均进行皮损评价和不良反应记录,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等安全性检测。

1.3 疗效判定方法

疗效指数=(治疗前PASI-治疗后PASI)/治疗前PASI×100%。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或疗效指数≥90%;显效:皮损消退>70%,疗效指数61%~89%;好转:皮损消退>30%,疗效指数31%~60%;无效:皮损消退<30%,疗效指数<30%。痊愈和显效计为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ASI评分改善情况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ASI评分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ASI评分仍持续改善,较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疗效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第4周后有效率分别为32.35%和2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第8周后有效率分别为79.41%和54.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s)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第4周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2/34),对照组为27.27%(9/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包括:红斑反应6例,自觉皮损处瘙痒6例,疼痛5例,色素沉着4例。治疗组不良反应同药物无明显相关性。对照组中出现4例龟头银屑病患者外用他卡西醇软膏后皮损处出现红肿疼痛明显,皮损面积扩大、浸润和鳞屑明显增多,停用该药退出观察,并予地奈德乳膏局部外擦,病情可逐渐好转。该4例患者计作无效患者。

2.4 安全性观察

治疗前第4周和第8周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等安全性检测,上述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反相银屑病在银屑病患者中发生率达6.8%~36%,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王刚等[1]推测反相银屑病的发病同局部汗液体液分泌较多而造成浸渍,或其分解产物导致的理化刺激等可能与病变的发生相关,但很少证据显示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相关[2]。因此弱效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3衍生物和钙磷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是目前反相银屑病的首选。如果局部治疗疗效欠佳,可选择紫外线和系统用药治疗。上述外用制剂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可抑制或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的免疫功能,长期应用可导致皮肤敏感性增加,诱发局部皮肤刺激,出现红斑或瘙痒,并增加经表皮水分丢失,甚至继发皮肤萎缩和感染等,而进一步损害银屑病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1,2,3,4]。因此,为了寻找更多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本实验就采用外用MPS或他卡西醇乳膏,联合清血毒胶囊和窄谱紫外线综合治疗的方式。

NB-UVB照射在寻常型银屑病上起了有效的治疗作用。研究证实,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可直接诱导T细胞凋亡,诱导角质形成细胞产生具有抗炎或免疫调节作用的介质,还可抑制表皮朗格汉斯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等[5,6,7]。但在生殖器部位不适宜NB-UVB照射,龟头部位主要依靠局部外用制剂,也可联合内服药物控制,本次观察中发现在龟头部位皮损外用他卡西醇软膏后,出现刺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谨慎使用,必要时可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和保湿剂。

清血毒胶囊是本院全国名老中医刘巧的经验方,主要成分包括羚羊角、全蝎、蜈蚣、生地黄、紫草、土茯苓、滑石粉等,临床用于治疗银屑病疗效肯定,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1110257612.5)。刘巧认为毒邪贯穿银屑病的始终,初期多热毒,久病则血毒,本病的核心病机是血分蕴毒。反相银屑病,皮损主要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红斑,可出现湿疹化的改变,刘巧等[8,9]认为血毒之邪致病,同样也贯穿反相银屑病发病的全过程,可从阳化热,或感寒化湿等改变,但清血毒是治疗的根本。因此在本试验设计中并没有进行明确的中医辨证分型。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通过抑制各种参与分解代谢的酶以及影响前列腺素和补体系统而具有抗炎作用,同时还能通过促进间叶细胞的合成以及恢复细胞间物质保持水分的能力从而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功能上,MPS通过释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从而起到抗炎和抗凝作用。一方面,具有持久的抗凝血酶作用,抑制凝血酶和微凝血酶的形成,能有效阻止微血栓的产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另一方面,MPS还能抑制组织中蛋白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扩散,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有极强的抗炎、消肿功能;还能促进结缔组织新陈代谢,使细胞间质的黏性、渗透性和保存水分的能力恢复正常,故有极强的保湿作用[10,11,12]。因此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治疗反相银屑病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就长期疗效来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做大样本的统计,并可以考虑同维生素D3衍生物和钙磷神经磷酸酶抑制剂联合制成符合制剂。

参考文献

[1]王刚,高天文,刘玉峰.反相银屑病48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8):474-475.

[2]VAN de KERKHOF P C,MURPHY G M,AUSTAD J,et al.Psoriasis of the face and flexures[J].J Dermatolog Treat,2007,18(6):351-360.

[3]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3):213-215.

[4]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寻常性银屑病的常用外用药物治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2,41(4):252-254.

[5]高梅兰,张玉杰,李玲玲,等.窄谱中波紫外线对银屑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其受体CCR2 m RNA表达的影响[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4):206-209.

[6]陈晋广,赖维,姜昱.窄谱中波紫外线对银屑病的疗效及外周血IL-17和IL-23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3):218-219.

[7]冯同喜,曹晶晶,杜华,等.窄谱中波紫外线对银屑病患者CCR2m 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9):532-534.

[8]刘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9]叶峻宏,刘巧.刘巧教授从毒论治银屑病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6):390-391.

[10]HOPPENSTEADT D A,FAREED J,RAAKE P,et al.Endogenous release o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by topical application of an ointment containing mucopolysaccharide polysulfate to nonhuman primates[J].Thrombosis Research,2001,103(2):157-163.

[11]郑磊,李云玲,宋莉莉,等.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婴儿湿疹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1):51-52.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 篇8

关键词:中药,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

银屑病 (psoriasis) 俗称牛皮癣。祖国医学称银屑病为“白疕”, 是常见的慢性, 复发性, 炎症性的皮肤病。本病临床表现分4型, 即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与红皮病型。该病典型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 红斑, 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 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1]。男性多于女性。1984年全国范围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其患病率为0.125%, 约占皮肤科门诊的5%~7%。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一般主要考虑与遗传、病毒和细菌感染、代谢障碍、内分泌功能障碍、神经精神障碍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2]。目前关于银屑病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内用疗法 (如抗生素类、维甲酸类、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中药等。其中以中医中药治疗为首选) ;外用疗法 (急性期选用皮质激素霜剂、稳定期可选用5%水杨酸软膏、0.1%~0.5%蒽林软膏、0.1%~1%维A酸软膏等) ;物理疗法 (如浴疗、光化学疗法等) 现代中医治疗银屑病, 在1956年就有外治法的文献报道, 根据临床观察以及文献报道发现中药治愈的银屑病患者, 虽不如西药见效快, 但对治愈者多能延缓复发时间, 有的甚至可巩固多年而不复发, 不良反应亦少[3]。用中医中药治疗, 有效率在90%以上。鉴于目前各地判断疗效不一, 其痊愈率则在30%~63%, 复发率为25.3%~50%, 综观几十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已取得较大进展, 但是寻找一个规律性较强, 疗效较高, 经得起反复验证的治疗方案, 从而提高痊愈率, 减少复发率, 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积极探索治疗银屑病的方法, 在中药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银屑病取得了极其显著的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男19例, 女21例, 年龄22~68岁, 平均 (42±9.8) 岁, 病程2~12年, 平均 (8.1±3.3) 年;实验组男20例, 女20例, 年龄20~70岁, 平均 (45±8.3) 岁, 病程2~15年, 平均 (7.8±3.7) 年。两组银屑病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有关“银屑病”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排除经检查确定的严重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者;哺乳期妇女;有紫外线照射的禁忌证;并发其他严重的皮肤病;严重心、肝、肾损害疾病影响药物代谢的危重患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经方:苦参藓皮汤 (苦参10 g, 黄柏12 g, 苡仁10 g, 白藓皮20 g, 生地9 g, 赤芍10 g, 牛旁子10 g, 地肤子10 g, 浮萍10 g, 滑石20 g, 甘草5 g) 、土槐饮 (土茯苓30 g, 生槐花30 g, 甘草9 g) 、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 (生地15 g, 赤芍9 g, 丹皮15 g, 紫草15 g, 双花15 g, 土茯苓30 g, 生苡仁30 g, 蛇蜕12 g, 黄连6 g, 荆芥炭6 g, 生石膏30 g, 知母15 g, 生甘草6 g) 、生金凉血饮 (金银花60 g, 白芍18 g, 麦冬18 g, 阿胶18 g (烊化) , 沙参18 g, 甘草24 g, 僵蚕9 g, 芥穗9 g, 防风9 g, 木瓜9 g, 威灵仙9 g, 黄芩9 g, 丹皮9 g, 丹参9 g, 生首乌30 g, 生地28 g) 等, 并根据具体情况随方加减。实验组再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窄谱紫外线照射辅助治疗, 比较二者疗效。

1.5 疗效标准:疗效判定标准按照国际通用的银屑病标准-PASI评分标准[4] (主要判断治疗前后皮损及不良反应情况) 和100 mm视觉模拟评分法 (主要判断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 。明显改善:评分下降超过90%, 皮损范围明显减少, 瘙痒程度明显缓解, 无不良反应, 患者满意度高。好转:评分下降>60%但<90%, 皮损范围有所减少, 瘙痒程度缓解, 基本不良反应, 患者反应有一定改善。未见好转:评分<60%, 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明显改善和好转病例之和。

1.6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以上方法治疗3个月后临床统计结果为:对照组总有效率72.5%, 明显改善18例 (45.0%) , 好转11例 (27.5%) , 未见好转11例 (27.5%) ;实验组总有效率85.0%, 明显改善21例 (52.5%) , 好转13例 (32.5%) , 未见好转6例 (15.0%)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 讨论

银屑病作为世界三大皮肤病之一, 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鳞屑性皮肤病, 男女老幼均可发病, 多见于青壮年, 病程长, 常反复发作, 其顽固、易复发的特点让患者朋友苦不堪言[5]。银屑病的并发症较多, 可引起全身损害如表现为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或暗红, 肿胀或伴有渗出, 表面覆有大量麸皮样鳞屑患者伴有头痛、发热、畏寒等全身不适, 浅表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脏器损害;关节损害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临床表现有关节肿大疼痛, 活动受限, 甚至关节积液或变形等;营养缺失, 在长期疾病的反复过程中大量鳞屑的脱落, 构成皮肤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叶酸等物质随之丢失;继发感染:皮损面积大, 易发生继发感染, 细菌侵入引起败血症而死亡等。

本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多数只能达到近期疗效, 但不能制止复发。对于该病, 我们首先要树立患者的信心, 稳定情绪。消除诱发本病发作的因素。积极控制感染。在饮食上也要十分注意, 禁忌辛辣饮食和饮酒, 建议多吃蔬菜类 (生姜、芫荽、大头菜、香椿、尖椒等) , 肉食类 (牛肉、狼肉、驴肉、骆驼肉、羊肉、狗肉等蛋白含量高的肉类) , 各类海鲜如各种鱼类 (包括鳖等) 、螃蟹、虾等, 尽量不要食用熟制猪蹄及各种熟肉制品。治疗期间禽类、鸟类、兽类、或家畜等不可用, 可以食用猪肉。同时进行期患者禁用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急性期患者一般不宜饮酒及食辛辣刺激物, 避免物理、化学物质和药物的刺激, 防止外伤和滥用药物, 注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清除感染性病灶。此外, 尚需解除精神负担, 居处干燥, 避免潮湿。

我院采用中药联合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银屑病, 所谓窄谱UVB, 即NB-UVB, 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新的皮肤病治疗方法。这种技术起步较晚, 但是效果较好, 因而推广较快, 窄谱UVB是一种新型的牛皮癣、白癜风等慢性病的治疗技术。通过某一波长的紫外线照射皮损, 产生光化学反应或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 从而达到治疗某些顽固性皮肤病的目的。它是采用波长在310~315 nm, 峰值波长为311 nm的紫外线 (近年研究证明疗效很好、不良反应最小的紫外光, 是过去一直用于治疗的长波紫外线 (UVA) 和宽谱中波紫外线 (UVB) 更新换代光疗法) 。在治疗时具有不需要事先口服或外用光敏剂, 照射时间短, 不易产生不良反应, 照射时间短, 简洁方便, 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NB-UVB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但NB-UVB治疗皮肤病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有些风险也需进一步考虑, 比如说其致癌的风险也需长期观察。总的来说, NB-UVB有着其他治疗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其良好的疗效和极少的不良反应使NB-UVB的治疗前景广阔。结合近两年的研究发现中药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银屑病具有极其显著的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方文贤.医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13-717.

[2]于波, 钟绮丽, 张杰, 等.窄谱中波紫外线不同照射剂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 36 (7) :459-461.

[3]陈自学, 倪文琼, 魏芳.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甲氨蝶吟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 36 (9) :596-597.

[4]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759-762.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51例神经性皮炎患者为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我科就诊患者, 男23例, 女27例, 年龄18~50岁, 平均年龄38.2岁, 病程1月~10年, 平均3.7年。其中32例患者伴有经常性头晕、失眠、焦虑等神经衰弱症状。所有患者无严重心、肺、肝、肾及眼部疾病。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局部外用过糖皮质激素, 其中7例患者表示拒绝继续应用激素治疗, 34例患者希望尽量避免应用激素。

1.2 治疗和方法

采用UV100L (F85/100W-01) 紫外线治疗仪 (德国Waldmann公司, 辐射强度8.52m W/cm2, 波长313nm, 最大照射剂量2.5J/cm2) 进行局部照射, 初始计量为NB-UVB最小红斑剂量的50%, 即0.3~0.5J/cm2。以后每次增加0.1 J/cm2, 每周治疗2~3次, 连续治疗4~8次。待皮疹改善后维持治疗剂量, 治疗频率递减为每周2次, 每周1次, 治疗4~6次。

1.3 疗效评价

根据神经性皮炎皮疹及瘙痒症状评价疗效。痊愈为皮疹完全消退, 瘙痒消失;显效为皮疹大部分消退, 瘙痒减轻或皮疹部分消退, 瘙痒消失;无效为皮疹无明显消退, 瘙痒无明显缓解。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疗程结束时, 治愈12例, 占23.5%;有效37例, 占72.6%, 无效2例, 占3.9%。总有效率96.1%。平均有效剂量0.83J/cm2, 平均治疗次数10.27次。

2.2 不良反应

治愈及有效患者中3例治疗中期出现轻度红斑反应, 表现为照射部位皮肤轻度水肿、灼热, 予维持前一次治疗剂量不变继续治疗2~3次后, 红斑反应自行消退。无效患者中1例患者治疗3次后出现瘙痒加重, 终止治疗。

2.3 随访

治疗结束6~8周后随访, 12例治愈患者中1例复发, 根据患者要求继续行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后症状再次缓解。有效患者中18例患者未继续其他治疗的情况下皮疹进一步缓解, 其中7例瘙痒完全消失;6例患者复发, 1例患者口服中药 (具体成分不详) , 5例患者再次使用糖皮质激素外涂治疗, 症状均有所改善。无效2例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外涂后缓解。

3 讨论

目前, 对引起神经性皮炎的免疫因素尚不明确, 而且部分神经性皮炎的发生与日晒有关, 因此NB-UVB治疗本病的机理尚不明确。但根据窄谱中波紫外线在治疗多种皮肤病 (包括光敏性皮肤病) 中表现的生物学特点均为诱导T细胞凋亡和抑制朗格汉斯细胞, 因此考虑本病的治疗具有相同的机理。

神经性皮炎临床发病率较高, 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病灶、过度疲劳、神经紧张及搔抓、日晒、饮酒、机械物理性刺激等均可促发本病, 使病情加重。其典型的皮肤苔藓样变, 好发部位, 阵发性剧痒, 临床不难诊断。目前针对本病多以糖皮质激素外涂治疗, 虽然疗效确切, 但长期应用可诱发多种副作用以及产生耐药性, 许多常年本病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有明显抵触情绪, 严重影响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NB-UVB对神经性皮炎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为本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的治疗手段。另外,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NB-UVB对本病的预防也有一定作用, 目前临床效果尚待观察中。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 通过临床证明,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神经性皮炎安全、有效, 可作为局部应用激素的替代疗法。

上一篇:苏东国家下一篇:芳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