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消毒灯

2024-08-15

紫外线消毒灯(通用9篇)

紫外线消毒灯 篇1

为了解本市餐饮业专间﹙凉菜间、熟食间、裱花间、生食海产品制作间、备餐间、集体用餐分装专间﹚紫外线消毒灯使用状况,对全市148家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A、B、C级单位餐饮业专间紫外线消毒灯安装、紫外线消毒灯辐射照度、开启时间、消毒记录等进行调查,以期对今后的卫生监督工作中有所帮助。

1 方法

2010年4—6月,对全市148家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A、B、C级单位餐饮业(A级单位32家、B级单位54家,C级单位62家)专间的紫外线消毒灯的安装、辐射照度、开启时间、消毒记录等进行调查,包括现场监督检查和查阅台账。紫外线辐射照度测定:打开紫外线消毒灯5 min后,用紫外线辐照计于灯下垂直1m的中央处测定紫外线辐射照度。

2 结果

148家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A、B、C级单位餐饮业专间均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且均能使用。但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种检查项目(除安装紫外线消毒外)合格率均从A、B、C级单位依次递减。有17家专间的紫外线消毒灯安装位置不尽合理,安装在冰箱上方靠墙的内侧或操作台的上方,占总数的11.5%;136家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了专间的消毒记录,占总数的91.9%;137家餐饮服务单位专间紫外线消毒灯每次班前开灯消毒20 min,占总数的92.6%;128家餐饮服务单位专间紫外线消毒灯的紫外线辐射照度≥70 μW/cm2,占总数的86.5%;辐射照度不合格者尤其以消毒记录不完整的B、C单位最多。(紫外线消毒灯紫外线辐射照度<70 μW/cm2判定紫外线消毒灯不合格,不能继续使用)。

3 讨论

凉菜间、熟食间、裱花间、生食海产品制作间、备餐间、集体用餐分装专间等作为专间,制作或存放的都是直接入口食品,食用前不再加热处理,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极易引起食物中毒[1]。目前,卫生监督部门根据餐饮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有关要求,把凉菜间的空气和台面消毒设施作为关键监督项目加以要求。从表中可以看出,A级单位不管是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管理方面都优于B、C级单位,所以他们在正确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对专间进行空气和台面消毒要好于B、C级单位,但仍有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地方。

紫外线消毒是目前最常用的专间空气消毒方法,紫外线灯(波长200~275 nm)应按功率不小于1.5 W/m3,强度大于70 μW/cm2设置。紫外线穿透能力极弱,遇到障碍物,照射强度可明显减弱,且照射强度与照射距离平方呈反比[2]。因此,紫外线应无遮挡地悬挂,安装分布均匀,距离地面宜在2 m以内。检查发现,11.5%的餐饮服务单位紫外线消毒灯安装位置不当,或装在冰箱上方靠墙的内侧,或装在操作台的上方,由于冰箱等遮挡,不能对凉菜间的空气或台面进行消毒。餐饮业经营者往往认为安装即可,甚至有监督员也轻视凉菜间空气消毒的作用。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 μW/cm2 的时间(功率≥30 W),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 <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 000 h[3]。 辐照强度不足时即使延长照射时间也不能保证消毒效果。11间餐饮业专间连续开灯至下一餐次无疑降低了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一般仅需班前无人工作时开灯消毒30 min即可。20间餐饮业专间的紫外线消毒灯监测紫外线强度低于70 μW/cm2,应及时更换。

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对紫外线消毒灯的监测力度尤其是加强对B、C级单位专间紫外线消毒灯的辐射照度监测,加强对餐饮业从业人员正确使用紫外线消毒灯的培训,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消毒登记,正确合理地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凡是使用超过1 000 h,或强度降到70 μW/cm2以下的应要求及时更换新灯,以确保凉菜间空气和用具的消毒效果。在使用过程中,食品从业人员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2周用乙醇棉球擦拭1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另外,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时专间的温度应在20~40 ℃之间,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 ℃或高于40 ℃,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参考文献

[1]阚学贵,崔新,包大跃,等.食品卫生监督[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332-333.

[2]袁洽劻.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2):235.

[3]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S].2002.

紫外线消毒灯 篇2

杨博鹏作为组织者和队长,在疾控中心和社区医院从事过消杀工作,有经验,熟悉消杀流程。他带领队员学习了器材的操作、消杀规范、防护服穿脱等知识后,当天晚上,消杀志愿者队伍立即上岗开始工作。由于缺乏设备,大家很快筹钱购买了3台弥雾机,并每日在物业群内公布消费账目。“我们每天有15人上岗,也有替补队员,3人一组,一组负责配药、一组负责拉水,一组负责拉油,大家分工明确。”杨博鹏对记者说,“我们业主都很积极配合,参加志愿服务,就是为了大家安全,争取小区能够早日解封。”

景观花园小区共29栋楼154个单元,1个商业楼体和1个商业步行街。志愿者们需要每日身穿防护服、佩戴N95口罩和橡胶手套、手持弥雾机,身背药箱,连续工作4个小时,足迹遍布整个社区近2万平方米的区域。汗水湿透了整个衣裳,长时间手持沉重的喷水枪导致手部酸痛麻木,但他们毫无怨言,严格按照消杀作业操作要求,对防疫值守点、核酸检测区、居民楼道等区域进行全面细致地消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确保不留盲区,积极为疫情防控密织安全防护网。

紫外线消毒灯 篇3

关键词:紫外线消毒灯,灭菌,辐照强度

0引言

紫外线照射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法,方便、快速、有效,被广泛应用于空气、物体表面、环境、饮用水、伤口感染等消毒[1]。虽然当今空气消毒设备种类日益多样,但紫外线杀菌灯照射仍是我国医院空气净化的主要手段之一[2]。现今各医院存在使用规格不一的紫外线灯管的情况。我院现使用的紫外线灯管有20、30、40 W 3种,数量分别为245、230和7支。 因此,我们利用20、30 W紫外线灯管照射灭菌试验来证实灯管的杀菌性能,并将临床常用功率的紫外线灯管标准进行归纳总结。

1材料与方法

1.1辐照度测定方法

按照北京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组提供的规范化的监测方法,采用中国计量院技术开发公司SUV-3型紫外照度计进行测量。 辐照计每年由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进行校准。根据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方法测定,测定时电压为220 V、相对湿度为60%~70%、温度为20~25 ℃, 测试前关闭室内日光灯、拉上窗帘保持暗弱光,开启前用75%乙醇布巾擦拭紫外线灯管。开启紫外线灯5 min后,将测定波长为253.7 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 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读取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的辐照度值[3]。每支灯管测定3次,取平均值。

1.2紫外线灯管临界值的确定

1.2.1 30 W紫外线灯管的更换临界值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使用中的普通30 W直管型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应不低于70 μW/cm2。 因此,30 W紫外线灯管的临界值为70 μW/ cm2。

1.2.2 20 W紫外线灯管的更换临界值

根据GB 19258—2012《紫外线杀菌灯》规定: 20 W双端直管紫外线杀菌灯新管照度1 m距离下的额定值为75 μW/cm2。新灯管的初始辐射照度不能低于额定值的93%[4]。因此,20 W新灯管的初始强度值应不低于75×93%=69.75 μW/cm2。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功率<30 W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不低于原来新灯强度的70%[3]。因此使用中的20 W紫外线灯管1 m距离的辐照度应不低于69.75×70%=48.825μW/cm2,据此,20 W灯管的临界值定为49W/cm2。

1.3紫外线灯管的选取

使用紫外线照度计对全部灯管强度测定后,在我院226支30 W紫外线灯管中,找出5支1 m距离辐照度为70 μW/cm2的紫外线灯管;在245支20 W紫外线灯管中,找出5支1 m距离辐照度为49 μW/cm2的紫外线灯管。这10支临界值灯管用于灭菌试验。

1.4细菌培养皿制备

1.4.1培养皿

培养皿选用直径90 mm的普通营养平皿,天津金章公司生产。

1.4.2菌株选择

测试使用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 25923。

1.4.3比浊计

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子比浊计。

1.4.4制备试验用培养皿

按需要制备相应麦氏浊度的菌悬液。使用无菌定量加样枪定量吸取菌悬液转移到90 mm普通营养平皿上,经密涂划线,制备成含不同菌量的培养平皿。平皿经照射试验后,放入35 ℃温箱培养,48 h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每次试验同时设阴阳性对照。

1.5紫外线照射灭菌试验

利用微生物所接受的照射总剂量达到细菌灭活率时即可杀灭细菌的原理,即照射剂量(μW·s/cm2)= 照射时间(s)×强度(μW/cm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规定30W紫外线灯管每次照射时间应≥30min, 因此本试验照射时长选取30 min。

先将灯管开启5 min,待稳定后,使用已制备好的含菌培养皿,在30 W(70 μW/cm2)灯管下垂直1 m距离进行30 min照射,完毕后立即将照射后的培养皿放入35 ℃温箱培养,48 h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使用不同菌量的培养皿进行试验,找到能够完全杀灭的最大菌量。采用最大菌量制备培养皿,放于20 W临界值(49 μW/cm2)紫外线灯下1 m处进行照射,方法同30 W灯管。20 W灯管照射试验选取不同时长, 观察经培养后达到完全灭菌的培养皿,记录最短灭菌时间。

2结果

2.1照射灭菌试验

2.1.1 30 W临界值灯管梯度灭菌试验

采用了2种菌量麦氏浊度进行平行试验:5.0麦氏浊度(1.5×109cfu/ml)、2.0麦氏浊度(0.6×109cfu/ml)。取不同菌量制备成浓度梯度平皿。用30 W(70 μW/cm2) 紫外线灯管进行照射试验,2种浊度的培养皿最大灭菌量同为1.2×107cfu/皿,照射后细菌培养情况见表1。

2.1.2 20 W临界值灯管灭菌时间试验

使用20 W临界值紫外线灯管(49 μW/cm2),1 m距离照射1.2×107cfu/皿(2.0麦氏浊度20 μ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培养皿,所需最短时间为43min。 20 W临界值紫外线灯管照射不同时间后,细菌生长情况见表2。

cfu/皿

2.2常用紫外线消毒灯的相关参数

试验证明,20 W紫外线灯管通过延长照射时间可以达到30 W灯管同样灭菌效果,充分证实公式照射剂量(μW·s/cm2)=照射时间(s)·强度(μW/cm2)。

为方便临床使用紫外线灯管消毒,利用公式我们将临床常用的几种功率紫外线消毒灯标准给予总结,见表3。

3讨论

消毒用的紫外线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为253.7 nm, 其杀菌原理是紫外线的辐射使细胞内DNA分子发生多种形式的结构变化,阻碍了细菌的复制、转录、 合成蛋白质。因细菌一般生命周期较短,不能生产蛋白质和繁殖细菌就会迅速死亡[5]。

我们通过细菌浓度梯度灭菌试验,发现20 W临界值灯管照射43 min能够完全杀灭1.2×107cfu/皿的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完全达到《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灭菌效果,同时结果与推算的理论时间相一致,说明低功率的紫外线灯管通过延长相应照射时间能够达到同样的灭菌水平。也有报道指出, 利用辐照度值叠加现象,同时开启2支旧灯管可以延长紫外线灯管的使用时间[6]。

注:(1)紫外线灯管的辐射照度额定值由 GB 19258 规定;(2)≥30 W 紫外线灯 70 μW、<30 W 的紫外线灯管临界值=额定值×93%×70%;(3)灭菌标=126 000(μW·s/cm2)÷临界值(μW/cm2)÷60(s)

依据WS/T 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对于空气净化管理的要求,医院应根据空气净化与消毒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空气净化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7]。 为便于临床规范使用,我们将几种直管紫外线消毒灯进行总结。

矿山生活污水紫外线消毒应用分析 篇4

矿山生活污水紫外线消毒应用分析

介绍了紫外线消毒机理,通过紫外线对微生物的灭活效果,以及影响紫外线消毒的因素和紫外线消毒优点的分析,提出了紫外线在矿山生活污水消毒处理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作 者:朱桐 孙磊 Zhu Tong Sun Lei 作者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刊 名:现代矿业英文刊名:MODERN MINING年,卷(期):25(6)分类号:X703关键词:紫外线 消毒 矿山生活污水 应用

紫外线消毒的影响因素 篇5

1 紫外线消毒的用途

1.1 实验室、病房、手术室空气的消毒

紫外线空气消毒是净化室内空气、预防疾病、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检验表明, 在室温19~22℃, 相对湿度48%~59%的条件下, 紫外线照射30min, 即可使空气中细菌总数<500cfu/m3[2]。

1.2 水和其他液体的消毒

通过对微生物的照射, 微生物体内的核酸吸收了紫外线的光能, 损伤和破坏了核酸功能, 使微生物致死, 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3]。紫外线对水和其他液体的消毒已应用于水产养殖、食品工业、游泳池、石油开采的地下水回灌等项目。

1.3 物体表面的消毒

常规照射法消毒能杀死物体表面上的绝大多数微生物。近距离高强度照射可将物体表面上的细菌芽胞杀灭99.9%以上, 对细菌繁殖体仅需1秒钟即可, 此法主要用于容器、包装材料等的消毒[4]。

2 影响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因素

2.1 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与照射时间

新的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应大于100μW/cm2 (距离1m处) , 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也不应小于70μW/cm2 (距离1m处) , 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应3~6个月用紫外线辐射照度仪做一次强度测试, 定期检测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 以便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5]。

2.2 紫外线灯管的数量与悬挂距离

一般空气消毒时, 每10m2悬挂一支30W紫外线灯管为宜, 悬挂高度一般不超过2m;用紫外线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 灯管距物体表面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m, 照射时间一般不少于30min[6]。

2.3 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不同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 一般情况下, 真菌孢子对紫外线抵抗力最强, 其下依次为细菌芽孢、抗酸杆菌、病毒和其他细菌繁殖体, 另外艾滋病病毒对紫外线照射耐受力也较强[7]。微生物种类不同, 照射量也不同。

微生物的数量越多, 消毒时所需照射量也应越大, 因此, 消毒污染严重的物品要加大照射量。

2.4 环境湿度

大多数微生物在低温时对紫外线辐射敏感, 但一般情况下, 环境温度在5~37℃时, 对紫外线灯杀菌效果影响不大, 室温在20~40℃范围内, 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最大且稳定[8]。

3 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

(1) 人的眼睛及皮肤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 会造成损伤, 因此操作者必须注意, 以免由于误照而引起电光性眼炎[9]。应加强工作人员的岗前教育, 并将预防电光性眼炎的知识作为常规培训内容进行指导。

(2) 紫外线灯在消毒时可产生臭氧, 臭氧可刺激人的呼吸道黏膜, 臭氧过多时也可引起中毒, 臭氧的浓度不能高于0.3mg/m3[10]。其预防方法为使用无臭氧紫外线灯或于普通紫外线灯消毒完30min后, 再进入消毒室进行操作, 以防止不必要的损伤发生。

(3) 南方春季湿度大, 相对湿度多>80%, 甚至出现饱和湿度, 影响紫外线在空气中的穿透性, 紫外线灯消毒效果明显下降, 应以喷雾或熏蒸消毒法代替紫外线灯进行消毒。

(4) 灯管应保持清洁。积尘、多尘可影响紫外线灯消毒效果, 应每周用95%酒精擦拭紫外线灯管表面, 每日定时湿式拖地降尘。

(5) 紫外线灯管安装应避免位置过高或太偏, 辐射距离<2.5cm, 安装紫外线灯管时应尽量置于室内中心位置, 以便均匀照射。

关键词:紫外线消毒,常规照射法,消毒效果

参考文献

[1]念国仁, 王碧桑, 林立旺, 等.不同照射强度的紫外线杀菌效果观察[J].福建预防医学杂志, 1994, 3 (2) :116~118.

[2]王浣沙, 张利峰, 孙谈珍, 等.医院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实验观察[J].1997, 14 (2) :88~90.

[3]张立成.紫外线消毒与四种化学消毒方法的比较[J].辽宁化工, 2001, 30 (12) :533~535.

[4]薛广波.高效紫外线消毒器杀菌作用的研究[J].消毒与灭菌, 1987, 4 (1) :1.

[5]楼文军.紫外线输出强度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 1991, 8 (3) :185~186.

[6]周维新.紫外线辐射强度与电压和距离的关系[J].中国消毒学杂志, 1991, 10 (1) :59~61.

[7]张聿为.使用消毒手册[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7.

[8]丁玺华.现代空气微生物学及采检鉴技术[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991.

[9]张玮.电光性眼炎70例临床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2, 24 (4) :456.

紫外线消毒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万方、CNKI、维普和CBM等中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2年6月,并追查了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手工检索以获取补充资料。全面收集有关空气消毒机和紫外线照射应用于手术室消毒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的原则,检索词包括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照射、手术室、消毒等。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文献纳入标准:(1) 研究类型:有关空气消毒机和紫外线照射应用于手术室消毒的临床对照研究;(2) 观 察组均采用空气消毒机消毒,对照组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 纳入文献均提供完整的消毒指标数据资料。文献排除标准:(1) 病例报告、文摘、综述、讲座、述评等;(2) 数据资料有误或数据不完整无法提取相关数据资料;(3) 重复发表的文献。

1.3 数据提取

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文献信息,其中包括研究作者、发表时间、地区、消毒方式、消毒效果的评判标准、消毒效果结局指标等,如存在争议,通过与第三方讨论解决分歧。

1.4 统计学分析

Meta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1.6和STATA 12.0软件进行。两组间消毒效果差异采用优势比(odds ratio,OR)或标准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评价。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Cochran's Q检验和I2检验评价[7,8]。I2检验效应值范围在0~100%之间,效应百分比越高,组间异质性越大。当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时(P<0.10或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表偏移评价采用倒漏斗图和Egger's线性回归分析进行评价[9]。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数据输入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计算结果,以保证数据结果真实可信。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最初检索到相关文献113篇,严格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进一步仔细阅读摘要及全文后剔除105篇文献,最终8个临床对照研究[10,11,12,13,14,15,16,17]纳入本Meta分析(图1)。纳入文献的基线特征见表1。

注:-表示文中未说明该信息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空气中菌落数

纳入的8篇文献中有4篇提供了两组手术室消毒后空气中菌落数的数据资料。Meta分析结果表明,各文献结果指标存在显著异质性(P<0.05),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空气消毒机应用于手术室消毒后的空气中菌落数明显少于紫外线照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688.06,95%CI=-1330.39~-45.72,P=0.040)(图2)。由于李而瑾等[13]的研究数据结果效应量与合并效应量存在明显差异,故剔除该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空气消毒机的空气中菌落数亦优于紫外线照射组(SMD= -5.72,95%CI=-12.47~-1.04,P=0.048)。

2.2.2 空气中细菌总量

同样有4篇提供了两组手术室消毒后空气中细菌总量的数据资料。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文献结果指标亦存在显著异质性(P<0.05),故也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空气消毒机应用于手术室消毒后的空气中细菌总量也显著少于紫外线照射,两组间消毒后空气中细菌总量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OR=0.06,95%CI=0.01~0.34,P=0.001)(图3)。

2.2.3 纳入文献发表偏移评价

消毒后空气中菌落数和细菌总量两项指标的倒漏斗图结果表明图形均对称,提示无发表偏移(图4)。进一步的Egger'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项指标的各项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亦提示无发表偏移。

3 讨论

紫外线照射作为一种传统的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具有简单、方便、廉价、消毒效果可靠等特点,但易受消毒时间、室温、湿度、有效距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消毒过程中产生的臭氧,超过一定含量可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毒副反应,如头晕、头痛、胸闷、恶心、呕吐、结膜炎等,故其使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18]。空气消毒机是一种新型的空气消毒工具,它可以在人员流动的动态环境下进行空气消毒并连续除菌,使空气中细菌菌落数明显下降,并能在手术过程中维持空气洁净度,降低空气含菌量,它克服了传统消毒方法一旦去除消毒因素后空气中细菌数很快增加及对人体损害等弊端,有力地控制了手术感染[19,20,21]。

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全面收集了有关空气消毒机与紫外线照射应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的临床对照研究,最终有8篇临床对照研究纳入本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空气消毒机消毒的效果明显优于紫外线照射,前者在消毒后空气中菌落数和细菌总量方面显著低于后者。研究表明,使用空气消毒机能有效灭菌,并将细菌总数保持在较低水平,能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并且该机器对环境条件没有特殊要求[22]。另有研究表明,使用空气消毒机持续杀菌效果好,并且快捷方便,能有效地杀灭细菌,降低细菌总数[23]。上述研究结果与本Meta分析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实结果真实可信。

紫外线消毒拖尾效应的研究 篇7

1 实验

1. 1 实验菌种及水样

本研究中采用的研究菌种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ICC),菌种名称为: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编号为21525。使用时将菌种接种到100 m 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37 ℃ 恒温培养箱中以100 r·min- 1转速振荡培养24 h。将培养后的菌液在6000 r·min- 1转速下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将其沉淀物重新溶于一定量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初始浓度约为107CFU·m L- 1的菌悬液备用[7]。

1. 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2 所示,在不锈钢半封闭腔体内安装一根长30 cm,功率为75 W低压紫外灯管( Philips),波长为253. 7 nm,距离水面3. 0 cm。紫外强度用UV - M紫外辐射计测定,紫外强度为1. 20 m W·cm- 2。由循环水泵提供动力,调节阀门控制流速,水样在实验装置中循环流动,在反应器内接受紫外灯的照射,水箱左侧设有一个取样口。

反应器为有机玻璃制成的开口矩形流槽,配以石英玻璃封盖。为达到不同水流高度的目的,我们设计制作了长、宽相同(分别为30 cm、3 cm) 但不同高度的反应器(1. 0 cm、2. 0 cm、3. 0 cm) 。

1. 3 实验方法

测定不同水流高度(1. 0 cm、2. 0 cm、3. 0 cm) 条件下,不同流速(20 L/h、40 L/h、60 L/h) 时,紫外剂量和大肠杆菌灭活率的关系曲线[8],并做相互比较。

实验时取20 L自来水注入实验装置中,开启循环水泵,通过阀门控制流速。装置流速稳定后,取10 m L菌液注入实验水样中,待充分混合,开启紫外灯,进行紫外消毒,按照一定的照射时间间隔(照射时间根据水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和紫外剂量来确定),进行连续的取样。每次取样1 m L,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100 倍,取0. 1 m L稀释后菌液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涂布,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 h后,在菌落计数器中进行计数统计[9]。

1. 4 消毒效果评价

消毒效果依据不同紫外剂量下水样中大肠杆菌的灭活率来计算的:

式中: N0———未经紫外照射的水样中大肠杆菌的个数

N———受到紫外辐射一定时间后的等量水样中剩余大肠杆菌的个数

2 结果与讨论

2. 1 不同流速对拖尾效应的影响

图3 ~ 图5 反应的是在同一水流高度,不同流速对紫外消毒拖尾效应的影响。可以看出,紫外消毒的拖尾效应是十分明显的。同时,随着流速的增加,拖尾效应在逐步的减弱,消毒的效率在提高。

当流量为20 L/h,流速较低,反应器内水流平稳,消毒曲线相对较早的进入拖尾区域,消毒效率也是最差的; 当流量为40 L / h时,反应器进口有漩涡产生,有明显的湍流现象,而拖尾效应相对于流量20 L/h有明显减弱,消毒效率也有显著提升; 流量60 L/h时,湍流现象更为明显,拖尾效应和消毒效率略微的优于40 L/h。

以2 cm水流高度情况下为例,60 L/h流量下的消毒效率相对于40 L/h和20 L/h分别提升了约11% 和54% 。

图3 ~ 图5 所反应的结果基本一致: 拖尾效应和消毒效率受到水流速度变化的影响。流速的增加造成水流状态的变化,而水流状态的变化影响了大肠杆菌在颗粒物上的吸附和生物絮体的形成[10],减少了它们对紫外线的遮挡和吸收作用[11],从而减弱了拖尾效应并且提高了消毒效率。

2. 2 不同水流高度对拖尾效应的影响

图6 ~ 图8 反映的是不同水流高度对拖尾效应的影响。从图6 ~ 图8 可以看出,在相同水流速度下,随着水流高度的增加,拖尾效应略微的减弱,消毒效率有所提升,但提升的效果没有流量变化所带来的提升明显。显然,水流高度对于拖尾效应和消毒效率的影响要弱于流量变化的影响。

以20 L/h流量情况下为例,三种水流高度的消毒曲线几乎是在同一位置进入拖尾区域。1 cm水流高度的消毒效率相对于2 cm和3 cm分别提升了约7% 、12% 。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虽然水流高度会对紫外线的穿透效果产生影响,但紫外灯是对装置中循环的水样进行消毒,相同流量情况下装置内水流状态相同,水体接受到的紫外剂量是相同的[12],所以拖尾效应和消毒效率方面的差异没有流量变化时大。

3 结论

(1) 紫外消毒过程中存在 “拖尾”效应,对消毒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2) 紫外灯对循环流动的水样进行消毒时,在相同紫外强度、剂量和水流高度下,不同流量产生水流状态的变化对紫外消毒拖尾效应和消毒效率有较大影响。随着流量增加、流动状态的激烈,拖尾效应在减弱,消毒效率在提升。

(3) 在流量一定情况下,改变水流高度,但由于紫外灯是对装置中循环的水样进行消毒,相同流量情况下装置内水流状态相同,水体接受到的紫外剂量是相同的,所以拖尾效应和消毒效率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

摘要:紫外线消毒实验选用大肠杆菌为消毒对象。相同紫外强度、剂量条件下,测定不同水流高度(1.0 cm、2.0 cm、3.0 cm),不同流速(20 L/h、40 L/h、60 L/h)时,紫外剂量和大肠杆菌灭活率的关系曲线,并做相互比较。结果表明:紫外消毒过程中存在“拖尾”效应,对消毒效率产生较大影响;以流量为变量,随着流量增加、流动状态的激烈,拖尾效应在减弱,消毒效率在提升;以水流高度为变量,随着水流高度的增加,拖尾效应略微的增强,消毒效率有所下降。显然,水流高度变化对于拖尾效应和消毒效率的影响要弱于流量变化带来的影响。

基于紫外线杀菌的衣物消毒架设计 篇8

传统的消毒方式主要是利用氯、臭氧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来进行消毒, 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产生大量有毒的化合物, 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1887年, 人们发现了太阳光辐射可以杀灭培养基中细菌的特性, Downes和Blunt当时也报道了此事, 从此人们对紫外线 (UV) 消毒展开了更深层次的研究。

2 紫外线消毒原理

紫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 在光谱中的位置位于紫端之外, 其波长范围可分为A波段 (UV-A) , 又称为黑斑效应紫外线 (400-320nm) ;B波段 (UV-B) , 又称为红斑效应紫外线 (320-275nm) , C波段 (UV-C) , 又称为灭菌紫外线 (275-200nm) ;D波段 (UV-D) , 又称为真空紫外线 (200-10nm) 四个波段[1]。短波长的紫外线对细菌、真菌、病毒显微藻类等微生物的破坏力极强, 一般是UV-C, 当该波段的紫外线照射细菌体后, 细菌内的核蛋白和核糖核酸 (即DNA) 会对该波段的紫外线中的能量进行强烈地吸收, 致使它们之间的DNA链被打开并且断裂, 导致DNA失去活性, 自身无法复制繁殖, 故而令得细菌迅速死亡。

3 衣物消毒现状

与传统的消毒方式相比, 紫外线消毒虽然不具有持续性, 但是其消毒速度快, 效率高, 且容易实施, 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 国内外将紫外线消毒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表面杀菌、医疗环境卫生等领域, 但是在家庭等小型环境中的应用不是很多。在衣物消毒方面, 衣物上附着着大量的螨虫、真菌、细菌 (如青霉菌、毛霉菌、大肠杆菌等) , 而常用的衣物消毒方法有消毒剂浸泡消毒、蒸汽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大型医院、洗衣店由于消毒衣物多, 一般都采用柜式的紫外线消毒或臭氧消毒。在家居方面, 市面上主要是通过消毒液对衣物进行消毒, 但是, 这种消毒方式存在很多的问题。第一, 具有强腐蚀性, 强氧化性的消毒液会对衣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第二, 产生的废水、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第三, 不方便衣物的漂洗, 若漂洗不净, 其中的残留物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 这样消毒的成本也是比较昂贵的。就目前而言, 对家庭衣物消毒主要是在洗涤这一环节上, 而忽略了在晾晒过程中会被空气中的细菌的二次污染, 失去了对衣物消毒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雾霾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PM2.5的比重越来越大, 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 细菌的活性也会有所增强, 所以衣物晾晒过程中的消毒也极为重要[2]。

4 衣物消毒架结构

目前, 家用衣物消毒有紫外线消毒柜, 但是其体积较大, 不灵活, 且价格昂贵, 推广范围小。为了使衣物消毒进入千家万户, 可以保留原有的晾晒架的结构, 设计制作出一种方便家庭使用的紫外线消毒晾晒架。

根据GB19258—2012《紫外线杀菌灯》的相关规定, 晾晒架采用石英玻璃生产的无臭氧低气压汞蒸气放电紫外线杀菌灯 (单端灯) , 其紫外辐射峰值波长为253.7nm, 标称功率为55W (T5) [3]。

晾晒架的整体结构为圆形 (如图) :中间为圆柱形空间, 四周空心骨架与挂杆相连, 挂杆底部设有紫外灯和出气口。圆柱空间中设有吸气风扇, 空气经过圆柱口上部滤网后, 在内部进行紫外消毒杀菌, 再经过加热器, 通过空心骨架输送至挂杆, 此时的空气经过消毒加热, 再由出气口吹向晾晒的衣物, 能够加快衣物的风干过程, 挂杆底部的紫外灯, 能够很好的对衣物内部消毒。在圆柱体下方有一个悬挂的紫外灯, 对周围的衣物外部进行消毒杀菌, 晾晒架周围由塑料薄膜将外界空气与衣物隔绝, 可防止周围空气中的细菌二次污染。短波紫外线对于人体的皮肤也有着很大危害, 所以这种塑料薄膜是由一种混合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制成的透明包装材料, 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紫外线对人的安全问题。这种晾晒架, 整体轻便, 价格低廉, 安全性高, 适合于家居生活。

根据GB19258—2012《紫外线杀菌灯》规定和实验的测定, 杀菌效果和时间如下表:

5 总结

由于空气环境的逐渐恶化, 衣物消毒将会越来越受到人民大众的关注, 紫外线消毒由于其具有高效率的杀菌、杀菌时间短、无二次污染、杀菌具有普遍性和操作简单等特点, 也必将走进千家万户, 为人民大众的穿着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立成, 傅金祥.紫外线消毒工艺与应用概况[M].中国给水排水, 2002, 18 (02) .

[2]顾东风.雾霾、健康与疾病预防[M].北京: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3, 47 (04) .

紫外线消毒灯 篇9

关键词:农村一体化诊所,紫外线灯,强度

随着《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以及医疗诊疗技术的的快速发展,各级医疗机构已经将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当作当前医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卫生部已经将监测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优劣列为对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重要指标。农村社区建立以后,社区一体化诊所也随之设立起来,一体化诊所的设立,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周围的广大群众的就医。为了更好的掌握社区一体化诊所治疗室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现状,抓好一体化诊所治疗室的紫外线消毒工作,控制诊所内感染,更好的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们对我市部分乡镇社区一体化诊所的紫外线灯辐射强度进行了检测,现将调查、检测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1 调查的对象

七处乡镇(街道)医院所辖区域的78个农村社区一体化诊所。

2 调查的内容

(1)农村社区一体化诊所治疗室紫外线灯配备状况。(2)农村社区一体化诊所治疗室紫外线消毒记录情况。(3)农村社区一体化诊所治疗室紫外线强度检测。

3 检测方法

用UV-B型紫外线强度计对农村社区一体化诊所治疗测定紫外线灯的紫外线强度(测量头距离紫外线灯管约1米)。

4 判定标准

紫外线强度≥70μW/cm2即判定为合格。

5 结果

所有农村社区一体化诊所治疗室均配备了紫外线消毒灯,安装布局合理,开关均在治疗室外部,配备合格率达100%。

有67个一体化诊所消毒记录完整,每天进行一次紫外线消毒,占85.9%。

经检测,紫外线强度≥70μW/cm2的农村社区一体化诊所有72个,合格率占92.4%。

6 结果分析

农村社区一体化诊所,是实施新农村建设后新建服务单位,所需房屋、各个室布局合理,设备配备比较齐全,每个诊所覆盖5~6个自然村,是新时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服务面向社区群众。但是,一体化诊所的医护人员,主要以乡村医生为主,他们对《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控制院内医源性感染的学习还不够,认识上还不到位,有14.1%的一体化诊所没有紫外线消毒记录本或者没有记录紫外线消毒情况,不能说明是否对诊所内治疗室进行过紫外线消毒。

有7.6%的农村社区一体化诊所紫外线灯长期使用,紫外线照射强度低于70μW/cm2的标准。通过现场调查,部分一体化诊所的医护人员,不知道紫外线灯有使用时间的限制,普遍认为紫外线灯亮,能够有紫外线照射就能达到消毒效果。

7 讨论

上一篇:高考语文和英语下一篇: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论文